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一年级语文上册 互相帮助教案 浙教版
互相帮助
教学目标:
1.初步培养观察画面的能力,并能用一二句话把事情说清楚,说明白。
2.初步学会使用常用的礼貌用语:请、谢谢、不用谢、没关系等。
3.懂得小朋友之间应互相关心,互相帮助。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简介题意。
1.揭题:互相帮助
2.谁知道“互相帮助”是什么意思?(我帮你,你帮我,就叫互相帮助。)
二、提出要求。
这节课要看图想想说说,说话声音要响亮,一句一句说完整,说清楚。
三、指导看第一幅图,学习说话。
1.图上画着谁和谁?
2.什么时候,丁丁要干什么?(写字的时候,丁丁向冬冬借橡皮。)
3.想想丁丁会怎么说?
丁丁说的话里面,哪些词表示有礼貌?(请、好吗)出示这些词。
丁丁说这句话的语气怎样?(请求、商量)
4.冬冬也是个懂道理的孩子,他会怎么说,怎么做?(冬冬很乐意地把自己的橡皮借给丁丁,会说:“你拿去用吧!”)
5.他们之间还会说些什么?会用哪些礼貌用语?(谢谢、不用谢)
四、指导看第2幅图,学习说话。(教师可半扶半放进行指导)
1.看图,图上画着谁与谁?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
2.看拼音,读图下的提示问题,帮助学生搞清题意,即:丁丁看见冬冬没有带伞,会怎么说,怎么做?冬冬回怎么说?
3.自由练说,可同桌讨论,互说。
五、综合练习。
1.选择一幅图进行表演说
2.调换说话事物,如借球、还铅笔等进行迁移训练。
六、总结谈话。
1.你觉得丁丁和冬冬是怎样的孩子?
2.我们班像丁丁和冬冬那样的孩子多着哩!说说都有谁?他们怎么做?表扬这些好人好事。
3.学了这一课你有什么想法?
4.我们的学校和班级就像一个大家庭,大家团结友爱,互相帮助。
第二篇:一年级语文上册先学后教教案
1、花朵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诵课文;
3、会认8个生字。教学过程:
一、揭题示标
同学们,这节课咱们来学习第一课,请大家伸出手与老师一起书写课题并说出笔画名称,齐读课题并口述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诵课文;
2、会写2个生字;
3、会认8个生字。
二、第一次“先学后教”(初读课文,扫除生字)
(一)先学
1、生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
(二)后教
2、指名读并纠错正音
yàn zǔ yè 焰 祖 夜
3、齐读易错音
三、第二次“先学后教”(学习会认字)
课文字音读准了,现在咱们比比谁能把本课的会认字记得又快又牢
(一)先学
1、生用卡片自由记忆,不会读的字可以借助卡片后面的拼音。
2、同桌用卡片检查
(二)后教
3、指名读
4、同桌互读生字并口头组词
5、师用卡片检测
四、第三次“先学后教”(再读课文,要求流利)
大家识字可真快,最后我们来比赛读课文,看谁的课文读得流利
1、生自由读课文
2、指名读课文
3、男女赛读
五、布置作业
熟记本课生字,自由背课文
六、布置作业:熟记本课生字
七、板书设计
1、花朵
2、花 朵 星 空 节 是 的 们
八、教后记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会写“火、我”2个字;
2、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一、揭题示标
同学们,这节课咱们继续来学习第一课,请认真看老师板书课题。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
1、会写““火、我”2个字;
2、背诵课文。
二、第一次“先学后教”(背诵课文)
1、生自由背
2、同桌互背
3、师引导学生背诵 板书:
星星 夜空 花朵 焰火 节日 花朵
我们 祖国 花朵
4、男女生赛背5、5、指名背
三、第二次“先学后教”(学习会写字)
现在咱们开始比赛看谁写的字端正、漂亮而且还要看看谁的写字姿势最端正。
(一)先学
1、生观察生字的结构,位置并书空
2、描红、练写
3、指名上台写
(二)后教
4、师生评议(对不对,好不好)
5、师范写
6、生再练写并组词
7、默写生字
注:“火”字的笔顺要提醒孩子。
四、布置作业:生字写3个组2个词
五、板书设计
1、花朵
火 我
星星 夜空 花朵 焰火 节日 花朵 我们 祖国 花朵
六、教后记
第三篇:美术教案一年级上册(浙美版)
第一课 走进新天地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初步了解小学阶段美术学科学习的内容,认识相关的工具材料。2.通过看看、说说、画画、玩玩的形式,培养学生对儿童美术作品欣赏和学习使用各种相关美术工具材料的能力,大胆尝试油画棒、彩色水笔的几种基本用法。
3.培养学生对美术学科的兴趣,对美术作品的审美评价的情趣,养成爱护和正确使用美术工具材料的习惯,为学习美术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让学生了解美术课的学习内容和工具材料,培养学习美术的兴趣。难点:培养学生养成评价作品的习惯及正确使用美术工具材料的习惯。课前准备:
(学生)一幅自己创作的画或一件手工作品、彩色水笔或油画棒一套、画纸(教师)一只装有优秀儿童美术代表作品和各种工具材料的“百宝箱”:形式多样、能反映小学段美术教学内容的作品(如学生的作品画册或成长袋),相关美术资料图片(课件或实物投影仪)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1.展示、交流,激发兴趣。
(1)出示我国彩陶上的绘画杰作或法国史前绘画的拉斯科洞穴壁画的图片,引起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2)启发谈话:我们小朋友会画画、会做手工吗?能展示一下你的作品吗?教师启发学生展示自己带来的美术作品,简单评述自己的作品,并引导学生学会欣赏别人的作品,同时进行简单的评价。让小朋友互相了解、互相学习,初步熟悉美术课的学习内容。
(3)教师出示“百宝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入新课。2.欣赏、感受各种作品,了解学习内容和相关材料。
教师从“百宝箱”中逐一展示儿童代表作品,通过多媒体教学或观看展览的形式,让学生猜猜、看看、说说和评评,自然、生动地讲授小学段的美术课学习内容,也可通过相关作品欣赏,重点了解本学期的学习内容。
(1)出示各种形式的手工造型作品。
结合书本、课件、图片,让学生欣赏更多的手工造型作品,如纸艺、橡皮泥、陶 艺、废旧物创意造型等等。教师可进行相关制作演示,让学生认识手工造型作品及相关材料。
(2)展示绘画造型作品。
结合书本、课件、图片,让学生进行“连线游戏”等活动,欣赏更多的绘画造型作品,如纸版画、水粉画、水墨画、线描画和贴纸画等。同时出示相应的绘画制作工具,可结合讲讲有关工具的发明等。
(3)出示学生参加美术活动的图片或进行直观演示,帮助学生了解学习方式,培养学习兴趣。
3.了解油画棒、彩色水笔的用笔,激发想象。
(1)结合课本和儿童作品,出示油画棒、彩色水笔的绘画作品,让学生看看,并说说对这两种作品的不同感受。
(2)让学生学习油画棒、彩色水笔的各种用笔方法,用油画棒、彩色水笔尝试画出不同的点、线、面。
(3)可出示米罗绘画作品,如《太阳与鸟》等,启发学生想象点、线、面可画成什么,鼓励学生进行大胆地想象。
4.大胆尝试、表现。
让学生尝试彩色水笔和油画棒的用法,画一幅点、线、面组合的绘画作品,并像米罗一样进行想象,同时给画取个题目。
5.展示、评价、交流。
(1)让学生分组张贴自己的绘画作品,布置一块展板进行展览,并让学生互相观摩、学习,养成评价、交流的习惯。
(2)用讨论的形式启发学生怎样正确使用彩色水笔、油画棒。6.总结、拓展。
(1)出示思考题:你知道本学期美术课学习什么吗?你会使用哪些工具?你喜欢学习什么样的美术内容?
(2)教师可出示以往学生的画册或成长袋,可布置拓展性的作业:准备一本绘画本,让学生回家继续尝试油画棒或彩色水笔的用法,画画自己喜爱的东西。
(3)布置下节美术课所要学习的内容、准备的工具。
第二课 有形的世界
教学目标: 1.本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各种物体,直观地感受和认识各种常见的基本形,初步认识各种形状,了解生活中的物体由各种基本形组合而成。
2.继续学习油画棒和彩色水笔涂色、画线的方法,学画各种基本形及简单的组合形,画画身边的物品和景象,并尝试用撕纸的方法,借助基本形及组合表达自己对形的感受、记忆,以此来培养学生对形的感受力、观察力,提高学生对各种形的描绘能力和撕贴等造型能力。
3.激发学生用各种基本形去观察、描绘生活中的不同物体的兴趣,培养对形的审美感受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基本形,并用基本形画或撕贴身边的物品或景象。难点:用基本形去观察、理解生活中的由基本形组合的物体。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学生)彩色水笔或油画棒一套、彩色纸、收集一些生活中具有基本形的物体的图片或实物
(教师)各种生活中的具有基本形的物体及其图片、基本形模具一套、生活中的基本形课件
教学过程:.趣味导课,初步感受基本形。触摸、猜谜和画画,趣味导入新课。
(1)教师出示一个装有圆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的物体的纸盒或袋子,让一位学生上来摸一摸。
(2)拿出这三个常见的基本形物体,让学生猜猜写在上面的谜语,谜底是一些基本形明显的常见物体。
(3)让学生说说生活中常见的基本形物体,并用简笔画的形式画出这些形状。2.结合生活,深入观察,感受不同基本形的特征。
(1)让学生按小组观察实物的各种基本形,深入感受各种基本形及特征。(2)让学生在教师准备的模具中找出与实物相对应的基本形,并说说特征。(3)结合“生活中的基本形”课件,说说有关基本形的有趣故事,让学生感受生活中更多的基本形及特征。
3.抓住特征,探究表现方法,激发撕画兴趣。
(1)让学生探讨如何画好生活中所观察到的各种基本形,通过分析,启发学生用弧线画圆、用三条直线画三角形、用四条直线画长方形等等。
(2)让学生分组在黑板上进行比赛,看哪一组画得多和抓住特征画得好,教师学生共同进行评价与修改。
(3)让学生在黑板上记忆想象添画基本形。
(4)进一步启发学生用撕纸的方法撕出基本形,探讨怎样用长方形或正方形彩纸撕出各种基本形,感受与绘画不同的审美情趣,并提示学生正确的用纸方法。
4.撕撕、画画喜爱的各种基本形,进行记忆想象。(1)鼓励学生大胆地进行撕、画练习。
(2)请学生对自己撕、画的基本形进行添画练习。5.趣味展示、评价。
展示学生撕、画练习作品。游戏展示:可让各小组推选一名同学参加比赛,教师与同学共同评价其作品。
6.拓展学习。
教师总结,欣赏擅长用基本形画画的艺术家的作品,开拓视野;布置下节课的准备工作。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学生)彩色纸、彩色水笔或油画棒一套、七巧板
(教师)基本形组合图片及实物、彩色纸、七巧板、实物投影仪或课件等 教学过程: 1.复习旧知识,导入新课。
请学生说说、画画和撕撕已认识的各种基本形,可用比赛形式比比哪位同学说、画、撕得又多又好。
2.摆摆玩玩,游戏导课。
(1)出示一副七巧板,让学生拼出各种有趣的物体。
(2)教师导入新课:生活中许多物体都是由各种基本形组合起来的。3.观察感受,探究认知,启发想象。
(1)初步感受:用实物投影仪出示课本中的上海浦东的图片,让学生观察感受,说一说那些建筑物是由哪些基本形组成。
(2)深入感受、探究:生活中许多物体都是由各种基本形组合起来的。教师利用课件、图片和实物,出示一些生活中学生感兴趣的物体,通过观察分析,得出结论。
(3)发散学生的思维,启发学生进行大胆创新。教师给出各种基本形,请学生任意组合成各种物体或图案,并让学生充分想象。
4.欣赏感受,激发尝试。
(1)欣赏儿童撕贴、绘画作品,从作品中感受各种基本形。
(2)欣赏大师撕画作品,进一步感受艺术作品中利用基本形进行创作表现的手法,激发学生创作的欲望。
5.小组合作,撕拼画练习。
(1)让学生分小组,把自己撕成的各种基本形在桌面上进行组合、想象练习。(2)选择拼图画面,小组合作,把它添画完整。
(3)首先让学生选择自己擅长的表现手法,画画记忆或想象中的基本形,然后小组合作,最后把画组合在一起,最后拼成一张大作品。
6.展示、自评。
让学生展示作品,启发学生自取题目,自我评价作品,并说说撕贴的画与画的画有什么异同。
7.出示课题,拓展教学。
(1)教师总结,教师出示课题:《有形的世界》。
(2)让学生加上所感受到的词,如:“美丽的”有形世界、“缤纷的”有形世界、“多姿的”有形世界等等。
(3)布置回家作业:继续用基本形组合方法观察生活中的物体,并在自己的画册上画一画。同时要求学生做好下节课的准备工作。
第三课 色彩魔方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红、橙、黄、绿、蓝、紫、褐、黑、白、灰等常用色彩,并能说出它们的名称。
2.采用故事、表演等形式让学生结合春、夏、秋、冬四个季节,进行简单的色彩练习,进一步寻找自然界其他色彩,发现色彩的美感和魅力。
3.运用小组合作等方式加强学生的合作与交流,逐步提高他们对自然界的观察力,激发对艺术学习的兴趣,从而培养学生对大千世界的热爱和探求。
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红、橙、黄、绿、蓝、紫、褐、黑、白、灰等常用色彩,并能作简单的练习。
难点:帮助学生能够顺畅地讲述色彩的故事,并能准确地运用色彩表达自己的情感。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学生)预习:
①运用剪纸或绘画的形式表现所认识到的色彩;
②寻找有关色彩的照片和图片。工具:彩色水笔、油画棒和水彩等作画工具材料(教师)课件、录像《多彩的世界》、标准色标、10只彩色小球等 教学过程: 1.认识色彩,认识世界。
(1)出示课件:播放录像《多彩的世界》。指名要学生说说看到的色彩,说出自己最喜欢的颜色。
(2)揭示课题:《色彩魔方》。
(3)出示课件:欣赏书本中的作品(色彩魔方、生活中的色彩、学生和画家的作品等)和教师提供的色彩作品。
(4)提供欣赏的建议: ①注意作品的整体性; ②分析色彩的组成; ③感受作品的美感。2.玩玩游戏,猜猜颜色。(1)教师出示准备的10只气球:教师放飞气球,学生抢答气球的颜色,谁先回答出奖一只气球。
(2)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说说对生活中的色彩的感受。3.交流体会,画画色彩。
(1)把收集的色彩和书本中的色彩进行比较并分析差别。
(2)小组讨论差别的原因,教师小结(正是因为有这些色彩,才有丰富多彩的世界)。
(3)尝试练习:把记住的色彩用彩色水笔等作画工具画出来,并交流记住色彩的各种好方法。
4.创作作品,表现色彩。
(1)作业主题:画出自己心中的色彩组合,如教材中的《七色花》,还有生活中的日常用品、动物、人物等都可以。
(2)出示课件,提供创作建议:
①画出生活中自己熟悉的物品及其他东西,并融入自己的情感; ②画的线条要自然流畅,有一定的表现力; ③作品要有个性,各具特色;
④学生作品完成后,教师与学生一起作简单的评价。5.拓展主题,寻找色彩。
