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市“十一五”节能工作总结和“十二五”节能工作安排
市“十一五”节能工作总结和“十二五”节能工作安排
市“十一五”节能工作总结和“十二五”节能工作安排
“十一五”期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中、省节能工作的决策部署,坚持把节能降耗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突破口和重要抓手,努力克服“5•12”汶川特大地震和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严重影响,完善工作机制、推进结构优化、实施重点工程、抓好重点领域、推动技术进步、夯实节能基础,全面推进节能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为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十一五”期间,全市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从20**年的2.7吨标煤/万元下降到2.15吨标煤/万元,累计下降20.36%,工业增加值能耗累计下降35.53%,全面完成“十一五”节能目标任务。
一、“十一五”节能工作开展情况
(一)落实目标责任。为确保节能工作任务的落实,强化对目标责任的分解和考核,市政府与各区市县政府签订“十一五”节能目标责任书。制订《关于进一步推进节能降耗工作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大攻坚力度确保实现“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的通知》,加强年度目标考核工作,将节能指标完成情况纳入各区市县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作为考核评价政府领导干部业绩的重要内容,加强责任追究。市节能减排办多次组织市级部门对各区市县开展督查和预考核,及时发布各区市县政府节能目标责任评价考核,对未能完成节能任务的区市县及时通报并责令整改。经核定,全市五区市县均完成了“十一五”节能目标任务。
(二)大力实施重点节能工程。积极组织申报国家十大重点节能工程和省重点节能工程,蔡山洞瓦斯发电、利万步森水泥低温余热发电项目等获得国家节能专项资金支持。认真实施XX市重点节能工程,着力抓好工业锅炉(窑炉)改造、余热余压利用、电机系统节能改造、资源综合利用等重点节能工程。“十一五”以来,四方电力、安泰丝业、广达淀粉等企业实施了高效锅炉改造,蔡山洞、龙滩、绿水洞、李子垭等煤矿新建瓦斯发电装置,桂兴、蓥峰、红狮等水泥技改项目配套建设余热发电项目,广能集团、利万步森等企业采用先进电机变频调速技术对老旧设备进行更新改造。加快城市污水、垃圾等基础设施建设,“十一五”建成投运XX市、XX县、XX县、XX县、XX市5个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和XX市城市生活垃圾处理中心、XX县城市生活垃圾厂,城市生活污水收集率达95%以上,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强化工业污染整治,加大对列入《三峡库区及其上游水污染防治规划(修订本)》、《XX省主要污染物总量削减目标责任书》的工业企业污染源治理力度,34家工业企业已全面完成污染治理任务。节能惠民工程进展顺利,加大家电、汽车以旧换新力度,做好高效照明产品和高效节能空调推广工作,累计推广节能灯25万只。
(三)控制高耗能行业过快增长。进一步加强项目审核管理,严格禁止核准、备案“两高”和产能过剩行业项目。强化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审查和环境影响评价,凡未通过环评、节能审查和土地预审的项目,一律不准开工建设。依据相关规定对广安金侑达科技、XX市精神病院扩建工程、“东升•金海岸”等项目开展了节能审查和评审。建立健全淘汰落后产能退出机制,每年按省政府要求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及工艺设备。20**年以来,全市共关停污染严重的企业31家,涉及电力、水泥、造纸、农产品加工等行业,其中淘汰落后水泥生产能力165万吨。2010年全市共淘汰120万吨落后水泥产能、4万吨合成氨产能、300万平方米陶瓷生产线、1条造纸生产线,更新淘汰燃煤锅炉15台。通过淘汰落后产能,2010年节约6.5万吨标准煤。
(四)推进重点领域节能。突出抓好5户百家企业和44户重点用能企业节能行动。广安发电厂、利万步森水泥公司提前完成“十一五”节能目标,广安恒立化工、广安腾辉水泥有限公司停产关闭。加强对电力、建材、纺织等重点行业的节能管理,加快推进川桂水泥、广能集团瓦斯发电、广达淀粉、安泰丝业等企业燃煤锅炉改造,用先进技术改造传统产业。2010年着重开展了工业燃煤锅炉改造、余热余压利用、电机系统节能等三大节能行动,年节约标准煤9万吨。建筑方面,强化节能评估审查,对2009年7月1日以后开工的建筑全部实施建筑节能,主城区新建建筑节能执行率达到100%。交通方面,严把道路运输车辆燃油消耗准入关,严禁高耗能车辆进入运输市场,报废客运车辆54辆,对实载率低于70%的线路、与高速公路平行走向的线路以及现有班线重复里程超过70%的二类以上专线,严格控制新增各类客运运力。流通服务业方面,加强用能统计监测,积极推广节能产品,落实“限塑令”。农业方面,将农村沼气池建设列为民生工程,大力推进农村沼气服务体系建设。“十一五”以来,共建成农村沼气池14.2万口,其中2010年建成1.33万口。公共机构方面,积极推进公共机构节能改造,加强了城市景观照明节能管理。
(五)加快发展循环经济。XX市被省上列为全省第一批循环经济试点市,XX区、XX县被列为试点区县,XX市工业集中区被列为试点园区,广安发电有限责任公司、广能集团公司、爱众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恒立化工有限公司、华威建材有限公司、银泰控投有限公司6家企业被列为试点企业;XX县、XX县被列为全省第二批循环经济试点县;武胜安泰丝业有限责任公司、广安北新建材有限公司、川东麻纺有限公司3户企业被列为试点企业。XX市被列为全国第二批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加快推进。
(六)开展节能宣传培训。出台了《关于深入开展全民节能行动的通知》,开展《节约能源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贯彻工作,每年由市发展改革委牵头,市政府办、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市住房城乡规划建设局等单位共同组织开展节能宣传周活动,各部门、企业开展形式多样的节能宣传活动,营造了良好的节能氛围,推动了全社会节能减排工作。
二、“十一五”节能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集中表现在发展认识、体制机制、产业结构、管理方式、能力建设等方面。
一是在发展认识上,一些区市县不能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节能减排的关系,把经济高速增长作为硬任务,把节能减排作为软指标,对节能减排的战略性、紧迫性、艰巨性认识不足,对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重视不够,工作前松后紧。
二是在体制机制上,有利于节能减排的价格、财政、税收、金融等经济政策还不完善,节能减排的长效机制尚未形成,市场作用发挥不够,关键技术支撑缺乏,企业节能减排内生动力不足。
三是在产业结构上,高耗能产业增长较快,产业重型化趋势没有改变,经济增长方式粗放,增加了节能工作的难度。
四是项目管理上,存在环资项目少、项目小以及项目前期工作不足等问题,争取国家项目资金少以及节能减排项目成效不明显。
五是在管理方式上,政府责任重、企业责任轻,地方责任重、部门责任轻,行政手段多、市场手段少,特别是体现差异化的政策不够。
六是在能力建设上,能源统计、计量和节能监察等基础工作薄弱,管理力量不足,职责存在交叉,监管能力亟待加强。
三、“十二五”节能工作安排
“十二五”时期,要继续认真贯彻落实中、省关于节能工作的决策部署,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把节能降耗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推动科学发展的重要抓手,全力推动各项节能工作,确保全面完成“十二五”节能目标任务,实现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一)加强节能工作组织领导。
1.强化节能工作宏观指导。完善和健全节能组织机构、管理和协调机制。按照国家下达我省节能降耗目标任务,制订《XX市“十二五”节能综合性工作方案》,明确节能目标任务和主要措施;完成“十二五”节能专项规划编制工作,开展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的研究,选择1至2个区市县开展能源消费总量模拟控制,探索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的有效措施。
2.分解下达节能目标任务。按照省对我市“十二五”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16%、2011年下降3.5%的要求,充分考虑各区市县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和节能潜力、节能难度以及能源消费结构变化情况等因素,科学合理分解下达各区市县“十二五”单位生产总值能源消耗下降目标,并分解细化工业、建筑、交通、公共机构、商贸等领域节能目标任务,切实将任务、责任落实到各区市县、相关行业部门。
3.加强节能工作能力建设。贯彻落实《XX省节约能源条例》,充实节能管理力量,完善节能监督体系,加强对本行政区域内节能工作的监督管理和日常监察、监测工作,依法开展节能执法和监察、监测。统计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建立全面准确反映能耗水平、节能目标责任和评价考核制度的节能指标体系、统计和核算制度,并按季度发布节能统计数据。
首页12尾页
(二)抓好重点领域节能建设。
1.强化工业节能。突出抓好有色金属、煤炭、电力、化工、建材等重点耗能行业节能,重点抓好列入省重点企业节能行动工作。对全市年耗标煤3000吨以上的用能企业实行分级管理和分类指导,突出抓好重点企业节能工作。继续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完善落后产能退出机制。加大节能技术改造,制订并实施重点行业、企业的节能技术改造计划,强力实施燃煤工业锅炉(窑炉)改造、区域热电联产、余热余压利用等工业技改重点节能工程。积极开展建立节约型企业的活动。2.积极推进建筑节能。大力开展绿色建筑行动,推广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上的应用,加快推进大中城市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工作,新建住宅和公共建筑严格实施节能50%的设计标准,行政机关办公用房、公共建筑等项目率先严格执行节能设计标准。大力发展建筑节能新型墙体材料。
