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数学准教师教学设计中的问题及对策
教师培训----小学数学准教师教学设计中的问题及对策
前言
课堂教学是实现教育目的,提高学生素质的最基本的途径,有效地设计是教学成功的基础条件。作为小学数学准教师,我在教学设计中遇到了很多问题,同时在指导老师的帮助下对问题进行逐个反思,并且尝试去解决问题。因此,我想对“小学数学准教师教学设计中的问题及对策的个案研究”这一课题进行研究,希望能给自己今后的实际教学带来一些的帮助。同时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这个课题可以反映大多数准教师在教学设计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也能为即将成为准教师的示范生作为提升自己的参考。
一、关概念的界定
(一)准教师
所谓准教师是指已经初步具备了教师的专业素养但介于师范生与有教学经验的教师之间,是专业形成阶段缺乏教学实践的一个群体,是专业教师的准备状态。
师范生是指在高等院校接受专业的师范教育,根据社会对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社会对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注重基础技能训练,拓展专业技能训练,逐渐具备教师专业素质的群体。
教师的素质与教师在学校所承担的角色是相对的,所谓教师素质应是教师拥有和带往教学情境的知识、能力和信念的集合,它是在教师具有优良的先存特性的基础上经过正确而严格的教师教育所获得的。而教师的专业素质主要包括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态度。师范生是培养教师的基础,而准教师是教师专业化的前提和准备。
(二)教学设计
教学其目的是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果。加涅认为教学是以促进学习的方式影响学习者的一系列事件,而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梅瑞尔则认为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获得知识技能,教学设计的目的是创设和开发促进学生掌握这些知识技能的学习经验和学习环境。何克教学系统设计主要是以促进学习者的学习为根本目的,运用系统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等的原理转换成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环节进行具体计划、创设有效的教与学系统的“过程”或“程序。可见教学设计是以促进学习者的学为目的,以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为基础,运用系统方法分析和研究教学需求,设计解决教学问题的方法和步骤,形成教学方案,并对方案实施后的教学效果作出价值判断的规划过程和操作程序。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的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六个方面:1.确定教学目标;2.分析教学任务;3.分析学生和环境;4.教学策略设计;5.选择教辅材料;6.教学评价设计。
(三)小学数学准教师的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作为以小学数学教学为主要内容的一种特殊教学设计活动,具备教学设计的一般特征,同时也具有数学教学的学科特征,并符合小学教育的独特规律。把握小学数学的特殊规律,遵循教学设计的一般规律,进行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得以顺利开展的必要前提。
小学数学准教师的教学设计是在新课程标准指导下进行的,主要从知识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不同方面设计教学目标,考虑短期目标、长期目标、更长期目标;将新的数学观、数学与其他学科的综合性体现在具体的内容之中;按照知识科学性、编排特点、知识深度设计数学知识,充分利用生活经验、情境、问题、背景精心设计问题情景和教学过程,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关注自主实践、合作、探究与传统学习方式的融合和优化。
通常情况下,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包括如下内容:1.教学目标; 2.任务分析; 3.教学思路; 4.教学反思。
总之,新概念下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是一个学习的过程、研究的过程,而小学数学准教师的教学设计更是一个不断成熟的过程。
二、小学数学准教师在教学设计中面临的问题
小学数学准教师教学设计的问题,即在实际教学中准教师由于教学经验不丰富,难以驾驭教材和了解学生,对教学需要理解不深等而出现的一系列问题,下面我将从五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教材理解不深入,教案设计过于简单
作为准教师容易局限于教材,无法对教材之外的内容进行延伸,因此教学设计往往只是将教材上的内容简单呈现,忽视了学生的知识技能的掌握仅靠课本是不够的,课堂也显得单薄。
例如某实习教师上的一节数学课《分数的基本性质》中的一个片段: 在进行了一个故事导入后,为了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基本性质的内容,教学便进行到第二个环节动手操作,感知分数的基本性质。先让让学生在事先发的纸上按要求涂色,再4人一组比较各自涂色部分的大小,接着汇报小组比较的结果。
师:同学们,你们涂的分数和小组其他成员涂的之间有什么关系? 生:我涂的2和他涂的4相等。生:我涂的4和他涂的8相等。生:我涂的8和他涂的16相等。教师板书:2=4=8=16
师:他们的结论正确吗?让我们一起来验证看看。
指导老师点评:这里设计的环节太简单,应当多给学生几组分数,比如8和16、5和10,而不是仅局限与教材所给的几组分数,让学生通过观察不同分数值的分数,有利于学生观察比较,发现规则。
引导学生,总结规则。
师:观察黑板上的这些分数和我们刚刚填的这些分数,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把分数的分子分母同时扩大相同的倍数,分数的大小不变。师:还有谁想说说吗?
生:我发现把分数的分子分母同时缩小相同的倍数,分数的大小也不变。师:你们同意他们的意见吗? 生:同意。
指导老师点评:在这里,教师应当鼓励学生通过黑板上具体的例子来阐述他发现的规则,教师同时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分数分子分母变化的过程,一方面加深学生对分数基本性质的直观理解,另外给学生提供了书写分数基本性质的基本要求和示范。
笔者的反思和成长:在聆听指导老师的点评和与其交流中,关于教案的编写,笔者总结了如下几种方法:1.先读懂教材,明确这节课的教学重点,然后初步完成教案。2.参考其它优秀教案的编写,再根据所教班级学生的具体情况修改自己2
45101
2484
12的教案。3.利用教材,但不局限于教材,具体的做法是将课本中的例题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其次是查看本节课在人教版教材上的呈现,选择适合的练习题目用于我的教学设计。4.作为准教师,经验不丰富,千万不能眼高手低,一定要写详案,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中可能说的每一句话都要写下来,每一个细节不能放过。5.要及时反思,将这节课中出现的问题立刻记录下来,并且将解决的方法写在教案后面,以便于再次的教学。现在,笔者教案在细节处理上已经进步很多,不会在课堂上出现大的失误,教学各环节衔接也比以前更加紧密,知识的讲解也更透彻。
(二)教学方法的选择不合理,学生反应平淡
作为准教师,显然缺乏对学生学习特点的了解,总是简单的从教师的教出发,选择他们认为有效的教学方法,因此往往预料不到教学的实际效果。
比如在教学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整理与复习》时,该实习教师的教学设计很简单,运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是讲解法和提问法,在导入中运用了多媒体意在让学生对整个单元进行回顾,但是由于按部就班的教学并不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学的效果并不是十分理想,而且他没有充分的利用每道练习题,复习也只是流于表面,学生显然对知识的掌握没有形成一个系统。而后,笔者观摩了他的指导老师关于这节课的教学,笔者比较发现实习教师明显存在经验不足以及对教学方法的选择缺乏正确的认识。以下是指导教师这节课教学的一个片段:
启发谈话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在黑板上板书了一个数轴,但没有写具体的分数)师:看着数轴,你能说一个你喜欢的分数吗? 生:4 生:2 生:5 生:„„
师:4、2、5等分别表示什么?
