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市交通运输局十一五及2010年工作总结和十二五及2011年工作安排
巴彦淖尔市交通运输局
“十一五”及2010年工作总结和“十二五”
及2011年工作安排
一、“十一五”工作总结
“十一五”期间,全市累计完成公路建设投资111.8亿元,是“十五”末的1.6倍,是“九五”末的8.3倍。五年来,全市新改建公路里程12365公里,其中,修建黑色路面达5035公里。目前,全市公路总里程达到19641公里,其中高速公路258公里,一级公路30公里,分别占公路总里程的1.3%和0.2%。全市公路密度30.5公里/百平方公里,所有乡镇、苏木实现通油路。
交通基础设施的快速发展,有力的推动了全市道路运输生产的持续增长。“十一五”期间,全市道路运输累计完成营业性客运量1.5亿人、旅客周转量 129.6亿人公里、货运量1.8亿吨、货物周转量 460亿吨公里,分别比“十五”增长 35 %、66%、65 %、300 %。目前,全市拥有客车1250辆,客运班线643条,日发班次2238个,营运里程达6.2万公里;有出租车2317辆;货车21043辆。乡(镇、苏木)通班车率达到100%,行政村(嘎查)通班车率达到98 %。水上运输有黄河渡口9处,水上旅游景区9处,渡船13艘,旅游船舶52艘。
“十一五”期间,市交通局先后荣获全区公路交通建设先进集体、农村公路建设先进单位和目标考核实绩突出单位等多项荣誉称号,还连续多年被市委、市政府考核为实绩突出单位。此外,市委、政府还为两位交通局领导荣记二等功。2009年,由自治区主办的全区农牧区公路建设现场会在我市隆重召开, 12个盟市101个旗县区的180名与会代表来我市实地观摩,并听取了我市关于农牧区公路建、管、养、运工作经验介绍。
二、2010年工作总结
2010年,我们认真贯彻落实全区交通工作会议精神,坚持“围绕一个中心、推进三个转变、提升三项服务、强化一支队伍”的工作总体思路,深入开展“管理服务年”活动,在自治区交通运输厅的正确领导和全力支持下,经过全系统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全市交通运输事业快速发展,“三个服务”能力显著提升,各项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主要表现在:
(一)广泛动员、多方筹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 2010年,我们克服资金短缺等重重压力,举全市之力,加快交通基础建设步伐。目前,全市完成交通固定资产投资26.8亿元,是自治区年度责任目标的3倍(厅下达任务9亿元,超额完17.8亿元)。全年开工建设交通项目492个,新改建公路4356公里,完成油路里程954公里。2010年,国家重点公路建设项目临哈高速各项前期工作稳步推进;市内建设项目青山镇至乌根高勒、刘召至海流图一级公路、临河黄河大桥、机场公路和客运新站等项目进展顺利;前旗黄河公路大桥建成通车。农村牧区公路建设快速推进,全年共完成通乡、通村公路4143公里,完成投资10.35亿元。在完成计划内通乡三级油路343公里和通达工程551公里的同时,我们还实施了计划外沥青路91项515公里,水泥路3项39公里,砂石路253项2695公里。全市新增通沥青(水泥)路的乡1个,新增通公路建制村(嘎查)210个(厅下达86个,超额完成124个),较好的完成了自治区交通运输厅下达的年度任务。
为保证自治区年度责任目标的顺利完成,在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支持的同时,通过加大政府投入、招商引资、银行借贷、受益单位企业捐资以及发动群众投工投劳等多种办法,加大资金筹措力度,保证了交通建设项目的顺利实施。在具体工作中,我们切实加强项目建设和资金管理,全年未发生财务违纪、拖欠农民工工资和阻工、群体性越级上访等问题。
(二)加强管理、规范程序,工程建设质量和养护管理不断加强
一是加强公路建设规范化管理。成立公路建设督查组,对市内建设项目执行工程招投标制、项目法人责任制、工程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的情况进行专项检查,对重点项目实行责任制管理。开展了公路桥梁技术状况普查活动,全面掌握我市公路桥梁的技术状况,为今后公路建设提供参考依据。
二是加强公路建设质量监督。对重点公路采取巡回检查和重点抽查相结合的方式,适当缩短检查周期,加大检查频率,充分发挥市旗两级公路质量试验检测室的作用,对涉及工程安全和耐久性的指标进行重点抽查。全年开展公路质量检查117次,抽查主要技术指标37167点(组),合格率达91.2%,出具抽查意见42份,提出整改意见或建议656条。目前,我市公路项目交工验收合格率和竣工验收优良率都达到100%,其余项目正在组织验收。
三是加强公路养护管理。目前,干线公路优良路率完成70.4%(其中国道70.6%、省道70.2%)、农村公路优良路率完成69.4%,分别高于交通厅下达指标0.5和5个百分点。油路 补修、路肩板拦水埂修复、急流槽修复、稀浆封层、绿化补植等养护小修专项工程进展顺利。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公路管理力度,目前,路政案件查处率、破案率、结案率和索赔率分别达到3个100%和94%,超限率控制在了2%以内(比自治区下达的超限率指标低2个百分点),有力巩固了治超工作取得的成果。
(三)强化安全,突出重点,运输市场健康快速发展 一是交通运输生产和保障能力进一步提高。目前,全市共完成客运量1609万人次,客运周转量1294百万人公里;完成货运量2464万吨,货运周转量9724百万吨公里。完成水路客运13万人次(主要指旅游湖泊客运)。甘其毛都口岸国际运输能力不断加强。目前,口岸过货量达680万吨、累计出入境人员21万人次、出入境车辆14万辆次,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增长了206%、88.6%和126%。
二是交通物流业快速发展。目前全市建成巴运临河、前旗、五原物流园区和毅腾国际物流园区、际誉海关物流园区五个物流园区。物流业务已覆盖周边盟市,并开通了呼市、银川、西安、北京等货运专线,传统运输企业正逐步向现代交通物流业转型。
三是城市公共交通发展逐步加快。按照“一市三区”城市发展规划的要求,逐步建立与我市规模、人口和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城市公共交通体系。一方面合理规划公交线路、停靠站点;另一方面以临河为试点,研究出租车管理模式、发展方式和投放数量,适时适量稳妥发展出租车,目前宣传动员和问卷调查阶段已经结束,适时将召开出租车发展听证会。同时,我们组 织专门力量对客运班车、城市公交、出租车一体化发展进行研究,构建运行高效、优势互补、相互衔接的交通运输体系,切实提高公共交通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
四是运输市场监管和服务水平再上新台阶。进一步强化行业管理的各项基础工作,规范了道路运输行政许可程序。在全市道路运输企业、客运站、汽车维修企业、驾培机构以及教练员中全面推行质量信誉考核,建立健全了从业人员信息化管理系统。开展了客运市场秩序整顿、维修业户类别核定、整治“大吨小标”和压事故、保安全集中行动等专项治理工作,收到了良好效果。积极开展运输车辆燃料消耗量检测和监督管理工作,全面推进节能减排。
五是交通安全生产运行平稳。充分发挥行业监管职能,通过签订安全生产责任状、建立目标考核体系、举办安全岗位执法培训、设立有偿举报电话和联合执法等方式,加大监督检查力度。依托交通指挥中心的监控平台,进一步提高利用高科技手段加强行业安全监管的能力和水平。组织开展了安全生产月、安全隐患排查专项治理、安全生产诚信承诺和“交通运输安全生产杯”有奖征文比赛、安全生产知识竟赛以及GPS应用与管理研讨会等活动。目前,全市没有发生重大工程质量事故和安全生产较大及以上事故,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
(四)加强培训、完善制度,系统依法行政和职教工作取得较好成绩
全面加强交通执法行为的监督检查,深入推行交通行政执法责任制和“两错”责任追究制,继续巩固和保持我市“公路基本无三乱”的成果。开展了路政执法队伍建设年、交通行政 处罚案卷评查、行政处罚自由栽量权示范单位评比以及“管理服务年”活动,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了岗位责任制、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首问责任制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和长效机制,有效提高了工作质量和服务水平。
在职业教育和交通科技方面,一是组织系统各类适应性、资格性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培训班38期,培训人员达2800人次,圆满完成了交通厅委托开展的收费人员职业技能鉴定考评工作。同时依托市交通培训中心的教育资源,先后举办了党务干部、交通信息化建设、纪检监察干部等培训班,极大地提升了交通干部职工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二是新版门户网站在全区率先改版并启动运行,到目前累计访问人数已突破99.8万人次,多项评价指标处于全区交通系统前列。同时系统内网运行顺畅,办公自动化进程进一步加快。三是全市交通行业专用电话号码96155交通运输服务热线开通运行,热线24小时为广大市民提供交通咨询、投诉举报等服务。四是自主研发了公路建设管理平台,极大的促进公路管理的程序化、规范化进程。五是积极在公路建设和养护领域推广新技术,今年在110国道临磴线路面修复等多项改造工程中引进应用了冷再生施工技术,收到较好效果。
(五)创新载体、丰富内容,系统党建、精神文明和反腐败工作进一步加强
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局党委及时动员部署,明确活动目标,创新活动载体,在机关党员中开展了“党徽闪耀、亮明身份”活动,在养护生产和执法单位开展“共产党员示范路、示范车和示范岗”评比表彰活动,在客运站和服务窗口开展“雷 锋班”、微笑服务竞赛等活动,号召系统各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努力做到“五个好”和“五带头”。近期我们将召开系统创先争优现场观摩推进会,以进一步推动该项工作。同时,进一步加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启动交通系统“党员素质工程”,充分发挥基层党校的教育优势,对全体党员进行轮训。
进一步加强廉政建设。认真贯彻交通运输厅 “十二公开”的规定,制定了《市交通局招标投标内部监督实施方案》、《市交通局交通基础建设项目招投标工作纪检监察监督办法》、《市交通局公路工程建设项目监督检查制度》等规定,开展了“交通局长微服私访”、“交通系统效能建设年”和“交通廉政文化建设”等活动。进一步加强对工程建设招标投标、转包分包、资金拨付、设计变更、物资采购等关键环节全过程的监督检查,继续推行和完善廉政合同制、监理信用信息管理制、质量责任公示制和合理低价中标法。
全面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在系统窗口单位中广泛开展以“规范行为、文明服务、奉献社会”为主题的“交通运输文明杯”规范服务竞赛活动,活动将评选出文明出租车、客车、旅游船舶,文明道班、客运站、收费站和文明执法窗口单位、执法标兵以及公路养护文明服务标兵等11项荣誉称号,服务竞赛活动的开展,将极大的提升交通行业文明形象,提高交通行业各个层面的服务水平。此外,举行了“创先争优”第五届交通职工公路越野赛;开展了“重质量、守信誉”万人签名、“迎五
