第一篇:茶之美 423 教案
茶之美
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我国茶文化的历史,知道茶的相关知识。懂得包装艺术的一些简单方法。
2.尝试设计造型别致、色彩和谐的茶具、茶叶包装盒,或用粘土或彩泥制作出自己喜欢的茶具。
3.认识设计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培养学生对美术活动的兴趣,激发学生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感。
重点:让学生初步了解中国茶文化,并能大胆、巧妙地对茶叶包装盒、茶具进行设计与表现。难点: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
教具准备:专题学习网页,网络教室。学具准备:收集有关中国茶文化的图文资料。
教学过程
一、中国是茶的发源地,茶是中国的国饮。茶具,是茶道中最具表现力的载体之一。主要指的就是盛茶、泡茶。喝茶所用的器具,古往今来这个概念基本一致。
二、唐朝之前是没有茶壶的,喝茶是随心所欲的。所用茶具也没有那么讲究。唐代的时候只有茶盏,茶罗和茶盒。在喝茶的时候会加入盐和蜂蜜进行调味儿和滋补。唐代称茶壶为“注子”其意思就是从壶嘴里向外倾水,后人把泡茶叫点注。在宋朝之后多用陶瓷茶具为主,好茶,好壶如红花绿叶相映成趣。到明清时期茶壶得到更高的发展。
三、中国的茶具,种类繁多,造型优美,除实用价值外,也有颇高的艺术价值,因而驰名中外,为历代茶爱好者青睐。由于制作材料和产地不同而分为陶土茶具、瓷器茶具、漆器茶具、玻璃茶具、金属茶具、竹木茶具和玉石茶具等几大类。在造型上多以执壶,提梁壶为主。现在老师想问你们心目中最贵的茶壶你认为是什么做的呢?生:….可能你们认为真金白银的壶最贵,其实最贵的紫砂壶,那一套黄金茶壶的市场价是两万元人民币而最贵的紫砂壶去拍卖,价格是九千八百元人民币。相当于什么呢?就相当于一万八千步的苹果手机,六百六十斤的黄金。同学们理解了么,那为什么紫砂壶有如此之高的收藏价值和经济价值呢?第一,紫砂壶泡茶不走味,藏茶不变色,盛茶不易馊。二是传热慢,不烫手。三是紫砂壶长久使用,器身会因抚摸擦拭,变得越发光润可爱,所以闻龙在《茶牋》中说:“摩掌宝爱,不啻掌珠。用之既久,外类紫玉,内如碧云,极富艺术个性。
四、紫砂壶可分五大类:方壶、花果型、筋纹型、光身壶、陶艺装饰壶。以下为简单的介绍:
1、方壶是以点、线、面相结合的造型。壶体壮重稳健,方圆结合,刚柔相间,体现人体美学;
2、花果壶是以瓜、果、树、竹等自然界的物种来作题材,特点在于充分表现出自然美和反朴归真;
3、筋纹菱花壶俗称“筋瓤壶”,是以壶顶中心向外围射有规则线条之壶,竖直线条叫筋,横线称纹;
4、光壶是以圆为主,它的造型是在圆型的基础上加以演变,用线条、描绘、铭刻等多种手法来制作;
5、陶艺壶是一种是圆非圆,是方非方,是花非花,是筋非筋的一种较抽象形体的壶,可采用油画,国画之图案和色彩来装饰,有传统又非传统的陶瓷艺术
五、说到紫砂壶,就一定要提到这位紫砂泰斗,一代宗师--顾景舟先生。他的作品被各国的各大文物馆竞相收藏。九千万的价值就出自于他的作品。最著名的就是这套《松鼠葡萄十头套组茶具》。工手精湛老练,壶盖、壶把及流的枝干制作得也是颇得气势,不难想象当年顾老为此套作品倾注的精力与心血。器身均饰以松鼠葡萄及蜿蜒藤枝,寓意祥瑞多福又不乏浩然之气。松鼠葡萄纹饰细腻入微,生意盎然,布局章法得当,一起呵成又不乏自然之趣;造型与贴塑均是一丝不苟、精益求精,实为当年精工细制、苦心经营的成果。不难想象当年顾老为此套作品倾注的精力与心血。身筒更为浑圆雄壮,把及流的枝干塑造亦是力与美的融合,形神兼具。整套茶具包括一壶、一缸、四杯、四托,共计十头,形制恢宏,体量巨大,壶身形制巨大,容积更是达到1400cc,选泥一色,气魄雄浑,造型饱满浑厚,构思新颖,工艺独到,集多种技法于一身,充满着浓郁的自然意境。这是顾景舟作品,不为多见的花货作品,十头成套更是珍稀难得。
五、茶不同于一般口腹物欲。饮茶可以是一种习惯,给人以助思考、添情趣.茶艺之美就像朋友饮茶,如知己的味道;亲人饮茶,如团圆的味道!
一器一世界,一茶一人生
第二篇:12《桥之美》4
《桥之美》教学设计 农垦八一总场中学李美芳
一、教学目的
1.知识与能力:品味本文诗意的描写性语言。
2.过程与方法:在自主合作探究中,认识桥之美,进而欣赏美,感悟美。
3.情感、态度、价值观:指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初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对桥在不同环境中的不同审美效果分析,指导学生获得一些美学基本知识;品味文中诗意的语言。
三、教材、学情分析:
中学语文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人教版)八年级(上)第三单元是说明文单元,所选的五篇课文中,《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故宫博物院》是比较规范的说明文,《桥之美》《说“屏”》则是带有一定说明性的小品文。
学习本课之前,通过《中国石拱桥》的学习,学生已初步了解了说明文的特征、常用的说明方法,也了解了说明文语言应准确、周密的特点。但本文与《中》有所不同,它不是一篇规范的说明文。学习本文,要仔细品味文中诗意的描写性文字,它与带有说明性的文字相间杂出,让人在受到美的熏陶的同时,也获得了一些美学常识。
四、教具:多媒体辅助教学
五、教学时间: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猜一猜我省一处标志性建筑物。(出示海口世纪大桥远景图)2.欣赏一组桥梁图片,感受桥梁之美。
(图片分别是:苏州石桥、上海南浦大桥、广西风雨桥、以及组合图片)3.引出课题。
(出示“教学导言”幻灯片)4.介绍作者情况。
(二)学生朗读课文 要求:
1.思考:在作家看来“桥”美在何处? 2.请划出揭示“桥之美”的文句。
(三)品读课文:
1.在作者看来,桥美在何处?
桥的美,缘于桥在不同环境中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作用。(幻灯片出示中心句)
2.你是否划出揭示“桥之美”的句子?请读一读。品读句子。
3.为了说明桥之美,作者主要举了哪些例子? 举例说明: ①.石桥与苇丛配合; ②.石桥与细柳合作; ③.石桥与水面配合; ④风雨桥与廊亭相映; ⑤.以及《清明上河图》中的桥、人造索桥,南京长江大桥、钱塘江大桥。4.同学们想欣赏哪一个画面呢?(这一环节根据学生的阅读要求进行有目的的阅读,学生在赏图读文中品味语言的优美与精炼。)
如:课文是怎么描写石桥与苇丛的配合呢?请你读一读。再如:“风雨桥”的片段内容 师(启发):从这段话描述的景象看,风雨桥所处的环境是什么?[高山、急流] 师:桥面上的“廊和亭”为什么是“理想的位置”呢? 5.根据学生的阅读要求赏析、品味“桥之美” ①茅盾故乡乌镇的小河两岸都是密密的芦苇,真是密不透风,每当其间显现一座石桥时,仿佛发闷的苇丛做了一次深呼吸,透了一口舒畅的气。
写石桥与密密的苇丛相配合给人带来的特别感受。厚厚实实平面铺开的苇丛使空间显得狭窄拥挤,令人产生憋闷感;间或出现的石桥轮廓简单鲜明,能使空间陡然显得疏朗开阔,令人觉得神清气爽。
②早春天气,江南乡间石桥头细柳飘丝,那纤细的游丝拂着桥身坚硬的石块,即使碰不见晓风残月,也令画家销魂!
