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网络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的尝试
网络,让数学课堂更精彩
——网络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的尝试
【摘要】网络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然需要,它必将加快教育改革的步伐。将网络技术应用于教学,教育与网络环境相结合必将产生传统教学模式难以比拟的良好效果,它能够提供最理想的教学环境,它对教育和教学过程产生深刻的影响:网络增加信息来源,为学生提供富有时代感的学习素材;网络改变学习工具,为学生个性的充分展示搭建平台;网络创新学习方式,实现了数学学习的 “再创造”;网络改变互动方式,拓宽了课堂信息反馈渠道,让学生学会在网络中成长,网络让数学课堂更精彩。
【关键词】网络环境 小学数学 整合 实践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网络应用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网络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把知识与思维、理论与实际、感性与理性辩证统一起来,共同完成课程学习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与学方式。它源自于当前社会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多媒体网络在教育中的广泛应用,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正日益成为拓展人类能力的创造性工具,在小学教育教学中已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深刻地影响和促进教育教学改革,成为深化教育改革的“突破口”,同时也为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丰富的信息化资源,愈来愈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
一.网络增加信息来源,丰富数学学习素材
网络世界有巨大的教育资源库,它集全社会的力量,使教育资源无限增长,为教育和教学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均等地得到受教育的机会。网络信息资源的公开性和共享性优势促进学生在网络资源中获取信息、应用信息,极大丰富了数学课堂的学习素材。课堂上,运用小学生能够掌握的网页浏览与上传下载技术,改变信息来源,为学生学习数学提供了丰富多彩,具有强烈时代感、真实感的素材,从而有效地提高了信息的数量和质量,成功地为学生的自主建构提供了物质可能。
[案例1]教学《百分数》的概念后,可以利用搜索引擎(例如百度http://www.xiexiebang.com.hk)对于任意一个百分数进行搜索,例如“68%”,这时搜索引擎显示共有相关网页约8140000篇,这让学生充分感知到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巨大应用,接着可以对其中的一些条目如:“教育部: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68%”,“ 2009深圳社会蓝皮书发布居民幸福指数68%”,“谷歌7月全球搜索市场占有率达68%”,“66万人报名亚运志愿者,68%是学生”,“京4月预售项目销售率仅1成,销售率下跌超68%”,“第一季中国网络经济规模超350亿,同比增长68%”……这些学习素材让学生充分体会到这么多的68%,它们都有着一个共同的意义:“部分量占总量的百分之六十八”。
[案例2] 教学《质数与合数》的概念后,利用网络技术介绍“歌德巴赫猜想”的内容,介绍我国数学家在解决这一世界难题中取得的成果,特别是数学家陈景润在解决这一难题中所取得的让世人赞叹的成就,让学生在感受我国数学家取得的成就的同时,体会科学道路的艰辛与遥远,激励自己向这些老一辈数学家学习,从小养成坚韧不拔、不畏艰难、刻苦向上的精神。让学生在良好的信息背景下,使自己原有的知识经验系统发生新的变化,从而来发展自己的想象力与创造力,自主建构自己的理解与感悟。
