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教案5篇

时间:2019-05-13 22:44:2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古诗文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古诗文教案》。

第一篇:古诗文教案

元曲

1、寿阳曲·渔村夕照

授课时间:2014.年2月 20 日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马致远及其《寿阳曲·渔村夕照》的原文及译文。背诵这首词。

教学过程:

一、经典回放。

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

2、学生了解马致远。

二、出示译文。

学生与原文对照,进行自学。

三、温馨点击。

读读,增长知识并从中受到教育。

四、活动广角。

1、背诵这首曲子。

2、欣赏《天净沙·秋思》。

3、背诵。

五、成长阶梯。认真填写。

教学反思: 通过学习学生了解马致远及其《寿阳曲·渔村夕照》的原文及译文。并能背诵这首词

2、南仙吕傍妆台·无题 授课时间 :2014年2月26日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李开先及其《南仙吕傍妆台·无题》的原文及译文。背诵这首词。

教学过程:

一、经典回放。

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

2、学生了解李开先。

二、出示译文。

学生与原文对照,进行自学。

三、温馨点击。读读,增长知识并从中受到教育。

四、活动广角。

1、背诵这首曲子。

2、课外找三首描写边塞的元曲并填好表格。

3、背诵。

五、成长阶梯。认真填写。

送春

时间

2013.3.1

教学目标:

1.学习2个二类生字,会写7个一类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3.春意盎然给学生以美的熏陶,在学习中培养学生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理解诗句,想象诗歌描写的画面,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幻灯片。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请同学们看大屏幕,展示一组春天的图片)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是春天的图景,有春天筑巢的小燕子,各种春天开放的鲜花争奇斗艳)

这春天是那么美丽多姿,今天我们还要学习一首描写春天的诗——《送春》。

二、朗读古诗。

1.师范读古诗。(记住生字的读音)

2.教师领读古诗。

3.学生自由练读古诗。要求朗读准确、熟练。

4.齐读古诗。

5.指名读诗。

三、理解诗意。

1.小组合作学习讨论每句诗的含义。

2.组内合作汇报,说说自己读懂了哪句诗。

啼血:据传杜鹃悲鸣时嘴里流血。

3.在理解诗义的基础上,有感情的朗读古诗。

四、学习生字。

尤:yóu 独体字 尤其、尤其是、无耻之尤、以儆效尤

犹:yóu 左右结构 犹如、犹疑、犹豫不决、记忆犹新

形近字:优/忧/鱿

帝:dì 上下结构,象形字,巾字旁 帝国、帝王、皇帝啼:tí 左右结构,啼叫、啼鸣、啼哭、啼笑皆非

唤:huàn 左右结构 呼唤、叫唤、召唤、使唤、呼风唤雨 形近字:换/焕

五、完成课后习题。

1.略

2.古诗积累:①熟读诗歌 ②说说诗歌大意。

《江南春》

[注释]① 山郭:山城。② 酒旗:古代酒店外面挂的幌子。

[译文]:千里江南,到处莺莺歌燕舞,桃红柳绿,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在临水的村庄,依山的城郭,到处都有迎风招展的酒旗。到处是香烟缭绕的寺庙,亭台楼阁矗立在朦胧的烟雨之中。

《春日》

赏析:

诗歌叙述诗人外出河边寻春踏青,一眼望去就感觉到处焕然一新。为什么?因为天地间吹开了和煦的东风,东风催得百花齐放,百花为人们捧出了万紫千红的春天。诗人赞美了春天美好的景象,同时也道出了“东风”是万紫千红春天的源头这个道理。“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历来也被传为名句。

六、作业:

1.背诵古诗,把古诗的意思讲给家长听。2.书写一类生字。

板书设计:

送春 燕子 留恋春天

杜鹃

《有约》

2013.3.7

一. 教学目的

1.学习这首诗歌 需了解作者简介、“永嘉四灵”、大致诗意、作者情感、写作手法

2.学诗中,教授学生如何从诗的内容里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 教学板块

1.简单介绍一下诗人以及所在的“永嘉四灵”和诗风特点(1 分钟)

2.以关键字的方式来认识诗歌内容

季节:黄梅时节 处处蛙

天气:家家雨

环境:家家雨 处处蛙(吵闹)

等待结果:有约不来

作者干什么:闲敲棋子

其中重点讲述一下:黄梅天气 灯花

3.从诗中把握作者的情感

黄梅时节、家家雨:以天气来衬托烦闷之感(以景衬情)

处处蛙:闹静对比,更给人一种幽寂、凄清之感,反而使诗人思绪更加扰乱(对比)闲敲棋子:这种姿态貌似很闲逸其实反映作者内心的焦躁,孤灯待客的急切心情

落灯花:乃时间之久,侧面衬出诗人久等客人不至的不安与惆怅心情。(侧面烘托)

4.总结 情感 写作手法:对比衬托、侧面烘托、情景交融 三. 教学内容

(一)老师:跟朋友相约出游,久久等待就是不见伙伴,这个时候大家是什么 时间:过夜半心情啊?

同学:(七嘴八舌):无奈、烦闷……

老师:南宋诗人赵师秀也有一次这样的经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他是什么心情吧!下面就让我们来学习他的一首著名诗歌《有约》。

老师:赵师秀是谁呢?给大家一点时间来看看简介,然后我请同学背着书来讲一讲。(写题板关键字:黄梅时节 家家雨、处处蛙、闲敲棋子、落 灯花)

老师:好了,聪明的各位一定都记住了吧,下面我来抽同学回答一下他的个人资料。抽了一位学生 老师:赵师秀的字号?什么代表之一?

学生回答(一般能回答的上)再抽一位同学

老师:你知道“永嘉四灵“其他三位是谁吗? 学生(估计回答不上)老师:赵师秀和徐玑、徐照、翁卷合称“永嘉四灵“。他们的诗风都 颇有“灵秀”之气,开创了南宋“江湖派”的风格。

(二)老师:好,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认识诗歌。首先,黄梅时节,可以看出 季节是? 学生:夏季 老师:那还可以从什么字眼看得出呢?

学生:处处蛙

老师:很好。黄梅时节,相信各位在上海读书的同学肯定深有感触。梅雨是初夏季节长江中下游特有的天气气候现象,会持续较长时间的阴沉多雨天气。黄梅时节,阴雨连绵,家家户户都因这雨而无法出门。这连绵不断的雨,给人带来一种什么感受? 学生:烦闷……

老师:好,让我们看看处处蛙。长满水草的池塘旁,处处都是青蛙吵闹的叫声。如此闹腾的蛙鸣,更加给人一种什么感觉?

学生:烦躁 老师:青草池塘,给人一种夏日幽静的感觉,然而热闹的蛙鸣与之形成对比,在给人一种凄清、幽寂感觉之余,反而将这种不安、烦躁心情加深。

老师:再看看下一句,作者等到朋友了吗?

学生:没有,因为“有约不来“ 老师:那等待的时间久不久? 学生:久,因为“过夜半“ 老师:跟朋友相约,可已经到了半夜还没有见到一个相约的人。哎,这朋友太不守时了吧。那么赵师秀在干什么呢? 抽一个同学

学生:闲敲棋子 老师:没错。那我把这句翻译成“诗人在悠闲地敲打着棋盘上的棋子 “好不好? 学生:回答 老师:所以说读诗一定要结合语境,上下文。这种姿态看似很闲逸,但是反映出作者内心的烦躁。一边敲打着棋子,一边在猜测朋友怎么还不到。真是越想越急切。再加上这不停的雨,潮湿的环境和吵闹的蛙鸣,真是烦上 加烦啊!

老师:什么叫“落灯花“呢。古代的人都用的是油灯来照明。油灯的灯芯久燃成灰,结成了花形,因而称”灯花“。那么从这里也可以看出作者 等待客人很就很久了。

(三)老师:一切景语皆情语。整首诗作者通过写撩人思绪的环境和“闲敲 棋子”这一个细节的渲染,描绘了诗人雨夜等待客人来访的情景,并通过情 景交融的方式道出了自己因客人久不至的烦躁、急切之情。老师:通过这首诗呢,我们可以总结一下读诗的方法。如何了解诗人 的思想感情呢,我们要学会从关键词入手,并学会结合一种情景和联系上下 文,然后更好的体会出诗人的感情。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同学们下课。

三衢道中

2013.3.15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默写四句古诗词曲。

2.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句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想象诗词的意境,理解、感悟、体会这几首诗词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准备

1.预习课文,搜集与古诗词曲有关的资料。2.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课时。教学过程

一、开门见山,引入新课 古代诗词曲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今天我们就来欣赏其中以描绘美景为主题的这首古诗词曲。(板书课题)[简明扼要地介绍古代诗词曲在我国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提高学生认识,激发学习兴趣。]

二、初读古诗理解诗题

1.自由读《三衢道中》,注意读准字音。自己读熟练后再读给同桌听。

2.指名分别读诗词。注意生字的发音。3.结合注释和搜集的资料说一说两首诗词的写作背景。[多种形式的读文,促使学生多次与生字见面,在读中识字,在读中感知诗的大意。]

三、吟诵感悟,想象画面。

1.带着问题,再读古诗

(1)作者是什么时间游于三衢山中?他的行程路线怎样?

(2)沿途作者都看到了什么?结合插图想象画面,与小组内的同学交流一下。

(3)想一想作者的心情怎样?

