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度教案

时间:2019-05-11 22:21:5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速度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速度教案》。

第一篇:速度教案

教学过程:

一、从生活情境引入新知。

(一)路程一定,比较物体运动快慢: 车次 出发----到达

路程

时间 4032 黑河哈尔滨 636千米 11小时

1、出示表格:

2、总结出:在路程相等的时候,谁用的时间少,谁就快。

(二)时间一定,比较物体运动快慢:

1、出示表格: 车次 出发----到达

路程

时间 4138 双鸭山-哈尔滨 500千米 12小时 4032 黑河-哈尔滨 636千米 12小时

2、总结出:在时间相等的时候,谁的路程长,谁就快

(三)路程时间都不同,比较物体运动快慢:

1、出示表格: 火车

路程

时间 特快列车 320千米 2小时 普通列车 318千米 3小时

2、总结出:原来要比较快慢,比较速度最好的方法是比一比,他们在一个小时里走了多远,谁走的多,谁就快

(四)揭示课题:同学们,到底什么是速度?速度与路程和时间又有什么关系?今天这节课就一起来研究《速度时间与路程》。【设计意图:这部分设计,为整堂课定下了基调,以问题解决为切入口,以观点冲突为手段,激发学生参与的激情,使学生被问题深深吸引。】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一)讲解速度的读法、写法:

1、学生自己概括,自己总结

2、感受生活中的速度:请你快速的写出下面的速度,并说一说表示什么?

(二)理解速度的意义

1、单位时间:像一时,一分,一秒这样的时间我们把它叫做单位时间

2、总结物体在单位时间内(一时,一分,一秒)内行使的路程,我们就把他叫做速度。【设计意图: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出发,重视学生对速度的体会,使学生对速度的概念有了更深的了解。使枯燥的数学变得鲜活起来,也使数学课堂充满活力。】

(三)经历抽象出数学模型的过程。

1、出示例3,可以通过计算,也可以借着画线段图的方法来分析数量关系,解决问题。

2、线段图的讲解:画线段图可以帮助我们正确的理解数量关系,解决问题

3、抽象出数学模型:路程等于速度乘时间

【设计意图:这部分的教学可采取自主探索的学习方式。在学生独立解答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独自找出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并请每一位学生写出关系式。然后全班交流。交流时尽可能让一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展示自己的关系式。给他们以鼓励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三、联系实际,开发学生的智力潜能。

1、感受生活中的速度。

2、巩固数量关系“路程=速度×时间”。

3、开发学生潜能,总结出“速度=路程÷时间”和“时间=路程÷速度”

【设计意图:联系生活实际,从学生身边的实例中,利用学生的知识经验,开发学生的智力潜能,从而达到本节课的提升】

四、全课总结。你的收获是什么?

速度真奇妙,它吸引着人们去不断的探索、发现,我相信在座的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还会发现速度更多的秘密!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出示交通工具的时速的图片,介绍学生未知的交通工具(陆、海、空到宇宙方面)的运行速度,自然界一些动物的运行速度等等

2、你还知道哪些运行速度?学生展示搜集的信息

二、探究新知

1、教学速度的概念,学会速度的写法,1)人骑自行车1小时约行16千米。

我们把人骑自行车1小时行的路程叫做速度

还可以说成:人骑自行车的速度是每小时16千米。可以写成16千米/时。(用统一的符号表示速度)

2)普通列车每小时行106千米。特快列车每小时行160千米。

小林每分钟走60米

师:还可以怎么用数学语言叙述?

这些用符号怎么写呢?

师:每小时,每分钟都表示单位时间。单位时间可以是每小时、每分钟、每秒、每日等等

3)试着写出其他交通工具的速度。

2、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

一辆汽车的速度是80千米/时,2小时可行多少千米? 李老师骑自行车的速度225米/分,10分钟可行多少千米?

