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作3教案

时间:2019-05-13 22:43:0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习作3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习作3教案》。

第一篇:习作3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习作3教学设计

柳州市景行小学 谭凤椰

【设计意图】

《语文课程标准》关于习作提出的总目标是“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见闻、体验和想法。”而第三学段的习作目标是 “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我所执教的是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的习作3“介绍你喜欢的一种美味”,课本上有范文《鸭血粉丝汤》,共有5个自然段。第一个自然段介绍鸭血粉丝汤是当地著名的小吃,第二自然段写鸭血粉丝汤的看相,第3自然段写鸭血粉丝汤的做法,第四自然段写作者品尝鸭血粉丝汤的过程,第五自然段写吃鸭血粉丝汤的趣事。作文的要求是“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种美味,向大家介绍一下,再写下来。写的时候要注意突出它的色、香、味、形。”我把本次习作的教学目标以及采用的流程制定如下:猜美食,激发兴趣——学习范文,明确介绍角度——尝美食,注意观察、品味——片段练习,注意内容具体——相互评改,总结方法——作业延伸等环节。介绍一种美味,我认为学生表达的难点是把“味道”写具体,因此我想借助品尝食物的体验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让学生在品尝过程中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

教学目标:

1.通过“尝一尝,猜一猜”的活动,初步了解介绍一种食物的一般方法。

2.读懂范文《鸭血粉丝汤》,通过体验活动,学习如何把一种美味色、香、味、形的特点写具体。

3.通过课堂拓展,了解除了介绍美味的色、香、味、形的特点,适当介绍这一美味的做法或者它的典故、传说等,可以增加习作的感染力。教学重难点:

重点:写作时能从色、香、味、形等几方面介绍一种美味,突出其特点。

难点:通过体验活动,把美味的“味”写具体,把品尝美味的方法和感受写具体,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教师准备:食物、课件。

学生准备:阅读范文《鸭血粉丝汤》,思考作者是从那几个方面介绍这种小吃的。教学过程:

一、作前指导---活动体验 导入新课 1.问题导入新课

师:课前老师让同学们做了一份美味调查问卷,我想采访一下同学们,你最喜欢的美味是什么?为什么喜欢它?今天我们要学习习作3(板书)看看习作要求,(课件出示:选择你喜欢的一种美味,向大家介绍一下,再写下来。写的时候要注意突出它的色、香、味、形。)这次习作要写什么?(一种美味)仅仅是一种美味?必须是我喜欢的。只有你喜欢了,你才会写出真感情。

2.刚才我采访的几位同学说了他喜欢的这种美味的原因,就说了色、香、味、形,可是他们这样介绍具体了吗?能突出这种美味的特点了吗?我们来看看习作三给我们提供的例文,看看作者是怎样把一种美味的色、香、味、形的特点写具体的。

二、学习介绍美味的色、香、味、形

1.阅读例文,看看例文是怎样把鸭血粉丝汤的颜色、形状的。(用丰富的形容词)。2.看例文《鸭血粉丝汤》作者是这样写它的味道的。(课件出示)他不是简单地告诉读者这种美味的味道,而是把他怎么品尝、口感,内心感受写具体。

师:我们柳州有很多风味小吃,你知道的有哪些?豆粉馍是其中之一(出示豆粉馍实物)豆粉馍在2014年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今天我们课堂上来了几位客人老师,他们是从浙江来的,如果让你向客人老师介绍豆粉馍,你会怎么介绍?

师:不着急,老师把豆粉馍带来了,请每位同学都好好观察它的颜色和样子,再好好品尝,把豆粉馍的色、香、味、形写具体。3.学生用15分钟品尝豆粉馍,练习写作。三:修改习作 1.同桌互相评改习作。

2.全班交流习作,总结写法:多角度观察,调动其他感官去感受才能把美味的色、相、味、形写具体。

四、作业延伸

1.介绍一种美味除了介绍它的色、香、味、形,你还想介绍什么?(板书:做法、典故、传说、故事,赞美它的诗歌等)2.师:小结,每个人对美食的感受是不一样的,一种美食之所以让你喜欢,除了了它的色、香、味、形,可能还因为你和它有特殊的感情,如果你能把这种感情也写进文章里,那你介绍的美味就不仅仅有色、香、味、形了,还有了情感,那样会更打动人心的。

