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5年七年级地理上册3.1 多变的天气教案1 新人教版.doc
《第一节 多变的天气》
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技能:
1.学会正确描述天气,理解天气的重要特点,能够准确判断对天气和气候的描述。2.大致了解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初步学会判读简单的卫星云图,熟悉常见的天气符号。3.知道空气质量高低的表示方法,初步学会分析判断影响一个地区空气质量的因素。
(二)、过程与方法:
1.选择一个特定的时间,留心观察天气的变化过程,认真体会天气的特征。2.带领学生参观气象站,让学生实地感受简单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
3.选择一个学生比较熟悉的大气污染事例,让学生尝试着分析污染形成的原因。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学习天气及其影响,明确天气与人类活动之间的辩证关系,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热情,并让学生养成趋利避害的观念。
2.通过了解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让学生养成科学、严谨和求真务实的治学精神。3.在了解和分析影响环境质量因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减少污染、保护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观念。
教学重点:
1.天气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2.常见天气符号的识别;
3.天气预报中常用术语和风向风力图标的含义; 4.常见大气污染现象的成因分析。教学难点:
1.降水概率、风力风向图标等的含义; 2.“城市空气质量日报”图的判读。
教学方法:讲授法、分组讨论法、实地考察法。教学手段:课件、教材中的插图、互联网。教学过程:
【导入】天气变化对于我们来说,是再熟悉不过的现象了,但是如何正确描述天气现象及其变化,怎样制作天气预报,人类活动与天气之间有什么关系,同学们可能知之不多,今 天就带着这些问题走进第一节内容的学习。
【板书】第一节 多变的天气 【读图3.1】回答(课件展示):
1.每幅图各描述了什么天气现象?除此之外,还可以用其它什么词语描述? 2.天气反映的时间长度有什么特点?日常生活中你有这样的体验吗? 3.“东边日出西边雨”反映了天气的什么重要特点? 4.下列两种说法,描述天气现象的是:()
A.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B.昆明一年四季如春。
学生在读图、思考、讨论和交流的基础上,选出代表回答上述问题,教师根据答题情况有选择地讲解和评价。
【探究活动】教师将学生分成两组,每组分别完成活动中问题1和2,接着学生互相交流学习结果,共同提高。教师简单地提示活动1中第2题需要补充的其它资料,如天气与商业活动、体育活动、工程建设的关系。
【承转】通过刚才的学习,同学们已经知道天气状况及其变化会对人类产生深远的影响,通过各种途径及时掌握天气的变化十分重要,其中大家最为熟悉的途径应该是电视天气预报。
【探究活动】学生阅读教材P48~49的图3.3、3.4和3.5三幅图,完成以下问题(课件展示):
1.在电视天气预报中的卫星云图上,你能辨别出陆地和海洋吗?晴天、阴天、雨天各是怎样表示的?(学生自己读图回答)
2.你能在五分钟之内识别多少种天气符号?(以同桌两人之间竞赛的形式进行)3.城市旁边相邻两种天气符号表示什么含义?
