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幼儿看图讲述的新看法
看图讲述活动是利用图片来帮助幼儿提高语言能力的一种常用的教学形式。然而,长期以来,这一传统的教学活动却陷入了模式化的误区。如:教师注重显性指导,忽视幼儿的主动观察;注重按教案流程教,忽视幼儿的自发关注点;注重结果的评价,忽视过程的评价等。为了使看图讲述活动能更好地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我在活动中对看图讲述教学进行了一些大胆的改革和尝试。
一、巧妙运用图片.在看图讲述活动中,图片是必不可少的,怎样更好地发挥图片的教学功效,充分调动起幼儿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呢?
1、适当调整图片顺序,引导幼儿运用不同方法进行讲述。
以《贪吃的小老鼠》为例,在讲述时,除了以正常的顺序讲述外,我还将图片按3、1、2、4的顺序排列,引导幼儿先看破了的西瓜船,再看图
1、图2,图4,找到事情发生的原因、经过;也可将图片按不同的顺序编出主题、情节完全不同的故事等等。
2、引导幼儿根据图片内容作充分、合理的想象。如《大象救小兔》,“大象是用什么样的方法来对付老虎的就小兔的?”幼儿想出的办法,只要合乎情理就要予以肯定。这样,幼儿就能根据各自想出的方法编出不同的故事结局。
3、提供半成品,支持幼儿的合理想象空间。还以《大象救小兔》为例。我只为幼儿准备一张背景图和三只兔子、一只老虎的插图,并隐去了大象的形象。这就为幼儿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讲述空间,讲述的结果就不一定是“大象救小兔”了,也有可能是“河马救小兔”、“青蛙救小兔”等等,还有可能是“小兔子自救”。
另外,我还利用幼儿的作品、即兴教具等请幼儿进行讲述,孩子们参与的积极性都很高,效果当然也是十分理想。
二、注重目标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核心,贯穿于教学的整个过程。而以往的看图讲述活动的目标,往往都有一个比较笼统的表述要求:连贯、完整、清楚地在集体面前表达。教师还要提出一个固定的、要求幼儿模仿的框架,在指导时一定要把幼儿的思路纳入既定的框架之中。这样,既束缚了教师的手脚,也使幼儿的思维很难展开。
《纲要》中提出“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因此“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并不是只要跟着老师的话讲就行。而是要引导幼儿“乐意与人交流,讲话有礼貌,注意倾听对方讲话„„”另外,《纲要》中还强调“幼儿的语言学习具有个别化的特点,教师与幼儿的个别交流,幼儿之间的自由交谈等,对幼儿的语言发展具有特殊的意义”。由此,我在制定看图讲述的目标时,更注重了以下两点:①培养幼儿的倾听能力。倾听是幼儿感知和理解语言的行为表现,只有懂得倾听,乐于倾听和善于倾听的人,才能真正理解语言的内容、形式,才能掌握与人交流的技巧。在此基础上,再根据幼儿发展的特点,制定讲述的进一步目标,如:不重复别人的讲述,或能补充和修改别人的讲述等等。②立足不同层次的幼儿制定目标。每个班,总有几个或优秀或较差的幼儿,以往我们制定目标时,总是去头尾保中间,致使在教学中,两头的幼儿很难得到发展,教学过程也很难顺利进行。而有了不同层次的目标,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就不用再为两头的幼儿发愁,而能根据分层的内容设置合理的提问与指导,不再操之过急。我们也从中掌握了降一降、升一升的技巧,学会了等待幼儿的发展。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把层次的发展目标作为活动的重点贯穿始终,看图讲述活动也就摈弃了统一的模式,统一的指导。
