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尝试几何画板在教学中的应用
尝试《几何画板》在新课标教学中的运用
江西省万载县万载中学
曾才明
新课标提倡教学内容与信息算技术相结合。我们可以借助现代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实验,数学的活动不再局限于演绎推理的形式体系中,现代教学手段的应用扩大了数学实践的内容和范围。如规律的探索,性质的预测以及模拟仿真的演示,都可通过计算机来实验,计算机做数学实验将成为数学灵感和数学发现的源泉。首先讲讲应用几何画板探讨椭圆形成的三个实验。
教科书上椭圆的构造原理,简单明了实用,学生容易接受,其关键之处在于要把细绳的长理解为到两点之间距离的和,当铅笔紧靠细绳缓慢移动时,它留下了轨迹——椭圆,所以我们把平面与两定点F1、F2的距离的和等于常数(|F1F2|)的点的轨迹叫做椭圆。
根据其定义,我们开始就用几何画板做第一个实验:
打开《几何画板》(1):画线段CE及构造线段CE上一点D
(2):其次在平面上确定两点F1,F2,满足(|F1F2|<|CE|(3)以F1为圆心,以CD长为半径画圆,以F2为圆心,以DE长为半径画圆,两圆相交于点P、点Q。
(4)利用鼠标拖动点D在线段CD上轻轻地左右移动,两圆的大小 随着半径的变化而变化,这时交点P、Q也在移动。我们应用几体画板的跟踪功能对交点P、Q的运动轨迹进行跟踪,随着点D的在右移动,一个椭圆便清晰的显现在屏幕上,一个封闭的优美曲线,在几何画板的帮助下,经过几个简短步骤便可画出,究其原因,其实就是因为点P满足到F1、F2的距离和(|PF1|+|PF2|)为常数CE.也即是根据椭圆的定义来构造的。还可以添加适当的颜色,调控学生的注意力。
在探讨点p的轨迹方程时我们不仅可以参考课本方法进行演练,在这引入又一方法相互对比,以便更好的掌握其定义。
法1: 以F1F2所在的直线为x轴它的中垂线为y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 则F1(-C,0),F2(C,0),由PF1+PF2=2a得根据两点间的距离公式代入方程得(x+c)两边乘以2+y2+(x-c)2+y2=2a(1)x+c2+y2得2cx?222(2)x-c+y-x+c+y=acx2+y2=(1)+(2)得x+ca+a两边平方得:a2-c2x2+a2y2=a2a2-c2x2y2令a2-c2=b2得+ =122abx-c?+y2- 法(2)同法(1)建立平面直角系 设p(x,y)由PF1+PF2=2a得方程x+c2+y2+移项得x-c2+y2=2aF1PMF22a-x+c2+y2=两边平方化简得x2a2x-c2+y2a2-c2x2+a2y2=a2a2-c2令a2-c2=b2得+ y2b2=1 Animate M试验2
椭圆的标准方程的探讨过程,体现了数学的一种对称美,两种策略的对比.法(1)借助有理化因式进行转化,它是一种基础技能的应用。法(2)是常规解决无理方程的基本方法,两次的平方培养了同学们一种刻苦求知的意志力,一种锲而不舍的进取精神。基础理论掌握好了,在不同的情景下可以得到不同的发展,激发着我们探讨数学这门学科的激情,这就是数学独特的引人之处。
有兴趣的同学还可以利用几何画板缓慢增加F1F2的距离,使它靠近两半径之和。这时两圆的交点的运动轨迹会是怎样的呢?试一试就有意外的发现!