生:4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四份,表示其中的一份。1112211生:2表示„„
师:这几个分数有什么共同点,你会在数轴上表示它们吗? „„
仅仅一个简单的数轴包含了整个单元的知识,这种方法的选择不仅让学生对本单元的重点一目了然,而且激发了学生的探索欲,也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同时,在与指导老师的交谈中笔者也了解到在数轴上表示分数对学生的理解是个难点,应当在课堂将其重点讲解,那么学生再做同样题型的作业时正确率就会大大提高。这个案例真实地反映了准教师和专业教师在教学经验上的差距,从而在教学方法上显示了准教师的不足。
(三)教师语言不规范,影响课堂教学效果
可能平时我们谁也不会注意到自己的语言有什么问题,然而,作为教师,语言是我们传授知识的载体,是教学中不可忽视的教师技能。但是,作为准教师,大多数人显然忽视了这一点,因此,教训才会接踵而至。
1.教师口头语言随意,“我”和“你”的使用频率过高
比如某实习教师在教学《假分数化成整数和带分数》时,教师出示课件例2:1015= 7=
师:你觉得分数的分子分母有什么特点? 生:分子是分母的倍数。
师:那么你能猜猜计算结果是多少吗? 生:5=2,7=4 师:你是怎样想的?你能说说吗?
生:我是用分子除以分母,5=10÷5=2,7=28÷7=4 师:你们同意吗?
指导老师点评:仅仅一个导入就用了五个“你”,不仅让人感觉疲劳,而且
28102828老师说的过多,给学生的思考时间过少,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深入了解。
„„
教师板书:4= 11师:你准备怎么做?
生:4里有11个4,8个4是2,3个4是4,2和4合起来是24。师:还有其他同学说我和他的方法不一样吗?
生:我是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因为:4=11÷4=2„„3,所以4=24。师:我们要注意分子除以分母得到的商就是整数部分,余数就是分数的分子,分母不变。我刚刚还注意到有同学通过画图的方法得到结果,这也是可以的。但是,数学是一门讲究简练的学科,你觉得那种方法更简便?
生:第二种。
指导老师点评:这里首先应当让学生总结如何将假分数化成带分数,而且“分子除以分母得到的商是做带分数的整数部分,余数做分数的分子,分母不变。”准教师的表达不完整,给学生理解带来不便。其次,当老师发现学生有不同的方法时,应当将这种方法展现出来,而不是简单的口头带过,不利于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再有,要将学生的方法都展现给学生看,让他们在直观的观察比较中发现规律。教师语言不简练,想到什么就说什么,容易分散学生注意力,不利于课堂教学的展开。
2.教师用语不科学,概念模糊
在教学中,我们往往因为不注意教师语言使用是否科学、简练,造成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产生模糊,甚至是偏差。
比如在某实习教师在教学《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的减法计算时: 师:既然异分母分数的加法你会做,那么减法呢? 教师板书:6-3 1-9
师:选择你喜欢的一道题做一做,说说你是怎样做的? 生:6-3=6-6=6 师:6是最终结果吗? 生:不是,还要约分成2。
生:老师,我是将6转化为3,再用3-3=3=2
52.52.5
11.5
113515
2351
411
3111
33教师板书:3-3=3=2
师:你这种做法也是可以的,也得到了结果,很不错。
指导老师点评:3是形如分数但不是分数,这种书写方式应当及时否定,而不是准教师的这种评价,这说明准教师和学生一样没有真正理解分数的含义,分数的概念是模糊的。作为教师,这种错误是不允许的,如果当时不能做出肯定的评价就不要评价,可以将问题抛给学生,让他们在交流中验证这种做法的科学性,教师也能给自己多留一些思考的余地。而且,这种时候,教师千万不能板书,学生容易对错误的特殊的方法产生更深的记忆,那么以后再纠错就更困难了。
3.板书不规范,学生的作业错误层出不穷
和口头语言一样,板书也常常被准教师忽略。然而,板书的示范作用是培养学生动作技能的一个关键。如果,板书不规范,那么学生作业出现错误将不可避免。比如在笔者在实习时教学《通分》后,指导老师就毫不留情地批评笔者的板书“混乱”“难看”,当然她也及时指导笔者究竟该怎么设计板书。
(四)多媒体的不当利用,影响教学效果
作为准教师,总希望课堂上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多媒体的运用是最好的催化剂,因此准教师一般会尽量将课件制作得非常精美。然而,结果却并非如此。好的课件不一定要制作非常精美,因为它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不利于教学的展开。
比如,在教学《真分数和假分数》时,某实习教师就犯了这个错误。教师出示课件:《假酒》商场打折,某人买了一整箱茅台,本来以为占了便宜,但喝过后就被送进医院,医生说他买的是假酒,所以才酒精中毒,此人欲哭无泪。课件附有漫画,果然引起了学生的极大兴趣,教师此时引导学生生活中产品有真假,我们的分数也有真假,想知道吗?但学生显然还没有从课件的讨论中出来,对老师的引导没有给予过多关注。
指导老师点评:首先这个课件和本课的教学并无多大联系,而且生活中的真假和分数的真假不同,出示这样的课件容易引起学生的认知错乱;其次,课件做的太花哨,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教学的进度和效果受到消极影响。这里可以直接呈现例题,引导学生对真分数和假分数的讨论。2.52.511.51该实习教师的教后反思和成长:实习的三个月,我的自信遭受了考验,制作课件就是。之前我认为自己制作的课件都拿过奖,用到教学中应该不成问题,但是实践证明我错了。因为对象是小学生,他们的注意力难以集中,太过精致的课件不仅不会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反而会制约课堂教学。当然,现在我知道该怎样制作课件,实用最重要。而且,在实习中,我学会了怎样使用投影仪,怎样插入分数,还知道课件的内容一般要用黑体,背景要淡等等,总之,收益匪浅,现在我制作课件无论是速度还是质量都慢慢得到指导老师的肯定。
作为新教师,笔者也曾经历该准教师的失误,但一次次的不完美才能促进教师的不断成长。只有将课件与书本联系,适时地运用课件,才能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五)难以把握课堂生成,难以及时进行有效的信息反馈
比如某实习教师在教学《比较异分母分数的大小》时,比较 6和8的大小。师:6和8你是怎样比较的,说一说?
