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市区露天烧开整治通告范文
关于开展市区露天烧烤(焚烧)治理暨早餐夜市
清洁能源改造的通告
为净化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形象,打造“山水泉城、魅力邢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河北省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条例》等法律法规和全市大气污染综合整治工作动员大会精神,经市政府研究,决定开展市区露天烧烤(焚烧)治理暨早餐夜市清洁能源改造工作。现将有关事宜通告如下:
一、整治范围及标准
(一)整治范围:
市区所有主次干道两侧及公园、广场、游园绿地等公共场所
(二)整治内容及标准:
1、露天烧烤整治:市区所有烧烤摊点必须进店或进入远离居民区的四个夜市集中区(桥东车站南路市场、桥西葛庄市场、七里河新区湖心岛夜市、开发区信都路)经营,其他街道一律严禁露天烧烤;在上述市场或室内进行烧烤的,必须使用清洁能源(液化石油气、天然气、电力等),并加设油烟净化设施,实施无烟烧烤。
2、露天焚烧整治:市区内严禁焚烧树叶、垃圾、油毡、塑料、皮革等物品。
3、早餐夜市清洁能源改造:3月20日起,市区早餐夜市摊点一律停止使用煤炭等高污染燃料,全部改用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电力等清洁能源。
二、相关要求
各经营户必须对照整治标准自行整改,逾期不整改的,执法部门将依法暂扣经营工具,拆除或没收燃用高污染燃料的设施,并予以处罚;妨碍公务或暴力抗法的,由公安机关依法处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特此通告。
二〇一二年二月二十三日
第二篇:市场整治通告
遵义市XXX物业服务有限公司
ZUNYI CHENGRUI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CRPM
XXXX
关于整治灯具布艺市场环境的
通
告
(遵XX通201505号)
市场环境一直以来都存在脏、乱、差,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各种车辆的乱停乱放,2、卫生打扫不彻底,部分商家门口卫生自觉性有待提高。以上问题造成商家意见大,对公司工作不满意。为了给商家营造一个良好的经营环境,顾客一个良好的购物环境,2015年5月12日公司召集市场各商家在办公室开会讨论如何整治市场环境,一致通过形成以下决议,望各商家及相关人员共同遵守,严格执行,支持并配合物业服务公司的管理工作。
1、商户车辆的管理;
①商户自有私家车仅限于上班时间停放(8:00--18:00),商家的车停在停车场,(三轮车停放到公司指定位置)不得停放在市场通道,针对商家必须到市场门市上、下货的车辆(包括运输货物的三轮车辆)上、下完货物后,必须马上驶离市场,如发现上下完货物没有驶离停放在市场通道的;第一、二次警告,第三次直接取消该商户停车资格。
②禁止任何车辆进出市场主通道,一经发现取消该商户停车资格,罚款500元,不交的在商户保证金内扣除。
③对于外来给商家拉货的车辆由该商家按市场车辆管理执行,如因商家没有管理告知到位的,公司将按商家自有车辆处罚商家。
2、住户及外来运输货物车辆的管理
①住户运输装修材料、家具等货物的车辆一律要么从小区大门口走,要么从负二层走。不得走商场通道上下货物。
②外来三轮、两轮摩托车公司一律不提供停放,住户的两轮、三轮车可以停放在公司指定位置,(暂定收费标准:二轮车100元/月,三轮车200元/月),住户电瓶车需要充电的,车主自己把电源线、电表、空开、插座买来,公司将免费安装到位,安装好后计量收费电费。(统一按1.2元/度收取),请需要办理的住户在5月30日前到公司办公室办理车辆停放等相关事宜,从6月1日后请各住户再不要将车辆停放在市场通道,如有不听劝阻者公司将采取强制措施。绝不姑息。
3、其他管理,公司将在相关的通道做温馨提示牌。同时办公室、保安将加大市场的巡查监管力度,发现违章及时处理,对酒店用品边上通道将安装活动桩,阻止摩托车等从此通道进入市场,同时多和联塑沟通,尽量叫他们不要把车停在通道,把通道让出来。
4、卫生管理;
调整保洁轮休时间,从周日轮休调整到周二轮休,工作流程调整到早上8点开始全面清扫,尽量在商家开门前全面清扫完成,下午清运垃圾及保洁。随时保证地面的干净整洁。
本通告从2015年6月1日起正式实施,望各商家、个人共同遵守,严格执行,我们相互尊重,共同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特此通告