一、话发展”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座谈会、“机关效能建设年”和“博爱一日捐”等多项丰富多彩的活动。群众性活动的广泛开展,进一步营造了交通行业团结和谐、生动活泼的氛围。此外,建立了系统68人组成的新闻、记者宣传队伍,系统内部刊物《交通运输动态》已经刊印280期,共发表稿件2700多篇。
2010年,我局被市委、政府命名为“全市文明行业”,是全市唯一获此殊荣的单位。市交通指挥中心被国家交通运输部授予“全国交通运输行业文明示范窗口”荣誉称号,巴运五原宾馆新创建成市级文明单位,临河运管所等12个单位被重新命名为市级文明单位、标兵单位和文明示范窗口称号。目前,全市交通运输系统有7名同志被授予国家、自治区级劳动模范和“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荣誉称号。
同时,系统综治、信访、扶贫和交通战备等工作也按照上级要求狠抓落实,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三、“十二五”工作初步安排
(一)总体思路和要求:坚持以促进巴彦淖尔市经济社会健康快速发展为中心,按照市委政府提出的融入呼包鄂金三角,打造沿河经济带,形成“东承、西接、南通、北开”开放新格局的战略要求,以构建“六横三纵十三出口”公路运输枢纽体系为依托,以加快与蒙古国及晋陕甘宁等周边省市地区的出口通道、资源通道、旅游通道和市府到旗县的快速通道、乡镇村联网通道建设为重点,积极推进高速公路、干线公路、农村公路和国边防公路的协调发展,争取在“十二五”期间,实现所有出口通道(包括口岸)、以及市府到旗县区所在地一级公路贯通,乡镇(苏木)三级公路联网,100%的行政村通油路,国边防公路全部黑色化。形成人便于行、货畅其流的交通运输体系。
(二)公路建设规划:“十二五”期间,全市规划完成公路建设投资200亿元,公路建设里程 9015公里,其中油路 8646公里,包括高速公路108公里、一级公路600公里、二级以下及通村(嘎查)油路 7938公里。预计到“十二五”末,全市公路总里程规划达到20010公里,其中高速公路366公里、一级公路630公里,分别占公路总里程的1.8%和 3.2%。公路密度31公里/百平方公里。
“十二五”期间公路交通建设规划重点项目如下:
1、临河至哈密高速公路新建工程:我市境内108公里,其中:临河至青山镇段建设规模49公里一次建成高速,青山镇至敖伦布拉格段59公里建成高速一幅,估算投资30.6亿元。东升庙和陕坝镇连接线29.3公里,一级公路标准,估算投资4.6亿元。
2、省道212海流图至刘召一级公路工程:全长100.2公里,项目总投资8.7亿元。
3、沿黄一级公路工程:全长278公里,其中20公里为一级全幅,258公里为一级一幅,总投资19.18亿元。
4、临河黄河公路特大桥及引道新建工程:全长14.125公里,其中:临河黄河公路特大桥桥长4187.2米,跨包兰铁路和总干渠大桥桥长647.45米,引道长9.938公里,二级公路标准,投资概算5.6亿元。
5、省道213赛乌素至巴格毛都口岸二级公路工程:全长122公里,总投资2.1亿元,6、乌梁素海航运工程:按国家V级航道标准进行建设。航道长32公里,建设码头5座,估算投资1.3亿元。
7、朝阳至金泉工业园区一级公路工程:全长118公里,投资估算21.8亿元。
8、金泉工业园区至乌根高勒一级公路工程:全长112公里,投资估算20.5亿元。
9、临河至甘其毛都口岸一级公路工程:建设规模196公里,投资估算29.6亿元。
10、海流图至甘其毛都口岸一级公路工程:全长131公里,估算投资20.9亿元。
11、巴彦淖尔市天吉泰机场专用公路工程:机场专用公路项目主线长5.5公里,连接线长0.21公里,总投资9250万元。12、110国道一级公路改造工程:全长279公里,估算投资41.85亿元。
13、农村牧区油路建设工程:“十二五”期间规划建设农村牧区油路 7816 公里,估算投资62.5 亿元。
(三)道路运输发展:按照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思路,坚持公交优先和方便快捷出行的原则,加快推进短途客运公交化、中途客运直达化、长途客运网络化和出租客运规范化建设进程,力争实现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无缝衔接和旅客零距离换乘。同时要积极推进货运市场向组织化、现代化发展,引导货运企业由承运人向第三方物流经营转变,建成一批以巴运物流园区为龙头的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物流基础设施,形成具有强辐射功能的物流枢纽。
到“十二五”末,全市100%的乡(镇、苏木)建成等级客运站,100%的行政村(嘎查)通班车,客货运输网络更加 趋于完善,公路运输年完成全社会客运量将达到 2750 万人、旅客周转量 257000亿人公里、货运量5800 亿吨、货物周转量 2460000亿吨公里。
四、2011年工作初步安排
2011年全市力争完成交通固定资产投资30亿元。争取完成一级公路200公里,通乡、通村公路1000公里。积极推进临哈高速、临河至甘其毛都等项目的前期工作,力争年内开工;加快实施青山镇至乌根高勒、刘召至乌梁素太、临河绕城、沿黄一级公路和金川大桥、客运站等建设工程;确保完成机场公路和的农村牧区公路等建设目标。
在做好以上工作的同时,我们还要严格按照自治区交通运输厅的安排部署,全面完成公路养护、道路运输、安全生产、行政执法、交通战备以及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任务,为全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提供良好的交通保障。
第二篇:市“十一五”节能工作总结和“十二五”节能工作安排
市“十一五”节能工作总结和“十二五”节能工作安排
市“十一五”节能工作总结和“十二五”节能工作安排
“十一五”期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中、省节能工作的决策部署,坚持把节能降耗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突破口和重要抓手,努力克服“5•12”汶川特大地震和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严重影响,完善工作机制、推进结构优化、实施重点工程、抓好重点领域、推动技术进步、夯实节能基础,全面推进节能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为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十一五”期间,全市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从20**年的2.7吨标煤/万元下降到2.15吨标煤/万元,累计下降20.36%,工业增加值能耗累计下降35.53%,全面完成“十一五”节能目标任务。
一、“十一五”节能工作开展情况
(一)落实目标责任。为确保节能工作任务的落实,强化对目标责任的分解和考核,市政府与各区市县政府签订“十一五”节能目标责任书。制订《关于进一步推进节能降耗工作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大攻坚力度确保实现“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的通知》,加强目标考核工作,将节能指标完成情况纳入各区市县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作为考核评价政府领导干部业绩的重要内容,加强责任追究。市节能减排办多次组织市级部门对各区市县开展督查和预考核,及时发布各区市县政府节能目标责任评价考核,对未能完成节能任务的区市县及时通报并责令整改。经核定,全市五区市县均完成了“十一五”节能目标任务。
(二)大力实施重点节能工程。积极组织申报国家十大重点节能工程和省重点节能工程,蔡山洞瓦斯发电、利万步森水泥低温余热发电项目等获得国家节能专项资金支持。认真实施XX市重点节能工程,着力抓好工业锅炉(窑炉)改造、余热余压利用、电机系统节能改造、资源综合利用等重点节能工程。“十一五”以来,四方电力、安泰丝业、广达淀粉等企业实施了高效锅炉改造,蔡山洞、龙滩、绿水洞、李子垭等煤矿新建瓦斯发电装置,桂兴、蓥峰、红狮等水泥技改项目配套建设余热发电项目,广能集团、利万步森等企业采用先进电机变频调速技术对老旧设备进行更新改造。加快城市污水、垃圾等基础设施建设,“十一五”建成投运XX市、XX县、XX县、XX县、XX市5个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和XX市城市生活垃圾处理中心、XX县城市生活垃圾厂,城市生活污水收集率达95%以上,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强化工业污染整治,加大对列入《三峡库区及其上游水污染防治规划(修订本)》、《XX省主要污染物总量削减目标责任书》的工业企业污染源治理力度,34家工业企业已全面完成污染治理任务。节能惠民工程进展顺利,加大家电、汽车以旧换新力度,做好高效照明产品和高效节能空调推广工作,累计推广节能灯25万只。
(三)控制高耗能行业过快增长。进一步加强项目审核管理,严格禁止核准、备案“两高”和产能过剩行业项目。强化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审查和环境影响评价,凡未通过环评、节能审查和土地预审的项目,一律不准开工建设。依据相关规定对广安金侑达科技、XX市精神病院扩建工程、“东升•金海岸”等项目开展了节能审查和评审。建立健全淘汰落后产能退出机制,每年按省政府要求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及工艺设备。20**年以来,全市共关停污染严重的企业31家,涉及电力、水泥、造纸、农产品加工等行业,其中淘汰落后水泥生产能力165万吨。2010年全市共淘汰120万吨落后水泥产能、4万吨合成氨产能、300万平方米陶瓷生产线、1条造纸生产线,更新淘汰燃煤锅炉15台。通过淘汰落后产能,2010年节约6.5万吨标准煤。
(四)推进重点领域节能。突出抓好5户百家企业和44户重点用能企业节能行动。广安发电厂、利万步森水泥公司提前完成“十一五”节能目标,广安恒立化工、广安腾辉水泥有限公司停产关闭。加强对电力、建材、纺织等重点行业的节能管理,加快推进川桂水泥、广能集团瓦斯发电、广达淀粉、安泰丝业等企业燃煤锅炉改造,用先进技术改造传统产业。2010年着重开展了工业燃煤锅炉改造、余热余压利用、电机系统节能等三大节能行动,年节约标准煤9万吨。建筑方面,强化节能评估审查,对2009年7月1日以后开工的建筑全部实施建筑节能,主城区新建建筑节能执行率达到100%。交通方面,严把道路运输车辆燃油消耗准入关,严禁高耗能车辆进入运输市场,报废客运车辆54辆,对实载率低于70%的线路、与高速公路平行走向的线路以及现有班线重复里程超过70%的二类以上专线,严格控制新增各类客运运力。流通服务业方面,加强用能统计监测,积极推广节能产品,落实“限塑令”。农业方面,将农村沼气池建设列为民生工程,大力推进农村沼气服务体系建设。“十一五”以来,共建成农村沼气池14.2万口,其中2010年建成1.33万口。公共机构方面,积极推进公共机构节能改造,加强了城市景观照明节能管理。
(五)加快发展循环经济。XX市被省上列为全省第一批循环经济试点市,XX区、XX县被列为试点区县,XX市工业集中区被列为试点园区,广安发电有限责任公司、广能集团公司、爱众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恒立化工有限公司、华威建材有限公司、银泰控投有限公司6家企业被列为试点企业;XX县、XX县被列为全省第二批循环经济试点县;武胜安泰丝业有限责任公司、广安北新建材有限公司、川东麻纺有限公司3户企业被列为试点企业。XX市被列为全国第二批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加快推进。
