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第2周——课堂时间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课堂时间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根据一些调查和观察,目前一些教师在课堂时间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教学观念落后,教学时间分配不合理
课堂上依然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而没有以学生为本,分配给学生的有效学习时间少,课堂时间分配不合理,主要表现:
1、课堂上,教师满堂灌,学生接受学习的时间过多,而自己独立学习、探究、思考的时间太少。
2、课堂作秀,活动安排过多,一节课中有观察、演示,有看录像、做实验,有个人自学,有集体讨论。课堂上看似热热闹闹,教学方法多样,但每个教学环节都是匆忙而过,流于形式,致使学生专注学习时间减少,对教学的重要内容无暇深入理解,教学效率低下。
3、滥用、误用多媒体技术及直观教具,教师为了体现教学的直观性和生活性,课堂上重复罗列直观教具——挂图板绘、实物标本、立体模型,一会儿欣赏图片,一会儿播放卡通,一会儿进生活乐园,课堂被过多的无用信 息充斥,干扰了教学,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模糊了教学重点,也浪费了课堂教学时间。
二、教学设计不合理,不能把握最佳教学时域
1.教师未能很好地分析理解教材和确定主次、把握宗旨,结果偏离教学目标,一节课的最佳时域过去了还没有进入或搞清重点内容。
2.教学设计不遵循教学规律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如导言设计过长或上课后长时间的组织教学,挤占了一节课最佳的学习时域。
3.教学思想方法陈旧,学生缺乏学习情感,不能专注学习,浪费了精力和时间,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低下。
三、课堂准备不足,无谓事件消耗过多,学生学术学习时间相对缩短
1.教师对课标、教材研修不够,教学抓不住重点,教学方法选择不当或教学设计不合理,环节松散,转换不流畅,空耗时间多。
2.没有建立良好的课堂常规,或教师课堂强化水平不高,不能充分调动和维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造成课堂秩序混乱,组织教学费时多。3.教师不了解学生的能力倾向,教学内容的难度偏离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或者教师忽视学生个体差异,在教学过程中不得不向个人能力较弱的学生多次重复讲解,浪费时间。
4.教师缺乏教育机智,处理课堂突发事件或学生的问题行为用时过多,缩短了学生的学术学习时间。
以上关于课堂时间管理的问题,您是否也存在呢? 快去反思、查找原因做相应的改进吧!
课堂教学时间的形式结构
问:什么是课堂教学时间的形式结构呢?
答:是指构成教学时间系统的形式性要素之间的比例关系和排列组合方式。问:课堂教学时间的形式结构有哪些类型呢? 答:根据不同的条件,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根据教学时间所关注的范围不同,可分为微观、中观和宏观三个层次。
教育时间的宏观结构,指由国家教育行政部门直接调控的教育时间结构,主要是学制年限结构、学年结构、课程的课时结构。
如:小学6年,每年2个学期,每个学期20周。
中观层面的教学时间是对于各具体学科每一个学期的教学时间而言的,具体来讲,就是指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的具体教学时间。
如:
初二物理,第一学期每周3学时,共60学时; 初二语文,第一学期每周6学时,共120学时; 初二体育,第一学期每周2学时,共40学时。
微观层面的教学时间主要指教学时间。学时和学日作为教学活动最核心的部分,它是最具体生动、最现实和最可利用的时间。
如:小学四年级,第一学期,第六周周二,语文2学时,数学1学时,美术1学时,科学1学时,品德与生活1学时。教师应当对自己所任教课程的教学时间有着宏观把握、中观设计和微观安排,使教学循序渐进、课堂效益可圈可见。2.根据时间的价值确定性形式,可分为个体学术学习时间、专注学习时间和课堂分配时间。
课堂分配时间是学生名义上在校学习的时间总量。包含了教学和非教学活动时间。有的学生并没有把课程时间分配在学习上,即分配的课程时间内学生未必认真学习。专注学习时间是指学生专注于指定学习活动的实际时间。专注学习时间不仅有质的好坏,更有量的多少,即专注学习时间并不是总是积极有效的。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有时学生即使专注于某一活动,却也可能只是表面地理解了所学的内容。
学术学习时间是指学生在专注学习时间内以高成功率完成学习任务所花费的时间。是给学习者带来学术进步的学习时间。
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当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适时调整教学方式,恰当引导学生高效率地利用课堂教学时间。
3.根据学习者自主利用时间的多少,可分为自主学习时间和制度化课堂教学时间两类。
学习者个体自主学习时间即由学习者自主支配的学习时间,是学习者在没有教师指导的情况下所花费在学习上的时间。制度化教学是在学校和教师的指导下,关于教学的内容、任务是确定的,学习方法、学习时间和过程也是预先安排过的。它是在固定时间内的统一规范化教学。为实现教育的整体性目标,教师应该搭配运用以上两种课堂教学时间,才能根据充分挖掘学生的个性、满足学生的需求,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时间的效益。4.从教学时效高低出发,可以把课堂教学时间区分为无效时间、低效时间和高效时间三种类型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如学生知识准备状态的程度和师生创设的课堂教学结构的合理性、或者自身喜好等方面的差异,课程之间的教学效果是不一致的,同一堂课不同时段的教学效果也是不一样的。
因此教师应当充分考虑各种情况,综合管理课堂,尽可能避免无效时间、减少低效时间、增加高效时间。
好了,以上关于课堂教学时间的形式结构的分类,我进一步明白了:良好的课堂管理是以教师对教学时间的正确认识为基础。计划和优化课堂时间是课堂管理的重要策略。
课堂教学时间的内容结构
问:什么是课堂教学时间的内容结构呢?