2.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3.全班交流。

(1)梅子黄时,正值雨季,而天气却(学生填空:日日晴),给人以之情(喜悦)。

(2)读第 2 句“小溪泛尽却山行”,说说这句话写了什么?(一“溪”、一“山”、一“泛”、一“行”,不仅表明作者的行程,还透露出作者的喜悦之情。)

(3)哪句话是写作者沿途所见?(出示 3、4 句)想象交流并有感情地读一读。

4.带着喜悦之情配乐诵读。[用问题引领学生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的过程就是理解感悟的过程。]

四、图文对照,熟读成诵

1.看图读文,根据自己的理解读出感情。2.指名带着感情配乐诵读两首诗词。

3.你喜欢这首诗词吗?为什么?(学生自由交流)

4.在齐诵中结束本课。[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背诵增强语感,增加积累,真切地感受到诗词所描写的意境,受到美的熏陶。]

板书设计:

学习目标:

三衢道中(宋)曾几

梅黄——日日晴

溪—泛、山—行

不减——添

《赠刘景文》

2013.3.22

1、会认“菊、残、君、橙、橘、”6个生字,会写“首、刘、枝、记”4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3、培养积累、背诵古诗的兴趣。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我们先来一个实话实说好吗?一年四个季节里,你最喜欢哪个季节?为什么?

2、师:古代大诗人们也爱写诗赞美自己喜欢的季节。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一首描写秋天美丽景色的古诗——《赠刘景文》(出示诗人、题目)

3、介绍诗人及写诗的背景:

苏轼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文学家,别人又叫他苏东坡。一天,他和朋友们聚会,其中一个叫刘景文的与他很谈得来。苏轼喝着酒,非常高兴,就写了这首诗送给刘景文,所以题目就叫《赠刘景文》。(学生接读,提醒注意后鼻音)

二、读通诗文、感知诗意。

1、自由读古诗,要求读正确、流利。

2、同桌相互听一听,看看他读得对吗?

3、反馈:

(1)指名读(谁愿意把这首诗读给大家听一听?)

评价:听了他的朗读,你有什么评价?

(2)引出生字教学:菊残君橙橘

你用什么方法记住它们的?

(3)学生说说识记生字的方法——读生字卡片

4、朗读这首诗(谁能大声地再来读读?——大家再自信地读给自己听听——齐读)师帮助指正读中出现的问题。(赠与景是后鼻音,擎、残、犹、橙比较难读。)

三、反复朗读、尝试理解

1、人们常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所以读诗光读还不行,还要边读边想,看看诗中描绘了哪些景物?

反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教学)

(1)擎雨盖出示多媒体视频,引导学生想象荷花在夏季的样子和作用,指导观察搜集夏季荷花的图片,体会荷花此时的生机勃勃。(2)荷尽

出示2幅图片:为了帮助大家读得更好,进一步感受秋天的美景,老师给你看这两幅图。

让学生说说哪幅图写出了诗意,并说说理由。(理解“尽、擎雨盖”)

讨论:荷花凋谢了,荷叶枯萎了,诗人为什么还要写这里?

指导朗读:那你能通过朗读把荷花池的美丽表达出来吗?(个别读——女生读——齐读,教师随机评价:真好啊!真是看了还想看。)

(3)菊残

出示图片,说图意,理解“菊残、傲霜枝”。

秋风中,菊枝仍精神抖擞地挺立着,你想对它说什么?

(4)橙黄橘绿

读了这几个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秋季丰收图)

出示图片

2、苏轼看到的秋天就这些景物吗?发挥你的想象,帮诗人说说他看到却没有写出来的景色。

学生交流——一起观赏这些美景——学生说感受:秋天真是一个()的季节!

3、引出诗句:看来秋天的美景才不止这二十八个字呢!怪不得诗人说:“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你现在明白这两句诗的意思了吗?学生说诗意,悟诗情,教师板书:爱秋天。

4、齐读古诗:现在再来读这首古诗,相信你头脑中的这幅画会更美。带着对秋天的赞美语气来齐读这首诗。

5、孩子们,你觉得作者写这首诗送给一个朋友,目的仅仅是为了赞美秋天的景色吗?(引导:秋天橙黄橘绿,收获的季节,菊花的傲霜,做人要有坚韧的品格。)

四、熟读背诵

1、说说方法:这么美的诗你想不想把它背出来?你有什么方法告诉大家?

2、熟读背诵。

五、书写指导 1、出示要写的字:首、刘、枝、记

2、学生认读

3、让学生观察,说说书写时要注意什么。

六、交流已经积累的描写秋天美景的诗。

教学反思:

在本次教学中,我不是让学生根据词语意思进行组合,而是借助音乐、图片,让孩子先在头脑中展开想象,浮现出相似的画面,顺应诗境的朦胧,再根据诗句中词语的提示,按照自己习惯的语言方式表达出来,让孩子们进入了诗所描绘的景象之中。在此基础上,引导孩子们去看、去想、去说、去听、去悟。学生的思维在扩张,认知在深化,每个孩子眼中有画,心中有景,此时此刻他们的情感也在不断积淀、不断升华,对秋天的赞美之情自然溢于言表。

2013.3.29

教学目的:

1、喜欢经典文章,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为熟读成诵奠定基础。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

3、基本了解诵读内容,提高语文素养。教学重点:熟练朗读和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诵读内容,能有节奏有韵味地朗读。课型:新授课

教学方法:谈话法、讲授法

过程设计:

一、简介作者、《陶

者》

梅尧臣(1002—1060),北宋著名诗人。字圣俞,宣城(今安徽省宣城)人。宣城古名宛陵,所以也叫“梅宛陵”、“宛陵先生”。

《陶 者》是宋代学者梅尧臣所作,这首五绝以短短20个字,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社会的基本矛盾:剥削者不劳而获,劳动者却不能享受自己的劳动成果。三百年来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从今天开始,我们将一起诵读《陶 者》。

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译文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重点句的意思。

(陶者:烧制砖瓦陶器的人,这里指烧瓦工人。鳞鳞:形容屋顶上盖的瓦就像鱼鳞一样,一片挨着一片。居:住。大厦:高大的房子。)

(烧瓦工人为了烧制瓦片,几乎把家门前的泥土都用完了,而自己房顶上连一片瓦也没有。那些两手没沾过泥土、不劳动的有钱人,却住在盖着鳞鳞瓦片的高大房屋里。)

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该句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四、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五、课外延伸

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

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

3、课外搜集资料,了解有关《陶者》的故事,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

登飞来峰

2013.4.6 一.导入:我们学过王之涣《登颧雀楼》,知道登高望远。我们将学习北宋文学家王安石的《登飞来峰》。

二、王安石简介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宋仁宗庆历二年(1042)进士,初知鄞县,有政绩。嘉祐三年(1058)上万言书,提出改革政治的主张。神宗熙宁二年(1069)任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他积极推行新法,抑制官僚地主和豪商的特权,以期富国强兵,但遭到保守派的激烈反对。晚年退居江宁(今江苏南京),封荆国公,世称荆公。卒谥“文”。王安石强调文学的社会作用,主张文学必须“有补于世”,他的散文雄健峭拔,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歌遒劲清新,著有《临川先生文集》等。(2)背景 王安石此诗写于宋仁宗皇佑二年(1050),当时他三十岁,由鄞县(宁波)县令改任舒州通判。他向往“见日升”,“身在最高层”,其政治雄心于此已现端倪。这首登高览胜之作在构思上独具特色:诗人没有记叙登山的过程,也没有描绘山中的美景,而是一开始就把自己置于山上千寻塔的最高层,抒写当时心中的感受。(3)整体感知

(4)翻译 我登上了飞来峰上的高塔,听人说清晨鸡鸣时从这儿能看到太阳升起。不怕浮云层层遮视野,都因为登高望远心胸宽。

三、教师板书全诗。请同学们琢磨琢磨每句诗,想一想该怎么朗读,试着划分一下朗读的节奏。

1、格律诗常见的是哪两大类?一般多为几言?

(古典格律诗分律诗和绝句两大类;一般多为五言和七言)

2、诗歌(格律诗)节奏的划分 七言:

(1)基本:“二五”式和“四三”式

(2)细分:① 二二三②二三二③二二二一④二二一二 五言:①二三②二一二③二二一

(一般情况是综合“音节”和“意义”两个方面,常以“二”起头,且上、下句节拍匀称)

四、学生读写

齐读——自由朗读——试背——在笔记本上默写(确实默写不下来的同学,可以抄写)融入文本三:全诗简析

(一)①②句: 导问:

1、按课本注释折算,“千寻”等于多少“尺”? 这应当看着是什么手法的运用? 作者的目的何在?

【“千寻”,夸张手法,极言塔高。】

2、第②句还在写“塔高”没有? 这应当看着是什么写法?

【“见日升”,侧面衬写古塔高耸,直入云霄,这还是写塔高。】 赏析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我们知道,在通常情况下鸡鸣时分是看不到日出的。据说在泰山的日观峰,“鸡一鸣时,见日始欲出”。在飞来峰上能不能看到这一奇景呢?从“闻说”二字推断,诗人没有看到。他不写亲眼看到的景物,而写传闻之景,为的是突出构思中阐发哲理的重心。鸡鸣日出的灿烂图景,也是诗人美好前程的象征。

(二)③④句 导问:

1、这两句和前两句在内容上有何不同?

(前两句落笔于“景”,后两句着笔于“情”,亦可说“理”)

2、③、④句之间是何关系?

