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找到“神奇子弹”的人_教学设计_教案
教学准备
1.教学目标
1、能运用已掌握的合适的学习方法学习生字新词,重点理解和积累“废寝忘食”、“百折不挠”、“层出不穷”、“为非作歹”、“横行不法”、“一筹莫展”等词语。
2、根据所给的“层出不穷”、“为非作歹”、“横行不法”、“一筹莫展”等词语概括课文的相关内容。
3、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了解围绕一个关键词语展开内容的表达方法。了解欧立希,学习他解救人民疾苦的信念和探究科学,百折不挠的勇气。
4、展开想象,说说在研究碰到困难时,欧立希鼓舞助手们的情景。
2.教学重点/难点
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了解围绕一个关键词语展开内容的表达方法。了解欧立希,学习他解救人民疾苦的信念和探究科学,百折不挠的勇气。
3.教学用具
教学课件
4.标签
教学过程
一、结合预习,了解欧立希
1、(板书:子弹)在战争中,子弹是用来干什么的?
2、它是一种有杀伤力的武器。老师加上一对引号呢?它还是一种武器吗?对,它不是真正的子弹,课前我们已经预习过课文了,文中指的是什么?(606号化学药物)这种药物是专门治疗梅毒的,文中把这种药物称为“神奇子弹”。(板书:神奇)
3、能用文中的一句话话说说它的神奇之处吗?
4、那么找到这种只杀死病菌,又不伤害人体的“神奇子弹”的人是谁?(补全课题:找到„„的人)板书:欧立希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4课、找到“神奇子弹”的人 读题
5、先一起来认识一下欧立希(1)指名读
(2)引读:从介绍中我们知道了:欧立希是德国细菌学家、免疫学家、近代化学疗法„„曾经和日本学者秦佐八郎一起发明了„„1908年与俄国生物学家、免疫学创始人之一梅契尼科夫共同获得„„奠基人之
一、治疗梅毒的药物“六○六”、诺贝尔生理和医学奖
二、初读课文,引出学习重点。
1、我们从欧立希的成就中可以知道他是一个伟大的人,可文中人们曾经是怎样评价这位伟大的科学家的呢?打开课本,自由轻声读一读,用直线找一找文中人们直接评价欧立希的一句句子。
2、交流,教师随机出示句子。板书:幻想
(1)从这句话中人们觉得他是个怎样的人?(痴心妄想、不相信„„)(2)带着这种不屑一顾的语气读读这句话。
3、这样一位被人们称为“幻想医生”的人,硬是把找到神奇子弹的幻想变成了现实,奠定了自己在医学界的地位。他到底是怎么做的呢?找到文中一句概括性的句子,读一读。
4、引读:这句话告诉我们„„(板书:坚强信念、百折不挠的勇气)
三、抓住重点,层层深入
1、那么我们有必要先来了解一下课文中讲了人们遭受着怎样的疾苦?读1-3节,用曲线找找有关的句子?