独立计算并找出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改变其中一题,求时间或者求速度。

问:你能发现速度、时间与路程有什么关系吗? 教学意图:【创设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大学生的认知视野,使学生理解速度的概念,学会速度的写法,使学生掌握速度×时间=路程这组数量关系。】

三、巩固新知

1、猎豹奔跑的速度可达每小时110千米,可写作——

2、蝴蝶的速度每分钟500米,写作——

3、声音传播的速度是每秒钟340米,写作——

4、小强每天早上跑步15千米,他的速度大约是120米/分,小强每天大约跑步多少米?

5、练习八第8、9题 教学意图:【通过练习,加深学生对单位时间、速度的理解,巩固速度×时间=路程这组数量关系,并应用它去解决问题】

四、课堂总结

今天你都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出示例题情景:特快列车每小时行的路程是40千米。

2、问: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信息?

3、再出示:特快列车的速度是40千米/时

4、师说明:也可以这样写。

5、让学生观察:哪种方法简便?怎样用复合单位来表示速度?

6、汇报成果:可以用所走的路程/时间单位来表示速度。

7、练习:让学生试着写出其他交通工具的速度,集体讲评。

二、初步探究速度、时间、路程的关系

1、出示例3情景图

2、让生独立解决第(1)(2)小题

3、出示:

(1)80×2=160(千米)让生说出每个数各代表什么量?

(2)2×80=160(千米)

4、小组讨论、探究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有什么关系?试着写出三者之间的关系式。

5、小组派代表展示他们的作品:速度×时间=路程

三、深入探究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

1、出示练习八第8题情景图

2、让生独立解答,全班讲评订正。

3、让生思考讨论:(1)(2)题的算式是根据什么关系式得出的?你有什么发现?

汇报展示成果:速度×时间=路程

路程÷时间=速度

发现:只要知道其中任意两个量,便能求出第三个量。

四、巩固练习

练习8 5、6、7、9

生独立完成,全班讨论订正。

五、总结交流,汇报收获。教学设计

一、从学生生活实际引入新知

师:同学们,“十一”黄金周你们有去旅游吗?(有)去哪里了?谁想告诉老师?

生:......生:我和爸爸、妈妈坐特快列车去上海玩。

(从旅游将学生引入一个生活化的教学情景,这也是让数学教学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学习实际)

师:那你可知道特快列车每小时可行多少千米?

生:......问:“特快列车每小时可行160千米。”这句话表示什么呢?

二、引导探究,自主学习

1、学生认真看书,畅言其发现。

⑴学生从书中发现“特快列车每小时可行160千米。”这句话表示特快列车的速度。

⑵学生发现和知道生活中的其他速度。

⑶学生发现速度有简便的写法。

2、猜速度

⑴学生猜速度,让其他学生评价是否合理。

⑵学生利用自己在生活中的知识来判断同学猜得是否合理,并说出自己的理由。

⑶教师适时进行思想教育。

3、解决生活中与速度相关的问题。

⑴解决课本第54页例3。

①出示第54页例3,学生读题,独立完成,同桌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②学生板书演示,并利用以前学过的知识说出自己的想法。其他同学还提出别的列式方法。

⑵四人小组讨论交流。

①小组讨论:比较这两道题,你发现了什么?

②学生积极表述自己的发现。

从学生的发现中得出:速度×时间=路程。

③板书课题。

④知识升华:同样的行程问题学生利用关系式解决。

三、质疑,释疑。

⑴学生认真阅读课本第54页的内容,敢于质疑。

⑵学生独立思考,利用自己的知识来解决同学的问题。

从学生的质疑和释疑中,得出:

路程÷速度=时间路程÷时间=速度

⑶利用这两道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四、巩固拓展,运用新知

勇闯冒险岛,答对的同学给自己奖励一个笑脸,看谁的笑脸多!

