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市环保局十一五工作及十二五思路
××市“十一五”环保工作
及“十二五”主要工作目标和意见
“十一五”期间,我局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环保部门的指导下,对照××市下达的“十一五”环保目标责任书要求,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十七大会议精神,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市委“××”发展战略和“××”目标,认真履行环保职责,较好地完成了“十一五”环境保护的各项目标,环境质量有了明显改善,社会事业也取得了一定成绩。现汇报如下:
“十一五”期间的主要工作
一、全面完成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目标,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十一五”期间和二0一0年我们围绕××市下达的主要污染物控制目标,全面开展污染防治工作,使各项目标均按要求提前完成。
1、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市下达我市的主要污染物为COD、SO2和氨氮,其控制总量为到2010年底前COD为控制在2667吨、SO2为653吨、氨氮为243吨,其考核指标主要为COD和SO2,我市到2009年COD
已控制在2600吨以下,提前一年完成目标任务。SO2由于产业结构不合理,我市没有水泥、发电和钢铁等行业,没有减排项目,××市已不再下达减排任务。
2、环境质量目标:我市环境质量目标主要为重点断面水质目标、城市空气质量目标和城市集中水源地水质目标。目前我市主要断面××水质断面均达到Ⅳ类和Ⅲ类,达到目标要求,城市空气质量达标率达90%以上,城市集中式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保持在95%以上。
3、环保工作目标:重点污染源达标排放率达95%以上,污水处理率和城市垃圾处理率目标要求为不低于45%和60%,我市处理率均超过70%,生态乡镇和生态村建设均完成目标要求,环境质量有明显改善。
二、严把“环评”和“三同时”验收关,工业污染防治得到加强 “十一五”期间,我局按照追赶跨越的要求,根据国家产业政策的 1
调整,在扩大内需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推进项目建设中,一方面加快推进项目建设步伐,另一方面按照国家产业政策要求,严把“环评”和“三同时”验收关,既确保了我市经济建设快速发展又使工业污染得到有效防治。一是按照政策要求,严格把好“环评”关。我们在项目建设中既考虑国家产业政策又考虑我市实际情况,采取工业项目严格把关,基础建设项目从宽,高科技项目和产业升级项目优先准入等,积极做好环境评价,严格执行“环评”程序,做到专家评审、公示、公开征求意见、集体审批决策,有效地控制了“环评”质量。二是认真做好“三同时”验收。在“三同时”验收中,我们严格对照“环评”要求和标准,逐项检测各项技术指标,对验收中没有按照要求建设相应污水处理设施或建设质量不达标的,坚决予以纠正,限期整改;对技术参数达不到要求的,责令进行技术改造;对整改仍不达标的,坚决不予验收,从而较好地保证了环保设施的工程质量。三是强化监督管理。对已经经过“三同时”验收的企业,加强监督管理,确保环保设施的运行,特别是重点排污企业采取定期监测、跟踪监管、突击检查等措施,确保环保设施的正常运行。对检查中发现的环保设施不运行或运行不正常的现象,及时发现及时纠正;对故意回避检查、弄虚作假、偷排漏排的行为,一经发现,坚决予以重罚,责令限期改正。
三、强化生态建设,合理规划布局,确保饮用水源的安全
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保护是环保部门重要工作,“十一五”我们从生态建设入手,把饮用水源保护作为工作重点始终抓住不放,一是做好饮用水源的规划布局。按照上级要求,结合××实际,我们对13个乡镇、办事处的饮用水源进行全面规划,经过认真勘界,市内共设立2个集中水源保护区,并设置明显的水源地保护区标牌,13个乡镇饮用水源划分方案已上报××市待批,使水源地保护工作得到有效落实。二是对水源保护区进行集中整治。凡被设立为保护区的我们对其污染源进行集中调查整治,消除排污隐患,特别是在南沙河集中饮用水源保护区整治中,市政府专门发出公告,拿出整治方案,多家部门联合执法,对保护区内的采沙船
予以取缔;对××的上游排污企业进行集中整治,并予以处罚。确保城市饮用水源的安全。三是对乡镇部分水源保护地进行勘界、报批。对水源保护区内围网养鱼、养禽等面源污染进行必要的整治,确保饮用水源达到质量要求。四是对重点城市饮用水源监测监管。我局对城市饮用水一二级保护区建立定期检查制度,并采取定期和不定期对水质进行检测,特别对汛期和枯水期容易产生水源污染的,特殊季节加大检测频率,及时处置水源地保护区内可能产生的污染问题,从源头上确保饮用水源安全。
四、认真实施专项行动,环境违法行为得到有效遏制
严格执法,加强监督是确保环境安全的有效措施,我局在环境监督中,主要以专项行动为抓手,做到有组织、有重点、有目标、有专门人员、有完整的工作方案,确保每年一次的环保局专项行动落到实处。使违法环境行为得到有效遏制。在实施专项行动中,我们坚持做到每年确立一个重点,整治一个行业,五年来,我们先后把饮用水源安全、辐射、放射安全、关闭“五小”和治理重金属污染作为专项行动的主要内容。每年开展一项集中整治,特别是09年整治重金属污染中我们先后对涉铅的酸铅电池企业进行全过程检查,从污水处理、净化、循环使用到固废、铅泥的转运处理都严格按照制度执行,建立相应的台帐,确保铅水、铅泥不出生产区,较好地防止了铅污染,保障了周边环境。在对涉及辐射、放射安全的相关单位整治中,我局先后对全市33家涉及辐射、放射的单位、一家同位素和一家放射企业进行了跟踪检查,严格执行相关管理制度,特别是节假日确定专人值班保管,确保了放射、辐射等设施的安全。我们在开展好专项行动的同时,不断加大执法监察力度,五年来先后出动执法人员1580人次,检查企业320家,处罚违规企业38家,仅09年我局就出动执法人员428人次,检查企业110家,查处违规企业21家,环境违法行为得到有效遏制。
“十二五“工作思路
“十二五”我们将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关于制定国民经济
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发展战略,认真实施五大行动,围绕环境保护工作的重点,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积极探索和推进增长方式的转变;加快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落实和完成减排任务;严格规范执法,坚决打击各类环境违法行为,为我市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提供良好的环境保障。
一、认真谋划“十二五”,科学预测和处理好环境总量与减排的关系 谋划十二五的关键是科学预测好十二五的环境总量,即主要污染物的排放总量。这一指标预测的好坏将直接关系到我市经济发展的空间,同时也对减排产生一定的影响。
十二五考核我市主要污染物为COD、SO2、NH3-N、NOX四项指标。排
放总量的预测将依据09年污染源普查动态更新数据为基础,结合发改委制定的十二五末我市GDP总量为150亿的规划目标及城市人口规模和农业发展状况等为依据,测算出我市十二五COD为7975吨,SO21358吨,NH3-N780吨,NOX683吨。按照10%的削减测算,十二五期间,我市需要削减
COD3236吨,SO2736吨,NH3-N236.7吨,NOX106吨。为确保这一减排目标的实现,我们一方面加大减排项目建设,主要项目:一是加快污水处理厂二期项目建设。二是积极推动××等一批乡镇污水处理厂建设。另一方面强化污染治理,严格实施排污许可,严把环评入口关。对高排放、高污染的企业,一律从严把关,限制入驻;对一般性污染企业强化污染治理,确保达标排放。同时,调整产业结构,积极引导发展高科技企业和第三产业,减少污染源。
二、积极探索和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我市工业经济起步晚、底子薄,目前全市规模以上企业不到百家,其传统生产工艺和高耗能企业还有一定的比重,因此,在推进增长方式转变中一是要积极引导企业,调整生产结构,开展清洁生产;二是开展节能降耗,在企业技术改造中,淘汰落后工艺,加速技术升级和产品的更新换代;三是针对园区企业行业多、门类多的特点,积极做好企业间的协调,做到企业间资源相互利用,延长产业链条,推进循环经济的发展;四是严格控制“两高一资”,严把准入关,有效利用“环评”手段,大力发展和推动低碳经济。
