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体运动的速度教案(5篇模版)

时间:2019-05-13 22:30:0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物体运动的速度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物体运动的速度教案》。

第一篇:物体运动的速度教案

物体运动的速度

提出问题——>引出平均速度概念,通过具体实例的计算和讨论与交流环节使学生体会与初中所学速度的区别,加深对速度矢量性的理解——>在实验与探究活动中用无限逼近的思想提出瞬时速度的概念——>课堂总结——>巩固练习。

教学简案:

一、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通过对初中学习过的速度概念提出问题引入课题,在讨论与交流环节让学生初步体会速度的矢量性,加深对平均速度概念的理解。再让学生对一张轨迹图进行实验与探究,在活动中提出问题引入瞬时速度概念。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初步领略极限的思想并体会数学在物理研究中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物体运动的速度。

(2)理解平均速度的意义,会计算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3)理解瞬时速度的意义。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在坐标图上讨论物体运动的速度,初步体会数学在研究物理问题中的重要性。(2)在由平均速度概念过渡到引入瞬时速度概念的过程中,让学生初步体会极限的思想。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从平均速度概念引人瞬时速度的思想方法,体会数学在物理研究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概念。难点:瞬时速度概念的引人和理解。

四、教学方法:

采用从学生的问题出发营造教学情境,设计教学问题并引导学生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注重加强学生的自主探究、交流讨论、分组活动、分工合作。

五、课堂教学设计及程序: 一:引人新课

提问:

1.比较物体运动快慢有几种方法?

2.初中对速度是如何定义的?1.学生能提出两种方法,然后引导学生找到统一的标准,得出速度的表达式。2.学生能回忆起公式。二:平均速度

1.得出的定义和公式,强调的概念和定义与初中的V形似而神不似,S是位移而非距离。举例:一学生在跑道上跑一圈的路程、位移、平均速度分别如何?

2.引导学生得出平均速度概念的意义:描述物体位置变化快慢。3.指出平均速度是矢量,方向与物体的位移方向相同。

4.在讨论与交流环节学生在图上标出平均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后,引导学生得出利用坐标纸计算的两种方法:1直接测量线段的长度后用比例计算。2利用勾股定理求斜边的方法。

5.引导学生思考:平均速度能不能描述物体任何时刻运动的快慢?应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为瞬时速度的引人做好准备。1.计算同学在跑道上跑一圈的路程、位移、平均速度。体会平均速度与初中的速度的区 别。

2.引导学生推导1m/s=3.6km/h。

3.学生计算奥运会上刘翔110m栏的平均速度。

4.在图131坐标纸上标出四个的大小和方向,然后同桌两同学分工,各算两个的值。

5.学生能很快回答第一个问题,对第二个问题虽然得不到答案,但能引起学生足够的兴趣。虽然教师强调了平均速度与初中所学速度不同。但学生对速度的矢量性理解较困难,通过具体的实例让学生体会。

此环节学生完成起来比较费时,采取两人分工,各算两组的办法。

教材中讨论与交流的最后一问:图中的哪一段描述得比较好?这样问不够严谨,除非特别强调是匀速率运动,教学中回避了这个问题。三:瞬时速度

1.引人:以汽车长途运输为例,再次说明平均速度不能反映物体某一时刻运动的快慢,必须引人一个新的概念———>瞬时速度。

2.进入实验与探究环节,得出四个平均速度后引导学生思考两个问题。3.结合光盘H01113图用无限逼近的思想讨论公式=S/t 中当t→0时,AB→VA,得出瞬时速度的定义。

4.矢量性:方向就是物体此时刻的运动方向,即物体运动轨迹在该点的切线方向。

5.初中学到的匀速直线运动就是瞬时速度保持不变的运动。1.以四人为一小组分工,各算一个平均速度,然后汇总2.思考:以上哪个平均速度能比较接近物体在 A 点时的瞬时速度?能得出更准确的数值吗? 3.在课本上标出图132中A、B、C、D、E 各点的瞬时速度方向。为节省时间,仍采取学生分工最后由教师在黑板上记录汇总结果的方法。瞬时速度概念是本节的难点,教材不仅设置了讨论与交流环节引人,还让学生进行了实验与探究,意欲引导学生体会建立瞬时速度的思想。但感觉效果并不是很好,教学中还是增加了向学生介绍无限逼近的思想,课后证明这样学生更好接受。四:课堂总结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后,教师总结:

