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人物形象教案[最终版]
鉴赏诗歌的形象——人物形象
[学习目标]了解有关古代诗歌中形象的常识;掌握鉴赏古代诗歌中人物形象的方法。
[重点难点]掌握鉴赏古代诗歌中人物形象的方法
[知识链接]
一.什么是诗歌的形象?
诗歌的最大特征是抒情性和形象性。诗歌有直接和间接抒情两种方式。间接抒情通过诗歌中的人事物景抒情,而这些便是诗歌的形象。所以说诗歌形象是情感的载体。那么准确的把握形象,分析形象是理解诗歌主题思想的关键,也就成了鉴赏诗歌一把钥匙。
形象也叫艺术形象。诗歌作品的形象指的是诗歌作品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的、寄寓作者的生活理想和思想感情的艺术形象。它包括以下三种:
1.人物形象。①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②诗中的诗人形象“我”,一般指的就是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
2.景物形象。抒情诗,往往是借助客观景象(山川草木等)表现出来的主观感情形象,也就是含有“意”的形象,即“意象”。
3.事物形象。诗人借助具有某种特定内涵的事物(花鸟虫鱼)来表明自己的心迹或某种情感。如咏物诗。
二.常见艺术形象类举
1.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如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表现了他淡于富贵、傲视权贵的思想,也反映了他傲岸不羁、豪放自负的性格。
2.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如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诗人并不仅仅停留在个人的哀怨中,而能推己及人,表现了他忧国忧民的性格。
3.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如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展现的是悠游自在的隐居生活,表现出诗人对官场的厌恶,对田园的喜爱;如王维。《山居秋暝》通过对晚秋时节空山新雨景象的描写,表达了对山水风光的喜爱。
4.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如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写前不见圣贤之君,后不见贤明之主,想起天地茫茫悠悠无限,不觉悲伤的流下眼泪。塑造了一个空怀报国为民之心却不得施展的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形象。
5.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如陆游和辛弃疾的许多诗歌都反映出他们忠心报国,而不被重用的情感,形象鲜明。如《示儿》、《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破阵子》。
6.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如李白的《赠汪伦》、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7.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如王翰的《凉州词》,王昌龄的《出塞》表现了他们忠心报国,献身边塞之情。而杜甫的《兵车行》则体察人民痛苦,反对战争。
8.爱恨情长的形象。如柳永的《雨霖铃》写与所爱女子离别时的无限忧伤和别后相思的绵绵情意,塑造了一个爱恨情长的艺术形象。
[学习过程]
一.典型例题
1.阅读下列诗歌,完成所列问题。
鹧鸪天①
陆游
家住苍烟落照间,丝毫尘事不相关。斟残玉瀣②行穿竹,卷罢黄庭③卧看山。贪啸傲,任衰残,不妨随处一开颜。元知造物心肠别,老却英雄似等闲!
【注】①写该词时陆游42岁,因遭投降派罗织罪名免官,被迫隐居。②玉瀣(xiè):美酒。③黄庭:即《黄庭经》,道家的经典著作。
这首词的抒情主人公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答案:抒情主人公是是一个表面旷达闲适、内心却充满抑郁不平的隐士(或:落寞英雄)形象。(性格、情感、身份)抒情主人公隐居“苍烟落照”之间,丝毫不理“尘事”,终日与美酒、《黄庭经》相伴,以及“贪啸傲,任衰残”的所谓随处开颜的举止,貌似轻松洒脱,实际上是一种无奈;“老却英雄”四字更明显道出诗人心中因统治者徒使英雄垂暮、无所作为的满腔悲愤。(性格情感具体分析)
分析:
家住苍烟落照间,丝毫尘事不相关——把自己所居住的环境写得优美而又纯净。住在这里与尘事毫不相关,可以一尘不染,安心地过着隐居的生活。
斟残玉瀣行穿竹,卷罢黄庭卧看山——喝完了玉瀣就散步穿过了竹林;看完了《黄庭》就躺下来观赏山中美景。写自己生活的闲适,体现了作者惬意的生活。
贪啸傲,任衰残,不妨随处一开颜—— “啸傲”,指作者歌咏自得,形容旷放而不受拘束的样子。词人说自己贪恋这种旷达的生活情趣,任凭终老田园;随处都能见到使自己高兴的事物,何不随遇而安呢?
元知造物心肠别,老却英雄似等闲——原先就已知道造物者无情(他的心肠与常人不同),它白白地让英雄衰老死去却等闲视之。这难道不是在怨天吗?但同时也是在抱怨南宋统治者无心恢复中原,以致使自己英雄无用武之地。
总结:分析抒情主人公自我形象 1.答题格式:
性格或情感、身份——情性或情感具体分析 2.如何把握抒情主人公的性格或情感? A知人论事:标题、作者、注解
B抓情节与细节(语言、神态、动作、心理等描写)
“斟残、穿竹、卷罢黄庭、卧看山、啸傲”,属人物动作行为。“任衰残,不防随处开颜”,属人物心理。
C诗中环境(景物形象)的衬托暗示象征: “苍烟落照”属环境描写。
D诗中作者的抒情与议论句(直白句):“元知造物心肠别,老却英雄似等闲” 2.简要分析柳宗元《江雪》诗中“蓑笠翁”的形象
江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参考答案:“蓑笠翁”是一个清高孤傲的隐者形象。(性格、身份)在这样一个寒冷寂静的环境里,那渔翁不畏严寒,忘掉一切,专心钓鱼,暗示他不管社会环境如何
