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生态文明县,建设美丽新茌平

时间:2019-05-13 23:13:5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创建生态文明县,建设美丽新茌平》,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创建生态文明县,建设美丽新茌平》。

第一篇:创建生态文明县,建设美丽新茌平

创建生态文明县,建设美丽新茌平调研报告

【内容摘要】

“生态文明”是人类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又一种全新的文明, 它强调我们人类在追求自身健康而富有生产成果的权利的同时, 也应当与自然保持和谐的关系;它强调我们人类在追求当代发展与消费的同时, 要努力做到使后代人与自己的机会平等。

【关键词】

科技进步、生态文明;可持续发展 【调查目的】

生态文明是人类遵循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所付出的努力及获得的积极成果的体现,它是体现人类取得的物质、精神、政治成果的总和。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将生态文明、绿化文化融入到经济发展环境之中,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对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调查,了解我县生态文明建设现状,提出生态文明建设建议,为茌平县经济发展做出贡献。【调查结果】

生态文明是现代文明的一个象征。城市生态文明的建成是我国进入现代文明的标志,因此理解城市生态文明的概念与内容,对于我们进行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具有切实的指导意义。

【正文】

“生态文明”是人类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又一种全新的文明, 它强调我们人类在追求自身健康而富有生产成果的权利的同时, 也应当与自然保持和谐的关系;它强调我们人类在追求当代发展与消费的同时, 要努力做到使后代人与自己的机会平等。

生态文明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和三大文明建设的一个支撑点。生态文明是人类在处理与自然关系时所达到的文明程度,它是相对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而言的。生态文明建设的目的就是要使人口与环境、社会生产力发展相适应,使经济建设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良性循环,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世代永续发展。大量事实表明,人与自然的关系不和谐,就会影响人与人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生态文明,同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一起,关系到人民的根本利益,关系到人类繁衍生息的根本问题,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局,关系到党的事业兴旺发达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党的十八大报告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把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一道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并对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进行全面部署,要求全党全国人民更加自觉地珍爱自然、更加积极地保护生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要求我们在思想上更加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在实践中更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党的十八大报告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如此重要的地位加以强调,在我们党的历史上是第一次,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茌平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有利条件

建设生态文明城市,我县具备很多原生自然优势,经过近年来的发展,又创造了很多再生新优势,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优越的自然环境优势。我县位于山东省西部,黄河下游鲁西平原,地处北纬35°47'~37°02'和东经115°16'~116°32'之间,为聊城市所辖。因黄河多次在境内的改道中冲积,形成微度起伏的岗,坡,洼相间地貌,属黄河冲积平原,茌平地势以黄河流向,自西向东北倾斜,最高点海拔35米,最低处海拔26.5米,平均坡 聊1/15000,土壤深厚,沙黏相间,地质较均匀。县域属暖温带大陆季风区半干旱气候带,气候适宜,光照充足,无霜期长。全县沃野平畴,总耕地108万亩。淡水资源充足,水利条件便利。

(二)深厚的历史人文优势。茌平县历史悠久,夏商时代属兖州,周属齐地,秦行郡县制,置茌平县,属东郡治茌平。因县境在茌山之平地,故名茌平。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给茌平大地留下了众多的文化迹址,使茌平的历史文化和地埋文化,彪炳于世。茌平大地处在黄河中下游冲积平原,四五千年的历史。茌平人民勤劳智慧,从原始的捕鱼,打猎到文明时代的酿酒,农牧,饱尝了大自然的风雪雨露,熟知茌平地理宝藏,便知茌平酒泉。《茌平县制》记载,茌山有三中,取之酿酒,甘美异常。历代所引四方游客,官吏,文人,诗家,墨客,偿酒赋诗,大作成章。清朝翰林王曰高有诗曰:“甘泉自昔慕如渑,今得茌巅胜事增,饶有中山千日醉,讵疑北壑万层冰。”大诗人张金译诗云:“有人谁不爱春泉,况是警林夕照天。漫然玉壶无处天,曲生风味在茌巅。”茌平历史上名人辈出,在国内外具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历史文化的基本精神与生态文明的内在要求是基本一致的。这为建设生态文明城市奠定了深厚的文化基础。

(三)独特的区位交通优势。茌平东邻齐河县,西接聊城市东昌府区,临清市,南连东阿县,北靠高唐县,是重要的交通枢纽。这种独特的区位交通优势为我县发展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提供了有利条件。近年来,我县商贸流通业快速增长,现代物流业迅速崛起,对外辐射力大大增强,高新技术产业获得较快发展。

(四)良好的生态基础优势。着眼于现代化、生态型的城市定位,进一步打造“国家园林城、全国卫生城、全国生态县”的品牌,实施了金牛湖景观区开发、枣乡生态园建设、滨河新城开发等重点工程建设,全面实施“碧水、蓝天、安静、生态”工程,居民生活环境明显改善。

