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班音乐活动《买菜》的教学策略
关注细节 愉快歌唱
——谈中班音乐活动《买菜》的教学策略
歌唱活动不仅要关注歌词内容的理解、旋律的整体学习,更应关注幼儿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态度、认知能力、思维等学习品质的发展,让幼儿歌唱过程中充分享受学习、主动学习、和高效学习。根据本次大会主题词“关注幼儿学习过程,研究教师教学行为,提升课程教学品质”,我们的理解是:聚焦灵动的细节,实现愉悦的歌唱。因为细节虽小,却能见微而知著。
一、难点的巧妙前置,帮助幼儿快速认知,精确记忆。
理解记忆歌词是幼儿有效学唱歌曲和产生相应的审美情感体验的基础。歌曲《买菜》前后两段歌词以记叙性语句出现,且曲调也基本一样,幼儿容易理解和学唱。但菜名部分却以说唱形式呈现。菜名数量多达十种,光是记忆就已经是件不容易的事了,还要按XX XX | XX X的节奏合拍接唱,对中班孩子是个不小的挑战。
那么如何有效突破“合拍接唱,快乐歌唱”的难点,帮助幼儿在短短的几十分钟内实现三个目标:
1、感受歌曲轻快活泼的音乐节奏,掌握歌曲中的念白;2.理解歌词,能较完整地演唱歌曲。3.乐于把自己融入情境,体验音乐活动带来的乐趣。
我们采用 “难点前置、分层落实”的策略,在活动一开始就直接引入中间的说唱环节,让幼儿多形式练习有节奏的念白后再让幼儿唱着夸夸我的菜。在这一过程中,我们要求孩子做到认真倾听、仔细辨认、详细记忆、快速准确地接唱,隐含的是对孩子倾听观察模仿品质的培养目标。随着难点的逐一突破,再引出歌曲的前后乐句形成完整歌曲。这样巧妙的难点前置设计,使得整个活动过程呈现出层层递进、环环相扣的特点,孩子的学习自然就显得轻松了。
二、图谱的有意识增减,物化音乐元素,发展幼儿思维品质
图谱能帮助幼儿解决认知的困难,使幼儿接下来能更好地集中学习和表达歌唱的的旋律与情感。我们以简笔画的形象呈现的简易图谱更符合孩子们的审美情趣,教师制作起来省时省力,非常适合常态教学。在设计图谱的过程中我们更关
注了几个细节上的处理:
1.音乐元素的物化
如我们将抽象的XX XX | XX X音乐节奏转化成“2个萝卜2根黄瓜3个西红柿”,促使幼儿在看一看、说一说、拍一拍的过程中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无形中延长了孩子的注意投入时间,有利于孩子专注学习
品质的养成。
2.迁移学习能力的培养
在活动中我们紧扣歌曲中“鸡蛋、青菜、母鸡、鱼儿”四小结曲调完全相同、歌词结构一样的特点这个小细节促幼儿的经验迁移。如:在引导孩子精确记忆“绿油油、圆溜溜”等词语时,我们采用迁移的方法引发孩子想想“你能象唱青菜绿油油一样,用好听的词来夸夸鸡蛋吗?”;同样的方法由“母鸡”迁移“鱼”的歌词。幼儿在倾听同伴、观察模仿、填充创造的过程中学习变得更加主动积极。采用迁移的学习方式的音乐活动模式的背后其实更隐藏着另一个特殊的价值:仿编经验的积累。
3.循序渐进的学习
考虑到幼儿新歌学习记忆有一定困难,我们贯彻 “目标小步前进,难度逐步叠加”的原则。撤掉反复部分的母鸡和鱼,以忘记买母鸡和鱼的口吻补充图谱,演唱歌曲;并用加法增加图谱,等孩子基本会唱歌曲后,用减法逐渐拿掉图谱,撤离“图谱”这一支架让幼儿主动记忆歌词。
三、教育情景的游戏性创设,唤起幼儿学习热情,愉悦歌唱
游戏是孩子的天性。游戏化的情境教学也更符合幼儿的学习特点。为了凸显活动趣味性,最初我们精心设计了“去菜场挑菜→说说我的菜→我和奶奶来买菜→变成蔬菜玩买菜”这样一个以“买菜”为主线的富有情趣的完整教学情境。期望孩子们始终置身于买菜的情境中,乐此不疲地玩着唱着。然而实践中发现最后的游戏出现了“喧宾夺主”的情形,孩子被游戏的好玩吸引,而远离了老师预设的技能练习、情感体验的本意。