恶劣,都不愿与世俗为伍、坚守自己清高的本性,(性格具体分析)这实际上正是诗人摆脱世俗、超然物外的清高孤傲思想感情的寄托和写照。(形象意义)分析:
环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江雪”: 浩瀚无边,纯洁而寂静,一尘不染,万籁无声——衬托人物的清高孤傲(摆脱世俗、超然物外)
动作——独钓——不与世俗为伍、坚守清高本性
诗人为什么要塑造这一形象?实际上正是诗人摆脱世俗、超然物外的清高孤傲思想感情的寄托和写照。
总结:如何鉴赏作者在诗中塑造的其他人物形象
1.答题格式:
性格或情感、身份——情性或情感具体分析——形象意义
2.如何把握抒情主人公的性格或情感? A知人论事:标题、作者、注解
B抓情节与细节(语言、神态、动作、心理等描写)
“斟残、穿竹、卷罢黄庭、卧看山、啸傲”,属人物动作行为。“任衰残,不防随处开颜”,属人物心理。
C诗中环境(景物形象)的衬托暗示象征: “苍烟落照”属环境描写。 D诗中作者的抒情与议论句(直白句):“元知造物心肠别,老却英雄似等闲”
二.反馈练习:
1.阅读李白《独坐敬亭山》,分析诗中所塑造的诗人形象。独坐敬亭山 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参考答案:全诗塑造了一个孤独、寂寞的诗人的形象。(什么形象)
天上几只鸟儿高飞远去,直至无影无踪;寥廓的长空还有一片白云,却也不愿停留,慢慢地越飘越远,似乎世间万物都在厌弃诗人。“尽”“闲”两个字,把读者引入一个“静”的境界,这种“静”,正烘托出诗人心灵的孤独和寂寞。表面看来,是写了诗人与敬亭山相对而视,脉脉含情。实际上,诗人愈是写山的“有情”,愈是表现出人的“无情”;而他那横遭冷遇,寂寞凄凉的处境,也就在这静谧的场面中透露出来了。2.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回答问题 寻陆鸿渐不遇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注:带郭,意即靠近外城。)问:诗中的陆鸿渐是怎样的一个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解析】:从环境描写看,陆鸿渐的新居虽离城不远,但已很幽静,需沿着野外小径直到桑麻之中才能见到。再加“篱边菊”的点缀,可看出是一个幽僻、高雅的隐居之地。作者的动作(扣门)、心理(欲去问西家)及邻人的叙述(归来每日斜),烘托出陆鸿渐的潇洒疏放,也表现出作者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答案】:诗中的陆鸿渐是一个寄情山水、不以尘事为念的高人逸士形象。(身份)前四句通过对幽僻、高雅的隐居之地的景物描写,表现了陆鸿渐的高洁不俗。最后两句通过西邻对陆鸿渐行踪的叙述,侧面烘托了陆鸿渐的潇洒疏放。(性格—具体分析)作者通过陆鸿渐这一形象的塑造表现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意义)三.高考真题演练
1.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10分)(2012江苏卷)
梦江南 温庭筠
千万恨,恨极在天涯。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摇曳碧云斜。
词中三、四两句刻画了一位什么样的主人公形象?请简要分析。(4分)
标准答案:主人公满腹哀怨,对月怀远,月却不解;临水看花,花自飘零,无人怜惜。刻画了一位孤独寂寞又自哀自怜的主人公形象。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2013辽宁卷)
竹轩诗兴 张镃
柴门风卷却吹开,狭径初成竹旋栽。
梢影细从茶碗入,叶声轻逐篆烟[注]来。
暑天倦卧星穿过,冬昼闲吟雪压摧。预想此时应更好,莫移墙下一株梅。
【注】篆烟:盘香的烟缕。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的形象。(6分)参考答案:
塑造了闲适.洒脱.高雅的诗人形象。通过对“竹轩”“柴门”“狭径”等简朴清幽的生活环境的描写,表现了诗人日常生活的闲适自得;“倦卧”“闲吟”等反映了诗人洒脱的生活态度;“竹”“雪”“梅”等意象表现出诗人高雅的人生志趣。(6分。答出形象特征,给2分;结合诗句分析,给4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见解,只要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3.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2012湖北卷)
送邹明府游灵武
唐 贾岛
曾宰西畿县,三年马不肥。债多凭剑与,官满载书归。边雪藏行径,林风透卧衣。灵州听晓角,客馆未开扉。
【注】明府:对县令的尊称。灵武:即灵州(治所在今宁夏灵武县)。请概括邹明府这个人物形象的主要特点,并作简要分析。(4分)
【答案】(1)(4分)
诗中邹明府形象的主要特点是: 清正廉洁。三年县令任满离去,马依旧瘦弱,随身相伴的还是那些书。如今冒雪远游朔方,前程艰险,单薄的衣衫哪抵得住透骨寒风。正是通过这些细节的刻画,展现了邹明府至清至廉的形象。
第二篇:人物形象教案
鉴赏诗歌的形象-人物形象
高惠敏 学习要点
1、了解常见诗歌人物形象类别
2、如何鉴赏诗中人物形象
3、掌握解答人物形象鉴赏答题规范模式 教学重难点
体察鉴赏诗歌形象的切入点和答题组织规范。教学方法
学生自主练习,教师指导,共同总结
教 学 过 程
一、考点解读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说明》“鉴赏评价”部分有两条:⑴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⑵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考查材料以唐宋诗词为主,也可选择其他时代、其他体裁的作品。能力层级为【命题特点】
1、诗歌绝大多数选自唐宋诗词,具有经典、规范的特点;考查的形式是选择题和主观题。
2、历年高考诗歌均是近体诗,且大多数是短小精悍的绝句,没有一年选古体诗或其他形式的诗歌,其内容多半是不带典故的借景抒情诗,或相思、或怀古、或闲适。
3、选材力避两点:家喻户晓的作品不选,以免猜题押题艰涩冷僻者也不予考虑。
4、鉴赏的诗歌均选自课外。故阅读相当数量的古典诗歌是做好鉴赏题目的前提。学习内容
一、什么是诗歌的形象?