(1)小结:生活中有很多美丽的色彩,我们要用心去发现、去探索,原来世界是这样的多姿多彩。
(2)提供拓展性的主题:结合四个季节,寻找自然界中美丽的色彩。二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美术课常规工具、上节课拓展的作业
(教师)课件,春、夏、秋、冬的录像及10张有色彩的卡片等 教学过程: 1.述说故事,发现色彩。
指名要学生讲述印象深刻的一件事(结合各个季节也可以),并分组讨论故事中出现了几种颜色,然后讨论感受故事中色彩的美与丑及其原因
2.引申故事,表达色彩。
(1)教师根据同学讲的故事,选择其中一个,运用色彩来表现。(2)学生分组讲故事,分组表演(表演的学生在胸前挂上画有色彩的小卡片)。(3)师生共同小结,理出创作思路: ①讨论故事及表演的优点与缺点;
②进一步探讨色彩在表现情感变化上所具有的特点和作用。3.升华主题,创造色彩。
(1)提供创作主题:我心目中的四季(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其中一个季节,也可以把四季的景色都画出来)。
(2)学生创作,教师指导。4.拓展教学,评价色彩。
(1)采用小组评、自评、集体评与教师评相结合的形式。(2)评价的建议: ①作品的主题是否明确;
②作品是否熟练而准确地运用了自己所认识的色彩; ③作品是否体现了自己的情感和个性。(3)教师小结,对创造性的色彩予以表扬。(4)提供拓展性的主题:
①进一步探索色彩的秘密,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研究为什么会有不同的色彩变化; ②记录一周的色彩心情日记,或者进行听音乐画色彩等有意义的色彩练习。
第四课 我的胸卡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平面形的变化和胸卡的有关知识。
2.通过胸卡的设计与制作,尝试用不同材料大胆地进行创作与表现,加强学生对物体的感知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表现力。
3.开展自我介绍与交流活动,增进同学间的交流与了解,锻炼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学习兴趣。
重点、难点。
重点:运用不同的材料与方法制作一张胸卡。难点:如何制作一张有自己独特想法的胸卡。教学课时: 教学准备:
(学生)绘画、手工工具,白(彩)色卡纸,线绳等,收集1-2个胸卡,可带一张自己的小照
(教师)课件、胸卡实物和范作 教学过程:
1.情境导入,初步感知。
(1)出示课件:不同岗位的工作人员带着胸卡工作的实景和胸卡的放大特写镜头,或不同胸卡的放大图片。
(2)让学生说说胸卡的样子和用途,了解胸卡上的基本内容及胸卡的不同用途。(3)揭示课题:《我的胸卡》。2.范作欣赏,加强感知。(1)出示课件:学生作品。
(2)让学生看看、说说胸卡的有趣造型,感受平面形的变化,进行胸卡内容的设计。
3.小组讨论,激发创意。
(1)提问:怎样设计胸卡的外形?分小组讨论探究胸卡的外形变化与设计,进一步了解平面形的变化。
(2)小组汇报交流,教师概括小结、示范:在圆形、方形、三角形基础上的变化;基本形的组合变化;象形设计变化(结合课件展示平面形及范作)。
4.讲解演示,掌握步骤。(1)提问:怎样制作一张胸卡?引导学生集体讨论制作方法。
(2)教师小结、补充,让学生了解掌握胸卡的基本制作步骤(借助课件演示):①设计、制作胸卡外形;②设计、绘制胸卡上的内容与图案;③设计、制作胸卡的挂件(用别针、线绳等不同的方法)。
5.学生练习,表现感受。
(1)明确作业要求:为自己设计、制作一张胸卡。
(2)练习提示:大胆创意,从胸卡的外形到内容都力求有自己的独特想法;胸卡上有自己的姓名或形象;同桌可以讨论、合作。
(3)学生创作,教师巡视指导。6.展示交流,小结拓展。
(1)让学生戴上自己设计制作的胸卡,同学间进行自由交流(提示交流内容:自我介绍姓名、爱好和特长等;胸卡制作体验)。
(2)指导学生互评作品(提示评价内容:外形、内容的设计是否有创意;颜色的搭配是否大胆、漂亮;挂件等的制作是否精致)。
(3)小结拓展。引导有兴趣的学生在课后为爸爸、妈妈设计、制作一张漂亮的胸卡,进一步进行练习与创作。
第五课 小雨沙沙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习点、线的基本知识。
2.采用聆听雨声、触摸雨水等形式,结合表演、欣赏、述说等做法,让学生运用不同的情感体验来表达下雨的感受(包括小雨、中雨、大雨和暴雨的感受),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以及对点、线、色彩的表现能力。
3.通过引导学生对秋天小雨的观察、回忆、思考、想象与讨论,使学生感受秋雨的美,进一步培养学生对美丽的大自然的热爱。
重点、难点。
重点:运用点、线及色彩表现下雨的情景。
难点:学习雨中与雨前、雨后不同天气变化的表现方法。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学生)油画棒、彩色水笔和画纸等常规用具;分成4至6人的小组,选好小组长
(教师)课件:录像《小雨沙沙》、范作、喷水壶等 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表达感受。
(1)出示课件:录像《小雨沙沙》。教师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对录像的感受。
(2)教师用水壶洒水,询问学生听到什么,并让学生表述听到的感受。(3)教师小结听到的声音:沙沙、刷刷、滴滴答答„„ 2.引导欣赏,加强体验。
(1)出示课件:作品欣赏。结合书本的作品和教师提供的作品,让学生欣赏(欣赏可以用从整体到局部,再到整体的方法,结合点、线和色彩)。
(2)让几名学生说说欣赏后的感受,教师小结。(3)揭示课题:《小雨沙沙》。3.传授方法,激发创意。
(1)提问:怎样表现小雨点?除了这些方法还有其他的方法吗?(2)学生上台演画小雨,教师讲述并补充。(3)提问:怎样画中雨、大雨和暴雨的雨点呢?(4)在画中人物、动物和景物的特点是什么? 4.布置作业,表现感受。
(1)提出作业的主题:记忆中的秋天小雨。
(2)出示课件,提供创作的建议:画出自己对秋天小雨的感受,尽量做到与众不同,可以互相讨论画法。
(3)学生创作,教师巡视指导。5.展示作品,学习评价。
(1)小组内展示作业,互评作业。(2)选出典型作业,全班评,教师小结。
(3)提供评价建议:①作品是否表现自己的感受;②作品是否有创意,与众不同;③作品的点、线和色彩的表现是否统一等。
6.提供课题,研究拓展。学生课外的研究思路:
问题:雨前、雨中和雨后有什么不同(包括天气、人物、动物和植物等各方面)? 注:正逢下雨天,要求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比较;如不下雨,可找一找图片资料。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美术课常规的作画工具
(教师)录音《雨中情》、范作、不同雨景(有暴雨、大雨、中雨和小雨的情景)的录像
教学过程: 1.运用情景,启发思维。
(1)出示课件:下小雨、中雨、大雨和暴雨的情景。(2)思考:怎样表演你在不同雨景中的感受? 2.结合课件,述说感受。
(1)让学生谈谈自己对小雨、中雨、大雨、暴雨的感受。(2)小组评,教师评。3.讲述故事,结合表演。(1)让学生说说雨中的故事(可结合表演的形式)。(2)小组评价,教师总结。4.布置作业,表现雨境。
(1)出示课件:让学生欣赏教师提供的照片或范作等。
(2)提供作业构思建议:①主题:在雨中。②思路:可以表现自己或别人在不同雨景中的情景;也可以表现对雨中不同情景的感受;还可以表现动物、植物在雨中的情景;自由地想象对雨中情景的感受。③注意:运用不同点、线和色彩,画出雨的不同变化,把自己的感受表现在画面上,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在画的反面写上说明,创作时要求小组成员互相合作。
5.作业欣赏,开拓思维。
(1)学生互评作业,教师对有独创性的作业予以表扬与肯定。(2)小结本节课内容。
(3)布置拓展性的作业:①了解天气为什么会有阴、晴、雨的变化;②回家后可以与他人一起合作创作在雨中的作品。
第六课 我心中的太阳
教学目标:
1.运用线、色描绘太阳,激发学生大胆地表现太阳的美。2.学习想象画,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
3.感知太阳给大自然带来的美,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重点、难点。
重点:启发学生想象,通过联想画出想象中的太阳。
难点:如何用线条和色彩来具体表现太阳的“光”和“热”,开拓学生形象思维,在描绘过程中,如何丰富太阳的形象。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自己喜欢的绘画工具(教师)CAI课件,有关太阳的小故事 教学过程: 1.激趣导入。
出示课件:歌曲《种太阳》。欣赏后说说:歌曲中小朋友的愿望是什么?他们为什么要去播种太阳?小结:太阳给我们带来了光明和温暖,万物生长都离不开太阳!
2.欣赏感知。
欣赏古今中外的艺术家们用不同的方法来描绘太阳。课件演示(诗歌,散文,中外画家的画,不同时段太阳的照片,日出日落的影片,歌曲等相关资料),揭示课题《我心中的太阳》。
3.分析太阳造型。
(1)了解太阳的特征,如太阳的形、色、光。说说对太阳的各种称呼。(2)课件演示,欣赏同龄人的作品。4.尝试创作,教师指导。
(1)提出作业的主题:画几个你心中的太阳。(2)提出创作的建议:你想画的太阳是什么样的?(3)学生创作,教师巡视指导。5.作品展示,学习评价。
(1)作业台上展示,学习评价:你喜欢哪一幅作品?为什么?(2)提供评价建议:形、色、光是否有自己的特色。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自己喜欢的绘画工具
(教师)课件,有关太阳的小故事、儿歌、范作 教学过程: 1.儿歌引入。
(儿歌)太阳姐妹和弟兄,脾气个性各不同。喜怒哀乐阴又晴,春夏以后是秋冬。2.引导想象。
启发学生想象,讨论太阳的年龄、性别、脾气、色彩、表情和名字等。3.欣赏感知。
(1)欣赏音乐结合表演的形式,展开想象。(2)欣赏学生的作品,互相作出评价,教师小结。4.尝试创作。
创作一张和太阳在一起的画,并给自己的画取个名字。5.展评与拓展。
(1)介绍自己的画,说说为什么这么画。及时表扬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2)总结本课内容,并让学生找一找有关以太阳为主题的美术作品,互相交流欣赏。
第七课 来来往往的车辆
教学目标:
1.学习概括地表现不同种类汽车的外形特征,初步了解汽车的历史、构造及功能等。
2.通过撕纸拼贴各种各样的汽车,进行基本形的练习。学习有目的地撕纸、有序地拼贴。在对汽车的观察、分析和表现过程中提高学生的感知和形象思维能力。
3.在学习过程中,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通过对来来往往的汽车的观察、分析,感受汽车造型的奇特、色彩的美丽。
4.在评价中,通过活动提高学生的交通安全意识,初步懂得遵守交通规则的重要性。
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各种汽车,观察、分析来来往往的车辆的外形特征,学习用撕纸拼贴的方法表现自己喜欢或想象中的车辆。
难点:概括地表现汽车的外形轮廓及将纸撕出自己想要的形状。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准备:
(学生)各种玩具汽车、胶水、彩色纸等用具,分成4至6人的小组
(教师)课件(含汽车的历史介绍、汽车图片展示、构造介绍等)、范例、示范用纸等
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表达感受。
(1)请学生在小组内展示自己的玩具车,互相介绍玩具车的名称、功能等,并交换着玩一玩。
(2)学生汇报游戏体会,教师小结活动情况。(3)教师出示课题:《来来往往的车辆》。2.引导欣赏,加强体验。
(1)出示课件:作品欣赏。结合书本的作品和教师提供的作品,让学生欣赏(提示:欣赏可以用从整体到局部,再到整体的方法,结合外形、结构和色彩感受汽车文化,了解汽车的发展历史)。
(2)让几名学生说说欣赏后的感受,教师小结。(3)讨论研究以下问题:
生活中常见的汽车有哪些?从外表看,它们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特点? 3.自主研究,激发创意。
(1)提问:怎样表现汽车?除了这些方法,还有其他的方法吗?(2)研究课本中的步骤图,分析撕纸拼贴汽车的表现方法。
(3)学生汇报研究结果,教师适当示范:先撕出车的轮廓,再拼贴车轮、车窗等。
4.布置作业,表现感受。
(1)提出作业要求:用撕纸拼贴的方法表现一辆自己喜欢的汽车。(2)学生创作表现,教师巡回辅导。5.展示作品,学习评价。
(1)学生用完成的作品,模拟来来往往的车辆行进的场景进行游戏活动,在游戏活动中互相学习、评价同学的作品。
(2)教师小结本课的学习情况。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胶水、彩色纸等工具,纸箱、纸板等材料(教师)各种概念车的图片、示范用纸等 教学过程
1.运用情景,启发思维。
(1)出示课件:创设情景后,教师介绍未来汽车的发展趋势。(2)请学生想象未来汽车的特点。2.结合课件,述说感受。
(1)老师展示各种概念车的图片,向学生介绍几种现代化新型汽车,如汽车飞机、超音速汽车等。
(2)小组内讨论自己想象中的未来汽车的模样。3.讲述故事,结合表演。
(1)让学生说说未来汽车的故事(可结合表演的形式)。(2)小组评价,教师总结。4.布置作业,创作表现。(1)提出作业要求:设计一辆未来的汽车,用撕纸拼贴或在纸板、纸箱上贴的方法表现出来。
(2)学生创作表现,教师巡回辅导。5.作业欣赏,开拓思维。
(1)全体学生将自己制作的汽车拿在手上或粘在身上,全班模拟车辆来来往往的场景。
(2)学生之间互相介绍自己创作的汽车的特点。
(3)学生互评作业,教师对有独创性的作业予以表扬与肯定。
第八课 窗花花
教学目标:
1.学习用对称等不同方法来表现简单的图案,学会用折叠的方法撕窗花。2.继续练习撕纸,通过活动学习概括、夸张的表现手法,提高学生感知、观察、思考及探索能力。
3.欣赏窗花,感受窗花这种民间艺术的美感,懂得美可以通过创造来获得。引导学生参与祖国优秀文化的传承。通过学习感受撕窗花的喜悦之情,探索多种造型方法,使学生养成珍惜每一张纸的好习惯。同时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培养团体协作的精神。
教学课时:1课时 重点、难点:
重点:感受窗花艺术的美感,学习用不同方法撕窗花。难点:学习撕出使窗花图形边线好看的方法。课前准备:
(学生)彩色纸、胶水等
(教师)课件(窗花的资料、窗花纹样)、范例、纸窗户4扇、示范用纸等 教学过程 1.情景切入。
出示课件,教师创设情景后导入本课的学习,出示课题:《窗花花》。2.感受窗花。
(1)教师用课件向学生提供有关窗花的资料,学生自主地学习了解。(2)学生汇报自己的感受,教师作适当补充。(3)教师出示窗花纹样范例,学生欣赏并谈谈体会。3.研究方法。
(1)讨论:窗花可以有哪些表现形式?
