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3-2探究——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教案
长城中学教案
课题:学生实验:探究-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第1,2 课时
主备课人:魏延平
使用人:
使用时间:
【学习目标】
1、知道物体运动快慢用速度表示。
2、知道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用m/s表示。
3、能用速度公式v=s/t进行简单计算。
4、初步了解用路程-时间图像描述匀速直线运动。
【导入新课】生活中,我们用什么来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呢?今天我们就来讲讲。
【指导自学】 自学指导一:
认真看课本63页学生实验和小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自学指导二:
认真阅读课本P64,2分钟后观看实验并完成课本的问题: 自学指导三:
• 认真阅读课本P65-66例题上面的部分,3分钟后回答下列问题:
1、什么是速度?
2、速度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3、速度的国际单位和常用单位分别是什么? 自学指导
(四)认真阅读课本P66例题,2分钟后看谁能够做的又快又准确。自学指导
(五)认真阅读课本P66,2分钟完成下列任务: 1.知道什么是匀速直线运动。
2、能根据路程-时间图像求出速度。【检测交流】 附:堂清检测题:
检测一:
1、物理学中,把物体在___________ 通过的路程叫做速度。检测二:
2、10m/s=_____km/h
4m/s=______km/h
18km/h=______m/s 检测三:
3、汽车A在2h内行驶80km,汽车B在2h内行驶170km,哪辆汽车运动得快?
【小结及作业】 本节基础训练 附:【板书设计】
1.速度的定义、单位、公式。2.匀速直线运动
长城中学教案
教学反思:
第二篇:3-2 探究——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教学设计
《第二节 探究——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教学设计
翠岩义校 赵克杰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会用停表测量时间。
(2)知道物体运动的快慢用速度表示。(3)知道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用m/s表示。(4)能用速度公式v=s/t进行简单计算。
(5)初步了解用路程—时间图像描述匀速直线运动。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的方法建立速度概念,使学生体会科学研究的一种方法——控制变量法。
(2)知道速度图像是描述物体运动的一种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探究活动,使学生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二、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包含三个问题:一是学生实验:用停表测量时间;二是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落实过程与方法的教学目标;三是使学生明确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概念——速度,主要体现在知识与技能的教学目标中。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通过一系列活动学会定性比较物体的运动快慢。
三、学情分析
在小学数学中已经学过计算速度和路程等问题,因此学生对本节内容并不陌
生,可以把教学的重点放在探究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和速度公式的使用、物理量的单位、物理解题的规范性上。
四、教学思路
本节课通过观众和裁判对刘翔获得冠军的评判,知道了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有两种,在此基础上提出:若运动的时间和路程均不相同呢?从而引入课题。然后让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开展实验探究活动,最后得到速度的初步概念,再让学生通过计算速度,进一步加强学生对速度概念的理解。
第三篇:3比较运动的快慢 教案
海淀物理学案
八年级上
第三节比较运动的快慢
一、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运动会上我们说小明跑得很快,通常情况下,我们是怎样来确定运动物体的快慢呢?这就是我们今天主要来探究的问题。
(1)运动会的百米赛跑时,在比赛过程中判断哪位运动员跑的快些,根据每个人从起点到终点所用的时间来判断快慢。
(2)小华步行,而爸爸骑自行车,两人同时从家里出发,十分钟后,观察他们的运动路程的多少来判断快慢。
总结: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可以运动相同路程,比较物体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时间短运动快,时间长运动慢;也可以运动相同时间,比较物体在这段时间通过的路程,路程长的运动快,路程短的运动慢。
二、速度
通过上面的结论,可知速度与两个因素有关 :路程和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
定义:在物理学中,物体通过的路程与通过这段路程所用时间的比叫做速度。
(实际上是平均速度)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速度的计算公式:v=s/t
速度常用单位有两个: 米/秒——m/s 千米/每小时——km/h 假如速度是1m/s,那么1h=3600s,一小时运动3600m。即3.6km,所以1m/s=3.6km/h,由m/s换算km/h时,只需乘以3.6,反之除以3.6 下面我们来练习下:(1)1m/s=_____ km/h(2)5m/s=______km/h(3)72km/h=_____m/s
所以上题的答案是:(1)3.6(2)18(3)20
三、匀速直线运动
1)速度是一个可以随时改变的物理量,就拿汽车来说,踩一脚油门,速度就变快了。所以我们现在提出两个概念,一个是瞬时速度,就是一个瞬间的速度大小。一个是平均速度,就是总路程与总时间的比。
定义:物体在一段时间内沿直线运动了一段路程,且速度始终不变,这个物体就是匀速直线运动。即瞬时速度都相同。
一个做直线运动的物体,如果它在每1min内通过的路程都相等,那么这个物体所做的运动()A.一定是匀速直线运动 B.一定是变速直线运动 海淀物理学案
八年级上
C.可能是匀速直线运动,可能是变速直线运动 D.既不是匀速直线运动,也不是变速直线运动
故选C.