2、交流:
出示句子。层出不穷是什么意思?——各种各样的传染病不断地出现。人们随时随地可能被流行性传染病夺取生命。
3、补充资料:
老师查阅了有关资料,19世纪,全球传染病死亡人数是总死亡人数的50%——60%。当时欧洲白喉特别猖獗,几乎每隔几年就要爆发一次,患这种病的大多数是儿童,在十个患病儿童中,总有三个人最后会窒息而死。霍乱被描写为“曾摧毁地球的最可怕的瘟疫之一”,在19世纪百余年间共发生6次世界性大流行,第一次流行仅英国至少有14万人死亡。
被称为19世纪的“绝症”——肺结核,大流行时期,它曾经夺走了近四分之一的欧洲人的生命。19世纪末肺结核的人数仅留下记录的就超过每年7百万人。
4、当时传染病不但种类繁多,而且还会反复传播,可谓“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这些传染病中携带的肉眼看不到的微小病菌——出示句子。在体内为非作歹,就是在人体内干什么?非和歹就是做坏事的意思。
因此课文中把他们称为——出示句子。而医学界对此——出示句子。这句话的意思就是——人们拿这些小凶手毫无办法。
4、传染病如此猖獗,严重威胁着人民的生命,欧立希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决心用实际行动去寻找“神奇子弹”,课文从哪两方面写了他寻找的过程?我们下节课再学。
课堂小结
四、小结,填空。
1、刚才,我们学习课文1-4小节和最后一节。出示填空。
2、填空答案。
欧立希小时候,社会上各种传染病(层出不穷),传染病的病菌在人体内(为非作歹),面对这些(横行不法)的杀人小凶手,医学界都(一筹莫展),而欧立希则以解救人民疾苦的(坚强信念),以对科学实验(百折不挠)的勇气,坚决表示要找到神奇的子弹来消灭它们。
课后习题
五、出示作业
1、抄写词语并默写。
2、解释下列词语,并结合课文内容用上这些词语写一写欧立希要找到“神奇子弹”的原因。
3、拓展作业。
第二篇:《找到“神奇子弹”的人》教学设计[徐汇区逸夫小学 黄菊慧]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生字新词,能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
2、继续指导学生在默读过程中,养成边动笔墨边思考的习惯,理清文章结构。
3、知道霍金与疾病抗争、坚持研究的经历,理解“奇才”的含义,并能结合文章内容准确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
4、了解霍金是一位非凡的科学家,也是一位生活的强者,学习他不断探索的科学精神和勇敢顽强的伟大人格。
教学重点
1、指导学生在默读过程中,边动笔墨边思考,理清文章结构。
2、知道霍金与疾病抗争、坚持研究的经历,体会人们称霍金为“科学奇才”的原因。
教学难点
理解“奇才”的含义,并能结合文章内容准确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
教学准备
老师:相应的课件。
学生:预习时自主学习生字新词。
教学过程
一、反馈预习、初识霍金:
1、(出示:霍金图片)(板书:霍金)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这篇课文的主人公。
2、预习了课文,请你用2、3句话来说一说对他的了解。
说明:
大部分学生对霍金于是比较陌生的,通过图片的呈现,使学生对他有一个直观的印象。而用几句话来来说说自己对霍金的了解,既是对学生预习情况检查,也是创设语言表达训练的机会。在这一环节,反馈信息难免会有些零散,有些孩子会关注霍金的成就,有些孩子会关注到他的身体状况,教师应更多的把关注点放在对孩子表达的流畅性和语言组织的连贯性的评价上。
3、一个终日和轮椅相伴,连正常生活也要依赖别人的残疾人——霍金,人们却给了他“科学奇才”的称号。(板书:科学奇才)今天,我们就要通过学习课文,走近这位不同寻常的科学家。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理清结构:
1、题中,这个“奇”字到底体现在哪里?文中有两个小节,直接概括地告诉了我们。默读课文,用括号括出来。
1)指名交流,并说说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了霍金的“奇”。(第1、9节)
2)指导朗读:你们看,人们给予了这个其貌不扬、重度残疾的霍金如此之高的评价,让我们一起来读好。(齐读第1、9节,读好“辉煌、极其罕见、宏伟业绩、尤其”等词语)
2、霍金的一生是传奇的一生,第1、9这两个小节,分别起到了总起、总结的作用,前后呼应,各成一段。而第2—8节为我们对其传奇的的一生作了具体描绘。下面就请你们,默读第二段,并按时间顺序,将其分为三层。
1)指名交流
2)指导归纳:
文中,作者主要对其一生中的三个阶段进行了介绍,分别是„„(指名回答并板书:青少年时期、上大学以后、近年来)
说明:
高年级阅读教学中,应经常关注训练学生理清结构,整体把握篇章的能力。本文的“总分总”结构以及“以时间为顺序”的写作线索非常清晰,不失为训练学生分段、分层能力的好材料。
此外,在这一板块中,共安排了2次默读的环节。这是本单元的重点训练目标。和以往相比,在“不指读、不出声、不动唇”,边读边思的基础上,对五年级的学生又提出了“逐渐提高默读速度”的要求。通过带着问题默读,引导学生认识提高速度不等于囫囵吞枣。在反馈中,老师也能了解学生在有限时间里的默读效率如何。
三、走近霍金、了解“奇才”的“奇”
1、下面,就让我们走近霍金,去进一步深入体会人们称其为“科学奇才”的原因。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自学第二段。
(出示自学要求:
1)、分工朗读第二段
2)、用直线划出描写了霍金身体状况的内容,用浪线划出描写了他如何面对的内容,用双线划出介绍他所获得的成就的内容。)
出示表格:
人生阶段 身体状况 如何面对 所获得的成就
青少年时期
上大学以后
近年来
说明:
本课是自读课文,五年级的学生应该具备独立准确朗读课文。在本环节的小组自学中,明确分工朗读要求,就是为了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让他们通过合作,相互评评同伴是否将生字读准了?课文是否读流畅了?态度是否落落大方?