(因果关系,〈相机释“缘”之义〉)

3、你从这两句诗中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

(掌握了正确的观点和方法,认识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就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就不会被事物的假象所迷惑——教师可以先举出生活中蕴含此理的例子,然后引导启发学生得出这一结论。“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转入议论,但仍采取了写景的形式。“浮云”二字,既是实写,也是比喻,比喻当时的保守势力。“不畏”二字,道出了“身在最高层”的独特感受,反映了诗人为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而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进取精神。“最高层”字面上指千寻塔的最高层,实则暗喻政治上的最高决策层。

全诗从“鸡鸣见日升”转入“浮云遮望眼”,衔接非常自然,意思上也是贯通的。“日”是帝王的象征,“浮云”是邪臣的代称。王安石向往“见日升”,“身在最高层”,其政治雄心于此已现端倪。)

山亭夏日

2013.4.12 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读懂诗句,想象诗中的景象和意境,体会夏日山亭和田园风光的美丽。

2.背诵两首古诗。

3.认识10个生字。

教学重点难点

1.朗读并背诵古诗。

2.想象诗中的景象和意境,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主要的教学模式 目标导学法。

教学准备

教师 录音机、磁带。

学生 搜集古诗。

学习目标

1.我会背诵两首古诗。

2.我会认6个生字。

教学环节

一、导入

直接导入,板书课题。

出示学习目标。

二、新课

1.看画面,引导学生说说画上的景物,出示古诗题目。

2.初步了解诗作者。

3.初读古诗,整体感知古诗大意。

(1)自由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自由读,圈出不理解处。

(3)小组读,合作学习,解决提出的问题。

4.再读古诗,想象诗歌画面

(1)自由读,想象画面。

(2)自由组合与学习伙伴合作读。

(3)配乐朗读,想象诗歌描绘的景象和意境。

5.感情朗读、背诵。

6.检查识字

三、扩展

积累描写风光的古诗。

四、当堂训练

练习背诵古诗。

板书设计

第一句写绿树浓阴

第二句写池塘倒影

第三句写微风拂动

第四句写蔷薇飘香

社日 2013.4.19 教学目标

通过朗读,读懂诗句,想象诗中的景象和意境,体会古代劳动人民通过这种方式表达他们对减少自然灾害、获得丰收的良好祝愿。学习目标

1.我会背诵这首古诗。

2.我会认6个生字。

教学环节

一、导入

直接导入,板书课题。

出示学习目标。

二、新课

1.看画面,引导学生说说画上的景物,出示古诗题目。

2.初步了解诗作者。

3.初读古诗,整体感知古诗大意。

(1)自由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自由读,圈出不理解处。

(3)小组读,合作学习,解决提出的问题。

4.再读古诗,想象诗歌画面

(1)自由读,想象画面。

(2)自由组合与学习伙伴合作读。

(3)配乐朗读,想象诗歌描绘的景象和意境。

5.感情朗读、背诵。

6.检查识字 三 理解古诗含义

诗一开始不写“社日”的题面,却从村居风光写起。鹅湖山,在今江西铅山县境内,这地名本身十分诱人。湖的得名使人想到鹅鸭成群,鱼虾满塘,一派山明水秀的南方农村风光。春社时属仲春,“稻粱肥”,是指田里庄稼长得很好,丰收在望。村外风光是这样迷人,那么村内呢?到处是一片富庶的景象,猪满圈,鸡栖埘,联系第一句描写,真可以说是五谷丰登、六畜兴旺。所以一、二句虽只字未提作社的事,先就写出了节日的喜庆气氛。这两句也没有写到村居的人,“半掩扉”三字告诉读者,村民都不在家,门儿都半掩着。“半掩”而不上锁,可见民风淳厚,丰年富足。古人常用“夜不闭户”表示环境的太平安宁,“半掩扉”这个细节描写是很有表现力的。同时,它又暗示出村民家家都参加社日去了,巧妙地将诗意向后联过渡。

后两句写“社日”正题。值得注意的是诗人没有就作社表演热闹场面着笔,却写社散后的景象。“桑柘影斜”,夕阳西下,树影在地越来越长,说明天色向晚。同时,村里植有“桑柘”,可见养蚕也搞得不错。遣词用语体现出诗人的艺术匠心。春社散后,人声渐稀,到处都可以看到一种情景,即一些为庆祝社日而喝得醉醺醺的村民,被家人邻里搀扶着回家。“家家”是夸张说法,说明这种情形之普遍。不正写社日的热闹与欢乐场面,却选取高潮之后渐归宁静的这样一个尾声来表现它,是颇为别致的。它的暗示性很强,读者通过这个尾声,会自然联想到作社、观社的全过程。“醉人”这个细节可以使人联想到村民观社的兴高采烈,正因为心里高兴,才不觉贪杯,而这种高兴又是与丰收的喜悦分不开的。

此诗不写正面写侧面,通过富有典型意义和形象暗示作用的生活细节写社日景象,笔墨极省,反映的内容却极为丰富。这种含蓄的表现手法,与绝句短小体裁极为适应,使人读后不觉其短,回味深长。当然,在封建社会,农民的生活一般不可能象此诗所写的那样好,诗人显然把田家生活作了“桃花源”式的美化。但也应看到,在自然灾害减少、农业丰收的情况下,农民过节时显得快活,也是很自然的。

三、当堂训练

练习背诵古诗

《雨晴》教学设计

2013.4.26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和背诵古诗。

2、教师抓住要害词“疑”字,让学生读中感悟。体会诗人对春天的向往。

3、培养学生学习诗歌的爱好。教学重点: 吟诵古诗、想象意境,体会诗人的对美好春天的向往,感觉古诗的艺术魅力。

教学难点:入情入境,理解动物和人类共同对春天的向往。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五驾简介、描写春天的古诗和词语 教学过程:

一、知诗人,解诗题

导入:同学们还记得唐代诗人李贺的《南园》吗?(齐声背诵)确实春天的景色太美了。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王驾的《雨晴》,齐读课题,这一节课,我们继续运用这三个步骤学习古诗(出示课件,齐读)

1、谁愿意介绍一下雨晴?

2、指名介绍。

王驾,大约公元890年前后在世,字大用,河中(今山西省永济县)人,是晚唐时期的诗人。

3、理解题目

(1)雨晴是什么意思?(2)雨是下雨,晴是晴天。

二、抓字眼,明诗意。

1、初读古诗,感知内容。

①请大家自由地把本诗仔细读两遍,争取读准、通顺,留意节奏。②指名读

③听完学生朗读,教师做简单的评价,生小组读,老师范读,生再齐读。

④诗读到这儿,你的脑海里留下什么印象,有什么感觉?指名回答。⑤是的,同学们,让我们带着这种感觉再来读一读这首诗。

2、指导阅读——抓字眼,明诗意

①请大家默读这首诗,看看注解,然后同桌说一说这首诗大概在讲什么意思。

(下雨前刚刚看见春花吐蕊开放,雨后再看,只剩下片片绿叶,花都被雨水打落。天晴了,蜜蜂蝴蝶高兴地飞舞,却纷纷飞过院墙去了。难道春色还留在隔壁邻居家吗?)

②好了,老师想提几个问题,看看你们对这首诗大概的意思把握多少,:诗中写了哪两个时间段?(雨前、雨后)。作者“疑”什么?

三、指导欣赏——入诗境,悟诗境

1、听配乐朗读,引导学生闭眼想象。

雨前作者看到的是一番什么景象?什么感觉? 雨后又看到的是什么?感觉又怎样?

2、体会用字的精妙,深入感情诗情

①“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的“疑”是谁在疑? ②为什么会疑春在邻家?

(哦,原来蜂蝶都在追寻春色,何况我们人呢?)

3、指导品读

(1)你们现在悟出了诗人的情感了吗?谁来读一读?

(2)指名读,要想读好诗,我们还好留意节奏,还要读出要害字,齐读。

四、指导背诵——深化诗情

1、教师范背

2、学生自由背

3、同桌之间相背

4、指名背

5、你还知道哪些惜春的诗,与同学们一起来分享。(注意指导同学们的感情)

五、总结

这首诗写春天雨后的景象。诗的前两句,“雨前”和“雨后”的景色形成对比,第三句写蜂蝶不肯停留,表现了雨后小园春花凋落和诗人惜春的感情。第四句,诗人忽然笔锋一转,表达了一种奇妙的联想:“却疑春色在邻家”。这一句不仅写出了蜂蝶追寻春色的情景,而且将留恋春色的情态写得更有情致,更有趣了。

春天就像一道永远做不完的题目,一条永远走不完的路,一首永远写不完的诗,让我们带着对春天的美好愿望,再一齐将《雨晴》再来读一遍吧。

书湖阴先生壁 2013.5.10 新授

一、释题导入。

1、今天,我们学习古诗《书湖阴先生壁》,读题。

2、说说你对诗题的理解。

3、师小结并介绍作诗背景:北宋大政治家王安石,晚年闲居在南京紫金山麓的半山园,常跟附近居民来往,相处得很友好,湖阴先生杨德逢,便是其中的一位。这一年夏初时节,诗人又到湖阴先生家做客,对这里的环境景色十分欣赏,随口吟成这首绝句,应主人请求题写在当院墙壁上。

二、诵读,明诗意。

1、自由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再读,借助注释及相关资料,说说你读懂了什么?(了解全诗大意、初步掌握古诗的感情基调)

3、师述古诗大意,学生闭眼冥想画面:几间简朴的茅舍由于经常打扫,檐洁壁净,没有苔藓生长的余地;成垄成行的花木,把小小庭院装点得井井有条,这些全出自主人的亲手栽培。一条快活的溪水,环绕着大片碧绿的禾苗,俨然是稻田的守护者;两座多情的山峰,不待邀请就推门而入,把清清的秀色送入眼帘。

4、说说你听后的感受,再带着初步体会到的情感朗读全诗。

三、精读,悟诗情。

1.默读,抓词感悟,说说你新的体会。(侧重于人物形象与情感的体会与感悟)2.汇报交流:

(1)湖阴先生人品高洁、富于生活情趣;清静脱俗,朴实勤劳。

(2)湖阴先生的生活与大自然和谐相处。3.带着新的体会感情朗读。

4.描写景物,赞美主人品格,归根结底还是为了抒发诗人自己的思想情操。你感受到了吗?说说吧!(表达了诗人退隐闲居的恬淡心境和从田园山水、从与平民交往中所领略到的无穷乐趣。)5.诗人是运用了怎样的表达方法生动地传递出他的思想情感的呢?(感悟诗人丰富的想象力,学习拟人与描写巧妙结合的表达方法)

