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9年司法局十一五总结及十二五策划-
2019年司法局十一五总结及十二五策划-范文汇编
自实施十一五规划以来,县司法局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州司法局的指导下,以党的十六、十七大精神为指针,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凝聚人心、振奋精神入手,坚持抓班子、带队伍的指导思想,以关注民生、维护社会稳定为出发点,充分发挥法律保障、法律服务和法制宣传的职能作用,为构建和谐、平安营造了良好氛围和环境,全县的司法行政工作呈现出蓬勃向上的发展势头。
一、“十一五”期间的工作回顾
(一)以普法依法治县为目标,深入开展普法依法治理,不断推进全民普法新进程
(二)以“平安”建设为中心,规范基层基础建设,大力维护社会稳定
五年来,我们以加强司法所规范化建设为重点,强化基层司法行政机关职能,通过基层基础建设的深入开展,我们的人民调解工作、安置帮教、社区矫正工作水平不断提高,在维护社会稳定中发挥出更为重要的作用。
2、筑牢维护社会稳定“第一道防线”,人民调解工作迈出新步伐。突出社会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在维护稳定中的作用,强力抓好矛盾纠纷的排查调处工作,努力维护社会稳定。在社会矛盾纠纷的排查调处工作中,充分发挥各级调委会的职能作用,以“纠纷有人调处,纠纷调处有场所,调处人员有经费保障”来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和发展。县的人民调解工作在州委、州人民政府和县委县人民政府的领导下,通过强基础、带队伍、建机制、抓落实、促规范,人民调解工作不断得到巩固和发展,实现了“三突破”(即规范化建设、制度化建设、责任落实取得新突破)。近年来,由于我县各级各部门高度重视人民调解工作,人民调解工作的职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治安、刑事案件逐年下降,群体性上访减少,群众依法维权意识增强。全县82个调委会中已100%的调委会达到规范化标准,按“六有”、“六统一”(标牌、印章、调解室标识、程序、制度、文书)、“四落实”(组织机构、工作制度、工作人员、工作报酬),充分发挥村级组织活动场所的作用,采取一室多用的方式,在村委会设立了调解室,让村级有了调解地点。积极探索构建了多元化的纠纷解决机制,促进了司法资源和社会资源的优化组合。全县各级人民调解组织、专职调解员、广大律师和基层司法行政工作人员,以法院、检察院、交警、司法所为工作平台,充分发挥作用,建立起了上下贯通,左右相连,互相联动的“大调解”工作格局,切实强化了调解工作合力,降低了法院、检察院的案件压力,减轻了人民群众的诉讼成本,“联动调解”所代表的文明、高效和理性、平和的矛盾纠纷解决模式,把社会主义道德观念不断灌输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头脑中,使人民群众自觉而积极地按照公认的社会规范约束自己的行为,调整社会关系,从而推进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五年来,共排查出各类矛盾纠纷5059 件,调处5059件,成功4956件,成功率为98%。为的跨越发展营造了和谐的法制环境。通过全县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全县呈现出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的良好局面。
(三)以民生工作为重点,发挥服务助推作用,全面开拓和规范法律服务1 2
(四)以强化队伍建设为保障,提高机关效能,树立司法行政队伍服务新形象
五年来,我局结合在全区开展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等活动,从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机关作风建设和队伍建设三个方面,进一步提高了依法行政、执法执纪的能力,树立了良好的机关工作良好形象,全面地提高了司法行政队伍的综合素质。一是严格坚持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和领导干部双重组织生活制度,加强领导班子民主集中制建设,注重不断提高领导班子抓落实出成果的能力,抓稳定促发展的能力,抓班子带队伍的能力,驾驭全局、解决复杂问题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提升领导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二是以岗位、职责、业绩为重点,深化工作目标绩效考评工作,完善考评的办法和程序,保证绩效考评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把干部队伍的教育培训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上,按照教育培训的规划要求,以提高素质、培养能力、运用实践为目标,以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职业道德风范为重点,强化司法行政队伍专业知识、法律应用、管理技能、规范执法等方面的培训。
三是以服务效率、敬业精神、履行岗位职责、树立职业道德风范等内容为重点,深入开展局机关公务员的岗位练兵活动。抓好机关每周五下午学习日制度,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举办各种系列知识讲座,不断提高机关公务员理论素养。加强机关和谐文化建设,创新活动载体,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营造“知司法、想司法、爱司法、强司法”的浓厚氛围。五年来,我局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还面临着一些问题与困难,一是普法力度还有待加大。外来人口流动性大,基层普法人员少,各项任务较重,力量有限,普法难度较大,普法教育亟待加强;二是司法所的办公用房与上级的要求和实际需要仍有较大差距,司法所的人员配备仍显不足;三是经费短缺,基层司法所无专项办公经费,联动调解经费迟迟不能到位;四是基层法律服务队伍还存在着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社会责任意识不强的问题,这些都制约了基层司法行政工作的有效开展。为此,我们要正视问题和不足,在今后的工作中努力加以改进和解决。
二、2012年工作总结
(一)社会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情况
(二)深入开展“五五”普法和依法治县工作,普法教育的影响和效果不断提高。
2012年,是“五五”普法依法治理的检查验收之年,工作时间紧,任务重。县司法局普法办在县普法依法治理领导下组的领导下,早谋划、早布置、早落实。按时、按质、按量的完成了“五个一”的工作任务(一个展室、一台晚会、一盘汇报光碟、一本资料汇编、一份自查报告),顺利的迎接了省州级检查验收组的检查验收,州级考核分为94分(满分为100分,州级检查考核组考核分为95分,州普法依法治理领导小组考核分为5分)。受到省州领导的好评。全县党政领导干部,公务员普法普及率达100%;企事业单位职工普及率达100 %;在校学生普及率达100%;农民、居民普及率达98 %。经过县“五五”普法领导小组对全县 10个乡(镇)、91个单位部门进行全面的检查验收,合格率达100%。
(三)社区矫正、安置帮教工作取得新突破
(四)以规范法律服务队伍执业行为为抓手,突出抓好法律服务队伍建设
(五)积极落实帮带制度,深入扶贫挂钩点开展帮带
2012年,司法局派一名新农村指导员长期在北甸村指导创先争优工作,努力为他们解决实际困难,为方便挂钩村党总支开展活动,我局为挂钩点总支活动室配备了一套办公桌椅和乒乓球桌,解决“民族团结、民主法治试点村”工作经费9000元。
三、“十二五”期间的主要目标和工作任务