1.平均速度是描述物体位置变化快慢的矢量,与一段位移或一段时间对应,其大小在数值上等于单位

时间内物体位移的大小,方向就是物体位移的方向。

2.瞬时速度是运动物体经过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方向是运动轨迹在该点的切线方向。分组讨论:本节的主要内容是什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处理问题的方法?学生的总结可能不够全面,但要给他们这种训练的机会,逐渐提高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为避免学

生思维混乱,暂不提速率概念。在以后的习题课中补充。五:巩固练习1.课本P11第2题

2.设置一例题,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讲评。

甲、乙、丙三个质点同时从A点出发,按不同的路径运动,同时到达B点,比较三个质点下列物理量的大小: 1路程2位移3平均速度

例2(3)的错误率极高,大部分学生错误地认为路程大的位移大。此题对纠正学生的这种错误认识很有帮助。六 课后作 业

1.课本P11(1)

2.一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第1s内通过5m,第2s内通过20m,第3s内通过10m,第4s内通过15m,则汽车在最初2s内的平均速度是多少?在第2个2s内的平均速度是多少?在第2s内的平均速度是多少?在全程中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3.关于速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A 速度是描述物体位置变化的物理量,是矢量。B平均速度方向就是物体位移的方向

C 瞬时速度可看作时间趋于无穷小时的平均速度。

D 瞬时速度的方向就是物体此时刻的运动方向 教材的课后练习量不够,第二题可以在课堂上完成,再增加两题,进一步强化学生对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概念的理解,学会应用平均速度公式解题。

课后反思及感想

1.新课引人时由于学生对初中的速度概念印象较深刻,可以更简练、更快捷。

2.关于速度的矢量性,虽然课堂上重点强调了,并设计了实例和例题让学生体会和练习,但不能寄希望于学生当堂就完全理解和接受,这需要一个过程。

3.讨论与交流环节关于如何在坐标纸上求各段位移,向学生介绍了两种方法:一是直接测量线段的长度后用比例计算。二是利用勾股定理求斜边的方法。目的是想通过掌握多种方法提高学生能力,但很费时。课后认为对普通班的学生来说,掌握第一种方法既直接又快捷。

4.由平均速度过渡到瞬时速度是本节的重要环节,向学生渗透无限逼近的思想是关键,教学中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还是能够接受的。

5.速率的概念暂时不介绍,免得干扰学生对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概念的学习。点评

本教案力求体现新课标的理念,在以下几方面做了有益的尝试:

1.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

在讨论与交流环节让学生在坐标纸上收集数据,并尝试用两种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在实验与探究环节中让学生在计算出四个平均速度的基础上结合图象启发学生的思维,逐渐向学生渗透无限逼近的方法和极限的思想。使学生在理解的情况下发生知识的迁移,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只有经历这样一定的过程,才能实现学生的科学方法和正确思路的建立。

2.使物理贴近学生生活、联系社会实际。

以学生在操场上跑步为例说明速度的矢量性、计算奥运会上刘翔110米栏的速度、以汽车长途运输为例引人瞬时速度概念等等,把物理教学的内容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强化学生的实践意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教学过程中强化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功能。

本教案的设计为学生营造了一种宽松、积极的学习环境。在教师的引导和帮助下,学生学会了运用平均速度解决实际问题、用瞬时速度的概念理解运动,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享受到成功的愉悦。在设计中为学生提供了独立进行观察、思考和计算的机会,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又引入小组学习的活动方式,学生在讨论与交流、实验与探究两环节中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问题、交流结果、分工合作,智慧被集体共享,协同工作的价值得到体验,团队作风得到发扬,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协同意识与合作精神。

第二篇:物体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教案

1.3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

★目的要求

l、了解如何描述运动的快慢和方向。

2、知道速度的意义、公式、符号、单位。

3、能区别质点的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等概念。

4、知道速度和速率的区别。

5、会计算质点的平均速度,认识各种仪表中的速度。

6、知道速度是矢量,平均速度的意义。

★教学重点

速度、瞬时速度、平均速度三个概念,及三个概念之间的联系。

★教学难点

对瞬时速度的理解。

★教学方法

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教师提问:为了描述物体的运动,我们已经进行了两节课的学习,学习了描述运动的几个概念,大家还记得是哪几个概念?

