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总结和十二五思路

时间:2019-05-12 03:02:3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十一五总结和十二五思路》,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十一五总结和十二五思路》。

第一篇:十一五总结和十二五思路

册亨县文化体育旅游和广播电影电视局 关于“十一·五”时期及2010年工作总结和 “十二·五”及2011年工作思路的报告

2006年以来,文体旅广电局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部门的指导下,以党的十六、十七大精神为指针,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开拓创新,积极探索实践,认真组织落实,从凝聚人心、振奋精神入手,坚持抓班子、带队伍的指导思想,以关注民生、维护社会稳定为出发点,为我县文化体育旅游和广播电影电视事业发展营造了良好氛围和环境,使全县的文体 旅广电工作呈现出蓬勃向上的发展势头。现将“十一〃五”时期 及2010年工作总结和“十二〃五”及2011年工作思路汇报如下:

一、“十一·五”工作开展情况

(一)“十一〃五”期间文体旅广电事业发展情况 “十一五”期间,我局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指导下,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按照县委构建“山水册页、幸福亨通”和谐册亨的总体目标,全局干部职工团结一心,紧紧围绕文化体育旅游和广播电影电视新闻出版事业这个中心,统一思想、求真务实,与时俱进,开拓进取,全县文化体育旅游和广播电影电视新闻出版事业健康、有序、持续发展。在此期间,完成了全县14个乡镇综合文化服务站建设、173个村农村文化信息资 源共享工程建设、31个村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建设、73个村农家书屋建设、989个自然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建设,全县文化体育旅游和广播电影电视基础设施大为改善。

(二)“十一〃五”期间取得的成就及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1、“十一〃五”期间取得的成就(1)文化工作成效显著

在“十一〃五”期间,我县群众文化工作迎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群众文化丰富多彩。每年春节、元旦、国庆、民族节日期间,均开展多彩的文化活动丰富人民群众的节日文化生活;组织排练文艺节目,深入乡镇开展移民政策宣传、“三下乡”演出;组织开展“册亨县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文艺晚会;组织节目参加全省“多彩贵州”舞蹈大赛、贵州省首届农民艺术节、贵州省第四届民族文艺汇演、参加在上海举办的“水墨金州”黔西南州旅游推介演出,参加北京奥运会期间我省组织的“山花烂漫”贵州民族文化专场演出等多项大型演出均获得好成绩,深入农村、社区、学校进行文化艺术辅导和排练工作,为弘扬和宣传册亨布依民族民间文化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2009年,县委县政府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排演布依族现生态歌剧《利悠热谐谐》并获成功,这为大力挖掘、弘扬、传承民族民间文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10年,“中国〃册亨2010布依文化年活动”在我县成功举办,我局按活动组委会安排,与相关部门通力协作,积极组织实施,使迎宾仪式、文艺展演、布依情歌大赛三项活动主体内容 2 取得圆满成功。为全县人民送上一台精彩纷呈的民族文化风情节。

“十一〃五”期间,册亨“布依戏”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布依族服饰”、“蓝靛制作工艺”“布依勒浪”、“布依三月三”、“布依转场舞”被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扫黄打非”暨文化市场管理、文物保护、图书管理、电影放影等工作进一步加强。一是文物保护工作。自2006年起,我局先后争取省级资金3万元,县级资金22万元,用于文物管理保护工作,包括展厅装修、田野调查及文物征集工作。2010年,借助我县举办布依文化年活动这一平台,开办了册亨县布依族博物馆,新征集文物400余件。目前,馆藏文物达到600余件,从开放参观到现在,一度受到各界领导、各界人士和人民群众的好评,同时,对我县文物保护和宣传工作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二是“扫黄打非”暨文化市场管理工作。五年来,我局共出动执法检查人员273人(次),出运车辆112台(次),检查书店、书摊(点)133户、音像市场68户(次)、印刷业78家(次)、网吧331家(次),共查缴非法出版物7325册,盗版音像制品9224张(盒),取缔游商地摊25个。联合公安、工商等部门检查共33次。

(2)体育工作健康有序开展

组织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加强人民群众参加体育锻炼,强身健体的意识,促进我县体育事业的发展。举办册亨县庆祝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新农村杯篮球赛、“信合杯”篮球赛、“教师杯” 篮球赛、“沃特杯”篮球赛等大型体育活动,组织开展了千人健步走 “全民健身日”活动、迎新年登高活动,丰富全县人民群众的业余生活。组织县老年大学参加全州“纪念奥运会倒计时一周年”秧歌、太极拳比赛,组队参加全州中国“彩票杯”游泳锦标赛和田径比赛,参加全州首届体育运动会,参加全州新农村杯篮球赛等多项体育活动均获好成绩。

(3)广播电视工作蓬勃发展

一是新闻宣传工作:坚持 “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的原则,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弘扬时代主旋律,围绕县委、县政府各个时期的中心工作开展宣传,共制作《册亨新闻》780期4900条,制作专题片45个。被省电视台采用稿件30条,省电台采用稿件20条,州电视台用稿520条,州广播电台用稿30条。围绕我县各时期的重点工作,开辟了“两基”复查、“普实”验收,“整脏治乱”曝光台,“保增长、保民生、促发展”,“我为册亨发展献良策”,“乡镇领导谈科学发展”,“学习贯彻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等专栏节目,为宣传册亨作出了努力和贡献。

二是“村村通”工作:“十一〃五”期间,我县完成989个自然村村村通广播电视工程任务,解决了广大边远山区人民群众看电视难的问题,全县广播覆盖率从“十〃五”期间的78.15%提高到95.21%,电视覆盖率从“十〃五”期间的82.45%提高到94.45%。

(四)较好地完成了其他各项工作任务

一是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入开展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和新党章教育活动,在全局营造了“知荣辱、树新风、促和谐”的良好氛围。二是积极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把学习科学发展观活动作为“十一五”学习的主要内容,采取集中学习与个人自学相结合、精读文件与专题研讨相结合,通过专题辅导、上党课、看录像等方式组织学习。三是如火如荼开展创先争优暨学建活动。制定中心创先争优和学建活动实施方案,进行专题讲座。局党组和21名党员都结合实际,作出公开承诺,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四是抓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制定了规章制度,加强了安全、保卫、防火、防盗及保密教育,加强检查督促和日常防范,成功创建为平安单位。五是积极开展党风廉政建设,以“党风、政风和行风”建设为主线,扎实开展“作风建设年,狠抓落实年”活动,使组织建设、思想建设、作风建设、廉政建设取得实效。六是做好计划生育工作,无违反计划生育政策的事故发生。七是积极组织开展“五五”普法活动。按照县政府普法办“五五”普法工作要求,组织职工全员参加每年“五五”普法考试,因学习认真、组织严密,五年来参考职工考试成绩均为合格。八是整脏治乱工作。通过全局上下不懈努力,我局“整脏治乱”工作取得了明显成绩,许多项指标已基本达到县级标准。确保了“满意在册亨”、“整脏治乱”、网吧及校园周边环境治理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九是依法行政工作。我局坚持以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和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积极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开展文化行政执 5 法工作,提高了依法行政、文明执法的能力和水平,促进了我县文化市场管理工作健康有序地发展。

2、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1)文化体育广播电视设施落后,要更多的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体育活动存在很大的困难;

(2)广播电视办公设备落后,宣传工作上质量上水平有一定的难度;

(3)文化体育广播电视专业人才培训、工作人员知识更新力度慢,不能更好地适应新形势下的文化体育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

(4)由于缺少工作经费,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的开展存在很大的难度。

二、2010年工作开展情况

(一)文化事业工作

1、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设施建设

(1)乡镇综合文化站:我县2009年获准投入建设的14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工程总投入336万元,总建筑面积4218.2平方米;其中:中央补助280万元,省、州责成县级自行匹配56万元。目前,14个乡镇中13个综合文化站主体工程已全部竣工,待室内装饰验收即可交付使用。达央乡乡镇综合文化站因地理环境因素制约,气候条件恶劣,施工难度大,但通过努力,现一层已开始砌墙。

(2)我县已于2010年初对全县2个社区、14个街道居民委员会、123个行政村文化活动中心(室)的建设计划向州文化局 申报,待州局向上级报批即可投入建设。

(3)图书馆设备购臵我县已于2009年以前全部购臵到位,我县文化馆因无专用楼,故设备采购未在计划内。

(4)农家书屋。一是我县农家书屋于2007年实施以来,目前已完成73个农家书屋建设任务。其中2008年完成2个;2009年完成31个;2010年完成40个。各项目点设备已到位并安装使用,包括阅览桌、椅子、书架共657件(其中桌子73张,椅子438张,书架146个);图书共计128467万册,各项目点均已分类上架并流通。2010年7月,我局由分管副局长带队,对全县73个农家书屋建设项目点进行抽样检查验收,抽查项目点都按照全省统一标准进行安装并挂牌,各检查内容均为合格。目前,全县73个农家书屋都已对外开放。二是新建农家书屋的选点、申报工作。按全县整合后的123个行政村进行分报的农家书屋(已实施完成73个),剩余50个农家书屋建设项目点的选点、申报已于2010年3月完成,有望2011年5月份设备全部到位。

2、文化市场管理

(1)加强执法队伍建设,培训执法人员和从业人员6次45人次;

(2)认真开展明查暗访工作。我局始终贯彻“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的工作方针,倡导行业自律,强调守法、文明、安全经营。通过日常监管和专项行动,坚决遏制盗版势头,查缴政治性非法出版物,截止12月14日,共出动执法检查人员57人(次),出运车辆21台(次),检查书店、书摊(点)22户、音像市场11户(次)、印刷业15家(次)、网吧56家(次),共查缴非法 出版物1065册,盗版音像制品1287张(盒),取缔游商地摊3个。联合公安、工商等部门检查共6次。