6.再次,感情朗读。7.尝试背诵。

四、布置作业 1.背诵、默写古诗。

2.依据诗意,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为这首诗配一幅画。

第二篇:古诗文教案

1、《池上二绝》

一、文本解读:一个小孩撑着小船,偷偷地采了白莲回来。他不知道怎么掩藏踪迹,水面的浮萍上留下了一条船儿划过的痕迹。、二、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学会诗中出现的两个生字“浮、萍”。

3、理解诗句的内容,现象诗中描写的情境,感受乡村孩子的质朴、纯真的童心之美。

三、教学重点:

①读中理解诗句的含义,读中感悟诗文的意境,体会童真童趣。②有感情地朗读、背诵,《池上》,丰富古诗积累。

四、教学难点:

①在理解的基础上,结合诗句展开想象,体会童真的纯真与快乐,与古诗意境产生共鸣。②品味古诗语言,抓住“偷采”、“不解”、“藏匿迹”等词语感受诗人炼字之妙。

五、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激趣:让学生把课堂中或课外学到的而且会背的古诗背给同学们听,大家一起分享。

2、导入:今天,老师想和大家一起学习一首新的古诗。这就是《池上》。﹙板书课题﹚

3、简介作者

诗歌的作者是白居易,号香山居士,他是我国唐代有名诗人。他一生写诗3600多首,是唐朝写诗最多的诗人。﹙二﹚、初读感知,了解大意。

1、布置初学。

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课文,初步感知,了解大意。读一读——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读懂大意。看一看—-观察课本插图,图文对照,揣摩诗意。说一说——用自己的话说诗句大意、诗句之美。

2、巡视指导。

3、检查自学。

⑴解字词

撑:用篙抵住水底使船行进。

艇:比较轻便的船。诗中指的是小船。

解:懂得、明白。

藏:隐藏、藏匿。

浮萍:一年生草本植物,浮生在河渠、池塘中,叶子扁平,椭圆形或倒卵形,表面绿色,背面紫红色,叶子的下面生须根,花白色。也叫紫萍或水草。⑵懂诗句 ⑶明大意

小娃娃撑着小船,偷偷采了白莲蓬回来赏玩。他还不懂得该怎样去隐藏自己不被人发现,那小船轻轻划过,荡开了池面上的浮萍,留下了一条清清楚楚的水路。

设计理念:阅读教学要以读为本,读中感悟、读中理解、通过读来感悟诗的意境。

(三)、品读感悟,欣赏诗美。

1、读诗 ⑴学生练读。

⑵评价指点:朗读要欢快,抒情,要读出小娃的调皮、天真。⑶有感情朗读

2、说诗 ⑴提出问题。

读了这首诗,你的感受和体验最深的是什么?愿意把学习成果说出来与大家一起分享吗? ⑵学生练说。⑶教师引导指点。

①“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等。

②诗歌描写了一位天真机灵、调皮可爱的小娃形象,通过他的动作、细节,表现了纯真美好的童趣。

3、写感受

⑴提出问题。

写下自己对诗的感受和理解,要求有自己的体会。一两句也行/

⑵交流评价。

设计理念:在这一环节的教学活动中,我以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为主要形式,让学生在读中产生独特体验和感悟,在合作中加深自己的理解,在交流中阐述自己的见解。读、说、想、写贯穿整个环节。

(四)、读背体会,总结全诗

在熟练朗读的基础上背诵,在诵读中进一步体会古诗的美。

设计理念:古诗要能熟读成诵。

(五)、布置作业

1、背诵《池上》,并默写。

2、用自己的话把诗的大意写出来。

3、发挥想象力,为《池上》配上一副画。

板书设计:

偷采白莲回

教学反思:

童真、童趣

第三篇:古诗文诵读教案

中华古诗文诵读教案

活动目的:

1、通过活动,使学生感受中华古文化的博大精深,体会古诗的意境,领悟诗人的情感,培养审美情趣,提高审美能力。

2、分调动学生在班集体活动中的主动性、创造性,强化作为班集体主人的意识。活动准备:

1、物色好主持人

2、各小队组织熟练背诵古诗。

活动过程:

一、布置分配任务

1、将古诗按历史时期分成十一个阶段,即《诗经》、《楚辞》、《汉乐府》、建安诗歌、东晋诗人陶渊明、北朝民歌、唐代诗歌、宋词、元曲、明清诗歌、毛泽东诗词。并将每班学生分成十一个小组,在小组长的带领下,收集此段时期最具有代表性的诗作,选一首或几句喜欢的背诵下来,到时依次展示朗诵表演。

2、每个同学自己创作一首或几首古诗。

3、以小组为单位,选自己喜欢的诗词配以自己喜爱的曲调进行演唱,合唱、独唱形式不论。

4、利用各种渠道,以小组为单位分别学唱古代诗词歌曲。

5、各班挑选两名男女主持人,按一男一女,一班一人搭配成两对,要求每对设计好自己的主持台词。

二、按诵古诗,写古诗,唱古诗的思路设计制作好课件

三、成果展示

1、课前,多媒体屏幕展现一幅美妙的图画并伴有《水调歌头》的音乐,营造出一种很古典的氛围。

2、师:非常高兴,今天能与同学们一起漫步古诗苑。古诗就像一朵罕见的奇葩绽放在诗坛上,散发着迷人的芬芳,吸引着我们前去观赏。记得二千多年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屈原曾经吟唱“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确,中国古诗之路也是漫长而修远的,漫步古诗苑,希望我们在古诗苑里上下求索,去探索一条古诗的辉煌历史之路。下面有请主持人刘杨、张兴旺上场,各小组朗诵的代表作好准备。(屏幕显出屈原的画像及“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字幕,并配以《高山流水》的背景音乐。)

女:《诗经》又称《诗三百》,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它开创了我国诗歌现实主义的优良传统,下面请同学们感受一下它的风采。(具体诗段略,下同)

男:战国时期的屈原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个伟大诗人,也是我国浪漫主义诗歌的先导,下面请听听他的心声《离骚》。

女:两汉四百年间的诗坛,以乐府民歌成就最为辉煌,今天保存下来的有五六十首,下面我们就欣赏一首《汉乐府》吧。(具体作品略,下同)

男:《汉乐府》之后,我国诗坛上掀起了第一次文人诗歌高潮,就是著名的“建安诗歌”,它以“三曹”、“七子”和蔡琰影响最大,有请“曹操”和“刘桢”上场。

女:东晋诗人陶渊明开启了田园诗派,他善用白描手法及通俗语言写出真挚的感情和深远的意境,耐人寻味,请听他的《饮酒》诗朗诵。

男:《北朝民歌》现存60多首,它风格豪放爽朗,慷慨激昂,听听《敕勒歌》,你一定会感受到北方少数民族的粗犷性格。

女:唐代诗歌是我国古典诗歌发展的顶峰,这一时期,诗人辈出,诗歌纷呈,繁花竞放,万紫千红,是值得我们永远珍视的艺术瑰宝,下面就请欣赏几位唐代大诗人的诗作吧。

男主持:唐末兴起的新的诗体一词,在宋代得到蓬勃发展,并形成婉约和豪放两大派别,下面我们来领略一下两派的风采。

女:散曲是一种新的诗体,是词与民歌相结合逐渐形成的一种抒情诗,它是我国古典诗歌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值得我们珍视,下面让我们来感受一下。

男:诗歌到了明清两代数量虽多,但成就不高,不过也出现了一些民族英雄的爱国主义诗篇,在衰弱的诗坛上显示出耀眼的光彩,请欣赏龚自珍的《已亥杂诗》。

女:谈到古典诗词,我们还不能忘记一个人,那就是新中国的缔造者毛泽东,他的诗词意境雄浑、开阔,想象奇特,画面壮丽,让我们在《沁园春·雪》中来感受一下伟人的气度吧!

3、师:一路走来,我们感受到了不同时代,不同作家,不同风格的诗歌,它们或清奇,或雄浑,或冲淡,或自然,或典雅,或疏野……令我们眼花缭乱,留连往返。我不知道同学们有何感受,反正从我认识古诗的那一刻起,它就成了我生活的一部分,我生命的一部分,即使我已年近不惑,即使我每天生活在繁琐得不能再繁琐的柴米油盐酱醋茶中,我依然在我的心中为我的古诗保留一个空间,我依然在枕边案头摆放一本诗词,闲暇时翻翻,我甚至不怕怡笑大方,还学古人写诗填词,来表达我对古诗的一份痴情。屏幕依次出现老师生活中的诗词作品,并配以《夕日乡》的背景音乐。最后定格在几个大字上“唤起杜陵风雨手,写江东渭北相思句,歌《风》《骚》,慰词曲”。

作品欣赏完毕后,老师再饱含激情地呼唤:同学们,如果你对古诗也像老师一样痴情的话,就请你“唤起杜陵风雨手,写江东渭北相思句,歌《风》《骚》,慰词曲”吧!我期待着你的精美诗篇。下面有请主持人谢晓芹、姚世霖上场。

在两个主持人的主持下,两班开展比赛活动,轮流上场朗诵自己创作的作品,看哪班作品多,质量高,没来得及表现的由班长收集整理成册再作评比。

4、师:同学们的诗作或许还很稚嫩,但我们能感受到一份炽热的真情,或许这就是古诗的魅力。我相信,我们的古诗将与日月争辉,与天地同在,千秋万古,吸引着我们“狂歌痛饮”来访诗词曲。今天,我们还不能痛饮,但我们可以狂歌,让我们亮出我们的嗓子,献出我们的热情,在古诗苑里歌一曲吧!