(2)交流:书本向我们介绍了哪些方法?试着折一折、撕一撕,体会如何撕才能使图形边线好看。
(3)教师在学生汇报后适当示范:设计方法不同、折法不同、撕去的形状不同,效果就不同。
4.创作比赛。
(1)全班分成4组,每组一扇纸做的窗户,请各组学生将自己用折、撕的方法 制作的窗花贴在窗户上,比一比哪一组的窗户最漂亮。
(2)评评哪组的窗花最有特色(从窗花的形状、色彩的搭配上分析)。5.示范表演。
每组推荐一名学生当场表演,师生共同欣赏、评价。6.教师总结。
表扬撕得有创意的作品。7.课后延伸。
鼓励学生将所学本领应用在平时的生活中,撕出各种美丽的窗花,装饰周围的环境。
第九课 花式点心
教学目标:
1.学习搓、团、捏、拉、压和接等泥塑的基本方法,用彩泥表现各种“小点心”,体验材料的美感。
2.培养学生大胆想象、勇于创造及表现的能力。3.培养学生对泥塑活动的兴趣。4.培养学生良好的作业习惯。教学课时:2课时 重点、难点
重点:简单的“点心”造型、色彩的搭配。难点:造型的变化。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彩泥或相应的材料(陶泥、面塑)、泥工板(塑料板或铅画纸)(教师)课件、实物点心 教学过程 1.导入。
(1)出示课件:欣赏歌曲《生日歌》。让学生结合实际情况,说说自己或家人是如何过生日的。从学生的答案引出蛋糕,让学生说出蛋糕的造型、色彩。讨论后教师出示各种造型的蛋糕图片(或课件演示),介绍蛋糕的种类。
(2)结合课件,引出点心的概念,并让学生简单介绍有关点心的一些知识或趣闻。(3)揭示课题,提出要求:尝试利用彩泥制作各种花式“点心”。2.探究泥塑方法。
(1)鼓励学生动手玩玩手中的彩泥,上台演示。交流归纳出搓、团、压及拉等方法。
(2)提示学生从色彩的搭配、造型拟人化等方面进行想象,鼓励学生讨论泥塑的方法和步骤。
3.学生创作。
(1)提出作业的主题:用彩泥做几个好看的花式“点心”。(2)给自己做的“点心”取一个好听的名字。
(3)教师巡回指导,练习前提醒学生卷好袖子,注意在泥工板(或铅画纸)上 作业,保持衣服和桌面的整洁。学生作业不要求做得很像、很精细。
4.作业展评。
(1)用“点心店”、“西饼屋”等形式展示作品。通过“选购自己喜爱的点心”的方式对作品进行评价。
(2)收拾和整理:作品完成后,提醒学生收拾整理工具材料,保持环境卫生、整洁,课后洗手,养成良好的学习和卫生习惯。
5.课后拓展。
尝试用其他材料(彩纸、布、棉花等)制作“点心”。
第10课 甜甜的棒棒糖
教学目标: 1.继续学习泥塑的简单工艺,要求能塑出几种有趣的棒棒糖造型。2.培养初步的设计意识、想象力、创造力和动手能力。3.尝试泥塑造型的乐趣,进一步感受色彩搭配。4.体验创作过程中的自主性和成功感。5.互帮互学,学习合作。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变色活动让学生直观感知色彩的变化,认识色彩,培养学生主体造型的初步能力。
难点:引导想象,采用拟人化手法,联系蔬果、动物、人物的形象,用彩泥塑造一些漂亮有特色的棒棒糖,在造型上能抓住形体的主要特征,既夸张又可爱,色彩鲜艳。关键是从塑造过程中培养对造型艺术的兴趣。
课前准备
(学生)彩泥或相应的材料(陶泥、面塑)、泥工板(塑料板或铅画纸)、小棒(教师)课件、棒棒糖 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
(1)出示装有棒棒糖的实物箱,让学生猜一猜、闻一闻及摸一摸。(2)出示实物,师生共同探讨、了解棒棒糖的造形、色彩等有关知识。2.理解技法,掌握技能。
(1)出示课件,探讨棒棒糖的形状特点。
(2)提问:有什么方法能使手中的彩泥颜色更丰富、更漂亮?(3)学生讨论,并上台演示。
(4)出示课件,让学生欣赏具体的制作图。教师归纳方法。3.作业要求。
独立或小组合作,制作漂亮、有特色的棒棒糖。教师巡回指导,及时表扬有创意的作品。
4.体验成功。
(1)作品完成后,插到展示台上。
(2)集体评价:评出最想购买的棒棒糖。从色彩搭配和形状上分析。评出最佳 创意奖、最佳设计奖、最佳色彩奖等,以此激励学生。
5.课后拓展。
欣赏面花。
第11课 鸟的天地
教学目标:
1.学习深入细致地观察与造型表现物象的方法,画出鸟的基本特征。
2.通过观察、比较、讨论和想象,创造出有个性特点的鸟的形象,并能够欣赏别人的作品及评价。
3.了解有关鸟的文化,鸟的各种艺术品以及鸟与人类的关系,培养学生从小爱护鸟类、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教材分析:
鸟是迷人的,鸟是多姿多彩的。鸟类作为和人类关系密切的良友,广泛栖息于世界各地,历来被各国画家、工艺美术家当做描绘的对象。鸟是人类的朋友,也是小朋友笔下最喜欢表现的题材之一。山里的孩子更不用说,打鸟、捉鸟甚至玩鸟、养鸟„„鸟几乎成了儿时的玩伴。鸟为什么能在天上飞?鸟到底有几种?鸟的羽毛为什么这么漂亮?„„一个个问题困扰着他们,吸引他们不停地去追问、去探究。
重点、难点:
重点:能简单概括地画出鸟的基本形体特征。
难点:能通过观察鸟的头、嘴、身体、尾巴和翅膀的形状及动态变化,画出鸟飞的、叫的几种形态。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16开作业纸、绘画工具(彩色水笔或油画棒)、剪刀、胶水、课前查找的各种鸟的资料及有关图片
(教师)课件(各种鸟的图片、范画、录像等)、一棵用厚纸板做成的大树、剪刀、双面胶、乐曲《荫中鸟》
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
(提示:组织好学生,检查学习用具。)2.观察、讨论,营造讨论气氛。导入:
(1)听听鸟鸣声的录音。
(2)鸟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鸟类的品种很多: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谁能向大家介绍一些你熟悉的鸟?(提示:展示课前收集的各种有关鸟的资料图片,与小组同学交流。谈鸟、说鸟、了解鸟、熟悉鸟,引起表象知觉,引导回忆,启发学生发挥形象思维,表达对鸟的喜爱之情。)(3)欣赏国画作品《玉兰黄鹂》、摄影作品《和平鸽的广场》、雕塑作品《陶鹰尊》、学生作品及各种鸟类装饰物等艺术作品。
(提示:欣赏鸟的不同艺术表现形式。)(4)揭示课题:《鸟的天地》。3.分析、比较,学习表现方法。
(1)对鸟的外形分析(外形、羽毛的花纹及色彩)。(2)对鸟的头、眼及嘴进行分析、比较。(3)对鸟的尾巴分析、比较。(4)对鸟的动态分析。(5)找找鸟的共同特点。
(提示:出示课件中各种各样的鸟的图片及录像,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比较、概括、理解和明了鸟的外形、色彩及羽毛的花纹特点,创作想象中的鸟,形象概括鸟的特点。可以采取学生自学、小组讨论、集体交流和教师介绍等形式。)
4.造型、表现,创作个性作品。
(1)作业要求:画几只特征明显的鸟,并上色。(2)把画好的鸟用剪刀剪下来。
(提示:鼓励学生画出特征明显、有个性、有创意的美鸟或怪鸟。学生作业的展示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因为有的鸟不是生活在树林里的。)
5.展示、欣赏,学生作业评价。
(1)出示一棵用厚的硬纸板制作的“大树”,置于教室中央。(2)请学生把剪好轮廓的鸟“停到树枝”上去。
(3)作业评价:说说你喜欢树上停的哪只鸟,介绍一下你画的那只鸟及特征。(提示:欣赏乐曲《荫中鸟》,营造鸟的家园、鸟的天堂的氛围。请学生到台上指着作品介绍、讲评。让学生展示自己,体验成功的快乐。)
6.整理打扫,布置下次课用具。(提示:保存好学生的作品。)7.课后研究。(1)鸟类之最。(2)做一件爱鸟的事。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4开作业纸、绘画工具(彩色水笔或油画棒)、课前查找的各种鸟的图片及有关资料
(教师)教学课件(各种鸟的图片、范画、学生作品、录像等)、乐曲《百鸟朝凤》
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
(提示:组织好学生,检查学习用具。)2.启发想象,引起联想。
欣赏乐曲《百鸟朝凤》:让学生谈谈感受。(提示:体验各种表现鸟的艺术形式。)3.展示作品,说说体会。(1)展示上节课的学生作品。
(2)请学生说说各种有关鸟的故事和艺术品。4.观看录像,观察交流。
(1)引导学生观察鸟的生活环境,了解各种鸟的生活习性、生态环境和鸟与我们人类的关系。
(2)交流课后学习的“鸟类之最”。5.学生作画,教师巡回指导。
创设多种情境,创编鸟的天堂。如:《孤独的小鸟》、《小鸟乐园》、《小鸟俱乐部》、《怪鸟》、《我们去旅行》、《鸟的天堂》、《群鸟学艺》„„
(提示:4人小组合作完成一张4开画纸的作品。通过拟人化的故事创编,启发学生想象,激发学生作画的兴趣和激情,鼓励学生画出有情感的鸟,不同动态、各种色彩的鸟及树养鸟、鸟护林等内容。)
6.作业展示,结合表演。
(提示:也可以采用做各种鸟的头饰或全身打扮的形式,小组表演节目。)7.总结,整理、保存学生作品。
第12课 大鱼和小鱼
教学目标:
1.认识鱼的形状和特点,并能以鱼为对象,感知大小对比,在比较和造型中体验大与小的组合。
2.通过对比、探究让学生感知大小的原理和表现方法,理解大小是在比较中产生的。
3.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提高学习的兴趣,抒发热爱自然的情感。通过故事情境的创设,培养学生热爱集体的思想情感。
重点、难点:
重点:让学生观察和认识物体大与小的差异。在观察、感受和表现中进行比较和辨别,学会表现谁大谁小。
难点:理解在一个画面中,大与小局部间的彼此区别和联系(大与小的并列或遮挡)。自然、和谐地将不同颜色的大与小的形象组织在画面中。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16开作业纸、绘画工具、剪刀、胶水(教师)课件(鱼的图片、范画、录像等)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
(提示:组织学生有顺序地摆放好学习用具,坐好。)2.导课。
出示一张有很多大小不均等的鱼的图片,让学生数一数大鱼和小鱼的数量。(引起争论:大与小的标准不统一而引起区分上的混乱。引导观察,引发思考,引出课题。)
3.揭示课题。
(1)引导学生观察、比较教科书中的图片,让学生多谈谈自己的感受,提出问题:为什么图中的鱼大小对比非常明显?
(2)教师小结:大,就是占的面积大、地方多。小,就是占的面积小、地方少。(3)让学生说说生活中的大与小的事物。
(提示:通过观察大鱼和小鱼,理解大和小的差异。在一个整体画面中,局部间的大与小彼此是有区别和联系的,是相对而言的,没有比较就没有大、小可言。)
4.构思。(1)让学生说说鱼的种类及大鱼和小鱼的不同特点。
(2)观看各种各样的鱼的图片和学生作品。分析、比较大鱼和小鱼在各部分(器官)上的区别。
(提示:引导学生观察鱼的结构组成与外形特征,采用提问方式启发学生对鱼的认识。重点使学生知道鱼的身体形态是各种各样的。)
5.创作。
(1)独立作业形式,画一张大鱼和小鱼在一起的画。
(2)讨论:想象画上的大鱼和小鱼各像什么?它们之间的关系应该怎样?(提示:启发学生大胆地多画鱼,力求形状各异、颜色丰富、花纹又不相同。及时鼓励、表扬有创造性的作品。教学建议:本课也可以采用撕纸拼贴的形式来进行教学。)
6.展评。
以学生的作品为例,讨论、分析如何把一条小鱼变成大鱼或者把一条大鱼变成小鱼,加深对大与小的理解。
7.小结。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全开铅画纸10张拼接起来的长卷作业纸、绘画工具、剪刀、胶水(教师)课件(鱼的图片、范画、学生作品、海底录像等)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
(1)组织学生观看海底录像。
(2)准备全班同学共同使用的画纸,贴于教室四周。
(创设海洋场景:用全开铅画纸10张拼接成长卷作业纸。)2.启发谈话。
让学生谈谈观看海底录像后的感受。说说他跟鱼的故事、经历或幻想;说说最大的鱼,比比谁知道的鱼大;说说大鱼的样子和本领;说说大鱼和小鱼在一起干什么。
(提示:了解各种鱼类,观察鱼的形象、色彩及纹样。通过交流,了解有关水生物的知识,增加对鱼的认识和理解,引起作画的兴趣。)
3.欣赏评述。(1)欣赏学生和画家作品,小组讨论、分析鱼的造型、色彩、纹样。(2)说说作品中的鱼和自然界中的鱼有什么不同。4.集体创作。
(1)选择自己喜欢的用具,分工、分场地完成作业。(2)教师也可以一起参与绘画,巡回指导。
(提示:注意不要拥挤。每组必须有明确的内容,必须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内容可画,画好后可以剪下贴上去。)
5.集体展示。6.讲评、整理。
(教学建议:本课也可以让老师和同学一起完成一幅大画,或让学生分别画一张鱼妈妈和鱼孩子们一起做游戏的画。)
第13课 威武的狮子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古今中外各种方式表现狮子的图片资料,提高学生对狮子生活习性的感性认识。
2.学习运用夸张、变形的方法来表现狮子的威武神情,尝试用各种工具、材料,了解制作过程,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
3.通过引导学生对狮子的观察、回忆与想象,使学生充分感受狮子的雄强之美,促进学生对动物的热爱之情。
重点、难点:
重点:尝试用不同形式来表现狮子的威武神态。
难点:对狮子外形的主要特征的把握与夸张、想象的表现。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彩色水笔、油画棒、彩泥等
(教师)课件、各种狮子造型的图片资料、彩色水笔、油画棒、水粉颜料、彩泥等
教学过程 1.组织纪律。
安定情绪,检查学生课前准备情况。2.欣赏激趣。
(1)欣赏《狮子王》片头,定格在狮子仰天长啸的瞬间画面。(2)让学生谈谈对狮子的感受:威武、灵敏、雄伟、有力量„„(3)揭示课题:《威武的狮子》。3.感知引趣。
(1)了解狮子的生活习性,让学生展示课前收集的狮子的相关图片资料等。(2)引导观察狮子的体貌特征,由远及近展示狮子头部的特写镜头,充分感知狮子头大、发长、眼大而凶、嘴大而有力等特征。
(3)欣赏艺术作品中的狮子:唐代雕塑家雕刻的石狮子,体量巨大,给人以雄强、伟力之感。近代国画家何香凝女士的《醒狮图》,充满了民族振兴的精神力量。
(4)欣赏儿童画狮子作品,与真实的狮子图片进行对照。分析如何表现狮子的毛发、眼睛、嘴巴等主要特征,明晰夸张、想象的艺术作用。
4.尝试探趣。
(1)作业要求:表现独一无二的威风凛凛的狮子。
(2)依据心中所构思的威武狮子的形象进行大胆自由地造型表现。教师在巡视中给予学生鼓励与及时提示。对发现的普遍问题,如构图太小、形象拘谨等,给以及时的点拨、启发,帮助学生解决。
5.评价延趣。
(1)即时用数码相机或摄像机把学生的作品展示在大屏幕上,让学生自评、互评,相互取长补短,进一步开拓学生的思维。
(2)教师评价时整体评价优点,点出存在的问题。不直接点评存在不足的作品,而是提些建设性的建议。评价点主要放在造型是否夸张、色彩表现是否合理等方面。
(3)课后请学生搜寻、选择各种表现狮子的图片资料以及各种可以表现狮子的材料等。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尽可能多地收集可以利用的各种制作材料,准备好相应的工具(教师)课件,收集可以利用的各种制作材料,如泥巴、废旧布料、线团、铁丝、树根等,准备好相应的工具
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1)检查课前准备。
(2)欣赏第一课时的优秀作业。从造型的夸张、色彩的运用、神情的表现等方面,让学生评述其优秀之处、巧妙之处,并大胆提出修改意见。
2.引导激创。
(1)审美欣赏:欣赏用各种材料制作表现的狮子等。如竹根、树根、玉米根等制作的狮子根艺工艺品;易拉罐剪制的狮子工艺品;布、树叶、各种纸张剪撕粘贴成的狮子造型;还有彩泥、泥巴等塑成的狮子形象,以及综合材料制作的狮子等等。
(2)讨论:这些狮子的表现方法有什么特别之处?对你有什么启发?结合自己准备的材料,谈谈对制作狮子的基本设想。
3.探索表现。
32(1)让学生依照书上的步骤图大胆尝试、表现。
(2)小组互评,提出修改建议。学生结合自己的设想,选择合适的材料,进行加工装饰,进一步完善自己的作品。
4.展示评价。
(1)分小组展示作品,先小组互评,评出最佳作品,再全班展评。
(2)教师设立“认真奖”、“美观奖”、“创意奖”三个展台,学生自评后把自己的作品摆在相应的展台上。(认真奖:认真动脑制作的均可获此奖;美观奖:既制作认真又美观的作品可获此奖;创意奖:既美观又具创意的可获此奖。)
(3)鼓励学生课后尝试运用更多的材料来制作狮子。
第14课 我做的笔筒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习设计的基本知识。
2.初步学习用立体纸盒装饰制作笔筒的方法。学习浅显的装饰美化知识,将作品做得精美,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
3.通过学习感受笔筒文化,知道笔筒的使用价值与收藏价值。从“做做玩玩”与“做了可用”中,提高利用身边的废旧物设计制作用品、美化生活的情趣,懂得变废为宝、物尽其用。同时在实际应用中获得喜悦和欢乐,养成认真细致地制作的习惯。
重点、难点:
重点:笔筒的设计、制作方法。
难点:根据自己身边的废弃物进行想象造型。课前准备
(学生)剪刀、胶水、各种身边容易找到的包装物、彩笔等
(教师)课件(有关笔筒的资料)、笔筒成品两个、供学生使用的彩色卡纸若干张、剪刀、胶水等
教学过程 1.导入课题。
(1)教师出示一把笔,问学生:把笔放哪儿?(2)教师出示范例,引入课题:《我做的笔筒》。2.欣赏感受。
(1)出示课件,引导学生欣赏各种古代的笔筒,了解笔筒文化。(2)讨论:笔筒的制作材料有哪些?(提示:木、竹、瓷等。)3.讨论研究。
(1)小组讨论:好的笔筒是怎样的?(板书:美观、实用。)
(2)小组研究分析:教材中的笔筒有哪些优缺点?(造型多样,装饰的手法多样,但使用纸杯制作笔筒时应该考虑稳定性。)
4.技法交流。
(1)纸笔筒的造型有几种?(出示几种外形不同的笔筒范例欣赏。)
(2)讨论:如果是用其他材料加工,应该注意些什么?(适当介绍一些装饰的方法。)
(3)看看自己所带的材料,想想制作什么样的笔筒比较好,怎样装饰好看。
5.操作体验。
(1)提出要求:利用自己身边的材料制作一只美观实用的笔筒。(2)学生设计创作,教师巡回辅导(提醒学生安全使用剪刀)。6.展示评议。
将笔放入笔筒,请学生互相说说同学做的笔筒有什么优点。7.总结下课。
(1)教师总结本课的学习活动情况并请学生收拾清洁教室。
(2)请学生课后继续利用各种废弃物加工制作成各种美观实用的物品。
第15课 能站立的折纸动物
教学目标:
1.通过对站立的折纸动物的研究与制作,使学生初步掌握动物立体造型的一般规律,提高动手能力。
2.对动物的造型表现进行适当的夸张与装饰,进一步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3.通过对动物的了解与制作,培养学生对动物的喜爱之情。重点、难点:
重点:让学生在好奇心驱使下,进行平面思维向立体形象思维的转换,研究与实践动物站立的方法。
难点:启发学生思维,举一反三,根据多种不同的构思进行设计和制作。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各色彩纸、卡纸、废旧挂历纸、旧报纸以及剪刀、胶水等(教师)课件、各种动物图片资料、纸折动物实物若干、剪刀、胶水等 教学过程 1.动画引入。
听一听:听课件播放的各种动物的声音。
猜一猜:这是什么声音?是谁发出的?
谈一谈:你最喜欢哪种动物发出的声音?为什么?
学一学:最喜欢的动物的叫声(如小狗汪汪、小猫喵喵„„)。
小结:这些动物都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2.展开。
继续欣赏动画和图片,逐渐地导出动物雕塑图片。
说一说:看了雕塑家雕塑的动物,你有什么感受?(提示:引导学生观察动物的神情。)
比一比:这些雕塑的制作材料是不同的,你能说说它们各自用什么材料制作的吗?
找一找:这些雕塑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你发现了吗?(提示:都是四肢着地站立着的。)
想一想:用你手中的纸来制作站立的动物行吗?
试一试:一张纸怎样才能立起来?(提示:折、卷、揉等。)折一折:有哪几种折法?(提示:对折、二折、三折等。)想一想:怎样充分利用纸张呢?(提示:构图要大、满。)
剪一剪:展示剪成两半的失败的作品,动画反复播放剪的过程,让学生找出失败的原因。(提示:剪时要注意留好连接处。)
贴一贴:给剪好形状的动物形象贴上花纹图案,进行美化。
学一学:这些纸做的立体动物是老师课前制作的,是怎么制作出来的? 3.作业与辅导。
作业要求:模仿或自创站立的折纸动物。学生大胆制作表现,教师巡视指导。4.评价与小结。
玩一玩:让学生模仿动物的叫声、走路动作,上台表演,作自我介绍。评一评:谁做的作品大、美,站得牢。(提示:可采用实物投影方式。)延伸:下节课制作“动物乐园”。请同学们自由组合成合作小组,准备好材料。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各类纸张、剪刀、胶水
(教师)组织学生参观动物园、海洋馆或观看温馨“动物家园”的图片或录像资料,较大的有色卡纸和相关工具
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
(1)检查学生课前准备情况和分组情况。(2)欣赏评述上节课的优秀作品。2.讲授新课。
(1)欣赏动物园、海洋馆、花鸟市场等相关的动物图片或录像资料。
讨论:你最喜欢哪种动物?它有什么特征?可以怎样把它制作出来?(2)用最快的速度折好卡纸并设计出最喜欢的动物外形。全班同学举起来,比一比谁设计的动物最大方、最美;合作小组的同学之间相互赏析,指出修改意见。
(3)讨论:准备添加什么样的花纹图案?可选择哪些合适的颜色? 3.自主表现。
学生自主或合作完成单件作品,教师巡视辅导,帮助解决制作中的问题。
4.分组合作。
分小组合作完成“动物乐园”,巧妙添加背景,如山、水、树木、花草等。5.展示讲评。
(1)参观各组合作完成的“动物乐园”。(2)投票选出最佳合作小组。6.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有什么特别的收获?还有些什么问题?请同学们课后查找资料,进一步完善“动物乐园”。
第16课 大气球飞呀飞
教学目标:
1.学习表现圆形物体,进一步了解大小物体的对比表现方法。
2.通过想象创作练习,让学生体验自由表现、大胆创造的乐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3.组织评说自己和同学的画,促进同学间的交流与学习,提高欣赏与评价能力。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用圆形观察、表现圆形物体。难点:画出大气球的“大”和“飞得高”的感觉。课前准备
(学生)绘画工具,在父母的帮助下查阅大气球(热气球)的有关知识(教师)课件 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课件演示热气球比赛的场景,引导学生观察感受。(2)让学生说说自己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3)设问:想一想,这么大的气球是怎样飞上天空的?你还知道大气球的哪些知识?了解学生课前查阅资料研究学习的情况,让同学交流课前研究学习成果。
(4)揭题板书:《大气球飞呀飞》。2.假设情境,启发想象。
(1)设问:你想不想乘坐大气球飞上蓝天?如果你坐着大气球飞上天空,会做些什么事情?