三、立足本地资源,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环境保护最大的亮点就是推进和保护生态,这是环保工作的立足点和落脚点。在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中,首先是坚持科学发展观,把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统一,用好的环境促进发展,用发展的成果来改善环境,使其相互协调、共同发展;二是依据本地资源,统筹协调,积极推动××的休生养息,恢复生态功能;三是要立足长远,全面规划,在彰显产业特色中,严格划分区域功能,合理做好布局中,着力做好产业结构调整。四是全面启动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按照“以奖促治”的要求,加快农村环境治理,最大限度地减少农村面源污染,着力做好水资源保护工作,再现往日青山绿水。
四、“以人为本”,切实解决好关系民生的环境问题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民生问题解决的好坏对落实科学发展观有着直接的影响。今年,我局将继续把饮用水安全问题做为民生工作的重中之重,全力做好饮用水源保护工作,在加强饮用水检测,杜绝污染源上下功夫。同时协助自来水公司加快二水厂建设,争取取水口早日上移,确保市民早日用上清洁、安全的自来水。我局还将采取有效措施,着力监管和解决好城区生活污水乱排放、洗车场所污水横流、城区污水管网无张无绪、群众反应强烈的问题。最大限度地把城市污水收集到污水处理厂。进一步加大力度,把城市娱乐场所的噪音污染、饮食行业的油烟污染以及小锅炉的烟尘污染等直接影响市民生活的污染问题作为改善群众生活环境的重点,严格执行排放标准,加大监管力度,及时处置扰民事件,确保市民有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
第二篇:扬州市“十一五”工作总结及“十二五”思路
扬州市“十一五”测绘工作总结 和“十二五”测绘工作思路
扬州市国土资源局
近五年来,在省测绘局和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局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测绘工作的中心任务,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强化组织领导,认真履行测绘管理职责,加强各项制度建设,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大力开展基础测绘,切实保障服务经济建设,为顺利完成测绘工作的各项目标任务创造了良好局面。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强化组织领导,推进测绘事业健康发展 我局在测绘工作中注重从强化组织领导入手,提纲挈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使各项工作有序进行。去年在开展地理信息市场专项整治中,我局十分重视,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开展地理信息市场专项整治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市政府分管秘书长听取了我局领导的工作汇报后,要求召开专题会议,制定工作实施措施,把思想完全统一到国家、省、市对整顿和规范地理信息市场秩序的要求和部署上来,秘书长亲自到会讲话,强调此项工作的重要性,促进了整治工作顺利进行。工作中我们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工作机构。我市成立了由我局分管局长任组长,市国家安全局、工商行政管理局、市新闻出版局、市国家保密局、军区司令部、市通信行业协会等部门分管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全市地理信息市场专项整治工作的组织、领导、协调和督查工作。抽调各成员单位业务骨干为领导小组办公室组成人员,为整顿和规范工作提供了有力的领导保障和组织保障。
为切实提高管理人员的依法行政能力,今年5月起我局举办了两期全市地籍测绘管理业务培训班,各县(市)国土资源局、市局各分局的地籍测绘分管局长、有关科室科长、部分乡镇国土所所长,市局相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及业务骨干150多人参加了培训。为提高授课水平,我们专门邀请省测绘局法规处领导讲授测绘管理法规知识,大家感到受益匪浅。
二、强化制度建设,认真履行测绘管理职责
1、不断推进制度建设。根据测绘行业的法律法规和测绘行政主管部门的工作职能,针对当前测绘行业管理和社会服务的主要任务,提出加强制度建设工作方案,每年落实制度建设项目,提出时间要求,分管局长及时组织专题会议审议。今年的制度建设项目是编制《扬州市地籍(测绘)管理工作规范》。经过近几年的持续努力,基本做到测绘行业管理和社会服务的各个方面都有制度、有规范。
2、强化制度的执行。在我局每年的主要工作任务分解方案中,将测绘依法行政制度建设和执行情况作为一项重要内容,纳入目标考核,确保制度建设到位,制度执行到位。
3、明确制度建设管理职能处室。我局明确地籍测绘处作为测绘行业依法行政制度建设和管理的职能处,负责起草制度草案,组织制度建设中重要问题的协调,召集相关部门、处室人员开会研究,保证制度建设的规范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4、认真开展测绘资质初审和注册。我局每年均能认真组织完成测绘资质初审和注册工作,做好资料汇总,及时上报省测绘局。为了做好新一轮测绘单位资质复审换证工作,去年9月我局组织召开了全市测绘资质复审换证培训会议,各县(市)国土资源局负责测绘的科长、测绘持证单位负责人等40多人参加了培训。为确保培训取得实效,我们邀请省测绘局专业人员授课,使参会人员基本掌握了测绘资质管理信息系统的使用方法和操作要领,加深了对测绘资质管理政策的理解。
今年 6月我们在邗江区召开了全市地籍测绘管理工作会议,各县(市)区国土资源局交流工作经验及下半年的工作计划,理清思路,商讨创新行政管理方式,提升地籍测绘管理水平,更好地服务于全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为推动扬州测绘事业的发展,今年我们还召开了 全市测绘行业发展座谈会,全市39家测绘持证单位负责人参加会议。会上各测绘单位负责人就全市测绘行业发展进行座谈,大家认为,扬州近几年测绘行业发展较快,持证单位数量和业务总量都有增加,在此基础上我们大家要齐心协力,加强合作与交流,共同推动本地区测绘行业跨越发展,为完成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做出测绘人应有的贡献。
三、强化法制宣传,开展广泛的测绘宣传活动 我局负责土地管理、矿产资源管理和测绘管理职责,贯彻执行国家的三个大法。“五五”普法伊始,我局就把测绘法制宣传作为普法工作的重点之一。局领导多次强调,我们法制宣传工作和其他方面的宣传工作是同等重要的,有时候甚至是先行的。法制宣传不到位,势必对依法行政工作带来阻力,所以一定要加大宣传力度。为此,我们结合本局实际制订了测绘法制宣传计划、工作目标和保障措施,并将宣传任务纳入到目标管理考核,极大地调动了各县(市)国土资源局、市局各分局对测绘法制宣传工作的热情,较好地保证了测绘工作依法行政的顺利进行。
为进一步强化测绘法制宣传工作,普及测绘法律知识,为我市测绘事业发展营造良好的测绘法制环境,我局近几年均积极组织开展测绘法宣传日活动,专门制定宣传工作方案,下发《关于开展测绘法宣传日活动的通知》,对测绘法 宣传日活动进行全面部署,全市上下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
四、强化基础测绘,切实保障测绘服务经济建设 为加快推进我市基础测绘和基础地理信息空间框架的建设,我局主动向市政府打报告,申请专项经费,实施新一轮基础测绘更新,提高测绘保障能力和服务水平,推进地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
