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1.3 运动的快慢教案
任课教师 龚金录 科目 物理(八年级)
1.3 运动的快慢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1.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2.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4.了解平均速度的概念。
过程与方法目标:体验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认识速度概念在实际中的意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用“运动快慢”的观点观察和分析身边事例的意识。
●教学重点
速度的物理意义及速度公式 ●教学难点
速度概念的建立;研究物体运动的方法“频闪摄影”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机械运动,虽然知道了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但我们平时所说的物体运动和静止却都是相对某一物体而言的,即相对于参照物而言。[问题]同是物体的运动,它们的快慢一样吗?你认为哪些物体快,哪些物体慢呢? [讨论] [总结]今天我们就研究如何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板书课题)
二、进入新课,科学探究
(一)生活中对物体运动快慢的比较
〖师〗平时我们是如何对物体运动的快慢进行比较、判断的?
[讨论]比较相同时间内谁走的远,和比较在相同长度内谁用的时间短。[播放视频1]视频中的画面是怎样比较快慢的? [播放视频2]比较运动快慢有几种方法?
[总结]观众的方法实际上是:在相同时间内看物体运动路程的长短来比较快慢,路程长则比较快,路程短则比较慢;裁判的方法实际上是:物体运动路程相同,看运动时间的长短比较快慢,所用时间短则比较快,所用时间长则运动慢。
(二)物理上对物体运动快慢的比较
[问题]如果物体运动时所用的时间和通过的长度都不相等,又该如何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呢?
[讨论]如果时间和路程都不相等,的确不容易比较,但我们是否可以认为让它们的路程或时间相等呢?
(1)让它们的时间相等:比较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谁大,谁运动得就快,谁小,谁运动得就慢。
(2)让它们的路程相等:比较单位路程内通过的时间,谁大,谁运动得就慢,谁小,谁运动得就快。
(三)速度
物理上用速度来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它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讨论]为什么不用单位路程的时间来表示速度呢?
[总结]因为单位时间的路程越大,则速度越大;而单位路程的时间越长则速度越小,故虽然后者也能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但比较起来很不方便,所以我们用单位时间的路程来表示速度。
第二篇:3比较运动的快慢 教案
海淀物理学案
八年级上
第三节比较运动的快慢
一、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运动会上我们说小明跑得很快,通常情况下,我们是怎样来确定运动物体的快慢呢?这就是我们今天主要来探究的问题。
(1)运动会的百米赛跑时,在比赛过程中判断哪位运动员跑的快些,根据每个人从起点到终点所用的时间来判断快慢。
(2)小华步行,而爸爸骑自行车,两人同时从家里出发,十分钟后,观察他们的运动路程的多少来判断快慢。
总结: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可以运动相同路程,比较物体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时间短运动快,时间长运动慢;也可以运动相同时间,比较物体在这段时间通过的路程,路程长的运动快,路程短的运动慢。
二、速度
通过上面的结论,可知速度与两个因素有关 :路程和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
定义:在物理学中,物体通过的路程与通过这段路程所用时间的比叫做速度。
(实际上是平均速度)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速度的计算公式:v=s/t
速度常用单位有两个: 米/秒——m/s 千米/每小时——km/h 假如速度是1m/s,那么1h=3600s,一小时运动3600m。即3.6km,所以1m/s=3.6km/h,由m/s换算km/h时,只需乘以3.6,反之除以3.6 下面我们来练习下:(1)1m/s=_____ km/h(2)5m/s=______km/h(3)72km/h=_____m/s
所以上题的答案是:(1)3.6(2)18(3)20
三、匀速直线运动
1)速度是一个可以随时改变的物理量,就拿汽车来说,踩一脚油门,速度就变快了。所以我们现在提出两个概念,一个是瞬时速度,就是一个瞬间的速度大小。一个是平均速度,就是总路程与总时间的比。
定义:物体在一段时间内沿直线运动了一段路程,且速度始终不变,这个物体就是匀速直线运动。即瞬时速度都相同。
一个做直线运动的物体,如果它在每1min内通过的路程都相等,那么这个物体所做的运动()A.一定是匀速直线运动 B.一定是变速直线运动 海淀物理学案
八年级上
C.可能是匀速直线运动,可能是变速直线运动 D.既不是匀速直线运动,也不是变速直线运动
故选C.