(3)组织开展好“扫黄打非”工作。加大“扫黄打非”宣传教育力度,切实做到依法行政、严格执法,协调“扫黄打非”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开展联合执法,积极参与了“4.26”知识产权宣传日的宣传活动。

(4)抓好文化市场审批、换证工作;

3、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

一是项目申报工作。已列入我局“十二五”规划并上报。二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完成了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补助经费的申报,包括布依戏、布依族“三月三”、布依族转场舞、布依“勒浪”、蓝靛制作工艺、布依服饰。三是制定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等相关管理制度。四是2010年至今已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传承人共3人。

4、文物工作

一是文物普查工作。自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开始以来,我局及时成立了普查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工作方案和措施,多次深入全县14个乡镇开展文物普查工作,今年3月,该项工作已顺利通过省级验收,为合格单位(有省检查组验收结论);二是文物安全和管理。相关管理制度健全,按照要求归档并上墙,工作人员严格履行职责,增加了文物管理所公益性岗位人员1名,确保了该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旅游工作

截止目前,全县旅游规划方案进入中期评审阶段,我局“十二〃五”中旅游规划已按程序上报审批。

(三)体育工作

1、组织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加强人民群众参加体育锻炼,强身健体的意识,促进我县体育事业的发展。一是协助县妇联成功举行“三八”节活动,开展了“踩气球”“双人绑腿走”等趣味体育活动;二是组织人员参加黔西南州2010年国民体质监测测试员的培训工作,并圆满完成在册亨县定点受测人员936人的样本量;三是联合县总工会开展册亨县“抗大旱、保民生、庆五

一、促和谐”第六届全县职工拔河锦标赛。

2、农民体育健身工程

作为我局具体实施的一项重点建设工程,局党组高度重视,成立了以局党组书记、局长代安泽为组长的领导小组。2010年上半年,我局与12个乡镇14个项目村签定合同,截止11月底,14个项目村有13个项目村已竣工并投入使用,者楼镇红旗村已开工。

(四)广播电影电视工作

1、已完成“十一五”期间20户以上已通电自然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建设的(共16958套)安装和录入工作。2010年10月中旬完成自检自验工作,并于12月初接受了州局实地验收;

2、已于2010年初完成“十二五”20户以下通电“盲村”户户通广播电视摸底及上报工作;

3、拟在冗渡、者楼试点建设乡镇调频(紧急)广播建设方案已完成,目前,已进入组织邀标阶段。

4、无线发射台(站)管理到位,按要求转播运转正常,应急措施完善,安全传输节目;

5、认真开展好广播影视行政执法工作;

6、农村公益电影放映工作。因我县选送学习培训的第一期(8名)公益电影放映员没有实力向州电影院线公司支付每人8000元的押金而放弃签约,导致我县重新选派放映人员进行培训,通过协调和争取,至九月份才办理完成6套放映设备签约工作,虽起步晚,工作相对滞后,但通过努力目前已完成农村电影“2131”工程全年任务数(2200场)的91%(2000场),力争年末完成放映任务。

7、广播电视台工作。2010年是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我县遭受了百年不遇的历史重灾,这一年也是册亨县电视台历经磨励的一年,从大旱之初,全台干部职工齐心协力,精诚合作,先后制作采访我县旱情,全县各级干部和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应对旱灾的报道和“7〃21”水灾报道。

今年共制作新闻298期,1264条,专题6个,其中,上中央电视台新闻10条,贵州新闻联播16条,新华网6条,黔西南新闻124条,黔西南广播电台108条。5至7月完成了《新闻荟萃》平台的演播室装修、记者招考、设备采购。11月完成了布依文化年活动的宣传报道。

8、安全播出工作:县广播电视台、板年广播电视无线发射站、广电网络分公司认真按照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要求,加强对值班人员的培训和教育,增强值班人员的责任意识,发射、转播节目严格按照有关规定执行,截止目前,未发生安全播出事故。

(五)其他工作任务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普法、禁毒、防范和处理邪教、消防、安全、整脏治乱、依法行政等工作,我局按照县委、县政府的要求,与局各工作部门签订了工作目标责任状,局领导重视,具体工作由专人抓落实,确保了各项工作按要求全面完成。

(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1、由于经费紧张,要开展一些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体育娱乐活动很困难;

2、体育设施简陋,无活动场地,要开展体育活动很困难;

3、板年广播电视无线发射站由于不通公路,缺乏饮用水,工作人员工作、生活条件艰苦;在编人员仅1名,不符合广电安全播出“双人一岗”或“二班倒”“三班倒”的安全播出值班要求;

4、文化信息共享工程任务重,目前,无专职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维护困难,工作开展难度大;

5、工作人员综合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十二·五”总体工作思路

(一)指导思想及目的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实践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按照十七大提出的文化工作大发展大繁荣和册亨县委县政府构建“山水册页、幸福亨通”和谐册亨的总体目标,抢抓机遇,开拓创新,进一步加快文文化体育旅游和广播电影电视(新闻出版)事业人才队伍的建设,促进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

(二)总体工作思路、主要工作目标

1、努力提高广播电视宣传水平,认真做好安全播出工作,继续实施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加强无线覆盖发射工程管理,加强网络管理,积极推进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

2、继续挖掘、保护、整理、传承好我县布依民族民间文化,打造布依民族文化品牌,塑造册亨文化新形象。开发利用我县优秀的民族民间文化资源,继续实施和推进“文化带建设”,为构建和谐新农村创造良好的条件。

3、多形式、多渠道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深入乡镇、社区、学校指导开展文化活动。

4、加强文物管理、保护工作,加大我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申报和保护力度,使我县更多优秀民族民间文化艺术成果得到更好的保护和传承。

5、加强依法行政工作,规范和健全文化市场、广播电视执法队伍建设,强化执法意识,提高执法队伍的权威性。

6、多形式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挖掘、整理民族民间体育活动,发扬光大民族民间体育运动。

7、加快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工作人员的学习培训和知识更新力度,使干部职工能够适应新形势下工作的发展需要。

8、多渠道筹集资金,投入全县文化体育基础设施建设中,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一个好的文化体育娱乐场所。

9、强化服务意识,加强图书管理服务工作和电影放映工作,为人民群众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

10、组织册亨县“幸福亨通”艺术团,深入乡镇、社区、学 校开展各种政策宣传,充分发挥艺术团的作用,为更好、更快实现“山水册页、幸福亨通”的和谐新册亨目标作贡献。

11、继续抓好各年度目标绩效考核责任状中的各项工作,完成上级交办的任务。

四、2011年工作思路

工作目标:以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激发体育事业发展活力、促进地区旅游事业发展”的目标任务和县委构建“山水册页、幸福亨通”和谐册亨的总体目标,进一步推进文化创新,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体设施建设步伐,基本建成覆盖全县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不断提升我县的文化软实力。

(一)文化工作

1、全面推进文化产业和信息产业的发展,抓紧谋划全县文化项目建设。一是积极争取县文化馆综合楼项目建设,组织项目编报工作。二是完成社区、村级文化活动场所前期规划。三是完成剩余50个农家书屋建设任务。四是完善各乡镇综合文化站内部设施,提高综合文化站的服务功能,更好为当地人民群众服务。

2、组织开展群文活动。组织开展建党90周年系列文化活动。以“三下乡”、“文化进社区”活动为抓手,积极引导基层开展自发性的文化活动,丰富基层群众文化生活。

3、继续抓好基层文艺骨干培训活动,做好文艺人才的培养和挖掘,积极打造基层文艺团队。

4、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及申报工作,着重面向基层做 好非遗申报的摸底工作。

5、进一步理清我县文化产业发展思路,发展具有我县地方特色的文化产业项目。

6、积极做好我县文化市场的监管工作,确保我县文化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二)体育工作

1、积极争取上级政策、资金扶持,申报全民健身场馆项目,同时,完成农民体育场地建设工程2011年建设任务。

2、贯彻落实《全民健身条例》,以全民健身月和全民健身日活动为契机,组织各乡镇办、社会团体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

3、继续做好我县体育骨干、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工作,指导基层开展体育健身活动,积极组建基层各类体育健身队伍。

(三)广电工作

1、做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的维护和管理工作,确保有线电视信号的安全播出。

2、继续组织实施“2131”农村电影放映工程,从根本上解决我县广大农民群众看电影难的问题。

3、完成2011年20户以下通电村“村村通”卫星数字电视工程建设任务。

4、积极争取上级政策、资金扶持,申报板年广播电视无线发射站(台)升级与更新改造、完善基础设施(特别是通站公路的建设)项目建设工程。

5、继续做好乡镇村、组“应急指挥系统”暨小调频广播建设工程规划工作。

(四)旅游工作

充分发挥“山、水、林、洞”的资源优势,突出人文、生态、度假特色,高标准规划,高起点开发,高品位建设,坚持走建设精品景区的路子,全面完成全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编制工作。

(五)其他工作

1、按照县委、县政府的要求,继续做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普法、禁毒、防范和处理邪教、消防、安全、整脏治乱、依法行政等工作。完成好县委、县人民政府与上级业务主管部门临时交办的其他工作任务。

册亨县文化体育旅游和广播电影电视局

二○一○年十二月十四日

第二篇:长沙市十一五总结十二五思路

“十一五”长沙市科技兴市工作总结及“十二五”

科技兴市工作思路

“十一五”期间,长沙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科教兴市”战略,在科技的支撑引领下,全市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科技支撑和引领“两型社会”发展的能力显著提升,“十一五”科技发展指标基本完成,长沙的综合实力显著提升,城市科技竞争力位居全国第六、中部第一。市本级在六次蝉联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城市的基础上首次跻身全国科技进步示范城市,并荣获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被评为首届全国最具软实力城市、十大创业之城、十大品牌城市、十大最具幸福感城市。