“十二五“期间,全县的司法行政工作要继续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会议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司法行政工作,认真践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紧紧围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个大目标和总要求,按照上级工作部署,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三项重点工作,以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以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为目标,找准突破口,建设新平台,充分发挥法制宣传、法律服务和法律保障的职能作用,着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保障公平正义,为建设“平安和谐”新营造良好法治环境。
(一)围绕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推进依法治县进程
1、深入推进“法律六进”工作,确保在重点层面的宣传教育上有所突破。要推进法律进社区(村)、,切实加强城镇居民和农民的法制宣传教育;推进法律进机关,加强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法制宣传教育;要以增强引导性、参与性和趣味性为重点,推进法律进学校,加强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深入开展法律进企业,以推进依法诚信经营为重点,加强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法制宣传教育,不断拓展普法面,加强法律进寺庙、进工地、进集市的宣传活动。
2、深入推进法治县城创建工作,提高全社会法治化管理水平。要继续推进依法治县、部门行业依法治理和基层依法治理工作,推进全县各项工作的法治化。
3、大力创新法制宣传的方式方法,提高宣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丰富传统宣传手段,创新法制宣传形式,加强法制文化建设。切实加大大众传媒法制宣传力度,创新和丰富网络法制宣传。同时,围绕县委、政府中心工作,做好专项法制宣传教育。
4、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者队伍建设,加强各级普法讲师团的工作,积极倡导和推进法制宣传志愿者活动,组织法制宣传教育志愿者队伍,面向基层社区、农村开展形式多样的法制宣传活动。
(二)围绕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进一步加强司法所建设,做好人民调解、安置帮教、社区矫正工作
1、进一步加强司法所建设工作,完善考核、管理等各项制度,加强基础档案建设,全面提升司法所规范化建设水平,为开展基层司法行政工作创造条件。争取县社区矫正培训中心及10个乡镇两劳刑释、社区矫正服务中心建设工程列项并完成建设。
2、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进一步开拓人民调解格局。进一步加强人民调解组织网络建设,重点加强企(事)业、行业人民调解组织建设,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组织建设。要进一步提高调解队伍素质,建设一支能够适应新的形势发展需要的,具有较高政治素养和业务水平的人民调解员队伍。要对社会矛盾纠纷做到早发现、早控制、早调处、早解决,实现矛盾纠纷的调解率和调解成功率分别达到97%和95%以上。要继续加强“联动调解”工作,拓宽调解格局,力争将行政调解、治安调解、行业调解纳入“联动调解”体系中,为推进社会矛盾化解提供更为广阔的平台。
3、深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全力解决好特殊人群帮教管理问题。加强安置帮教基地的深层次建设,提高基地的利用率和影响力。深化人文帮教举措,对有困难的归正人员实行帮教管理与解决实际困难相结合,提高帮教工作实效。同时,要做好社区矫正的准备工作。
(三)围绕促进民生问题解决,大力加强律师、公证、法律服务、法律援助工作
1、认真贯彻《律师法》,推动我县律师事业的发展。要进一步规范律师的执业行为,提高律师的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深化对律师事务所的规范化、科学化管理,加强对律师行业进行政策指导、机构管理、人员管理、执业活动监督和业务指导,为律师事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要进一步加强律师担任政府法律顾问工作,引导律师主动关注研究社情及社会热点问题,充分发挥出参谋助手作用。要进一步完善律师参与涉法信访工作网络,延伸服务触角,在工会、农民工维权中心等重点部门建立律师联系制度。
2、继续深化公证体制改革,推进公证工作的发展。认真贯彻落实《公证法》,加强公证窗口建设,继续开展党员服务窗口工作,提高公证服务质量,保持公证工作全市领先水平。
3、提高全县法律援助的工作能力和服务水平。实现数量和质量并举,管理和服务并行,发展和规范并重,为维护社会稳定做出新贡献。要扩大法律援助范围,降低法律援助门槛。要以法律援助工作站为依托,动员组织法律援助队伍积极开展非诉讼法律援助工作,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要完善信访法律援助工作机制,建全各项制度和工作纪律。要重点加大对各类特殊群体的法律教育力度,提高法律援助知晓率,提高困难群众法律意识和维权能力。
4、加强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要抓好对法律服务工作者的培训,做好卷宗、档案的规范统一,严格落实责任追究制度,强化管理,规范服务,深入挖掘基层法律服务所在疏导社会矛盾、参与社会管理中的作用。
5、进一步整合资源,拓展法律服务领域,为人民群众和各类经济组织提供及时周到的法律服务。为法律服务完善基础设施,争取完成县法律服务中心2402.8平方米建设任务。
(四)坚持科学发展观,加强班子、队伍教育,提高司法行政队伍整体素质
1、继续加强学习,提高认识,将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不断推向深入。
2、切实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抓好民主集中制、民主生活会制度和领导干部谈话制度的贯彻落实,提升领导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3、加强和改进工作作风,深入基层调研,抓好各项工作督促落实。
4、开展经常性的政治学习教育活动和业务培训工作,大力加强基层司法行政队伍建设,认真组织好各类干部的教育培训,建立队伍建设长效机制。
5、以构建惩防腐败体系为重点,进一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努力建设一支廉洁高效的司法行政队伍。
四、2011年工作安排
结合实际,在2011的工作中,全县司法行政工作将以科学发观为指导,认真履行司法行政职能,全面完成上级下达的各项目标任务,为的跨越发展和长治久安提供强有力的法律服务和法治保障。
(一)在自检自查和省州提出改进意见的基础上做好查缺补漏工作,进一步加强领导,完善各项工作机制。做好“五五”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总结和表彰。“五五”普法依法治理检查验收后,重点做好总结经验,查找不足,以经验交流为主要载体,做好总结表彰工作。做好“六五”普法依法治理的启动工作。在吸取“五五”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经验的基础上,提前谋划“六五”普法依法治理启动的前期工作,做到早谋划、早宣传、早准备。
(二)加强基层基础工作,维护基层社会和谐稳定。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充分发挥人民调解组织的职能优势,加大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力度,及时将矛盾纠纷控制在萌芽状态,消化处理在基层,筑牢维护稳定“第一道防线”。全面完成司法所建设任务,继续抓好司法所规范化建设工作,确保软件和硬件全面达标。加大基层法律服务队伍的教育培训力度,提高综合素质,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
(三)坚持“大服务”思想,做好法律服务工作。认真贯彻司法部“十大便民”措施,努力扩大法律援助覆盖面,宣传落实好《云南省法律援助条例》,建设好发挥好乡镇、职能部门法律援助工作站,争取成立县法律援助工作局,切实解决困难群众打官司难的问题,积极指导广大律师、公证员和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
