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数学活动课例研究

时间:2019-05-13 22:53:4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大班数学活动课例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大班数学活动课例研究》。

第一篇:大班数学活动课例研究

大班综合活动课例研究《青花瓷》

南通市实验幼儿园 汪颖

一、研究背景

结合课题《民间艺术情境课程促进幼儿创造力发展的实验研究》,从民间工艺品青花瓷入手,将民间艺术与大班数学课程整合。引导幼儿从青花瓷的图案排列上进行探索。因为大班幼儿对排序处于探索的状态,他们在游戏的时候,常常会很有兴趣地或按颜色或按形状有规律地用间隔排列的方法穿木珠,玩积木,拼搭玩具等。为了引导幼儿将这些经验加以统合整理,使幼儿对物体按规律排列的认识提升到一个新的层次,形成初步的逻辑思维,我们根据大班幼儿的发展水平,提供多元的排序材料,引导孩子自己动手给材料排队,学习从多角度地思考问题,并探索和发现各种不同的排序规律,促进幼儿观察、比较、思考及创造能力的发展,提高幼儿的思维水平。

二、活动实录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学习自由排序,尝试设计有规律的排序模式。并体验排序活动的乐趣。

2、根据模式排序,以较简洁的口述方式表达排序模式。

3、感受青花瓷这一具有民族特点的艺术品的美,了解排序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并学习将排序的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活动准备:

按一定模式排序的青花瓷图片;雪花片、珠片、彩色小珠子、纽扣等,白色纸盘,活动过程:

活动以放大的青花瓷盘开始,给幼儿一个视觉上的冲击,并在观察和交流的基础上,感知青花瓷图案的美丽。

1、欣赏花纹模式,发现规律

(1)出示青花瓷图片,引导幼儿仔细观察瓷器上的花纹的特点,说说自己的发现。

T:小朋友们看,这是什么?

在青花瓷盘上你看到了什么?

(2)比较两种青花瓷盘范例,引导幼儿发现一种是有顺序、有规律的排列,一种是杂乱的。前一种整齐且美观。

T:老师这里还有一个青花瓷盘,你们看看,给你什么感觉? 引导幼儿发现每张图片的是123123模式,1212模式.通过观察青花瓷上绘制的多种图案,感受青花瓷图案排列是整齐的,有规律的特点。

2、用花片练习几种排列方式,并引导幼儿用代码表述排列结果

先让孩子用实物花片,试一试三维排序。

T:老师给小朋友准备了花片,看看一共是几种颜色?分别是? 你能用三种花片来排一排,排出有规律的顺序吗?

3、教师出示青花瓷盘范例,引导孩子发现3圈不同的排列顺序(1233、1223、1123)

根据青花瓷的花纹模式排序,以较简洁的口述方式表达排序模式,并且尝试设计有规律的排序模式。课程进行中,老师出示了三张青花瓷图片,让我们观察青花瓷器上花纹的特点,说说图案的排序有什么规律,我们的小脑袋可聪明了,小眼睛观察的可仔细了,所以我们发现了每一张图片的第一排都是1123模式,第二排都是1223模式,第三排都是1233模式。

T:老师这里有一个设计好的青花瓷盘,我们来看看它是怎么排列的?

4、让个别孩子来试一试(贴),在老师的盘子上设计图案排列,并清楚表述排列结果。

5、幼儿自己设计花纹模式,教师个别指导

引导幼儿尝试用蓝色记号笔设计盘子上3圈的图案。提醒幼儿图案要简单,排列要整齐,可以先用铅笔先打底。

设计与绘制的环节效果不错,大多数孩子都对青花瓷的一些基本图案特点有了了解和掌握。

6、检查排序是否正确,请幼儿讲述设计的花纹模式,进一步感受排序的规律。

鼓励幼儿说一说自己的排列结果,检查是否正确。

7、谈谈排序跟我们生活的密切关系

T:在我们的生活中,什么地方会运用到排序的方法?

三、分析讨论

该活动《青花瓷》是“青花”系列之一。活动前,老师将目标“图案排列方式”、“瓷瓶形状”等进行层次化筛选,最终将目标确定为“感受青花瓷的独特美,初步了解青花瓷白底蓝花的特点和各种迹象纹饰”、“能够用语言、绘画等形式大胆表达自己对青花的审美感受和体验,喜爱中国传统青花瓷艺术”。

第一,欣赏感受,激发兴趣

本活动我通过图片欣赏的形式让孩子们了解到青花瓷的特点:蓝白相间的颜色特点和一定规律的花纹排列。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展示,孩子们对青花瓷都特别的感兴趣,他们在看各种各样的青花瓷时表现出的热情让我感到惊讶,有的说:“哇,好漂亮的花瓶!”、“这个盘子真漂亮!”“瓶子上面还画着一条龙呢!”他们觉得青花瓷特别的美,所以孩子们都愿意去观察,去交流自己的发现。

