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数学教学中问题设计与提问的问题及对策(★)

时间:2019-05-13 01:03:1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论数学教学中问题设计与提问的问题及对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论数学教学中问题设计与提问的问题及对策》。

第一篇:论数学教学中问题设计与提问的问题及对策

论数学教学中问题设计与提问的问题及对策

在当今的数学课堂,数学教师在教学中的活动设计往往以问题串的形式呈现。但在教学实践中发现,许多时候教师的提问还存在着诸多问题,不能真正激发学生进行深层次的数学思考,致使教学有效性、实效性、高效性得不到很好的实施,具体表现如下:

1.难易失调

教师缺乏对教材的深入研究或者过低,平,学生不能与教师产生共鸣易,使学生重新入轨。再者就是教师为了保证教学顺畅问题,师生一问一答思维价值,道,限制思维的方向和路线的思维进行适当的训练诱导和开发了

2.越俎代庖

教师提出问题后不上来。此时教师不是想办法对学生进行启发诱导正学生的思路劳神费力设计的问题不解自破造成学生的思维懒惰。对培养学生的能力

3.口头禅现象

很多教师在课堂上自内心的认同 ,教师问得从容,阻碍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而是急急忙忙讲出答案,促进他们思维水平的提高有害无益。

;学生回答,缺乏对学生情况的充分了解,常使全场沉默无言,带有去“,使其停在无法思考、,无形中抑制了学生的积极性,大家都不愿意回答问题“是不是”“对不对“对”,能表明其思维的清晰明朗。这样的问题只能折射出,要么过小。,教师不得不把问题分解,”的倾向。以上两种情况都无法对学生不用思考的状态下,把学生应该做的工作取而代之。结果自己”等问题充斥课堂。过大时,把教学内容肢解成许多小,实质上很多问题没有,就让他们回答,调整思考的角度,越是难题越是如此

学生回答,把他们估计得过高,超出学生的理解水,自然谈不上启迪、,“是,化难为,学生答,这样能代表发所设计的问题在难度上要么过大学生答得流畅整齐划一严格讲不能叫做问题。也正是这些虚假问题为学生开辟了一条思维通问题化没有给学生充分考虑和讨论的时间换个说法矫影响了其学习情绪时间长了”教师教学的肤浅,高明的教师是用心沟通的而无需通过“是不是”“对不对”来寻求自我满足。这样的问题让学生从小学会察言观色,试想:学生不回答“是”“对”又能怎样说呢?

4.去数学化

有些教师提出的问题与教学内容相去甚远,尤其是不恰当的情景创设,造成的结果是“种了别人的田荒了自己的地生触摸到数学的本质

要提高问题设计与提问的质量上课前的三个把握为

1.把握好教材

通过对教材的认真钻研握训练的基本要求为突破口,设计出恰当的问题。这样使好的问题既有利于揭示数学本质学生养成思考的习惯。

2.把握好学生

对学生的基础知识、细致的了解,熟悉各方面的情况能适应,乐于接受。目的就是让好的问题不仅有利于学生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时也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3.把握好课型

教师要善于根据不同课型篇一律,从而达到因材施教。学生思索,探究新知识。练习课教师提的问题要有恰当的角度、幅度和坡度,没有了: ,从而能够脉络清晰地分出重点、行为习惯、新授课上”,导致教学始终在数学的外围盘旋”。,教师应在授课前和授课中分别做好三个把握学习态度、,这样设计的问题才能有的放矢,不同要求, ,弄清单元章节的构成及其地位学习方法乃至班风班貌等有一个,不同的训练重点来设计问题,没有让学,掌,从教学目的出发,以重点,又有利于,结合实际,学生才,而不是千,促使,复习,“数学味

理解编者的意图难点 同

教师要在新旧知识的衔接点设计问题课教师提的问题要有挈领而顿、百毛皆顺的功能,问题应从大处入手,让学生各抒己见,互相补充,便于形成知识网络。

授课中要注意三个把握:

1.把握好课堂提问的“时间距离”

一节好的数学课不是一讲到底奏,安排好提问的时间距离接触,学生才能对所学的知识理解得更深更透。例如课时,先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后的近似的长方形和原来的圆形有哪些联系空间,通过思考学生要说的很多中等生只是在语言条理上差一些有利于学生理解半,宽就是原来圆的半径。据上面的发现我们知道了长方形的面积怎么计算由于学生明确了两个图形之间的内在联系整理,进而独自推导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

2.把握好课堂提问的课堂上要处理好老师和学生之间的空间距离学生感到教师亲切的期待。因此教师要走下讲台意见,或者参与到小组活动中问题之间的空间距离学生觉得无从下手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心中要了解学生的知识情况区提问,对浅问题、思考的余地,生与问题的空间距离。,留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将半圆分成若干个相等的小扇形,老师只需设计两个问题即可,发现形变面积不变(2)“空间距离,所提的问题范围不能过于空洞,也不能太直太露直问题从较隐蔽的角度提问 ,也不是一问到底?问题提出后留给学生比较宽松的思维,学习好的学生可以抓住两图形之间的内在联系,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也能说出一二来。这样便,这个近似的长方形的长就是原来圆周长的一,老师可以再提出第二个问题,那么,完全可以对头脑中储存的信息加工、” ,在提问时,走到学生中间,让学生无需思索就可回答,拉开问题与学生的距离,难题浅问,精讲巧问,让学生和问题进行零距离:教学《圆面积的计算》这一,:(1)请大家认真观察,圆的面积又该如何计算,恰当的近距离可以使,也不能过于狭窄,在他们的知识最近发展,通过问题分解来缩短学,处理好提问的节,重新拼合,认真倾听学生的,既不能让,使提问失去意义。,,拼成,:“根?”然后剪开完成上述的发现后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更为重要的是处理好学生和留给学生对大问题难问题则需要大题小问