1、完成了扬州市区城市规划区域内 1:500比例尺地形图的测绘工作。我市通过招标,确定省内外四个作业单位,开展了扬州市区城市规划区域内1:500比例尺的地形图测绘工作。包括广陵区、维扬区、开发区所有辖区范围,邗江区城市规划区范围。现已完成了所有测绘任务,作业单位已移交测绘成果图幅4844幅,测绘面积290.3平方公里。今年7月已通过省测绘局组织的验收。
2、完成了市区“一体两冀”城市发展规划区的地形图测绘工作。根据市委、市政府要求,我局通过招标确定两个作业单位和一个监理队伍,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完成了扬州市区为一体,江都市和仪征市为两冀的全部行政区域范围的1:5千比例尺地形图的测制工作,以及上述范围1:2.5万比例尺地形图的缩编工作。共投入经费300多万元,测图面积达3190平方公里。测绘成果已提交给我市规划部门使用,保障了编制城市发展规划的需要,同时为“数字扬州” 建设奠定了基础。
各县(市、区)国土局也不同程度地开展了基础测绘工作,服务社会经济方方面面。如江都市开展所辖范围1:2000比例尺的地形图测绘工作,邗江区完成了96个GPS导线点的布设、观测、计算以及109.32公里等外水准测量,并进行地形图数据建库工作。
3、为第二次土地调查工作提供测绘服务。根据国务院、省政府部署,我市从2007年下半年开展第二次土地调查工作。全市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比例尺为1:5000,全市6634平方公里范围的航空摄影、基础控制、制作影像平面图工作,都是由市局统一招标、实施完成,县(市)调查工作由各地自行组织,市区由市局统一组织,区局配合。全市该项工作于2008年底全面完成并上报省二次调查办。省、国家二次调查办分别对成果进行了内业核查,反馈了疑问图斑,我市各地都分别按照要求及时进行了成果复核,并再次上报了成果。
4、搞好市区城镇地籍更新调查工作,2008年上半年通过招标,分5个标段,有4个作业队伍中标,经过一年半的努力,已完成市区城镇地籍更新调查内外业工作。市区共调查街道数30个、街坊数949个、宗地数51924宗、调查面积为290.3平方公里,宗地面积184.29平方公里,形成地籍标准分幅图3560幅,建立了市区城镇地籍调查数据库和 管理信息系统。
5、加强测量标志维护,及时发放保管津贴。2006年我市在江都召开了全市测量标志维护工作现场会,全面开展测量标志维护工作。我市大胆创新的“以图管标、以证管标、以人管标、以系统管标、以档案管标”的五管模式经验在全省推广,《中国测绘报》进行了专题报道。全省测量标志维护工作经验交流现场会在我市高邮召开,国家测绘局、省测绘局领导等近两百人出席了会议,省局领导及与会代表对扬州市测量标志维护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每年我局均及时下拨测量标志保管员补贴,并要求加强对测量标志的维护和保管,确保测绘工作的使用。
五、强化成果管理,努力提升测绘保密意识 测绘成果及其保密管理是测绘管理的重要环节。为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关于加强测绘成果及保密管理工作的要求,进一步做好相关工作,我局从成果使用上、工作制度上等一系列环节加强管理。
1、做好测绘成果提供工作。在对外提供基础测绘成果资料等审批程序中,我局严格按照国家和省基础测绘成果资料使用规定执行,本着公开、便民、高效的原则,认真做好测绘成果提供、使用和管理的审批工作,坚持该保密的保住,该应用的保证放开,确保涉密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的安全。同时加强对所属测绘单位的监督和检查,确保涉密测绘成果的 安全。
2、加强地图及其市场管理。联合相关部门开展国家版图意识和网络地理信息安全宣传教育活动,开展网络地图和地理信息服务网站专项治理,不断增强公民的国家版图意识。针对我市地图市场存在的问题,我局组织开展地图市场的专项检查,规范地图市场秩序。组织编制正版的各种地图,满足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对地图产品的需求。
3、落实保密工作责任。我局不断完善保密工作管理体制和工作方法,促进保密法规和防范措施的落实,把保密工作摆上重要位置,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责任机制。我局制定了《扬州市国土资源局领导干部保密工作责任制的规定》、《对外提供资料及宣传报道保密审查制度》等多项规章制度,从制度上落实保密责任。
“十二五”测绘工作思路
回顾过去我们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对照省局要求还有很多不足。我局将在“十二五”工作中,继续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团结奋进。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构建数字扬州、丰富地理信息、搭建共享平台、保障社会需求、打造测绘精品、创建和谐测绘”为目标,上下一心,苦干实干,全 力推进数字扬州建设进程,加快地理信息产业发展,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提升“十二五”测绘服务保障能力,营造测绘事业发展的良好环境,全面推进“四个建设”:
第一,全面推进“数字扬州”地理空间基础框架建设。建设“数字扬州”是我市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中心任务。要按照“统筹规划、统一标准、分建共享、协同服务”的思路,整合系统内外的力量,切实加快“数字扬州”建设。进一步发挥测绘在科学规划、高效服务、宏观管理、降低行政成本等方面的作用。继续开展城市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建立基础地理信息定期更新、适时更新、动态更新机制。
第二,全面推进全市信息化测绘管理体系建设。依靠信息化建设进一步转变工作方式,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逐步建立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测绘行政管理体制。做好“十二五”全市基础测绘规划的调研、编制工作。逐步实现全市地理信息获取实时化,处理自动化,服务网络化和应用社会化。
第三,全面推进市县测绘管理体系建设。依据《测绘法》赋予各级人民政府的测绘行政管理职能,切实加强机构建设,强化管理职能。认真研究我市测绘管理部门在机构设置、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方面存在的问题,积极与有关部门沟通协调,逐步建立适应我市测绘事业发展需要的市、县(市)、两级行政管理体系。第四,全面推进测绘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扶持我市高新测绘技术单位做大做强,形成数字化基础地理信息产品的规模化生产能力。实现从传统制图技术体系向数字制图技术体系的转变。加大测量标志保护力度,积极向本级政府申请专项资金,保证日常监督管理和测量标志维护。
二〇一〇年十一月二十二日10
第三篇:十一五总结暨十二五思路
包河财政“十一五”工作总结 暨“十二五”工作思路汇报
“十一五”期间,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政协的依法监督下,全区各级财政部门以“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保稳定、促发展”的工作主题,全力推进财政管理科学化、精细化、规范化,实现了财政收入逐年增长,谱写出包河财政发展的新篇章。
一、“十一五”期间财政工作简要回顾
“十一五”期间,我区以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线,合理使用财政政策,全力推进区域经济发展和区级财源建设,财政收入稳步增长,支出结构日趋优化,财政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不断提高。
(一)财政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
1、财政收支总体情况
