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圆的周长练习课——精品教案
圆的周长练习课
教学内容:青岛版数学小学六年级上册第59~61页。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圆的周长公式。2.通过练习使学生灵活运用周长公式解决实际问题。3.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运用公式灵活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能够根据实际问题灵活运用圆的周长公式。教具学具: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一、问题回顾,再现新知。
1.同学们,前两节课我们共同研究了圆的周长问题,你能根据圆周长公式求什么?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利用圆周长公式灵活解决实际问题。
2.现在,就让我们看一看“圆的周长”这一知识在实际问题中的运用吧!板书课题:圆的周长练习
二、分层练习,巩固提高。
(一).基本练习,巩固新知。
(一)基本练习。
1.判断,你认为正确画“√”,错误画“×”。(1)一个圆的周长总是它的直径的π倍。
(2)圆的周长是6.28厘米,它的半径是2厘米。
(3)圆周长的一半与半个圆的周长相等。
2.选择:
你认为哪个答案正确就举几号卡片。
(1)车轮滚动一周,所行路程是求车轮的()①半径 ②直径 ③周长(2)圆形水池的直径是4米,绕池一周长()①25.12米 ②12.56米 ③12.56平方米
(3)A圆的直径是6厘米,B圆的直径是2分米,圆周率()①A圆大 ②B圆大 ③一样大
学生交流:已知半径或直径会求圆的周长;已知圆的周长会求圆的半径或直径。
独立判断,集体订正。
(二)综合练习,应用新知。
1.王奶奶家的鸡舍是半圆形的,直径为6米。1)需要多长的篱笆才能把鸡舍全围起来?
师生画图后,理解题意,思考要求需要多长的篱笆就是要求什么? 2)如果将鸡舍的直径增加2米,需要增加多长的篱笆?
2.第8题是已知周长求直径的题目,要引导学生明确硬币的直径必须小于投币口的长度才能放进。
3.第9题。做题时注意启发学生注意统一单位,结果要取近似值。解答完后,引导学生对两种取近似值的方法进行比较,体会最多、至少的含义。
4.(61页自主练习第11题)
(指导学生看图让学生明白跑道的周长是由哪几部分组成,以便更好的解决问题)
师生互动后再独立解决。
(三)拓展练习,发展新知。
1.第12题。教师可以画一个横截面图,帮助学生理解铁丝长度与钢管直径、周长的关系。
2.一只挂钟分针长20cm,经过30分后,这根分针的尖端所走的路程是多少厘米?经过45分钟呢?
3.下图的周长是多少厘米?你是怎样计算的?
三、梳理总结,提升认识。
1.全课总结:谈谈这节课的收获?学生自由发言谈收获。板书设计:
圆的周长练习课
使用说明:
1、教学反思:回味课堂,我感觉亮点之处有:
(1)回顾是知识再现的过程。条理清晰、简明扼要的梳理,能够很好地抓住知识的脉络,便于形成知识网络,构建知识体系,对知识形成深刻的认识。
(2)练习重在应用知识于实际问题中,建立一定的数学模型,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从中获得成功体验。这次练习就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规律,层次感很强。同时题目在设计上也注重了基础性和综合性相结合,并且建立了简单的“单位量、数量、总量”之间的数学模型。学生的计算能力、分析能力、思维能力都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3)形式多变的练习,避免了实际问题的单一形式给学生带来的枯燥乏味,这能够很好的吸引住同学们的注意力,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尤其是后边的“试一试,你可以的!”,更能激起许多学有余力的同学进行探究,体验成功和快乐。
2、使用建议: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删减题目。
第二篇:圆的周长练习课教案
圆的周长练习课教案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周长、直径、半径之间的关系,能熟练运用圆周长公式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感受平面图形的学习价值,进一步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重、难点:
重点:理解周长、直径、半径之间的关系,能熟练解决一些实际问题。难点:提高综合应用圆周长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复习旧知。
﹙1﹚什么是圆的周长?你对圆周率与、有哪些认识? ﹙2﹚圆的周长计算公式是什么?