遵义市XX物业服务有限责任公司
2015年5月19日
第三篇: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关于集中整治市区居民居住区环境噪声污染的通告
【发布单位】哈尔滨市
【发布文号】哈政发法字〔2004〕23号 【发布日期】2004-09-01 【生效日期】2004-09-01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哈尔滨市
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关于集中整治市区居民居住区环境噪声污染的通告
(哈政发法字〔2004〕23号)
为保护居民居住环境,整治扰民噪声污染,保障人体健康,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和《哈尔滨市城市居民居住环境保护条例》的有关规定,现就集中整治市区居民居住区周边环境噪声污染有关事宜通告如下:
一、从事经营活动的单位和个人不得使用高音广播喇叭或者采用其他发出高噪声的方法招揽顾客。
任何单位、个人不得在城市市区噪声敏感建筑物集中区域内使用高音广播喇叭。
二、在居民居住区从事声像、音响器材经营的单位和个人,正常营业排放的音量不得超过规定排放标准,试机声响不得超过70分贝,试机时间不得超过1分钟。
三、商业经营活动中使用的空调器、冷却塔等设备、设施,其边界噪声不得超过国家规定的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四、汽车修配厂以及宾馆、饭店、歌舞厅、夜总会、卡拉OK厅、音像放映厅等场所,其边界噪声不得超过规定的环境噪声排放标准;晚22时至次日6时不得产生噪声,影响居民正常生活。
五、在城市市区街道、广场、公园等公共场所组织娱乐、集会等活动,必须严格控制音响器材音量。
禁止开展露天营业性卡拉OK活动。
六、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在居民居住区内从事露天烧烤、锯材、打磨抛光、粉碎等产生噪声的活动。
七、晚22时至次日6时,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在居民居住区内使用音响、乐器;不得进行产生环境噪声污染的房屋装修活动,不得从事产生环境噪声污染的娱乐活动。
八、建筑施工以及物料、残土的运输和装卸等活动不得产生噪声污染。
晚22时至次日6时未经环保部门批准不得进行产生环境噪声污染的建筑施工作业。
九、经批准的早、晚开放摊区,范围和时间应当严格按照市政府规定执行,在摊区不得使用高音喇叭。
十、各种机动车辆在非禁鸣喇叭路段和时间每次按喇叭不得超过0・5秒钟,连续按鸣不得超过3次。批准安装使用警报器的机动车辆在执行非紧急任务时,不得使用警报器。
在居民区内不得使用喇叭唤人。
十一、新建营业性文化娱乐场所的边界噪声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环境噪声排放标准;不符合国家规定的环境噪声排放标准的,文化行政主管部门不得核发文化经营许可证,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不得核发营业执照。
经营中的文化娱乐场所,其经营管理者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使其边界噪声不超过国家规定的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十二、区人民政府负责集中整治市区居民居住区周边环境噪声的组织实施工作。
十三、对违反本通告规定的由环境保护、公安、文化、工商行政管理、城市管理行政执法等有关部门依据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处罚。
十四、单位和个人发现有违反本通告规定行为的,可以拨打电话84612345或者12369投诉、举报。
有关行政主管部门的工作人员接到投诉、举报后,应当及时依法查处,不得相互推诿、敷衍塞责。
十五、有关行政主管部门的工作人员在集中整治市区居民居住区周边环境噪声工作中违反《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关于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七条禁令》规定的,给予行政警告处分直至开除处分。
十六、本通告自发布之日施行。
二○○四年九月一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四篇:加强整治市区卫生环境