一、“十一五”工作总结

按照《科技兴县(市)专项工作“十一五”规划》的实施要求,以建设创新型城市为目标,以实施地方党政主要领导科技进步目标责任制为抓手,以全国科技进步示范市建设为重点,充分发挥科技第一生产力的作用,全面落实科技强市、科技兴市、科技富民的各项措施,不断提高党委、政府对科技工作的支持力度和科技工作在党委、政府工作中的地位,大胆创新,强化服务,努力发挥科技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先导与支撑作用,有力地促进了全市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一)以提高科技支撑和引领作用为目标,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1、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壮大。2006—2009年,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年均增长25.7%。全市经重新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共467家,2009年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

比重达到29.15%,占GDP的比例达到12.1%。中联重科、三一重工等核心龙头企业带动科技型中小企业快速发展。高端制造、新材料、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文化创意、新能源汽车、新能源与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正成为高新技术产业新的增长极。长沙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长沙经济技术开发区等科技园区集聚高新技术企业的功能不断增强,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化发展趋势明显。

2、高新技术提升传统产业步伐加快。“十一五”期间,我市注重高新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与传统产业的融合,烟花、食品、烟草、化工、建材等传统产业的生产过程自动化、智能化水平有了大幅提升,烟花产品已发展到20个大类、2000个品种、近万个规格,生产、燃放实行了电子控制。化工、建材、造纸等行业实现了清洁生产和循环利用,产业综合竞争力有了极大提高。

3、科技助推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长沙文化产业发展强劲,2009年增加值同比增长20%以上,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9.8%,现代传媒产业在全国形成了品牌效应,原创动漫技术及产量稳居全国第一。以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为核心的服务外包获得快速发展,已成为全国服务外包基地城市之一,软件产业位居中部六省省会城市首位。现代物流、科技金融、移动电子商务等现代服务业呈现现代化、网络化、高端化发展趋势。

4、科技惠农兴农成效显著。“十一五”期间,全市农产品优良品种、新技术的推广覆盖率达到60%以上,建立了优质稻、生猪、花卉苗木、中药材等25个现代农业特色产业科技示范基地,星火科技“12396”科技助农“直通车”信息工程、科技特派员试点工作、“百村百名大学生”培养工程有效地推动了农业科技成果、先进实用技术的推广,都市农业和生态农业体系基本形成。

(二)以建设创新型城市为目标,促进自主创新能力建设。

1、创新型城市建设稳步推进。我市荣获首批全国创新型试点城市称号,并成为全国科技进步示范城市和全国知识产权工作示范城市,“中国(长沙)科技成果转化交易会”成为城市创新、开放、合作的名片。2009年7个县(区、市)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考核先进县(区、市)。长沙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成为国家科技创新型园区,长沙经济技术开发区获批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园区。全市创建创新型园区、创新型企业、创新型社区等工作成为创新型城市建设的亮点。

2、自主创新能力大幅提升。“十一五”期间,我市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大幅度提升,年均获得省级以上各类科技成果奖励260项以上,取得膨胀土地区公路建设成套技术、汽车碰撞安全性设计与改进理论方法及关键技术、超级杂交水稻等重大科技成果;专利申请量从2006年的4714件增长到2009年的6182件,年均增长9.5%;引进了节能高效冷凝锅炉等一批国际先进适用技术并进行了消化吸收再创新。2006-2009年,科技成果本地转化率从16%提高到24%。拥有国家级创新型企业5家、省级创新型企业13家,市级创新型企业85家。

3、创新创业氛围逐步形成。长沙正积极打造“创业之都”,努力营造“创新发展、创业富民”的城市创新氛围。设立了专项资金支持科技领军人才创业、留学人员创业、学生创业等创业富民项目;设立了“科学技术创新贡献奖”;每年定期举办系列科技创业活动。目前,由高校师生创办的科技企业达200余家,归国留学人员创办、领办或作为技术核心的企业达160家。

(三)以强化党政领导的科技意识为目标,不断优化自身发展环境

1、科技发展政策不断完善。“十一五”期间,长沙围绕促进技术创新、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及产业化的目标,不断完善促进科技发展的政策文件,先后出台了《加快长沙科技进步,全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意见》《关于大力推动创业富民加快建设创业之都的若干意见》《关于积极促进产学研合作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的暂行规定》等20余项政策法规,逐步形成了投融资、人才、财税、高新技术产业等系列科技政策体系,为全市科技事业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强大引擎。

2、科技投入全面加大。长沙采取国家、省、市、区四级联动的方式,全面加大了对科技的投入。逐步建立起以财政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社会资本积极参与的多元化科技投入体系,确保科技投入持续稳定增长。2005至2009年,地方财政科技投入47.51亿元,年均增长25.75%,其 4

中科学技术31.85亿元、科学技术普及8708万元、社会科学732万元、对企业投入的技改资金6.39亿元、高新技术引导资金5.3462亿元、市属高校重点学科科研开发及科研课题经费2428万元。各项科研投入都以两位数的年均增长速度增长,尤其是对企业技改资金和高新技术引导资金的投入增加最多,分别以57.03%和67.34%的年均增幅增长。2005年、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市科技局归口管理的科技专项经费分别为3700万元、7700万元、1亿元、2亿元、2.25亿元,五年增加了5倍的政府财政投入。通过政府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带动社会资金70多亿元,通过科技部、省科技厅科技项目立项获得经费7亿元,引导社会资金投入600亿元。全市R&D经费占GDP的比重逐年攀升,从2006年的1.73%上升到2009年的1.98%。

3、科技平台建设取得新进展。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程中心等技术研发平台和产业技术联盟的建立和完善,形成了长沙多层次、多领域的创新平台。重点(工程)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科研院所等创新平台不断完善,集聚了新材料、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工程机械等领域的高精尖人才和一流科研仪器设备。2009年科技公共平台建设项目共立项46个,安排经费3080万,占全市科技计划项目经费的14.67%。目前,我市共拥有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0个、国家重点(工程)实验室12个,省级

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2个,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6个。围绕主导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成立了数字媒体、先进电池材料及电池、汽车及零部件等15个产业技术联盟。留学人员创业园、生产力促进中心、科技成果转化中心等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有力支撑了创新创业和科技型企业发展。长沙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等科技企业孵化器孵化面积达到100万平方米,在孵企业近2300家;动漫技术中心已由软件园、蓝猫卡通、宏梦卡通等单位开始了筹备工作;构建了较为完善的农业科技信息综合服务网络,开通了星火科技“12396”服务热线,成立了优质稻、生猪、花卉苗木等25个特色产业基地。

4、科技体制改革加快推进。企业技术创新的主体地位得到有效加强,科研与技术开发机构、科技创新平台的技术创新公共服务能力大幅提升。科技中介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面向市场、服务企业的能力显著增强,科技创新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不断深化,科技发展的体制环境、人文环境、政务环境和法制环境不断优化。

(四)以强化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为目标,不断提升科技服务能力

1、科技部门较好地履行了相应机构职能

在科技部门机构建设方面:围绕科技队伍建设方面,一是配强科技管理干部队伍。在市科技局管理人员的配备上,市委、市政府加大了支持力度。市科技局在编行政人数由34人增加到44人,用于引进硕士以上公务员,改变机关管理人员的知识、年龄结构。原局长何寄华同志被提拔为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原副局长胡石明同志被提拔为局长,原办公室主任卢异同志被提拔为纪检组长,解决了2位同志副县级待遇,局领导班子更加充满活力。同时设立了产学研合作处,并于2008年新设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中心,进一步强化了我市的科技成果转化工作。与此同时,市直各部办委局均设有科技处室;二是推进机构改革。新成立了市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中心,加强了长沙生产力促进中心建设。机构健全、结构合理、职能完善,充分发挥了对全市科技管理的职能作用。三是提升科技决策能力。注重发挥科技顾问、科技专家在科技管理、项目评审、规划论证等方面的参谋智囊作用,更好地推进民主决策、科学决策。市政府每届从高校选拔4位博士挂职局长助理,参与科技决策。

在较好履行科技职能方面:一是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市科技局组织有关部门,编制了《长沙市“十一五”科学技术发展规划》、《创新型长沙建设规划》、《长沙市两型社会 7

综合配套改革自主创新体系建设规划》等,高起点谋划科技发展。

2、是强化科技进步目标管理考核。扩大了考核范围,将全市9个区县(市)党委政府和13个科技园区纳入考核范围,强化了科技进步考核的影响力。创新了考核方法,采用集中答辩和民主测评结合的新形式,在考核指标上,突出重点指标和特色工作。加大了奖惩力度,考核结果直接与区县(市)和园区领导干部的政绩考核挂钩,使第一把手抓第一生产力成为现实,整体推进了全市科技进步和创新型城市建设。

3、长沙科交会成果丰硕。在各级领导的关心、指导下,由国家科技部、国家教育部、中国科学院和湖南省人民政府主办,国家科技部火炬中心、湖南省科技厅、湖南省教育厅和长沙市人民政府承办的2007、2008、2009科交会取得圆满成功。三届“科交会”都以“产学研金一体化 科技创业在长沙”为主题,坚持综合性与专业性、区域性与国际性、先进性与适用性相结合,着力搭建产学研金合作平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共吸引了包括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香港理工大学在内的318所海内外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4800多家高新技术企业、上市公司、科技中介机构和投融资机构代表约16000余人参会,参观人数达16万人次;

共收集发布科技成果、技术需求、融资需求超过20000余项,签订科技合作项目587项,签约金额达564亿元。通过对签约项目的跟踪调查,项目履约率达到81.8%;新增产值360亿元,新增利税51亿元,新增科技成果350项,新增就业岗位36700个,搭建了一个成果转化的广阔平台。通过科交会签约项目的实施,有力地推动了长沙的经济社会发展,培育了一批龙头企业和拳头产品。促进了产业资本、技术资本和金融资本的紧密结合,对推进长沙经济又好又快率先发展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由于长沙科交会主题鲜明、内涵丰富、形式新颖、注重实效,赢得了海内外产学研金各界的广泛好评,在2009年获得了“中国行业品牌展会金鼎奖”。