生:我是将6和8先通分为24和24,24>24,所以6<8。
生:我是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比较的,6≈0.83, 8=0.875,所以6<8。师:这两位同学都把我们之前学习的知识运用起来,非常好„„ 生:老师,我还有种方法„„
由于该教师担心这名学生的方法可能会造成学生们因为比较分数大小的方法太多而无法真正掌握,他让这位学生下课后把想法告诉老师,然后他继续对前两种方法进行讲解。
下课后,那位学生把他的想法告诉他,他发现这种方法的简便。学生是直接比较6和8,因为6>8,所以6<8,而且以此类推,如果真分数的分子分母相差1,那么分母越大的分数,它的分数值越大。
指导老师点评:这是准教师都会有的缺点——害怕一两个学生的回答影响教学的进度。然而,通常是这些不在意料之内的回答会成为一个教师能力提高的试金石,因此,教师要善于捕捉课堂中这种有效的信息,并及时地反馈给学生,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为大多数同学提供多种方法,优化算法。1111
757
757
7新教师的反思与成长:刚上课时,我也特别担心有些学生“捣蛋”,会给我出各种难题,因此常常忽略经常举手的同学,但是我发现这样不仅无益于课堂教学,反而会挫伤那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在教学中我慢慢放开手,让学生能够“自由”的表达他们的看法,教师相机引导,课堂也逐渐充满活力,知识的讲解也更加容易渗透。
以上就是笔者在观察某实习教师教学中所凸显的一些问题,而文中的一些方法是笔者在与其指导老师的交流中总结出来的,缺乏理论的支撑,因此笔者参考了一些文献,相应地提出了一些较肤浅的解决策略。
三、解决准教师教学设计中问题的具体对策
(一)优化的教学设计
《数学课程标准》对小学数学教学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对传统的课堂教学设计提出了新的挑战。因此,在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下,作为小学数学准教师,教学应该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设计。
1.全——全面落实课程目标,作为小学数学教师,我们需要确立了“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与态度”四维目标,实际编写教案时则从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三个目标出发。即明确这节课学生学什么,怎样学,学的如何,在预设时都要考虑到以便于课后对这节课是否完成即定的教学目标了然与胸。
2.深——确保学生的学习到位
所谓“深”的问题,就是要考虑数学内容的学习达到什么程度才算到位。我们知道,数学学习有不同的类型,有知识学习,有概念学习,有规则学习,也有问题解决,但每一类学习都有其不同的特点和要完成的理想终点。根据心理学的研究结果,数学知识学习的理想终点是在需要时能够回忆起来,概念、规则、问题解决等数学技能的学习一般以解决生活中的真实数学问题为终点,而思维方法的学习以能够自觉、熟练地运用乃至创造为终点。数学学习不能达到其理想终点,就意味着学习不到位,没有完成课程或教学的目标。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可以根据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关于认知领域的学习从认知过程维度分为“记忆”“理解”“运用”“分析”“评价”“创造”由低到高的六个层次作为判定自己的教学、学生的学习是否到位,以便于更有效地引导学生的学习。
3.优——科学运用教学方法 所谓“优”的问题,就是要求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必须建立在科学的学习和教学心理学的基础上,以最少“付出”达到既定目标。
本质上,数学教学包括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两个方面。在这其中,“学”为根本,“教”为手段。数学教学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和身心发展,因此它必须以学生的学习为基础。所以数学教学设计必须尊重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不同年龄阶段的小学生,认知发展水平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小学一年级学生的认知具有具体形象性的特点,所以在数学教学中必须注重使用直观教具,而不能仅凭抽象的数学符号、数量关系的描述和推理来进行教学。而在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采用适合于低年级学生的简单、有趣的教学情境,则可能让他们感觉“搞笑”。因此,针对不同年级段的学生,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也不一样,高年级则需要讲解为主,直观演示为辅,只有教学方法选择恰当,知识的呈现和技能的掌握才会更有效。
4.新——强化新素材、新方法的运用
所谓“新”的问题,就是要求教学设计时考虑一些新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的运用,使教学不断推陈出新。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学与教的方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在数学教学设计中,教师应充分考虑计算器、计算机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所产生的积极推动作用。教师习惯于运用互联网,可以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采取多媒体课件的教学呈现方式,既可以节省课上用于板演的时间,又可以充分利用声、光、电、动画等直观技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学习内容中。
在教学设计中求新,还意味教学方式的不断变化。例如,以“活动式”开头是一种能够较好引导学生学习的设计,但是如果教师频繁使用,也会导致学生逐渐对这种开头失去兴趣,从而影响学习效果。如果教师在教学中轮换使用“直接导入法”“趣事导入法”“问题导入法”“游戏导入法”等多种导入方式,课堂教学就会变得丰富多彩,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更加浓厚。
5.真——关注真实的生活问题
所谓“真”的问题,就是在教学设计时要尽量考虑选取一些来自于真实世界的真实问题、情境、素材,尽量避免采用一些抽象的、虚拟的教学内容和形式。《数学课程标准》强调“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突出数学与现实生活问题的关联,是数学教学设计必须遵循的一个基本原则。毕竟,数学来源于生活,最终还要回到生活,服务于生活。而且,与真实生活问题相关联的数学,也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用技能。
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两个途径来关注真实生活的问题。一是从现实生活中汲取教学素材。例如,学习几何图形时,就可以结合“嫦娥一号”环月卫星的发射,让学生学习“圆”“椭圆”“正方体”“圆柱体”等概念。二是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技能运用到现实生活中解决问题。例如,学习了钱币知识后,就可以让学生自己去购买物品,并计算找回的余额是否正确。采用这些教学设计方式,不仅可以让学生切实感受到数学与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价值,而且可以感受到自己的本领在增强,享受到数学学习带来的快乐。
(二)用教材教的策略