答:是指构成教学时间系统的形式性要素之间的内容性要素排列组合关系及其所占的时间比例。
问:课堂教学时间的内容结构有哪些类型呢? 答:主要有以下四种结构类型: 1.课堂教学时间的纵向程序结构
课堂教学时间的纵向程序结构就是课的纵向程序环节分别所占的时间及其排列组合关系,可简单地分为导入、课中和结课三个环节。从课的常规纵向展开顺序,课堂教学时间区分为准备教学,复习旧知识,讲解新内容,巩固新内容,小结以及作业练习等环节。由于各个时间段的效率不同,其时间可以自由的组合。
在分配各个环节的课堂教学时间时,教师应当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学生注意力集中规律、接受新知识的速度等进行合理设计和安排,优化课堂教学的纵向时间结构,从而有效地预防课堂问题行为的出现。
2.课堂教学时间的横向空间结构
合理规划和设计课堂教学时间,还需要根据学习的目标、具体学习任务和不同学科知识性质的不同,考虑课堂教学时间的横向空间结构。从课堂教学时间的横向空间形态角度来划分,可以把课堂教学时间分为集体性学习时间、小组合作学习时间和集体性个体学习时间。需要注意的是,这几种教学组织方式各有所长,也各有不足。适于某一特定任务,但未必适于其他任务。在教学中,教师对于学生的上课状况和个性发展变化以及综合性的学习效果应该做到随时掌控。以便及时调整教学节奏、改进教学组织形式,确保每一个学生都能有效参与课堂教学活动。
3.课堂教学时间的课堂互动结构
课堂教学时间的课堂互动结构是指各类功效的互动形式所占的时间排列组合方式及其比例。为了适应实际教学的需要,课堂的互动结构既可以分为师生间的多人、双人和教师单向的互动模式,又可以从人际状态性质去划分为对抗性的、合作性的和竞争性的课堂互动模式。如果从互动的参与者出发,课堂的互动又有教师与学习者之间单个或群体,以及两者之间的不同组合等五种互动类型。教师应分析自己课堂教学中各类课堂互动的数量、质量和排列组合方式,坚持从具体实际和任务出发,找出课堂互动中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的进行改善。
4.课堂教学时间的教学方式结构
教学方式结构主要是指探究学习与表达学习、发现学习与接受学习、技能训练与阅读理解等各类学习方式在课堂中的排列组合方式及时间比例。
从课堂教学的实际出发,对各类教学方式的排列组合方式及其时间占用比例进行合理的分析与应用,是减少课堂问题行为、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前提。
好了,学习了以上关于课堂教学时间的内容结构:纵向程序结构、橫向空间结构、课堂互动结构、教学方式结构,再反思我的课堂,我明白了充分考虑课堂教学时间的合理安排,是有效课堂管理的重要前提。
同课异构课堂时间管理
两位老师在同一个年级的两个平行班分别从不同角度上同一节
语文课。相同的是,两位老师都在下课前 10 分钟时结束了新课。不同的是—— 教师 A:有些不知所措,只好临时安排让学生自己看书复习、巩固,直到下课。但期间有不少学生并没有认真看书,自言自语、交头接耳、东张西望的各种现象都有,教师提醒这些学生要认真看书,但效果也不好。
教师 B:用 4 分钟(根据内容而定)让学生熟悉当堂所上的内容,然后出示事先准备好的要学生回答的 3 个问题,再用 3 分钟检查反馈(有口头、有书面),又用 2 分钟师生共同评判、巩固,最后教师 1 分钟总结。
点评:
教师 A 在课前准备时没有充分考虑各个教学环节所需时间,因此当出现教学时间空白时便不知所措,课堂变得松弛、低效。
教师 B 在备课时科学、合理地安排了各个教学环节的时间,环环相扣,绝大部分学生都能在教师的引导下认真学习。
教师务必精心组织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形成一套有逻辑的、连贯的程序。在上课前对自己的教学设计进行检查,是有效管理课堂的基础。下面是一个教学设计自我检查的清单,供老师们参考。完成程度 在上课前问问自己 备注 1.本节课要学习的最重要的概念或者技能是什么?
2.有没有过难的概念和单词需要额外解释?
3.怎样帮助学生把新学的内容与以前学过的内容结合起来? 4.怎么设计教学活动才能使得本课更加有趣? 5.需要哪些学习材料?需要教学生怎样使用
教师务必精心组织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形成一套有逻辑的、连贯的程序。在上课前对自己的教学设计进行检查,是有效管理课堂的基础。下面是一个教学设计自我检查的清单,供老师们参考。完成程度 在上课前问问自己 备注 1.本节课要学习的最重要的概念或者技能是什么?
2.有没有过难的概念和单词需要额外解释?
3.怎样帮助学生把新学的内容与以前学过的内容结合起来? 4.怎么设计教学活动才能使得本课更加有趣? 5.需要哪些学习材料?需要教学生怎样使用
教学设计自我检查清单教师务必精心组织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形成一套有逻辑的、连贯的程序。在上课前对自己的教学设计进行检查,是有效管理课堂的基础。下面是一个教学设计自我检查的清单,供老师们参考。完成程度 在上课前问问自己 备注 1.本节课要学习的最重要的概念或者技能是什么?
2.有没有过难的概念和单词需要额外解释?
3.怎样帮助学生把新学的内容与以前学过的内容结合起来? 4.怎么设计教学活动才能使得本课更加有趣? 5.需要哪些学习材料?需要教学生怎样使用
教学设计自我检查清单教师务必精心组织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形成一套有逻辑的、连贯的程序。在上课前对自己的教学设计进行检查,是有效管理课堂的基础。下面是一个教学设计自我检查的清单,供老师们参考。完成程度 在上课前问问自己 备注 1.本节课要学习的最重要的概念或者技能是什么?
2.有没有过难的概念和单词需要额外解释?
3.怎样帮助学生把新学的内容与以前学过的内容结合起来? 4.怎么设计教学活动才能使得本课更加有趣? 5.需要哪些学习材料?需要教学生怎样使用
教学设计自我检查清单
教师务必精心组织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形成一套有逻辑的、连贯的程序。在上课前对自己的教学设计进行检查,是有效管理课堂的基础。下面是一个教学设计自我检查的清单,供老师们参考。
完成程度
在上课前问问自己 备注
1.本节课要学习的最重要的概念或者技能是 什么?
2.有没有过难的概念和单词需要额外解释? 3.怎样帮助学生把新学的内容与以前学过的 内容结合起来?
4.怎么设计教学活动才能使得本课更加有 趣?
5.需要哪些学习材料?需要教学生怎样使用 这些材料吗?
6.结束了这些活动以后学生们应当作什么? 7.本课各个阶段各需花费多长时间?
8.如果任务需要小组合作完成,怎样组织合作小组?怎样鼓励学生们有效率地进行小组合作?
9.课中将要使用哪些示例?怎样设计课堂提问? 10.课中以及课后怎样确认学生已经理解了上课内容?