(五)以增强科技的社会功能为目标,有效提升城市品质。

1、技术支撑的可持续发展功能日益凸显。启动了“两型社会”科技支撑体系建设、食品安全、资源集约、生态修复、疾病防治、节能减排、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工程等重大专项,生态环境和节能减排持续改善,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分别减少11.08%和22.16%。

2、科技促进城乡公益事业蓬勃发展。民生科技发展力度进一步加大,科技在城市公共管理、规划建设、减灾防灾、人口健康、城乡一体化等方面的作用日益增强,长沙三次被

评为中国十大最具幸福感城市,居民的归属感和幸福感不断增加,科技支撑宜居城市建设作用不断显现。

3、公众科学素养不断提高。全市科普工作局面总体呈现良好发展态势,各类科普教育基地达到85个;全国科技活动周、全国科普日、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百万市民学科学等各类科普活动广泛深入开展;市民科学素质显著提升,2007年长沙科学素养调查显示,市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3.03%。

长沙“十一五”科技发展的成就,得益于市委、市政府把科技创新与进步摆在非常重要的战略位置,得益于把提高全社会的科技意识作为科技发展的重要基础,把面向国内外引进和整合创新资源作为科技发展的重要抓手,把科技园区和产业基地作为科技发展的重要载体,把增加科技投入作为科技发展的重要保障,从而推动了科技引领支撑作用的充分发挥。

二、“十二五”长沙科技工作总体思路

2011—2015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关键时期。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依靠科技进步,发挥长沙作为省会城市在湖南建设“两型”社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的引领支撑作用,实现长沙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率先发展,制定本规划。

(一)总体要求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遵循“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科技工作方针,以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为导向,以结构调整、自主创新、产业培育和民生改善

为着力点,大力实施“1256”发展战略,即:以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为一条主线,力争在“技术瓶颈和要素制约”两大关键环节上有重大突破,大力实施自主创新能力建设、产业科技引领支撑、民生科技发展提升、成果转化、科技人才创业五大工程,着力培育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生物、信息、文化创意、新能源汽车、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科技提升长沙、科技再造长沙”,走创新驱动、内生增长和国际化的发展道路,努力实现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率先中部崛起的发展目标。

(二)发展目标

到2015年,基本建立起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区域技术创新体系,科技创新能力达到全国省会城市中上水平;在重点产业科技创新、重点科技资源利用、科技创新体系重点环节上实现突破,自主创新取得重大进展;依靠科技解决社会发展和资源环境问题取得明显成效,促进经济社会环境的和谐发展。全市科技实力居于全国前列,部分领域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成为全国重要的科技创新人才高地和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地,率先基本建成国家创新型城市。主要指标为:

----全市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0%以上。----科技成果转化率在“十一五”基础上提高10个百分点。----每千人专利申请量达到3件。

----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20%。----战略性新兴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4000亿元。----全社会R&D投入占GDP的比例达到2.5%。

----各类专业技术人员达60万人以上。

到2020年,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70%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30%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6000亿元,科技创新能力和科技发展程度达到我国先进城市水平,基本形成以科技创新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良好局面。

(三)“十二五”长沙科技发展战略重点

“十二五”期间,重点组织实施五大工程,以全面推进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完成规划目标。

1、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工程

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的技术创新体系,提高园区的创新集成能力和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科技创新型园区建设取得重大进展,长沙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成国家级创新型园区,培育500家具有行业带动性和自主品牌的创新型企业,新建国家、省和市级技术创新平台100家,新增国家级科技进步示范县(市、区)2个。

主要任务:

(1)知识创新能力建设。瞄准国家重大科技战略工程,在新能源材料、创新药物、信息技术和高端装备制造等优势领域,重点支持高校、龙头企业和园区联合建设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知识创新基地,攻克有望引领未来世界高技术发展方向的前沿技术,取得一批具有重大影响力的创新成果,抢占科技制高点,为我市持续科技创新提供知识储备、技术储备和人才储备,并在国家重大科技创新战略布局中占有一席之地。

(2)技术创新能力建设。确立企业技术创新的主体地

位,重点在工程机械、新能源汽车、创新药物、云计算、智能电网等领域,支持龙头核心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联合组建国家级和省级技术创新平台。加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建设,推进产学研合作。在长沙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组建新能源汽车、新材料、集成电路等先进制造设计与研发平台,在长沙经济技术开发区组建智能工程机械、汽车等先进制造研制与设计平台,提高整机研发与设计创新能力。支持创新能力突出、服务长沙经济与社会能力强的省级技术创新平台进入国家级技术创新平台。

(3)创新服务能力建设。以长沙大河西先导区、长沙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长沙经济技术开发区为载体,完善和组建具有国际化水平的动漫技术中心、信息咨询中心、传媒咨讯中心、数字资源中心等平台,推动工业设计、产品检测、技术评价、试验试制、中试孵化等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以浏阳生物医药园等为载体,建设新药发现中心,建设蛋白质药物、干细胞、中药6类以上新药的中试、检测等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增强新药创制公共技术服务能力。

(4)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通过省市联动,打造中部地区重要的科技创新基础数据及公共研发设备的集聚和共享中心。重点建设优势产业专利文献共享平台、科技文献与研发试验设备共享网络平台、实验动物与安全评价中心,水稻、生猪、油茶等大宗农(林)产品种质资源库,人类重大疾病遗传资源库、区域医疗信息共享平台等科技创新公共基础平台,建立共建共享机制。

(5)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建设。通过科技创新基地的布局,引导各县(市、区)、园区构建各具特色的技术创新体

系,建成大河西先导区以全方位科技创新为重点、城区以提升现代服务业为重点、产业园区以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为重点、县(市、区)以发展特色产业为重点的区域创新体系。优化“两区八园”的高新技术产业布局,大力推动园区产业集聚、土地集约、要素集聚,形成创新引领、特色鲜明、功能互补的产业布局。

2、科技引领支撑产业发展工程

突出前沿性和适用性相结合、制造业与服务业相结合、工业化和信息化相结合,以促进产业转型、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为目标,以关键核心技术、共性技术、重大战略产品的研发和集成应用示范为重点,突破制约产业核心竞争力的技术瓶颈,构建支撑产业的技术体系,形成技术的制高点、经济的增长极和未来的竞争力。

主要任务:

(1)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加强关键技术研发,掌握核心技术,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

a、实施新材料产业科技重大专项,推动先进储能材料、先进硬质材料、先进复合材料、高性能有色金属材料、新型建筑材料、航空航天特种材料的技术研发和产业化,成为经济发展制高点和支撑制造业发展的基石;

b、实施信息网络科技重大专项,推动电子信息网络、物联网技术开发、数字化整机产品、集成电路的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实现产业二次振兴;

d、实施生物与新医药科技重大专项,推动新药创制、新型医疗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使之成为支柱产业;

e、实施航天航空产业科技重大专项,推动大型飞机起

落架及制动系统、先进无人飞行器、近空间飞行器、通用飞机的技术研发与产业化,加快融入国家大飞机产业链;

f、实施新能源与节能环保科技重大专项,推动太阳能电池及设备、新型储能电池、电源管理系统、太阳能发电建筑幕墙、智能电网主要设备、烟气循环烧结工艺及配套装备制造、中高温SCR法烟气脱硝等关键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

(2)传统产业提升。突破制约产业发展的瓶颈技术,大幅提高产品设计水平、制造水平和成套能力,提升支柱产业在全球产业价值链分工中的地位。

a、实施汽车产业科技重大专项,建设整车车身性能验证平台和汽车碰撞实验平台,突破设计与制造关键技术,推动乘用车整车、商用车整车、新能源汽车及其关键零部件的产业化,提升产业价值链;

b、实施先进装备制造产业科技重大专项,推动智能型工程机械及其关键零部件、轨道交通施工关键设备、高档数控机床、高端节能泵阀、工业微波高温装备关键设备、医疗器械的技术研发及产业化,实现成套装备的智能化和高端化。

c、加快信息技术、清洁生产技术、再利用技术等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应用,提高传统产业信息化和再制造水平,发展循环经济。

(3)现代服务业科技创新。加强信息技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等在现代服务业中的应用,加快现代服务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

a、实施文化创意产业科技重大专项,突破广播电视创

意设计、动漫产业关键共性技术,推动电视/手机动漫、动漫产品及衍生产品开发的产业化,打造文化产业品牌。

b、推动现代物流、科技金融、科技研发、文化创意、咨询服务、移动电子商务、信息服务外包、三网融合增值服务、物流信息服务、工业设计等产业的技术现代化、服务网络化、产业高端化,推动现代服务业与制造业的融合发展,以现代服务业提升制造业。

(4)现代农业科技创新。巩固生物育种在国内外的领先地位,加快农业重大动植物新品种的推广应用,提升都市农业和生态农业发展水平。

a、实施现代农业与健康科技重大专项,推动超级杂交水稻育种、农产品加工、秸杆综合利用、有机肥开发、新型兽药研制、农产品深加工设备制造等技术研发和产业化,提升都市农业和生态农业发展水平。加快物联网技术在现代农业中的示范应用。

b、继续建设优质稻、生猪、水产、蔬菜、茶叶、花卉苗木等现代农业特色产业科技示范基地,加强农业科技园区科技创新基础条件建设。

c、继续实施科技助农“直通车”、农村人才培养与实用技术培训等工程,继续推进现代农业国际合作交流工作。

3、民生科技发展工程

坚持以人为本,把科技进步与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科学素养和健康素质紧密结合起来,以科技促发展,以发展缓解社会各类矛盾。在生态环境、人口健康、城市管理、公共安全等领域实现100项关键技术的突破与推广应用,构建完整的民生科技支撑体系。