第一关:小小法官。

⑴“小强1分钟打字108个。”这句话表示小强打字的速度。()

⑵红红平均每分钟折12架飞机,可以写作:12/分。()

⑶已知速度和时间,求路程。用关系式“速度÷时间=路程”就可求得。()

⑷小强5分钟跑了600米,小强平均每分钟跑多少米?

600×5=3000(米)

答:小强平均每分钟跑3000米。()

第二关:练习八第8题。

王叔叔从县城出发去王庄乡送化肥。去的时候用了3小时,返回

时用了2小时。

⑴从县城到王庄乡有多远?

⑵返回时平均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第三关:拓展题:

爸爸骑摩托车带小倩到粤晖园玩,摩托车速度是500米/分,从家出发经过2小时到达,小倩家到粤晖园有多远?

四、学生分享收获总结评价

在这节课里同学们的收获应该不少吧,谁想同学们分享一下?在

这节课谁表现得好,你想表扬谁?你自己呢?老师呢?今天哪个组表

现得最好?

现代化的超级集装箱船最高速度可以达到30节/小时=55公里/小时常规货轮的速度在15-20节之间=28公里-37公里/小时之间

走路 5Km/h 自行车 18Km/h 出租车 50Km/h(市区)公交车 30Km/h 普通火车 80Km/h 特快火车 120-140Km/h 民航飞机 螺旋桨式 450左右 喷气式飞机750至950 轮船江轮 20Km/h 轮船海轮 32Km/h

哺乳动物中猎豹跑得最快,鸟类中鸵鸟跑得最快.`~~中国人麻~`刘翔跑得最快``呵呵.猎豹是世界上跑得最快的动物,速度能达到每小时110多公里老虎的奔跑速度可达20米/秒以上。羚羊的奔跑速度可达每小时70到100公里。马的奔跑速度是:60公里每小时。

第二篇:第二节 速度 教案改

速度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①知道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知道速度的定义和单位 ②会通过实验测量物体的运动速度

③会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并学会进行速度单位的换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

①知道常见的比较速度的方法,并让学生进行比较

②学会选择合适的测量时间和长度的工具,并掌握时间和长度的测量方法

③学习自主设计表格,在学生的设计过程中进行必要的规范化指导,并鼓励不同的表格形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学生从测量简单的速度的过程中,知道其它很多速度都是这样测量出来的,由此增加对速度大小及测量方法的感性认识;我国体育健儿奥运会速度项目中的娇人成绩,让同学们领略优秀运动员超人的速度给国家所带来的容誉,适时地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并以此激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有顽强的拼搏毅力,才可能取得丰硕的成果。

二、重点、难点

教学的难点:物体运动快慢的比较及不同方法的灵活运用

如何引导学生比较准确地进行速度的测量,多种方法进行比较 教学的重点:速度的定义式,单位时间和速度的理解,常见两种速度单位的换算

三、教学器材

白纸若干、长软尺、秒表

四、过程设计

创设问题情景,激发探究欲望

1.提出问题:放一段《动物世界》中狮子追捕猎物的场景。让学生感受物体的运动快慢,引入如何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问题 2.活动5.5比较纸锥下落的快慢

教师取出两个粗细不同的纸锥A和B,让它们从同一高度同时释放。猜一猜:哪张纸锥下落得较快?

同学们刚才所说的纸片下落快,是根据什么来判断的呢? 那你们有没有其它的判断快慢的方法呢? 那么在体育比赛中观众和裁判所用的比较快慢的方法相同吗? 如果回答相同,则提问:“观众也记时间吗?” 如果回答不同,则提问:“不同在什么地方呢?” 很好,有谁能用简短的语言归纳一下这两种方法呢?

我们将这个过程用物理的语言叙述出来就是:

观众的方法是谁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长,谁运动得就快。裁判的方法是谁在相同的路程中所用的时间短,谁运动得就快。

我们再做一次实验:让这两张纸片从不同的高度释放,如何来比较他们下落的 快慢呢?