11.如果学生在学习新概念或者技巧的过程中遇到了困难,教师应该怎样调整自己的教学?让学生之间互相解释?运用多媒体教学?还是利用教科书再做解释?
12.有必要给某些学生额外的帮助或者更多的解释吗? 13.怎样确定所有的学生都参与进来了呢? 14.如果上课时间不够或者还剩下很多时间,你应该怎么调整自己的教学?
15.等到这堂课结束以后,你期望学生们呈现哪些成果? 16.如果学生们提前完成了任务,接下来应该做什么呢? 17.你将如何评价学生们的表现,如何给他们反馈?
18.在以后的学习中,学生们应当怎样应用这节课学到的概念或者技能? ——(美)埃德蒙•T.爱弥儿、(美)卡洛琳•M.埃弗森著,王本陆 等译,《中学教师课堂管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4年 03月,第 93-94页
课堂教学时间的黄金分配法则
何正确分配课堂教学时间呢? 先来了解什么是“黄金分割”吧!一.何谓“黄金分割”
黄金分割是指将整体一分为二,较大部分与整体部分的比值等于较小部分与较大部分的比值,其比值约为0.618。这个比例被公认为是最能引起美感的比例,因此被称为黄金分割。按此比例设计的造型十分美丽,因而被广泛应用于建筑、医学等领域。其实,将黄金分割应用在时间管理这一无形领域,能使各方面的结构和力量达到平衡与协调,最大程度地调动人的积极因素,课堂管理也不例外。二.课堂教学中时间的黄金分割
先来看看课堂教学时间的构成吧。课堂教学应体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练为主线、讲练结合的原则,有教师的主导活动也有学生的主体活动,教师的主导活动包括教师的引导、启发、提问、讲解、归纳总结等活动,学生的主体活动包括学生在教师的主导之下回答、读书、思考练习等,可以说一节课都是学生的主体活动时间。我们把一节课学生的主体活动时间分成两部分,即主导主体活动时间和独立主体活动时间。
主导主体活动时间是指在教师主导活动时学生的活动占用时间,如在教师讲授同时学生思考时间等。学生独立主体活动时间是指教师暂停活动时学生的活动时间,如学生课上练习、老师提出问题后要求学生思考、读 书、回答等。
当然,所说的学生主体活动也只是相对的,因此得出: 教师主导活动时间=学生主导主体活动时间 学生主体活动时间=一节课时间
=学生主导主体活动时间+学生独立主体活动时间 =老师主导活动时间+学生独立主体活动时间 我们把一节课中教师的主导活动时间超过一半的课称为主导活动课,把一节课中学生的独立主体活动时间超过一半的课称为主体活动课,(包括复习课、练习课、新授课中的探究课)等。以一节40分钟的课为例,教师在上课时间分配上应考虑以下几点:
1.一节课的主要内容应在黄金分割时间内完成。从学生的角度考虑,在黄金分割时间内学生的精力集中,情绪高涨,听课效果最好。如果一节课教学时间超过30 分钟后,学生很明显地会出现注意力分散,思维迟缓,情绪倦怠等现象。
2.在教师主导活动课中,教师的主导活动时间和学生独立主体活动时间应采用黄金分割。老师主导活动时间占用黄金分割时间(40*0.618=24.7225分钟左右),学生的独立主体活动时间为 40*(1-0.618)=15.2815 分钟左右,即一节课教师留给学生15 分钟左右的思考、练习、讨论等时间。有时根据教材内容的需要,教师的主导活动时间可能延长,但是不能侵犯学生的独立主体活动时间内的黄金时间,即不能超过 40*0.618+(1-0.618)15.28=30.55 此为一节课教师主导活动时间的临界时间,即至少要留给学生 10 钟的独立活动时间,让学生有思考、消化的余地。因此在主导活动课中,教师主导活动时间的下限为 20 分钟,上限为30 分钟。(取临近整数)
3.在主体活动课中,特别是复习、练习课中,教师应在学生练习中适当地插入讲解,对问题解答、释疑。在此类活动中学生独立主体活动时间应占用黄金分割时间,此类课中学生的独立主体活动时间的临界线也是不应该
占用教师主导活动时间的黄金分割时间,其临界时间为: 24.72+(1- 0.618)15.28=30.55(分钟)(按30 分钟)即一节课中至少要留有9.45(40-30=10)分钟(按10 分钟)的时间由教师参与主导活动,来增强复习、练习效果。在主体活动课中,学生的独立主体活动时间的下限为20 分钟,上限为30 分钟(正好与教师主导活动课时间相反)。
4.黄金分割可以无穷分割。以上只是从宏观角度出发对时间进行了一次分割,根据黄金分割可以无穷分割的原理,在一次分割的基础上可以再次分割。
例如:在教师讲完课后教师安排了10分钟的练习时间,在10 分钟内可练习多少个题目,应将最有价值的题目放在练习时间的黄金分割内完成。
以上就是课堂教学时间的黄金分配法则,你记住了吗? 遵循这些法则,就能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减少课堂不良行为,提升课堂管理效益。怎么样?快去试试效果如何吧!
45分钟曲线与教学最佳时期
时间价值规律有三个基本内容:
一是时间的价值量与人们的劳动量成正比发展; 二是时间的价值量随事物的发展规律呈曲线趋势;
三是时间的价值量总是围绕着人们生理心理特点呈波动状态。其中后两个内容都要通过第一个内容体现出来。那么,一节课,45分钟,怎样做更有价值呢?