(2)独立想象思考后,同桌或学习小组内相互交流、启发。(3)请几位同学介绍自己的想法,同学间进一步相互启发。3.范作欣赏,探究表现。
(1)课件展示学生范作,了解、感受不同的表现方法和大气球的花样设计。(2)课件展示两幅有对比的学生作品,以学习小组的形式开展学习探究:怎样画出大气球的“大”和“飞得高”?
(3)学习小组汇报、交流小组探究成果。
(4)教师小结,补充讲解、板演。(提示:渗透圆形物的画法。)4.学生练习,表现体验。
39(1)明确练习主题:画一张乘坐大气球飞上天空的想象画。
(2)提示:大胆想象、设计大气球的花样,尽可能把大气球的“大”和“飞得高”的感觉表现出来,画出自己坐上大气球高兴的样子。
(3)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5.作品展示,交流评价。
(1)请部分同学展示、介绍自己的作品,老师指导学生进行评价。(评价提示:大气球的花纹和色彩表现是否大胆、漂亮;是否画出了大气球的“大”和“飞得高”的感觉。)
(2)教师小结,进行课外延伸。引导学生课外进一步了解与表现大气球,并画一画其他的圆形物。
第17课 有趣的脸
教学目标:
1.通过画有趣的脸,让学生初步了解人脸部的基本特征。
2.学习用联想、夸张的手法及不同的材质表现人脸,促进学生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
3.引导学生欣赏不同材质表现的有趣的脸,感受不同的表现效果,拓展学生的美术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重点、难点:
重点:让学生用联想、夸张的手法表现人脸。难点:把人脸表现得生动、有趣。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绘画工具、镜子
(教师)课件、有人脸图案的花瓶、装饰盘等工艺品 教学过程
1.猜猜、看看,激趣导入。
(1)教师用暗色布包裹好花瓶或装饰盘,让学生上讲台摸一摸,猜猜是什么。提高学生的关注力,激发学习兴趣。
(2)看一看、说一说花瓶(盘)上的图案,初步感受“有趣的脸”的图案。(3)导入新课,板书课题:《有趣的脸》。2.欣赏范作,启发想象。
(1)出示课件,欣赏名家作品。感受不同材质、不同形式表现的“有趣的脸”,拓展学生的美术视野,开启学生的想象空间。
(2)出示课件,欣赏同龄人作品。感受同龄人的大胆想象与创造,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增强自我表现的信心。
3.讨论探究,开拓思路。
(1)用小镜子看一看自己的脸,了解人脸部的基本特征。(2)提问:怎样把脸画得有趣、好玩?
(3)引导学生做做“鬼脸”,再用小镜子看一看,启发学生想象。
(4)思考:结合人物的脸部特征、个性等,用联想、夸张的手法构思有趣的脸。(提示:可进一步借助书本上的学生范作,启发学生想象。)
4.学生练习,创作体验。
(1)作业要求:想象、创作一张“有趣的脸”。(2)提示:练习中要敢想敢画,画出自己独特的想法。(3)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5.展示交流,学生互评。
(1)让部分学生展示、介绍自己的作品。
(2)指导学生互评作品,感受同学作品中的想象力与创造力。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手工工具、各色卡纸、油光纸、毛线、纸杯、酒瓶、纸盒等(教师)课件、“有趣的脸”手工作品范作 教学过程
1.范作欣赏,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范作(书上两件“正”、“倒”作品),引导学生赏析设计制作中的巧妙之处,激发学生用不同材料、不同方法表现“有趣的脸”的积极性。
(1)出示“正”作品,看一看,说说有趣在哪里。
(2)出示“倒”作品,感受设计之巧妙。让学生说说两个作品脸部不同部位的联系之处。
2.分组讨论,设计方案。
(1)按学习小组指导学生根据所准备的材料,进行制作方案设计。(2)课件展示部分不同材质制作的作品,进一步启发学生的创作思路。(3)小组间交流设计方案,教师进行简单的点评指导。(4)各小组进一步对制作方案进行讨论修改。3.合作练习,创作体验。
(1)明确练习要求:小组合作创作一件“有趣的脸”的手工作品。(2)合作分工,明确各小组成员的主要任务(由学习小组组长组织)。(3)学生合作练习,教师巡视指导。4.展示评价,拓展延伸。
(1)精选几件有代表性的作品进行交流与评价。
(2)课件展示一组图案是脸的工艺品,激发学生课后进一步开展探究与制作活动的积极性。
第18课 大家成为好朋友
教学目标:
1.学习用对比的方法观察人的主要特征,并尝试用油画棒、彩色水笔或水粉颜料等多种工具,用线或基本形画画自己熟悉的一个或多个好朋友的形象。
2.培养和提高学生观察人物的能力、善于抓住特征进行造型的能力。
3.培养学生观察人物的兴趣,并让学生通过探讨怎样成为好朋友的问题,培养同学间团结友爱、友好相处的思想情感。
重点、难点:
重点:让学生通过探究,学习抓住人物主要特征的观察方法。难点:描绘人物的主要特征。课前准备
(学生)课前观察好朋友的外形特点,美术工具可自定
(教师)“相似游戏图”一幅,课件或图例“变化的五官”、“大师作品欣赏”、“儿童人物作品欣赏”、《找朋友》的音乐
教学过程
1.游戏导课, 趣味学习。
(1)游戏:出示两幅有出入的“相似游戏图”,请学生找出不同之处。(2)游戏:请男女同学各一位上来说说同学中自己好朋友的模样特征,让其他人猜猜他(她)是谁。游戏导入新课。
2.对比观察,感知外形特征。
(1)让被猜出的男孩和女孩先后面对大家,启发大家用对比的方法观察外形特征:圆圆的、长长的、胖胖的、瘦瘦的脸形;小眼睛、大眼睛等。
(2)进一步启发学生用对比的方法观察男孩和女孩有什么不一样。让学生观察、描述不同的特征:如男孩头发短,女孩头发长等。
(3)教师出示课件或图片,进一步启发学生用基本形观察“有形的世界”的方法进行整体观察,感受脸形、发型及五官不同的特点。请同学们一起观察,一起讨论。
(4)进行审美:不同的人都有各自不同的外形特点,都具有独一无二的个性美。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心理,学会尊重他人的形象。
3.欣赏作品,探究描绘方法。
(1)让学生通过欣赏,探讨怎样描绘才能更好更容易地表现特征。(2)让学生欣赏运用各种表现手法创作的儿童绘画作品。
43(3)高更、凡·高的《自画像》等表现人物的大师作品欣赏。(4)用线描、基本形造型、色彩造型等方法启发学生。4.演示主题,观察感受,探究表现主题的方法。
(1)可启发同学讨论怎样使不是好朋友的人成为好朋友。
(2)观察探究:怎样表现好朋友的主题?可请两位好朋友做一个能表示好朋友的动作。让学生通过表演,如手拉手、拥抱等等,启发学生还有哪些特征能表现好朋友的主题,如开心、快乐、面带微笑、手牵着手等。
(3)请每一位学生随着“找呀找呀找朋友”的音乐,自由组合找到自己的好朋友,表示友谊,体会感受。教师可重点表扬新找到朋友的同学。
(4)欣赏几幅表现这一主题的儿童绘画作品,开拓视野,使学生学习多种绘画手段的应用,启发学生进行写生、记忆、创作,让学生体会人物主题的表现方法。
5.分小组,自由表现。
自由组合小组,进行以“大家成为好朋友”为主题的绘画创作活动。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
6.评价交流,传递友谊。
作品展示交流,自评、互评,互相赠送给好朋友。
第四篇:浙美版 一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1.走进新天地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初步了解小学阶段美术学科学习的内容,认识相关的工具材料。
2.通过看看、说说、画画、玩玩的形式,培养学生对儿童美术作品欣赏和学习使用各种相关美术工具材料的能力,大胆尝试油画棒、彩色水笔的几种基本用法。
3.培养学生对美术学科的兴趣,对美术作品的审美评价的情趣,养成爱护和正确使用美术工具材料的习惯,为学习美术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学重点:
让学生了解美术课的学习内容和工具材料,培养学习美术的兴趣。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养成评价作品的习惯及正确使用美术工具材料的习惯。
课时安排:1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一幅自己创作的画或一件手工作品、彩色水笔或油画棒一套、画纸
(教师)一只装有优秀儿童美术代表作品和各种工具材料的“百宝箱”:形式多样、能反映小学段美术教学内容的作品(如学生的作品画册或成长袋),相关美术资料图片(课件或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1.展示、交流,激发兴趣。
(1)出示我国彩陶上的绘画杰作或法国史前绘画的拉斯科洞穴壁画的图片,引起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2)启发谈话:我们小朋友会画画、会做手工吗?能展示一下你的作品吗?教师启发学生展示自己带来的美术作品,简单评述自己的作品,并引导学生学会欣赏别人的作品,同时进行简单的评价。让小朋友互相了解、互相学习,初步熟悉美术课的学习内容。
(3)教师出示“百宝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入新课。
2.欣赏、感受各种作品,了解学习内容和相关材料。
教师从“百宝箱”中逐一展示儿童代表作品,通过多媒体教学或观看展览的形式,让学生猜猜、看看、说说和评评,自然、生动地讲授小学段的美术课学习内容,也可通过相关作品欣赏,重点了解本学期的学习内容。
(1)出示各种形式的手工造型作品。
结合书本、课件、图片,让学生欣赏更多的手工造型作品,如纸艺、橡皮泥、陶艺、废旧物创意造型等等。教师可进行相关制作演示,让学生认识手工造型作品及相关材料。
(2)展示绘画造型作品。
结合书本、课件、图片,让学生进行“连线游戏”等活动,欣赏更多的绘画造型作品,如纸版画、水粉画、水墨画、线描画和贴纸画等。同时出示相应的绘画制作工具,可结合讲讲有关工具的发明等。
(3)出示学生参加美术活动的图片或进行直观演示,帮助学生了解学习方式,培养学习兴趣。
3.了解油画棒、彩色水笔的用笔,激发想象。
(1)结合课本和儿童作品,出示油画棒、彩色水笔的绘画作品,让学生看看,并说说对这两种作品的不同感受。
(2)让学生学习油画棒、彩色水笔的各种用笔方法,用油画棒、彩色水笔尝试画出不同的点、线、面。
(3)可出示米罗绘画作品,如《太阳与鸟》等,启发学生想象点、线、面可画成什么,鼓励学生进行大胆地想象。
4.大胆尝试、表现。
让学生尝试彩色水笔和油画棒的用法,画一幅点、线、面组合的绘画作品,并像米罗一样进行想象,同时给画取个题目。
5.展示、评价、交流。
(1)让学生分组张贴自己的绘画作品,布置一块展板进行展览,并让学生互相观摩、学习,养成评价、交流的习惯。
(2)用讨论的形式启发学生怎样正确使用彩色水笔、油画棒。
6.总结、拓展。
(1)出示思考题:你知道本学期美术课学习什么吗?你会使用哪些工具?你喜欢学习什么样的美术内容?
(2)教师可出示以往学生的画册或成长袋,可布置拓展性的作业:准备一本绘画本,让学生回家继续尝试油画棒或彩色水笔的用法,画画自己喜爱的东西。(3)布置下节美术课所要学习的内容、准备的工具。
课后反思:
2、新朋友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关心学校的新同学,养成观察生活的习惯。
2.引导学生用绘画、拼贴和立体制作等方法为新同学画一幅肖像。3.通过绘画,培养学生之间的友谊。
教学重点:学会发现、联想、表现所想。
教学难点:如何表现同学的特征。
课时安排:1课时
课前准备:师:课件(图片、画像)生:纸、彩笔、彩纸。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出示范画——美术老师自己的画像
师:请同学们说出这是谁,你知道是谁画的吗?(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创作的欲望)生:是美术老师。
师:像吗?为什么?说出教师的特征。(从年龄、头型、脸型、发型、五官)
师:老师用画自己的方式把自己介绍给小朋友认识。小朋友想不想把你的朋友介绍给同学们和老师呢?
生:想,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我的新朋友”。
(二)发现方法 观察、思考
师:同学们想怎样把你的新朋友介绍给小朋友? 生:画画,告诉姓名、喜欢什么?
师: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书上小朋友是如何介绍新朋友? 生:用名字、画像。
师:小朋友动脑筋想想还有其他的方法介绍自己吗?(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
生:英文名字、属性、喜欢的事、身体特征
师:你们想的真好,又有特别、独特的见解,老师这里也有一些同学的自我介绍,小朋友想不想认识他们。
师:出示画片资料:①各类同学的自画像②名人的自画像③以名字、人的特征表现自己④喜爱的事。(感染学生,通过多种方法介绍同学,让学生有中亲切感,让学生互相认识,互相吸引,很容易记住同学外形特征)
(三)表现自己
师:同学们观察录像,你准备怎样介绍你的新朋友(探究学习怎样画出来)生:观察同学的长相,也可以姓名的联想。
师:分小组,同桌说出自朋友的特点,与别人不一样的地方。
师:指名汇报,把自己观察的结果告诉同学们。
师:好主意,同学们都把想好怎样动手表现自己,现在就动手介绍自己吧!好吗?