二.网络优化学习工具,搭建展示个性平台
常规数学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工具只有课本、作业本、笔和尺,再好一点就是增加剪刀、胶水和纸。这时学生在学习中获取信息、探索问题、协作讨论、建构知识造成了极大的局限性,学生的创造性也因工具的缺乏而难以得到发挥。而在网络环境下,网络提供的丰富资源可以使学生寻觅不同的教育方式,各取所需,不同的学生沿着自己的途径,按自己的速度接受教育与学习,运用网络技术(如作为信息获取工具的 “搜索引擎”;作为知识建构和创作实践工具的 “几何画板” “画图”等等)为学生提供了更有效培养数学能力的认知工具和更能展示学生个性的平台,享受最佳的教育机会,充分发掘自己的内在潜力,培植独特的个性和人格。
“画图”是小学生在信息技术课中的必修内容,学生把在 “画图”中画图的技能运用到数学课中,能很好地辅助数学知识的学习。学生使用 “画图”中菜单所提供的各种工具,可绘出直线、圆形、矩形、三角形、梯形等心目中的各种各样的图形。“智能型多媒体课件”可以为学生提供自由选择学习进程、自由选择学习方法的环境,打破划
一、同步的学习方式,进行异步学习。“画图”和 “多媒体课件”成为学生的认知工具,极大扩宽了学习、操作、展示个性的空间,使它们的创造性思维得以纵情放飞。[案例3] 在“条形统计图”一课中,学生在对网页上的图形进行充分的分析、概括后,初步理解了 “条形统计图”的特征。教师进而启发学生:既然条形统计图有这样的作用,那么怎样制作一个条形统计图呢?要求学生打开 “画图”,运用各种工具按钮,自由绘出一个或几个条形统计图。学生根据所看到的条形统计图的特征,在 “画图” 制作,在制作过程有的学生觉得制作时有点乱,没有头绪,他亦可选用网页上的制作方法示例,那里既有文字叙述,也有一步步的动作示范。在绘图过程中,学生不但学会了 “条形统计图”的制作方法,同时激发起他们创造性思维,用计算机所提供的各种工具创造出多姿多彩的画面。运用 “画图”,在本节课中有的学生中还能设计出复式条形统计图。教师在课件中展示了学生的作品,这是传统学习工具所无法做到的。认知工具的改变,使 “条形统计图”一课充满生机,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以充分的放飞,每一位学生的个性都得到了充分的展现。
三.网络创新学习方式,实现学习的“再创造”
数学的学习是一个 “再创造”的过程,教师不必将各种规则、定律灌输给学生,而是应该创造合适的条件,提出大量具体的例子,让学生在实践活动的过程中,自己“再创造”出各种运算法则,或者发现规律。
网络海量的学习信息资源和多样化的呈现形式,使我们有条件采用全新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用信息技术提供集成化的学习环境,通过学校数学专题学习网站(www.xiexiebang.com),网站包括五大功能模块——在线学习模块、资源模块、实时交流模块、实时评价模块、成果展示模块,在这里教师可以利用网络充分表达教学意图,根据教学内容,利用多媒体集成工具或网页开发工具将需要呈现的学习内容以多媒体、友好互动界面,为学生提供数字化资源所创设的虚拟环境,让学生作为创造者在真实的体验中探索和发现,理解事物的本质,掌握数学规律。学生可以通过下载学习软件、网上查寻资料,通过实时交流系统、电子邮件或BBS等与教师、同学交互联系等方式来探索问题、讨论问题和完成学业,这种教学模式不同于传统的教学方式。在网络资源丰富多彩环境下,学生既可以向教师学习,也可以通过网络资源进行自主学习,既可以在数学课堂进行学习,又可以利用课外时间进行二次学习,在这种环境下,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实际上是经历前人的发现过程,经历知识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是 “再创造”的过程,从而促进了学习方式的变革。