2006-2009年累计完成财政收入达435417万元,平均增幅23.41%,其中地方级收入256930万元,平均增幅30.88%。2010年1-10月财政收入突破18亿元,占年初预算103.37%,超序时进度20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增长45.6%,已提前两月完成全年目标任务,预计年底将实现财政收入20亿元;
财政支出方面,积极克服金融危机的带来的负面影响,按照“民生优先”的工作理念,不断优化财政支出结构,逐年提高社会公共事业投入,四年来累计支出31.54亿元,其中民生资金8373.27万元,平均增幅40.55%。2010年1-10月累计财政支出
2345678-
第四篇:衡阳机械十一五总结及十二五思路
衡阳机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十一五”工作总结及“十二五”工作思路
“十一五”是机械装备制造业发展的关键时期。“十一五”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们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七大”精神,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紧密围绕“发展是硬道理”,紧紧抓住发展机遇,解放思想,团结拼搏,开拓创新,攻难克艰,实现了全市机械装备制造业健康、持续、快速发展。2009年,全市市属规模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84.5亿元,实现利润6.89亿元,上交税收2.97亿元,与“十五”期未相比,分别增长2.31倍、4.4倍、1.55倍。预计到今年年底,可完成工业总产值100亿元,实现利润8亿元。上交税收4.7亿元,与“十一五”制定的目标相比,翻了一番,全行业到2010年底预计完成工业总产值300亿元。
一、“十一五”经济发展和工作情况
(一)经济建设成绩斐然
“十一五”期间,面临经济全球一体化,世界性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转移急剧加速的环境,集团公司充分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扬长避短,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加快机械装备产业技术结构,产品结构,组织结构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品水平不断提高,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创新能力不断增强,行业影响力不断扩大。
1、项目建设规模空前
“十一五”以来,我们坚持扩大投入与调整产业结构并重的方针,把项目建设、技术改造作为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手段,用高新技术淘汰落后的技术、设备和工艺,加快提高行业的科技水平和竞争实力。“十一五”期间,全行业项目建设、技术改造投入资金达30亿元。已建成的重大项目主要有:安徽合力衡阳(南方)工业车辆制造基地、南方互感器1000KV互感器项目、风顺车桥变风器生产基地、浙江金星叉车基地、特变电工衡变公司二期技改工程、亚新科电控燃油喷射系统第一期工程、长宏锅炉年产12000蒸吨锅炉项目、天雁机械50万台增压器工程等,正在建设的项目有:金杯电缆投资5.1亿元500KV超高压电缆、环保阻燃电线、核电电缆和高速铁路、城市轨道电缆技改工程;恒飞电缆投资2个亿内延增产项目、衡变直流换流变压器技改项目和南方输变电产业园、亚新科电控燃油喷射系统产业化第二期工程、天雁机械200万台增压器二期工程等。
2、名牌战略成效显著
“十一五”期间,我们把实施名牌战略作为振兴发展机械装备制造业的重要突破口和有效途径,优化自主创新机制,鼓励引导企业根据市场变化不断强化技术研发和技术创新,建立健全以企业技术中心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大创新、创优、创牌工作力度,创造出多项全市第一:特变电工衡变公司生产的750KV电抗器是全市第一家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殊荣的产品;110KV变压器及220KV以上变压器,成为我市第一个中国名牌;金杯电缆成为全市本土企业第一个中国驰名商标;天雁机械技术研究中心成为全市第一家国家级企业技术研发中心。创建20个湖南名牌,占全市1/3。涌现出一批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产品,亚新科车用电控单体泵,长丰“AMT”变速器、湖南机油泵cummins机油泵、衡变BKD-3200/1100百万伏并联电抗器、中钢衡重YZ55B型牙轮钻机及模块式重型数控落地车铣床、凌风车架北汽福田萨普皮卡车架系列、天雁轿车用电控VNT涡轮增压器、运机超长皮带运输机、衡山客车等。
3、产业集群初具雏形
自从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机械装备制造业要突出抓好输变电产业和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后,我们通过招商引资、改革改制、引进战略投资者,加大项目建设和技改力度,两大产业迅速发展壮大。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已形成生产客车、叉车、旅游车、军用车、油泵油嘴总成、水泵、柴油机、机油泵、涡轮增压器、专用车底盘、汽车凸轮轴等31个产口117个系列。输变电产业已形成超高压、中压电力变压器、电抗器、户外交流隔离开关、电流电压互感器、变配电成套装备、电线电缆、光缆、漆包线、绝缘材料、铜板等,两大优势产业产值占全行业总产值70%以上,涌现出一批在国内外有比较优势和核心竞争力骨干企业,如特变电工衡阳变压器公司、亚新科南岳公司、金杯电缆、天雁机械、湖南机油泵等。今年,国家输变电产业火炬基地和湖南省汽车零部件产业基地落户衡阳,使两大优势产业如虎添冀,为加快输变电产业和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发展增添了强劲动力。
(二)企业改制稳步推进
“十一五”期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集团公司把企业改制作为一项重要任务,作为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的重要手段,作为实现经济加速提质强后劲的关键措施,举全公司之力,按照成熟一家、改制一家及一厂一策的原则,推动了企业改制工作。
1、加大企业破产力度 机械工业是全市工业的“庞然大物”,企业个数多,大中型企业多,特困企业多,职工人数多,对全市工业经济具有举足轻重影响的企业多。为了加快发展步伐,集团公司把加大企业破产力度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2006年以来,先后有绝缘材料厂、仪表厂、建湘柴油机厂、轴承厂、叉车总厂、电瓶车总厂、量具刃具总厂、富湘机械制造总公司、天翔机电总公司、电机厂、电工器材厂、阀门厂、蓄电池厂、砂轮厂等单位破产终结,其中政策性破产企业7家,依法破产企业7家,到目前为止,集团公司除1家企业因外资方面原因没有破产外,其余该破的企业全部破产终结,改制验收企业15家。
2、加快企业重组步伐
在急风暴雨式的企业破产高潮过后,集团公司不失时机地提出了改制工作由“大破向大立”方向转变的口号,积极推进企业重组,促进企业存量资产的合理流动。一方面,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凡涉及企业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公司领导都做到亲自筹划,亲自参与,亲自协调。通过艰辛努力,2006年以来,成功引进了安徽合力叉车有限公司、兰州兰量工具有限公司、浙江金星集团、江西裕衡公司、大地泵业有限公司、中原房地产有限公司,使电瓶车总厂、叉车总厂、仪表厂、量具刃具总厂确保了产业存续,中国志德集团收购客车厂无形资产战略合作协议2010年10月份签订后,成功进驻松木工业园。另一方面,全力搞好企业重组。对具备条件的改制企业,集团公司积极引导,鼓励支持政策允许的中小企业,由经营者员工共同持股,成立新公司,几年间,先后有运机、衡山专汽、绝缘、汽制、冶金矿山等企业成功实现了企业重组。目前,这些重组企业普遍发展态势良好。运机重组后,加大技改力度,加强企业管理,产值由改制前不足1个亿到2010年有望突破10亿元,成为全国运机制造行业的龙头老大。
3、加强创业园区建设