(四)绘画制作表现(方法自选)
(五)介绍新朋友
(六)讲评
课后反思:
3.色彩大家庭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红、橙、黄、绿、蓝、紫、褐、黑、白、灰等常用色彩,并能说出它们的名称。
2.采用故事、表演等形式让学生结合春、夏、秋、冬四个季节,进行简单的色彩练习,进一步寻找自然界其他色彩,发现色彩的美感和魅力。
3.运用小组合作等方式加强学生的合作与交流,逐步提高他们对自然界的观察力,激发对艺术学习的兴趣,从而培养学生对大千世界的热爱和探求。
教学重点:
认识红、橙、黄、绿、蓝、紫、褐、黑、白、灰等常用色彩,并能作简单的练习。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能够顺畅地讲述色彩的故事,并能准确地运用色彩表达自己的情感。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学生)预习:
①运用剪纸或绘画的形式表现所认识到的色彩;
②寻找有关色彩的照片和图片。工具:彩色水笔、油画棒和水彩等作画工具材料
(教师)课件、录像《多彩的世界》、标准色标、10只彩色小球等
教学过程:
1.认识色彩,认识世界。
(1)出示课件:播放录像《多彩的世界》。指名要学生说说看到的色彩,说出自己最喜欢的颜色。
(2)揭示课题:《色彩魔方》。
(3)出示课件:欣赏书本中的作品(色彩魔方、生活中的色彩、学生和画家的作品等)和教师提供的色彩作品。
(4)提供欣赏的建议:
①注意作品的整体性;
②分析色彩的组成;
③感受作品的美感。
2.玩玩游戏,猜猜颜色。
(1)教师出示准备的10只气球:教师放飞气球,学生抢答气球的颜色,谁先回答出奖一只气球。
(2)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说说对生活中的色彩的感受。
3.交流体会,画画色彩。
(1)把收集的色彩和书本中的色彩进行比较并分析差别。
(2)小组讨论差别的原因,教师小结(正是因为有这些色彩,才有丰富多彩的世界)。
(3)尝试练习:把记住的色彩用彩色水笔等作画工具画出来,并交流记住色彩的各种好方法。
4.创作作品,表现色彩。
(1)作业主题:画出自己心中的色彩组合,如教材中的《七色花》,还有生活中的日常用品、动物、人物等都可以。
(2)出示课件,提供创作建议:
①画出生活中自己熟悉的物品及其他东西,并融入自己的情感;
②画的线条要自然流畅,有一定的表现力;
③作品要有个性,各具特色;
④学生作品完成后,教师与学生一起作简单的评价。
5.拓展主题,寻找色彩。
(1)小结:生活中有很多美丽的色彩,我们要用心去发现、去探索,原来世界是这样的多姿多彩。
(2)提供拓展性的主题:结合四个季节,寻找自然界中美丽的色彩。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美术课常规工具、上节课拓展的作业
(教师)课件,春、夏、秋、冬的录像及10张有色彩的卡片等
教学过程:
1.述说故事,发现色彩。
指名要学生讲述印象深刻的一件事(结合各个季节也可以),并分组讨论故事中出现了几种颜色,然后讨论感受故事中色彩的美与丑及其原因
2.引申故事,表达色彩。
(1)教师根据同学讲的故事,选择其中一个,运用色彩来表现。
(2)学生分组讲故事,分组表演(表演的学生在胸前挂上画有色彩的小卡片)。
(3)师生共同小结,理出创作思路:
①讨论故事及表演的优点与缺点;
②进一步探讨色彩在表现情感变化上所具有的特点和作用。
3.升华主题,创造色彩。
(1)提供创作主题:我心目中的四季(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其中一个季节,也可以把四季的景色都画出来)。
(2)学生创作,教师指导。
4.拓展教学,评价色彩。
(1)采用小组评、自评、集体评与教师评相结合的形式。
(2)评价的建议:
①作品的主题是否明确;
②作品是否熟练而准确地运用了自己所认识的色彩;
③作品是否体现了自己的情感和个性。
(3)教师小结,对创造性的色彩予以表扬。
(4)提供拓展性的主题:
①进一步探索色彩的秘密,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研究为什么会有不同的色彩变化; ②记录一周的色彩心情日记,或者进行听音乐画色彩等有意义的色彩练习。
课后反思:
4、生活中的基本形
教学目标:
1.本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各种物体,直观地感受和认识各种常见的基本形,初步认识各种形状,了解生活中的物体由各种基本形组合而成。
2.继续学习油画棒和彩色水笔涂色、画线的方法,学画各种基本形及简单的组合形,画画身边的物品和景象,并尝试用撕纸的方法,借助基本形及组合表达自己对形的感受、记忆,以此来培养学生对形的感受力、观察力,提高学生对各种形的描绘能力和撕贴等造型能力。
3.激发学生用各种基本形去观察、描绘生活中的不同物体的兴趣,培养对形的审美感受力。
教学重点:
认识基本形,并用基本形画或撕贴身边的物品或景象。
教学难点:
用基本形去观察、理解生活中的由基本形组合的物体。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彩色水笔或油画棒一套、彩色纸、收集一些生活中具有基本形的物体的图片或实物
(教师)各种生活中的具有基本形的物体及其图片、基本形模具一套、生活中的基本形课件 教学过程:
1.趣味导课,初步感受基本形。
触摸、猜谜和画画,趣味导入新课。
(1)教师出示一个装有圆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的物体的纸盒或袋子,让一位学生上来摸一摸。
(2)拿出这三个常见的基本形物体,让学生猜猜写在上面的谜语,谜底是一些基本形明显的常见物体。
(3)让学生说说生活中常见的基本形物体,并用简笔画的形式画出这些形状。
2.结合生活,深入观察,感受不同基本形的特征。
(1)让学生按小组观察实物的各种基本形,深入感受各种基本形及特征。
(2)让学生在教师准备的模具中找出与实物相对应的基本形,并说说特征。
(3)结合“生活中的基本形”课件,说说有关基本形的有趣故事,让学生感受生活中更多的基本形及特征。
3.抓住特征,探究表现方法,激发撕画兴趣。
(1)让学生探讨如何画好生活中所观察到的各种基本形,通过分析,启发学生用弧线画圆、用三条直线画三角形、用四条直线画长方形等等。
(2)让学生分组在黑板上进行比赛,看哪一组画得多和抓住特征画得好,教师学生共同进行评价与修改。
(3)让学生在黑板上记忆想象添画基本形。
(4)进一步启发学生用撕纸的方法撕出基本形,探讨怎样用长方形或正方形彩纸撕出各种基本形,感受与绘画不同的审美情趣,并提示学生正确的用纸方法。
4.撕撕、画画喜爱的各种基本形,进行记忆想象。
(1)鼓励学生大胆地进行撕、画练习。
(2)请学生对自己撕、画的基本形进行添画练习。
5.趣味展示、评价。
展示学生撕、画练习作品。游戏展示:可让各小组推选一名同学参加比赛,教师与同学共同评价其作品。
6.拓展学习。
教师总结,欣赏擅长用基本形画画的艺术家的作品,开拓视野;布置下节课的准备工作。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彩色纸、彩色水笔或油画棒一套、七巧板
(教师)基本形组合图片及实物、彩色纸、七巧板、实物投影仪或课件等
教学过程:
1.复习旧知识,导入新课。
请学生说说、画画和撕撕已认识的各种基本形,可用比赛形式比比哪位同学说、画、撕得又多又好。
2.摆摆玩玩,游戏导课。
(1)出示一副七巧板,让学生拼出各种有趣的物体。
(2)教师导入新课:生活中许多物体都是由各种基本形组合起来的。
3.观察感受,探究认知,启发想象。
(1)初步感受:用实物投影仪出示课本中的上海浦东的图片,让学生观察感受,说一说那些建筑物是由哪些基本形组成。
(2)深入感受、探究:生活中许多物体都是由各种基本形组合起来的。教师利用课件、图片和实物,出示一些生活中学生感兴趣的物体,通过观察分析,得出结论。
(3)发散学生的思维,启发学生进行大胆创新。教师给出各种基本形,请学生任意组合成各种物体或图案,并让学生充分想象。
4.欣赏感受,激发尝试。
(1)欣赏儿童撕贴、绘画作品,从作品中感受各种基本形。
(2)欣赏大师撕画作品,进一步感受艺术作品中利用基本形进行创作表现的手法,激发学生创作的欲望。
5.小组合作,撕拼画练习。
(1)让学生分小组,把自己撕成的各种基本形在桌面上进行组合、想象练习。
(2)选择拼图画面,小组合作,把它添画完整。
(3)首先让学生选择自己擅长的表现手法,画画记忆或想象中的基本形,然后小
组合作,最后把画组合在一起,最后拼成一张大作品。
6.展示、自评。
让学生展示作品,启发学生自取题目,自我评价作品,并说说撕贴的画与画的画有什么异同。
7.出示课题,拓展教学。
(1)教师总结,教师出示课题:《有形的世界》。
(2)让学生加上所感受到的词,如:“美丽的”有形世界、“缤纷的”有形世界、“多姿的”有形世界等等。
(3)布置回家作业:继续用基本形组合方法观察生活中的物体,并在自己的画册上画一画。同时要求学生做好下节课的准备工作。
课后反思:
5、巧用碎纸片
一、教材分析:
撕纸添画是综合撕纸、联想、粘贴、添画的学习活动。既有手工工艺,又包含了绘画技能,对于刚刚入学的小学生来说,不失为一种较为巧妙而有效的综合能力的训练。本课的学习任务是通过撕纸及找出撕下的碎纸片的各种形状来激活学生的联想,通过添画来完成学生联想的表达,而形的联想是关键,它上呈随意撕纸的结果,下启添画成形的效果。撕纸时要让学生随意而不受约束;形的联想要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将碎纸片当成各种不同媒材来看;添画时要根据撕出纸片的随意性可简可繁,线条不必画得很规范,这就大大降低了完成联想表达的难度,且能使作业更具绘画的生动性。
二、学生分析:
1、好动好玩,对撕纸这一简单的操作易把握。
2、想像力丰富,思维敏捷,关注撕出的色纸的色彩和形状,积极进行思考和交流。
3、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形象已有具体的形象记忆,有想象的载体。
三、设计思路
1、遵循新课标精神,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引导学生独立地、自主地质疑探究。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存,渗透各科内容,尝试相关知识的综合运用触类旁通产生新的思维。
2、循序渐进,相机点拨,突破重难点。联想点拨是本课的难点所在,怎样才能把想象的东西通过撕纸添画表达出来呢?我设计以下环节:撕纸(相同纸型)------想象(根据色彩想象)------学生板演添画------教师相机指导。一步一环,先画后导,有利于教师了解学情,随机点拨。
3、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课堂内树立大教育观,加强美术与其他科目的横向联系,使学生的语言表达、思维能力、创新思维等得到综合发展,同时又把课内的美术知识延伸到生活中去,学以致用。
四、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撕纸添画,使学生初步掌握撕纸、粘贴、添画等综合作图的方法。能力目标:借助学生对纸形有联想,培养学生丰富的想像力,体会想像的乐趣,发展美术实践能力。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美术的兴趣,培养学生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对纸形的想像、添画。难点:添画表现。
六、课前准备:
教师:课件、范作若干 学生:彩纸、颜料、胶水
七、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出示范作,学生欣赏。问:猜猜老师是怎样完成它的?
2、出示课题,撕纸添画
(二)拓展思维
1、引导学生撕纸,随意撕,2、拿出一生撕的纸,问:你们看,它像什么?还像什么? 转一个方向,又像什么? 反过来瞧瞧,还像什么?
3、撕出四张色彩不同,形状一致的纸,看一看,想一想,根据颜色的不同,可分别想象成什么,像什么,根据它的不同颜色,添画成不同的事物。指名四学生上台贴纸,添画,怎样使它一看就像你说的物体呢?
4、学生发表不同见解,引导学生注意添画时可用线,也可用涂色。
5、课件展示撕纸添画作品,开阔学生思维。
(三)合作探究
1、互说。和你身边的同学谈谈,你撕的纸像什么?
看看别人的纸又像什么?还可把两张纸拼在一起看,像什么?
2、小组合作,把自己撕的贴纸贴在本子上,然后进行添画,可单独成画,也可小组合作完成一幅画。
(设计意图: 营造同学间交流的机会,调动每个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乐于探究,主动参与,加强信息交流,取长补短,培养合作意识、合作能力、合作精神。)
(四)展示评价
1、完成的作品贴在黑板上
2、谁来夸夸自己的画?或把你的画编一个故事告诉大家
3、你喜欢谁的画?(欣赏)
(五)小结延伸
1、今天学会了什么?
2、动动脑,我们还可把这些撕纸画用在哪?(衣服、墙壁……)
3、小结:美术无处不在,你看,小小一张纸,通过撕、贴、想、画,大家能把它变得那么漂亮。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也可制作成图画?讨论总结出:布、线、壳等,课后请大家去试试。(课件展示不同材料的作品)
课后反思:
6、来来往往的车辆
教学目标:
1.学习概括地表现不同种类汽车的外形特征,初步了解汽车的历史、构造及功能等。
2.通过撕纸拼贴各种各样的汽车,进行基本形的练习。学习有目的地撕纸、有序地拼贴。在对汽车的观察、分析和表现过程中提高学生的感知和形象思维能力。
3.在学习过程中,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通过对来来往往的汽车的观察、分析,感受汽车造型的奇特、色彩的美丽。
4.在评价中,通过活动提高学生的交通安全意识,初步懂得遵守交通规则的重要性。
重点:认识各种汽车,观察、分析来来往往的车辆的外形特征,学习用撕纸拼贴的方法表现自己喜欢或想象中的车辆。
难点:概括地表现汽车的外形轮廓及将纸撕出自己想要的形状。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各种玩具汽车、胶水、彩色纸等用具,分成4至6人的小组
(教师)课件(含汽车的历史介绍、汽车图片展示、构造介绍等)、范例、示范用纸等
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表达感受。
(1)请学生在小组内展示自己的玩具车,互相介绍玩具车的名称、功能等,并交换着玩一玩。
(2)学生汇报游戏体会,教师小结活动情况。
(3)教师出示课题:《来来往往的车辆》。2.引导欣赏,加强体验。
(1)出示课件:作品欣赏。结合书本的作品和教师提供的作品,让学生欣赏(提示:欣赏可以用从整体到局部,再到整体的方法,结合外形、结构和色彩感受汽车文化,了解汽车的发展历史)。
(2)让几名学生说说欣赏后的感受,教师小结。
(3)讨论研究以下问题:
生活中常见的汽车有哪些?从外表看,它们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特点? 3.自主研究,激发创意。
(1)提问:怎样表现汽车?除了这些方法,还有其他的方法吗?
(2)研究课本中的步骤图,分析撕纸拼贴汽车的表现方法。
(3)学生汇报研究结果,教师适当示范:先撕出车的轮廓,再拼贴车轮、车窗等。4.布置作业,表现感受。
(1)提出作业要求:用撕纸拼贴的方法表现一辆自己喜欢的汽车。
(2)学生创作表现,教师巡回辅导。5.展示作品,学习评价。
(1)学生用完成的作品,模拟来来往往的车辆行进的场景进行游戏活动,在游戏活动中互相学习、评价同学的作品。
(2)教师小结本课的学习情况。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胶水、彩色纸等工具,纸箱、纸板等材料
(教师)各种概念车的图片、示范用纸等
教学过程:
1.运用情景,启发思维。
(1)出示课件:创设情景后,教师介绍未来汽车的发展趋势。
(2)请学生想象未来汽车的特点。2.结合课件,述说感受。
(1)老师展示各种概念车的图片,向学生介绍几种现代化新型汽车,如汽车飞机、超音速汽车等。
(2)小组内讨论自己想象中的未来汽车的模样。3.讲述故事,结合表演。
(1)让学生说说未来汽车的故事(可结合表演的形式)。
(2)小组评价,教师总结。4.布置作业,创作表现。
(1)提出作业要求:设计一辆未来的汽车,用撕纸拼贴或在纸板、纸箱上贴的方法表现出来。
(2)学生创作表现,教师巡回辅导。5.作业欣赏,开拓思维。
(1)全体学生将自己制作的汽车拿在手上或粘在身上,全班模拟车辆来来往往的场景。
(2)学生之间互相介绍自己创作的汽车的特点。
(3)学生互评作业,教师对有独创性的作业予以表扬与肯定。
课后反思:
7.字母设计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字母造型设计在生活中的应用。
2、通过字母造型设计练习,提高形象联想能力。
3、能初步关注生活中的设计,并对设计产生兴趣。
教学重点:进行字母造型元素融入联想的练习。教学难点:如何巧妙地进行字母联想。
课时安排:1课时
课前准备:(学生):彩色水笔或油画棒、纸张。(教师):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导学生欣赏字母设计,说说字母设计特别的地方
二、引导学生欣赏生活中的字母设计图片。
三、引导学生欣赏同一个字母的不同设计。
四、学生任选一个字母进行联想练习。
五、师生对练习
1.习作进行互动点评交流,评出练习
2.习作中的最佳创意奖,总结最佳创意的巧妙之处。
六、分析概括字母联想的思路。
七、作业建议:
1、任选几个字母进行联想设计练习,要求设计巧妙。
2、根据自己名字的拼音字母进行联想设计。
八、学生创作,教师巡回辅导。
课后反思:
8、奇妙的同心圆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在圆形的基础上添画各种物体,使他们在添画过程中知道圆能变成各种有趣的东西。
2、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课时安排:1课时
活动准备:
1、各种颜色、各种大小的圆。
2、由圆变成的物体范例。
教学过程:
一.引起兴趣
教师:“小朋友,今天我们班里来了一位小客人,他的名字叫元元,(小朋友向元元问好)元元特别喜欢圆的东西,请他来说说他喜欢什么圆圆的东西?(我喜欢玩圆圆的皮球,爱照圆圆的镜子,爱吃圆圆的饼干,还会变圆的魔术!)
教师:什么是变圆的魔术呀?你能变给我们小朋友看吗?
二.元元表演变圆魔术
教师:小朋友你们知道,元元是怎么把红色的圆变成苹果的呀?(在红色圆上画上绿色的叶子就变成苹果了)你们会变吗?你们会变什么呢?怎么变呢?你们真聪明一下子就把元元的变圆魔术学会了。
教师:元元,你还会变什么?元元:我还会变两个圆,三个圆,四个圆,许多圆呢。
元元表演(把两个圆变成了小鸡,三个圆变成了小花,四个圆变成了蝴蝶。)小朋友,你能把两个圆,三个圆,四个圆,许多的圆变成什么呢?请幼儿自由讨论,告诉身边的好朋友。
三.学生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1)交代任务:我们今天也来学元元变圆的魔术。老师出示为幼儿准备的材料(老师为小朋友准备了各种颜色,各种大小的圆。请小朋友先想好你想用几个圆变成什么东西,然后找到你所需要的圆,撕去圆后面的双面胶的外面一层,粘在纸上,再把它添画好。我们小朋友把圆变好了,可以互相参观,也可以请客人来参观,告诉客人,你把几个圆变成什么东西了。现在请小朋友去找一个好朋友一起去变圆。
(2)教师巡回指导:
要求学生把废纸仍在箩筐里。变出和别人不一样的东西来,鼓励他大胆变圆。
四.评价
鼓励学生大胆的告诉同学,你用几个圆变成了什么东西。
五.延伸活动:
小朋友,你们除了认识圆还认识什么形状的图形?正方形,三角形它们也想让我们小朋友来变魔术,以后我们请它们都来,变出更多,更美的东西好吗?
课后反思:
9、彩旗飘飘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习形的变化。
2.能用绘画或者剪贴的形式制作一面小彩旗,并能用制作的彩旗美化环境。
3.在了解彩旗作用的同时,引导学生提高对形的联想能力和基本的设计制作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彩旗形状的变化、美化及设计制作。难点:各种形的认识及组合、表现。
课前准备
(学生)剪刀、胶水、各色彩纸、筷子(或小木棒)、常规画具。
(教师)课件、各式彩旗的范作、剪刀、胶水、彩纸等,在教室的上方拉好线(挂彩旗用)
教学过程:
师:同学们你看过彩旗飘飘的场面吗?生:看过,很热闹有各色的彩旗。
师:现在应老师邀请你们一起来看看!(出示课题<彩旗飘飘>)(欣赏彩旗)你在哪里见到过彩旗?它们有什么用途? 师:好的那我们就来看看吧!看一看。(看不同形状的彩旗)(1)看不同形状的彩旗
(2)这里有你喜欢的彩旗吗?评价:观察的很仔细!(3)那你还能想到其它不同形状的彩旗吗?评价:有想法,对彩旗进行了奇特的联想。
2、画一画。
师:这个形状比较难画?那就看我画!简单的你们画。动手画一画彩旗的外形吧!(要求:拿出你的铅笔来。把刚才说的形状,试着画在彩色纸上。)小结:彩旗的外形有了,就这样的彩旗,还是不够美观。
3、赏一赏。(装饰彩旗)
这里有一个蓝色的房间,你看看该如何装饰好。
(1)图1:判断3张同一个形状,同一形状装饰的图,发现色调的不同可以起到装饰效果。
(2)赏不同形状的彩旗,有用圆形图案点缀的彩旗。也有直接用个色线条来装饰的彩旗。
小结:色彩搭配,可以装饰画面。出示:几张教师和学生作品。(3)出示教师的作品 图3:鲤鱼旗。竖鲤鱼旗是希望孩子像鲤鱼那样健康成长的意思。鲤鱼旗外形、色彩都有了。它还多了很多图案。身上有曲线和一些小圆点。现在我想把这条鲤鱼旗挂起来,就这样挂,好像不好,你看鱼的头部会折掉。有了拿张纸,在彩旗的背面贴起来!如果还想漂亮一些,可以再添上不同形状的旗穗(如星形的或是水波纹形的!)我这个悬挂在绳上,挂旗完成了。看书上有吗?