写石桥与细柳合作创造的动人景致。细弱的柳枝拂着桥身厚重坚硬的石块,这里有形体上的强与弱、轻与重之分,有动静之分,有颜色上的对比,还有变(柳枝年年发新芽)与不变(桥能历久不变)之别,这种种不同,归结起来,其实是阳刚与阴柔这两种美的类型的不同。差距之大而仍能和谐统一,可能就在于桥有着经过精心设计的轮廓吧。“杨柳岸,晓风残月”是宋人柳永的名句,这里说“即使碰不见晓风残月,也令画家销魂”,是强调细柳与石桥构成的美景本身已够动人,不再需要别的东西来烘托了。
③广西、云南、贵州等省山区往往碰到风雨桥,桥面上盖成遮雨的廊和亭,那是古代山水画中点缀人物的理想位置。因桥下多半是急流,人们到此总要驻足欣赏飞瀑流泉,画家和摄影师们必然要在此展开一番搏斗。
写形式比较独特的桥——风雨桥。桥面上盖有廊和亭的桥,给人安闲、自在的感觉,这种感觉恰好与险峻的山峰、桥下的急流给人的感觉形成对照。
以上例子中,桥或为主体,或为陪衬,或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但都与周围景物成为和谐的一体,共同构成入画的景致。
[学习方法:学生在学习第一个内容之后,余下内容可以小组竞赛的方式,由小组自由挑选片段内容进行合作学习。学生在美读之后能品味其中的语言美,然后由学生互相评价]
五、小结课文写作方法
《桥之美》是一篇带有说明性质的小品文,它的说明性体现在文中先点明在画家眼里,桥美在何处,随后举了一些具体例子来说明。
举例时,作者不是用科学、平实的语言向读者解说,而是或描写景物,或抒发感情,文字极富表现力和感染力。
六、请同学们把这些句子连起来朗读一遍,注意把美感读出来。[注明:这一环节视时间松紧可省略或保留。]
七、总结
学完课文你有何感想?从中得到什么启发?
(提示:作者为什么能把桥写得如此美呢?因为作者善于观察、倾注感情------)
八、拓展训练
现在我们就学习这篇文章的写法,用艺术家的眼光来说说家乡的桥。
九、结束语
同学们,桥的魅力真是言说不尽,相信你们走过的桥多了,一定会有许多新的发现。让我们努力去发现不同事物的美,感受其中的美,并能创造新的美。
板书设计: 桥之美 吴冠中 发现美 感受美 创造美
第三篇:4美7册教案
小学四年级第7册美术教案
第1课 四季的色彩
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与目标 l显性内容与目标
应知:通过欣赏、分析艺术作品,能够认识到不同季节的色彩变化,及不同色彩给人带来的不同感受。
应会:认识该课中介绍的四位画家,在教师的指导下,对其作品进行初步分析,并写出短文,以表达对画而的认识与感受。
2、隐性内容与目标
(1)通过本课欣赏,认识多种艺术表现形式,了解东西方不同的文化。(2)感受大自然的魅力,培养学生观察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能力和情感。(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认识四季的色彩,能正确表达自己对艺术作品的感受。难点:用写短文的方法,表达个人对艺术作品的感受。课前准备
l教师设计《四季的色彩》课件,音像结合,图文并茂。
2学生搜集在不同季节拍摄的照片或相关资料,并和家人聊一聊对不同季节的感受。导入;
1请看,我给大家带来了什么?(课件出示四季图片)2问题:
(I)你看到了什么?(2)听到了什么?(3)又想到了什么?(请学生回答)3自学:打开书第2页选择你最喜欢的季节,试着用“这是季,是 的季节。”来形容它。
4全班交流:你对最喜欢的季节有哪些美好的记忆或感受? 5出示课题:四季的色彩 新授
I、欣赏。
(I)出示教材中的四幅画。
(2)问题:说说四幅作品有什么相同之处与不同之处? 2.分组活动。
(1)要求:选择你最喜欢的一幅画,由组长带领分组欣赏。
(2)学生根据要求.在问题的引导下展开小组合作学习.教师指导。反馈
l反馈。(以小组形式)(1)《早春之路》(日本画)东山魁夷(日本)①画面体现了什么绘画风格?(写实性、装饰性)②画家主要运用了哪些色彩表现春天?
③写一篇短文来表达你从这幅作品中看到了什么?又感受到什么?(请参考书上第2页对这幅图的提示。)④你还想了解什么?(2)《夏》列维坦(俄国)①画家运用了怎样的笔触来表现画面?(细碎、完整)小知识:笔触是画家在再现或表现自然和生活时运用的各种笔痕。②画面主要使用了哪些颜色? ④用短文表达欣赏这幅作品之后的所见、所闻、所感。(请参考书上第2页对这幅图的提示。)(3)《金秋》(中国画)林风眠
①画面用色有什么特点?(淡雅、浓重)②树林在阳光照耀下呈现什么色彩’
③给你带来哪些秋天的感受?试用短文表达。(请参考书上第2页对这幅图的提示。)(4)《冬猎》(油画)勃鲁盖尔(尼德兰)①你从画面中看到了什么?(风景、人物、动物、植物)说一说。②观察作品的色彩,你有哪些体会?
③你能感受到哪些冬天特有的美丽?用一篇短文表达出来。(请参考书上第3页对这幅图的提示。)教师总结:虽然冬季将一切事物归于沉寂,但是却预示着春天的来l晦。四季的色彩是丰富的,有无限象征意义,四季的更替又是一种自然现象,它们之间是互相孕育、不断积累、循环往复的。问: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有什么收获? 希望同学们学会运用艺术的服光和美术的语言来观察、表达艺术作品和大自然带给我们的感受。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四季的色彩(练习课)
教学要求; 使学生根据课文中的四季图片描绘观察,联想家乡的四季景色,描绘出家乡四季景色的图画。
教学过程;
1、学生介绍上节课 所学内容
2、教师强调绘画的基本方法
3、布置作业(出示图片)
4、教师巡视指导
5、纠正学生绘画中的错误
6、本节课小结
7、收缴作业
第2课生活中的暖色
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与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 应知:暖色的色彩特点和所表达的感受。应会:能画一幅以暖色为主的画。2隐性内容与目标
了解暖色知识,体验暖色带来的感受.提高学生色彩审美感受能力。(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了解生活中的暖色,初步掌握暖色基本知识,并能根据观察或回忆表现生活中以暖色为主的景象。难点:以暖色为主的画中冷暖的搭配和感受。(三)学习材料
教师:色卡、暖色为主的图片、教学课件《生活中的暖色》、学生优秀作业、绘画用具„•
学生:暖色为主的图片、绘画用具。布置课前准备内容:
1准备2~3张以暖色为主的图片。2你认为暖色给人什么样的感受? 3你喜欢冷色还是暖色?为什么? 组织教学
出示色卡,将暖色与冷色分开。学生选择区分冷色与暖色。认识暖色,了解暖色特点:对比中产生冷暖。
播放教学课件《生活中的暖色》。你发现生活中、自然界中哪有暖色?什么场合使用暖色?