3.把握好课堂提问的“心理距离”

首先,拉近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老师提问不要给学生一种居高临下的感觉,语气可以平缓一些,态度和蔼一点,提出问题后让学生思考一段时间再回答,如果学生回答有误,不要责备,更不能讽刺挖苦,允许学生出错,如果学生暂时回答不上来,教师要多加鼓励,让他别着急,想一想再回答。只有学生保持轻松的心理状态,敢想敢说敢做,才能得到令人满意的回答。

其次,大多数学生经过思维努力后能够解决的。让学生“跳一跳够得着有差异性,“一刀切”,对于难度较大的题目可让优秀生来回答等生来回答功的体验,习能力,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吗据操作实践法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吗平,使他们能够各有所获。

再次,思维是发散的使每个学生都能调动已有的知识经验作出个性化的解答入的思考。

”,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内驱力。,对于简单的问题可以让后进生来回答,?他们之间有何关系,说出圆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吗?(优等生回答 ,解决问题的策略是多样的,这样的给学生,对于难度一般的题目可以让中,让人人学有所得:在教《圆的面积》一课时:(1)阅读课本?(后进生做答?(中等生回答)这样的问题,还要兼顾差异性。开放性;差异性,即能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似曾相识又陌生,可按学生的实际学,你能按课本图示把圆)(2)阅读课本)(3)你还可以用其他方,即目标是聚合的,让每一个学生都进行深,又是”的感觉,人人都有成,你能根,,教师要控制好学生和问题之间的心理距离好的问题既有挑战性“由于学生在知识基础方面具因此同一个问题与不同的学生之间心理距离是不同的老师提问也不能每个人都能得到发展。如设计不同的问题符合不同层次学生的心理水好的问题不但具有开放性

第二篇:论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问题设计

论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问题设计

目前,我们数学课堂上仍然是更多地看到教师向学生提问,而听不到学生的发问。课堂上的提问仍然是教师“独占鳌头”,学生充当了被动接受知识的机器,这与新课程改革中强调学生的参与和师生间、学生间互动的观点是相悖的。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设计的问题是按照自己对教材的理解、自己的思路和以及以往的经验来设计的,缺少灵活性、新颖性、相对的针对性。这种接受性学习为主的学习方式中,学生失去了提问的权利,也失去了质疑和深层次的思考,最终丧失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改变课堂教学的现状,既使教师的主导作用充分体现,又使学生成为真正的主动参与者、创造者,就需要加强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如何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呢,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注意问题设计的目的性

课堂教学过程中,问题的设计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抓住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这是优化问题设计、实施有效教学的方向。在新课程标准下,教学目标的确定是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来考虑的,优化问题设计就要充分体现三维目标。教师首先需要转换思路,要明白这些问题是为谁设计的,是为了谁的“知识与能力”、谁的“过程与方法”、谁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样我们才能以学生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充分体现三维目标,培养自主而真实的人。

二、注意问题设计的趣味性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经说过:“课堂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起学生思想的火花,或者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兴趣是学习动机最现实、最活跃、最强烈的心理因素,一旦学生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兴趣就会转化为学习动力,表现出孜孜以求、乐此不疲的特点,这是设计有效问题的前提。教师引导学生产生新旧感知、认知或情感方面的冲突,便会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使学生以积极主动的心态参与到教学中去。问题设计时,教师可以寻找与数学知识相关的趣味故事、生活现象、数学游戏等让学生去探究,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还能增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例如:学习解决问题的策略——“假设法”时,我先讲了古代数学中的一个“鸡兔同笼”的问题:鸡兔同笼,数头有50,数脚有160,问笼中有鸡、兔各有几只?学生对此问题感觉很新鲜、好奇,注意力马上集中起来,或努力思考,或动笔计算。我便把握住时机,把问题引到了新课上来。

三、注意问题设计的情境性

问题情境化有多种方法。《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是人类生活的工具,是人类用于交流的语言,数学是一种人类文化。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所以我们可以利用科学事实、科学史实、演示实验、生活现象等方式展示,并在其中选择与当前学习主题相关的问题作为学习的中心内容,教师向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有关线索,让学生主动探索解决问题。例如“三角形的分类”教学,教师出示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让学生观察并猜猜:“这个三角形是什么三角形?”学生猜得各不相同,接着让学生讨论:怎样判断一个三角形是什么三角形?三角形如何分类?这种贴近学生生活经验的提问符合学生的学习规律,学生主动地猜想、分析、讨论,使得知识衔接自然,并为下一步探索三角形的类型及分类方法埋下了伏笔。

四、注意问题设计的原则性 我国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说过这样一句话: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问得巧,说的就是一种问题设计的艺术。

1.启发性原则

问题设计的启发性意在引发学生的探究心理,以问促思,以问促问,促进学生不断再思、再问。当学生的思想局限于一个小范围内无法“突围”时,当学生疑惑不解、感到厌倦时,当学生各执己见、莫衷一是时,当学生无法顺利实现知识迁移时,具有启发性的问题犹如盲人手中的引路棍,能顺利地将学生导向学海之路。具体地讲,教师可以在知识形成过程的“关键点”上设问,可以在运用不同数学方法解决问题策略的“争议点”上发问,可以在不同数学知识之间联系的“连接点”上设疑,可以在同一数学问题变式演变过程的“发散点”上借题发挥……如研究“多边形的内角和”时,教师一开始就提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猜猜四边形的内角和呢?”学生回答:“360度。”教师接着问:“请用实例说明你的想法。”这一问,学生想出了多种不同的方法(有的说测量四个角的度数之和,有的说直接借助正方形、长方形内角和,有的用分割四边形成两个三角形等方法)。教师继续追问:“五边形、六边形呢?”学生思维更积极,也有意注意选择最优的策略去解决问题。2.开放性原则