2、指名交流句子、填写表格
1)青少年时期(出示:病魔缠身、行走不便/发愤学习、勇敢抗争)
2)上大学以后(出示:脊髓硬化、半身瘫痪、不能握笔、说话困难/坚持读书和研究/建立了微型黑洞蒸发理论、获得了爱因斯坦奖)
*重点指导读音“脊髓”、指导字形“瘫痪”
3)近年来(出示:坚持研究、建立了关于“黑洞”的最新理论/宣布了对黑洞的全新理论,将使有关黑洞的研究进入一个崭新阶段)
*补充关于霍金身体状况的资料:
时间又过去了近30年,霍金一如既往地研究着天体物理学界的热门话题“黑洞”,从未停止过。然而他的身体状况究竟怎样了?课文中对此内容做了省略。据课外资料记载,在这一阶段,霍金已经完全丧失说话能力,维持生命要依靠机器,身体残疾日益严重。(出示:完全丧失说话能力、身体残疾日益严重)
3、引读表格
从表上,我们不难发现,霍金的身体状况和他所取得的成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早在8岁时,他就„„上了大学以后„„近30年来,身体状况更是每况愈下„„然而他至始至终„„这就是他在„„(板书:顽强与疾病抗争)最终,他令人难以置信地创造了辉煌成果。(板书:创造辉煌成果)„„
4、结合我们所交流的内容,请你用上“虽然„„但是„„”的句式,来说说人们称霍金为
“科学奇才”的原因。
预设:
虽然霍金脊髓硬化,半身瘫痪、不能握笔、说话困难,但是他仍然顽强地坚持读书和研究,建立了微型黑洞蒸发理论、获得了爱因斯坦奖。
虽然霍金小小年纪病魔缠身、行走不便,但是发愤学习,敢于和生命抗争。
虽然霍金重度残疾,但是他却以残疾之身,创造性地运用最现代的科学理论的观点研究黑洞,建立了黑洞的全新理论,宣布了对黑洞的全新理论,将使有关黑洞的研究进入一个崭新阶段,创造了物理学历史上极其罕见的奇迹。
„„
说明:
在这一环节中让学生自由读文找句、填表归纳到引导学生用上“虽然„„但是„„”的关联词来说说人们称霍金为“科学奇才”的原因,实则是层层推进,指导学生结合文章内容,更清楚、更完整地来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是对课堂教学一开始的那一次交流的一个推进,也是为了帮助学生提高语言表达的能力,深入体会本文的题眼“奇才”二字。
在交流评价时,要鼓励学生从不同的内容来加以介绍。
四、说话练习、总结全文:
1、(再次出示霍金照片)此时此刻,再次看到霍金,你想对他说什么?
(出示:霍金,我想对你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适时板书:科学家、生活的强者)
2、引读、总结:(出示:第1、9节)
斯蒂芬· 霍金„„(指板书引生说:顽强与疾病抗争、创造辉煌成果)不愧是„„像霍金这种突破„„相信在霍金精神的感染下,我们每个人都能顽强地去面对人生中的各种挑战。
说明:此板块的说话练习,其实是让学生对文本内化后加以表达的环节,老师在评价时,要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来交流。比如:表达自己对霍金的钦佩,说说自己从中获得的启发等。
第三篇:神奇的机器人_教学设计_教案
教学准备
1.教学目标
1、能在阅读中自主识字。掌握“骋”“弋”的字形,读准字音,理解、积累“大显身手、用武之地、才华横溢、披星戴月、能歌善舞、驰骋万里、耕云播雨”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机器人的功能和作用,并理解、感悟机器人的神奇,科学的神奇,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
3、通过联系上下文和查找资料等方法,解决阅读中的问题。
2.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说明文的基本写法,自主阅读课文,了解机器人的功能和作用,自学认识生字,积累词语。
2、通过联系上下文和查找资料等方法,解决阅读中的问题,通过多种渠道收集资料、交流知识信息。
3.教学用具
教学课件
4.标签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机器人的图片,大家看,这是什么?
