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国转型之艰(xiexiebang推荐)

时间:2019-05-13 22:18:2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近代中国转型之艰(xiexiebang推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近代中国转型之艰(xiexiebang推荐)》。

第一篇:近代中国转型之艰(xiexiebang推荐)

近代中国转型之艰

——答《瞭望》周刊记者刘巍

“中国人应该正视:不但大清帝国的建立与英国革命同时,彼得大帝的改革也正好发生在康熙皇帝执政的鼎盛时期。沉沦和上升的根由早已埋下,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社会的负面因素难辞其咎。”

在民族危机深重的1938年,蒋廷黻先生的《中国近代史》提问:“近百年中华民族根本只有一个问题,那就是:中国人能近代化吗?能赶上西洋人吗?能利用科学和机械吗?能废除我们家庭和家乡观念而组织一个近代的民族国家吗?能的话,我们民族的前途是光明的;不能的话我们这个民族是没有前途的。”

从洋务运动、1898年变法到清末新政,晚清七十年的一批历史人物虽然未能意识到以上问题的全部,却意识到这是“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他们被迫向西方学习,从总体上尚未逆历史潮流而动,然而从始至终他们跟不上历史潮流的脚步。

近代史学者袁伟时认为,晚清的当政者“是否能顺应历史潮流而采取改革与其步骤,这才是关键点。”“如果在改革步骤上跟得上历史潮流,中国转型的成本就不会像现实这样地高昂。”

6月29日,中山大学哲学系教授袁伟时在寓所接受了本刊专访,这位年过八十的近代史家在其退休之后,迎来了其研究成果的收获季节。他已出版的代表著作有《中国现代哲学史稿》、《帝国落日·晚清大变局》、《路标与灵魂的拷问》、《中国现代思想散论》、《告别中世纪——五四文献选粹与解读》、《文化:中国与世界》、《近代中国论衡》等等。

袁伟时研究中国近代史,其始终如一的目的是要对中国现代化艰辛进程的深层原因进行发掘。他告诉《瞭望》新闻周刊记者,“历史无法割断。百年苦难无非是无可抗拒的历史趋势与中国历史积垢的冲突。死的拖住活的,方生与未死反复搏斗。”

他说,“中国人应该正视:不但大清帝国的建立与英国革命同时,彼得大帝的改革也正好发生在康熙皇帝执政的鼎盛时期。沉沦和上升的根由早已埋下,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社会的负面因素难辞其咎。”

“制度文化没有自我更新能力”

《瞭望》:晚清是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你认为这个变局的画面,无非是晚清向现代社会转型特别艰辛的记录。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局面?

袁伟时:历史是斩不断的链条。晚清乃至近代中国社会转型如此曲折,根源应该从中国传统社会和传统文化的基本特点中去寻找。

以1644年5月清军占领北京为标志,满族入主中原,自然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带来不少新特点。但是,由于统治集团迅速汉化,这些特点大体上是形式或局部性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基本制度仍然是中国传统社会和传统文化的延伸。审视和反思大清帝国鼎盛时期的历史,就是审视中国传统社会和传统文化。

这样的审视必须以世界历史的发展为参照系。从世界范围看,大清帝国的建立与英国革命同时,而一代英主康熙皇帝执政(1669-1722)的后期恰好与俄国彼得大帝执政年代(1689-1725)重合。三大文化体系的异同决定了这三大国家此后的不同命运。

《瞭望》:中国传统文化是个庞大的有机体,在加以描述与解读时,你更愿意借用陈寅恪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见解。

袁伟时:我认为,从社会变迁的角度看,陈寅恪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见解很值得注意。他的见解概括起来有这么几个要点:

一是中国文化可分为制度层面和非制度层面。“自晋至今,言中国之思想,可以儒释道三教代表之……故两千年来华夏民族所受儒家学说之影响最深最巨者,实在制度法律公私生活之方面;而关于学说思想之方面,或转有不如佛道两教者。”

二是以儒学三纲六纪为代表的中国文化已经具体化为社会制度。“吾中国文化之定义,具于《白虎通》三纲六纪之说,其意义为抽象理想最高之境……其所依托以表现者实为有形之社会制度,而经济制度尤其最要者。”

三是中国文化即使吸收外来文化也坚持固有框架,在吸收改造外来学说融为一家之说后,即显现排外的本质。

四是陈寅恪认为当时的中国的制度文化已经不可救疗。“故所依托者不变易,则依托者亦得因以保存……自道光之季,迄乎今日,社会经济之制度,以外族之侵迫,致剧疾之变迁,纲纪之说,无所凭依,不待外来学说之掊击,而已消沉沦丧于不知觉之间,虽有人焉,强聒而力持,亦终归于不可救疗之局。”

《瞭望》:你认为陈氏关于区分制度文化和非制度文化的观点,具有时代意义?

袁伟时:这四点说得非常深刻,值得我们深思。

百年来文化讨论纠缠不清,各不相让,原因之一就是没有注意这个区分。例如,私人的各种宗教信仰,人生目标和价值观念,文化艺术爱好,不侵犯他人自由的风俗习惯,乃至政治观念等等,纯属非制度性的个人信念和行为,统一既不可能,干预则属侵犯公民自由。这些与制度文化无关的文化通常在个人自由选择中自然更替,而且有些非制度文化是永恒的瑰宝(如优秀的文学艺术作品),只有不理性的人才会处心积虑去消灭。

《瞭望》:在这一区分之后,其制度文化部分正是阻碍中国近代进程快慢的原因?

袁伟时:面对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对于中国制度文化的辩论与改革自近代以来无法避免。

19、20世纪的文化运动和文化批判此起彼伏,焦点也在制度文化。我认为,明末清初以来制度文化落后,没有足够的自我更新能力,从而无法认真吸收人类先进文化,是中国现代化进程步履维艰的主要原因。

晚清经贸发展的限制 《瞭望》:你认为中国的制度文化重要缺陷之一,是对私有产权保护不足并使中国社会缺乏经贸自由?