4.完成习作,作业延伸。

豆粉馍忘不掉的儿时梦

A-A+2015年5月29日09:42南国今报评论

时间摧毁了旧时的街道,带走了从前的玩伴。人生如同一场岁月的扫荡,让人享受得到的喜悦,也品尝失去的苦涩。但幸好,岁月没有磨灭老手艺人的倔强,没有改变儿时记忆中豆粉馍的甜美。并不是所有的旧梦都会破碎,也并不是所有的前路都让人迷茫,有些人,有些事,都如同豆粉馍一般,因温暖而最终得到捍卫。

说起柳州味道,不仅是有螺蛳粉为代表的酸辣,还有以豆粉馍为代表的甜。豆粉馍作为柳州地地道道的小吃,从诞生之日起就烙印下了深刻的地方印记,许多老柳州童年的味道里必然有一味是属于甜甜的豆粉馍。65岁的潘景南老人说早在民国时期,他的伯伯就开始从事豆粉馍的制作,现如今77年过去了,这种传统的完全靠手工制作的工艺到他这被完好地沿袭了下来。

豆粉馍 豆粉馍

分享到新浪微博

之所以叫豆粉馍,最传神的就在一个“粉”字。豆粉馍的包心是用黄豆炒熟磨粉,加以花生芝麻和白糖制成,甜香可口;外面裹的如雪的粉末,则是用粘米磨成。用绵软黏腻的糯米团包好香甜的馅后,放在雪地里滚一圈,穿上一件白纱衣,整个豆粉馍就做好了,吃起来弹牙不粘口。

豆粉馍由于不能长久保存,一定要现做现吃才能完全领会其妙之所在,因此每天凌晨3点,潘景南老人和老伴就要开始一天的忙碌劳作了。将事先磨好的米浆放入生好火的大锅里,将其蒸成柔软粘稠的米糕,再将米糕倒入盆里,用木棍不停地搅拌、拉扯,直至能用木棍拉扯出长而不断的条状,才算搅拌到位。米糕拉扯得越长越细,制作出来的糯米团就越韧越弹。

豆粉馍 豆粉馍

分享到新浪微博

而馅料的制作也很有讲究,将黄豆、芝麻、花生放入铁锅炒香,火候控制是关键,既要炒出食材的香味,又不能将其炒糊,否则调配出来的馅料会有一股苦味。

由于制作工艺复杂,目前潘景南老人制作的豆粉馍已经成为柳州市非物质保护遗产,成为官方认证的柳州历史名小吃。而他一手打造的广雅“潘家小吃”也成为老柳州味道的代表,许多在外地的柳州人回到家乡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来到老潘的小摊前,买几个豆粉馍和白糖糕。

白糖糕 白糖糕

分享到新浪微博

除了豆粉馍,白糖糕也是经典的甜味小吃,晶莹透亮,软中带韧的白糖糕,吃进嘴里一股纯纯的甘甜味便弥漫在唇齿间。白糖糕里细细密密的小气孔如同蜂巢一般,而正是这些气孔,造就了白糖糕软韧弹牙的独特口感。

马打滚 马打滚

分享到新浪微博

马打滚是一种口感类似豆粉馍的点心,和豆粉馍最大的不同在于外表裹的粉是金灿灿的黄豆粉,吃起来香味更浓。

潘家小吃 潘家小吃

分享到新浪微博

如今65岁的潘景南老人虽然身体已不如壮年,可依旧坚持所有的工艺都必须纯手工,这需要耗费不少时间和精力,于是每天出门摆卖的重任便落到了儿子身上。每天早上8点半,老潘的儿子波仔就会准时推着小推车来到广雅桥底,玻璃橱里放着的是还带着热气的新鲜出炉的白糖糕、豆粉馍和马打滚。

77年的岁月足以让许多事情物是人非,但是要坚信,历经岁月的扫荡而留存的,定是温暖的。

2.学生收作文,抽念作文、评价作文(感觉是否丰富,类似的感觉是什么); 3.纠正“作文作文作出来的文章”的观念,应用你的感官去感味生活。展示方法; 4.再一次写出含有五种感官和联系你类似经验的立体作文; 5.展示下水文; 6.小结作文的理念。五种感官