4.回忆中央电视台天气预报节目的情景,试着对天气情况进行预报。
看似简单的天气预报实际上包含着繁多的、科技含量极高的制作过程,教师引导学生了解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
【承转】据我国最新的城市空气质量统计资料显示,目前深圳、北京的空气质量状况令人欣慰,分居我国的第一、四位。这充分说明人们不仅注意每日天气的变化,而且也十分关注每日空气质量的高低。
【读图3.7】思考下列问题(课件展示):
1.空气质量分为几个级别?每级分别对应着怎样的污染指数和空气质量状况。
2.空气质量的高低主要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3.郑州的空气质量状况如何。
【探究活动】将全班同学分成四组,完成P52活动中的问题。组内同学结合自身经历和生活经验,进行充分讨论、交流,归纳出最佳的结论,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发言。
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教师深入到学生中间,及时了解进度,点拨学生的思路。小组代表发言后,教师肯定活动成绩,同时指出不足或建议,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课外活动】
1.利用双休日带领学生实地参观气象站的天气制作过程。
2.有条件的同学,可以浏览“中国气象在线” 网站,了解更多的气象知识。3.留意今晚7:30中央一套的天气预报节目,将预报的内容与今天所学的知识进行联系对照,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第二篇: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3.1《多变的天气》教案设计
地理大师 dl.eywedu.net
多变的天气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内容是以天气的定义及其影响为主,说明天气是与人类息息相关的,教会学生怎么样知道明天天气的情况。本节也为学习下面的小节气温和气温的分布,降水和降水的分布做铺垫。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要求学生能在生活中正确使用“天气”这一术语,会描述天气,并感受天气与人们生产和生活息息相关。
(2)、对天气的特征的认识
(3)、识别常用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天气符号,并养成收听收看天气预报的习惯。2.过程与方法:运用读图,析图等方法培养学生用地理思维来分析问题以及自主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认识人类生产、生活与天气的关系,提高学生保护大气环境防风,防雷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1、理解“为什么天气与人类息息相关”
2、学会识别“天气符号”
3、掌握识别卫星云图的方法
教学难点:
1、理解“天气的基本特征
2、学会运用符号“风”
3、掌握“卫星云图的识别”方法
四、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动画片《海尔兄弟》片断导入新课。在播放前提出问题:同学们在观看的同时思考“这是什么动画片?”“歌中唱到了什么?”学生看后,从他们的回答中找到关键词“天气”,趁机导入:今天我们就从谈天气开始,学习第三章第一节多变的天气。
2、新课讲授
过渡语:请同学们看到ppt中展示的几张图片,你们知道他们分别代表那些天气现象吗?
(1)怎样描述天气:学生看到这些图片一阵讨论之后,我请一位同学来说出自己的答
http://www.xiexiebang.com/ http://www.xiexiebang.com/ http://www.xiexiebang.com/ http://www.xiexiebang.com/ http://www.xiexiebang.com/ http://www.eywedu.net/
第三篇: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多变的天气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天气与气候》 第一节《多变的天气》
滨湖学校 潘秀琦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技能:
1、知道如何描述天气,并在生活中正确使用这个术语。
2、学会识别卫星云图,常用天气符号,能够收看电视天气预报。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活动使学生体会天气变化与生产生活的关系,增加生活常识和技能,学会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初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2、在学生收看、分析天气预报的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3、通过对天气特点的分析使学生学会用分析、对比的方法学习地理知识,解答地理问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养成收看收听天气预报的习惯,懂得天气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密切关系,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意识和学习兴趣
2、通过本节课的主题“多变的天气”联系到人生,鼓励学生勇敢面对一切挑战,进而使学生受到抗挫折教育。
二、教学重点:
1.天气术语的正确使用 2.学会看天气预报
三、教学难点:
常见天气符号的识别、风力风向图标等的含义
四、教学方法:
感受体验、自主学习、读图分析
五、教学辅助手段:
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播放视频《倒霉熊之多变的天气》,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兴趣。
你从视频中能看到哪些天气现象呢?你还能举例出生活中的哪些天气现象?(图片)
【讲授新课】
自主学习一:聊“天”——天气
(1)日常生活中我们见面如何谈论天气?(2)天气的概念是什么?它有什么特点?