2)运动按照路线:分为直线运动、曲线运动。按照速度分为匀速、变速运动。3)运动相关的图像总共有两种:
一个是描述速度和时间的关系图,我们称之为v-t图; 另一种就是路程和时间的关系图,用s-t图来表示。
【例题】如图所示,能正确描述匀速直线运动各物理量之间关系的图象是()
A. B. C. D.
如图所示的图象中,描述的是同一种运动形式的是()
A.A与B B.B与C C.C与D D.A与C
课堂练习
1、一个人骑自行车前进,开始以2m/s的速度匀速走了40m,然后又以5m/s的速度匀速走了50m,则他在整个路程中的平均速度是()A.3m/s B.7m/s C.3.5m/s D.2.5m/s
2、羚羊跑的速度是20m/s,一短跑运动员5S内跑完了50m的路程,汽车的速度是54km/h,三者速度从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是()A.汽车、运动员、羚羊 B.羚羊、汽车、运动员 C.运动员、汽车、羚羊 D.运动员、羚羊、汽车
3、在刚刚结束的校运会男子100m短跑比赛中,运动员们快步如飞.关于运动的快慢,有如下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①观众用“相同时间比路程”的方法比较运动的快慢 ②物理学上用观众的方法来比较运动的快慢
③终点裁判用“相同路程比时间”的方法比较运动的快慢 ④物理学上用裁判的方法来比较运动的快慢.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海淀物理学案
八年级上
5、甲、乙两小车同时同地同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s﹣t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
A.经过4秒,两车相距10米 B.经过6秒,两车相距10米
C.通过40米的路程,甲用时比乙少2秒 D.通过60米的路程,甲用时比乙少2秒
7、一列长180m的列车匀速通过长900m的隧道,测得列车完全通过隧道需要72s.求:
(1)列车运行的速度.(15m/s)(2)列车全部在隧道内运行的时间.(48s)
8、如图,是甲、乙两物体运动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根据图象,可以获取两物体运动情况的信息有:
(1)甲物体速度比乙物体速度 ;甲、乙物体都在做 运动。(2)若甲、乙同时运动5min,则甲物体比乙多走多少m?
答150;45
引用:哎呦 我递妈呀 太它刺激了 我和别人飙车着,轮椅呀 赢了也不光彩.哎呦 我递妈呀 太它刺激了 这简直就是在飞呀.
第三篇:运动的快慢教案
11.2运动的快慢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速度的定义
2、能用速度的公式进行计算
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与变速直线运动,知道平均速度的概念
2、过程与方法
体验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认识速度概念在实际中的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科学与艺术结合所带来的美感。
二、新课引入
在实际生活中,物体运动的快慢是人们关心的问题。如:在田径运动会短跑比赛中,人们最关心的是谁得冠军;人们外出旅行时,总是希望选择便捷的交通工具尽快到达目的地;军事上总是希望导弹、作战飞机能够飞得快些„„。问题:如何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三、新课教学
1,速度的定义
在生活中,我们是如何来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呢?
活动:讨论,在百米赛跑中,我们如何判断一名运动员跑的快慢? 两种方法:
(1)在某一时刻,跑在最前面的运动员跑的最快。这种方法本质上比较的是相同时间内经过的路程,相同时间内经过的路程越长,运动越快。
(2)最先到达终点的运动员跑的最快。这种方法本质上比较的是经过相同的路程所用的时间,这个时间最小的,运动最快。
综上所述,判断物体运动快慢,可以比较相同时间内经过的路程,也可以比较经过相同路程所用的时间。
据此,我们可以把相同的时间规定为一个单位时间(比如说一秒钟),这样,单位时间内物体的路程越大,运动越快。
我们用速度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速度等于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速度公式为v=s/t s----路程-----米(m)
t------时间------秒(s)
v------速度------米每秒(m/s或m.s-1)除了“米每秒”,速度的常用单位还有“千米每小时”符号是km/h或km.h-1。
1m/s=3.6km/h。
例一:书上例题。
2、匀速直线运动与变速直线运动
了解频闪照片。频闪照相是在暗室中进行的。每隔固定的时间,闪光灯闪一次,物体被照亮,物体的图像被记录下来。多次曝光之后得到的图像显示在同一张底片上。根据图像,我们可以看出物体的位置变化,从而了解物体的运动情况。
根据上图回答:哪个小球运动的时间比较长?甲图中小球运动速度有什么特点?乙图中小球运动速度如何变化?