课堂提问应该具有一定的开放度,其中有两层含义:一是问题答案不要太唯

一、太小;二是提问对象要面向全体学生。开放性提问允许学生作出多种可能的解释或回答。开放性提问的形式多种多样,如“如果……那么……”、“你认为接下来将发生什么”、“你认为应当怎样做”、“关于这个问题你还有什么看法吗”等。例如,学习“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时,学生通过仔细的观察、分析、操作,找出了平面图形的对称轴,然后让学生自己去设计美丽的轴对称图形。当教师向学生提出开放性问题时,会刺激学生产生具有新意的设计,从而促进他们创造性思维及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

当然,有效的问题情境还需要教师熟练掌握一定的言语策略,使问题准确、科学又简洁明了。教师还要善于使用等候策略,在提问前、提问与回答之间、回答与评价之间,要有意识地停顿,给予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这对激活学生思维具有重要的意义。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研究

目前,我们数学课堂上仍然是更多地看到教师向学生提问,而听不到学生的发问。课堂上的提问仍然是教师“独占鳌头”,学生充当了被动接受知识的机器,这与新课程改革中强调学生的参与和师生间、学生间互动的观点是相悖的。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设计的问题是按照自己对教材的理解、自己的思路和以及以往的经验来设计的,缺少灵活性、新颖性、相对的针对性。这种接受性学习为主的学习方式中,学生失去了提问的权利,也失去了质疑和深层次的思考,最终丧失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改变课堂教学的现状,既使教师的主导作用充分体现,又使学生成为真正的主动参与者、创造者,就需要加强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如何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呢,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教学内容生活化,为学生问题意识提供有利素材 数学的学科特点是它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和应用的广泛性,而小学生的思维和认知水平缺乏实践经验,对抽象的内容不容易理解和接受,更难以提出问题了。这就产生数学学科特点和学生认知特点之间的矛盾。学生最直接、感性的认识就是听老师讲范例,然后做“数学题目”和解题,这种片面性造成了数学远离生活,枯燥无味的错觉。这种机械学习会造成学生思考能力减弱、惯性思维等现象,逐渐地失去在学习中思考质疑的能力。而真正的数学是丰富多彩的,它有着实实在在的生动活泼的生活背景,蕴含着许多有意思的问题。笔者认为,数学教学内容生活化,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还数学以本来面目,让学生学会观察是提出问题的前提。因此,从小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出发,从生活中“找”数学素材和多让学生到生活中去“找”数学,“想”数学,使学生真切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生活中必须的数学”,有助于学生问题意识的形成,从而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在设计教学方案中创造性活用教材,更多地去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如在进行应用题教学时,我一般都不采用教材上的例题,而是从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出发,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中去“找”教学素材。例如在教学整除时,可以在原教学内容上作一些拓展,可通过设置一些生活情境,将抽象的整除变为生活问题,如某校一年级的四个班在校知识竞赛中各自获得45、60、34、80元的奖品,学校要求各班把奖品分给各班5名表现最优异的同学,所有的班级都能采取这个方案吗?通过让学生从对生活问题的分析出发,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轻松地体会到数学就在自己自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应用价值,从而增强了学生的问题意识,从而也产生了对数学的亲切感。

二、激发学生兴趣,帮助学生形成良好思维习惯 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知识的兴趣,一个人一旦对某一问题产生好奇,发生了 兴趣,那么他的努力就会达到惊人的程度。”一切的发现和探索都源于对事物本身的兴趣,对一个小学生来说,就显得更加突出了。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其兴趣是养成思考习惯的前提。依据数学学科的认知特点和学科规律,借助媒体、设备或工具来传递教学信息,丰富数学教学课堂死板的教学模式。正所谓“知之者不如好 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爱玩好动、爱听故事、爱做游戏、爱看动画是儿童的天 性。因此,作为小学数学教师,我们要尽可能地组织一些游戏性活动“包装”数学知识或创造数学情境“串联”数学知识,创设优美的动画“表演”数学知识,使学生在学中玩,玩中学,做到学得有趣,学得愉快,学得轻松,学得主动,学得深刻。例如在低年级运用教具学习“凑十法”,通过摆小棒等操作,学生容易领会新知识,学起来也富有兴趣。教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动手操作,随之展开思维活动,自然使全体学生处于主体地位,很容易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动手操作也符合儿童思维发展规律。因此,教师一定要重视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例如 在教学正方形的认识时,可放手让学生利用准备好的正方形纸,通过动手操作自己发现正方形的特征:四条边长度相等。有的学生通过沿对角线对折

小学各年级课件教案习题汇总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四年级五年级

再对折,发现四条边一样长;还有的学生将相对的两条边对折,再将相邻的两条边对折,发现四条边一样长。学生通过操作,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得出正方形四边相等的结论。这种学生自己发现问题的方法,能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也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有很大的帮助。

除此以外,我们还可以根据学校实际情况,结合教材定期将学生带到课堂外,做一些调查研究、测量绘图、统计分析等实践性教学活动。例如:学了平均数问题后,可以解决歌咏比赛的评分问题;学了体积知识后,可以鼓励学生探究不规则固体的体积(如螺丝钉、石块);学了比例尺后,可利用地图算算自己家到学校实际距离;学了比例应用题,可利用标杆、阴影长度求旗杆、楼房的高度等。实践性教学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热情,定期的户外教学可以维系学生的兴趣,并逐渐形成良好的思考、发现问题的习惯,实现从好奇到热爱,从激发思考到主动思考的飞跃,从而真切地感受数学的魅力。