于是围绕着“帮助幼儿不断巩固完善和充分享受歌唱”的目标。我们重新设置了“让幼儿想象自己飞入图谱,成为歌曲中的角色”的游戏,让幼儿对比原唱听听“我们唱对了没有?”“哪里可以唱的更好听?”,鼓励孩子仔细寻找唱的不太完善的细节,给幼儿提供了“自我觉错、自我纠错”的学习机会,有效促进幼儿自我定向、自我追求、自我完善的主动学习品质的发展。最后我们英国布莱克的一首诗与大家共勉:
天真的预示 布莱克(英国)一颗沙中看出一个世界,一朵花中看出一座天堂。把无限放在你的手掌上,把永恒在一刹那间收藏。
我们看到仅仅是一颗沙,但是我们以呵护之心关爱每一朵“花”,珍惜“一刹那”的相逢,看到了头顶的太阳,就看到了真诚的世界。
研读教材
研读幼儿
——记中班语言活动《开心菜园》研课过程
海宁市实验幼儿园教育集团中心园
吴海燕
一、教材说明
本活动取材于中班主题《香香的蔬菜》,该主题主要帮助幼儿梳理对蔬菜的一些粗浅、宽泛的知识,使他们对蔬菜的一些模糊、混沌的知觉转变为有意
义的、有结构的知觉。
《开心菜园》处于主题的中期,是在幼儿对蔬菜有了一定的感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的语言活动,主要讲述长豇豆、芹菜和不同的蔬菜宝宝进行各种体育比赛,最后找到了适合自己的比赛项目。一共有五个画面,色彩鲜艳,角色形象拟人化,表现的内容诙谐有趣,对幼儿具有一定的吸引力。
原设计以讲述为主要教学形式,选取了其中的三个画面作为讲述对象。主要通过教师的提问引导幼儿进行较细致地观察与讲述。
二、教材的研读与改编
(一)教学形式的改变——变看图讲述为故事教学
细细地研读教材后发现,该内容蕴含斜坡、体育项目、外形与项目的匹配等认知经验,画面细节丰满,对幼儿的细致观察、生活经验、思维水平要求较高。原设计以看图讲述为主,引导幼儿进行细致的观察与描述,还设计了许多纠因性问题,这样对孩子的思维要求更高了。考虑到中班上学期的幼儿还是以模仿学习为主,因此我们以故事教学为主要形式,这样能提供幼儿语言学习的范本,让幼儿在看看听听说说中发展语言表达能力,降低了学习的难度,又不会因讲述简单
而失去故事的趣味性。
(二)教材详略的处理——变五个画面为两个主要情境 原教材一共有五个画面:跳绳比赛、跑步比赛、摔跤比赛、排球比赛、体操比赛。在第一次教学时我们选取了三个比赛为主要内容让幼儿理解,其中跳绳比赛及跑步比赛是以引导幼儿先看图理解故事内容为主,摔跤比赛则教师讲述在前,并安排了个别幼儿尝试摔跤比赛的环节,最后一个体操比赛作为结尾,主要关注如何庆祝,以突出开心的主题。但试教后发现,容量太大,而且幼儿对于摔跤比赛、体操比赛缺少原有经验,幼儿尝试摔跤比赛只是增加了活动形式,虽然幼儿很兴奋,但缺乏实际的教学意义,对幼儿理解故事、发展语言能力没有太大的促进作用。因此,我们又进行了调整,舍去了摔跤比赛的内容,修改了体操比赛的画面:把画面修改为纯粹的大家为长豇豆、芹菜庆祝的画面。这样的调整降低了对幼儿科学认知、理解、表达的难度,符合中班幼儿的生活经验与认知水平。
(三)教育价值的挖掘——变渗透科学性为社会性教育
本活动虽然是一个语言活动,但作为主题背景下的一个语言活动,我们还是关注主题的目标与价值,但也正是受这影响,我们一开始太关注对于蔬菜特征,这一科学知识的落实。在核心目标的基础上制定了“进一步了解几种常见蔬菜的主要特征。”这一目标。但在试教后发现,故事中的角色形象都是拟人化的,和实际生活中见到的蔬菜有一定的差距,在这样一个童话故事背景下,再牵强地渗透严谨的科学认知不是很妥当,也不符合孩子们的心理特点。而且作为主题背景下,这个活动是在对蔬菜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的基础上开展的,再把这一科学知