袁伟时:从历史经验来看,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一个主要推动力量是以商人为活动主体的市场经济,其前提是有明确的私有产权制度与经济上的相对自由。

传统中国盛行在三纲笼罩下的家族财产所有制。《唐律》明文规定:“诸祖父母、父母在,而子孙别籍异财者,徒三年。”《大清律》唯一的差别是刑罚改为“杖一百”。如果说这不利于独立的个人的发展,但尚有变通的可能,那么更严重的是中国的君权至高无上,不受任何实实在在的约束,因触怒君王而籍没臣民财产的记录史不绝书,各级政府特别是君主可以肆意干预民间的经济活动。尤其是后者对国民的经济自由的束缚随处可见,对于社会转型至关重要的工商业活动动辄禁止,处处掣肘。

《瞭望》:请你具体分析一下晚清经贸发展所受到的限制。袁伟时:中国历代的商业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但中国的经贸发展长期受到三道枷锁的桎梏。

第一道是思想上的枷锁:从“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的圣贤教导,到“存天理,灭人欲”的理学信条,求利成了“小人”与卑鄙的标记。抑商重农成为历代朝野的共识和施政准则。

第二道枷锁是动辄禁止海上乃至边境贸易。沿海居民冀图从海上贸易中讨生活,无非是谋求提高生活水平。可是,中国历朝往往不是因势利导,而是稍有风吹草动就禁海锁国。元明清三代禁止海上和边境贸易的敕令屡见不鲜。如元世祖忽必烈在统一全国后不久,便于1292年下令“禁两浙、广东、福建商贾航海者”;朱元璋建立大明帝国,就颁令“仍禁濒海民不得私出海”。到明朝嘉靖(1522-1566)则规定:“查海船但双桅者,即捕之,所载即非番物,俱发戍边卫。”

第三道枷锁是官府的管制和垄断。各朝都有不禁海的时候,可是即使不禁海,也建立起由官府控制甚至垄断海外贸易的制度,加上种种千奇百怪的限制,使民间经贸无法顺利发展。

《瞭望》:这些状况的形成也是与源远流长的“天朝文化”分不开的?

袁伟时:用乾隆的话来说是:“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特因天朝所产茶叶、瓷器、丝斤,为西洋各国及尔国必需之物,是以加恩体恤……”这不是乾隆的发明,明代早已有此说法:“中国之物自足于用,而外国不可无中国之物。”

《瞭望》:清朝秉持的闭关锁国的政策最终给自己带来非常严重的后果。

袁伟时:一是边患频仍。二是把中国孤立于人类文明进步的大潮之外。直至清初,中国仍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但这样的“盛世”蕴含着深刻的内在危机。

郑和下西洋400年后,英国人以船坚炮利叩关,明成祖下令建造的感谢马祖保佑下西洋平安的南京静海寺,最终竟成了签订屈辱的“江宁条约”的场所。

“中国的文化有很强的排他性”

《瞭望》:从晚清的历史结局来看,其知识阶层的思想潮流未能产生出足以引导传统社会向现代转型的启蒙思潮?

袁伟时:社会变革的先声是思想变革,可是,中国自身没有产生出足以引导传统社会向现代转型的启蒙思潮,究其原因,在于没有思想自由和为学术而学术的传统。中世纪的西欧同样没有思想自由,宗教裁判所的罪恶罄竹难书,但不应忘记,他们以修道院及修道院和教会所办学校为骨干的教育体系保留了一些与中国不同的特点,从而可以从中逐步发展出现代教育和现代思想文化。

《瞭望》:为什么出现这些差别? 袁伟时:第一是对待外来文化的不同态度。

中国的文化有很强的排他性。中国也吸收外来文化,但是,它有一套自己的框框:已经固化为社会制度的三纲六纪是绝对不能改变的“道”或“体”,外来文化只能融化在这个大框架下,成为添绿加彩的枝叶。在中国,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是“严华夷之辨”,只准以华变夷,不准以夷变华,而且“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瞭望》:在这样的思想堡垒阻隔下,早在17世纪至18世纪初,中国断送了一次吸收西方文化的大好机遇?

袁伟时:明末清初,利玛窦和其他西方传教士把西方在数学、天文、历算、物理、机械、火炮制造、水利、测量、地理、绘画等领域的成就介绍到中国。以他们为中介,中西文化交流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而在这一中外交流中中国主要是受益者。不过,接踵而至的三大**把这个进程打断了:一是从万历十四年(1616)开始南京礼部尚书等掀起的南京教案,二是康熙皇帝亲政前的“熙朝历狱”,三是康熙皇帝亲政后和罗马教廷之间的礼仪之争。

后来的清朝当政者恪守康熙皇帝的圣谕,把排外的基本原则确立为不可违反的祖制,一个封闭的东方专制王国体制从而牢固建立,后果之严重在一百多年后就充分显露出来了。

《瞭望》:与此同时,你认为中国的教育制度无法全面地继承人类文明的成就?

袁伟时:一是耗费中国青少年年华的四书五经,从世界范围看已远远无法适应17世纪以降的社会发展的需要;二是考试四书五经的科举制度把中国人的精力消耗殆尽,但培养不出足以安邦治国的适用人才。顾炎武在17世纪就抨击科举制、指出“废天下之生员而用世之材出”。

虽然科举制度在清末最终被废除,但百年树木、十年树人,晚清培养人才的速度已赶不上革命爆发的速度,新的知识阶层成了埋葬大清帝国的主力之一。

《瞭望》:中国社会也没有建立容许辩论和保护“思想罪犯”的机制。

袁伟时:孔老夫子早就立下规矩,“不可不诛”的五条大恶中有三条是言论罪:“言伪而辩”,“记丑而博”,“顺非而泽”。圣人的教导被确立为是非标准,加上大一统的局面,关山飞渡难,除了春秋战国时代小国分立、可以随意择主而仕、朝秦暮楚而不必担心被人视为卖国贼外,思想者的命运注定十分艰难。

《瞭望》:你认为没有足以引导传统社会向现代转型的启蒙思潮的最后一点原因是没有保护知识阶层的组织。

袁伟时:在中世纪西方有保护教师利益的行会,大学享有特权,逐步发展出大学独立、学术自由制度。大学的词源universitas意思就是行会,是学者的行会,正当地谋取自己的利益,大学独立就是在这个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这些权利是在反对教会势力和王室势力的反复斗争中得到的。从十三世纪起,大学独立逐渐成为现实。

古代中国知识阶层也有集会结社,但多半是诗酒自娱的雅集或小团体,除在社会危机特别严重的时期有政治性的结社外,没有出现名正言顺为知识阶层谋取行业性利益的团体,因此,从太学、国子监到县学的官学系统固然一直是统治者的教化工具,即使是民办的书院也没有维护自己的权利和改变教学内容的强烈愿望,以大学独立、学术自由为标志的现代大学自然不可能在此基础上生长出来。

权力集中于宗法专制体系

《瞭望》:“历史呼唤巨人,上台的却是侏儒;时代要破浪前进,现实却踌躇不前。”对于历史人物你认为不应该苛求,晚清历史人物的缺陷与中国社会的深层结构有关? 袁伟时:回望17世纪以来的中国,最令人震惊的应是皇帝及其大臣们的愚昧,而这个状况又是知识阶层群体性愚昧的表现,这是晚清以盲目民族自大为基础的自我封闭的必然产物。19、20世纪中国社会转型如此艰辛,代价如此巨大,说到底就是冲破这个思想堡垒的艰辛和代价。不过,这个思想堡垒所以如此坚固,其根源又在深具东方社会特性的社会深层结构。

《瞭望》:中国这一社会深层结构有何特点?