3.加强交通运输节能。积极推行节能型综合运输体系建设,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淘汰老旧汽车,鼓励使用节能环保型交通工具和替代燃料,积极推进压缩天然气替代汽油工作。
4.引导商用和民用节能。在公用设施、宾馆商厦、写字楼、居民住宅中推广采用高效节能办公设备、家用电器、照明产品。开展创建“绿色住宅”、“绿色酒店”、“绿色写字楼”等活动,严格执行公共建筑空调温度设定标准。
5.抓好农村节能。加快淘汰和更新高耗能农业机械、机具,抓紧建设大中型畜禽养殖企业的沼气建设工程,建成一批集中供沼气、沼气发电示范项目。发展小水电、风能、太阳能以及农作物秸秆气化集中供气系统。
6.推动公共机构节能。建立公共机构节能目标责任制和能耗统计体系。开展公共机构建筑节能改造示范推广工程,制订和实施机关办公楼资源节约标准、公务用车和办公设备配置标准、耗能产品和设备能耗标准,安装或更换节能型灯具、空调和办公设备,大力推动政府节能采购和公务车节能。
(三)加快培育节能产业发展。
1.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积极稳妥发展核电、风电、太阳能等新能源。继续加快发展低能耗高附加值产业,重点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提高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
2.实施重点节能项目建设。积极争取中、省预算内投资和中、省财政资金项目,加快重点节能项目建设。围绕中、省“十二五”培育发展节能产业的重点和方向,动态建立“十二五”节能项目储备库,做好重点节能工程、节能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节能产品惠民工程等项目储备。
3.培育壮大节能服务公司。加快培育发展一批节能服务公司,引导和鼓励大型能源企业、能源设备制造企业、大型重点用能单位利用自己的技术优势和管理经验,组建专业化节能服务公司,为本行业其他用能单位提供节能服务,继续组织我市节能服务公司在国家审核备案。4.加快推进合同能源管理。贯彻落实川办发80号文件精神,落实好各项扶持政策。组织开展合同能源管理财政奖励项目申报、资金兑现和监督检查工作。5.加快节能产品和技术推广。制订和实施分行业的节能技术改造计划,推广应用节能技术、节能设备、节能工艺和节能材料。鼓励企业加强节能技术改造和关键技术攻关。继续做好高效照明产品、高效节能空调、节能汽车的推广工作,严格落实财政补贴政策。
(四)强化节能降耗监督管理。
1.严格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审查。严格执行《XX省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实施暂行办法》,对新上项目严格实行分级管理,以项目节能评估审查工作推进节能产品、节能材料、节能技术和工艺的应用。建立发展改革、经济和信息化、住房城乡规划建设、金融等部门定期协调制度,在项目审批、规划设计、建设施工以及竣工备案等环节实施全过程的节能监管。
2.推行能效标识和节能产品认证制度。实施强制性能效标识制度,在家电、电动机、汽车和建筑上推广应用能效标识。有关部门要定期开展能效标识实施情况的专项检查,建立有效的政府监管、社会监督和企业诚信机制。落实节能产品认证制度,规范认证行为,扩大认证范围。
3.抓好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重点用能单位要建立严格的节能管理制度和有效的激励机制,将节能降耗的目标和责任层层落实。督促重点用能单位编制节能规划,建立节能管理制度,开展节能审计。
4.加强节能监督检查。加大对高耗能行业和企业以及机关、商厦、宾馆等公共设施的用能情况、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情况、产品能耗标识、建筑物设计标准、行业设计规范执行和能源计量等情况的检查力度,促进节能措施的落实。
(五)落实节能政策保障措施。
1.建立节能目标责任制和评价考核制度。继续实行严格的目标责任制,将节能降耗指标纳入各地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和年度考核体系,实行节能工作问责制。
2.加强节能统计和监测体系建设。强化全社会能源统计,建立完善工业、建筑业、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交通运输业、公共机构等行业节能统计体系。加强能源统计能力建设,开展节能动态监测。
3.实行节能奖励制度。研究制订科学合理的节能奖励办法,对在节能管理、节能科学技术研究和推广工作中作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4.加大节能支持力度。加大节能的资金投入,落实国家对节能和可再生能源、新能源发展的财税优惠政策,加大公共财政对节约资源管理和政府机构节能改造的支持力度。
5.拓宽节能投融资渠道。支持金融机构加大对节能项目的信贷支持力度,引导社会各方面加强对节能的资金投入,鼓励企业增加节能投入,通过市场直接融资加快进行节能降耗技术改造。
(六)大力开展节能宣传教育。
将节能宣传纳入重大主题宣传活动。每年制订节能宣传方案,在重要版面、重要时段进行系列报道,刊播节能公益性广告,广泛宣传节能的重要性、紧迫性以及国家采取的政策措施,宣传节能取得的阶段性成效,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认真组织开展每年一度的节能宣传周活动。组织企事业单位、机关、学校、社区等开展经常性的节能宣传。引导合理消费,提高公众的能源忧患意识和节约意识,让节能成为全社会的主流意识,使节约能源成为全体公民的自觉行动。首页12尾页
第二篇:市“十一五”节能工作总结和“十二五”节能工作安排
市“十一五”节能工作总结和“十二五”节能工作安排
市“十一五”节能工作总结和“十二五”节能工作安排
“十一五”期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中、省节能工作的决策部署,坚持把节能降耗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突破口和重要抓手,努力克服“5•12”汶川特大地震和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严重影响,完善工作机制、推进结构优化、实施重点工程、抓好重点领域、推动技术进步、夯实节能基础,全面推进节能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为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十一五”期间,全市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从20**年的2.7吨标煤/万元下降到2.15吨标煤/万元,累计下降20.36%,工业增加值能耗累计下降35.53%,全面完成“十一五”节能目标任务。
一、“十一五”节能工作开展情况
(一)落实目标责任。为确保节能工作任务的落实,强化对目标责任的分解和考核,市政府与各区市县政府签订“十一五”节能目标责任书。制订《关于进一步推进节能降耗工作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大攻坚力度确保实现“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的通知》,加强目标考核工作,将节能指标完成情况纳入各区市县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作为考核评价政府领导干部业绩的重要内容,加强责任追究。市节能减排办多次组织市级部门对各区市县开展督查和预考核,及时发布各区市县政府节能目标责任评价考核,对未能完成节能任务的区市县及时通报并责令整改。经核定,全市五区市县均完成了“十一五”节能目标任务。
(二)大力实施重点节能工程。积极组织申报国家十大重点节能工程和省重点节能工程,蔡山洞瓦斯发电、利万步森水泥低温余热发电项目等获得国家节能专项资金支持。认真实施XX市重点节能工程,着力抓好工业锅炉(窑炉)改造、余热余压利用、电机系统节能改造、资源综合利用等重点节能工程。“十一五”以来,四方电力、安泰丝业、广达淀粉等企业实施了高效锅炉改造,蔡山洞、龙滩、绿水洞、李子垭等煤矿新建瓦斯发电装置,桂兴、蓥峰、红狮等水泥技改项目配套建设余热发电项目,广能集团、利万步森等企业采用先进电机变频调速技术对老旧设备进行更新改造。加快城市污水、垃圾等基础设施建设,“十一五”建成投运XX市、XX县、XX县、XX县、XX市5个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和XX市城市生活垃圾处理中心、XX县城市生活垃圾厂,城市生活污水收集率达95%以上,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强化工业污染整治,加大对列入《三峡库区及其上游水污染防治规划(修订本)》、《XX省主要污染物总量削减目标责任书》的工业企业污染源治理力度,34家工业企业已全面完成污染治理任务。节能惠民工程进展顺利,加大家电、汽车以旧换新力度,做好高效照明产品和高效节能空调推广工作,累计推广节能灯25万只。
(三)控制高耗能行业过快增长。进一步加强项目审核管理,严格禁止核准、备案“两高”和产能过剩行业项目。强化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审查和环境影响评价,凡未通过环评、节能审查和土地预审的项目,一律不准开工建设。依据相关规定对广安金侑达科技、XX市精神病院扩建工程、“东升•金海岸”等项目开展了节能审查和评审。建立健全淘汰落后产能退出机制,每年按省政府要求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及工艺设备。20**年以来,全市共关停污染严重的企业31家,涉及电力、水泥、造纸、农产品加工等行业,其中淘汰落后水泥生产能力165万吨。2010年全市共淘汰120万吨落后水泥产能、4万吨合成氨产能、300万平方米陶瓷生产线、1条造纸生产线,更新淘汰燃煤锅炉15台。通过淘汰落后产能,2010年节约6.5万吨标准煤。
(四)推进重点领域节能。突出抓好5户百家企业和44户重点用能企业节能行动。广安发电厂、利万步森水泥公司提前完成“十一五”节能目标,广安恒立化工、广安腾辉水泥有限公司停产关闭。加强对电力、建材、纺织等重点行业的节能管理,加快推进川桂水泥、广能集团瓦斯发电、广达淀粉、安泰丝业等企业燃煤锅炉改造,用先进技术改造传统产业。2010年着重开展了工业燃煤锅炉改造、余热余压利用、电机系统节能等三大节能行动,年节约标准煤9万吨。建筑方面,强化节能评估审查,对2009年7月1日以后开工的建筑全部实施建筑节能,主城区新建建筑节能执行率达到100%。交通方面,严把道路运输车辆燃油消耗准入关,严禁高耗能车辆进入运输市场,报废客运车辆54辆,对实载率低于70%的线路、与高速公路平行走向的线路以及现有班线重复里程超过70%的二类以上专线,严格控制新增各类客运运力。流通服务业方面,加强用能统计监测,积极推广节能产品,落实“限塑令”。农业方面,将农村沼气池建设列为民生工程,大力推进农村沼气服务体系建设。“十一五”以来,共建成农村沼气池14.2万口,其中2010年建成1.33万口。公共机构方面,积极推进公共机构节能改造,加强了城市景观照明节能管理。