三、创设和谐课堂氛围,鼓励学生求异、质疑

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多元评价,通过多元化的评价鼓舞学生,不断改进自己教学上的不足。例如:在教学《圆锥体的认识》时,让学生研究圆锥体的高有几条,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的不同,有的学生认为只有一条,而有的学生却认为有无数条。学生在思考过程中提出的问题不一定都正确,因此教师要培养其问题意识时要时刻警惕自己的评价,保护学生的探求积极性和思考热情。对于上述问题,教师应充分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甚至进行必要的辩论,最后形成一致的认识:圆锥体只有一条高。这样,学生就不会被老师的快速评判挫伤,还能在讨论中更好地掌握知识。同时,课堂上,教师的语言、动作都是对学生的一种评价手段。有些学生因为紧张,站起来后会说不出话来,教师需要耐心等待,并给予鼓励,如“别着急,慢慢讲”或者“还没有想好,是吗?”。对待思考得不正确的学生,要肯定其优点,敢于大胆的表达自己的观点,乐于思考,并积极鼓励他们继续努力,如“很不错,你已经非常接近答案了”或者“你现在思考越来越积极了,老师相信下次一定会表现得更好”等,也可以轻轻拍拍学生的头、肩膀,给学生一些善意的提示。这样的语言和行动上的评价都会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信任,增强思考的信心。

建立积极和谐的课堂氛围,仍然是为教学服务的,要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需要在鼓励中引发学生敢于思考、发掘善于思考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对同一个问题,教师应启发、鼓励、引导学生大胆想像,可采用联想、猜测等方法,鼓励学生敢于打破常规,从全新的角度大胆探索,在积极探寻中不断发现新的问题。如在教学“长方形 和正方形的周长”的时候,思考“一根铁丝正好可以围成边长为6分米的正方形,现在如果要改成宽为2分米的长方形,长是几分米”这样的题目,有几种方法?学生很快能找到两种解法,然后从已有解法继续启发学生,还可以有别的方法。这样既能激发学生从多角度、多方面去思考问题的兴趣,又锻炼了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意识。质疑问难是探求知识、发现问题的开始,是推动创新的原动力。因此,教师应从学生的好奇、好动、求知欲强等特点出发,积极培养学生勤于思考、敢于质疑的好习惯。通过开展热烈的讨论,活跃课堂气氛,鼓励学生质疑、解惑。参考文献:

[1]邓竟红,数学教学与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西北成人教育学报.2006,(4).[2] 王延奏,小学生数学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研究 [J].校长阅刊.2005,(5).[3] 方会云,运用发展性教学手段,提高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J].华商,2008

第三篇: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设计与提问的实践研究

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设计与提问的实践研究

【摘 要】问题的设计与提问对于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分析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问题设计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提出了要有效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必须做到问题设计有效,即提问要有启发性、发散性、开放性和趣味性;同时要注重提问的策略,应选择适当时机提问、利用问题矛盾提问、创设良好情景提问、抓住问题核心提问。

【关键词】小学数学 有效性 问题设计 提问策略 实践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

现代教育家叶澜教授认为:“每个学生都以完整的生命个体状态存在于课堂生活中,教师要有捕捉课堂信息的能力,课堂上,要关注学生,倾听学生,发现学生,研究学生。”她还指出:“让学生快乐地、努力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去,不断让学生思考,不断感受到挑战。”我认为,有效的课堂提问就是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积极思考、实现师生互动、相互探讨行之有效的途径之一。

然而近几年来,我在数学课堂听课中发现,我们教师的提问作用发挥的远远不够,起不到提问的效果,主要表现为:设计的提问没有启发性,不能激活学生的思维,以至于学生缺少了学习的内动力;设计的提问没有发散性,不能激起学生的创造思维,以至于学生加剧了思维的单一性;设计的提问没有开放性,不能激活学生的学习氛围,以至于学生缺少了探究的空间;设计的提问没有趣味性,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至于学生减弱了学习的积极性。纵观以上的问题,导致我们的数学课堂看似热闹,其实学生没有学到什么,还会使学生养成浅尝辄止的不良习惯,与新课程“以生为本”的理念相差甚远。作为一线数学教师的我,该如何科学地、有效地设计提问并在课堂中适时的提出问题,使学生乐于接受的同时又能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呢?下面,我来阐述近几年的实践探索:

二、我的实践

我认为,学生的思维由问题开始,由问题而进行思考,由思考而提出问题,学生的创新思维就是从教师的提问中产生的。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精心设计提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足够的探索空间,并根据学习进程及时追问或补问,竭力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从而在有限的授课时间内高效地开展教学活动,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内容。

(一)设计提问的有效是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

《上海市中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对数学教学提出了全新的理念:“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而数学课堂提问就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一个过程。因此,数学课堂提问设计的优劣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结果,所以,我非常重视提问的设计,精心设计课堂提问。

1.设计的提问要有启发性。启发性是数学课堂提问的灵魂,如果缺少启发性的提问是蹩脚的提问。因此,课堂中所设计问题要能够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去探索、去发现,使他们受到有力的思维训练。要把教材知识点本身的矛盾与已有知识、经验之间的矛盾当作提问设计的突破口,让学生不但了解是“什么”,而且能发现“为什么”。

比如,我在教学《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体积总复习》一课,拓展部分我设计了这样一道题目:出示一个魔方,请问同学拿掉魔方的任意一块,魔方的表面积有何变化?通过讨论,有的学生认为魔方的表面积没有变化;有的学生认为魔方的表面积增加了;还有的学生认为魔方的表面积减少了;有的同学还在沉思中。我在肯定各位同学的发言后,精心设计了以下带有启发性问题:

(1)拿掉魔方的哪一块,它的表面积没有变化?