椭圆还有其他方法进行构造吗?答案是肯定的。
下面一起来看实验2:
某定圆F1及其内部一点F2,半径为2a,点M是圆上的一动点,连结MF2,且作MF2的中垂线交MF1于点P,当点M在圆上运动时,试探讨点P的运动轨迹。
分析,利用几何画板设定动点M的速度,并且跟踪点P的运动轨迹,不难发现动点M在圆上运动时,点P的运动轨迹是椭圆。试验分析:由MF2的垂直平分线得PF1=PF2, PF1+PF2=PF1+PM=MF1=2a 满足动点P到两定点的距离和为常数,其轨迹 是椭圆。建立恰当的坐标系可列的方程 x+c2+y2+ 化简这无理方程得x-c2+y2=2a a2-c2x2+a2y2=a2a2-c2 令a2-c2=b2得 x2a2+ y2b2=1
以上两个实验,不同的方案得到相同的轨迹——椭圆。数学知识可能在将来会遗忘,但这种学习研究数学的方法是终生受益的。
试验3:
在平在直角坐标系中,以原点为圆心,分别以a、b为半径画两个圆(a>b),过大圆上一动点M,作MD的垂直X轴,连接OM交小圆于点D,过用E作MD的垂线,垂足为P,当点M在大圆上运动时,试探讨点P的运动轨迹。
YMEOPDX Animate M试验3试验现象:用鼠标轻轻地移动点M,并且跟踪点P的运动轨迹,随着点M的移动,便得到一个椭圆。试验分析: 设OM与x正半轴夹角为 则x=a cos y=b sin, 消去参数:得x2a2+ , P(x,y)y2b2=
1试验3中,我们利用几何画板特有的跟踪功能,清晰地反映了 被动点P与主动点M的关系,受a、b不同的影响,点P的运动轨迹不再是圆了,而是一个标准的椭圆,课堂上我们可边演示边讲解,从实践中得出的理论是令人终忘的,只有理解了的知识才是属于自己的。方程我们称它为椭圆的参数方程,其中 以上三个实验,我们借助几何画板这软件,成功地演示了椭圆的形成过程,椭圆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圆锥曲线,我们理解了它的产生过程,便能为下一步运用椭圆的性质解决问题提供了很好的理论依据。实践证明,椭圆的定义是用来解决椭圆有关问题的一种有效的工具,有些疑难问题束手无策时,联想到其定义便能柳暗花明,而前两个实验的结论便是我们椭圆的定义,而我们实验的结论是从实践中得出的,参与了就难以忘怀,我们坚信几何画板会给数学课堂带来更多、更好的帮助。 接下来我们开始利用几何画板根据椭圆的方程探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 在解析几何里,常常利用曲线方程来研究曲线的几何性质,通过对曲线方程的讨论,得到曲线的形状、大小和位置,下面我们利用椭圆的标准方程,借助《几何画板》来研究椭圆的几何性质。 yyPP1B1OF2F1xOP 21,范围:根据标准方程可得y=±bsqrt(1-((x^2)/(a^2))),分别绘制这两个函数的图象,得到一个完整的椭圆。在坐标系中,分别绘制(-a,0),(a,0),(0,b),(0,-b)四点,构成一个矩形方框,结果椭圆在这个矩形内,由此可知椭圆位于直线X=±a,y=±b所围成的矩形内。对称性:在绘制函数y=±bsqrt(1-((x^2)/(a^2)))时,可发现上、下两条对称的曲线,很明显,椭圆是关于X轴对称的,在椭圆上任取一点P,利用镜面反射,作关于Y轴的对称点P1正好也在椭圆上,说明椭圆关于Y轴所对称,再作P关于原点的对称点P2,可得其对称点P2以也在椭圆上,这两点关于原点成中心对称,由于P点的任意性,得知椭圆既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是X轴、Y轴),又是中心对称图形,原点是对称中心。 用几何画板探讨椭圆对称性和范围,简洁明了,学生可以动手做实验亲身体会便可以牢固掌握。离心率:我们知道,椭圆的焦距与长轴长的比e=(c/a),称它为椭圆的离心率,在实验2中,椭圆的离心率其实就是(F[1]F[2]/F[1]M)的比值,因为F1F2=2C,如果把圆内这定点F2的位置移动,使得F1F2的大小发生变化,这是点P的轨迹——椭圆的圆扁程度也跟着发生变化,为什么离心率的变化会影响着椭圆的圆扁呢? 带着这个疑问,我们一起来分析实验2。因为当F2移动靠近F1时,e就减小,而椭圆却越来越圆,在画板中可以清晰看到这个变化过程,若F2与F1重合时,我们可猜测所得图形就圆,也即离心率越小,椭圆就越圆,这结论从理论上我们也可以分析得到,因为e=(c/a)=sqrt(1-((b^2)/(a^2)))中,若a不变,b变大,1-((b^2)/(a^2))就变小,这时离心率变小,所以离心率越小,椭圆就越圆。 实验2中,还可以进一步探讨离心率的范围,因为点F2在圆内可知F1F2<R=F1M,所以e一定小于1,即0<e<1 4 探讨过椭圆焦点三角形的面积问题?在椭圆上任取一点P,边结PF1、PF2得△PF1F2。点P在什么位置时,三角形的面积 B1PPB1F2F1F2F1 Animate P面积 最大? PF2F1 = 3.27 厘米2 Animate P面积 PF2F1 = 3.90 厘米2 设定点P的动画,并在测量栏,测量三角形PF1F2的面积,点击动画按钮时,△的面积在不断地变化,当点P绕椭圆运动一周时可发现它在两处的面积最大,即短轴的顶点。 