组织学生研究活动:1分析自已带的图片中哪些是暖色。2暧色画中的少部分冷色起什么作用?
3.介绍一幅画的名称、也.彩以及给你的感受。小组活动:
分析自己带的图片中哪些是暖色。暖色画中的少部分冷色起什么作用。介绍一幅画的名称、色彩以及自己的感受。艺术实践
分析名家名作《红色的房间》表现方法,谈谈给你的感受。仿照马蒂斯《红色的房间》,选用与其不同的暖色改画一幅作晶。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课生活中的暖色(练习课)
教学要求;了解暖色知识,体验暖色带来的感受.提高学生色彩审美感受能力。能画一幅以暖色为主的画。
教学过程;
1、学生介绍上节课 所学内容
2、教师强调绘画的基本方法
3、布置作业(出示图片)
4、教师巡视指导
5、纠正学生绘画中的错误
6、本节课小结
7、收缴作业
第3课生活中的冷色
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与目标 l显性内容与目标
应知:冷色的色彩特点和所表达的感受。应会:能运用冷色点染的方法画一幅风景画。2.隐性内容与目标
了解冷色知识,体验冷色带来的感受,提高学生色彩审美感受能力。(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了解生活中的冷色.初步掌握冷色基本知识,并能以冷色为主运用点染的方法画一幅风景画。难点:运用点染的方法画一幅风景画。(三)学习材料
教师:色卡、冷色为主的图片、教学课件《生活中的冷色》、学生优秀作业、绘画用具
学生:冷色为主的图片、绘画用具。布置课前准备:收集表现水的图片。组织教学
欣赏书中图片《水》。组织研究活动;
冷色卡中再分析偏冷和偏暖色。举例说明对比关系。欣赏冷色表现水的图片,淡一谈冷色给你的感受。分析、交流活动。
冷色给人的感受:清爽、宁静、安详、庄重、高雅、朴素 讲授新课
演示运用冷色表现水波纹方法:
将冷色滴洒在盆水中,(不要搅匀)趁色彩没有完全散开,将生宣纸覆盖在水面上.浸透轻拿出即可呈现自然水纹。艺术实践
组织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准备好水盆、颜料、生宣纸 小组合作完成作业。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课生活中的冷色(练习课)
教学要求;了解冷色知识,体验冷色带来的感受,提高学生色彩审美感受能力,能运用冷色点染的方法画一幅风景画。
教学过程;
1、学生介绍上节课 所学内容
2、教师强调绘画的基本方法
3、布置作业(出示图片)
4、教师巡视指导
5、纠正学生绘画中的错误
6、本节课小结;展示评价l组织小组展示作业。2组织评价作业。给自己的画起个名字,介绍自己的画中最得意之处。
7、收缴作业
第4课快乐的人
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与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
应知: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可以应用于线造型的各种各样的媒材,发现线材的美感并进行艺术创造。
应会:了解线材的基本制作方法。2隐性内容与目标
培养学生关注生活的习惯,培养学生的集体合作精神和勇于创新的精神。(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研究身边各种各样的线材,通过对身边线材的搜集、整理和组织,进行不同人物动态的造型。难点:人物动态夸张、生动及线材连接点的处理。(三)学习材料
各类线材,如不同颜色的铝线、铜线等,质地较硬的线材如粗铁丝不适合学生使用;辅助材料及工具,如大号螺丝、圆锥形瓶子等,尖嘴钳子。激情引趣;
让学生听一段节奏轻松欢快的音乐,伴着音乐欣赏不同风格的歌舞表演。听到这样的音乐,你是不是觉得浑身都想动起来?这样的音乐给你什么样的感觉?你觉得什么样的动作最能表现这段音乐? 欣赏书上名家作品:
它欢乐的动作和真实的人一样吗?哪里不一样?为什么? 动感雕塑的艺术特色主要体现在哪里?
分析、研究材中学生作品:你喜欢哪—件?为什么?什么样的人是快乐的? 你打算运用怎样的造型突出表现快乐? 欣赏书中作品,看看他们如何用线材表现快乐的动感?你觉得哪里的造型是难点?和同学交流一下。技法指导;
根据个人的喜好与力度情况,选择适合的线材进行表现。教师就出现的问题进行有制对性.的指导。
有些东西(螺丝钉、铅笔、曲别针等)不属于线材,你觉得它们像什么?能够与线材有机地配合使用吗?启发了你哪些想? 创作实践
提出作业要求:
个人独立创作或与别人合作完成有快乐动态的人物雕塑造型。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课快乐的人(练习课)教学要求;使学生了解可以应用于线造型的各种各样的媒材,了解线材的基本制作方法。
教学过程;
1、学生介绍上节课 所学内容
2、教师强调绘画的基本方法
3、布置作业(出示图片)
4、教师巡视指导
5、纠正学生绘画中的错误
6、本节课小结
7、收缴作业
第5课自行车局部写生
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与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
通过学习了解自行车的基本结构,学习线造型的表现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 力和线造型能力。2隐性内容与目标
引导学生在小组学习探究中,相互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以及认真细致的观察习惯。(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了解自行车的基本结构,学习线造型的表现方法。难点:如何用线精细地表现自行车。
(三)学习材料;白行车、图画纸、彩笔等。
组织教学;探究式学习活动 提问:
l自行车主要由哪几部分组成?各部分的线有什么不同? 车把、车轮、车身、车上的线条有许多变化,比如,车条是直线、车筐是交叉线、链子上是曲线„
2谁能到黑板上画出自行车的某一部分? 组织同学们猜一猜是哪部分。
教师用线演示自行车局部写生方法,引导学生观察线的变化和衔接等。学生观察、学习用线写生的方法。
小组讨论:你认为教材上的学生作业哪些部分画得好?对你有什么启发?组际之间进行交流。学生动手实践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自行车局部写生(练习课)
教学要求;通过学习了解自行车的基本结构,学习线造型的表现方法,能简单的绘制图画。
教学过程;
1、学生介绍上节课 所学内容
2、教师强调绘画的基本方法
3、布置作业(出示图片)
4、教师巡视指导
5、纠正学生绘画中的错误
6、本节课小结
7、收缴作业
第6课 猜猜我是谁
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与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
通过学习,发现、表现背面人物头部的美感,进一步学习写生及线造型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线造型能力及画面的组织能力。2隐性内容与目标
引导学生在小组学习探究中,相互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以及认真细致的观察习惯。(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学会捕捉背面人物头部的特征,能用线描写生的方法表现出来。难点:如何用线表现人物头部的特征。组织教学;探究式学习活动
讨论:展示儿位本班同学背而头像,请同学们猜一猜是谁。(教师课前用数码相机照好。)板书课题。
提问:你为什么能猜出来刚才的几位同学呢? 板书:头型、发型、头饰、服装。
引导学生分析、感悟画家是如何通过背面人物表现人的内心情感的。引导学生欣赏教材中小朋友的作品。提问:你喜欢哪幅?为什么? 小组讨论:
赏析《克里斯蒂娜的世界》、《盂蜀宫伎图》。赏析《未来世界》,时论:画上的小朋发在干什么?怎么看出来的? 利用教材上的学生作业.说一说自己喜欢哪幅,为什么。与教师一起分析头发的走向及线条的组织。边观察教师的示范边思考。
教师请一位女同学到前面做模特,师生分析头发的走向,演示如何用线进行写生。提醒学生要表现出头部的形体,一些线条应为弧线,并注意其方向的变化。学生动手实践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猜猜我是谁(练习课)