(四)加强社区矫正工作管理体制,全面落实日常监管和帮教措施,力求社区矫正工作走在全州前列,为我州的社区矫正工作积累经验。
(五)加强队伍建设。继续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深化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积极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创优争先活动”和“三大主题”实践活动,加强教育培训力度,提高队伍整体素质,为全县的跨越发展和长治久安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第二篇:司法局十一五总结及十二五策划(最终版)
自实施十一五规划以来,县司法局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州司法局的指导下,以党的十六、十七大精神为指针,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凝聚人心、振奋精神入手,坚持抓班子、带队伍的指导思想,以关注民生、维护社会稳定为出发点,充分发挥法律保障、法律服务和法制宣传的职能作用,为构建和谐、平安营造了良好氛围和环境,全县的司法行政工作呈现出
蓬勃向上的发展势头。
一、“十一五”期间的工作回顾
(一)以普法依法治县为目标,深入开展普法依法治理,不断推进全民普法新进程
“五五”以来,我县的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紧紧围绕总体目标要求,不断推进“五五”普法工作向纵深发展。我们以宪法和基本法律为重点,在全民中深入宣传和普及,围绕机关、学校、企业、单位、新农村建设,全方位、多层次的开展普法送法活动,在普法形式上,扩大普法教育覆盖面,形成了高潮迭起的普法宣传局面。我们不断丰富“法律六进”的普法内容,最大限度地满足了群众的法律需求;我们以规范法律顾问工作和完善政府涉诉案件管理制度为抓手,不断推进依法行政建设进程,当好县领导参谋,通过成立法律政策咨询委员会,做好对政府涉诉案件的对口管理,为领导科学决策提出有针对性的法律意见,做好了依法治县管理工作。“五五”普法期间,全县共举办各类普法培训班和普法讲座526场次,受训普法人员达32962人次,全县征订各类普法教材3万多册,向全县公民发放各类普法教材和资料21万多份(册),开展各种法律咨询及送法下乡及送法进社区等450多次,全县50余个行政执法部门和司法部门推行了执法责任制和政务公开,7乡3镇、79个村委会、3个居委会、45所中小学及7个企业全部开展了民主法治示范的创建活动,5个“特殊村”开展了民族团结、民主法制试点村建设工作;全县共有58个基督教堂点、2个天主教堂点、4个藏传佛教寺庙,在教牧人员、僧侣中广泛开展了“出家守法戒,修行利国民”法制宣传、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全县党政领导干部,公务员普法普及率达100%;企事业单位职工普及率达100 %;在校学生普及率达100%;农民、居民普及率达98 %。经过县“五五”普法领导小组对全县 10个乡(镇)、91个单位部门进行全面的检查验收,合格率达100%。我县的普法经验在《云南司法》、《迪庆日报》以及《信息》上刊登,迪庆电视台也作了播放,受到了各界的好评。
(二)以“平安”建设为中心,规范基层基础建设,大力维护社会稳定
五年来,我们以加强司法所规范化建设为重点,强化基层司法行政机关职能,通过基层基础建设的深入开展,我们的人民调解工作、安置帮教、社区矫正工作水平不断提高,在维护社会稳定中发挥出更为重要的作用。
1、加强基层司法所建设。司法所是基层司法行政各项工作得以发挥的阵地,我们抢抓机遇、狠抓落实,强力推进司法所建设。完成了永春、保和镇、白济汛、维登、巴迪、中路、攀天阁、叶枝司法所的建设任务;塔城司法所拟与镇政府合建办公楼,目前镇政府正在筹建中;康普司法所虽然已完成图纸设计等工作,但由于地处里底电站的淹没区,建设用地尚未落实暂缓建设。完成的8个司法所共投入资金191.3万元,房屋建设面积为1592.72平方米。同时,在上级部门和县委县人民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基层司法所的办公条件大为改善。目前,10个司法所均配备了电脑、数码相机,新建司法所还配备了办公桌椅、档案柜,基层司法所的办公条件进一步得到改善。
2、筑牢维护社会稳定“第一道防线”,人民调解工作迈出新步伐。突出社会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在维护稳定中的作用,强力抓好矛盾纠纷的排查调处工作,努力维护社会稳定。在社会矛盾纠纷的排查调处工作中,充分发挥各级调委会的职能作用,以“纠纷有人调处,纠纷调处有场所,调处人员有经费保障”来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和发展。县的人民调解工作在州委、州人民政府和县委县人民政府的领导下,通过强基础、带队伍、建机制、抓落实、促规范,人民调解工作不断得到巩固和发展,实现了“三突破”(即规范化建设、制度化建设、责任落实取得新突破)。近年来,由于我县各级各部门高度重视人民调解工作,人民调解工作的职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治安、刑事案件逐年下降,群体性上访减少,群众依法维权意识增强。全县82个调委会中已100%的调委会达到规范化标准,按“六有”、“六统一”(标牌、印章、调解室标识、程序、制度、文书)、“四落实”(组织机构、工作制度、工作人员、工作报酬),充分发挥村级组织活动场所的作用,采取一室多用的方式,在村委会设立了调解室,让村级有了调解地点。积极探索构建了多元化的纠纷解决机制,促进了司法资源和社会资源的优化组合。全县各级人民调解组织、专职调解员、广大律师和基层司法行政工作人员,以法院、检察院、交警、司法所为工作平台,充分发挥作用,建立起了上下贯通,左右相连,互相联动的“大
调解”工作格局,切实强化了调解工作合力,降低了法院、检察院的案件压力,减轻了人民群众的诉讼成本,“联动调解”所代表的文明、高效和理性、平和的矛盾纠纷解决模式,把社会主义道德观念不断灌输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头脑中,使人民群众自觉而积极地按照公认的社会规范约束自己的行为,调整社会关系,从而推进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五年来,共排查出各类矛
盾纠纷5059件,调处5059件,成功4956件,成功率为98%。为的跨越发展营造了和谐的法制环境。通过全县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全县呈现出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的良好局面。
3、抓好刑释帮教和社区矫正工作,有效预防重新违法犯罪。按照省州对刑释帮教和社区矫正工作的部署和要求,我局及时成立了领导小组,制定工作方案并认真组织实施,加强对刑释人员的帮教和社区矫正对象的管控工作。对这两种人员做到底子清、情况明。现有社区矫正对象121人,其中:缓刑116人,假释3人,暂予监外执行2人。我县共有刑释解教人员249人。其中:接收33人。为抓好这两种人的帮教和管控工作,按照县局的要求,各基层司法所一是积极组织开展结对帮教活动,实行分片包干、责任到人,定期或不定期开展帮教活动,随时掌握帮教对象的思想动态,有针对性地开展帮教工作。二是做好社区矫正对象的管控工作。特别是今年9月,在国庆、康巴艺术节到来之之前,做好这些人员的稳定和监管工作,各基层司法所采取个别走访、电话访、召开重点人员座谈会等形式,有针对性地做好帮教和思想稳定工作,组织公益劳动159人(次)。通过认真开展刑释帮教教育和社区矫正工作,做到了组织机构健全,人员落实,对刑释帮教和社区矫正对象做到底子清、情况明,各种材料档案齐全并符合要求,无重新违法犯罪人员。
(三)以民生工作为重点,发挥服务助推作用,全面开拓和规范法律服务
律师、公证、基层法律服务、法律援助机构紧紧围绕开展“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工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主题实践活动,牢固树立服务意识、诚信意识,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减少不和谐因素,努力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和坚强有力的法律保障。律师、公证、基层法律服务、法律援助机构紧紧围绕开展“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工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主题实践活动,牢固树立服务意识、诚信意识,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减少不和谐因素,努力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和坚强有力的法律保障。五年来,金澜律师事务所办理各类案件153件,担任法律顾问23家(次),代写法律文书476份,解答法律咨询2258人次,县公证处共受理各类公证632件,接待来访多人次。
