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临床医学专业儿科学教学大纲
临床医学专业儿科学教学大纲
第一章 绪 论
目的要求:
一、熟悉儿科学的特点。
二、掌握小儿年龄分期及各年龄期的特点。主要内容: 一、一般介绍儿科学的范围和任务。
二、简要讲解儿科学的特点。
三、重点讲解小儿年龄分期及各期特点。
第二章 生长发育
目的要求:
一、了解小儿生长发育的规律及影响因素。
二、掌握小儿生长发育的各项具体指标。
三、熟悉小儿神经心理发育。
四、了解小儿体格生长发育和神经心理发育的评价。
五、熟悉小儿体格生长障碍及心理行为异常。
主要内容: 一、一般介绍小儿生长发育的规律及影响因素。
二、重点讲解小儿体格生长的常用指标。体重的增长:包括出生体重、生理性体重下降、体重增长规律等。
身材的增长:包括身高、坐高和指距。体围的增长:包括头围、胸围、上臂围等。骨骼:包括头颅骨、脊柱、长骨。牙齿。
三、简要讲解体格生长评价。四、一般介绍脂肪组织与肌肉的发育。五、一般介绍小儿生殖系统发育。
六、简要讲解小儿神经心理发育及其评价。七、一般介绍小儿心理行为异常。
第三章 儿童保健
目的要求:
一、掌握各年龄期保健原则。
二、了解儿童保健的具体措施。
三、掌握儿童的预防接种。主要内容:
一、讲解儿童各年龄期的保健原则(包括围产期、新生儿期、婴幼儿期、学龄前期、学龄期、青春期),散居儿童和集体儿童的保健重点。二、一般介绍小儿保健的具体措施。
三、着重阐述有关小儿预防接种的各项内容与实施程序。
第四章
第三节 小儿液体平衡的特点和液体疗法 目的要求:
一、了解小儿体液平衡的特点。
二、熟悉小儿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的病理生理。
三、掌握小儿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的临床表现。
四、熟悉液体疗法常用溶液的组成及临床应用。
五、掌握小儿腹泻的液体疗法,制定液体疗法的具体方案。主要内容:
一、一般介绍小儿体液平衡的特点。
二、重点讲解小儿水、电解质及酸碱失衡的病理生理与临床表现。
三、重点讲述液体疗法的具体实施,特别是小儿腹泻的液体疗法。
四、介绍小儿液体疗法常用溶液的种类、成分与应用。
第五章
第一、二节 小儿营养和喂养
目的要求:
一、熟悉小儿物质代谢特点及营养需要量。
二、掌握婴儿喂养、添加辅食的原则。
三、了解小儿营养状况评价。主要内容: 一、一般讲述小儿对能量、水和各种营养物质的需要及其临床意义。
二、重点讲述母乳喂养的优点、方法及断奶时间、注意事项、提倡母乳喂养。介绍 有关母乳喂养的新观点。三、一般介绍混合喂养、人工喂养中牛乳、羊乳、代乳品的适应症、优缺点、成份与 方法。
四、重点讲述辅食添加的原则、种类和时间。五、一般介绍幼儿膳食的配制原则、种类和方法。六、一般介绍小儿营养状况评价。
第五节
(二)维生素D缺乏症 目的要求:
一、熟悉维生素D缺乏的病因及发病机理。
二、了解维生素D缺乏症的鉴别诊断。
三、掌握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的临床表现、诊断及防治。
主要内容: 一、一般介绍VitD的来源及代谢过程。
二、结合病理生理重点讲解佝偻病和手足搐搦症的临床表现。
第六节
(一)营养不良
目的要求:
一、熟悉营养不良的病因与病理生理。
二、掌握营养不良的临床表现及诊断。
三、了解营养不良的并发症。
四、掌握营养不良的防治。主要内容:
一、介绍营养不良的病因,结合病因重点讲述预防措施。
二、结合营养不良病理生理,重点讲述本病的临床特点。
三、重点讲述营养不良的诊断。第六节
(二)小儿肥胖症
目的要求:
一、熟悉小儿肥胖症的病因与病理生理。
二、熟悉本病的临床表观与鉴别诊断。
三、掌握本病的诊断与防治。主要内容:
一、讲述本病的病因与病理生理。
二、讲述本病的临床表现,重点讲述诊断标准。三、一般介绍本病的鉴别诊断。
四、重点讲述本病的防治,强调控制饮食与加强运动。
第七章
第一节 新生儿总论
目的要求:
一、掌握新生儿分类及各种新生儿的定义。
二、熟悉正常新生儿的特点和护理。
三、熟悉新生儿常见的几种特殊生理状态。主要内容: 一、一般介绍新生儿医学的重要性及围产医学的定义。
二、重点讲解足月儿、早产儿、过期产儿、低出生体重儿、正常体重儿、巨大儿、小于胎龄儿、适于胎龄儿、大于胎龄儿、早期新生儿、晚期新生儿、高危儿的定义。
三、简要讲解新生儿及早产儿在外观、呼吸、循环、消化、血液、泌尿、神经、能量和体液代谢、免疫以及体温调节方面的特点。
四、结合上述特点讲解新生儿、早产儿的护理要求。五、一般介绍新生儿常见的几种特殊生理状态。
第五节 新生儿窒息
目的要求:
一、熟悉新生儿窒息的病因、病理生理及预防。
二、掌握新生儿窒息的临床表现、并发症及后遗症。
三、掌握新生儿窒息的治疗。主要内容:
一、介绍新生儿窒息的病因及病理生理。
二、重点讲解本病的临床表现、新生儿Apgar评分及复苏后可能发生的各种并发症(缺氧缺血性脑病等)及后遗症。
三、重点讲解本病的治疗:介绍呼吸管理和监护。四、一般介绍本病的预防。
第六节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目的要求:
一、熟悉本病的原因、发病机制与预防。
二、掌握本病的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
三、了解本病的预后。主要内容: 一、一般讲述本病的病因与发病机制。
二、重点讲解本病的临床表现与诊断。三、一般介绍本病的预防与预后。
四、重点讲解本病的治疗。
第七节 新生儿颅内出血
目的要求:
一、熟悉新生儿颅内出血的病因、发病机制及预后。
二、掌握本病的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主要内容:
一、介绍病因与发病机制,强调预防重要
二、诊断着重讲解病史、症状及体征、头颅CT、B超检查及脑脊液检查。
三、重点讲解本病的治疗。
第八节 胎粪吸入综合征
目的要求:
一、熟悉胎粪吸入综合征的病因和病理生理。
二、掌握本病的临床表现与防治。主要内容:
一、介绍本病的病因与病理生理。
二、重点讲解本病的临床表现、治疗及预防。第九节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目的要求:
一、熟悉新生儿肺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病因及发病机理。
二、掌握本病的临床表现及鉴别要点。
三、掌握本病的治疗及预防。主要内容:
一、重点讲解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病因与发病机制。
二、重点讲解本病的临床表现及鉴别要点
三、重点讲解本病的治疗要点,氧疗、PS替代疗法。四、一般介绍预防本病的措施,尤其是预防早产的重要性。五、一般介绍本病与胎粪吸入性肺炎、感染性肺炎的鉴别要点。第十节 新生儿黄疸
目的要求:
一、了解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的特点。
二、掌握生理性黄疸的特点。
三、掌握病理性黄疸的特点及常见的几种病因。
主要内容: 一、一般介绍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特点。
二、重点讲述生理性黄疸与病理性黄疸的特点。
三、分别简要讲述病理性黄疸的原因,新生儿溶血病、新生儿败血症等的特点及鉴别要点。
第十一节 新生儿溶血病
目的要求:
一、熟悉母婴血型不合的病因与病理生理
二、掌握本病的临床表现、诊断要点及治疗措施。
三、了解本病的预防方法。主要内容: 一、一般讲述母婴血型不合的病因和病理生理。
二、重点讲解本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鉴别诊断及并发症。
三、重点讲解治疗本病的光照疗法、换血疗法、药物治疗及产前治疗。四、一般介绍预防Rh(D)溶血病的方法。第十二节
(一)新生儿败血症
目的要求:
一、熟悉新生儿败血症的病原菌、感染途径及发病机制。
二、掌握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主要内容: 一、一般介绍感染途径、常见病原菌及发病机制。
二、重点讲解本病的诊断要点,包括病史、临床表现与实验室检查。强调本病早期症状不典型。
三、重点介绍抗生素治疗。
第十二节
(二)新生儿感染性肺炎 目的要求:
一、熟悉宫内感染性肺炎、分娩过程中感染性肺炎、出生后感染性肺炎的病因。
二、掌握宫内感染性肺炎、分娩过程中感染性肺炎、出生后感染性肺炎的临床表现及治疗。
主要内容:
一、介绍本病的病因。
二、重点讲解本病的临床表现和治疗要点。
第十三节 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 目的要求:
一、熟悉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的病因、病理生理与预防。
二、掌握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的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主要内容:
一、介绍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的1病理生理(皮下脂肪的特点,新生儿易出现低体温的原因等)。
二、结合病因(寒冷、早产、窒息、感染等),介绍提出预防措施。
三、重点讲述本病的临床表现。
四、治疗:重点介绍本病的复温措施。第八章 第二节 21-三体综合征
目的要求:
掌握本病的临床特征及诊断 主要内容:
一、重点讲解本病的临床特征。
二、重点讲解本病的诊断,除根据临床症状与体征外,强调染色体检查的重要性。
三、结合病因及发病因素一般介绍本病的预防措施,指出遗传咨询的作用。
第三节 苯丙酮尿症
目的要求
一、了解本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二、掌握本病的临床表现及诊断。
三、掌握本病的治疗措施。主要内容: 一、一般介绍本病的基本病因与发病机制。