[案例4] 例如在教学“行程问题”这一知识时,在学生理解“时间、速度、路程”这三个概念及三者之间的关系后,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这样的生活情境:同学们要出游上海、北京或昆明。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这三个城市的地图、景点等图片文字资料,制成网页,网页上提供其它相应的资源:如网址(火车时刻、票价查询网站、飞机时刻、各城市交通图)、软件(电子表格、绘图软件、文字处理软件、PowerPoint)、搜索引擎等。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自由点击,理解这三个城市的概况。学生在上网的同时,教师组织学生讨论:“去上海、北京、昆明各有多远?”“坐火车去还是坐飞机或者是轮船?”“车票是多少”“路上需要多长时间?”等等问题。确定研究问题后,学生可以分组进行网络环境下的协作学习(有的负责查看电子地图,查询相关网站,有的负责记录数据,有的负责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数据整理、计算,比较结果,制定出游方案)。丰富的网上资源为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提供了基础,这就保证了学生所需要的信息的数量和质量。只要学生掌握了网页浏览和上传与下载等的技术,通过互联网上查找,这样学生有足够的信息背景和宽广的“选择、加工”的空间,使每个学生都在自己现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对新的信息主动的进行选择和加工,从而建构自己对知识的理解,使学生成为了学习的主动者,充分表现出学习者的主动性。在这样的环境下,可以更好地实现因材施教或个性化教学,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更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四.网络改变互动方式,拓宽信息反馈渠道
师生互动方式的转变实际是师生关系的转变。网络使得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有了全新的方式,它不再受到传统课堂的制约。它可以使各个省市之间、城市与乡村之间的学校同处一室,共同讨论,共同共享。地理上的界限在这里模糊和消失了,网络是真正没有围墙的学校。网络的优势,可以使师生由主动与被动的关系变为平等、和谐 的关系,网络的信息传递具有快速、隐蔽、灵活等特点,可以丰富师生互动方式(图1为传统的交流模式,图2为网络环境下的交流模式),丰富反馈与评价功能,使师生之间增加更广泛、更民主、更有针对性地交流。运用计算机监测记录教学过程,可研究学法和反馈信息,促进数学教学改革。
[案例5]小学数学第六册教材24时记时法的反馈练习环节,为了保证每一位学生的个人参与学习的时间,更好的了解全体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控教学进度,我们选择多媒体教学网系统,首先借助多媒体教学网系统,可以实现一位教师与多位学生的互动,教师可以随时监控全班学生的学习情况,学生可以随时向老师提问,实现针对每位学生的特点进行个别辅导。实现教学资源和教学信息的共享,教学信息的来源与呈现可以来自学生也可以来自教师,教师可以将任何一个学生的画面呈现给大家。其次具有挑战性和趣味性的在线练习方式对学生极具吸引力,学生上网进行在线测试,然后提交。由于网络具有民主、平等特点,可以匿名不怕被人嘲笑,使每一位学生都能独立完成自己的练习,营造了共同参与的氛围,还有在线练习采用的不是对练习逐一评价,而是根据提交情况的正确率和错误率来统计,来进行有针对性问题评价,充分利用现场学习资源。可以根据学生们的意愿进行问题的探讨及改正。还可以根据回收信息,对后面的教学进行调控,达到巩固基础知识的目的。在学生容易出错的学习内容上用电脑进行原因分析,这样就会发现不同学生因何原因进入“困境”而不可自拔,从而使教师能更好地掌握情况,及时排除学生思维中的错误定势,有针对性地抓到关键之处点拨;还可以针对数学的难点进行研究,教师利用网络技术,大面积的回收反馈信息,及时地调整后面的教学。
总之,网络增加信息来源,为学生提供富有时代感的学习素材;网络改变学习工具,为学生个性的充分展示搭建平台;网络创新学习方式,实现数学学习的 “再创造”; 网络改变互动方式,拓宽课堂信息反馈渠道。让孩子在网络中学会成长,让数学课堂更精彩!