小结: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速度”。大家将书打开到P109,1.速度(velocity)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大小等于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我们一般用字母v表示速度,s表示路程,t表示时间。

提问单位时间的相关问题:实际上日常生活中的单位时间很多,比如:一年、一月、一星期、一天、一小时、一分钟、一秒等等,但是在物理学中,单位时间只有一个国际单位,那就是一秒,符号为s(second)

有了速度这个物理量,我们怎么样来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呢? 很好,可是怎么知道速度大还是小呢?这里我们引入速度的计算公式。同学们应该数学上早就学过这个公式,就是 :

v s t2.国际单位:米/秒,读做“米每秒”,符号为”m/s”.常用单位:千米/时(km/h),厘米/秒(cm/s)3单位换算:

1km/h=1000m/3600s=1/3.6 m/s..1m/s=(1/1000km)/(1/3600h)= 3.6km/h 刚才我们学习了速度的概念包括它的计算公式,现在就运用它来做“活动5.6”你认为应测量哪些量?用哪些实验仪器?设计表格并算出纸片的下落的速度。我们生活中有哪些速度 ?

在学生回答如何设计表格的基础上,总结常见的几种表格形式:

一些交通工具的速度可以由它的速度表直接读出。见书上P110。书上例题,讲解解题格式

这是一条知道速度,路程,求时间的题。

书后习题第一条,乘热打铁,当堂纠正他们解题格式和算法的错误。

五、教学反思

第三篇:5.2速度 教案A

第二节

速 度

重点难点

速度

物体运动的快慢,可通过取单位时间内行走路程的多少来判断,即比较速度;也可取单位路程所行走的时间的多少来判断,这种研究物理量的方法,在物理上称为控制变量法,同学们不仅要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研究问题的方法,这也是一种素质能力的要求。

说明

(1)1 s、1 h、1 min都叫单位时间。

(2)物理学中,把物体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称为速度,它可以反映物体运动的快慢,用v来表示。

(3)速度、路程与时间之间的关系为:vs,其中s表示路程,t表示时间。t(4)速度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m/s,在交通运输中常用km/h。注意

(1)速度单位是学生接触的第一个复合单位,是由路程单位和时间单位共同决定的,要注意弄清它的含义、写法和读法。例如,1m/s读作1米每秒,物理含义为物体1s内通过的路程为1m。

(2)在进行速度单位换算时,只要把“原单位”中的路程单位和时间单位用“目标单位”中的路程单位和时间单位进行相应的等量代换即可。例如:15m/s=

km/h。可采用如下的方法和步骤:

1km1m100015m/s151554km/h

11sh3600(3)同时还应掌握下列换算关系:1m/s=3.6 km/h,1 km/h=可见1 m/s>1 km/h,即m/s是大单位,而km/h是小单位。典型例题精析

例1 单位换算:36 km/h=

m/s;8 m/s= km/h;30m/min=

km/h。分析:速度单位是一个复合单位,在进行单位换算时要注意换算前后长度、时间单位所对应的进率关系再代入进行换算。

解:36 km/h=36×

1m/s 3.61000m=10m/s;

3600s1

1km8 m/s=8×1000=28.8 km/h; 1h36001km100030 m/min=30×=1.8 km/h 1h60例2 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甲、乙两辆汽车的运动时间之比是4 :3,通过的路程之比是6 :5,则两辆汽车的运动速度之比是()

A、3 :2

B、5 :3

C、5 :8

D、9 :10 分析:题目中没有告诉具体的时间、路程值,而是告诉了它们的比值,我们应该从列比例式子入手解决。

方法一:v甲s甲s v乙乙 t甲t乙s甲vtsstt639

甲甲甲乙甲乙 sv乙t甲s乙s乙t甲5410乙t乙方法二: s甲=v甲·t甲

s乙=v乙·t乙

∵答案:D 例3 汽车以6m/s的速度匀速驶上长为60m的斜坡,经10s到达坡顶,接着又以10m/s的速度从坡顶沿原路匀速返回,经6s到达坡底,该汽车在上下坡全程中的平均速度是()