小学数学教学要从以上五个方面进行设计,那么实际的教学中对于准教师难以把握教材的问题,我们可以从这六个方面入手,使我们的教学质量有一个质的提高。1.比较学习材料和学生已有经验之间的关系。即了解学习材料在整个小学阶段的地位以及学生在此之前已经掌握的知识技能,从而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2.把抽象的数学知识还原成具体、可感的形象。让学生利用数学模型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为可操作、可观察、可主动发现和探索的知识。3.将课堂中的随机事件转化为教学资源。对于学生在课堂中出现的“意外”充分利用,在教师的积极引导下成为课堂教学中对教材拓展延伸的重要资源。4.开发周边资源,对教材内容进行个性化、生活化、活动化再加工。细心观察,将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应用到教材中,对教材进行再加工,让教材的内容更贴近学生,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5.运用更换、增删、归并等手段对教材内容进调整。当教材的内容不适合学习的需要时,可以参考其他版本的教材,在原来的基础上对教材进行内容的调整;6.充分挖掘教材含蕴,发现教材新意义。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知识,还要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因此教师不能局限于教材本身的意义,还要通过其他渠道挖掘和教材有关的知识,拓宽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师语言规范的策略
1.数学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正确使用数学语言 数学语言是教师向学生传授数学知识的重要工具;也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必要手段。因此,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使用数学语言时,要注意以下三点。
(1)正确使用数学语言,准确表述数学概念
根据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小学数学教材出现的概念主要通过直观演示,观察思考,然后由教师运用准确、科学、清晰的数学语言进行概括与表述,进而形成数学概念。因此,数学教师运用数学语言概括与表述数学概念时要准确、恰当、合理地使用每个“字”、“词”。
(2)正确使用数学语言,明确算式的意义
数学中的算式都可以用数学语言表达。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正确使用这些数学专门用语,如四则运算中的名称、算式的具体意义、运算顺序的表达等,都直接影响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和使用。例如,在学生学习“两步式题”中我们就可以训练学生用准确、科学数学语言读出下列算式:
(1)100-15×3读题:从100里减去3个15的积,差是多少?
(2)276+185÷5读题:276加上用5去除185的商,和是多少? 学生用准确、科学数学语言读出算式,不仅可以保证四则运算顺序的正确,而且能帮助学生在弄清数量关系的前提下,为正确解答文字叙述题打下坚实的基础。
(3)正确使用数学语言,明确数量关系
学生正确理解数量关系是正确解答应用题的基础;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对数学语言的理解掌握数量关系。比如在教学行程问题时,就要让学生明确解决行程问题的关系式:路程=速度×时间,在此基础上学生方能解决相应的问题。
2.数学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正确使用三种数学语言,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数学语言一般包括口头语言与书面语言;书面语言又可以分成文字语言、图画语言和符号语言。我们在数学教学中结合不同的教学内容,充分发挥三种语言的功能,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首先,在教学应用题时,要让学生对题目进行反复理解,明确等量关系解决问题。
其次,对于数学中比较抽象的概念,教师应当充分利用表格、线段图等图象手段,将知识直观、具体的传达给学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再有,数学符号是学生学好数学必须要掌握的,在教学中,教师应当准确的使用数学符号便于学生理解。比如,在教学乘法的交换律时,ab=ba,首先要让学生明白a、b都表示因数,两个因数相乘,位置改变,积不变。
综上所述,在数学教学中,作为教师要深钻教材,精心备课,并运用准确、科学的数学语言进行教学,为数学教学最优化创造良好的条件。
3.规范的板书设计
小学数学学科的特点是极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高度的精确性和广泛的实用性,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紧密结合小学生“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的特点,就必须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的板书,才能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最优化创造必要的条件。
(1)教师首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对板书进行合理选择和设计。比如在教学某种概念需要归纳数学中的法则、公式或规律时,可以选择图示性板书,在黑板上摆好图表、图形,使学生便于归纳、总结,一目了然。或者在教学容易让学生产生混淆的概念、法则、公式时,选择对比式板书,采用上下对比或左右对比,在对比中分清正误,在对比中进行辨析,在比较中使用彩粉笔及时勾出重点。总之,在数学课堂教学时,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选用一种板书为主,其他板书为辅,有主有次,有主有从,精心设计才能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2)教师在教学时要注意怎样具体规范自己的板书。首先,板书的内容要紧紧围绕教学目的,板书的内容不在多而在精,要突出一节课的教学重点,主次分明,条理清晰,这样才能便于学生记忆。其次,板书要有规划。在板书之前,要对板书内容有一个大致的安排,通盘考虑。最好在书写时把黑板分成三部分,重要内容写在黑板中央。书写时要注意先上后下,先左后右,先标题、后内容,再小结。在书写时,更要注意字迹书写正确,不写学生看不懂的简化字等等。最后,要学习有经验的老师,在深入钻研教材,认真备课基础上,结合本班学生情况,在上课前要设计一个切实可行的板书提纲,贴在教案的后面。这样,上课时,由于对板书内容心中有数,讲解与板书才能配合得更加井井有条,教学效果也会更佳。总之,数学教师课前精心设计板书,上课恰当板书,是教好数学不可少的重要条件。
(四)课堂教学中恰当多媒体的策略 1.运用多媒体教学,要强调它的有效价值, 切忌“画蛇添足”。教育心理学理论认为,教学过程中只有充分调动和协调学生多种分析器的活动才能取得最佳效果。运用多媒体教学是为了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提高教学效率。教师选择多媒体进行教学,其目的在于解决那些用传统教法不易讲清楚、不易看明白、不易于学生理解的地方,也就是平时所说的教学重、难点。如果传统方法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那么可以选择不用多媒体,以免制约教学。
2.运用多媒体教学,要适时把握教学节奏, 切忌“走马观花”。在课堂教学中,多媒体课件展示要紧跟教学节奏,适时适度地为课堂效率服务。一般来说,在此阶段前,应考虑到教学中该使用网络的哪些功能,它们应该在教学的哪个环节使用,以及该调配网络资源信息库中的哪些教学资源等问题。同时,应理清教学思路,设计好教学流程。对整堂课的教学流程的设计,课件运行、测试、提问等在哪个环节插入为最佳方案,都要有事先安排,避免教学双方受制于教学网络。