回答:甲图中小球运动时间比较长。甲图中小球的运动速度基本不变。乙图中小球运动速度越来越快。
物体沿着直线快慢不变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沿着直线运动但是速度变化的叫做变速直线运动。
上图中甲为匀速直线运动,乙为变速(加速)直线运动。
常见物体的运动速度都在变化。大部分时候,我们只需要物体在一段时间内运动的平均快慢程度。反映物体平均快慢程度的物理量叫做平均速度。
平均速度v=s/t。例如刘翔在110米跨栏中跑出了12.88秒的成绩,平均速度
V=110m/12.88s=8.54m/s。
第四篇:运动的快慢公开课教案
运动的快慢 公开课教案
尧冰松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 2.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
二、能力目标
1.经历观察物理现象的过程,能简单描述所观察现象的主要特征,具有初步的观察能力. 2.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具有初步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
1.感受科学与艺术结合所带来的美感,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体验战胜困难,解决物理问题时的喜悦. 教学重点
速度的概念及单位. 教学难点
匀速直线运动的判断及速度单位的换算. 教学方法
观察比较法:通过对生活中实际事例的比较,理解速度的概念和匀速直线运动与变速直线运动的区别.
练习法:通过学生练习,学会应用速度公式的简单计算及速度单位的换算. 教具准备
投影仪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请同学们观看课前准备的录像资料:
·动画片“龟、兔赛跑”的片断
·战争题材电视片中立体战的片断
[师]刚才的画面中,同学们看到了在地面上沿直线爬行的乌龟、在笔直的公路上行驶的汽车、在空中沿直线飞行的飞机„„结合同学们上节课学习的知识,你认为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吗? [生](以地面为参照物)它们都在运动. [生]它们运动的路线都是直的. [生]它们都在做机械运动.
[师]它们做机械运动的情况有没有什么区别呢? [生]有.它们有的在天上飞,有的在地上爬. [生]它们运动的快慢不一样.
[师]运动有快有慢,怎样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呢?
二、新课教学 1.速度(1)概念 [想想议议] [师]请同学们继续观看学校田径运动会上100 m决赛的盛况. [放录像] ·学校田径运动会100 m决赛
[师]在一片欢呼声中,100 m决赛的冠军产生了.同样是跑100 m的运动员,如何比较他们运动的快慢呢? [生]都是百米运动员,他们跑的路程一样长.先到达终点的运动员用的时间短,他运动得就快. [生]通过相等的路程,用的时间短的人运动得快.
[师]同学们归纳得很好.大家接着观看另一场精彩的比赛片断 [放录像] ·奥运会万米赛片断
[师]比赛还在进行中,怎样比较运动员们运动的快慢呢? [生]看看他们谁跑在最前面,跑在最前面的人跑的路程最长,而时间一样. [生]在相等的时间内,跑的路程长的运动员运动得快. [师]通过同学们的分析,我们已经知道在路程相同的情况下,通过比较时间的长短来判断运动的快慢;在时间相同的情况下,通过比较路程的长短来比较运动的快慢.请同学们继续关注下面的问题. [投影] 学校百米赛冠军的成绩是12 s,24届奥运会万米赛冠军的成绩是28min,怎样比较他们运动的快慢? [生]根据前面的方法,可以比较他们一段相同路程内的时间或比较他们一段相同时间内的路程.
[生]可以比较他们在1 s内运动的路程.[师]请同学们分别计算他们在1 s内的路程.
一名同学板演
学生演算、教师巡视.