(六)开展节能宣传培训。出台了《关于深入开展全民节能行动的通知》,开展《节约能源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贯彻工作,每年由市发展改革委牵头,市政府办、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市住房城乡规划建设局等单位共同组织开展节能宣传周活动,各部门、企业开展形式多样的节能宣传活动,营造了良好的节能氛围,推动了全社会节能减排工作。
二、“十一五”节能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集中表现在发展认识、体制机制、产业结构、管理方式、能力建设等方面。
一是在发展认识上,一些区市县不能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节能减排的关系,把经济高速增长作为硬任务,把节能减排作为软指标,对节能减排的战略性、紧迫性、艰巨性认识不足,对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重视不够,工作前松后紧。
二是在体制机制上,有利于节能减排的价格、财政、税收、金融等经济政策还不完善,节能减排的长效机制尚未形成,市场作用发挥不够,关键技术支撑缺乏,企业节能减排内生动力不足。
三是在产业结构上,高耗能产业增长较快,产业重型化趋势没有改变,经济增长方式粗放,增加了节能工作的难度。
四是项目管理上,存在环资项目少、项目小以及项目前期工作不足等问题,争取国家项目资金少以及节能减排项目成效不明显。
五是在管理方式上,政府责任重、企业责任轻,地方责任重、部门责任轻,行政手段多、市场手段少,特别是体现差异化的政策不够。六是在能力建设上,能源统计、计量和节能监察等基础工作薄弱,管理力量不足,职责存在交叉,监管能力亟待加强。
三、“十二五”节能工作安排
“十二五”时期,要继续认真贯彻落实中、省关于节能工作的决策部署,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把节能降耗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推动科学发展的重要抓手,全力推动各项节能工作,确保全面完成“十二五”节能目标任务,实现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一)加强节能工作组织领导。
1.强化节能工作宏观指导。完善和健全节能组织机构、管理和协调机制。按照国家下达我省节能降耗目标任务,制订《XX市“十二五”节能综合性工作方案》,明确节能目标任务和主要措施;完成“十二五”节能专项规划编制工作,开展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的研究,选择1至2个区市县开展能源消费总量模拟控制,探索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的有效措施。
2.分解下达节能目标任务。按照省对我市“十二五”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16%、2011年下降3.5%的要求,充分考虑各区市县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和节能潜力、节能难度以及能源消费结构变化情况等因素,科学合理分解下达各区市县“十二五”单位生产总值能源消耗下降目标,并分解细化工业、建筑、交通、公共机构、商贸等领域节能目标任务,切实将任务、责任落实到各区市县、相关行业部门。
3.加强节能工作能力建设。贯彻落实《XX省节约能源条例》,充实节能管理力量,完善节能监督体系,加强对本行政区域内节能工作的监督管理和日常监察、监测工作,依法开展节能执法和监察、监测。统计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建立全面准确反映能耗水平、节能目标责任和评价考核制度的节能指标体系、统计和核算制度,并按季度发布节能统计数据。
市“十一五”节能工作总结和“十二五”节能工作安排
“十一五”期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中、省节能工作的决策部署,坚持把节能降耗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突破口和重要抓手,努力克服“5•12”汶川特大地震和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严重影响,完善工作机制、推进结构优化、实施重点工程、抓好重点领域、推动技术进步、夯实节能基础,全面推进节能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为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十一五”期间,全市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从20**年的2.7吨标煤/万元下降到2.15吨标煤/万元,累计下降20.36%,工业增加值能耗累计下降35.53%,全面完成“十一五”节能目标任务。
一、“十一五”节能工作开展情况
(一)落实目标责任。为确保节能工作任务的落实,强化对目标责任的分解和考核,市政府与各区市县政府签订“十一五”节能目标责任书。制订《关于进一步推进节能降耗工作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大攻坚力度确保实现“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的通知》,加强目标考核工作,将节能指标完成情况纳入各区市县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作为考核评价政府领导干部业绩的重要内容,加强责任追究。市节能减排办多次组织市级部门对各区市县开展督查和预考核,及时发布各区市县政府节能目标责任评价考核,对未能完成节能任务的区市县及时通报并责令整改。经核定,全市五区市县均完成了“十一五”节能目标任务。
(二)大力实施重点节能工程。积极组织申报国家十大重点节能工程和省重点节能工程,蔡山洞瓦斯发电、利万步森水泥低温余热发电项目等获得国家节能专项资金支持。认真实施XX市重点节能工程,着力抓好工业锅炉(窑炉)改造、余热余压利用、电机系统节能改造、资源综合利用等重点节能工程。“十一五”以来,四方电力、安泰丝业、广达淀粉等企业实施了高效锅炉改造,蔡山洞、龙滩、绿水洞、李子垭等煤矿新建瓦斯发电装置,桂兴、蓥峰、红狮等水泥技改项目配套建设余热发电项目,广能集团、利万步森等企业采用先进电机变频调速技术对老旧设备进行更新改造。加快城市污水、垃圾等基础设施建设,“十一五”建成投运XX市、XX县、XX县、XX县、XX市5个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和XX市城市生活垃圾处理中心、XX县城市生活垃圾厂,城市生活污水收集率达95%以上,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强化工业污染整治,加大对列入《三峡库区及其上游水污染防治规划(修订本)》、《XX省主要污染物总量削减目标责任书》的工业企业污染源治理力度,34家工业企业已全面完成污染治理任务。节能惠民工程进展顺利,加大家电、汽车以旧换新力度,做好高效照明产品和高效节能空调推广工作,累计推广节能灯25万只。
(三)控制高耗能行业过快增长。进一步加强项目审核管理,严格禁止核准、备案“两高”和产能过剩行业项目。强化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审查和环境影响评价,凡未通过环评、节能审查和土地预审的项目,一律不准开工建设。依据相关规定对广安金侑达科技、XX市精神病院扩建工程、“东升•金海岸”等项目开展了节能审查和评审。建立健全淘汰落后产能退出机制,每年按省政府要求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及工艺设备。20**年以来,全市共关停污染严重的企业31家,涉及电力、水泥、造纸、农产品加工等行业,其中淘汰落后水泥生产能力165万吨。2010年全市共淘汰120万吨落后水泥产能、4万吨合成氨产能、300万平方米陶瓷生产线、1条造纸生产线,更新淘汰燃煤锅炉15台。通过淘汰落后产能,2010年节约6.5万吨标准煤。
(四)推进重点领域节能。突出抓好5户百家企业和44户重点用能企业节能行动。广安发电厂、利万步森水泥公司提前完成“十一五”节能目标,广安恒立化工、广安腾辉水泥有限公司停产关闭。加强对电力、建材、纺织等重点行业的节能管理,加快推进川桂水泥、广能集团瓦斯发电、广达淀粉、安泰丝业等企业燃煤锅炉改造,用先进技术改造传统产业。2010年着重开展了工业燃煤锅炉改造、余热余压利用、电机系统节能等三大节能行动,年节约标准煤9万吨。建筑方面,强化节能评估审查,对2009年7月1日以后开工的建筑全部实施建筑节能,主城区新建建筑节能执行率达到100%。交通方面,严把道路运输车辆燃油消耗准入关,严禁高耗能车辆进入运输市场,报废客运车辆54辆,对实载率低于70%的线路、与高速公路平行走向的线路以及现有班线重复里程超过70%的二类以上专线,严格控制新增各类客运运力。流通服务业方面,加强用能统计监测,积极推广节能产品,落实“限塑令”。农业方面,将农村沼气池建设列为民生工程,大力推进农村沼气服务体系建设。“十一五”以来,共建成农村沼气池14.2万口,其中2010年建成1.33万口。公共机构方面,积极推进公共机构节能改造,加强了城市景观照明节能管理。
(五)加快发展循环经济。XX市被省上列为全省第一批循环经济试点市,XX区、XX县被列为试点区县,XX市工业集中区被列为试点园区,广安发电有限责任公司、广能集团公司、爱众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恒立化工有限公司、华威建材有限公司、银泰控投有限公司6家企业被列为试点企业;XX县、XX县被列为全省第二批循环经济试点县;武胜安泰丝业有限责任公司、广安北新建材有限公司、川东麻纺有限公司3户企业被列为试点企业。XX市被列为全国第二批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加快推进。
(六)开展节能宣传培训。出台了《关于深入开展全民节能行动的通知》,开展《节约能源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贯彻工作,每年由市发展改革委牵头,市政府办、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市住房城乡规划建设局等单位共同组织开展节能宣传周活动,各部门、企业开展形式多样的节能宣传活动,营造了良好的节能氛围,推动了全社会节能减排工作。
二、“十一五”节能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集中表现在发展认识、体制机制、产业结构、管理方式、能力建设等方面。
一是在发展认识上,一些区市县不能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节能减排的关系,把经济高速增长作为硬任务,把节能减排作为软指标,对节能减排的战略性、紧迫性、艰巨性认识不足,对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重视不够,工作前松后紧。
二是在体制机制上,有利于节能减排的价格、财政、税收、金融等经济政策还不完善,节能减排的长效机制尚未形成,市场作用发挥不够,关键技术支撑缺乏,企业节能减排内生动力不足。
三是在产业结构上,高耗能产业增长较快,产业重型化趋势没有改变,经济增长方式粗放,增加了节能工作的难度。
四是项目管理上,存在环资项目少、项目小以及项目前期工作不足等问题,争取国家项目资金少以及节能减排项目成效不明显。