A、7.5m/s

B、8m/s

C、6.25m/s

D、3.75m/s s甲v甲t甲v甲t甲v6v49==

∴甲

∴甲 s乙v乙t乙v乙t乙5v乙3v乙10分析:此题易错解为v=(v1+v2)/2=(6m/s+10m/s)/2=8m/s而错选B。产生错误的原因是不能正确理解平均速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把求汽车全程的平均速度和速度的平均值相混淆而造成。求全程的平均速度只能选取汽车通过的全路程和通过全路程所用时间的比值来计算,即vs总260m7.5m/s。t总10s6s答案:A 例4 一只船行驶在上下游的甲、乙两地之间,若水流速度是2m/s,小船在静水中航行的速度是18 km/h,船从甲地出发到达乙地后立即调头返回(调头时间不计),则此船往返

一次行驶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分析:以地面为参照物,小船从甲地到乙地的实际速度为v船+v水,由乙地到甲地的实际速度为v船-v水,甲、乙两地距离相等,往返的时间不等,列出代数方程即可求解。

解:设甲、乙两地距离为s,则船顺流航行所需时间为t1s,船逆流航行所需

v船v水时间为t2s,由题意可列出方程为:

v船v水2sssv船v水v船v水211v船v水v船v水 vs总2st总t1t2∵v船=18 km/h=18×

1m/s=5m/s,v水=2m/s,代入上式: 3.622221vm/sm/sm/s4.2m/s.111110525273例5 一辆卡车以40 km/h的速度从甲站开往乙站,当它出发时恰好一辆公共汽车从乙站出发开往甲站,以后每隔15 min就有一辆公共汽车从乙站开往甲站,卡车在途中遇到6辆公共汽车,则甲、乙两站之间的距离可能是()

A、51 km

B、58 km

C、61 km

D、66 km 分析:用一般的方法很难迅速找出此题的解题思路,但如果根据题意展开推理,则此题可迅速求解。

推理过程:把卡车从甲站出发的时刻规定为0时刻,则乙站在0时刻发出第一辆公共汽车,据题意“每隔15 min就有一辆公共汽车从乙站开出”展开推理:令a=15 min,则:0时刻→发第1辆公共汽车,1a时刻→发第2辆„„5a时刻→发第6辆,6a时刻→发第7辆,又“卡车在途中遇到6辆公共汽车”。展开推理:令卡车从甲站到乙站所需时间为t,假设:t=1a,途中遇第1辆,到乙站刚好遇第2辆公共汽车出发;t=2a,途中遇2车,乙站刚好遇第3辆,„„t=5a,途中遇5辆,乙站刚好遇第6辆;t=6a,途中遇6辆,乙站刚好遇第7辆。所以,要满足题意,则必须有5a<t≤6a。由s=vt和50 km得,50 km<s≤60 km,所以,此题答案为A、B。

推理能力是一种重要的能力,推理法也是研究物理问题的一种重要方法。著名的牛顿第一定律就是在大量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推理概括出来的。在学习中重视培养自己的推理能力,不容忽视。

答案:AB 例6 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路程与时间的关系为s=vt。在图(1)中,甲、乙两直线分别是两运动物体的路程s和时间t关系的图象,由图上可知两运动物体的速度大小关系是

()

A、v甲>v乙

B、v甲<v乙

C、v甲=v乙

D、条件不足,不能确定

分析:可采取图(2)中所示的方法比较,在横轴上(时间轴)任取一点t0,过t0做横轴的垂线AB,交甲、乙两图象于A、B两点,分别过A、B两点做纵轴(路程轴)的垂线,垂足分别为s甲、s乙两点,由图象上可知s甲>s乙,则v甲

图(1)