(3)请你说说有关天气的词语、谚语、俗语、诗句。(写下来,越多越好)(4)找找下面哪些话是说天气的? ①北京冬季寒冷干燥
②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③丹阳明天大风降温 ④极地地区全年严寒 轻松小结:(1)人们经常用阴晴、冷热、风雨等来描述天气。(2)天气的特点:短时间、多变化(3)天气与气候的异同
天气 气候 不同点 短时间、多变化 长时间、较稳定 相同点 一个地方的大气状况
自主学习二:生活体验——天气与人类活动
假如你是(),喜欢什么天气,讨厌什么天气,并说出理由,注意正确使用天气术语。
A、农民 B、建筑工人 C、飞机机长 D、冷饮制造商 E、羽绒服卖家
轻松小结:天气与人类活动息息相关。自主学习三:关注“天”——天气预报
(1)寻找获得天气预报的途径(越多越好)(2)每天的天气预报中播报哪些内容?(3)解密电视天气预报
学生活动:中央电视台来我班选拔主持人 共同培训:①读懂卫星云图 ②读懂“风言风语” ③读懂常见的天气符号
④收看《天气预报》(视频)预赛:抢答时间
聘用一个裁判长,其他同学举手抢答。决赛:模范秀
勇敢上台秀一秀 选拔公示结果 【新课总结】
知识树:你今天收获了吗? 【课后作业】
回家收看电视天气预报 【新课寄语】
其实我们的人生也像多变的天气,有晴空万里,也有凄风冷雨,生活与学习上也不可能一帆风顺,希望同学们勇敢地面对一切困难和挑战,坚持就是胜利。让我们高喊: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因为阳光总在风雨后。
【板书设计】 §3.1多变的天气
一、天气
1、阴晴、风雨、冷热
2、短时间、多变化
二、天气与人类活动——息息相关
三、天气预报
1、卫星云图
2、风矢
3、常用天气符号
第四篇:3.1多变的天气(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8)
第一节《多变的天气》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本节课设计多种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勤于动脑,改变学生被动的学习方式,着力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表达能力、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学生在活动中发展自我,从而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能在生活中正确使用“天气”这一专业术语,识别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了解大气质量的一些基础知识;
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习过程中能尝试应用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学会归纳的方法,学会知识探究和迁移的方法;
情感价值目标: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意识和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科学探索意识和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相互协作友好相处的健康心态和团队精神。学习重点、难点:
天气与我们生活生产的关系; 看懂简单的天气预报图;
教学准备:中央电视台天气预报录象,多媒体课件等。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 同学们,前几年,中央电视台曾搞过一次调查,每晚收视率最高的节目是《焦点访谈》。最近,中央电视台又做过一次调查,收视率最高的节目不再是《焦点访谈》了,而是《天气预报》。请同学们想一想,为什么收看《天气预报》的人会越来越多了呢?请大家先自己思考一下,然后同桌互相沟通一下,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举例说明。
[用中央电视台《天气预报》收视率越来越高导入新课,让学生感到亲切而又新奇。因为每晚都有这个节目,大家对它都有或多或少的了解,那它的收视率为什么会是最高的呢?这一石击起千层浪,学生们会努力思考、积极作答]
总结:因为天气影响人们的生活,生产,而天气又总是不断地在变化,那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这多变的天气。(多媒体展示课题“多变的天气’)。
[让学生感到地理课并不神秘,地理知识就在自己身边,让学生切实的认识生活中的地理]
二、展示图片引出“天气”
师: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请你用语言描述一下自己所看到的内容。(多媒体展示三幅图片,分别是:
1、晴空万里图
2、风吹草动图
3、冰天雪地图)[让学生进行描述,目的是要引出天气都包括哪些内容,并及时补充,阴、风、热等也是天气情况。这样既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又能培养学生我们平时所说的风的口头表达能力,体现了地理和语文的学科整合]。
总结:其实雨、冷热、阴晴都是天气情况。
三、层层递进 突出特点
师:有人这样说: “天气就象小娃娃的脸,说变就变”,请同学们想一想,这是说天气怎么了?大家可以相互讨论一下.
学生通过讨论得出一致结论:天气变化速度快。(多媒体展示:速度快)
师:有一首诗这样说“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大家想想,这是说天气又怎么了?请大家讨论一下。
学生分小组讨论(此处稍有难度,学生一下难以得出一致结论,教师可稍作引导。如:大家想想,东边是太阳,西边在下雨,这两种完全不同的天气,人在同一时刻看到了,说明天气变化怎么样呢?)
通过引导得出结论:天气变化差别大。(多媒体展示:差别大).
[仅会描述天气,还远远不够,我们要给“天气”下一个科学的定义,要知道天气有两个重要特点。这儿,既是本节课的重点同时又是难点,也是区分天气和气候(后面将讲到)的重要依据]
[利用民间谚语和学生学过的古诗,采用分组讨论的形式对重点和难点进行突破,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提高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辅合思维,最重要的是展现给学生一条思路,一种方法,透过现象、通过探究、得出结论。这一方法,学生一旦掌握,受益终身]
四、提出疑问、引出主题
师:同学们,老师有件事想请大家帮忙,明天我要去济南学习,哪一位同学能告诉我,明天济南的天气会是什么样?我要不要带上雨伞?
学生回答(不知道济南天气情况,因为天气不仅是多变的,而且变化速度快、差别大)。
师:如果老师一定要知道明天济南的天气情况,那该怎么办?