识作为主体目标似乎不太适宜。
于是我们又多次对作品进行了解读,发现作品中一个隐含的教育价值:故事中的主要角色屡战屡败,屡败屡战,始终不放弃,坚持到底,最终获得了胜利。这不正是现在很多孩子身上缺乏的品质吗?于是,我们把以科学目标调整为“尝试感受角色的心理,知道做任何事都要坚持”的社会性价值目标。并相应地改编了故事与教学策略,让幼儿能更深刻地体会角色的心理变化,提问的设计也引导
幼儿对此进行思考。
(四)故事的改编与完善——变平铺直叙为生动有趣的儿童化语言 有趣的情节、生动的语言,总是能吸引孩子的参与。一开始我们在原有故事的基础上改编了故事,但在讲述时发现总是不太能吸引孩子,图片所展现的有趣诙谐也变得平淡了,细细推敲之后发现故事还是以成人的语言来理性地叙述故事,而忽略了孩子的语言习惯,于是对故事进行了多次的修改,尽量以孩子的角度出发,运用儿童化的语言,使故事更有趣,更易于孩子理解。如跑步比赛中的一个场景,一开始的故事是这样的:“土豆先生发令枪一响,包心菜、番茄就“叽里咕噜”地滚着跑,一会儿就到了山坡下。”修改后的故事:“土豆先生说:预备,跑!包心菜、番茄就飞快地滚起来,“叽里咕噜、叽里咕噜”,一会儿就到
了山坡下。”
当然改编故事的过程中,我们不仅关注语言的儿童化与趣味性,同时也尽量地为教学目标服务。如故事开头部分,一开始编的时候是“开心菜园的蔬菜宝宝们要开运动会啦!大家排着整齐的队伍,神气地走入运动场。”这样简单导入故事主体部分。而考虑到语言活动中如何丰富幼儿的词汇、巩固对蔬菜特征的了解(为理解故事作铺垫),我们又进行了修改“开心菜园里住着一群快乐的蔬菜宝宝。有高高瘦瘦的长豇豆、芹菜;有矮矮胖胖的大南瓜、冬瓜,有红艳艳的小辣椒;还有圆溜溜的包心菜、蕃茄„„” 而且这样的修改更加生动有趣了。
三、支持核心目标的教学策略
核心目标:理解故事内容,并能描述角色形象的外形、动作、神态。
(一)激发幼儿积极说
1.猜猜说说
幼儿对于猜测验证总是兴趣浓厚。在本活动中教师给予幼儿猜测、想象的空间,并能联系幼儿自己的生活经验来说,充分地调动幼儿说的积极性。如:猜猜蔬菜运动会的比赛项目、猜猜比赛结果、想想自己比赛输了是怎么样的心情等。
2.演演说说。
具体操作的过程中学说、理解,更能激发幼儿的积极性,在丰富形容词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幼儿用身体动作学一学,在学说“叽里咕鲁往下滚”时,引导幼儿学一学动作,并且老师用“我来听一听谁滚得快”引导幼儿在动的过程中更
关注说。
3.对话情境创设。
对话情境的创设让幼儿说得更自然。在故事角色进行了第三场比赛后灰心时,引导幼儿向他们说说安慰的话,并想办法帮助他们,让幼儿说得更自然、更
主动。
(二)引导幼儿说得完整
1.激励性评价。
人们常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对于小年龄的幼儿尤其要坚持正面教育。积极的鼓励与表扬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幼儿的参与积极性,树立幼儿的自信心。因此,在活动过程中,教师注重对幼儿的积极表扬。以激励性的评价促进幼儿说得
更主动,说得更完整。
2.提供说的范本。
中班上学期的幼儿还是以模仿学习为主,在事个活动中老师关注幼儿同伴间的学习、教师的示范、有效的回应,给幼儿完整表达提供更好的支持。
一起研课的过程,让我们再一次深深的感悟到:不管是目标的制定,还是教学策略的预设,都要基于对教材的深入研读,基于对幼儿的真正了解!让研读教材成为我们的一种习惯,尊重每个孩子的特别之处!
