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故事教学中教师提问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推荐)

时间:2019-05-13 22:05:0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谈故事教学中教师提问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推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谈故事教学中教师提问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推荐)》。

第一篇:谈故事教学中教师提问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推荐)

在故事教学中有效的提问不仅能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和积极性,而且有助于教师将教学活动逐步引向深入,顺利完成故事教学目标。现就故事教学中,教师提问所存在的问题及其应对之策做一些探讨和思考。

一、存在问题

1.提问简单,缺乏启发性。教师提出的问题基本上不用幼儿思考,更不需要幼儿做出深入的思维活动,幼儿就能较快地做出正确回答。比如,在中班故事《虎牙河狸改行记》中教师问:“虎牙河狸有没有改行?”“虎牙河狸的牙齿厉害吗?”“河狸一开始的行为对不对?”„„这些问题虽然看起来活动氛围很浓,但幼儿只是热闹于这种不用动脑、简单的集体应答环境中,而无助于幼儿思维的发展。

2.提问单一,缺乏目的性。有的教师只是把提问当作故事教学的必备手段,目的单一,往往只是为了引导幼儿说出故事中的内容。比如,讲完故事后教师问:“故事里讲了一件什么事?”“故事里有谁?”“它们在做什么?”„„教师虽然设计了诸多问题,但大多无助于实现教学目标。这样容易造成幼儿思维的局限性和片面性,往往会使活动枯燥、乏味,压抑幼儿的兴趣和主动性。

3.提问随意,缺乏层次性。教师事先没有精心设计与编排问题,在活动中随意提问,意思相同的问题往往会在不同的环节中出现。问题之间也缺乏层次感,条理混乱,因而会干扰幼儿的思维。比如,在中班故事《竹篱笆和牵牛花》教学中,教师在不同环节中问:“竹篱笆现在怎么样了?”“帮助了牵牛花后竹篱笆心情好起来了吗?”“最后竹篱笆高兴了吗?”„„问题个数虽然多,但由于教师缺乏对故事的系统梳理,致使所提问题缺乏层次性。

4.提问单向,缺乏互动性。苏霍姆林斯基指出:“课堂中一切困惑和失败的根子,绝大多数都在于教师忘却了:上课,是教师和儿童的共同活动,这种活动的成功,首先是由师生关系来确定的。”互动式的提问能为师幼的交流和对话提供良好的平台,但在故事教学中,教师往往为了不打破自己已有的思路和活动进程,而敷衍或压制幼儿的提问和质疑。

二、应对之策

1.深入故事情境,激励启发式提问。启发式提问能促进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引导幼儿多角度认识事物,并能引发幼儿作答的兴趣,做出多种回答。比如,在故事《我的幸运一天》教学中,教师可将“故事中都有谁?小猪经历了哪些事?最后小猪战胜狐狸了吗?”改为“小猪是怎样战胜狐狸的?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如果你是小猪你会怎么做?”从而引导幼儿进行分析、推理,将故事中的角色经历和生活中的自我经历联系起来。这样的提问不仅能使活动气氛活跃,而且能充分调动幼儿学习文学作品的积极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幼儿多角度、多层次地感受文学作品的内涵。

2.激发创新思维,多元开放式提问。开放式提问能拓展幼儿的想象空间,激活幼儿思维的火花,能给幼儿提供更多的分析、推理、判断、假设等的机会。教师要多设计一些具有思维指向的开放性的问题。比如,在故事《春天的电话》教学中,教师可提问:“在春天的一个夜晚响起了雷声,动物们都听见了,会发生什么事情呢?”“你发现春天来到时有哪些变化呢?”“你有新发现时能告诉小伙伴吗?你怎样告诉他们呢?”„„这些问题都没有统一的答案,幼儿要在理解故事的基础上作答,有利于激发幼儿的创新思维,促进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3.积极主动追问,循序渐进式提问。根据幼儿的思维特点,教师在提问时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注意由浅入深,层层递进,步步拓展,从启发、激励幼儿的思维出发,引导幼儿逐层深入分析,促进幼儿对故事内容的理解和体验,把幼儿的思维逐步引向求知的新高度。比如,在故事《虎牙河狸改行记》教学中,教师可提问:“小河狸为什么要改行?”“我们怎样做才是爱护森林呢?”“爱护森林有哪些措施?小朋友应怎样爱护森林?”“要保护环境,还应该做些什么事情?”这些问题层层递进,能使幼儿在理解故事的基础上融入自己的生活经验,知道和学会保护环境。4.围绕故事内容,双向质疑式提问。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一切进步都是由疑问开始的。因此,教师不仅要自己在故事教学中质疑和设疑,而且还要善于引导和鼓励幼儿质疑,以引发幼儿思维的不断深入,促进幼儿积极主动地学习和掌握故事。比如,在故事《阳光》教学中,在让幼儿整体感知故事内容后,教师鼓励幼儿提出了他们需要解决的问题:“什么是‘小心翼翼’的呢?”“佳子把阳光包进了裙子里,为什么没有了?”“为什么奶奶说,阳光都在佳子的眼睛里呢?"„„这些问题能“以教促思”,让幼儿学会质疑。

第二篇:高中数学教学中存在问题与对策

《有效教学——高中数学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培训心得

赫章县民族中学:项维

课堂教学中,只有努力地满足学生的认知活动,才能让学生爱学、好学、乐学,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然而教学设计时,有的教师往往自觉不自觉地忽视对学生学习需求的分析与研究,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在新授课中无视学生的认知需求。

例如在函数的奇偶性第一课时的教学中,大部分教师都采用在学生已经熟悉的函数单调性的基础上,联系数和形,通过对两个特殊函数的研究抽象出函数奇偶性的概念,表面上看体现了转化(化陌生为熟悉)和数形结合的思想,符合由熟悉到陌生,由特殊到一般,由直观到抽象的认知规律,但没有站在学生的角度来思考问题:为什么要研究函数的奇偶性?其意义何在?价值是什么?只是按照自身的主观意志组织活动,没有考虑到学生的认知需求,忽略了对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和调动。

(二)在复习课中漠视学生的心理需求。例如在等比数列的复习课时中,有些教师先请同学思考以下几个问题:(1)等比数列定义(2)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和前n项和公式(3)等比中项的概念(4)等比数列的基本性质。然后在学生一一回答时教师分别对等比数列定义中应注意哪些关键、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中,强调要对公比q讨论;等比中项应该有正负两个;等比数列性质中注意与等差数列的性质类比。粗看起来教师开门见山抓住关键,直奔主题,对知识的复习到问题的训练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动口又动手,教学容量大,节奏快,“效率”高,但实际上一问一答式的活动则是知识的简单重复和再现,其中有多少内容是学生不熟悉的呢?有多少是学生感兴趣的呢?有多少是需要深入探究的呢?这些问题的思维价值在哪儿?能引起学生认知冲突吗?这样的教学设计只考虑到教学任务如何快捷、顺利地完成,却没有看到学生的心理需求,抽象、枯燥的知识往往使学生缺乏学习的热情和激情,感到疲劳和乏味。复习课让学生重新温习已经学过的定义、定理、公式、法则和解题方法是必须的,但是这种重新学习是要通过学生的再认识和再实践加深其对知识的理解并进一步提高和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身学习能力。复习课担负着查漏补缺、系统整理以及巩固发展、提炼升华的重任,应使学生产生心理上的充实感,知识上的价值感和应用上的协调感,由此提高兴趣,开发潜能,使复习课能上出新意来,这是非常重要的。