主要任务:

(1)生态环境科技创新。实施节能减排、绿色生态住宅、垃圾发电、余热利用等科技示范工程,开发和推广清洁能源技术、节能改造技术、城市生态修复技术、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面源污染防治技术等先进实用技术。实施生态环境保护科技重大专项,突破废旧物资高值化利用、生态恢复药剂、重金属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污染土壤修复等关键技术,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技术体系,促进低碳技术和循环经济的快速发展。创建节能技术服务中心等公共科技服务平台,构建适应城市需求的资源与环境公共技术服务体系。

(2)健康科技创新。依靠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大幅度提高健康科技的创新能力,大力培育健康科技产业,大范围运用健康科技的研究成果,有效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在疾病防治、药品安全、基层医疗卫生和计划生育服务机构科技示范、公众健康知识普及、人口安全、全民健身等方面,加大新技术和新方法的推广力度,全民掌握健康科技知识与应用新技术的能力明显提高。

(3)公共管理与安全科技创新。在城乡一体化、公共交通、公共安全、减灾防灾等领域发挥科技的支撑作用。加强城市规划、智能与绿色交通、食品安全、信息及网络安全、灾害预警及抢险救援等领域的技术研究与应用,依靠科技创新提升“数字长沙”建设水平。加强智能交通应用技术服务平台、食品安全技术服务平台和医疗服务中心等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促进先进技术的推广应用。

(4)科学技术普及。开展以“创造、研究”为主题的未成年人科普工作,以推广先进实用农业技术为目的的农民科普行

动,以掌握科学方法、宏扬科学精神为宗旨的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普活动,以实现低碳生活、健康生活为主题的市民科普活动。加强湖南科技馆、国家气候观象台等重点科普场馆和特色科普示范基地的建设,完善社区、乡镇科普设施,建立科普资源共享机制。加强科普志愿者队伍建设,提高市民参与科普的积极性。

4、成果转化工程

以科技成果转化载体建设为重点,以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为关键,立足科技成果的本地转化,积极引进国内外科技成果,每年转化50项重大科技成果、500项先进适用技术,不断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水平。

(1)科技成果转化交易平台建设。继续办好“中国(长沙)科技成果转化交易会”,进一步提升其品牌影响力,拓展科技合作的广度和深度。继续推进清华大学、同济大学、中国科学院等知名高校和科研机构在长沙的产学研合作基地、技术转移中心和成果转化基地的建设。发挥好国家专利技术(长沙)展示交易中心、长沙技术产权交易所、长沙科技成果转化中心的作用,形成科技成果转化、技术合作交流的渠道和网络。

(2)孵化器和加速器建设。优化提升现有的创业服务中心、生产力促进中心、863软件专业孵化器、大学科技园、留学人员创业园、大学生创业基地等科技孵化器;依托专业产业园大力发展数字媒体技术、新材料、生物医药等专业化科技孵化器;鼓励民营企业创办科技孵化器。支持科技孵化器扩大孵化器面积、拓展服务领域、提升服务水平。建设100万平方米以上科技加速器,为孵化毕业的高成长性企业提供

融资、技术合作、管理咨询、租赁或定制生产厂房等专业化服务。

(3)成果转化基地建设。全面建设先进电池材料、生物产业、软件产业、数字媒体、工程机械、服务外包、食品加工等已有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积极培育太阳能光伏、先进复合材料、有色金属深加工、汽车和汽车零部件等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积极打造航空航天、文化创意、金鹰卡通等特色产业园区。支持国内外高校和科研机构、跨国公司、央企在长沙建立技术转移中心和成果转化基地。

(4)成果转化投融资体系建设。设立种子资金、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高新技术产业基金等专项资金。着力引进和培育一批创业投资和担保、高新技术企业融资服务等机构。积极引导金融机构、民间资本支持自主创新,完善高新技术企业产权融资、上市融资、海外融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等机制,支持科技型拟上市公司的上市工作,抓好长沙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股权代办系统试点工作。推动国家科技保险试点城市工作,争取国家和省参股设立先进制造、节能环保等产业创投基金。

5、科技人才创业工程

以创新型科技人才为核心,统筹研究型人才、应用型人才和工艺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到“十二五”末,全市专业技术人员达到60万人以上,其中科技活动人员达8.7万人以上,全市R&D人员折合全时人员达3.7万人·年,为创新型城市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撑。

(1)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结合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百人计划”等人才培养工

程,实施“长沙市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引进计划”,有计划地引进一批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带动技术和项目的引进,带动创新型团队建设,优化科技人才队伍结构。

(2)科技创新型团队建设。以重点创新项目和科技创新平台为依托,加强学科带头人体制建设,重点建设能够跟踪国内和国际科技前沿、善于攻克优势产业核心技术的创新型人才团队,带动全市各行业、各领域建成一批结构合理、开拓创新、团结协作、各具特色的创新型人才团队,培养造就一支科技创新骨干力量。

(3)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面向我市工程机械、汽车及关键零部件、生物医药、新材料、电子信息、新能源等产业,以提升职业技术能力为重点,依托技工院校、高职院校和企业职工培训中心,创建100个市级以上示范型职业院校所和职业技术培训基地,培养10万名各类专业技能人才,造就一支高技能人才队伍。

(四)“十二五”长沙科技发展保障措施

1、组织保障

进一步发挥市科技领导小组的领导和协调作用,坚持和完善第一把手抓第一生产力的目标责任考核制度。成立长沙市高新技术产业管理办公室,统筹规划管理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完善科技发展的会商机制和沟通协调机制,促进与国家、省、市直部门及县(市、区)统筹协同。优化科技创新管理部门的职能,完善专家咨询、决策听证等科技决策机制,构建“定位清晰、权责明确、运行高效”的科技创新管理与咨询机制。

2、政策保障

加大《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及其配套政策和本市已经出台的各项扶持政策的实施力度。财政支出的科技发展专项经费和科学事业费要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的幅度。完善促进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的财税、金融等政策,综合运用财政拨款、基金、贴息、担保等多种方式吸引社会资金向创新投入,大力引进国内外风险投资资金。创新财政科技投入机制,建立和完善财政科技投入“后补助”制度、重大科技创新项目地方财政配套投入制度、科技成果本地转化奖励制度等机制。

3、人才保障

完善科技人才引进、培养和使用的政策体系,鼓励科技人才以科技创新成果、专利技术、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作价出资创办中小企业,支持科技人才自主创业和向企业流动。加强大学科技园、留学人员创业园、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工作站)等科技人才创新基地建设。加强科技人才交流平台、科技人才信息共享平台建设,提高为科技人才创新创业的服务水平。完善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引进和创新创业的政策,营造优良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4、环境保障

深化创新型企业、创新型学校、创新型园区、创新型机关、创新型乡镇(社区)等创新型城市创建工作,全面推进国家创新型城市和科技进步示范城市工作。加强区域科技合作,提升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水平。全面实施《长沙市知识产权战略实施纲要》,推进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建设,完善知识产权激励、运用、保护、协作等机制。加大对科技创

新的宣传和表彰力度,努力营造“创新发展、创业富民”的城市创新氛围。

5、实施保障

发挥“十二五”规划对未来五年我市科技发展的指导性作用,加强规划与计划的衔接。建立以“效率、效益和效果”为导向的评估监督、动态调整以及绩效考核机制。加强对县(市、区)科技发展的领导,推进县(市、区)科技发展。

第三篇:十一五总结暨十二五思路

包河财政“十一五”工作总结 暨“十二五”工作思路汇报

“十一五”期间,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政协的依法监督下,全区各级财政部门以“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保稳定、促发展”的工作主题,全力推进财政管理科学化、精细化、规范化,实现了财政收入逐年增长,谱写出包河财政发展的新篇章。

一、“十一五”期间财政工作简要回顾

“十一五”期间,我区以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线,合理使用财政政策,全力推进区域经济发展和区级财源建设,财政收入稳步增长,支出结构日趋优化,财政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不断提高。

(一)财政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

1、财政收支总体情况

2006-2009年累计完成财政收入达435417万元,平均增幅23.41%,其中地方级收入256930万元,平均增幅30.88%。2010年1-10月财政收入突破18亿元,占年初预算103.37%,超序时进度20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增长45.6%,已提前两月完成全年目标任务,预计年底将实现财政收入20亿元;

财政支出方面,积极克服金融危机的带来的负面影响,按照“民生优先”的工作理念,不断优化财政支出结构,逐年提高社会公共事业投入,四年来累计支出31.54亿元,其中民生资金8373.27万元,平均增幅40.55%。2010年1-10月累计财政支出

2345678-

第四篇:十一五总结和十二五文化发展思路

库伦旗文化广播电视电影局

“十一五”工作总结及“十二五”发展规划

“十二五”时期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推进全旗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和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的关键时期。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把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作为扩大内需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推进广播影视,新闻出版等领域重大文化建设项目和产品创新”。在此大背景下,我旗文化事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大好发展机遇。我局组织专门力量对全旗文化广电工作进行了深入调研,广泛征求了社会各界意见,在认真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形成了以下发展思路。

一、“十一五”以来文化事业发展情况

近年来,我旗文化工作坚持以实践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发展繁荣为主题,紧紧围绕旗委旗政府中心工作,创新创业,真抓实干,文化事业各项工作发展出现了良好发展势头。