2、师:看过星球大战的小朋友对机器人更不会陌生了,这个机器人能维修战舰,翻译各国语言,本领可大着呢。或许有人会说,这只是科幻片中人类美好的想象,可事实上,随着科学技术不断进步,一个个机器人已经从科学家们的手中诞生了。
3、机器人到底是什么呢? 出示句子,生齐读。
(机器人是具有一定智能的机器,它能模仿人的眼、耳、口、鼻、手等感觉器官,按照人的指令做出各种各样的动作,因而被人们誉为“千里眼”“顺风耳”“飞毛腿”“铁胳膊”。)
4、揭题:机器人到底有些什么样的本领呢?《神奇的机器人》这一课,将带领我们走进机器人的世界,感受机器人的神奇。
二、整体感知
1、复习导入。这是一篇科普文章,也是一篇说明文。(1)上学期我们学过哪几篇说明文?(《太阳》、《空气中的流浪汉》)(2)文章从哪几方面介绍“太阳”和“灰尘”的?
2、小结:说明文常常从几个方面运用举例、列数字等方法把事物介绍清楚的。
3、看看这篇课文从哪几方面、运用什么方法把机器人的神奇介绍清楚的?(1)布置自读要求。(2)学生按要求自读课文
4、检查自学情况,随文质疑。
5、小结:
课文按“总分总”的结构,分别从宇宙、海洋、工矿、农村、社会这五个方面,把机器人的神奇表现介绍清楚了。
板书:宇宙、海洋、工矿、农村、社会
三、研读课文
1、学习机器人的功能和用途。(1)默读2——6小节。四人小组学习、并完成:
在什么地方
神奇的表现 在茫茫宇宙
探测生命迹象
在浩瀚的海洋
探宝藏、擒油龙、找黑匣子 在工矿
电焊、万能油漆等 在农村
种植树木、灌溉田野等 在社会
成为棋坛怪杰、书画大师等 学生回答过程中教师指导朗读。
通过学生的交流,明白什么是“探宝藏、擒油龙、找黑匣”,如学生对此有疑惑,教师可介绍相关资料,并渗透学习方法“通过资料的查找,解决阅读中的疑惑”。
理解 “耕云播雨”一词注意“云”与“耘”的比较,感受到机器人拥有“控制降雨,改造自然”的神奇力量。(2)怎样写出它的神奇?
运用举例的方法、先总后分、先分后总
(3)课文的描写中,语言有很大特点,学习作者的表达方式。(4)根据课文内容,练习说话。板书:大显身手
用武之地
2、展开想象、畅想未来。
(1)过渡:机器人神通广大,在各个领域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我们想象一下,今后的机器人会是什么样的?你还希望机器人能够为人类做什么?