学生思考。回答(收看天气预报)(多媒体课件展示:多变的天气---天气预报)
师:刚才我们已经知道天气情况和我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天气预报就显得格外重要,如果能够能预知近期的天气,就可以及早做好各种准备,充分利用有利的天气,避免和预防不利天气的危害.天气预报这么重要,大家知道它是如何产生的吗?(多媒体展示一一产生)
学生回答
师:(总结)天气预报很早以前就有,古时候劳动人民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通过观察一些自然现象,总结出许多关于天气情况的谚语。如“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月晕而风,础润而雨”这些谚语都有一定的科学道理,但不很准确。现在,我国在各地都设有气象观测站,通过卫星接收和发送各种气象数据,利用计算机对各种数据和图片进行处理,专家针对这些信息进行分析和判断,最后得出结论,制作成电视节目每晚播出。大家是否有这样的感觉,天气预报越来越准确了?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我们国家科技水平在不断地提高,综合国力在不断地加强。
[利用古今对比来讲解天气预报的产生,学生对天气预报会有种全面的了解,充分体现出事物发展的连续性和延续性。通过对比,说明我国科技水平在不断提升。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热情,更好地为祖国、为人类服务。]
师:(播放一段天气预报录象)同学们在这段天气预报里面能找到哪几种天气啊?
学生边看边回答(阴、睛、雨等)
师:(多媒体分别展示十六种常用天气预报的图标,利用图标帮助学生认识符号。)
[常用的天气符号就有十六种,为了加深学生的记忆,利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图画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热情,寓教于乐]
重新播放天气预报,让学生注意空气质量日报。播放图片沙尘暴,飞过浓烟的天鹅等让学生认识空气质量好坏雨我们生活的关系。懂得保护环境的重要性。解释质量的高低和空气中所含污染物的数量有关,以及空气污染指数。
(进入问天网24小时天气预报http://www.xiexiebang.com/forecast/cf.php)
师:“请大家看大屏幕,现在就让我们过把瘾,当一回中央电视台天气预报节目主持人,每位同学都来试一试,要求:老师用鼠标点一个城市,学生播报一个,先播报城市名,再说天气状况,最后说气温情况和空气质量。
[通过刚才的记忆,学生基本能识记常用的天气符号,大家热情很高,跃跃欲试,这样既巩固了所学知识,又提高了学生的应用能力]
五、课堂小结理清思路
师:我们的课就上到这儿.让我们一起回忆一下,我们主要讲了哪三方面的知识?它们的特点。内容,形式都有哪些?
生:小组讨论,学生回答。(多媒体展示)
[培养学生整理归纳知识的能力,同时进行学习方法指导]
六、作业布置 培养能力
1、下课后把课文中的阅读材料自学一下。
2、有条件的同学利用因特网查阅有关资料,学习更多的气象知识,没有电脑的同学可到图书馆查阅资料或去气象局、气象站等相关部门搜集资料,下节课,大家比一比看谁学到的课外气象知识多。
中国气象局:http://www.xiexiebang.com/script/index.asp 问天网http://www.xiexiebang.com
第五篇:2016-2017学年人教版区域地理 3.1多变的天气 教案
多变的天气
教学要求:
1.能在生活中正确使用“天气”这一术语。2.识别常用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3.用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对大气环境的负面影响及保护大气环境的重要性。
重点难点:
1.天气与人类生活、生产的关系;人类活动对大气环境的影响;
2.识别不同的天气符号;培养学生通过各种途径获取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保护大气环境的意识。
3.了解人类活动对大气的负面影响,懂得保护大气环境的重要性。
教学准备:
1.一张图画纸,彩笔,录像、实验器材、实物投影仪、录像机 2.电脑教室(互动式教学)。3.调查活动《活动手册》、《保护大气环境倡议书》,同学收集和人类活动与大气环境的关系相关的其他方面的资料。
课时安排:
3课时。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地理知识:一名同学进行地理知识的演讲,并提出问题。
天气预报:一名同学进行天气预报的播报,要求其形式要新颖。其他同学对这两名同学进行评价。教学新课
一、天气及其影响
1、天气及其特点
提出问题:a.描述各种天气。b.描述深圳这几天的天气状况。c.这说明天气具有什么特点?
