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用手来测量教学设计
3.《用手来测量》教学设计
百崎中心小学 陈燕梅
教材分析
《用手来测量》是教科版《科学》教材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3课,也是对前2课的比较方法的继续。本课将在前面单一的两两比较的基础上,提出测量能让比较更准确,而身体可以作为一个非标准单位,用来比较更多物体的尺寸。学生通过利用手来测量比较桌子高度的方式,体验用手作为标准测量时的准确性。学生在这一课将测量标记与课桌高度等长的纸条有几拃,并相互比较同样高度的课桌拃数是否相同。通过这样的比较,理解为了测量更加地准确,让比较结果更科学,需要统一测量的标准。
在这一课的学习中,还期望学生能学会用手拃来测量物体长度,并能在有些物体不方便测量时,想方法借助道具来解决。同时,在测量过程中能相互合作,使测量操作更准确,这为后续进一步采用统一标准来测量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测量可以量化比较结果
2.人体可以作为一种测量工具,方便测量
3.知道“拃”是 张开大拇指和中指的长度,测量时每一拃要首尾相连
【科学探究】
1.能对桌子的高度进行预测
2.能用手来测量桌子的高度,并标记测量过程 3.会观察、比较纸带上的标记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科学态度】
1.发展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测量认同感 2.逐步适应使用多种测量工具和测量单位 3.认同以图表形式组织和交流信息的重要性
4.意识到细致的一拃一拃的测量可以使测量结果更准确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意识到比较和测量时人们认识世界的基本方法
教学重点:
用手测量的步骤、方法。
教学难点:
讨论分析不同小组间结果的差异原因。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准备
教师:教学PPT、长纸条 小组(2人一组):圆头剪刀,记号笔。
教学过程
(一)聚焦
1、设问:小朋友们,你们知道一间教室的这一端到那一端有多长吗?
观看视频里的同学是怎样测量的。你们看出来了吗?
2、聚焦主题。
过渡:测量有许多工具,我们的身体也可以作为测量的工具。今天我们要学习用手来测量。揭示课题《用手来测量》
(1)提问:用手怎么来测量呢?很好奇吧?
介绍“一拃”这个测量单位,大拇指和中指之间的最大距离叫做 “一拃”。
(2)生齐读“一拃”2遍。
(3)学生和老师一起做一做:举起你的右手,将大拇指用力张开,食指慢慢收回,如果觉得收回有难度也可以不用收回。
(4)同桌互相检查是否真的掌握了
(二)探索:测量桌子的高度
1、过渡:那老师要提高难度了,敢不敢挑战?请你预测桌子高度有几拃。
2、我们来用手试着测一测好不好?你用手测量桌子高度的时候遇到困难了吗?
3、老师带来了一个小帮手,一条纸带,它可以怎么帮助我们呢?谁想到办法解决困难了?
4、出示图片,老师讲解如何测量。
5、学生观看视频,加深理解测量步骤及注意事项。
6、教师提醒学生注意:①两次测量用相同的手指测量;②一拃的指尖与下一拃的指尖必须紧紧相连;③在纸带上写上姓名。
7、两人一组开始测量。
(三)研讨
1、展示纸带,观察测量结果。需要选择几条有代表性的纸带,把纸带对齐黑板的粘贴好。
2、提问:“你有什么发现”“我们的测量结果一样吗? ”“是什么原因导致测量结果不一样的呢?”
3、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实验的每一个步骤去反思。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看法。学生的看法可能包括:用纸带匹配桌子高度时可能出现误差;没有使用同一根手指测量;不能很准确地做到一拃紧连着一拃;很难做到每一拃的长度都相同;每个人的手指长度不一样,有些同学手指长,有些同学手指短。
(四)课堂总结和拓展
1、用手测量有什么好的地方和不好的地方?
2、选择身体的不同部位对房间、家居进行测量。
第二篇:《用手来测量》教学设计
一、科学概念目标
1.测量可以量化比较结果。
2.人体可以作为一种测量工具,方便测量。
3.知道“拃”是张开的拇指到中指间的长度,测量时每一拃要首尾相连。
二、科学探究目标
1.能对桌子的高度进行预测。
2.能用手来测量桌子的高度,并标记测量过程。3.会观察、比较纸带上的标记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三、科学态度目标
1.发展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测量的认同感。
2.逐步适应使用多种测量工具和测量单位。
3.认同以图表形式组织和交流信息的重要性。
4.意识到细致的一拃一拃的测量可以使测量结果更准确。
四、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意识到比较和测量是人们认识世界的基本方法。
五、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一条纸带、一把剪刀、一支油性彩笔、一根塑料棒、一张学习单。
六、教学过程
(一)聚焦
1.问题引入。
(1)小朋友们,你们知道一间教室的这一端到那一端有多长吗?