图(2)答案:A 例7 如图所示是森林动物“运动会”中龟兔赛跑的情景。比赛开始后,“观众”通过比较

认为跑在前面的兔子运动快,由于兔子麻痹轻敌,中途睡了一觉,“裁判员”通过比较

判定最先到达终点的乌龟运动得快。物理学中用

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程度。

分析: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有:(1)比较相同时间通过路程的多少;(2)比较相同路程所用时间的多少;(3)比较单位时间通过路程的多少,即速度。比赛开始后,认为跑在前面的兔子运动快,这里控制了时间因素,乌龟和兔子同时起跑后,观察比较他们在相同时间里通过的路程,跑在前面的兔子通过的路程多,运动得快。而乌龟最先到达终点,这里控制了路程因素,兔子和乌龟运动相同的路程,乌龟用的时间少,因此从全路程来说,乌龟运动得快。

答: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相同的路程中所用的时间

速度

同步练习

1.一个中学生正常步行20 min通过的路程约为()A.1 400m B.14 km C.500m D.5 km 2.探究物体的运动快慢,可以先把物体将要通过的路程分成若干段,再分别测量物体通过每段路程所需的时间,如图5 —7所示,将运动员跑步的路程分为长度相同的三段,分别测量运动员跑过每段路程所需的时间,就可以确定运动员跑步时速度的变化情况从图中可见运动员在此运动过程中的速度是

s甲s,v乙乙,所以v甲>v乙。t0t04

()

A.不变 B.变大

C.变小 D.先减小后增大 3.下列各速度值中最大的是()A. 5 m/s B.200m/min C.17 km/h D.|3 600dm/min 4.甲车的行驶时间是乙车的两倍,行驶的路程之比为1:3,则甲、乙两车的速度之比为

()A.2 : 3 B.l : 6 C.6 : 1 D.3 : 2 5.月球和地球之间的距离是3.84×108m.无线电波的传播速度和光在真空中的速度相同,从地面向月球发射的无线电波到达月球后又返回地面总共经历的时间是 s。

6.南京长江大桥下层铁路桥全长6 772 m,一列长228 m的列车以10 m/s的速度通过此铁路桥要用多少时间?

7.爆破中的导火索燃烧的速度是0.8 cm/s,人跑步的速度是5 m/s,若人点燃导火索后需离爆破点400 m才安全。某次爆破中,使用的是长度为70 cm的导火索。点完火后,该爆破手能安全地撤离吗?

参考答案

1.A 2.A 3.D 4.B 5.⒉56 6.700s 7.能

第四篇:速度时间和路程教案

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教学设计

枣强县枣强镇马均寨小学 崔新苗

教学内容 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教科书54页内容及练习八的5-9)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理解速度的概念,掌握速度×时间=路程这组数量关系。

2、学会速度的写法。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索 速度×时间=路程这组数量关系,并应用它去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扩大认知视野,使学生感受人类创造交通工具的智慧和自然界的多姿多彩。教学重点 教具准备 理解速度的概念,掌握速度×时间=路程这组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 应用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出示交通工具的时速的图片,介绍学生未知的交通工具(陆、海、空到宇宙方面)的运行速度,自然界一些动物的运行速度等等。(学生阅读)你还知道哪些运行速度?学生展示搜集的信息(展示事先找的图片汇报)自行车每小时行16千米;客车每小时行5 0千米;摩托车每小时行40千米;拖拉机每小时行30千米;运动员每秒跑8米;飞机每分行20千米

2、“单位时间”的介绍。说明各种交通工具给人类带来的方便,使学生感受到人类创造交通工具的智慧。每小时,每分钟都表示单位时间。单位时间可以是每小时、每分钟、每秒、每日等等

3、“路程”的含义。

以上例子中的250米、20千米、8米、16千米是什么数量呢?讲解路程与距离的区别。距离指两点间线段的长,而路程可以是两点间曲线的长,也可以是线段的长。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大学生的认知视野。使学生感受到人类创造交通工具的智慧和自然界的多姿多彩