100m 百米冠军:=8.33 m/s 12s10000m 万米冠军:=5.95 m/s 1680s [师]在物理学中物体运动的快慢用速度(velocity)表示.同学们刚才求出的就是两名运动员各自的速度.速度等于什么呢? [生]速度等于路程除以时间.
[生]刚才计算的是1 s内运动员跑的路程,所以说速度等于1 s内的路程. [师]能不能分别计算出两名运动员在1 min内、1 h内跑过的路程,来比较他们运动的快慢呢? [生]可以.
[师]“1s、1 min、1 h”都叫做单位时间,所以可以把速度定义为“单位时间内的路程”. [板书]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2)公式
[师]在以前的学习中,同学们肯定已经注意到,每一个物理量都有自己的表示符号.物理学上,路程用“s”表示,时间用“t”表示,速度用“v”表示.如果一个运动物体在“t”时间内运动的 路程是“s”,那么这个运动物体的速度该如何表示呢?请大家写出速度的表示式.
s [生]v=
t [师]这就是速度、路程和时间的关系式.即速度的公式.(3)单位
[师]同学们可以由速度的公式,根据以往的学习经验,讨论一下速度的单位应该是什么. [生]根据速度的公式可以看出速度等于路程除以时间,所以速度的单位是、由路程的单位除以时间的单位组成.如果路程的单位用米(m),时间的单位用秒(s),速度的单位就是米(m)除以秒(s). [师]同学们分析得很好.国际单位制中:路程的单位是米(m),时间的单位是秒(s),速度的单位就写成米/秒(m/s),其中“/”表示除的意思,读作“每”,所以.米/秒(m/s)就读作“米每秒”. [投影] 练习1:读出课本P23“小数据”中物体的运动速度,说明哪个物体运动得最快,哪个物体运动得最慢.人步行和骑自行车时的运动速度分别是多少? [生]蜗牛爬行最慢,光速最快.因为蜗牛爬行的速度最小,光的速度最大. [生]人步行的速度约1.1 m/s,自行车的速度约5 m/s.
[师]同学们已经了解的“m/s”是速度在国际单位制中的单位,在交通运输中还常用“千米/时(km/h)”作单位,应该怎样读? [生]“千米/时”中的“时”应该是“小时”,所以可以读作“千米每小时”. [师]读得非常正确.“时”是“小时”的简称.在计算和用中文符号书写单位时,要用简称.所以写作“千米/时(km/h)”,读作“千米每小时”.同学们还要注意在物理课中不要沿用小学数学中以长度单位作速度单位的方法,不要说:“速度是每秒××米或速度是每小时××千米”. [生]米/秒和千米/时都是速度的单位,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师]问题提得很好,请同学们看下面的问题. [投影] 练习2:火车的速度是72 km/h,汽车的速度是30 m/s,是火车跑得快还是汽车跑得快? [生]谁的速度大,谁就跑得快.由于单位不一样,没有办法比较快慢. [师](引导同学们明白)要比较两车谁跑得快,就要比较两车速度的大小,要比较两车速度的大小,就要统一单位.
[生]可以把km/h化成m/s.72km/h就是72个1 km/h,1 km就是103m,1 h就是3600s等量代换以后,进行计算就可以换算成m/s.1km103m [学生板演]72km/h=72×=72×=20m/s.
1h3600s [生]也可以将m/s换算成km/h.
1m103km [学生板演]30m/s=30×=30×=108km/h.
11sh3600 [师]同学们表现得太棒了.单位统一以后,很容易就能比较出谁运动得快了,谁快呢? [生]汽车的速度比火车大,所以汽车跑得快.
[师]从同学们刚才进行的单位换算的过程中,是不是能总结出单位换算的一般规律呢? [生]第一步:数值和单位分离;第二步:等量代换;第三步:进行计算. [师]请同学们完成下列练习. [投影] 练习3:
(1)10 m/s=______=_____=______.(2)36 km/h=______=______=_____.(学生练习,教师巡回指导纠错)(1)计算
例题1:一位百米赛跑运动员跑完全程用了11 s,而一辆摩托车的速度表指示为40km/h,哪一个的速度比较快? 利用书中的例题,作为速度计算及单位换算的巩固练习.
ss100m 解:由公式v=可知运动员的速度为:v1===9.1m/s tt11s1km103m 摩托车的速度:v2=40km/h=40×=40×=11.1m/s
1h3600s 因为v2>v1,所以摩托车的速度较快.