第二,化复为简,贴合幼儿

我们从课件、图片上看到的青花瓷图案大多较为复杂,这样的图案让大班幼儿来画有些困难,画不好反而会打击他们的自信心。所以对于青花瓷过于复杂的图案要进行简化,准备一些基本的、简单的青花瓷元素图案,就可以用它们构成一个漂亮的青花瓷盘了。

第三,交流分享,体验成功

最后在幼儿的操作过程中,我积极地参与到孩子们的活动中去,去挖掘、去发现孩子活动中的闪光点。我看见有的孩子用几何图形组合出了漂亮的图案;有的孩子用了各种各样的线条来创造出不同的花纹;还有的孩子用喜欢的动物植物等形象来装饰„„对他们的创作,我给予了积极的回应和肯定。最后我和孩子们一起在欢快的乐曲中欣赏了青花图案被应用到生活中的各种物品,使活动达到了一个高潮。

四、活动延伸

1、线贴画

尝试用旋转绕贴、波浪弯曲贴等多种方法,拼贴出不同青花瓷图案装饰物品。

2、将一次性餐盘盘改为玻璃瓶,引导幼儿在已刷好白色颜料的高低胖瘦不同的玻璃瓶上进行蓝色图案的装饰。

3、布置“青花瓷”系列作品展,创设活动区游戏区域——静海商贸街。前台可展示、出售商品,后台为现场操作青花瓷。

第二篇:小学数学活动课研究论文

把活动课提高到课程设置的高度来认识与安排,这是国家教委颁发的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方案》中关于课程设置的重要改革内容之一,《课程方案》明确指出:“活动在实施与发展教育中同学科相辅相成。”这就从教学法规的高度明确了活动课同学科课同等重要。如何做到“相辅相成”?我想以小学数学活动课的开设原则与形式为例,谈谈个人的看法,希望能与同行们共同探讨。

一、小学数学活动课的开设原则

原则之一 小学数学活动课,必须以小学生的个性要素得到发展为宗旨,设计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课程方案》对小学阶段的教育提出了明确的培养目标,这个培养目标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方面是为体现小学阶段性质和任务而设计的国家要求,也就是国家关于知识和能力的质量标准;另一方面是为体现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个性发展要求。落实到小学数学课,国家质量标准就是要求小学生具有初步的运算技能、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以及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这四项,这个任务主要由小学数学的学科课(或者叫必修课)来担当。至于发展小学生个性的要求,《课程方案》明确提出主要由活动课来担当,其教学目标就是“增强兴趣,拓宽知识,增长才干,发展特长”。有人会提出,这个要求在学科课所包含的实际活动中就能做到,或者开展课外活动就可以实现。我认为这是误解。诚然,小学数学学科课所包含的实际活动,诸如观察、实验、练习等,也能培养学生某些个性要素,但它服务的目的不同,它只是为学科课的教学目标而服务的一种教学手段,是学科课教学活动的一部分,没有具体教学时间的界限;而小学数学活动课应是以发展学生个性要素为首要目标的课型,每节课教学时间与学科课的教学时间相配合。还有,活动课也不同于课外活动:①活动课属于课程的范畴,课外活动则是“在教学大纲范围之外由学生自愿参加的各种教育活动的总称”,它不属于课程的范畴;②活动课有一定的结构性,它有特定的教学目标、内容和活动方式,而且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随着年级的上升而具有层次性,而课外活动则没有这种有序的要求;③活动课的设计和实施要具有一定的规范,那就是活动课必须有教学纲要和活动课指导书,并严格按此规范实施教学进程,而课外活动则不具备这个要求。

原则之二 小学数学活动课,必须淡化选拔教育,做到“人人受益”。小学阶段的教育是义务教育的初级阶段的教育,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同志指出:“义务教育是国民教育,普及教育,平等教育,应当强调其普及性,淡化其选拔性。”这个要求不仅在小学阶段的教育活动中要落实,更要在各科的教学活动中落实。学科类课程的教学活动做到人人受益,比较好操作,因为学科类课程所担负的国家关于知识和能力的各项规定,由统一的大纲和教材所列举,由国家规范的教学、考查等计划予以落实和检查。而活动课是以培养个性特征为标志的新课型,系统的操作硬件尚在建立之中,有一定的难处。但是,我们应当这样理解:小学数学活动课所说的“人人受益”,不应当以分数、成绩的提高来理解,应当从学生的个性要素得到发展予以解释。从活动课参予程度讲,不要像组织数学课外活动小组那样,只允许少数数学爱好者参加,而应要求每个学生都参加。从活动课的课程设计讲,在学科课为每个学生打好共同基础的条件下,为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兴趣爱好提供发展空间;从活动课的教学效果讲,通过小学数学活动课,有的学生数学知识、能力和爱好都得到提高,这是受益。通过小学数学活动课,有的学生数学知识和能力提高不甚明显,但是通过数学的橱窗对观察课外天地,观察实际生活的兴趣产生了,这也是受益。更有甚者,通过小学数学活动课,虽然没有引起学习数学的兴趣,但这种活动课教学尝试在学生记忆中留下思维印象,能成为今后处理问题的一种思维参考,这也应该说是受益。纵或阻塞了他们对数学的爱好,但通过小学数学活动课促使他们去爱好其它学科,也同样属于受益之列。一言以蔽之,小学数学活动课的受益,就是指小学生的个性要素,主要指兴趣和情感,通过数学的载体而得到发展。