(2)拿掉魔方的哪一块,它的表面积增加了?会增加了几个面?

(3)拿掉魔方的任意一块,它的表面积会减少吗?

通过这些有序的启发和提问,使学生非常轻松地解决了前两个问题,即:拿掉魔方8个顶点上的这一块,它的表面积没有变化;拿掉魔方12条棱上的这一块,它的表面积增加了2个面;拿掉魔方6个面上的这一块,它的表面积增加了4个面;通过观察,问题3最终也顺利解决,拿掉魔方的任意一块,它的表面积不可能会减少。

以上案例告诉我,设计带有启发性的问题,有助于学生思维的步步推进,更要引导学生能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一步一步解决,这样能激活学生的思维,推动学生学习的内动力,切实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设计的提问要有发散性。发散型思维属于创造思维,教师若能在教学中提出激发学生发散思维的问题,可引导学生纵横联想所学知识,以沟通不同部分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对提高学生的思维素质和探索能力是大有裨益的。

如在《平行四边形的复习》一课中,我设计了这样的几个问题:

(1)在平行四边形中,能作一条直线将其分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吗?

学生1:只要画出它的一条对角线所在的直线即可。

学生2:也可以过平行四边形一组对边中点作直线。

学生3:只要过对角线的交点任意画一条直线都可以。

(2)对于长方形、菱形、正方形,是否也有类似的画法?为什么?

多数学生的答案是肯定的,原因是这些图形是一个共同点特点:都是中心对称图形。

(3)你能否用两条直线把一个平行四边形分割成四个部分,使含有一对顶角的两个部分面积相等?

(4)对于问题3,满足条件的直线有多少组?从中你发现有什么规律?

通过这样的提问,学生探索问题的积极性高涨,回答问题争先恐后,并且通过合作交流共同提高,让学生用自己的思想方法解决问题,在不断地成功与失败中享受学数学的乐趣,也体验到探索发现的乐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3.设计的提问要有开放性。开放性提问,指思路较为广阔、深刻,答案不是唯

一、封闭的提问。在课堂教学的重点、难点或解决数学问题时,教师精心设计一两个开放性提问,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发智力、能力,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与牢固掌握知识,都大有裨益。

如我在教学《平面图形面积的总复习》一课时,设计了这么一个情景:岳阳街道乐都路有一块土地准备拍卖,请有意者于2009年7月10日到岳阳街道办事处第一会议室参加竞拍!

此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如果你要拍卖这块土地,你最关心的是这块土地的哪些信息?通过我这么一提问,学生的积极性马上调动起来了。学生的回答涉及到好多方面:大小(面积)、形状、价格等,但最关心的是价格。

看到学生兴趣盎然,我及时追问:你们最关心的是价格,要知道这块土地是多少价格,我们必须先要解决什么问题?由此引出了土地的大小(面积)和形状展开复习,构建知识网络,形成体系。

从以上案例中可知,由于我在解决数学问题处精心设计了一两个开放性提问,不仅激发了学生从多角度考虑问题的兴趣,而且激活了学生学习的氛围。

4.设计的提问要有趣味性。趣味性是指把数学问题镶嵌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教师必须从教材和学生心理特点出发,引人入胜地、步步深入地提出富有趣味性的问题,用科学、艺术、生动的语言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小学数学课堂中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缺乏趣味性的内容,这就要求教师有意识地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创造生动活泼的情境,从而使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去积极思考。同时,教师还要吃透教材,充分挖掘教材本身的趣味性。在解决某个具体的问题中,让学生感受数学的价值,掌握数学知识和方法。

如我在执教《圆的认识》时,讲完新课后,巩固新知时运用多媒体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情境:一场赛车比赛,第一辆的车轮是正方形的,第二辆车的车轮是圆形的,第三辆车的车轮是三角形的。它们同时、同地、同向出发。

这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谁先到达终点呢?”看似简单的问题,通过我的提问,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马上调动起来,经过小组交流讨论,学生们一致认为,车轮是圆形的这辆车最先到达终点。以上案例告诉我,在教学中,能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富有趣味性的问题,不仅能唤起学生已有经验并展开联想,引人入深,扣人心弦,而且也能使学生积极投身到问题解决的情境之中,最大限度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了教学的时效性。

(二)提问策略的有效是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数学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是教师开启学生心智、促进学生思维、增强学生主动参与意识的基本手段。如果教师在课堂适时向学生提出有价值的、能激起学生思维活动的问题,往往比引导学生解决问题更重要。正所谓有效的提问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让学生沉浸在思考的涟漪之中;又如柳暗花明又一村,让学生在探索顿悟中感受思考的乐趣。

因此,在课堂提问时,我们教师应选择适当时机提问、应利用问题矛盾提问、应创设良好情景提问、应抓住问题核心提问。

1.选择适当时机提问。实践表明,虽然一节课中提问次数没有定数,但准确把握好提问的时机却非常重要。课堂提问如果问得过早,学生思路跟不上而感到突然,问得过晚,就如同“马后炮”起不了作用。

因此教师要善于观察颜色,注意学生的表情和反馈信息,及时地提出问题。若能在恰当的时机提恰当的问题,能调动学生情绪,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思维质量,增强教学效果。

如:我在教学《三角形的面积》时,当学生分别用两个完全一样的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长方形),初步感受到三角形的面积是平行四边形(长方形)面积的一半时,我设计了这么几个问题:

(1)要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的两个三角形必须要有什么特点?

(2)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与原来三角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

(3)原来每个三角形的面积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

(4)那谁知道三角形的面积怎样计算了吗?

(5)老师不明白,三角形的面积为什么要用三角形的“底×高”,“底×高”有表示什么呢?为什么又要“除以2”?