三、组织形式的改变.1、讲述的形式。
由于看图讲述是全班幼儿观察同一(多)幅图片,讲述同一对象,较单调,幼儿往往是坚持性不长。初看图片时喜形于色,时间一长,就心不在焉。为了激发和保持幼儿学习的兴趣,我将一节课分了几个时间段,动静穿插进行。如:第一时间段,教师提出问题,幼儿观察图片;第二时间段,幼儿自由讲述;第三时间段,个别幼儿的示范性讲述;第四时间段,幼儿自由的表演讲述;第五时间段,个别幼儿的概括性讲述。这样,幼儿的注意力集中了,课堂也活跃了,孩子们学得也更投入、更积极了,他们在相互的交流和讨论中,取长补短,互相学习,很好地提高了讲述的水平。
2、提问。在看图讲述活动中,教师提问的艺术对幼儿观察、理解、想象和表述构思均有重要影响。因此,在设计提问时,我都注意:①多提一些启发性的问题,这类问题不为幼儿提供现成的答案,而是让幼儿自己学习和发现。如《大象救兔子》活动中,我这样提问幼儿“如果旁边没有大象,兔子该怎么办?”这样的问题能激发幼儿的创造性思维。②多提目的性强的问题,这样不至于幼儿无从答起,使活动陷入困境。③提问指向范围扩大。如《三只小猪》中,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三只小猪会怎样去设计自己的房子呢?”这样的问题有助于不同水平的幼儿理解和回答。另外,也是提问艺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提问要注意灵活机动。每个幼儿都是活动的个体,具有各自不同的特点,虽然教师课前备课中也做了多方预设,但还是很难捕捉到每个幼儿的灵动。因而,当计划和实践出现差异,个体差异显着时,我们就要及时调整教学设计,包括提问的范围大小,难易等。
3、评价。评价对幼儿起到激励和导向作用,同时可促进幼儿间的互相学习。因而在活动过程中,我常用“肯定、鼓励”等语言支持、吸引幼儿。对孩子们的回答,我也不要求他们一定要用多么准确或优美的语言,而是鼓励每个幼儿大胆地说,哪怕是不成熟,甚至是错误的想法,我都不会去否定他们,而是更进一步的去鼓励他。这也是《纲要》所体现的教学精神“要用支持和鼓励,与幼儿共同体验语言的乐趣,享受语言学习的过程”。而在活动结束时,考虑到幼儿的注意呈消退状态,我经常向幼儿提一个小任务或设置一个小悬念,激励幼儿下次再参加讲述活动的兴趣。[幼儿园教案网] 通过对以上几个环节的改革和创新,幼儿对看图讲述活动的兴趣更浓了。更重要的是它更适应新教学,从而更好地为发展幼儿语言能力。
第二篇:如何提高学前班幼儿看图讲述能力
如何提高学前班幼儿看图讲述能力
幼儿进行语言教育的目的。而看图讲述则是幼儿园中提高幼儿讲述能力的基本形式和重要手段。它和儿歌、故事一样,同样可以起到提高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作用。
孩子在中小班已经开始了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但由于家庭成员文化素质、语言环境和幼儿个体差异,学前班幼儿能力参差不齐。如何才能迅速提高幼儿口语表达能力呢?为此我们着重从提高幼儿看图讲述能力方面进行了尝试。
孩子刚入学前班时,看图讲述能力很差劲,我们选择了单张图片《赶鸡》,意为秋收季节,农民将谷子晒在场中,这时有一只公鸡跑来吃谷子,刚好被两个放学的小朋友看见,于是他们两个把鸡赶走了。大多数幼儿发言不积极,只有两三个幼儿能将图片上讲述的意思叙述出来,为此我们采取了如下方法。
一、首先利用游戏丰富幼儿的词汇