省教学评比说课稿(宁波何妨)
《落叶》是一首传统的散文诗,意境优美又充满童趣,想象力丰富而画面活泼,它以重复的段落、诗化的语言,形象地展现了孩子眼中奇妙的大自然,非常
符合孩子的思维与情感。
是的,这是一首非常经典的文学作品。在我们选定这则教材的时候,有老师质疑:这个作品作为参赛内容太平常了,而且要突破传统的散文诗欣赏的教学模式,可是一个不小的挑战。但是我们认为,一则文学作品所蕴含的语言魅力、所传达的意境、审美等对幼儿学习品质的发展、情感与思维的发展是否适切,是最
关键的。
这首散文诗,我们抓住了两个要素:一是“想象”,二是“语言”。在“想象”层面上:我们鼓励孩子展开想象的翅膀,用他们自由式的、叙事性的口语表达他眼中落叶与小动物们之间的趣事,这种想象是建立在幼儿原有经验基础之上的,同时落叶与动物之间存在的逻辑关系,对孩子理解事物之间的联
系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在“语言”这个层面上,我们引发了孩子敢想、敢说的愿望后,让他们比较自然地接触诗化的语言,从叙事行语言过渡到诗化的语言,引导他们体验、理解散文诗的句式结构,并尝试用诗化语言建构散文诗。这种学习方法,突破了原来的散文诗教学模式,更加尊重孩子原有的语言基础,尊重他们建构语言、运用语言的积极性,是一种把新的语言形式纳入到自己原有的语言结构中的学习方法,它将提高幼儿的学习品质。
因为有了这样的分析,我们采用了逆向的构课方式,同时强调“学习建构”与“意境欣赏”同步,让孩子在感受散文诗的优美、有趣的同时,习得新的语言,拓展语言表达的形式。这也是近几年来我们对散文诗欣赏教学的认识。
那么,我在教学过程中,是如何来实践这种认识的呢?
我觉得,对大部分老师来说,让孩子感受散文诗的意境,是一个难点,通过不断地思考与尝试,我们认为,感受意境,就是一种情感体验,因此,需要用一
条“情感线”来贯穿整个活动:
一是传达:在今天的活动中,我非常注重表述语言、朗诵语言和体态语言对孩子的感染与影响,尽可能地向孩子传达散文诗的优美与它所展现的童趣。我想,教师本身对文学作品的热爱,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前提。二是体验:从活动开始,我和孩子们一起扮演小树叶,配以舒缓的音乐,让孩子们进入秋叶飘舞的情境,体验做一片落叶,落到不同的地方的快乐心情;当小动物发现落叶,我请孩子们想象:“小虫会怎样想?怎么做?”这种角色迁移的方法,能较好地调动孩子的情感体验,站在动物的角度大胆想象;在完整欣赏这个环节,运用视听结合的方式,欣赏我们共同建构的散文诗,进一步感受其意
境。
在强调“意境欣赏”的同时,我们尝试让幼儿“学习建构”。这里的学习建构包括诗句结构和诗化语言。在诗句结构上,我们做了细致的分解:首先孩子们扮演落叶想象自己落在了哪里,解决“树叶落在哪里”的问题;想象小动物和落叶之间可能发生的趣事,逐层地解决“谁来了”、“它怎么做”、“把它当做什么”的问题;在幼儿诗化语言的建构中,我作为学习共同体的其中一名成员,先向幼儿朗诵其中一段,并请幼儿比较诗化语言与叙事性语言的不同,用多媒体辅助与教师的引导,请幼儿尝试将叙事语言转化为诗化语言,最后,呈现完整的散文诗,请幼儿安静的聆听,投入地朗诵。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充分尊重幼儿:幼儿观察在前、教师引导在后;幼儿表达在前、教师提炼在后;幼儿想象在前、教师梳理在后,充分发挥幼儿自主学习的能力,实现作品蕴含的教育价值,让幼儿感受到想像的趣味与表达的快乐.