(五)加快发展循环经济。XX市被省上列为全省第一批循环经济试点市,XX区、XX县被列为试点区县,XX市工业集中区被列为试点园区,广安发电有限责任公司、广能集团公司、爱众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恒立化工有限公司、华威建材有限公司、银泰控投有限公司6家企业被列为试点企业;XX县、XX县被列为全省第二批循环经济试点县;武胜安泰丝业有限责任公司、广安北新建材有限公司、川东麻纺有限公司3户企业被列为试点企业。XX市被列为全国第二批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加快推进。
(六)开展节能宣传培训。出台了《关于深入开展全民节能行动的通知》,开展《节约能源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贯彻工作,每年由市发展改革委牵头,市政府办、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市住房城乡规划建设局等单位共同组织开展节能宣传周活动,各部门、企业开展形式多样的节能宣传活动,营造了良好的节能氛围,推动了全社会节能减排工作。
二、“十一五”节能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集中表现在发展认识、体制机制、产业结构、管理方式、能力建设等方面。
一是在发展认识上,一些区市县不能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节能减排的关系,把经济高速增长作为硬任务,把节能减排作为软指标,对节能减排的战略性、紧迫性、艰巨性认识不足,对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重视不够,工作前松后紧。
二是在体制机制上,有利于节能减排的价格、财政、税收、金融等经济政策还不完善,节能减排的长效机制尚未形成,市场作用发挥不够,关键技术支撑缺乏,企业节能减排内生动力不足。
三是在产业结构上,高耗能产业增长较快,产业重型化趋势没有改变,经济增长方式粗放,增加了节能工作的难度。
四是项目管理上,存在环资项目少、项目小以及项目前期工作不足等问题,争取国家项目资金少以及节能减排项目成效不明显。
五是在管理方式上,政府责任重、企业责任轻,地方责任重、部门责任轻,行政手段多、市场手段少,特别是体现差异化的政策不够。六是在能力建设上,能源统计、计量和节能监察等基础工作薄弱,管理力量不足,职责存在交叉,监管能力亟待加强。
三、“十二五”节能工作安排
“十二五”时期,要继续认真贯彻落实中、省关于节能工作的决策部署,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把节能降耗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推动科学发展的重要抓手,全力推动各项节能工作,确保全面完成“十二五”节能目标任务,实现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一)加强节能工作组织领导。
1.强化节能工作宏观指导。完善和健全节能组织机构、管理和协调机制。按照国家下达我省节能降耗目标任务,制订《XX市“十二五”节能综合性工作方案》,明确节能目标任务和主要措施;完成“十二五”节能专项规划编制工作,开展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的研究,选择1至2个区市县开展能源消费总量模拟控制,探索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的有效措施。
2.分解下达节能目标任务。按照省对我市“十二五”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16%、2011年下降3.5%的要求,充分考虑各区市县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和节能潜力、节能难度以及能源消费结构变化情况等因素,科学合理分解下达各区市县“十二五”单位生产总值能源消耗下降目标,并分解细化工业、建筑、交通、公共机构、商贸等领域节能目标任务,切实将任务、责任落实到各区市县、相关行业部门。
3.加强节能工作能力建设。贯彻落实《XX省节约能源条例》,充实节能管理力量,完善节能监督体系,加强对本行政区域内节能工作的监督管理和日常监察、监测工作,依法开展节能执法和监察、监测。统计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建立全面准确反映能耗水平、节能目标责任和评价考核制度的节能指标体系、统计和核算制度,并按季度发布节能统计数据。
市“十一五”节能工作总结和“十二五”节能工作安排
“十一五”期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中、省节能工作的决策部署,坚持把节能降耗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突破口和重要抓手,努力克服“5•12”汶川特大地震和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严重影响,完善工作机制、推进结构优化、实施重点工程、抓好重点领域、推动技术进步、夯实节能基础,全面推进节能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为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十一五”期间,全市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从20**年的2.7吨标煤/万元下降到2.15吨标煤/万元,累计下降20.36%,工业增加值能耗累计下降35.53%,全面完成“十一五”节能目标任务。
一、“十一五”节能工作开展情况
(一)落实目标责任。为确保节能工作任务的落实,强化对目标责任的分解和考核,市政府与各区市县政府签订“十一五”节能目标责任书。制订《关于进一步推进节能降耗工作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大攻坚力度确保实现“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的通知》,加强目标考核工作,将节能指标完成情况纳入各区市县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作为考核评价政府领导干部业绩的重要内容,加强责任追究。市节能减排办多次组织市级部门对各区市县开展督查和预考核,及时发布各区市县政府节能目标责任评价考核,对未能完成节能任务的区市县及时通报并责令整改。经核定,全市五区市县均完成了“十一五”节能目标任务。
(二)大力实施重点节能工程。积极组织申报国家十大重点节能工程和省重点节能工程,蔡山洞瓦斯发电、利万步森水泥低温余热发电项目等获得国家节能专项资金支持。认真实施XX市重点节能工程,着力抓好工业锅炉(窑炉)改造、余热余压利用、电机系统节能改造、资源综合利用等重点节能工程。“十一五”以来,四方电力、安泰丝业、广达淀粉等企业实施了高效锅炉改造,蔡山洞、龙滩、绿水洞、李子垭等煤矿新建瓦斯发电装置,桂兴、蓥峰、红狮等水泥技改项目配套建设余热发电项目,广能集团、利万步森等企业采用先进电机变频调速技术对老旧设备进行更新改造。加快城市污水、垃圾等基础设施建设,“十一五”建成投运XX市、XX县、XX县、XX县、XX市5个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和XX市城市生活垃圾处理中心、XX县城市生活垃圾厂,城市生活污水收集率达95%以上,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强化工业污染整治,加大对列入《三峡库区及其上游水污染防治规划(修订本)》、《XX省主要污染物总量削减目标责任书》的工业企业污染源治理力度,34家工业企业已全面完成污染治理任务。节能惠民工程进展顺利,加大家电、汽车以旧换新力度,做好高效照明产品和高效节能空调推广工作,累计推广节能灯25万只。
(三)控制高耗能行业过快增长。进一步加强项目审核管理,严格禁止核准、备案“两高”和产能过剩行业项目。强化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审查和环境影响评价,凡未通过环评、节能审查和土地预审的项目,一律不准开工建设。依据相关规定对广安金侑达科技、XX市精神病院扩建工程、“东升•金海岸”等项目开展了节能审查和评审。建立健全淘汰落后产能退出机制,每年按省政府要求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及工艺设备。20**年以来,全市共关停污染严重的企业31家,涉及电力、水泥、造纸、农产品加工等行业,其中淘汰落后水泥生产能力165万吨。2010年全市共淘汰120万吨落后水泥产能、4万吨合成氨产能、300万平方米陶瓷生产线、1条造纸生产线,更新淘汰燃煤锅炉15台。通过淘汰落后产能,2010年节约6.5万吨标准煤。
(四)推进重点领域节能。突出抓好5户百家企业和44户重点用能企业节能行动。广安发电厂、利万步森水泥公司提前完成“十一五”节能目标,广安恒立化工、广安腾辉水泥有限公司停产关闭。加强对电力、建材、纺织等重点行业的节能管理,加快推进川桂水泥、广能集团瓦斯发电、广达淀粉、安泰丝业等企业燃煤锅炉改造,用先进技术改造传统产业。2010年着重开展了工业燃煤锅炉改造、余热余压利用、电机系统节能等三大节能行动,年节约标准煤9万吨。建筑方面,强化节能评估审查,对2009年7月1日以后开工的建筑全部实施建筑节能,主城区新建建筑节能执行率达到100%。交通方面,严把道路运输车辆燃油消耗准入关,严禁高耗能车辆进入运输市场,报废客运车辆54辆,对实载率低于70%的线路、与高速公路平行走向的线路以及现有班线重复里程超过70%的二类以上专线,严格控制新增各类客运运力。流通服务业方面,加强用能统计监测,积极推广节能产品,落实“限塑令”。农业方面,将农村沼气池建设列为民生工程,大力推进农村沼气服务体系建设。“十一五”以来,共建成农村沼气池14.2万口,其中2010年建成1.33万口。公共机构方面,积极推进公共机构节能改造,加强了城市景观照明节能管理。
(五)加快发展循环经济。XX市被省上列为全省第一批循环经济试点市,XX区、XX县被列为试点区县,XX市工业集中区被列为试点园区,广安发电有限责任公司、广能集团公司、爱众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恒立化工有限公司、华威建材有限公司、银泰控投有限公司6家企业被列为试点企业;XX县、XX县被列为全省第二批循环经济试点县;武胜安泰丝业有限责任公司、广安北新建材有限公司、川东麻纺有限公司3户企业被列为试点企业。XX市被列为全国第二批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加快推进。