理论依据:△PF1F2的面积以是F1F2为底边,点P的纵坐标的绝对值为高的积,而边F1F2不变,当高|y[p]|最大时面积最大,所以点P在短轴的两端点时其面积最大。 拓展:利用几何画板进一步演示椭圆内与定点有关的问题,不仅形象直观,而且很容易发现其特殊位置,帮助我们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思路。 几年以来,我利用几何画板对高中数学进行了很多种尝试,在课堂上直接演示一些曲线的形成过程,比如后面的双曲线、抛物线的形成过程,亲眼所见、亲手操作,得到的圆锥曲线,对于理解其定义,应用它的性质解题,可以起称潜移默化的作用,从实践中,得出来的数学知识,其精彩过程有时是终生难忘的,不仅在解析几何中,几何画板有着很多的应用,还有比如函数、三角函数、立体几何等知识有着很广的应用。任意的函数,只要输入其解析式,便能得到其图像,很方便研究它的性质例如单调性、周期性,最值,交点的个数等等问题。在立体几何方面,可以利用图像的旋转,对折把抽象的角,距离等问题利用添色功能把它门浅显化。现在几何画板正在普及,大众化。相信越来越多的教师学他,应用他。使更多的学生终生受益。 2009.9 浅谈《几何画板》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常宁市职业中专 谭新芽 对于数学科学来说主要是抽象思维和理论思维,这是事实;但从人类数学思维系统的发展来说,形象思维是最早出现的,并在数学研究和教学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不难想象,一个没有得到形象思维培养的人会有很高的抽象思维、理论思维的能力。同样,一个学生如果根本不具备数学想象力,要把数学学好那也是不可能的。正如前苏联著名数学家A.H.柯尔莫戈洛夫所指出的:“只要有可能,数学家总是尽力把他们正在研究的问题从几何上视觉化。”因此,随着计算机多媒体的出现和飞速发展,在网络技术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的同时,也给学校教育带来了一场深刻的变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改善人们的认知环境──越来越受到重视。从国外引进的教育软件《几何画板》以其学习入门容易和操作简单的优点及其强大的图形和图象功能、方便的动画功能被国内许多数学教师看好,并已成为制作中学数学课件的主要创作平台之一。那么,《几何画板》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有哪些应用呢?作为一名高中数学教师笔者就此谈几点体会: 一、《几何画板》在高中代数教学中的应用 函数”是中学数学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概念,它的概念和思维方法渗透在高中数学的各个部分;同时,函数是以运动变化的观点对现实世界数量关系的一种刻划,这又决定了它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材料。就如华罗庚所说:“数缺形少直观,形缺数难入微。”函数的两种表达方式──解析式和图象──之间常常需要对照(如研究函数的单调性、讨论方程或不等式的解的情况、比较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图象之间的关系等)。为了解决数形结合的问题,在有关函数的传统教学中多以教师手工绘图,但手工绘图有不精确、速度慢的弊端;应用几何画板快速直观的显示及变化功能则可以克服上述弊端,大大提高课堂效率,进而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具体说来,可以用《几何画板》根据函数的解析式快速作出函数的图象,并且可以在同一个坐标系中作出多个函数的图象,如在同一个直角坐标系中作出函数y2x和y12的图象,比较图象的形状和位置,归纳指数函数的性质;还可以作出含有若干参数的函数图象,当参数变化时函数图象也相应地变化,如在讲函数y=Asin(ωx+φ)的图象时,传统教学只能将A、ω、φ代入有限个值,观察各种情况时的函数图象之间的关系;利用《几何画板》则可以以线段b、T的长度和A点到x轴的距离为参数作图(如图1),当拖动两条线段的某一端点(即改变两条线段的长度)时分别改变三角函数的首相和周期,拖动点A则改变其振幅,这样在教学时既快速灵活,又不失一般性。 《几何画板》在高中代数的其他方面也有很多用途。例如,借助于图形对不等式的一些性质、定理和解法进行直观分析──由“半径不小于半弦”证明不等式“a+b≥2(a、b∈R+)等;再比如,讲解数列的极限的概念时,作出数列an=10-n的图形(即作出一个由离散点组成的函数图象),观察曲线的变化趋势,并利用《几何画板》的制表功能以“项数、这一项的值、这一项与0的绝对值”列表,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这一较难的概念。 