参考文献
梁正明,《基于INTERNET网络的辅助教学》,《中国电化教育》2000年第8期 何克抗,《关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思考》,《中小学电教》2001年第1、2期 王力群,《现代教育技术在主体性教学中的作用》,《中小学电教》2001年第9期
付国华,《指导学生自主进行探究活动的途径和方法》,《小学数学教育》2002年第1-2期
第二篇:网络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网络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摘 要:在现在这个网络飞速发展的时代,我们的教育事业也应该在其中吸取精华,使得教育事业更好的发展。而对于小学数学的教育来说,将网络技术应用在其中还是一项具有创新性的教育方法,它必定会对未来的小学数学教育带来很深的影响。本文对于网络技术在小学数学教育中的积极意义做了详细说明,并且对于这其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做了比较全面的分析。
随着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网络教学在小学教学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我国各级各类的小学中普遍增设了信息技术课程,让学生在学习技能的同时开阔视野。网络教学资源对小学的其他课程也起着积极的辅助作用。首先,简要介绍了网络教学资源是如何辅助小学生的学习、生活的。其次,分析了网络教学资源对小学学科教学的积极影响。旨在优化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并为其他学科提供借鉴。
计算机多媒体教学是现代教学环境下最为常见、科学,带有:启发作用的一种教学方法。其最大的特点是娱乐„性强、教育意义:深刻,能够培养学生的多种兴趣爱好。小学阶段的计算机多媒体丨教学多以引导、启迪和娱乐为主,有利于培养学生拥有多种兴趣:爱好,形成良好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目前,“互联网搜索”已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得到利用,这能够针对教学内容,有效结合信息技术、网络资源,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互联网搜索”发挥着网络资源的诸多优势,从而促进教学理念、模式、方法等方面的创新,大幅度提高教学水平,为教学注入新的活力。【正文快照】:
在当今信息时代的背景下“,互联网搜索”普遍运用于小学数学的教学中,这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一种有效的手段,它在很大程度上给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促进了数学教学理念、模式、方法等等多方面的创新,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能够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做
第三篇:尝试教学法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尝试教学法”
作者:余敏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0-11-2 8:54:23
余庆县实验小学 余敏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旨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在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从而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并强调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和交流等,使学生获得作为一个公民适应现代生活所必需的基本数学知识技能。因此,在教学中教学方法是实现教学目的和教学任务的重要手段,要完成教学的目的和任务,除了有好的教材,还必须有好的教学方法。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不仅影响着学生对小学数学基础知识的掌握,还影响着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因此,探讨小学数学教学方法,对于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尤为重要。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尝试教学法也是一种十分常用的教学方法,采用尝试教学法,其关键在于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做到精讲多练。教师所设计的尝试练习必须根据本节知识特点精心设计,使学生学得轻松,练得灵活,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对此,我在课堂上经常采用以下几点做法:
一、准备性尝试练习。
数学是一门系统性较强的学科,在系列相关的内容中,一般前面所学的知识是后面将要学习的知识的必要基础,而后面要学的知识又是前面所学知识的引伸、发展和提高。因此,我在讲授新课知识前,根据新旧知识的结合点设计一些准备性练习,减缓了学生学习的坡度,降低了学习起点,帮助学生顺利完成了新旧知识的过渡,起到了铺路架桥的作用。如:我在教学“因数末尾有零的乘法”时,设计了这样两组练习:
1、口算:
20×3= 12×4= 200×3=
120×4= 2000×3= 1200×4=