学生回答:质点、参考系、坐标系;时间、时刻、位移和路程。教师提问:当物体做直线运动时,我们是什么方法描述物体位移的?

学生回答:用坐标系。在坐标系中,与某一时刻t1对应的点x1,表示t1时刻物体的位置,与另一时刻t2对应的点x2,表示t2时刻物体的位置,则xx2x1,就表示从t1到t2这段时间内的位移.教师提问:我们已经知道位移是描述物体位置变化的物理量,能不能说,物体的位移越大,物体运动得就越快?

学生活动:学生讨论后回答,不能。因为物体的位移与运动的时间有关。教师提问:那么,如何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快速阅读教材中的黑体字标题,提出问题:要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本节课将会学到那些概念(物理量)?

学生活动:通过阅读、思考,对本节涉及的概念有个总体印象,知道这些概念都是为了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而引入的,要研究物体运动的快慢还要学好这些基本概念。

(二)进行新课

1、对“坐标与坐标的变化量”的学习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仔细阅读“坐标与坐标的变化量”一部分,同时提出问题:

的掌握,速度和平均速度从定义式上即可解决。速度的大小为v方向,也为位移变化x的方向。平均速度的大小为vx,方向为物体运动的tx,方向沿位移的变化x的方向,t对平均速度应明确是哪段位移或哪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时间t选取不同时,平均速度往往不一样,它是对变速运动的粗略描绘。

本节课的难点是对瞬时速度的理解。它表示物体在某一时刻或通过某一位置时的快慢程度。对它的理解可参考教材中的阅读材料,对瞬时速度的理解可用“极限”的思想。我们可以把一段变速运动分割成足够多的小段,使质点在每一小段的运动可视为匀速直线运动,这样在每一小段中计算出的速度反映了质点在该时刻(或在该位置)的运动快慢和其运动的方向。在匀速直线运动中,瞬时速度、平均速度和速度相同。

(四)实例探究 ☆对速度的认识

[例1]一门反坦克炮直接瞄准所要射击的一辆坦克。射击后,经过t1=0.6 s,在炮台上

看到炮弹爆炸。经过t2=2.1 s,才听到爆炸的声音。问坦克离炮台的距离多远?炮弹飞行的水平速度多大?(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是340 m/s。,空气阻力不计)

分析:因为光速远远大于声音的速度,所以可以认为t1即是炮弹飞行的时间。t2即是炮弹飞行的时间跟声音从炮弹爆炸点传到大炮所在地的时间之和。因此声音传播的时间是t2t1)=340×(2.1-0.6)=510 m 所以,炮弹的飞行速度。vx510m/s =850 m/s

t10.6☆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的应用

[例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平均速度就是速度的平均值 B.瞬时速率是指瞬时速度的大小

C.火车以速度v经过某一段路,v是指瞬时速度 D.子弹以速度v从枪口射,v是平均速度

分析:根据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定义进行判断。

解:平均速度不是速度平均值;瞬时速率就是瞬时速度的大小;火车以速度v经过某一段路,v是指在这段路上的平均速度,子弹以速度v从枪口射出,v是指出枪口时的瞬时速度。

答案B [例3]某同学星期日沿平直的公路从学校所在地骑自行车先后到甲、乙两位同学家去拜访他们,位移时间图象如图1所示。试描述他的运动过程,在图2中画出他的速度时间图象。

解析(上午)9时,他从学校出发,骑车l h到达甲同学家,速度v1=15km/h;在甲同学家停留1h;11时从甲同学家出发,12时到达乙同学家,速度v2=15 km/h;在乙同学家也停留l h;(下午13 时返回,骑车l h,速度v3=30km/h;14 h 时回到学校。