观看视频里的同学是怎样测量的。你们看出来了吗?
测量有许多工具,我们的身体也可以作为测量的工具。
2.聚焦主题。
今天我们要学习用手来测量。揭示课题《用手来测量》
(1)用手怎么来测量呢?很好奇吧?我们一起来通过视频学习一下吧。
介绍“一拃”这个测量单位,大拇指和中指之间的最大距离叫做 “一拃”。
(2)请你试着用“一拃”来测量桌子
(3)老师发现有这样的“一拃”你觉得他做的对吗?(出示一拃没有最大距离张开的视频、没有从起点出发,没有首尾相连的错误示范)
(4)机动设置:让你的同桌检查是否真的掌握了
(二)探索:测量桌子的高度
1.那老师要提高难度了,敢不敢挑战?请你预测桌子高度有几拃。
2.我们来用手试着测一测好不好?你用手测量桌子高度的时候遇到困难了吗?
3.老师带来了一个小帮手,一条纸带,它可以怎么帮助我们呢?观看视频。
4.教师提醒学生注意:①两次测量用相同的手指测量;②一拃的指尖与下一拃的指尖必须紧紧相连;③在纸带上写上姓名。
5.两人一组开始测量。
6.展示纸带,观察测量结果。需要选择几条有代表性的纸带,把纸带对齐黑板的粘贴好。
(三)研讨
1.一同数数各有多少拃数,请学生先观察一会儿纸带。
2.教师可以提问:“我们的测量结果一样吗? 你是如何知道的?” “是什么原因导致测量结果不一样的呢?”
3.学生看法:用纸带匹配桌子高度时可能出现误差;没有使用同一根手指测量;不能很准确地做到一拃紧连着一拃;很难做到每一拃的长度都相同;每个人的手指长度不一样,有些同学手指长,有些同学手指短。
(四)拓展与思考
请学生课后思考:用身体的部位来测量家里的家具等长度或高度。
第三篇:用手来测量教案
第3课用手来测量
【科学概念目标】 1.测量可以量化比较结果。
2.人体可以作为一种测量工具,方便测量。
3.知道 “拃”是张开的拇指到中指间的长度,测量时每一拃要首尾相连。【科学探究目标】
1.能对桌子的高度进行预测。
2.能用手来测量桌子的高度,并标记测量过程。3.会观察、比较纸带上的标记的相同和不同之处。【科学态度目标】
1.发展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测量的认同感。2.逐步适应使用多种测量工具和测量单位。3.认同以图表形式组织和交流信息的重要性。
4.意识到细致的一拃一拃的测量可以使测量结果更准确。【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意识到比较和测量是人们认识世界的基本方法。【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一条纸带、一把剪刀、一支油性彩笔、一个胶棒 【教学过程】
一、聚焦
1.问题引入。教师可以从生活入手,说明我们不仅要比较,有时还需要测量。测量有许多工具,我们的身体也可以作为测量工具。教师可以追问:“我们身体的什么部位能当作测量工具呢?你怎么用它测量的?”让学生根据生活中的经验进行回答。
2.聚焦主题。教师可以用课件介绍,用拇指和中指间的最大距离作为 “一拃”来测量长度是我国古代人民的智慧,沿用至今。本课的活动主题就是用我们的手来测量桌子的高度。
二、探索:测量桌子的高度
1.预测桌子高度相当于多少拃。让学生观察桌子的高度,再观察手指一拃的长度,最后做出桌子高度相当于多少拃的预测。
2.请几位学生演示测量桌子高度的方法。向学生指出,每次都要用大拇指和中指之间的最大距离来测量;一拃的指尖与下一拃的指尖必须紧紧相连;在一拃与一拃相连处要画线作为记号。随后请学生谈谈测量的体会。
3.匹配一条测量纸带。向学生说明为了便于在测量中做记号,我们要用一条纸带匹配桌子的高度。注意提醒学生确定起点和终点,桌子的高度要一致。
4.测量纸带的长度。教师要讲解探究步骤,发材料。当学生测量纸带的长度时,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操作,提醒学生注意:①用相同的手指测量;②一拃的指尖与下一拃的指尖必须紧紧相连;③在纸带上写上姓名、日期。
5.展示纸带,观察测量结果。需要选择几条有代表性的纸带,把纸带对齐黑板的红线(代表地面)粘贴好。
三、研讨
1.请学生先观察一会儿纸带。
2.教师可以提问:“我们的测量结果一样吗? 你是如何知道的?” “是什么原因导致测量 结果不一样的呢?”“比较纸带上的拃的标记,它们有什么不同?”