(三)在综合运用课上忽视学生的发展需求。例如函数性质的综合运用课,教师这样组织复习,先请同学思考回答以下问题(1)若函数f(x)是奇函数,如何用符号表示?用图形表示呢?(2)若函数f(x)满足f(x+2)=f(x)你能得出怎样的结论呢?如何用文字语言叙述?怎样用符号表示?(3)若函数f(x)满足f(1+x)=f(1—x)则函数f(x)的图像有什么特征?这样复习导入加强了学生对数学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图像语言这三种语言的理解和相互转换,加强了学生对函数概念和性质的理解,学生可能也能积极参与,踊跃回答,教学效果似乎不错,但课堂上学生的活动基本上时教师安排好的,问题都是预先设计好的,问题的解决也要依赖于教师的指导,学生缺少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机会,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没能得到很好的发挥,更没有体现出不同学生的不同发展需求,偏离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课堂教学中,教学目标的预设、教学策略的运用、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流程的设计等等都应立足于“实在”,都要着眼于“有效”。

鉴于上述存在问题,建议采取如下应对策略。

(一)创设积极的求知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需求。

苏联心理学家教学家鲁宾斯基曾经说过“对于形成任何一种能力都必须首先引起对某种类型活动的十分强烈的需要”。需要是产生动力的源泉,要激发学生的学习需求,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应该努力为学生创设积极的求知情景,把教师要教的变成学生要学的。如函数的奇偶性新授课,教师阐述对称性在实际生活中的许多地方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如:火箭为保持飞行方向和飞行平移尾羽成中心对称设计;汽车为易于驾驶设计成轴对称。对称也是函数图像的一个重要特征,通过图像的对称进而得到函数的一个重要性质引出课题,激发学生学习函数奇偶性的内在要求和数学探究的兴趣、欲望。

(二)以问题为出发点,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是产生认知的焦点。数学教学要以问题作为教学的纽带,把知识的认知和建构过程当作问题解决的过程。也就是说数学学习是学生独立探索、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以问题为纽带的教学,就必须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智慧去发现和解决问题,要要根据教学内容及学生已有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创设情境引发出所要研究的问题,并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索性的学习中,体现求知的艰辛和快乐,锻炼思维,增强自信心,激发求知欲。问题可以由教师设置,也可以由学生自己发现。而由学生自己发现,提出的问题,更接近学生的思维实际。教师以教学的首席身份将学生引入到新知识的学习活动中来,即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又启迪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让学生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过程中引起认知冲突,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乐趣,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三)组织探究活动,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表现欲。教学艺术的本质,不仅仅在于传授知识,关键还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求知欲是学生主动探索问题和深入研究问题的原动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当学生发现令他们不解或者感到有趣的事物时,好奇心就会激发起来,他们就会积极地提出问题,并想方设法寻找问题的答案。教师在教学中应该组织学生开展探究活动,提供人人都参与的机会,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与技能,获得数学活动的体验和经验。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特殊的认知活动,课堂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相应的知识,还要让学生提供一种经历,使他们在这种经历中,能够实现情感态度、意志品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协调发展。学生的认识总是从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起关键作用的是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教学设计时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从学生的学习需求出发,注意创设问题情境,想方设法启动学生思维的闸门和想象的翅膀,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从而获得事半功倍的教学实效。课堂是不可再生资源,在现行的新课程标准和新高考形势下,特别是在江苏省教委的“五严”规定下,实施高效的课堂教学显得尤为迫切,而要取得高效的课堂教学,教师的教学设计应该是关键,值得各位同行深思。

第三篇:谈农村物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农村物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内容摘要:面对农村物理教学的现状,我主要从改变教学理念、更新教师知识、改进课堂教学模式、消除学生心理障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成功教育六个方面探讨农村物理教学心得,希望能给广大农村物理教师一些启示。

关键词:农村、物理、教学、问题、对策

我从事农村初中物理教学已经八年了,从历年来农村学生与城市学生的成绩对比来看,农村中学的学生与城市学生物理成绩的差距越来越大,基本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首先,是学生的素质差异。从考试的要求来讲,现在的物理考试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察,这显然要有较强的综合素质,但农村初中学生明显缺乏这一点。同时,就题目内容来说,大部份题源自城市生活和建设,这是城市学生非常熟悉的,因为他们视野开阔,获得信息的渠道畅通。农村学生这两处处于劣势,再加上农村大量优秀学生流向城市学校,造成优秀生源严重不足。其次是农村学校社会物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如教师教育观念陈旧,知识老化,资源短缺,课堂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的陈旧。面对种种问题,作为农村教育工作者,必须做些什么,怎么做?下面谈点看法。

一、改变教学理念

农村初中物理学科的教学带有普遍性的问题是,教师们大都安于现状,应试倾向突出。对于新的教学理念知之甚少,新课程改革更是流于形式。为此,如何调整现有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成为提高农村物理学科教学质量的前提。今天广大农村教师仍需树立学生是课堂主体,课堂是学生成长的舞台的课堂观;必须确立教学要立足学生生活,贴近社会实际的教学观;必须明确把握物理课是备课、组织教学的方向的备课观。这些观念的树立和更新,要靠教师自身的钻研,通过提高自身的创造性品质,用创造性思维,独创性见解,开拓自己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找到一条卓有成效适应农村实际教学新路子;要学习兄弟学校特别是已有创新教学成果的学校的先进经验和先进理念;要鼓励教师去学习与树立新教学理念。学校可以通过作业量的控制,通过向学生发放课堂教学问卷调查,通过学校的教学听课的考核,来促使教师关注、学习、吸收新的教学理念。只有我们使这门学科克服空洞乏味,在教学过程中能做到既体现贴近现实、贴近生活和知识性,又着眼学生的趣味性,让学生学得生动活泼,寓教于知识性和趣味性之中,才可能具备提高农村教学质量的可能。

二、更新教师知识

农村学校的教师由于地处偏僻,外出机会甚少,获取信息渠道有限。因此在知识的更新和信息的获取方面处于相对闭塞状况,信息不灵,走弯路多,无效劳动多。这是造成城乡差距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加快教师知识的更新,是提高教师质量的保证。邓小平同志说:“教书非教最先进的内容不可”。如何通过加强业务培训来更新自身的知识层面。这是摆在农村学校教师面前的一个课题。从教师自身看,教师要加强学习,积极参加继续教育,通过定报刊,进书店,做题目,上网络等手段来及时充电,补充新鲜血液,多参与一些教研活动,以获取有价值的信息。从学校看,教研组和学校要大力支持,要提供力所能及的包括政策、经费等在内的支持。只有尽快增大现有农村物理教师的知识面和信息量,才能迅速改变目前农村社会政治落后状态。