教师必须了解的是,课堂45分钟时间价值随着学生生理心理的变化呈现出一种动量状态。在一节课45分钟之内,学生的生理心理状态分为五个时区,呈波谷——波峰——波谷——波峰——波谷的起伏发展规律。
起始时区:5分钟角色进入时区。这5分钟犹如一部乐章的序曲,教师必须恰当导入,促使学生的兴奋点从课间活动转移到课堂学习(此处可用动画来体现)上来,引导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到课堂教学内容来,并且尽可能缩短这一时区,以延长兴奋时区。
教师应在实际的教学中避免两个误区:一是仓促入题,学生的情绪尚处于躁动之中,即匆忙切入正题,这无异于一个人睡眼惺忪时即向他唠叨大道理,弄不好会造成整节课的混沌;二是久不入题。罗哩罗唆,不着边际,非但不能收心,反倒涣散了思维。
兴奋时区:15分钟第一黄金时区。在这个时区内,学生的兴奋点已经转移到课题上来,生理心理进入最高波峰,教师必须不失时机地把学生的思维引入最佳境界,并尽可能延长兴奋时间,教学的密度、力度,都应达到最大限度,重点、难点都尽可能得到解决。
调试时区:5分钟心理过渡时区。此时,教学时间已过去将近一半,学生的兴奋过程开始转为抑制过程,会出现一个疲劳波谷。疲劳是一种正常的生理心理现象,在课堂教学中也是必然的,必要的。但教师必须进行调适,帮助学生度过疲劳波谷区。
根据心理学原理,人在注意某些对象时,大脑皮层相应区就产生一个优势兴奋中心,而其它区域便处于不同程度的抑制状态;优势兴奋中心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大脑内部或外部条件的变化而不断地变化、转移的。这就启示我们,大脑皮层的兴奋和抑制状态,实际上是工作和休息两种状态,它们是交替进行、互相转换的,应该张弛有度,作息有致。因此,在一节课的中间,应当让学生的优势兴奋中心得到适度转移,从而得到休息,消除其疲劳,然后再诱导第二次兴奋过程。所以教师可以把45分钟分为前20分、后20分、中5分的道理。课中5分钟,可以安排一分钟的幽默,或一分钟的笑话,或一分钟的轻音乐,或一分钟的课中操,亦可变换教学方式,如练习、朗读、实验等等。通过这样的调适,再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到主要学习上来,使生理心理进入再兴奋状态。
根据以上原理,实际教 学中师应避免两个误区:其一张而无弛。学的频率、节奏始终处于高强度状态,不管生是否疲劳即使昏欲睡也只管“灌”下去,其结果往适得反。二强制兴奋学生疲劳了必然会有种表现,教师或令其站立听课劈头盖脑训斥一顿非但不能消除疲劳,反倒会增加其心理感。这好比人在入睡时被吵醒而百般气 恼一 般。
回归时区: 15 分钟
第二次黄金时区。经过 5分钟的调适过渡,学生理、心出现第二 次波峰状态,因此称为回归时区。教师应当势利导再把学推向新的高 潮。如果说第一黄金时区是以新课教学为 主,培养生的思维能力主的话,那么第二黄金时区则应当以巩固新课和能力训练为然也不可过于拘泥。
终极时区: 5分钟
总结回应时区。这候,学生趋于疲劳状态注意力渐次分散进入尾 声。教师应当加大信息量,快语速强化情 绪,总结新课,圆满完成任务。
总结
角色进入时 区:5分钟 第一黄金时 区:15 分钟 心理过渡时 区:5分钟 第二次黄金时 区:15 分钟 总结回应时 区:5分钟
把握好以上五个时区,符合学生的理心规律就能使 45 分钟的价值 充分体现出来,使课堂教学处于最佳状态。
教学过渡环节时间管理 两项活动之间的间歇就是一个过渡,这个过渡包括上一项活动的结束和下一项活动的开始。过渡的目的在于使上一项活动有圆满的结局,同时也不耽误时间,直接开始下一项活动。这些时间段很有可能会出现一些管理方面的问题,比如:浪费时间,无法开始下一项活动;学生大量的不恰当或破坏性行为阻碍了下一项活动的开展。艾琳(Arlim,1979)发现,在过渡阶段,学生与任务无关的行为会大量增加,但教师的精心设计能大大减少这些行为。过渡时间段内存在的问题会扰乱学生的行为、分散其注意力(Marks etal ,2003)。导致这些问题的原因在于教师和学生对下一项活动缺少准备,学生们没有弄清楚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当然,也可能是因为活动的某个程序出了差错。以下是过渡阶段的常见问题及解决问题的建议。
过渡阶段的常见问题 可选的解决方案 学习活动开始阶段,学生说话 应当确立一个活动开始的程序,的声音很大,点名查勤无法顺 让学生明确了解自己在活动中应 利进行,所以学习活动不得不 该怎样表现。为学生设计好活 顺延。动,让他们可以马上动手。确保学生明确自身的任务,把任 学生们在过渡阶段叽叽喳喳,务内容张贴在学生们容易看到的 尤其是课堂作业布置下去但是 地方。前几次课堂作业可以以全 学生们还没有着手之前。许多学生甚至在几分钟内不会开始动手做作业。
在学习活动结束之前学生们就已经停止作业,他们开始四处闲聊,把教室弄得一团糟。无论教师怎样强调下一项活动
班为单位进行,这样,每个同学 都能成功地开始学习活动。期 间,教师可以巡视整个课堂,检 查学生作业,给予学生积极反馈 或者适度表扬。
要告诉学生在活动结束阶段应该 怎样做:直到教师示意,学生才 能停止手头的活动,活动结束 后,学生应当将桌子及四周收拾 干净。
已经开始,有些学生总是仍把 学习活动结束前几分钟,教师应 注意力集中在上一项学习活动 当提醒学生,这样学生们才能在 中,这种情形实际上也耽误了 活动结束时收拾好上一项活动使 新的学习活动的开始,或者会 导致课堂的混乱。
有一部分学生总是慢半拍,拖 慢了整个班级学习的进度,使 得学习活动迟迟不能进入下一 个阶段。
许多学生频繁地离开座位,找教师提问、去洗手间、去纸篓 用的材料,准备好下一项活动需 要的材料。教师应当注意观察,并且督促每个学生都能做到这 些。
不要为了等一个两个学生而影响 全班同学的进度,在活动继续的 同时,教师应当注意观察这几个 进度较慢的学生,帮他们找到原 因,赶上进度。
让学生明白这个时间段怎样的行 为才是恰当的,并且向他们解释
扔垃圾,或趁着下一阶段学习为什么要约束其一部分行为。每 还没开始在教室到处乱晃。
个教学环节都要管理好学生,禁
止其随意离开座位。
以下原因可能导致教师将学习教师应当事先把所有的学习材料 活动后延:准备学习材料、点 准备好,在分段教学过程中,进 名、收发作业,或与某学生单 入下一个环节时,教师要集中注 独谈话而把其他学生晾在一边 意力引导学生,不要因其他事情 等候。分心。
——(美)埃德蒙•T.爱弥儿、(美)卡洛琳•M.埃弗森 著,王本陆 等译,《中学教师课堂管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4年03月,第 86页
第二篇:课堂时间管理
高效的课堂时间管理对保障学生完成学习任务,以及促使教学的顺畅进行都极为重要,其关键在于教师如何依据学生的个体差异,促使每个学生都享有足够的“用功时间”。针对初中生物课堂时间管理中存在的现实问题,提出了对课堂时间进行有效管理的若干策略:以质代量地分配教学时间;保障并适度增加“用功时间”;实现教学时间无谓消耗最小化;高效利用既定教学时间。
[关键词] 初中;课堂教学;时间管理;用功时间
课堂时间管理是教师的基本教学技能之一,也是学生提高学习成效的必然要求,其关键在于教师如何依据学生的个体差异,促使每个学生都享有足够的“用功时间”,顺利完成学习任务。本文以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为例,针对其中存在的课堂时间管理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
一、什么是课堂时间管理