(一)群众文化事业繁荣发展。一是大力组建和扶持业余文艺演出队,先后成立了草根文化艺术团、红枫叶安代队、原生态安代队等8个群众表演团体,经常组织举办规模声势大、覆盖范围广、参与群众多、社会影响好的群众文化活动,为繁荣全旗城乡文化发挥了积极的主导作用,也为我旗民族文化的传承培养了一批接班人。二是活跃群众文化活动。2010年开展广场文艺活动117场次,服务群众2万多人次,丰富了群众业余文化生活,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二)文化惠民活动大范围开展。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就是要通过一批具体文化福利项目,将健康向上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送到群众身边。近年来我局进一步整合资源,开展送文艺下乡、农家书屋建设、“2131”农村免费电影放映等文化惠民工程,让人民群众共享文化成果。2010年,完成“2131”工程农村电影放映2322场,观众275782人次。开展“送戏下乡”演出活动82场次、服务群众58200多人次,并为其他各类文艺活动和会议提供音响服务90场次。送书、科技信息等下乡达到13000册(份),完成了70个价值280万元的草原书屋建设工作。全旗各级图书馆(室)接待图书阅览、借阅和查阅人员41087人次,提供各类图书60119册次。

(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事业从无到有。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我们始终以“安代”为主要内容,对我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了更深入的挖掘、整理,倾力打造安代这张经典名片。调查搜集了安代的起源、安代名称的来历、安代的动作、曲调以及安代的唱词和有关安代发展过程中发生的故事、传承人员的情况等。已挖掘整理出安代曲目72首、安代唱词1260多段,出版了《安代研究四十年》、《安代文化研究集成》等多部论著及大型画册《中国安代艺术之乡——库伦》,并征集到歌颂库伦的新歌62首。

(四)文化产业体系初具规模。经过近几年的培育和发展,我旗文化产业初具规模,形成了包括图书音像、休闲娱乐、文艺演出、广播影视、群众文化等行业在内的综合型文化产业体系。截至目前,文化经营单位80家。其中网吧14家,音像场所6家,歌厅、舞厅、台球厅26家,摄影、摄像场所10家,电脑、软件销售场所9家,书报刊场所6家,印刷厂及打字复印社11家,全部为民营企业和摊点,是全旗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新的增长点。

(五)广播电视业扎实推进。目前,我旗的广播影视已经初步形成了事业与产业发展同步进行,电影与电视互为补充,有线与无线紧密结合的全方位多层次的广播影视综合覆盖网。一是“村村通”工程取得新成效,网络覆盖面继续扩大。截止目前,全旗广播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均达到96.13%和93.16%。二是节目套数日益多元化。今年电视节目套数由过去的36个增到了48个。全年电视节目播出时间14610.5小时,其中制作电视节目时间467.5小时,转播节目14143小时。三是有线电视网络建设取得新突破,通过合作经营,完成了城网改造工程,已投入资金1600万元,已经使6个苏木镇100个嘎查村约2.4万农牧民收看到了清晰的电视节目,全旗有线广播电视传输干线网络总长超过400 公里,全旗有线电视用户数量达到1.8万户,有线电视入户率为40%。

(六)文物保护工作力度不断加大。从2007年开始,投资9070万元的三大寺保护修缮一期工程已建设完成。按照《库伦三大寺文物古建筑维修工程设计实施方案》要求,先后拆除了寺庙周边的原人大、政协办公楼、旗宾馆商务楼、原旗委、政府综合办公楼及寺庙南侧一栋商业用房等近20000平方米建筑物。建设寺前广场,绿化美化硬化近30000平方米,使“三大寺”周边环境得以有效整治。并修缮完成了包括兴缘寺山门、大殿、象教寺弥勒佛殿、额克苏莫庙、象教寺救度佛母庙、玉柱堂、札萨克达喇嘛寓所的抢险加固现状整治工程和寺内环境整治和硬化、绿化工程以及“三大寺”三防工程。目前部分庙宇已实现了对外开放,日平均接待游客200人次。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整体情况看,近几年是我旗文化建设发展较快,较好的时期,但是对照全旗跨越式发展的要求,对照时代潮流发展的需要,对照人民群众的需求,必须十分清醒地看到我旗文化事业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文化投入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不够协调。目前,对文化事业发展的财政投入还仅仅是低水平的保障,多渠道投入政策还不完善,投入结构不合理。尽管我旗财政对文化的投入逐年增加,但由于我旗是国贫旗,历史积存的问题多,缺口较大,突出表现在文化基础设施不足。目前我旗标志性文化设施稀缺,还没有一个达到标准的博物馆、文化俱乐部、影剧院等硬件设施,影响城市形象和文化品位,不利于群众文化的开展。

(二)城乡之间文化事业与时代要求不够同步。全旗乡镇文化设施匮乏的现象仍然较多,建设任务艰巨,农村群众看戏难、看电影难、看书难的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基层文化事业机构,编制等问题尚未得到落实,基层文化工作队伍不健全、不稳定;精品文化与大众文化等方面均存在不够平衡问题,机关文化、社区文化、企业文化、军营文化、学校文化、农村文化等方面还急需引导、扶持和帮助。

(三)文化事业发展与当前形势需要不够适应。一是现行文化体制与市场经济体制不相适应,文化软实力总体不强,机制不够健全,需要切实增强活力和竞争力;二是文化人才队伍建设与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要求不相适应,在艺术创作、遗产保护、文化管理、文化经营等一些门类缺少一批领军人物和创新型人才,培养人才、引进人才、留住人才任务艰巨;三是文化服务与人民群众的需求不相适应,艺术创作生产方面不论数量还是质量,不论品种还是结构,都还不能很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还需要进一步增加百姓喜闻乐见、广为流传的精品力作;四是对外文化交流的渠道还需要进一步拓宽,提升库伦形象,服务全旗型跨越式发展大局还需要付出大量努力。

(四)文化遗产保护亟待加强。随着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珍贵的民族文化遗产也在不断流失和消亡,由于缺少专项经费,众多文化资料和文物点难以得到及时抢救维修,散落在民间的文物不能实施征集保护,部分民族民间艺术和民风习俗无法传承和保护。

三、“十二五”期间发展的思路和任务

库伦“十二五” 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要以全面提高人的素质为核心,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为根本出发点,努力做到:一是强化文化建设对经济发展的引领与支撑作用,实现文化与经济协调发展;二是把握文化的传承、借鉴与改革创新的关系,保持文化的先进性和鲜明的时代特征;三是正确把握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发展关系,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同步发展;四是注重政府规划引导,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实现库伦文化建设快速健康发展;五是把握区域、城乡协调发展与文化产业重点突破的关系,全面提升库伦文化发展水平。

(一)做好常规性文化工作。继续以广场、社区、校园、军营等团体为依托,精心组织好群众性文化活动,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乌兰牧骑、文化馆、图书馆、电影公司在开展送戏、送图书、送电影等送文化下乡活动过程中,在保证数量的同时要不断提高质量,结合新形势新发展为广大农牧民服好务。继续加强对我旗文化娱乐场所的管理检查和监督,不断加大执法力度。规范歌厅、网吧的管理,要把整顿网吧,净化校园文化环境作为重中之重,要进一步完善对未成年人禁止进入网吧的管理措施,确保我旗的文化市场健康有序发展。广播电视工作将继续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紧紧围绕旗委政府中心工作,搞好新闻宣传,确保安全播出。同时在栏目设臵、节目质量上都将想方设法推优出新,不断提高在上级媒体上稿量,为库伦经济社会发展营造浓郁氛围和提供舆论支持。

(二)进一步加大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一是拟在三大寺西侧或检察院西侧结合棚户区改造开发建设元城,全力放大库伦蒙元文化元素,与三大寺藏传佛教文化及曾是独特的政教合一体制的喇嘛旗文化进行整合拓展。二是建设特色街区,如成吉思汗大街、荞麦食品加工销售一条街和蒙古族民俗制品一条街等,用文化带动旅游及经济社会发展。三是积极争取资金,拟建一所集电影放映、文艺演出、大型文化活动等功能于一体的大剧院,计划投资900万元,建筑面积为3000平方米,初步设计观众席为上下二层,共四个剧场,座位为1000个左右。四是结合城镇建设规划,在蒙药厂现址建设蒙医蒙药博物馆。利用该址老爷庙和淖尔济庙的宗教元素,结合我旗蒙医蒙药历史,使其成为我旗文化产业的又一大亮点。另外,完成安代艺术博物馆的内部装修及布展工程。将本着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实施的原则,内部装修、展品征集、展厅设计同步进行,使该博物馆真正成为展示安代艺术、民族文化、宗教文化的艺术平台,并使其得到更好的拓展和外延。五是继续加大对镇村两级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目前我旗的6个苏木镇文化站建设项目已全部完成,全部为近400平方米的标准文化站。下一步将在现有基础上,不断充实和完善各基层文化站的配套设施及服务功能,使文化站能够更好地发挥作用。另外向村级延伸,建设一批村级综合文化室,同时还要充分发挥好“草原书屋”和“农家书屋”工程的功能作用,把文化食粮送到农牧民的田间地头,让广大农牧民真正汲取文化营养,使文化信息成为农牧民脱贫致富的动力助推器。