原则之三 小学数学活动课,必须注意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充分保护“童心”。小学生的年龄阶段(6~11、12岁),在心理学上称为儿童期(或称学龄早期)。这一阶段,小学生不但身体发育进入了一个相对平稳阶段,而且由于从一个备受家庭保护的幼儿变成必须独立完成学习任务、承担一定社会义务的小学生,这就促使儿童心理特征产生质的飞跃,概括起来,就是产生了在幼儿期没有的“好奇、好动、好胜”的“童心”。这三个“好”只有“好奇”“好动”充分得到发展,“好胜”的儿童价值特征才能得以建立。但是要注意,要使“好奇”“好动”的心理状态健康成长,就必须从以下两个方面予以控制:①调控环境,促使小学生总是保持向上振奋的心理状态。小学生向上振奋的心理状态的形成是立足于好奇感,而好奇感的永恒程度又依赖于环境(包含教学环境)对小学生接受知识是否有一种愉快感。因此建立一种愉快接受教育的氛围是调控环境的关键。小学数学活动课基于数学学科的抽象特点,愉快教育氛围的建立,特别要注意杜绝成人期望值的强加与过量过高数学材料的灌输。就是说,不要设想通过小学数学活动课的教学,个个都成为数学神童;也不要认为,实施小学数学活动课教学,就是灌输小学数学之外使小学生难以接受的成人处理数学的材料。②树立模仿典型,促使小学生形成稳固的知识、能力体系和健康的行为与习惯。小学生的“好动”,是建立在模仿基础上的好动,通过模仿,一旦成为小学生稳定的心理成分,就左右小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因此为了促使小学生形成稳固的知识、能力体系和健康的行为习惯,我们的教学活动就应当提供学生认为有趣的、益于拓广知识的模仿典型。小学数学活动课所提供的模仿典型,就是根据数学的特征以及小学生的知识、能力条件,通过游戏、观察、拼图、制作、不完全归纳等思维及操作办法,让学生得到学科课内所没有的、又能激发学生求知兴趣的数和形的一些结论(但是不要证明)。这些结论,要求学生都记住它是次要的,掌握得到的过程则是教会模仿的本意。只有这样,“好动”的心理特点才可以说在数学活动课里得到健康地培育。

原则之四 小学数学活动课,必须突出具体形象思维,给学生以能力的钥匙,不给知识的包袱,促进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小学生的思维,在四年级之前,是以认识“具体实例”、“直观特征”为标志的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在四年级之后,则向掌握“主要属性”、“种属关系”、“实际功用”为标志的抽象逻辑思维过渡,不过这种抽象逻辑思维还是以具体形象为支柱。作为小学阶段思维训练的一门主课,小学数学的学科课和活动课,责无旁贷地要促使小学生思维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为了实现这种过渡,可采取下列措施:①提供充足的有趣的数和形的具体形象材料,让学生拓广知识,扩大眼界。怎样选择这些材料?荷兰数学教育家凡·希勒(Van Hiele)认为:人类认识数和形有五级水平,小学四年级以前学生,应选择认识“形象级水平”的材料,就是学生通过图形和数的整体形象,而不是通过性质去认识数和形。四年级之后的学生,可选择“性质级水平”的材料,即通过图形和数的性质去认识数和形。至于后三种水平材料的认识,则是中学以后的事情了。这种认识可作为小学数学活动课选择充足有趣具体形象材料的依据。②通过设悬念,设问题情境,积极启发小学生从已知到未知,促使从具体形象思维到抽象逻辑思维的转换,同时让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中体会到成功的乐趣,以及让学生掌握不完全归纳法之类的数学方法。这里特别要强调的是:在活动课的思维材料的选择上,一要“不超纲”,即所涉及知识不应超出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之外;二要“不超前”,即活动课的教学进度与学科课的教学进度基本保持一致,知识与能力训练尽量做到前后配合。在活动课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就表现为要当学生智慧的启迪者,不要当真理的恩赐者,更不能藉活动课之机,把学生当成“仓库”,拼命向学生灌输他们不愿接受的成人化数学知识,从而使学生受压,感到不耐烦。否则,数学活动课就不能促使学生个性要素的发展,增长才能的数学目的就会落空。