3.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实验的每一个步骤去反思。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看法。学生的看法可能包括:用纸带匹配桌子高度时可能出现误差;没有使用同一根手指测量;不能很准确地做到一拃紧连着一拃;很难做到每一拃的长度都相同;每个人的手指长度不一样,有些同学手指长,有些同学手指短。
四、拓展与思考
请学生课后思考:测量时,怎么解决测量单位长短不同,用脚测量自己家的房间宽度,用手测量自己家的家具长度。
第四篇:新教科版 2.3 用手来测量教学设计
2017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
2.3 《用手来测量》
广州市黄埔区怡园小学
林光荣
一、教材分析
《用手来测量》是教科版《科学》教材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3课,也是对前2课的比较方法的继续。本课将在前面单一的两两比较的基础上,提出测量能让比较更准确,而身体可以作为一个非标准单位,用来比较更多物体的尺寸。学生通过利用手来测量比较桌子高度的方式,体验用手为标准测量时的准确性。学生在这一课将测量标记与课桌高度等长的纸条有几拃,并相互比较同样高度的课桌拃数是否相同。通过这样的比较,理解为了测量更加地准确,让比较结果更科学,需要统一测量的标准。
在这一课的学习中,还期望学生能学会用手拃来测量物体长度,并能在有些物体不方便测量时,想方法借助道具来解决。同时,在测量过程中能相互合作,使测量操作更准确,这为后续进一步采用统一标准来测量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测量可以量化比较结果;
(2)人体可以作为一种测量工具,方便测量;
(3)知道“拃”是 张开大拇指和中指(或小指)的长度,测量时每一拃要首尾相连。
2、过程与方法
(1)能对桌子的高度进行预测
(2)能用手来测量桌子的高度,并标记测量过程(3)会观察、比较纸带上的标记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发展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测量认同感(2)逐步适应使用多种测量工具和测量单位(3)认同以图表形式组织和交流信息的重要性
(4)意识到细致的一拃一拃的测量可以使测量结果更准确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用手测量的步骤、方法。
2.教学难点:讨论分析不同小组间结果的差异原因。
四、课时安排:1课时
五、教学准备
教师:教学PPT。
小组(4人一组):长纸条,记号笔,软磁铁等。
六、教学过程设计
(一)、情景导入
1.根据比较大树的粗细来引出利用身体来测量物体。
(ppt展示大树图片),在平常我们去公园玩的时候,一定会看到有很多的大树,这时候如果你想比较一下几棵大树的大小,你会怎么办呢?(请学生来边说边演)
2.引出用身体来测量,测量能使比较更准确直观。
刚才老师提问的几位同学,大部分的同学都选用了一个非常科学,非常棒的方法,就是用尺子测量。那如果在没有尺子的情况下,同学们会利用什么方法去测量比较这些大树呢?(学生七嘴八舌说道)
刚刚那位同学说得真好,他是使用了一个很厉害的方法,也就是用他的身体当工具来测出大树的粗细然后进行比较。看样子用身体来测量的时候大家能更好地知道树有多粗。那我们的身体到底有哪些部位可以用来充当测量的工具呢?(ppt展示身体其他部位)
(二)、用手来测量 1.介绍用手测量的单位拃
是的,我们还可以用脚迈步,手拃的方法来测量物体(一拃就是我们手掌展开,大拇指到中指或小拇指的距离)。为什么我们可以用这些方法来测量呢?——因为它们的长度是大致保持不变的。
2.试着用手来测量身边的物体
那我们就试试用手来测量我们身边的一些物品吧,看它们都有多长。(学生测量书本长度)
3.利用纸条协助测量不平整物体
刚才同学们测了不少东西,老师这里有一张纸条,哪位同学愿意上来测测看?(通过学生测量来规范测量动作,每拃之间要相连)
那如果是这张凳子呢?你们觉得它的高会有几拃?哪位同学能上来挑战一下吗?
看样子,不够平整,不是很好测,有没有什么办法能比较方便地知道它的高度到底是几拃呢?(引导学生思考可以利用纸条来比较获得凳子的高度,再来测量纸条的长度,那就是凳子的高度)
4.测量桌子的高度
同学们真会思考,能想到用纸带来帮忙测量。现在老师要布置一个任务,看看哪个小组的同学能顺利完成,你们有信心吗?
任务:
(1)预测桌子的高度相当于几拃;(2)用纸带测量桌子的高度;(3)在纸带上标出测量结果。注意事项:
(1)测量中,测量单位要首尾相连不断重复。(2)为减少误差,一共测2次,用同一只手。
(3)每 次 测 量好 要 填 好 表 格。
5.比较
请同学们把你们的结果按小组顺序拿到讲台,让老师贴到黑板上,一起来看看我们的测量结果。
(三)、研讨
整理不同小组的数据,对比发现不同小组的结果不一样,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这是为什么?
请班上最高的同学和最矮的同学上台比较手掌,引出原因。同时说明用手拃测量还是一种很好的方法,但是在比较的时候用同一个人的手才更好。
(四)、延伸
课后思考:用脚量一量从门口到阳台距离有多远?