多媒体屏幕显出一幅图画及“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诗词曲。”的字幕。这一环节仍由先前的主持人主持,首先演唱自己配乐的古诗。然后两班表演古代诗词歌曲大联唱。最后齐唱《一剪梅》。

5、师:“人生千里与万里,黯然销魂别而已”,漫步古诗苑,五里一徘徊,当我们不得不说再见的时候,请同学们一定记着要带走一颗诗心,一份诗情,一种诗境,那么你以后的生活一定会“万紫千红总是春”。(屏幕显示画面及李仪之的《卜算子》音乐,在歌声中结束活动。)

第四篇:古诗文诵读教案

春晓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和背诵古诗,有能力的同学能读出诗中的感情。2.通过表演、猜测、讨论、绘画等形式,从整体上了解诗的大意。3.在活动和对话中,体会诗的情趣,初步产生对古诗的喜爱之情。教学重点:理解并说说诗句的意思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

1.引入激趣

启发学生说说自己知道的或看到的春天美丽的景色,激起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播放《春晓》教学电视片,让学生看雨后春天早晨鸟语花香的绚丽图景,听配乐朗读。教师简要介绍作者孟浩然。

2.初读感知

学生自己利用课文所注的汉语拼音朗读这首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读得连贯。注意读准下列字音:“觉”是多音字,在诗中读jué;“啼”是第二声。读后可以说说诗中写了春天的哪些景物。

3.精读理解

(1)指导学生通过查字典说说“晓”“眠”“觉”“啼”“知”等词的意思。

(2)同桌交流,互相说说诗句的意思,然后说给全班的同学听,同时屏幕上打出古诗意思的图画。

(3)看着屏幕上打出的画面,说说这首古诗的意思。

(4)朗读《春晓》,指导读出节奏和重音,读出韵脚。屏幕上打出这首诗,标明节奏和重音。

4.品读领悟

(1)屏幕上出现古诗意思的画面,同时有配乐朗读,听了一遍后,学生跟读,然后指名朗读,大家评议。

(2)学生自由练读,同桌互读互背,全班背诵。

(3)屏幕再现图画,几只鸟站在开满桃花的枝头上,春燕在空中飞翔,地面有落花。①学生看着画面,背诵《春晓》。然后闭上眼睛,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色,背诵。

②教师小结:诗人把握住“春晓”这一季节的时间和特点,把自己酣睡初醒的所感所闻依次写出,构成一幅百花齐放、百鸟争鸣的春景,表达了作者热爱春天,珍惜春光之情。

③屏幕上依次显现四句诗表现的画面,学生看图吟诵,体会意境。

村居

教学目标 :

1.学会本课3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了解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想象诗中描绘的情景,练习口头表达。激发热爱大自然、珍惜童年的美好感情。

教学重点:理解并说说诗句的意思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小朋友,春天是一首歌,春天是一幅画,春天还是一首诗呢!清代有位大诗人高鼎,写下了一首有关春天的诗《村居》,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

二、学习古诗

1.读题。

2.出示古诗。自读古诗,指名读。生评,再读。师范读,生齐读。3.这首诗写的是什么季节?你从哪里看出来是春天的?(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春烟、)

4..小朋友的本领真大,在文中找到了春天。老师也找到了春天,小朋友想不想看看老师找到的春天?多媒体出示一张张图片。师述: 小朋友,此时此刻,你是否已经被这美景所吸引了呢?再来读读“陶醉”这个词。

5.在这春光明媚的日子里,孩子们又会干什么呢?请小朋友读读三、四两句诗。你读懂了什么?介绍“纸鸢”。

6.在这美丽的春天里,处处春光明媚、莺歌燕舞,处处鸟语花香、春意盎然,小朋友在广阔的田野里放着风筝,心里高兴极了。人们居住在这里,生活地多么幸福这就是田园生活,这就是乡村生活。因此,诗人高鼎将这首诗取名为《村居》。一起再来读读这首诗。

7.师范读古诗,指导学生朗读。8.背诵古诗。

三、课后作业: 背诵古诗,回家后收集几首有关春天的诗。

登鹳雀楼

教学目标:

1.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能声情并茂地背诵课文。

2.通过学习这首诗,使学生初步了解“登高才能望远”的道理。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朗读能力和语言表达的能力。教学重点:理解并说说诗句的意思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二、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见一位有名的大诗人,你们高兴吗?生:高兴

三、讲授新知

1.初读感知 请同学们对照拼音自己读一读古诗。生:(自由读古诗)2.检查读的效果(1)难读字音:千(出示“千”的生字卡片);(2)易读错字音:入、日。(出示“入、日”的生字卡片)(3)需要读准、读好登、楼、白、尽、黄、入、流、千、目、更、层。(电脑屏幕显示生字)

3.同桌互相检查,质疑答疑

(1)你们想知道这首诗的节拍吗?请认真听老师来读。

(2)谁能有节奏地读给大家听(指名朗读,播放古诗画面,配合音乐,学生评议。)

(3)现在请同学们闭上眼睛静静地听录音配乐朗诵,仔细地想象登上鹳雀楼时看到的壮观美丽的景象。(放录音)

(4)你想用什么方式描绘出自己脑海中呈现的画面呢?小组可以商量一下。(学生可以采取任何方式来表现,如:朗诵、表演、绘画、语言描述。)

(5)让我们再次登上这美丽的鹳雀楼,感受一下当时的壮观景象。(屏幕展

(6)诗人王之涣站在鹳雀楼上,气势磅礴的美丽景色尽收眼底,他的心情会是怎样的呢?如果是你,你会如何吟诵这首小诗?生:(体会朗诵,练习背诵)

(7)采用多种形式的读、背。(领读、默读、自由读、赛读、全班齐读)

四、课堂小结

(1)同学们,你们朗读得真精彩,连大诗人王之涣也忍不住要夸夸你们了 老师想再考一考你们,我这里有几首五言诗句,也请你仿照今天学的这首古诗的节奏来试着读一读,好吗?,(自由读古诗)

(2)你们读得真棒!希望你们也像诗人一样,留心观察周围的景物,把自己对美好景物的喜爱之情,用诗歌、儿歌的形式表达出来。

板书设计

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绝句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从而激发其爱护树木,保护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

2.学会生词,理解字词,读懂古诗。

3.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感受古诗的意韵。4.掌握学古诗的方法。教学重点:

理解并说说诗句的意思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

一、习旧引新,激发兴趣。

导语 :现在是春暖花开的季节,历代诗人留下了许多赞美春天的诗篇,谁能背给大家听?

同学们,背得很好,今天我们再来学一首《绝句》(板书)

二、解题知人,感受美

三、逐句解释,理解美 1.范读全诗

2.学生试读,边读边思考,提出不懂的地方 3.师生释词

四、赏境诵读,抒发美。

1.教师诵读,配上音乐。

2.请同学们带着热爱春天的感情去朗读古读,在读中体会美。

五、小结学法

六、布置作业 :抄古诗试背

古朗月行

【教学目标】

1.学习《古朗月行》,了解这首诗的创作经过。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3.领悟学习古诗的方法,理解古诗的含义,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古诗的意境,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古诗。【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指名背诵《绝句》。

二、学习《古浪月行》 1.解诗人及创作经过。

2.(出示多媒体课件──全屏显示全诗)学生自由朗读古诗,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

3.放声朗读这首诗。(自读、互读。)

三、组织学生汇报自学情况

1.(出示多媒体课件──全屏显示动画版的课文插图)出示《七步诗》动画插图,教师配乐朗诵,学生看、听、思考,这首诗给自己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按照“学习向导”中问题的顺序,依次进行汇报,交流自学情况。(再次出示多媒体课件──“学习向导”)

3.(学生充分谈,教师随时进行朗读指导。)

4.教师参与环节:同学们设计的汇报形式真是太精彩了!我也想借此机会出几道题,考考大家。(出示多媒体课件——练一练)

5.通过学习这首诗,你能体会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四、布置作业

梅花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诵读古诗。

2.读中感悟,体会梅花的特点,感受梅花的美。

3.在实践活动中,使学生各心个性得到发展,提高审美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地背诵和诵读古诗。

教学难点;理解诗意,体会梅花的特点,欣赏梅花的品格。教学方法:

1.创设情境,引发情感。

2.读中感悟,体验情感。

3.画中延伸,体验学习后的满足和成功。教学过程:

一、引入情景

1.教学开始把学生带入四季花这个特定的情境中,感受花的美。2.引出梅花。接着请学生欣赏雪中的梅花,让他们直观的感受雪花飞舞,寒梅独放的情景。

3.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二、朗读古诗

1..以读为主线,设计了初读、再读、领读、细读等几个环节让学生诵出感情

2..诵出节奏,诵出诗意。

三、欣赏梅花图片,在画中感受梅花的特点,体验梅花不畏严寒的品格。

四、背诵古诗

五、理解诗意,体会梅花的特点,学习梅花的品格。

六、作业:背诵古诗

板书设计

梅花

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足雪,为有暗香来。

悯农

一、教学目标:

1.读懂诗句,体会诗的意境和思想感情。

2.学会生字新词,理解“蹊”、“恰恰”等词的意思。3.背诵这首诗。

二、教学重点:

理解词语,读懂诗句,有感情地朗读。

三、教具安排

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学习古诗

1.理解词语

2.理解诗句

同学们学习词语又快又好,我相信大家在理解词语的基础上也初步理解了诗句。谁来说说你理解了哪一句诗?(不用按照顺序)

谁能按顺序把这首诗的意思完整地说出来?(教师引导)

3.感情朗读

4.理解意境

哪位同学认为自己学的最好,读得最棒,就站起来,像一位诗人一样朗诵这首诗?其他同学闭上眼睛,认真听,听他的朗诵是否能将你带入这一美景之中?