五是在管理方式上,政府责任重、企业责任轻,地方责任重、部门责任轻,行政手段多、市场手段少,特别是体现差异化的政策不够。六是在能力建设上,能源统计、计量和节能监察等基础工作薄弱,管理力量不足,职责存在交叉,监管能力亟待加强。
三、“十二五”节能工作安排
“十二五”时期,要继续认真贯彻落实中、省关于节能工作的决策部署,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把节能降耗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推动科学发展的重要抓手,全力推动各项节能工作,确保全面完成“十二五”节能目标任务,实现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一)加强节能工作组织领导。
1.强化节能工作宏观指导。完善和健全节能组织机构、管理和协调机制。按照国家下达我省节能降耗目标任务,制订《XX市“十二五”节能综合性工作方案》,明确节能目标任务和主要措施;完成“十二五”节能专项规划编制工作,开展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的研究,选择1至2个区市县开展能源消费总量模拟控制,探索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的有效措施。2.分解下达节能目标任务。按照省对我市“十二五”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16%、2011年下降3.5%的要求,充分考虑各区市县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和节能潜力、节能难度以及能源消费结构变化情况等因素,科学合理分解下达各区市县“十二五”单位生产总值能源消耗下降目标,并分解细化工业、建筑、交通、公共机构、商贸等领域节能目标任务,切实将任务、责任落实到各区市县、相关行业部门。
3.加强节能工作能力建设。贯彻落实《XX省节约能源条例》,充实节能管理力量,完善节能监督体系,加强对本行政区域内节能工作的监督管理和日常监察、监测工作,依法开展节能执法和监察、监测。统计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建立全面准确反映能耗水平、节能目标责任和评价考核制度的节能指标体系、统计和核算制度,并按季度发布节能统计数据。
(二)抓好重点领域节能建设。
1.强化工业节能。突出抓好有色金属、煤炭、电力、化工、建材等重点耗能行业节能,重点抓好列入省重点企业节能行动工作。对全市年耗标煤3000吨以上的用能企业实行分级管理和分类指导,突出抓好重点企业节能工作。继续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完善落后产能退出机制。加大节能技术改造,制订并实施重点行业、企业的节能技术改造计划,强力实施燃煤工业锅炉(窑炉)改造、区域热电联产、余热余压利用等工业技改重点节能工程。积极开展建立节约型企业的活动。2.积极推进建筑节能。大力开展绿色建筑行动,推广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上的应用,加快推进大中城市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工作,新建住宅和公共建筑严格实施节能50%的设计标准,行政机关办公用房、公共建筑等项目率先严格执行节能设计标准。大力发展建筑节能新型墙体材料。3.加强交通运输节能。积极推行节能型综合运输体系建设,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淘汰老旧汽车,鼓励使用节能环保型交通工具和替代燃料,积极推进压缩天然气替代汽油工作。
4.引导商用和民用节能。在公用设施、宾馆商厦、写字楼、居民住宅中推广采用高效节能办公设备、家用电器、照明产品。开展创建“绿色住宅”、“绿色酒店”、“绿色写字楼”等活动,严格执行公共建筑空调温度设定标准。
5.抓好农村节能。加快淘汰和更新高耗能农业机械、机具,抓紧建设大中型畜禽养殖企业的沼气建设工程,建成一批集中供沼气、沼气发电示范项目。发展小水电、风能、太阳能以及农作物秸秆气化集中供气系统。
6.推动公共机构节能。建立公共机构节能目标责任制和能耗统计体系。开展公共机构建筑节能改造示范推广工程,制订和实施机关办公楼资源节约标准、公务用车和办公设备配置标准、耗能产品和设备能耗标准,安装或更换节能型灯具、空调和办公设备,大力推动政府节能采购和公务车节能。
(三)加快培育节能产业发展。
1.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积极稳妥发展核电、风电、太阳能等新能源。继续加快发展低能耗高附加值产业,重点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提高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
2.实施重点节能项目建设。积极争取中、省预算内投资和中、省财政资金项目,加快重点节能项目建设。围绕中、省“十二五”培育发展节能产业的重点和方向,动态建立“十二五”节能项目储备库,做好重点节能工程、节能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节能产品惠民工程等项目储备。3.培育壮大节能服务公司。加快培育发展一批节能服务公司,引导和鼓励大型能源企业、能源设备制造企业、大型重点用能单位利用自己的技术优势和管理经验,组建专业化节能服务公司,为本行业其他用能单位提供节能服务,继续组织我市节能服务公司在国家审核备案。4.加快推进合同能源管理。贯彻落实川办发80号文件精神,落实好各项扶持政策。组织开展合同能源管理财政奖励项目申报、资金兑现和监督检查工作。
5.加快节能产品和技术推广。制订和实施分行业的节能技术改造计划,推广应用节能技术、节能设备、节能工艺和节能材料。鼓励企业加强节能技术改造和关键技术攻关。继续做好高效照明产品、高效节能空调、节能汽车的推广工作,严格落实财政补贴政策。
(四)强化节能降耗监督管理。
1.严格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审查。严格执行《XX省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实施暂行办法》,对新上项目严格实行分级管理,以项目节能评估审查工作推进节能产品、节能材料、节能技术和工艺的应用。建立发展改革、经济和信息化、住房城乡规划建设、金融等部门定期协调制度,在项目审批、规划设计、建设施工以及竣工备案等环节实施全过程的节能监管。
2.推行能效标识和节能产品认证制度。实施强制性能效标识制度,在家电、电动机、汽车和建筑上推广应用能效标识。有关部门要定期开展能效标识实施情况的专项检查,建立有效的政府监管、社会监督和企业诚信机制。落实节能产品认证制度,规范认证行为,扩大认证范围。3.抓好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重点用能单位要建立严格的节能管理制度和有效的激励机制,将节能降耗的目标和责任层层落实。督促重点用能单位编制节能规划,建立节能管理制度,开展节能审计。4.加强节能监督检查。加大对高耗能行业和企业以及机关、商厦、宾馆等公共设施的用能情况、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情况、产品能耗标识、建筑物设计标准、行业设计规范执行和能源计量等情况的检查力度,促进节能措施的落实。
(五)落实节能政策保障措施。
1.建立节能目标责任制和评价考核制度。继续实行严格的目标责任制,将节能降耗指标纳入各地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和考核体系,实行节能工作问责制。
2.加强节能统计和监测体系建设。强化全社会能源统计,建立完善工业、建筑业、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交通运输业、公共机构等行业节能统计体系。加强能源统计能力建设,开展节能动态监测。3.实行节能奖励制度。研究制订科学合理的节能奖励办法,对在节能管理、节能科学技术研究和推广工作中作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4.加大节能支持力度。加大节能的资金投入,落实国家对节能和可再生能源、新能源发展的财税优惠政策,加大公共财政对节约资源管理和政府机构节能改造的支持力度。
5.拓宽节能投融资渠道。支持金融机构加大对节能项目的信贷支持力度,引导社会各方面加强对节能的资金投入,鼓励企业增加节能投入,通过市场直接融资加快进行节能降耗技术改造。
(六)大力开展节能宣传教育。
将节能宣传纳入重大主题宣传活动。每年制订节能宣传方案,在重要版面、重要时段进行系列报道,刊播节能公益性广告,广泛宣传节能的重要性、紧迫性以及国家采取的政策措施,宣传节能取得的阶段性成效,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认真组织开展每年一度的节能宣传周活动。组织企事业单位、机关、学校、社区等开展经常性的节能宣传。引导合理消费,提高公众的能源忧患意识和节约意识,让节能成为全社会的主流意识,使节约能源成为全体公民的自觉行动。
第三篇:市“十一五”节能工作总结和“十二五”节能工作安排
市“十一五”节能工作总结和“十二五”节能工作安排
市“十一五”节能工作总结和“十二五”节能工作安排
“十一五”期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中、省节能工作的决策部署,坚持把节能降耗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突破口和重要抓手,努力克服“5•12”汶川特大地震和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严重影响,完善工作机制、推进结构优化、实施重点工程、抓好重点领域、推动技术进步、夯实节能基础,全面推进节能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为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十一五”期间,全市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从20**年的2.7吨标煤/万元下降到2.15吨标煤/万元,累计下降20.36%,工业增加值能耗累计下降35.53%,全面完成“十一五”节能目标任务。
一、“十一五”节能工作开展情况
(一)落实目标责任。为确保节能工作任务的落实,强化对目标责任的分解和考核,市政府与各区市县政府签订“十一五”节能目标责任书。制订《关于进一步推进节能降耗工作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大攻坚力度确保实现“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的通知》,加强目标考核工作,将节能指标完成情况纳入各区市县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作为考核评价政府领导干部业绩的重要内容,加强责任追究。市节能减排办多次组织市级部门对各区市县开展督查和预考核,及时发布各区市县政府节能目标责任评价考核,对未能完成节能任务的区市县及时通报并责令整改。经核定,全市五区市县均完成了“十一五”节能目标任务。