教学要求;学会捕捉背面人物头部的特征,能用线描写生的方法表现出来。能简单的绘制图画。
教学过程;
1、学生介绍上节课 所学内容
2、教师强调绘画的基本方法
3、布置作业(出示图片)
4、教师巡视指导
5、纠正学生绘画中的错误
6、本节课小结
7、收缴作业
第7课 有趣的属相
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与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
应知:了解十二生肖的相关知识以及邮票的一般常识。
应会:用线描、彩色笔、水粉、剪贴、剪纸等技法设计、绘制邮票。2隐形内容与目标
(l)在欣赏与十二生肖相关的艺术作品中,了解我国特有的民间艺术文化,培养学生热爱民族艺术的情感和踏实、认真的工作态度。
(2)在创作设计邮票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设计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
(3)在欣赏生肖动物作品中,引导学生了解租国独特的民族艺术,增强民旅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关注中国民间艺术文化,尝试在方寸之间表现、感受设计之美。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的想像力,创新表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三)学习材料;铅笔、彩色水笔、水粉色、毛笔、卡片纸、笔洗。教学活动;课前准备
l自制有关生肖动物邮票、工艺作品、民间美术作品课件。2民间工艺品实物一组。3.生肖邮票学生作品一组。
4.剪好齿孔的多种形状、尺寸各异的空白邮票,剪好外形的一组生肖动物、面值、中国邮票字样。讲授新课
展示课件,提出问题:能说出邮票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吗? 分组研究、讨论,结合生括经验及查找资料,观察实物,说出自己对问题的理解。研究十二生肖邮票,你能发现系列成套邮票设计中有哪些相同之处? 探究学习
出示空白邮票、文字、面值、生肖动物图案,提出问题:这一组资料,哪些组合后更适合、更具美感? 用大小不等、形状各异的空白邮票与生肖图案、文字、面值拼摆组合,得出结论: 1.生肖图案应充满画面的绝大部分。
2面值文字应突出,系列邮票文字应一致。
3它的附属资料如印章纪年、汉语拼音等也应统一。4底色、边框也应成系列。学生创新实践
提出要求:1先进行十二生肖系列邮票的设计。2完成一枚有创意的生肖邮票。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有趣的属相(练习课)
教学要求;用线描、彩色笔、水粉、剪贴、剪纸等技法设计、绘制邮票。能简单的绘制图画。
教学过程;
1、学生介绍上节课 所学内容
2、教师强调绘画的基本方法
3、布置作业(出示图片)
4、教师巡视指导
5、纠正学生绘画中的错误
6、本节课小结
7、收缴作业
第8课 棋牌乐——棋篇
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与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
通过观察和分析棋的组成部分、棋的制作方法,让学生有目的地设计自己的棋,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设计能力以及相互协作能力。2.隐性内容与目标
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强化学生的设汁意识,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活动的兴趣。(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让学生有目的地设计一副棋,通过设计和制作得到快乐。
难点:棋的制作、材料的合理使用以 及设计是否美观、大方和实用。(三)学习材料
图画纸、彩色打印纸、水彩笔、油画棒、剪刀、胶棒以及可以利用的废弃物。组织教学; 导人新课;
提问:同学们下过飞行棋吗?这种棋怎么下?好玩吗?对棋的组成进行分析 问:一副飞行棋由哪几个部分组成?棋面上有什么?(如说明.画面„)分组研究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析以下几类问题:
l书上的图片里.你最喜欢哪一副棋?它的主题是什么?哪儿最有特点? 2就一副棋说说它的制作步骤。如果你制作这副棋会注意什么?
3、说说棋子的制作方法和步骤。如果是你的话,你还能做成什么样的棋子? 以小组为单位分析不同的问题。总结回答。
分析书上的作品。组际交流。
讨论与分清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先看课本第16页的问题,根据问题设计本组的棋,然后明确每个人的分工。课后展示
让学生说说本组的设计最有特点的地方和最成功的地方。还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另外有什么教训需要吸取。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棋牌乐——棋篇
(练习课)
教学要求;通过观察和分析棋的组成部分、棋的制作方法,让学生有目的地设计自己的棋。能简单的绘制图画。
教学过程;
1、学生介绍上节课 所学内容
2、教师强调绘画的基本方法
3、布置作业(出示图片)
4、教师巡视指导
5、纠正学生绘画中的错误
6、本节课小结
7、收缴作业
第9课 棋牌乐——牌篇
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与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
通过观察和分析牌的组成部分及牌的制作方法,让学生有目的地设计自己的牌;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设计能力以及相互的协作能力。2隐性内容与目标
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强化学生的设计意识,培养对美术学习活动的兴趣及热爱生活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牌的设计制作和玩的方法。
难点:牌的设计制作方法、材料的使用合理以及设计是否美观、大方和实用。(三)学习材料
图画纸、彩色打印纸、水彩笔、油画棒、剪刀、胶棒以及可以利用的废弃物。组织教学;分组研究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析以下几类问题:
1.书上的图片里,你最喜欢哪一副牌?哪儿最有特点? 2就一副牌说说它的制作步骤。如果你制作这副牌会注意什么? 3.你们组成员认为你们可以用什么用具制作“牌”?用什么方法制作更新颖、美观? 讨论与分工;
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先看课本第18页的小组讨论问题,根据问题明确每个人的分工。
(每人设计两套四个字母的牌。)例如:blke,gme,(教师辅导,学生制作)课后展示
让学生说说本组同学谁的设计最有特点,谁的设计最好看,还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另外有什么教训需要吸取。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棋牌乐——牌篇(练习课)
教学要求;通过观察和分析牌的组成部分及牌的制作方法,让学生有目的地设计自己的牌; 能简单的绘制图画。
教学过程;
1、学生介绍上节课 所学内容
2、教师强调绘画的基本方法
3、布置作业(出示图片)
4、教师巡视指导
5、纠正学生绘画中的错误
6、本节课小结
7、收缴作业
第10课 生活与艺术中的花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与目标 l显性内容与目标 应知:
(1)通过本课学习,学生应了觯生活中一些常见花的造型特点及寓意。(2)认识中外不同艺术表现方法及不同表现形式表现出的花的特点。应会:
(1)能比较中外作品,评述萁相同处和不同处,从中感悟艺术家在作品中寄托的情感。