眼„„视觉:看上去,是„„„..(形状),像(以前)见过的„„

耳„„听觉;听起来,是„„„(声音),像(以前)听到的„„ 口„„味觉:咬上一口,是„„„..(味道)像(以前)吃过的„„ 鼻„„..嗅觉:闻起来,是„„„..(气味),像(以前)闻到的„„ 手„„..触觉:摸上去,是„„„..(感觉),像(以前)摸过的 „„

2、了解写作方法,总结:

赏美食{看 闻}(色香俱全)•

做美食(动词准确)•

尝美食(写出味道与情趣)

第二篇:习作3教案

习作3 教学目标:

1、任选一篇读过的文章写读后感,根据提示选取有意义的内容进行表达。

2、能结合具体事件清楚表达自己的感想。教学重点:

能结合具体事件表达清楚自己的感想。教学难点:

能结合具体事件表达清楚自己的感想。教学时间:2课时 教具准备:投影仪 学生准备:

收集古今中外名人惜时、勤学的事例或找一些具有感人事例的小故事。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堂导语

引导回忆:同学们,你们最近看过哪些课外读物,看后有什么感受吗?(抽几名同学谈)

点拨话题:刚才大家讨论的很热烈,今天我们就根据自己的体会,写一写读后感好吗?什么是读后感呢?(自由发言,教师总结。)

二.读习作提示,明确习作要求 1.一本好书,你读后一定会有很多感受,把自己的这种感受写出来,要联系生活实际和思想实际,写自己的真实看法,也可以对其中某些内容谈谈自己的看法。

2.读一读例文《从〈海伦.凯勒传〉想到的》,想一想,小作者是怎样写读后感的?(注意分清哪些句子是复述,哪些句子是写感想)

3.题目可以用“《****》读后感”或“《****》有感”,也可以根据写的内容拟定题目。

三.习作指导

1、紧扣原文抓住重点。

必须是从原文引发出来的感想、体会,不要面面俱到,泛泛而谈。应集中到自己感受最深的一点或两点上来发表议论。

2、联系实际,情感真实。

这个“实际”可以是自己的思想和生活实际,也可以是别人的思想和生活实际,也可以是社会实际,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事写并结合切身体会,体会才真切,文章才具有说服力。

3、读感结合有侧重。

正确处理好“读”“感”的关系。“读”是“感”的前提和引子。“感”是“读”的结果和目的。因此要有读有感,读感结合,比例协调。不能只读不感,一味抄写课文,没有体会,也不能只感不读,离开原文意思漫无边际地胡思乱想。通常情况下,侧重于写自己的感受。当然交代所读文章的名称和主要内容是必写的。

4、引导探究,总结写法:

夹叙夹议,叙中有感,感应中有叙。

四、学生选材,互说。

五、打稿。

第二课时

一、朗读习作,评议修改。

学生完成习作草稿后,各自朗读一遍,先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评议修改。

二、文后指导。

1、结合学生的作文进行讲评。以表扬为主,哪怕是一句话或者一个好词语用得好,都要进行表扬,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

2、投影出示两篇作文:

一篇佳作,出示佳作欣赏,学习写法。

一篇带有共性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解决作文中出现的共性问题。

三、修改作文。

四、誊写作文

第三篇:《习作3·春游》教学设计之一-教学教案

佚名

教材分析:

本次作文共分三个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是“例文”《春游》。主要写春游时看到的景物。先写麦田,主要写了微风吹拂下的麦苗;再些小河,主要写了河岸的花草和河中的鸭子。写得清楚、明白,充满同趣。第二部分是“习作要点讨论”。紧扣本次习作训练要点,对“例文”的有关写作方法(有顺序地写、抓住重点写)作了提示。第三部分是“作业”。先提出本次习作的要求,然后建议充分进行习作的交流。

学情分析:

本次作文训练,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是第一次写游记。为了配合这次练习,便于学生搜集真实、丰富的写作材料,可组织一次春游。我们应事先选择好游览点,以便有景可看,有物可写。让学生把自己看到的几景物按顺序写出来。

教学要求:

2、借助“习作要点讨论”的提示,领会写景一要按顺序,二要抓住重点。

3、按照“作业”要求,从春游时观察到的景物中,选择两三次,有条理地写出来。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启发交流,导入新课

1、交流春游的经过。

2、提问:你看到了哪些景物?你最喜欢哪几个地方的景物?