袁伟时:在中国,权力集中于宗法专制体系。自从秦始皇统一全国、建立专制的中央集权体制以来,除了分裂时期,中国很少出现足以同皇权抗衡的封建领主。与此同时,从本土的道教到外来的佛教,神权大体上也是政权的依附物。中国没有国教,学界对儒家是不是宗教也有争议,但有一点是无可争议的:中国的政权和教化大权是合一的,君师合一,各级统治者都是师。思想和教育没有受保障的独立地位,只剩下一个合法的职能:做统治者思想统治的工具,把圣贤的教导、传统文化特别是皇帝的“圣谕”灌输给子民,让他们服服贴贴做顺民。

明代有“圣谕”六条,康熙皇帝有“圣谕”十六条,雍正皇帝详加解释,目的是要百姓“只遵圣教,摈斥异端,直如盗贼水火。”宗法专制的大一统成了中国传统社会的主流。与之相适应,知识阶层也把大一统的观念视若神明。《瞭望》:就国家与社会的上层结构而言,中西差别十分突出,对各自的发展影响巨大。中西权力系统的首要差别在于权力是集中统一的还是多元并立的。

袁伟时:在前现代的西方,王权和神权基本上是两个独立的系统,双方的关系错综复杂,不能简单地归结为服从还是对立,双方的矛盾连绵不断,再加上分封制一直存在,国王与受封的领主、贵族以及领主、贵族与其家臣之间有明确的权利与义务,实际存在着一种互相制约的契约关系。这三个系统的博弈和权力多元的局面,开拓了一个较大的社会空间。

《瞭望》:这一个较大的社会空间催生出西方的议会制度? 袁伟时:与权力单一的专制体系迥异,多元社会下的国王冀图为所欲为极其困难,在各种势力裹胁下,常常被迫听取各方意见,寻求妥协,从而催生出议会制度。

在英国,十三世纪的时候现代议会的雏形已经形成,1265年开过一次由各郡、市和自治市各派出两名代表组成的议会,它失败了,但“这个议会由于具有最广泛的代表性而成为近代代议制议会制度的起源。”三十年后,“爱德华一世于1295年召开的大议会已经被当作第一个英国议会珍藏在历史中,绰号‘模范议会’的这个机构包括了来自较小的贵族、教士和自治城市的代表。”

而在此之前,由于1199年就任的英国国王约翰实行残暴统治,并在与教皇英诺森三世争夺对坎特伯雷大主教的任命权中失利,1215年,贵族、教士等联合起来集结武装向伦敦进发,要求国王给予他们更多权利,迫使国王签署了著名的《自由大宪章》,英国乃至世界的宪政从此翻开了新的一页。

《瞭望》:晚清新政的失败以至辛亥革命未能在中国成功地建立民主、共和制度都与中国的这一社会深层结构未有根本改变相关?

袁伟时:与宗法专制统治相适应,中国没有法治的传统。中华法系源远流长,但它是统治者治民的工具,没有保护民众权利的内容。中国传统法典的主要内容是刑法,它不过是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三纲的法制化。

近代中国社会转型的艰辛绝非偶然。“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回首一百年前的辛亥革命为重要拐点的近代中国社会转型的艰难,我认为主要原因是中国传统社会和传统文化自身的缺陷。与缺乏法治传统息息相关,国民党和北洋实力派,都没有牢牢树立法治观念,而把夺取政权放在第一位,从而导致战火连绵,而现代社会和政治制度建设却被置诸脑后。

原载《瞭望》周刊2011年8月15日第46-48页

第二篇:17、“互联网+”中国企业的转型之艰︱转型

“互联网+”中国企业的转型之艰︱转型

导读:张瑞敏曾说,没有成功的企业,只有时代的企业。如何在这样一个全民谈论互联网的时代,正确认识互联网,找到适合自己企业发展之路,成为了我们今天的必修课。

▌懂与不懂,接受与不接受,这是一个问题。

新生互联网企业天然具有“互联网+”的基因。目前,令人忧虑的是,广大传统企业所面临的互联网焦虑症,已经成为这个时代的社会问题,关乎中国数千万家企业的命运和国家经济发展的大局。于是今年年初,国家提出要制定“互联网+”战略和行动计划,为广大传统企业向互联网转型提供强有力的指导和保障。

如深入探究,“互联网+”的本质是传统企业与互联网的深度融合,“互联网+”战略的最终目的是实现传统企业的全面互联网化。“互联网+”并非是在传统产业上叠加一个互联网,也并非是简单增加一个互联网工具。传统产业与互联网产业基因不同,相互融合不仅仅涉及企业的管理、经营和文化,而且还涉及具体的方法、工具以及实现的路径。

说到根本,企业所关心的,并非是思维层面的“+”或不“+”的问题,而是“互联网+”战略如何布局,行动计划如何执行,组织架构如何设计,创新机制如何变革……如何以更快的速度、更低的风险去完成“互联网+”的进程。

这一切,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不少传统企业,还在“+”或不“+”之间徘徊。

▌变革已经发生

去年春节,一篇《2014年注定是中国传统企业转型元年》的博文在网上疯传:“我发现,所有传统企业都有非常严重的危机感,就是大家突然都找不到路标了!都不知道在互联网时代如何转型?未来之路如何走?利润好的企业发愁,利润不好的企业更发愁。企业最大的危机,不是当下的利润多寡,而是对未来能否清晰把握。”

作者是资深营销专家,但他却道出了已经滋生蔓延开的企业界的普遍焦虑:传统营销的势没有了;不转型等死,转型怕转死;传统企业的高管年龄大了;传统企业家对网络营销心里没底;错把网络当销售渠道之一;传统营销思维根深蒂固;产品越来越不好卖了;五年战略规划失去意义;搞不懂商业模式创意……

传统企业受到冲击,与近几年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业态爆发式增长有关。2013年,百度李彦宏第一次提出“互联网思维”这个概念,在互联网界得到很多大佬的认同。他用“风口”这个词来形容即将产生的巨变:“多数企业认为的简单在网上开个店是不够的,重要的是要学习互联网思维,互联网思维是中国变强的推动力。用互联网思维审视,当下的每一个产业都是风口。”

此后,马云提出了自己互联网思维的九字诀:跨界、大数据、整合、简洁。与之对应的是思维转换方式:价值发现思维、用户定制思维、平台思维、产品经理思维。紧接着,腾讯马化腾提出了“马七条”:连接一切、互联网+创新、开放协作、消费者参与决策、数据成为资源、顺应潮流的勇气、连接一切的负面风险。小米雷军在互联网思维的应用上则提出七个字:专注、极致、口碑、快(这成了目前一些经济学家批判的对象)。

按照工业和信息化部的表述,“第三次工业革命正在将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创新成果引入传统工业,改造和提升着传统产业,创造出物联网、工业互联网这样新的巨大市场”。现实生活中,这一切似乎正在发生——传统企业家恐惧地看到,以上所提的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特别是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以及各种匪夷所思的创新应用,正在搅局传统企业的生存法则。更有悲观论者,以为传统企业会消失,以为百年企业大多会像诺基亚、摩托罗拉那样——“我们并没有做错什么,但是我们输了”。

当然,旁边还有一些旁观者,他们十分热闹、开心地围观着传统企业与新兴互联网企业的对赌,似乎这样的事与他们无关。

真是这样吗?历史经验已经无数次证明了:每次产业变革都会催生一批新模式、新业态;而这些新业态、新模式会对传统企业带来革命性变化。

即如当下,当“互联网+”推动信息网络技术、特别是移动互联网与传统产业相互渗透的时候,正在深刻改变着产业的组织方式、传统的生产方式、企业经营的商业模式和企业内部的管理方式,加速形成新的企业与用户关系。例如,大规模生产向大规模定制生产转变,使得企业生产出来的产品不再大量趋同而是更具个性化;从以传统的产品制造为核心,转向提供具有丰富内涵的产品和服务,直至为顾客提供整体解决方案。

这一切冲击,对于传统企业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垮在“没来得及转型”?