学生回答,老师总结:同一地点不同时刻天气状况是不一样的。d.再描述今天深圳、北京、伦敦等城市天气状况是否相同?
学生回答,老师总结:同一时刻不同地点天气状况也是不一样的。板书:天气是多变的。
2、天气对人类的生活、生产的影响
提出问题,创设情境:a.你喜欢什么样的天气?为什么?b.你讨厌什么样的天气?为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针对其答案进行表扬式评价。
c.分角色:扮成农民朋友、司机朋友、游客、军人朋友谈对这些天气的感受。
学生回答,不同组谈论自己角色的感受,会设身处地地为这些人着想。
d.总结一下,天气都对哪些方面有影响?
学生回答,老师总结:天气对人类生活、生产的各个方面都有影响。联系历史课知识,谈谈历史上同天气有关的事例。
学生回答,老师也可补充俄罗斯二战时的事例。
二、我们需要洁净的空气
1、空气质量日报
过渡:我们每天都同看不见、摸不着的空气相接触,那么你们觉得现在的空气质量怎么样呢?(学生回答)
空气质量好不好已有了衡量的标准,指导学生读图3.9回答用什么衡量空气质量的好坏?
学生读图回答:用污染指数衡量,污染指数越小,空气质量越好,级别越低。
老师指导学生找到深圳的污染指数是多少?
答:61,属于良。
师:深圳有很多天污染指数在50以下,属于优。
2、影响空气质量的因素
提出问题:a影响空气质量的因素?(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b.黑板上的天气状况能否影响空气质量呢?(例如沙尘暴会影响空气质量)c.哪些人类活动会对空气造成污染呢?(汽车尾气、烟囱冒烟等)d.创设情境:教师与学生都是环境质量监测员,大屏幕展示四个课题,每一组解决一个课题。
◆每年秋收以后,村里有些农民都要把田里的秸秆烧掉,用秸秆灰肥田。但是这样做会对空气造成污染,能不能改变这种传统的肥田方法呢?
◆城市里的汽车可真多,尤其是私人汽车的数量增加很快。汽车尾气对空气造成污染,应该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
◆冬天取暖,烧锅炉,烟囱冒烟,会污染空气。怎样做才能减少污染呢? ◆ 城市里有很多大工厂,排放废气,污染空气。你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 同学读题,每小组选一课题,然后讨论解决。
学生回答、互评,老师点评,并穿插大连已做到的环境整治内容,使学生感受到作为大连人的骄傲与自豪。
e.城市和乡村的环境问题解决了。现在我个人有个问题想请同学们帮忙。我想买房子,看中了两处,不知买哪处好?一处空气清新,环境优美,但是房价高:另一处房价便宜,但是空气污染较厉害。我买哪一处好呢?
小结:
针对这节课中你所感兴趣的内容画一幅画,可以是风景画,也可以是漫画,讽刺空气污染的。看哪些同学画得好,哪个小组画得多,进行比赛。找四名同学上黑板画。
学生用彩笔画,画完之后投在大屏幕上,并讲解。
针对本节内容讲一下感受。
(第二课时)
导课:
教师:同学们,从早晨到现在,我们一直感受着天气的变化,那么,谁能说一下今天的天气情况。还有什么天气?