(六)开展节能宣传培训。出台了《关于深入开展全民节能行动的通知》,开展《节约能源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贯彻工作,每年由市发展改革委牵头,市政府办、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市住房城乡规划建设局等单位共同组织开展节能宣传周活动,各部门、企业开展形式多样的节能宣传活动,营造了良好的节能氛围,推动了全社会节能减排工作。
二、“十一五”节能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集中表现在发展认识、体制机制、产业结构、管理方式、能力建设等方面。
一是在发展认识上,一些区市县不能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节能减排的关系,把经济高速增长作为硬任务,把节能减排作为软指标,对节能减排的战略性、紧迫性、艰巨性认识不足,对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重视不够,工作前松后紧。
二是在体制机制上,有利于节能减排的价格、财政、税收、金融等经济政策还不完善,节能减排的长效机制尚未形成,市场作用发挥不够,关键技术支撑缺乏,企业节能减排内生动力不足。
三是在产业结构上,高耗能产业增长较快,产业重型化趋势没有改变,经济增长方式粗放,增加了节能工作的难度。
四是项目管理上,存在环资项目少、项目小以及项目前期工作不足等问题,争取国家项目资金少以及节能减排项目成效不明显。
五是在管理方式上,政府责任重、企业责任轻,地方责任重、部门责任轻,行政手段多、市场手段少,特别是体现差异化的政策不够。六是在能力建设上,能源统计、计量和节能监察等基础工作薄弱,管理力量不足,职责存在交叉,监管能力亟待加强。
三、“十二五”节能工作安排
“十二五”时期,要继续认真贯彻落实中、省关于节能工作的决策部署,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把节能降耗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推动科学发展的重要抓手,全力推动各项节能工作,确保全面完成“十二五”节能目标任务,实现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一)加强节能工作组织领导。
1.强化节能工作宏观指导。完善和健全节能组织机构、管理和协调机制。按照国家下达我省节能降耗目标任务,制订《XX市“十二五”节能综合性工作方案》,明确节能目标任务和主要措施;完成“十二五”节能专项规划编制工作,开展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的研究,选择1至2个区市县开展能源消费总量模拟控制,探索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的有效措施。2.分解下达节能目标任务。按照省对我市“十二五”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16%、2011年下降3.5%的要求,充分考虑各区市县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和节能潜力、节能难度以及能源消费结构变化情况等因素,科学合理分解下达各区市县“十二五”单位生产总值能源消耗下降目标,并分解细化工业、建筑、交通、公共机构、商贸等领域节能目标任务,切实将任务、责任落实到各区市县、相关行业部门。
3.加强节能工作能力建设。贯彻落实《XX省节约能源条例》,充实节能管理力量,完善节能监督体系,加强对本行政区域内节能工作的监督管理和日常监察、监测工作,依法开展节能执法和监察、监测。统计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建立全面准确反映能耗水平、节能目标责任和评价考核制度的节能指标体系、统计和核算制度,并按季度发布节能统计数据。
(二)抓好重点领域节能建设。
1.强化工业节能。突出抓好有色金属、煤炭、电力、化工、建材等重点耗能行业节能,重点抓好列入省重点企业节能行动工作。对全市年耗标煤3000吨以上的用能企业实行分级管理和分类指导,突出抓好重点企业节能工作。继续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完善落后产能退出机制。加大节能技术改造,制订并实施重点行业、企业的节能技术改造计划,强力实施燃煤工业锅炉(窑炉)改造、区域热电联产、余热余压利用等工业技改重点节能工程。积极开展建立节约型企业的活动。2.积极推进建筑节能。大力开展绿色建筑行动,推广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上的应用,加快推进大中城市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工作,新建住宅和公共建筑严格实施节能50%的设计标准,行政机关办公用房、公共建筑等项目率先严格执行节能设计标准。大力发展建筑节能新型墙体材料。3.加强交通运输节能。积极推行节能型综合运输体系建设,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淘汰老旧汽车,鼓励使用节能环保型交通工具和替代燃料,积极推进压缩天然气替代汽油工作。
4.引导商用和民用节能。在公用设施、宾馆商厦、写字楼、居民住宅中推广采用高效节能办公设备、家用电器、照明产品。开展创建“绿色住宅”、“绿色酒店”、“绿色写字楼”等活动,严格执行公共建筑空调温度设定标准。
5.抓好农村节能。加快淘汰和更新高耗能农业机械、机具,抓紧建设大中型畜禽养殖企业的沼气建设工程,建成一批集中供沼气、沼气发电示范项目。发展小水电、风能、太阳能以及农作物秸秆气化集中供气系统。
6.推动公共机构节能。建立公共机构节能目标责任制和能耗统计体系。开展公共机构建筑节能改造示范推广工程,制订和实施机关办公楼资源节约标准、公务用车和办公设备配置标准、耗能产品和设备能耗标准,安装或更换节能型灯具、空调和办公设备,大力推动政府节能采购和公务车节能。
(三)加快培育节能产业发展。
1.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积极稳妥发展核电、风电、太阳能等新能源。继续加快发展低能耗高附加值产业,重点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提高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
2.实施重点节能项目建设。积极争取中、省预算内投资和中、省财政资金项目,加快重点节能项目建设。围绕中、省“十二五”培育发展节能产业的重点和方向,动态建立“十二五”节能项目储备库,做好重点节能工程、节能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节能产品惠民工程等项目储备。3.培育壮大节能服务公司。加快培育发展一批节能服务公司,引导和鼓励大型能源企业、能源设备制造企业、大型重点用能单位利用自己的技术优势和管理经验,组建专业化节能服务公司,为本行业其他用能单位提供节能服务,继续组织我市节能服务公司在国家审核备案。4.加快推进合同能源管理。贯彻落实川办发80号文件精神,落实好各项扶持政策。组织开展合同能源管理财政奖励项目申报、资金兑现和监督检查工作。
5.加快节能产品和技术推广。制订和实施分行业的节能技术改造计划,推广应用节能技术、节能设备、节能工艺和节能材料。鼓励企业加强节能技术改造和关键技术攻关。继续做好高效照明产品、高效节能空调、节能汽车的推广工作,严格落实财政补贴政策。
(四)强化节能降耗监督管理。
1.严格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审查。严格执行《XX省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实施暂行办法》,对新上项目严格实行分级管理,以项目节能评估审查工作推进节能产品、节能材料、节能技术和工艺的应用。建立发展改革、经济和信息化、住房城乡规划建设、金融等部门定期协调制度,在项目审批、规划设计、建设施工以及竣工备案等环节实施全过程的节能监管。
2.推行能效标识和节能产品认证制度。实施强制性能效标识制度,在家电、电动机、汽车和建筑上推广应用能效标识。有关部门要定期开展能效标识实施情况的专项检查,建立有效的政府监管、社会监督和企业诚信机制。落实节能产品认证制度,规范认证行为,扩大认证范围。3.抓好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重点用能单位要建立严格的节能管理制度和有效的激励机制,将节能降耗的目标和责任层层落实。督促重点用能单位编制节能规划,建立节能管理制度,开展节能审计。4.加强节能监督检查。加大对高耗能行业和企业以及机关、商厦、宾馆等公共设施的用能情况、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情况、产品能耗标识、建筑物设计标准、行业设计规范执行和能源计量等情况的检查力度,促进节能措施的落实。
(五)落实节能政策保障措施。
1.建立节能目标责任制和评价考核制度。继续实行严格的目标责任制,将节能降耗指标纳入各地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和考核体系,实行节能工作问责制。
2.加强节能统计和监测体系建设。强化全社会能源统计,建立完善工业、建筑业、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交通运输业、公共机构等行业节能统计体系。加强能源统计能力建设,开展节能动态监测。3.实行节能奖励制度。研究制订科学合理的节能奖励办法,对在节能管理、节能科学技术研究和推广工作中作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4.加大节能支持力度。加大节能的资金投入,落实国家对节能和可再生能源、新能源发展的财税优惠政策,加大公共财政对节约资源管理和政府机构节能改造的支持力度。
5.拓宽节能投融资渠道。支持金融机构加大对节能项目的信贷支持力度,引导社会各方面加强对节能的资金投入,鼓励企业增加节能投入,通过市场直接融资加快进行节能降耗技术改造。
(六)大力开展节能宣传教育。
将节能宣传纳入重大主题宣传活动。每年制订节能宣传方案,在重要版面、重要时段进行系列报道,刊播节能公益性广告,广泛宣传节能的重要性、紧迫性以及国家采取的政策措施,宣传节能取得的阶段性成效,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认真组织开展每年一度的节能宣传周活动。组织企事业单位、机关、学校、社区等开展经常性的节能宣传。引导合理消费,提高公众的能源忧患意识和节约意识,让节能成为全社会的主流意识,使节约能源成为全体公民的自觉行动。
第三篇:市“十一五”节能工作总结及 “十二五”节能工作安排