★教学体会

本节学习的速度、平均速度、瞬时速度等概念是运动学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概念。深刻理解这些概念的确切含义,弄清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是进一步学习运动学知识的基础。

初步掌握速度的矢量性、理解其物理含义,教师要引导学生在阅读教材的基础上,结合具体实例,积极进行讨论、加以区别。

第三篇: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 教案

第三节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

教学设计思想: 本节教学内容基本特点:

本节内容概念性强,受到初中知识及日常生活的影响,教学中要合理的运用和辨析。内容进一步说明如何用坐标和坐标系来表示质点的位置和位移。建立了速度概念,从平均速度通过极限的思维方法过渡到瞬时速度。本节教学内容在章或单元中地位和作用:

速度从知识点上来说是本章的重点知识之一,其中瞬时速度是本章的难点。从本章各部分的联系上它又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将位移和时间以及加速度和时间等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在日常生活中速度与生活联系紧密,对它的理解从小范围讲,将会对位移和加速度的理解大有好处;从大的范围讲,将影响到对运动学乃至动力学的学习。本节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 讲授式、类比推理法、启发式教学 对关键环节处理方法:

1.初中对于比值法的定义形式大量运用,可以让同学回顾,引出速度概念。用具体事例找出速度与速率的区别,进一步确理解高中速度概念。

2.利用光电门和速度传感器对几种物体的速度进行测试,对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讲述以及极限法的渗透也就非常便于学生的接受.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速度概念,领会速度概念的比值定义方法

2、理解平均速度概念,会利用平均速度的定义式计算物体的平均速度

3、知道瞬时速度是表示某一时刻的速度,了解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的区别与联系

4、理解速度的矢量性,知道速度的方向即物体运动的方向

5、知道速度与速率的区别与联系 过程与方法:

1、体会平均速度概念的等效思想方法

2、在讨论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联系的过程中,体会极限思想方法

3、根据速度定义体会变化率的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极限法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 2.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教师提问: 在研究直线运动时,如何用坐标系来表示:在坐标图中完成坐标和坐标的变化量

1、物体的位置:

2、位置的变化位移;学生:思考并回答

1、坐标系上的一点

2、末位置的坐标(x2)减去初位置的坐标(x1)即ΔX=x2-x1

二、引入新课

教师展示图片并提出问题:根据常识判断下列交通工具的运动快慢。

思考: 如何比较不同物体运动的快慢?(1)若取相同时间,比较什么?(2)若取相同位移,比较什么?(3)若取不等的时间和不等的位移,如何比较其快慢? 学生:讨论并回答得出结论:比较单位时间(1s)所通过的位移就可以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三、新课教学 教师:物体学为了准确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引入了一个新的物理量-------速度 定义:位移与发生这个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比值定义物理量的方法)

公式:

单位:m/s km/h

物理意义: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和方向

矢量:大小等于单位时间内物体位移的大小 方向就是物体运动的方向

教师:平均速度:物体在某一时间间隔 Δt内(或某一段位移内)的平均快慢程度,粗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大小: 教师:

教师:介绍极限思想,引出瞬时速度。

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叫瞬时速度,常简称为速度; 瞬时速度的大小叫瞬时速率,有时简称速率 意义:某时刻或某位置运动快慢 物理量特点:矢量、状态量 结论: →

→t时刻的瞬时速度

方向:位移的方向

用极限的思想定义瞬时速度,这样做并非出于对严密性的偏爱.把一个变化的事物分解成很多小部分,每个小部分都可以看成是不变的,可以用比较简单的方法去处理,这是常用的物理方法.强调:

极限的思想已经不只是个知识,它更是一种方法、一种观念,对于以后的学习甚至科学思想方法的形成都是很重要的 教师:展示动画。瞬时速度的测量

用光电计时器测滑块的瞬时速度.遮光片的宽度 1.由v=分别为10cm,5cm,3cm,1cm,测出对应的通过光电门的时间 计算的结果是平均速度还是瞬时速度?