(2)能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用花美化生活。2隐性内容与目标
(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对大自然更加关注,学会发现大自然的美,学习用美装扮生活,用美的环境提高生活质齄。
(2)通过欣赏,发现中国传统绘l画、建筑、工艺品中花优美的造型,培养学生珍视民族文化的情感。(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l教学重点(1)认然界中的花与艺术中的花的关系。(2)学习运用花美化生活。2教学难点
(1)对比中西方作品.从不同的文化背景认识艺术家们不同的表现方法。(2)理解、感悟绘画作品中艺术家的思想情感。(五)学习材料;花的图片、资料等。
导入:
认识各种各样的花;展示课前收集花卉的资料。介绍自己喜欢的花的名称、特点及表达的寓意。
(闻一闻花香)带来鲜花的同学边介绍边将鲜花插在花瓶中,组成美丽的瓶花。请学生淡自已此时的心情。讲授新课: L、了解西方绘画的表现方法 观看课件:《蓝花瓶》塞尚(法国)(1)对比实物瓶花,观察并了解静物画的表现形式。(2)分析画面构图及色彩的美感。观看课件:《银莲花》杜菲(法国)具体分析:(学习观察细节)1)生动的花瓣。(2)带有花朵图案的花瓶。(3)整合画面的桌布。
2了解中国绘画的表现方法
观看课件:对比《写生玉簪》和《露气》两幅作品。
具体分析两幅画的不同绘画风格:(1)工整、细腻(2)大气、豪放 3尝试并对比中西方绘画的不同特点 小组合作探究:
中国画和西画在花的表现形式上有什么不同?对照书中作品谈谈自己的观点。(组长记录大家的发言。)小组间进行汇报。学生进行评述
观看《粉彩百花圈瓶》(清)学生从不同角度谈自己的感受。(花的造型、线条的运用、做工的精细等。)再次感受花在生话中的应用
谈一谈自己身边哪些地方是运用花进行装饰的?怎样装饰的? 出示书中第21页房间布置图片。
出问题:你想在这个房间里挂哪幅画?说一说你的想法。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生活与艺术中的花(练习课)教学要求;认识中外不同艺术表现方法及不同表现形式表现出的花的特点。能简单的绘制图画。
教学过程;
1、学生介绍上节课 所学内容
2、教师强调绘画的基本方法
3、布置作业(出示图片)
4、教师巡视指导
5、纠正学生绘画中的错误
6、本节课小结
7、收缴作业
第11课 画水果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与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
应知:初步了解中国画的艺术形式,感受、体验中国画用笔、用墨和用色的基本方法和艺术特色。
应会:尝试采用中国画干湿、浓淡的画法,表现一组水果静物。2.隐性内容与目标
使学生了解祖国优秀的传统艺术,从而提高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通过对作品的欣赏、分析,以及教师的演示和师生互动,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感受、体验中国画用笔、用墨和用色的基本方法和艺术特色。难点:如何用浓、淡、于、湿表现物象的特征,以及画面的构图。(五)学习材料;毛笔、墨、中国画颜料、宣纸、调色盘、各种水果等。
L、组织教学 2引入新课
(I)展示出不同表现方法的水果绘画作品。提出问题:
这几幅作品有哪些地方是相同的,有哪些是不同的? 今天我们就学习用中国画的方法来画水果。2)出示课题:画水果。3.新授课
(1)学生分组欣赏。
① 用国画的方法表现水果与用其他绘画方法表现水果有什么不一样? ②尝试着用纸笔画一画。提出问题:
A尝试用笔:中锋、侧锋。B尝试用色:浓、淡、干、湿。(2)教师可在学生初次探究的基础上做示范。
(3)请个别学生示范,其他学生看书欣赏其他学生的美术作业。(4)打开书,欣赏。
①看草莓、葡萄的步骤图,研究其画法。(学生临摹画法。)②欣赏学生作业。
(解决画面的构图问题。)4.学生作业(老师指导)作业要求:(1)先临摹;(2)创作完成一组水果静物。5.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画水果(练习课)
教学要求;尝试采用中国画干湿、浓淡的画法,表现一组水果静物。能简单的绘制图画。
教学过程;
1、学生介绍上节课 所学内容
2、教师强调绘画的基本方法
3、布置作业(出示图片)
4、教师巡视指导
5、纠正学生绘画中的错误
6、本节课小结
7、收缴作业
第12课 娇艳的花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与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
应知:了解表现花卉的一些基本知识,初步掌握花卉的基本画法,感受、体验中国画用笔、用墨和用色的特点。
应会:能大胆地运用作画工具和方法,表达色彩的变化效果,尝试用中国画的方法表现形象生动的花卉形象。2隐性内容与目标
通过对中国画花卉的学习,进一步认识写意花卉的形式美感,激发学生热爱民族艺术的意识,培养学生关注生活、热爱生活的情感,引导学生在情感体验中提高观察能力和表现能力。(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通过对作品的欣赏和分析,以及教师的演示和师生互动,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感受、体验中国画用笔、用墨和用色的基本方法和艺术特色。
难点:引导学生体验和感受颜色的浓淡关系,特别是水分的干湿对表现物象的作用.在实践练习的基础上,大胆地进行创作。
(五)学习材料;毛笔、墨、中国画颜料、宣纸、调色盘、各种花的图片或鲜花等。在教室里陈设不同品种的鲜花。
l组织教学
2引入新课
看到教室里陈设的鲜花,同学们会想到今天的学习内容一定会和什么有关系? 出示课题:娇艳的花: 3新授课
(1)提出问题:
①谁认识这些花儿.并叫得出它们的名字?
②你们还认识其他的花儿吗?请你把它们介绍给大家。③鲜花再艳,也有捅谢的时候.什么花儿会永不凋谢?(2)展示中国画花卉。提出问题:
①猜猜它是用什么绘画工具画的,(展示文房四宝)②用这种绘画工具绘制的画叫什么画? ③作者是如何表现花朵娇艳的? 提出问题:
①怎样用笔、蘸色才能表现出花卉的特点? ② 水分的多少与画面的效粜有关系吗?(3)教师示范。
(4)打开书,联系老师示范的过程,你认为书上的作业哪些地方运用了和老师一样的方法?
(5)展示花卉作品。
提出问题:这些作品哪一幅你更喜欢?为什么? 4学生作业
作业要求:(1)以小组为单位,临摹老师提供的范画。(2)选择自己喜欢的花儿进行表现。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娇艳的花(练习课)
教学要求;能大胆地运用作画工具和方法,表达色彩的变化效果,尝试用中国画的方法表现形象生动的花卉形象。能简单的绘制图画。
教学过程;
1、学生介绍上节课 所学内容
2、教师强调绘画的基本方法
3、布置作业(出示图片)
4、教师巡视指导
5、纠正学生绘画中的错误
6、本节课小结
7、收缴作业
第13课
多姿多彩的靠垫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与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
应知:了解设计靠垫应从审美、实用和文化等方面进行。
应会:能用剥称式或自己喜爱的纹样设汁、制作美观、实用的靠垫。
2、隐性内容与目标
(1)在探究、讨论中了解设计的基本知识和方法,发展创新意识和刨盐能力。(2)提高对生活物品和环境的关注,激发美化生活的愿望。(3)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4)培养学生做事耐心、细致、认真、踏实的精神。教学重点:靠垫的设计是以功能要求为前提的,还要关注除实用之外的审美和文化。
教学难点:靠垫作品的新颖、创新、构思巧妙。
学习工具:剪刀、胶水。材料:较硬的卡片纸、水粉也、毛笔或彩色水笔等。教学过程:
一、实物导人、揭示课题
1、课前师生准备一组靠垫实物,发到各小组。
研究:用途、形状、色彩、图案。
2、揭示课题。
二、师生研讨学习活动
1、布置学生研究、分析教材。轴对称和中心对称有什么不同?
2、设计靠垫用什么形状、纹样、色彩比较好?
3、你喜欢什么图案纹样?打算如何进行色彩搭配?采用哪种骨式?
三、创作实践活动,教师巡视辅导。
四、作业展示评价;帮助学生分析、归纳,提高审美能力。
五、小结拓展
如何实施自己设计的靠垫作品?选择什么材料?