**市“十一五”节能工作总结及 “十二五”节能工作安排
“十一五”期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按照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全市认真贯彻国家和省的总体安排,努力克服汶川特大地震自然灾害和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将节能降耗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全面落实了各项节能工作措施,确保了全市“十一五”节能约束性目标的全面完成。
一、“十一五”节能工作取得的主要成效
(一)节能目标圆满完成
“十一五”期间,全市进一步加大节能降耗工作力度,完成了省上下达的各项节能目标任务。全市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从2005年的1.59吨标煤/万元下降到1.272吨标煤/万元,累计下降20.01%;工业增加值能耗从2005年的2.83吨标煤/万元下降到1.86吨标煤/万元,累计下降34.29%。
(二)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
一是加强了组织领导。“十一五”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节能降耗工作,专门成立了以市长为组长、常务副市长、分管副市长为副组长,以及市级主要部门一把手为成员的节能减排及应对气候变化工作领导小组,各县(市、区)也相应成立了节能减排工作机构,各级政府主要领导作为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作为直接责任人。建立健全了节能减排工作协调机制,明确了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职责分工,相关工作责任机构和运行机制得到进一步完善。市政府先后出台了《**市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实施方案》、《批转市节能减排和应对气候变化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加强和改进我市节能减排工作的报告的通知》(德办函〔2009〕154号)、《关于印发2010年节能减排工作安排的通知》(德办发〔2010〕54号)等重要文件。市政府多次召开会议,研究部署节能工作,市发改委、市经信委、市统计局等部门加强协作、定期会商,不断完善统计、监测、服务体系。市工业节能工作领导小组、市公共机构节能领导小组等各司其职,强化了重点行业领域节能管理。
二是落实目标责任。为确保节能工作任务的落实,明确目标责任,制定了《**市节能减排统计监测及考核办法》、《**市“十一五”节能减排工作目标考核问责办法》。加强了目标考核工作,将节能指标完成情况纳入各县(市、区)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作为考核评价政府领导干部业绩的重要内容,并与各县(市、区)签订了目标责任书,加强责任追究。多次组织市级部门对各县(市、区)开展督查和考核,及时发布各县(市、区)政府节能目标责任评价考核结果,对未能完成节能任务的县(市、区)及时通报并责令整改。经核定,全市各县(市、区)、市级各部门均完成了“十一五”节能目标任务。市委、市政府对各县(市、区)、市级有关部门、先进企事业单位、先进个人进行了表彰和奖励。
三是完善统计监测。建立了全市能源统计监测机制,实施了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能源消费报表、工业企业主要单位产品能耗报表、能源平衡表编报制度和重点企业能源利用状况定期报送制度,初步形成了公共机构、商贸服务、交通运输等领域的能源消耗统计上报制度。进一步完善了节能降耗预警监测体系,制定了预警调控方案。定期向全社会发布全市及各县(市、区)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公报,让全社会监督节能降耗工作。在2010年全社会用电量增长较快的情况下,建立了全社会用电量应急周报制度,及时掌握分析用电量情况并加强了预测预警,制定了《**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认真做好第四季度全市节能降耗工作的紧急通知》(德办函〔2010〕233号),突出工作重点,狠抓了用电管理措施落实。
四是强化节能评审。按照《四川省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暂行办法》和《四川省技术改造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暂行办法》要求,将能评作为项目审批、核准或开工建设的前置条件,从源头上严格把关。“十一五”期间,先后对40多个市级重大项目开展了节能审查,各县(市、区)也逐步开展了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审查工作。
(三)优化产业结构
一是推进产业集中。加快发展优势产业,构建节能型产业体系。围绕机械、食品、化工和建材行业等优势产业,培育壮大龙头企业,配套发展中小企业,打造特色优势产业集群。大力推进新兴产业,在积极引进资源节约型、科技创新型项目的同时,不断完善上下游产业配套,纵向延伸产业链,提升产业集中度,合理并高效利用资源,减少能源消耗。选择性接受产业转移,避免科技含量低、资源消耗大、环境污染重的产业进驻,确保调整后的产业结构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二是大力淘汰落后产能。全市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工作会议及相关文件精神,召开专题会议进行安排部署,组织督促企业按要求淘汰落后产能、拆除落后设施装置,防止落后产能转移,全市列入省淘汰落后生产能力企业全面完成淘汰任务。充分发挥差别电价、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等价格机制在淘汰落后产能中的作用,加强降耗核查和执法检查。“十一五”期间,全市淘汰了36户企业的落后生产能力,实现节能26.97万吨标准煤,对全市“十一五”工业节能目标贡献率为44.21%。其中,关停煤矿企业8家,产能24万吨;关停和淘汰水泥生产线企业6家,产能115.5万吨;关停小火电1家,产能2.4万kw;淘汰落后电机22台、S7变压器40台、黄磷炉2台、燃煤锅炉13台以及风机、鼓风机等落后用能设备若干。
三是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按照省政府制定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服务业节能工作的通知》、《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关于大力发展旅游业促进就业的实施意见》等文件要求,围绕重装基地建设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着力发展仓储、运输、第三方物流等低耗能、高效益的服务业,积极推进中心商务区建设。
(四)实施重点工程
一是加大资金支持力度。认真做好重点节能工程项目储备库建设,积极组织实施重点节能工程、循环经济、资源节约等重大示范项目,五年累计投入资金28亿元。为企业争取国家和省政策、资金支持,五年争取到国家和省节能减排专项补助资金6470万元,其中,四川美丰**分公司、四川**金八角水泥有限责任公司各争取到国家节能补助资金1000万。市上安排节能专项资金200万元,实现年节能5.82万吨标准煤;列入**市重点科技项目计划的38个节能减排项目,获市科技项目补助经费327万元。
二是全面实施节能产品惠民工程。家电、汽车以旧换新力度加大,做好高效照明产品和高效节能空调推广工作,累计推广财政补贴高效照明产品75万只,加快淘汰城市道路照明、公共场所和公共机构的低效照明灯具。
(五)重点领域节能成效显著 一是狠抓工业节能降耗。严格执行《四川省人民政府批转省发展改革委关于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引导产业健康发展的意见的通知》(川府发〔2010〕15号),2010年5月月起,停止了高耗能、高排放和产能过剩行业的审批、核准、备案工作,有效地降低了综合能耗。重点抓好国家“千家企业节能行动”、省“百户重点节能行动”**范围内企业的节能管理和考核工作,全市列入国家“千家企业节能行动”和省“百户重点节能行动”的13户重点企业实现节能42.66万吨标准煤,超额完成了“十一五”节能目标任务。在钢铁、水泥、电力等行业开展能效对标活动,提高重点耗能企业节能水平。
二是加强了建筑节能管理。加大建筑节能质量管理监测力度,规范建筑节能工程项目实施,严把施工审图关,抓好建筑节能设计备案。“十一五”期间民用建筑节能项目竣工面积1707.63万平方米,既有民用建筑节能改造逾1万平方米,新建民用建筑节能执行强制性标准达到95%以上。
三是落实交通运输节能措施。制定了我市交通运输节能规划,建立营运车辆准入与退出制度,加强道路运输组织管理,加快实施营运车辆油耗限值准入制度,推广天然气汽车和油气双燃料汽车,加强节能减排工作的宣传和培训。大力发展公共交通,整合运输资源,车辆实载率达70%以上。
四是推动公共机构节能。认真贯彻落实《公共机构节能条例》,将公共机构节能工作纳入各县(市、区)政府及市级部门的目标绩效考核范畴,实行公共机构节能目标责任制,加强用能日常监督管理,加强车辆用油定额管理和考核。各级公共机构充分发挥节能降耗表率作用,做好了用水、用电、用油的管理,最大限度降低了能源消耗。推广使用节能型照明灯具,公共区域的照明系统加装自动控制开关。
五是引导服务业节能。做好了旅游景区及星级宾馆节能管理,开展绿色饭店创建工作,建立了星级饭店能耗统计监测体系。从员工考核培训、控耗责任、能耗比参数、能耗预算、奖惩、分析会、技改、工程六大系统以及经营部门的节能措施等,涉及饭店经营管理各方面,采取安装水电气计量表具、定时控制开关、定量使用化学试剂等措施,完善了管理制度和操作流程。严格商业零售业节能标准,开展分项计量、能源审计,大力推广使用空调系统智能控制,在大型超市、商场、农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贯彻执行“限塑令”,扩大节能型产品的销售使用。组织对全市大型商业机构的空调、电梯和照明等情况进行检查,督促大型商场落实节能的各项措施。
六是扶持节能服务产业。按照《关于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促进节能服务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川办发〔2010〕80号)、《四川省合同能源管理项目财政资金奖励暂行办法》,鼓励合同能源管理方式开展节能改造,进一步加大财政、税收和金融支持。组织完成了节能服务公司审核备案工作,我市的四川泰和清洁能源有限公司列入国家第一批节能服务公司名单。
(六)开展节能宣传培训