4、想一想。
变一变(1)我这条鲤鱼旗的外形,可以变成萝卜旗。想看吗?剪2刀,贴一贴就变了。(学生作品欣赏)
(2)根据你画的外形,你想怎么变出自己喜欢的彩旗?生:说一说。(3)拓展联想:老师手中有一个圆形,你能联想到什么。(西瓜、小孩的脸、足球、地球或给它贴上2个耳朵变成熊猫)好的现在我就来装饰一下,让它成为漂亮的彩旗。
5、作业要求
迎接夏天的水果节:请每位同学设计出自己喜欢而富有创意的彩旗!
1、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装饰旗面。
2、制作过程注意安全,正确使用手中的工具。
3、最后把作品贴在吊绳上。
6、作业展示,点评布置。
(1)小组内展示作业,互评作业。
(2)把彩旗挂在吊绳上或粘在小木棒(或筷子)上,全班评,教师小结。小结:漂亮的彩旗都挂上来了,那我们来欣赏自己的作品。
7、评价:色彩鲜艳、外形丰富、线条富有变化。
8、课外拓展,探求新知。
(1)回去为自己班设计一枚班旗。板书:
彩旗飘飘
方法:画、剪、贴、拼
课后反思:
10、纸袋玩偶
教学目标:
1.利用纸袋通过剪、贴、画等技能表现各种动物的形象。2.萌发幼儿的创作意识,增强探索能力。
3.能大胆想像和制作不同的表情,体验制作活动的乐趣。
重点、难点。
重点:利用纸袋通过剪、贴、画等技能表现各种动物的形象。难点:萌发幼儿的创作意识,增强探索能力。
课时安排:1课时
课前准备:
1.一个玩偶范例,若干动物头像。
2.纸袋若干、手工纸、皱纸、记号笔、蜡笔、固体胶、剪刀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活动,激发兴趣。
请小朋友猜一猜用布盖着的是什么?然后老师把布拉开。小朋友说是小熊猫,老师以小动物的口吻说:“小朋友们你们好,你们认识我是谁吗?(小朋友回答是小熊猫)对我是小熊猫乐乐,今天我还请来了我的好朋友一起来给小朋友表演节目,你们想知道都有谁吗?(想)好,请小动物们一个个出来,你们认识我吗?对,我是小兔子娜娜、我是小猪嘟嘟、我是小花猫咪咪。老师把小动物分别贴在黑板上。
二、学生学习制作方法。
1. 刚才小朋友们认识了这些小动物朋友,现在老师给你们提个问题:你们知道这些小动物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吗?
2.那小朋友看一看是怎样制作的呢?注意提示幼儿观察,纸袋小动物的外型特征,怎样区分小动物的头和身体呢?(学生根据实物说出把纸袋用剪刀剪两个洞)3.老师在拿起来纸袋让学生观察纸袋两端有什么不一样,(回答出一边有口,一边没有口)那想一想小动物的头应该放在哪边,做出来的小动物才能表演呢?通过动脑筋说出头应该在没有口的一边,并知道在这一边剪掉两个小角。同时提醒幼儿,小动物的耳朵是不一样的,粘上不同形状的耳朵在画上五官,就是不同的小动物 4.教师根据学生的表述进行总结,演示制作方法:(1)贴:在纸袋上部适当位置贴上小熊猫的眼睛、嘴巴,在纸袋上部两角贴上耳朵。也可以用彩笔画出小熊猫的眼睛、嘴巴。(2)剪:在纸袋两边中下部剪两个小孔,大小能伸进手指即可。(3)伸:把一只手伸进纸袋,大拇指和食指分别伸进纸袋两边的小孔,做小熊猫的手,纸袋玩偶就做好了。
教师边做边引导学生学习制作步骤。
三、学生学做纸袋玩偶。
1.带领学生参观老师准备的材料,有剪好的小动物耳朵还有五颜六色的彩色纸。问学生你们想不想自己制作一个纸袋小动物,激发学生动手制作的兴趣。2.学生自由选择材料制作。进行制作用老师准备的小动物耳朵制作也可以,自己剪出小
动物的耳朵也可以。看一看谁最聪明,能制作出与老师不同的纸袋小动物就最棒了。激发鼓励学生大胆的探索、创新,还进行比赛看谁把小动物打扮的最漂亮。
四、总结评价,体验成功的喜悦。
教师戴上玩偶,以玩偶的身份与学生打招呼,进行简短交谈,肯定学生的制作,并从五官的位置、材料和色彩的选用等方面对作品进行评价。学生戴上玩偶结伴游戏或自我游戏,体验成功的喜悦。
课后反思:
11、“东西南北 ”
教学目标:
1.认识纸材可以折成不同造型。
2.能独立折出一个完整的“东西南北”,利用画、剪、贴等各种方法制作出与众不同的美丽立体造型 “东西南北”。
3.培养学生的立体造型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及乐于助人的优良品质。
教学重点:
用彩纸折出“东西南北”,初步培养学生的立体造型能力。
教学难点:
对“东西南北”进行夸张的再创造,使它变得生动有趣。
课时安排:1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多种彩色纸、水彩笔、剪刀、胶水等。(教师)课件及示范作品等。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师:小朋友们,今天我们班来了那么多的客人,我们用掌声欢迎他们的到来好吗?哦!这儿还有一个。
——(出示哭泣的“东西南北”)
师:咦!怎么不高兴了呢?小朋友们,你们认识它吗? 生:它的名字叫“东西南北”。知道为什么叫它“东西南北”吗? 生:它有四个角可以指示四个方向。
——(师模拟和“东西南北”指偶对话情景)师:怎么了?“东西南北”,为什么不高兴呢? “东”:我没有朋友,我很寂寞,小朋友们,你们能帮我找到朋友吗? 师:小朋友们,你们能帮她找到朋友吗?
生:我们一人做一个,他就能有很多的朋友。这主意不错,小朋友们你们会做吗? 师:好,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做一做“东西南北”。——课件出示(“东西南北”课题)
二、小组合作,自主制作
师:不会做的同学可以请组内的小老师帮忙,有没有问题?
好,现在请小朋友准备一张大的正方形彩纸,我们的比赛现在开始!——(生小组合作制作“东西南北”)
师::现在请小朋友举起手中的“东南西北”,哇!有了这么多的朋友,“东西南北”一定很开心。
——(出示笑脸“东西南北”纸偶)瞧,它笑了,它会和我们说些什么呢? “东”:谢谢小朋友!有了这么多的好朋友,我真是太高兴了!现在我也有一个好消息
要告诉大家,今天我们“东西南北”纸偶王国要举行一个化妆舞会,我想邀请这些朋友都参加,你们愿意当他们的化妆师吗?
三、展示范作、指导创作。
师:要想成为化妆师,我们首先要学会给“东西南北”化妆的本领。
——师出示(“东西南北”纸偶,引导学生观察联想。)
师:大家看,这是一只“东西南北”,我想把它做成上下能够张合的大嘴巴,怎么做?
——师示范大嘴巴的粘贴方法 师:什么东西有大嘴巴的呢? 大嘴巴的东西很多,——课件出示动物形象。
像这些可爱的动物们。
师:每一种动物都有自己的特征,老师也化妆了一个,看看它是谁呢? ——出示 “东西南北”狮子造型 生:是一只大狮子。
师:大狮子有什么主要特征呢?
生:满脸的长鬃毛,大鼻子、大嘴巴,师:只要我们在“东西南北”添加上狮子的这些特征,它看起来就像 是一头威猛的大狮子了。
师:这头狮子还有个兄弟,我们来比比他们兄弟俩个谁化妆得更漂亮? ——出示另一只色彩单调、造型平板的狮子造像 生:。。。。
师:丰富的色彩可以让形象变得更漂亮,折和卷的方法使形象变得更立体。——出示有手有脚的小青蛙造像
师:再来看看这只有着胳膊腿的小青蛙,大大的眼睛和美丽的小星星是不是让小青蛙变得更讨人喜欢呢!
四、演示做法,突破难点
师:现在我们就来试一试把这只“东西南北”化妆成一只可爱的小兔子。——课件出示基本制作步骤(师边解说边示范小兔的基本做法)
小兔子有哪些主要特征呢?
1:嘴巴——用双面胶将上下两半部分粘合起来就可以一张一合,用红纸剪出宽长条作舌头并贴在大嘴巴里。
2:耳朵——用对折的方法在彩纸上画出长耳朵并剪下贴在头部的上方,(对折一下使其具有立体感)
3:眼睛——可先剪圆形再画眼珠子,也可在脸上直接画出。
4:鼻子——剪一个小圆贴在嘴巴的上方突出部位。
5:手、脚 ——对折剪出基本形贴于小兔身子上。6:装饰——可以添加蝴蝶结、红脸蛋等饰物。
——(出示不同颜色、不同材质的小兔)师:大嘴巴除了可以化装成可爱的动物们。——出示可爱的小女孩造型
也能化装成大嘴巴的人,当然它还可以化装成想象中的东西。看,这是什么,(出示太
阳造型)一个很酷的太阳!
好,现在我们再换个角度进行联想,“东西南北”又能化妆成 什么呢?
——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对“东西南北”展开联想(竖着、倒着、重复相连的。。。。)——出示一朵花、花篮、翘翘板,这些造型都是老师根据“东西南北”的不同角度展开联想进行化妆的。
小朋友们,只要开动脑筋,你也一定会成为优秀的化妆师!下面我们就开始“东西南北”的化妆大赛。
五、学生制作,循环辅导
制作要求:
1、请小朋友展开想象的翅膀用剪贴或添画的方法将“东西南北”指偶装饰成一个有趣的新形象。
2、并给自己的“东西南北”取一个名字。
六、拓展延伸,创意无限
教师小结:小朋友们,折纸是我们中国古老而传统的民间艺术,学习折纸不仅可以让我们变得心灵手巧,还可以美化我们的生活。今天,简简单单的“东西南北”在小朋友的手里变成了各种各样有趣的艺术品,你们的表现真不错!其实 “东西南北”再动动脑筋还能玩出更多的花样呢!想看吗?
——(出示“东西南北”再造形象:上下串联的元宝挂件、手绘图案挂件、红灯笼饰物、衣服和裤子)
喜欢吗?那就回家试试吧!现在我们的化装舞会开始了,(播放兔子舞音乐)请小朋友们和你的“东西南北”随着音乐的节拍舞动起来吧!
课后反思:
12、秀秀我的玩具
教学目标 :
1.学生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现玩具的形、色、声、质等,感知艺术要素。通过交流玩具的来历、玩的方法,体验集体游戏的
2.在绘画、游戏等活动中,结合运用艺术要素,培养学生动脑、动手的能力,体验在艺术创造中的乐趣与成功感。
3.在活动中,学会与他人商量、合作。
教学重点
要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基础上,学会观察玩具的造型特征、色彩搭配,用简单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爱好和对玩具的评价。
教学难点 :让学生学习观察方法,并能对观察到的玩具特征做出描述与评价,学会合作与分享。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准备 : 课件、玩具、勾线笔等
教学过程
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导入新课
师:今天我们每个人都带来了自己的好朋友,是谁啊?(出示板书:我喜欢的玩具)既然带来了自己的好朋友,那一定要介绍给大家,想一想,怎样来介绍你的玩具朋友呢?(出示板书:介绍)
二、交流讨论,学习观察方法
1、指名学生交流
如:“为什么这是你最喜欢的玩具?” “你知道吗?这个玩具很特殊。” “我的玩具是这样玩的!” “玩具告诉了我一个故事。”或“请你猜一猜我的玩具是什么?”引导学生用声音描绘、动作模仿、谜语等方式进行。
教师根据学生交流情况,出示板书:造型、色彩、材质、功能
引导学生从造型、颜色、质地、性能等方面进行观察。2.小组内讨论交流
1)每个学生介绍自己玩具,可以说说自己喜爱的原因,最特别的地方,如:造型可爱,色彩搭配漂亮,材质很柔软,还会说话,发出声音等
每组由组长负责,每个学生都要交流,最后选出介绍最出色的学生。2)指名几个推选出的代表上台交流。评出合作最佳的小组
3、欣赏中外民间玩具(教师用纸袋装起来)
请一名学生上台观察,并描述玩具的特征,让大家猜一猜。
俄罗斯套娃,师简单的介绍它的传说故事:相传俄罗斯民族有两家表亲相邻,表兄妹童年相伴长大,后来表兄远走它乡,由于思念家乡的表妹,每年续做木娃娃,一年比一年做的娃娃大。数年后,见到表妹就将一排木娃娃送给表妹以表达思念之情,后人模仿传称套娃,又叫吉祥娃娃。
京剧脸谱:色彩图案变化多样的脸谱有一定的观赏价值,脸谱的色彩十分讲究,五颜六色决非仅仅为了好看。不同含义的色彩绘制在不同图案轮廓里,内行的人从脸谱上就可以分辨出这个角色是英雄还是坏人,聪明还是愚蠢,受人爱戴还是使人厌恶。脸谱艺术可是门学问。
看来玩具还能让我们增长知识。
4、逛逛玩具城
师:看,喜羊羊来了,他要带我们乘上小火车去逛逛玩具城啦。看看,有没有你喜欢的玩具!
不同造型的娃娃(女孩子偏爱的玩具)
塑料变形玩具、电动玩具、车、枪的模型(男孩子偏爱的玩具)民间玩具
泥娃娃:
布老虎:以头大、眼大、嘴大、尾巴大的造型来突出勇猛的神态,虎头及五官显示出天真和稚气,透露出儿童一样可爱的憨态。有驱邪、祛病、祝福的美好寓意。
自制的传统老玩具,爸爸妈妈小时候的玩具,玩具是不断变化发展的。师:你还知道那些民间玩具?
5、师:逛完玩具城,这些的玩具真让我们大开眼界,喜羊羊有个问题让小朋友回答:如果你是玩具设计师,你觉得设计怎样的玩具大家会喜欢呢?
(好看、好玩、还能让人开动脑筋,有寓意……)大家好好学习,说不定在我们中间会诞生玩具设计大师呢!
三、玩玩具,分享快乐
1.小组间互换玩玩具。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有快乐一起分享的精神及爱护物品的习惯。
(可以在课桌上玩,也可以在地上玩,可以两个人玩,还可以多人一起玩)
2.也可用勾线笔把你喜欢的玩具画下来,带回去,向你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介绍你喜欢的玩具。
四、总结延伸
1.师:同学们,通过学习《介绍我喜欢的玩具》这一课,你们懂得了什么呢?
(向别人介绍自己的玩具,好玩具应大家分享才开心,玩具是我们的朋友,我们应该爱护它们。)
2.课后向长辈了解他们儿时玩的玩具、交流玩玩具中的趣闻。
(从中感受玩具中的文化和玩具中所包含的人文情结,体会更多的生活乐趣和亲情。)
课后反思:
13、花式“点心”
教学目标:
1.学习搓、团、捏、拉、压和接等泥塑的基本方法,用彩泥表现各种“小点心”,体验材料的美感。
2.培养学生大胆想象、勇于创造及表现的能力。
3.培养学生对泥塑活动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作业习惯。
重点:简单的“点心”造型、色彩的搭配。难点:造型的变化。
课时安排:1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彩泥或相应的材料(陶泥、面塑)、泥工板(塑料板或铅画纸)
(教师)课件、实物点心
教学过程 1.导入。
(1)出示课件:欣赏歌曲《生日歌》。让学生结合实际情况,说说自己或家人是如何过生日的。从学生的答案引出蛋糕,让学生说出蛋糕的造型、色彩。讨论后教师出示各种造型的蛋糕图片(或课件演示),介绍蛋糕的种类。
(2)结合课件,引出点心的概念,并让学生简单介绍有关点心的一些知识或趣闻。(3)揭示课题,提出要求:尝试利用彩泥制作各种花式“点心”。2.探究泥塑方法。
(1)鼓励学生动手玩玩手中的彩泥,上台演示。交流归纳出搓、团、压及拉等方法。(2)提示学生从色彩的搭配、造型拟人化等方面进行想象,鼓励学生讨论泥塑的方法和步骤。
3.学生创作。
(1)提出作业的主题:用彩泥做几个好看的花式“点心”。
(2)给自己做的“点心”取一个好听的名字。
(3)教师巡回指导,练习前提醒学生卷好袖子,注意在泥工板(或铅画纸)上作业,保持衣服和桌面的整洁。学生作业不要求做得很像、很精细。4.作业展评。
(1)用“点心店”、“西饼屋”等形式展示作品。通过“选购自己喜爱的点心”的方式对作品进行评价。
(2)收拾和整理:作品完成后,提醒学生收拾整理工具材料,保持环境卫生、整洁,课后洗手,养成良好的学习和卫生习惯。5.课后拓展。
尝试用其他材料(彩纸、布、棉花等)制作“点心”。
课后反思:、好看的棒棒糖
教学目标:
1.继续学习泥塑的简单工艺,要求能塑出几种有趣的棒棒糖造型。2.培养初步的设计意识、想象力、创造力和动手能力。3.尝试泥塑造型的乐趣,进一步感受色彩搭配。
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变色活动让学生直观感知色彩的变化,认识色彩,培养学生主体造型的初步能力。
难点:引导想象,采用拟人化手法,联系蔬果、动物、人物的形象,用彩泥塑造一些漂亮有特色的棒棒糖,在造型上能抓住形体的主要特征,既夸张又可爱,色彩鲜艳。关键是从塑造过程中培养对造型艺术的兴趣。
课时安排:1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彩泥或相应的材料(陶泥、面塑)、泥工板(塑料板或铅画纸)、小棒
(教师)课件、棒棒糖
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
(1)出示装有棒棒糖的实物箱,让学生猜一猜、闻一闻及摸一摸。
(2)出示实物,师生共同探讨、了解棒棒糖的造形、色彩等有关知识。2.理解技法,掌握技能。
(1)出示课件,探讨棒棒糖的形状特点。
(2)提问:有什么方法能使手中的彩泥颜色更丰富、更漂亮?