由于我这样一系列的适时提问,学生对三角形面积的推导过程有了进一步的理解,促进了学生思维向纵深发展,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利用问题矛盾提问。作为教师要善于把教学内容本身的矛盾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的矛盾作为设计提问的突破口,启发学生去探究“为什么”,把学生的认识逐步引向深化。

如我在教学《乘法分配律的运用》一课时,根据学生以前学习的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简便算法,我出示了“125×24=”这一题,要求学生观察数据的特征,进行简便计算。当学生完成后,我提问到:谁来说说“125×24=”这道题目是如何进行简便计算的?其中有位学生回答道:因为题目中有一个因数是“125”,所以只要用拆数法把另一个因数“24”拆成“8×3”的积,再通过乘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通过反馈,全班同学都同意这位学生的观点。顺着该生的回答,我又提出:那么是不是只要两个因数相乘,其中一个因数是“125”,就可以把另一个因数拆成“8×几”的形式进行简便运算呢?通过我这样一问,学生间的意见开始不同起来,有的学生认为一定是如此;有的学生则对这样的结论产生了怀疑。就在学生对结论举棋不定时,我将“24”这个数中的两个数字调换了一下位置,得到了“125×42=”这道题。我连忙问道:现在这道题,能否用刚才的方法进行简便计算?通过我这一问,把学生的思维兴趣推向的高潮,不仅使学生能清楚明白的掌握知识,而且通过思考、讨论、分析,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3.创设良好情境提问。我认为,创设问题情境就是要抓住数学重点,在教材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制造一种不协调,起到诱发学生认知冲突,引发思考的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创设“心求通而未得”的认知冲突的问题情境,能有效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的思考。而情境创设方法多种多样,但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必须是一能激发兴趣,启迪学生思维;二要紧扣数学内容,突出数学本质;三要节省时间,讲究教学效率。另外,问题情境的创设还必需建立在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之上。只有这样,才有利于学生积极思考,开放思维,大胆交流,最大限度地发挥聪明才智。

如我在教学《圆的认识》,我先出示一幅汽车图片让学生找出图片中各种几何图形,通过比较分类让学生初步感知圆是曲线围成的平面图形后,进而创设了一个让学生徒手画圆的活动情境。当学生怎么画都画不圆的困惑情境下,我提出了“为什么画出的圆不标准?”“怎样才能画出一个标准圆呢?”进而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己选择工具(有圆规、线、直尺等)创造性地去圆,学生在画中慢慢体验到画圆的要领,再通过交流各自的感悟得出圆一些特征。以上徒手画圆的活动情境创设虽然简单,但通过我的提问,不仅起到了启思激兴的作用,同时又紧扣数学主题,省时高效。

4.抓住问题核心提问。在教学中,我认为抓住知识的核心提问,有的放矢地帮助学生突破难点,针对学生认知模糊、易疏漏的地方,抓住关键词设计问题,帮助学生将片面的、孤立的和形面上学的认识转化为全面的、辩证的认知结构。

在教学《分解质因数》一课中,是教学生运用短除法对一个合数进行分解质因数。教学时,我先让学生自学课本练习,理解分解的过程、步骤、方法,然后集体反馈。在反馈时,我问道:在分解质因数时,用一个数去除时,应该用什么数去除?为什么?其中学生回答:必须用一个质数去除,否则到最后就不是几个质因数连成的形式了。我又追问:那又必须除到什么时候为止?生答:除到质数为止。这时我就做了一次课堂小结:你说得真清楚,这两点正是用短除法进行分解质因数的关键所在。

在这节课中,我正是抓住了分解质因数容易错误的地方,设计了这么两个问题,通过提问,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刺激的程度和方式远远超过了一般的讲解。通过学生的回答,我又及时小结,这时的学生已经能够知道分解质因数的整个步骤,并掌握了其方法。在课堂中,通过这样的提问,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就进入了一个更深的层次。

三、收获与反思

加强课堂有效提问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通过几年的实践、探索,初步取得了一些成效:

1.加强课堂有效提问,不仅增强了学生回答问题的信心,做任何事的劲头也更足了,而且在正确把握问题等方面也有相应的提高,更可喜的是,班级中基础较差、学习信心不足的几位学生已在课堂中能看到他们高举的小手,脸上不时显露出自信的微笑,家长也感到非常高兴。

2.加强课堂有效提问,改变了学生以往遇到问题的恐惧心理,他们不再对课堂提出的问题有害怕心理,在课堂中能够积极主动地想办法去寻求最佳的答案,采用多种途径去辨析答案的真伪;同时也能积极从文本中发现存在的问题,能积极地提出一些有实效性的问题。

3.加强课堂有效提问,促进了学生自身素质与能力的提高,强化了课堂问题意识的培养。在数学学科教学的同时,发挥学生的特长,做到优劣互补,在游戏、讨论、自我陈述、展示和生活情境陶冶等活动的实践过程中,学生的兴趣得到了很好的激发,从而对学习数学产生信心和勇气。

通过几年的实践,也引起了我的一些反思,因为教学过程是一个双向交流过程,光靠教师课堂提问是远远不够的,而学生“自己课堂提问”长期被忽视,对它的研究与实践更是凤毛麟角,学生经验这一宝贵课程资源基本上处于未开发状态。我认为,课堂提问也应该把学生提问设计在内,这有待于我在今后的教育和教学工作中进一步的加以实践研究。

第四篇: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摘要:小学数学教师应重视并不断加强教学内容、教学环节的设计,这对于小学生培养数学能力和学习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首先描述了小学数学教师在对于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普遍存在的问题,其次针对问题提出了具体的对策与建议。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对策研究