游戏是儿童的天性,它是培养儿童兴趣、能力,促使儿童身心全面发展的最佳手段。游戏是儿童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是对现实生活的一种渴望和追求的特殊反映。因此,游戏是儿童的基本活动。游戏作为儿童最主要的实践活动,在学前班期儿童的健康成长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词汇是幼儿语言建筑的材料,幼儿掌握词汇的数量和质量是影响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关键。要大量增加幼儿掌握实词的数量以此来提高幼儿口语表达能力。另外,还要求幼儿掌握并能运用一些同义词,即要求幼儿会用不同的词来说明相同的事物,掌握一些可以相互替换的词,使言语生动活泼,提高幼儿思维想象能力。在教幼儿掌握同义词的同时,教幼儿掌握一些反义词,帮助幼儿更准确地认识事物的特征,学会对比事物促进幼儿思维的发展。同时可以教幼儿学习一些虚词,使幼儿掌握词汇发生质的飞跃。
我们采用的是纯语言的游戏,如接龙游戏。让幼儿用第一个词的最后一个字组出第二个词,如太阳------阳光------光明-------明亮------亮晶晶-------晶莹、、、、、、。刚开始时请全班幼儿一块练习,在幼儿遇到困难时,我们要及时给予启发和帮助,在幼儿具有一定水平时可以让幼儿从第一个幼儿连到最后一个幼儿。当幼儿用词能力、思维的敏捷性和记忆力达到一定水准时,我们可以给他两个词让他编故事,如:教师提供词语为铅笔、牛奶,幼儿就可以据此说一段话或者一句话。如:星期天早晨嘉澍拿出铅笔正准备做作业,忽然听见楼下有人喊:“卖牛奶,新鲜的牛奶,不鲜不要钱。”幼儿编出后教师可以继续提供词语,请幼儿将词语和以上一段话连起来。如:牵牛花、小狗,幼儿可以据此编出:“嘉澍看到一位叔叔推着三轮车,三轮车上的奶桶上画了几朵牵牛花,一只让人喜爱的小狗跟在叔叔身后还汪汪的叫呢、、、、、、。
二 教幼儿正确运用词
教幼儿能选择恰当的词语来表达自己的意思,掌握词语的搭配规律。如:形容词、数词和量词等与名词搭配,一般都要放在名词前,同时教幼儿按照汉语的语法规则讲话,如:汉语的一个重要特点是词序固定,如:主语在前,谓语在后,定语一般修饰限制名词,放在名词前。
三 看图讲述要循序渐进 通过谈话的形式进行讲述的训练
不能只让能力强的幼儿讲话,应该注意调动所有幼儿的谈话积极性,特别注意帮助胆子小、能力差的幼儿能站起来大胆发言。开始可以先让他们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以培养自信心,逐渐提高要求,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全班幼儿的言语水平,培养他们喜欢说话,愿意和别人交谈,坚持用语言(不是手势或表情)表达自己的请求和愿望,发展其讲话的积极性。在发现幼儿在表达上有困难时,我们要及时给予帮助。
经常与幼儿谈话,从而培养幼儿能在交谈过程中互相补充内容,能围绕一定题目,用词正确,词语搭配恰当,使用复合句时能正确用连接词做到条理清楚,前后连贯,使幼儿谈话生动有趣,尽量把要讲的事叙述完整。看图讲述方法
(1)提问是组织看图讲述活动的基本方法
提问要适合本班幼儿的思维水平和经验。刚开始时要经常运用图片,特别是在成人的指导下进行观察和讲述,教师可以用游戏方式或以竞赛的口语,以启发幼儿更积极地运用词汇,用不同的词描述同一对象,发展幼儿描述能力。
(2)示范讲述
在讲述时,应该让幼儿根据图片内容提供的线索,讲出图片以外的事情,构成有情节的讲述,这就需要幼儿在理解图片的基础上进行构思,讲出事物的发展和因果关系。教师在提问幼儿回答时富于逻辑性以发展幼儿的逻辑思维。在对幼儿启而不发的情况下,教师可对此进行示范,借以调动幼儿的积极性。
(3)组织引导幼儿集体编讲述内容
(4)最后,启发幼儿结合图片取名字,以加深幼儿对图片内容的理解,从而提高幼儿的概括能力。
第三篇:幼儿看图讲述活动的教学策略
幼儿看图讲述活动的教学策略