(三)进一步打造库伦特色文化品牌。在库伦现有资源条件上对文化产业发展进行审视,有步骤、有计划地开发利用,着力培育一批重点文化产业品牌。一是千方百计让“安代”走出去。我旗的安代艺术在全市、全区都有较高知名度,是一张推介库伦、宣传库伦的文化王牌,如何让安代走出全区,走向全国,一直是我们沉思和探索的课题。2009年我旗举办的中国库伦首届安代文化艺术节为打造安代品牌文化迈出了成功的一大步,今年,我们将向上申报区级安代文化生态保护区项目,目前申报文本已编制完成,正在等待上级文化部门审阅。初步估计项目完成后,拟投入资金6000万元。同时,积极向上争取建设安代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另投入资金6000万元。通过上述两个项目的申报建设,进一步打响安代品牌,拉动文化产业建设。二是利用工艺制品宣传库伦,使之成为文化产业新的增长点。围绕安代、荞麦、布鲁、宗教等具有库伦特色的主题文化进行重点研究开发,加大产品研发力度,并将其打造成品牌,推向市场。目前正在委托一家公司制作布鲁工艺品,样品已经完成,正在请专家和领导评审。另外我们打算以“吉祥安代”雕塑为原形制作旅游工艺品,其内含的安代、宗教和库伦地域的文化元素将成为我旗旅游文化产品生产的一大亮点。同时,积极申报布鲁文化艺术之乡、荞麦文化艺术之乡、蒙医蒙药之乡和根艺之乡。三是通过生产影视艺术作品带动文化产业发展。今年由北京十月天文化传媒拍摄,片长90分钟,由著名蒙古族作家阿古拉泰和白雪林编剧,著名导演杨真执导的《荞麦花开》于9月3日在库伦旗开拍。《荞麦花开》反映了日本遗孤、原库伦一中教师乌云的亲身经历,同时融入了库伦民歌、安代舞、荞麦饮食和蒙医蒙药等诸多民族文化元素,将会在宣传库伦带动文化产业发展方面产生深远影响。另外,积极争取资金,拟将库伦民歌《达古拉》改编成一台歌舞剧,通过全新的歌舞艺术手段展现出库伦地域的民俗风情,展现出库伦独特文化的丰厚底蕴。

(四)全力打造宗教文化产业圈。库伦的宗教文化作为一种历史背景和文化底蕴深厚的人文景观,在全市、全区都是独一无二的,十二五期间,要继续加强学术研究,大张旗鼓地宣传库伦的宗教文化。一是积极争取资金计划继续实施三大寺保护修缮工程,包括兴源寺院内西侧老爷庙(财神庙)、东西厢殿及山门殿复建工程、福缘寺维修及三大寺二期工程扫尾和环境整治等工程。二是围绕宗教文化排演好查玛舞、安代舞等,实施“特色剧场天天演”工程。使游客在观光旅游的同时通过艺术的手段领略库伦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将成为吸引广大游客的又一旅游热点,彻底改变“白天看庙,晚上睡觉”的问题。

(五)发挥地区优势,搞活做大旅游产业。将以“三大寺”为核心,进一步搞活沙漠旅游项目,积极创建4A级旅游景区,形成东接大青沟国家自然保护区,南接山峰沟壑、北接草原沙漠,西接沙湖荷花的旅游资源布局。通过有效地保护文化遗产、弘扬特色文化,最终打造一个以历史为脉络,以宗教文化为主体,以古城区“三大寺”为核心的旅游精品区,进一步拉动全旗旅游产业发展,形成一个三产联动、和谐协调、互动共赢的产业格局。

(六)激活体制,不断推进文化市场建设。整合文化资源,加大执法力度。将过去的文物、文化市场、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等方面的执法功能集于一体成立全旗文化综合执法大队,重新拟定编制,明确职责。同时,鼓励发展文化中介,大力发展文化经纪机构的文化经纪人,组建各类文化产业组织,不断培育新的市场竞争主体。

(七)做好综治、维稳、平安创建工作。广播电视台做好法制宣传、安全播出工作。做好广播电视稽查工作,扫黄打非工作、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工作。设臵社会稳定评估机制,确保安全生产及公共安全,建立健全“大调解”工作体系,做好互联网建设管理。

第五篇:衡阳机械十一五总结及十二五思路

衡阳机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十一五”工作总结及“十二五”工作思路

“十一五”是机械装备制造业发展的关键时期。“十一五”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们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七大”精神,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紧密围绕“发展是硬道理”,紧紧抓住发展机遇,解放思想,团结拼搏,开拓创新,攻难克艰,实现了全市机械装备制造业健康、持续、快速发展。2009年,全市市属规模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84.5亿元,实现利润6.89亿元,上交税收2.97亿元,与“十五”期未相比,分别增长2.31倍、4.4倍、1.55倍。预计到今年年底,可完成工业总产值100亿元,实现利润8亿元。上交税收4.7亿元,与“十一五”制定的目标相比,翻了一番,全行业到2010年底预计完成工业总产值300亿元。

一、“十一五”经济发展和工作情况

(一)经济建设成绩斐然

“十一五”期间,面临经济全球一体化,世界性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转移急剧加速的环境,集团公司充分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扬长避短,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加快机械装备产业技术结构,产品结构,组织结构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品水平不断提高,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创新能力不断增强,行业影响力不断扩大。

1、项目建设规模空前

“十一五”以来,我们坚持扩大投入与调整产业结构并重的方针,把项目建设、技术改造作为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手段,用高新技术淘汰落后的技术、设备和工艺,加快提高行业的科技水平和竞争实力。“十一五”期间,全行业项目建设、技术改造投入资金达30亿元。已建成的重大项目主要有:安徽合力衡阳(南方)工业车辆制造基地、南方互感器1000KV互感器项目、风顺车桥变风器生产基地、浙江金星叉车基地、特变电工衡变公司二期技改工程、亚新科电控燃油喷射系统第一期工程、长宏锅炉年产12000蒸吨锅炉项目、天雁机械50万台增压器工程等,正在建设的项目有:金杯电缆投资5.1亿元500KV超高压电缆、环保阻燃电线、核电电缆和高速铁路、城市轨道电缆技改工程;恒飞电缆投资2个亿内延增产项目、衡变直流换流变压器技改项目和南方输变电产业园、亚新科电控燃油喷射系统产业化第二期工程、天雁机械200万台增压器二期工程等。

2、名牌战略成效显著

“十一五”期间,我们把实施名牌战略作为振兴发展机械装备制造业的重要突破口和有效途径,优化自主创新机制,鼓励引导企业根据市场变化不断强化技术研发和技术创新,建立健全以企业技术中心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大创新、创优、创牌工作力度,创造出多项全市第一:特变电工衡变公司生产的750KV电抗器是全市第一家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殊荣的产品;110KV变压器及220KV以上变压器,成为我市第一个中国名牌;金杯电缆成为全市本土企业第一个中国驰名商标;天雁机械技术研究中心成为全市第一家国家级企业技术研发中心。创建20个湖南名牌,占全市1/3。涌现出一批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产品,亚新科车用电控单体泵,长丰“AMT”变速器、湖南机油泵cummins机油泵、衡变BKD-3200/1100百万伏并联电抗器、中钢衡重YZ55B型牙轮钻机及模块式重型数控落地车铣床、凌风车架北汽福田萨普皮卡车架系列、天雁轿车用电控VNT涡轮增压器、运机超长皮带运输机、衡山客车等。

3、产业集群初具雏形

自从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机械装备制造业要突出抓好输变电产业和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后,我们通过招商引资、改革改制、引进战略投资者,加大项目建设和技改力度,两大产业迅速发展壮大。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已形成生产客车、叉车、旅游车、军用车、油泵油嘴总成、水泵、柴油机、机油泵、涡轮增压器、专用车底盘、汽车凸轮轴等31个产口117个系列。输变电产业已形成超高压、中压电力变压器、电抗器、户外交流隔离开关、电流电压互感器、变配电成套装备、电线电缆、光缆、漆包线、绝缘材料、铜板等,两大优势产业产值占全行业总产值70%以上,涌现出一批在国内外有比较优势和核心竞争力骨干企业,如特变电工衡阳变压器公司、亚新科南岳公司、金杯电缆、天雁机械、湖南机油泵等。今年,国家输变电产业火炬基地和湖南省汽车零部件产业基地落户衡阳,使两大优势产业如虎添冀,为加快输变电产业和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发展增添了强劲动力。

(二)企业改制稳步推进

“十一五”期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集团公司把企业改制作为一项重要任务,作为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的重要手段,作为实现经济加速提质强后劲的关键措施,举全公司之力,按照成熟一家、改制一家及一厂一策的原则,推动了企业改制工作。

1、加大企业破产力度 机械工业是全市工业的“庞然大物”,企业个数多,大中型企业多,特困企业多,职工人数多,对全市工业经济具有举足轻重影响的企业多。为了加快发展步伐,集团公司把加大企业破产力度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2006年以来,先后有绝缘材料厂、仪表厂、建湘柴油机厂、轴承厂、叉车总厂、电瓶车总厂、量具刃具总厂、富湘机械制造总公司、天翔机电总公司、电机厂、电工器材厂、阀门厂、蓄电池厂、砂轮厂等单位破产终结,其中政策性破产企业7家,依法破产企业7家,到目前为止,集团公司除1家企业因外资方面原因没有破产外,其余该破的企业全部破产终结,改制验收企业15家。

2、加快企业重组步伐

在急风暴雨式的企业破产高潮过后,集团公司不失时机地提出了改制工作由“大破向大立”方向转变的口号,积极推进企业重组,促进企业存量资产的合理流动。一方面,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凡涉及企业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公司领导都做到亲自筹划,亲自参与,亲自协调。通过艰辛努力,2006年以来,成功引进了安徽合力叉车有限公司、兰州兰量工具有限公司、浙江金星集团、江西裕衡公司、大地泵业有限公司、中原房地产有限公司,使电瓶车总厂、叉车总厂、仪表厂、量具刃具总厂确保了产业存续,中国志德集团收购客车厂无形资产战略合作协议2010年10月份签订后,成功进驻松木工业园。另一方面,全力搞好企业重组。对具备条件的改制企业,集团公司积极引导,鼓励支持政策允许的中小企业,由经营者员工共同持股,成立新公司,几年间,先后有运机、衡山专汽、绝缘、汽制、冶金矿山等企业成功实现了企业重组。目前,这些重组企业普遍发展态势良好。运机重组后,加大技改力度,加强企业管理,产值由改制前不足1个亿到2010年有望突破10亿元,成为全国运机制造行业的龙头老大。