2)运动按照路线:分为直线运动、曲线运动。按照速度分为匀速、变速运动。3)运动相关的图像总共有两种:
一个是描述速度和时间的关系图,我们称之为v-t图; 另一种就是路程和时间的关系图,用s-t图来表示。
【例题】如图所示,能正确描述匀速直线运动各物理量之间关系的图象是()
A. B. C. D.
如图所示的图象中,描述的是同一种运动形式的是()
A.A与B B.B与C C.C与D D.A与C
课堂练习
1、一个人骑自行车前进,开始以2m/s的速度匀速走了40m,然后又以5m/s的速度匀速走了50m,则他在整个路程中的平均速度是()A.3m/s B.7m/s C.3.5m/s D.2.5m/s
2、羚羊跑的速度是20m/s,一短跑运动员5S内跑完了50m的路程,汽车的速度是54km/h,三者速度从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是()A.汽车、运动员、羚羊 B.羚羊、汽车、运动员 C.运动员、汽车、羚羊 D.运动员、羚羊、汽车
3、在刚刚结束的校运会男子100m短跑比赛中,运动员们快步如飞.关于运动的快慢,有如下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①观众用“相同时间比路程”的方法比较运动的快慢 ②物理学上用观众的方法来比较运动的快慢
③终点裁判用“相同路程比时间”的方法比较运动的快慢 ④物理学上用裁判的方法来比较运动的快慢.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海淀物理学案
八年级上
5、甲、乙两小车同时同地同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s﹣t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
A.经过4秒,两车相距10米 B.经过6秒,两车相距10米
C.通过40米的路程,甲用时比乙少2秒 D.通过60米的路程,甲用时比乙少2秒
7、一列长180m的列车匀速通过长900m的隧道,测得列车完全通过隧道需要72s.求:
(1)列车运行的速度.(15m/s)(2)列车全部在隧道内运行的时间.(48s)
8、如图,是甲、乙两物体运动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根据图象,可以获取两物体运动情况的信息有:
(1)甲物体速度比乙物体速度 ;甲、乙物体都在做 运动。(2)若甲、乙同时运动5min,则甲物体比乙多走多少m?
答150;45
引用:哎呦 我递妈呀 太它刺激了 我和别人飙车着,轮椅呀 赢了也不光彩.哎呦 我递妈呀 太它刺激了 这简直就是在飞呀.
第四篇:物体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教案
1.3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
★目的要求
l、了解如何描述运动的快慢和方向。
2、知道速度的意义、公式、符号、单位。
3、能区别质点的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等概念。
4、知道速度和速率的区别。
5、会计算质点的平均速度,认识各种仪表中的速度。
6、知道速度是矢量,平均速度的意义。
★教学重点
速度、瞬时速度、平均速度三个概念,及三个概念之间的联系。
★教学难点
对瞬时速度的理解。
★教学方法
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教师提问:为了描述物体的运动,我们已经进行了两节课的学习,学习了描述运动的几个概念,大家还记得是哪几个概念?
学生回答:质点、参考系、坐标系;时间、时刻、位移和路程。教师提问:当物体做直线运动时,我们是什么方法描述物体位移的?
学生回答:用坐标系。在坐标系中,与某一时刻t1对应的点x1,表示t1时刻物体的位置,与另一时刻t2对应的点x2,表示t2时刻物体的位置,则xx2x1,就表示从t1到t2这段时间内的位移.教师提问:我们已经知道位移是描述物体位置变化的物理量,能不能说,物体的位移越大,物体运动得就越快?
学生活动:学生讨论后回答,不能。因为物体的位移与运动的时间有关。教师提问:那么,如何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快速阅读教材中的黑体字标题,提出问题:要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本节课将会学到那些概念(物理量)?