县法律援助中心在乡镇司法所和残联、妇联、县总工会等地设立了10多个法律援助工作站,最大限度地拓展法律援助平台,让弱势群体及时享受到法律援助。五年来县法律援助中心办理各类援助案件132件,解答法律咨询1660多人次,代写法律文书411份。有力地化解了矛盾,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
(四)以强化队伍建设为保障,提高机关效能,树立司法行政队伍服务新形象
五年来,我局结合在全区开展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等活动,从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机关作风建设和队伍建设三个方面,进一步提高了依法行政、执法执纪的能力,树立了良好的机关工作良好形象,全面地提高了司法行政队伍的综合素质。
一是严格坚持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和领导干部双重组织生活制度,加强领导班子民主集中制建设,注重不断提高领导班子抓落实出成果的能力,抓稳定促发展的能力,抓班子带队伍的能力,驾驭全局、解决复杂问题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提升领导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二是以岗位、职责、业绩为重点,深化工作目标绩效考评工作,完善考评的办法和程序,保证绩效考评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把干部队伍的教育培训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上,按照教育培训的规划要求,以提高素质、培养能力、运用实践为目标,以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职业道德风范为重点,强化司法行政队伍专业知识、法律应用、管理技能、规范执法等方面的培训。
三是以服务效率、敬业精神、履行岗位职责、树立职业道德风范等内容为重点,深入开展局机关公务员的岗位练兵活动。抓好机关每周五下午学习日制度,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举办各种系列知识讲座,不断提高机关公务员理论素养。加强机关和谐文化建设,创新活动载体,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营造“知司法、想司法、爱司法、强司法”的浓厚氛围。
五年来,我局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还面临着一些问题与困难,一是普法力度还有待加大。外来人口流动性大,基层普法人员少,各项任务较重,力量有限,普法难度较大,普法教育亟待加强;二是司法所的办公用房与上级的要求和实际需要仍有较大差距,司法所的人员配备仍显不足;三是经费短缺,基层司法所无专项办公经费,联动调解经费迟迟不能到位;四是基层法律服务队伍还存在着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社会责任意识不强的问题,这些都制约了基层司法行政工作的有效开展。为此,我们要正视问题和不足,在今后的工作中努力加以改进和解决。
二、工作总结
(一)社会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情况
1月至11月共排查出各类矛盾纠纷1134件,调处1134件,成功1126件,成功率为98%,其中县社会矛盾调处中心调解纠纷32件,成功27件。为的跨越发展营造了和谐的法制环境。通过全县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全县呈现出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的良好局面。
(二)深入开展“五五”普法和依法治县工作,普法教育的影响和效果不断提高。,是“五五”普法依法治理的检查验收之年,工作时间紧,任务重。县司法局普法办在县普法依法治理领导下组的领导下,早谋划、早布置、早落实。按时、按质、按量的完成了“五个一”的工作任务(一个展室、一台晚会、一盘汇报光碟、一本资料汇编、一份自查报告),顺利的迎接了省州级检查验收组的检查验收,州级考核分为94分(满分为100分,州级检查考核组考核分为95分,州普法依法治理领导小组考核分为5分)。受到省州领导的好评。全县党政领导干部,公务员普法普及率达100%;企事业单位职工普及率达100 %;在校学生普及率达100%;农民、居民普及率达98 %。经过县“五五”普法领导小组对全县 10个乡(镇)、91个单位部门进行全面的检查验收,合格率达100%。
(三)社区矫正、安置帮教工作取得新突破
社区矫正工作是刑法执行体系的有力补充和完善。根据省州开展社区矫正工作的有关要求,县委政府高度重视,成立了社区矫正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做到启动及时,组织有力。上半年,全县有社区矫正对象121名,其中宣告缓刑116人,暂予监外执行2人,假释3人。现在所有社区矫正对象的建档工作规范,并将档案一式二份,一份留档,另一份与矫正对象一并移交给了基层司法所。组织开展刑释解教人员帮教对维护社会稳定起着重要作用。在县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我局一直下大力气扎实开展。上半年,我县共有71名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率达到100%,有效维护了社会稳定。
(四)以规范法律服务队伍执业行为为抓手,突出抓好法律服务队伍建设
1月至11月份,金澜律师事务所办理各类案件27件,担任法律顾问10家,代写法律文书120份,解答法律咨询500人次。县公证处共受理各类公证311件,出证310件,接待来访601人次。县法律援助中心在乡镇司法所和残联、妇联、县总工会等地设立了10多个法律援助工作站,最大限度地拓展法律援助平台,让弱势群体及时享受到法律援助。县法律援助中心办理各类援助案件36件,司法所办理非诉讼援助案件94件,解答法律咨询人660多人次,代写法律文书70份。有力地化解了矛盾,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
(五)积极落实帮带制度,深入扶贫挂钩点开展帮带,司法局派一名新农村指导员长期在北甸村指导创先争优工作,努力为他们解决实际困难,为方便挂钩村党总支开展活动,我局为挂钩点总支活动室配备了一套办公桌椅和乒乓球桌,解决“民族团结、民主法治试点村”工作经费9000元。
三、“十二五”期间的主要目标和工作任务
“十二五“期间,全县的司法行政工作要继续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会议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司法行政工作,认真践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紧紧围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个大目标和总要求,按照上级工作部署,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三项重点工作,以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以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为目标,找准突破口,建设新平台,充分发挥法制宣传、法律服务和法律保障的职能作用,着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保障公平正义,为建设“平安和谐”新营造良好法治环境。
(一)围绕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推进依法治县进程