学生:学生根据已有经验回答。
教师:不同的天气我们用形象的符号来表示。为了给大家直观的印象,不同的天气我们用景观图反映。(符号和景观图已存入学生电脑中)教学新课:
今天的天气
一、城市天气预报中常用的天气符号
教师:电脑演示打开图片的路径。
这里有五幅图片,老师演示第一幅图片,剩下的四幅图片学生来做,做到第五幅图片停止。
说明:前四幅图:a.——晴,阴,多云;b——雨;c——雪;d.——霜冻,雾,沙尘暴。
每一幅图是一类天气景观图片及相应的天气符号。
如果把天气符号准确地拖到景观图上,符号就不动,否则,又回到原来位置。
第五幅图是各种天气符号及相应的文字,与前四幅图的做法一样。这样,学生可以自己评价自己做得对错。
学生:按教师演示的路径打开图片,做完剩下的四幅图片。
教师:打开第五幅图片,想像一下,怎样把抽象的天气符号记住? 学生:教师按类别提问,学生按类别讨论回答,并加深记忆。
如晴,有太阳;多云,太阳被云彩遮住;阴,云层很厚,有两层,但没有雨点„„
霜冻,薄薄的一层;雾,被雾遮住,看不见了,所以符号象百叶窗一样;沙尘暴,“沙”字的拼音第一个字母“S”加上箭头“→”,因为沙尘暴一般由我国西部向东部吹,„„
教师:再提供一个画面,学生观察并明确阵雨的符号(教师演播画面:多云,阴,小雨,中雨,大雨,阵雨的符号)。
教师:再提供一个画面,学生来观察。(教师演播画面:风的符号:A— B— 分别显示出风杆、风尾和风旗。A图:风杆从北快速落下;B图:风杆从东北徐徐落下,来演示风向和风速的不同。)学生:观察。
教师:提供一个画面。(教师演播八种不同风的符号)。学生:抢答。
二、天气预报
教师:再提供几个画面,考考学生刚才记得怎么样?
(教师演播:节选中央电视台的城市天气预报和深圳市各区的天气预报)
学生:抢答。
教师:再提供一个学生天天能见到的画面看学生每天观察是否仔细。(教师演播:卫星云图)
教师:这是一幅什么图?绿色、白色、蓝色各表示什么?你能获得哪些天气信息? 学生:观察并回答,让学生到电脑上指出范围。教师:你们每天通过哪些渠道获得天气预报呢? 学生:根据日常经验回答。
教师:我们确实可以从互联网上获得天气预报和气象知识,现在我们就进入“中国气象在线网”网站浏览一下。其他网站也都可以找到你需要的信息,如深圳的天气情况,可以登陆“深圳之窗”网站等。
学生:打开“中国气象在线”网站和“深圳之窗”网站等浏览。
三、明天的天气(天气预报的制作)
教师:我们每天都收听收看天气预报,天气预报是怎么样做出来的呢?看书44页,了解一下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并引导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
学生:看书提出问题,如:l.卫星地面站接受谁发出的信息。2.电视台天气预报节目是怎样制作出来的?等等。同学之间可以互相解答。
四、天气与人类
教师:天气预报是这样制作出来的,通过广播,电视等为各行各业服务,天气对人类有哪些影响呢?在学生的文件夹里,有一则资料和两道思考题,阅读后可以互相讨论。
资料:沙尘暴的危害,对于沙尘暴我们能做些什么?
两道思考题:
1、人类喜欢这种天气吗?为什么?
2、这种天气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阅读、讨论、回答。学生可能回答得很肤浅,只要有环保意识即可。
结束语:人类不喜欢这种天气,但这种天气的产生有人类活动的影响。在以后的生产生活中,应该注意人类活动与环境的发展协调统一。
(第三课时)
导入新课:
讲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人们不仅注意每日天气变化,而且越来越关注每日的空气质量的高低。
提问:我们这里的空气质量怎么样?有没有受到污染呢?就这个问题我们班的同学组成小组开展一次小调查,下面让我们听听他们的看法。新课学习:
学生活动:由调查小组推荐一名同学向全体同学介绍:调查的主要问题,调查的主要方式,收集了哪些资料,得到了哪些结论。
讲述:教师对小组的活动给予积极的评价,突出对这种学习方式的肯定,同时对结论中不够准确或存在的问题给以订正或解疑。
学生交流讨论:同学们围绕调查报告,结合自己收集的资料在组内进行交流和讨论,说一说人类的那些活动造成了大气的污染。
学生回答:人类工业生产排放的废气,汽车尾气,居民生活燃煤产生的烟尘都使我们的大气环境受到了污染。
1、人类的工农业生产、交通、生活产生了许多污染物:如粉尘、氮氧化合物、二氧化硫,有毒重金属等,当它们进入到大气中就对大气环境造成了污染,如在我国西北地区,由于降水稀少,空气干燥,加上地面植被不良,风力较大时就会形成沙尘暴。
播放录像:西北地区沙尘暴的危害
提问:请同学们联系我们身边的事例,说一说大气污染后会给人类带来哪些危害?