二、《几何画板》在立体几何教学中的应用 立体几何是在学生已有的平面图形知识的基础上讨论空间图形的性质;它所用的研究方法是以公理为基础,直接依据图形的点、线、面的关系来研究图形的性质。从平面图形到空间图形,从平面观念过渡到立体观念,无疑是认识上的一次飞跃。初学立体几何时,大多数学生不具备丰富的空间想象的能力及较强的平面与空间图形的转化能力,主要原因在于人们是依靠对二维平面图形的直观来感知和想象三维空间图形的,而二维平面图形不可能成为三维空间图形的真实写照,平面上绘出的立体图形受其视角的影响,难于综观全局,其空间形式具有很大的抽象性。如两条互相垂直的直线不一定画成交角为直角的两条直线;正方体的各面不能都画成正方形等。这样一来,学生不得不根据歪曲真象的图形去想象真实情况,这便给学生认识立体几何图形增加了困难。而应用《几何画板》将图形动起来,就可以使图形中各元素之间的位置关系和度量关系惟妙惟肖,使学生x 2 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图形。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接受立体几何知识,还可以让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得到充分发挥。 像在讲二面角的定义时(如图2),当拖动点A时,点A所在的半平面也随之转动,即改变二面角的大小,图形的直观地变动有利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和空间想象力;在讲棱台的概念时,可以演示由棱锥分割成棱台的过程(如图3),更可以让棱锥和棱台都转动起来,使学生在直观掌握棱台的定义,并通过棱台与棱锥的关系由棱锥的性质得出棱台的性质的同时,让学生欣赏到数学的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讲锥体的体积时,可以演示将三棱柱分割成三个体积相等的三棱锥的过程(如图4),既避免了学生空洞的想象而难以理解,又锻炼了学生用分割几何体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用祖恒原理推导球的体积时,运用动画和轨迹功能作图5,当拖动点O时,平行于桌面的平面截球和柱锥所得截面也相应地变动,直观美丽的画面在学生学得知识的同时,给人以美的感受,创建一个轻松、乐学的氛围。 三、《几何画板》在平面解析几何教学中的应用 平面解析几何是用代数方法来研究几何问题的一门数学学科,它研究的主要问题,即它的基本思想和基本方法是:根据已知条件,选择适当的坐标系,借助形和数的对应关系,求出表示平面曲线的方程,把形的问题转化为数来研究;再通过方程,研究平面曲线的性质,把数的研究转化为形来讨论。而曲线中各几何量受各种因素的影响而变化,导致点、线按不同的方式作运动,曲线和方程的对应关系比较抽象,学生不易理解,显而易见,展示几何图形变形与运动的整体过程在解析几何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这样,《几何画板》又以其极强的运算功能和图形图象功能在解析几何的教与学中大显身手。如它能作出各种形式的方程(普通方程、参数方程、极坐标方程)的曲线;能对动态的对象进行“追踪”,并显示该对象的“轨迹”;能通过拖动某一对象(如点、线)观察整个图形的变化来研究两个或两个以上曲线的位置关系。 具体地说,比如在讲平行直线系y=x+b或中心直线系y=kx+2时,如图6所示,分别拖动图(1)中的点A和图(2)中的点B时,可以相应的看到一组斜率为1的平行直线和过定点(0,2)的一组直线(不包括y轴)。再比如在讲椭圆的定义时,可以由“到两定点F1、F2的距离之和为定值的点的轨迹”入手──如图7,令线段AB的长为“定值”,在线段AB上取一点E,分别以F1为圆心、AE的长为半径和以F2为圆心、AE的长为半径作圆,则两圆的交点轨迹即满足要求。先让学生猜测这样的点的轨迹是什么图形,学生各抒己见之后,老师演示图7(1),学生豁然开朗:“原来是椭圆”。这时老师用鼠标拖动点B(即改变线 段AB的长),使得|AB|=|F1F2|,如图7(2),满足条件的点的轨迹变成了一条线段F1F2,学生开始谨慎起来并认真思索,不难得出图7(3)(|AB|<|F1F2|时)的情形。经过这个过程,学生不仅能很深刻地掌握椭圆的概念,也锻炼了其思维的严密性。 综上所述,使用《几何画板》进行数学教学,通过具体的感性的信息呈现,能给学生留下更为深刻的印象,使学生不是把数学作为单纯的知识去理解它,而是能够更有实感的去把握它。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兴趣,又能大大提高课堂效率。 