(2)展开想象
课堂小结
四、复习巩固
1、机器人有神奇的功能,在未来的世界,机器人用它那无所不能的本领为人类服务,我们也会经常见到机器人熟悉的身影。因而,我们由衷想对机器人说:“感谢你——神奇的机器人。”
2、同学们,希望你们能把美好的想象变成现实,相信通过你们的努力,科学技术不断地进步(引读课文最后一节——机器人将越来越多地走向太空,走向社会,走进家庭,走到我们身边,成为我们生活、工作和学习的助手。)
课后习题
五、拓展作业
1、资料补充:
2、作业:(1)抄写词语:
(2)照样子,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例:(探)宝藏
(擒)油龙
(找)黑匣
(灌溉)田地(采摘)水果
(喂)牲畜
(挤)牛奶(3)积累四字词语:
形容人很有才能:_才高八斗
_满腹经纶_ 学富五车__ _才识过人
(4)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机器人成为助手。
扩句: 现代化的机器人成为人类的好助手。在工厂、农村,机器人有着极为广阔的用武之地。缩句:机器人有着用武之地。
机器人能按照人的指令作出各种各样的动作。
机器人被人们誉为“千里眼”、“顺风耳”、“飞毛腿”、“铁胳膊”。用关联词把两句话合成一句话:
因为机器人能按照人的指令作出各种各样的动作,所以它们被人们誉为“千里眼”、“顺风耳”、“飞毛腿”、“铁胳膊”。
第四篇:走进神奇教学设计
第一节 走进神奇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一些典型事例让学生体会到自然界中的神奇。
过程与方法:通过生活中一些不起眼的小事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的神奇,而这些神奇则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解释一些神奇现象,让学生知道通过学习科学,这些神奇是可以得到解释的。【教学重点】
1、让学生体验自然界和生活中的神奇,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
2、初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教学难点】
1、成功地演示新奇有趣的物理小实验。
2、初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教具准备】饮料罐、玻璃杯、钻子、筷子、装有水的碗、拉链、圆珠笔、烧杯、茶壶。【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从今天这节课开始,我们将接触一门新的学科——物理,学习物理将学习什么内容呢?今天我们将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板书标题:第一章 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
初中物理只是学习物理的启蒙课,将学习一些粗浅、基础的知识,而第一章则是启蒙课的开篇,相当于绪论课。我们用3节课的时间完成。
哥白尼说:“人的天职在于勇敢探索真理”。那么,接下来我们一起来探索物理现象中的真理。物理是很神奇的,到底神奇在哪里呢?(板书:第一节 走进神奇)
(二)进行新课
一、自然的神奇
1、老师讲述:从茫茫的星空到辽阔的大地,从高耸的雪峰到澎湃的江河,神奇无处不在。
2、请大家欣赏书图1-1~1-7,并思考图后的问题。老师针对问题解答:
图1-1,宇宙起源假说之一:大爆炸理论。宇宙在零时刻是密度为无穷大的物质,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物质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由此逐渐形成了现在这样的世界。地球只是围绕太阳旋转且在自转的行星。除地球之外,还有其他行星,如:水星、金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等。
彗星一般是由彗头、彗尾组成。彗星含量中冰最多。
中国民间将彗星叫作“扫帚星”。“彗”在中国有扫帚的意思。世界公认中国是对彗星观察和记录最早的国家。中国古书《淮南子·兵略训》中记录了公元前1057年的一次彗星,它就是后来命名为“哈雷”的彗星。
哈雷彗星是根据埃德蒙·哈雷的名字命名的。哈雷最广为人知的贡献是他对哈雷彗星的出现时间的准确预言,哈雷的预言在其死后17年准确应验:1759年、1835年、1910年。图1-2,太阳是一颗能发光、发热的气体星球。太阳表面是“光球”。但是,太阳上面也有黑窟窿,天文学上叫做“太阳黑子”。
图1-3闪电是云层和云层之间或云层和地面之间的一种放电现象,而放电时所发出的巨大声响就是雷鸣。闪电在前,因为光速远大于声速。
图1-4,古时候,由于观察手段的所限,人们认为天是圆的地是方的。后来,人们发现船只在离岸航行时先消失船身,后消失桅杆。由于这样的一些事例,人们逐渐认识到地球是圆的。地球是由地壳、地幔和地核组成(老师画示意图),类似于鸡蛋的蛋壳、蛋白、蛋黄。地壳是地球的外衣,也叫岩石圈。