加强整治市区卫生环境,改善人居条件
苏东坡曾说过:“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苏大词人对居住的环境是何等的讲究啊!在没有工业污染,没有白色垃圾包围的古代里,人们对居住的环境已是如此的讲究了。生活在21世纪的我们,生活在这被种种污染重重包围的新世纪里,我们又追求着何种的生活环境呢。我相信大家更愿意拥有一个干净、卫生的生活环境。
但是,目前我市的居住环境的卫生状况不是很理想,甚至可以用“糟糕”一词来形容。在农村,很多的村庄已经出现了被垃圾包围的局面了。在市区,市民随地丢弃手中之废物的现象随时随地可见。
怎样改变人们这种坏习惯,怎样改善卫生环境,怎样改善人居条件?你不是觉得我们生活在这样的环境,对我们的工作、学习、生活不是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吗?要改变这样的环境,首先,市委市府要成立市区卫生整治环境领导小组。各街道、社区、居委会也要成立相应的结构,做到齐抓共管。同时,成立卫生督察大队,加强市区路面上的管理,并和城监大队紧密配合,定期和不定期采取行动。第二,加强环卫工作人员建设。改善环卫工人的生活条件,加大投资力度。第三,加强宣传教育工作。利用电视、广播、报纸、标语和发放资料等形式来进行深入人心的宣传工作,从而自觉地养成卫生的习惯。第四,利用学校这块教育阵地。教育学生从小养成讲卫生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成为有道德、有公德的公民意识。
要创造出一个美丽的城市,创造出一个优美、干净的学习环境和工作环境,改善人居生活条件,不是说出来的,而是靠大家做出来的。要创造出美丽的城市,每个人的肩上都有一份沉甸甸的责任,都有一份历史的使命感。只要我们从点滴做起,共同爱护我们的生活环境,自觉地遵守卫生守则,拾起一片垃圾,留下一片洁净,我们的生活环境将是多么美好,生活多么幸福。
第五篇:市区交通秩序整治工作总结
******市区交通秩序整治工作总结
2009年以来,我支队按照市委、市政府和市公安局工作部署,认真组织开展市区交通秩序整治工作,我市市区道路在机动车大幅增加、道路里程不变、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影响较大的情况下,通行环境和秩序持续好转。四年来,全市共查处各类交通违法419.5万起,查处无证驾驶6.1万起,查处超速行驶50.8万
起,行政拘留28699人次。
一、积极争取党委政府重视支持,积极推进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社会化。
市委书记******、市长******、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市公安局局长******多次听取交警部门工作情况汇报,并带领相关部门负责人实地深入基层一线,实地调研交通管理工作,及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机制性、体制性和保障性难题。市委、市政府先后出台了《******市道路交通安全防范责任制管理办法》(***政【2010】13号)、《关于创新城市建设促进中心城市转型发展三年大提升行动的实施意见》(***政文【2012】5号)、《关于进一步加强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的意见》(***政文【2012】86号)等文件,进一步明确了各级政府、各职能部门的工作任务、职责,并加大了责任追究力度,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2012年,市政府将交通安全纳入一票否决范围,凡发生重特大交通事故的,年终考评一律取消评先评优资格。同时,市政府充分发挥交通安全联席会议成员单位职能作用,调整、充实了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定期组织召开会议,研究、解决交通秩序整治、交通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市区道路疏堵保畅、督导检查等工作,有力的推动了各项交通管理工作的深入开展。
二、深化城市智能交通管理系统应用,提高城市道路疏堵保畅能力。
2010年,在市委、市政府重视支持下,支队争取资金2700万元,建成了城市智能交通管理系统,并于2010年底投入运行。该系统集机动车闯红灯自动抓拍、视频监控、流量检测、信号控制、卡口等诸多功能于一体,在查处交通违法、组织交通流、交通警卫、侦破逃逸案件以及打击街面犯罪中发挥了积极作用。系统使用以来,我支队利用该系统共记录闯信号、走禁行、逆行、不按车道行驶、驾乘摩托车不戴头盔等交通违法行为35.3万余起,协助侦破治安刑事案件278起。