(二)大力实施重点节能工程。积极组织申报国家十大重点节能工程和省重点节能工程,蔡山洞瓦斯发电、利万步森水泥低温余热发电项目等获得国家节能专项资金支持。认真实施XX市重点节能工程,着力抓好工业锅炉(窑炉)改造、余热余压利用、电机系统节能改造、资源综合利用等重点节能工程。“十一五”以来,四方电力、安泰丝业、广达淀粉等企业实施了高效锅炉改造,蔡山洞、龙滩、绿水洞、李子垭等煤矿新建瓦斯发电装置,桂兴、蓥峰、红狮等水泥技改项目配套建设余热发电项目,广能集团、利万步森等企业采用先进电机变频调速技术对老旧设备进行更新改造。加快城市污水、垃圾等基础设施建设,“十一五”建成投运XX市、XX县、XX县、XX县、XX市5个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和XX市城市生活垃圾处理中心、XX县城市生活垃圾厂,城市生活污水收集率达95%以上,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强化工业污染整治,加大对列入《三峡库区及其上游水污染防治规划(修订本)》、《XX省主要污染物总量削减目标责任书》的工业企业污染源治理力度,34家工业企业已全面完成污染治理任务。节能惠民工程进展顺利,加大家电、汽车以旧换新力度,做好高效照明产品和高效节能空调推广工作,累计推广节能灯25万只。
(三)控制高耗能行业过快增长。进一步加强项目审核管理,严格禁止核准、备案“两高”和产能过剩行业项目。强化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审查和环境影响评价,凡未通过环评、节能审查和土地预审的项目,一律不准开工建设。依据相关规定对广安金侑达科技、XX市精神病院扩建工程、“东升•金海岸”等项目开展了节能审查和评审。建立健全淘汰落后产能退出机制,每年按省政府要求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及工艺设备。20**年以来,全市共关停污染严重的企业31家,涉及电力、水泥、造纸、农产品加工等行业,其中淘汰落后水泥生产能力165万吨。2010年全市共淘汰120万吨落后水泥产能、4万吨合成氨产能、300万平方米陶瓷生产线、1条造纸生产线,更新淘汰燃煤锅炉15台。通过淘汰落后产能,2010年节约6.5万吨标准煤。
(四)推进重点领域节能。突出抓好5户百家企业和44户重点用能企业节能行动。广安发电厂、利万步森水泥公司提前完成“十一五”节能目标,广安恒立化工、广安腾辉水泥有限公司停产关闭。加强对电力、建材、纺织等重点行业的节能管理,加快推进川桂水泥、广能集团瓦斯发电、广达淀粉、安泰丝业等企业燃煤锅炉改造,用先进技术改造传统产业。2010年着重开展了工业燃煤锅炉改造、余热余压利用、电机系统节能等三大节能行动,年节约标准煤9万吨。建筑方面,强化节能评估审查,对2009年7月1日以后开工的建筑全部实施建筑节能,主城区新建建筑节能执行率达到100%。交通方面,严把道路运输车辆燃油消耗准入关,严禁高耗能车辆进入运输市场,报废客运车辆54辆,对实载率低于70%的线路、与高速公路平行走向的线路以及现有班线重复里程超过70%的二类以上专线,严格控制新增各类客运运力。流通服务业方面,加强用能统计监测,积极推广节能产品,落实“限塑令”。农业方面,将农村沼气池建设列为民生工程,大力推进农村沼气服务体系建设。“十一五”以来,共建成农村沼气池14.2万口,其中2010年建成1.33万口。公共机构方面,积极推进公共机构节能改造,加强了城市景观照明节能管理。
(五)加快发展循环经济。XX市被省上列为全省第一批循环经济试点市,XX区、XX县被列为试点区县,XX市工业集中区被列为试点园区,广安发电有限责任公司、广能集团公司、爱众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恒立化工有限公司、华威建材有限公司、银泰控投有限公司6家企业被列为试点企业;XX县、XX县被列为全省第二批循环经济试点县;武胜安泰丝业有限责任公司、广安北新建材有限公司、川东麻纺有限公司3户企业被列为试点企业。XX市被列为全国第二批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加快推进。
(六)开展节能宣传培训。出台了《关于深入开展全民节能行动的通知》,开展《节约能源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贯彻工作,每年由市发展改革委牵头,市政府办、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市住房城乡规划建设局等单位共同组织开展节能宣传周活动,各部门、企业开展形式多样的节能宣传活动,营造了良好的节能氛围,推动了全社会节能减排工作。
二、“十一五”节能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集中表现在发展认识、体制机制、产业结构、管理方式、能力建设等方面。
一是在发展认识上,一些区市县不能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节能减排的关系,把经济高速增长作为硬任务,把节能减排作为软指标,对节能减排的战略性、紧迫性、艰巨性认识不足,对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重视不够,工作前松后紧。
二是在体制机制上,有利于节能减排的价格、财政、税收、金融等经济政策还不完善,节能减排的长效机制尚未形成,市场作用发挥不够,关键技术支撑缺乏,企业节能减排内生动力不足。
三是在产业结构上,高耗能产业增长较快,产业重型化趋势没有改变,经济增长方式粗放,增加了节能工作的难度。
四是项目管理上,存在环资项目少、项目小以及项目前期工作不足等问题,争取国家项目资金少以及节能减排项目成效不明显。
五是在管理方式上,政府责任重、企业责任轻,地方责任重、部门责任轻,行政手段多、市场手段少,特别是体现差异化的政策不够。
六是在能力建设上,能源统计、计量和节能监察等基础工作薄弱,管理力量不足,职责存在交叉,监管能力亟待加强。
三、“十二五”节能工作安排
“十二五”时期,要继续认真贯彻落实中、省关于节能工作的决策部署,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把节能降耗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推动科学发展的重要抓手,全力推动各项节能工作,确保全面完成“十二五”节能目标任务,实现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一)加强节能工作组织领导。
1.强化节能工作宏观指导。完善和健全节能组织机构、管理和协调机制。按照国家下达我省节能降耗目标任务,制订《XX市“十二五”节能综合性工作方案》,明确节能目标任务和主要措施;完成“十二五”节能专项规划编制工作,开展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的研究,选择1至2个区市县开展能源消费总量模拟控制,探索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的有效措施。
2.分解下达节能目标任务。按照省对我市“十二五”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16%、2011年下降3.5%的要求,充分考虑各区市县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和节能潜力、节能难度以及能源消费结构变化情况等因素,科学合理分解下达各区市县“十二五”单位生产总值能源消耗下降目标,并分解细化工业、建筑、交通、公共机构、商贸等领域节能目标任务,切实将任务、责任落实到各区市县、相关行业部门。
3.加强节能工作能力建设。贯彻落实《XX省节约能源条例》,充实节能管理力量,完善节能监督体系,加强对本行政区域内节能工作的监督管理和日常监察、监测工作,依法开展节能执法和监察、监测。统计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建立全面准确反映能耗水平、节能目标责任和评价考核制度的节能指标体系、统计和核算制度,并按季度发布节能统计数据。
首页12尾页
(二)抓好重点领域节能建设。
1.强化工业节能。突出抓好有色金属、煤炭、电力、化工、建材等重点耗能行业节能,重点抓好列入省重点企业节能行动工作。对全市年耗标煤3000吨以上的用能企业实行分级管理和分类指导,突出抓好重点企业节能工作。继续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完善落后产能退出机制。加大节能技术改造,制订并实施重点行业、企业的节能技术改造计划,强力实施燃煤工业锅炉(窑炉)改造、区域热电联产、余热余压利用等工业技改重点节能工程。积极开展建立节约型企业的活动。2.积极推进建筑节能。大力开展绿色建筑行动,推广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上的应用,加快推进大中城市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工作,新建住宅和公共建筑严格实施节能50%的设计标准,行政机关办公用房、公共建筑等项目率先严格执行节能设计标准。大力发展建筑节能新型墙体材料。
3.加强交通运输节能。积极推行节能型综合运输体系建设,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淘汰老旧汽车,鼓励使用节能环保型交通工具和替代燃料,积极推进压缩天然气替代汽油工作。
4.引导商用和民用节能。在公用设施、宾馆商厦、写字楼、居民住宅中推广采用高效节能办公设备、家用电器、照明产品。开展创建“绿色住宅”、“绿色酒店”、“绿色写字楼”等活动,严格执行公共建筑空调温度设定标准。
5.抓好农村节能。加快淘汰和更新高耗能农业机械、机具,抓紧建设大中型畜禽养殖企业的沼气建设工程,建成一批集中供沼气、沼气发电示范项目。发展小水电、风能、太阳能以及农作物秸秆气化集中供气系统。
6.推动公共机构节能。建立公共机构节能目标责任制和能耗统计体系。开展公共机构建筑节能改造示范推广工程,制订和实施机关办公楼资源节约标准、公务用车和办公设备配置标准、耗能产品和设备能耗标准,安装或更换节能型灯具、空调和办公设备,大力推动政府节能采购和公务车节能。
(三)加快培育节能产业发展。
1.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积极稳妥发展核电、风电、太阳能等新能源。继续加快发展低能耗高附加值产业,重点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提高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
2.实施重点节能项目建设。积极争取中、省预算内投资和中、省财政资金项目,加快重点节能项目建设。围绕中、省“十二五”培育发展节能产业的重点和方向,动态建立“十二五”节能项目储备库,做好重点节能工程、节能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节能产品惠民工程等项目储备。
3.培育壮大节能服务公司。加快培育发展一批节能服务公司,引导和鼓励大型能源企业、能源设备制造企业、大型重点用能单位利用自己的技术优势和管理经验,组建专业化节能服务公司,为本行业其他用能单位提供节能服务,继续组织我市节能服务公司在国家审核备案。4.加快推进合同能源管理。贯彻落实川办发80号文件精神,落实好各项扶持政策。组织开展合同能源管理财政奖励项目申报、资金兑现和监督检查工作。5.加快节能产品和技术推广。制订和实施分行业的节能技术改造计划,推广应用节能技术、节能设备、节能工艺和节能材料。鼓励企业加强节能技术改造和关键技术攻关。继续做好高效照明产品、高效节能空调、节能汽车的推广工作,严格落实财政补贴政策。
(四)强化节能降耗监督管理。
1.严格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审查。严格执行《XX省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实施暂行办法》,对新上项目严格实行分级管理,以项目节能评估审查工作推进节能产品、节能材料、节能技术和工艺的应用。建立发展改革、经济和信息化、住房城乡规划建设、金融等部门定期协调制度,在项目审批、规划设计、建设施工以及竣工备案等环节实施全过程的节能监管。