拍照、保存资料。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多姿多彩的靠垫(练习课)
教学要求;能用剥称式或自己喜爱的纹样设汁、制作美观、实用的靠垫。能简单的绘制图画。
教学过程;
1、学生介绍上节课 所学内容
2、教师强调绘画的基本方法
3、布置作业(出示图片)
4、教师巡视指导
5、纠正学生绘画中的错误
6、本节课小结
7、收缴作业
第14课
生活日用品的联想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与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
应知:了解生活日用品因其用途不同而造型各异,感受丰富的联想和大胆的表现带给我们的乐趣。
应会:能根据生活日常用品的不同外形展开联想,并通过动手表现、装饰,使其形象生动有趣。
2、隐性内容与目标
通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现对生活日用品的联想,使学生更J川关注生活、热爱生活,培养富于联想、敢于想象、勇于实践的创新精神和健康的审美情趣。教学重点:通过剥生活用品的联想。认识到丰富的联想和大胆的表现,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无穷的乐趣,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对生活用品产生联想,并把自己的联想表达出来。学习材料:有关生活日用品、课件、各种工具和材料。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请学生把自己从家里带来的生活用品摆放到桌面上来。
二、引入新课
1、桌面上摆放的东西和我们这节课有什么联系?
2、出示课题: 生活日用品的联想。
三、讲授新课(l)提出问题:“联想”这个词怎么理解?(2)展示用勺子装饰成的小人。提出问题:这个小作者是怎样通过联想完成这件小装饰品的?
(3)打开书,提出问题,分组讨论:
①欣赏书上的作业,分析作者是怎样认真观察展开联想的。②书上的作品都用了哪些方法进行装饰的? ③他们的美术作品哪些方面值得你学习和借鉴? ④仔细观察自己带来的生活用品,你能联想到什么,讲给大家。
四、学生作业,作业要求:(1)认真观察自己带来的生活日用品。(2)大胆地展开联想。(3)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装饰,使其成为一件可观赏的小饰物。(4)可以独立完成,也可以自由结合来完成。
五、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生活日用品的联想(练习课)
教学要求;能根据生活日常用品的不同外形展开联想,并通过动手表现、装饰,使其形象生动有趣。能简单的绘制图画。
教学过程;
1、学生介绍上节课 所学内容
2、教师强调绘画的基本方法
3、布置作业(出示图片)
4、教师巡视指导
5、纠正学生绘画中的错误
6、本节课小结
7、收缴作业
第15课
我们的现在和将来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与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
应知:创新思维与创作的关系。
应会:运用多种方法,大胆想像创新表现。
2、隐性内容与目标
运用创新思维进行创新表现,做有理想有抱负的一代新人。
教学重点:运用思维训练方法,激发创新表现,采用多种方法表现自己在未来世界中取得的成就。
教学难点:构图方法、画面的整体感。学习材料
教师:教学课件、不同年龄性别人物图片、学生优秀作业、绘画用具„
学生:绘画用具。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安排好学习小组,提上课要求。
二、讲授新课
1、出示课题——我们的现在和将来。
2、分析课题,针对题目想一想我们要画什么内容? 教师引导发言:“我的现在与将来”
3、组织小组讨论: 谈一谈你的现在,想像一下将来。
三、组织研究
1、“将来”意味着什么?
2、书中学生作品是怎样表现“将来”的?
3、你准备怎样表现自己的“将来”?
四、艺术实践
1、欣赏作品。
2、分析构图方法。
五、辅导学生完成作业。展示人物参考图片。
六、展示作业
组织学生讲解评价作业,作品的创新表现在哪儿。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我们的现在和将来(练习课)教学要求;采用多种方法表现自己在未来世界中取得的成就。能简单的绘制图画。
教学过程;
1、学生介绍上节课 所学内容
2、教师强调绘画的基本方法
3、布置作业(出示图片)
4、教师巡视指导
5、纠正学生绘画中的错误
6、本节课小结
7、收缴作业
第16课
亲亲密密一家子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与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
应知:通过本课学习,了解掌握粉印版画这一表现形式。
应会:能通过仔细的观察回忆,表现一家子亲亲密密的生活场景,了解粉印吹塑纸版画的表现风格。
2、隐性内容与目标
通过创作表现一家子的亲密场景,激发学生的爱心,培养丰富的情感世界。教学重点:运用粉印版画的形式,表现一家子亲亲密密的场景。教学难点:具体情节的表现、颜料水分的掌握。
学习材料:吹塑纸、彩纸或黑卡纸、水粉色、水粉笔、调色盘、笔洗、彩笔、铅笔、夹子等。
学习用具:吹塑纸、彩纸或黑卡纸、水粉色、水粉笔、调色盘、笔洗、彩笔、铅笔、夹子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学生交流;你的家是个小家庭还是个大家庭?家里都有谁?和你最亲近的人是谁?
二、欣赏联想
引导学生欣赏种树图片:你觉得这一家是什么人? 他们在做什么?你从哪里感受到他们的亲密? 你最喜欢和谁在一起?做什么?和家人在一起时,让你觉得最甜蜜、最温暖的时候是什么时候?那时候你们是什么样的动作和表情呢?
三、分析探究
以小组为单位.每组分析一张粉印版画实物作品:
这幅作品从哪方面表现了家人的亲情?
摸一摸,看一看,你知道它是用什么方法创作出来的吗?
尝试印一笔颜色,你遇到了什么问题?(一般情况下,学生容易遇到的问题是颜色水分大,影响色彩效果。)
四、技法示范
通过直观演示交流,解决技法问题:
1、刻版中容易出现哪问题。
2、印制中夹子的重要性。
3、色彩中水分的掌握。
五、创造实践
提出作业要求: 回忆家庭中动人的时刻,表现一家子亲亲密密的情景。
六、交流展示
组织学生交流、展示。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亲亲密密一家子(练习课)
教学要求;能通过仔细的观察回忆,表现一家子亲亲密密的生活场景,了解粉印吹塑纸版画的表现风格。能简单的绘制图画。
教学过程;
1、学生介绍上节课 所学内容
2、教师强调绘画的基本方法
3、布置作业(出示图片)
4、教师巡视指导
5、纠正学生绘画中的错误
6、本节课小结
7、收缴作业
第17课
泥玩具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与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
应知:通过本课教学,体会中国民问泥塑玩具的天真质朴之美,了解泥玩具的塑造型特点.探究手工捏塑成型的制作技巧,尝试制作不同造型的泥塑玩具。
应会:学会手捏成型技法,制作造型可爱的泥玩具。
2、隐性内容与目标
通过捏绘泥塑玩具,了解祖国民间艺术的独特魅力。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引发学生的创作欲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学习手捏成型的制作技法,了解中国民间艺术的缤纷特色与文化内涵.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尝试仿照民问艺人的风格进行创作。
教学难点:泥塑玩具的造型设计及捏塑技巧,着色时民间装饰味的体现。
学习材料;教师用具:泥玩具、实物投影仪、陶泥、颜料、民间泥塑玩具资料的课件。学生用具:网上或书中搜寻的民间泥塑玩具图片资料、陶泥、颜料等。教学过程:
一、激情引趣;小时候,你玩过哪些玩具?
二、资料交流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我们的祖辈面朝黄土背朝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你们想了解我们的祖先童年最喜爱的泥玩具吗?
四、分析探究。
1、引导学生以组为单位,分工合作,分析探究。
2、分析比较:
我国民问泥玩具主要表现哪些题材?各地的泥玩具有什么不同特色?它们的造型都夸张了哪里?又概括了哪里?它们的色彩有哪些特技法学习?
3、教师展示一组作品,引导学生分析:在这一组作品中,你能找到哪些我们以前学过的技法?