3.运用多媒体教学, 应着眼于激活学生思维, 切忌“墨守成规”。学生获取知识信息的全过程,包含着一系列的思维活动。良好的思维活动不是凭空而生的,它依赖于扎实的基础知识和技能,与一个人所受的思维训练密切相关。根据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应用的广泛性等特点,教师在运用多媒体教学时,要为学生创造可参与的环境,并开拓思维空间,增加思维的自由度,激活学生思维,鼓励学生积极探索,启发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4.运用多媒体教学,应注重于师生情感交流, 切忌“满堂电灌”。无论计算机多么先进,课件设计多么巧妙,它终究是冷冰冰的机器,无法代替充满感情的教师。教师一句鼓励的话、一个手势、一个眼神也许就能打动学生的心。因此,在多媒体课堂教学中,应把握好课件出示的时机,切实有效地发挥其作用,并注重师生情感的交流,切忌将充满人情味儿的师生关系变成冷冰冰的“人机”关系。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知识是学习者获取知识的进程中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而在多媒体辅助教学时,由于大量使用事先已经输入好的内容,很容易造成教师上课只知一味地点鼠标,处处让计算机“代言”,师生之间缺乏必要的沟通时间,不仅不能让学习者获得完整的知识结构,更会造成师生间情感的缺失。因此,要在多媒体辅助教学中营造一个生生之间、师生之间多边交流的学习环境,在互动交流的同时,学生的智慧才能得到开启和优化。
(五)精心预设,关注课堂生成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堂的所有细节,而是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做出相应的变化。”
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课堂教学是一个生成性的动态过程。因此,在进行设计时,准教师应当参考其他优秀教案,询问有经验的教师及时反思总结,并且从学生的角度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对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尽可能多的预设,那么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细心观察,积极捕捉学生的生成,与自己的教案进行对比发现,如果在预设之中就快速的反馈给学生,如果不在预设之中则利用教学智慧让学生自己通过讨论验证结论的正确与否。
总之,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必须对学生在该阶段的心理发展特点和学习特点有一个清醒地认识,同时平时准教师要注意积累资料和细心观察,才能让课堂教学更精彩。
结语
作为准教师,他们的教学必然存在着许多问题,许多他们目前无法解决的问题,许多目标在短时间内他们也无法达到。作为新教师,也是由这样的准教师一步步成长,不断地在工作中发现问题和寻找对策,慢慢积累经验,才能向一个成熟型的教师进步。如果,这篇文章能够帮助一些准教师发现自己在教学中是否也存在这样的问题,并能够及时反思教学,总结经验,那么这篇文章的目的也就基本实现了
第二篇: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东洲三小
徐启海
教师(尤其是中年以上的教师)教学设计仍然满足于对教材呈现的知识内容作精细的“分解”与“加工”,未能很好地由“教教材”转移到“用教材教”的设计思路上来。设计中对学生的课堂状况规定性强,预测性弱;虽然不同程度地体现了关注情境创设、交往互动、主体发展,体验学习与个性化指导等教学的重要策略,但有效性较低,突出表现为关注学生的进步与发展不够,有效教学时间的比例低;文本设计其程式化、格式化改观不大;受传统因素及惯性思维的束缚,一些教师不切实际地“下载”教学参考,搬用“优秀教案”。如此等等反映出教学设计弹性不足、创意不足、缺乏“研究型设计”。归纳起来有如下四个方面:
1、内容选择不宽。教师对教学内容的处理及表现上缺乏选择性和创造性,注重教材中的范例,很少考虑教材以外的一切可供合理开发和利用的有助于学生主动创造的现实资源,特别是“儿童生活”和“儿童文化”资源。这种内容设计,强调了教学的预设和封闭,致使课堂教学变得机械、沉闷,缺乏生机和乐趣,自然有碍于学生的积极思维与学习。
2、情境创设不新。教师已认到教学情境的创设对激发学生的探究动机和创造欲望起着催生作用,但在实际设计中,往往是同课一例,多课同例,昨天你用这个,今天我也用这个,明天他还搬用这个,新瓶装旧酒;再则,有的情境创设偏离课题,喧宾夺主,不能及时帮助学生完成数学建构与“再创造”。
3、识记问题居多。数学教学的课堂生成很大程度上是以“有价值的问题”来推进的。实践中,教师设计的问题虽设计不少。边讲边问边探询,但大多数的问题属识记性问题,批判性、创造性问题甚少,教师角色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转型,学生批判的权力与创造的机会得不到自由地表现。
4、创意练习偏少。在练习设计上,教师只侧重于书本上的套题型、套解法的练习,很少创造出符合现实情境的融入教师个人经验及智慧的挑战性习题,只求“知识与技能”目标的达成和课堂的完美结局,忽视了其它目标的整合实现和学生“面对问号,怀抱好奇”的认知需求。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必须要求教师进行教学设计的优化,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设计,其着眼点在于“学”,教师的“教”只能全部地服务于学生的“学”。优化教学设计的前提是认真钻研教材,把握编者意图是优化教学设计的基础。应创造性地用教材,若教师们盲目崇拜教材,机械地使用新教材,则可能会出现“穿新鞋,走老路”之局面。
1、优化教学设计的内容
(1)目标优化。《数学课程标准》提出四个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教师要从这四个维度出发,给每一节数学课定位目标。前三个目标都渗透着“过程与方法”的内容,而在传统教学中被忽视了。现在的数学课要凸现出学生“经历(感受)”、“体验(体会)”、“探索”的过程。另外,在定位目标时,还要考虑两点,一是要立足本班班情、学情,分层确定目标,二是要顾及不同的学习资源,有所侧重。
(2)手段优化。教学手段为教学目标服务。优化教学手段,目的在于创设情景,缩短教学内容与学生的距离,突破难点,突出重点。除了继续合理使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外,《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要加强数学学科与现代信息技术之间的联系。计算器、计算机进数学课堂,为学生提供了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以及强有力的解决问题的工具。
(3)练习优化。练习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学习的反馈。练习一般可分为形成型练习、拓展型练习、探究型练习和实践型练习。教师要根据不同的内容,精心设计练习,力避机械重复和题海战。新教材安排的练习有一个“亮点”,就是编进了较多的开放型练习。开放型的练习,由于条件的多余或缺少、解题策略的多样化、结论的不确定性,深受广大师生的喜爱,同时也为学生的智能发展提供了抓手。良好练习设计,是有效落实、巩固新知有效手段。
2、优化教学设计的注意点