学生活动:通过阅读、思考,对本节涉及的概念有个总体印象,知道这些概念都是为了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而引入的,要研究物体运动的快慢还要学好这些基本概念。
(二)进行新课
1、对“坐标与坐标的变化量”的学习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仔细阅读“坐标与坐标的变化量”一部分,同时提出问题:
的掌握,速度和平均速度从定义式上即可解决。速度的大小为v方向,也为位移变化x的方向。平均速度的大小为vx,方向为物体运动的tx,方向沿位移的变化x的方向,t对平均速度应明确是哪段位移或哪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时间t选取不同时,平均速度往往不一样,它是对变速运动的粗略描绘。
本节课的难点是对瞬时速度的理解。它表示物体在某一时刻或通过某一位置时的快慢程度。对它的理解可参考教材中的阅读材料,对瞬时速度的理解可用“极限”的思想。我们可以把一段变速运动分割成足够多的小段,使质点在每一小段的运动可视为匀速直线运动,这样在每一小段中计算出的速度反映了质点在该时刻(或在该位置)的运动快慢和其运动的方向。在匀速直线运动中,瞬时速度、平均速度和速度相同。
(四)实例探究 ☆对速度的认识
[例1]一门反坦克炮直接瞄准所要射击的一辆坦克。射击后,经过t1=0.6 s,在炮台上
看到炮弹爆炸。经过t2=2.1 s,才听到爆炸的声音。问坦克离炮台的距离多远?炮弹飞行的水平速度多大?(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是340 m/s。,空气阻力不计)
分析:因为光速远远大于声音的速度,所以可以认为t1即是炮弹飞行的时间。t2即是炮弹飞行的时间跟声音从炮弹爆炸点传到大炮所在地的时间之和。因此声音传播的时间是t2t1)=340×(2.1-0.6)=510 m 所以,炮弹的飞行速度。vx510m/s =850 m/s
t10.6☆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的应用
[例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平均速度就是速度的平均值 B.瞬时速率是指瞬时速度的大小
C.火车以速度v经过某一段路,v是指瞬时速度 D.子弹以速度v从枪口射,v是平均速度
分析:根据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定义进行判断。
解:平均速度不是速度平均值;瞬时速率就是瞬时速度的大小;火车以速度v经过某一段路,v是指在这段路上的平均速度,子弹以速度v从枪口射出,v是指出枪口时的瞬时速度。
答案B [例3]某同学星期日沿平直的公路从学校所在地骑自行车先后到甲、乙两位同学家去拜访他们,位移时间图象如图1所示。试描述他的运动过程,在图2中画出他的速度时间图象。
解析(上午)9时,他从学校出发,骑车l h到达甲同学家,速度v1=15km/h;在甲同学家停留1h;11时从甲同学家出发,12时到达乙同学家,速度v2=15 km/h;在乙同学家也停留l h;(下午13 时返回,骑车l h,速度v3=30km/h;14 h 时回到学校。
★教学体会
本节学习的速度、平均速度、瞬时速度等概念是运动学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概念。深刻理解这些概念的确切含义,弄清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是进一步学习运动学知识的基础。
初步掌握速度的矢量性、理解其物理含义,教师要引导学生在阅读教材的基础上,结合具体实例,积极进行讨论、加以区别。
第五篇:怎样比较运动的快慢(教案)1
沪粤八下《7.2 怎样比较运动的快慢》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知道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理解速度的定义和单位 了解测量速度的基本方法,测量速度所需要的器材以及器材的使用方法 初步学会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并学会进行速度单位的换算 过程与方法目标
知道常见的比较速度的方法,并让学生进行比较
学会选择合适的测量时间和长度的工具,并掌握时间和长度的测量方法
学习自主设计表格,在学生的设计过程中进行必要的规范化指导,并鼓励不同的表格形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学生从测量简单的速度的过程中,知道其它很多速度都是这样测量出来的,由此增加对速度大小及测量方法的感性认识;我国体育健儿奥运会速度项目中的娇人成绩,让同学们领略优秀运动员超人的速度给国家所带来的容誉,适时地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并以此激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有顽强的拼搏毅力,才可能取得丰硕的成果。
教学过程:
创设问题情景,激发探究欲望
提出问题:放一段《动物世界》中猎豹追捕小动物的场景。再放一段蜗牛爬行的情景。让学生比较两种动物的运动快慢,引入课题“速度”
比较纸片下落的快慢
学生取出两张16开纸A和B,将A双折一次,将B对折两次,为了使纸片平稳下落,可将纸片的两端向上叠起一部分,让它们从同一高度释放。
猜一猜:哪张纸片下落得较快?
同学们刚才所说的纸片下落快,是根据什么来判断的呢? 那你们有没有其它的判断快慢的方法呢? 物体运动快慢如何比较呢? 凭感觉有时是不准确的,是不科学的
我们再做一次实验:让这两张纸片从不同的高度释放,如何来比较他们下落的 快慢呢?
这和我们在体育比赛中比较运动员运动的快慢的方法是不是一样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