二、探究新知

1、教学速度的概念,学会速度的写法,1)人骑自行车每小时约行16千米。

我们把人骑自行车每小时行的路程叫做速度。速度是指在单位时间内走过的路程。还可以说成:人骑自行车的速度是每小时16千米。人们为了更简明、清楚地表示速度,采用统一的速度表示法。(用统一的符号表示速度)每小时约行16千米可以写成16千米/时。

2)普通列车每小时行106千米。特快列车每小时行106千米。小林每分钟走60米。

师:还可以怎么用数学语言叙述?(普通列车的速度是每小时106千米。特快列车的速度是每小时160千米。小林步行的速度是每小时60米。)这些用符号怎么写呢?学生独立完成

3)试着写出其他交通工具等的速度。(为提高学生对本小节内容学习的兴趣,扩大学生的认知视野使学生感受自然界的多彩多姿,向学生介绍一些速度,全都改写成统一的速度表示法来表示。学生写出速度,在班上交流)

设计意图:使学生理解速度的概念,学会速度的写法

2、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

一辆汽车的速度是80千米/时,2小时可行多少千米? 李老师骑自行车的速度225米/分,10分钟可行多少千米?

独立计算并找出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用一个式子把他们的关系表示出来。同桌、小组讨论,全班交流,展示自己的关系式。展示关系式时适当鼓励学生以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课件展示关系式

改变其中一题,求时间或者求速度。

问:你能发现速度、时间与路程还有什么关系吗?

【设计意图】:使学生掌握速度×时间=路程这组数量关系。

三、巩固新知(写数量关系,列式计算。独立完成汇报)

1、猎豹奔跑的速度可达每小时110千米,可写作

2、蝴蝶的速度每分钟500米,写作

3、声音传播的速度是每秒钟340米,写作

4、小强每天早上跑步15千米,他的速度大约是120米/分,小强每天大约跑步多少米?学生读题

5、练习八第8题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加深学生对单位时间、速度的理解。巩固速度×时间=路程这组数量关系,并应用它去解决问题

四、课堂总结 今天你都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练习八第9题 板书设计

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

普通列车的速度可以写成106千米/时 特快列车的速度可以写成160千米/时 80×2=160(千米)225×10=2250(千米)速度×时间=路程

第五篇:路程速度时间教案

《路程、时间与速度》教学设计

清水塘北辰小学 万婷

【教学目标】:

1.理解速度的含义,并会写、会读。

2.理解和掌握路程、时间与速度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

3.提高学生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在学习中感知数学来源于生活,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并培养合作与交流意识。

【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行程问题中速度、时间、路程三个数量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速度”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谈话:同学们,你们早上都是用什么方式到达学校的呀?

2.议一议:杨子鉴和李雨桐走路上学用的时间:6分钟、8分钟,他们两人谁走得快呢? 生:只提供了时间(板书时间),不好比较 3.算一算,比一比

那还要老师告诉你什么?出示路程420米、640米,(板书:路程)现在,你能比了吗? 师:在本子上写出算式或者想法都行。

师:这个每分钟是什么意思呢?在线段中怎样表示出来?

将线段平均分成6份,一分钟就是其中一份,多少米?李雨桐的你说给你的同桌听…… 师:那现在比出快慢了吗?是怎么比出来的? 生:算出他们每分钟走多少米。

在数学上,我们把每分钟走多少米给他一个名称叫速度。速度和什么有关? 和路程,时间有关。

二、理解速度含义,构建路程、时间与速度的关系 1.你们会求速度了吗?好,现在在算两个速度。

(1)一辆自行车2小时行驶16千米,自行车的速度是。

(2)神州七号飞船在太空5秒飞行了40千米,飞船的速度是。2.设置冲突,引发问题,进一步体会速度的含义.自行车的速度是?飞船的速度是?谁的自行车骑得和飞船一样快?你有什么想法?