顾名思义,课堂时间管理就是对课堂教学中单位时间的管理,包括时间的分配、时间的利用等,其本质是教师对教学时间的管理。早在20世纪初,西方学者就提出了课堂中教学时间的问题,并把时间作为影响课堂教学成效的重要变量,[1] 而对教学时间进行科学的探究则起始于卡罗尔(J.B.Carrol),他在1963年发表的《学校学习的一种模式》成为研究教学时间的里程碑式著作,该文中,他提出了完整的教学时间模型框架,也奠定了其后40多年的有关教学时间研究的基调。[1]
课堂时间管理的提出,是要解决教学的有效性问题,即如何在一定的教学时间内促使学生高质量地完成学习任务。卡罗尔认为,就某一特定学习任务而言,学生的学习程度是其实际用于学习任务的“实用时间”与掌握该任务规定内容的“所需时间”之比的函数。“实用时间”取决于分配给学习任务的时间与学生乐意学习的时间,“所需时间”取决于能力倾向、理解教学能力以及教学质量。[2] 因此,在既定的课堂教学时间内,学生的学习成效不仅受到教师教学水平和质量的影响,也受到学生自身学习兴趣和能力的影响。
从已有的研究来看,研究者们都十分重视学生专注于学习并努力完成具有一定难度的学习任务的时间,认为这是学生集中注意力进行认知建构的重要时间段,布卢姆称之为“用功时间”,卡罗尔称之为“学科学习时间”。课堂教学时间管理的关键就在于教师对学生“用功时间”的把握和利用,也就是说,教师怎样依据学生的个人能力倾向,结合教学内容,将学习任务的重点和难点置于学生的“用功时间”,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功效,而仅仅通过增加学生的学习时间量是无法真正提高其学习效率的,恰恰相反,这可能导致学生的学习疲倦,注意力分散,兴趣下降等,从而降低其学习成效。当然,课堂教学时间并非也不可能都是学生的“用功时间”,还包括组织教学时间、常规教学事务安排时间以及课堂秩序维持时间等。所以,课堂时间管理应该针对教学过程中的所有时间,而不仅仅是学生的“用功时间”。
由上所述,课堂时间管理的要旨有三:一是教师要具备教学时间管理理念,合理分配既定教学时间,充分有效地利用学生的“用功时间”;二是教师要熟知学生的个人能力倾向,做到因材施教,减少在同步教学中因学生的个体差异而造成的无谓时间消耗,如同样的教学内容和同样的教学时间,个人能力强的学生会感到时间多余,而个人能力弱的学生则感到时间不足;三是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延长学生乐于学习的时间。
二、初中课堂时间管理存在的问题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促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要达成这一目标,教师必须要促成学生个性化地、高效地利用“用功时间”完成学习任务。然而实践中的课堂时间管理却并非如此,笔者通过对初中生物课堂观察发现,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在课堂时间管理上存在一定的误区。
(一)时间分配重量轻质
一些教师以为增加了学生的学习时间就可以提升学习的成效,于是,教师为了体现生物教学的直观性和生活性,课堂上重复罗列直观教具——挂图板绘、实物标本、立体模型、活蹦乱跳的活生物体,结果学生注意力过多地分散在直观教具上,使规定时间内的教学任务无法按时完成,不得不延长下课时间。课堂教学时间的重量轻质淡化了时间分配的主次性,有将教学时间平均分配之嫌,这在初中学生注意力转移能力较强,稳定性又不够的情况下,只是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而不能从根本上提高其学习质量。
(二)学生“用功时间”不足
学生“用功时间”是教学质量的根本保障,也是学生知识、能力发展的基础。有些教师过分追求课堂趣味性而忽视学科性、知识性、思想性和学术性。一节课45分钟学生总处在不同的活动之中,有观察、演示,有看录像、做实验,有个人自学,有集体讨论。课堂上热热闹闹,教学方法多样,但每个教学环节都是匆忙而过,流于形式,致使学生专注学习时间减少,对教学的重要内容无暇深入理解。也有的教师过分依赖多媒体教学,将不少教师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等用多媒体展示,使学生接受学习的时间过多,而自己表达、练习、运用、探究的时间太少。
(三)无谓时间消耗过多
教学中无谓时间消耗有三种情况:一是教师自身教学水平不高,不能引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造成课堂秩序混乱,教师常常要中断教学来维持秩序。二是教师过分追求探究式教学而忽视其他教学方式,不管教学内容是否适合探究,也不管学生的认知水平能否应用探究,每个问题都要让学生实验、探究、讨论一番,或游离于主要教学任务之外,让学生忙个不停,使必要的接受学习时间得不到保证而影响教学的整体质量。三是教师忽视学生个体差异,致使教师不得不在教学过程中向个人能力较弱的学生多次重复讲解。
(四)时间利用效率偏低
无论是组织教学也好,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也好,甚或维持课堂秩序也好,课堂教学中的任何一种时间管理都涉及到效率问题,如果时间利用效率过低,势必会影响其他的教学环节。比如,有的教师用十几分钟的时间来维持课堂秩序,或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时用过多的时间向学生讲解注意事项等,前者迫使教师压缩正常的讲授新内容的时间,后者使学生真正自主学习的时间得不到保证。
当然,生物课堂教学中存在的时间管理问题在其他学科的教学中或多或少也同样存在。凡此种种,对初中新课程的实施都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课堂时间管理的目的就是要为学生提供有效的学习机会用于已计划好的学习活动。学生每天用于专心学习的时间越多,他们就学得越多,无论教师指导的还是学生自主的。[3]
三、初中课堂时间管理的对策
初中课堂教学时间是恒定的,即每节课45分钟,如何在这有限的时间内达成教学目标?针对初中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我们认为要从四个方面入手加以解决。
(一)以质代量的教学时间分配
在一定的范围内,学习时间与学习效果呈正相关,即学习时间越多,学习收获就越大。但超出一定范围,这种正相关就不存在,学习时间过多不仅会使学生感到疲惫,而且会导致厌腻。所以,教师应注意分配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学习所要求学习的教学内容。第一,以教学为中心,不能偏离教学目标。生物课程标准提出了“倡导探究性学习”的理念,生物课堂教学将更多的是实验、讨论、交流等活动,但所有的活动教师都应引导学生围绕教学目标进行。如在“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的探究活动中,要让学生弄清光对鼠妇的生活有什么影响。可通过让学生将米汤或淀粉糊倒在砖头、花盆、稻草下面,过几天在遮盖物下面找到大量鼠妇,使学生认识到鼠妇喜欢生活在潮湿、富含有机物的环境中。有的还找出鼠妇中的“ 孕妇”加以保护,认真观察了鼠妇的生产及刚产下的“婴儿”,探究了鼠妇的呼吸器官的位置,用显微镜观察了“婴儿”的身体结构,甚至通过因特网,查阅到鼠妇还能配入中药,医治多种疾病。这样的探究学习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展开,合理分配了教学时间,提高了教师课堂教学的时效性。第二,减少课堂管理、组织教学的时间。如果教师将过多的时间用在了组织教学和课堂管理上,就会挤占学生的在学习时间。如学生进入实验室后常常因兴奋而东摸西看,有可能损害实验仪器,或因几个人共用实验仪器发生纠纷。教师要在学生进入实验室之前告知实验规则,通过运用预防性课堂管理的方法,最大限度地减少课堂管理的时间。