二、重点讲解本病的临床表现。
三、重点讲解本病的诊断依据,强调早期诊断的重要性。
四、重点讲解本病的治疗措施,饮食疗法的原则,指出早期治疗与预后的关系。五、一般讲解预防及开展新生儿筛查的重要性。
第九章 第二节 原发性免疫缺陷病 目的要求:
一、熟悉原发性免疫缺陷病的分类及治疗原则。
二、掌握小儿原发性免疫缺陷病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方法。主要内容:
一、介绍小儿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特点。
二、讲解小儿原发性免疫缺陷病的分类和每类疾病的共同特点。
三、重点讲解原发性免疫缺陷病的过筛试验及确诊方法。
四、重点讲解X连锁无丙种球蛋白血症、常见变异型免疫缺陷病、婴儿暂时性低丙种球蛋白血症、IgA缺陷症、胸腺发育不全、严重联合免疫缺陷病的临床特点。
五、讲解原发性免疫缺陷病的治疗原则与方法。
第三节 支气管哮喘
目的要求:
一、了解支气管哮喘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二、掌握支气管哮喘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三、熟悉支气管哮喘的预防复发。主要内容: 一、一般介绍支气管哮喘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二、重点讲解支气管哮喘的临床表现、几种类型哮喘的诊断依据。
三、重点讲解支气管哮喘的防治,尤以糖皮质激素在本病的应用。
四、讲解支气管哮喘持续状态的处理及预防复发的措施。第五节 风湿热
目的要求:
一、了解风湿热的病因和病理。
二、掌握风湿热的临床及诊断标准。
三、掌握风湿热的治疗及预防。主要内容:
一、一般介绍本病的病因和病理。
二、重点讲解本病的临床表现,着重介绍1992年修订的诊断初发风湿热的Jones标准,并指出其不足之处,避免过诊或漏诊、误诊。
三、重点讲解本病的治疗及原发和继发性预防。
第八节 川崎病
目的要求:
一、了解川崎病的病因及病理。
二、掌握川崎病的临床表现及诊断标准。
三、掌握川崎病的治疗。主要内容: 一、一般介绍本病的病因和病理。
二、重点讲解本病的临床表现。
三、着重介绍川崎病典型及不典型病例的诊断标准。
四、重点介绍川崎病的一般治疗及其治疗新进展。
第十章 第一节
(一)麻疹
目的要求:
一、熟悉本病的病因、流行病学及发病机制。
二、掌握麻疹的早期诊断要点及典型的临床经过。
三、熟悉其他类型麻疹的临床表现。
四、掌握麻疹与其他常见出疹性疾病的鉴别要点。
五、熟悉麻疹的常见并发症。
六、掌握麻疹的防治原则及方法。主要内容:
一、介绍麻疹病毒的特征、流行病学及发病机制。
二、重点讲解典型麻疹的临床经过,介绍其他类型麻疹的临床表现。
三、重点讲解麻疹的诊断依据及与其他出疹性疾病的鉴别要点。
四、介绍麻疹的常见并发症。
五、重点讲解麻疹的治疗原则及预防措施。
第三节(一、二)结核病
总论、原发型肺结核
目的要求:
一、了解结核病的发病机理。
二、掌握小儿结核病的诊断方法与预防。
三、掌握小儿原发型肺结核的特点、诊断及治疗。
四、熟悉小儿结核病具有活动性的参考指标。
五、熟悉结核感染的特点与治疗。主要内容: 一、一股讲述结核病的发病机理。
二、重点讲解本病的诊断方法,特别是结核菌素试验原理、方法、结果判断标准及临床意义。
三、重点讲授小儿原发型肺结核的特点,包括:①临床类型;②病理及转归特点;③临床特点;④诊断要点,强调开放性结核病接触史、卡介苗接种史、既往传染病史、结核中毒症状、结核菌素试验、痰和胃液找结核菌,胸部Ⅹ线检查对诊断的重要性。
五、介绍小儿结核病具有活动性的参考指标。
六、重点讲授治疗原则、治疗目的及治疗方案。
七、讲述结核感染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案
八、重点讲解小儿结核病的预防:控制传染源、卡介苗接种、预防性化疗。第三节
(四)结核性脑膜炎 目的要求:
一、了解小儿结核性脑膜炎的发病机理和病理。
二、掌握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表现、诊断及鉴别诊断。
三、掌握结核性脑膜炎的治疗。主要内容:
一、简介发病机理,指出血行播散在结核性脑膜炎发病中的重要性,并结合发病机理讲解病理类型。
二、重点讲解临床表现分三期的特点,强调不典型结脑的临床表现。
三、强调结脑早期诊断的重要性,阐明早期诊断要点。
四、重点讲解与化脓性脑膜炎、病毒性脑膜炎、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的鉴别诊断。
五、重点讲解结脑治疗的两个环节:控制炎症和控制颅内压,强调早期、彻底治疗结脑的重要性。
第十一章 第八节 小儿腹泻病
目的要求:
一、掌握本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与临床表现。
二、掌握本病的诊断与治疗。
三、熟悉本病的鉴别诊断。
四、了解本病的预防。主要内容:
一、一般介绍本病是婴幼儿时期的常见病和死亡原因。
二、重点讲解本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与分型。
三、介绍有关鉴别诊断。
四、重点讲解本病的治疗原则与方法。
五、一般介绍预防要点。第十二章 呼吸系统疾病
目的要求:
一、了解小儿呼吸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二、熟悉上呼吸道感染的病因、临床表现、并发症及防治要点。
三、了解小儿肺炎的分类。
四、掌握小儿支气管肺炎的病因、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与治疗。
五、熟悉支气管肺炎的并发症。
六、熟悉几种不同病原体所致支气管肺炎的临床特点。主要内容: 一、一般介绍小儿呼吸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二、讲述上呼吸道感染的病因、临床表现、并发症及防治要点。三、一般介绍肺炎的分类。
四、结合病理生理,重点讲解支气管肺炎的临床表现及重症肺炎的特点。
五、讲解支气管肺炎的并发症。
六、重点讲解肺炎与支气管炎、支气管异物、肺结核的鉴别。
七、讲解几种常见的不同病原体所致支气管肺炎的临床特点。
八、重点讲解支气管肺炎的治疗,包括抗生素的使用原则及疗程、重症肺炎的处理要点。
第十三章 第三、四节 先天性心脏病 目的要求:
一、了解胎儿血液循环及出生后血液动力学的变化。
二、熟悉先天性心脏病的病因、分类、预防及治疗原则。
三、掌握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及法洛四联症的病理生理、临 床表现、诊断及常见并发症。主要内容: 一、一般介绍正常胎儿血循环及出生后血循环的变化。
二、介绍先天性心脏病的病因、分类、预防及治疗原则。
三、重点讲解上述四种先天性心脏病的病理生理、临床表现、X线检查、心电图改 变、超声心动图特点等诊断方法与并发症。
四、介绍心导管检查、心血管造影的特点和临床意义。
五、介绍先心病的介入治疗方法。第十四章 第三节 急性肾小球肾炎 目的要求:
一、了解急性肾炎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二、掌握典型病例、严重病例及非典型病例的诊断(含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
三、掌握急性肾炎典型病例及严重病例的处理。
四、了解病程与预后。主要内容: 一、一般讲述急性肾小球肾炎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二、重点讲述典型病例及严重病例的临床表现及其产生机制。三、一般介绍本病的实验室检查及典型病例的诊断要点。
四、重点讲解典型病例及严重病例的处理要点。五、一般介绍病程与预后。第十四章 第四节 肾病综合征
目的要求:
一、熟悉肾病综合征的病理生理。
二、掌握肾病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及分类。
三、了解肾病综合征的常见合并症。
四、掌握肾病综合征的治疗。主要内容:
一、重点讲解肾病综合征四大特点的病理生理。
二、重点讲解肾病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及分类。三、一般讲解肾病综合征的常见并发症。
四、治疗:重点讲解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及细胞毒药物的应用,并介绍难治性肾病的治疗。第十五章
第一、二节 小儿造血、血象特点与营养性贫血 目的要求:
一、熟悉正常小儿造血和血象特点。
二、了解贫血发生的原因、临床表现、诊断要点与治疗原则。
三、熟悉小儿贫血的定义、程度与分类。
四、掌握缺铁性贫血及营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的病因、发病机理、诊断及防治方法。主要内容:
一、讲解小儿造血和血象特点:.⑴正常小儿造血的变化规律、髓外造血的定义与意义。
⑵正常小儿血象变化规律。
⑶正常血红蛋白种类的变化规律。
⑷正常小儿白细胞计数及分类计数变化规律。二、一般讲解贫血的临床表现及治疗原则
三、讲解贫血的定义、小儿不同年龄贫血的标准与分类。
四、重点讲解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及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的病因、发病机理、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
五、重点讲解营养性贫血的治疗:一般治疗、病因治疗、补充铁剂或维生素B12、叶酸等
六、结合病因讲解预防措施。第十六章 第三节 化脓性脑膜炎
目的要求:
一、熟悉小儿化脑常见病原菌。
二、了解小儿化脑的发病机理和病理。
三、掌握小儿化脑的临床表现、常见并发症。
四、掌握本病的诊断要点与鉴别诊断。