在今天的活动中,多媒体作为重要的辅助手段,发挥了很大的作用,特点一:简约与形象,让主题更明确 整个课件的画面都采用了卡通的形象,这些图片是来自于金山画王、各大搜索引擎的gif动画和jpg图片。选用这些图文并茂、声形兼备的画面是为了突出教学主题——秋天里的落叶。因为,卡通图片比现实物体图片所包含的信息量少之又少,简单明了的卡通图片能让幼儿很容易的就观察到秋天的季节特征,想像到秋天里可能发生的事情,有助于幼儿在观察时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突出教学
主题。
特点二:预设与生成,让教学更灵动。
提到“预设与生成”,相信老师们马上就产生了疑惑:课堂教学有“预设与生成”,课件中何来“预设与生成”?我可以非常肯定的说:课件中也有预设与
生成。
预设:就是把诗歌所描述的画面特征聚焦在同一个画面中,运用路径动画,和触发器技术,唯美的展现教学的重点。生成:课件的一大亮点。它可以超越文本,根据教学实际需要进行制作。本课件,可以在幼儿认知的基础上,配合激发他们的想象,可以增加各种秋天的特征,并把这些暗藏在画面中,根据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对话,适时的出现。如,散文诗图谱,在触发器技术的支持下,可以打破按照顺序出现画面的弊端,根据幼儿的需要或者回答而出现,显得非常灵动。教学是活的,课件也是活的,能极大的激发幼儿的想象潜力和学习兴趣,在师生对话中,实现课堂生成的推进。特点三:反馈和补充,让想象成为反馈器。
卡通形象是想象力的一种反馈和补充,及时的反馈能激励幼儿进入下一步的学习。在该课件中是如何让图片对想象力进行补充的呢? 用PHOTOSHOP的图形处理技术和POWPT的图形组合技术所设计的树叶组合图:房屋、船、伞,代替了原有的实物图片。这正是追寻幼儿的想象轨迹,把树叶当成屋子、船、伞,也是对幼儿头脑中已有的这些形象进行反馈和补充的结果。
工作感言:
孩子是可爱的,工作是琐碎的……
就让我怀揣着一颗平常心,去爱孩子、爱工作!因为只有平常心,我才会去爱孩子,对他关怀备至; 因为只有平常心,我才会去爱工作,对他充满热情。
让爱伴随着孩子每一天,让孩子快乐着每一天是我永远的追求。
第二篇:中班音乐《买菜》
中班音乐《买菜》
中班音乐《买菜》
活动目标:
1.感受歌曲轻快活泼的节奏,学习演唱歌曲。
2.体验创编歌曲的乐趣。
活动准备:萝卜、黄瓜、西红柿、蚕豆、毛豆、小豌豆等蔬菜卡片
活动过程:
一、交流买菜经历
1.教师提问
师:你去买过菜吗?和谁一起去的?
幼:和妈妈(奶奶)一起去的。
师:菜场里有什么菜?
幼:青菜、萝卜、黄瓜、西红柿、长豇豆、毛豆……
师:你买过什么菜呢?
幼:我买过……菜。
2.《买菜》歌
师:有一首好听的歌,就叫《买菜》,请你仔细听一听,歌里的小朋友买了什么菜?
二、倾听范唱,理解歌词
1.教师清唱,幼儿倾听。
师:今天的天气怎么样?小朋友和谁一起去买菜的?
幼:天气很好,小朋友和奶奶一起去买菜。
师:他们买了哪些菜?
幼:他们买了鸡蛋、萝卜、黄瓜、西红柿,还有青菜、鱼儿、蚕豆、毛豆、小豌豆。
(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逐一出示歌曲中出现的蔬菜的卡片,帮助幼儿记忆歌词。)
2.再次倾听歌曲,找出歌曲中的念白。
三、学唱歌曲
1.借助蔬菜卡片,幼儿放慢速度跟唱。
2.逐步脱离蔬菜卡片,幼儿完整演唱。
3.根据幼儿的学唱情况,每唱一次,就拿掉一张小图,逐步过渡到不看卡片。
四、创编歌词
1.创编念白部分。
师:小朋友,你们买过什么菜呢?