我市积极响应国家和省号召,组织了市级、县(市、区)有关部门分别开展了主题为“依法节能、全民行动”、“推广使用节能产品、促进扩大消费需求”、“节能攻坚、全民行动”的节能宣传周活动,并制发了活动方案,累计发放相关书籍、资料1万多份。成立了“**市节能工作专家组”,为全市工业节能减排工作提供专业技术指导服务。多次组织相关节能管理监察执法人员和重点用能企业,参加“节能执法培训”、“能源利用状况知识培训”、“EPC合同能源管理推荐培训会”等各类培训学习会议。
“十一五”期间,我市在经济保持较快增长速度、高耗能行业增速较快、产业重型化趋势没有改变以及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战胜特大地震等自然灾害的情况下,圆满完成了节能降耗任务。成绩的取得,是市委、市政府对节能降耗工作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各县(市、区)、市级各部门、企事业单位和全体市民群策群力、共同努力的结果。
二、“十一五”节能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节能工作中仍存在许多问题。
一是产业结构调整进展较慢。重机械、重化工的高耗能产业发展模式短期内难以得到有效转变,建筑、交通等重点行业领域节能有待持续推进。
二是节能长效机制尚未形成。节能改造、节能设备研制和应用以及节能奖励等方面的节能资金支持力度亟需加大。能源统计需进一步完善,监测考核体系尚未全面覆盖。节能管理服务机构设置不完备,专业人才短缺。
三是节能意识和技术推广力度亟待增强。节能优先的方针还没有充分体现,节能还没有成为全体企业和公民的自觉行动。投入不足,创新能力弱,先进适用的节能技术,特别是一些有重大带动作用的共性和关键技术开发不够。
三、“十二五”节能工作安排
“十二五”时期,全市要继续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关于节能工作的决策部署,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节能降耗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全面落实各项节能降耗政策措施,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确保全面完成“十二五”目标任务,实现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地发展。
(一)加强组织领导
一是强化节能工作宏观指导。完善和健全节能组织机构、管理和协调机制。按照省下达我市节能降耗目标任务,制定**市“十二五”节能综合性工作方案,明确节能目标任务和主要措施,开展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的研究。
二是分解节能目标任务。按照省上“十二五”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要求,科学合理分解下达各县(市、区)“十二五”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目标,并分解细化工业、建筑、交通、公共机构、商贸等重点领域节能指标,切实将任务、责任落实到县(市、区)、相关行业部门。各县(市、区)2011年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的目标任务为3.7%,各县(市、区)要精心组织,狠抓各项节能措施的落实,确保2011年节能任务的完善。
三是增强节能工作能力建设。充实节能管理力量,完善节能监督体系,加强日常监管、监测工作,依法开展节能执法和监察。统计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建立全面准确反映能耗水平、节能目标责任和评价考核制度的节能指标体系、统计和核算制度,并按季度发布节能统计数据。
(二)推进重点领域节能
一是强化工业节能。突出抓好钢铁、有色金属、煤炭、化工、建材等重点耗能行业节能,重点抓好列入国家和省重点企业节能行动工作,积极开展企业节能行动,加强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继续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完善落后产能退出机制,认真落实有关产业政策、标准规范及强制性政策措施,坚决淘汰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浪费资源的企业,组织督促企业按要求淘汰落后产能、拆除落后设施装置。按照国家工业产品能耗限额标准定期开展重点用能行业单位产品能耗限额标准执行情况专项监督检查,对主要产品超过能耗限额的重点企业,实行惩罚性电价,开展重点用能单位与国内外先进同类企业的能耗水平对标活动。鼓励企业采用先进的节能工艺和设备,抓好重点耗能企业节能技术改造,创新企业用电设备的能效管理技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二是加快推进建筑节能。大力开展绿色建筑行动,严格执行新建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节能50%的设计标准,新建民用建筑节能执行强制性标准达到95%以上。加大建筑节能监管力度,加强建筑节能综合效能检测,推广应用新型墙体材料及可再生能源。加快推进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工作,行政机关办公用房、公共建筑等项目率先严格执行节能设计标准。
三是加强交通运输节能。大力发展公共交通,调整优化运力结构,构建新型清洁能源交通运输体系,努力降低交通运输能耗。淘汰老旧铁路机车、汽车,鼓励使用节能环保型交通工具和替代燃料,积极推进压缩天然气替代汽油工作。
四是推动公共机构节能。建立公共机构节能目标责任制和能耗统计体系。组织实施公共机构建筑节能改造示范推广工程,制定和实施机关办公楼资源节约标准、公务用车和办公设备配置标准、耗能产品和设备能耗标准,安装或更换节能型办公设备,大力推动政府节能采购和公务车节能。
五是引导商用和民用节能。建立商贸企业能耗评价指标和大型商业设施用能监测平台,在公用设施、宾馆商厦、写字楼、居民住宅中推广采用高效节能办公设备、家用电器、照明产品。开展创建“绿色住宅”、“绿色酒店”、“绿色写字楼”等活动,严格执行公共建筑空调温度设定标准。
六是抓好农村节能。广泛推广农业灌溉节水技术,抓紧建设大中型畜禽养殖企业的沼气建设工程,建成一批集中供沼气、沼气发电示范项目。发展小水电、风能、太阳能以及农作物秸秆气化集中供气系统。
(三)培育节能产业
一是优化产业结构。深入推进“联合国清洁技术与新能源装备制造业(**)国际示范城市”建设,大力扶持发展低碳和新兴产业,重点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扶持东汽等企业按“世界一流”标准建设,加大产品结构调整,着力自主创新,大力倡导发展“环境友好”的机电制造、光电能源、新材料制造等产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提高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
二是实施重点节能工程。围绕国家支持的重点和方向,加快节能环保、循环经济、资源综合利用、高耗能节水项目改造、再制造产业化、低碳绿色发展等项目建设,积极组织该类项目争取中央和省预算内投资及财政资金的工作。建立“十二五”节能项目储备库,做好重点节能工程、节能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节能产品惠民工程等项目储备。
三是培育节能服务公司。加快培育发展一批节能服务公司,引导和鼓励能源企业、能源设备制造企业、大型重点用能单位利用自己的技术优势和管理经验,组建专业化节能服务公司,为本行业其他用能单位提供节能服务。
四是推行合同能源管理。贯彻《关于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促进节能服务产业发展的意见》,建立合同能源管理等节能服务机制,组织开展对合同能源管理财政奖励项目申报、资金兑现和监督检查工作。
五是大力推广节能产品和技术。制定和实施分行业的节能技术改造计划,鼓励企业加强节能技术改造和关键技术攻关,推广应用节能技术、节能设备、节能工艺和节能材料。加快推进实施“节能产品惠民工程”,落实高效照明产品、节能空调、高效电机、节能汽车等产品的财政补贴政策。
(四)强化节能降耗监督管理
一是严格节能评估审查。严格执行《四川省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实施暂行办法》,对新上项目实行分类分级管理。建立发展改革、经济和信息化、住房和城乡建设、金融等部门定期协调制度,在项目审批、规划设计、建设施工以及竣工备案等环节实施全过程的节能监管。
二是推行能效标识和节能产品认证制度。实施强制性能效标识制度,在家电、电动机、汽车和建筑上推广应用能效标识,有关部门定期开展能效标识实施情况的专项检查,建立有效的政府监管、社会监督和企业诚信机制。落实节能产品认证制度,规范认证行为,扩大认证范围。
三是抓好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重点用能单位要建立严格的节能管理制度和有效的激励机制,将节能降耗的目标和责任层层落实。行业主管部门要督促重点用能单位编制节能规划,建立节能管理制度,开展节能审计。
四是加强节能监督检查。加大对高耗能行业和企业以及机关、商厦、宾馆等公共设施的用能情况、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情况、产品能耗标识、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行业设计规范执行和能源计量等情况的检查力度,促进节能措施的落实。
(五)落实节能保障措施
一是建立节能目标责任制和评价考核制度。继续实行严格的目标责任制,将节能降耗指标纳入各县(市、区)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和考核体系,实行节能工作问责制。
二是加强节能统计和监测体系建设。强化全社会能源统计,建立完善工业、建筑业、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交通运输业、公共机构等行业节能统计体系。加强能源计量、统计和节能监测、监察、预测预警体系建设,加快基础和基层的能源统计能力建设,完善能源消耗记录和统计台账。设置相应机构并配备专职工作人员,开展业务培训和经验交流,提高业务能力和知识水平。
三是实行节能奖励制度。研究制订科学合理的节能奖励办法,对在节能管理、节能科学技术研究和推广工作中作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四是加大节能支持力度。加大节能的资金投入,落实国家对节能和可再生能源、新能源发展的财税优惠政策,加大公共财政对节约资源管理和政府机构节能改造的支持力度。
五是拓宽节能投融资渠道。支持金融机构加大对节能项目的信贷支持力度,引导社会各方面加强对节能的资金投入,鼓励企业增加节能投入,通过市场直接融资加快进行节能降耗技术改造。
(六)深入开展全民节能行动