对于中国企业而言,巨人、安彩、尚德等巨人的倒下令人记忆犹新。不过,时代变了,现在企业面临的是“傻瓜式失败”:“我们的确失败了,但是不知道我们错在什么地方。”——诺基亚巨人垮台,体温尤热;数码相机是柯达发明的,但是柯达并没有抢占到数码相机的“风口”……很多企业具有丰裕的资金、优秀的品牌、顶尖的技术、广阔的市场、强大的成本控制能力和质量保证能力,但是依然不知不觉失败了。

纵观巨人们倒下的历史,所犯的基本错误,绝对不是资金、技术、市场的问题,而是组织、文化和管理的问题;不是被别人颠覆的问题,而是被自己所颠覆——产业在推进“互联网+”的进步,而企业的组织、文化和管理依然停留在工业时代。

▌要么“互联网+”,要么死亡?

2013年12月,以雷军和董明珠的“对赌”为分界岭,中国企业家对“互联网+”产生了截然不同的看法。

万达集团王健林在2014年1月出席达沃斯论坛时说:“我觉得互联网思维应该是互联网的个别企业为自己贴金的一种说法,不存在互联网思维。”但是半年以后,他在万达电商内部研讨会上讲话时指出:今天会上郑重地强调,所有系统必须要检讨,是否真正具备互联网思维;在这个时代,如果你们不用互联网思维、新的方式去做,可能就要落伍,就要被淘汰,即使房地产也要有互联网思维。

也正在此时,华为的任正非说:“互联网没有改变事物的本质,互联网是改变了做事的方式,使传送层级减少,速度加快。华为坚持用五年时间……以互联网精神,为改变内部的电子管理打下坚实基础,并实现与客户、与供应商的互联互通。”

海尔是最早进行互联网+转型的制造业。海尔的张瑞敏说:海尔不是放弃制造业,而是换一种思维,用“互联网思维”做制造业。互联网时代,制造业前景不被看好,张瑞敏却认为这是制造业最好的时代,应用互联网思维而非仅把互联网当作工具,这是他与传统制造业大佬的最大不同之处。

最典型的当数联想杨元庆的互联网思维转变。2014年杨元庆在亚布力论坛上说:“某些企业希望利用互联网迅速获得商业成功,甚至把其他环节都外包了,主要放在营销环节上,希望获得快速成功,从而圈来资本市场的钱。他们不去琢磨如何苦练企业的内功,怎样做好研发、把住产品质量,管好供应链,做好售后服务等,那么,实践这样的业务模式,将会证明最终是行不通的,这绝对不是一种可持续的发展模式。”杨元庆影射的是小米的弊端。

可是在2014年年底,小米用业绩响亮地打了联想一记耳光。当年刚刚上市3年的小米手机中国市场销售6500万部,超过三星,排名中国第一、世界第三大手机厂商,盈利26.4亿元。而经历30年发展的联想品牌手机在中国市场只销售4730万部手机,该业务亏损,而且整个集团的利润也没有超过小米。销售渠道上,联想手机70%来自运营商,小米手机70%则来自小米电商。今年5月,联想在首都体育场召开誓师大会,杨元庆当场宣布:“联想将从以产品为中心的公司,向以用户为中心的公司转变,从销售产品向经营客户转变。”

不可否认,互联网新兴企业拎着大棒给了传统产业一闷棍,悄然无息地瓦解了一些传统销售渠道、服务方式和盈利模式;但是同样不可否认,传统企业只要明白了互联网+到底是怎么回事儿,它们就会迸发无比强大的竞争能力。海尔、华为、万达、荣昌洗衣、华谊兄弟、顺丰等大型传统企业,携带着重资产、大队伍、新技术,已经开始了新一轮的互联网化转型的绝地反击。

比如组织重构的“互联网+”化。擅长管理转型带动经营转型的海尔,将内部组织结构和管理方式进行了大幅度调整;颠覆了传统的企业观念,把每一个人变成创业者;认为互联网把所有传统的东西都颠覆了;并提出了鸡蛋从外边打破一定是人们的食物,如果从内部打破一定是新的生命。

比如商业模式的“互联网+”化。已经在移动互联网领域有所作为的华为,提出用数字赢未来,数字化重构新商业,认为未来的企业不论从事什么行业,也不论企业规模的大小,首先是一个高科技企业,不能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实现业务深化和改造的企业,在信息时代没有生存的空间;未来是“互联网+”的时代,“+”后面是什么,有足够的想象空间。

再比如业务重构的“互联网+”。洗衣起家的荣昌,瞄准了生活服务的最后一公里,将荣昌门店升级为基于移动互联网和O2O模式的居家服务站;善于守正出奇的万达集团,将所有的网上资源全部给电商公司,放手让电商去发展,并且将电商业务板块列为战略型的五大板块之一;华谊兄弟,收购银汉科技、卖座网,已经在打通娱乐和互联网的边界和任督二脉;顺丰在全国启动“嘿客”便利店,实现本地服务O2O,进行商品预购、线下体验、快件自寄自取等。

传统珠宝行业必向互联网+发展,想再次突破发展,必须走互联网+之路。“喜钻”作为中国首家珠宝云商的提出者与倡导者,也是首个以互联网和核心,将O2O模式线上线下大力结合,把珠宝的贵重、情感与时尚科技相结合,把传统的“重资产”降为“轻资产”,将传统“等客上门”变为“主动上门”,将客户变成经销商,将“经销商”变为终身“品牌维护者”,致力打造并构建第一个云商业态!

喜钻云商加快推进了喜钻店商与电商融合,提供产品流、支付流、信息流、服务流等线上线下一体化融合打通的服务,以喜钻研发的钻客O2O动销引擎为驱动,以两线同步为总控后台,链接线上移动商城和线下智能商店,构成三位一体的商业闭环。以圈子经济、粉丝经济、个体经济为基准营销延伸,建立云端市场与服务体系。

喜钻对加盟商实力支持

(一)营销

“店商+电商+微商”的营销模式

1.全网营销:钻客手机APP(招募微商合伙人)+喜钻PC商城+第三方平台引流+本地化论坛+粉丝工厂/微商基地

2.全员营销:自己员工+对手员工+新老客户+高端客户+微商合伙人 3.全案营销:保姆式网络推广全包+丰富线下会员活动+跨界营销互动,激活粉丝

(二)市场

喜钻“轻资产轻库存”的O2O加盟方式

1.送流量:年4000万PV线上流量引流到加盟店

2.送粉丝:帮商家建20个500人微信群,打造商家粉丝工厂 3.送销量:年2亿的线上销售额分享到加盟店 创新往往在边缘地带产生,改革往往是从问题倒逼。这次“互联网+”的进化,根本不是鹿死谁手的问题,也不是谁输谁赢的问题,而是看谁融合得更快的问题。正如TCL董事长李东生所说:“验证你是否活着的最好的方式,就是查验你是否喜欢变化。未来属于那些自我颠覆的企业家!属于那些看到互联网‘起风的信号’同时又在‘风口’上蹲守的企业家!”