对于没有战略投资者进入,短时间内重组无望的企业,我们不等不靠,利用现有资源,盘活存量资产,支持企业建立创业园区的基地建设,加快孵化租赁企业步伐,为壮大非公有制经济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目前,全系统已有两个国家级创业基地即新建中小企业创业服务有限责任公司和新衡泵工业园创业服务有限公司,一家市级创业园基地,即原轴承厂。同时,天翔创业园基地和光学创业园基地申报工作正在进行,通过创业园区建设,解决了不少职工就业难题,改善了企业环境,企业的存量资产得到了有效利用。
(三)行业管理由虚变实近几年,根据行业管理职能的调整改变和形势的不断变化,集团公司结合行业的中心任务和需求,立足大机械,更新思路,创新方法,拓宽了行业管理和服务的领域,一是积极创建学习型机关和企业,2006年以来,集团公司每年都要邀请知名大学教授、相关部门专家给机关工作人员和企业高级白领讲座授课,从而更新了大家的知识,开阔了大家的视野,增强了学习的兴趣,提高了管理水平和业务工作能力。二是提高了服务企业的主动性,在企业改制中,集团公司做到全力指导、全面参与、全程监督,确保企业在改制过程中不违背上级改制政策,不偏离正确方向,同时,积极主动为企业协调社保、医保、水电分离等等各方面事情,及时为企业排忧解难。据不完全统计,近几年,集团公司为企业协调解决各种难题1200余个,对企业在项目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主动跟踪协调,能在自己职权范围内解决的及时解决,不能解决的,积极向市政府及有关部门反映,确保重大项目顺利进行。同时,为8家企业申请了“国家中小企业创新基金”。三是开展了全市机械工业普查活动。针对长期以来全市机械工业企业底子不清,情况不明的状况,集团公司组织专门力量,用两个月的时间,对全市范围内产值500万以上的机械企业进行了3次全面调查摸底,基本掌握了全市机械企业的家底。四是加强了行业调研工作。集团公司围绕加快新型工业化步伐和打造千亿行业的目标,近几年先后组织了20余次专题调研活动,在此基础上,先后编制了《衡阳市装备制造业调整和振兴规划》、《衡阳市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衡阳机械工业名牌发展战略》等,与南华大学联合组成课题组,制定了《打造衡阳市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规划》,为政府当好参谋。五是成功举办了“衡阳装备装备世界”大型活动10月19日-20日,由市委、市政府主办,由机械行办承办的“衡阳装备装备世界”产品展示及产业对接推进会成功举行。这次活动以现场签约、产品展示、高峰论坛为主要内容,共邀请到境内外嘉宾外嘉宾和客商400余人。这次活动的最大特点如市委书记张文雄所称赞的“很有新意,很有创意,很有深意”。这次活动的最大亮点是衡阳工业两大巨头中钢衡重与衡钢集团实现了历史上第一次携手合作,为衡阳装备装备衡阳进而装备世界开了一个好头。这次活动的最大收获是凝聚了人气。参会参展的企业和产品为衡阳机械近百年历史上之最,参加企业95个,参展产品400余种,签约项目18个,签约总金额39亿元。六是凝聚行业增合力。集团公司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近几年,组织全行业各企业先后开展了劳动竞赛,歌咏比赛,创办了《衡阳机械工业动态刊物》,邀请央企、省企和市县重点企业参加各种工会会、座谈会、集团公司的凝聚力得到极大地增强,中钢衡重、探矿、天雁、一纺机等央企主动参加集团举办的各种会议及活动,不少新兴民营企业主动要求进入行业管理范畴。
二、“十二五”工作思路 指导思想:围绕打造千亿行业和先进装备业基地目标,实行“1234”工程,即:把握一条主线,加快经济转变方式;培育两个经济发展点,高端装备制造和新能源汽车;围绕三个重点:重点产业、重点企业、重点项目;突出5项工作,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实施品牌拉动战略,加大改制重组力度,提高行业管理服务水平,实现机械工业大跨越、大发展。
主要目标:2012年全行业实现工业总产值600亿元(市属工业企业150亿元,2015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000亿元(市属工业企业220亿元)。
主要工作:
(一)突出抓好产业结构调整。固定资产投资和技术改造专项要以淘汰落后,压缩过剩产能为导向,大力发展符合产业政策和市场需求的高附加值产品。通过加快企业兼并重组和产品更新换代,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形成主机生产企业由单机制造为主向系统集成为主转变,专业化零部件企业向“专、精、特”方向发展,形成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产业格局。同时,积极发展一批高起点、大规模、专业化企业,健全产业配套体系,加快发展现代制造服务业,骨干企业要利用自身优势,逐步实现由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有条件的企业要积极延伸产业链,为其他企业提供社会化服务。做强做大以输变电、汽车及零部件、工程机械、大型冶金矿山设备产业,努力打造国家输变电产业基地、中南汽车及零部件生产基地、华南大型铸锻生产基地、南方电瓶车生产基地。
(二)突出抓好创新能力建设。坚持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自主创新发展道路,加快提高自主化研发制造水平。以国家级、行业级工程研发中心、实验室为骨干,普及发展行业共性技术开发联盟,尽快建立起行业自主创新体系并发挥作用,加快推动机械工业由技术模仿、技术跟踪向技术创新、技术集成转变,由局限于中低档装备向高档,顶尖技术装备进军。“十二五”期间,全行业力争拥有国家级技术研发中心3-5家,省级技术研发中心15家以上,建设5-8家博士后流动站,打造一支拥有院士(10名以上)、博士(40名以上)和硕士(300名以上)的机械装备制造业战略、管理、科研和技术服务队伍。
(三)突出抓好发展战略性新型产业。努力把握未来国际产业发展新趋势,在低碳、节能环保的技术研发和设备产品研制上占领国际国内产业竞争制高点。抓紧研究提出培育我市机械行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思路,强化政策支持,加大投入,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加紧与中国至德集团、万德集团和上海复兴集团的联系、沟通,使三大集团尽快进驻衡阳。
(四)突出抓好“工业倍增“行动。要充分利用国家输变电产业火炬基地和湖南省汽车零部件产业基地落户衡阳的良好机遇,着力推进两大产业自主创新,在有比较优势的产品上多下功夫,形成自主知识产权。形成行业内的比较优势。突出发展冶金矿山机械,工程农机产业,使之成为全国、全省优势产业。“十二五”期间,着力改变目前全行业增速、增幅集中于极少数企业的状况,除将衡特变电、星马重汽、中钢衡重、天雁机械打造成具有国际知名品牌和核心竞争力的百亿企业外,力争将亚新科、金杯电缆、运机、长宏锅炉、合力叉车等打造成30-50亿元企业。
(五)突出抓好企业信息化工程。衡阳机械工业企业尤其是重点龙头企业信息化已具备一定水平和基础,要加快机械工业又好又快发展,我们必须继续发挥比较优势,跟踪前沿技术,利用当代世界信息化中的高科技成果,使之与工业化紧密结合起来,依靠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完成工业信息化和信息工业化的飞跃。适时启动“企业信息化工程”,发挥企业、政府、社会的合力,使条件成熟的企业尽快走上信息化发展道路,进入信息化生产方式的技术前沿,以带动全社会信息化进程,由点及面推进产业信息化。
(六)加大企业改制重组力度。机械系统目前尚有11家企业尚未改制,尤其是衡拖、建湘两个全市昔日工业标志性企业,改制重组还没有明显突破,“十二五”期间,企业改制重组工作要着力从这两个企业入手,重点突破,整体推进,全面完成企业改制重组工作。
(七)突出提高行业管理的服务水平。突出服务职能,引进新的理念,建立新的平台,创建新的模式,取得新的效果,充分发挥一站两平作用(即机械网站、LED屏、内部网络信息平台),努力为行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进一步加强政策和规划服务,进一步加强协调和配套服务,进一步抓好行业统计分析,进一步加强行业新闻和政务信息工作,努力为政府当好参谋,为企业服好务。
二○一○年十二月
第五篇:商务局十一五工作总结及十二五发展思路