优化教学设计要坚持以生为本,在开发利用各种学习资源的同时,不能忘了“数学学习活动”的主旨,要根据学生学习情况调整控制好预设与生成之间的距离,根据目前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在优化教学设计时,应避免出现以下几中情形:一是假“自主”。把“自主”变成“自流”。有的教师一味强调学习内容学生提、学习方式学生选、学习伙伴学生挑,而没有明确的要求、检查和反馈,这就是“自流”,而非真正的“自主”。二是假“活动”。为活动而活动就不会有体验,没有体验的活动,看似热闹,实际还是形式上的,这样的活动目的性差,价值小。三是假“合作”。有的教师把“合作学习”作为课堂教学中的新时尚来对待,对合作的目的、时机及过程未进行认真的设计,这样的“合作”必定是有形式而无实质,四是“贴标签”。情感、态度、价值观是《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的三维目标之一,一些教师脱离具体内容和特定情景,像讲解知识要求一样孤立地、人为地、机械生硬地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便成为一种“贴标签”式的教育。
第三篇: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摘要:小学数学教师应重视并不断加强教学内容、教学环节的设计,这对于小学生培养数学能力和学习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首先描述了小学数学教师在对于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普遍存在的问题,其次针对问题提出了具体的对策与建议。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对策研究
数学是小学的重要基础学科,小学阶段是一个人学习数学的启蒙阶段,是培养数学思维和数学兴趣的重要时期。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重视并不断加强教学内容、教学环节的设计,一方面抓住重点、精髓内容,一方面锻炼小学生的数学思维,提升小学生的数学兴趣,这对于小学生培养数学能力和学习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中的问题
在新课改的要求下,各小学越来越重视提升小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小学数学的教学设计也不断得到丰富与改进。然而,受到传统教学方法的惯性、小学数学教师教学经验和能力有限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小学数学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上仍存在一些比较普遍的问题。主要问题如下: 1.学生的主体地位被忽略
虽然现在小学数学教师也开始注重课堂教学的节奏和技巧,也越来越注重小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反应。然而,由于在小学数学教师中,有经验的教师长期以来都是采取的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都是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的听讲,突然在教学设计上进行改变,受到以往惯性的影响,许多有经验的老教师执行的过程中很难立刻转变观念,在教学设计上往往还是忽略了小学生的主体地位。而新教师虽然观念比较新,但对于把握和控制小学生的经验不足,如果在教学设计上采用较多的环节和方法,往往很难控制课堂纪律,从而无法达到提升课堂效率和提升教学效果的目的。且受到教学条件的限制,目前许多小学的数学教学都是采用的大班授课,人数较多,基础参差不齐,无法顾及到每一个小学生。最终受到这些因素的影响,往往导致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设计上忽略了小学生的主体地位[1]。2.教学方法单
一、趣味性低
由于小学数学这门科目本身的内容较多,理解难度大,计算多,相对于其他学科比较枯燥乏味。虽然新课改加强了小学对于教学方法多样化的重视。但往往都是在语文和英语等学科的教学上体现出来。我国相关教育部门还没有研制出比较统一的可供各小学参考的现代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参考方案。教学设计包括教学内容、方法、流程等环节,各小学虽然也努力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设计上进行了改进和努力,但受到自身教学条件、教师教研能力的限制,往往无法再教学设计上有质的突破,仍存在严重的教学方法单一枯燥、教学设计不合理、缺乏层次感等问题。许多小学数学教师虽然在教学设计上付出了很多努力,但受到内外因素的限制,没有对小学生提升学习数学的兴趣与能力产生积极的影响。
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的具体改善对策 1.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小学数学教师应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新观念真正体现到教学设计中,将课堂还给学生,保持与小学生平等的交流方式,使小学生在数学课堂上敢于提出问题,小学数学教师则主要充当引导、答疑的角色,及时满足小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当小学生主动思考并找到思路时,教师应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满足小学生的表现欲,从而提升教学效率与效果。此外,小学数学教师在以小学生为主体进行课堂教学的同时,还要注意控制课堂节奏,把握课堂纪律,可以请数学基础较好的小学生辅助教师进行课堂纪律的管理,这样才能保证课堂效率与效果。2.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
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时,要注重采用多样化、灵活的教学方法,如多媒体、结合实际案例、游戏教学、分组讨论、分组竞赛等方式方法,以丰富教学环节。在进行多样化教学方式方法的设计时,仅仅凭借一人之力是很难做好的,小学数学教师应多互相交流、学习,互相讨教经验,以此来保证教学流程更加完善,同时,在教学内容上,重难点更加突出[2]。3.课堂教学设计应做到条理清晰、层次分明
小学数学教师不仅要通过多样化、多层次的教学设计增添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与积极性,更要加强教学设计的合理性,不断积累教学经验,准确把握教学的难点、重点,并在课堂上有计划、有步骤的为小学生讲解清楚。小学数学教师要注重教学内容的条理清晰、层次分明,将基础知识和重难点相结合,循序渐进,从简到难。不仅要引导小学生能够中难题中找出知识点,更要引导小学生理解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帮助小学生构建完善的数学知识体系。
此外,相关教育部门也要重视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的研发,组织研发团队,成立科研项目,为各小学数学教师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提供参考。而各小学也需不断通过升级教学设备、采取小班授课等方式提升教学条件,为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更好的发挥效果创造好的外部环境。
三、结语
受到传统教学方法的惯性、小学数学教师教学经验和能力有限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小学数学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上仍存在一些问题。本文针对在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中普遍存在的学生的主体地位被忽略、教学方法单一等问题,提出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等相关对策建议。
参考文献
[1]王秋丽.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探析[J].学周刊,2014(06).[2]冯昊.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4(01).