想了解更多,扫描下面二维码,更深入地了解珠宝互联网+之道!加盟电话:0755-36934505,地址: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太宁路85号罗湖科技大厦2楼—8楼

第三篇:近代中国社会变迁与文化转型的特点

近代中国社会变迁与文化转型的特点

自从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出现“文化热”以及90年代社会史研究随之复苏以来,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变迁与文化转型的持续研究和探讨就始终是国内学术界的一大热点。本文作者提出近代中国社会变迁与文化转型具有外源性、差异性、艰巨性和不彻底性等四大特点。这一结论建立在对国内学界近30年的研究成果加以总结的基础上,条分缕析,自成一说,或可对读者有所启发。

一、外源性:从社会变迁和文化转型的动力上看

近代中国的社会变迁和文化转型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它的外源性。尽管1840年鸦片战争之前,中国的社会和思想内部已经孕育了某些新的社会和思想因素,这些新的社会和思想因素构成了近代中国的社会变迁和文化转型的历史起点。但是,这些新的社会和思想因素只为近代中国的社会变迁和文化转型提供了可能性,而没有成为现实性。这是因为,它们并没有突破传统的坚厚外壳,开始其近代的转变。在1840年鸦片战争之前,中国仍然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封建国家,政治上是封建专制,经济上是小农经济,文化上是一元的中国传统文化。近代中国的社会变迁和文化转型是从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开始的,是一种外源性的社会变迁和文化转型。所谓外源性是相对于内源性而言的,意思是说这种社会变迁和文化转型不是(或不全是)“由社会自身力量产生的内部创新”,而是在西方的外来因素的刺激和作用下发生的从传统到近代的转变。正因为近代中国的社会变迁和文化转型是外源性的,“西力东侵”和“西学东渐”对近代中国的社会变迁和文化转型的启动起过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近代中国的社会和文化在变迁与转型的过程中,除了内源性的社会变迁和文化转型所碰到和必须解决的“古今”问题外,还有“东西”问题。“东西”与“古今”问题的并存,使近代中国的社会变迁和文化转型的任务,比之属于“内源性”的一些国家(如西欧)的社会变迁和文化转型来说要复杂得多和困难得多。

二、差异性:从不同地区社会变迁和文化转型的节奏看

差异性是近代中国的社会变迁和文化转型的另一个显著特点。我们考察近代中国的社会变迁和文化转型时就会发现,东南沿海和沿江地区的社会变迁和文化转型的启动和发展最早、最快,中部和北部地区的启动和发展其次,西北和西南地区的启动和发展最晚、最慢,整个社会变迁和文化转型呈现出从东向西、从南向北逐渐递减的趋势。其原因就在于,近代中国的社会变迁和文化转型是在西方的外来因素的刺激和作用下启动的,“西力东侵”和“西学东渐”对近代中国的社会变迁和文化转型的影响很大,而首先受“西力东侵”和“西学东渐”影响的便是东南沿海和沿江地区,具体来讲是长江下游地区和珠江三角洲地区,位于这些地区的上海、广州和其他口岸城市是西方列强对中国进行经济侵略、输入文化的桥头堡。以文化而言,舶来的西方文化经口岸城市在向内地的其他城市和广大农村辐射的过程中,因内地的其他城市和广大农村所处的位置不同,与口岸城市尤其是作为全国文化和西学传播中心的上海之间联系的紧密与否,而呈现出“以上海为中心,成浪圈形向四周扩散的时代特点”,离上海越近,与上海联系越紧密,其辐射力越大;反之,则越小。十九世纪外国传教士办的《格致汇编》设有一“互相问答”栏目,专门回答读者提出的各种问题,在前后16年中,读者共提出问题320个,提问者注明籍贯的有260人次,除美国的2人外,其余的258人次来自于全国的18个省区。其中《格致汇编》所在地上海的提问人数最多,达到52人次,占总人次的五分之一;其次是临近上海、与上海的联系非常紧密的浙江和江苏,分别

达到了45和30人次;再次是地处东南沿海、与上海交往便利的广东、福建和山东,其提问人数均在20人次以上;“其他各地提问人数的多寡,大抵因与上海的距离远近、交通便否而变化”(熊月之主编:《上海通史》第6卷《晚清文化》,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111页)。提问人次的多少虽然不能说明西方文化传播的全部情况,但就一般情况而言,某地提问的人越多,说明该地阅读此刊物的人也就越多,西方文化对此地的辐射力度也就越大。除地区之间的差异外,城乡之间以及大城市与中小城市之间的社会变迁和文化转型也存在着较大差异。一般而言,城市的社会变迁和文化转型要早于和快于乡村的社会变迁和文化转型,大城市的社会变迁和文化转型要早于和快于中小城市的社会变迁和文化转型。所以,就某一地区的社会变迁和文化转型而言,又呈现出从大城市再到中小城市最后到乡村而逐渐递减的趋势。

三、艰巨性:从实现社会变革和文化转型的阻力看

近代中国的社会变迁和文化转型的第三个特点是它的艰巨性。这主要表现为:第一,在进入近代以前,中国是一典型的传统社会,历史悠久,发展完善,不仅具有超强的稳定性,而且还具有极强的历史惰性,因此,要将这样一个典型的传统社会转变为近代社会,其艰巨性可想而知。事实上,在近代中国社会和文化的变迁与转型的过程中,中国的社会和文化的内部因素曾对这种变迁和转型起过非常大的阻碍作用,比如封建地主阶级及其封建专制制度对政治近代化进程的拼死抗拒,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的自足自给的小农经济对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顽强阻扰,旧的封建主义思想文化观念对新的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观念在近代中国传播的负面影响,等等,这也就是马克思讲的死人抓住活人的问题。第二,除了中国传统社会和传统文化的内部因素的阻力外,西方的外来因素对近代中国的社会变迁与文化转型的阻力也是巨大的,尤其是西方列强(包括后来的日本)始终都想把中国变成它们的殖民地,为达此目的,它们不仅发动了一系列侵略战争,给中国近代的社会生产力造成了巨大的破坏,而且还强迫中国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极大地破坏了中国的领土完整和国家主权。它们还和中国统治者相勾结,破坏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和进步事业,这些都严重地阻碍了中国的社会变迁和文化转型。第三,就近代西方的社会变迁和文化转型来看,新兴的资产阶级是社会变迁和文化转型的推动者和领导者。但在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不仅产生和形成较晚,直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才开始产生和形成,而且自产生之日起就是一个具有两面性的阶级:一方面,中国民办资本主义企业同外国资本主义和国内封建势力之间的矛盾,决定了中华民族资产阶级愿意参加反对外国侵略和反对封建压迫的斗争,具有历史的进步性和一定的革命性;另一方面,中国民办资本主义企业同外国资本主义和国内封建势力之间存在着的千丝万缕的联系和一定的依存关系,又决定了中华民族资产阶级反对外国侵略和反对封建压迫不坚决、不彻底,具有先天的软弱性和妥协性。中华民族资产阶级先天所具有的这种软弱性和妥协性,使近代中国的社会变迁和文化转型更为艰难。因为,许多应该由资产阶级承担和完成的历史任务,由于资产阶级的形成晚和形成后所具有的软弱性和妥协性,不得不由农民阶级、开明士绅甚至地主官僚来承担。如作为中国经济近代化之开端的洋务运动就是由清政府中的一些中央官员和地方督抚来倡导和主持的,而作为中国政治近代化之开端的戊戌变法的发动者和领导者是以康有为为代表的正在向资产阶级转化过程中的封建士大夫阶级。这也是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之所以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