浅谈几何画板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几点应用 泰兴市南沙初中 刘岩碧 摘 要:几何画板是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一项杰出创作.应用几何画板可以提高几何教学的直观性和准确性,弥补了传统教学方式在直观感、立体感和动态感等方面的不足,让学生更深刻体会到几何“动”的一面.从而达到改进部分章节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目的,更好地提高课堂效率的作用. 关键字:几何画板;初中几何;特色运用 新课改下的初中几何的教学正在发生革命性的变化.过去的几何教学一直过分强调演绎推理,却忽视了几何的“图形”特征.新课改的最大亮点,便是恢复了几何的“图形”特征,削弱证明在初中几何中那种“神圣不可动摇”的地位,使初中几何重新焕发生机.借用学生的话说是:几何“活”了,几何也可以“动”了.课程的改革势必引起教学方法的改革.可不是吗?现在的初中几何的讲台再也不是“粉笔加尺规”就可以上的了,教学理念的变化加上现代教育技术的普遍应用已经给教学手段,特别是几何教学也带来了新的变化和改进. “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是我国面向21世纪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视点.借助多媒体的动画效果,更有利于向学生展示几何图形的“动”的一面.计算机辅助教学进人课堂,可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尤其是计算机能进行动态的演示,弥补了传统教学方式在直观感、立体感和动态感等方面的不足,利用这个特点可处理其他教学手段难以处理的问题,并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增强他们的直观印象,为教师化解教学难点、突破教学重点、提高课堂效率和教学效果提供了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几何画板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被研发出来的.现在我们很欣喜地看到这项工具正在给我们的数学教学带来更多的革命性的变化. 下面就本人所从事的初中数学的教学,谈谈几何画板在对教材中某些知识点处理上的独到之处. [案例一]: 《等腰三角形》是初中几何的一个重点内容,这部分有很多定理.教材在处理方法上引入了较多的动手操作和直观感知,通过折纸、观察、归纳等方法很直观地得出等腰三角形的有关性质和识别.但是由于学生在制作等腰三角形的模型时,存在一定的误差,导致结论不是很准确.而且学生所制作的模型带有一定的局限性,无法更好地解释这种结论的一般性.应用几何画板就可以模拟这些折叠、翻转的动画效果,而且可以达到很准确的效果.然后还可以通过拖动等腰三角形的顶点任意改变它的形状和大小,直观地说明结论的正确性,从而也便于论证结论的一般性. 具体过程如下: (1)等腰△ABC纸片中,AB=AC,(图1-1)将AB与AC重合在一起折叠,(图1-2)观察→两部分会完全重合→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折痕AD是对称轴,B与C重合,BD与CD重合→∠B=∠C,即等边对等角.(图1-3)通过引导学生对折痕AD的分析,也就能很容易得出“三线合一”的性质.用这种直接的方式得出结论,就可以避免烦琐的推理过程,而且也让学生更容易记住结论. (2)在画△ABC,使∠B=∠C,D为BC中点,连结AD,(图1-4)沿AD为折痕对折,观察→两部分会完全重合→AB与AC会完全重合,△ABC是等腰三角形,即等角对等边.(图1-5) (3)拖动等腰△ABC的顶点A,改变三角形的形状,得到不同形状的符合条件的三角形,然后重复上述的步骤(1)和步骤(2),也得到同样的结论.让学生掌握以上结论的一般性,(图1-6,图1-7). [案例二]: 讲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以前都是用剪纸、拼接和度量的方法让学生直观感受,但由于实际操作起来都有误差,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现在利用“几何画板”随意画一个三角形(图2-1),度量出它的三个内角并求和(图2-2——图2-5),然后拖动三角形的顶点任意改变三角形的形状和大小(图2-6的钝角三角形和图2-7直角三角形),发现:无论怎么变,三个内角的和总是180度.这无疑大大地激起学生进一步探究“为什么”的欲望. [案例三]: 在学习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三条中线、三条高或高的延长线、三边的垂直平分线)相交于一点时,传统教学方式都是让学生作图、观察、得出结论,但每个学生在作图中总会出现种种误差,导致三条线没有相交于一点,即使交于一点了,也会心存疑惑:是否是个别现象?