商务局“十一五”工作总结及
“十二五”发展思路
2010年11月
“十一五”以来,我局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扩内需、保增速、抓项目、求发展”,以工业强县、园区建设、项目建设为抓手,明确工作目标,突出工作重点,强化工作措施,完善工作机制,创新工作方法,狠抓优化外贸出口结构,开辟新兴市场,稳步推进家电下乡工程和万村千乡工作,商务工作成效显著,现将近几年来商务工作情况简要汇报如下:
一、招商引资
十一五期间,共签订招商引资意向、协议、合同项目#个,合同引资#亿元。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分别为#亿元、#亿元、#亿元、#亿、#亿元,五年增幅分别为#%、#%、#%、#%。、#%每年到位资金在上年基础上净增#个亿以上。今年截止到11月底共引进项目#个,合同引资#万元,实际到位资金达#万元,同比增长#%,占州下达招商引资任务的#%。虽然近几年来在国家的产业结构调整政策下已经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我县招商引资的步伐,但是我局自今年以来正积极探索从东部和南部沿海发达地区引进劳动密集型企业以应对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政策对我县经济发展带来的巨大冲击。
二、外经外贸工作
1、截止今年11月底全县共有自营进出口经营权和备案注册企业#家,其中常年开展对外贸易并有较大业绩的有####家企业。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指导及相关部门的积极配合下,我县大部门外贸企业已经开始开展自营进出口贸易。
三、内贸工作
1、“成品油”安全排查
在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与正确指导下,为了消除成品油安全隐患,我局成立专门的领导小组。每年在分管商务的副县长的带领下,局班子成员与安监局主要负责人配合到全县所有加油点检查,排除“成品油”安全隐患。
2、定点屠宰监管日渐规范
“十一五”期间为了搞好生猪定点屠宰厂基础建设及标准化升级,防止和避免肉产品注水及病害猪流入市场,让老百姓吃上“放心肉”,在县级领导的重视下,我局督促屠宰场加快技术进步,推行机械化屠宰、标准化管理和品牌化经营,强化定点屠宰企业出厂肉品质量安全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并同时要求屠宰场按照法律、法规要求做到“定点屠宰、集中检疫、统一纳税、分散经营”,由于实行“一票制”统一纳税收费和多部门强有力的联合执法,杜绝了逃、漏税费,取得了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3、“万村千乡”、“家电下乡”,惠农千万家
为发展农村现代化流通网络,促进农村消费,“十一五”期间国家商务部实施了“万村千乡”、“家电下乡”市场工程。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并把家电下乡工作列入为民办实事的主要内容。这几年以来,我县扎实推进“万村千乡”、“家电下乡”工程建设,我局多次下乡与农民朋友直接沟通,了解最新动态,掌握农民购买心理与购买力度,使家乡下乡产品不断完善其机制,从而得到广大农民朋友的信任和支持。现“万村千乡”工程,基本完成乡镇农家店#余家;“家电下乡”工程,完成备案已有#家,销售达到#台(件),销售总金额达到#万元,农民实得补贴#万元。惠农政策,进展超过预计,来势喜人。十二五发展规划:
按照县委县政府要求,我局成立了“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领导组。经深入调研,科学谋划,精心论证,并征求各方意见,形成了泸溪县商务局“十二五”发展规划。现将规划上报,请予审定: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重要思想为指针,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引外资、扩内需、促出口、保增长”不断创新商务工作机制,不断突出以商招商,强化物流项目建设,完善城区市场功能配套,提高服务业水平。以全面激活农村市场消费为重点,继续稳步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家电下乡”、“汽车摩托车下乡”和“汽车以旧换新”等工作。通过强化中心城区的带动作用,不断加快城乡市场建设和城区商业区建设;努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扶持培育新型服务行业;大力发展地方特色商贸流通企业;加大行业监管力度,规范成品油、酒类流通及生猪定点屠宰市场秩序,净化市场消费环境,促进县域经济健康、快速、持续发展。
二、总的目标
“十二五”期末,社会商品零售总额达#亿元,年均增长20%;外贸出口达#万美元,年均增长20%;利用外资#万美元,年均增长20%。未来五年,编制我县商务网点规划,城市商业网点总量达30万平方米。实现生产服务行业与生活服务行业协调发展,建设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能满足城乡人民群众生活需求的市场体系。到2015年,成品油、生猪定点屠宰、酒类等市场管理规范有序,市场税收大幅增加。
三、工作重点
一是制订成品油“十二五”零售体系建设规划。“十二五”期间我县道路建设与改造迅猛发展。到“十二五”末期,车辆拥有量预计年增长15%,成品油销售量预计年增长15%。“十二五”期间,计划新增加油站9座。其分布为 :城区#座、国省道#座、县乡道#座。
二是加强屠宰场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屠宰场硬件和软件设施建设,提高机械化宰杀率。加强乡镇中心屠宰场的辐射能力,缩减乡镇屠宰点,强化冷鲜肉市场监管,生猪定点屠宰率城区100%,乡镇达98%以上。力争“十二五”期末,全县生猪定点屠宰量年5万头以上,基本实现机械化和半机械化屠宰。
三是着力搞好外贸自营出口。在调结构、保增长的前提下,“十二五”期间,新增外贸出口企业10家,培育扶持龙头出口企业2~3家。工作重点着力于承接产业转移、大力发展加工贸易;组织鼓励县域出口企业积极开拓国际市场,督促、帮助进出口企业积极参加广交会、沪洽周、湘商大会等国内知名会展及各种境外会展。积极打造我县农产品品牌,创造我县出口特色。力争“十二五”期末,我县外贸出口突破1000万美元,利用外资突破1000万美元。鼓励支持有一定实力的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同国外企业合作,逐步做好外派劳务等工作。
四是突出发展商贸流通业。积极利用现代流通组织形式、新型经营方式,整合商贸流通资源,全面推进经营管理创新。同时,结合我县县情,重点走农工商联合经营、共同发展的新路子,培育发展1~2家大型流通骨干企业、3~4家大型专业市场。改造和完善3~4家集贸市场,配套城乡一体化销售网络。以“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家电下乡、汽车摩托车电动车下乡”、“家电以旧换新”为抓手,着力打造扩大内需,全面激活我县农村市场,着力发展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着力打造以工业园区为中心的物流中心。
五是加强商务综合执法。“十二五”期间要把商务综合执法工作落实到实处。加强酒类管理,对全县各批发企业、名酒店铺、商场超市等场所进行监管,消除监管“盲点”,杜绝管理漏洞,严禁不合格酒产品进入市场,让群众喝上“放心酒”;严厉打击私屠滥宰以及销售注水肉和病害肉等违法行为,规范定点屠宰市场,让群众吃上“放心肉”;打击成品油超范围经营、以次充好等违规行为,取缔无证经营,关闭存在安全隐患的加油站点,保障成品油市场安全稳定运营。切实转变商务管理职能,履行市场管理监管职责,维护市场秩序,保障消费者和企业的合法权益。
“十一五”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县上下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招商引资工作全局,以工业强县、园区建设、项目建设为抓手,加快发展服务业,坚定不移地实施外向战略,全县商务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十一五”工作实施情况
(一)招商引资完成情况