将节能宣传纳入重大主题宣传活动。每年制订节能宣传方案,在重要版面、重要时段进行系列报道,刊播节能公益性广告,广泛宣传节能的重要性、紧迫性以及国家和省所采取的政策措施,宣传节能取得的阶段性成效,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认真组织开展每年一度的节能宣传周。组织企事业单位、机关、学校、社区等开展经常性的节能宣传。引导合理消费,提高公众的能源忧患意识和节约意识,让节能成为全社会的主流意识,使节约能源成为全体公民的自觉行动。
第四篇:十一五节能工作小结
府谷县”十一五”节能降耗工作
按照 “十一五”期间万元GDP能耗在2005年基础上下降20%的总目标,到2010年末,万元GDP能耗要由5.62下降到4.496吨标准煤;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由15.02下降到12.016吨标准煤,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电耗由10065.1下降为8052.06千瓦时。
一、2006
统计公布,万元GDP能耗为5.799吨标准煤,上升2.898%;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12.91吨标准煤,下降14.05%;万元GDP电耗为8367.3千瓦时, 下降16.87%。其中后两项节能指标完成市上下达的任务,万元GDP能耗指标不但没有完成任务反而有所上升,使后四年下降幅度由原来平均4%提高到
6.4%,使本来就任务较重的府谷更是雪上加霜。
二、2007
万元GDP能耗为5.532吨标准煤,下降4.597%;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12.346吨标准煤,下降4.37%;万元GDP电耗为7195.842千瓦时, 下降14%。
三、2008
万元GDP能耗为5.154吨标准煤,下降6.844%;万元GDP电耗为6451.56千瓦时, 下降10.343%;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1-
按下降10.343%计算为9.476吨标准煤。GDP能耗完成总任务的41.45%,总体下降8.3%。
四、2009
2009年,市上下达我县计划任务目标为:万元GDP能耗下降到5.014吨标准煤, 万元GDP电耗为6494.247千瓦时,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11.142吨标准煤。
我县实际完成情况为:万元GDP能耗为4.623吨标准煤,下降5.36%;万元GDP电耗为2113.94千瓦时, 下降37.5%;完成“十一五”节能总目标的87.52%。
五、2010
2010,市上下达我县计划任务目标为:万元GDP能耗下降到4.496吨标准煤, 万元GDP电耗为6169.535千瓦时,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10.585吨标准煤。
目前,我县2010统计数据还未有公布,2010年初步预计,我县万元GDP能耗可下降到 4.49吨标准煤,万元GDP电耗2050千瓦时左右,圆满完成“十一五”节能目标总任务。
六、2011计划
计划万元GDP能耗4.3吨标准煤,下降4%。
七、“十二五”规划
规划下降19%,到2015年万元GDP能耗为3.63吨标准煤以下。
第五篇:丽水市“十一五”节能工作总结
丽水市“十一五”节能降耗工作总结
“十一五”以来,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节能减排的工作部署,我市坚持科学发展观,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以结构调整、技术进步和加强管理为重点,采取了一系列强有力的节能降耗措施,持续加大工作力度,全市节能降耗取得了积极进展,全面完成省政府下达的“十一五”节能降耗目标任务。
一、全市节能降耗取得明显成效
(一)单位GDP能耗持续下降。2006年降为0.82吨标准煤/万元,下降0.46%;2007年降为0.786吨标准煤/万元,下降4.12%;2008年降为0.74吨标准煤/万元,下降5.8%。2009年降为0.69吨标准煤/万元,下降7.1%。2010年单位GDP能耗降为0.659吨标准煤/万元,下降4.2%,全面完成“十一五”单位GDP能耗下降20%的目标任务。
(二)全市能源消费增速持续回落。“十一五”以来,能源消费增长速度持续回落,全市以较低的能源消费增速支撑了较快的经济增长。“十一五”期间,全市GDP由2005年的318.07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644.04亿元,年均增长12.3%,全市能源消费增速年均增长8.1%,以较低的能源消费撑起了GDP的快速增长。
(三)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大幅下降。“十一五”时期,我市把工业领域作为节能的主战场,特别是抓好规模以上重点企业节能、淘汰落后产能、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加快技术创新等一系列节能工程,取得显著成效。除了2006年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上升外,2007年下降了11.9%,2008年下降16.62%,2009年下降12.6%,2010年约下降10.1%。
(四)淘汰落后产能进展顺利。“十一五”以来,全市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工作进展顺利,2007年我市全面关停淘汰浙江元立集团5台公称容量20吨,4台公称容量15吨的电炉;关停不并网柴油机总容量为2.67万千瓦;关闭砖瓦厂2家、造纸0.2万吨,全面完成省政府下达的淘汰落后产能目标任务。全市共取缔非法废旧电路板炼铜、废旧塑料加工、布条漂白、牛皮洗涤加工等企业70多家。“十一五”期间,全市累计关停粘土砖瓦窑131多家(座),其中18门以上轮窑5座,18门以下轮窑14座,小土窑、小立窑112座。
(五)重点领域节能成效明显。“十一五”以来,我市建设、交通、农业、电力等部门全面加强节能工作,有力促进节能降耗工作的开展。“十一五”期间全市完成新建民用建筑节能示范项目面积达150万平米。全市交通运输单耗持续下降,到2010年全市城乡客运一体化率达到45%;船舶载重增加,每千吨公里燃油消耗却下降。全市14座隧道实施节能改造,年可约节电100万千瓦时。全市发展农村户用沼气池2.58万户,建畜成畜禽养殖场沼气工程683处,建池总容积25.88万立方米,年产沼气1415万立方米,折标准煤1.01万吨,推广太阳能热水器11.04万平方米,年可节约标准煤1.32万吨;全市农村清洁能源利用率达到42.6%。
二、主要工作情况与做法
(一)加强组织领导。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节能降耗工作,切实加强组织领导。2006年以来,每年召开全市节能降耗工作会议,研究部署节能降耗工作;同时还开展专题调研、专题会议,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2006年市政府成立节能降耗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全市节能降耗工作,领导小组在市经贸委设节能办公室,负责全市节能降耗工作的组织实施。全市9县(市、区)和丽水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主要节能主管部门均成立了节能降耗工作领导小组及工作机构。全市形成了由市政府、行业主管部门、县(市、区)政府和重点企业组成的节能工作组织领导体系和工作体系,建立了齐抓共管、上下联动的工作协调机制,形成了全面推动节能降耗的工作格局,为完成“十一五”节能目标任务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和人员保证。
(二)落实目标责任。根据省政府下达我市“十一五”的节能目标任务,把节能目标分解到各县(市、区)政府、重点行业主管部门、重点耗能企业,市政府与各县(市、区)、重点行业主管部门签订了签订“十一五”总体目标责任书,每年签订目标责任书。市经贸与全市年耗能5000吨标煤以上和年耗电300万千瓦时以上非工重点用能企业签订了目标责任状。各县(市、区)与辖区内重点乡镇、部门和重点用能企业签订目标责任状,层层分解、落实目标责任,全市上下形成了较完整的节能指标体系,建立了完善的节能目标责任制。同时,依据有关规定,从2008年开始,市政府每年组织考核工作组对各县(市、区)节能目标责任完成情况进行现场评价考核。
(三)狠抓节能技改。认真落实国家有关节能技术产品推广应用各项政策,积极推广普及重点、先进、适用节能技术和产品,引导企业采用先进的节能新工艺、新技术和新设备,积极推广应用高低压变频、风机变频节能、电机节电器等15项节能技术。每年组织实施50个投资1000万元以上或节能量500吨标煤以上的重点节能改造项目,要求年耗能1000吨标煤以上企业每家实施1个以上节能项目(或措施),在重点耗能行业组织实施余热余压利用工程、燃煤工业锅炉节能改造工程、电机系统节能改造工程、能量系统优化工程、绿色照明工程等十大重点节能工程”。五年来,共组织实施247个重点节能改造项目,项目节能量超过22.5万吨标准煤。积极组织推广中央财政补助高效节能照明产品,2008年起共推广节能灯85.43万只,年可节能2.06万吨标准煤。
(四)加大节能投入。2006年以来,我市节能资金投入不断加大,设立节能专项资金,制定了《丽水市节能降耗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加大对节能减排项目财政支持,对实施节能节水、污染减排项目,废水循环利用的企业给予一定比例补助,对通过国家节能产品认证、省级清洁生产审核、获得省绿色企业证书的企业给予奖励。各县(市、区)大多建立了节能专项资金,加大对项目的补助力度。同时,积极争取中央、省级财政专项资金支持我市节能项目,五年来节能技改项目共争取到省以上节能资金补助超过6000多万元。
(五)实施节能调控。一是制定《丽水市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办法》, 规定凡年综合能源消费量3000吨标准煤或者年用电量300万千瓦时以上的项目必须进行节能评估。未进行或未能通过节能审查的项目,有关部门一律不得审批、核准,备案,建设单位不得开工建设,2009年至今,全市共审查备案407个项目,其中否决33个高耗能项目。二是按照国家产业政策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对公告的企业淘汰落后产能名单进行督查、严格考核评价,确保落后产能退出。三是根据2010年严峻的节能降耗形势,出台了《节能降耗预警调控方案》。根据全社会量用电增量逐月设置调控目标,作为各地预警调控底线。按属地原则,各地根据节能降耗形势,视情启动相应级别的应急预案。
(六)完善政策体系。我市先后制定了出台了《丽水生态工业建设实施方案》、《丽水市经济贸易委员会关于开展资源节约活动意见》、《丽水市发展工业循环经济工作意见》、《丽水市节能降耗推进计划(2006-2010年)》《丽水市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办法》《丽水市单位GDP能耗考核体系实施方案》、《丽水市节能目标考核奖惩暂行办法》等政策文件。经过连续几年不断完善,我市政策文件已经基本覆盖了节能工作的各个方面,一一明确了全市节能工作的目标任务、工作思路、重点内容、保障措施、工作方案和实施意见等,我市全面推进节能的政策支撑体系基本形成。