使得学生很难领会数学内容的本质.但利用信息技术就不同了,我们可以在几何画板里只要画出一个三角形(图3-1),用菜单命令画出相应的三条角平分线(图3-2),就能观察到三线交于一点的事实(图3-3),然后任意拖动三角形的顶点,改变三角形的形状和大小,发现三线交于一点的事实总是不会改变的(图3-4).特别是像高这样有特征情况的线,还可以通过拖动得出交点的三个不同位置.(图3-5,图3-6,图3-7) [案例四]: 在学习《探索勾股定理》时,利用“几何画板”作一个动态变化的直角三角形,通过滚动的数值度量各边长度的平方值,(图4-1让点A沿AC方向运动),并通过观察,引导学生发现任何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图4-2,图4-3,图4-4)从而加深了对勾股定理的认识、理解和应用. 学无定法,教同样也无定法.我们应该在平时的教学中不断地钻研教材,力求以最简洁,最高效的方法进行有效地教学.新课改在对课程改革的同时也带动了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不断创新.因此,我们应该抓住这样的时机,除了关注课程和课堂教学改革的同时,也寻求一些更能提高课堂效率的教学手段的更新.将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方法真正落到实处,不仅做到辅助教学,还要真正做到能促进教学. 几何画板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正安县杨兴中学:秦月 【摘要】在信息技术突飞猛进的今天,传统的教学方式已不能适应现代教育教学的要求。尤其是在数学教学这样一个比较抽象的学科教学中显得尤为突出,那么如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为现在的数学教学服务呢!几何画板是当今数学教师运用最为广泛的软件之一,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作介绍几何画板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几何画板在一次函数教学中的应用、在轴对称图形教学中的应用、在勾股定理教学中的应用、在求解实际问题中的简单应用。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关键词】几何画板 函数 参数 动点 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教师靠的主要是一张嘴、一支粉笔、一块黑板进行教学。直到今天,尤其是在我们落后乡村学校,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这种教学方式依然主宰当前的数学课堂,显然这种方式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的教育发展大趋势,如何改变这种现况,那就得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找一个适合数学教学的平台。纵观现在常用的软件,几何画板具有操作简单、功能强大的特点,是广大数学教师进行现代化数学教学理想工具。在现代的数学教学中已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几何画板又不同于其他绘图工具,它能动态地保持给定的几何关系,便于学生自行动手在变化的图形中发现其不变的几何规律,从而打破传统纯理论数学教学的局面,成为提倡数学实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新新工具。把它和数学教学进行有机地整合,能为数学课堂教学营造一种动态的有规律的数学教学新环境。 一、在一次函数教学中的应用 在几何画板中,可以新建参数(即变量),然后在函数中进行引用并绘制函数图像,通过改变参数的值来观察函数图像的变化,这在传统教学中无法办到。 如在讲解一次函数y=kx+b的图像一节中,如何向学生说明函数图像与参数“K”、“b”的相互关系一直是传统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学生难以理解,教师也难以用语言文字表达清楚;在作图时,要取不同的“k”、“b”的值,然后列表在黑板上画出多个不同的函数图像,再进行观察比较。整个过程十分繁琐,且费时费力。教师和学生的主要精力放在了重复的计算和作图上,而不是通过观察、比较、讨论而得出结论上。整个过程显得不够直观,重点不突出,学生理解起来也很难。然而在几何画板中,只需改变参数“K”、“b”的值,函数图像便可一目了然。