四、不彻底性:从社会变迁和文化转型的实际效果看

不彻底性是近代中国的社会变迁和文化转型的第四个特点。近代中国的社会变迁和文化转型的艰巨性,导致了近代中国的社会变迁和文化转型的不彻底性。就社会变迁而言,在经

济结构上,虽然旧的封建经济在逐渐衰败、减少和新的资本主义经济在不断产生和发展壮大,但直至近代结束,封建经济依然存在,在有的地区和部门所占比重还很大,中国仍然是一个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新旧经济并存的社会;在阶级结构上,虽然产生于旧的封建经济之上的封建地主阶级已渐次退出历史舞台,而产生于新的资本主义经济之上的民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相继成了历史舞台的主角,但直至近代结束,封建地主阶级并没有消亡,作为一个阶级,它们不仅依然存在,而且还有较大的政治能量,通过代理人,它们还能影响中国社会的发展;在法律制度上,虽然建立在旧的封建经济之上的、以维护旧的封建统治阶级的利益为目的的各种旧的法律制度尤其是国家的政治制度——君主专制制度已被废止和推翻,建立在新的资本主义经济之上的、以维护新的资产阶级利益的各种法律制度尤其是国家的政治制度——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在名义上已建立起来,但直至近代结束,资产阶级的民主制度只有其名而无其实,中国仍然是一个没有民主的专制独裁的国家,人民并没有享受到民主国家的人民所享受的各种自由权利;在社会结构上,虽然传统的以士、农、工、商组成的“四民社会”的身份等级结构已逐渐被具有近代意义的职业功能结构所取代,在宗法关系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大家庭、大家族制度以及以血缘、地缘和业缘为纽带而产生的各种社会团体或组织,如会馆、行会、帮会等,或已发生解体和蜕变,或为新的社会团体或组织,如政党、商会、学会等所代替,但直至近代结束,宗法关系以及在宗法关系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大家庭、大家族制度还依然存在,在有些地区还很严重,大多数人并没有从各种人身依附的网络中解放出来,成为真正独立的个体。从文化转型来看,虽然文化的构成要素发生变化了,从单一文化(中国文化)变成了多元文化(除中国文化外,还有西方资产阶级文化、俄国无产阶级文化等);新的学科和文化部门也建立起来了。一方面,一些传统的部门和学科或不能适应社会现代化的需要而逐渐衰落,或接受西方近代文化的影响,变革原有部门和学科的内容和体系,从而向现代部门和学科转化;另一方面,西方的一些新部门和新学科开始传入中国,并最终得到确立和发展,从而极大地丰富了中国近代文化的部门和学科体系。与此同时,诸如纲常名教、专制独裁、男尊女卑、夷夏之辨、重农抑商、“天不变、道也不变”等一些旧的价值观念受到冲击或否定,并逐渐为民主、自由、平等、博爱、重商、进步等一些新的价值观念所取代,民主和科学开始成为近代文化核心的价值观念。但直至近代结束,不仅中西文化之间的矛盾与冲突没有完全解决,一些旧的价值观念依然束缚着人们的头脑,不民主或反民主、不科学或反科学的现象不仅存在,而且还十分严重,如政治上的专制独裁,思想上的封建迷信,学术上的政治干预,文化上的一元独尊等等。无论是社会还是文化,都没有完成其变迁和转型的过程。

第四篇:近代中国战争专题

近代中国战争专题

考点5: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割地、赔款、通商、协定关税)

(1)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原因

①根本原因是:夺取更多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打开中国的大门; ②直接原因:中国的禁烟运动;

③导火线:虎门销烟。

(2)禁烟运动的高潮是林则徐在广东的虎门销烟,以此为借口,英国发动了鸦片战争,鸦片战争期间英国侵占了香港岛

(3)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显示了中国人民的反侵略精神,定海战役中,葛云飞牺牲

(4)1842年,中英两国签订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规定: ①割香港岛给英国;

②赔款2100万银元;

③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5处为通商口岸;

④关税中国须同英国商定。(5)影响:①鸦片战争后中国的社会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最主要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鸦片战争后中国人民肩负的任务是反侵略反封建。

③鸦片战争后中国进入了国从此进入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考点6:第二次鸦片战争

(1)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

其发生的根本原因是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2)①1856年英国和法国发动对中国的侵略战争,1857年组成英法联军。②1858年清政府与英法美俄签订《天津条约》。(军长可以公开陪)③1860年英法联军攻占北京后洗劫并焚毁了皇家园林圆明园。

④1860年清政府与英法签订了《北京条约》。

(3)影响: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了(帝国主义的触手深入内地)。考点7:甲午战争和《马关条约》

(1)背景:①19世纪末,经过明治维新的日本制定了以侵略中国为中心的大陆政策; ②1894年朝鲜爆发了东学党起义;

③清政府寄希望列强调停,消极备战。

(2)经过:①1894年丰岛海战标志着爆发;

②李鸿章一味避战求和致使平壤战役、黄海大战、辽东战役和威海卫战役中均告失败。③平壤战役中回族将领左宝贵壮烈牺牲;

④黄海大战中邓世昌牺牲,黄海大战役后,日本取得黄海海域的制海权。⑤辽东战役中,日本在旅顺对当地的和平居民实行野蛮的大屠杀。

⑥1895年的威海卫战役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3)结果:签订《马关条约》,规定(一厂二两三岛四口岸)

①割辽东半岛、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②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

③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

④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收内地税。

(4)影响:《马关条约》反映了帝国主义资本输出、瓜分中国的侵略要求,外国资本主义对

中国的侵略进入一个新阶段,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

考点8: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辛丑条约》

(1)义和团运动提出的口号是“扶清灭洋”,反帝爱国运动。义和团运动显示了中国人民的斗争勇气,粉碎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计划,沉重打击了清政府的反动统治。