幼儿的语言是在与周围环境的交互作用中发展起来的,尤其是在与他人之间的语言交流过程中获得发展的。看图讲述活动的关键就在于为幼儿创设正式的口语表达情景,使幼儿有机会在集体面前表达自己对某一图片、实物或情景的认识和看法等,学习表达的方式和技能,从而培养幼儿的独立构思和表述一定内容的语言能力。从小班幼儿泛灵性和好模仿的特点出发,我们在看图讲述活动中常采用情境观察、游戏表演、排图讲述等策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创设语言情境,运用问题设疑等方式激发幼儿的观察兴趣,在模仿讲述的基础上鼓励幼儿自由想象.完整讲述图片内容看图讲述一般都以图片为凭借物,决定了幼儿讲述的内容范围和指向。相对正式的语言情境,要求幼儿使用较为规范的语言来表达个人对图片的观察和理解。而小班的孩子,语言经验相对贫乏,讲述往往比较简单,更多的是模仿他人的讲述。为了调动小班幼儿参与讲述的积极性,我们采用了情境教学的方式,从观察图片画面入手,引导幼儿想想说说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让幼儿在一定的情境中想象故事发生的情节以及角色间的对话。如讲述《乐于助人的小象》前,我们先让幼儿观察公园的图片,引导幼儿回忆自己在公园里玩的经验,说说在山坡上走路的感觉,在公园里看到的一些成人活动。让孩子们讲述这些亲身经历,一方面创设了身临其境似的故事情境,调动起了孩子们讲述的兴趣,另一方面也帮助孩子们整理了原有的语言经验,为下面的讲述活动做好铺垫。然后,我们出示“山羊公公背着米吃力地爬坡”和“小狗不小心把水桶掉进河里”的图片,请幼儿观察画面讲述公园里发生的事情。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重点引导幼儿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讲述处在情景中的山羊与小狗的状态和动作。孩子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讲述其中的一个画面,也可以同时讲述两个画面,能力弱的孩子可以模仿能力强的孩子讲述。为了满足每一个孩子的讲述需要,我们还采用好朋友结伴讲述、小组交流等方式,鼓励幼儿猜想谁会来帮助它们,怎样帮助它们。最后,我们出示小象分别帮助它们的两幅图片,引导小朋友完整讲述故事.看图讲述的指导要点,一是要引导孩子仔细观察画面,用简单明了的语言说清楚画面所展示的故事情境.二是要用比较恰当的语言讲述图片中的主要人物、事件;三是要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讲述人物的状态和动作即细节的描述。在小班的看图讲述活动中,指导孩子完整表达语句非常重要,这需要教师适时的帮助和引导。
二、巧用游戏策略,运用情境表演等方式拓展幼儿的讲述空间,在角色体验的基础上鼓励幼儿扩展讲述,提升讲述经验.幼儿的语言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而游戏正是孩子语言表达最好的活动载体。在孩子初步了解熟悉了看图讲述内容的基础上,我们提供相关道具,引导幼儿开展情境表演,在情境表演中模仿角色对话,体验角色情感,提升讲述经验。
还以《乐于助人的小象》为例,在请幼儿说出“小象看到山羊公公背着米袋子很吃力地走着,小象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时,老师扮演山羊公公背着米袋子一边擦汗一边吃力地走着,请幼儿扮演小象,表达对山羊公公的关心和帮助,如有的说“山羊公公,你累得满头大汗了,我帮你把米袋子送回家吧”,有的说“山羊公公,我力气大,我用长鼻子帮你把米袋子驮回家吧”……这种赋予孩子一定角色身份的对话,使孩子用自然的语言真切地表达出角色的情感,语言讲述也比较到位,每个孩子都能用不同的语言和恰当的语气表达出对山羊公公的关心和帮助。在教师和个别幼儿示范表演之后,我们请小朋友自由结伴扮演山羊公公和小象,使每个孩子都有表演讲述的机会,个性化地表现故事的内容和情节。