三、改进课堂教学模式

长期以来课堂上普遍采用以教师为中心和以“讲条条”、“背条条”为基础形式的畸形化应试教学模式。按照这种模式,绝大多数教师仍沿用着几支粉笔加一块黑板的陈旧教学方法。教师照本宣科,单纯说教;学生被动听进,死讲硬背。很少有使用多媒体课件等现代先进教学设备。同时,课堂与现实生活严重脱节。课堂教学模式的落后,导致教学过程缺乏生机和活力,学生失去积极性,失去兴趣,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因此,必须切实改进课堂教学模式,大力开展研究性学习和研究教学。为此,要提高学校的教研水平,通过一周一次的教研组集体学习,每周一次集体备课,不定期的相互听课观摩,均衡本校物理学科教师的教学水平,集体探寻适合本校学生实际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同时走出去,请进来,多搞一些联合教研活动,增强校际间物理学科教师的横向交流,吸取其他学校在课堂教学中有益的做法。教师要努力尝试新的教学手段,根据教学内容,联系本地区和学生实际,进行针对性的社会调查参与创新活动。此外,要改进课堂教学评价,在评价形式上尝试应用个性化的即时评价和关注学生学习过程性评价,在评价主体上要发挥学生的学习小组作用,开展学生间的互评与自评,结合教师的评价以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四、正确引导,消除心理障碍 要使学生树立信心就必须先让学生学习一些力所能及的内容,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习题。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操之过急,对所学的知识不能要求学生一次到位,而应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适当放慢速度,使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随着认知能力的提高螺旋式上升。例如在复习《牛顿第一定律》中,为了使学生能较好地掌握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成立条件及其应用。我把它分成两部分让学生记住,一是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原来是静止的就保持静止状态;二是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原来是运动的就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记清了概念,学生理解起来也方便,做起习题来也得心应手。并让学生从以上解题中得出应用牛顿第一定律解题的基本步骤。这样使学生能较好掌握知识以及知识的应用。

五、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物理学研究的是关于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学生面对着多种多样、千变万化的物理现象,从初中起,就怀有好奇心和神秘感,觉得一个个物理现象是一个个的谜,总想把它们解开。而学习物理是解开这些谜的途径。学生会由于解开长期困惑的谜而欢欣。因此,在物理教学中较易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在物理教学中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第一、做好物理实验。

特别是学生特别感兴趣的小实验。物理知识是从实践中来的,为了使学生更好的掌握物理知识,教师在教学中要应尽量安排一些实验,并注意实验效果,除课本要求的实验外还应增加一些可以让学生动手的实验或教师演示的小实验,既可以增加学生的兴趣,也可以帮助学生掌握知识,例如在学习摩擦力方向时,我让学生双手合十然后对拉,让学生从掌心来体验摩擦力的方向,然后我用黑板擦用力按在黑板上拉动,让学生从黑板擦的毛的方向来得出摩擦力的方向。然后再通过分析,让学生得出正确的结论。第二,物理教学要联系实际,联系生活。

物理学是一门实用的、与生产生活紧密联系的,能够使人类生活更美好的学科。比如能源开发,能源与环境保护,高性能物理材料的应用等,都给生活带来巨大的改变。能让学生认识到物理的作用、地位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对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具有积极的意义。并且在课堂上能举出一些与现实生活相关的习题来让学生讨论,使学生在感到物理知识有用的同时又能提高学好物理的愿望,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如在讲压强时解释高压锅的原理,潜水艇的原理,挂钩的原理。

第三、通过介绍物理知识在现代科学技术中的应用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如讲到电磁感应现象时可以这样介绍:如果不是19世纪中期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建立起相应的电磁理论。就不会有发电机、发动机,现代电力化生产就不可能实现。现代的原子能和电子技术也是物理学的应用之一,可以这样说:生产发展推动物理学进步,而物理学进步又推动生产的发展。所以,为了适应现代化的需要,我们必须进一步学好物理学。第四、指导学生了解物理发展史,激发物理兴趣。

物理发展的历史进程阐明了物理学科体系形成过程的各个方面的情况,如物理学家伟大的构思和重大发现,他们的成功与失败。让学生了解物理发展的历史,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与物理学的兴趣。

第五、让学生自己去找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动力。

在物理教学中可适当加一些讨论课,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如在学习完《运动和力》这章后,我让学生讨论如世界没有重力将会怎样?没有惯性将会怎样?没有摩擦将会怎样?并在课后让学生虚构一篇短文。

六、成功及成功教育

普通农村中学的学生对学好物理往往信心不足,大多数是由于低年级阶段持续较长时间的学习困难,知识障碍积累、基本技能匮乏造成。同时,由于长期的学业失败而有可能造成自卑心理,致使缺乏自信,丧失学习物理的兴趣和动机。所以对学生首先要讲清、讲细每一条定律、公式、概念,能清楚公式的性质、单位、适应条件及注意事项。其次,充分展示知识发展过程,帮助学生建立准确的物理模型。物理教材安排教学内容是已经选择、压缩、改造而具有典型化和简约化,更具有高度的抽象性,若是教师在课堂上照本宣科,学生很难理解所学内容,而农村中学器材又较贫乏,所及教师只能自己制作一些简单的情景和分析过程,促进学生开展分析问题的思维活动,自然的悟出其中的道理和规律。总之,让学生学好物理非一朝一夕的事,而是一项艰巨的工作。对此,物理教师不仅要教好物理,还要关心热爱学生,使师生之间形成“情感共振”,从而使学生热爱学习物理,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科的特点,物理学科与现代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关系,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培养,并注重在过程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从而使他们形成较强的学习动力。为了巩固学生的学习热情,还要使不同类型学生获得不同程度的成功,以此保证各类学生学习上的“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教育学》、《物理学》、《物理教学探讨》

第四篇:谈小班绘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谈小班绘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勐朗镇幼儿园 敖翔

2012年4月9日星期一

【摘 要】幼儿园新纲要指出: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城乡各类幼儿园都应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实施素质教育,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

幼儿园的教育内容是全面的、启蒙性的,可以相对划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五个领域,也可作其它不同的划分。各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三岁的幼儿正处于绘画的涂鸦期,他们进入幼儿园后,一部分幼儿对绘画感到好奇,他们对自己在纸上画出的一道道笔迹,会感到兴奋不已而控制不住自己的小手。一部分幼儿则对绘画不感兴趣,甚至惧怕绘画。大多数教师都深感小班的绘画教学难。那么小班的绘画教学主要存在哪些

问题,我们应采取什么对策呢?

绘画活动是发展孩子想象力、创造力的有效手段,也是孩子们比较喜欢的活动,而兴趣是幼儿学习最好的老师。兴趣为学习动力,幼儿才会主动思考。上学期我担任小班的美术兴趣班老师,我以培养幼儿对美术的兴趣为主,其主要方式是涂色、添画。整个学期下来,孩子们的绘画水平都有了一定的进步。但我在教学中发现部分幼儿机械模仿,一些孩子在画画时显得比较急,孩子的作品也缺乏创新和灵气,针对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联系自己的教学实际,浅谈一下在教学活动中遇到的问题,并主动观察、分析孩子的学习情况,思考了相关的对策,以期收到更好的活动效果。

【关键词】小班,幼儿,美术教育,问题和对策

【正文】儿童美术教育有其自身的特点和发展规律,顺应儿童自身的规律去引导、启发儿童特有的灵性,自由想象、自由挥洒,顺其自然地在儿童画本身的艺术特点中去完善、提高,既不失去童心、童趣,又能对其发展起到有效的帮助,是儿童绘画开发智慧的根本保证。如:小班《小小画家》前带幼儿参观大班幼儿作画,引起幼儿对绘画的兴趣,然后过度到让幼儿认识彩笔和画纸,并在自由操作时逐步学会正确的坐姿和握笔的方法。小班孩子刚刚入园,他们的注意力、自控能力差,其绘画发展水平也正处