3、加强创业园区建设

对于没有战略投资者进入,短时间内重组无望的企业,我们不等不靠,利用现有资源,盘活存量资产,支持企业建立创业园区的基地建设,加快孵化租赁企业步伐,为壮大非公有制经济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目前,全系统已有两个国家级创业基地即新建中小企业创业服务有限责任公司和新衡泵工业园创业服务有限公司,一家市级创业园基地,即原轴承厂。同时,天翔创业园基地和光学创业园基地申报工作正在进行,通过创业园区建设,解决了不少职工就业难题,改善了企业环境,企业的存量资产得到了有效利用。

(三)行业管理由虚变实近几年,根据行业管理职能的调整改变和形势的不断变化,集团公司结合行业的中心任务和需求,立足大机械,更新思路,创新方法,拓宽了行业管理和服务的领域,一是积极创建学习型机关和企业,2006年以来,集团公司每年都要邀请知名大学教授、相关部门专家给机关工作人员和企业高级白领讲座授课,从而更新了大家的知识,开阔了大家的视野,增强了学习的兴趣,提高了管理水平和业务工作能力。二是提高了服务企业的主动性,在企业改制中,集团公司做到全力指导、全面参与、全程监督,确保企业在改制过程中不违背上级改制政策,不偏离正确方向,同时,积极主动为企业协调社保、医保、水电分离等等各方面事情,及时为企业排忧解难。据不完全统计,近几年,集团公司为企业协调解决各种难题1200余个,对企业在项目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主动跟踪协调,能在自己职权范围内解决的及时解决,不能解决的,积极向市政府及有关部门反映,确保重大项目顺利进行。同时,为8家企业申请了“国家中小企业创新基金”。三是开展了全市机械工业普查活动。针对长期以来全市机械工业企业底子不清,情况不明的状况,集团公司组织专门力量,用两个月的时间,对全市范围内产值500万以上的机械企业进行了3次全面调查摸底,基本掌握了全市机械企业的家底。四是加强了行业调研工作。集团公司围绕加快新型工业化步伐和打造千亿行业的目标,近几年先后组织了20余次专题调研活动,在此基础上,先后编制了《衡阳市装备制造业调整和振兴规划》、《衡阳市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衡阳机械工业名牌发展战略》等,与南华大学联合组成课题组,制定了《打造衡阳市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规划》,为政府当好参谋。五是成功举办了“衡阳装备装备世界”大型活动10月19日-20日,由市委、市政府主办,由机械行办承办的“衡阳装备装备世界”产品展示及产业对接推进会成功举行。这次活动以现场签约、产品展示、高峰论坛为主要内容,共邀请到境内外嘉宾外嘉宾和客商400余人。这次活动的最大特点如市委书记张文雄所称赞的“很有新意,很有创意,很有深意”。这次活动的最大亮点是衡阳工业两大巨头中钢衡重与衡钢集团实现了历史上第一次携手合作,为衡阳装备装备衡阳进而装备世界开了一个好头。这次活动的最大收获是凝聚了人气。参会参展的企业和产品为衡阳机械近百年历史上之最,参加企业95个,参展产品400余种,签约项目18个,签约总金额39亿元。六是凝聚行业增合力。集团公司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近几年,组织全行业各企业先后开展了劳动竞赛,歌咏比赛,创办了《衡阳机械工业动态刊物》,邀请央企、省企和市县重点企业参加各种工会会、座谈会、集团公司的凝聚力得到极大地增强,中钢衡重、探矿、天雁、一纺机等央企主动参加集团举办的各种会议及活动,不少新兴民营企业主动要求进入行业管理范畴。

二、“十二五”工作思路 指导思想:围绕打造千亿行业和先进装备业基地目标,实行“1234”工程,即:把握一条主线,加快经济转变方式;培育两个经济发展点,高端装备制造和新能源汽车;围绕三个重点:重点产业、重点企业、重点项目;突出5项工作,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实施品牌拉动战略,加大改制重组力度,提高行业管理服务水平,实现机械工业大跨越、大发展。

主要目标:2012年全行业实现工业总产值600亿元(市属工业企业150亿元,2015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000亿元(市属工业企业220亿元)。

主要工作:

(一)突出抓好产业结构调整。固定资产投资和技术改造专项要以淘汰落后,压缩过剩产能为导向,大力发展符合产业政策和市场需求的高附加值产品。通过加快企业兼并重组和产品更新换代,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形成主机生产企业由单机制造为主向系统集成为主转变,专业化零部件企业向“专、精、特”方向发展,形成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产业格局。同时,积极发展一批高起点、大规模、专业化企业,健全产业配套体系,加快发展现代制造服务业,骨干企业要利用自身优势,逐步实现由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有条件的企业要积极延伸产业链,为其他企业提供社会化服务。做强做大以输变电、汽车及零部件、工程机械、大型冶金矿山设备产业,努力打造国家输变电产业基地、中南汽车及零部件生产基地、华南大型铸锻生产基地、南方电瓶车生产基地。

(二)突出抓好创新能力建设。坚持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自主创新发展道路,加快提高自主化研发制造水平。以国家级、行业级工程研发中心、实验室为骨干,普及发展行业共性技术开发联盟,尽快建立起行业自主创新体系并发挥作用,加快推动机械工业由技术模仿、技术跟踪向技术创新、技术集成转变,由局限于中低档装备向高档,顶尖技术装备进军。“十二五”期间,全行业力争拥有国家级技术研发中心3-5家,省级技术研发中心15家以上,建设5-8家博士后流动站,打造一支拥有院士(10名以上)、博士(40名以上)和硕士(300名以上)的机械装备制造业战略、管理、科研和技术服务队伍。

(三)突出抓好发展战略性新型产业。努力把握未来国际产业发展新趋势,在低碳、节能环保的技术研发和设备产品研制上占领国际国内产业竞争制高点。抓紧研究提出培育我市机械行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思路,强化政策支持,加大投入,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加紧与中国至德集团、万德集团和上海复兴集团的联系、沟通,使三大集团尽快进驻衡阳。

(四)突出抓好“工业倍增“行动。要充分利用国家输变电产业火炬基地和湖南省汽车零部件产业基地落户衡阳的良好机遇,着力推进两大产业自主创新,在有比较优势的产品上多下功夫,形成自主知识产权。形成行业内的比较优势。突出发展冶金矿山机械,工程农机产业,使之成为全国、全省优势产业。“十二五”期间,着力改变目前全行业增速、增幅集中于极少数企业的状况,除将衡特变电、星马重汽、中钢衡重、天雁机械打造成具有国际知名品牌和核心竞争力的百亿企业外,力争将亚新科、金杯电缆、运机、长宏锅炉、合力叉车等打造成30-50亿元企业。

(五)突出抓好企业信息化工程。衡阳机械工业企业尤其是重点龙头企业信息化已具备一定水平和基础,要加快机械工业又好又快发展,我们必须继续发挥比较优势,跟踪前沿技术,利用当代世界信息化中的高科技成果,使之与工业化紧密结合起来,依靠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完成工业信息化和信息工业化的飞跃。适时启动“企业信息化工程”,发挥企业、政府、社会的合力,使条件成熟的企业尽快走上信息化发展道路,进入信息化生产方式的技术前沿,以带动全社会信息化进程,由点及面推进产业信息化。

(六)加大企业改制重组力度。机械系统目前尚有11家企业尚未改制,尤其是衡拖、建湘两个全市昔日工业标志性企业,改制重组还没有明显突破,“十二五”期间,企业改制重组工作要着力从这两个企业入手,重点突破,整体推进,全面完成企业改制重组工作。

(七)突出提高行业管理的服务水平。突出服务职能,引进新的理念,建立新的平台,创建新的模式,取得新的效果,充分发挥一站两平作用(即机械网站、LED屏、内部网络信息平台),努力为行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进一步加强政策和规划服务,进一步加强协调和配套服务,进一步抓好行业统计分析,进一步加强行业新闻和政务信息工作,努力为政府当好参谋,为企业服好务。

二○一○年十二月

下载十一五总结和十二五思路word格式文档
下载十一五总结和十二五思路.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扬州市“十一五”工作总结及“十二五”思路

    扬州市“十一五”测绘工作总结 和“十二五”测绘工作思路 扬州市国土资源局近五年来, 在省测绘局和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局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测绘工......

    十一五成就和十二五思路范文大全

    “十一五”取得的成就和“十二五”的工作思路土右旗经济商务和信息化局 (2011年2月11日)一、“十一五”期间取得的成就 (一)工业经济总量不断扩大,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日益提高。......

    “十一五”规划执行情况和“十二五”发展思路

    “十一五”规划执行情况和“十二五”发展思路浙江省农村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一、“十一五”执行情况分析总结“十一五”以来,农发集团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和有关部门的帮助支......

    商务局十一五工作总结及十二五发展思路

    商务局“十一五”工作总结及 “十二五”发展思路 2010年11月 “十一五”以来,我局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扩内需、保增速、抓项目、求发展”,......

    十一五卫生发展及十二五规划思路

    XXX区“十一五”卫生发展 及“十二五”规划纲要思路一、“十一五”卫生发展情况 “十一五”期间,XXX区卫生事业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卫生局的大力支持下,认真贯彻落......

    ××市环保局十一五工作及十二五思路

    ××市“十一五”环保工作 及“十二五”主要工作目标和意见“十一五”期间,我局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环保部门的指导下,对照××市下达的“十一五”环保目标责任书......

    理公港镇十一五总结,十二五思路

    理公港镇“十一五”工作总结及 “十二五”工作思路 “十一五”工作总结 “十一五”以来,镇党委、政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理公港镇十一五总结,十二五思路

    理公港镇“十一五”工作总结及 “十二五”工作思路“十一五”工作总结 “十一五”以来,镇党委、政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