小班孩子的情境表演相对简单,主要就是表现故事角色的对话和动作。适当的头饰和道具能够有效地帮助孩子进入角色,使孩子大胆投入地表演,提升了孩子的讲述经验。三·灵活使用图片,运用排图、拼图等方式拓展幼儿的想象空间,在积累讲述经验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讲述,丰富幼儿的语言经验.在以往的看图讲述活动中,尤其是小班的讲述活动,教师完整示范讲述图片内容,始终被认为是一个很重要、不可忽视的环节。这种示范讲述确实帮助幼儿整理、丰富了语言表达的内容,使幼儿能围绕故事情节这根主线有序地讲述,但是,这种示范讲述也存在弊端,即造成幼儿讲述内容雷同现象。我们在组织看图讲述的过程中,灵活使用图片,引导幼儿采用不同的排图顺序讲述不同情节的故事。仍以看图讲述《乐于助人的小象》为例。我们设计了“小狗和小象在公园玩”“山羊公公背米”“小象帮助山羊公公”“小狗浇花”“小象帮助小狗取水桶”五幅图。孩子们可以按照“山羊公公背米”——“小象帮助山羊公公”——“小狗浇花”——“小象帮助小狗取水桶”——“小狗和小象在公园玩”的顺序讲述,也可以按照“小狗和小象在公园玩”——“山羊公公背米”——“小象帮助山羊公公”——“小狗浇花”——“小象帮助小狗取水桶”的顺序讲述,还可以按照“小狗浇花”——“小象帮助小狗取水桶”——“小狗和小象在公园玩”——“山羊公公背米”——“小象帮助山羊公公”的顺序讲述……同样的故事图片,不同的讲述顺序,不同的情节内容,孩子们在排图讲述的过程中充分体验了创新讲述故事的乐趣。而老师的加入和指导,更帮助了孩子不断地扩展讲述内容,丰富了语言经验。如讲述“小狗和小象在公园玩”时,不同的图片顺序就有不同的讲述方式。在故事开头,可以这样讲述:公园里到处开满了鲜花,小狗摘了一束鲜花送给小象。小象说:“不行,花儿摘下来,别人就看不见了。我们来给花浇浇水吧。”在故事中间和结尾,可以这样讲述:小狗为了感谢小象的帮助,摘了一束鲜花送给小象。看图讲述的组织形式有独特的结构,一般都从观察理解讲述内容出发,在运用已有经验讲述的基础上,引进新的讲述经验,并巩固迁移新的讲述经验。
我们采用情境观察、游戏表演、排图讲述等策略,帮助孩子在与同伴的游戏互动中不断交流讲述,有效地促进了孩子语言能力的发展。
第四篇:中班看图讲述
中班语言活动:小鸡和小鸭(看图讲述)
活动目标:
1、理解图片的内容,并能完整、连贯地讲述小鸡和小鸭遇到哪些困难,及如何解决的过程,丰富相应词汇:拎、灌。
2、能充分展开合理想象,并大胆表达个人的见解。
3、能耐心倾听同伴的讲述,并进行简单的评价。活动准备:
1、教学挂图:小鸡和小鸭
2、小鸡、小鸭、水桶小图片若干。活动过程:
一、直接导入,引发兴趣
师:“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一个有趣而且特别的故事,特别在哪呢?它不是由我来讲的,是小朋友一起来讲的。怎么来讲这个故事呢?我这有一些图片来帮助你们,小朋友要认真观察、积极动脑筋,看看谁的故事讲的很完整而且还很好听。”
二、逐一出示图片,引导幼儿感知理解图片、并展开合理想象。
(一)出示第一幅图片,引导幼儿观察理解,并展开充分且合理的想象。
师:图片上有谁?它们想要干什么?(引出人物和小水桶,并丰富词汇:拎)。
(幼儿展开充分想象,教师根据幼儿想象,自然引出故事发展的下一个情节:小鸡和小鸭它们想过河)。
师:它们遇到了什么困难?你们帮它们想想办法。幼儿展开想象,教师引导幼儿思考简单且有效的方法。
(二)出示第二幅图片,在观察理解的基础上,连贯讲述第一、二幅图片。
师:小朋友都想出了很多办法。聪明的小鸡和小鸭也想到了好办
法,我们一起来看看它们的办法是什么?(出示第二幅图片)
师:我现在想请一个小朋友把第一、第二幅图连起来完整地讲述,变成一个好听的故事。
请个别幼儿上前讲述,要求其大声讲述,并请下面的幼儿认真倾听,讲述后,教师进行简要评价,评价在于幼儿是否完整讲述。
(三)出示第三幅图片,再次展开充分合理想象。
师:“小鸡和小鸭高高兴兴地来过河,它们边说边走,哎呀,发生了什么事?”