4、仔细观察细节的表现,如羊角、小驴的尾巴、帽翅等小装饰,运用了哪些技巧。
五、造型训练
提出作业要求: 模仿民间玩具的造型和色彩,创造一个可爱的泥玩具。
六、教师巡视辅导,注意加强个性辅导,以点带面。
七、展示评价;展示学生作品,组织学生评价。
1、你喜爱的作品抓住丁形象的哪些主要特征?
2、从民间玩具的造型语言中你受到了哪些启发,怎样运用到你的作品中的?
3、你的作品又有了哪些创新?
八、课后拓展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泥玩具(练习课)
教学要求;学会手捏成型技法,制作造型可爱的泥玩具。能简单的绘制图画。
教学过程;
1、学生介绍上节课 所学内容
2、教师强调绘画的基本方法
3、布置作业(出示图片)
4、教师巡视指导
5、纠正学生绘画中的错误
6、本节课小结
7、收缴作业
第18课
漂浮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与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
应知:通过本课学习,学生初步探索有关浮力的知识,并能根据身边的废旧材料进行有创意的设计。
应会:结合绘画、粘贴、插接等不同造型手法,以及漂浮的科学道理,利用生活中的废旧物品实现自己的艺术创想。
2、隐性内容与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将艺术创造与科学研究完美结合的意识,以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他们热爱生活、关注生活的美好情感。教学重点:启发学生探究简单的浮力知识,并结合身边废旧物品进行有创意的设计与制作。
教学难点:在制作漂浮物时,创新地使用材料,制作方法精细。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人
游戏l:发给学生每人一支吸管,提出游戏要求:你能想到几种令吸管在水中漂浮起来的方法?
游戏2:抢答——如果给你一把吸管,让它们漂浮在水面上.设想一下都可能有哪些不同的造型?
二、思考反馈
吸管为什么可以漂浮?铁很重,为什么轮船却能漂浮在海上?
三、信息交流
组织学生进行信息交流。
哪位科学家最早发现了浮力?你知道有哪些关于浮力的小故事吗?
四、合作探究
组织学生分组探究:(材料:铁、纸、不同造型的盒子、木片、泡沫、毛笔等。)
在我们身边,还有哪些材料可以漂浮?
看一看:书中同学作品给了你哪些启发?
试一试:运用折、剪、卷、组合等不同手段,你能用手边的材料组织什么样的漂浮物的造型?
讲一讲:你能设想一下它的功能及装饰吗?
五、探索实践 提出作业要求:利用身边的废旧材料,制作一个能浮在水面上的新颖美观的玩具。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漂浮(练习课)
教学要求;结合绘画、粘贴、插接等不同造型手法,以及漂浮的科学道理,利用生活中的废旧物品实现自己的艺术创想。能简单的绘制图画。
教学过程;
1、学生介绍上节课 所学内容
2、教师强调绘画的基本方法
3、布置作业(出示图片)
4、教师巡视指导
5、纠正学生绘画中的错误
6、本节课小结
7、收缴作业
第19课
电脑美术——神奇的画笔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与目标:
感受电脑绘画的独特魅力,特别是由于运用了数字化技术而产生的独特而神奇的绘画处理方法。学习运用电脑绘画与自己独特的观察与想象有机结合,运用纸面绘画作品达不到、非常费力才能达到或需要较高技能技巧才能达到的绘画效果.提高艺术创作表现能力,为锻炼和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和丰富的想像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教学重点:
本课的重点是让学生在充分认识和理解电脑绘画中的“笔”与普通的绘画中的笔的本质区别,并且能利用电脑绘画的画中的独特笔工具进行自由创作。本课的难点是如何在画面中合理地运用画笔工具表现形象和自己独特的构思。学习材料
相关的电脑硬件设备和适合本年级学生使用的电脑绘画软件。如不具备应用电脑美术创作的条件,也可进行另类拓展,采用先欣赏然后讨论如何用现有其他工具和材料达到“神奇”的效果,如用指画、实物蘸色、水溶、扎染等多种方式,重在锻炼学生的拓展思维表现能力。教学过程:
一、感受电脑绘画笔工具有“神奇”性
通过欣赏相同表现内容但表现手法不同的美术作品,认识不同的美术表现方法对美术作品的影响,由此引出电脑绘画笔工具的“神奇”之处。
二、体验电脑绘画笔工具的独特魅力
通过上机操作,让学生体验电脑绘画笔工具的表现特色。此时应以体验为主,不应过分追求完整的画面表现。
三、创作构思
结合自己对电脑绘画笔工具特点的感受、体验、认识,考虑如何在自己的创作中发挥它们的“神奇”作用。
四、创作作品
根据自己的创意,结合自己的认识和理解进行创作。关键是如何在作品中体现电脑绘画笔工具的“神奇”之处。
五、教学评价
通过网络或分组欣赏同学作品,鼓励一些同学介绍自己的作品,如作者允许,同学之间可以结合自已的理解相互修改作品。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电脑美术——神奇的画笔(练习课)
教学要求;通过上机操作,让学生体验电脑绘画笔工具的表现特色。此时应以体验为主,不应过分追求完整的画面表现。能简单的绘制图画。
教学过程;
1、学生介绍上节课 所学内容
2、教师强调绘画的基本方法
3、布置作业(出示图片)
4、教师巡视指导
5、纠正学生绘画中的错误
6、本节课小结
7、收缴作业
第20课;剪纸中的阳刻和阴刻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基本了解剪纸的特点。
2、初步掌握剪纸的设计制作过程。
3、激发激发对民间艺术的热爱,培养学生对美术的持久兴趣。教学重点;了解我国民间剪纸艺术的历史文化和相关知识。教学难点;认识和学习阴刻和阳刻的特征和制作方法。课前准备:
1、收集各种剪纸作品。
2、准备彩纸、剪刀等制作工具和材料。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剪纸作品,简单介绍我国民间剪纸艺术。
2、出示色纸,这张色纸怎样才能变成有趣美丽的剪纸作品呢?
二、新授
1、示范剪纸的方法,提出注意线条要互相连接,不可断开。
2、出示“阴刻”和“阳刻”的剪纸作品,探讨不同的地方和制作特点。
三、练习
学生练习“阴刻”和“阳刻”。
四、小结
第四篇:《桥之美》教案
《桥之美》教案
瓯北四中
吴春香
教学目标: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作者喜爱桥的原因。
2、品味本文优美而又富有意蕴的语言。
3、感受桥的内涵美。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细心的同学已发现了在屏幕上出现的大大小小的图片,都和什么有关系,(桥)其实桥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尤其在我们江南水乡,可以说离不开桥,有非常多的桥,而古今中外的名桥更是举不胜举。现在我要请同学来欣赏几座桥,画面中出现哪几座桥,你觉得其中哪座是最美的?下面请同学们欣赏图片。有的同学觉得桥的美在于它的外观造型,有的同学觉得桥的美在于灯光水面交辉映,有的同学觉得桥的美在于给人一种舒适的感受。那么桥在我国著名的画家吴冠中的眼中又美在何处呢?今天,我们就一同走进画家吴冠中的《桥之美》,去感受桥的美。(出示课题)
二、整体感知课文
快速浏览,在文中找出在作者的眼中桥美在何处? 总的来说,作者谈桥之美是不是谈桥本身的美(不是),那它谈得是桥和什么所构成的美?(周围环境)对,可见去欣赏一座桥不是孤立的而要与周围环境结合起来。桥和周围环境是怎样构成美的?下面我们以第四段为例进行探讨。齐读第四段,找出本段写了哪些不同形式的桥?(四种)
三、品析语言
再细读课文,你最欣赏哪一座桥,它美在何处? 以上四种桥或是主体或是陪衬或起画龙点睛之作用,它们都做到了与周围景物配合,成为和谐一体,共同构成如画的美景。作者是怎样写出桥在不同环境中多种多样的美的?有规律吗?