如图: 通过不断改变参数“k”、“b”的值,从而得到不同的函数图像,引导学生观察一次函数图像变化的规律。 ①当k>0时,函数值随x的增大而增大;②当k<0时,函数值随x的增大而减小;③当b>0时,函数图像相对于b=0时向上移动;④当b<0时,函数图像相对于b=0时向下移动;⑤当|k|越大时,函数图像变化越快,图像越陡峭;⑥当|k|越小时,函数图像变化越慢,图像越平滑; 经过我们改变一次函数的参数“K”、“b”的值,函数的图像会随之发生变化,这样学生就很容易理解函数图像变化的规律,从而使学生从更深层次理解一次函数的本质。 二、在轴对称图形教学中的应用 几何画板提供了四种“变换”工具,包括平移、旋转、缩放和反射变换。在图形变换的过程中,图形的某些性质始终保持一定的不变性,几何画板能很好地反应出这些特点。 在讲解轴对称图形的教学中,可充分利用几何画板中提供的图形变换功能进行讲解。首先,画一个任意三角形△ABC,然后在适当的位置画一条线段MN,并把双击它即可将其标识为镜面,这时就可以作△ABC关于对称轴MN的轴对称图形。 △ABC和△A′B′C′关于MN轴对称。任意拖动△ABC的顶点、边、对称轴,虽然图形的位置、形状和大小在发生变化,但两个图形始终关于对称轴MN对称。同时可以观察到△ABC与△A′B′C′沿MN对折后完全重合。 三、在勾股定理教学中的应用 几何画板能动态地保持平面图形中给定的几何关系,利用这一特点便于在变化的图形中发现恒定不变的几何规律。如平行、垂直,中点,角平分线等等都能在图形的变化中保持下来,不会因图形的改变而改变,这也许是几何画板中最富有魅力的地方。在平面几何的教学中如果能很好地发挥几何画板中的这些特性,就能为数学教学增辉添色。如在勾股定理的教学中,直角三角形的三边之间有着必然的联系。要弄清楚它们之间的关系,借助于几何画板,则一目了然。 在几何画板里,先画一个直角△ABC,∠C=900。从图右方的度量值可以发现,AB和AC、BC的长度已经知道,观察AB2与AC2+BC2的关系: 如果拖动顶点A(从a图到b图),我们通过改变直角三角形边的长度,从中观察边的平方的关系,发现这样一个定理:在直角三角形中,始终有斜边的平方等于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 再如,在讲解“赵爽弦图”时,传统的教学方法只能教师在黑板上演算过程,而用几何画板更容易发现其中的不变的规律。 首先,在几何画板中构造一个正方形,然后将经过一个顶点作直线,再通过另一相邻的顶点作这条直线的垂线,得到一个交点。用同样的方法,可得出另外几个关键点,再将这几条垂线隐藏,连接对应的点,即可得到下面这个图形。分别度量AB、AF、FB的长度,最后用不同的方法来计算这个正方形的面积:⑴、直接利用正方形的面积公式;⑵、正方形的面积等于其中四个直角三角形和中间的那个小正方形的面积之和;⑶、直接使用几何画板提供的量度面积命令。这三种方法都可得出这个正方形的面积,注意观察得到的结果都是一样的。 再改变正方形的大小及其组成的直角三角形和小正方形的比例,再来观察这三种计算方法得到的结果是否一致,如下图: 四、在求解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利用几何画板不但可以给几何问题以准确生动的表达,成为教师教学上的得力“助手”,还可为教师和学生提供几何探索和发现的一个良好环境,动态是几何画板最主要的特点,也正是基于这一点,许多用一般方法不易解决的问题,用它解决起来就要容易得多,现在举例说明。 如图,已知二次函数y=ax2+bx+3的图像经过A(-1,0)、B(3,0)、N(2,3)三点,且与y轴交于点C。 (1)求顶点M及点C的坐标; (2)若直线y=kx+d经过C、M两点,且与x轴交于点D,试证明四边行CDAN是平行四边行; (3)点P是这个二次函数的对称轴上一动点,请探索:是否存在这样的点P,使以点P为圆心的圆经过A、B两点,并且与直线CD相切,如果存在,请求出点P的坐标;如果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分析:这道目,第(1)、(2)问都比较容易解决,第(3)问就是关于动点的,比较抽象,然而运用几何画板后,情况就变得很明显了,给解题帮助很大。 解:(1)因为二次函数经过点A、B、N,且三个点的坐标都已知,可解得二次函数的解析式为y=-x2+2x+3,可解得: C(0,3);M(1,4)。 (2)在几何画板中连接CN、AN、AD,如图: 由于已经知道C、M两点的坐标,直线y=kx+d又经过C、M两个点,可得直线的解析式为y=x+3。D点是直线与X轴的交点,可得D点的坐标为(-3,0),又因为A点的坐标为(-1,0),所以AD=2。再看C、N两点,其坐标都已知,且纵坐标都为3,可得CN与X轴平行,那么自然就与AD平行了。再由C、N两点的坐标可得CN=2,因此AD=CN;在四边形CDAN中两边AD、CN平行且相等,所以它是一个平行四边形。 (3)这个问题比较抽象,因为点P是动点。我们现在借助几何画板对这种情况进行分析。