三、引申

诗中描绘的景色美吗?请大家闭上眼睛,在我们面前出现了一片田野,农民伯伯在秋收,望着这一美景,我们真想把他画下来。(画画,展示)

四、课后作业:

同学们,你们学会这首诗了吗?今天,就请同学们回家后把今天的学习内容讲给父母听,看谁讲得最棒。

悯农 李绅(唐)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寻隐者不遇 教学目标:

1.了解古诗所描写的景色,从中感受自然美和语言美;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学习本课生字词,理解诗句的意思。

3.有感情地吟诵、背诵古诗并会默写。教学过程:

一、出示《寻隐者不遇》图,简介背景,揭示课题

二、自读诗句,初步理解诗句的意思

1.熟读诗句,勾画不理解的字、词,借助工具书自学。

2.组内交换意见,扫除障碍。

3.指名试着说说诗句的意思。

三、深入探究,引发学生展开想象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节奏、语调、语速)。

2.边读边想象诗的意境。

3.诗人感受到了什么?

4.诗的最后两句是画面上的景物吗?

四、小结

1.读了这首诗,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五、指导感情朗读,背诵古诗。

1.对照画面朗读。

2.背诵古诗,想象画面。

板书:

寻隐者不遇 贾岛(唐)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所见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课文。

2.理解诗句的意思,初步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

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准备:

1.挂图、投影片或自制的多媒体课件。

2.朗读课文的录音磁带。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学前谈话板书课题:所见

二、理解题目。(出示全诗)

三、检查预习。

指名朗读。(可多请几位学生个别读。要求读准每个字的字音。)

四、理解诗句意思。

1.小组合作学习

2.讨论、交流。

3.评议

4.教师演示

五、体会古诗思想感情

六、指导朗读。

1.同学们说得多好啊,就让我们带着感情来读好它读之前先欣赏两遍配乐朗诵。第一遍,要求大家注意听;第二遍,我们边听边跟着录音轻声朗读。)

2.学生自由朗读。

3.试着背诵《《所见》

板书设计:

所见

袁枚(清)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越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相思 ·

一、教学目标

1.认识2个生字,会写3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3.懂得热爱家乡。

二、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人热爱家乡的真情实感。

三、教学准备:教学课件、实物投影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已学了很多古诗,谁愿把自己喜欢的古诗背给大家听?(指名背)2.揭示课题:《相思》

二、初读感知 1.范读《相思》

2.学生借助拼音自由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有困难找同学或老师帮忙。

3.认读生字:说说你是怎么记住它们的?4.说说你在预习中知道了什么? 5.质疑并适时解疑。6.看图说说《相思》这首诗的大意。

三、朗读感悟

1.创设情境: 2.指导感情朗读(师范读、指名读、生自读、小组读、展示读)3.背诵这首古诗,看谁先背下来。

四、实践活动

1.借助课文插图和诗句进行想象,小组合作表演 2.师生评价表演情况

七、设计板书

相思

·王维 盛唐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江上渔者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理解《江上渔者》的诗意。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江上渔者》的诗意。教学准备:教学课件、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二、初读,识字,引入意境

三、初读课文,了解诗的大意。(自由读)

四、读懂全诗。(下面我们来学习这首古诗)

1.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2.亲君看一叶舟,出没**里。

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古诗

4.指名读,同桌互读。5.齐读《江上渔者》

6.同桌相互说说诗的意思。

五、朗读、背诵《江上渔者》

以叙述的口气,把这首诗编成故事,讲给同学听。

六、总结。

板书设计

《江上渔者》

范仲淹(北宋)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君看一叶舟,出没**里。

夜宿山寺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诗文,体会诗的意境和诗人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诗文,背诵古诗。

3.理解重点词句,理解全诗意思。

教学重点,难点:指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词句,理解古诗意思。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教学过程:

一、小擂台

以小组为单位介绍唐朝大诗人李白。(相同的内容不重复)

二、揭示课题:教师板书课题《夜宿山寺》

三、学习新课

1.教师用投影出示插图,请学生观察,用自己的话说说图画的内容。

在一座很高的山上,有一座寺庙,云雾萦绕在山腰,星星在寺庙周围眨着眼睛。

2.教师伴着音乐范读古诗,请学生进行评价。

3.学生自己读古诗。

4.相互交流学习情况 5.指导朗读

(1)结合电脑欣赏当时的意境,听配乐朗读。(听后让学生谈谈自己的体会。)

(2)让学生自己练习说说全诗的意思。

6、体会诗中出现的两个“高”字,结合诗句内容谈出自己的感受。

四、背诵古诗(自己先练习,而后汇报。)板书设计:

夜宿山寺

唐•李白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赠汪伦

教学目标:

1.了解诗句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2.达到会背,会默写。

3.欣赏李白的诗

教学重难点:指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理解古诗意思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

古诗是我国文学艺术宝库中的瑰宝,大家从小到大学习背诵了很多古诗,你们愿意展示一下自己的学习成果吗?

二、自读课文,初步感知诗文中所包含的送别之情。1.读诗题,找疑问,了解诗题。①“赠汪伦”意思就这首诗是送给汪伦的。②了解诗的背景资料。

2.读通诗文,初步感悟送别之情。

(1)(点击出示《赠汪伦》全诗文。,老师吟《赠汪伦》诗。)(2)自己先试试。读的时候注意读准字音,把诗句读通顺,并且多读几遍。

(3)生指名读课文,检查是否做到正确、流利。读通——感动——入情

(4)齐读诗文。

三、精读品味,合作探究问题。

1.生回顾生活中与亲人、朋友离别的情景

(1)送礼物。(板书:送礼)(2)道“保重”“一路顺风”之类的送别话语。(板书:叮嘱)(3)互相拥抱,握手。(板书:陪同)2.自主朗读,比较古今送别方式的不同,找出疑问?

四、吟诵新的感悟。

1.观看插图,播放音乐,再吟诵古诗,把新的感受在吟诵中表现。2.课堂总结。

江雪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背这首诗。2..理解诗中意、想象诗中画、体会诗中情。

3.体会诗人不同流合污,孤傲不屈、积极乐观的品质。教学重难点:指导学生理解古诗意思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诗题。1.师板书诗题:江雪

2.齐读诗题:读着这个诗题,你的脑中浮现出一幅什么样的画面呢?

二、理解诗中意。1.读通《江雪》。

①请你自己读一读古诗,注意把字音读正确,把诗句读通顺。②请学生指读,师生共同正音。

2.读懂《江雪》。

②学生分四人一小组,讨论并交流理解的和不理解的字、词、句。③组织全班学生交流。

④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读出对古诗的理解。

三、想象诗中画,体会诗中情。

1.古人说“诗中有画”。这首诗就是一幅画,请你听老师读这首诗,闭上眼睛想象画面,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2.组织学生交流想象的画面。

3.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读出雪之大。

4.渔翁在这么冷的雪天中钓鱼,你认为他是个什么样的人呢?(孤独、坚强、与众不同、孤傲)

六、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两位渔翁,无论是独钓寒江雪的渔翁,还是纵情于山水间的渔翁,都让我们认识一个坚强而乐观的柳宗元,相信渔翁和柳宗元的形象已铭刻在每个同学的心中,伴随着每个同学更好地成长。

春夜喜雨

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杜甫的文学常识和本诗的写作背景 2.2.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并背诵这首诗。教学重点: 领略诗歌意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 古代诗歌鉴赏方法的初步掌握。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走近杜甫

指导学生阅读提示并看多媒体杜甫介绍:

三、研读新课:

1.指导学生阅读《春夜喜雨》,纠正错误读音。(屏幕显示)2.指导学生欣赏阅读,创造意境(多媒体配乐)3.整体把握诗歌思想感情:

四、互动质疑、深入体味,1.抓住重点字来分析体味诗人遣词造句的妙处。2.借助想象和联想。

五、阅读欣赏并尝试背诵(配乐朗读)

六、总结: 这首诗主要表达诗人喜悦的感情,全诗每个句子也都充满喜意,可是整首诗自始至终透露了“喜”字吗? 没有,清代浦起龙《读杜心解》中云:“喜意都从罅隙里迸透”,我们读这首诗,就应该找出罅隙里的喜意,从而体会诗人那种与人民群众休戚相关的高尚纯洁的思想感情。

情景交融,构成诗歌的意境,情与景,也是构成诗歌两个要素,《春夜喜雨》通篇写景,是否就没有写情? 七、一首诗,怎么知道它好,它不好,需要用心体味、鉴赏,如何鉴赏?我们可以从哪些地方入手? 简单的说,我们可以从体味诗歌本身意境入手,长歌行

教学目的:

1.感知诗歌的韵律;初步了解时间的重要性; 2.使学生认会10个生字,;读古诗,理解诗意,3.观察图画,展开合理的想象,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背会该诗。教学重难点:理解诗意,学会新词新字,使学生受到珍惜时间的教育。教学过程:

一、由谜语导入,创设教学情境

1.出示谜语:看不见,摸不着,跑着快,又没脚。一去永远不回头,千金万金买不到。

2.学生猜出后,教师借机板题:时间

二、引导学生观察图,激发学生兴趣

1.仔细观察书中插图,讨论问题:(1)图中画的是什么地方?(2)他们在干什么

2.学生边看边说,要求自言自语。

3.组织在班内交流后,切入到学习主题:《长歌行》的理解及背诵、认字、识词……

三、初步感知诗歌内容

1.请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试着读一读,要读准音,正对调(正确)。

2.(放录音)请听一听你的朋友认对了吗?请学生自己验证。

3.请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1)个人自由读。(2)两人合作读。(3)四人小组合作读。

四、进一步理解诗歌内容

1.指名试读诗,请仔细听后评议。

2.再放录音,让学生进一步感受诗歌的节奏及韵律特点。

3.教师范读,学生小声跟读(有语气)。

4.质疑问难: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合作解决;

五、指导背诵,当堂检查,及时反馈

1.教师抓住重点词指导背诵:少壮、老大… 2.学生自由背诵。

3.抽查学生背诗,指出优缺点

六、回顾插图,说演结合

七、课堂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长歌行》,大家都知道时间就像流水,一去不复返,所以我们一定要珍惜时间,做生活的有心人。