2.推行能效标识和节能产品认证制度。实施强制性能效标识制度,在家电、电动机、汽车和建筑上推广应用能效标识。有关部门要定期开展能效标识实施情况的专项检查,建立有效的政府监管、社会监督和企业诚信机制。落实节能产品认证制度,规范认证行为,扩大认证范围。
3.抓好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重点用能单位要建立严格的节能管理制度和有效的激励机制,将节能降耗的目标和责任层层落实。督促重点用能单位编制节能规划,建立节能管理制度,开展节能审计。
4.加强节能监督检查。加大对高耗能行业和企业以及机关、商厦、宾馆等公共设施的用能情况、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情况、产品能耗标识、建筑物设计标准、行业设计规范执行和能源计量等情况的检查力度,促进节能措施的落实。
(五)落实节能政策保障措施。
1.建立节能目标责任制和评价考核制度。继续实行严格的目标责任制,将节能降耗指标纳入各地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和考核体系,实行节能工作问责制。
2.加强节能统计和监测体系建设。强化全社会能源统计,建立完善工业、建筑业、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交通运输业、公共机构等行业节能统计体系。加强能源统计能力建设,开展节能动态监测。
3.实行节能奖励制度。研究制订科学合理的节能奖励办法,对在节能管理、节能科学技术研究和推广工作中作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4.加大节能支持力度。加大节能的资金投入,落实国家对节能和可再生能源、新能源发展的财税优惠政策,加大公共财政对节约资源管理和政府机构节能改造的支持力度。
5.拓宽节能投融资渠道。支持金融机构加大对节能项目的信贷支持力度,引导社会各方面加强对节能的资金投入,鼓励企业增加节能投入,通过市场直接融资加快进行节能降耗技术改造。
(六)大力开展节能宣传教育。
将节能宣传纳入重大主题宣传活动。每年制订节能宣传方案,在重要版面、重要时段进行系列报道,刊播节能公益性广告,广泛宣传节能的重要性、紧迫性以及国家采取的政策措施,宣传节能取得的阶段性成效,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认真组织开展每年一度的节能宣传周活动。组织企事业单位、机关、学校、社区等开展经常性的节能宣传。引导合理消费,提高公众的能源忧患意识和节约意识,让节能成为全社会的主流意识,使节约能源成为全体公民的自觉行动。首页12尾页
第四篇:十一五工作总结及十二五工作安排
蛟河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十一五工作总结及十二五工作安排
多年来,我局在蛟河市委、市政府的关心和支持下,在市局的正确领导下,以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省、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市局“一二三四五”总体工作思路,局党组带领全局职工戮力同心,各项工作稳步推进。现将十一五期间工作做总结,并对十二五期间工作做出安排。一、十一五期间工作回顾
十一五期间,蛟河药监局从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大局出发,以求真务实的工作态度,按照“监督促净化、管理促规范、服务促发展”的总体工作思路,依法履行监管职责,有效的维护了药品市场的正常秩序,保证了人民群众用药安全,有力地推动我市医药经济健康快速发展。
一是各项工作得到肯定——十一五期间,我局先后被授予“全国十家农村药品“两网”建设示范县之
一、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县、优秀公务员先进集体、全省民主评议软环境和政行风工作食品药品监管系统优秀单位、吉林人民口碑金奖单位、吉林市安全生产先进单位、整治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先进集体、蛟河市安全生产先进单位、信访工作先进单位、市直机关先 1 进党支部、三八红旗集体标兵”等光荣称号。同时,我局马东、付海森、宋继荣、孙鹏程、孙利源、俞泉淑、周克欣、郭晓霞等同志,先后被评为整治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先进个人、安全生产先进个人、模范法制辅导员、优秀党务干部、优秀共产党员、统计工作先进个人等。
二是队伍建设稳中有进——结合现状,贯彻落实了“重大事件集体讨论制度”,有效的避免了“一言堂”,预防了腐败案件的发生;制发了各种类文件,通过学习提高了职工综合素质;将全年工作目标和工作任务进行了科学、合理的分解,由局长、分管局长与各科室、稽查分局负责人签署目标责任书,并确立了局长办公周一例会制度,促动了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关心职工生活,增强了团队的战斗力、凝聚力、向心力和感召力;以党支部的名义,组织各种职工活动,丰富了广大干部职工的业余生活,陶冶了情操。
三是药品、医疗器械市场监管工作效果显著——围绕着“加强监管,确保群众用药用械安全”这个中心工作,我们通过实施片区包保责任制、巩固农村药品“两网”建设、加大日常监管和专项整治力度、严格执法程序、发挥驻厂监督员作用、加强对药品、医疗器械广告管理、重视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汇总上报工作、做好药品批发企业和药品零售企业的GSP认证工作、进行涉药 2 从业人员健康体检工作、做好案件案卷管理工作、和医疗器械统计和专项监督检查工作等,对全市的药品、医疗器械经营、使用单位的监督检查覆盖面已达100%,有效的打击了药品、医疗器械生产、销售和使用的违法行为。
四是食品安全工作常抓不懈——我们完善了食品安全备案、预警等各项制度建设;加强了对乡镇街区食品安全监督办公室的管理,进行了食品安全监管一线工作人员(公益岗位)聘任和培训工作;开展了各种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组织和参与了《食品安全法》、全国安全生产宣传月等各种形式的宣传活动等等。目前,通过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我市食品安全整体状况,处于吉林地区的前列。
五是为地方经济发展做好服务——继续围绕“为民、务实、清廉”这一主题,我们发挥部门职能作用,突出和强化服务意识,为地方医药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的氛围。通过“帮助药品零售企业办理变更登记许可事项、协助申报并批准新开办药品经营企业、帮扶有条件的乡镇和部门招商引资申办医疗器械经营企业、局领导班子深入药品生产企业现场办公”等,有力的推动了我市医药产业的发展。二、十二五期间工作安排
虽然蛟河药监局在十一五期间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 3 和市局、蛟河市委市政府的要求还有距离。十二五期间,我局结合本系统“十二五”规划,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1、进一步整顿和规范药品医疗器械市场经营秩序 加强对药品医疗器械生产、经营和使用单位的监管管理,从源头上保证药品医疗器械的质量;加强对重点产品、重点区域、重点环节的专项整治,逐步解决影响药品医疗器械质量的关键问题,使药品医疗器械质量水平稳步提高;把握药品医疗器械市场动向,建立联合长效打假机制,坚决打击制售假劣药品医疗器械违法犯罪行为,实现流通经营秩序的规范化;加快对现代化科技成果的运用,基本实现监管手段和方式方法的现代化;探索建立利用信息网络对制售假劣药品医疗器械不法分子的市场驱逐机制,彻底净化药品医疗器械市场;继续开展农村药品两网建设工作。
2、强化技术监督、评价体系建设
制定完善药品医疗器械监督抽验考核评价管理办法,增强监督抽验,充分发挥打假治劣的技术支撑作用;建立评价性抽验和监督性抽验的计划编制、执行主体、考核管理相互分离和相互制约的机制,强化对监管薄弱地区和薄弱环节的技术监督;建立检验报告的分析报告制度,实现对全市药品医疗器械安全状况的提前预测和预警,为监管决策提供技术依据。
3、切实履行食品安全监管职责
站好最后一班岗,履行好“综合监管,组织协调和对重大事故处理”的职责;结合机构改革食品职能的划转交接,积极探索,逐步建立职责清晰、运转高效的食品安全监管长效机制。
4、加强队伍建设
按照建设一支“精干、廉洁、高效”的行政监管人才队伍的要求,有计划、有组织地对监管人员进行行政管理、法律法规等方面的系统教育培训,实现食品药品监管队伍素质进一步优化,干部的政治思想气质显著提高;人员知识结构、专业结构进一步改善,综合管理能力明显加强,造就一支政治过硬、业务精良、作风清正、纪律严明、行动快捷的食品药品监管队伍。
5、贯彻落实好党风廉政建设工作
继续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正行风软环境建设为重点,加强反腐倡廉建设;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和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建立以执法有依据、行为有规范、权力有制约、过程有监控、违法有追究为主要内容的行政执法责任制度体系;建立行政许可和行政执法层级管理制度,进一步明确行政事权划分和行政执法权限,实现科学的层级管理与监督制约机制;健全重大行政处罚决定和重大行政许可决定的备案制度,强化行政执法督察;完善许可事项行政 5 审批监督机制约制和责任追究制度,实现阳光行政;做好行政执法案件、案卷督查工作,实行行政执法案卷评查制度,定期开展案例分析、互帮互教活动,规范自由裁量权,研究探索细化、量化、切分裁量尺度,尽可能的减少自由裁量的空间和弹性,大力提升依法行政水平。
6、加快信息化建设进程
继续深入开展药品经营、使用单位远程数字监管系统的引导推广工作,为最终实现全过程、全方位、全覆盖的信息化监管摸索、实践。并积极探索一网多用的模式,为履行新职责做好前瞻性的工作。
7、进一步推动地方医药产业健康发展
根据“依法行政、服务在先、监管并重”的原则,进一步转变观念和工作作风,强化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意识;积极参与蛟河地方政府的招商引资工作;全面支持政府扶持当地医药行业的想法和做法;依法履职,突出服务,规范、整合、扶持、引导蛟河医药行业健康发展。
8、扩大宣传覆盖,整体提升社会影响力
经常向市委、市政府汇报工作,让领导知道我们在干什么;多以政府名义下发各类公文,让政府各部门知道我们在干什么;及时更新局门户网站,让全社会知道我们在干什么;谋求与广电 6 局合作,尝试设立药监执法在行动、违法企业曝光、安全用药知识讲座等栏目,在宣传自己的同时,增加相对人的违法成本。
9、争取多方支持,改善工作条件
在下步工作中,积极争取上级主管部门、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进一步改善执法办公条件,不断提升我市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水平。
在2011年里,我们要在市委、市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恪尽职守,廉洁奉公,扎实工作,开拓创新,以对党和人民负责的精神,认真监管我市食品药品市场,严厉打击涉食药械违法犯罪活动。同时,积极为企业服务,为地方经济的健康发展和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做出更大的贡献!