语言生动,多用修辞,画面感强。
四、学以致用:选择一幅图或者选择家乡附近的一座桥,写一写它与周围景物形成的和谐美。看图片写片段,交流。
五、谈谈学习收获
结束语:今天我们随着著名画家吴冠中先生的视线从审美的角度来探寻到桥之美,我们也惊奇地发现在生活中有很多很多的美,正像罗丹所说的,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那么我就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生活中不断地去寻找美,去发现美,去感悟美,去创造美,让美永远陪伴着我们!
板书
桥之美
吴冠中
和谐统一
语言生动
多用修辞
画面感强
第五篇:桥之美教案
桥之美
单位:潼南县梓潼初级中学校
设计者: 李春林
电话号码: ***
桥之美
教学目标:
1、知识: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作者喜爱桥的原因。
2、能力:品味本文优美而又富有意蕴的语言。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作者独特的审美观,学会从生活中发现美、感受美,提高审美能力。教学重难点:
1、品味本文优美而又富有意蕴的语言。
2、体会作者独特的审美观,学会从生活中发现美、感受美,提高审美能力。
教学方法:朗读法、引导法、讨论法。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茅以升所写的《中国石拱桥》一文中,作者以准确的数据、真实的例子对中国石拱桥的特点进行了说明,让我们对石拱桥有了一个整体的了解。看来,桥梁专家看桥时更注重桥的结构。今天,我们要学习另一篇写桥的文章,这篇文章的作者是当地注明画家吴冠中,那么,画家又是如何欣赏桥的呢?让我们一起走进《桥之美》这一篇轻松、随意的小品式说明文。
二、检查预习
1、熟读课文1-2遍后,根据汉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口吻(wěn)纤细(xiān)离谱(pǔ)...调色(tiáo)单调(diào)瀑布(pù)...煞风景(shā)煞费苦心(shà)驻足(zhú)...yùn育(孕)前zhān(瞻)后顾
2、解释下列词语。
驻足:停止脚步。审视:详细地看。审,详细、周密。苍茫:空阔辽远,没有边际。
失之毫厘,差之千里:意思是相差虽小,而造成的误差或错误极大。
3、请写出文学作品中描写“桥”的诗词或句子,并注明出处。(要求至少举两个上下连贯的语句)(1)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2)枫桥夜泊 ——张 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3)卞biàn之琳的诗《断章》,“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桥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三、整体感知课文,交流释疑
1、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 桥的美
2、作者是怎样看待桥的美的?文中哪句话代表作者观点? 不过我之爱桥,„„缘于桥在不同环境中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作用。
3、课文的主要说明方法是举例子,作者选了哪些例子来说明桥的美?(1)要求 先读出相关语句,1.乌镇苇丛中的石桥 2.江南水乡细柳下的石桥 3.水天间的长桥 4.广西、云南、贵州山区的风雨桥 a小桥流水人家——线与块、面组成对比美 b乌镇的小桥之美,美在与苇丛配合的开阔疏朗。c石桥与细柳配合显得和谐统一 d长桥与水面配合打破了单调感
e广西、云南、贵州等省的风雨桥(廊桥)——山水画中点缀人物的理想位置
f清明上河图里的桥____形象的重叠和交错构成丰富的画面。g田野的小桥,无论是木桥还是石桥,其身段的纵横与桥下的水波协同谱成形与色的乐曲。
h铁索桥,是山岩、树丛、急流的衬托,具有独特生命力的线 i铁路桥,有时险而美,有时险而不美
各例中桥的外观、材料、所处的位置各不相同,但都能与周围景物相对照而不失和谐。
(2)、请用“桥之美,美在_________”的句式来简要概括 示例:桥之美,美在小桥流水人家线与块面构成对比之美。
1、桥之美,美在石桥与密密的苇丛相配合给人带来的特别感受。
2、桥之美,美在石桥与细柳合作创造的动人景致。
3、桥之美,美在长桥打破了背景的单调,富有灵气和生命。
4、桥之美,美在风雨桥形式独特。
5、桥之美,美在它能用形象的重叠和交错构成丰富的画面。
6、桥之美,美在它与桥下的水波协同谱出形与色的乐曲。
„„
四、合作探究(语言赏析)
为了说明桥之美,作者运用了大量的描写性语言,充满诗情画意,语意蕴涵丰富,有着极其鲜明的个性色彩。请从第4、5段中找出你喜欢的句子,加以品味。(这4句重点赏析)
1.茅盾故乡乌镇的小河两岸都是密密的芦苇,真是密不透风,每当其间显现一座石桥时,仿佛发闷的苇丛做了一次深呼吸,透了一口舒畅的气。
答:其实,苇丛不会“发闷”,也不会做“深呼吸”,这只是人的感受投射到它身上而已。这表现了作者与周围环境已融为一体。
2.早春天气,江南乡间石桥头细柳飘丝,那纤细的游丝拂着桥身坚硬的石块,即使碰不见晓风残月,也令画家销魂!答:杨柳拂桥是江南常见的景色,作者将时间限定为杨柳刚刚返绿发芽的早春天气,将桥限定为石桥,两种景物之间的反差与对比,形成特殊的美感。“杨柳岸,晓风残月”是宋人柳永的名句,这里说“即使碰不见晓风残月,也令画家销魂”,是强调细柳与石桥构成的美景本身已够动人,不再需要别的东西来烘托了。(拂晓风起,残月将落。常形容冷落凄凉的意境。柳永的《雨霖铃》。“多情自古伤离别,又哪堪冷落清秋节。今霄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3.无论是木桥还是石桥,其身段的纵横与桥下的水波协同谱成形与色的乐曲。
答:这句话的意思是,桥横跨在水面上,与桥下的流水在平面上形成交错;同时,桥的颜色与流水的颜色也相互映衬。桥与流水如一支乐曲一样是一个整体。4.田野无声,画家们爱于无声处静听桥之歌唱,他们寻桥,仿佛孩子们寻找热闹。
答:桥的美就是对桥的存在的一种大声宣告,桥的美也像乐曲一样有着和谐的韵律,这吸引着画家总是追寻着桥的身影。
五、从作者对桥的描述中,我们可以得出哪些审美原理?
1、景物的美,美在与周围景色的融和、映衬、呼应,注意到点、线、面的搭配;
2、既和周围景物形成对照又不失和谐。例如:
一块草坪,像一块绿色的地毯,如果开上三五朵小花,地毯便活了。
六、总结
本文是一篇带有说明性质的小品文。它的说明性体现在文中首先点明在画家眼里桥美在何处,随后举了一些具体例子。但是与《中国石拱桥》这种较为规范的说明文不同的是,在举例子时,作者并不是用科学、平实的语言向读者做解说,而是或描写景物,或抒发感情,文字极富表现力和感染力。
学习了本文谈谈作者怎样来表现桥之美的?
以画家的眼光(点、线、面)
以文人的笔触(优美的语言)
七、拓展延伸
发现、欣赏生活中的美
作者以他独特的视角,引领我们用“另一种眼光”欣赏“桥之美”,让我们明白除了从桥的历史、结构上去体会桥的特点外,还能从桥与周围环境的搭配上品味桥的美。
八、赠言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的事物,而是缺少发现的眼睛。让我们练就一双慧眼,去发现、欣赏这大千世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