(出示第三幅图片)
师:“小鸭掉坑里了,它怎么样了?小鸡呢?它是什么表情?” 师:“这个坑很深,小鸭怎么也爬不上了,这下可怎么办了?小朋友快帮它们想想办法?”
幼儿展开想象,教师引导幼儿思考合理有效的方法。
(四)出示第四、第五幅图片,在观察理解的基础上,连贯讲述第三、四、五幅图片。
师:“小鸡也想出了好办法,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出示第四幅图片)
师:“小鸡救上来后,小鸡和小鸭怎么样了?”(出示第五幅图片)师:“我现在又要请一个小朋友把这三幅图连起来完整地讲述,再变成一个好听的故事。”
请个别幼儿讲述,并请幼儿进行简单评价,教师总结。
三、幼儿结伴讲述,尝试完整、连贯讲述五幅图片。
师:“我现在提高难度了,要小朋友把这五幅全部连起来讲述,现在请小朋友先跟身边的小伙伴说一说,要记住:要说得完整,用上我们刚才学的好听的词和句子,让故事讲的更好听。”
请个别幼儿进行讲述,并请幼儿进行简单评价,教师总结。
四、迁移“完整、连贯讲述的”讲述经验。
用幼儿想出的方法替代原有的第二、第四幅图,并个别幼儿进行讲述。
师:“刚才小朋友也想出了很多好办法,现在我们把它也编到故事里面去,成为你们自己的故事,好不好?”(出示小图片,改造原有的第二、四幅画)。
五、给故事取名字,结束活动。
师:“我们一起给这个很特别的故事取一个名字,这个名字不仅要好听,而且最好让别人听到这个名字就能猜到这个故事可能讲的是什么?”
师:“回去把你们自己编的故事讲给你们的爸爸妈妈听。”
第五篇:大班看图讲述
大班看图讲述:憨象波波
设计意图
我今天所设计的看图讲述是采用图片的形式,运用美术语言的魅力,引领幼儿感受图片潜在的故事内涵和教育意义,从而提升了幼儿的前阅读能力。同时大班的孩子语言发展非常迅速,他们不再满足与教师的说与讲,他们对新事物都想自己去试一试,动一动的欲望。正如《纲要》指出教育活动中要尊重、发挥、培养幼儿的主体性。而今天的活动恰恰符合这一年龄特点,采用开放式的教学模式,把学习的主动权交了孩子,让孩子在原始经验积累的基础上,运用旧有知识经验去探索、发现、寻找,并根据自己的理解来讲述故事,随后教师在幼儿讲述故事的基础上,进一步挖掘图片的内涵,帮助幼儿深层次理解故事情节,提升了幼儿的知识经验,将新的知识进行迁移和归纳。
活动目标
1、自由探索观察图片内容,能按照自己的想法讲述故事。
2、感知不同讲述方法所带来的快乐。
3、感受与人合作交流分享的乐趣,知道在生活中不做危险的事情。活动准备
教具:四幅图片(图书)
轻重音乐,贴绒大象和小老鼠。字卡:满头大汗、四脚朝天。学具:每组四幅小图片。活动过程
一、听一听,谁来了
1、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一段好听的音乐,请你们仔细听听,可能是谁来了?(依次出示大象和老鼠)
2、原来是大象和小老鼠来了,这是一只怎样的大象?这是一只怎样的小老鼠?