数学是小学的重要基础学科,小学阶段是一个人学习数学的启蒙阶段,是培养数学思维和数学兴趣的重要时期。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重视并不断加强教学内容、教学环节的设计,一方面抓住重点、精髓内容,一方面锻炼小学生的数学思维,提升小学生的数学兴趣,这对于小学生培养数学能力和学习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中的问题

在新课改的要求下,各小学越来越重视提升小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小学数学的教学设计也不断得到丰富与改进。然而,受到传统教学方法的惯性、小学数学教师教学经验和能力有限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小学数学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上仍存在一些比较普遍的问题。主要问题如下: 1.学生的主体地位被忽略

虽然现在小学数学教师也开始注重课堂教学的节奏和技巧,也越来越注重小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反应。然而,由于在小学数学教师中,有经验的教师长期以来都是采取的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都是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的听讲,突然在教学设计上进行改变,受到以往惯性的影响,许多有经验的老教师执行的过程中很难立刻转变观念,在教学设计上往往还是忽略了小学生的主体地位。而新教师虽然观念比较新,但对于把握和控制小学生的经验不足,如果在教学设计上采用较多的环节和方法,往往很难控制课堂纪律,从而无法达到提升课堂效率和提升教学效果的目的。且受到教学条件的限制,目前许多小学的数学教学都是采用的大班授课,人数较多,基础参差不齐,无法顾及到每一个小学生。最终受到这些因素的影响,往往导致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设计上忽略了小学生的主体地位[1]。2.教学方法单

一、趣味性低

由于小学数学这门科目本身的内容较多,理解难度大,计算多,相对于其他学科比较枯燥乏味。虽然新课改加强了小学对于教学方法多样化的重视。但往往都是在语文和英语等学科的教学上体现出来。我国相关教育部门还没有研制出比较统一的可供各小学参考的现代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参考方案。教学设计包括教学内容、方法、流程等环节,各小学虽然也努力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设计上进行了改进和努力,但受到自身教学条件、教师教研能力的限制,往往无法再教学设计上有质的突破,仍存在严重的教学方法单一枯燥、教学设计不合理、缺乏层次感等问题。许多小学数学教师虽然在教学设计上付出了很多努力,但受到内外因素的限制,没有对小学生提升学习数学的兴趣与能力产生积极的影响。

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的具体改善对策 1.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小学数学教师应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新观念真正体现到教学设计中,将课堂还给学生,保持与小学生平等的交流方式,使小学生在数学课堂上敢于提出问题,小学数学教师则主要充当引导、答疑的角色,及时满足小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当小学生主动思考并找到思路时,教师应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满足小学生的表现欲,从而提升教学效率与效果。此外,小学数学教师在以小学生为主体进行课堂教学的同时,还要注意控制课堂节奏,把握课堂纪律,可以请数学基础较好的小学生辅助教师进行课堂纪律的管理,这样才能保证课堂效率与效果。2.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

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时,要注重采用多样化、灵活的教学方法,如多媒体、结合实际案例、游戏教学、分组讨论、分组竞赛等方式方法,以丰富教学环节。在进行多样化教学方式方法的设计时,仅仅凭借一人之力是很难做好的,小学数学教师应多互相交流、学习,互相讨教经验,以此来保证教学流程更加完善,同时,在教学内容上,重难点更加突出[2]。3.课堂教学设计应做到条理清晰、层次分明

小学数学教师不仅要通过多样化、多层次的教学设计增添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与积极性,更要加强教学设计的合理性,不断积累教学经验,准确把握教学的难点、重点,并在课堂上有计划、有步骤的为小学生讲解清楚。小学数学教师要注重教学内容的条理清晰、层次分明,将基础知识和重难点相结合,循序渐进,从简到难。不仅要引导小学生能够中难题中找出知识点,更要引导小学生理解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帮助小学生构建完善的数学知识体系。

此外,相关教育部门也要重视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的研发,组织研发团队,成立科研项目,为各小学数学教师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提供参考。而各小学也需不断通过升级教学设备、采取小班授课等方式提升教学条件,为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更好的发挥效果创造好的外部环境。

三、结语

受到传统教学方法的惯性、小学数学教师教学经验和能力有限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小学数学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上仍存在一些问题。本文针对在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中普遍存在的学生的主体地位被忽略、教学方法单一等问题,提出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等相关对策建议。

参考文献

[1]王秋丽.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探析[J].学周刊,2014(06).[2]冯昊.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4(01).

第五篇:《数学广角——对策问题》教学设计

《数学广角——对策问题》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数学广角第四课时《对策问题》。设计理念: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思想和方法。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这是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对数学活动提出的基本理念之一。因此,我们要改变传统的教师始终“讲”,学生被动“听”的局面,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相信学生,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我在课堂教学中引用了“引导探究学习,促进主动发展”的教学思想,在本堂课中构建了探索性学习的模式。教学目标:

1、初步体会对策论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周密思考的思维品质。

3、培养学生感受数学、运用数学、热爱数学的情感。教学重、难点:能在所有可能采取的策略中选择一个最优策略。教具、学具的准备:多媒体课件、表格、图片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万马奔腾的画面,指出:2000多年前,当时齐国的人们很喜欢一种活动,就是——赛马。今天我们的课就要从战国时期的一个关于赛马的故事说起。

二、提出问题,研究策略

1、走进故事,参与活动

以《田忌赛马》的故事提出问题,再一次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多媒体播放故事梗概)

问:第一次比赛田忌为什么会输呢?(因为齐王每个等级的马都比田忌的强一些)

假如你是田忌的军师,你能用什么办法帮助田忌反败为胜吗? 学生思考,将方法填在表格中。

师生共同完成表格:

齐王

田忌

本场胜者

第一场 上等马

第二场 中等马

第三场 下等马

2、田忌在整体不如对手的情况下应用了策略以弱胜强,除了这种策略,田忌还有哪些应对方法?分别是什么?结果怎样?小组合作完成田忌的应对策略表。

第一场

第二场

第三场

获胜方

齐王

上等马

中等马

下等马

田忌

田忌

田忌

田忌

田忌

田忌

应对的方法共有六种,其中只有一种是获胜的方法:田忌用下等马对齐王的上等马,输了第一场,用上等马对中等马,用中等马对下等马,连赢两场,取得胜利。(板书)

这种方法就是大军事家孙膑所采用的方法,在数学上就叫做——对策。

3、全班交流讨论,用什么办法才能又快又没有重复和遗漏?