五年来,全县累计引进内资191.3亿元,实际利用外资17839万美元,年均分别增长51.9%、126.1%。累计引进规模以上项目150多个,其中已建成投产项目70余个。全县招商引资工作及项目建设逐步迈入快车道。利用外资连续三年在全省保持较高位次,招商引资考核连续三年在全市位居第一名,招商引资工作已逐步由数量向数量与质量并重转变。五年来,招商引资工作呈现显著特点:
一是工业强县战略成效突出。2007年全县二产总量首次超越一产。在新引进项目的构成中,工业类项目已占到总量的70%,工业项目利用外资总量最大,增长最快。工业强县战略在招商引资工作中得到了很好的贯彻和实施,以工业经济为主导的县域经济发展新格局已经形成。
二是¬园区建设全面提升。扎实开展“园区建设年”活动,坚持举全县之力加快县开发区和六个乡镇工业集中区建设。县开发区二期基础建设全面启动并基本完成,初步完善了配套设施,力争达到“七通一平”;濉溪、刘桥、百善、临涣、南坪、韩村六个工业集中区定位明确、建设速度较快,力争达到“五通一平”。全县“一区多园”的载体格局已经形成,园区已日益成为全县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
三是产业结构逐步完善。已初步形成了矿产采选及煤化工、机械制造、新型建材、针纺服装、铝业、食品及服务业等几大主导产业,产业定位的明确促进了产业的形成和集聚,有利于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四是大项目牵动作用日益凸现。一大批投资额度超5000万元的项目,如口子酒业、芳萍纺织、奥瑞化工、太平选矿等60余个相继开工并建设。雨润食品、银丰新型铝材、徐楼选矿、鑫丰水泥、天科机电等30多个大项目已竣工投产。大项目总量占到同期招商引资总量的70%以上,大项目已成为促进全县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五是招商引资基础工作更加扎实。先后制定完善招商引资绩效奖惩考核奖励办法、招商引资优惠政策、招商引资任务分解,提出了产业发展方向,为招商引资工作提供了坚实的政策和机制保障。全民招商氛围日益浓厚,通过外派驻点招商小分队(组),招商队伍日渐强大,专业招商初见端倪。通过几年来的强力推动,招商引资基础更加扎实,已初步形成了一整套有效推进机制。
(二)服务业发展情况
“十一五”期间,我县服务业取得较快发展,对推动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起到重要作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126.2亿元,年均增长17.4%。服务业增加值预计实现30亿元,平均增长11.5%,对全县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33%,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三产在全县经济总量的比重明显提高;农村商品流通改革和市场建设成效显著,预计建设农家店700家,配送中心10家,交易批发市场、集贸市场、物流基地等10家,使社会消费品进万家,有效促进农村产品进城,初步形成大市场、大物流、大发展的繁荣景象;促进经济结构调整,改善社会发展环境。交通、邮政、农网改造等快速发展,为工农业进一步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商贸流通加快业态调整,促进市场繁荣,拉动内需明显。房地产业、科技事业的发展,拉动经济增长突出显现;市场体系不断完善,市场机制的作用不断增强,运行机制加快转换,服务业面向社会主动参与市场竞争走向自我发展的良性循环。
(三)外贸进出口完成情况
“十一五”期间,对外贸易总体运行质量明显提高。预计“十一五”全县进出口总量累计达10691万美元(其中2006出口2826万美元,为我县历年出口之最),年均增长37.5%。“十一五”期间外贸进出口特点显著:
一是外贸进出口队伍不断壮大,外贸主体呈现多元化发展。五年来,积极培育进出口主体,我县外贸主体从“十五”末的5家增加至40家,增长了8倍。有进出口实绩的企业由“十五”末的4家增加至13家,增长了3倍多。分别是福瑞祺食品、同兴食品、灵龙管业、博亚精工、伊索工贸、巨成化工、矿山机械、元通水处理等8家生产企业(其中福瑞祺食品为安徽省重点农产品出口企业),吉龙进出口(现已停业)、金沙进出口、徽元进出口等3家外贸公司,力普拉斯电源制品(美国)、万新时装(德国)2家“三资企业”。我县进出口由专业外贸公司为主转变为自营生产企业、外商投资企业为主,外贸公司为辅的局面,改善了我县进出口主体结构,推进了外贸主体多元化发展。
二是外贸出口商品种类增多,商品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长期以来,东宁县主要以外贸公司代理的厢包、玩具、饰品、服装鞋帽、化工、机电等9类50多个品种为主,地产品仅北方玩具生产的毛绒玩具、伊索工贸生产的粘土软陶饰品,出口量很少,没有形成规模。近几年随着招商引资企业的不断入驻,东宁县的出口商品已达11大类80多个品种,主要出口商品已形成以脱水蔬菜、饰物小工艺品、水暖器材、机械产品、化工产品、蓄电池、铝箔等地产品为主导的出口产业,商品种类增多,商品结构也得到进一步优化。
三是外贸进出口工作稳步发展,出口市场多元化格局形成。“十一五”以来,我县加大对外贸易工作力度,强化服务和引导力度,鼓励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县内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意识增强,通过 “走出去”,广泛参加境内外各种展览、展销会;利用电子商务等新的营销方式开拓国际市场,目前我县商品已出口到世界亚、非、拉、北美洲以及欧洲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对外贸易也从单一靠专业外贸公司代理出口进入多元化发展时代。贸易多元化促进了我县对外贸易的稳步发展。虽然2009年受全球金融危机及吉龙专业外贸公司停业(吉龙公司原一直是县里的出口大户,其出口约占全县出口的90%以上)等因素影响,出口量较往年有很大回落,但同往年相比,对外贸易在质上较往年有了很大提升,地产品出口占全年总出口额的90%以上,同往年相比增长了3倍左右,改变了近年来我县地产品出口一直极低的状况。总体来说,“十一五”我县对外贸易无论在量和质上都实现了飞跃,出口市场多元化格局已然形成。
二、“十二五”工作初步构想
(一)招商引资
总体思路和目标:“十二五”期间,全县招商引资工作要继续以“工业强县”为主线,突出产业招商,强化项目建设,创新招商方式,完善园区配套,加强绩效考核,努力实现招商引资的数量和质量新提升。“十二五”期间,全县招商引资实绩将以每年15—20%递增,五年累计引进内资500亿元、外资31300万美元。基本形成几个支柱性产业,带动相关产业链的形成与延伸。
工作重点:一是加快产业推进。进一步研究产业转移动向,对接重点区域和企业,制定产业推进政策,做好产业招商工作,积极促进矿产采选及煤化工、机械制造、新型建材、针纺服装、铝业、食品及现代服务业等主导产业的进一步集聚形成。
二是完善园区配套。加快园区硬件建设,县开发区和6个乡镇工业项目区要加强建成区的完善配套,提高项目承载能力。继续实行对乡镇工业项目区基础建设及重点项目用地差价补贴70%政策。进一步清理并下放审批权限,建立健全园区服务跟踪协调机制,确保服务质量和效率。
三是创新招商方式。加强专业招商,派驻若干个专业招商小组,加强驻点招商。招商活动招商,各园区、县直招商团及乡镇均分别举办不同规模的专题活动。加强以商招商、以企招商、委托招商。加强项目信息的储备和项目库建设,提高项目招商的质量和成功率。
四是推进瓶颈突破。加强银企对接,努力扩大金融贷款范围,推进担保、小额贷款等机构成立壮大,提高融资能力。加强土地收储,加快土地置换,用地指标向园区工业项目倾向。加快直供热(气)、直供电及开发区电镀、污水处理等项目的建设。加强用工培训,保障企业发展需要。
五是优化发展环境。加强对落地项目的服务力度。在积极推进“一站式”服务的基础上,实施“全程代理制度”。进一步完善县级领导联系重点项目机制,强化外商投诉的协调处理工作。全面加强效能建设。深入开展全社会评议机关活动,改进机关作风。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提高服务发展的效率和能力。
六是加强工作考核。进一步完善招商引资工作考核机制,强化落实责任制,加强督查、调度,加大对招商引资工作的支持、奖励和对重点项目的扶持力度,用更高的热情和更硬的作风推进招商引资工作迈上新的台阶。
(二)服务业发展