(3)学生讨论,并上台演示。
(4)出示课件,让学生欣赏具体的制作图。教师归纳方法。3.作业要求。
独立或小组合作,制作漂亮、有特色的棒棒糖。教师巡回指导,及时表扬有创意的作品。
4.体验成功。
(1)作品完成后,插到展示台上。
(2)集体评价:评出最想购买的棒棒糖。从色彩搭配和形状上分析。评出最佳创意奖、最佳设计奖、最佳色彩奖等,以此激励学生。5.课后拓展。
欣赏面花。
课后反思:
15、小小水果店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利用彩泥表现各种水果造型,体验材料带来的美感。
2、引导学生进行大胆想像创造,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
3、鼓励学生在创作的过程中,发扬团结协助的精神。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进行大胆想像创造,利用橡皮泥制作各种水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想像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突破常规水果的造型与色彩,进行大胆地想像与创造。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具准备:实物投影仪、课件《香甜的水果》、梨子、香蕉、桔子、橡皮泥、牙签、垫 板。
学具准备:橡皮泥、牙签、垫板、尺等。
情境设计:“小小水果店”的店面、香甜的水果板书。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今天,我是到龙泉小学和一、一班的同学们交朋友的,为了表达老师的诚意,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份礼物,瞧,(出示礼物盒)想不想知道里面有些什么呢?请小朋友闭上眼睛上来摸一摸、猜一猜。你能告诉大家你是怎么猜到的吗?
2、原来,今天老师带来的是香甜的水果(板书)。老师和小朋友们一样特别爱吃水果,所以老师开了一家“香甜水果店”,除了小朋友们摸到的水果外还有好多好多,跟老师一起去看看吧。(多媒体出示水果图片)以游戏行事请学生来介绍出示的水果。
二、发展尝试阶段:
1、通过观察我们知道水果有各种不同的种类、颜色、形状、并且还非常有营养,对我们的成长是很有益处的。要是每个小朋友都有自已的“小小水果店”该多好啊,不过想开水果店可不是件容易的事,老师要考考大家,你能用橡皮泥来制作水果吗?每个小朋友做一个你喜欢的水果,做完后要介绍你用了什么方法来制作的。多媒体出示要求:
1、模样像。
2、颜色鲜艳。学生尝试制作。
2、哪个小朋友到前面来带着你的小水果告诉大家你是怎么制作的。学生介绍自己作品的制作方法、过程,并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老师总结制作方法。团成球象什么(像山楂、像苹果),搓成条(像枝、像茎),压成饼(像叶子),捏成点。
3、看来小朋友们开一家普通的水果店是没有问题了,可是你怎么使你水果店的水果更特别、更有趣、更有创意呢?现在就请我看一下老师水果店里的特别、有趣的水果。课件展示,看了老师店里的特别水果,也请你把自己水果店里的水果变变变!学生讨论、交流。(出示多媒体,引导学生对水果进行打扮、装饰,运用拟人等方法突破水果常规进行想像、创造。)
三、实践阶段:
过渡句:老师为小朋友们准备好了“小小水果店”的店面,店里的水果就要靠小朋友们
用你灵巧的双手和聪明的大脑来创造了。为了让小朋友们开好水果店老师还要带领大家香甜看看哪里的水果,老师为小朋友们准备好了“小小水果店的摆放店面。店里的水果就要靠小朋友们灵活的双手向大家展示出来。
(向小组发水果店牌,组织学生在小组内选出店长一名,组织协调样品的展示。)
1、一组小朋友合作开“小小水果店”并选出店长来协调每个学生的分工任务。体现团结协助精神。
2、教师总结制作要求(多媒体):
1、品种多样。
2、色彩搭配鲜明。
3、大胆想像、创造。
四、评析阶段:
过渡句:“小小水果店”开张了(多媒体),谁要买水果啊?每组选一位同学为代表到其他组选购水果,你要说出为什么要买这个水果,它好在哪里。
通过买自己喜欢的有创意的水果的游戏对作品进行评价。你为什么买这个水果?它好在哪里?小朋友们还有什么好的建议吗? 老师作扼要点评。
五、拓展阶段:
运用其它材料,例如:布、线、瓦楞纸等制作不同的水果。
六、收拾整理阶段:
提醒学生将各种颜色的橡皮泥分开,并保持环境整洁,养成良好的习惯。
课后反思:
16、民间面塑
教学目的: 初步了解面塑艺术,感受我国民间丰富多彩的面塑艺术的特点。
教学重点:了解面塑艺术,掌握面塑制作的基本方法,并试着塑造一个自己喜欢的形象。
教学难点:揉、捏、剪、挑、压、粘、贴等不同技法的实际应用。
课前准备:橡皮泥、牙签等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暑假老师去公园玩,看到有人在用面团做小人,你们见过没有呢?
二、形象回忆 作品赏析
你们都见过什么样的面人。同时介绍面人的流派知识。
除了面人,你还见过其他用面做的工艺品么?
不同地域、不同题材的“面花”作品,同时介绍一些春节、端午节、七巧节、老人做寿婴儿满月等不同时节场合的讲究规则。
请同学结合自己生活的所见来谈一谈,有的同学可能过年的时候随父母回农村探亲见过,有的同学在民俗村见过,也有可能有的同学曾经生活在农村,还亲自动手制作过,谈谈他们的感受。
三、小组探究
为什么我们用面来塑造?感受一下面和橡皮泥有什么不同?紧密细腻,黏合力
联系捏橡皮泥的经验,想一想我们可以用哪些手段来造型?揉球、搓条、扎眼。
看看书中的作品,有哪些地方你不知道是怎么做的?
四、动手操作
介绍几种不常见但实用的方法,如碾、压、剪、拧、捻,以及用这些方法可以制作哪些特殊的装饰。
五、自主创作
结合不同的造型手法,创造一个自己喜爱的形象。
六、互相交流
面塑博览会开幕啦!组织学生有秩序的互相欣赏浏览。
谈谈自己分别的发现,分别从造型设计,创意、色彩搭配、造型手段等方面进行评述。
七、课堂延伸
由于时代、地域、风土人情等各不相同,我国的面塑艺术也呈现出各种各样的风貌;今天你创造出了面塑作品,珍藏了好朋友的面塑作品,这可能是你的第一件藏品,希望今后同学们更多地关注这一古老的艺术奇葩。
板书设计: 民间面塑
技法:揉、捏、剪、挑、压、粘、贴等
课后反思:
17、动物身上的斑点
教学目标:
1、通过画动物,让学生初步体验到用线条和色彩来造型的方法。
2、丰富学生的感受,体会花纹的美感,从中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
3、通过看看、想想、做做、议议,让学生大胆自由地把所感所想、所见所闻的事物用自己喜欢的形式表现出来,培养学生的创作力。
教学重点:
观察并了解动物身上花纹图案的规律,尝试用不同的绘画工具绘制动物。教学难点:
有创意地表现动物的“花衣裳”
课时安排:1课时
课前准备:生准备绘画工具,并收集身上有花纹的动物的图片资料;师准备动物花纹的范画及动物形象的白描图,点状、条状、块状花纹各一张。
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1、上节课我们在大自然中看到许多美丽的风景,在大自然中还有各种各样的动物,它们也是人类的好朋友,你认识哪些动物?(生答)
2、今天有几个动物朋友来到我们的课堂上(出示动物外形白描图),它们遇到了困难,想请小朋友帮帮忙,他们把自己身上的花衣裳脱下来后弄乱了,找不到,请小朋友们帮它们穿上。(请生花纹贴在相应的动物白描图中)
二、发展阶段:
1、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动物的花纹有什么特点
师启发:斑马的花纹是一条条的,瓢虫的花纹是一点点的,长颈鹿的花纹是一块块的。
2、在其他的动物中,有谁的花纹长得像它们呢。
师生归纳:老虎是条形纹;斑点狗、梅花鹿、豹子是点状纹;蛇和鱼、龟身上有块状纹(尽可能出示说到的动物图片)
3、有哪些动物身上的花纹是它们都没有的?(小鸟、蝴蝶等)
4、这些动物身上为什么会长花纹?是因为漂亮才长的吗?谁能说说花纹的用处
5、让我们来帮助它们,把它们的花纹变得更美丽好吗
三、创作阶段:
1、说想法:你打算用什么工具来画?准备画怎么样的动物花纹
2、提要求:A、学生可由画自己喜欢的有花纹的动物
B、选择一个教师提供的动物外形,给动物添加花纹
3、学生创作:可独立、可合作
四、展示作品,互相评价
五、小结:小朋友们画的动物真美,可是真实生活中动物越来越少,我们要怎么保护它们呢?生发言 课后反思:
18、画画叶子
教学目的:
1、观察叶子的外形以及叶脉的造型,能够说出叶脉的生长规律。
2、选择你最喜欢的一片叶子,将它画下来,着重表现美丽的叶脉。
3、说说自己对叶脉的感受,并将它写下来。
重点:用铅笔、水彩笔、水笔、等画树叶。
难点:绘、制出各种形态具美感的树叶,并用语言或文字表达自已的感受。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准备:多媒体资料,各种树叶、绘、制好的范例图。课前要求学生收集各种树叶,胶水、各种笔具,等常用美术用具。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同学们收集的各种叶子以及准备记号笔、彩色性的笔都准备好了吗? 学生回答:准备好了。
好,同学们非常棒!你们可真乖呀 引入课题
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表演一个小小的魔术,小朋友们想看吗?想。看老师手里拿着的是什么?白纸(用油画棒拓印叶子)。现在白纸上出现什么了?叶子。叶子上还有什么呢?茎、线我们给这些茎、线取名叫叶脉(板书)叶脉只有一条吗?再看看 学生回答:不是。其实叶脉就像我们人体的血管一样,遍布全身,用来输送养分和水份的。
揭示出课题并板书,好,今天我们就来画画叶子。
二.观察、探索
首先请小朋友们拿起一片树叶,然后放在手上,用手摸一摸正面、反面,你们摸到了什么呢?感受到了什么呢?正面光滑反面粗糙。正面有凸起来的线、叶脉。小朋友们可真细心,非常棒哟。
接下来请小朋友们2人一组。观察叶脉有什么变化?外形有什么不同呢?同桌讨论,相互说给对方听一听,看是否找到观察到了呢?然后说给老师全班同学听一听,我看那一小组的小朋友观察最细心找的最快。
叶脉有粗细变化 方向不同 叶子的外形大小也不同 请小朋友来画画你观察到的外形呢。
教师总结:请看图片 最粗的线条我们叫主叶脉 稍细一点的线我们叫次叶脉 最细的线我们叫细叶脉或者支叶脉 外形像个椭圆形。
小朋友们,请看老师手中的叶子,你们喜欢哪一面?为什么呢?画有叶脉的好看,老师也喜欢这样的叶子,可是,老师忘记怎么画了,同学们 你们能帮老师说说我们第一步该画什么呢?首先我们拿着一片叶子观察的时候 第一步画什么呢?叶脉 第二步画什么呢?外形 最后画其他也买,其他叶脉可以加些装饰。画叶子的方法非常多,小朋友们你们可以根据自己习惯来画。
好了,小朋友们,我们来看看学生作品,(展示课件中的图片)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哪一张呢?为什么喜欢?学生回答:颜色构图等
老师这里还有一张自己画得叶子,小朋友们 我们以前学过点线面 老师这幅图 画了那些?点线结合。小朋友们 你们说这些叶子漂亮吗?那你们想不想动手试试 画出漂亮的叶子呢?
三.布置作业
作业要求:观察叶子画一片自已喜欢的叶子,注意 “血管” 的粗细结构。并在画面边写上几句对树叶、对叶脉的感受的话语。比一比谁的叶子最漂亮、最独特、最吸引人
好,同学们,还是试试动手画画漂亮的叶子吧!教师巡回指导 四.作品评奖
自评、互评、教师点评
自评时 教师:问怎么能画出来的 对自己的画 最满意的在哪里? 五.拓展:
干的树叶可以组合成其他形象,也可以做标本,还可以做其他装饰画,以及可以做书签等。
课后反思:
19、心中的太阳
教学目标:
1.运用线、色描绘太阳,激发学生大胆地表现太阳的美。2.学习想象画,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
3.感知太阳给大自然带来的美,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重点:启发学生想象,通过联想画出想象中的太阳。
难点:如何用线条和色彩来具体表现太阳的“光”和“热”,开拓学生形象思维,在描绘过程中,如何丰富太阳的形象。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自己喜欢的绘画工具
(教师)CAI课件,有关太阳的小故事
教学过程: 1.激趣导入。
出示课件:歌曲《种太阳》。欣赏后说说:歌曲中小朋友的愿望是什么?他们为什么要去播种太阳?小结:太阳给我们带来了光明和温暖,万物生长都离不开太阳!2.欣赏感知。
欣赏古今中外的艺术家们用不同的方法来描绘太阳。课件演示(诗歌,散文,中外画家的画,不同时段太阳的照片,日出日落的影片,歌曲等相关资料),揭示课题《我心中的太阳》。
3.分析太阳造型。
(1)了解太阳的特征,如太阳的形、色、光。说说对太阳的各种称呼。
(2)课件演示,欣赏同龄人的作品。4.尝试创作,教师指导。
(1)提出作业的主题:画几个你心中的太阳。
(2)提出创作的建议:你想画的太阳是什么样的?
(3)学生创作,教师巡视指导。5.作品展示,学习评价。
(1)作业台上展示,学习评价:你喜欢哪一幅作品?为什么?
(2)提供评价建议:形、色、光是否有自己的特色。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自己喜欢的绘画工具
(教师)课件,有关太阳的小故事、儿歌、范作
教学过程: 1.儿歌引入。
(儿歌)太阳姐妹和弟兄,脾气个性各不同。喜怒哀乐阴又晴,春夏以后是秋冬。2.引导想象。
启发学生想象,讨论太阳的年龄、性别、脾气、色彩、表情和名字等。3.欣赏感知。
(1)欣赏音乐结合表演的形式,展开想象。
(2)欣赏学生的作品,互相作出评价,教师小结。4.尝试创作。
创作一张和太阳在一起的画,并给自己的画取个名字。5.展评与拓展。
(1)介绍自己的画,说说为什么这么画。及时表扬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2)总结本课内容,并让学生找一找有关以太阳为主题的美术作品,互相交流欣赏。
课后反思:
20、画家笔下的童话
教学目标:
1.通过看看、说说、画画,提高学生对少儿题材美术作品的欣赏能力。2.通过欣赏,了解插图的基本特点及与文学作品的关系。3.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对童话故事插图的欣赏。
难点:如何提高学生对少儿题材美术作品的欣赏能力。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准备:
(学生)收集的自己喜爱的童话和神话故事绘画作品、水彩笔(油画棒、水粉画具)、松紧带一根、白卡纸(教师)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影片激趣,导入新课。
1、课件展示:动画片《猫和老鼠》片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揭示课题:《画家笔下的童话》。
(二)作品欣赏,深入感受。
1、课件展示:童话 故事图片。设问:你能讲讲这些画里的故事吗? ①同桌学生互说。②分组派代表说。
2、分组讨论:
①《猫和老鼠》插图是怎样表现老鼠的机灵的?
②《小红帽》童话故事插图里为什么要夸张狼的大舌头?
③你是怎样理解《梨子提琴》故事中动物们拉提琴的动作和表情的?请你上台表演。
(三)学生练习,审美体验。
1、选择一个最喜欢的童话或神话故事,参考书中插图,小组分工,每人设计制作故事中的一个人物面具。
2、自我评价,体验审美情趣。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童话 故事中人物的面具一个、水彩笔(油画棒、水粉画具)(教师)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检查课前准备情况。(二)猜猜演演。
1、课件演示:一个童话 故事的插图,请学生猜猜是什么童话 故事。
2、请上节课选中这个故事的学生戴上自己制作的童话面具,上台表演童话 故事。
(三)评评画画。
1、指导学生互评,并说说理由。(从人物的造型、表演的动作表情、故事情节的叙述等角度评选。)
2、选出你喜爱的童话 故事绘画作品,自己画画。
课后反思:
第五篇:沪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沪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小学语文是基础教育,是学生的启蒙教育。对于小学语文的教学而言,教师应当立足于新课程改革理念,不断改革和创新自己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促进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有序推进。今天我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沪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沪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
江南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有这些生字组成的词。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诗歌大意。
3、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看图导入
1、看图
图上画了些什么?这是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人们在干什么/这是一幅美丽的江南水乡图景。
二、分析课题
三、初读指导
1、范读课文
2、自由轻声读课文
3、检查自学效果
出示词语指名读,齐读。
四、教学生字词语
1、练习书空第二题
2、分析字形指导书写
江:三点水,右边是“工”。
南;下面不是羊。
叶;口字旁,右边是十
田鱼西北可引导学生自己分析
第二课时
一、复习
指名朗读课文,要求读正确。
二、精读训练
1、第一行:江南可采莲(引导学生理解词句义)
2、第二行:莲叶何田田(理解莲叶的样子)
3、第三至七行: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通过看电视来看鱼儿嬉戏的情景。
指导朗读,读出高兴的语气
三、巩固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四、小结
五、作业:
记住本课生字,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小结:这种让学生自主探索得到的理解相信会比老师灌注给他们的印象要深刻的多。
沪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案2
口耳目
设计说明
古人以图形作为文字使用,这些文字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象形字。象形字用文字的线条或笔画把要表达物体的外形特征具体地勾画出来,易于学生记忆字形,了解字义。一年级学生形象思维占主体,对于图画情有独钟。因此,本课教学设计重在以图画构建识字情境,以图画贯穿识字教学过程,让学生在轻松的识字活动中感知字形,感知字义,并产生学习汉字的愿望。
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学习卡片。(教师)
2.生字卡片,学习卡片。(学生)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导言:同学们,你们都看过动画片《机器猫》吧?机器猫有一个神奇的宝贝--时光机。只要坐上时光机,我们就可以回到过去。今天,我们一起坐上时光机到古代去看一看。
2.课件出示一个古代人物画像。引言:咦?这个人好像缺少了一些器官。哦,原来它们在老师的桌面上,我们来做一个拼图游戏把这些器官拼回去好吗?