1、深入推进“法律六进”工作,确保在重点层面的宣传教育上有所突破。要推进法律进社区(村)、,切实加强城镇居民和农民的法制宣传教育;推进法律进机关,加强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法制宣传教育;要以增强引导性、参与性和趣味性为重点,推进法律进学校,加强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深入开展法律进企业,以推进依法诚信经营为重点,加强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法制宣传教育,不断拓展普法面,加强法律进寺庙、进工地、进集市的宣传活动。
2、深入推进法治县城创建工作,提高全社会法治化管理水平。要继续推进依法治县、部门行业依法治理和基层依法治理工作,推进全县各项工作的法治化。
3、大力创新法制宣传的方式方法,提高宣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丰富传统宣传手段,创新法制宣传形式,加强法制文化建设。切实加大大众传媒法制宣传力度,创新和丰富网络法制宣传。同时,围绕县委、政府中心工作,做好专项法制宣传教育。
4、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者队伍建设,加强各级普法讲师团的工作,积极倡导和推进法制宣传志愿者活动,组织法制宣传教育志愿者队伍,面向基层社区、农村开展形式多样的法制宣传活动。
(二)围绕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进一步加强司法所建设,做好人民调解、安置帮教、社区矫正工作
1、进一步加强司法所建设工作,完善考核、管理等各项制度,加强基础档案建设,全面提升司法所规范化建设水平,为开展基层司法行政工作创造条件。争取县社区矫正培训中心及10个乡镇两劳刑释、社区矫正服务中心建设工程列项并完成建设。
2、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进一步开拓人民调解格局。进一步加强人民调解组织网络建设,重点加强企(事)业、行业人民调解组织建设,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组织建设。要进一步提高调解队伍素质,建设一支能够适应新的形势发展需要的,具有较高政治素养和业务水平的人民调解员队伍。要对社会矛盾纠纷做到早发现、早控制、早调处、早解决,实现矛盾纠纷的调解率和调解成功率分别达到97%和95%以上。要继续加强“联动调解”工作,拓宽调解格局,力争将行政调解、治安调解、行业调解纳入“联动调解”体系中,为推进社会矛盾化解提供更为广阔的平台。
3、深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全力解决好特殊人群帮教管理问题。加强安置帮教基地的深层次建设,提高基地的利用率和影响力。深化人文帮教举措,对有困难的归正人员实行帮教管理与解决实际困难相结合,提高帮教工作实效。同时,要做好社区矫正的准备工作。
(三)围绕促进民生问题解决,大力加强律师、公证、法律服务、法律援助工作
1、认真贯彻《律师法》,推动我县律师事业的发展。要进一步规范律师的执业行为,提高律师的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深化对律师事务所的规范化、科学化管理,加强对律师行业进行政策指导、机构管理、人员管理、执业活动监督和业务指导,为律师事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要进一步加强律师担任政府法律顾问工作,引导律师主动关注研究社情及社会热点问题,充分发挥出参谋助手作用。要进一步完善律师参与涉法信访工作网络,延伸服务触角,在工会、农民工维权中心等重点部门建立律师联系制度。
2、继续深化公证体制改革,推进公证工作的发展。认真贯彻落实《公证法》,加强公证窗口建设,继续开展党员服务窗口工作,提高公证服务质量,保持公证工作全市领先水平。
3、提高全县法律援助的工作能力和服务水平。实现数量和质量并举,管理和服务并行,发展和规范并重,为维护社会稳定做出新贡献。要扩大法律援助范围,降低法律援助门槛。要以法律援助工作站为依托,动员组织法律援助队伍积极开展非诉讼法律援助工作,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要完善信访法律援助工作机制,建全各项制度和工作纪律。要重点加大对各类特殊群体的法律教育力度,提高法律援助知晓率,提高困难群众法律意识和维权能力。
4、加强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要抓好对法律服务工作者的培训,做好卷宗、档案的规范统一,严格落实责任追究制度,强化管理,规范服务,深入挖掘基层法律服务所在疏导社会矛盾、参与社会管理中的作用。
5、进一步整合资源,拓展法律服务领域,为人民群众和各类经济组织提供及时周到的法律服务。为法律服务完善基础设施,争取完成县法律服务中心2402.8平方米建设任务。
(四)坚持科学发展观,加强班子、队伍教育,提高司法行政队伍整体素质
1、继续加强学习,提高认识,将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不断推向深入。
2、切实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抓好民主集中制、民主生活会制度和领导干部谈话制度的贯彻落实,提升领导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3、加强和改进工作作风,深入基层调研,抓好各项工作督促落实。
4、开展经常性的政治学习教育活动和业务培训工作,大力加强基层司法行政队伍建设,认真组织好各类干部的教育培训,建立队伍建设长效机制。
5、以构建惩防腐败体系为重点,进一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努力建设一支廉洁高效的司法行政队伍。
四、2011年工作安排
结合实际,在2011的工作中,全县司法行政工作将以科学发观为指导,认真履行司法行政职能,全面完成上级下达的各项目标任务,为的跨越发展和长治久安提供强有力的法律服务和法治保障。
(一)在自检自查和省州提出改进意见的基础上做好查缺补漏工作,进一步加强领导,完善各项工作机制。做好“五五”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总结和表彰。“五五”普法依法治理检查验收后,重点做好总结经验,查找不足,以经验交流为主要载体,做好总结表彰工作。做好“六五”普法依法治理的启动工作。在吸取“五五”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经验的基础上,提前谋划“六五”普法依法治理启动的前期工作,做到早谋划、早宣传、早准备。
(二)加强基层基础工作,维护基层社会和谐稳定。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充分发挥人民调解组织的职能优势,加大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力度,及时将矛盾纠纷控制在萌芽状态,消化处理在基层,筑牢维护稳定“第一道防线”。全面完成司法所建设任务,继续抓好司法所规范化建设工作,确保软件和硬件全面达标。加大基层法律服务队伍的教育培训力度,提高综合素质,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
(三)坚持“大服务”思想,做好法律服务工作。认真贯彻司法部“十大便民”措施,努力扩大法律援助覆盖面,宣传落实好《云南省法律援助条例》,建设好发挥好乡镇、职能部门法律援助工作站,争取成立县法律援助工作局,切实解决困难群众打官司难的问题,积极指导广大律师、公证员和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
(四)加强社区矫正工作管理体制,全面落实日常监管和帮教措施,力求社区矫正工作走在全州前列,为我州的社区矫正工作积累经验。
(五)加强队伍建设。继续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深化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积极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创优争先活动”和“三大主题”实践活动,加强教育培训力度,提高队伍整体素质,为全县的跨越发展和长治久安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第三篇:司法局“十一五”工作总结“十二五”规划
司法局“十一五”工作总结“十二五”规划