例题2:火车提速后,在北京和上海之间的运行速度约为104 km/h,两地之间的铁路线长1463 km,火车从北京到上海大约要用多长时间? 利用书中例题2作为速度变形公式的应用练习.
ss1463km 解:由v=得:t===14h.
tv104km/h 火车从北京到上海大约要用14 h.
强调:解题过程要写出所依据的公式,把数值和单位代入时,单位要统一,计算过程和结果都应带单位.
2.匀速直线运动 [想想议议] [师]请同学们仔细阅读“想想议议”中的内容,看能获得什么信息. [师]照片上两个球之间的时间间隔是相同的.
[生]照片甲中相邻两个球之间的距离相等,照片乙中相邻两个球之间的距离不相同. [师]甲、乙中两个物体的运动情况相同吗? [生]照片甲中小球在相同时间间隔内运动的距离也是相同的,所以小球的运动速度是不变的;照片乙中两球间的时间间隔也相同,但相邻两个球之间的距离不相同,说明照片乙中小球的运动速度是变化的.
[师]我们把类似于照片甲中小球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照片乙中小球的运动叫变速运动.大家能说出这两种运动的定义吗? [生]物体沿直线快慢(或速度)不变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的运动速度变化的运动叫做变速运动.
[师]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在平直的轨道上行驶的列车可以近似地看作匀速直线运动,但常见物体的运动大多是变速运动.同学们可以举出生活中的例子吗? [生]车辆进站和出站,起动和刹车,上坡和下坡,都是变速运动.
[生]物体做变速运动时,速度有时快,有时慢,怎样描述它的运动情况呢? [师]变速运动比匀速运动复杂,在不要求很精确,只作粗略研究的情况下,也可以用公式v=s计算变速运动物体的速度,不过求得的速度v表示的是物体在时间,内通过路程s中的平均快慢t程度,这样算出来的速度叫平均速度. [投影] 练习4:火车从北京行驶1小时到天津,通过的路程是140 km,求火车的速度.
全体同学练习,一名学生板演.
s140km 解:v====140km/h.
t1h [师]火车从北京出发到天津停止,虽然时快时慢,但我们设想火车在1小时内匀速行驶了140千米,火车平均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就是火车在这段路程或在这一个小时内的平均速度.
s 提醒同学们注意:(1)v=中的v表示物体在通过路程,中的平均快慢程度:t是通过路
t程s所用的时间.即v是在s或t内的平均速度,离开了某一段时间或某一段路程,平均速度便失去了意义.(2)实际问题中所说的速度一般都指的是平均速度. [科学世界] [师]当今的科技摄影集科学与技术于一身,两者的结合创造了奇迹般的作品.同学们可以在课后阅读“时间放大镜”及相关的资料,探究科学世界的奥秘,欣赏科学中蕴涵的美.
三、小结 1.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1)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s(2)匀速直线运动速度的计算公式是v=.
t(3)速度的单位是米/秒(m/s)、千米/时(km/h).
s 2.在变速运动中,v=求出的是平均速度,t
四、动手动脑学物理
1.学生要做对这道题,首先要能看懂列车时刻表,并能从列车时刻表上计算出列车在两站间运行的距离和所用的时间.从列车时刻表上可以看出:7531次列车8:43从襄樊开出,11:58到达丹江,运行3小时15分钟,运行距离103 km.而7532次列车13:00从丹江开出,16:34到达襄樊运行时间为3小时34分.两列车运行的路程相同,但运行时间不同.而题中要求的是从襄樊到丹江的平均速度,即求7531次列车的平均速度.