(二)保障并适度增加“用功时间”
“用功时间”或积极学习时间直接决定学习效果。教师应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以引起其对学习的兴趣与投入,使学生的在学习时间尽可能多地变成“用功时间”。第一,引起学生的兴趣。并非生物课程所有教学内容的学习都是以实验、观察、探究的方式才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通过资料分析,使学生了解生物学发展史及科学家的工作和思维方式,得出科学的概念,增加知识学习的趣味性并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如学习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概念,依次引入三个科学实验: 1648 年比利时医生海尔蒙特的柳树实验;英国科学家普利斯特利的实验;1864年德国生物学家萨克斯的实验。最后引导学生分析得出结论——“植物在光下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淀粉”。第二,对教学内容进行重组,设置悬念,使学生面临问题挑战,进而产生解决一定难度问题的欲望。如“病人的化验单分析”的教学内容,需要学习人体血液的成分及其正常指标,了解血液各成分的功能。教师可以事先设问:病人被检查的几项指标是否正常?据此判断他可能患什么疾病?讲授有关教学内容后,结合病人的化验单出示“学习结果自我总结问题训练单”,要求学生总结与反思本节课掌握的问题解决方法及学习体会,并与他人交流,使学生体验到学习生物的快乐及作为一个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这样的教学既体现了新课改所倡导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又能增进学生专注学习所学内容。第三,进行生动形象的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其专注于课堂的学习。如对“预防传染病”一节的教学,让学生回忆自己曾经听过、见过或得过的疾病,从他们列出的疾病中区别传染性疾病与非传染性疾病,传染性疾病应具备的传播条件、途径是什么?如何预防?这样,让学生首先接触到的是生活世界而不是科学世界,使学生感到学习的生物就在身边。
(三)实现教学时间无谓消耗最小化
为了保证教学时间的合理分配,使学生有足够的“用功时间”,必须要尽量减少教学时间的无谓消耗。第一,使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例如,在新学期的第一节课,联系学生熟悉的日常现象,提出疑问。如:为什么春天的树叶是绿色的?到了秋天有的却变成了黄色?为什么一粒种子能长成参天大树?无风时,树叶掉下来大都哪面朝下?这些都是学生们从小就好奇的现象,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以激起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知识奥秘的欲望,使其注意力迅速集中到课堂上来。第二,减少教学活动的过渡时间。教师应恰当地安排不同教学环节,如“观察种子的结构”一节课,从给出的实验材料花生、菜豆、玉米、萝卜中,观察哪些是种子?一粒种子由哪几部分构成?整堂课既有教师的讲解、总结,又有学生的观察、分析、讨论、归纳等,使教学紧凑有序,以免浪费课堂教学时间。第三,避免课堂教学中断。课堂中出现的意外事件或教师处理课堂中的问题行为,可能导致课堂教学的中断,造成学生课堂注意力的分散及课堂教学时间的浪费。如因学生不熟悉实验操作而耽误时间,这就要求教师要事先向学生讲解实验操作要领,并对出现的问题要及时做出处理;第四,提前做好各种课前准备工作,以保障教学活动的顺畅。例如“验证绿叶在光下合成淀粉” 实验,教师在上课前就应将盆栽的天竺葵或其他绿色植物的部分叶片进行光处理,上课时,学生摘取这种处理后的叶片进行实验。这样,教学活动就可有序进行。
(四)高效利用既定教学时间
虽然增加教学时间和“用功时间”是提高课堂时间利用效率的重要方面,但其方法是间接的,课堂教学中可以运用更直接的方法提高课堂时间利用效率。
第一,把握最佳教学时间。国内有研究表明:课堂45分钟内,学生的生理、心理状态分为五个时区,呈波谷(起始时区5分钟)—波峰(兴奋时区15分钟)—波谷(调试时区5分钟)—波峰(回归时区15分钟)—波谷(终极时区5分钟)的起伏发展规律,教学中可根据这种规律,完成不同的课堂教学任务,解决关键问题。[4]如在讲解人体的“营养”一章时,在起始区,促使学生的兴奋点从课间活动转移到课堂学习中来。针对不少中学生不吃早餐或随便对付这一现象提出:饮食与我们的生长、发育、健康有什么联系?我们吃的食物中有那些营养成分?这些营养成分如何被机体吸收利用?引导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到课堂教学内容上,并且尽可能缩短这一时区;在兴奋时区,通过演示实验与生活实践经验,使学生了解食物中的营养成分及其主要的生理作用,弄清机体对营养物质的吸收机理。把学生的思维引入最佳境界,并尽量延长兴奋时间,尽可能解决教学重点、难点;在调试区,变换教学方式,如让学生回忆自己的饮食习惯,参照教科书上的提示,互相讨论不合理的饮食结构和饮食习惯有哪些?激发学生主动积极的思考,以帮助学生度过疲劳波谷区;在回归时期,把教学推向新的高潮,如让学生给家长设计一份营养合理的午餐食谱,要求含有五类食物且比例合适,设计时要考虑当地常吃的食物的种类、营养成分、价格、以及中老年人的健康饮食习惯等。这样可使学生感到很兴奋,觉得学有所用;在终极时期,要求学生根据营养学家提供的均衡膳食的基本要求,归纳出什么样的饮食结构才更合理、更有利于青少年健康地生长发育。
第二,关注每个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现代心理学认为,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是一个不断获得并加工信息从而不断调节、完善认知结构的过程。课堂信息量过少,环节松散,会导致时间的浪费;信息量过多,密度过大,超越学生的接受能力,学生因不能吸收消化而有挫折感,会使其丧失学习信心,教学效益自然低下,也是浪费时间。[5] 因而,教师须依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将教学内容划分层次,保证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够获得恰如其分的发展。
[ 参考文献 ]
[1] 盛群力,吴文胜.教学时间研究模式及其特点[J].课程·教材·教法,2002(10):18-23.[2] 白益民.学习时间与学习结果关系模型研究述评[J].外国教育研究,1999(6):1-7.[3] 马什科林.初任教师手册:2版[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8.[4] 王仁甫.45分钟价值曲线[N].中国教育报,2002-09-19(8).