以来,司法局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司法行政部门的指导下,以党的十六、十七大精神为指针,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凝聚人心、振奋精神入手,坚持抓班子、带队伍的指导思想,以关注民生、维护社会稳定为出发点,充分发挥法律保障,法律服务和法制宣传的职能作用,为我区法治化、和谐
化建设营造了良好氛围和环境,使全区的司法行政工作呈现出蓬勃向上的发展势头。五年来先后被市政法系统授予集体三等功,被市司法局评为“四个一流”先进单位,各项工作在市司法行政系统均位居前列。
一、“十一五”期间取得的成绩及存在问题
(一)以依法治区为目标,深入开展普法依法治理,不断推进全民普法新进程
以来,我区的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紧紧围绕“四区”建设的总体目标要求,不断推进“五五”普法工作向纵深发展。我们以宪法和基本法律为重点,在全民中深入宣传和普及,围绕机关、学校、企业、单位、新农村建设,全方位、多层次的开展普法送法活动,在普法形式上,以现代传媒扩大普法教育覆盖面,形成了高潮迭起的普法宣传局面。我们不断丰富“法律进社区”的普法内容,巩固和发展“六个一”工程,充分发挥法律服务工作站的作用,在各个社区广泛开展了普法宣传教育活动,并为居民提供各种法律服务,最大限度地满足了群众的法律需求;我们以规范法律顾问工作和完善政府涉诉案件管理制度为抓手,不断推进依法行政建设进程,当好区领导参谋,通过成立“区法律顾问团“,做好对政府涉诉案件的对口管理,为领导科学决策提出有针对性的法律意见,做好了依法治区管理工作。我们还重点抓了普法依法治理示范单位的创建工作,用局部实践有效带动“五五”普法的整体推进。
五年间,全区200余名法律工作者深入到社区解答法律咨询6000多人次,举办大型普法讲座80余场,听课居民5000余人,累计展出法律宣传板800余块,发放宣传材料26000余份,承办政府诉讼案件30余件,为区政府挽回经济损失近千万元,实现了经济、社会、法律效果的有机统一。中共沈阳市委的《沈阳信息》、中共辽宁省委的《决策与参考》、沈阳市司法局《法治之路》杂志、《工作研究》和《沈阳司法》简报,先后刊载了我区推进“五五”普法、开展“六进”活动和抓好法律进社区工作的经验做法。,由国家司法部法宣司司长肖义舜带领的“五五”普法调研组,特意到区万泉街道办事处永丰社区视察“五五”普法开展法律进社区活动的主要经验和做法,对我区“五五”普法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的5月我局在区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做了《关于落实区人大常委会加强法制宣传教育的决议情况的报告》,汇报了“五五”普法开展以来取得的成果,得到了与会人员的普遍好评。
(二)以“平安”为中心,规范基层基础建设,大力维护社会稳定
五年来,我们以加强司法所规范化建设为重点,强化基层司法行政机关职能,通过基层基础建设的深入开展,我们的人民调解工作和安置帮教工作水平不断提高,在维护社会稳定中发挥出更为重要的作用。
1、司法所规范化建设全面展开。基层司法所是维护街区稳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司法行政工作的重点。底,我区在全市率先完成了13个司法所的立户列编工作,抓好了“体制、编制、人员、职能、场所、经费”等六个落实,并全面规范了13个司法所的簿册档案,全部实现统一标签、统一封皮、统一目录、统一填写规范和统一管理,并根据各所人员分工、工作目标、工作流程和纪律规定等内容,统一制作了司法所工作流程板,累计投入3万余元,制作78块展示板,每个司法所的6块示板基本样式全部统一。在硬件建设的同时,我们加强了业务指导等软件建设和制度建设,明确了我区司法所的工作指导思想、工作目标和工作要求,强化了对司法所人员的培训,重点提升基层司法行政人员素质和服务能力。我们坚持建设、管理、工作并重的原则,进一步建立健全了考核激励机制和反馈、回访机制,实行各项职能项目化,把考核工作作为司法所管理的中心环节,通过 “双争四评”活动的开展,更加全面地督促工作,激发干劲,使各基层司法所较好地完成了法制宣传、人民调解、法律服务等各项工作,深入、细致地推动了司法所的基层基础工作,确保司法所各项工作走上规范化管理轨道。我们的东站司法所、万泉司法所、文官司法所先后被评为辽宁省规范化司法所、沈阳市优秀司法所,夏宁、李福霞、陈鹤被评为沈阳市优秀司法所长。
2、人民调解工作成果显著。五年来我们坚持 “以防为主、调防结合”工作方针,先后开展了“三抓四防”、“万人大调解”、“双抓双促”等活动,从推进人民调解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建设入手,主动参与矛盾纠纷调处,把大量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
工作中我们始终把人民调解纳入到全局重要工作议事日程;纳入到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工作
第四篇:十一五总结及十二五规划
转龙镇2006年——2011年工作
十一五及2010年工作总结 一、十一五期间工作总结
十一五期间,转龙镇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突出特色和优势,狠抓工作落实,圆满完成了“十一五”各项规划指标。
(一)经济态势发展良好,蚕桑产业不断壮大
五年均实现了财政收支平衡。财政收入730万元,较2006年增长40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从4253元提高到6357元,增加2104元。在产业发展方面,以打造“四川蚕桑综合效益第一镇”为目标提升蚕桑综合效益,大力发展蚕桑产业、桑园家禽养殖业和桑园蔬菜种植业,“转龙镇现代蚕桑综合效益示范园”成效明显。全镇桑园面积由2006年10000亩增加到14000亩,土地流转面积达到5600亩。桑园亩产效益从2006年的1500元提高到2500元。
(二)深入实施城乡统筹,城乡面貌明显改善
一是按照“五个一致”圆满完成了房屋、集体建设用地、承包地、林地、集体土地使用权和所有权确权颁证到户。二是完成了神仙桥村、大桥村土地综合整治,启动了仁和村、桑园村土地综合整治项目。三是利用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项目资金加强了道路、水利、城乡环境整治、技术培训等工作,有效地提高了群众的生活质量。四是组建了村民议事会和监事会,民主选举了村(居)民议事会成员341人,监事会成员56人。
(三)社会事业健康发展,各项工作有序展开
认真落实各项惠民政策。新型农民养老保险参保14000人,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16960人。完成115户灾后农房重建和324户灾后农房维修加固;低保“应保尽保”;改造贫困户土坯房90户。发放计划生育家庭关爱基金37万元,完成了四川省计划生育统计质量监测点及计划生育创国优相关工作。教育、文化、卫生事业健康发展。有力维护了社会秩序,成功处理历史遗留问题老案难案12件。
(四)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一般乡镇跨越发展 一是继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共改(扩)建道路105公里,整治病险水库7座、塘堰55口、新建(整治)沟渠40000米。二是努力推进场镇建设。完成了转龙镇“回乡创业园”一期工程建设,场镇面积达到30000平方米。三是深入开展环境整治。基本达到了农村“四清”、场镇治理“六乱”的基本要求。
(五)切实改善投资环境,招商引资初见成效
认真落实行政审批“两集中、两到位”。人大代表议案和建议办复率100%。顺利通过了“五五普法”检查验收。盘活了转龙色素厂、高光丝厂、转龙丝厂,成功引进了成都金福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四川西金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成都金桑缘农业公司等龙头企业。通过企业带动,蚕桑综合效益得到有效提升。
(六)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及党的建设得以加强