“十一五”期间我县经济结构做出重大调整,确立了工业强县战略发展思路,随着市场机制作用的增强,市场体系建设不断完善,特别在当前金融危机国际背景下,我县服务业发展将面临新的形势和新的发展机遇。一是在当前金融危机背景下,支撑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投资、出口严重受挫,国家及时调整结构,拉动内需,扩大消费宏观经济政策,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这给服务业发展提供了政策机遇。二是服务业发展潜力大。我县服务业增加值占地方生产总值的33%,发达的城市占到50%以上,也就是说我们还有20个百分点增长空间。如果我县服务业能提高10个百分点,“十二五”末期服务业增加值就能增加15个亿以上。这样服务业就形成了我县支柱产业地位。三是城乡一体化产业发展,必将创造更多的服务业需求。随着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工矿企业、大项目的落户,城乡一体化的快速发展,农业人口大量转移到中心城镇,服务业需求必将增加。服务业发展必将加快。
总体思路和目标:树立以人为本,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服务业为人民服务为宗旨;以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为方向;以扩大总量促进就业,方便居民生活为目标;以扩大农村消费为重点,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强化中心城区带动作用,加快城乡市场建设和城市商业圈建设,努力提升传统产业,培育新兴服务行业,发展地方特色商贸流通、餐饮等服务业,促进全县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未来五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295.6亿元,年均增长18.6%,服务业增加值年平均增长15%—20%。到2015年,改造和新建各类市场10家,新增营业面积50万平方米;城市商业圈面积扩大50平方公里;实现产业结构及服务业内部结构趋于合理;实现生产服务行业与生活服务行业协调发展;建设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能满足城乡人民需要的市场体系、城乡一体化服务体系,社会保障体系;改革和完善服务业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建立市场监管和服务的长效机制。
工作重点:一是突出发展商贸流通业。要积极运用现代流通组织形式,新型经营方式,整合商贸流通资源,全面推进经营管理创新,商贸流通业要适应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走农工商联合经营,共同发展的新路子,培育发展3-5家大型流通骨干企业,10家大型专业市场,改造和完善10家集贸市场,完善了城乡一体化销售网络。着力发展连锁经营,物流配送,培育发展以县城为中心的日用消费品,农副产品物流板块,以百善为中心的食品深加工产品物流板块,以南坪为中心的粮食物流板块,以韩村为中心的煤焦化产品四大物流板块,初步构建县城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框架。二是强化中心城区带动作用。濉溪远期城市规划建设用地40.06方公里,人口33.5万人,老城、新城、河西新区三大块。30年来,城区商业服务设施,发展缓慢。从濉溪服务业发展的实际出发,改造老城区,完善新城区,开发河西新区,升城市整体服务水平,充分发挥中心城区带动作用。一是改造老城区,盘活老城商业资源,老城石板街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修复改造商业一 条街,乾隆湖自然环境优越,拟建设集旅游、休闲、娱乐、购物一体化服务中心。二是完善新城区服务功能,对百货公司、饮服公司、苏果超市、影剧院、口子商贸城以及新城幼儿园地块和三车队地块进行改造升级,提高城市品位。三是科学规划河西新区商业模块,本着高起点、高规格、高投入进行规划开发建设。四是规范商业街经营,实施控制性经营服务范围。改变现在散乱无序经营行为。
三是大力发展餐饮,社区服务业。以方便居民生活和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为目标,加快社区服务业的市场化,产业化和社会化进程。餐饮服务业要与社会服务业的发展结合起来,以社区为组织形式,合理布局、分散经营,形成多种经济成份和多种经营方式并存,行业结构合理,服务门类齐全,服务技能规范的服务体系。
四是积极促进文化旅游业发展。充分挖掘我县历史、人文资源,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产业,构建以生态为主题的游泳产业。濉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旅游资源丰富,著名的千年古镇石板街,随唐大运河遗址,临涣古城2000多年历史,双堆淮海战役主战场等资源开发潜力极大。按照“依托资源、注重开发、突出特色”的思路,构建休闲旅游区,红色旅游区,名胜古迹旅游区。积极开发旅游系列产品,开拓客源市场,丰富旅游内涵。
五是积极做好农村服务业发展。农村服务业要适应农业规模化,产业化方向发展的要求,一是大力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培育交通运输、科技服务、金融保险、法律咨询等服务组织,推进农资农技、农业科技、金融保险、农民教育培训等行业的发展。积极鼓励和扶持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农村合作社,专业协会和农村经纪人队伍,不断提高农业的组织化程度。二是大力发展农业科技服务,建立农产品信息网络体系,支持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开展信息、技术、培训、质量标准认证、市场营销等服务建设和完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良种繁育体系、动物防疫体系、农业标准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和农业信息服务等六大体系。三是积极做好新农村建设服务业发展。随着新农村建设步伐加快及失地农民整体搬迁,农村人口逐步转移中心集镇和新村居住。中心集镇及新村的规划发展和服务设施、服务功能很不完善,需要地方政府加强指导。凡新村入住人口达到3万人口的,需要统一规划,统一安排,服务设施、服务业态布局,纳入规划之中。
(三)外贸进出口
总体思路和目标:“十二五”期间我县外贸进出口工作将结合我县实际,采取各种措施,增强实力,壮大自己,在全县形成自营生产企业、三资企业、外贸企业三路大军齐上,共同发展的局面。预计外贸进出口年均增长18.2%,到2015年争取全年出口5000万美元,“十二五”进出口总量达到17000万美元。
工作重点:一是进一步承接产业转移,大力发展对外贸易。近年来,产业转移来我县的外向型企业不断增加,这些企业将成为我县今后出口的重要增长点。我县应出台具体进出口政策措施,并做好跟踪服务工作,鼓励企业积极开展对外贸易,发展我县外向型经济。
二是进一步培育进出口载体,壮大外贸经营主体队伍。加大对民资企业、招商引资企业、“三资”企业的培育力度,鼓励企业积极办理外贸经营备案手续,积极开展对外贸易业务,力争“十二五”期间全县拥有进出口经营权的企业达到70家,有进出口业绩的企业达到25家,比“十一五”末增长约2倍。从而进一步改善我县出口主体结构,推进外贸主体多元化发展。
三是进一步推进市场多元化战略,不断开拓国际市场。鼓励企业积极开拓国际市场,督促、帮助进出口企业积极参加广交会、华交会等国内知名展会以及各种境外展会。引导企业针对不同市场的特点,制定不同的开拓战略,在传统市场的开拓上加大深度,大力开发有潜力市场,如东盟、独联体、拉美和非洲市场,力争在这些市场出口方面有新的突破。四是进一步扶持地产品出口,扩大进出口规模。结合我县实际,巩固、扶持脱水蔬菜、饰物小工艺品、水暖器材、蓄电池、铝箔等为代表的地产品的出口,粮食、畜禽加工等为龙头的农副产品深加工以及煤化工、电子、服装等主导出口产业,增强品牌和质量意识,努力打造我县知名品牌,创造我县外贸出口特色,培植行业出口龙头企业,提高我县地产品发展与竞争能力,实现我县外贸出口质的突破,推进我县开放型经济更好、更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