(五)和谐的社会环境优势。近年来我县按照“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的发展思路,从产业结构调整入手,促进产业和生态两大优势互补,为经济发展注入了丰富的生态内涵。县委组织还开展了解放思想大讨论等一系列活动,进一步激发出干部群众科学发展的高涨热情和理性心态。我们相继提出了“生态是借贷而不是继承”、“GDP增长不等于财富积累”、“多做雪中送炭的事情”等新的理念。在广大干部群众中引起了强烈共鸣,全民生态文明意识逐步得到提升,为建设生态文明城市奠定了思想基础。

二、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主要任务和目标

建设生态文明城市,就要坚持以人为本原则,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客观规律,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努力形成符合生态文明要求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促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共赢。

(一)、发展生态产业,打造绿色经济优势。坚持“生态立县、三农稳县、工业强县、三产兴县、城建靓县”的方针,在人与自然相和谐的前提下,进一步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和总体发展布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大投入力度,鼓励发展生态农业。以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为抓手,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促进生态与经济的良性循环,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具体措施:

1、从改善农村环境卫生、推进村容村貌综合整治入手,积极改善农村生态环境。

2、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推广立体种养、秸秆气化、秸秆饲料开发和畜禽粪尿的综合利用。

3、从“科学种养、生态种养”入手,提高资源利用率,实现土地产出效益最大化。

4、加快畜禽养殖“四化”建设,即做到场房建设标准化、畜禽品种优良化、饲料兽药安全化、粪污处理无害化,保证畜产品质量安全。

生态工业方面。从加快产业“布局、转型、改造”入手,发展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有利于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高科技产业、产品。具体措施:

1、重点培植一些采用新技术、可再生资源、清洁生产的新兴产业。

2、用高新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特别是铝、聚氯乙烯、密度板、电力、造纸、印染等行业。

3、加强企业之间的上下游协作、搞好产品配套开发,延伸产品、产业链。以循环经济理念为先导,搞好企业生态发展规划。

4、按照工业生态学原理规划设计工业园区,着力打造环境优美、结构优化、布局合理的循环经济型生态工业园区。

5、推行清洁生产,提高规模化企业通过ISO-9000质量体系、ISO-14000环保体系认证的比例。

(二)培育生态文化。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这启示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需要重视生态文化的培育。生态文明是社会主义本质的重大发现。建设生态文明,弘扬生态文化,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把中国文化中“天人合一”的传统精神与茌平人热爱自然、崇尚自然、亲近自然的豁达情怀结合起来,把茌山文化传承的“履中、韬和”思想与“自强不息、务实创新、包容开放、诚实守信”的茌平人文精神结合起来,培育和谐的现代生态文化,让生态文化成为主流文化,生态意识上升为全民意识、主流意识,渗透到城市建设、居民行为、社会风气、城市精神等各个方面,形成全社会关注生态、热爱生态的浓厚氛围,使生态伦理标准成为公众自觉遵守的道德规范。同时,倡导绿色消费、绿色生活方式,奉行节约原则,反对过度消费,追求基本生活需要的满足,崇尚精神和文化的享受。

(四)打造生态社会,营造生态文化氛围,促进生态文明制度和政策的完善。按照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要求,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来抓。关注困难群体,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均衡发展各类教育,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提高普及程度,促进教育公平。建立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确保每个困难家庭的子女都有接受义务教育的机会,确保每个考上大学的学生不因家庭贫困而失学。改革收入分配制度,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和贫富差距。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城乡就业、基本医疗保险、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施价格上涨与适当提高困难群众补贴标准的联动制度。建立健全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体系,建立和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启动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确保每个困难家庭的患病者得到及时的医疗救助。坚持以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为对象,重点建设经济适用住房,建立健全廉租住房制度,到2012年基本解决人均住房建筑面积10平方米以下的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加强社区建设和管理,提升社区服务功能。深入推进“平安聊城”建设,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保持社会稳定,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幸福感和满意度。大力弘扬团结、友爱、合作精神,努力建设健康、文明、环保、安全、和谐的生态家园。

三、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党委、政府承担起生态教育责任、生态政策责任和生态管理责任,主要领导亲自抓、负总责。各级党委政府建立健全联席会议制度、情况反馈制度和督促检查制度。各级各部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齐抓共管,形成合力。把建设生态文明城市指标纳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体系。

(二)制定发展规划。把生态文明理念贯穿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区域开发规划、城镇总体规划等专项规划中。运用生态设计手段对我市生态功能区进行合理划分,制定近期、中期、远期规划体系和目标体系,将重点项目细化分解,落实责任及完成时限。