诗歌的最大特征是抒情性和形象性。诗歌有直接和间接抒情两种方式。间接抒情通过诗歌中的人事物景抒情,而这些便是诗歌的形象。所以说诗歌形象是情感的载体。那么准确的把握形象,分析形象是理解诗歌主题思想的关键,也就成了鉴赏诗歌一把钥匙。
形象也叫艺术形象。诗歌作品的形象指的是诗歌作品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的、寄寓作者的生活理想和思想感情的艺术形象。它包括以下三种:
1人物形象。①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②诗中的诗人形象“我”,一般指的就是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有别于小说中的“我”(非作者本人)。
回顾课本: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通过作者所塑造的人物形象,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本词所塑的人物形象如下:
少年英雄周瑜(客观人物形象):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我”(抒情主人公):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2.景象。抒情诗,往往是借助客观景象(山川草木等)表现出来的主观感情形象,也就是含有“意”的形象,即“意象”。
3.物象。诗人借助具有某种特定内涵的事物(花鸟虫鱼)来表明自己的心迹或某种情感。如咏物诗。
二、鉴赏诗歌的人物形象
(一)鉴赏人物形象要注意:
1.、知人论世,关注背景。特别注意作者及其经历、注释、题目;在整体理解的基础上,从诗句中确定人物形象的身份。
2.、抓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细节、以及侧面描写,抓住描绘人物言行情态的关键词,比如动词、形容词,揣摩作者的心理。关注反应感情的词语(情语)剖析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
3、注意环境或场景(时间、天气、地点、周围景物)对刻画人物起到的作用。关注典型意象的代表意义,分析诗中出现的具体景物的含义,理解这些景物所承载的思想感情。
(二)常见提问模式:对这首诗中的某某形象做简要分析 解题步骤:形象————特征————意义(情感)例1 简析下面这首宋词的人物形象。诉衷情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注:沧洲,水边,古时隐者所居之地。陆游晚年居于绍兴镜湖边的三山。
答案示例:诗歌描写了一个被闲置不用的抗金英雄形象。(什么形象)诗中人物曾经金戈铁马,驰骋疆场,现在虽被弃置不用,但仍胸怀报国之志,心系抗金前线。(形象特征)诗歌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表达了自己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感慨。(形象意义)例2 最爱东山晴后雪(宋)杨万里 只知逐胜忽忘寒,小立春风夕照间。最爱东山晴后雪,软红光里涌银山。
解析:先分析诗人形象的总体特征,可通过诗歌中的具体描写对此进行分析。从“只知”“逐胜”“忘寒”“最爱”几个词可以看出,诗人因爱美景而不觉寒冷,表现出对东山雪景的异常喜爱。
参考答案:这首诗塑造了一个心境悠闲,陶醉于自然美景而欣然忘我的诗人形象。诗人只顾追寻胜景而不觉春寒,驻足春风夕阳中凝望东山,对东山雪景充满喜悦之情。表达了作者对东山雪后美景的喜爱之情。例3 竹轩诗兴 张镃 柴门风卷却吹开,狭径初成竹旋栽。梢影细从茶碗入,叶声轻逐篆烟来。暑天倦卧星穿过,冬昼闲吟雪压摧。预想此时应更好,莫移墙下一株梅。【注】:篆:盘香,因盘香曲绕如篆文,故称。
塑造了闲适、洒脱、高雅的诗人形象。通过对“竹轩”“柴门”“狭径”等简朴清幽的生活环境的描写,表现了诗人日常生活的闲适自得;“倦卧”“闲吟”等反映了诗人洒脱的生活态度;“竹”“雪”“梅”等意象表现出诗人高雅的人生志趣。作者通过这一形象表达了对悠然闲适的生活的喜爱。
(三)常见艺术形象类举
1.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如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表现了他淡于富贵、傲视权贵的思想,也反映了他傲岸不羁、豪放自负的性格。
2.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如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诗人并不仅仅停留在个人的哀怨中,而能推己及人,表现了他忧国忧民的性格。
3.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如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展现的是悠游自在的隐居生活,表现出诗人对官场的厌恶,对田园的喜爱;如王维。《山居秋暝》通过对晚秋时节空山新雨景象的描写,表达了对山水风光的喜爱。
4.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如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写前不见圣贤之君,后不见贤明之主,想起天地茫茫悠悠无限,不觉悲伤的流下眼泪。塑造了一个空怀报国为民之心却不得施展的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形象。
5.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如陆游和辛弃疾的许多诗歌都反映出他们忠心报国,而不被重用的情感,形象鲜明。如《示儿》、《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破阵子》。
6.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如李白的《赠汪伦》、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7.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如王翰的《凉州词》,王昌龄的《出塞》表现了他们忠心报国,献身边塞之情。而杜甫的《兵车行》则体察人民痛苦,反对战争。
8.爱恨情长的形象。如柳永的《雨霖铃》写与所爱女子离别时的无限忧伤和别后相思的绵绵情意,塑造了一个爱恨情长的艺术形象。练习1.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回答问题 江汉 杜甫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试分析诗歌中的人物形象。答案:本诗塑造了一个漂泊异乡、孤苦无依、年老多病却不忘报国思用的儒士形象。“片云”“孤月”表现孤独漂泊,“落日”喻自己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老马识途”的典故表明还可为国家效力。作者抒发了怀才不遇和仍报国思用的感情。
第三篇:人物形象分析教案分析
涟水县实验中学初三年级语文教案
课题:小说阅读——人物描写与人物形象分析
主备:刘月娥 审核:张新国 使用日期:第 周 星期
教学目标: 1.了解小说的相关知识;
2.联系已学课文内容,回顾人物描写与人物形象分析的方法; 3.联系具体题目,介绍相关的答题技巧;
4.运用课外短文对所掌握方法加以运用,提高答题效果。
教学重点: 1.联系已学课文内容,回顾人物描写与人物形象分析的方法;
2.联系具体题目,介绍相关的答题技巧。
教学难点: 运用课外短文对所掌握方法加以运用,提高答题效果。教学过程:
一、出示目标:
二、导入复习内容:
通过九年级学习的几篇小说:《故乡》、《我的叔叔于勒》、《在烈日和暴雨下》、《多收了三五斗》、《百合花》导入课堂复习——小说阅读之分析人物形象。
三、小说知识回顾:
1.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所以构成小说的三要素是(人物)、(情节)和(环境)。
2.描写人物形象的方法有:
肖像描写、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 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细节描写
四、了解考点及常考题型:
1.“人物形象分析”考点概要:
1)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并概括人物性格。2)分析人物的思想性格或精神品质。
3)对精彩字、词、句进行赏析,说说对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4)通过具体的人物描写,揣摩人物心理。2.常见的提问方式:
1)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人物具有哪些性格特征。2)对文中的人物形象进行评价。(×××是一个怎样的人?)3)文章(画线句)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对刻画人物形象有什么作用? 4)文中的动作(语言、外貌等)描写,揭示了人物的什么性格(心理)? 5)根据语言环境,分析人物的心理活动。
五、展示经典人物描写语段,指出描写人物的方法及作用: 语段一:
十一二岁,紫色圆脸,项带银圈,有一双红活圆实的手,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刺去„„ 语段二:
身材增加了一倍,脸色灰黄,很深的皱纹,眼睛周围肿得通红,头戴破毡帽,身上只有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缩着,手提一个纸包和一只长烟管,手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语段三:
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语段四:
即便包了两锭,叫胡屠户进来,递与他道:“方才费老爹的心,拿了五千钱来。这六两多银子,老爹拿了去”。屠户把银子攥在手里紧紧的,把拳头舒过来,..道:“这个,你且收着。我原是贺你的怎好又拿了去?”范进道:“眼见得我这里还有几两银子,若用完了,再来问老爹讨来用。”屠户连忙把拳头缩了回去,往.腰里揣„„ .语段五:
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语段六:
我父亲脸色早已煞白,两眼呆直,哑着嗓子说:“啊!啊!原来如此„„如此„„我早就看出来了!„„谢谢您,船长。” 语段七:
范进不看便罢,看了一遍,又念一遍,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道:“噫!好了!我中了!”说着,往后一跤跌倒,牙关咬紧,不省人事。老太太慌了,慌将几口开水灌了过来。他爬将起来,又拍着手大笑道:“噫!好!我中了!”笑着,不由分说,就往门外飞跑,把报录人和邻居都吓了一跳。走出大门不多路,一脚踹在塘里,挣起来,头发都跌散了,两手黄泥,淋淋漓漓一身的水。众人拉他不住,拍着笑着,一直走到集上去了。众人大眼望小眼,一齐道:“原来新贵人欢喜疯了。”
语段八:
1.胡屠户见女婿衣裳后襟滚皱了许多,一路低着头替他扯了几十回。.2.孔乙己不回答,对柜里说:“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便排出九文大钱。. „„
孔乙己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放在我手里。.