于“涂鸦期”。由于他们年龄小,手部小肌肉群发育不够完善,手部力量不够且动作不够灵活,加上他们绘画的目的不太明确,又没有一定的技能做基础,所以他们只是把绘画当成一种游戏。幼儿园美术活动是幼儿喜欢的一种艺术活动。活动中幼儿把自己关注的热点、周围感兴趣的事物和幻想的美好世界画在纸上,使美术成为幼儿认识世界、探索世界的手段。如:彩笔添画、印章画、手指画、滚画等。儿童是天才的画家,他们从小就喜欢画画。他们画画时很兴奋激动,眉飞色舞,神采飞扬。他们常常自由发挥,随心所欲地表达愿望。“学习和掌握简单的美术活动知识、技能,培养幼儿初步的表现力,使幼儿萌发审美情趣”是幼儿园美术教育的基本目标。

儿童必须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如何使用各种画笔、如何涂色、调配色彩以及组织画面等技能,如以幼儿喜欢的小 动物为主题,可以设计添画“小兔吃草”、“小鱼吹泡泡”、“给小鸡围篱笆”等内容; 以幼儿熟悉的玩具、食物为主题,可以设计绘画“帮妈妈绕毛线”、“彩色气球”、“冰糖葫芦”、“棒棒糖”、“饼干”等。同样,为了塑造美观的立体手工作品,儿童还必须学习如何处理空间方位关系以及塑泥、粘贴、折叠、撕等手工材料、工具的操作技能,在这种操作过程中,儿童的手、眼、脑的协调性得到锻炼,儿童对多种美术材料和工具的使用也逐渐游刃有余,实践操作能力大为提高。孩童时代,童心无暇、3

童真可爱、聪慧乖巧、率性不羁。给幼儿一张画纸,他会给你一个世界的精彩。

如: 《小花被》 活动目标:

1、能按教师的要求沿着实线将撕出的碎片粘贴在被子里面。

2、激发幼儿对手工的兴趣.活动准备:

1、儿人手一张手工书第5页。

2、教师把第一页花色纸剪下。

活动过程

1、出示图片启发幼儿观察: 图片上有什么呀?今天我们来为被子贴上漂亮的图案好吗?

2、教师讲解示范。(把一张花色纸撕成小碎片,沿着实线将撕出的碎片粘贴在被子里面。要求粘贴在实线里面在粘满。)

3、教师提要求。

(1)小碎片不掉地上。

(2)要求粘贴在实线里面在粘满。

4、幼儿开始制作,幼儿每人一张花色纸撕成小碎片,撕完粘贴在被子里。要求粘贴在实线里面在粘满。(撕纸时:左右手的拇指食指紧捏纸,撕一撕重复到完成为止。)粘贴时,轻轻地 4

摸上胶水粘贴在上面。

5、展示作品,让幼儿自己观察自己粘贴的小花被。

他们在作画时随心所欲,天马行空,这正体现了孩子的天真、幼稚的美。老师要做的是尊重幼儿的兴趣,并在幼儿的兴趣点上挖掘具有教育价值的内容,使幼儿获得有关经验,体验成功,树立自信心。根据《小班幼儿绘画教学现状及措施》专题计划中的要求,我们从自身的教学实践出发。

一、剖析当前幼儿园美术教学存在的问题

我们否定传统的“临摹式”教学方法,并不是说儿童美术教育完全不要教技能技巧,其实,基本技能技巧的学习是儿童美术教育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关键在于处理好其中的关系。在大部分幼儿园中,美术的创作环境很不到位,幼儿的操作工具,表现形式比较单一。如:让幼儿欣赏优秀的美术作品,能使幼儿逐渐从感知表面形式美过渡到理解作品的内在美,提高审美的能力,与此同时,幼儿学习美术的兴趣越来越浓厚,这时就抓住时机让幼儿头脑中丰富的美感知觉体验引入到美感体验的表现阶段,激活幼儿的表现欲、创作欲。例如,手工课“制作环保时装”,教师提供了许多幼儿自己准备的废旧材料,有饮料瓶、纸杯、旧挂历、旧毛线等等。而老师,作为美的传递者,很多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都只会注重幼儿的技巧技能,却也忽略了幼儿的个性表达。同时

通过对幼儿在美术活动中的创作意识、操作表现以及作品展示,发现教师在追求图画真实时候,较大程度上抹杀了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美术绘画活动中,除了命题画,还有自由画。在指导自由画的过程中,很多教师会以为,这是很简单的,只要给幼儿一张纸一支笔就可以了,缺少了必要的讲解,导致幼儿在作画过程中无从下笔。

1、重技巧,轻想象和建议

幼儿绘画中,不能单一只用一种绘画工具来做画,这样容易导致幼儿没有新鲜感,因此每次作画教师尽量要让幼儿感到绘画课的新鲜和好奇。刚开始我让幼儿先用水彩笔学画画,当孩子对水彩笔画有一定的了解,使用时幼儿便会感到不新鲜,这时,教师便要换其他的绘画工具,如:油画棒、棉签、手指点画、水粉颜料、调色盘等。使幼儿感觉到绘画工具的多种多样性,使幼儿对绘画兴趣进一步提高。事实上,作为一个成功的美术活动,除了让幼儿得到技能技巧方面的提高,更加不能忽略的是幼儿情感的体验,也就是审美。《纲要》指出艺术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应充分发挥艺术的情感教育功能,促进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要避免仅仅重视表现技能或艺术活动的结果,而忽视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态度的倾向。

2、追求真实,忽略幼儿特点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教幼儿从浅入深,由易到难的一些简单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如:小点表示花朵、小草、树干,用横线表示棍子、绳子、栏杆等。在教学活动中,我先让幼儿练习画气球、泡泡、太阳等。再逐步画栏杆、格子布、房子,使幼儿逐步掌握一些基本的用笔及对笔的控制力。例:在美术活动《彩虹》的讲解过程中,我利用范画让幼儿观察和了解彩虹的颜色、形状以及颜色的排列次序,希望通过范画让幼儿的作品更加优秀。在作画中,我发现阳阳画了两条大小不一的彩虹。我就很好奇的问她:在天上,老师只看到一条彩虹,你怎么画了两条呢?阳阳闪着天真的眼睛说:老师,一条彩虹挂在天上,她会不开心的。我给她找了一个好朋友呢。

这样的事在一线教师的身上是时有发生的,作为教师我们都忘记了要思考:为什么?我们在强调好的同时,也应该想想怎样的作品才是真正的好作品。是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表达,还是教师范画的复制?在艺术活动中,应该明白《纲要》中的表述“初步感受并喜欢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由此可见,艺术领域是一个个性化极强的领域,在幼儿阶段其主要目的在于“鼓励他们用不同的艺术形式大胆表现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不要一味的

追求幼儿画了一幅多么象样的画,而是要激励幼儿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表达。

3、自由画太随意,幼儿无从下手

例: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我想了解孩子画画的水平是否有了一定的进步。因此,利用一个活动的时间,我让孩子自己选择画什么。画画前,我是这样引导的:可以画我能以前画过的,也可以画自己想画的。当孩子打开作画工具后,迟迟没有下笔。几分钟过去,只有寥寥几个开始下笔,大部分孩子都眼巴巴的看着我:老师,我能画什么呀?老师,我不会„„课后,我不断地问自己:这是为什么?再看看孩子的画,我感到很困惑。后来,经过学习、观察才明白。