口算完后让学生找出这两组练习中因数和积的末尾各有什么特点?为学生学习新课起到了铺垫作用。
2、笔算:420×2= 1600×3=
先让学生用竖式进行计算,然后自学课本中例题,让学生将自己的计算与例题进行比较,看哪一种方法计算比较简便,并让学生思考为什么可以这样简算,归纳总结出算过程。这样一来,既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又使学生对本节所学知识加深了印象。
二、巩固性尝试练习。
每一节新课都有重点知识,为了巩固和强化这些新知识,教师必须精心设计一些练习,争取短时间高效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根据知识层次。抓住关键进行练习巩固,练习中既要有基本题,又要有发展延伸题,从有特点的掌握及变化发展的引伸中踏实地掌握知识,提高课堂效率。又如:在教学“因数末尾有零的乘法”后,为了使学生能熟练掌握其简便算法,我设计了这样一组练习题:
320×3= 2300×4= 3200×4=
340×2= 5200×2= 4300×2=
练习完后让学生口述自己是怎样想的,以此来让学生明白算理,掌握方法,达到巩固的目的。
三、突出性尝试练习。
教学中常常会遇到学生难以理解和模棱两可的问题,如果按常规训练,目的难以达到,但是只要选准突破点,设计有针对性的练习,就能有效地帮助学生扫除障碍,少走弯路。比如:在教学“因数有零的乘法”中,学生对一些较特殊的题目(2500×4= 240×5= 2400×5= 2500×8=)的积的末尾零的个数与因数末尾零的个数不一样时,计算中出现的错误较多,为了突破这个难点,我设计引导学生进行分析、理解,并弄清楚这是为什么。
四、操作性尝试练习。
手脑并用,有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在数学教学中,要经常有意识地让学生看一看、想一想、摸一摸、动一动,在实践中获取知识,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如:我在教学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时,为了让学生理解什么是周长,我让学生每人准备一根线,让学生沿着自己的课本周围绕一圈、沿课桌面周围绕一圈、沿黑板周围绕一圈,然后把线拉直,用尺子量一量各有多长,并告诉学生这个长度分别就是课本、课桌面、黑板的周长。然后再根据长方形、正方形的特点分别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并归纳出计算任何一个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通过这一实验操作,使学生从实践中获取知识、掌握知识,对所获取的知识印象也特别深刻,学习兴趣也非常浓厚,动手能力也得到了提高,真可谓一举多得。
当然,教学本身就是一门艺术,教学中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所谓“教无定法,只要教育得法”,教是为了不教,是在于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素质。故此,教师要把握住课堂这个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加强学法指导,精心设计练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返回上层] [关闭窗口]
第四篇:尝试教学法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尝试教学法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晓梅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的职责在于通过引导学生的学习活动使学生掌握所学知识,即引导学生感知教材,理解教材,并通过练习、作业把所学知识牢牢地保持,从而自如地运用和顺利地接受新知识。
一、具体操作及意义
“课外预习补充式”的具体操作方法,把尝试教学法五步教学程序的前三步(出示尝试题、自学课本、尝试练习)放在课外作为预习,节省下来的时间就可以加强教师讲解和课堂作业。一般结构如下:
导入新课→进行新课(1.出示尝试结果、2.学生讨论、3.老师讲解)→试探练习→课堂作业课堂小结→布置预习
从上述结构可以看出,“五步六段式”的基本框架仍然保留,只是把尝试过程延伸到课前,作为预习的内容。
教学实践表明:课外预习补充式的结构不仅仅是为了解决时间上的矛盾,而且有着很重要的教育意义: 1.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尝试精神和尝试能力
把尝试过程延伸到课外,使课内课 外协调一致。课外预习是尝试的开始,自己从课本中探索,初步解决尝试前;课内是尝试的延续,检验尝试的结果,巩固尝试过程中获得的新知;本课结束时布置预习,又是下一次尝试的开始,这样循环往复,学生始终处于尝试的状态。整个教学过程以尝试为核心,把课内课外协调统一起来。
2.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学生在课外自学课本和尝试练习,时间比较充裕,可以反复阅读,逐步领会,解答尝试也可仔细斟酌,反复推敲。另外,在课外可以促使学生摆脱对教师的依赖,逐步独立完成尝试过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把自学课本和尝试练习放在课前预习,大大节省了课堂教学时间,增加了课堂作业时间,就能保证当堂完成教学任务,不留尾巴到课后,这样就能充分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4.增强学生超前学习意识
过去学生在课外,只是被动完成教师布置的上一节课的作业,往往他们会感到压力,产生厌倦。现在课外是超前自学下一节的内容,学生会感到新鲜好奇,愿意去尝试。长此下去,会增强学生超前学习的意识,逐步学会自己安排学习计划、学习时间,确定学习任务。这种超前学习意识,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是极为重要的。