[5] 施良方,崔允漷.教学理论: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326
第三篇:课堂时间管理[范文模版]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提倡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这就是要转变学生单一的、被动的学习方式,发展自主、探究与合作的学习方式,使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在实际的教学中,要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首先就要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
美国学者汉耐尔对中学物理课的课堂师生互动时间做过相关试验,根据试验结果,他认为为了使课堂提问产生理想的教学效果,应该将 1/4的教学时间用于课堂提问。[1]也就是说,在 45分钟的课堂中至少有 11分钟的时间应该作为师生互动时间,这里的互动包括教师提问、学生回答以及教师的反馈。20世纪 90年代后期,我国学者郭道胜和袁致伟通过黄金分割规律来研究课堂教学时间的合理分配,结果表明:课堂教学黄金分割时间为 27∶18或 28∶17,即教师讲解不超过半个小时,师生互动和学生参与的主体活动时间为 18或 17分钟。[2]
通过以上两个试验,我们可以从中获取这样的信息:教师的课堂教学时间要注意合理地分配,即教师需注意制度化学习时间与自主学习时间的比例分配。但在新课程实施中,有些教师仍固守于传统狭隘的课堂教学观,认为课堂教学就是以固定的时间单位组织教学的制度化体系,因而在教学时间分配上存在着教师支配一切的单向性,学生缺乏自我选择、自主学习的机会。目前,仍有不少学校热衷于进行“全天候”的上课、补课,学生课外作业负担繁重,从而使制度化教学时间不断膨胀,学生自主学习时间过分缩减,其结果必然对学生的发展造成损害。有些教师虽能意识到学生自主学习的价值,在教学中留出时间让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活动,但却把学生的“自流”当作“自主”,对学生的学习不作指导、不提要求,更没有及时检查和反馈,很少注意引导学生加强自我调控学习和提高时间管理能力,这必然会影响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因此,必须变革单一的“制度化”课堂教学时间结构,把制度化学习时间与学生自主学习时间、教学时间的统一性和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结合起来,加强学生自我调控学习,提高自主学习质量,从而使有限的教学时间发挥最大的育人功能。
3.课堂教学时间的流失
教师作为课程的实施者、组织者和促进者,他们所持的时间观念直接影响着课程的有效实施。有关学者总结出这样一个公式:教学效率=有效教学时间/总教学时间× 100%,这个公式告诉我们,有效教学时间越多,教学效率就越高,反之,教学效率就越低。增加有效教学时间需要强化教学时间意识,杜绝教学时间的流失。但是在教学实践中,由于教师的因素造成了教学时间的大量流失,具体表现如下:
(1)教学时间在教师烦琐的讲解分析中流失了
有的教师教学观念落后,教学方法陈旧,时至今日,仍把课堂看成是教师的讲堂,把学生视为听众和盛装知识的容器,在课堂上不厌其烦地讲解,美其名曰微言大义地分析,他们以为唯有如此,学生才能学会学好,而实际上却适得其反。
(2)教学时间在教师毫无意义的提问中流失了
在课堂教学中,提问对引发学生学习兴趣、集中学生注意力、启发学生思维、帮助学生掌握教学内容而言,确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但是在目前的课堂教学中,提问被用滥了、用歪了,失去了它应有的积极作用。有的教师时时设问、处处设问,但是在这众多的问题中,有很多是质量不高的,导向性和启发性不强的。可贵的教学时间就在这“教师问——学生答——教师再问——学生再答”的怪圈中流失了。
(3)教学时间在教师安排的不尽合理的教学活动中流失了
课堂上的教学活动,必须精心设计,合理安排,这样才能提高教学效率,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而有的教师在课堂上的一些教学活动具有很大的随意性,活动目的和要求不明确,虽然花费了很多教学时间,但学生收效甚微。
(4)教学时间在教师整肃学生纪律、维持课堂秩序中流失了
为了保证课堂教学有序、高效地进行,教师对违反课堂纪律、影响教学活动的现象加以批评、制止,是很正常的,本无可非议,但有的教师对时机、时间、方式把握失当,变手段为目的,因小失大,耗掉了本属于教学的大块时间,影响了教学进度和效果。
二 解决课堂教学时间有效性问题的途径
《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指出:“在节约教育方面,再没有比不浪费学生的时间更有成效的了。”这实际上是为我们提高课堂教学时间的有效性指明了方向,即教师要对课堂教学时间厉行节约,杜绝浪费。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1.树立时机观,优化教学过程