深入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坚持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制,实行重点工作责任制、重点工作进度通报制。深化“三务公开”,坚持“三会”开放,完善村级目标考核办法,严格坚持村(社区)支部书记民主评议制度、村(社区)两委班子及成员绩效与民主评议“双末位”考核制度,加大对考核结果的运用。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实施了农村党支部“向心力”工程、建立了“两议员”制度及新型基层治理机制,在村级自治事务决策与管理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抓好了“四项监督制度”的学习与执行,做好了灾后重建、重点工程项目建设的监督检查,做到从源头上防治腐败。
二、2010年工作总结
(一)突出蚕桑特色,打造综合效益
转龙镇现代蚕桑综合效益示范园已初具规模。全镇养蚕1.6万张,出栏桑园鸡60万只,发展桑园中药材(紫苏)2000亩,桑园的亩产效益从1500元提升到2500元,桑园综合效益达到8000万元。继续打造“十里桑海长廊、现代丝绸之路”旅游休闲观光环线;完成了神仙桥城乡统筹示范点风貌整治工作。
(二)推进“四大基础工程”,实现城乡统筹发展
完成了农村制度改革工作。做好了村级公共服务与社会管理融资工作。组建了村民议事会和监事会。完成了神仙桥村、大桥村土地综合整治项目。项目区内的基础设施条件得到极大改善,新(改)建道路16公里、新(改)建沟渠26000米、整治塘堰98口,新建聚居点2个集中120户人;启动了桑园村、仁和村土地综合整治工程建设。
完善了回乡创业园一期工程配套设施,场镇面积达到30000平方米,有效地聚集了转龙人气。抓好了回乡创业园二期建设启动工作。启动了淮金竹路改建工程,完善了村组道路新(改)计划,做好了转隆大道前期准备工作。整治病害水库6座。
(三)强化民生工作,推动和谐发展
教育、文化、卫生事业健康发展;四川省计划生育统计质量监测点及计划生育创国优相关工作顺利完成。劳动就业率92.93%。推进矛盾纠纷“大调解”体系建设,成功处理历史遗留问题老案难案6件。
(四)加强民主政治建设和党的建设
认真开展了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及创先争优活动,取得了很好的实效。通过“三集中、三分散”培训,有效地提升了农村党员的综合素质,为产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才保障。推进新型基层治理工作,规范组建了村(居)民议事会和监事会。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清醒地看到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为:一是党员干部发展意识、创新意识还不强;二是影响发展的矛盾和问题还存在;三是城镇的规划、建设、管理与经济发展的速度不相适应;四是政府工作与人民群众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五是产业发展的基础条件较差,农业产业化经营程度较低。
十二五及2011年工作打算 一、十二五期间工作打算
(一)总体思路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推进城乡统筹,提升蚕桑综合效益,促进转龙快速发展。
(二)主要目标
以规划为龙头,以项目为抓手,以实现蚕桑产业化发展为重点,形成蚕桑种植业、养殖业、旅游业“三驾马车”助推全镇经济发展的良好局面,逐步实现“农业现代化、农村城镇化、旅游特色化”,把转龙建设成为“西部桑蚕第一镇,田园都市休闲谷”。
(三)工作措施
1、引进企业,提升蚕桑综合效益。突出特色抓好农业招商工作,扎实推进转龙镇“现代蚕桑综合效益示范园”建设,促进蚕桑产业的广度深度开发,努力实现做大产业、做强企业、做响品牌,打造“西部第一,全国一流”的高端产业。
2、依托项目,塑造镇村建设新形象。通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及村级公共服务等项目,统筹推进城镇和聚居点建设,打造“成都田园式宜居小镇”。
3、发动群众,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发动群众广泛参与基础设施建设,通过群众投工投劳及争取项目资金,彻底改变全镇道路、水利等基础条件,夯实蚕桑产业发展基础。
4、加强干部作风建设和业务水平建设,提供人才支撑。
5、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和党的建设,提供组织保障。
二、2011年工作打算
(一)工作思路
认真落实全县党政联席会议精神,切实增强规划意识、项目意识、市场意识,突出蚕桑特色,增添工作措施,实现蚕桑产业良性发展,综合效益稳步上升。
(二)奋斗目标
通过发展蚕桑养殖业、桑园生态家禽养殖业、桑园林下种植业、蚕桑文化旅游业,形成“生态立镇,产业强镇,特色兴镇”的发展格局。初具“西部桑蚕第一镇,田园都市休闲谷”形态,成为金堂县丘区城乡统筹示范镇。
(三)工作举措
1、进一步促进产业发展。依托农业产业化企业,切实抓好传统蚕桑种植业的技术指导,进一步出台桑园种植业与养殖业鼓励政策,壮大与蚕桑相关的种植业与养殖业的规模。2011年,全年力争养蚕1.8万张,出栏桑园鸡80万只,种植紫苏2500亩,蚕桑亩产效益达到3500元。
2、进一步加快场镇建设和中心村建设。全力做好回乡创业园二期建设,新建聚居点2个,集中农户300余户。
3、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抓好土地整理项目区道路、水利建设;完成淮金竹路改建工程;力争启动转隆大道建设。完成50%沟渠、塘库堰维修工作。
4、进一步挖掘蚕桑文化。完善蚕桑文化陈列室,组建蚕桑民俗文化表演队1个,力争举办“转龙镇第一届桑椹采摘节”。
第五篇:十一五总结十二五规划
霍林河街道“十二五”规划
(一)指导思想
霍林河街道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按照区委、政府的决策部署,确立了霍林河街道“十二五”的工作思路,即以招商引资、加快开发改造辖区平户区、开发建设商贸区(商贸街)为重点,以加强社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社区服务水平为着力点,立足抓经济、促发展、保稳定、惠民生,倾力筑牢经济基础、拓展社区服务、树立优良作风、建设崭新霍林。
(二)规划目标
1、总体目标
以全面提高社区城市文明程度和市民素质为目标,以创建、巩固和提高文明社区“安、居、乐、业”的生态环境和人文环境为抓手,坚持依法治街和产业兴街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扎实工作,努力把霍林河街道建设成为经济文化繁荣,道德风范高尚,服务设施齐全,市容环境整洁,生态环境优良,社区秩序良好,社会保障完善,基层民主自治,人民安居乐业的新型街道社区。
2、街道经济发展目标
保持街道经济持续、快速、良性发展。进一步加大发展经济工作力度,通过招商引资、科技人才的引进等多种途径,形成街道新的企业经营规模和特色,建立以税收为基础的财力支持体系,形成管理、服务与经济发展互相促进的良性循环机制。强力推进财政税收工作。要进一步发展辖区经济,为倾力为工商服务业发展服务,扶持壮大辖区经济实体,为生产经营营造一个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要积极支持和配合税务部门开展税收征管工作,进一步挖掘税源潜力,在管好征足营业税等固定税源的同时,在房产税、盲点税源、难点税源征管上下功夫,通过资源配置、市场调节、政策扶持、招商引资等办法,盘活现有闲置资产,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壮大税源,在2010年街道税收指标任务的基础上,以后每年递增20%,力争到2015年实现财政自给。强力推进招商引资工作。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拉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力引擎,每年实现招商引资金额1亿元以上。要针对辖区特点和地域区位,确定“十二五”期间招商引资五大方向,即结合通辽城区东出口物流集聚区的发展规划,发挥国道303线的交通优势,积极引进和发展现代物流业。要结合毗邻红星高效设施农业区的环境优势,积极引进蔬菜加工、保鲜、速冻和配送项目。积极盘活辖区闲置资产,积极引进宾馆、餐饮、超市、商场等大型商贸服务业项目。结合东临科尔沁区工业园区东区的有利位置,积极引进为园区企业配套的项目。以利丰汽贸园、科尔沁现代医药物流园为依托,积极引进汽车零配件、维修、美容项目。要通过主动服务、协办手续、帮助规划以及做好拆迁工作,推动老城区改造的步伐,促进就业,增加居民收入。树立“全区一盘棋”的大招商理念,引进有利于整个地区发展的工业项目。
3、社会管理发展目标
2011年,我们将立足实际,着眼长远,勇于实践,大胆创新,积极探索社会管理工作的新模式。