3.互动活动:师生板前活动,拼贴器官。
设计意图:人们常说:兴趣是的老师。一年级学生活泼好动,富于幻想,喜欢动画人物,用动画片中孩子们熟悉的人物导入新课,是吸引他们认真学习的良方。二、学习生字,掌握音、形、义
1.认识象形字。
(1)课件出示手、足、口、耳、目的古文字,引导学生观察图画和字,说一说自己的发现。
(2)教师小结:这些很像图画的符号,是古时候的一种文字,叫做象形字。
2.图文对照,指导识记目足。
(1)对照图画和文字,猜猜它们是什么字?
(2)你是怎样猜出来的?和大家说一说你的想法。
(3)教师相机点拨,引导学生识字。重点注意:
目:教师出示目的字理演变图,简单介绍后让学生与图片进行比较,找出目的字形与实物的联系:外面的表示眼眶,里面的两横表示眼珠。
足:学生再次观察实物图片足和足的字理演变图,说一说足的字形与实物的联系。
(4)请学生做小老师领读生字目和足,并扩词。
(5)教师小结:认真观察图画,找一找图画和生字的联系,我们就能了解这个生字的意思,也能猜出它的读音,还能记住这个生字的字形呢!
3.小组合作,自主识记口耳手。
(1)课件出示三个字的字理图。小组合作,商议识字方法,教师巡视,点拨指导。
(2)汇报交流。预设:
口:①象形字识记。口字长得就像我们的嘴。
②数笔画识记。第一笔是竖,第二笔是横折,第三笔是横。
③用一用。口--口水、开口、口袋等,我能用它说一句话--看到红烧肉我就流口水。
耳:①比较识记。耳和目长得很像,耳的两个长横都出头,右边的长竖下面出头。
②用一用。耳--耳熟、耳聋、耳朵等,我能用它说一句话--我很喜欢吃木耳。
手:①数笔画识记。第一笔是撇,第二笔和第三笔都是横,第四笔是弯钩。
②用一用。手--左手、右手、双手等,我能用它说一句话--我有一双能干的手。
4.游戏巩固。
(1)连一连。
将金文、小篆、楷书分成三组,请学生连连说说,看谁说得正确。先在自己的学习卡上连一连,同桌对照,讲讲自己的理由。然后让一个学生到黑板上连。
(2)游戏。
学生有的拿图画,有的拿楷书,有的拿小篆,有的拿金文,自己找到对应的朋友。可让学生用我的朋友在哪里你的朋友在这里这样的句子形式进行交流表达。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充分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本环节教学设计,猜字互动点燃了学生识字的热情,小组合作在观察和交流中感知字义,了解字形,使学生不仅学会,而且会学,为下一环节奠定基础。三、朗读小文,认识站坐
1.学生观察书中第10页的插图,你能用一个字来说出他们此时的动作吗?(站坐)
2.教师板书两个生字(站、坐),指生朗读,并做出相应的动作。
3.课件出示两个生字的字理图,引导学生进行观察:
站:左边是一个人站立着,右边表示一个人站立的时候要占据一定的地方。
坐:两个人坐在一堆土上。
4.指导学生开火车读字,并扩词,说一句完整的话。
5.讨论:我们在站立和坐下的时候应该保持什么样的姿势,才是健康文明的呢?
6.出示小短文,自由朗读后教师利用课件出示标准的站、坐姿势图。请学生对照图画说一说小短文的意思。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第一学段识字与写字中提到,要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并学习独立识字。在认读剩下的两个字时,教师设计了动作演示和图画观察环节,使学生学得兴趣盎然,并对汉字的演变产生兴趣,更加积极主动地了解汉字的字形与字义之间的联系。四、指导书写
1.课件出示田字格,引导学生认识横中线、竖中线、左上格、右上格、左下格、右下格。
2.教师在田字格中书写笔画横折撇弯钩,一边书写一边引导学生观察,并用手指练习书空。再在本子上练习书写。
3.教师范写生字,学生一边观察一边书空,然后在书中描红练写。
4.教师点评,重点注意口上大下小,不要把口写成方块;目和耳要注意中间两横间要留有距离,手注意弯钩要写在竖中线上,第二横是长横,写在横中线上。
设计意图:初次书写,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认真观察例字的好习惯。三分写,七分看就是这个意思。学生在观察中认识笔画,认识字形结构,为正确书写奠定最坚实的基础。
五、拓展延伸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认识了哪些生字?
2.我们的口、耳、目、手、足能做哪些事?
设计意图:学生在交流过程中不仅能体会这些人体器官的重要作用,产生爱护身体器官的情感,更对五个生字进行了巩固。
沪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案3
小小竹排画中游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口、日、中”三个字。认识2个笔画“、”和3个偏旁“山、木、”。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江南是十分美丽、富饶的地方。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按一定顺序观察画面,理解词语和句子,让他们体会到祖国的江南是风景秀丽、物产丰富的地方。
教学准备
挂图、卡片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口、日、中”三个字。认识2个笔画“、”和3个偏旁“山、木、”。
二、教学重点:按一定顺序观察画面,理解词语和句子。
三、教学难点:让他们体会到祖国的江南是风景秀丽、物产丰富的地方。
四、教学过程:
(一)、看图,揭示课题
1、一边看图,一边听音乐。
2、看了这幅图,你有什么感受?(引导学生结合图上的内容谈体会)
3、出示课题,生齐读。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二)、初读课文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读,帮助正音。
3、自由读后,开展朗读竞赛。
4、当小老师带读。
(三)、再读课文,理解课文
1、读了诗歌,我们读了课文知道江南很美,谁能说一说?
(1)结合看图,理解“竹排”是用竹子扎成的,是江南水乡的交通工具。
(2)看图理解树木密的“密”指一棵挨着一棵,而且树木特别密又特别绿。
(3)指出图中的禾苗。
2、提出自己不理解的词或句子。
引导学生理解“江南鱼米乡”。课文哪个地方讲到鱼儿?(鱼儿游)哪个地方告诉我们这儿稻米多,稻米香?(禾苗绿油油)
师:江南一带小鱼多,河里有许多鱼虾,那里还种了许多水稻,水稻成熟了可以碾成大米,所以把江南一带叫做“鱼米乡”。因为江南鱼米乡很美,就像一幅画。所以说小小竹排就像在画中游。
(四)、朗读、背诵
1、朗读课文,感受江南水乡的美。
2、请学生朗读。先个人读,再小组读,最后全班伴随音乐朗读。
3、看图试着背诵。
六、作业布置:回家画四季。
七、板书设计:草芽
弯弯
荷叶
尖尖
谷穗
圆圆
八、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江南是十分美丽、富饶的地方。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按一定顺序观察画面,理解词语和句子。
三、教学难点:,让他们体会到祖国的江南是风景秀丽、物产丰富的地方。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哪个小朋友愿意把课文背给大家听?
(二)、激发想象,丰富情感
1、一边听音乐,一边听老师朗读课文,想象江南水乡的美丽景色。
2、说说你自己查到的资料。
(三)、复习巩固生字词
1、不带拼音的词,学生认读。
2、显示红色的生字,学生记忆生字的字形。
3、出示课后“我会读”的词卡让学生认读,自由读,再同桌互相考一考。
4、做“汉字开花”游戏:一个花瓶上插着一些花,告诉小朋友,每一朵花可以开出一个词语。一小组为单位进行开花竞赛,比一比哪一组开的花多。
(四)、练习用“ABB的什么”说词语,帮助学生积累词汇
绿油油的小草
白茫茫的雾
黑糊糊的小屋
亮晶晶的星星
金灿灿的太阳
(五)、指导书写
1、出示“日”,先让学生跟老师书空,认识新的笔画横折钩,再仔细观察,说说要提醒小朋友注意什么。
2、“中”先引导学生学会寻找压线笔,再跟老师一起书空,认识新的笔画“
”。然后学生书写一个。
3、“口”由学生自己观察后书写。
(六)、练习
1、有感情背诵课文。
2、照样子说几个字。
游
江
(河)
(清)
唱
响
()
()
树
()
()
()
六、作业布置:回家画四季。
七、板书设计:草芽
弯弯
荷叶
尖尖
谷穗
圆圆
八、课后反思:
沪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案4
日月水火
设计说明
象形字的构字方法是描绘物体轮廓,突出物体特征。作为原始的造字方法,象形字对了解和识记现今使用的汉字有重大意义。因此,本教学设计突出以下特点:第一、在趣味故事中引导学生了解汉字的起源,认识象形字;第二、在了解象形字构字特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将学习兴趣转化为探究动力,推动学生自主探究活动的开展,从而发现构字规律,产生识字兴趣。
课前准备
1.生字卡片。(师生)
2.本课生字相对应的图片。(教师)
3.课件。(教师)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看图导入
导入:汉字家园新来了8个生字宝宝,不过,它们都藏在画里,认真观察的小朋友才能找到它们。
设计意图:兴趣是的学习动力,借助富有童趣的语言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二、图文结合,引导识字
1.学习日字。
(1)课件演示动画(太阳图形演变成甲骨文),引言:这是我们要认识的第一个生字宝宝,你能叫出它的名字吗?如果你叫不出它的名字,也可以用小手画一画它的样子。(日)
(2)教师领读日字。交流:你对日字了解多少呢?
预设:
我知道日指的是太阳,我能给日字组词:日光、日子、日月等。我会写日字的笔顺:。
2.学习月字。
(1)课件演示动画(月亮图形演变成甲骨文),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交流:你有什么发现?(遮住了月亮的身子变成了月的两个横。)
(2)交流:你认识这个字宝宝吗?你对它有哪些了解?
预设:
我知道月就是天上的月亮。我能用月组词、说句子:月亮--天上的月亮弯弯的,像小船。三月四日--我的生日是三月四日。
3.学习方法小结:刚刚这些字和它们代表的事物的样子很像,它们也是象形字。我们通过看图,观察字的演变,学会了汉字,这些就是学习象形字的主要方法。
设计意图:以日月为例,通过具体生动的动画演示,在引导学生主动观察的基础上形成对象形字的整体感知。初步体验学习象形字的方法,为学习其他生字做好铺垫。
三、合作学习,教师点拨
1.小组合作:仔细观察老师发给同学的6张图片,找一找藏在图片里的6个字宝宝。尝试着叫出它们的名字。
2.学生汇报:叫出字宝宝的名字,并说一说你是怎样猜出它的名字的?
预设:
(1)我找到了山,山的字形就像几座山峰连在一起。教师相机出示山的字理演示动画。
(2)我找到了水,水的字形就像流动的水纹。教师相机出示水的字理演示动画。
(3)我找到了火,古人根据火燃烧时的形状写成了火。教师相机出示火的字理演示动画,并讲述燧人取火的故事。
(4)我找到了田,人们就是根据田地的形状写成了这个字。教师相机出示田的字理演示动画。
(5)我找到了石,图片上画的石头就是石古时候的样子。教师相机出示石的字理演示动画。
(6)我找到了禾,禾的字形真像一棵小苗。教师相机出示禾的字理演示动画,并点明:植物秋天丰收了,沉甸甸的,所以木字上面有个撇就是禾。
设计意图:承接上一环节日月的识字方法,引导学生借助字理图画自主识字,充分发挥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在此基础上,教师给予必要的点拨、演示、资料补充,使学生对6个生字的字形和字义获得整体上的认识。
四、融会贯通,反复练习
1.出示字卡,学生领读、自由读、小组读、齐读。
2.游戏巩固,两名同学一组,一名同学根据字形或其象形特征进行表演,另一名学生猜一猜是哪个字。
3.生字运用,在8个生字中选择喜欢的字宝宝,为它组词,再说一句完整的话。
设计意图:低年级学生年龄较小,具有很强的表现欲望,通过反复练读和游戏,既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使生字反复再现,巩固了学生对生字的认识。
五、指导书写,掌握笔顺
1.强调书写习惯。
2.动画展示日田禾火的笔顺,学生一边观察,一边书空。
3.师生交流:在刚才书空的过程中,哪些笔画不认识?哪些笔画写起来有难度?
4.教师解答学生的疑问,相机介绍笔画捺和点,注意日和田的第二笔都是横折钩。并针对难写笔画进行范写。
5.教师完整范写4个生字,一边写一边讲解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6.学生完成书中的写字练习,先书空笔顺,再观察每一笔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重点看清难写笔画的写法,然后描红,最后练习书写。(提醒学生注意书写姿势。)
7.教师巡视,对个别学生予以指导。
设计意图:写字指导必须到位,本环节采用观察、讲解、示范、练写等方法指导学生书写,并针对关键笔画进行了反复强调,反复书空练习,加深学生对汉字笔顺规则的理解,最终写好每一个汉字。
沪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案5
小小的船
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会写“见、白、田、电”4个生字,认识2个偏旁“舟、门”。巩固学过的字;渗透性识字;初步接触多音字
2、看懂图意,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背诵。
3、感受晴朗夜空的美丽,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
朗读,背诵课文和识字。
教学难点:
通过诵读,感受诗歌的意境,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初步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教具准备
幻灯片,字词卡,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会写“见、白、田、电”4个生字,认识2个偏旁“舟、门”。巩固学过的字;渗透性识字;初步接触多音字。
二、教学重点:朗读,背诵课文和识字。
三、教学难点:
通过诵读,感受诗歌的意境,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初步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四、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播放《小星星》的歌,学生跟唱。
2、出示晴朗夜空图。
3、谈谈自己看后的感觉。(激起学生对美妙夜空的向往)
4、引入新课,出示课文。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1、看课文,听录音。(配乐朗诵)
2、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3、检查生字读音情况。
(1)用彩色笔标出“弯、船、看、闪、蓝”,让学生发现它们音节的异同。
(2)认读生字,读准字音。
(3)区别“只、坐”的音节,读准“星”字。
(4)游戏—摘星星。(配乐)
把九个生字分别写在九个星星的背面,并粘在描绘夜空的黑板上,让学生上台摘星星,摘到后带全班同学认读生字,再用这个生字组词、说句子或用动作表示。
(三)、读读、想想、说说
1、学习1、2句。
(1)指名学生读,(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朗读)评议。
(2)自读,想象画面。
(3)集体读,边读边想“小小的船”指的是什么,并理解“两头尖”的意思。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2、学习3、4句。
晴朗的夜孔多美呀,月儿弯弯像小船,小船尖尖惹人爱。小记者看着看着,好象自己也来到了月亮上面,这时她会说什么?
(1)学生展开想象自由说。
(2)集体交流,汇报。
(3)小组合作学习第3、4句。
小组为单位朗读、交流。
教师指导朗读,注意停顿和重音。
3、有感情朗读全文,想象一下晴朗夜空的美丽,再说一说。
(四)、布置作业
把这首儿歌读给爸爸妈妈听,让他们评评你读得好不好。
五、作业布置:背诵古诗。
六、板书设计:静夜思
七、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看懂图意,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背诵。
2、感受晴朗夜空的美丽,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朗读,背诵课文和识字。
三、教学难点:通过诵读,感受诗歌的意境,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初步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认读本课生字词。
(二)、指导背诵
1、播放《小小的船》歌曲。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歌曲吗?想学会这首歌,必须记住歌词,你们有信心吗?
2、自读课文后,指名学生说一说,填一填。
出示:()月儿()船,()
船
()尖。
我在()坐,只看见()。
3、指名学生背诵、评议。集体背诵。
4、表演儿歌。
这是一首意境优美的儿歌,你想用什么样的形式再现儿歌的美?可以找自己的伙伴商量商量,待会儿看哪些同学表演的最棒。
(1)找小伙伴商量如何朗读。(可全班参与,也可小组中一个一个接读,或选代表朗读)
(2)以小组为单位展示。
(三)、指导书写
1、学生观察、讨论,交流“白、田、电”三个字的书写。
2、书空。
3、教师范写,学生临摹写。
4、展示学生的作业。
5、学生自行观察“见”字并临摹写。
(四)、练习
1、我会说。
(1)出示:弯弯的月亮像()。
蓝蓝的天空像()。
闪闪的星星像()。
(2)同桌互说。
(3)指名学生说一说、评议。
2、扩展练习。
(1)教师出示:圆圆的西瓜、碧绿的荷叶、细细的柳枝、孔雀五彩的尾巴,让学生说一说带“像”的句子。
(2)谁能用“()像()”说一句话呢?
3、实践活动。
晴朗的夜空多美呀!请你注意观察,动手把这美妙的夜空画下来。
五、作业布置:把“白、田、电”每个字带拼音写两行。
六、板书设计:白、田、电
七、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