第五篇:用不同的物体来测量的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黑板上贴好两条线,作为铲子的起点和终点。
一、用同一物体测量铲子的长度(10min)
1、复习引入:
同学们,这是谁?认识吗?
最近佩奇很烦恼,它想送礼物给小兔瑞贝卡,(黑板上粘贴挖沙铲)可是不知道该买多长的礼品袋,你能帮佩奇测量铲子的长度吗?(板贴:铲子的长度)
请两名同学上台测量铲子的长度。
(学生边测量,教师边总结,粘贴板贴:确定纸带起点和终点,一拃一拃要相连。)
教师帮助学生,进行粘贴纸带展示,并指导如何计数(4+,5)
教师粘贴拃,并帮助学生填写数据,咦,为什么两位同学测得的数据不一样呢?
PPT:用手测量时,每人的一拃长度不同,我们的结果不同。
2、出示2块橡皮,那用一样长度的橡皮来测量呢?
在测量过程中,要注意:刚刚是一拃一拃相连,那么现在呢?(一块橡皮一块橡皮)
继续请这两位同学进行测量,教师粘贴橡皮并填写数据。
你有什么发现?(PPT:用相同的橡皮测量铲子长度,结果一样。)
3、用橡皮和手来测量铲子的长度,哪一个更准确呢?
如果你觉得是橡皮更准确请举1,如果你觉得是手更准确请举2,请选择。
同学们真棒,通过大家的努力,我们发现:用橡皮测量更准确。
4、提出问题PPT:我会思考:除了橡皮,我们还可以用什么物体来测量铲子的长度呢?
生:粉笔、铅笔、水彩笔、书本、铅笔盒、筷子、勺子······
小结: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物体可以作为工具来测量。
5、聚焦任务: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用不同的物体来测量。(板贴课题)
二、用各种物体测量铲子的长度(15min)
1、大家想用生活中的物体来测量铲子的长度吗?
今天张老师为大家带来了这些物体:橡皮、小棒、回形针、小立方体。(板贴)
2、接下来,张老师来分配下:第一排用小棒测量铲子的长度,第二排用回形针测量铲子的长度,第三排用小立方体测量铲子的长度。
你们组用什么测量?你们组呢?
3、为什么没有小组用橡皮测量铲子的长度呢?
刚刚我们已经用橡皮测量过铲子的长度了,那么我们该把数据填写在哪里呢?
(请同学上台填写。)
为了让大家看清楚,我们的字要···(大大的,清楚的。)
刚才我们测量了几次?(2次),虽然两次结果是一样的,但是测了两次,结果就要填写两次。(再请一位同学上台填写。)
测量过程中我们要注意确定纸带起点和终点,一物一物要相连,并把测得的数据填写在相对应的表格中。
4、会测量了吗?那就让我们来比一比:哪一组测量地准确,速度又快,测量完记得把表格交给张老师哦。
5、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学生填写数据。(PPT:我会测量)
6、汇报交流:①为什么用小棒测量的小组这么快?用小立方体测量的小组那么慢呢?
(长的物体用长工具测量更方便。)
②用小棒测量铲子的长度和用小立方体测量铲子的长度可以进行比较吗?
(用不同的物体测量铲子的长度,结果不一样,不能比较。)
三、用各种物体测量桌子的长度(10min)
1、用橡皮、小棒、回形针、小立方体测量铲子的长度,你学会了吗?
2、那我们要测量桌子的长度,你会吗?
你会选择哪一个物体作为测量工具呢?为什么?
3、组长上台领取你们小组选取的材料测量桌子的长度。
4、学生活动,教师巡视,督促小组成员上台填写数据。(PPT:我来挑战:)
5、交流汇报:①我们用小棒测量桌子的长度,你有什么感受?(方便、快速)
②用小棒测得铲子的长度是4+,测得桌子的长度是,我们可以知道哪一个物体更长?
(都是用小棒测量得到的结果,可以比较。)
四、课堂小结与拓展:(5min)
1、我会思考:
用物体和用手测量,哪个更准确?
用物体测量更准确。(板贴:撕去橡皮)
2、我会选择:
用相同的物体测量,结果可以比较吗?(可以)
如果可以,请拍拍手,如果不可以,请跺跺脚。
用不同的物体测量,结果可以比较吗?(不可以)
如果可以,请拍拍手,如果不可以,请跺跺脚。
3、拓展:你学会用不同的物体测量了吗?
接下来我们来测量书本短边的长度,这次张老师为大家提供了以下四样物体,你可以从中选择一种,并在表格中打√,测量过程中要注意:确定纸带起点和终点,一物一物要相连,并把测得的数据填写在相对应的表格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