二、小学数学活动课的开设形式

1.数学游戏。

数学游戏是对四年级以前学生进行活动课教学的一种好形式。好的数学游戏应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理,凝聚学生的注意力,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应是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兴趣与数学知识自然而然地同步增长。为此,设计数学游戏的思路,应当考虑以下几个方面:①游戏内容要通过丰富而新颖的形象来包装。大家都知道,一切知识都是从感知开始的。然而,数学教师惯用的数学概念形象化方法,虽然最初的数学概念能从形象化入手,但最后总下降为单调而呆板的数学概念和“符号”,成人化的思维痕迹很深,这种教法特别不能激发低年级小学生的兴趣,我们教育中应当尽量避免。正确的数学概念的形象化包装,必须结合低年级小学生思维在具体形象方面占优势的认识特点,结合他们的实际生活爱好来制定关于数学概念的教学形象设计,要不显露抽象的数学概念和“符号”,而是把它化解在小学生喜闻乐见的丰富而新颖的游戏之中,从而起到充分调动小学生的感官,在小学生头脑中树起鲜明的形象,达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的最佳效果。②游戏展开要通过生动活泼的戏剧性活动来实现。低年级小学生,刚由家庭进入社会,一切都新鲜,好动和不满足是他们进步的第一要素。数学活动课教学要抓住这一特点,设计适合他们口味的戏剧化数学游戏,把学生引入求知的好动中,让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通过戏剧化处理这座在具体与抽象间的桥梁,把学生从具体形象思维引到抽象思维,让学生自己思考,自己理解,自己消化,自己吸收,使思维永远处于兴奋之中,实现活动课的目的。③游戏结构要是美的结构形式。数学游戏美的结构,是指美的语言、美的教学态度、美的板书设计及教具运用。最能直接打动低年级小学生心灵的是美,因此美的教学结构形式,是一股推动低年级小学生接受教育的力量,数学活动课的游戏结构也应按此来设计。

2.数学讲座。

小学四年级后开展数学讲座,这是有利于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也是有利健康品德形成的好形式。这种以数学讲座为内容的数学活动课取材于两方面:一方面是取材于学科知识的扩张,发展学生能力。这类教学内容可分为三种类型:①智力型,如找规律填数,奇数和偶数运用,巧妙计算等;②实用型,如利用图形的合理分类的计算题,金融投资的基本计算知识等;③动手型,如绘制图表,用图形解应用题等。另一方面是取材于数学名人的故事,取材于数学史上的典型成果。通过讲述这些故事,能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进行朴素的辩证唯物主义教育,从而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学习目的,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3.数学实践。

小学四年级后的数学活动课可开展数学实践活动,这是拓宽学生视野的又一种好形式。如去银行了解什么是年息?年息为什么采用“%”的记号?什么是月息?月息为什么采用“‰”的记号?也可到市场去了解怎样用统计表处理变化的市场价格?怎样利用已学过的图形拼成优美的商标图案等等。诸如此类的实践活动,不仅会丰富学生的知识,而且能使学生知道数学在实际生活中有广阔的应用,更重要的是通过社会实践这一大课堂的锤炼,锻炼学生的能力,培养学生勇于解决实际问题的坚强个性。

4.数学墙报。

这是继数学实践之后,学生自己找问题自己解决问题的活动课的好形式。这种活动的开展,不但能丰富学生的数学知识,而且会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组织能力以及美的欣赏能力,宜在小学高年级的学生中广泛开展。

第三篇:数学活动课感悟

数 学 活 动 课 感 悟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下午好!

今天,我说课改的题目是《数学活动课的感悟》

新课标中指出:“每学期至少上一次数学活动课。”然而,在参加《新课程背景下农村数学活动教学实践研究》课题之前,我对教材中每章后面的数学活动只是让有兴趣的学生自己自学解决,不懂的问一问老师,很少利用课堂教学,在参加课题之后的几个学期中,我都对每章后面的数学活动进行教学,现将我在教学中的一些感悟与大家分享。

一、数学活动课,突出表现为数学教学在活动中进行,即“数学+活动”。活动是载体,是实现目标的手段,必须贯穿始终。活动既包括操作性活动(动手),也包括观念性活动(动脑),学生通过“做一做、议一议、读一读”等形式,在“做中学”、“学中做”,导、学、做三合一,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学生在活动中,他们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长得以充分发挥,从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以进一步提高。