六、真题演练:
阅读云南省中考短文《父亲二十年前的叮嘱》,思考并回答问题:
父亲二十年前的叮嘱
徐德新
①天刚蒙蒙亮,父亲就挑着柴火和我上路了。那时我刚到县城里上初中,父亲的负担因此更重了。隆冬将近,父亲经常抽空上山砍柴,然后卖到县城,由此给我凑生活费以及学杂费。每个周末。我都会回家帮助父亲砍柴,然后周一凌晨再走二十里的山路到学校去。这一次,因为我额外需要五元钱的竞赛费,所以父亲晚上又摸黑砍了一担柴,等到第二天早晨到县城卖掉后再把钱给我。
②“最近钱是越来越紧张了。”父亲挑着担,边走边嘀咕。自从到县城上学,这句话听了已经不下百遍了。一阵阵轻微的冷风袭来,天渐渐亮了,山脊的轮廓越来越清晰。有柔软的东
西从空中飘下来,落在父亲的身上,疏忽就不见了。忽然又有两片落到我的鼻尖上,用手一摸也没了,鼻尖只留下一点冰凉的酸。抬头远望,雪花正从天而降,有些大一点的树叶上已经挂白了。除了扁担的颤悠和我们轻重不一的脚步,山路静谧而空蒙。③不知不觉间,县城到了。
④街上大部分的人家还没有开门。父亲挑着担,带着我挨家挨户找买主。由于担心耽误我上学,又怕柴火打湿了没人要,父亲走得很快,我能听到他的喘气声越来越大。最后终于在一条弄堂里遇到了买柴人。父亲卸下柴火,从那人手里接过一沓毛票,仔细地数了数,一共四元。父亲说:“同志,我这担柴要五块钱哩。”“什么?昨天不还是四块吗?”那人瞟了一眼父亲。“昨天是昨天,您没看我这担柴,比别人的要厚重得多吗?”父亲小心翼翼地说。“那我不管,都是四块钱,我又没让你搞这么厚重。”那人没有丝毫加钱的意思。“今天下雪了,您看我多不容易,就加一块吧!”父亲几乎是哀求的口吻了。
⑤我从门缝看见那人在裤兜里掏来掏去,终于摸出一张皱巴巴的五元纸钞,然后把沓毛票从我父亲手里抓过去,又把那张纸钞从门缝往外一扔,丢下一句话:“拿去吧!”
⑥风裹挟着雪吹过来,纸钞落到门槛前父亲的脚下。父亲怔怔地站着,不知是因为冷还是累,他的鼻息变得忽粗忽细。等我走过去刚要把地上的钱捡起来,父亲忽然把我拉到一边,然后低下头,弯下腰,缓缓地把那张纸抄拾了起来,揣在怀里。父亲弯腰去捡钱的时候,我发现他的身体几乎弯成了一个零度角,头几乎触到了地上。父亲站起身来,对那人说:“多谢了!”然后转身拉着我默默离开。
⑦“爹,你冷不冷?”等走远了,我问父亲。因为要挑担,父亲出门的时候穿的有点少。“你可得给我好好读书,”父亲顿了顿说,“没有别的出路,只有读书才能进城。” ⑧雪下得越来越大,整个县城变成了一片银白色。父亲没有急着回家,他要一直把我送到学校去。“爹,本来我不想花那么多钱去参加那个什么竞赛的。可是老师说了,要是获得好名次,将来能保送上北京的大学。”眼看快到学校了,我终于忍不住说出了心里话。我有点想哭了,眼睛湿湿的。“竞赛好啊,爹和娘支持你。要是能保送上大学,那正要感谢老祖宗了。”父亲摸着我的头说,“我当年也想上大学呢!看来这个愿望你能帮我实现了。”
⑨到了学校门口,父亲从怀里把那五元钱掏出来,塞到我的书包里,好像生怕它会飘走似的,使劲地把书包捏了又捏。“孩子。爹还有一句话,:父亲望着我,精神与以往大不一样,“等你将来有钱了,假使也遇到了像我这样的人,你最好不要让他„„”
⑩“什么,爹?”
⑾“在你面前低头弯腰。”„„
(选文有改动)
1.父亲是怎样一个人?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方法指引:分析人物形象(性格)
总结归纳:
1、找出文中对人物的描写。
2、抓住具体事件分析。
3、抓住对人物的具体描写分析。
4、抓住对人物的抒情议论分析。
概括人物形象:父亲是一个勤劳、善良、憨厚,有维护人格尊严向往的普通农民(的人)。】
2.文中写买柴者付钱时连用了“摸”“抓”“扔”几个动词,这几个动作体现出了他人性中的哪些特点? 3.文中写到“我有点想哭了,眼睛湿湿的”,请问当时的“我”的心理活动是怎样的?