幼儿作画其实就和我们写文章一样,他们也要思考:我该画什么?一篇好的文学作品是除了要华丽的辞藻外,更需要的是大胆的想象。更何况是幼儿的绘画作品?教师应认识到:发展幼儿自主创作能力和想象力,除了给幼儿机会是远远不够的。给幼儿一个空洞的主题,一盒笔,一张纸,就让幼儿开始画,幼儿的大脑会一片空白,无所适从,不知从哪儿着手开始画。

4、美术创作环境,不够到位

在幼儿园中,幼儿美术活动的形式,可利用的材料比较单一。上美术活动,除了画就是印。同时,幼儿作画的工具比较单一:油画棒(大部分时间使用)、水彩笔、颜料(较少使用)《纲要》中指出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艺术形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作为一所农村幼儿园,可以因地制宜,带领幼儿收集,并指导幼儿利用身边的物品或废旧材料制作教玩具、活动器械、手工艺品等来丰富幼儿的生活或开展其他活动。

二、小班绘画教学过程中的思考及对策

针对在活动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我在课后也进行了一定的思考,如:在幼儿美术教育中示范讲解到底要不要?该如何掌握好示范讲解的分寸?什么是范画?范画的作用是什么等等。通过一段时间的思考,我发现对幼儿美术活动的指导,应把握以下几点:

1、关注技能指导,但也要给予幼儿一定的想象空间

教师在指导幼儿美术活动中,除了向幼儿介绍作品的内容外,应引导幼儿去体会同样的内容可以用不同的方式表现出来,创造美的天地是非常广阔的。教师应围绕作品的艺术价值,在如何造型用色和安排画面以及运用工具方面,使幼儿体会这种艺术创作的含义,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更可以引导幼儿提问,来训练幼儿的感受,逐步养成敏锐的辩析力,去判断什么是美,美在哪里?要让幼儿不但对自己的美术作品看的同样重要,并让他们充满自信的相互交流和讨论对美术作品的感受和看法。另外,在技术指导上,教师应讲解示范要到位,注重幼儿的个性表达;

(1)艺术教育要彰显幼儿的个性表达,需要传授必要的审美知识与操作技能。在美术活动中,教师的教学思路一定要清晰,讲解要抓住孩子的兴趣点。比如:给一张画取一个好听的名字,就好象文学作品有一个如诗如画的题目一样,往往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活动中一定要用儿童的语言,富有童心童趣,才能更好的吸引幼儿参与活动。

(2)把握好讲解示范的度,积极为幼儿打开创作的思路。“绘画是艺术,艺术离开创造就没有了生命力”。在指导幼儿作画的过程中,我们要善于引导幼儿要与众不同。

(3)充分调动孩子的表达兴趣,为幼儿整理经验,提升水平。正所谓“教学要有法,教时无定法,贵在能得法。”幼儿掌握绘画的知识和技能,不可能通过一、二次练习就可以掌握,往往要

通过反复多次的练习才能形成。从某种意义上讲,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美术教学能使幼儿,不只限于自身的经验,能带动幼儿经过修正的,理想化的现实,使幼儿能按照教师给予的形式美原则指导下的技能和方法进行作业。教师还应尊重幼儿的现状,从其理解能力和操作水平出发,去确定略高于幼儿基础的教育目标,而不可机械地按照学校的教学进度去勉强幼儿。

2、多形式的开展美术活动,提高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

心理学家皮亚杰强调:“儿童是在周围环境的影响下,通过主体与环境的交互作用而获得心理上的发展。”而凡是新奇的事物,奇特的东西都会使幼儿产生好奇心。幼儿受好奇心的驱使就会通过游戏活动来学习、成长。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特别是小班幼儿,更离不开游戏。因此创设一个良好的活动环境对幼儿的成长是非常重要的。由于幼儿年龄小,对绘画一无所知,他们只会持笔乱涂乱抹,来体现自己心中的喜、怒、哀、乐,伴随着这种体验,他们对画画逐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因此,这时教师千万不能急于教孩子画些什么,也不必强调幼儿画得像不像,因为这样易使幼儿失去绘画的兴趣和热情,而应该去引导、呵护、培养。提高幼儿的这种兴趣,如:为幼儿提供各种绘画工具、材料,使幼儿在高兴时能随时拿起自己喜欢的材料来自由描绘、表达,教师应时刻鼓励幼儿“画自己喜欢的”让幼儿兴致勃勃地自

由涂画,从中感受美术活动的乐趣。

(1)合理运用情景教学法,提高活动的趣味性。一般来说,美术教学方式都比较单调,无外乎:出示范画→引导观察→教师讲解示范→幼儿作画(一般都是依样画葫芦)→展示讲评,这样的教学环节即缺乏趣味性又很难融入其他领域的教学内容,最多让孩子们用语言表达一下对美术作品的感受。自从将情境教学法引入美术教学活动后,我大改以往程式化的教学步骤,根据不同的教材内容有选择性的大胆设计故事情境、加以科学情境、创设音乐情境、引入社会情境,使孩子们愉快地在不同题材的美术活动中发展了语言表达、科学认知、音乐感受、社会经验、情感体验等多方面的能力

小班幼儿好动、好模仿,行为受情绪的支配。因此,在活动中我首先从激发幼儿的兴趣入手,赋予幼儿适当的角色,即运用游戏、故事等形式导题,以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比如在美术活动《造房子》的开始部分,我给幼儿讲了一个故事:“前几天下大雨,大风刮走了小猴家的房子,小猴多伤心啊。”故事一下子就吸引了每一个幼儿,并引起了幼儿对小猴的同情,纷纷表示要为小猴“盖新房”。这时教师就可以教幼儿用正方形的纸对角折成三角形,贴在小猴的屋子上,小猴的新房就这样造好了。教师利用小班幼儿强烈的好奇心来设计生动有趣的开场白,把幼

儿的注意力一下子引过来,为接下来的活动打下了良好的情绪基础。

(2)在边做边玩中发展幼儿的美术技能。小班幼儿年龄较小,但仍需要掌握一些剪、贴、画、撕、捏等简单的美术技能。只是这些美术技能不能硬生生的交给幼儿,而是让幼儿在边做边玩中不知不觉地掌握的。因此,教师可以设置一些有趣的游戏。比如在撕纸贴画《西瓜和梨》活动中,让幼儿把小纸条变成一片片,然后将小纸片贴在一起,制作西瓜和梨,让幼儿知道西瓜和梨的外形颜色有区别。此外还可以让幼儿进行一些玩色游戏:如让幼儿在纸上拓印树叶后添画,变成一条条小金鱼。又如用石头蘸上颜色,放在纸盒里进行滚画,不一会儿便会变出一块块漂亮的花盒子。在这些有趣的游戏中,幼儿不但愉快地掌握了剪、贴、捏、画、撕等基本技能,而且对美术活动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3、教师指导时应注意语言的游戏性。

生动的儿歌、故事能够引起幼儿情感的共鸣,能给幼儿以美的享受。利用生动、形象、富于吸引力和感染力的文学作品儿歌、故事,使教学成为有趣的活动,容易引起幼儿的兴趣,集中幼儿的注意力,使幼儿便于理解,易于掌握。小班幼儿的思维属于直觉行动性思维,因此他们在美术活动中,不可能象中、大班的幼

儿一样会先想好了再画,而是画到哪里算哪里,甚至有时画上几笔就不愿意动手了。这时,教师可以用生动有趣的游戏化语言提示、指导或鼓励幼儿。比如练习画直线教师可以说“开火车”,让幼儿用画笔在纸上开火车。

有趣的美术游戏,自主地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着美术创作活动,幼儿对美术活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游戏与美术教学的优化结合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4、教学中,提高教师对幼儿绘画提问的有效性。

例如:在一个画“花瓶”的美术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提问主要有这些:

师:“小朋友们,这是什么?” 幼:“花瓶”

师:“你们喜欢花瓶吗?” 幼:“喜欢”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画画漂亮的花瓶,好吗?” 幼:“好!”