二、实践与自主是数学活动课的精髓,因而真正让学生“动”起来是上好数学活动课的核心要素。就活动课而言,学生才是活动的主体,而教师只需根据学生的要求给予适当的指导。在活动的过程中,我们应该结合学生的需要和兴趣,尊重学生新颖的思维方式,给他们较多的自由,让他们自主、独立地活动,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人。

三、精心设计数学活动

数学活动课要明确教学目标,不能将其简单变成制作课或游戏课,教师要自始至终参与指导数学活动过程。在数学活动课的设计中,注重形式的多样是必不可少的,采用多种多样的为学生所喜爱的活动形式:

1、增加动手操作的能力

教学中,教师要利用课本资源,联系教学,有效地给学生提供一个实际问题,发动学生动手操作。如,可进行三角形的剪拼活动,验证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全等判定定理。再如,小木条的制作活动:两根小木条,明确对顶角的意义和性质;三根小木条制作三角形,明确三角形的稳定性;用硬质纸进行长方体的制作(纸盒),圆柱、圆锥的制作(罐头盒、烟囱帽),制作中心对称的旋转模型(风车、窗花纸)等,从而使学习数学变得富有趣味,富有创造性,令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

2、感悟实践探索的过程

对实际问题进行观察、思考、探索得出结论,在数学教学中尤为重要。数学活动课可安排学生进行探索性的活动,通过一些具体的操作,亲自实践,然后由学生对问题进行思考,得出数学结论,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探索问题的精神。可安排的探索性活动有很多,如利用矩形纸片制做15°、30°、60°角,探索特殊角的成因。

通过观察、操作、游戏,解决问题等丰富的活动,这些活动能把一些抽象的数学概念变为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理解得了的数学事实。能使他们在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对材料进行整理,找出有规律的,逐步抽象、概括、获得数学概念知识,使抽象问题具体化。使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带着问题走出课堂。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意识。

四、做好数学活动课的总结

教师除指导活动课的活动过程外,还要注意观察学生用什么方法来完成活动任务,及时组织学生对活动后的总结评价。在总结时,让有代表性的学生讲讲活动过程、所用到的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方法,对好的方法及时推广,对不恰当的进行修正,有利于扬长避短。

总之,数学活动课有助于学生主体意识的萌发和培养。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数学活动课为学生的主动参与创设了一定的条件,形成了学生主动参与,互相合作讨论的氛围,使学生在学习中真正发挥主体作用。

谢谢大家!

在数学活动课的设计中,注重形式的多样是必不可少的,采用多种多样的为学生所喜爱的活动形式:

1、寓教于乐,增强趣味性。以富有趣味性的知识和生动活泼的形式开展数学活动,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求知欲,使他们感到参加数学活动能轻松愉快地学到知识。例如:在教“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时,设计了《24点游戏》的活动课,在游戏过程中,快乐、竞赛的气氛,使他们觉得乐趣无穷,学得轻松,玩得愉快,同时还可以满足他们的好胜心,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2、精选内容,注重普及性。数学活动课既然列入了课程计划,就应当使全体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因此所选的活动内容既要拓宽知识面,突出重点,又要结合学生实际、注重普及性;例如,在《平面镶嵌》的数学活动中,学生用准备好的各类四边形和所学知识进行镶嵌,全班学生都能积极地参与其中,满足了学生兴趣爱好的需求,适应每个学生不同发展的需要,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动”有所得。

3、精心设计,渗透创新性。“思维就是操作,思维是内化的动作——在头脑中进行。”思维的发展必须通过有效的训练和实践操作,才能树立清晰明确的具体思维形象,使思维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逐步发展。例如:在问题:从一个多边形的同一个顶点出发,分别连接这个顶点与其余各顶点,可以把这个多边形分割成多少个三角形?本环节设计三道思考题:1.通过动手,你得到了怎样的规律?学生经过动手操作,发现了几个规律:如①多边形的边数越多,分割成的三角形越多;②多边形的边数增加一边,分割成的三角形就多一个;③分割成的三角形个数=多边形边数-2;2.引申:从一个圆的圆心出发,引n条不重合的半径,圆被分割成多少个扇形?学生通过上题的活动经验,马上得出结论。3.动手设计、创意:用圆、多边形等你所熟悉的图形拼成一个漂亮的图案,并写出贴切的解说词。学生们想象丰富,设计多幅作品,解说词更是各有千秋,整堂课学生学得既活跃又有创意。因此,要训练学生的思维,既要重视抽象思维的发展,更要重视形象思维的发展和深化。

虽然受条件的限制有一些数学活动不能开展,但是我会继续将数学活动继续融合在教学中,努力提高学生主动探索、勇于实践、善于发现的科学精神以及合作交流的精神和创新意识。

谢谢大家!