5.有利于中差生的提高,有利于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一般来说中差生的自学能力较弱,反应较慢,在课堂里自学课本和尝试练习,常感到时间太紧,来不及充分思考,往往是匆匆忙忙跟着走,脑子里糊里糊涂。现在把自学课本与尝试练习放课外,让中差生有足够的时间认真自学,反复尝试。这样,在课内,中差生与其他同学就有可以在同一起跑线上起步。上述各点的组合,热必促成教学质量的大面积提高。
二、实施中应注意的问题
首先要吃透大纲和教材,认真备课,只有吃透了大纲和教材,才能熟练地驾驭教材,设计出符合学生实际的问题,其次要合理分配教学时间,防止随意性,读讲练任何一步都不能一贯到底,应根据不同教学内容,做到各有侧重。如通俗易懂的内容,应主要让学生读,教师补充一些新材料、新事实,扩大学生的知识面;重点难点集中的内容,应以讲为主,帮助学生把握重点,解决难点;复习课则应以练为主,讲练结合,使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第三,讲要少而精,做到突破难点、突出重点、干净利落。板书要简明扼要,形成知识体系,练习要精选,要抓住重点、热点,具有典型性、代表性。
中学数学教学中应用尝试教学法必须十分重视教师的讲解。中学数学的教学 内容多,概念多,算理较深,解题思路复杂,学生自学会有一定的困难。有时尝试虽解出来了,往往还停留在一知半解的水平。因此,学生尝试练习后,迫切希望听教师的讲解,以解决头脑中的疑惑。教师的讲解要注意针对性、系统性、科学性。所谓针对性,就是根据教学的重点、难点和学生的疑点进行讲解;所谓系统性,就是要阐明知识前后之间的联系,并不是说什么都要从头讲起;所谓科学性,阐明数学概念要准确,分析解题思路要清楚,推理论证要严密。教师在备课时必须认真考虑,掌握分寸。
教师的讲解除了准确、清楚、严密以外,还要注意机智、幽默、风趣,以吸引学生注意。例如,学生尝试错了,不要急于讲解纠正,可以故意再出一题诱发学生发现错误。
第五篇:尝试教学法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
小学数学教学中“尝试教学法”的运用
军王小学
齐省芬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旨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在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从而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并强调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和交流等,使学生获得作为一个公民适应现代生活所必需的基本数学知识技能。因此,在教学中教学方法是实现教学目的和教学任务的重要手段,要完成教学的目的和任务,除了有好的教材,还必须有好的教学方法。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不仅影响着学生对小学数学基础知识的掌握,还影响着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因此,探讨小学数学教学方法,对于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尤为重要。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尝试教学法也是一种十分常用的教学方法,采用尝试教学法,其关键在于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做到精讲多练。教师所设计的尝试练习必须根据本节知识特点精心设计,使学生学得轻松,练得灵活,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对此,我数学组准备分一下几步去完成:
一、准备性尝试练习。
数学是一门系统性较强的学科,在系列相关的内容中,一般前面所学的知识是后面将要学习的知识的必要基础,而后面要学的知识又是前面所学知识的引伸、发展和提高。因此,我在讲授新课知识前,根据新旧知识的结合点设计一些准备性练习,减缓了学生学习的坡度,降低了学习起点,帮助学生顺利完成了新旧知识的过渡,起到了铺路架桥的作用。
二、巩固性尝试练习。
每一节新课都有重点知识,为了巩固和强化这些新知识,教师必须精心设计一些练习,争取短时间高效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根据知识层次。抓住关键进行练习巩固,练习中既要有基本题,又要有发展延伸题,从有特点的掌握及变化发展的引伸中踏实地掌握知识,提高课堂效率。
三、突出性尝试练习。
教学中常常会遇到学生难以理解和模棱两可的问题,如果按常规训练,目的难以达到,但是只要选准突破点,设计有针对性的练习,就能有效地帮助学生扫除障碍,少走弯路。
四、操作性尝试练习。
手脑并用,有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在数学教学中,要经常有意识地让学生看一看、想一想、摸一摸、动一动,在实践中获取知识,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通过实验操作,使学生从实践中获取知识、掌握知识,对所获取的知识印象也特别深刻,学习兴趣也非常浓厚,动手能力也得到了提高,真可谓一举多得。
当然,教学本身就是一门艺术,教学中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所谓“教无定法,只要教育得法”,教是为了不教,是在于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素质。故此,教师要把握住课堂这个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加强学法指导,精心设计练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