【揣摩人物心理活动
总结归纳:首先搜索上下文,看文中是否有直接描写人物心情的句子,若没有,就要根据文中发生的事件或人物的动作神态等,设身处地地思考,最后用简洁的语言描述。
注意事项:1.结合具体事件 2.结合具体语境组织语言 3.一般用第一人称 4.事件+心情
【中考题目:
1.文中多次写到“风雪”,请说说设置这样的自然环境有何作用。2.结合上下文,说说第②段画线句子中“冰凉的酸”的深意。
忽然又有两片落到我的鼻尖上,用手一摸也没了,鼻尖只留下一点冰凉的酸。3.体会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我从门缝看见那人在裤兜里掏来掏去,终于摸出一张皱巴巴的五元纸钞,然后把沓毛票从我父亲手里抓过去,又把那张纸钞从门缝往外一扔,丢下一句话:“拿去吧!” 4.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5.请用自己的话,说说父亲的最后一次“叮嘱”的含意。
答案:1.(1)对故事情节的展开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2)为父子二人的活动提供了特定背景。(3)多所塑造的父亲这个人物形象间接地起到了烘托作用。(4)营造出清冷、凝重的氛围,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2.透过雪花落在鼻尖上融化后的感觉,含蓄地写出了“我”看到父亲如此减薪后的酸楚和感愧。
3.运用“掏”“摸”“抓”“扔”这几个动词,准确传神地写出了买柴任给父亲钱时的不耐烦及对父亲的不满、冷漠和鄙薄,生动地刻画了一个小气、无礼的小市民形象。4.(1)父亲是一个吃苦耐劳的人。他靠砍柴、卖柴给孩子赚生活费和学杂费,不辞辛苦。(2)父亲是一个坚忍的人。他为给孩子挣竞赛费,恳求买柴人;面对鄙薄,仍弯腰捡起扔在地上的钱,能委曲求全。(3)父亲是一个教子有方的人。他懂得保护孩子的自尊,鼓励孩子好好读书,教育孩子尊重他人,重言传身教。
5.父亲告诉孩子,以后有能力了,要尊重像他那样勤劳、坚忍,渴望被尊重的人。】
涟水县实验中学初三年级语文练习
课题:小说阅读——人物描写与人物形象分析
阅读一: 一枚大头针
汪志
陈刚是一家私营脱水蔬菜厂的老板,公司80%以上的产品出口。这天,他接到市食品工业协会会长紧急电话,说有一个外商准备在全市的私营脱水蔬菜厂中选择一家重点投资,这几天就来考察。另外,会长告诉他,近期国际市场对脱水蔬菜需求量大,叫他加大生产数量。
陈刚马上召开中层以上管理人员会议:“这几天质量方面千万不能出纰漏,一定要争取到外商的投资合作。”可会后不到一个小时,包装车间主任就风风火火地闯进陈刚的办公室,说一个叫朱凤的女员工发现别在护袖上的一枚大头针不见了,可能掉进了半成品或成品的蔬菜中。陈刚慌了,赶紧跑到包装车间。那个叫朱凤的女员工刚才被车间主任训斥后正在不停地哭泣,见陈刚来了忙赔不是:“老板,这完全是我的错,可以扣我的工资,但千万不要开除我。我一家老小还等着我的工资呢!”
陈刚问:“你确定那枚大头针掉进了半成品或成品中而不是别处?”朱凤点点头。
“不开除你?想得倒美,赶快收拾东西,准备走人!”一旁的车间主任嚷起来。陈刚望了一下朱凤:“那枚大头针掉进去的事别人知道吗?”朱凤摇摇头。陈刚又问:“那你为什么不隐瞒而立即报告了呢?”朱凤哭哭啼啼地说:“我想,不能误了外商投资的大事啊!”
陈刚一挥手,立即通知全线停机,从正在包装的半成品和上千件成品脱水蔬菜中寻找那枚大头针。车间主任连忙摆手:“老板,这至少要一天时间啊。我们的损失得多大啊——不就是一枚大头针吗?”
谁知陈刚大吼一声,指着车间主任骂道:“你胡说!我宣布,从现在开始你被解聘了,赶快到人力资源部办理退工手续。”他对着哭泣的朱凤说:“从现在起,你行使车间主任一职,另外奖你5000元。”
什么?朱凤将大头针掉进脱水蔬菜中不仅没受到任何处罚,还升官得奖金?一时全厂议论纷纷,但绝大多数员工站在陈刚的一边。
可经过一天的寻找,哪有那枚大头针的影子。尽管如此,陈刚还是封存了那些半成品和成品,组织人员继续寻找。
第二天,会长领着一个老太太来到陈刚的办公室,一进门,会长就笑眯眯地告诉陈刚,外商已经选择了你们作为合作伙伴。陈刚一愣——人家外商还没来考察呢。会长哈哈大笑起来:“已经考察过了,就是昨天发生的那起大头针事件。”他一指那个老太太:“这就是外商萨莎女士。” 萨莎女士从挎包里拿出一张纸,递到陈刚的手里,竖起大拇指用熟练的汉语说道:“你是我们最信任的合作伙伴。”陈刚接过那张纸一看,原来是昨天解聘那个车间主任、提拔和奖励朱凤后张贴在公告栏上的那张公告。
原来,萨莎女士一到陈刚的脱水蔬菜厂,就听到员工们议论纷纷,继而看到那张公告,明白了事情的原委。最终,选择陈刚作为她投资合作的重要伙伴。至于那枚大头针,两天后最终在一件成品中被找到,被封存的所有半成品和成品也顺利“解冻”。
(选自2011年3月27日《新民晚报》,有改动)
1.这篇小小说围绕“一枚大头针”主要写了哪几件事?
⑪车间主任报告一名女员工护袖上的大头针可能掉进了脱水蔬菜中(0.5分);⑫陈刚到车间调查处理“大头针事件”(1分);⑬萨莎女士暗中考察,最终选定陈刚为合作伙伴(1分);⑭两天后,在一件脱水蔬菜成品中找到了那枚大头针(0.5分)。
2.当听说大头针可能掉进半成品或成品脱水蔬菜中后,车间主任是“风风火火地闯进陈刚的办公室”,陈刚是“赶紧跑到包装车间”,请分析“闯”、“跑”的表达效果。
闯”说明车间主任感到事关重大,应立即报告(1分);“跑”说明陈刚认为事关大局,要立即处理(1分)。
3.朱凤冒着被扣工资甚至被解聘的风险,报告自己不慎将大头针掉进脱水蔬菜中的事情,从中可以看出她具有什么样的品质? ⑪为人诚实,不隐瞒自己的失误(1分);⑫有大局意识,不因为自己的失误影响企业吸引外商投资的大事(4.车间主任担心停机寻找丢失的大头针损失太大,应该是为企业利益着想,陈刚为什么还 要解聘他?