初 中 数 学 活 动 课 的 教 学 策 略

贵州省赤水市第四中学 张君惠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教学目标、陈旧的教学方法、单调的课堂交流、枯燥的教学训练,都严重地阻碍了学生主体能动性的发挥,严重影响了学生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为了加强学生个性特长和兴趣爱好的培养,数学活动教学也越来越引起广大师生的关注,国家为此在《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方案》中正式把活动课纳入了中小学课程,并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组织教学过程中“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想、验证、推理和交流”。

数学活动课是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应用数学知识为目的,通过学生自主活动,以获得直接经验和培养实践能力的课程,构建具有教育性、创造性、实践性的学生主题活动为主要形式,以激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实践、主动思考、主动探索、主动创造为基本特征,突出表现“数学+活动”的一种新型的教学观和教学形式。既包括操作性活动(动手),也包括观念性活动(动脑),学生通过“做一做、议一议、读一读、看一看”等形式,在“做中学”、“学中做”,导、学、做三合一,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对加强学生的素质教育有着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为了使数学活动课能收到更好的效果,本人认为在初中数学活动课中可以按以下策略组织和开展教学:

一、正确认识数学活动课,把握和运用资源组织教学。

数学活动课是一门新型课程,突出表现“数学+活动”的一种新型的教学观和教学形式,表现在教学方式的转变:一是教学目标的转变;二是活动过程的转变;三是管理方法的转变;四是评价方式的转变;另外学习方式也发生转变:过程与结果并重;接受与建构并重;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并重。数学活动课始终以“活动化”的课堂教学贯穿始终,并成为其最大的特色,它可以给学生营造一种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而由于不少教师对活动课认识不清,仍固守着以课本、课堂和教师为中心的学科课程班级授课模式,对活动课的特点、方式、方法缺乏了解,导致随意性很大,目前初中数学活动课的教学是初中数学教学最为薄弱的一个环节。课堂教学尚未形成理论性资料,相关配套的教学参考没有,关于课堂教学的指导思想、教法研究以及如何考查等资料也几乎没有,要老师上一节数学活动课,老师感到困难。另外,老师对于这种活动课究竟怎样组织教学也不知所措,特别是平时供教师参考的数学活动课例很少,一些公开课、观摩课大都选择某个知识点的新授课,对于这种活动课很少涉及,加之中考试卷中涉及“数学活动课”的试题较少,即使有也是非活动内容的。其实现行初中数学教材中编入了大量内容丰富的实用问题,特别是在每章的后面中安排了大量的数学知识应用方面的内容,这为数学活动课的开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数学活动课的内容很多可直接取于课本,有的可由课本中的例题略加改编得到,有的则取材于生活实际问题,有的来源于数学问题的猜想,因此,我们要好好把握和运用资源组织数学活动课的教学,为提高学生素质,开辟一条新的教学之路。

二、认识数学活动课与常规数学课教学的关系。

数学活动课与常规数学课教学可以互相借鉴,形成互补机制。数学活动课的成果可以运用到常规数学课教学中,我们研究出概念、法则、定理、例题、习题与章节知识结构等教学中开发数学活动素材的策略,探索了数学实验室教学中开展微型数学活动的方法。反之,常规数学课的知识、技能是开展数学活动的基础,特别是思维价值、思维含量、思维深度是数学活动课的核心要素。

三、精心设计数学活动

数学活动课教师要明确教学目标,不能将其简单变成制作课或游戏课,教师要自始至终参与指导数学活动过程。在教学中,我们一定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尽可能地调动学生的眼、耳、口、手等多种感官,利用制作、剪拼、表演、竞赛等多种形式,创设一种和谐、愉快、轻松的学习氛围,以丰富多样的载体,体验某一数学概念的内涵。通过实践和探索形成和巩固数学知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问题可以由学生自己提出,也可以由教师提出一些问题,激活学生的思考。

在教学中,注重学生的合作学习与动手操作,实现数学活动课的教学目标,可按以下策略进行:一是利用逐层深入的问题串来揭示规律;二是先观察,再猜测,最后验证(或说理或证明);三是用数学思想方法来指导探索活动或者借助于活动进行总结上升到思想方法的高度。具体来说就是:

1、提高问题解决的能力 教学中应当有意识、有计划地设计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体会数学之间的联系,感受数学的整体性,不断丰富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为了让学生领会数形结合的思想,笔者在教学因式分解时,准备多个长方形和正方形卡片(如图)