第五篇:古诗文默写教案

“古诗文默写”复习专题

执笔:何盾平

一.复习目标

1.古诗文默写和阅读在中考语文中占着六分之一的比重。默写以“考试说明”推荐背诵的20篇古诗词和10篇文言文为主。2.复习重点

1.能够顺畅地朗读,读音正确,节奏合理。2.了解古诗文名篇涉及的重要的作家作品知识。3.能理解古诗文中常用词语的含义。

4.理解古诗文的基本内容,背诵和默写规定的古诗文。

5.对古诗文中的关键词句、写作特色等能够作必要的理解和赏析。二.复习过程

1.名篇的默写(课内引导背诵)1.关睢(关关睢鸠)诗经

2.观沧海(东临碣石)曹操 3.饮酒(结庐在人境)陶潜 4.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城阙辅三秦)王勃 5.次北固山下(客路青山外)王湾 6.使至塞上(单车欲问边)王维

7.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李白 8.望岳(岱宗夫如何)杜甫 9.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天街小雨润如酥)韩愈 10.观刈麦(田家少闲月)白居易 11.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杜牧 12.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李商隐 13.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李煜 14.渔家傲·秋思(塞下秋来风景异)范仲淹 15.登飞来峰(飞来峰上千寻塔)王安石 16.江城子·密州出猎(老夫聊发少年狂)苏轼 17.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 18.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辛弃疾 19.过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经)文天祥 20.山坡羊·潼关怀古(峰峦如聚)张养浩 2.文言文 1.孔子语录

2.曹刿论战

左传 3.出师表 诸葛亮 4.桃花源记 陶潜 5.三峡

郦道元 6.马说

韩愈 7.小石潭记

柳宗元 8.岳阳楼记

范仲淹 9.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10.送东阳马生序(节选)宋濂 3.主要题型有:

直接型默写

理解型默写

运用型默写

开放型默写

4.我们答题易失分的原因是:

(1)字迹潦草。(2)写错别字。

(3)有的古诗词或文言文不会背。(4)没有审清题。

(5)句意把握不准或理解错误。5.复习中应关注:

(1)自觉强化认真写字的习惯和认真审题的习惯。

(2)古诗文一定要理解。我们有些同学只注重背诵,不注重动笔,这种毛病一定得改。

(3)命题的依据是“考试说明”,不是教材。6.复习时应特别关注:

(1)复习“考试说明”中推荐的20首古诗词和10篇文言文。(2)简单赏析,抓住重点,为的是理解诗意、文意。

(3)我们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默写。7.复习方法

“考试说明”推荐背诵的20首古诗和10篇文言文要熟读成诵、烂熟于心,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熟练背诵、默写。培养语感,除了不念错字音外,注重节奏与停顿。注意不添字、漏字、不写错别字。8.体验与探究(真题体验)

(2011·浙江台州)古诗文填空。

(1)____________,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2)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乎。(范仲淹《岳阳楼记》)(3)王维在《使至塞上》一诗中,以传神之笔勾画出塞外雄浑壮观景象的千

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1·江苏扬州)默写。

(1)但愿人长久,____________。(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2)____________,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毛泽东《沁园春·雪》)(3)塞下秋来风景异,____________。(范仲淹《渔家傲》)(4)____________,不悱不发。(《论语》)

(2011·江苏扬州)默写。

(1)但愿人长久,____________。(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2)____________,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毛泽东《沁园春·雪》)(3)塞下秋来风景异,____________。(范仲淹《渔家傲》)(4)____________,不悱不发。(《论语》)

(2011·浙江嘉兴)根据提示默写。

(1)山中风光,情趣无限。高山树立了远大的志向,“____________,一览众山

小”。

(2)历史长河,人才辈出。李白有“____________,中间小谢又清发”的感慨,赵

翼有“江山代有才人出,____________”的抒怀。

(3)5月26日是世界向人体条件挑战日,它旨在锤炼意志、挑战极限,这与孟子所

说的“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饿其体肤,空乏其身”何其相似。

(2011·江苏淮安)诗、文名句填空

(1)海日生残夜,____________。(王湾《次北固山下》)(2)____________,再而衰,三而竭。(《曹刿论战》)(2011·江苏淮安)诗、文名句填空

(1)海日生残夜,____________。(王湾《次北固山下》)(2)____________,再而衰,三而竭。(《曹刿论战》)

(2011·北京)默写。

(1)千嶂里,____________。(范仲淹《渔家傲》)(2)土地平旷,屋舍俨然,____________。(陶渊明《桃花源

记》)(3)杜甫在《望岳》诗中抒发雄心壮志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点涵析

古诗文默写主要考查我们对中国古代优秀诗文作品及其重要语句的掌握,意在引导我们重视诵读,培养语感,强调语文学习中的积累、感悟和熏陶,提高人文素质。1.依据诗文填写上句或下句。

2.按要求在理解诗文含义的基础上填写原句。3.观察画面写出诗文名句。

4.给出具体情景,在理解的基础上,用课外诗句引出课内 诗句。

5.根据要求写出描写同一类事物的诗文句子。6.文言文课文中的中心句、重点句等。整合与点拨(应考链接)

一、名句名篇背记方法 1.理解背诵法。

2.“整分联”背诵法。即整体背诵、分段背诵和联合背诵的方法。这三 种方法各有不同的特点、用途,并有一定的联系。

3.形象记忆背诵法。形象记忆是以感知过的事物的外部特征或外在表 象为内容的记忆,基本特点是记事物的外部形象而不是本质,运用形象记忆 的关键是想象、联想。

4.尝试回忆背诵法。反复朗读,读到一定程度时,合上书试背,对读 的内容进行回忆,以增强背诵的效果。5.限时背诵法。

6.读写结合记忆法。读一读,写一写,反复练习,读写结合进行记忆。7.综合归类记忆法。将诗文名句按春、摹、夏、秋、冬,山、水、日、月,花、草、鸟、虫,风、雨、霜、雪,亲情、友情、乡情等“情景”归类,系统整理,进行记忆。

8.收集整理记忆法。在课内外阅读中见到的佳句妙语,要注意随时记录 下来,收集在一起,在整理中进行记忆。

二、学习名句名篇五注意 1.注意生僻难写的的字

很多同学虽然能背诵名句名篇,但当时会背的东西不一定就会写,考试 时可能因为不会写其中的难写易错的字而丢了分。因此复习时一定要勤于动 笔,在纸上用笔默写。2.注意同音异义词

名句名篇中有很多读音相同,意义不同甚至相反的词语,这是命题人喜 欢设下圈套的考点。复习时要特别注意,做到不仅知其发音,还知其意义。3.注意同义异形词

意思相近或相同而字形截然不同的词在名句名篇中也是屡见不鲜的,这 种字极有迷惑性和误导性,是考试的“失分点”之一,复习时应高度重视。4.注意具体语境

考试时还应将名句名篇考题放到具体的语境中去分析、品味,这样才能 取得更好的识记效果。5.注意语句的顺序

不少名句的语句顺序即使颠倒,意思也大致不会改变,很多同学复习识 记的时候未能注意到这点,答题时就白白丢了分。

典型例题

【例1】(2010·浙江湖州)古诗词名句默写。

(1)____________,铜雀春深锁二乔。(杜牧《赤壁》)(2)陶渊明的《饮酒(其五)》中最能体现诗人闲适、悠然的两句诗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010年世博会,四海友人齐聚上海,然而天下无不散的筵席,他们终将离开。请用连续的两句古诗表达对四海友人的惜别之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古诗文的记忆、理解能力。其中第(2)题是理解型默写,第(2)题要求写出陶渊明的《饮酒(其五)》中最能体现诗人闲适、悠然的两句诗,它们是“采 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第(3)题提供背景,要求写出古诗 词中表达惜别之情的诗句。表达惜别之情的诗句较多,但要 符合“天下无不散的筵席,他们终将离开”这样的要求,故选 用的诗句应该含有劝慰、共勉之意,因此,“海内存知己,天 涯若比邻”是最佳答案。

【例2】(2010·浙江丽水)古诗词名句默写。

(1)会当凌绝顶,____________。(杜甫《望岳》)(2)请写出古诗词中描写儿童的句子:(写出连续的两句即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写出古诗词中抒发老当益壮的豪迈情怀的句子:(写出连续的两句即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2)一览众山小

(2)例:儿童相见不相识 笑问客从何处来;最喜小儿无赖 溪头卧剥莲蓬

(3)例:老骥伏枥 志在千里;烈士暮年 壮心不已

[解析] 本题考查对古诗文的记忆、理解能力。要求根据提示默写诗

句,只要符合题干要求的古诗词名句都可以。【例3】(2010·浙江宁波)古诗文填空。

(1)我寄愁心与明月,____________。(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

此寄》)(2)了却君王天下事,____________。(辛弃疾《破阵子》)(3)奉献是一种精神。我们可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

颂扬这种精神。

(4)思乡是一种情怀。我们可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

表达对家乡的思念。

[答案](1)随风直到夜郎西(2)赢得生前身后名

(3)示例: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4)示例: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解析] 此题考查诗词的背诵默写。特别要注意“郎、赢得、生、身、蚕、蜡炬、始、烽、抵、归雁”等词的写法,不能写错别字。

【例4】(2010·浙江金华)根据语境在横线上填入古诗文名句。

古典文学一如陈年佳酿,芬芳了四季,诗意了人生。春水满泗

泽,王湾在北固山下,见证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壮 阔;夏意醉原野,秋风送闲雅,陶渊明结庐在人境,享受 “ _____,悠然见南山”的恬静;冬岭秀松柏,吟诵时,山川有意;凝眸处,草木多情。[答案] 潮平两岸阔 风正一帆悬

采菊东篱下

[解析] 本题以文章片段的形式出现,采用提供阅读语境的方法,考查我们对古诗文的记忆、理解能力。解答时要根据提示,找准每篇中的名句。如前两个空,根据语境,可以断定填写王湾《次北固