车间主任虽然是为企业利益着想(0.5分),但是他忽视了食品安全,只顾眼前利益,没有考虑到企业的长远发展(2分),所以陈刚解聘了他(0.5分 5.萨莎女士为什么会选定陈刚作为“最信任的合作伙伴”?
萨莎女士通过“大头针事件”(1分),看出陈刚是一个讲诚信、重质量、有远见的企业领导,所以会选定他
阅读二: 再给客户打个电话
程刚
①大学毕业后,我应聘到一家大公司。在试用期的几个月里,我努力工作着,希望能够得到肯定,留在这里。可就在三个月快要结束的时候。我得到了一个坏消息,听说和我一起进公司的刘伟已疏通了关系,铁定留在这里了。这个部门就我俩是新人,留下他,我肯定要走了,那些天我的心情很低落。
②这个坏消息似乎正在变成现实,不知道为什么,从来不挨训的我这些天遭到了经理好几次责问,我觉得这是他们在一点一点疏远我,慢慢将我挤出去。
③一天,经理又训斥了我,我心中的怒火一下子爆发出来,和经理大吵了一架。第二天,经理开门见山对我说公司暂时不缺人手„„
④我头也没回直接离开了经理办公室,回到工位开始收拾东西。那一刻,可能是刚才已将怒气在经理办公室发泄完了,我反而冷静了,认真地和前台进行了交接,交接后静静地坐在那里。我开始反思这三个月表现,心里挺遗憾的,因为在这短短的时间里,我证明了自己的价值。我要感谢在这里,给了我工作和生活的经验。我突然想到了我的客户,两个多月来,和他们在频繁的接触中产生了友情,虽然我走了,但我要把没办完的事交待好,不能让这些客户平添更多麻烦,我还得和他们打个招呼„„想到这里,我拿起电话,一个一个地给客户打电话。
⑤许多客户很惊讶,在电话里就开始骂公司不公道,对待客户如此,对待员工也一样。我知道他们这是在安慰我,可我没有附和他们。我真的就如刚才所想的,我应该感谢公司。我与经理个人的恩怨,不应转嫁到了公司上。即使客户们再说公司不好,我都极力地维护着公司的声誉,不仅没有说公司一句坏话,而且把公司还表扬了一下。打完了一圈电话,我的心更加平静了,突然想到经理这两个月来对我的指点和照顾,我走到了前台,写了一张感谢经理的纸条,离开了这里。会计不在,我要在三天后过来结算。
⑥那天,我悄悄地来到了公司。可我刚见到会计,她便告诉我经理在办公室等我。或许是我的感谢纸条起了作用吧?我心里想着。我平静地走进了经理的办公室,那里还坐着公司总部的几个主管。经理见我进来,笑着对我说:“程,咱俩吵了一架,被公司总部知道了,他们为了“惩罚”你,决定把你调到总部订货部去,不在我这里了„„”
⑦听到经理的话,我当时差点幸福地晕过去。
⑧当天晚上,我决定拿出一个月的工资请经理吃饭喝酒。经理也向我说出了心里话:“程,那个关系户留在了这里,我也没办法,总部要把你调走,我心里
很不高兴,所以那几天对你脾气不好„„其实,我还肩负着一个重要的使命,那就是对你进行最后的考察,就是想看看辞退你,你是不是报复我们,拉走所有客户,看你对客户到底负不负责„„而你却极力地维护公司„„”“您怎么知道我维护公司呢?”我急忙问。“你不知道,这里面有一个客户,就是我安排考察你 的,你的表现他全都告诉我了„„”经理笑着说。
⑨那一天,我对职场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也懂得了许多做人的道理。
(选自《中外故事》2012年8月上)
1.阅读全文,按故事情节的发展过程对应写出“我”的情绪变化(选填三处)。听说刘伟铁定留下(1)遭到经理责问训斥(2)收拾东西交接工作(3)给所有客户打电话(4)意外获知调到总部(5)感谢经理得知真相(6)
(1)情绪低落;(2)怒火爆发;(3)冷静;(4)更加平静;(5)幸福得差点晕倒;(6)意外激动 2.“我”在一家大公司工作很努力,为什么在三个月试用期快要结束的时候却几次受到经理的责问甚至是训斥?
答: 经理得知关系户要留下,总部要把“我”调走,心里很不高兴;经理肩负着考察“我”的使命 3.“我”已经被公可辞退了,但还不忘再给客户们打一个电话。读第④⑤段,说说“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理由是什么?
答: “我”是一个懂得感恩,有责任感,有理智的人。
理由:①公司虽然辞退
②“我”虽然离开了公司,但“我”却不能给客户平添麻烦; ③即使客户们说公司不好,“我”仍然极力维护公司的声誉。
答为“宽容”“不计前嫌”,“有责任感”答为“正直”也同样给分 4.分析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1)我觉得这是他们在一点一点疏远我,慢慢将我挤出去。
答: 挤”形象地表现了“我”认定经理正用多次“责问”的办法 逐步将“我”排斥(排挤)出公司的行为;
(2)我与经理个人的恩怨,不应转嫁到公司上。答:转嫁”表现了“我”不能将自己与经理的个人恩怨
转加(转移)到公司身上的理智行为。5.小说第⑨段说,“那一天,我对职场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也懂得了许多说做人的道理,小说中的“我”懂得的道理是什么? 答:①无论是去是留,都要对公司和客户负责; ②不能将个人恩怨转嫁到公司身上; ③理性应对职场中的突发事件; ④真心付出就会有良好的回报; ⑤对他人对公司要有一颗感恩的心。
第四篇:音乐与人物形象教案
音乐与人物形象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音乐与人物形象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学习,学生能够对音乐如何刻画人物形象有初步的认识。
2、用综合艺术表现手段对文艺活动进行创造性的设计,并大胆自信的表现出来。
教学重难点:
重点:(1)提高学生分析音乐怎样刻画人物的能力
(2)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音乐实践能力。
难点: 在音乐实践活动中,能将音乐与其他艺术进行综合表现。
教学组织形式:以教师引导、学生分组交流、师生共同探究的方式进行教学。
教学方法:视听结合法、讨论实践法、师生合作法。
教学设计:
本节课涵盖的内容涉及多个方面。为了让学生更好的领会作品,理解音乐在表达人物形象上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采用师生互动方式设计这节课,力求让学生通过视觉、听觉、触觉来感受音乐,让学生的审美体验水到渠成,自然而然。本节课的设计目的,力求发挥学生的能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欲望表现欲望,变被动为主动,教师只是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在愉悦自然的气氛中,使学生得到美得熏陶,得到情感得审美体验,从而形成自己的认识,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介绍自己,导入新课。我们平时接触的对人物形象的描写方法一是语言文字,再有就是美术作品。其实,音乐也能生动地刻画人物形象。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一下音乐是怎样刻画人物形象的。首先我给大家播放一个无声动画。二、音乐与人物形象
1、《猫和老鼠》
(1)静音播放《猫和老鼠》音像资料。
教师提问:整个情节是有几部分构成的?每部分讲述了什么样的故事情节?