五、掌握本病的治疗措施和并发症的治疗 主要内容: 一、一般介绍病因、发病机理与病理,介绍常见致病菌。
二、重点讲授化脑的临床表现及脑脊液的变化特点,强调新生儿和小婴儿化脑的特点。
三、重点讲授化脑常见并发症的临床表现及诊治要点。
四、重点讲授化脑的诊断要点和鉴别诊断,强调不规则治疗后化脑诊断的困难。
五、重点讲授抗生素治疗的用药原则、剂量、用法及疗程。第十七章
第五节 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 目的要求:
一、熟悉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二、掌握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的临床表现与鉴别诊断。
三、掌握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的治疗与预防。
主要内容: 一、一般介绍散发性与地方性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二、重点讲解散发性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的临床症状、体征及其诊断。三、一般介绍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与21-三体综合征、佝偻病、粘多糖病1型及生长激素缺乏症的鉴别诊断。
四、重点讲解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的治疗及预防,强调新生儿筛查的意义。临床医学专业课程基本要求
一、性质和任务:儿科学是研究胎儿至青少年时期小儿发育、保健及疾病防治的临床医学学科,其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儿童预防保健措施及儿科常见病的发展规律和诊断防治方案,掌握疑难病症的临床诊断思维方法、检查步骤及鉴别诊断,掌握危急重症的抢救程序和方法,了解儿科的新知识和新技术。
二、理论知识和技能:
(一)基础理论与基本知识:
l.根据小儿机体处在发育的动态变化过程的特点,掌握由此产生的小儿在解剖、生理、生化、免疫和病理等方面与成人的差别。
2.熟悉小儿水和电解质失衡的病理生理特点,掌握婴儿腹泻、肺炎、营养不良、感染性休克、脑水肿等病症的小儿液体疗法。
3.了解小儿保健原则,掌握小儿时期计划免疫。
4.了解小儿消化系统解剖生理特点及物质代谢特点,掌握正常小儿的喂养。5.掌握新生儿分类、新生儿包括早产儿的特点与护理。
6.掌握下列儿科疾病的病因、发病机理、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肺炎、上呼吸道感染、婴儿腹泻、维生素D缺乏病、营养不良、小儿肥胖症、营养性贫血、新生儿感染性疾病、新生儿黄疸、新生儿溶血症、新生儿窒息、麻疹等出疹性传染病。
7.掌握常见先天性心脏病、肾炎、肾病
综合征、化脓性脑膜炎、风湿热、过敏性紫癜、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脊髓灰质炎、原发型肺结核、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
8.熟悉下列疾病的诊断治疗要点、了解病因及发病机理:新生儿肺炎、新生儿肺透明膜病、新生儿低钙血症、新生儿低血糖、新生儿颅内出血、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21-三体综合征、苯丙酮尿症及原发性免疫缺陷病。
9.掌握感染性休克、心力衰竭、呼吸衰竭、急性肾功能衰竭、颅高压、脑水肿等危急重症的诊断与抢救措施。
(二)基本技能:
l.掌握儿科静脉穿刺的规范操作,能熟练地进行头皮静脉、股静脉及颈静脉的穿刺操作,掌握小儿骨髓穿刺、胸腔穿刺、腰椎穿刺技术。
2.掌握鼻饲方法、物理降温、氧气疗法、胸外按压、人工呼吸。了解人工呼吸器、保温箱、光疗设备的使用。
三、参考性学时范围:
总学时94, 理论讲授与实习之比为1:1.35,毕业实习6周。
第二篇:临床医学专业儿科学教学大纲
临床医学专业儿科学教学大纲
总学时84学时,其中课内教学56学时,实践教学28学时。
第一章 绪 论
目的要求:
一、熟悉儿科学的特点。
二、掌握小儿年龄分期及各年龄期的特点。主要内容: 一、一般介绍儿科学的范围和任务。
二、简要讲解儿科学的特点。
三、重点讲解小儿年龄分期及各期特点。
第二章 生长发育
目的要求:
一、了解小儿生长发育的规律及影响因素。
二、掌握小儿生长发育的各项具体指标。
三、熟悉小儿神经心理发育。
四、了解小儿体格生长发育和神经心理发育的评价。
五、熟悉小儿体格生长障碍及心理行为异常。主要内容: 一、一般介绍小儿生长发育的规律及影响因素。
二、重点讲解小儿体格生长的常用指标。
体重的增长:包括出生体重、生理性体重下降、体重增长规律等。身材的增长:包括身高、坐高和指距。体围的增长:包括头围、胸围、上臂围等。骨骼:包括头颅骨、脊柱、长骨。牙齿。
三、简要讲解体格生长评价。四、一般介绍脂肪组织与肌肉的发育。五、一般介绍小儿生殖系统发育。
六、简要讲解小儿神经心理发育及其评价。七、一般介绍小儿心理行为异常。
第三章 儿童保健
目的要求:
一、掌握各年龄期保健原则。
二、了解儿童保健的具体措施。
三、掌握儿童的预防接种。主要内容:
一、讲解儿童各年龄期的保健原则(包括围产期、新生儿期、婴幼儿期、学龄前期、学龄期、青春期),散居儿童和集体儿童的保健重点。二、一般介绍小儿保健的具体措施。
三、着重阐述有关小儿预防接种的各项内容与实施程序。第四章
第三节 小儿液体平衡的特点和液体疗法
目的要求:
一、了解小儿体液平衡的特点。
二、熟悉小儿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的病理生理。
三、掌握小儿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的临床表现。
四、熟悉液体疗法常用溶液的组成及临床应用。
五、掌握小儿腹泻的液体疗法,制定液体疗法的具体方案。主要内容:
一、一般介绍小儿体液平衡的特点。
二、重点讲解小儿水、电解质及酸碱失衡的病理生理与临床表现。
三、重点讲述液体疗法的具体实施,特别是小儿腹泻的液体疗法。
四、介绍小儿液体疗法常用溶液的种类、成分与应用。
第五章
第一、二节 小儿营养和喂养
目的要求:
一、熟悉小儿物质代谢特点及营养需要量。
二、掌握婴儿喂养、添加辅食的原则。
三、了解小儿营养状况评价。主要内容: 一、一般讲述小儿对能量、水和各种营养物质的需要及其临床意义。
二、重点讲述母乳喂养的优点、方法及断奶时间、注意事项、提倡母乳喂养。介绍 有关母乳喂养的新观点。三、一般介绍混合喂养、人工喂养中牛乳、羊乳、代乳品的适应症、优缺点、成份与 方法。
四、重点讲述辅食添加的原则、种类和时间。五、一般介绍幼儿膳食的配制原则、种类和方法。六、一般介绍小儿营养状况评价。
第五节
(二)维生素D缺乏症
目的要求:
一、熟悉维生素D缺乏的病因及发病机理。
二、了解维生素D缺乏症的鉴别诊断。
三、掌握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的临床表现、诊断及防治。主要内容: 一、一般介绍VitD的来源及代谢过程。
二、结合病理生理重点讲解佝偻病和手足搐搦症的临床表现。
第六节
(一)营养不良
目的要求:
一、熟悉营养不良的病因与病理生理。
二、掌握营养不良的临床表现及诊断。
三、了解营养不良的并发症。
四、掌握营养不良的防治。主要内容:
一、介绍营养不良的病因,结合病因重点讲述预防措施。
二、结合营养不良病理生理,重点讲述本病的临床特点。
三、重点讲述营养不良的诊断。
第六节
(二)小儿肥胖症
目的要求:
一、熟悉小儿肥胖症的病因与病理生理。
二、熟悉本病的临床表观与鉴别诊断。
三、掌握本病的诊断与防治。主要内容:
一、讲述本病的病因与病理生理。
二、讲述本病的临床表现,重点讲述诊断标准。三、一般介绍本病的鉴别诊断。
四、重点讲述本病的防治,强调控制饮食与加强运动。
第七章
第一节 新生儿总论
目的要求:
一、掌握新生儿分类及各种新生儿的定义。
二、熟悉正常新生儿的特点和护理。
三、熟悉新生儿常见的几种特殊生理状态。主要内容: 一、一般介绍新生儿医学的重要性及围产医学的定义。
二、重点讲解足月儿、早产儿、过期产儿、低出生体重儿、正常体重儿、巨大儿、小于胎龄儿、适于胎龄儿、大于胎龄儿、早期新生儿、晚期新生儿、高危儿的定义。
三、简要讲解新生儿及早产儿在外观、呼吸、循环、消化、血液、泌尿、神经、能量和体液代谢、免疫以及体温调节方面的特点。
四、结合上述特点讲解新生儿、早产儿的护理要求。五、一般介绍新生儿常见的几种特殊生理状态。
第五节 新生儿窒息
目的要求:
一、熟悉新生儿窒息的病因、病理生理及预防。
二、掌握新生儿窒息的临床表现、并发症及后遗症。
三、掌握新生儿窒息的治疗。主要内容:
一、介绍新生儿窒息的病因及病理生理。
二、重点讲解本病的临床表现、新生儿Apgar评分及复苏后可能发生的各种并发症(缺氧缺血性脑病等)及后遗症。
三、重点讲解本病的治疗:介绍呼吸管理和监护。四、一般介绍本病的预防。
第六节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目的要求:
一、熟悉本病的原因、发病机制与预防。
二、掌握本病的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
三、了解本病的预后。主要内容: 一、一般讲述本病的病因与发病机制。
二、重点讲解本病的临床表现与诊断。三、一般介绍本病的预防与预后。
四、重点讲解本病的治疗。
第七节 新生儿颅内出血
目的要求:
一、熟悉新生儿颅内出血的病因、发病机制及预后。
二、掌握本病的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主要内容:
一、介绍病因与发病机制,强调预防重要性。
二、诊断着重讲解病史、症状及体征、头颅CT、B超检查及脑脊液检查。
三、重点讲解本病的治疗。
第八节 胎粪吸入综合征
目的要求:
一、熟悉胎粪吸入综合征的病因和病理生理。
二、掌握本病的临床表现与防治。主要内容:
一、介绍本病的病因与病理生理。
二、重点讲解本病的临床表现、治疗及预防。
第九节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目的要求:
一、熟悉新生儿肺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病因及发病机理。
二、掌握本病的临床表现及鉴别要点。
三、掌握本病的治疗及预防。主要内容:
一、重点讲解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病因与发病机制。
二、重点讲解本病的临床表现及鉴别要点。
三、重点讲解本病的治疗要点,氧疗、PS替代疗法。四、一般介绍预防本病的措施,尤其是预防早产的重要性。五、一般介绍本病与胎粪吸入性肺炎、感染性肺炎的鉴别要点。
第十节 新生儿黄疸
目的要求:
一、了解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的特点。
二、掌握生理性黄疸的特点。
三、掌握病理性黄疸的特点及常见的几种病因。主要内容: 一、一般介绍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特点。
二、重点讲述生理性黄疸与病理性黄疸的特点。
三、分别简要讲述病理性黄疸的原因,新生儿溶血病、新生儿败血症等的特点及鉴别要点。
第十一节 新生儿溶血病
目的要求:
一、熟悉母婴血型不合的病因与病理生理。
二、掌握本病的临床表现、诊断要点及治疗措施。
三、了解本病的预防方法。
主要内容:
一、一般讲述母婴血型不合的病因和病理生理。
二、重点讲解本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鉴别诊断及并发症。
三、重点讲解治疗本病的光照疗法、换血疗法、药物治疗及产前治疗。四、一般介绍预防Rh(D)溶血病的方法。
第十二节
(一)新生儿败血症
目的要求:
一、熟悉新生儿败血症的病原菌、感染途径及发病机制。
二、掌握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主要内容: 一、一般介绍感染途径、常见病原菌及发病机制。
二、重点讲解本病的诊断要点,包括病史、临床表现与实验室检查。强调本病早期症状不典型。
三、重点介绍抗生素治疗。第十二节
(二)新生儿感染性肺炎
目的要求:
一、熟悉宫内感染性肺炎、分娩过程中感染性肺炎、出生后感染性肺炎的病因。
二、掌握宫内感染性肺炎、分娩过程中感染性肺炎、出生后感染性肺炎的临床表现及治疗。主要内容:
一、介绍本病的病因。
二、重点讲解本病的临床表现和治疗要点。
第十三节 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
目的要求:
一、熟悉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的病因、病理生理与预防。
二、掌握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的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主要内容:
一、介绍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的1病理生理(皮下脂肪的特点,新生儿易出现低体温的原因等)。
二、结合病因(寒冷、早产、窒息、感染等),介绍提出预防措施。
三、重点讲述本病的临床表现。
四、治疗:重点介绍本病的复温措施。
第八章
第二节 21-三体综合征
目的要求:
掌握本病的临床特征及诊断 主要内容:
一、重点讲解本病的临床特征。
二、重点讲解本病的诊断,除根据临床症状与体征外,强调染色体检查的重要性。
三、结合病因及发病因素一般介绍本病的预防措施,指出遗传咨询的作用。
第三节 苯丙酮尿症
目的要求
一、了解本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二、掌握本病的临床表现及诊断。
三、掌握本病的治疗措施。主要内容: 一、一般介绍本病的基本病因与发病机制。
二、重点讲解本病的临床表现。
三、重点讲解本病的诊断依据,强调早期诊断的重要性。
四、重点讲解本病的治疗措施,饮食疗法的原则,指出早期治疗与预后的关系。五、一般讲解预防及开展新生儿筛查的重要性。第九章
第二节 原发性免疫缺陷病
目的要求:
一、熟悉原发性免疫缺陷病的分类及治疗原则。
二、掌握小儿原发性免疫缺陷病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方法。主要内容:
一、介绍小儿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特点。
二、讲解小儿原发性免疫缺陷病的分类和每类疾病的共同特点。
三、重点讲解原发性免疫缺陷病的过筛试验及确诊方法。
四、重点讲解X连锁无丙种球蛋白血症、常见变异型免疫缺陷病、婴儿暂时性低丙种球蛋白血症、IgA缺陷症、胸腺发育不全、严重联合免疫缺陷病的临床特点。
五、讲解原发性免疫缺陷病的治疗原则与方法。
第三节 支气管哮喘
目的要求:
一、了解支气管哮喘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二、掌握支气管哮喘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三、熟悉支气管哮喘的预防复发。主要内容: 一、一般介绍支气管哮喘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二、重点讲解支气管哮喘的临床表现、几种类型哮喘的诊断依据。
三、重点讲解支气管哮喘的防治,尤以糖皮质激素在本病的应用。
四、讲解支气管哮喘持续状态的处理及预防复发的措施。
第五节 风湿热
目的要求:
一、了解风湿热的病因和病理。
二、掌握风湿热的临床及诊断标准。
三、掌握风湿热的治疗及预防。主要内容:
一、一般介绍本病的病因和病理。
二、重点讲解本病的临床表现,着重介绍1992年修订的诊断初发风湿热的Jones标准,并指出其不足之处,避免过诊或漏诊、误诊。
三、重点讲解本病的治疗及原发和继发性预防。
第八节 川崎病 目的要求:
一、了解川崎病的病因及病理。
二、掌握川崎病的临床表现及诊断标准。
三、掌握川崎病的治疗。主要内容: 一、一般介绍本病的病因和病理。
二、重点讲解本病的临床表现。
三、着重介绍川崎病典型及不典型病例的诊断标准。
四、重点介绍川崎病的一般治疗及其治疗新进展。
第十章
第一节
(一)麻疹
目的要求:
一、熟悉本病的病因、流行病学及发病机制。
二、掌握麻疹的早期诊断要点及典型的临床经过。
三、熟悉其他类型麻疹的临床表现。
四、掌握麻疹与其他常见出疹性疾病的鉴别要点。
五、熟悉麻疹的常见并发症。
六、掌握麻疹的防治原则及方法。主要内容:
一、介绍麻疹病毒的特征、流行病学及发病机制。
二、重点讲解典型麻疹的临床经过,介绍其他类型麻疹的临床表现。
三、重点讲解麻疹的诊断依据及与其他出疹性疾病的鉴别要点。
四、介绍麻疹的常见并发症。
五、重点讲解麻疹的治疗原则及预防措施。
第三节(一、二)结核病
总论、原发型肺结核
目的要求:
一、了解结核病的发病机理。
二、掌握小儿结核病的诊断方法与预防。
三、掌握小儿原发型肺结核的特点、诊断及治疗。
四、熟悉小儿结核病具有活动性的参考指标。
五、熟悉结核感染的特点与治疗。主要内容: 一、一股讲述结核病的发病机理。
二、重点讲解本病的诊断方法,特别是结核菌素试验原理、方法、结果判断标准及临床意义。
三、重点讲授小儿原发型肺结核的特点,包括:①临床类型;②病理及转归特点;③临床特点;④诊断要点,强调开放性结核病接触史、卡介苗接种史、既往传染病史、结核中毒症状、结核菌素试验、痰和胃液找结核菌,胸部Ⅹ线检查对诊断的重要性。
五、介绍小儿结核病具有活动性的参考指标。
六、重点讲授治疗原则、治疗目的及治疗方案。
七、讲述结核感染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案。
八、重点讲解小儿结核病的预防:控制传染源、卡介苗接种、预防性化疗。
第三节
(四)结核性脑膜炎
目的要求:
一、了解小儿结核性脑膜炎的发病机理和病理。
二、掌握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表现、诊断及鉴别诊断。
三、掌握结核性脑膜炎的治疗。主要内容:
一、简介发病机理,指出血行播散在结核性脑膜炎发病中的重要性,并结合发病机理讲解病理类型。
二、重点讲解临床表现分三期的特点,强调不典型结脑的临床表现。
三、强调结脑早期诊断的重要性,阐明早期诊断要点。
四、重点讲解与化脓性脑膜炎、病毒性脑膜炎、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的鉴别诊断。
五、重点讲解结脑治疗的两个环节:控制炎症和控制颅内压,强调早期、彻底治疗结脑的重要性。
第十一章第八节 小儿腹泻病
目的要求:
一、掌握本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与临床表现。
二、掌握本病的诊断与治疗。
三、熟悉本病的鉴别诊断。
四、了解本病的预防。主要内容:
一、一般介绍本病是婴幼儿时期的常见病和死亡原因。
二、重点讲解本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与分型。
三、介绍有关鉴别诊断。
四、重点讲解本病的治疗原则与方法。
五、一般介绍预防要点。
第十二章
呼吸系统疾病
目的要求:
一、了解小儿呼吸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二、熟悉上呼吸道感染的病因、临床表现、并发症及防治要点。
三、了解小儿肺炎的分类。
四、掌握小儿支气管肺炎的病因、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与治疗。
五、熟悉支气管肺炎的并发症。
六、熟悉几种不同病原体所致支气管肺炎的临床特点。主要内容: 一、一般介绍小儿呼吸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二、讲述上呼吸道感染的病因、临床表现、并发症及防治要点。三、一般介绍肺炎的分类。