山下》中的诗句,同时要符合“壮阔”的要求,就只有“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两句了。

【例5】(2010·浙江嘉兴)根据提示默写

(1)苏轼在《水调歌头》中吟唱“____________,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借月抒怀,尽显洒脱旷达。

(2)范仲淹诗句“塞下秋来风景异,____________”,流露着淡淡忧伤之感。(3)乡村美景,总是令文人墨客流连忘返。请写出古诗词中描写乡村

美景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连续的两句)[答案](1)人有悲欢离合(2)衡阳雁去无留意

(3)示例:①绿树村边合 青山郭外斜 ②黄梅时节家家雨 青草 池塘处处蛙 ③种豆南山下 草盛豆苗稀 ④晨兴理荒秽 带月 荷锄归 ⑤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

[解析] 此题考查诗词、文言文的背诵默写。特别要注意“衡阳雁去”的写法,不能写错别字。

【例6】(2010·浙江台州)古诗词名句填空。(8分)(1)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中巧借地名,写出了形势险恶和境况孤苦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写出古诗词中带“愁”字的名句:(写出连续的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惶恐滩头说惶恐 零丁洋里叹零丁

(2)示例: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风直到夜郎西;瀚海阑干百丈冰 愁云惨淡万里凝;只恐双溪舴艋舟 载不动许多愁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

水向东流。

[解析] 此题考查诗词、文言文的背诵默写。特别要注意“惶恐、零丁”等词的写法,不能写错别字。【例7】(2010·陕西)经典诗文默写 A组

(1)不应有恨,____________?(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2)浮光跃金,____________,渔歌互答,此乐何极!(范仲淹《岳阳搂记》)

[答案](1)何事长向别时圆(2)静影沉璧

B组:

(3)____________,洪波涌起。(曹操《观沧海》)(4)醉里挑灯看剑,____________。(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5)余立侍左右,____________,俯身倾耳以请。(宋濂《送东阳马生序》)[答案](1)秋风萧瑟

(2)梦回吹角连营

(3)援疑质理

[解析] 两组题考查重点差不多,(1)、(2)题为课内古诗词名句,第(1)题为课内古文名句。默写时要注意纠正错别字,如 “何事长向别时圆”中的“长”不能写戍“常”,第(2)题“静影沉璧”中的“璧”不能写成“壁”;第(3)题“秋风萧瑟”中的“萧”不能写咸“潇”。

技法点拨

1.认真审好题干,对一些难认难写的字要特别留意,注意字 的书写规范端正。

2.答错的原因有以下几种:

A.不会背,答题时似曾相识,胡乱答题。B.会背但不会写,出现错别字。C.背诵时马虎,答题时添字或漏字。D.字迹潦草,难以辨认。E.漏答或不熟练卡住了。

巩固与提高

1.(2011·浙江绍兴)古诗文名句填空。

(1)“推己及人”这种替别人着想的道德情怀不仅在中国,而且在全世界也有

着广泛的影响。据说国际红十字会总部里,就悬挂着孔子“__________,__________”的语录,体现了人类对美好人际关系的向往。(选填《〈论

语〉十则》中的句子)(2)学习,贵在脚踏实地,实事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切

不可一知半解就自以为了不起,甚至不懂装懂,自欺欺人。(选填《〈论

语〉十则》中的句子)

[答案](1)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2)知之为知之 不知为不知

[解析] 本题考查古诗文的理解与积累。对要求背诵的课内外古诗文名句要背诵熟练,书写准确,理解诗句所表达的意思。(1)(2)两个都是对《论语》中名言的考查,从“推己及人”可以看出(1)中应填“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从“贵在脚踏实地”“切不可„„不懂装懂。自欺欺人”,可知(2)中应填“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2.(2011·江苏苏州)默写古诗文名句,并写出相应的作家、篇名。____________,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苏轼《水调歌头》)

[答案] 人有悲欢离合

[解析] 对大多数同学来说,失分的原因是对关键字的字形没有 记准确。复习时必须记准字形。

3.(2011·江苏南京)用课文原句填空。

(1)采菊东篱下,____________。(陶渊明《饮酒》)(2)海内存知己,____________。(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3)不畏浮云遮望眼,____________。(王安石《登飞来峰》)(4)____________,西北望,射天狼。(苏轼《破阵子·密州出猎》)(5)____________,赢得生前身后名。(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

赋壮词以寄之》)

[答案](1)悠然见南山(2)天涯若比邻(3)自缘身在最高层

(4)会挽雕弓如满月(5)了却君王天下事(每小题1分,有错、漏、添、倒一处,该题不得分)

[解析] 考查古诗文默写,试题难度不大,只要平时默写落到实

处,不难拿满分。容易把“天涯若比邻”中的“涯”与“崖误写;复习时必须记准字形。

4.(2011·浙江湖州)古诗文名句默写。

(1)____________,思而不学则殆。(《论语》十则)(2)苏轼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中以古人自比,表达自己希望得

到朝廷重用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仙”李白的一生离不开“月”和“酒”,根据你的积累,请写

出李白诗中含“月”或“酒”的诗句(连续的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学而不思则罔

(2)持节云中 何日遣冯唐(3)李白作品中含有“月”或“酒”的诗句即可。示例: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风直到夜郎西;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月下飞天镜 云生结海楼;俱怀逸兴壮思飞 欲上青天览明月;举杯邀明月 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 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 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 我舞影零乱;金樽清酒斗十千 玉盘珍羞直万钱;花间一壶酒 独酌无相亲

[解析] 此题考查考生对古诗文的记忆能力、理解能力。(1)为一般性默写填空,只要平时多加积累,注意书写即可。(2)(3)是理解性默写填空。完成(2)时,应注意题干中的提示“以古人自比,表达自己希望得到朝廷重用”,完成(3)时应注意所写诗句应符合两个条件,一是李白的诗句,二是句中要有“酒”或“月”。

5.(2011·浙江宁波)古诗文名句默写。

(1)请写出古诗词中描写祖国大好河山的句子:(写出连续的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写出古诗词中抒发爱国情怀的句子:(写出连续的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示例一: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 示例二:造化

钟神秀 阴阳割昏晓(2)示例一: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示例二:僵卧孤村不自哀 尚思为国戍轮台 [解析] 注意字的写法。

6.(2011·浙江义乌)古诗文名句填空。

(1)____________,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2)《出师表》中表现作者临危受命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写出反映普通百姓辛勤劳作的诗句:(写出连续的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会挽雕弓如满月(2)受任于败军之际 奉命于危难之间(3)示例:田家少闲月 五月人倍忙;锄禾日当午 汗滴禾下土; 足蒸暑土气 背灼炎天光(6每空1分。每小题所填诗句切合主题即给分。漏字,加字,有错字、别字,该空均不给分)[解析] 我们失分的原因:一是诗句根本不会背:一是会背不会写,因错别字导致扣分;三是我们过于粗心或书写习惯不好,造成笔误。

7.(2011·浙江杭州)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渔歌

互答,此乐何极!(范仲淹《岳阳楼记》)[答案] 浮光跃金 静影成璧(该小题有差错不给分)[解析] “静影沉璧”的写法。

8.(2011·浙江金华)古诗文名句默写。(6分)(1)____________,随风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

此寄》)(2)枯藤老树昏鸦,____________,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

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 秋思》)(3)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清照《武陵春》)(4)《〈论语〉十则》中阐述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认为二者不可

偏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我寄愁心与明月(2)小桥流水人家(3)只恐双溪舴艋

舟 载不动许多愁(4)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解析] 本题考查古诗文名句的默写。对于名句的默写,一要准确无

误,不能出现错字、漏字现象;二要理解句子的含义,并在此基础

上,学会在日常交流中使用。在这四个填空中前三个属于记忆性默

写,要注意“舴艋”的写法,最后一个属于理解性默写,这是《论语》

中论证学与思关系的一句话,要注意“罔”的写法。三.课后反思

下载古诗文教案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古诗文教案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古诗文复习教案

    第一课时 一、考纲要求: 默写课文中规定背诵的篇与段及《大纲》推荐背诵的古诗文。 二、考查知识点: 名句默写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课标中“关于优秀诗文背诵推荐篇目的建议”中......

    古诗文诵读活动课教案

    古诗文诵读活动课教案 一 活动目的: 1 通过活动,使学生懂得古诗文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瑰宝,蕴涵着丰富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2 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增强学生的民族自......

    古诗文活动课教案[5篇]

    1.长歌行【阅读要求】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2.初步感知古诗内容,理解“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含义。 3.明白要珍惜时间的道理。 【阅读准备】 小黑板......

    校本课程(古诗文)教案

    总第1 教时 教学内容 早发白帝城 第1 教时 教学目标 1、学会五个生字, 正确读写“白帝城、江陵、猿声”等词语。 2、朗读、背诵并默写古诗。 3、学习利用注释,展开想象,......

    古诗文诵读活动课教案

    《漫游诗河 传承经典》 活动课教学设计 一 、活动目的: 1、通过本次活动,使学生学习、理解、运用古诗,丰富古诗的积累。 2、充分运用古诗资源,让学生通过诵读、相声表演、小品表......

    上册二年级古诗文教案

    校本课程 古诗文诵读教案 上学期 前士郭小学 二年级 《赠刘景文》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中的含义。 2、体会诗人的写作动机,感受秋天的美丽,懂得生活总有......

    诚信古诗文鉴赏教案

    “诚信”古诗文鉴赏教学设计 三12班教者:司宏伟 教学目标 1, 2, 3, 让学生理解诚信的重要性。 学习古代有关诚信的名言名句。 陶冶情操,做个讲诚信的人。 教学重难点 1,让学生理解......

    古诗文诵读教案上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六下必背古诗词《对雪》、《蜀相》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背诵古诗,体会古诗表达的思想感情。 2.灵活积累、运用古诗,感受古诗的美,养成自觉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