2.哪一组数据计算的结果更接近滑块通过光电门位置的瞬时速度? 使学生加深认识,位移越小平均速度越接近瞬时速度。加深学生对极限思想的认识。

五、练习及作业

六、板书设计:

(一)、比较运动快慢的两种方式

(二)、速度

1、速度大小:

=(x2-x1)/(t2-t1)

3、物理量特点:矢量性

2、意义:表示物体运动(位置变化)快慢

4、速度方向:位移方向

(三)、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

(四)、瞬时速度测量的探究

第四篇:运动快慢的描述 速度教案

1.3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

★新课标要求

(一)知识与技能

l、了解如何描述运动的快慢和方向。

2、知道速度的意义、公式、符号、单位。

3、能区别质点的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等概念。

4、知道速度和速率的区别。

5、会计算质点的平均速度,认识各种仪表中的速度。

6、知道速度是矢量,平均速度的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描述方法的探索,体会如何描述一个有特点的物理量,体会科学的方法。

2、同时通过实际体验感知速度的意义和应用。

3、会通过仪表读数,判断不同速度或变速度。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介绍或学习各种工具的速度,去感知科学的价值和应用。

2、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坚定学习思考探索的信念。

★教学重点

速度、瞬时速度、平均速度三个概念,及三个概念之间的联系。

★教学难点

对瞬时速度的理解。

★教学方法

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教师提问:为了描述物体的运动,我们已经进行了两节课的学习,学习了描述运动的几个概念,大家还记得是哪几个概念?

学生回答:质点、参考系、坐标系;时间、时刻、位移和路程。教师提问:当物体做直线运动时,我们是什么方法描述物体位移的?

学生回答:用坐标系。在坐标系中,与某一时刻t1对应的点x1,表示t1时刻物体的位置,与另一时刻t2对应的点x2,表示t2时刻物体的位置,则xx2x1,就表示从t1到t2这段时间内的位移.教师提问:我们已经知道位移是描述物体位置变化的物理量,能不能说,物体的位移越大,物体运动得就越快?

学生活动:学生讨论后回答,不能。因为物体的位移与运动的时间有关。

3、就课本19页“说一说”中讲述的故事,展开讨论,回答图1.3-3中的问题。

学生活动:思考P20“问题与练习”第1、2题,讨论后回答。教师活动:聆听学生回答,点评。

(三)课堂总结、点评

这节课我们重点学习了速度、瞬时速度、平均速度三个概念,以及三个概念之间的联系。只有掌握好这三个概念及它们之间的联系,才能更好的描述物体的运动。对于这三个物理量的掌握,速度和平均速度从定义式上即可解决。速度的大小为v方向,也为位移变化x的方向。平均速度的大小为vx,方向为物体运动的tx,方向沿位移的变化x的方向,t对平均速度应明确是哪段位移或哪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时间t选取不同时,平均速度往往不一样,它是对变速运动的粗略描绘。

本节课的难点是对瞬时速度的理解。它表示物体在某一时刻或通过某一位置时的快慢程度。对它的理解可参考教材中的阅读材料,对瞬时速度的理解可用“极限”的思想。我们可以把一段变速运动分割成足够多的小段,使质点在每一小段的运动可视为匀速直线运动,这样在每一小段中计算出的速度反映了质点在该时刻(或在该位置)的运动快慢和其运动的方向。在匀速直线运动中,瞬时速度、平均速度和速度相同。

(四)实例探究 ☆对速度的认识

[例1]一门反坦克炮直接瞄准所要射击的一辆坦克。射击后,经过t1=0.6 s,在炮台上

看到炮弹爆炸。经过t2=2.1 s,才听到爆炸的声音。问坦克离炮台的距离多远?炮弹飞行的水平速度多大?(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是340 m/s。,空气阻力不计)

分析:因为光速远远大于声音的速度,所以可以认为t1即是炮弹飞行的时间。t2即是炮弹飞行的时间跟声音从炮弹爆炸点传到大炮所在地的时间之和。因此声音传播的时间是t2t1)=340×(2.1-0.6)=510 m 所以,炮弹的飞行速度。vx510m/s =850 m/s

t10.6☆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的应用

[例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平均速度就是速度的平均值 B.瞬时速率是指瞬时速度的大小