(2)1900年6月初,八国组成侵略联军,镇压义和团运动。1901年签订《辛丑条约》。是帝国主义强加给中国的严重不平等条约。加深了中国人民的苦难,中国税收被列强控制,北京东交民巷使馆区成为列强侵华的大本营。清政府彻底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半殖民地半封建统治秩序完全确立。

中国近代农民起义专题:

一、太平天国运动:19世纪五六十年代

1、兴起原因:

①主要原因:腐败的封建统治和沉重的剥削,导致阶级矛盾的激化。(鸦片战争以后,清政府为支付战争赔款,加紧搜刮人民。统治更加腐败。贪官污吏、土豪劣绅也趁机勒索白净。不堪忍受煎熬的劳苦大众纷纷起义)

②间接原因: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给中国人民带来新的灾难

③自然灾害严重。1846年至1850年,两广地区水旱虫灾不断,广大劳动人民陷入饥饿和死亡的困境。

2、过程:

①洪秀全创立“拜上帝会”,号召群众进行反抗斗争。

1851年洪秀全发动金田起义,永安建制初步建立政权

②1853年太平天国定都天京,正式建立与清廷对峙的政权。通过北伐、西征,1856年太平天国在军事上达到全盛时期。

③1856年发生天京内讧。1864年曾国藩指挥湘军攻陷天京,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洪仁玕著《资政新篇》(内容:必修一 56页):1859年,为了振兴太平天国,洪仁玕提出《资政新篇》,主张向西方学习,进行经济、政治和文化改革。这是先进的中国最早提出的带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改革方案,集中反映了当时中国向西方寻找真理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迫切愿望,具有一定的进步性。由于缺乏相应的社会基础,以及当时处于战争环境,《资政新篇》未能真正施行。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天朝田亩制度》内容及其评价:

内容:

①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根据“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无处不均匀”的原则,以户为单位,不论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

②关于产品的分配,根据“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的原则,每户留足口粮,其余归圣库。

目的:要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

评价:①它是太平天国的建国纲领。②反映了农民要求获得土地的强烈愿望,是几千年来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③但它体现的绝对平均主义思想,严重脱离实际,根本无法实现。注意:《天朝田亩制度》从来没有真正的实行过,原因是:从主观上来讲,平均分配土地与生产、生活资料统归圣库的规定都是空想,根本无法实施。客官上来讲,没有一个安定的环境保证实施分田方案。

3、太平天国的功绩:太平天国是中国近代史上规模巨大,波澜壮阔的一次伟大的反封建反侵略的革命战争。

①加速了清王朝和整个封建制度的衰落和崩溃

②在反封建主义的同时,悠担负起反对外来侵略的任务,打破了西方侵略者把中国迅速殖民地化的企图

③同中国以往的农民战争相比,是中国几千年来农民战争的最高峰,对后来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斗争有深远影响

④天平天国的领袖还主张与各国通商贸易,后期又提出了第一个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⑤与同时期的押后民族甲方运动高潮相互推动,相互影响。

4、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

主观:①农民阶级的局限性。他们提不出一个切合实际的革命纲领。广大将士参加革命的目的并不明确,大多是迫于生计,希望改变贫穷的经济地位。在定都天京后,领导者封建特权思想膨胀,争权夺利,贪图享乐,结果断送了革命前程。②战略上的失误:孤军深入,犯了兵家大忌③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这是中国历史上任何农民战争不曾遇到的新情况。

二、义和团运动:非重点,看书理解即可,必修一58页

义和团口号:扶清灭洋,反映当时的民族矛盾已经成为主要矛盾。

义和团运动体现了中国人民反侵略的英勇斗争精神,打击了帝国主义的嚣张气焰,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清王朝的改革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一、五四运动:

1、五四运动的爆发时间、口号、中心、主力:

1919和5月4日;“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第一阶段的中心在北京,主力是学生,第二阶段的中心在上海,主力是工人(工人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2、导火线:巴黎和会上中国收回国家主权的正当要求遭无理拒绝(外交失败)。

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①是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性质)。②青年学生是先锋;工人阶级是主力军,先进的知识分子开始在工人中宣传马克思主义,起了指导作用。③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3、初步成果:北洋军阀政府被迫释放被捕学生,罢免亲日卖国贼的职务,中国外交代表团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4、性质意义:五四运动是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体现出强烈的爱国精神和牺牲精神。它是中国从旧民主主义革命发展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它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5、传播的先进思想:广泛传播民主和科学的新文化运动体现了鲜明的民主和科学精神。

二、新文化运动:重点!前期宣传民主与科学,后期宣传社会主义思潮(李大钊)

1、原因:①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果实后,实行专制独裁,在思想文化领域掀起一股尊孔复古逆流;②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的思想深入人心;③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促进资产阶级力量壮大,资产阶级要求实现民主政治。④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传入中国

2、过程:脉络已经梳理,但是细节的地方回归课本,必修三87页

①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称《新青年》,揭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大力宣传新文化,批判封建旧文化,《新青年》和北大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

②新文化运动的口号是民主和科学。它的内容是提倡民主和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新文化运动也是一场文学革命,③1917年,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一文,提出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

3、新文化运动后期,随着俄国十月革命爆发,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传播,以李大钊为代表的先进知识分子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流思想。

4、新文化运动是①资产阶级的新文化反对封建的旧文化的斗争,它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②它解放了人们思想,对中国人民有巨大的觉醒作用。成为民主主义的思想启蒙和文化革命运动。

③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五四运动的爆发奠定思想基础;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的发展。④但对于东方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存在着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片面性.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区别:

①领导阶级不同(资产阶级——无产阶级领导,区分标志);指导思想不同:(三民主义——马克思列宁主义);发展前途不同:(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走资本主义道路——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走社会主义道路)。

5、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

①、李大钊第一次举起了社会主义的大旗。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进一步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李大钊是代表人物,他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比较全面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

②通过创办学会、报刊、团体、翻译书籍等形式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③随着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新文化运动的阵营逐渐分化,出现了“问题”和“主义”的论战。通过论战,马克思主义以其先进性、科学性和革命性吸引了更多的先进分子。

④各地出现的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有计划地宣传马克思主义,宣传活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1920年8月,陈独秀在上海建立了第一个共产党组织。1921年7月,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的中国共产党成立了。

三、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1、历史条件:①中国工人阶级队伍壮大及其登上政治舞台—— 阶级基础;

②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及同工人运动相结合——思想基础;

③共产国际的帮助——外部条件;④陈独秀、李大钊开展早期建党活动——组织基础

2、标志:1921年7月23日,在上海召开中共一大。

3、中共的“一大”和“二大”

(1)中国共产党“一大”,1921年7月23日在上海召开。

A主要内容:①大会规定党的任务是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消灭阶级差别,实现共产主义。

②会议确定党的中心任务是领导工人运动。

B意义: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2)中国共产党“二大” 制定民主革命纲领

①时间:1922年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

②主要内容: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共产主义;最低纲领即民主革命纲领是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③意义:制定了中国近代以来第一个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第五篇:网吧渠道商 转型之痛