四、结合病理生理,重点讲解支气管肺炎的临床表现及重症肺炎的特点。
五、讲解支气管肺炎的并发症。
六、重点讲解肺炎与支气管炎、支气管异物、肺结核的鉴别。
七、讲解几种常见的不同病原体所致支气管肺炎的临床特点。
八、重点讲解支气管肺炎的治疗,包括抗生素的使用原则及疗程、重症肺炎的处理要点。
第十三章
第三、四节 先天性心脏病
目的要求:
一、了解胎儿血液循环及出生后血液动力学的变化。
二、熟悉先天性心脏病的病因、分类、预防及治疗原则。
三、掌握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及法洛四联症的病理生理、临 床表现、诊断及常见并发症。主要内容: 一、一般介绍正常胎儿血循环及出生后血循环的变化。
二、介绍先天性心脏病的病因、分类、预防及治疗原则。
三、重点讲解上述四种先天性心脏病的病理生理、临床表现、X线检查、心电图改 变、超声心动图特点等诊断方法与并发症。
四、介绍心导管检查、心血管造影的特点和临床意义。
五、介绍先心病的介入治疗方法。
第十四章
第三节 急性肾小球肾炎
目的要求:
一、了解急性肾炎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二、掌握典型病例、严重病例及非典型病例的诊断(含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
三、掌握急性肾炎典型病例及严重病例的处理。
四、了解病程与预后。主要内容: 一、一般讲述急性肾小球肾炎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二、重点讲述典型病例及严重病例的临床表现及其产生机制。三、一般介绍本病的实验室检查及典型病例的诊断要点。
四、重点讲解典型病例及严重病例的处理要点。五、一般介绍病程与预后。
第十四章
第四节 肾病综合征 目的要求:
一、熟悉肾病综合征的病理生理。
二、掌握肾病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及分类。
三、了解肾病综合征的常见合并症。
四、掌握肾病综合征的治疗。主要内容:
一、重点讲解肾病综合征四大特点的病理生理。
二、重点讲解肾病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及分类。三、一般讲解肾病综合征的常见并发症。
四、治疗:重点讲解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及细胞毒药物的应用,并介绍难治性肾病的治疗。
第十五章
第一、二节 小儿造血、血象特点与营养性贫血
目的要求:
一、熟悉正常小儿造血和血象特点。
二、了解贫血发生的原因、临床表现、诊断要点与治疗原则。
三、熟悉小儿贫血的定义、程度与分类。
四、掌握缺铁性贫血及营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的病因、发病机理、诊断及防治方法。主要内容:
一、讲解小儿造血和血象特点:.⑴正常小儿造血的变化规律、髓外造血的定义与意义。⑵正常小儿血象变化规律。
⑶正常血红蛋白种类的变化规律。
⑷正常小儿白细胞计数及分类计数变化规律。二、一般讲解贫血的临床表现及治疗原则。
三、讲解贫血的定义、小儿不同年龄贫血的标准与分类。
四、重点讲解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及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的病因、发病机理、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
五、重点讲解营养性贫血的治疗:一般治疗、病因治疗、补充铁剂或维生素B12、叶酸等。
六、结合病因讲解预防措施。
第十六章
第三节 化脓性脑膜炎
目的要求:
一、熟悉小儿化脑常见病原菌。
二、了解小儿化脑的发病机理和病理。
三、掌握小儿化脑的临床表现、常见并发症。
四、掌握本病的诊断要点与鉴别诊断。
五、掌握本病的治疗措施和并发症的治疗。主要内容: 一、一般介绍病因、发病机理与病理,介绍常见致病菌。
二、重点讲授化脑的临床表现及脑脊液的变化特点,强调新生儿和小婴儿化脑的特点。
三、重点讲授化脑常见并发症的临床表现及诊治要点。
四、重点讲授化脑的诊断要点和鉴别诊断,强调不规则治疗后化脑诊断的困难。
五、重点讲授抗生素治疗的用药原则、剂量、用法及疗程。
第十七章
第五节 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
目的要求:
一、熟悉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二、掌握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的临床表现与鉴别诊断。
三、掌握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的治疗与预防。主要内容: 一、一般介绍散发性与地方性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二、重点讲解散发性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的临床症状、体征及其诊断。三、一般介绍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与21-三体综合征、佝偻病、粘多糖病1型及生长激素缺乏症的鉴别诊断。
四、重点讲解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的治疗及预防,强调新生儿筛查的意义。
【本文由大学生电脑主页[ www.xiexiebang.com ]—大学生的百事通收集整理】
第三篇: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教学大纲
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教学大纲
骨科
骨折概论
目的要求:
1.掌握骨折的定义和分类、临床表现、常见并发症。2.熟悉骨折的愈合过程和影响因素。3.熟悉骨折的急救及治疗原则。
4.了解开放性骨折的分类处理特点。
5.了解骨折延迟连接、不连接和畸形愈合的概念。教学时数:讲课:3学时;见习:1学时 讲课内容:
1.骨折的定义、成因、分类和骨折段移位。2.骨折的临床表现,诊断和常见并发症。3.骨折愈合过程及影响骨折愈合的因素。4.骨折的急救和治疗原则。
5.骨折延迟连接、不连接和畸形愈合。自学内容:
1.骨折的变化、固定和功能锻炼。2.开放性骨折与关节损伤的处理。见习内容:
典型病例及X线片示范,结合幻灯、多媒体,介绍典型骨折的临床表现和诊断。常用治疗方法如骨折复位牵引、石膏绷带包扎等的操作示范。思考题:
1.叙述不同的骨折分类方法。2.骨折的特有体征是什么? 3.骨折的常见并发症有哪些?
4.试述骨折的愈合过程和影响因素。5.开放性骨折的急救与处理原则。
上肢骨关节损伤
目的要求:
1.熟悉肱骨外科颈骨折、肱骨髁上骨折和桡骨远端骨折的分类、诊断和治疗原则。2.了解上肢各关节脱误特点和治疗。
教学时数:讲课:2学时;见习:0.5学时 授课内容:
1.肱骨外科颈骨折、肱骨髁上骨折和桡骨远端骨折的分类、临床表现和治疗原则。2.肩关节脱位的分类和临床特点、处理原则。自学内容:
1.锁骨骨折、肱骨干骨折和前臂双骨折的诊断和治疗原则。2.肩锁关节、肘关节脱位和桡骨小头半脱位的诊断和治疗。见习内容:
结合X片进行典型病例示范。结合幻灯或多媒体示范一些具体治疗操作。思考题:
1.试述肱骨外科颈骨折的分类及治疗原则。2.肱骨髁上骨折的分类有哪些?
3.试述桡骨远端骨折的分类、骨折端移位特点及处理原则。
手外伤及断肢(指)再植
目的要求:
1.熟悉手外伤的现场急救原则。
2.了解手外伤的损伤原因检查方法。3.了解断肢(指)再植的概念。教学时数:讲课:1学时
授课内容:手部常见损伤原因。手外伤的检查及现场急救原则。自学内容:断肢(指)再植的概念、急救与适应症。思考题:
1.手外伤的损伤原因和创伤特点有哪些? 2.手外伤时,要全面检查哪些项目。3.什么叫完全性断肢和不完全性断肢?
下肢骨、关节损伤
目的要求:
1.掌握股骨颈骨折的分类和诊断。
2.熟悉髋关节脱位的分类、诊断与治疗原则。3.了解股骨干骨折的分类。
4.了解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的诊断。
教学时数:讲课:3学时;见习:0.5学时 授课内容:
1.髋关节脱位的分类、诊断与治疗原则。
2.股骨颈和转子间骨折的分类、诊断和治疗原则。3.股骨干骨折的病因与分类、诊断和治疗原则。
4.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的病理分型、临床表现和治疗原则。5.膝关节韧带损伤。自学内容:
1.髌骨骨折和脱位。2.胫骨平台骨折。3.踝部骨折和扭伤。4.跟骨和足部骨折。见习内容:
典型病例示范、配合X线片、多媒体等,并结合具体操作如半月板损伤的检查、骨折的手法复位等。思考题: 1.试述股骨颈骨折的Garden分型及其处理原则。2.试述髋关节脱位诊断和复位方法。3.股骨干骨折的移位特点是什么?
4.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脊柱及骨盆骨折
目的要求:
1.熟悉胸腰椎骨折的分类、临床表现及治疗原则。2.熟悉骨盆骨折的分类、并发症和处理原则。3.了解脊髓损伤的病理变化和临床表现。教学时数:讲课:2学时;见习:0.5学时 授课内容:
1.脊柱骨折(胸腰椎骨折、颈椎骨折)的分类、临床表现及治疗原则。2.脊柱骨折脱位合并脊髓神经损伤的病理、临床表现并发症。3.骨盆骨折的分类、临床表现、并发症。自学内容:
1.脊髓损伤的治疗。2.骨盆骨折的治疗。
见习内容:示范脊椎及骨盆骨折典型病例,配合X线片、多媒体等。思考题:
1.胸腰椎骨折的分类。
2.何谓“脊髓震荡”及“截瘫指数”? 3.骨盆骨折的并发症有哪些?