二、揭示要求,明确目标

1、出示要求,思考:

(1)、写什么?(“两三处景物”)

(2)、怎样写?(选自己喜欢的;按顺序)

2设疑:怎样按照要求把这次春游活动写下来?

三、学习例文,总结写法

1、指名读,思考:文章主要写了哪几个地方的景物?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

四、迁移写法,循序练习

1、口述。

(1)、说顺序。指名说,要求用上“我准备先写„„再写„„最后写„„”的句式。

(2)、说具体。要求抓住一处景物的重点来说。

①自由练说。

②同桌互说

③指名说

④师生共同评议

2、写稿。

第四篇:小学三年级习作3教案

习作

请仔细观察下面这幅画。

请你在图中添上几种动物(画或贴都行),天上、地上、水中都可以添,然后给整幅画涂上颜色。

看着这幅有你参加绘制的图画,心里一定很高兴吧?想不想把它写成一片很有趣的习作?

有位同学先简单地写了天空、树林、小河等景物,然后写了他画在河里的小鱼。他是这样写小鱼的:

几条小鱼在河里快活地游着。他们有时停下来,有时在水里转圈圈。游着游着,小鱼好像发现了敌人似的,迅速钻到深水里不见了。

你们是不是也可以先简单写一写途中的景物,再写一种或几种你添上去的动物?题目自己定。

教案

教学目标:

1观察插图,有选择地描写景物,注意详略得当,重点突出。

2读懂例文,引导学生在进行景物描写时,学会使用简单的修辞和积累的好词、好句子。

教学重难点:

1、想象作画,并把想象的内容描写出来。

2、有选择地进行描写,详略得当,重点突出。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语

小朋友,今天老师跟你们一起来作画、说话和写作,高兴吗?

二、观察插图练说

1说说图上都有些什么。(学生自由练说)

(1)指名说。

(2)评议:我们可以按照从远到近或者由近到远的顺序来说。

2想象作画,补画小动物。

(1)你们觉得这幅图上还少了点什么?你把耳朵贴过去听一听,除了风吹过树梢的沙沙声,小河里淙淙的流水声,再没有其他声音了,一切都是静谧的,安静得有点寂寞。小朋友,拿起我们的画笔,再画点什么呢?(小动物)

(2)学生自由作画。

(3)学生用几句话介绍自己所画的动物。

3学习例文,学说话。

(1)学生自由朗读例文。有位小朋友先简单地写了天空、树林、小河等景物,然后写了他画在河里的小鱼。他是怎样写小鱼的,请同学读一读。

(2)学生小声读例文。读完后,让学生说说例文中哪些地方写得特别好、生动,为什么。

①同桌讨论。②指名说。

(3)教师朗读三段写小动物的精彩片段。要求学着例文,可以把小动物当做人来写,抓住小动物的特点,把它们写得很生动、很有趣,让人听了觉得很舒服,很美好,很有生气。

①说给同桌听。②指名说。

(4)师生评议。

4给画面填色,练习说话。

(1)我们已经把我们自己画的小动物介绍给大家了,如果我们要把这幅图的景色写下来,是不是仅写一下小动物就够了呢?(不是)我们还要把天上的云呀、地上的树呀、草呀、花儿呀简单地写一写。不过没有颜色,太单调了,我们来帮它们穿上漂亮的衣服吧!

(2)展出填好色的画。

(3)学生自由练说。

5出示好词语、好句子。

天高云淡、白云悠悠、五彩缤纷、生机勃勃、一碧如洗、生机盎然……

6学生有选择地引用上面的词语,进行说话练习。

(1)自由说。

(2)指名交流。

(3)师生评议。

三、练习写作

1讨论怎样写。(从顺序、主次、语言三个方面进行小结。)

2学生习作。

3评议,修改。板书设计:

习作3

详-------动物的活动及特征------重点 略-------画中景物 【详略得当 重点突出】

第五篇: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习作3》教案

习作三

一、教学目标

1.能够读懂例文,对照“习作要点讨论”,了解写作方法及要求。

2.确定写信的对象,能按照一定的顺序,选择一两个方面重点来介绍自己的家乡。3.熟悉书信的格式。

4.能够按照书信的格式给远方的亲朋好友写一封信,介绍自己的家乡,表达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按照一定的顺序,选择介绍家乡的内容,有重点地写。难点:写出家乡的与众不同之处。

三、教学评价设计

1.采取激励性评价,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充分调动学生的习作兴趣,产生“乐于书面表达”的欲望。

2.注重评价学生参与习作活动的全过程的态度、方法。鼓励学生大胆表达,鼓励学生表达真情实感,鼓励有创意的表达。3.扬个性,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四、教学准备 学生:信纸和信封 教师:课件

五、教学时间: 2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环节

一、作前指导——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今天老师要介绍一位远方的同学给大家,大家想认识他吗?他就是居住在天山脚下的大草原上的哈萨克族小男孩王磊。你们想了解他的家乡吗?那就让我们来读一读他写给远方的小伙伴李阳的信。

(二)学习例文,领悟书信的内容,把握书信的格式。

1.自由读文,思考;在信中,王磊向李阳介绍了他的家乡的哪些方面呢?

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指名回答。板书:迷人的风光 古老的风俗

3.这些地方为什么会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王磊是怎样来写的呢?老师建议大家再去读读这封信。

4.指名回答后教师总结:用上平时自己了解的关于家乡特色的材料,将自己看到的、听到的写下来,表达自己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把自己最想介绍给好友的地方:古老的风俗——赛马写得特别具体。

5.这是一封信,你发现了写信的格式与我们平时的习作有什么不同了吗? 6.同桌互相交流。7.指名交流,一起做批注。

教师相机点拨:书信由六部分组成:称呼、问候语、正文、祝贺语、署名、日期。(1)称呼在信的开头,要顶格写。称呼后面加冒号,表示请你注意下面我有话要说;

(2)第二行空两格写问候语;

(3)第三行空两格写正文。正文是信的主要内容,凡是要说的话,要谈的事都写在这部分。一层意思可以分为一个自然段;

(4)祝贺语另起一行空两格写,一般是写表示敬意、祝愿、勉励的话;(5)正文写完后,另起一行,在靠右处写署名,在署名的下一行靠右写日期。这里说一个顺口溜,帮你记住书信的格式: 称呼一定顶格写,问候话语别忘记。信的正文分段写,另起一行写祝语。名字写在右下方,紧接一行写日期。环节

二、下笔成文——文笔互动,习作实践

(三)根据习作要求写作。

1.读了王磊写给李阳的信,我们了解了天山脚下的迷人风光和古老的风俗,让每一个读了这封信都产生了要到他的家乡走一走,看一看的愿望。如果让你也来像王磊一样来介绍介绍我们自己的家乡,你想介绍什么呢?静静地想一想。2.小组交流。3.指名全班交流。

板书:独特的地理位置 榴园风光 丰富的物产

4.播放《榴花正红》风光纪录片,再次感受家乡的风土人情。确定写作的重点。

5.明确本次习作要求。教师点拨:没有远方亲朋好友的,可以给其他人写信,写给文中的王磊和李阳也可以,还可以写给知心姐姐、自己喜爱的电视节目主持人等,家在外地的同学还可以向家乡的小伙伴介绍我们峄城。6.动笔写,教师巡视。

第二课时

环节

二、下笔成文——文笔互动,习作实践

(三)学生继续写习作。

教师巡视,针对现场习作进行个别指导。环节

三、作后展评---星级评价,评改提高

1.互相交流。(6分钟左右)2.全班交流:(8分钟左右)

(四)复习写信格式,誊写。

(五)教师总结:今天我们学会了用写信的方式向别人介绍家乡的风土人情。想把自己写的这封信寄出去的同学,课后可以用信纸再誊抄一遍,抄写时也要注意书信的格式。老师还要提醒你,别忘了写信封。有人会写信封吗?(出示信封样式)

这里说一个顺口溜,帮你记住书信的格式:

称呼一定顶格写,问候话语别忘记。信的正文分段写,另起一行写祝语。名字写在右下方,紧接一行写日期。信写完了,还要写信封。

第一行的方格里写收信人地址的邮政编码,下一行写收信人的地址。地址要写具体。中间一行写收信人的姓名。下边靠右写寄信人的地址和姓名,在最后一

行写上寄信人地址的邮政编码。我们这的邮政编码是277300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本次习作要求给远方的亲朋好友写一封信,选择一两个方面介绍自己的家乡。对于家乡学生并不陌生,家乡的景色、物产等风土人情,特别是家乡最近的变化还是比较熟悉的,教师只要引导学生选择自己最想向别人介绍的就可以了。问题是,此次习作要求是写给远方的亲朋好友,这对于学生来说就有问题了。因为学生受阅历的影响,平时并不太了解自己家究竟有哪些远方的亲戚,自己也很少有远方的好友。因为地域的限制,学生们的亲戚绝大多数都在家乡生活、工作,所以,一时之间他们根本想不起来或找到自己写作的对象。对象不明,又怎么可能会针对性地介绍呢?因此,教师要布置学生课前向父母打听自己家的远方亲友的情况,多长时间不回来了等等。对于那些确实没有远方亲友的学生,可以写给其他的人;班上的外地学生可以变通一下,请他们向家乡的亲戚朋友介绍自己现在生活的第二故乡——峄城。书信的格式可以在阅读例文时加以指导,还可以在写完文章后再次点拨。

不足之处:教给学生方法,长期以来,我们在作文课上,教师更多的是提出一些要求,而很少向学生提供符合要求又能够操作的方法和要领。就拿写介绍家乡来说,我们经常提到,学生也不陌生,但怎么写,有没有规律,要解决哪些问题?这些光靠提供概念是不够的,还必须提供一些能够实际操作的方法和要领。在这方面,我这节课做了有益的尝试。告诉学生介绍家乡时要注意的问题,通过一系列的实例来进行分析,并教给学生写介绍家乡的方法。

教学建议:扬个性,培养学生的自信心。通过这次教学还给我一个启示就是不能再像过去那样把学生当成接收器来进行教学,学生有自己的思想,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更能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创新能力。四年级学生有了一定的语言积累和文字表达能力,为学生创造一个发挥才能的舞台,无论是背诵、回答问题、还是口头作文,都让他们在张扬个性的同时增强自信心。

下载习作3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习作3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六年级下语文教案-习作3苏教版

    盱眙县第一小学 语文六(下)第三单元《习作三》习作三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读例文,感悟写法。 2.明确要求,完成习作。 3.相互交流,修改习作。 过程与方法: 1.读懂例文《从〈海伦......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习作3教案

    习作3 一、教学目标: 1. 带领学生秋游,培养学生仔细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以及采集标本、积累写作素材的技能。 2. 对照本组课文,学习状物的基本方法,写出秋天植物叶子的形状和色......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习作3》教案

    习作三 教学目标: 1.从学习写作的角度读懂例文《小草中的发现》,联系习作要求,领会如何把生活中的新发现认真细致地描写出来的方法。 2.根据习作要求,力求把自己的发现说清楚(时间......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习作3》教案

    六下 习作三 【教学目标】: 1.任选一篇读过的文章写读后感,根据提示选取有意义的内容进行表达。2.能结合具体事件清楚表达自己的感想。 【教学重点】: 能结合具体事件表达清......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习作3的教案

    教学要求:(1)读懂例文,了解小作者是怎样用自己的眼睛发现小动物的,又是如何细致地写出它们的活动的。(2)通过例文,激发学生发现和探究的兴趣、鼓励学生用自己的一切感官去观察身边的事......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习作3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习作3 教学要求: 1、能读懂《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明白我突然流鼻血后,汽车上的人是怎样关心帮助我的。 2、结合习作要点提示,领会续写得要领3、按照作......

    《习作3写一种植物》教案(合集五篇)

    一、教学目标1、读懂例文,了解小作者是怎样用自己的眼睛发现小动物的,又是如何细致地写出它们的活动的。2、学会用一颗充满好奇的心去细心观察,认识事物,学做生活中的有心人。3......

    口语交际习作3

    口语交际、习作三 一、 教学目标 1、通过辩论会能认识到人要讲诚信,但有时候也需要善意的谎言。 2、提高学生搜集资料、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的精神。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