第四篇: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精品文档就在这里
-------------各类专业好文档,值得你下载,教育,管理,论文,制度,方案手册,应有尽有------------------------------
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学校是一个育人的圣地,课堂是它的阵地,是教师传授知识,学生学习知识的舞台。小学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中的重中之重,而小学数学教育又是小学教育当中的重点。国家为学生能够学好小学数学提供了很大的投入,可见国家对数学的重视。不过在这样的重视之下,也难免出现一些问题。而今天我来讨论一下,在课堂上出现在我们教师身上的一些问题。
一、教学过程存在的问题
在小学数学教育中,教师的水准不尽相同,教育质量参差不齐。而较总体来说,里面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课堂合作交流存在问题
不能够准确认识“课堂合作交流”,误认为“合作交流”就是“分组学习讨论”,缺少了合作交流的实质性。
合作交流其实是课程改革中提倡的学习方式。在课堂学习中,教师应当给课堂学生较多的合作交流的机会。小学生的思维是很奇特的,思考方式各种各样,教师应该让不同的学生表达出自己的看法,同时也能够听到别人的意见和建议。合作交流就是为了增加学生参加教学活动而提出的。使学生能够借助这个机会强化学习动力,提高学习的成就感,同时提升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但是,有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忽略交流学习的重要性,而是一味的去凑这一环节,经常会一面的追求课堂上的小组合作讨论,使合作交流失去了原本的作用,仅仅是存在于形式主意,使得所研讨的问题没有了学习的价值。
在小学课堂中,需要教师选择性的去发现需要合作交流的学习内容,并非所有的内容都适合合作交流,或者更本就没有必要去合作交流,教学中教师应该把握好这一点。当发现具有挑战性、有讨论价值的问题时我们才应该要求学生进行合作交流,一些毫无讨论价值的问题而没有必要去浪费学生的时间去做无谓的讨论。学生的课堂只有仅仅40分钟,一名优秀的教师是要发挥这个时间的最佳效率。
1.2只注重课前预设,不注重课堂生成,缺乏启发性。
启发性教育可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有这样的一句话;一堂好课不可能是预设的课,而是一堂生成的课。在教学中,课前预设的知识往往缺乏启发性,也往往和课堂生成的东西不一,有时候还会出现冲突。课堂上的重点永远都是学生,如果我们把课堂比作一篇话剧,--------------------------精品
文档-------
精品文档就在这里
-------------各类专业好文档,值得你下载,教育,管理,论文,制度,方案手册,应有尽有------------------------------
那么教师就是那个编导,学生就是演员,演员才是话剧的主角。有时候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素质去安排学生的角色,甚至去配合学生的需要。如果教师不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只按照自己的预设教课,这样的课堂就会缺乏启发性,甚至是简单、随意的处理了课堂生成的东西,课堂就会出现问题。
课堂上教师启发学生讲究的是一个方法,一位教师在课堂上启发学生圆的面积问题时,启发学生猜想圆的面积与什么因素有关。有的学生说,与直径有关。有的学生说,与半径有关。可是当有一个学生说与圆的周长有关,教师完全没有想到学生会这样回答,当时这位老师只能说,你的想法太独特,不过我们这节课不来研究这个了。过后教师课后思考说,自己的课堂太缺少启发性了,也太不充分了。
1.3课堂情景创设缺少针对性,与教学内容联系甚微,甚至是为了骗取学生的兴趣。
创设情景是教学策略中非常重要的部分,情景的创设是为了让学生能够有一个创新的空间,能够让学生激发兴趣,引发学生的思考,生成教学问题,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情景创设在小学数学教学策略中分为四个步骤,但很多教师只是为了拼凑这四个步骤,故胡乱创设情景,根本没有考虑考到创设的情景能够起到它该起的作用。例如,一位教师在课堂上教授“平行和垂直”时,创设了这样的情景:“两根铅笔掉在地上会出现什么图形?”之后,让学生思考,然后让学生在桌子上摆出可以出现的图形,教室里面学生的笔声此起彼伏,教室里甚是热闹起来。到了老师检查的时间了,虽然一个接一个的做给老师看,但老师所期望的图形还是没有出现。这种考虑不充分的情况,教师只能是一厢情愿的让学生探究的情景,只会浪费了学生的时间。
二、解决对策
小学教育是国之基石,数学是针对上面的一些问题,我来说一下我们应该采取的对策。只有对相对的问题采取相应的对策,才能够提高小学教学的教育水平。2.1加强课堂合作交流,以师带生。
教师应该知道如何确定什么样的问题应该合作交流,什么样的问题不适合合作交流,这个教师应该考虑清楚。此外,合作交流要采取什么样的方式,来解决什么样的问题,这都是教师所要细心解决的。恰当的合作交流方式不仅会让学生更好的投入到学习当去,体验到学习的快乐,还会培养学生团队的合作精神。2.2注重课堂生成、加强课堂教学的启发性。
--------------------------精品
文档-------
精品文档就在这里
-------------各类专业好文档,值得你下载,教育,管理,论文,制度,方案手册,应有尽有------------------------------
教学本身就有它的预设的一面,但也有一个动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会出现许多想不到的情况。这个时候我们就应该拥有一定的应变能力,调整自己的教学过程。尽可能的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保证正常的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启发性,给学生一个舞台,学生就能给你一个精彩的演出。
2.3建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景,以景促学。
我们在创设情景的时候,一定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一个恰当的情景,能够为学生学习提供一个良好的舞台,引导他们主动去探索。创设情景更要激发学生的兴趣,还要将学习探索的内容融入到所创设的情景之中。将情景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加之知识背景的结合,这样就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4培养学生掌握多种学习方法,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学生的学习最终还是得靠自己,教师可以教知识,但不能替学生学习。与其那样,我们可以教会学生学习方式。归纳总结学习方式,传授给学生,让学生有正确的方法去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增强了学生自己的学习能力。2.5正确鼓励学生。
课堂上的鼓励可能成为学生学习的很大动力,成为学生前进的源泉。正确的鼓励学生,让学生有充足的信心,是一名优秀教师应该学会的学会的技巧。其对学生学习是一个非常大的作用,教师应该积极采用这个方式。
三、结语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改革还将继续下去,其是个长期的过程,也是一个不多创新、不断变革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相信每位教师都会有所收获。而我们是要把我们的收获教授给我们的学生,让他们的成绩来给我们做一个见证。我们要更新我们的观念,让我们不断的去实践,不断的去反思,今后课堂的所有问题终将会迎刃而解!