图1

图2

图3

教师任意写出一个关于a和b的二次三项式,此二次三项式需能分解成两个一次因式的积,且各项系数都是正整数,如a2+2ab+ b2, 2a2+5ab+2b2等;学生根据教师给出的二次式,选取相应种类和数量的卡片,尝试拼成一个矩形;讨论该矩形的代数意义;由学生随意选取适当种类的卡片,拼接成不同尺寸的矩形,回答该矩形表达的代数公式。学生在这一活动中,体会了代数与几何之间的联系,领会数形结合的思想。

2、增加动手操作的能力

教学中,教师要利用课本资源,联系教学,有效地给学生提供一个实际问题,发动学生动手操作。如,可进行三角形的剪拼活动,验证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全等判定定理。再如,小木条的制作活动:两根小木条,明确对顶角的意义和性质;三根小木条制作三角形,明确三角形的稳定性;用硬质纸进行长方体的制作(纸盒),圆柱、圆锥的制作(罐头盒、烟囱帽),制作中心对称的旋转模型(风车、窗花纸)等,从而使学习数学变得富有趣味,富有创造性,令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

3、感悟实践探索的过程

对实际问题进行观察、思考、探索得出结论,在数学教学中尤为重要。数学活动课可安排学生进行探索性的活动,通过一些具体的操作,亲自实践,然后由学生对问题进行思考,得出数学结论,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探索问题的精神。可安排的探索性活动有很多,如利用矩形纸片制做15°、30°、60°角,探索特殊角的成因。

通过观察、操作、游戏,解决问题等丰富的活动,这些活动能把一些抽象的数学概念变为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理解得了的数学事实。能使他们在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对材料进行整理,找出有规律的,逐步抽象、概括、获得数学概念知识,使抽象问题具体化。另外,学生通过做一做、摆一摆、折一折、画一画、拼一拼、量一量、剪一剪、数一数等具体操作活动,在做中学、学中做,既能巩固运用所学知识,又能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学会运用本课知识向课外拓展,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小课堂拓展到社会的大课堂;也可以让学生运用本课学到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去解决新的数学问题,向新的知识点拓展。使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带着问题走出课堂。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意识。

四、做好数学活动课的总结

教师除指导活动课的活动过程外,还要注意观察学生用什么方法来完成活动任务,及时组织学生对活动后的总结评价。在总结时,让有代表性的学生讲讲活动过程、所用到的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方法,对好的方法及时推广,对不恰当的进行修正,有利于扬长避短。

总之,数学活动课有助于学生主体意识的萌发和培养。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数学活动课为学生的主动参与创设了一定的条件,形成了学生主动参与,互相合作讨论的氛围,使学生在学习中真正发挥主

第四篇:一年级数学活动课

一年级数学活动课《数学乐园》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第82、83页。教学目标:

1.在“数学乐园”的一系列活动中,复习巩固10以内数的顺序,序数和基数;巩固10的组成,1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

2.在游戏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合作意识,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3.在实践中培养学生初步分析数据,提取数学信息的能力,形成简单的统计观念。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播放音乐:幻灯片以及喜羊羊的歌曲。)

师:亲爱的同学们,你们看今天都有谁来到我们的课堂上,和我们一起做游戏呢?

生:喜羊羊,美羊羊,沸羊羊,村长。

师:那我们就跟上他们的脚步,一起去数学乐园闯关吧!(喊口号:数学乐园大闯关,冲呀!)

二、闯关游戏

第一关:对口令

师:沸羊羊是羊村的大力士,他要带小朋友们过第一关——对口令。

(播放PPT)

游戏规则:屏幕上出现一个固定数字,沸羊羊说一个数,同学说另外一个和它组成的数。说对了就算过关。

师:固定数字是几? 生:5

师:沸羊羊他报了一个数字3,开动你聪明的小脑袋想一想,你要报几才能和沸羊羊的3一起组成5呢?

生:我要报2,因为3和2组成5.(多组练习)

师:小朋友们厉害!有没有信心闯下一关呀?

生:有!

(喊口号:数学乐园大闯关,冲呀!)第二关:走迷宫 贪吃的懒洋洋带着大家走进了迷宫,可是怎么也没能找到出口。聪明的小朋友,你们能帮助他们吗?

(播放PPT)

游戏规则:按照1、2、3……9的顺序走出迷宫。师:就请同学们在书上画出自己走出迷宫的方法吧!(展示学生的不同路线,说明方法多样)师:终于走出迷宫了你们开心吗? 生:开心。

师:那我们看看接着又玩什么游戏吧!第三关:投球大比拼

(播放PPT)

喜羊羊队VS一年级同学

师:我们将和喜羊羊他们比赛投球,赢了就可以得到老师准备的奖品。你们想获得奖品吗?

生:想!