3、大象和小老鼠碰在一起可能会发生那些有趣的事情呢?
[幼儿猜测,大胆讲述]
二、摆一摆,说一说
1、这件有趣的事情就藏在这些图片里面,请小朋友拿着图片看一看、说一说。并和你的同伴一起把图片摆一摆,然后按你们的想法编一个好听的故事,别忘了取一个好听的名字。(幼儿和同伴合作、商量摆放图片的顺序,互相交流自己的看法)
3、教师观察幼儿交流的情况,邀请4位幼儿讲述故事。
4、你觉得他们讲的怎么样?什么地方好?为什么?
三、看一看、想一想
1、瞧!我把这四幅图片还做成一本图书呢!(慢慢地翻给幼儿欣赏图书)看一看,我图书里的图片是怎样排的呢?(说出粉红色的排在第一„„)
2、引导观察图片,理解图片内涵 1)、小老鼠拿扇子扇火炉时为什么有这么多的汗?可以用哪个好听的词说说?(丰富:满头大汗)为什么大象扇炉子时会没有汗呢? 2)、为什么大象会把小老鼠和火炉扇到空中去?(丰富:四脚朝天)
你觉得大象这样做合适吗?有可能会发生什么危险的事情?在生活中我们做事情时应该注意什么? 3)、为什么大象的头上有这么多的问号?他可能在想些什么?
四、我来讲一讲
1、请小朋友根据老师的图片顺序讲一讲这个有趣的故事,别忘了把这些好听的词也用起来。(请两位幼儿讲述)
2、你听了这个故事觉得怎么样?(很好笑、有趣„„)你喜欢故事中的大象吗?为什么?我们在帮助别人时要注意什么?
五、总结
今天我们学了这么多方法讲故事,可以按图书里排的方法讲,也可以把第四幅图片放在第一讲,也可以把中间的图片放在第一讲,只要你的故事讲得好听生动,无论用哪种方法都是可以的。课后反思
我今天给大家展示的是大班看图讲述《憨象波波》,主要采用自由排图的形式,运用美术语言的魅力,引领幼儿感受图片潜在的故事内涵和教育意义,从而提升了幼儿的前阅读能力。同时大班的孩子语言发展非常迅速,他们不再满足与教师的说与讲,他们对新事物都想自己去试一试,动一动的欲望。因此我抓住这一年龄特点,采用开放式的教学模式,把学习的主动权交了孩子,使孩子在原始经验积累的基础上,运用旧有知识经验去探索、发现、寻找,并根据自己的理解来讲述故事,随后教师在幼儿讲述故事的基础上,进一步挖掘图片的内涵,帮助幼儿深层次理解故事情节,提升了幼儿的知识经验,将新的知识进行迁移和归纳。活动中,孩子所表现的积极性、创造性的语言不是大人给予的,而是通过他们自身的感受、理解、交流所获得的。如:将第四幅图片放在开头讲述,对于我们大人来说是有一定的困扰,可能是我们受已知因素的限制,很难去设想,但是孩子就是孩子,会根据自己的想法与理由,进行合理的想象与创编,完全打破成人思想的固定模式。可见,只要我们为孩子创造合适的学习环境和想象空间,就会让他们的智慧碰撞出美丽的火花。
活动中也存在一些不足,如,孩子对“扇(shan)”的发音不准确,可能是我在活动中没有让孩子模仿,也没有运用肢体语言学学这个动作,当然更希望各位专家和同行姐妹多提宝贵的建议与想法。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