师:“这个花瓶是什么形状的?” 幼:“长长的,底下有点圆的” 师:“上面有那些花纹?”

幼:“有一条条的花纹,还有圆形的花纹。” 师:“有哪两种颜色?” 幼:“红色的、黄色的。”

教师在示范讲解后,又问“小朋友们,你们学会了吗?” 幼儿一口同声的回答:“学会了!”

但在幼儿作画的过程中,总有一些幼儿迟迟不敢落笔,好像心中没底,就怕自己画错了。还有一些技能掌握稍微好一点的幼儿,老老实实的照着教师的范画在画,画的还有点像。还有个别大胆顽皮一点的幼儿在随意的勾画一通,引来的却是教师的指导语:“看仔细,要这样画,不要乱画。”看似一个比较完整的教学活动,却隐藏着一些问题:教师这样的提问有效吗?能不能调动幼儿的创作积极性?答案是:不能。那该如何提高呢?(1)提问要紧扣目标;(2)提问需结合幼儿的生活经验;(3)尽量挖掘幼儿的内心想法和独特见解;(4)提问尽量避免二选一式和封闭式的,多开放式;(5)提问要采取循序渐进。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提问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达到教学目标,因此我们在设计提问时要紧扣教学目标,提问要为达到教学目标服务。如:上例在美术活动《花瓶》这堂课中教师设定的教学目标第一条是这样的:

1、掌握花瓶的基本画法,复习各种线条,并找出规律。针对这一目标,我们可以设计这样的提问:(1)谁知道花瓶是什么样子的?在教师引导幼儿观察花瓶后,提问:(2)你们发现花瓶的线条、图案排列有什么规律吗?教师引导幼儿复习各种线条后,再次提问(3)你

们觉得画瓶子的时候,先画哪部分,后画哪部分?以上3个提问层层递进,都是为了达到第一条目标而服务的。目标

2、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鼓励幼儿创造出各种形状的花瓶。针对这一目标,我们可以设计这样的提问:除了这种样式的花瓶,你还能设计出什么样式的花瓶呢?目标

3、添画与画面有关的东西。针对这一目标,可设计的提问有:除了画上花瓶还可以画上什么呢?在美术教学中只要我们能深入的领会目标,紧扣目标,那么教师有效的提问就好比是一个火车头,让整列火车都在正确的轨道上运行

5、在绘画过程中,增加幼儿的自信心、成功感

在幼儿作画过程中,教师往往会放松,感觉一节课已经结束,接下来的就是幼儿自己的事情了。其实在幼儿操作的同时,教师需做好“指导、互动、观察、评价”。首先,教师要观察幼儿是否有自己的创作目标,能否体现幼儿的自我表达?再要分析幼儿的作品,能否达成具体的教学目标?有没有达到一幅好作品的“标准”,如:色彩的丰富协调,造型的亮丽新颖,主题结构与背景的对比等等;

绘画是一种技能,是一种可以被创造利用的技能,也可以是一种扼杀创造,重复他人的一种技能。技能是可以由老师传授的,但创造性是老师无法教出来的。只有通过日积月累,厚积薄发,不断被的自我学习与飞跃,才有可能慢慢进步,就好像达芬奇小时候画鸡蛋一样,通过自身的努力练习与教师的有力指导,在美术中也会有所提高。幼儿每次完成的作品,我都一一把它们布置在室内,引导幼儿观察、分析,评价各幼儿的绘画特点、色彩、线条、比例等画面效果,让幼儿形象、直观的欣赏作品。俗话说:“好的孩子都是表扬出来的。”因此,孩子完整的作品好的给予表扬,不好的应该先表扬,表扬的同时,委婉的提出不足之处,然后再进行表扬。使幼儿在表扬中得到进步,得到发展。当孩子们受到同伴和老师的表扬时,他们的情绪会更加高昂。那么绘画便会在他们心中得到升华。

儿童画是一块神奇的土地,孕育着人类智慧的种子。老师要正确的把握好幼儿的年龄特点和组织好幼儿的美术活动,为他们提供适当的温度,水分和阳光,让幼儿的创造意识和潜能渐渐从无到有,从潜在到现实,使他们的创造大门越开越广,成为敢于创造,乐于创造,会创造的有用之才!

【参考文献】:

1、《中国儿童教育网》,《浅谈如何指导小班班幼儿美术活动》

2、《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江苏教育出版社

3、《浙江省学前教育保教管理指南》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

4、《浅谈幼儿园小班美术教学》 作者:刘利群

第五篇:小学语文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小学语文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在小学语文课堂上,学生的学习活动很多时候是由教师导引的,教师的课堂提问,直接指向了学生的课堂学习。以问题为抓手,深入研究课堂提问与导答,有效指导学生课堂学习,从而达到有效教学、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目的。

一、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提问多,学生提问少

课堂上,教师一般采用问题来组织教学,而问题是教师事先钻研教材、了解学生、整合资源的基础上提出的。这样的提问容易造成问题牵着学生走,束缚了学生的思维。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出的问题,很少得到教师真正关注和重视,没有真正从学生的问题入手进行以学定教,顺学而导。

(二)教师提问多,导答少

以问题来组织教学是很多教师喜欢采用的教学方式。如有位教师上《生命生命》(人教版四年级上册)一文,课堂上大大小小一共提出了45个问题,而很多问题只是教师提出问题,没有引导学生回答,特别是一些重点问题,教师只是提出来,而如何回答教师引导很少,学生也很迷惑。

(三)教师提问随意性大,针对性少

一些教师没有根据教材和学生实际提问。课堂上,教师提问随意性大,看到什么就问什么,想到什么就问什么,有些问题偏离课文内容,有些问题层次不分,难度较大,学生无法回答。如教学《一夜的工作》(人教版六年级下册)一课时,教师板书课题后提问:“‘一夜’指的是多长时间?”“‘工作’是什么意思?”“‘工作’一词的反义词是什么?”学生初读课文后教师又提问:“你们见过周总理吗?”“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学完课文,教师小结时再提问:“谁来说说《飞机遇险的时候》一课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这两篇课文有什么不同?”“你知道了什么?” 课堂40分钟,学生在回答毫无思考价值的问题中占去了大量的时间,真正静下心来读书、思考的时间太少了。这无疑是受到教师随意提问的影响。课堂上,教师提问随便,想到什么就问什么,没有思考所提问题的价值,耽误了学生的学习时间。