(1)社区基础设施建设标准化。2011年,完成3个社区办公用房及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使5个社区办公用房及服务中心面积分别达300平方米以上。在“十二五”期间,不断改善社区办公及活动场所环境,每年列资用于增设办公及活动设施,到2015年,使5个社区办公用房及服务中心面积均提高到400平方米以上。
(2)社区服务网络化。“十二五”期间,精心构筑适应市民生活多样化需求的“大服务”框架,使社区服务融“福利性、公益性、经营性、服务性、互助性”于一体。以街道社区十大服务中心为载体,完善社区服务中心功能。通过社区服务组织网络,形成全覆盖的服务态势,重点发展法律咨询、中介服务、医疗保健、市场就业等服务项目,合理配置社区资源,不断健全社区书报亭、牛奶亭等同居民群众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服务网络,丰富服务内容,提高服务质量。引进社会资源,建立共同参与社区服务的新机制。扩大服务范围,把对居民区的服务拓展延伸对企事业单位、新经济组织和中介组织的全方位服务,适应市场经济需要,推动无偿、低偿、有偿服务相结合的发展方向,努力实现社会和经济效益双丰收。努力构筑覆盖社区的社会大保障体系。扩大和健全社会救助和社会保障管理职能,落实街道“帮困基金”和“双拥基金”,使困难群体的基本生活得到保障。建立完善社区就业市场机制和失业保障机制,拓展社区中介服务,办好社区劳务市场,组织设计“4050”项目,开发公益性劳动岗位,发展非正规组织,加强技能培训。重视做好面向老年人、儿童、残疾人、优抚对象的服务。要巩固和完善对特困对象的“结对帮困”,扩大重点优抚对象的结对包户,新建残疾人无障碍设施5个。特别是针对社区老年人口比例不断上升的实际,探索成立街道敬老院、家庭敬老室、老年护理中心和老年活动室,为老年人就医、生活自助和护理提供方便,使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学、老有所乐。
(3)社区环境整洁化。积极探索建管分离,建养分离的新体制,坚持联合执法,综合管理,不断提高依法管理水平和综合管理效率。今后五年,集中财力、物力、人力,每年创建一个高品位的卫生小区,继续抓好居民住宅公用部位的整理,公用部位整
治率达97%以上。小区内无乱招贴,无自行车乱停放,无新违章搭建,无卫生死角。以绿化建设为重点,推动社区环境建设。按照“小、高、巧、透”的绿化建设方针,创建环保绿色小区,重视现有公共绿地和绿化景观区域的养护和管理,全面提升社区大环境品质。辖区绿化覆盖率达30%以上,硬化率达100%。加强协调,形成条块结合,齐抓共管,规范高效、“网格化”管理的综合执法体制。以动态管理为抓手,强化巡查和执法,切实做到严格执法,文明执法,提高执法的社会效果。同时不断完善执法监督机制,提高依法管理水平。
(4)社区治安保障化。不断适应新情况、新问题,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的方针,强化基础创安,加强对社区公共场所的控制和管理,构筑严密的社区治安防范网络,创造居民满意的社区治安环境,实现“两个降低”。“十二五”期间,在2010年基础上,建立健全社会治安预警机制、调处机制、应急机制和责任追究机制,建立完善社会治安防范体系,安全小区和安全社区覆盖率都达100%。整合社会调解机构的资源,建立民间调解社团和社会矛盾民间纠纷联席会议制度,形成大调解格局。使民间纠纷受理率达100%,调处成功率达95%以上。进一步加强小区保安队伍建设,形成小区保安队保点、保面、警署网格化管理和群防群治的三级综治防范网络。加强社区综治志愿者队伍建设,2011年,建立2个街道志愿者服务中心和居委服务站,实施对地区两劳解释人员,吸毒人员,违反犯罪青少年等特殊群体的结对、帮教,提高就业能力,使社区违法犯罪青少年帮教率达100%,刑释解教人员重犯率控制在5%以下。
(5)文化建设系列化。以霍林河大街、福利路两线塑造城区文明形象;以文明社区、文明小区、文明楼组、文明家庭作为“四点”创建链。评选表彰社区精神文明“十佳好事”、“十佳先进”
和“十佳特色楼组”,推选先进,培育特色,提高创建成果。继续认真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广泛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的宣传教育活动,倡导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规范良好行为,提高市民素质。以社区学校为载体,加强社区思想文化阵地建设,繁荣社区文化。继续办好社区学校,努力在拓展领域、提高水平上下功夫,充分利用社区文化实施,人文资源和教育资源的优势,把社区思想教育和文化活动有机结合起来,集思想性、针对性、服务性、知识性于一体,提高居民的文化素养,拓展群众文化团队、策划和设计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努力形成居民群众自娱自乐、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提高的社区文化氛围和终身学习的理念。力争通过五年时间,让90%的居民生活在文明小区,85%的楼组达到文明楼组标准,60%—70%的家庭达到五好文明家庭。
(6)社区党建规范化。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和基层政权的战略高度出发,把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作为重点,清除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空白点”。适应社区发展新情况,建立动态性党组织机构和管理机制,实现社区党建工作全覆盖。全面加强社区党的领导。进一步发挥街道党工委在社区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和政治导向作用。充实、加强居民区党支部的力量,进一步做好联系群众,团结群众,宣传群众,关心群众的工作。推进社区党建工作的载体和制度创新,充分利用社区单位党建资源,发挥“党建共建”优势。充分发挥区机关与居民区党支部“结对共建”的优势,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条块结合,共驻共建的协调机制,不断丰富社区党建工作的途径和方法。提高“两新”组织党建工作有效性,不断增强党的影响力和凝聚力。针对“两新”组织特点和持续增多的趋势,积极改进党的组织设置,功能地位,管理体制,活动方式,努力扩大覆盖面,通过“党员服务点”、“党员联络
站”、“党员之家”等组织形式开展活动,探索单位和社区共同管理党员的新途径。做好在其他社会阶层先进分子中发展党员的工作。加强党的领导,不断扩大统一战线,在做好为统战对象服务工作的同时,充分发挥其在社区建设管理和社区精神文明建设中的独特作用。加强对工、青、妇等群众组织的领导,发挥工、青、妇组织的优势,共同作好党的工作。
(三)主要措施
1、加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分层次,有重点地组织好党工委中心组、机关干部、广大党员群众的学习,通过举办专题讨论会,报告会等形式,发挥社区学校等各类宣传阵地的作用,提高学习效果,把思想、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实现街道党工委确定的各项任务和目标上来。
2、加快社区信息化工作。建立街道社区管理和服务信息化网络,不断完善霍林河街道电子办公管理系统,充分发挥网上便民服务平台的作用,提高机关工作效率,以逐步达到机关无纸化办公,推动办公自动化。
3、完善基层自治组织和民主管理制度。探索实施居民委员会自治组织管理,实行民主选举,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逐步形成社区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机制。
4、加强干部队伍的素质教育和技能培训。不断提高干部的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引进优秀人才,实行干部竞聘上岗制,优化机关干部队伍结构。为年轻干部提供轮岗,选派和参加基层实践,进行跟踪培养。力争在5年内选拔3—5名优秀年轻干部担任科级干部。
5、进一步转变机关作风。切实加大街道办事处作为区委、政府派出机关履行管理职能的力度,加大联系广大人民群众的纽带,为民办实事的服务力度。加强调查研究,增强服务意识,提高办事效能,提高综合能力。进一步完善机关干部考核管理办法,实施岗位目标责任考核制,树立“务实、高效、廉洁、规范”的工作形象。
霍林河街道办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