地壳运动使岩层扭曲而形成断层,断层形成时,会引发地震。在地层深处,岩石因高温而熔化成黏稠的液体状,称为岩浆。这些岩浆喷出地面所形成的山就称为火山。
图1-5,高处的水有强大的重力势能,水由于重力的作用往低处流时,转化强大的动能。图1-6,声是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通过介质传播的。
图1-7,龙卷风有时又称为旋涡风,外形近似漏斗,它通过地表或海面时,产生的破坏力极大。龙卷风内部强大的上升气流有时可将汽车或树木举起,带到数百米外。
3、请学生举另外一些自己知道的自然中的神奇。
二、生活中神奇
1、老师讲述:自然现象扑朔迷离、千姿百态,而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则呈现出另一些神奇。
2、请大家欣赏书图1-1~1-7,并思考图后的问题。老师针对问题解答:
图1-8,充分利用大气压的作用。
图1-9,光的折射现象。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表面时,会发生折射。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但在不均匀的介质中往往不沿直线传播,会发生湾折。还有海市蜃楼也是光的折射现象。
图1-10,拉链被美国的《科学世界:杂志评选为20世纪的十大发明之一。
利用凹凸齿错合原理。拉链这种连接方式与传统的连接概念完全不同。人们习惯用扣子系衣服,用带子拴鞋,这些连接方式都不是完全封闭的,费时也不牢固。
图1-11,圆珠笔的油是受重力作用从笔管流到笔尖,笔尖是小圆珠。图1-12,冲浪者弓着腰,分开腿是为了降低重心,增大支撑面。图1-13撑竿有弹性势能,能转化成动能和重力势能。
3、请学生举另外一些自己知道的生活中的神奇。
同学们不仅留意大自然中的神奇,而且还通过观察、体验知道了不少生活中的神奇,说明同学们是个生活中的有心人,希望大家保持这良好的习惯,今后在物理这门学科的学习中肯定会取得很好的成绩,将来肯定会大有作为的。【课堂小结】
1、这节课你主要学到了什么?
2、老师总结:
自然界中的神奇没有人工制造或利用的痕迹,非凡而震撼人心,让人惊叹、惊心动魄。生活中的神奇很平常,往往是一些不起眼的小事,但是平凡而充满智慧,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但是不管有多神气,都应该能够用科学的知识来解释。【板书设计】
第一节 走进神气
1、在自然中——非凡而震撼人心
2、在生活中——平凡而充满智慧
【布置作业】
1、你还知道自然、生活中的哪些神奇?(事例不少于两个)[书面作业]
2、观察太阳和月亮的运动及色彩变化。
3、观察风筝的构造,探究风筝在什么条件下能上升,每位学生制作一个风筝,看谁的风筝飞得高,飞得时间长。
第五篇:《神奇飞书》教学设计
《神奇飞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图画与文字,了解绘本故事。让学生知道被阅读的书才富有生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2.通过阅读绘本,培养学生的读文、读图能力,学会读绘本的方法。【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
二、读封面,了解作者
三、图文结合,读懂故事 读文,相机提问部分问题。
1.请同学们以莫里斯的身份,体会一下当时莫里斯的心情,联系当时的场景,写一篇微日记,(要注意日记的格式,时间是5分钟)2.生写微日记,汇报,师随机评价。
3.根据图画猜一猜,为什么绘本的题目叫神奇飞书?你能从这里知道答案吗? 4.根据插图想一想:莫里斯是怎样照顾这些书的?
5.思考:为什么莫里斯的书开始时不会飞,现在又飞向小姑娘了呢?
四、读懂图画,理解主题。
过渡:同学们,读绘本啊,我们不能只看文字,还要看绘本的配图,关注配图的色彩。出示图片,发现问题:
1.出示不同色彩的图片,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有的图片是彩色的,有的图片是灰色的,你是怎么理解的?
(学生通过观察图片发现飓风袭击后的图片是灰色的,读书后的图片是彩色的,引导学生理解读书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色彩和生命力,明白读书的重要性。)
2.出示有脚和没有脚的书的图片,从这几幅图片里,你又发现了什么问题,为什么呢?(引导学生观察,哪些书有脚,那些书没有脚,怎样理解?)
(引导学生理解被打开的书,被阅读的书有脚,有生命力。书只有被打开,只有被阅读的书籍才有生命力!)
3.出示四副传承图片,看到这四幅图片,你想到了什么?
引导学生理解:从会飞的小女孩,到莫里斯先生,再到最后进门的小女孩,这之间的传承,一代代爱书的人把阅读与分享的习惯,传了下去。
五、谈收获,深化主题
学完这本绘本,你有什么感受或者收获吗?谈一下你的感受或者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