二零一一年十月二十四日
第五篇:市“十一五”节能工作总结及 “十二五”节能工作安排
**市“十一五”节能工作总结及 “十二五”节能工作安排
“十一五”期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按照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全市认真贯彻国家和省的总体安排,努力克服汶川特大地震自然灾害和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将节能降耗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全面落实了各项节能工作措施,确保了全市“十一五”节能约束性目标的全面完成。
一、“十一五”节能工作取得的主要成效
(一)节能目标圆满完成
“十一五”期间,全市进一步加大节能降耗工作力度,完成了省上下达的各项节能目标任务。全市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从2005年的1.59吨标煤/万元下降到1.272吨标煤/万元,累计下降20.01%;工业增加值能耗从2005年的2.83吨标煤/万元下降到1.86吨标煤/万元,累计下降34.29%。
(二)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
一是加强了组织领导。“十一五”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节能降耗工作,专门成立了以市长为组长、常务副市长、分管副市长为副组长,以及市级主要部门一把手为成员的节能减排及应对气候变化工作领导小组,各县(市、区)也相应成立了节能减排工作机构,各级政府主要领导作为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作为直接责任人。建立健全了节能减排工作协调机制,明确了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职责分工,相关工作责任机构和运行机制得到进一步完善。市政府先后出台了《**市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实施方案》、《批转市节能减排和应对气候变化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加强和改进我市节能减排工作的报告的通知》(德办函〔2009〕154号)、《关于印发2010年节能减排工作安排的通知》(德办发〔2010〕54号)等重要文件。市政府多次召开会议,研究部署节能工作,市发改委、市经信委、市统计局等部门加强协作、定期会商,不断完善统计、监测、服务体系。市工业节能工作领导小组、市公共机构节能领导小组等各司其职,强化了重点行业领域节能管理。
二是落实目标责任。为确保节能工作任务的落实,明确目标责任,制定了《**市节能减排统计监测及考核办法》、《**市“十一五”节能减排工作目标考核问责办法》。加强了目标考核工作,将节能指标完成情况纳入各县(市、区)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作为考核评价政府领导干部业绩的重要内容,并与各县(市、区)签订了目标责任书,加强责任追究。多次组织市级部门对各县(市、区)开展督查和考核,及时发布各县(市、区)政府节能目标责任评价考核结果,对未能完成节能任务的县(市、区)及时通报并责令整改。经核定,全市各县(市、区)、市级各部门均完成了“十一五”节能目标任务。市委、市政府对各县(市、区)、市级有关部门、先进企事业单位、先进个人进行了表彰和奖励。
三是完善统计监测。建立了全市能源统计监测机制,实施了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能源消费报表、工业企业主要单位产品能耗报表、能源平衡表编报制度和重点企业能源利用状况定期报送制度,初步形成了公共机构、商贸服务、交通运输等领域的能源消耗统计上报制度。进一步完善了节能降耗预警监测体系,制定了预警调控方案。定期向全社会发布全市及各县(市、区)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公报,让全社会监督节能降耗工作。在2010年全社会用电量增长较快的情况下,建立了全社会用电量应急周报制度,及时掌握分析用电量情况并加强了预测预警,制定了《**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认真做好第四季度全市节能降耗工作的紧急通知》(德办函〔2010〕233号),突出工作重点,狠抓了用电管理措施落实。
四是强化节能评审。按照《四川省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暂行办法》和《四川省技术改造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暂行办法》要求,将能评作为项目审批、核准或开工建设的前置条件,从源头上严格把关。“十一五”期间,先后对40多个市级重大项目开展了节能审查,各县(市、区)也逐步开展了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审查工作。
(三)优化产业结构
一是推进产业集中。加快发展优势产业,构建节能型产业体系。围绕机械、食品、化工和建材行业等优势产业,培育壮大龙头企业,配套发展中小企业,打造特色优势产业集群。大力推进新兴产业,在积极引进资源节约型、科技创新型项目的同时,不断完善上下游产业配套,纵向延伸产业链,提升产业集中度,合理并高效利用资源,减少能源消耗。选择性接受产业转移,避免科技含量低、资源消耗大、环境污染重的产业进驻,确保调整后的产业结构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二是大力淘汰落后产能。全市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工作会议及相关文件精神,召开专题会议进行安排部署,组织督促企业按要求淘汰落后产能、拆除落后设施装置,防止落后产能转移,全市列入省淘汰落后生产能力企业全面完成淘汰任务。充分发挥差别电价、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等价格机制在淘汰落后产能中的作用,加强降耗核查和执法检查。“十一五”期间,全市淘汰了36户企业的落后生产能力,实现节能26.97万吨标准煤,对全市“十一五”工业节能目标贡献率为44.21%。其中,关停煤矿企业8家,产能24万吨;关停和淘汰水泥生产线企业6家,产能115.5万吨;关停小火电1家,产能2.4万kw;淘汰落后电机22台、S7变压器40台、黄磷炉2台、燃煤锅炉13台以及风机、鼓风机等落后用能设备若干。
三是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按照省政府制定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服务业节能工作的通知》、《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关于大力发展旅游业促进就业的实施意见》等文件要求,围绕重装基地建设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着力发展仓储、运输、第三方物流等低耗能、高效益的服务业,积极推进中心商务区建设。
(四)实施重点工程
一是加大资金支持力度。认真做好重点节能工程项目储备库建设,积极组织实施重点节能工程、循环经济、资源节约等重大示范项目,五年累计投入资金28亿元。为企业争取国家和省政策、资金支持,五年争取到国家和省节能减排专项补助资金6470万元,其中,四川美丰**分公司、四川**金八角水泥有限责任公司各争取到国家节能补助资金1000万。市上安排节能专项资金200万元,实现年节能5.82万吨标准煤;列入**市重点科技项目计划的38个节能减排项目,获市科技项目补助经费327万元。
二是全面实施节能产品惠民工程。家电、汽车以旧换新力度加大,做好高效照明产品和高效节能空调推广工作,累计推广财政补贴高效照明产品75万只,加快淘汰城市道路照明、公共场所和公共机构的低效照明灯具。
(五)重点领域节能成效显著 一是狠抓工业节能降耗。严格执行《四川省人民政府批转省发展改革委关于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引导产业健康发展的意见的通知》(川府发〔2010〕15号),2010年5月月起,停止了高耗能、高排放和产能过剩行业的审批、核准、备案工作,有效地降低了综合能耗。重点抓好国家“千家企业节能行动”、省“百户重点节能行动”**范围内企业的节能管理和考核工作,全市列入国家“千家企业节能行动”和省“百户重点节能行动”的13户重点企业实现节能42.66万吨标准煤,超额完成了“十一五”节能目标任务。在钢铁、水泥、电力等行业开展能效对标活动,提高重点耗能企业节能水平。
二是加强了建筑节能管理。加大建筑节能质量管理监测力度,规范建筑节能工程项目实施,严把施工审图关,抓好建筑节能设计备案。“十一五”期间民用建筑节能项目竣工面积1707.63万平方米,既有民用建筑节能改造逾1万平方米,新建民用建筑节能执行强制性标准达到95%以上。
三是落实交通运输节能措施。制定了我市交通运输节能规划,建立营运车辆准入与退出制度,加强道路运输组织管理,加快实施营运车辆油耗限值准入制度,推广天然气汽车和油气双燃料汽车,加强节能减排工作的宣传和培训。大力发展公共交通,整合运输资源,车辆实载率达70%以上。
四是推动公共机构节能。认真贯彻落实《公共机构节能条例》,将公共机构节能工作纳入各县(市、区)政府及市级部门的目标绩效考核范畴,实行公共机构节能目标责任制,加强用能日常监督管理,加强车辆用油定额管理和考核。各级公共机构充分发挥节能降耗表率作用,做好了用水、用电、用油的管理,最大限度降低了能源消耗。推广使用节能型照明灯具,公共区域的照明系统加装自动控制开关。
五是引导服务业节能。做好了旅游景区及星级宾馆节能管理,开展绿色饭店创建工作,建立了星级饭店能耗统计监测体系。从员工考核培训、控耗责任、能耗比参数、能耗预算、奖惩、分析会、技改、工程六大系统以及经营部门的节能措施等,涉及饭店经营管理各方面,采取安装水电气计量表具、定时控制开关、定量使用化学试剂等措施,完善了管理制度和操作流程。严格商业零售业节能标准,开展分项计量、能源审计,大力推广使用空调系统智能控制,在大型超市、商场、农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贯彻执行“限塑令”,扩大节能型产品的销售使用。组织对全市大型商业机构的空调、电梯和照明等情况进行检查,督促大型商场落实节能的各项措施。
六是扶持节能服务产业。按照《关于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促进节能服务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川办发〔2010〕80号)、《四川省合同能源管理项目财政资金奖励暂行办法》,鼓励合同能源管理方式开展节能改造,进一步加大财政、税收和金融支持。组织完成了节能服务公司审核备案工作,我市的四川泰和清洁能源有限公司列入国家第一批节能服务公司名单。
(六)开展节能宣传培训
我市积极响应国家和省号召,组织了市级、县(市、区)有关部门分别开展了主题为“依法节能、全民行动”、“推广使用节能产品、促进扩大消费需求”、“节能攻坚、全民行动”的节能宣传周活动,并制发了活动方案,累计发放相关书籍、资料1万多份。成立了“**市节能工作专家组”,为全市工业节能减排工作提供专业技术指导服务。多次组织相关节能管理监察执法人员和重点用能企业,参加“节能执法培训”、“能源利用状况知识培训”、“EPC合同能源管理推荐培训会”等各类培训学习会议。