生回答(三部分。故事情节:老鼠出来偷东西,猫睡觉,老鼠更加疯狂的偷,被猫捉住。)教师提问:观看无声画面后,你能把握两个主要角色的性格特征吗?你能感受它们的情绪变化吗?下面我们配上音乐再把这个动画欣赏一遍,体会在刻画人物形象时,有音乐和没音乐有什么不同。
(2)有音重放《猫和老鼠》音像资料。
学生:谈谈画面配上音乐后,对猫和老鼠的形象认识。(老鼠:狡猾疯狂。猫:放松、懒
洋洋)
教师:试分析音乐是通过哪些元素把人物形象逐渐丰满起来的。(教师引导:节奏、力度、旋律)
学生总结:老鼠形象:狡猾疯狂(音乐表现手段:节奏较快,力度强,旋律跳跃)
猫的形象:放松、懒洋洋(音乐表象手段:节奏较慢,力度弱,旋律舒缓)。
小结:通过两次欣赏动画,我们深刻体会到音乐在刻画人物形象时的作用是非常大的。下面我们再为这两个人物配音,看看效果怎样。(3)学生配音表演。加深对人物形象的了解。
总结:生动的画面,恰当的音乐,再加上配合协调的声音,就构成了一部完美的动画。可见,一个艺术活动是需要多种艺术 共同合作来完成的。
2、《两个犹太人》
(1)学生谈谈平时对富人和穷人的印象(教师引导:衣着、体态、说话表情语气、行为等)(2)学生表演情景剧。
(3)教师:刚才同学们用语言和动作来表现了穷人和富人两个形象,下面请大家领略一下音乐是怎样刻画这两个人物的。音乐刻画出的人物形象是否与同学们的一致? 播放《两个犹太人》 学生总结:(富人: 冷酷、傲慢、盛气凌人。)
穷人:悲哀、怯懦、可怜巴巴。)
(4)教师:同学们对人物形象理解的非常准确,那么,乐曲是通过哪些音乐元素来表现人物形象的?(教师引导:节奏、音调、重复音)再赏《两个犹太人》 学生讨论。(富人:干涩冷漠的音调、僵硬怪异的节奏。穷人:颤抖的重复音,下行的调式。)
3、《舍赫拉查达 》
教师:刚才我们欣赏的《两个犹太人》是俄国作曲家穆索尔斯基从一个画家的遗作展览会上得到灵感而创作的。下面这首乐曲却是出自一个著名的故事《一千零一夜》,它同样刻画了两个鲜明的人物形象。有哪位同学能为我们讲一下《一千零一 夜》故事的由来?(1)学生:讲故事。
教师:故事非常感人,故事里的女主人公舍赫拉查达(学生答:美丽温柔、聪明机灵)。而男主人公苏丹王(凶残、狂暴)。那么音乐是通过哪些元素来表达这两个人物形象的呢?(教师引导:乐器、力度、旋律)(2)播放《舍赫拉查达》
学生讨论总结:(苏丹王:乐器,管弦乐队特别是铜管乐器;力度非常强;旋律不流畅不规整;舍赫拉查达:乐器,独奏小提琴;力度,弱;旋律优美舒畅。)
三、总结
通过对三首曲子的学习,我们了解了音乐在刻画人物形象时与其他艺术形式的不同。音乐用其独特的表现手法:旋律、节奏、力度、乐器、音调等来深刻地刻画出人物的心理特征、性格特点。
四:活动设计
学生即兴表现人物形象,例:大象、小马、小鸟、同学、老师……
五、教学评价:
1、能否通过音乐的表现力感受人物形象。
2、能否运用总和艺术表现手段,即兴创意与设计音乐活动,并大胆、自信地表现出来。
四、下课。
教学反思:让学生在音乐实践活动中,能将音乐与其他艺术进行综合表现。是对音乐课的一种挑战。
第五篇:塑造人物形象作文教案
学习选取典型事例塑造人物形象
年级:八年级 科目:语文 课型:新授课 时间: 月 日 执笔:齐学华 审核:初二语文教师 总课时:
教学目标:1.学习写人的文章如何列提纲。
2.学习选取典型事例塑造人物形象。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简单回顾《藤野先生》《我的母亲》的写作手法。
二、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三、布置作文。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我们熟悉的人,比如老师、同学、长辈、邻里、朋友„„,他们或这样或那样,像藤野先生、胡适的母亲那样对我们的人生有着重要的影响,使我们明白了做人的道理,明确了人生的航向。请同学们选取典型事例来展示一下你熟悉的这个人。1.要求:
(1)题目自拟,字数不少于600字。
(2)选取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质,叙事要详略得当。(3)选择恰当的描写方法生动传神地刻画人物,突出人物个性特点。(4)写真人真事,抒发真情实感。
四、写作指导:
(一)初中记叙文要求的字数是600字,因此我们用多事写一人,也是有限制的,通常是两三事,如若超过四五事,那么这样的文章就让人生厌了,因为写的事情太多,只能匆忙一笔带过。这样的文章要求详略得当,段落之间可以互相补充。写多事通常也就代表着多角度,一个人身上的不同的几个特征;当然,并不排除用相互联系的几件事情来写一个人的某一方面典型性格。
写人为主的记叙文是记叙文的一种,是把人作为主要记叙对象,通过对人物的外貌、言行、心理活动、生活片段的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反映某个人或某些人的思想品德、精神面貌的。生活中有很多人跟我们息息相关,跟我们同呼吸共患难,如我们的父母兄弟姐妹,我们的邻居、亲戚和同学等等,要想写出真实的他(她),有了平常的了解还不行,还需要我们在写作时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写作方法和技巧,使他们栩栩如生地站在读者的面前。
首先,要有一个明确、新颖、深刻的中心。有人说,写人要写“魂”,这里所说的“魂”是指人物的思想品质和性格特点,写人的记叙文就是通过对人物思想性格的刻画来表现中心思想的。你在写作前就要先给你要写作的人的思想定位:他是一个思想高尚的人,还是一个自私自利的人;是一个有着高瞻远瞩的伟人,还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凡人等等,只有你确定了这个中心,你才能更有目的的根据这个“魂”去恰当的选择材料。
其次要运用外貌、语言、行动、心理、细节描写既摹其“形”又状其“神”。