周围神经损伤
目的要求:了解周围神经损伤的分类、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原则。自学内容:
1.复习周围神经的组织解剖,神经损伤的分类、诊断和治疗。2.上、下肢神经损伤的临床表现及治疗原则。教学方法:自学
思考题:上、下肢各周围神经损伤后的临床特征有哪些?
运动系统慢性损伤
目的要求:
1.熟悉常见的慢性损伤的分类、临床特点和治疗原则。
2.了解狭窄性腱鞘炎、腱鞘囊肿。肱骨外上髁炎、肩关节周围炎 3.骨头骨软骨病的临床特征。教学时数:讲课:2学时 授课内容:
1.常见的慢性损伤的分类、临床特点和治疗原则。
2.重点介绍疾病:狭窄性腱鞘炎、腱鞘囊肿。肱骨外上髁炎、肩关节周围炎。3.软骨的慢性损伤。自学内容:
腰肌劳损、棘上、棘间韧带损伤、滑囊炎、骨的慢性损伤、周围神经卡压综合症。思考题:
1.试述运动系统慢性损伤的分类和临床特点。
2.狭窄性腱鞘炎主要指哪些疾病?临床特点是什么? 3.肩关节周围炎的临床特点有哪些?
4.股骨头骨软骨病的病理和临床特征是什么?
腰腿痛和颈肩痛
目的要求:
1.掌握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理分型、临床特征和鉴别诊断。2.熟悉腰腿痛及颈肩痛的病因、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原则。教学时数:讲课:3学时;见习:1学时 授课内容:
1.腰腿痛的病因和分类。
2.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因、发病机理、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原则 3.颈椎病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及治疗原则。自学内容:
1.腰腿痛的解剖生理概要。
2.腰腿痛的疼痛性质和压痛点。3.颈肩痛的解剖生理概要。
见习内容:典型病例示教、检查方法和影象学检查。思考题:
1.叙述腰腿痛的分类和病因诊断
2.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特点有哪些? 3.试述.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鉴别诊断。4.颈椎病的临床分类有哪些?
骨与关节化脓性感染
目的要求:
1.掌握骨或关节急性化脓性感染的发病机理、早期诊断及治疗原则 2.熟悉化脓性关节炎的病理、临床表现和鉴别诊断。
3.了解慢性血源性骨髓炎的病理、诊断、手术适应症和禁忌症。教学时数:讲课:2学时;见习0.5学时 授课内容:
1.急性血源性化脓性骨髓炎的病因和病理、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及治疗原则。
2.慢性化脓性骨髓炎的病理、诊断及治疗原则。3.化脓性关节炎的病理、诊断及治疗原则。
自学内容:化脓性脊椎炎,局限性骨脓肿,硬化性骨髓炎,创伤后骨髓炎。见习内容:示范典型病例,并配合影象学检查。思考题:
1.叙述急性血源性化脓性骨髓炎的病理演变过程。2.化脓性关节炎的病理分期和鉴别诊断有哪些? 3.慢性血源性骨髓炎的病理和临床特征是什么?
骨与关节结核
目的要求:
1.掌握骨关节结核的病理演变、早期诊断和治疗原则。
2.熟悉脊柱结核的病理、临床表现、治疗原则及手术指征。3.了解髋关节和膝关节结核的临床表现和治疗原则。教学时数:讲课:2学时; 见习:0.5学时 授课内容:
1.骨关节结核概论:病理、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原则。2.脊柱结核的病理、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原则。3.脊柱结核并发截瘫的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
自学内容:髋、膝关节结核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见习内容:示范骨关节结核的典型体征及检查方法,配合影象学检查。思考题:
1.叙述骨关节结核的病理变化、诊断要点和治疗原则。2.脊柱结核病理分类和诊断有哪些? 3.寒性脓肿的形成和临床特点是什么?
非化脓性关节炎
目的要求:了解骨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原则。教学时数:讲课:2学时; 见习:0.5学时
授课内容:骨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病理、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原则。自学内容:
1.强直性脊柱炎。2.大关节病。
见习内容:临床病例示教,读片,强调非化脓性关节炎的鉴别诊断。思考题:
1.叙述骨关节炎的病理变化和临床表现
2.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诊断标准是哪些?
运动系统畸形
目的要求:了解常见的运动系统畸形的临床表现和诊断。教学时数:讲课:1学时 教学内容:
1.先天性髋关节脱位和脊柱侧凸的临床表现和诊断。2.脊髓灰质炎后遗症的临床表现。自学内容: 1.先天性斜颈。
2.先天性马蹄内翻足。3.平足症和母外翻。思考题:
1.试述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站立前期和脱位期的诊断。2.脊柱侧凸的分类有哪些?
骨肿瘤
目的要求:
1.熟悉骨肿瘤的分类、临床表现、诊断和外科分期。
2.了解骨软骨瘤、骨巨细胞瘤及骨肉瘤的临床表现、X线诊断和治疗原则。教学时数:讲课:2学时; 见习:1学时 授课内容:
1.骨肿瘤概论:分类、临床表现、诊断和外科分期。
2.良性骨组织肿瘤(骨软骨瘤)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原则。3.骨巨细胞瘤的临床诊断和治疗原则。
4.原发性恶性骨肿瘤(骨肉瘤)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原则。5.转移性骨肿瘤的临床表现 自学内容:
1.良性骨肿瘤:骨瘤、骨样骨瘤、软骨瘤。
2.原发性恶性骨肿瘤:软骨肉瘤、骨纤维肉瘤。3.骨的瘤样病损。见习内容: 示范典型病例,并结合X线片及幻灯,了解良性及恶性骨肿瘤的临床表现及体征,两者之间的鉴别。
思考题:试述骨肿瘤的分类及指导治疗的外科分期。
第四篇:临床医学专业七年制教学大纲
临床医学专业七年制教学大纲
外科学总论
绪论
目的:
1.了解外科学的范畴和我国在外科方面的成就。2.树立学习外科的正确观点
教学内容:外科的范畴,外科与其他学科间的关系,重点讲解如何学习外科。自学内容:
1.外科的发展和我国的外科发展。2.如何进行外科临床研究。教学时数:1学时
无菌术
目的要求
1.树立无菌观念,熟悉手术时的无菌操作。2.熟悉常用的灭菌法和消毒法。3.熟悉洗手,穿手术衣和戴手套。
4.熟悉手术区皮肤准备、皮肤消毒和铺巾。教学内容:
常用灭菌术和消毒法的要求和选择。教师同时补充讲述现代消毒内容。自学内容:
无菌术的概念,无菌操作原则。手术者和病人手术区域的准备。见习
1.洗手,穿手术衣,戴手套,手术区的皮肤准备和铺巾。2.了解高压灭菌锅的使用和手术室的管理原则。教学时数:1学时,见习:2学时。
外科病人的体液失调
目的要求:
1.熟悉人体正常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的基本概念。2.熟悉水钠代谢紊乱的原因,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3.熟悉钾代谢紊乱,低血钙、低血镁的原因、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4.熟悉代谢性酸中毒、碱中毒和呼吸性酸中毒的原因、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5.掌握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的基本防治。教学内容
1.水和钠代谢紊乱的原因、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诊断和防治方法。2.低血钾和高血钾的原因,临床表现和处理。
3.代谢性酸中毒、碱中毒和呼吸性酸中毒的原因、病理生理、临床表现和治疗原则。4.外科病人体液失调的综合防治原则。自学内容
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的基本概念,缺水和缺钠的关系,血液PH检测的综合分析,钙和镁代谢紊乱的原因和治疗原则。
教学时数:5学时 见习:4学时(根据不同类型的体液紊乱病人作分析讨论,制定治疗方案,包括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紊乱)。
输血
目的要求
1.熟悉输血的适应症和并发症的防治。
2.了解血液成分制品和适应症,血浆增量剂的种类和应用。3.了解自体输血的。
4.熟悉大量输血时机体代谢改变及其防治。教学内容
1.输血的适应症。
2.输血并发症的诊断和防治。
3.大量输血的概念、并发症及其防治。4.补充讲述成分输血。自学内容
1.自体输血的种类及其应用。
2.血浆增量剂和血液成分制品的种类和应用。教学时数: 讲课:1学时。
外科休克
目的要求:
1.熟悉外科休克的基本病理生理变化和临床表现的关系。2.了解休克的类型及其病理生理特点。3.熟悉休克的诊断和主要监测。
4.掌握休克治疗原则和不同类型休克的治疗特点。5.掌握低容量休克的扩容方法和注意要点。教学内容: 1.外科休克的原因和基本病理生理。2.休克的临床表现和诊断。3.休克病人的监测。
4.休克的治疗原则和不同类型休克的治疗特点。
自学内容: 休克的基本概念。涉及有效循环血量剧减的三大因素与休克分类。教学时数: 讲课:3学时。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症
目的要求:
1.熟悉多器官功能障碍的临床演进。2.了解多器官功能障碍的监测。3.了解多器官功能障碍的诊断。
4.熟悉多系统器官功能障碍的预防。5.熟悉急性肾功能衰竭的病因。6.了解急性肾功能衰竭的病理生理
7.熟悉急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表现,诊断和防治方法。8.了解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发病基础和病理生理。9.熟悉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10.了解急性肝衰竭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教学内容:
1.多器官功能障碍的临床演进、诊断及预防。2.多器官功能障碍的监测。
3.急性肾功能衰竭的的主要病因和发病机理。4.急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表现、诊断和防治。
5.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发病基础和病理生理特点。6.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自学内容:
多器官功能障碍的发病基础,腹膜透析和血液净化的原理,急性肝衰竭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教学时数:讲课:4学时,见习:2学时
围手术期处理
目的要求:围手术期处理的重要性 教学内容
1.围手术期处理的概念和目的要求。2.手术分择期、限期和急症手术。3.手术耐受力的分类和评估 4.术前一般准备和特殊准备。5.术后病人基本处理。
6.术后常见并发症的临床表现、诊断和防治。自学内容
器功能障碍综合症的围手术期处理。教学时数:4学时
外科营养
目的要求
1.了解饥饿、手术创伤和感染对机体能量代谢的影响。2.了解病人营养状况的判定。
3.了解营养支持的基本概念和对外科病人进行营养支持的方法。4.熟悉外科病人营养支持的适应症和并发症的防治。5.掌握外科病人营养支持的适应症和并发症的防治。教学内容 1.饥饿、外科手术创伤和感染对机体能量代谢的影响。2.判定外科病人营养状况的方法。
3.营养支持的基本概念、适应症、实施方法以及并发症的防治。教学时数:3学时 见习(与手术前后结合在一起)
外科感染
目的要求
1.熟悉外科感染的特点,发生和发展的规律。2.熟悉外科感染的临床表现、诊断和防治原则。
3.熟悉疖、痈、蜂窝组织炎、丹毒、急性淋巴结炎、脓肿的诊断和治疗方法。4.手的解剖特点对手部感染的重要意义。
5.熟悉甲沟炎、化脓性指头炎、化脓性腱鞘炎以及手掌部间隙感染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6.熟悉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的概念和病理生理。7.熟悉全身性外科感染的基本概念以及诊断和治疗。8.熟悉破伤风的临床表现、预防和治疗。9.了解气性坏疽的临床表现、预防和治疗。10.掌握抗生素在外科感染中的应用。教学内容
1.外科感染的特点、发生、发展规律及其防治原则。2.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的病理生理。3.软组织急性化脓性感染的诊断和处理。4.手部急性化脓性感染的诊断和处理。5.全身性外科感染的概念、诊断和处理。6.抗生素的合理应用。自学内容
与外科感染有关的各种致病菌所致感染时的特点。破伤风的临床表现和防治。气性坏疽感染的临床表现和防治。外科真菌感染的防治。教学时数:4学时
创伤和战伤
目的要求: 1.熟悉各类致伤因子的作用原理。2.熟悉创伤引起的局部和全身性反应。3.熟悉创伤的临床表现及各种并发症。
4.熟悉创伤修复过程和影响创伤修复的因素。
5.了解各种细胞、生长因子和纤维连接蛋白在创伤修复中的作用。6.了解成纤维细胞增生与胶原合成原理。7.熟悉创伤的诊断和急救。8.了解创伤评分方法。
9.熟悉创伤的局部和全身治疗。10.熟悉各类伤口的处理方法。11.熟悉战伤救治工作的特点。12.熟悉战伤急救的步骤。
13.了解火器伤和冲击伤的特点和处理原则。14.了解核武器和化学毒剂损伤的防护。教学内容:
1.各类致伤因子的作用原理。2.创伤后局部和全身性反应。
3.创伤的临床表现和常见并发症。4.成纤维细胞增生与胶原合成原理。5.创伤诊断和急救。6.创伤局部和全身治疗。
7.创伤修复过程和影响创伤修复的因素。8.伤口愈合分类和各类伤口的处理原则。9.战伤救治工作的特点。10.战伤急救的步骤。自学内容:
1.各类致伤因子的作用原理和创伤分类。
2.各种细胞、生长因子和纤维连接蛋白在创伤修复中的作用。3.创伤评分方法。
4.战伤分级救治、伤员分类。5.战伤现场急救基本技术。
6.火器伤的特点和处理原则,火器伤清创术的要点。7.冲击伤的特点、临床表现和处理原则。
8.核武器的致伤作用及其复合伤的特点和预防方法。9.军用化学毒剂的种类及其伤害作用和预防方法。教学时数:讲课:4学时
烧伤和冻伤
目的要求:
1.掌握烧伤的定义。
2.掌握烧伤的现场急救转运。
3.熟悉烧伤深度的判别和面积的测算。4.熟悉烧伤病理生理。5.熟悉烧伤休克防治。6.熟悉烧伤创面处理。7.熟悉烧伤感染的防治。8.了解电烧伤的特点与急救。9.了解化学烧伤的特点与急救。教学内容: 1.烧伤定义、现场急救、伤情判断。2.烧伤病理生理临床表现和诊断。3.烧伤早期休克防治。
4.烧伤创面处理和全身治疗。5.电烧伤的病理临床表现和急救。
6.强酸、强碱和磷烧伤的病理、临床表现和急救。自学内容:冻伤的病理、临床表现、急救和预防。教学时数:讲课:6学时
见习内容:病例示范,烧伤创面类别以及清创、暴露疗法和切或削痂植皮
显微外科
目的要求
1.了解显微外科的概念。
2.熟悉显微外科的技术和应用。3.熟悉显微外科术后处理。教学内容
1.显微外科的概况。2.显微外科基本技术。3.显微外科的应用。4.显微外科术后处理。教学时数:2学时
肿瘤
目的要求
1.了解肿瘤的病因和分类。
2.熟悉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的病理和临床特点。3.了解肿瘤的临床表现和诊断。4.熟悉癌症预防的意义。
5.了解肿瘤治疗的各种方法及其选择。6.掌握常见体表良性肿瘤的诊断和防治。教学内容
1.肿瘤的病因,分类和命名。
2.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的病理和临床特点。3.肿瘤的临床表现和诊断。4.肿瘤的治疗方法及其选用。
5.了解肿瘤的根治术、姑息手术和去负荷手术的意义。
见习内容 示范:包括临床病例,肿瘤标本、组织切片、细胞 教学时数:4学时。
移植
目的要求
1.了解移植外科的概况(包括发展和现状)。2.熟悉肝移植的指征和手术方式。
3.熟悉同种异体器官移植的基本要求(包括供体选择和脏器保存)。4.了解移植免疫的概念。5.了解临床排斥反应的机制和分类。教学内容
1.移植的概况。
2.移植的基本原则和步骤。3.急慢性排斥反应及其防治。
4.肝、肾、心、肺、胰等器官移植。自学内容
1.移植的种类和发展概况。
2.皮肤移植的种类,各种植皮的特点,适应症和方法概要。3.同种异体器官移植的概况。
4.器官移植供体的要求和脏器的保存。5.器官移植后排斥反应的防治。教学时数:2学时
第五篇:儿科学教学大纲
第一章 绪论 【目的要求】
1、熟悉儿科学特点;
2、掌握小儿年龄分期及各期特点。【教学内容】
1、一般介绍儿科学任务和范围;
2、重点讲解儿科学特点,分基础与临床讲述。基础包括解剖、生理生化、病理、免疫、营养代谢;临床包括临床特点、诊断、治疗、预后、预防等;
3、重点讲解小儿年龄分期及各期特点(胎儿期、新生儿期、婴儿期、幼儿期、学龄前期、学龄期、青春期);
4、一般介绍学科的新进展。第二章 生长发育 【目的要求】
1、熟悉小儿生长发育规律;
2、熟悉小儿生长发育的规律,掌握其正常值及计算法;
3、了解影响小儿生长发育的影响因素。【教学内容】
1、小儿生长发育的规律性;
2、影响小儿生长发育的因素;
3、小儿体格发育的规律,各项指标测量法及判断:
①体重:出生体重,生理性体重下降,两岁前后体重增长的规律,估算小儿体重的公式; ②身长:出生身长,两岁前后身长增长的规律,估算小儿身长的公式。上、下部量的意义及年龄特点;
③头围、胸围、上臂围的发育及测量法。颅骨、脊柱、骨化中心的发育及影响因素。出牙时间、顺序及影响因素。
4、小儿精神神经发育规律:着重于运动功能,语言思维和神经反射的发育。一岁以下小儿逐月的发育,一岁以上小儿不同年龄的发育;
5、一般介绍学科的新进展。第五章 营养和营养障碍疾病 第五节 维生素营养障碍
二、营养性维生素D缺乏症 【目的要求】
1、了解维生素D的生理功能;
2、了解维生素D的来源及其在体内的羟化过程;
3、掌握维生素D缺乏的发病因素;
4、掌握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婴儿手足搐搦症的临床表现及预防和治疗; 【教学内容】
1、维生素D的来源及其在体内的代谢过程;
2、结合1,25-(OH)2D3的主要生理功能,说明佝偻病和手足搐搦症的病理生理特点及其临床表现的关系;
3、重点讲解佝偻病的临床表现尤其是活动期对早期诊断的重要性;
4、诊断讲解婴儿手足搐搦症的临床表现(典型发作及隐匿型)以及鉴别诊断;
5、治疗和预防;
6、一般介绍学科的新进展。第六节 蛋白质-能量营养障碍
一、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 【目的要求】
1、了解本病病因和病理生理。
2、掌握本病的临床表现,尤其是营养不良分度。
3、掌握本病的治疗。【教学内容】
1、一般本病病因和病理生理。
2、重点讲解本病的临床表现(包括营养不良分度)。
3、一般介绍本病的并发症。
4、重点讲解本病的治疗原则。
5、一般介绍学科的新进展。第七章 新生儿与新生儿疾病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正常足月儿和早产儿的特点与护理 【目的要求】
1、掌握下列定义:围产期、足月儿、早产儿、过期产儿、大于胎龄儿、小于胎龄儿、低出生体重儿、巨大儿、高危儿;
2、掌握正常足月儿的特点和护理。【教学内容】