这样一解释你明白了吗?这2个8千米一样吗?看来是不一样,那这样写(16÷2=8(千米)看得明白吗?每次都要在后面加一句话,好麻烦的)

老师教你们一个办法,8千米/时,读作8千米每时,生跟读。把之前的都改过来。师:我们现在一直在讨论哪个量?速度,那速度是什么呢?

学生归纳,教师小结:物体每小时、每分钟、每秒……行的路程,叫做速度。速度怎么求?路程÷时间=速度。

三、联系实际,体验生活中速度的快慢 生活中你们听过速度吗?生举例。

我们人跑步也有速度,我们国家有个跑步很快的人。

1.刘翔8.5米/秒

8.5米/秒是什么意思?(飞人之称号)

人步行4千米/时

2小时能走多少千米?走12千米要多久? 2.动物界的猎豹30米/秒

(动物界最快的动物)

3.自然界的自然现象:雷电,声音的传播速度340米/秒,光的传播速度30 0000千米/秒(能不能解释一种现象,为什么总是先看到闪电再听到雷声?)

四、解决实际问题,完善数量关系的构建 1.先出示图片,认识限速标记。

2.再出示文字:爸爸驾车经过这一路段时,你坐在副驾驶,爸爸想花2小时行完140千米。你想对爸爸说些什么?那你建议爸爸按()的速度行驶。3.同学们给出了合理的速度,那么我们按这个速度来解决两个问题(1)照这样的速度,3小时能行多少千米?

(2)照这样的速度,300千米的路程张叔叔需要开几小时?

五、综合运用,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问题:开福区政府与北辰小学的距离大约是3800米(3000米可乘坐地铁,剩余步行,地铁速度500米/分,步行速度80米/分)。今天早上,万老师8:00分从北团镇政府出发,帮我算一算,我能在8:20分到达学校吗? 开心一刻

板书设计

路程÷时间=速度

420÷6=80(米)每分80米

280÷74=70(米)每分70米

下载速度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速度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减慢食物变质速度教案

    《减慢食物变质速度》教案 兴文县城西学校 易红 教学内容: 本课选自教育科学出版社的《科学》实验教材四年级下册《食物》单元中的第六课时《减慢食物的变质速度》,是继《面包......

    《路程、时间与速度》教案

    《路程、时间与速度》教案 第1课时 路程、时间与速度(一) 教学过程 ⊙师生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见过暴风雨中的“电闪雷鸣”吗? (见过) 谁能说一说,当时你是先看见闪电,还......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 教案

    第三节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 教学设计思想: 本节教学内容基本特点: 本节内容概念性强,受到初中知识及日常生活的影响,教学中要合理的运用和辨析。内容进一步说明如何用坐标和......

    运动快慢的描述 速度教案

    1.3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 ★新课标要求 (一)知识与技能 l、了解如何描述运动的快慢和方向。 2、知道速度的意义、公式、符号、单位。 3、能区别质点的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等......

    教案:第三讲 (关联速度)

    2014级高一物理竞赛培训第三讲 关联速度(两课时)郭金朋 所谓关联速度就是两个通过某种方式联系起来的速度.比如一根杆上的两个速度通过杆发生联系,一根绳两端的速度通过绳发生......

    路程时间与速度教案

    师:上课 生:起立,敬礼,老师好。 师:同学们好,请坐下,上课之前我想考考你们,请看题。 师:真棒,下面老师请你们观看一个视频,请看大屏幕。 师:110米跨栏,是一个非常值得中国人骄傲的体育......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 教案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 教学目标 l、了解如何描述运动的快慢和方向。知道速度的意义、公式、符号、单位。 能区别质点的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等概念。知道速度和速率的区别。......

    《速度》读后感

    《速度》读后感 **--- 2011年9月11日 Amazon Customer 《速度》,以标榜综合了精益生产、六西格玛和制约理论的小说,但实际上并没有看到如何综合应用这些理论,最终集大成。 相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