网吧渠道商

网吧行业持续低迷已经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了。

2010年到2013年全国有证网吧从19.9万家锐减到14.万家减少了接近30%相信这只是一个大概的数据其实减少的网吧数量远远不止这些。

网吧生意差,这几个字肯定每个网吧渠道商都经常提起,但是无力改变,2007年以前投资一个网吧可以18个月甚者12个月回本,现在投资一个网吧24个月甚者36个月都不一定完全回本,很多网吧挣扎在痛苦的边缘也有很多选择了关闭,我们眼睁睁看着网吧合作伙伴一个个的离去却无能为力。

客户基数的减少,低廉的网吧维护费用,捉襟见肘的装机费用 让网吧维护公司举步维艰,这时候有人选择了一体机,选择了万兆交换产品,这样的选择可以为公司带来营收,但是还是难以支撑公司的长期发展,因为这样的产品不可以打造一个平台。路由类产品倒是可以成为一个平台但是这样的产品平台一般很难掌握在维护公司手里。

昨天跟内蒙一朋友聊天,大家看看聊天部分截图:

我想问大家相同的问题网吧生意不好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公司可能有不同的答案,例如,装修不好、选址不好、配置太低、竞争大、监管的严、家用电脑普及、智能手机普及等等因素。

这个个问题其实不难回答,因为移动互联网的爆发式发展手机,平板等掌媒瓜分了网吧很多业务。互联网相关业务从PC 端转往掌媒端是一个转折点因此在这个转折点还未看到方向的网维公司还痛着。

客户群体基数的锐减导致行业内一些熟识的朋友选择了转型,转型是否成功或者满意暂且不说,“转”肯定是前思后想,痛定思痛之后艰难而且决然的决定。

然而行业内更多的朋友还在煎熬,还在思前想后,不知道自己离开网吧行业后会做什么、能做什么。手头几十拟或几百家网吧客户是否放弃,其他行业门槛高不高,风险大不大,前景好不好一直犹豫不决,如果在这些问题上网维公司无法突破是找不到出路的。

前段时间跟行业内一朋友聊天他说:他在这个行业艰难的前行,不知道自己的坚持是否有意义。话语之间不难看出,这个朋友也在考虑是否转型,他可能跟很多行业内朋友一样痛苦的挣扎着。

网吧渠道商

前几日造访了位西安的老朋友,他现在做酒店无线覆盖项目,原来的网吧业务也在做,只是将业务重点放在了无线业务上面,朋友问我“网吧维护是否放弃”,这个朋友的问题我相信是很多行业内朋友想知道的,犹豫,煎熬,徘徊都多多少少跟这个问题有些关系。其实真的不建议破釜沉舟,基础业务是需要保持的,虽然基础业务已经不能支持网维公司更好的发展但是它可以让一起创业的兄弟有饭吃,毕竟温饱之后才能求发展。

有些朋友问我:改行做系统集成或者网络集成怎么样? 这样的问题不难回答,网吧维护行业中有极少一些维护公司在积累了资金后确实转入到系统集成行业或者网络集成行业,这两项业务入门门槛高,资金投入相对较大,所以不建议网维公司选择进入。

相对于转行我更青睐转变业务方向和重心,投入小,风险小。在wifi覆盖项目非常热的时候,网维公司可以尝试涉足基础wifi覆盖项目,参与小型酒店、餐饮、宾馆等项目覆盖,在这些项目上网维公司可以更好的发挥自己的技术优势。而且全国小型餐饮,酒店,宾馆客户数量是网吧数量的数十倍还多。选择一个客户基数大的行业,在这个行业中做即将会成为硬性需求的产品,这个将是挣扎中的网维公司一个比较好的转变方向。

我知道,目前很多网吧维护公司都在关注wifi 关注无线。Wifi 是什么?Wifi是一种无线电传输技术这个问题无需过多阐述,wifi能为你的合作伙伴和你带来什么估计很多人会这样回答:二次营销,portal 广告宣传 广告增值收益。我个人认为酒店或者餐饮公司得到的是一个“圈” wifi覆盖商或者施工商获得的是一个平台。这样一个圈可以圈住用户群体,平台可以取代传统的报纸,杂志,在潮流的推动下成为一个区域性资讯,宣传平台。

网吧维护公司这样一个处于互联网最底层的行业,创造了很多神话,顺网的崛起,腾讯的崛起 盛大曾经的辉煌他们功不可没,这些曾经掌握着互联网行业绝大多数PC终端的从业者极大推动了眼下这些大咖级公司的发展。但是在移动互联网终端暴增的时代谁来实现资源落地。Wifi 覆盖对于网吧维护公司可以这样来理解,覆盖一家就是建立一个掌上移动网吧,将PC 终端转移到移动终端需要做的事情让网维公司来做再合适不过,因此网维公司转变业务方向恰逢其时。

下载近代中国转型之艰(xiexiebang推荐)word格式文档
下载近代中国转型之艰(xiexiebang推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零售网点转型之心得

    当前,在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商业银行中,零售业务的占比通常为50%左右,成为最有潜力的发展领域之一。由于国内经济的高速发展,居民生活、消费、投资需求逐步增大,以及零售业务的稳定和......

    辛亥革命与近代中国

    辛亥革命与近代中国 辛亥革命与近代中国 内容摘要:“辛亥革命不仅仅是20世纪初期中国的一次革命运动,一次重大的政治事件。这样的一次革命运动,这样的一次重大政治事件,以其本身......

    近代中国课堂演讲初稿

    封闭、保守、愚昧„„“天朝上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1840年,不列颠舰队的指南针指着东方,从此,战败和一个个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充斥着中国的历史,而最让侵略者着迷的,无疑是这个......

    浅谈近代中国的社会转型

    浅谈近代中国的社会转型摘要:近代中国必须进行社会转型,这是由中国社会的特殊状况所决定的。步入近代以后,传统社会无论从它的经济基础还是政治制度、文化结构上均已不能再适应......

    万险千艰成语

    【成语】:万险千艰【拼音】:wàn xiǎn qiān jiān【简拼】:wxqj【解释】:形容困难危险极多。【出处】:宋·郑侠《西塘文集·出御史台》:“万险千艰六出身,如今也得避嚣尘。须知从......

    医改催热区域卫生信息化之任重道远且艰

    医改催热区域卫生信息化之任重道远且艰文章来源:北京市公共卫生信息中心本文由:北京广安门中医院挂号看病服务网 整理编辑 http://http://利用信息化手段提升区域医疗服务的效......

    零售网点转型之员工怎么做

    营业网点转型是商业银行营销产品与提供服务最重要的渠道,因此,针对网点转型的内外部要求、发展方向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我国商业银行应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推进网点转型,加强渠道......

    “创新驱动,转型发展”之四

    “创新驱动,转型发展”主题演讲比赛演讲稿之四:创新驱动当先锋,科学发展立新功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事:大家好! 长江后浪推前浪,青出一澜胜一澜。创新,一个我们耳熟目详的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