--------------------------精品
文档-------
第五篇:《数学广角——对策问题》教学设计
《数学广角——对策问题》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数学广角第四课时《对策问题》。设计理念: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思想和方法。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这是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对数学活动提出的基本理念之一。因此,我们要改变传统的教师始终“讲”,学生被动“听”的局面,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相信学生,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我在课堂教学中引用了“引导探究学习,促进主动发展”的教学思想,在本堂课中构建了探索性学习的模式。教学目标:
1、初步体会对策论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周密思考的思维品质。
3、培养学生感受数学、运用数学、热爱数学的情感。教学重、难点:能在所有可能采取的策略中选择一个最优策略。教具、学具的准备:多媒体课件、表格、图片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万马奔腾的画面,指出:2000多年前,当时齐国的人们很喜欢一种活动,就是——赛马。今天我们的课就要从战国时期的一个关于赛马的故事说起。
二、提出问题,研究策略
1、走进故事,参与活动
以《田忌赛马》的故事提出问题,再一次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多媒体播放故事梗概)
问:第一次比赛田忌为什么会输呢?(因为齐王每个等级的马都比田忌的强一些)
假如你是田忌的军师,你能用什么办法帮助田忌反败为胜吗? 学生思考,将方法填在表格中。
师生共同完成表格:
齐王
田忌
本场胜者
第一场 上等马
第二场 中等马
第三场 下等马
2、田忌在整体不如对手的情况下应用了策略以弱胜强,除了这种策略,田忌还有哪些应对方法?分别是什么?结果怎样?小组合作完成田忌的应对策略表。
第一场
第二场
第三场
获胜方
齐王
上等马
中等马
下等马
田忌
田忌
田忌
田忌
田忌
田忌
应对的方法共有六种,其中只有一种是获胜的方法:田忌用下等马对齐王的上等马,输了第一场,用上等马对中等马,用中等马对下等马,连赢两场,取得胜利。(板书)
这种方法就是大军事家孙膑所采用的方法,在数学上就叫做——对策。
3、全班交流讨论,用什么办法才能又快又没有重复和遗漏?
4、模拟比赛,反思对策
我真的不服气,齐王的马明明比田忌的马整体好得多,为什么又输了呢?我们来当齐王的谋士,怎样做才能让齐王百战百胜?
学生认识了对策以后,再创设这样一个情境:齐王输了有点不服气,想再和田忌赛一场,左边的同学当齐王,右边的同学当田忌,咱们再来一次模拟比赛,好吗?
三、巧设练习,学以致用
1、四(1)班和四(2)班进行拍球比赛,下面是对方队员的资料:
四(1)班代表队
四(2)班代表队 小强230下/分
小刚200下/分 小明180下/分
小华165下/分 小虎155下/分
小平140下/分
比赛规则是三局两胜,如果通过抽签,四(1)班先出场,那么四(2)班有没有机会取胜,四(2)班应该怎样对阵?
2、想一想,说一说,生活中哪些方面应用到对策?
四、知识拓展,应用提高
对策不是一个具体的计谋,只要是对抗性活动中,竞争双方取胜的有效方法,就是对策。对策要根据具体的情况来变化。在我们生活中,除了田忌赛马这种对策,还有别的不同的对策。想不想和老师玩一个游戏? 游戏说明:10颗棋子,两人轮流取,每次只能取一个或两个,谁取到最后一颗,谁就获胜。请一位学生上来和老师一起玩游戏。通过游戏练习,学生就会明白,不同的规则,要有不同的策略,规则是活的,策略也是活的。
五、总结提炼,交流评价
1、让学生谈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想想这节课的表现,给自己和同伴做个评价:在评价表中画出表情,再请周围的同学给自己一个评价。
六、板书设计:
对策问题
齐王
田忌
获胜方
上等马
下等马
齐王
2:1 中等马
上等马
田忌
田忌获胜 下等马
中等马
田忌
(齐王先出)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自主构建了探索性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即创设情境、引发兴趣;组织活动、引导探索;归纳总结、巩固扩展。
一、创设情境,引发兴趣
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课的一开始学生的状态就为本节课定下了基调。我利用学生喜欢的故事入手,这个课前导入,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兴趣,不由自主的进入了探索中。
二、组织活动、引导探索
为了让学生真正成为探索、合作交流的主体,我组织了许多与教学内容紧密相连的活动,如田忌赛马的故事中,田忌是怎样在整体不如对手的情况下胜利的,除了这个田忌还有哪些应对方法时,第一次操作学生在无意识的情况下,可能会出现重复或遗漏的现象,在全班交流、汇报以后,让学生带着“怎样排才能既不重复也不漏掉”的问题进行第二次操作,充分体现数学学科所独有的特点数学思想。再如,分析完田忌胜利的原因后,又在此基础上提高,齐王怎样才能百战百胜?为了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照顾不同层次的学生,我在课堂上充分利用二人小组,四人小组共同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互相交流,互相沟通。我本人也作为学习的伙伴投入到讨论之中,把积极思考的主动权完全交给学生,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信息交流与活动交往,促进了知识的互补,使学生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
三、多种练习、巩固提高
新课程指出“练习是学生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由于低年级儿童注意力、兴趣无法维持很长时间。因此,我在练习的设计形式上采用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等等情景,而且采用了游戏形式。这样可以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提高了练习的积极性。这样做能能使学生在做事前先思考,有没有好的策略来解决问题,改变他们的思维习惯,使他们的能力和技能得到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