(四)教师逼问多,追问少

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通过提问来达到。有时为了得到答案,教师不是采用引导的方式,而是采用逼问方式,逼学生说出答案。如有位教师教学《草原》(人教版五年级上册)一文,他将“迎客、相见、接待、联欢”那四段表达的思想感情分别概括为“热情、深情、盛情、激情”。教“接待”那一段的时候,教师提问:“这段可以用一个什么词语来概括本段的思想感情?”在学生分组讨论后,老师拼命地引导学生往自己预先设计好的答案上靠拢。谁知学生并不领情,说了很多带“情”字的词语都不是老师想要的“盛情”这个词儿,老师面带怒色,冷冷地说:“这么简单的问题都答不上来,你们是怎么学习的?”于是老师说:“同学们想一想,比‘深情’还深的情是什么‘情’”?这一下,课堂里出现了“冷场”现象,学生再也回答不上来了。多嘴的学生只好在下面悄悄地说:“那就是‘爱情’了。”

(五)学生参与面不广

教师提问面对优生,很少提问差生;提问面向一小部分学生,冷落了大多数学生,学生参与面不广。

以上种种问题,削弱了课堂教学效果,造成了课堂教学的低效或无效。在小学语文课堂,如何提问才能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值得教师深入研究的问题。

二、解决课堂提问存在问题的对策与思考

(一)讲究提问的艺术

进行有效课堂提问,教师要考虑的因素很多,除了要注意提问的目的性、科学性、趣味性、启发性、灵活性、鼓励性、广泛性和针对性外,还得讲究提问的策略。铁匠打铁诀窍有三:一是切准“火候”,趁热打铁;二是切准“打点”,锤锤到位;三是切准“力度”,大锤成型,小锤修饰。课堂提问也是如此。

1.切准“问时”,问在当问处。滞后提问,学生兴致已过,燃起的求知欲望已经消失,再关键的提问也难以形成精彩。前置提问,时机不够成熟,学生对问题不够敏感,应对的主动性、积极性不够,容易导致课堂沉闷。前置或滞后提问都不能激发学生思考的兴趣,或推进学生向深度对话、思考的动力。时效是实效的前提。如同样是为了教学《穷人》(人教版六年级上册)一文设计这样一个问题:“屋外寒风呼啸,惊涛骇浪,渔家小屋却温暖而舒适。这温暖而舒适表现在哪些地方?”一位教师在讲读伊始就将问题提出来,学生的回答主要集中在:地面干净、炉火未熄,食具发亮,孩子熟睡等内容上。另一位教师在讲读结束时将问题提出来,学生的回答不仅包括了地面干净,炉火未熄,食具发亮,孩子熟睡等内容上,而且还包括了家庭中夫妇心心相印,穷人间相互体贴关怀等更深一层的内容。两位教师的提问,问点一致,问法相同,可发问的时机不同,所获得的效果也大不一样,后者效果明显比前者好。这是因为这个问题覆盖全篇课文,学生在讲读初始,仅仅获得的课文开头部分的知识,当然不会完满回答这个问题。时机对于课堂提问很重要,时机选得准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否则效果就不大。提问的时机,从教学内容的角度来说,应选在知识的重点、难点、关键处。从教学进程来说,课始学生的注意力不够集中时要及时提问,通过提问将学生的注意力迅速引到课堂教学上来;课中,当学生的思维发生障碍,产生偏差或受到思维定势干扰时,要及时提问,以便及时排除故障,使课堂教学按计划顺利进行;课尾,当讲授时间较长,学生产生麻痹、倦怠心理时,也应该及时提问,以便重新振作精神,积极投入学习。从教学的灵活性来说,课堂教学千变万化,学生回答无奇不有,教师要依据具体情况及时进行反问或追问。

2.切准“问点”,问在关键处。高鲁布科夫说:“教师对学生提问的时候,应该明确决定把学生引到哪里去。最终的目标决定着谈话的进程、提问的方法。”课堂提问应该选择问点,优化问点,问在关键处。这里的关键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考虑文本学习的关键处,如新旧知识的衔接处、转化处,以及容易产生矛盾或疑难的地方。二是考虑学生学习状况的关键处。结合文本和学生的关键处提问,是教师课堂提问的问点,即在学生与文本深入对话“点”上提问。这个“点”是体现单元训练的重点,最能促进学生智能发展的要点,是牵一“点”而动全文的关键处。如教学《惊弓之鸟》(人教版三年级下册),为了启发学生认识更羸正确的推断得力于准确的判断,准确的判断得力于细致的观察,教师通过研究教材,结合学生实际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同学们,只拉弓,不搭箭,更羸就能把天空的大雁射下来,你们信吗?”这个问题不仅能够启发学生回忆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而对更羸的语言和行动产生怀疑,并在心理失衡的驱动下主动地去阅读课文,解除自己心理上的疑惑,进而引导学生,启发他们认识教材中更羸观察、判断和推理之间的关系,深刻理解课文内容。

一个有效的课堂提问,应从文本整体入手,依据教材的重点、难点精心设计,从学生实际出发,贴近学生思维,设计统领全篇的问题,从而提纲挈领、牵一发动全身。课堂提问的数量并不等于质量,关键是问什么问题,是否问到点子上。

3.切准“问度”,问在适中处。难易适度,就是指问题的难易程度要恰到好处,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相适应。最近发展区是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提出的思想。他认为,教学必须考虑学生的两种发展水平。第一种是学生现有的发展水平,第二种是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成人的帮助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维果茨基把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称为“最近发展区”。他认为教学不仅应该考虑学生已经达到的心理水平,而且要充分考虑经过努力,学生可能达到的水平。根据“最近发展区”的原理,教师在设计问题时,既不能一味顺应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也不能超越学生认识发展的可能性。如果把问题设计得太难,学生反复思考,仍然不得其解,便会使学生感到困惑或灰心丧气,失去思考问题的积极性;如果把问题设计得太简单,学生无须动脑便能轻松脱口回答,那又等于白费了时间,对课文的理解和学生认识的发展都无益处,还会使学生产生厌烦感。把问题的难易程度控制得恰到好处,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相适应,能使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和新接受的信息不相适应,使学生产生一种适度的心理不平衡,引起他们解决问题的强烈愿望,努力去实现自己原有知识经验与新信息的重新组合,进而推动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如教学《一个苹果》(人教版四年级上册阅读材料),同样是想让学生体会战友之间的深情厚谊,一位教师设计的问题是:“我们一次吃完一个大苹果不在话下吧?可整整七天没有喝过一口水的八个志愿军战士吃一个苹果,在转完一圈后,却还剩下大半个,这说明了什么?”另一个教师设计的问题是:“什么叫深情厚谊?从课文的哪些地方看得出战友间的深情厚谊?”两相对比,前者比后者更适应小学生的认知水平,更容易引起他们思考问题的积极性。关于问题设计的难度,可以参照教育测量中的难度公式。H=P/W,这里的W表示课堂内的学生总数,P表示回答问题通过的人数,难度H在0至1之间。若难度为1,全体学生都能回答,提这种问题就没有必要了;若难度接近0,几乎没有学生能回答,说明它与学生已有知识水平相差甚远。提问的难度一般控制在0.3至0.8之间,让大多数学生通过努力能够解答问题。所以,提问前,教师既要熟悉教材,又要熟悉学生。要把握准提问的难易程度,既不能让学生答不出,也不能简单地答“对”与“不对”,要使学生跳一跳才能摸得着。有的教师提出,复习旧知识时,应问在后进生易获成功处;传授新知识时,应问在知识迁移处;巩固练习时,应问在后进生易错处。还有的教师提出,课堂提问应注意广度,挖掘深度,设置坡度,力求精度。这些都不失为掌握提问分寸的好方法,值得借鉴。