(七)强化监督检查。一是市政府高度重视节能降耗工作。每年召开了全市节能降耗工作会议,及时部署各项重点工作和任务,并组织督查组对各县(市、区)、重点用能企业进行现场专项督查,督促各责任单位采取措施、推进工作,研究解决检查中发现的问题。二是强化各地节能降耗指标的考核。在完成省政府节能考核组对我市的现场评价考核后,我市对各县(市、区)政府和丽水开发区管委会每年节能目标完成情况进行了考核,并兑现超额完成节能目标奖。三是我市监察、经贸、环保、统计等有关部门有关部门联合行动,组织开展专项检查,如淘汰落后产能专项检查、节能减排进展情况督查、企业能源计量专项检查等。同时,各县(市、区)也在各地开展了不同层面的节能监督检查。通过一系列、全方面的监督检查,有效保证国家和我省的各项政策措施落实到位。
(八)加强企业管理。一是每年调整公布丽水市重点用能单位名单,把年耗能3000吨标煤以上企业列为市级重点用能监管单位,印发《关于做好能源利用评价报告编写工作的通知》,指导年耗能1000吨标煤以上企业进行自身用能评价。二是加大了重点用能单位的监察力度,对能耗增长过快的企业及时进行了解情况,分析查找原因。“十一五”期间,共完成114家重点用能企业能源监察(审计)任务。三是加强重点用能单位能管员培训,从2006起每年对全市年耗能1000吨标煤以上企业能管员进行业务培训,健全能源消费统计分析报告制度,指定专人负责能源统计工作,及时如实准确报送有关报表。四是严格执行《浙江省主要耗能产品单位能耗定额和限额》,加强对相关产品能耗情况的监督管理。执行能源计量器具配备管理标准。开展能源计量状况普查,指导重点用能企业建立计量检测体系。2008起,每年从节能目标任务的完成情况、节能项目的实施、管理制度等方面开展20家节能示范企业创建工作。
(九)发挥市场作用。积极培育节能服务市场,促进节能服务产业发展。在《丽水市直节能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中规定,对投资额在30万元(含30万元)以上的节能、节水技术改造项目(含能源合同管理项目),在丽水注册并为本地企业服务的节能中介机构进行补助。在我市开展节能服务各类中介机构已达13家,“十一五”期间,我市有遂昌县洋条隧道智能化公路隧道照明节能控制系统等22个项目实行合同能源管理。全市120家企业通过省级清洁生产审核验收。
(十)动员全民参与。利用节能宣传周,全市经贸部门与电业系统以及相关部门每年共同开展了节能宣传周现场宣传活动,大力宣传新修订实施的节约能源政策法规,向市民赠送节约用电宣传画册等,普及节能知识,推广使用节能产品。“十一五”期间,全市合计发放宣传小册子9.25万册,发放节能宣传品35000余份。组织家企业参加“中国(宁波)节能环保技术与产品博览会”。每年编制印发了《丽水市能源与利用状况》。在纳爱斯广场、汽车东站、汽车西站进行为期一年的节能降耗电视屏幕插播公益广告。组织新闻媒体加大节能降耗工作报道力度,开展系列报道、专题报道。在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中,形成了全民节能的强大声势和浓厚氛围。
三、存在的问题与困难
“十一五”以来,我市的节能降耗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与困难。
一是节能降耗工作面临的巨大挑战。随着全球气候及能源资源的形势日益严峻,国际社会对于我国能源利用的关注程度不断增加,我们在处理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的博弈中面临的压力也日渐增加。由于前期基数低,又面临着发展与赶趟的双重任务、发展工业和生态保护的现实矛盾,“十二五”节能降耗工作面临着巨大挑战。二是结构调整面临困难。我市正处于工业化加快发展阶段,工业增加值在GDP中的比重不断提高,并且是以能耗高的重化工业为主的加快发展阶段。加上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方向调整和落后产能淘汰存在着困难和社会压力。三是居民能源消费不断提高对节能降耗带来压力。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汽车下乡、家电下乡、新农村建设推进,居民消费进一步升级,用于生活消费的能源保持较高增幅,由于这部分能耗不直接带来GDP的增长,给节能降耗目标的实现带来压力。四是思想认识和管理机制尚未完全到位。一些地方、部门、企业对节能工作的重要性认识还不够。再加上我市机构建设滞后,管理力量十分薄弱。节能监测(监察)、分析、统计体系不够健全,执法体系不健全,政策研究和引导不够等都影响全市节能降耗工作的进一步开展。
2011工作要点
一、工作思路与目标
(一)工作思路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实施省委“两创”总战略,认真贯彻落实《节约能源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坚持节约与开发并举,节约优先的原则,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为核心,以优化经济结构,推进技术进步,加强节能管理工作为重点,完善政策,明确责任,努力保持经济较快平稳增长与能源消耗不断降低的良性循环机制,推进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
二、工作要点
(一)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
一是要顺应工业化趋势,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鼓励大中型制造业企业生产服务剥离外包,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共同发展。二是要结合城市化进程,加快发展小城市和中心镇服务业。三是要加快发展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文化传媒、金融保险、物流、会展、咨询服务以及旅游业等新型第三产业,培育一批三产支柱产业,切实提高三产比重。
二是调整工业产业结构。认真按照《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办法》,把好项目准入关,从源头上控制高能耗项目的进入。认真执行《浙江省淘汰和禁止发展的落后生产能力目录》(2010年),及时调整产业、产品、工艺、技术结构或生产经营方向。加快淘汰更新各行各业落后设备,加快低效电动机、风机、水泵、变压器等高耗电设备更新淘汰速度。严格执行差别电价政策,重点鼓励和支持能源消耗低、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地区工业增加值比重比上年提高,推进工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二)依靠技术进步。
继续组织实施50个投资1000万元以上或节能量500吨标煤以上的重点节能改造项目;年耗能1000吨标煤以上企业每家实施1个以上节能项目;加强节能项目的筛选和储备工作,选择一批有代表性、符合产业政策的项目,建立动态的全市节能项目库。加快推进循环经济“1030工程”和工业循环“4121”试点工程实施进度。认真组织落实十大重点节能工程,推广应用高低压变频、风机变频节能、电机节电器等15项节能技术;加快节能中介机构建设,大力推行合同能源管理;加快推进丽水经济开发区热电联产项目建设进度;节能技术开发列入科技计划,加大财政支持力度,确保政府与企业节能研发资金数额逐年增加。
(三)加强节能管理。
一是落实好目标责任制,严格实行问责制和“一票否决制”。按《丽水市单位GDP能耗考核体系实施方案》与各县(市、区)政府、市直有关部门、重点用能企业签订节能目标责任状,层层分解目标任务,定期公布、分析能源利用状况,严格实行问责制和“一票否决制”。
二是加强节能降耗监测、统计、分析和企业节能基础工作。充实能源统计力量,健全能源监测、统计、分析制度,做好全市年耗能1000吨标煤以上企业、年耗电300万千瓦时以上非工用户的监管和能耗统计工作,加强市、县(市、区)和企业的用能分析工作。完成省级重点用能单位的能源监测(审计)工作,适时扩大市重点用能单位的能源监测(审计)范围。定期公布区域能源利用状况。加强对企业能管员的管理和业务指导,督促重点用能企业严格按照《节约能源法》要求设立能源管理岗位,并明确其职责和权限,负责企业节能降耗工作。督促企业做好能源统计工作,及时如实准确报送有关报表。建立市级重点耗能企业动态监督跟踪检查机制。年耗能1000吨标准煤以上的重点耗能企业实施用能评估报告制度。
三是加强节能执法工作。深入贯彻实施《节约能源法》、国家、省、市的《单位GDP能耗考核体系实施办法》,认真贯彻落实已出台的节能法规、政策和标准,建立健全节能执法队伍,加大执法力度,依法加强对重点用能单位能源利用状况的监督检查。各行业主管部门要各司其职,管好本行业节能的关键环节和重要部位,与节能主管部门协同,对违反节能法规和浪费能源的行为依法进行查处。
(四)切实抓好建筑、交通、电力以及其他重点领域的节能。
一是推进建筑节能。严格执行节能标准,加强监督检查;开展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积极采用绿色照明、新型墙体材料等节能建材和节能设备。二是加强交通运输节能。推进节能型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合理配置交通基础设施,引导运输企业提高组织化程度,发展先进的运输组织方式。鼓励发展节能环保型交通工具。三是推进节约用电工作。推进电网建设和改造,降低线损率。继续推广应用节能的用电设备,提高电力运行效率。加大谐波治理力度,组织一批企业实施谐波治理。四是做好农村节能。大力发展农村户用沼气和大中型畜禽养殖场沼气工程,推广省柴节煤灶,因地制宜发展小水电、太阳能、生物质能以及先进适用的农村节能产品。同时要做好机关、学校、医院、宾馆、商厦、大型超市、娱乐场所等企事业单位节能工作。
(五)加强节能宣传。
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开展《节约能源法》、《单位GDP能耗考核体系实施方案》、《公共机构节能条例》的宣传活动,深入开展10大全民节能行动,认真宣传贯彻《节能减排全民行动实施方案》。精心组织“节能宣传周”活动。进一步加强与新闻媒体、广告发布商合作,通过新闻媒体、广告标语等方式进行宣传。
(六)进一步制订和落实有关节能政策措施。抓好节能政策的落实,推进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和节能项目的实施,节能产品的生产和技术的研究以及节能中介技术服务机构的培育,支持节能知识宣传和节能技术培训以及信息的交流与合作,清洁生产、绿色企业创建等。研究促进第三产业发展的政策,逐步提高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督促各县(市、区)研究制定节能降耗的政策和奖惩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