C.火车以速度v经过某一段路,v是指瞬时速度 D.子弹以速度v从枪口射,v是平均速度

分析:根据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定义进行判断。

解:平均速度不是速度平均值;瞬时速率就是瞬时速度的大小;火车以速度v经过某一段路,v是指在这段路上的平均速度,子弹以速度v从枪口射出,v是指出枪口时的瞬时速度。

(2)由聊城站开出直至到达菏泽站,运行的平均速度是: 528公里-350公里131.9公里/小时

1.35小时(3)在9时30分时,列车停于聊城车站,瞬时速度是0

★教学体会

本节学习的速度、平均速度、瞬时速度等概念是运动学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概念。深刻理解这些概念的确切含义,弄清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是进一步学习运动学知识的基础。

初步掌握速度的矢量性、理解其物理含义,教师要引导学生在阅读教材的基础上,结合具体实例,积极进行讨论、加以区别。

★资料袋:

你已经熟悉,用“速度”可以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程度,并且知道:“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在数值上等于单位时间里通过的路程。”根据这种规定可知,如果物体在单位时间里通过的路程越长,即速度的数值越大,物体运动得就越快;反之,如果物体在单位时间里通过的路程越短,即速度的数值越小,物体运动得就越慢。

假如我们把速度的定义改成:“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在数值上等于通过单位路程所用的时间。”这样一改,还能不能用这样规定的速度来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呢?按照这一新的规定,会得出什么结论呢?日常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事例呢?

从道理上讲,这样改动后速度仍然能够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程度。不过按照这种规定,物体通过单位路程所用的时间越长,物体运动得就越慢;物体通过单位路程所用的时间越短,物体运动得就越快。例如,在田径运动会上,甲跑完100 m用了13 s,乙跑完100 m用了16 s,大家都会承认甲比乙跑得快。再如,在钟表里,秒针转一圈用l min,分针转一圈用1 h,时针转一圈用12 h,显然秒针走得最快,时针走得最慢。

由此可见,速度这个概念由两个因素决定:一个是时间,一个是与时间对应的路程,二者缺一不可。判断物体运动的快慢程度,应兼看这两个因素,否则就会片面。至于速度的表示法,虽然从原则上讲,不论用单位时间里通过的路程,还是用通过单位路程所用的时间,都能够反映出物体运动的快慢程度,但是在物理学中我们采用“单位时间里通过的路程”来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程度,这是因为这样规定会给我们带来不少方便,而且已为世人所公认。所以,在一般情况下,我们都是按这个规定来计算速度的。

第五篇: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 教案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

教学目标

l、了解如何描述运动的快慢和方向。知道速度的意义、公式、符号、单位。能区别质点的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等概念。知道速度和速率的区别。会计算质点的平均速度,认识各种仪表中的速度。知道速度是矢量,平均速度的意义。

2、通过描述方法的探索,体会如何描述一个有特点的物理量,同时通过实际体验感知速度的意义和应用。通过介绍或学习各种工具的速度,去感知科学的价值和应用。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坚定学习思考探索的信念。教学重点

速度、瞬时速度、平均速度三个概念,及三个概念之间的联系。教学难点

对瞬时速度的理解。教学方法

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教学过程

教师提问: 质点的各式各样的运动,快慢程度不一样,那如何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指导学生通过读课本,对本节涉及的概念有个总体印象,知道这些概念都是为了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而引入的,要研究物体运动的快慢还要学好这些基本概念

速度

指导学生仔细阅读“速度”一部分,同时提出问题:

1、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可以有哪些方法?结合你身边的实例加以说明。

2、什么是速度?为什么用速度就可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3、表示速度的单位有哪些?它是矢量还是标量?

学生活动:学生就老师提出的问题去阅读教材,寻求答案;然后四人一组交流讨论,初步建立起速度的概念。

教师提问:对于同一个物体,在某一段时间内,运动的快慢也不是每时每刻都一样。我x计算出的速度,能否精确描述物体在任一时刻运动的快慢? tx学生活动: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讨论后得出结论:不能。因为v,只能反应一段

t们用公式v时间内物体运动的快慢?

教师提问:怎样精确描述物体在任一时刻运动的快慢呢?