4.注意对象,讲究问“法”。课堂教学中,由于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不同,他们需要的问题也不同。教师应尽量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多设计一些不同层次的课堂提问,如要求回答“是什么”的判断型、回答“怎么样”的描述型、回答“为什么”的分析型、回答“有什么异同”的比较型、回答“有哪些不同见解”的创新型,其中,第一种主要针对差等生,二、三种主要针对中等生,四、五种主要用来提问优等生。

(二)讲究导答的艺术

在提出问题以后,教师还应着重分析学生的反应,包括分析学生能不能回答,回答是否扣题,思路是否清晰,答案是否正确,有没有创新,有没有为难表情等。如果学生面有难色甚至惊慌失措,说明他们准备不足,教师应该变换话题或者降低问题的难度;如果学生顺利回答,教师可以对问题作适当的延伸或拓展,启发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在更多情况下,学生的回答不能一次到位,甚至偏离问题的方向,需要教师适时进行启发诱导。教师启发学生回答问题,主要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提供已知,以旧引新。为了沟通知识的内在联系,教师常常在新旧知识的交汇点上提问。学生回答这类问题受阻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相关知识,启发学生积极思考,以旧引新,引导回答。有一篇写我国古代科学家张衡的文章《数星星的孩子》(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教学时,教师提问:“小张衡听爷爷说,北斗星总是围绕北极星转,他为了证实爷爷说的话,一夜没睡好觉,几次起来看星星。如果他不去睡觉,一直观察不是更能表现他的刻苦精神吗?”这个问题截取在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上,引起了教材与学生生活经验之间的矛盾。有的说:“一直站着看,脖子会酸,膀子会难受,腿也会软,那样实在太累了。”有的则反驳说:“课文中说张衡刻苦钻研天文,他不会怕酸怕累的。”这两种回答都不准确,因为他们都只是孤立地思考,没有联系有关的知识背景。看准了这一点,教师再引导学生回忆科学课上学过的有关知识:北斗星转动很慢,它围绕北极星转一周就是一昼夜。联系这一知识,学生恍然大悟:长时间不停地观察反而不容易看出北斗星的移动,所以张衡才一夜起来观察几次,可见张衡不仅刻苦而且聪明。

2.举例类比,启发思路。有些问题,答案内容较多,教师可以举一点为例,让学生进行“反三”。在教学《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时,教师提问:“本文主要写了鲁迅先生哪些事?表现了鲁迅先生的什么品质?”这个问题需要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概括回答,对学生来说,有点困难。此时,教师可以例举第一件事:鲁迅和我谈《水浒传》,表现了鲁迅先生认真读书的态度,其余则由学生思考回答。这样,学生照着教师的提示,顺利作答。

3.分解问题,降低难度。教师提出的问题容量过大,难度太高,超过学生思维的实际水平,学生苦苦思索也不能正确回答,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把问题分解,降低思考的难度。在教学《少年闰土》(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时,教师讲了闰土的外貌描写后,向学生提问:“这说明闰土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可学生都没有举手,教师马上反应,将问题分解成三个小问题:(1)“紫色的圆脸”说明了什么?(日晒雨淋,健康)(2)“头戴一顶小毡帽”说明了什么?(浙江农村孩子习惯的穿着)(3)为什么“颈套银项圈”?(父母疼爱他)。这样学生很快就找到了答案。

4.回扣原文,启发回答。学生回答偏离了方向,甚至完全答非所问,这时,教师可以引导他们回扣原文,从切入问题的教材中去寻找答案。在教学一篇写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做实验的文章《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教学时教师问学生:“伽利略是一个怎样的人?”由于这个问题概括性强,学生回答有点难度。不少学生认为:“伽利略是一个不听劝告,一意孤行,十分固执的人。”这样回答显然偏离方向。这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扣原文,让学生再次理解“胆大妄为”和“固执”的真正含义,学生很快就能回答出伽利略是一位不迷信权威和执著追求真理的人。

5.补充追问,由表及里。课堂教学千变万化,学生回答无奇不有。面对学生的回答,教师要根据具体情况,及时进行追问。有些问题学生表面上回答完了,但并没有真正领会问题的实质,教师可以进行补充追问,引导他们由表及里地理解问题。在教学《詹天佑》(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时,教师提问:“帝国主义者为什么要对清朝政府进行要挟?”学生回答:“因为帝国主义者想利用对方的弱点,来强迫清政府答应他们的要求。”学生的回答尽管是正确的,但还不能深入教材内容,真正理解。这时,教师可以追问:“联系课文内容说一说,‘对方’指的是谁?”(清朝政府)“帝国主义者抓住了清朝政府的什么弱点?”(既无自己的工程师,又缺乏技术力量)“帝国主义者强迫清政府答应什么要求?”(把京张铁路的修筑权交给他们)在此基础上,教师再提出“帝国主义者为什么要对清朝政府进行要挟?”学生顺利地回答:因为帝国主义者想利用中国当时没有自己的工程师和缺乏技术力量的弱点,来强迫清政府答应他们拥有京张铁路的修筑权的要求。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只要教师在认真钻研教材,准确把握学情的基础上,深入研究提问与导答,相信课堂提问与导答一定会很精彩。

下载谈故事教学中教师提问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推荐)word格式文档
下载谈故事教学中教师提问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推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幼儿园教学中提问存在的问题与策略

    幼儿园教学中提问存在的问题与策略 提问是幼儿园组织教学活动的一种主要形式,是教师常用的一种教学手段,是教学目标达成的主要途径,是引导幼儿主动学习,获得发展的关键,科学的提......

    教师教学反思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教师教学反思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问题一:认识上尚有偏差,坚持开展教学反思的教师比率偏低 座谈中一些教师反映,农村学校教师课业负担重,没有时间写教学反思;还有少部分教师表示,写......

    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目前在新课程教学中发现,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方式以及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可喜的变化,但是随着新课程实践的深入,一些深层次的问题也随之出现。一......

    浅谈英语听力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浅谈英语听力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诸暨市草塔镇中朱丽囡311812)[摘要]: 随着人类社会步入21世纪,中国加入WTO组织,作为世界经贸、科技交流的重要交际用语—英语,在交际过程中......

    营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营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高职院校担负着为社会培养面向生产、经营、服务第一线的高素质应用型、技能型专门人才的任务。市场营销课程是一门建立在经济科学、行为科学、现......

    识字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识字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摘要:“人生聪明识字起”。识字是语文基础能力之一,基础是事物最重要的部分,基础不牢固,上面的建筑物无非就是沙上的建筑。在学习中,经常可以发现学......

    Photoshop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Photoshop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摘要】Photoshop是目前应用最广泛、最畅销的图像处理软件,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案......

    美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美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美术教学作为教研教改中的一枝新绿,只有经过不断修剪、培植和浇灌,才能有所收获。《美术课程标准》提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课程的价值主要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