支队进一步深化智能交通管理系统应用成果,增强疏堵保畅能力。在解放路中心城区段实行机动车禁止左转弯,在学生路、建设街科学设定单行道,对市区大多数灯控路口重新进行信号配时,最大限度地缓解城市道路交通拥挤状况,提高城市道路出行条件,确保道路畅通有序。
三、全面拓展宣传渠道,提高全民交通安全意识。
支队始终将宣传工作作为预防道路交通事故治本措施来抓,将交通安全宣传的触角延伸到城市的各个角落。一是充分发挥媒体宣传作用,做到电视有像、电台有声、报纸有文、网络有影响。二是借助1500名的文明交通志愿者队伍、36个警示教育基地、7个青少年教育基地、2300余个党员远程教育系统站点,不断扩大宣传范围。三是深入开展“五进”宣传,组织开展“小手拉大手”活动,组织文明交通宣讲团、开展“文明出行 礼让斑马线”等活动。
四、加强源头管理,严格落实各项交通安全监管措施。
(一)严把驾驶人考试关。通过建立新型考试中心,实行考试全程监控、驾驶人信息回访、责任倒查通报机制,确保考试的公开、公正。
(二)实行重点驾驶人动态化“户籍化管理”。将全市1327辆客运车辆、1265辆危险品运输车辆、132辆专用校车,1562名客运驾驶人、1725名危险品运输驾驶人,132名校车驾驶人全部纳入源头管理,实行“户籍化”管理。
(三)建立“黑名单”制度。定期开展网上巡查,及时将客运车辆及客运驾驶人的违法信息传递给交通运输部门。仅2012年,就向交通运输部门传递交通违法2784起,交通事故25起,督促交通运输部门依法吊销驾驶人从业资格证480个。
(四)加强重点驾驶人交通安全教育。印制发放《致驾驶员朋友的一封信》80万份,深入客货运企业召开客货运企业经理会议和驾驶人安全例会,对记6分、记满12分人员等重点驾驶人开展持续的教育培训活动。
五、开展专项行动,优化市区道路交通秩序。
(一)开展醉酒、酒后驾驶违法专项整治行动。我支队积极建立整治酒驾长效机制,适时开展集中整顿统一行动,对酒驾人员,实行“零容忍”,坚决做到“四个一律”。行动中,各大队根据酒后、醉酒驾驶等交通违法行为的规律和特点,组织精干力量在午后、夜间酒后驾驶交通违法高发期开展有针对性的集中整治行动。2009年以来,我市共查处饮酒驾驶11301起,醉酒驾驶1003起。
(二)深入开展非机动车、行人专项整治工作。2009年以来,支队持续开展了整治非机动车、行人交通违法专项行动。行动中,全市交
警共查处非机动车各类交通违法行为11842起,“残的”交通违法行为1756起,行人交通违法行为2336起,暂扣非机动车681辆,依法拘留366人。
(三)开展机动车涉牌涉证交通违法整治行动。2009年以来,支队积极组织开展了机动车涉牌涉证违法行为整治行动。行动中,各大队采取流动巡逻和定点执勤的方式,加强重点线路和重点时段的巡逻,在国省道主要路口、城市重点路段设置假牌假证查缉点,充分利用交通监控、信息查询系统等技术手段,及时发现、拦截、查控违法嫌疑车辆。四年来,全市共查处伪造、变造机动车牌证7609起,故意遮挡号牌6448起,无牌无证机动车33505起,报废机动车766起。
(四)开展“清网行动”攻坚战。2011年,按照公安部工作安排,全市交警部门对尚未侦破的交通肇事逃逸案件进行全面清理,对交通肇事逃逸嫌疑人已列入网上在逃的22名人员逐人、逐案进行梳理,落实追逃责任领导、责任单位和责任人。抽调专人组成追逃队伍,采取攻心为上、抓捕为辅的政策,在刑侦、技术、治安等相关部门配合下,采取网上追逃、架网守候、技术侦查等手段,将22名网上逃犯全部抓获归案,撤网率达100%。
(五)集中开展整治“三超一疲劳”专项行动。2009年以来,支队在全市范围内开展集中整治超速行驶、客车超员、货车超载和疲劳驾驶(“三超一疲劳”)违法行为专项行动。行动以来,全市共登记检查7座以上客车88300辆次,检查校车2548辆次,检查货车73056辆次,查处超速行驶55000起,客运超员560起,疲劳驾驶6430起,拘留526人。
(六)圆满完成“春运”交通安全保卫工作。2009年以来,支队组织全市交警部门从加强客车源头管理、路面交通秩序整治、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强化督导检查等方面入手,全力维护全市“春运”期间良好的道路交通安全秩序。春运期间,共查处各类交通违法行为149900余次,其中无证驾驶1497起,超速行驶9214起,酒后驾驶766,行政拘留377人,农用车违法载人5400起。
同时,为缓解市区道路拥堵,规范道路行车秩序,我支队认真组织开展了严重交通违法整治集中行动、路口减速行动、护卫天使行动等,严整货车抛洒管控力度,为市民提供了安全、畅通、有序、和谐的道路交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