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仔细阅读“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速度和速率”两部分,同时提出问题:我们日常生活中说到的“速度”是指什么?请举例说明。

学生活动:学生就老师提出的问题去阅读教材,寻求答案;然后四人一组交流讨论,选出代表发表见解。

教师活动:聆听学生回答,点评。

四、速度和速率

1.速率:瞬时速度的大小叫做速率. 2.日常生活和物理学中说到“速度”,有时是指速率.

思考:平均速率是平均速度的大小吗? 提示:平均速度是物体的位移与发生这段位移所需时间的比值.平均速率是物体通过的路程与所需时间的比值.由于物体在通过一段位移时,位移的大小一般不等于路程,故平均速率一般也不等于平均速度的大小. 特例:只有当物体做单方向的直线运动时,位移大小才等于路程,平均速度的大小才与平均速率相等.

九、板书设计

一、速度

1.定义:位移

跟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用v表示。

2.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2.定义式:。

3.单位:国际单位:m/s(或m·s-1)。

常用单位:km/h(或km·h-1)、cm/s(或cm·s-1)。

4.方向: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同。

说明:速度有大小和方向,是矢量。

二、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1.平均速度

(1)定义:在某段时间的位移△x与发生这段位移所用的时间△t的比值,叫做这段时间(或位移)内的平均速度.

(2)公式:v=△x/△t(3)平均速度只能粗略地描述运动的快慢,即平均快慢程度.

(4)描述平均速度时,必须指明是哪一段位移上的平均速度;或是哪一段时间间隔内的平均速度.

2.瞬时速度

(1)定义:物体在某一时刻(或通过某一位置时)的速度,叫做瞬时速度.

(2)物理意义:精确地描述物体的运动快慢.

(3)方向:与物体经过某一位置的运动方向相同.

(4)物体在从t到t+△t时间间隔内,若△t非常小,以至于△t 0,则可以认为表示的是物体在t时刻的瞬时速度

三、速度和速率

1.速率:瞬时速度的大小叫做速率. 2.日常生活和物理学中说到“速度”,有时是指速率.

下载物体运动的速度教案(5篇模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物体运动的速度教案(5篇模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1.3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教案[范文模版]

    第三节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速度的概念,知道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知道速度的定义. 2.知道速度是矢量,知道速度的单位、符号和读法.了......

    《物体的运动》复习课教案

    《物体的运动》复习课教案 一、复习目标 (1)理解速度的定义、速度的单位、公式及其意义。 (2)能用速度公式简单计算速度和平均速度。 (3)知道如何用科学的语言描述物体的运动和静......

    13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教案1

    1.3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1 知识疏理 速度(矢量—有大小和方向):表示物体运动快慢 1、平均速度:平均速度通常不是速度的平均平均速度只有同具体的运动过程或时间过程联系才有......

    13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教案2

    1.3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2 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 1、理解速度的概念。知道速度是表示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知道 它的定义、公式、符号和单位,知道它是矢量。 2、理解平均速度,知......

    速度教案

    教学过程: 一、从生活情境引入新知。 (一)路程一定,比较物体运动快慢: 车次 出发----到达路程时间 4032 黑河哈尔滨 636千米 11小时 1、出示表格: 2、总结出:在路程相等的时候,谁用......

    3-2探究——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教案

    长城中学教案 课题:学生实验:探究-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第1,2 课时 主备课人:魏延平使用人:使用时间: 【学习目标】 1、知道物体运动快慢用速度表示。 2、知道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

    平抛物体的运动的教案示例(最终定稿)

    平抛物体的运动的教案示例 一、教学目标 1.物理知识方面的要求: (1)知道平抛运动形成的条件; (2)掌握平抛运动的分解方法及运动规律。 2.通过观察演示实验,概括出平抛物体运动的特征,......

    运动快慢的描述 速度物理教案

    教学难点:对瞬时速度的理解. 主要设计: 一、速度: 【方案一】 1、提问:在百米赛跑中,如何比较运动员跑得快慢? (展示媒体资料:运动会上百米赛跑的资料) 2、提问:两辆汽车都行驶2h,如何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