“十一五”期间,我市在经济保持较快增长速度、高耗能行业增速较快、产业重型化趋势没有改变以及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战胜特大地震等自然灾害的情况下,圆满完成了节能降耗任务。成绩的取得,是市委、市政府对节能降耗工作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各县(市、区)、市级各部门、企事业单位和全体市民群策群力、共同努力的结果。
二、“十一五”节能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节能工作中仍存在许多问题。
一是产业结构调整进展较慢。重机械、重化工的高耗能产业发展模式短期内难以得到有效转变,建筑、交通等重点行业领域节能有待持续推进。
二是节能长效机制尚未形成。节能改造、节能设备研制和应用以及节能奖励等方面的节能资金支持力度亟需加大。能源统计需进一步完善,监测考核体系尚未全面覆盖。节能管理服务机构设置不完备,专业人才短缺。
三是节能意识和技术推广力度亟待增强。节能优先的方针还没有充分体现,节能还没有成为全体企业和公民的自觉行动。投入不足,创新能力弱,先进适用的节能技术,特别是一些有重大带动作用的共性和关键技术开发不够。
三、“十二五”节能工作安排
“十二五”时期,全市要继续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关于节能工作的决策部署,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节能降耗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全面落实各项节能降耗政策措施,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确保全面完成“十二五”目标任务,实现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地发展。
(一)加强组织领导
一是强化节能工作宏观指导。完善和健全节能组织机构、管理和协调机制。按照省下达我市节能降耗目标任务,制定**市“十二五”节能综合性工作方案,明确节能目标任务和主要措施,开展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的研究。
二是分解节能目标任务。按照省上“十二五”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要求,科学合理分解下达各县(市、区)“十二五”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目标,并分解细化工业、建筑、交通、公共机构、商贸等重点领域节能指标,切实将任务、责任落实到县(市、区)、相关行业部门。各县(市、区)2011年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的目标任务为3.7%,各县(市、区)要精心组织,狠抓各项节能措施的落实,确保2011年节能任务的完善。
三是增强节能工作能力建设。充实节能管理力量,完善节能监督体系,加强日常监管、监测工作,依法开展节能执法和监察。统计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建立全面准确反映能耗水平、节能目标责任和评价考核制度的节能指标体系、统计和核算制度,并按季度发布节能统计数据。
(二)推进重点领域节能
一是强化工业节能。突出抓好钢铁、有色金属、煤炭、化工、建材等重点耗能行业节能,重点抓好列入国家和省重点企业节能行动工作,积极开展企业节能行动,加强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继续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完善落后产能退出机制,认真落实有关产业政策、标准规范及强制性政策措施,坚决淘汰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浪费资源的企业,组织督促企业按要求淘汰落后产能、拆除落后设施装置。按照国家工业产品能耗限额标准定期开展重点用能行业单位产品能耗限额标准执行情况专项监督检查,对主要产品超过能耗限额的重点企业,实行惩罚性电价,开展重点用能单位与国内外先进同类企业的能耗水平对标活动。鼓励企业采用先进的节能工艺和设备,抓好重点耗能企业节能技术改造,创新企业用电设备的能效管理技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二是加快推进建筑节能。大力开展绿色建筑行动,严格执行新建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节能50%的设计标准,新建民用建筑节能执行强制性标准达到95%以上。加大建筑节能监管力度,加强建筑节能综合效能检测,推广应用新型墙体材料及可再生能源。加快推进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工作,行政机关办公用房、公共建筑等项目率先严格执行节能设计标准。
三是加强交通运输节能。大力发展公共交通,调整优化运力结构,构建新型清洁能源交通运输体系,努力降低交通运输能耗。淘汰老旧铁路机车、汽车,鼓励使用节能环保型交通工具和替代燃料,积极推进压缩天然气替代汽油工作。
四是推动公共机构节能。建立公共机构节能目标责任制和能耗统计体系。组织实施公共机构建筑节能改造示范推广工程,制定和实施机关办公楼资源节约标准、公务用车和办公设备配置标准、耗能产品和设备能耗标准,安装或更换节能型办公设备,大力推动政府节能采购和公务车节能。
五是引导商用和民用节能。建立商贸企业能耗评价指标和大型商业设施用能监测平台,在公用设施、宾馆商厦、写字楼、居民住宅中推广采用高效节能办公设备、家用电器、照明产品。开展创建“绿色住宅”、“绿色酒店”、“绿色写字楼”等活动,严格执行公共建筑空调温度设定标准。
六是抓好农村节能。广泛推广农业灌溉节水技术,抓紧建设大中型畜禽养殖企业的沼气建设工程,建成一批集中供沼气、沼气发电示范项目。发展小水电、风能、太阳能以及农作物秸秆气化集中供气系统。
(三)培育节能产业
一是优化产业结构。深入推进“联合国清洁技术与新能源装备制造业(**)国际示范城市”建设,大力扶持发展低碳和新兴产业,重点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扶持东汽等企业按“世界一流”标准建设,加大产品结构调整,着力自主创新,大力倡导发展“环境友好”的机电制造、光电能源、新材料制造等产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提高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
二是实施重点节能工程。围绕国家支持的重点和方向,加快节能环保、循环经济、资源综合利用、高耗能节水项目改造、再制造产业化、低碳绿色发展等项目建设,积极组织该类项目争取中央和省预算内投资及财政资金的工作。建立“十二五”节能项目储备库,做好重点节能工程、节能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节能产品惠民工程等项目储备。
三是培育节能服务公司。加快培育发展一批节能服务公司,引导和鼓励能源企业、能源设备制造企业、大型重点用能单位利用自己的技术优势和管理经验,组建专业化节能服务公司,为本行业其他用能单位提供节能服务。
四是推行合同能源管理。贯彻《关于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促进节能服务产业发展的意见》,建立合同能源管理等节能服务机制,组织开展对合同能源管理财政奖励项目申报、资金兑现和监督检查工作。
五是大力推广节能产品和技术。制定和实施分行业的节能技术改造计划,鼓励企业加强节能技术改造和关键技术攻关,推广应用节能技术、节能设备、节能工艺和节能材料。加快推进实施“节能产品惠民工程”,落实高效照明产品、节能空调、高效电机、节能汽车等产品的财政补贴政策。
(四)强化节能降耗监督管理
一是严格节能评估审查。严格执行《四川省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实施暂行办法》,对新上项目实行分类分级管理。建立发展改革、经济和信息化、住房和城乡建设、金融等部门定期协调制度,在项目审批、规划设计、建设施工以及竣工备案等环节实施全过程的节能监管。
二是推行能效标识和节能产品认证制度。实施强制性能效标识制度,在家电、电动机、汽车和建筑上推广应用能效标识,有关部门定期开展能效标识实施情况的专项检查,建立有效的政府监管、社会监督和企业诚信机制。落实节能产品认证制度,规范认证行为,扩大认证范围。
三是抓好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重点用能单位要建立严格的节能管理制度和有效的激励机制,将节能降耗的目标和责任层层落实。行业主管部门要督促重点用能单位编制节能规划,建立节能管理制度,开展节能审计。
四是加强节能监督检查。加大对高耗能行业和企业以及机关、商厦、宾馆等公共设施的用能情况、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情况、产品能耗标识、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行业设计规范执行和能源计量等情况的检查力度,促进节能措施的落实。
(五)落实节能保障措施
一是建立节能目标责任制和评价考核制度。继续实行严格的目标责任制,将节能降耗指标纳入各县(市、区)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和考核体系,实行节能工作问责制。
二是加强节能统计和监测体系建设。强化全社会能源统计,建立完善工业、建筑业、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交通运输业、公共机构等行业节能统计体系。加强能源计量、统计和节能监测、监察、预测预警体系建设,加快基础和基层的能源统计能力建设,完善能源消耗记录和统计台账。设置相应机构并配备专职工作人员,开展业务培训和经验交流,提高业务能力和知识水平。
三是实行节能奖励制度。研究制订科学合理的节能奖励办法,对在节能管理、节能科学技术研究和推广工作中作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四是加大节能支持力度。加大节能的资金投入,落实国家对节能和可再生能源、新能源发展的财税优惠政策,加大公共财政对节约资源管理和政府机构节能改造的支持力度。
五是拓宽节能投融资渠道。支持金融机构加大对节能项目的信贷支持力度,引导社会各方面加强对节能的资金投入,鼓励企业增加节能投入,通过市场直接融资加快进行节能降耗技术改造。
(六)深入开展全民节能行动
将节能宣传纳入重大主题宣传活动。每年制订节能宣传方案,在重要版面、重要时段进行系列报道,刊播节能公益性广告,广泛宣传节能的重要性、紧迫性以及国家和省所采取的政策措施,宣传节能取得的阶段性成效,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认真组织开展每年一度的节能宣传周。组织企事业单位、机关、学校、社区等开展经常性的节能宣传。引导合理消费,提高公众的能源忧患意识和节约意识,让节能成为全社会的主流意识,使节约能源成为全体公民的自觉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