师:那我们选出我们班的投球能手吧!(随机按序数选取学生和记录员)

1.两队开始比赛,其余同学拉拉队,记录员在黑板上作好记录。2.比赛结束,观察黑板上的记录情况,用一句话说说比赛结果。3.颁奖 第四关:送车票

师:数学乐园有趣吗?既有游戏玩,还有奖品。相信同学们也累了,我们休息10秒钟吧。轻轻闭上眼睛,倒数10秒钟。

生:10、9、8、7、6、5、4、3、2、1、0.学生倒计时,教师将事先准备好的车票随机放在同学的桌上。

(播放录音:怎么办怎么办?糊涂的老村长把喜羊羊们回去的车票弄丢了。他们还在数学乐园回不去了。)

师:村长可真不小心!亲爱的同学们,你们快在自己的桌子上找一找,车票是落在我们班了?

学生在动手找寻车票。

生1:老师在我这。

生2:我这也有。

师:好,那你说说车票上写什么了?你能告诉老师是谁的车票吗?

生:8-5

师:那你来亲手把车票送到喜羊羊那吧。

……

师:通过同学们的努力,喜羊羊们终于坐上了火车。让我们一起和他们道别吧,希望他们下次还来我们班。师生:再见!

三、活动总结

同学们今天不仅参加了有趣的数学游戏,还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了不少数学问题;你们不仅自己会独立思考,还知道了怎样与同学合作;大家都是聪明勇敢的孩子,所以我要送一份礼物给大家——智慧种子,希望你们将它种在你们的心里,等到它结出智慧的果实。

第五篇:数学活动课总结

2010-2011学年

三年级数学活动课总结

《标准》解读指出,数学实践活动课是“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在已有知识体验的基础上,从所熟悉的现实生活中发现、选择和确定问题,主动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我校本学期确定教研活动重点研究“数学实践活动课”,使我们数学老师的教学观念有了很大转变。

1、学习《标准》、更新观念,实践创新。

学习《标准》。全体数学教师四次集中学习讨论《标准》,对实践活动课的具体目标、具体要求、具体内容逐步心中有数。每位老师都有一本《数学课程标准解读》,边学习、边实践。

2、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联系。要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事例出发开展了数学实践活动

3、通过数学实践活动了解数学与社会的联系,进一步感受数学的应用,增进人文精神的培养

3、开展数学实践活动,师生的可喜变化。在学生的生活实际情景中学习,师生乐陶陶。学生喜欢自己的数学,老师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以学生的生活经历为基础,营造和谐,平等的合作的学习环境。这样有利于发挥教和学的主动性、积极性。在上实践活动课时老师发现学生特别兴趣,探讨时发表意见特别积极,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特别多。至于到下课时,讨论还在继续,兴趣还是那么浓厚。他们将已学到的数学知识应用到数学活动中去的本领常常叫大人惊喜。

4、今后要继续学习《标准》,实施《标准》。要在实践活动课的资料很下工夫。努力上好实践活动课,要及时分析数学实践活动的过程,成功失败之处,不断总结交流,不断精益求精,把数学活动课开展的有水平、有出特色。

下载大班数学活动课例研究word格式文档
下载大班数学活动课例研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综合实践活动课例

    绿 化 由 我 起 一、教学设计说明: 《绿化由我起》活动课通过参与学习,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据此,本课教学力求做到: 1、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内容。......

    浅谈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

    浅谈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 摘要:随着新课程的推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通过观察、操作、猜测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使学生初步......

    数学活动课心得[5篇]

    小学数学活动课教学心得 石莉 数学活动课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是一种以学生的经验与生活为核心的实践性课程。数学活动是结合教学......

    小学数学活动课设计

    小学数学活动课设计 面对时代的要求,小学数学教学必须彻底改变为考而教,为考而学的状况,真正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为此,除了上好统一要求的必修课,还应开设具有一定......

    小学数学活动课教案[模版]

    小学数学活动课《一亿有多大》教学案例 温泉小学 李艳新 出处:人教版四年级上册33页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对具体数量的感知和体验,帮助学生理解数的意义,建立数感。 2、通过......

    初中数学活动课实施方案

    初中数学活动课实施方案 内容摘要: 一、开展数学活动课的必要性: 它是教改的需要,也是教育的必然,是培养学生具有丰富知识和富有开拓、进取和创新精神的具体体现。 二、数学活动......

    二年级数学活动课小结

    二年级数学活动课小结 第二实验小学曾莲香 数学思维活动在数学教学课堂中探求问题的思考、推理、论证的过程等一系列数学活动都是数学教学中实施思维训练的理论依据之一。根......

    初一数学活动课案例

    用人要看他的忠诚度和可靠程度、归依企业的程度,希望能够跟企业结合一起的意向有多少,如果这三样东西都是对的,我们企业会给他非常大的机会去发展。 初一数学活动课案例 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