据心理学家研究,一节课学生思维的最佳时间是上课后的前 5分钟~20分钟,该时间段可以说是课堂教学的最佳时域。教师若不能很好地把握该时域,就很难提高课堂教学的教学效益。抓住课堂教学时间并不等于满堂灌,但也不能松弛过度、紧张不足、一味提问、一味启发。两者都没有抓住学生学习的最佳时刻,因而教学效果仍然不尽如人意,同样造成了课堂教学时间的极大浪费。
2.树立时效观,合理安排课堂教学容量,提高知识的有效率
课堂教学容量涉及到知识量、能力量、训练量等要素,三者缺一不可。因此,首先,必须明确课堂教学容量确定的标准是课堂教学进度和课时教学目标、学生现有程度和实际接受能力、教学手段,根据这三个标准,对知识量、能力量、训练量整体把握,定量思维,精心算计,合理分配。其次,保证课堂教学足够的信息量,以序列刺激激活学生的接受能力。第三,由于课堂教学中无效知识多会导致学生的思维缺乏方向和深度,造成学生能力贫乏、创造力低下。所以,要尽可能传授有效知识,以防止在教学中因无用知识而导致的无效劳动。
3.强化学生自觉利用时间的观念
对每个学生而言,课堂时间都是一样的,可是听课效果却千差万别。课堂教学的真谛是帮助学生发现自身的需要与不足,形成各自的问题并探究问题解决的办法,使学生的意义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拓展、深化,使课堂教学更富于创造性。因此,除了教师有效的管理时间外,还应向学生强调课堂时间的重要性,让学生树立自觉利用时间的观念,而时间利用的自觉性源于正确的学习目的。对学生提出的要求,只有在学生头脑中内化为需要时,才能产生自觉提高时间利用率的行为,否则只能是被动应付。
4.优化学生认知结构,加强学习策略教学
认知主义和建构主义理论都认为,教学效果直接取决于学生头脑中已有的知识(认知结构)和如何有效利用这些知识加工所面临的学习材料(学习策略)。因此,优化学生认知结构和加强学习策略教学是搞好课堂时间管理、提高教学有效性的重要途径。
总之,课堂教学时间的有效性直接影响到新课程的推广,是教学的生命。我们要认真剖析其存在的问题,找出问题的关键所在,并予以解决,为新课程的顺利进行添砖加瓦。
以课堂教学的时间使用为例:
一堂课到底有几个阶段?
如何科学地使用课堂45分钟?
大多数课堂师生心理情绪状态变化曲线——你注意到了吗?
第一阶段:前20分钟。教师上升,学生下降。第二阶段:教师高原,学生低谷。第三阶段:教师下降,学生上升。
前20分钟的使用——
学生精神最好,学习效果最佳,应把握教学速度,直接进入教学主题与上课内容,避免浪费时间在与教学无直接相关的事务性工作上。例如:点名、检查作业、讲评考卷、聊天、训话、、、,等等。
中间时间的使用——
上课到中场时老师是讲得最精彩的时候,但学生反而是精神最不好,注意力不能集中,老师如再继续用平淡的讲述方法教学时,学生会睡着。
教学运用:分组讨论、增加师生互动、动手操作、、、等等。
后段时间的使用——
下课前学生精神又来了,兴致又提高了,但老师却累了。
教学运用:口头问答、随堂测验、心得报告、小组报告、单元总结、、、等等。
第四篇:第2周升旗仪式
第三周升旗仪式
时间: 2017年9月11日早8:10 地点: 操场 人员:全体师生 主持人: 黄超
主题:七礼教育——尊师仪式、就餐礼 活动过程: 黄超:(整队)
主持人:成都市新都区北星小学第二周升旗仪式现在开始,全体肃立(向左转),出旗,奏乐。
主持人:升国旗,奏唱国歌,敬礼!(升完国旗后)礼毕!主持人:升校旗,齐唱校歌,行注目礼。礼毕!(向右转)
主持人:本周升旗献辞为“尊师仪式、就餐礼”。
主持人:上周星期日,我们送走了第33个教师节。但孩子们似乎还有话要说。主持人:有请我们的学生代表XXX上台发言。学生发言:
九月,是一个丰收的季节,春的灿烂,夏的蓬勃,汇聚成这秋的硕果。九月,是一个回报的季节,春的播种,夏的培育,酝酿成这秋的喜悦。
九月,我们亲爱的老师又开始了辛勤的耕耘。是您,守着一方净土,勤耕三尺讲台; 是您,用粉笔挥洒激情,用生命熔铸崇高;从您的身上,我们知道了什么是言传身教,什么是永恒的真善美;在您的身上,充分展现了最崇高的精神—为人类进步而无私地奉献;这个9月,我们迎来了第33个教师节,老师,在这个值得纪念的日子,我们有很多话要对您说:加减乘除,算不尽您做出的奉献!诗词歌赋,颂不完对您的无限敬意!千言万语汇成一句:“亲爱的老师,您辛苦了”!
在这个值得纪念的日子里,让我们以礼用话语道出我们的心声。(拱手礼+说话:老师,您辛苦了!)
主持人:肺腑的话语感人至深,孩子们,我们也一起来吧。
主持人:请同学们调整站姿——拱手礼——向我们的老师大声的说出:“老师,您辛苦了!”)(1、合:老师,您辛苦了!(2、礼毕。主持人:谢谢我们的小代表。下面请 育德中心主任张老师为上周工作做总结,大家掌声欢迎!
主持人:谢谢张老师的为我们分享的就餐礼,希望孩子们能做得更好。本周值周为大队部卫生纪律值周1队。
主持人:第二周升旗仪式到此结束,请在体育老师的安排下,分班回教室!
第五篇:第2周工作计划
第2周工作计划
9月10日~9月16日
安全工作:
1、对学生进行一次乘车安全教育;
2、在学生中进行一次收缴管制刀具行动。德育工作:
1、政治学习:开展教师思想作风转变。
2、开展“养成教育”活动。
3、各班办一期黑板报。
4、庆祝教师节。
5、六年级升旗。
6、9-10月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活动。
7、设立班级安全奖。
8、环境卫生和就餐纪律。
9、9月10日组织为水灾地区募捐活动。
10、9月14日卫生院免费为一年级和幼儿班体检和接种。教导工作:
1、制定好教研计划。
2、开展教研活动,提升教学质量。
4、教材的清理。
总务工作:
1、消毒工作到位。
2、提倡节约水电。
3、早餐帮厨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