幼:……
(教师把幼儿说出的菜以简笔画的形式画在黑板上)
师:我们来唱一唱小朋友自己买过的菜。
2.把新的菜名填进歌词,逐句唱一唱。
3.再请幼儿创编不一样的歌词,再唱一唱。
4.完整演唱幼儿创编的歌词。
第三篇:中班音乐活动说课稿:买菜
一、活动来源
蔬菜家族以其色彩斑斓、形态各异、味道鲜美、营养丰富的特点深受人们的青睐,对于孩子来说更是他们健康成长的物质来源。蔬菜是幼儿每天都直接接触的事物,然而,这种接触大多是一种自然的接触,一种模糊的混沌的知觉。建构教学中“香香的蔬菜”这一主题活动正是要带孩子们去看一看、闻一闻、做一做、尝一尝,他们会十分兴奋地顿然发现蔬菜原来是如此丰富多彩,如此令人入迷,与自己的生活有如此密切的关系。《买菜》就是这一主题中的内容,通过歌曲的学习,进一步加深对各种蔬菜的了解。本次活动将音乐与日常生活相结合,给幼儿创造宽松的音乐环境,放开幼儿的手脚,让每个幼儿全身心地投入对音乐的感受之中。
二、说活动目标
根据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为满足幼儿认知,能力,情感的需要,确定本次教学目标为:
1、学习用看图谱的方法记忆歌词以及轮唱歌曲,艺术地表现自己的生活体验。(认知目标)
2、能简单地创编歌曲。(能力目标)
3、培养幼儿相互合作的精神。(情感目标)根据目标,我把本次活动的重点定位于学习用看图谱的方法记忆歌词以及轮唱歌曲,艺术地表现自己的生活体验;而难点则是:用欢快的情绪来表现歌曲,旋律重复地部分能分声部连贯地演唱。
三、活动准备
为了顺利完成以上教学目标,在活动准备方面,特作如下安排:
1、幼儿知识经验的准备:让家长课前带孩子到菜场逛逛,增加对蔬菜的了解。
2、物质准备:磁带、图谱、各种蔬菜的小卡片(如:鸡蛋、青菜、黄瓜、西红柿等)、用实物布置的菜场场景。
四、说教法
1、情景教学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活动需要,有目的地设置了菜场的场景,形成表象,使孩子如闻其声,如见其人,仿佛置身其间,如临其境,师生就在此情此景之中进行着一种情景交融的教学活动,培养孩子的情感,启迪思维,发展想象,开发智力。
2、示范法: 陈鹤琴先生说过:“让孩子教孩子。”本次活动也将采取这种方法,让个别唱得正确的幼儿先示范轮唱,然后再让其他幼儿跟着学,这样不仅能让示范幼儿获得成功的体验,而且能激发其他幼儿参与的欲望,形成互动效应。
3、图谱教学法: 苏联某种音乐教育家卡巴列夫斯基曾说过:“只要音乐是形象的,即使是不同的体裁,都能使孩子接受。“因此,在活动中我将根据歌词的内容,精心设计各种能表现音乐内容的形象的、符号的、线条的等等小卡片,使幼儿愉快地投入到音乐活动中,启发幼儿在理解图案基础上掌握各种旋律节奏,使幼儿对于音乐的感受力、创造力、表现力得到有效地发展。
五、说学法
本次活动幼儿采用的学法有:
1、尝试法:陶行知先生说过:“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在活动中,我鼓励幼儿大胆尝试看着图谱将歌词念出来,加深印象。
2、体验法:心理学指出:凡是人们积极参加体验过的活动,人的记忆效果就会明显提高。我想这次活动一定会给孩子们留下深刻印象,通过特定的情境,使每个幼儿都有实际的体验,获得新鲜感、成功感。
以此同时,我还通过幼儿间的互补学习、师幼合作的方法,体现着“以幼儿发展为本”的理念。
六、说活动过程 各环节的具体教法、学法分配如下:(一)练声和律动
1、老师:早上的空气真正好,看,爷爷奶奶都出去锻炼了,我们也去锻炼身体,好吗?(表演律动《健康歌》。)
2、老师:我们一起跟爷爷奶奶打个招呼吧!(练声,复习歌曲《哈罗哈罗》
3、老师:奶奶锻炼完了该去买菜了,我们也去逛逛菜场吧。
第一环节为孩子创设了一个早晨锻炼的情境,引发幼儿的生活经验,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情趣,轻松自然地过度到教学活动中。(二)讨论交流
1、老师:孩子们,刚才你们在菜场里都看到了什么菜呀?他们是什么样子的呀?请你跟旁边的伙伴说说。