因为A、B两点是二次函数与X轴的交点,自然关于函数的对称轴对称,两点到对称轴上任意一点的距离相等。故以对称轴上的点为圆心作圆,经过其中一个交点,必定经过另外一个点,因此考虑一个点就行了。 先在二次函数的对称轴上任找一点P,连接AP,再以P为圆心,AP为半径作圆,不断的拖动P点,看看这个圆是否能与直线CD相切。如下图: 从上图中可以看出:图a中P点比较靠近X轴,所作圆与直线CD没有交点;图b中,P点离X轴较远,所作圆与直线CD相交,有两个交点。试想:图a中的P点向上移动的到达图b所在的位置过程中,中间肯定有一个点让圆与直线CD相切,如图c所示。 那么应该怎样求P点的坐标呢!看右图: 过P点作直线CD的垂线,垂足为K,要想使圆P与直线CD相切,实际上PK这时是圆P的半径。即PK=PA时,圆P与直线CD相切。 在△DEM中三个点的坐标都知道,可得DE=EM,因此△DEM是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同样△PMK也是等腰直角三角形,有: 2KP2=MP2 又因为:AP2=AE2+PE2,MP=ME-PE,KP=AP;其中:AE=2;PE=1;ME=4。 可解得:PE=264,P点的坐标为(1,264)。 解到这里,此题看似已完,但如果你够细心,把P点再上下拖动,会发现在X轴的下方还在一个点能使点圆P与直线CD相切,如下图: 相同的方法,可解得:PE=(264)。由于P点在X轴的下方,所以P点的坐标为(1,-(264))。 因此满足这样的点P在对称轴上有两个点: 即P1(1,264);P2(1,-(264))。 从本题中不难看出,运用几何画板给我们在解决动点问题中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在纸上或黑板上不容易发现的问题,在几何画板上只要轻轻拖动鼠标就很容易发现,从而有效的避免了漏解情况的发生。 几何画板在数学教学中应用远远不止这些,如画直观图,在黑板上画是很费时的,但在几何画板中可用鼠标一点完成。因此,只要我们熟练掌握几何画板功能,多实践,不断与数学教学相结合,相信就能使它在数学教学中发挥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田延斌.《《几何画板》教学实例》.[2] 张淑俊.《《几何画板》在数学教学中的妙用》. 几何画板在现代教学中的应用 几何画板5.06是几何画板的最新版本,备受数学老师青睐。众多数学老师表示几何画板不仅能够帮助他们制作出生动的几何课件,更加有助于学生理解教学内容,并在长期的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数学理解能力。本教程将向大家介绍几何在现代教学中的应用。 几何画板在教学中的应用示例 一、几何画板在低年级的应用 低年级的学生很容易被几何画板生动的特性所吸引,从而可以非常迅速地掌握这些基础技巧。几何画板可以帮助学生们在案例中快速地学习和培养数形转换的能力,从而更深刻的了解分数计算、数据统计和代数学。 二、几何画板在代数学中的应用 有些数学问题,虽然可以通过代数演算得到答案,但是还是会觉得不够直观,给人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感觉。这时,我们可以借助几何画板,画出数学图形,从几何的角度审视原题,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原题中的数学本质。 三、几何画板在几何学中的应用 利用几何画板可以画出非常精确的图形,必要时还可以将图像“放大”,获得更精细的图像,帮助学生发现解答中的疏忽或错误,并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错解 的原因。学生还可以通过直接操纵几何图形的构造、变换、测量和动画进行深入的概念理解并提高学习信心,还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之间的学习交流及他们的推理和 证明的能力。 四、几何画板在高等数学中应用 几何画板不仅为数学实验提供可操作的模型,而且为数学猜想提供验证的工具。如学生们可以使用几何画板绘制以几何图形为代表的复杂图形、为微积分等创 建动态模型。除了强大的函数绘图功能,了解几何画板那高级教程的学生还可以使用自定义工具、基因座、自定义转换、数字和几何迭代等功能来构建或编辑数学模 型。 综上所述,可见在现代教学中几何画板的应用还是比较广泛,是全国初高中人教版教材指定软件。几何画板5.06版本在之前的版本基础上进行了大量的改进,可以为广大用户带来更加高效便捷的使用体验。第二篇:浅谈几何画板在教学中的应用
第三篇:几何画板在初中几何教学中的几点应用
第四篇:几何画板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第五篇:几何画板在现代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