2、大气污染对人类的危害
学生回答:许多人会生病,如咳嗽、肺结核、铅中毒等。
讲述:大气污染给人类带来的危害很多,同学们已举出了很多例子,下面我们来看看在1997年12月日本京都国际环保会议上,世界卫生组织科学家的工作报告(摘录)
幻灯片:大气中的微小颗粒可以在空气中悬浮几天或几个星期,那些直径小于10微米的微小颗粒可以直接吸人人的肺部,而那些直径小于2.5微米的更小微粒则可以渗入到血液中,并携带有毒重金属和细菌以及其他污染源。而一个人平均每天呼吸几百立方米的空气,儿童呼吸的空气重量大于他们的体重,工作和运动量大的人呼吸的空气量就更大。因此人们不断吸人受到污染的空气就会对身体产生慢性不良影响,也可能对身体立刻造成破坏性伤害,如对一些肺部受损的人来说,吸人受到严重污染的空气可以造成哮喘或死亡。
学生活动:朗读幻灯片中的内容 讲述:大气污染带来的危害还不仅是使人类的健康受到影响,下面请同学们做一个实验。学生活动:做小实验“二氧化硫对玫瑰花的影响”
活动建议:将学生分成两组,主要由三名同学操作,其余同学观察,将玫瑰花、水槽、酒精灯、硫磺、火柴、燃烧匙、药匙、烧杯发给学生,并指导学生按以下步骤进行。(1)水槽内盛水,并将玫瑰花插好固定在其中。
(2)用药匙取适量硫磺倒人燃烧匙内,点燃酒精灯,将燃烧匙加热。
(3)硫磺燃烧后,移到水槽上方,靠近玫瑰花,另一名同学将大烧杯罩住燃烧匙和玫瑰花。
(4)硫磺燃烧完后,取出玫瑰花。
提问:玫瑰花发生了什么变化?实验过程中同学们闻到了什么味道? 学生回答:玫瑰花枯萎了,闻到了一股很刺鼻的味道。
讲述:二氧化硫的危害很大,一是刺激人的呼吸道,引发呼吸道疾患,二是大气中的水化合形成酸雨降落,会使森林、花草枯萎死亡,会使农作物减产,建筑物表面受到侵蚀,影响市容市貌,对许多文物古迹也会造成损害。
小结:通过以上学习,我们已经了解人类活动使大气环境受到了污染,而大气的污染又会给人类的健康以及其他生产活动造成危害,因此关注大气质量也日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从1997年开始,我国有20多个大城市开始在新闻媒介上发布空气质量日报,现在中央电视台每天都要发布全国主要城市空气质量日报。
3.读懂空气质量日报
学生活动:读图3.9全国主要城市空气质量日报(2001年1月9日)活动建议:按以下步骤与学生一起读图:
(1)图名是什么?(全国主要城市空气质量日报)(2001年1月9日)(2)图中共有几项与空气质量日报有关的指标?
(3)举例说明空气质量级别、污染指数、空气质量状况之间有什么关系?(4)这一天空气质量级别为一级、二级、三级的有哪些城市?(5)这一天哪个城市的空气质量级别最低。讲述:下面我们来看一看最近两天的全国城市空气质量日报的内容,回答下面几个问题:(1)我们所在城市的空气质量级别、污染指数、空气质量状况如何?(2)与课本中的图对比,其中多了哪一项指标?(3)这两天内全国各主要城市的首要污染物是什么?
讲述:通过读图和看录像,我们知道了空气质量的高低与空气中所含污染物的数量有关,可以用污染指数来表示,清新的空气污染指数小,对人体健康有利,污浊的空气污染指数大,对人体有害。
提问:同学们学会看空气质量日报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帮助呢?
学生回答:知道我们城市的空气状况,当空气质量较差时,少在户外活动,少做剧烈运动,老年人和幼儿避免外出。
小结:空气质量日报的发布,不仅使我们了解每日各城市的空气质量日报,同时对增强大家保护环境的意识也起到了推动的作用。由于国家不断加强对各大城市空气质量的监控,目前有许多城市的空气质量已有了很大的改善。
全课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人类活动产生污染物污染空气,使空气质量降低,反过来又影响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为此人类应该控制生产和生活中的污染物排放,并进行无害处理以创造美好的生活和生产环境,最后,请我们的调查小组宣读《保护我们的大气环境》倡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