要写好一个人物,必须抓住这个人的性格特征,而要想逼真的刻划出这个人物的形象,就离不开对人物的描写。丁玲曾说过:“有许多人物是我们大家都熟悉的。但是要把这个人物画出来,让读者认得,理解,体会,引起自然的爱憎,是需要许多手法的。”我们在写作中可以用外貌描写抓住人物的特征去绘形传神,显示其灵魂;可以用个性化的语言表现出人物的身分、地位、职业、年龄、文化层次等等;可以用具有生动性和典型性的动作来彰显人物个性;可以对人物作入木三分的内心精神世界的精细描摹和刻画;可以采用有多种用途又带动全局的细节来为文章增添光彩,使读者如观其形,如闻其声,如临其境,如见其人。这样既“摹形”又“传神”,形神兼备,人物性格尽显字里行间。
再次要选取典型的事例来塑造典型的人物,突出人物的精神品质。写人离不开事,事因人生,人因事显,但要清醒的认识到,写事是为了表现人物思想品质、性格特点,即写事是为写人服务的,而这些事件的选择必须典型。对中心思想而言,能够充分表现中心思想、突出人物性格的事件,就是典型事件。典型事件往往不止一件事,一般都要二、三件事以上。这种典型事件不一定非得是惊天地,泣鬼神的大事,更多的是那些看来细小平常却能展示人物思想性格的生活琐事,正所谓“小中见大”。通过几件事写一个人,要注意几件事不能相互矛盾,人物的性格在几件事中要和谐、统一。概括交代和具体描写相结合。
当然,这些事例不要平均使用笔墨,应当详略结合。在具体安排详略时,可以围绕中心,比较每个材料与中心的关系,与中心关系密切的、最能突出中心的,要详写,次之较详,再次之较略。要注意的是一般至少有一件事应当详写。
最后在全文大致构思好最后还要注意合理安排记叙的顺序,做到 线索分明。初中学生可以先从顺叙练起,注意材料的取舍,防止平铺直叙,让人感到乏味。运用倒叙时要注意把倒叙部分的起讫交代清楚,从倒叙到顺叙要有明确的界限,注意衔接自然。另外,还要注意多种表现手法的运用,这是记叙文能否生动的关键。在一篇记叙文中,记叙为主,描写为辅,杂以抒情和议论。记叙和描写能让文章的血肉丰满,抒情和议论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总之,我们在进行写人记叙文的写作训练中,只要能够把握住以上这些关键步骤,一篇写人的记叙文就完美出炉了。
(二)要写好写人为主的记叙文,应当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写好人物的形象。人物的形象,一般指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等。人物的外貌,就是人物的外形特征,包括容貌、衣着、姿态、神情等等。外貌描写首先必须从文章中心思想的需要出发,要求抓住人物的本质特征,有选择、有重点地描写。人物的语言包括人物的独白,对话,交谈以及语气。“言为心声”。人物的语言是人物内心世界的直接表现。因此成功的语言描写能恰当地表现人物的身份、年龄、思想、品质、作风和个性特点。描写人物语言时,要注意符合人物的身份,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反映人物相互间的关系。描写人物的动作时,不仅要写出人物“做什么”,还要写出“怎么做”。心理活动是无声的语言,是直接表现人物精神面貌,思想活动的手段。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时,要注意把心理活动产生的原因叙述清楚,还要注意与外貌、动作、语言描写结合起来。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活动写好了,人物的形象就突出、鲜明了。
2.抓住人物的特点。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这个特点可以从人物的年龄、外貌、语言、动作、兴趣、个性、生活习惯等诸方面去考虑。一个人的特点是多方面的,作文时,我们应根据中心思想有所选择地写。
3.选用典型事例。人与事是分不开的。一个人做的事很多,在作文时我们应选择那些最能表现人物思想、性格和文章中心思想的典型事件.4.运用细节描写。细节描写就是对能充分表现文章中心思想的人物外貌,语言、动作、表情等细小环节作具体、细致的描写。
五、理清写作思路,列出结构提纲。
1.想一个你认识的人。有时候你可能会出现几个人,看看谁在你的脑海里停留的时间最长,画面印象最清晰突出,或者是这个人一 生中某个很特别的时刻。记下这个人的名字,确定这篇文章就去写它。
2. 在草稿纸上写下这个人的十件事。每一件事情只用一句话或一个短语,记载一些简单的事实,比如在哪里、做什么、怎么做等等一些细节。同时注意这些事都是这个人的,而不是你自己的。这就是可以作为你写作的提纲,作为你选择的材料。在今后的写作中,你不能遇到写人的文章,不加思考,不加选择,就直接开始一件事的写作,并在写作中经常出现你的行为,你如何如何。这样的写作,最好用第三人称,他怎么样,而不是“有一天,你去干什么,遇见他,他怎么样”这样会避免把自己写进去,而不是围绕他去写。
3.在十件事圈画出三件事,写出具体细节,比如,你要具体写出某件事发生的地点,你还可以运用一些能够在你的文章中制造出视觉图像的、描写性的细节。用20分钟用第三人称快速写出这三件事。不要考虑开头与结尾,直接写这三件事。
4. 进行修改练习。仔细读一读你写的三件事,看一看每件事有什么特别的地方,想一想你为什么选择这件事情,这件事情吸引你的具体原因是什么?有可能这些原因也同样吸引你的读者。
5.再想一想这三件事应该把那一件事放在第一部分,哪一件是放在第二部分,为什么?之后调整一下顺序。
6.再具体把开头的这件事情认真地读一遍,就像考虑三件事的顺序一样,考虑你这一重点部分,哪些是首要的,哪些是次要的,那几句话先说,那几句话后说,还有没有漏掉的信息或想说的话,再补充进去。
第2课时
当堂完成作文。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