2、导入新课。
二、完成练习十四。
1、出示练习十四第3题。
﹙1﹚提问:已知圆的周长怎样计算圆的直径?
﹙2﹚集体交流反馈。提醒学生注意书写格式,并说一说每一步的含义。
2、出示练习十四第4、5、6题。
﹙1﹚第四题可以通过钟面让学生看到,分针经过30分钟、45分钟所走的路程分别是转动一周所走路程的几分之几。
﹙2﹚第五题,在计算要装多少根木桩时,启发学生联系“植树问题”的解题方法,使学生明白:在一个封闭的圆上分段,分隔点的数目与分成的段数是相等的。
﹙3﹚第6题,这道题要先计算出车轮的周长,再求车轮大约要转动多少周。
3、出示练习十四的第7、8题。
﹙1﹚第7题,要引导学生找出圆的半径与正方形或长方形存在的关系,如第﹙1﹚小题,正方形的边长就是圆的直径。第﹙2﹚,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的半径的5倍,宽相当于圆的直径。
﹙2﹚第8题,要在正方形纸片内剪一个最大的圆,课结合第7题第﹙1﹚小题,使学生发现,这个圆的直径相当于正方形的边长。
4、出示练习十四第9、10题。
﹙1﹚第9题,是求组合图形的周长。半圆的直径与正方形的边长相等,装饰木条的长度就相当于正方形的周长与半圆﹙不包括直径﹚的长度之和。
﹙2﹚第10题,大的半圆的长度是
5,两个小的半圆的长度之和也是
5。
5、出示练习十四第11题。
这道思考题可以让学生先在小组内进行交流讨论,再组织汇报发现规律。
三、课堂小结:
四、布置作业:
第三篇:圆的周长补充练习课教案
圆的周长补充练习课
练习目标:
1.巩固已学过的圆的周长公式。
2.掌握已知圆的周长求直径、半径的方法。
3.推导半圆的周长公式,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4.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练习重难点:掌握已知圆的周长求直径、半径的方法。推导半圆的周长公式,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练习过程:
一、热身运动
1.圆周率是()和()的比值,用字母()表示。它是一个()小数,计算周长时通常取近似值()。
2.圆的周长的字母公式是()或()。公式说明:圆的周长是直径的()倍,或是半径的()倍。
3.自行车的车轮滚动一周,所行的路程是车轮的()。
二、勇越闯关
第一关:
1.一个圆形水池,周长是9.42米。它的直径是多少米?
2.我们把大树树干的横截面近似地看作一个圆,一棵大树树干的周长约是157厘米,求大树树干横截面的半径是多少厘米?
第二关:
1.有一个半圆,直径是8厘米,求出它的周长。
2.一个养鸡场,一面靠墙,另一面是用竹篱笆围成的半圆形养鸡场,这个半圆直径是8米,篱笆长多少米 ?第三关:
1.把一块边长是10分米的正方形铁片,剪成一个最大的圆形,这个圆的周长是多少分米?
2.在长10厘米,宽8厘米的长方形中剪下一个最大的圆,这个圆的直径是多少厘米?周长是多少厘米?
三、学生小结
四、拓展延伸
1.一个半圆的周长是10.28cm,这个圆的直径是多少 ?
2.一个半圆的周长是25.7厘米,这个圆的周长是多少?
第四篇:圆的周长微型课教案
圆的周长微型课教案
一、谈话引入
上节课我们研究了车轮为什么要做成圆的,今天我们继续研究圆的有关知识。
二、探索新知
1、认识周长
我们知道自行车是一种常用的交通工具,它的车轮有一些规格。(出示:22英寸、24英寸、26英寸的图片)。(注:英寸是长度单位)问:如果把它们各向前滚动一圈,哪种车轮行的路程比较长?
(1)猜测滚动的路程与什么有关? 指出:跟直径有关
(2)你认为圆的周长是它的什么呢?