在课前孩子们就已经有了去菜场的经验,有些蔬菜早已印在他们的脑海里。因此,在问题提出之后,我就让孩子和同伴相互讨论交流,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形成合作学习机制。在这个环节,孩子是处于自由,宽松讨论氛围中的。
2、请个别幼儿说说自己看到的蔬菜。
3、老师提出:有一个小朋友今天也去了买菜,他是和谁去的?又买了什么菜呢?我们一起来听听吧!(三)欣赏歌曲,学习歌词
1、欣赏歌曲。(清唱)欣赏完之后通过提问根据答案出示卡片图谱。利用简单的图谱,了解歌词、熟悉歌曲的节奏,为解决难点作铺垫。
2、朗诵歌词。(边看图谱边有节奏地朗诵歌词)图谱出示完之后,先让幼儿尝试着边看图谱边念出歌词。然后再跟着老师一起有节奏地念。
3、跟着伴奏音乐朗诵歌词。
在此环节重点练习分声部念白部分,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诵(帮助幼儿记忆歌词、感受歌曲的旋律和节奏。(四)学唱歌曲
1、教师边弹琴边范唱歌曲。
2、幼儿跟琴学唱。
3、跟着录音机唱。
鼓励幼儿尝试跟着音乐集体唱、分组唱、个别唱,重点练习分声部部分。通过不同形式的演唱,逐步加快速度,培养幼儿学唱歌曲的兴趣。(五)创编歌曲
1、老师:刚才我们在菜场里还看到了很多的菜,我们也把自己看到的菜唱到好听的歌里去吧。
2、幼儿分小组创编歌曲,老师巡回指导。
3、请个别小组上来演唱自己创编的歌。(六)结束活动
老师:天气不早了,该吃早饭了,还得上幼儿园呢,大家快把买到的菜带回家吧!在音乐声中结束活动。
第四篇:中班音乐买菜反思(本站推荐)
中班音乐买菜反思
中班音乐买菜反思一:中班音乐歌唱活动《买菜》反思
买菜对与中班幼儿来说一点也不陌生,离园后大人去菜场买菜都会带着孩子,孩子们对买菜这种活动已经耳熟能详了,平时在幼儿园的角色游戏中也会扮演成人进行买菜活动。在这样一个大的前提下,进行音乐教学活动我觉得应该会非常吸引幼儿的。
果然,从活动开始到活动结束,我们的孩子学习兴趣一直很足,一直跟着我设计的思路在走,这首歌词是比较简单,但是中间有一部分是说的,所以唱和说结合在一起,对幼儿来说有一点难度了,所以我选择了用拍手的方法,一边拍手一边说菜名,这样幼儿可能会记的更牢一些,经过几次尝试之后,孩子们真的能一边拍一边说,掌握的比较好,所以这首歌,幼儿很快就掌握了,这也是出乎我的意料了,原来结合图谱,一边拍手,这些方法对学唱歌还是比较有较的。
但是最让我担心的是幼儿创编歌词部分,因为它又在形容一个菜还要唱出这个调我觉得很难,甚至让一个大人来想都还是比较难的,但是小朋友每一个说的是:“螃蟹爬呀爬呀”我想了一下,还数着节奏是否正确,其实那个孩子说的是正确的,之后又有孩子说:“豆腐滑溜溜呀”“龙虾跳呀跳呀”“鸡腿香又香呀”这些回答连我都没有想到,孩子们却一个接着一个说了出来,说明孩子的想象力及理解能力真的非常的好。这也离不开平日里家长们对孩子的引导,因为跟生活经验是离不开的,还有就是对于孩子的回答老师进行及时的回应及鼓励也是非常有用的。其次不要否定孩子的每一个想法,这正是它们回应你一节课最好的成果。
要上好一节音乐活动,我觉得,完美的教具,幼儿的生活经验,适合孩子的活动,及孩子想象回答问题的时间,老师鼓励引导的方法,都是非常重要的。
>中班音乐买菜反思二:中班音乐《买菜》教学反思>>(777字)
买菜是幼儿日常生活中经常遇见的事,放学回家后大人去菜场买菜都会带着孩子,孩子们对买菜这种活动已经耳濡目染,耳熟能详了,平时在幼儿园的角色游戏中也会扮演成人进行买菜活动。在这样一个大的前提下,让幼儿进行音乐活动,对幼儿来说是既熟悉又陌生,孩子们可以在熟悉的背景下学习新的音乐技能,何乐而不为呢?选择的内容来既自于幼儿的现实生活,又为生活所服务。活动开始,我以“奶奶”带孩子们去“买菜”的形势导入,小朋友们的兴趣很浓,积极性一下就被激发出来了。