解:由列车时刻表可知:从襄樊到丹江的路程是103 km,运行时间是3小时15分(3.25 h);从朱坡到老河口路程是76 km-39 km=37 km,运行时间是1小时7分(1.12 h).
ss103km 由v=可知,从襄樊到丹江的平均速度是v===31.69km/h.
tt3.25hs37km 从朱坡到老河口的平均速度是v′==33.04km/h.
t1.12h 2.提示:(1)利用自己的手表,从某一个里程碑开始计时,到下一个(或两个)里程碑,看看用
s了多长时间,然后根据v=计算.
t(2)在自行车前轮上作一个醒目的记号,先估算出自行车轮转一圈所用的时间,再按相同的速
s度在两个界碑间骑行,记下车轮经过的圈数,从而计算出自行车运行的时间,再用v=计算自行
t车的速度.
3.略(和第2题一样,属开放性的题目,没有唯一的结果,只要学生做得合理即可)4.解:由题知,发射鱼雷时,鱼雷和航母的距离s=5 km.
解法一:
若以航母为参照物,则鱼雷的速度为: v=110 km/h+30 km/h=140 km/h
s 所以鱼雷击中航母的时间,由v=得
ts5km t===0.036 h=128.6 s.
t140km/s 解法二:若以水面下静止的物体作参照物,航母和鱼雷都在运动,它们相遇所需时间即为鱼雷击中航母所用时间,它们运动的路程的和就是鱼雷和航母之间的距离: v航母t+v鱼雷t=s t=v航母s5km v鱼雷30km/h110km/h
2010.9.14 =0.036 h=128.6 s.
第五篇:《运动的快慢》参考教案
2.运动的快慢
教学目标:
1.知道物体运动的速度是不一样的,速度的快慢可以用一定距离中所用时间的多少来进行描述。认识一些非常缓慢的运动。
2.能测量并记录一个沿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不同时刻的位置,并能用简单的图表或图形来表示距离与时间的关系。知道描述物体的运动需要位置、方向和快慢。
3.意识到事物之间的联系性,体验到用比较的方法可以获得更多的信息。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秒表、米尺、探究表格 2.学生准备:记录单 教学过程:
一、谁移动的快
•教师出示书上的图片:提问:你们觉得他们四个谁运动得更快呢? •学生回答:(这里不需要学生回答标准,只要有运动的快慢的概念就可以了)•教师:你们所说的运动的快慢是指什么呢?让学生先来自己说说运动快慢的定义。
•学生交流。(学生很有可能会说速度快,运动的就快,速度慢,运动的就慢。)•教师:那么你们觉得兔子和乌龟谁的速度快呢? •学生回答。(兔子)
•教师:那么为什么在龟兔赛跑中它没有乌龟早到终点呢? •学生回答:因为兔子睡觉了。浪费了时间。
•教师:的确,时间在表示运动的快慢中有重要的作用。
•教师:请同学们自己看书,并用自己的话来说说运动的快慢是怎样表示的,并说说速度的概念?
•学生汇报。
二、测一测走路的速度。
•教师:我们已经知道了速度的概念。那么你们有什么办法来设计一个实验,来测量出我们步行的速度吗?
•教师追问:要想测量出步行的速度,必需要知道什么数据呢?
/ 2
•学生回答:距离和时间。
•教师:你打算如何测量出距离和时间?
•学生距离可以用皮尺量,时间可以用表测量。(教师这里可以出示秒表,告诉学生可以用这个工具来精确的测量时间,并教会学生如何使用。)
•学生讨论后汇报实验方案。•学生实验,教师巡视。
•汇报。(让学生知道每个人的速度都是不一样的,某些时候速度是可以控制的。)
•教师出示表格,让学生用距离和时间的定义来描述这些事物的速度。如(飞机的速度是1260千米/时,表示飞机能在一个小时中飞行1260千米)
•学生描述后,进行排序。
三、物体运动具有一定的方向
•教师让学生阅读书上的材料,要让学生明白运动是有方向的。
•教师:有些正在运动的物体,乍看上去似乎是不动的。你用什么办法能判断出指甲的生长是否在运动或计算出它们的速度呢?
•学生讨论交流。
(可以测量出它一个星期或一个月长了多少毫米)
四、课外延伸
•请同学们用本节课学习的方法,结合已有的知识想办法证明月亮也在运动的。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