1、重点介绍以下定义:围产期、足月儿、早产儿、过期产儿、大于胎龄儿、小于胎龄儿、低出生体重儿、巨大儿、高危儿;
2、重点讲解正常足月儿、早产儿特点:(外观、呼吸、循环、消化、泌尿、血液、神经、体温、能量、体液、免疫);
3、一般介绍新生儿几种特殊生理状态(生理性黄疸、马牙、乳腺肿大、假月经);
4、一般介绍正常足月儿和早产儿护理;
5、一般介绍学科的新进展。第五节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目的要求】
1、了解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病因、发病机理;
2、掌握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临床表现;
3、掌握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诊断和治疗。【教学内容】
1.一般介绍本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2.重点讲解本病的临床表现;
3、重点讲解本病的诊断、鉴别诊断(新生儿颅内出血的临床特点)和治疗;
4、一般介绍学科的新进展。第九节 新生儿黄疸 【目的要求】
1、了解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特点。
2、掌握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的特点。
3、掌握病理性黄疸的常见病因及其特点。
4、掌握发生胆红素脑病的有关因素。【教学内容】
1、一般了解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特点。
2、重点讲解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的特点。
3、病理性黄疸的病因,分别概述母乳性黄疸、新生儿溶血症、婴儿肝炎综合症、先天性胆道闭锁的特点。
4、对病理性黄疸应根据病因进行治疗,防治发生胆红素脑病。一般介绍发生胆红素脑病的有关因素,指出血清间接胆红素浓度是其中的重要因素。重点介绍光疗和换血疗法的指征,药物治疗。
5、一般介绍学科的新进展。第十二节 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 【目的要求】
1、了解本病病因和病理生理。
2、掌握本病临床表现和治疗。【教学内容】
1、一般介绍本病的病因和病理生理。
2、重点讲解本病的临床表现和治疗。
3、一般介绍学科的新进展。第九章 免疫性疾病 第五节 风湿热 【目的要求】
1、了解风湿热的病因及病理过程。
2、掌握风湿热的临床表现及诊断标准。
3、掌握风湿热的鉴别诊断。
4、掌握风湿热的治疗及预防。【教学内容】
1、介绍本病的病因、病理过程。
2、重点讲解本病的临床表现及诊断标准。
3、介绍风湿热的鉴别诊断(主要与病毒性心肌炎、儿童类风湿病、川崎病等鉴别)。
4、重点讲解风湿热的治疗、预防。
5、一般介绍学科的新进展。第十章 感染性疾病 第三节 结核病 【目的要求】
1、掌握小儿结核病的发病机理及诊断方法(如结核菌素试验);
2、掌握小儿结核病的治疗和预防;
3、掌握结核性脑膜炎的早期诊断和治疗; 【教学内容】
1、讲述病因和发病机理;
2、诊断:根据病史、结核菌素试验、胃液和痰液找结核菌、X线检查、纤支镜
3、检查等,着重阐述结核菌素试验检查法、意义及其对结核病的诊断价值;
4、治疗:强调早期、适量、联合、规律、全程、及分段治疗;
5、预防:控制传染源、卡介苗接种和预防性化疗; 重点讲解结核性脑膜炎临床表现、早期诊断要点和治疗;
6、一般介绍学科的新进展。第十一章 消化系统疾病
第一节 小儿消化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第八节 小儿腹泻 【目的要求】
1、了解小儿消化系统的解剖生理特点;
2、掌握本病的病因;
3、掌握本病的发病机制;
4、掌握本病的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
5、掌握口服补液盐的成分和用法; 【教学内容】
1、小儿消化系统的解剖生理特点;
2、小儿腹泻的原因:易感因素、感染因素和非感染因素;
3、发病机制:扼要讲述细菌性肠炎和病毒性肠炎的发病原理;
4、临床表现:分别叙述轻型、重型和迁延性腹泻的临床特点,重点叙述消化道症状,水、电解质紊乱症状(脱水的程度和性质、代谢性酸中毒、低钾、低镁等);讲述几种常见类型肠炎的临床表现(轮状病毒、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鼠伤寒沙门氏菌等);
5、诊断:根据饮食史、感染史、症状、体征,参考实验室检查确定小儿腹泻的诊断。区别轻型、重型和迁延性、判定病因、判定脱水程度、性质,有无酸中毒及钾、钙、镁缺乏; 鉴别诊断:细菌性痢疾、生理性腹泻、坏死性肠炎;
治疗:饮食疗法、液体疗法(在液体疗法中讲授)、控制感染、微生态疗法、肠粘膜保护剂及迁延性腹泻和慢性腹泻治疗要点;
8、一般介绍学科的新进展。第十二章 呼吸系统疾病 第七节 肺炎的分类 第八节 支气管肺炎
第九节 几种不同病原体所致肺炎的特点 【目的要求】
1、掌握肺炎的分类;
2、掌握支气管肺炎的病理生理;
3、掌握支气管肺炎的临床表现、诊断要点和治疗;
4、掌握几种特殊类型肺炎的临床特点; 【教学内容】
1、介绍肺炎分类;
2、结合肺炎的病理生理讲述肺炎的主要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及重症肺炎的表现(心力衰竭、中毒性脑病),及其并发症和鉴别诊断;
3、几种特殊类型的肺炎的临床特点(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腺病毒肺炎、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支原体肺炎);
4、治疗:包括护理、病原治疗、对症治疗、激素等综合性治疗,并且讲述心力衰竭的治疗原则(镇静、吸氧、强心剂、利尿剂、扩血管药物);
5、一般介绍学科的新进展。第十三章 心血管系统疾病 第一节 正常心血管生理解剖 第三节 先天性心脏病概述 第四节 常见先天性心脏病 【目的要求】
1、了解胎儿血液循环及出生后的血液动力学变化;
2、掌握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的病因及分类;
3、掌握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法洛氏四联征的血液动力学、临床表现常见并发症及诊断;
4、了解上述常见先天性心脏病的治疗原则。【教学内容】
1、胎儿血液循环及出生后的血液动力学变化;
2、先天性心脏病的病因及分类;
3、分别讲述上述四种先天性心脏病的血液动力学变化、临床表现、X线检查、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心导管、心血管造影等;
4、四种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的并发症和治疗原则;
5、一般介绍学科的新进展。第十四章 泌尿系统疾病 第三节 急性肾小球肾炎 【目的要求】
1、掌握急性肾炎的病因及发病机理;
2、掌握急性肾炎的临床表现(典型表现和严重表现);
3、熟悉急性肾炎的鉴别诊断;
4、掌握重症急性肾炎的处理。【教学内容】
1、一般介绍小儿泌尿系统解剖生理特点及肾小球疾病的分类(临床、病理);
2、讲述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炎的病因及发病机理;
3、重点讲述急性肾炎的临床表现以及产生机理;
4、尿液变化及血液检查(血沉、抗“O”、补体)的特点及其恢复正常的时间;
5、鉴别诊断要点;
6、重点讲述急性肾炎的治疗(一般处理、抗生素、对症治疗、严重病例的处理);
7、一般介绍学科的新进展。第四节 肾病综合征 【目的要求】
1、掌握肾病综合征的病理生理;
2、掌握单纯性肾病与肾炎性肾病的临床表现、诊断标准及其区别;
3、熟悉肾病综合征的常见并发症;
4、掌握肾病综合征的治疗。【教学内容】
1、肾病综合征四大特征的病理生理,重点是蛋白尿的发生;
2、单纯性肾病与肾炎性肾病不同的临床表现(病理、发病年龄、实验室检查、预后等);
3、肾病综合征的常见并发症;
4、肾病综合征的治疗;
5、一般介绍学科的新进展。第十五章 造血系统疾病 第一节 小儿造血和血象特点 第二节 小儿贫血概述 第三节 营养性贫血 【目的要求】
1、熟悉小儿造血及血象特点;
2、掌握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病因、发病机理;
3、掌握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诊断、鉴别诊断、预防; 【教学内容】
1、小儿造血及血象特点;
2、铁的代谢;
3、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病因及发病机理;
4、临床表现:一般表现,髓外造血表现及非造血系统症状;
5、实验室检查:血象、骨髓象特点、血清铁、总铁结合力、红细胞游离原卟啉等;
6、诊断与鉴别诊断(营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临床特点);
7、治疗(一般治疗、去因治疗、铁剂、输血)及预防;
8、一般介绍学科的新进展。第十六章 神经系统疾病 第四节 化脓性脑膜炎 【目的要求】
1、熟悉化脓性脑膜炎的病因;
2、熟悉化脑的发病机理及病理变化;
3、掌握正常与异常脑脊液的判断;
4、掌握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病毒性脑膜炎脑脊液的不同点;
5、掌握化脑的治疗措施、并发症的治疗。【教学内容】
1、病因与常见的病原菌;
2、讲述化脑的临床表现和并发症;
3、结合临床表现与脑脊液改变讲述诊断与鉴别诊断;
4、常见并发症(硬膜下积液,脑室管膜炎)的临床特点及诊治;
5、治疗:着重抗生素的选择、剂量、疗程,及其他对症支持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