《买菜》这首歌曲歌词虽然简单,但是很多菜名连在一起说,幼儿容易混淆,不易掌握。如萝卜黄瓜西红柿,蚕豆毛豆小豌豆,这些菜虽然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但要每个幼儿清楚地按规定的节奏来唱,却存在困难。于是我把这些菜名按照节奏分别画出,如萝卜就画两个并列的萝卜,西红柿就画3个并列的西红柿,这种图形具体形象地表达了歌曲的节奏,使幼儿容易掌握,不易混淆。视觉的参与帮助了幼儿清晰地分解了节奏,而且这张图谱又成功地为创编歌词打下了基础。
“拿也拿不动可以用什么动作来表示?”我在合适的时机、合适的情境,让孩子们自己感受、讨论,进行非指导性学习,就是为了尊重幼儿欣赏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激发幼儿的个性化思维和独特见解,尊重幼儿多样的表演动作。这种探究性活动,就是为了引导幼儿不唯书,不唯上,使幼儿对问题有自己独特的见解。既尊重幼儿的个性化表现,鼓励幼儿的批判性思维、独立思考与感悟,又有利于发挥幼儿的个性,培养了幼儿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充分体现了探究性活动的特点和音乐课程的性质。
为了培养幼儿的想像力和创造力,创设一种非常宽松、活泼的氛围,以民主的态度、商量的口吻、轻松的语言,指导幼儿进行音乐活动,放手给幼儿一个充分自由发挥的空间,使幼儿的思维一直处于一种积极的活跃的状态,这样既充分激发了幼儿主体意识,又使幼儿学得开心、学得主动。
>中班音乐买菜反思三:中班音乐《买菜》教学反思 >>(430字)
这是一节有趣的音乐课,也是生活的最常见的一种生活需求。《买菜》每个小朋友都到过菜市场,也都知道菜市场有哪些菜,学会这首歌并不难,可是中间的念的词并不简单。
以谈话的方式导入,“小朋友你们去过菜市场吗?”你见到过菜市场有哪些菜?幼儿能够讲出好多菜色。正好顺势带入主题。在活动过程中小朋友们都很带劲,对这首歌很感兴趣,很多幼儿都能够唱出青菜绿油油„„白菜大又好呀„„后面的说唱部分,幼儿看着图谱,拍节奏能够很有续。在用琴伴奏,幼儿说唱时,明显感觉都很有劲。都争抢着不甘落后,生怕自己„„幼儿自己续编也能够顺利的进行,他们根据自己看到的蔬菜,加上合适的词语,来进行编唱还是很有趣。我把幼儿的编唱能够顺利的代入,幼儿也感兴趣,纷纷尝试自己的编唱。这节课很不好的是我没有加上任何游戏,只是加上动作来表演,没有利用场景,在课前没有想到,利用场景来让幼儿有一个表演的机会,如果加上场景,我想幼儿的兴趣肯定会提高很多,对这节课的效果会更佳。
在今后的教学中,各个环节都要考虑清楚。
第五篇:中班音乐:买菜
中班音乐:买菜
中班音乐:买菜
活动目标:
1、能将歌词和说白完整融合,感受表现歌曲的轻快、活泼。
2、借助图谱,帮助自己记忆歌词。
3、乐意把自己融入情景中,体验劳动的乐趣。
重难点:学会歌词和念白。
活动准备:图谱
活动过程:
一、熟悉蔬菜名
1、出示蔬菜图片,今天我带来了几张菜谱,上面有些什么蔬菜?
2、鼓励幼儿按节奏念蔬菜名。
3、出示豆的图片,我还带来了三种豆,你们还记得它们吗?
4、幼儿按节奏念蔬菜名。
5、还有什么菜也来了?并用较慢的速度演唱“青菜绿油油呀”。
6、青菜是怎样的?
7、幼儿集体唱两遍。
8、我还带来了谁?鸡蛋的形状是怎样的?摸上去怎么样?所以我用了一个好听的词叫圆溜溜。
9、幼儿集体唱。
10、有这么多的菜,听我是怎样边唱边念出它们的。
11、幼儿学唱。
二、熟悉第一、第三部分歌词
1、这么多的菜都是谁买的?今天的天气怎么样?出示第一张、第二张图片,引出第一部分歌词。
2、你们看买了这么一筐满满的菜,奶奶说:“哎呀呀,哎呀呀,菜儿多又多,嗨!”边唱边做动作。
3、奶奶是怎样说的?这个动作表示什么意思?我把奶奶说的话也画在了图谱上,请你们边看图谱边来听我唱一唱。
4、幼儿跟唱奶奶说的话。
三、学唱歌曲
1、这首歌曲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买菜》,请你们完整的来听一遍。
2、幼儿跟师唱。
3、幼儿跟钢琴唱。
4、游戏:从中依次取走两张菜谱,依次增加两张菜谱,引导幼儿为母鸡和鱼儿创编歌词。
5、幼儿完整演唱歌曲。
6、我们把篮子里的蔬菜都运到教室里的娃娃家,我们来炒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