指出:车轮一周的长度是车轮的周长。学生在图中指出圆的周长。(板书课题:圆的周长)
(3)比较这三个车轮的直径和周长,你又有什么发现?
车轮的直径越长,车轮的周长就越长。
2、测量圆的周长
问:请你任意指一指,这些圆的周长是指哪条线段的长。(指名演示)他指的对吗?圆的周长就是这条曲线的长,那么这条曲线可以用直尺量吗?有什么办法可以测量?
(1)绕绳法;(2)滚动法
3、探究圆周长和直径的
老师这里还有一个圆,它就是这个小球运动的轨迹,这个圆的周长你还可以用刚才的两种方法测量迟来吗?看来,绕绳法和滚动法是有局限性的,我们有必要研究一种求圆周长的一般方法。
从车轮的问题中,我们就知道圆的周长和它的直径有关。直径长,圆周长就长;直径短圆周长就短。到底圆周长和直径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呢?
(1)演示实验材料、实验要求
说说各组的发现:周长除以直径的商是3点几,也就是周长是直径的3倍多一点 板书:周长3点几 直径
4、认识圆周率
事实上,不管一个圆是大是小,它的周长除以直径所得的商总是一个固定不变的数,也就是3倍多一些。我们就把这个固定不变的数叫圆周率,用字母表示。那么这个圆周率到底是3倍多多少呢?(请学生读阅读材料)
通过阅读,我们知道其实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3.141592653…。为了计算方便,我们一般保留两位小数,=3.14
5、推导圆周长的计算公式
我们用C表示圆的周长,d表示直径,你能推导出圆周长的计算公式? 指出:只要用直径乘以圆周率就能得到圆的周长。而且因为是一个固定不变的数,所以乘d时,要写在的前面。即C=d
三、巩固练习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板书设计 圆的周长(1)
C=πd C=2πr
第五篇:圆的周长和面积练习课 案例反思
【案例一】《圆的周长和面积的练习》
(1)怎么测量一棵大树底部的直径?讨论时,有的学生认为把树砍下来测量,但马上遭到大家反对,认为可以先测量周长,求出半径,再求面积。教师引导学生遇到实际问题时,应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通过转换角度,来解决问题。
(2)你能用一根绳子围成正方形和圆,知道它们的面积大小吗?有的学生说用测量的方法可以解决,有的学生认为可以用赋值法来解决问题,有的学生用代数的方法推导可以得出结论。教师引导学生把重点放在代数的方法上,假设这根绳子长为 a,围成正方形,则边长是14a,面积是116a2,围成圆则半径是12πa,面积是12πa2,12πa2>116a2,圆的面积比正方形面积大。这样数学思考含金量就高。
(3)你能用一根绳子创造出一个圆吗?并计算出周长和面积。生 1:用这根绳子围成一个圆,这样就是已知周长,求面积。生 2:以这根绳子为半径,甩出一个圆,这样就是已知半径,求周长和面积。
生 3:以这条绳为直径,按住中点,两端拉紧画出一个圆,这样就是已知直径,求周长和面积。教师引导学生灵活运用已知条件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这样不仅使学生对圆周长和面积的各种计算方法有一个比较完整的了解,而且能将生活问题数学“化”。
【反思 】从以上教学实践过程可以看出:数学“化 ”是一种历程,它需要经历“发生、发展、建构、应用”的动态过程;数学“化”是一种经验,它强调充分地让学生“做数学”,积累丰富的经验; 数学 “化” 是种素养,它要求培养学生用数学视角、数学思维方式以及强烈的用数学的意识来观察世界;数学 “化” 是一种策略,它应内化为学生思路、思维、潜意识指向。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根据不同情况采用不同的策略,让学生亲历不同方式的数学“化” 过程,学生也就亲自感受和经历 “发现 ” 数学的过程,也就是 “再创造” 过程;同时,教师适时引导学生反思,这样才能真正让学生积累起数学活动经验,养成数学素养,学生才得以真正得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