4、模拟比赛,反思对策

我真的不服气,齐王的马明明比田忌的马整体好得多,为什么又输了呢?我们来当齐王的谋士,怎样做才能让齐王百战百胜?

学生认识了对策以后,再创设这样一个情境:齐王输了有点不服气,想再和田忌赛一场,左边的同学当齐王,右边的同学当田忌,咱们再来一次模拟比赛,好吗?

三、巧设练习,学以致用

1、四(1)班和四(2)班进行拍球比赛,下面是对方队员的资料:

四(1)班代表队

四(2)班代表队 小强230下/分

小刚200下/分 小明180下/分

小华165下/分 小虎155下/分

小平140下/分

比赛规则是三局两胜,如果通过抽签,四(1)班先出场,那么四(2)班有没有机会取胜,四(2)班应该怎样对阵?

2、想一想,说一说,生活中哪些方面应用到对策?

四、知识拓展,应用提高

对策不是一个具体的计谋,只要是对抗性活动中,竞争双方取胜的有效方法,就是对策。对策要根据具体的情况来变化。在我们生活中,除了田忌赛马这种对策,还有别的不同的对策。想不想和老师玩一个游戏? 游戏说明:10颗棋子,两人轮流取,每次只能取一个或两个,谁取到最后一颗,谁就获胜。请一位学生上来和老师一起玩游戏。通过游戏练习,学生就会明白,不同的规则,要有不同的策略,规则是活的,策略也是活的。

五、总结提炼,交流评价

1、让学生谈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想想这节课的表现,给自己和同伴做个评价:在评价表中画出表情,再请周围的同学给自己一个评价。

六、板书设计:

对策问题

齐王

田忌

获胜方

上等马

下等马

齐王

2:1 中等马

上等马

田忌

田忌获胜 下等马

中等马

田忌

(齐王先出)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自主构建了探索性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即创设情境、引发兴趣;组织活动、引导探索;归纳总结、巩固扩展。

一、创设情境,引发兴趣

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课的一开始学生的状态就为本节课定下了基调。我利用学生喜欢的故事入手,这个课前导入,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兴趣,不由自主的进入了探索中。

二、组织活动、引导探索

为了让学生真正成为探索、合作交流的主体,我组织了许多与教学内容紧密相连的活动,如田忌赛马的故事中,田忌是怎样在整体不如对手的情况下胜利的,除了这个田忌还有哪些应对方法时,第一次操作学生在无意识的情况下,可能会出现重复或遗漏的现象,在全班交流、汇报以后,让学生带着“怎样排才能既不重复也不漏掉”的问题进行第二次操作,充分体现数学学科所独有的特点数学思想。再如,分析完田忌胜利的原因后,又在此基础上提高,齐王怎样才能百战百胜?为了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照顾不同层次的学生,我在课堂上充分利用二人小组,四人小组共同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互相交流,互相沟通。我本人也作为学习的伙伴投入到讨论之中,把积极思考的主动权完全交给学生,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信息交流与活动交往,促进了知识的互补,使学生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

三、多种练习、巩固提高

新课程指出“练习是学生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由于低年级儿童注意力、兴趣无法维持很长时间。因此,我在练习的设计形式上采用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等等情景,而且采用了游戏形式。这样可以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提高了练习的积极性。这样做能能使学生在做事前先思考,有没有好的策略来解决问题,改变他们的思维习惯,使他们的能力和技能得到提升。

下载论数学教学中问题设计与提问的问题及对策(★)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论数学教学中问题设计与提问的问题及对策(★).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对策问题教学设计

    课题:对策问题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科书第106页例3。 教学目标: 1、通过简单事例,初步体会对策论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尝试用数学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谈故事教学中教师提问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推荐)

    在故事教学中有效的提问不仅能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和积极性,而且有助于教师将教学活动逐步引向深入,顺利完成故事教学目标。现就故事教学中,教师提问所存在的问题及其应......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东洲三小 徐启海 教师(尤其是中年以上的教师)教学设计仍然满足于对教材呈现的知识内容作精细的“分解”与“加工”,未能很好地由“教教材......

    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数学是一门工具性很强的学科,但学生对这个工具掌握得不是很牢固,数学基础很差。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各种运算法则掌握不牢固。计算的速......

    中职数学分层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

    中职数学分层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 分层教学是职业学校数学教学改革中面临的一个新课题,具有实施难度大、涉及问题多等多方面的困难。在分层教学的管理上也头绪较多,不少学校甚......

    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摘 要:随着新课程标准改革进程的推进,小学数学教学无论是在教学目标还是教学内容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然而,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只有不断地发......

    论哈尔滨城市交通问题与对策探讨

    论哈尔滨市交通问题与对策探讨 论哈尔滨市交通问题与对策探讨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汽车产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其发展速率已经超过了城市基础设施的发展速度,所以......

    论民营企业存在问题与对策

    论民营企业存在问题与对策一、民营企业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民营企业已经无可争议地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首先,民营企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表现出了公有经济所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