(三)完善有关政策。按照“谁受益、谁补偿,谁破坏、谁恢复”的原则,建立生态环境、效益补偿机制和排污权交易制度,实行环保部门统一监管、有关部门分工负责的机制,严肃查处各种环境违法和生态破坏行为。鼓励发展资源综合利用企业,对企业利用废弃物为主要原料进行生产的,在贷款和税收等方面给予必要的扶持。

(四)注重科技创新。把科技创新贯穿于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全过程。制定生态科技发展规划,明确重点研究领域,力促关键技术攻关,以科技助推农产品标准化、食品安全化。加强生态科技与环境建设领域的国内外技术交流与合作,逐步实现由引进为主向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为主的转变。

(五)强化宣传教育。运用广播、报纸、电视、网站等多种渠道和形式,大张旗鼓地开展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宣传教育活动。举办公务员、企业经营者生态文明建设培训班、专题讲座等,增强生态意识和法制观念。面向广大群众,广泛深入地宣传生态科普知识,努力营造全民广泛参与、共建生态文明城市的良好氛围

第二篇:生态文明建设创建美丽中国

生态文明建设创建美丽中国

飞龙银杏()

我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通过新品种选育,解决了世界1/5人口的吃饭问题,为世界粮食安全作出了重大贡献;芬兰实行造林良种化,使森林工业总值、林业出口总值、纸和纸板的出口量分别约占世界总量的5%、10%、15%,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不难看出,居于农、林、牧、渔等生产链条源头的种子,是国家战略性、基础性的核心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尤其是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生物技术的迅猛发展,种业竞争已逐渐演变为国际综合实力的竞争。它的技术突破和生产力影响,不仅对于保障国家生态安全、粮食安全和经济安全至关重要,也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因此,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加快推进现代化农、林等作物种业发展,将其作为突破资源性约束和加快生态文明建设进程、提升国际综合实力的重要选择。2011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意见》,2012年底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强林木种苗工作的意见》,这是国家对林木种苗发展空前重视的一个重要信号,标志着全面提升种苗生产供应能力和良种化水平已经列入了国民经济的重要位置。

众所周知,林木种苗是林业建设的基础和保障,承担着负载林木遗传基因、森林世代繁衍和促进现代林业发展的重要使命,加快林木种苗发展是建设生态林业和民生林业、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客观需要。

我国毛竹基因工程的突破,为全人类食物安全和能源安全加上了一道防护网;抗逆植物种质的培育,突破了林业生态建设的边界约束;油茶良种的培育,突破了粮

油安全的瓶颈,为农民增收致富带来了希望„„种苗建设的意义已经超出了生态、经济、社会建设的范畴,其衍生的力量还涉及政治建设和文化建设的稳步推进。林以种为本,种以质为先。在党的十八大强调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的当前,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强林木种苗工作的意见》,充分体现了国家对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高度重视、实现美丽中国蓝图的坚定决心,也必将激发全社会对林木良种建设的满腔热情和大力支持,并共同为“中国梦”凝心聚力、攻坚克难。过往的经验和丰硕的成果证明:生态文明,须种苗先行!美丽中国,须种苗先行!

第三篇:建设美丽中国 加强生态文明

建设美丽中国,恰逢其时

建设美丽中国,核心就是要按照生态文明要求,通过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繁荣、生态良好、人民幸福。建设生态文明,实质上就是要建设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人与自然、环境与经济、人与社会的和谐共生。建设生态文明,先进的生态伦理观念是价值取向;发达的生态经济是物质基础;完善的生态制度是重要保障;可靠的生态安全是必保底线;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根本目的。

建设美丽中国,需要积极探索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的环境保护新道路。环境保护是建设美丽中国的主干线、大舞台和着力点,探索环保新道路是通往美丽中国的一个路标。建设美丽中国,需要构筑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大格局。建设美丽中国是全社会共同参与、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事业。

建设美丽中国的战略思想一经广大人民群众所掌握,必将产生巨大的物质和精神力量。美丽中国 有你有我你欣赏“乱石穿空,惊涛拍岸”的雄浑,我喜欢“绿杨阴里白沙堤”的婉约。的确,每个人眼中的美丽中国都有不同的版本。

几天来,人们关注美丽中国的概念,也在探讨实现美丽中国美好愿景的路径。有人说政府要多增加环境治理的投入,有人说必须靠发展方式的转变,有人说需要更好的制度建设,这些都很在理,但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人们行为方式对美丽中国的贡献。其实,大力倡导生态文明,努力建设美丽中国,不仅需要从空间格局、产业结构与生产方式上着力,同样需要人民群众生活方式的改变。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任何社会持续发展的根本基础,碧水、蓝天、清新的空气、洁净安全的食物、宜居的生活环境,美丽中国的这些元素,就是我们每个人最基本的需求。

“美丽中国”寓意几多

如果问十八大报告中哪一个新词汇最能激起社会各界的共鸣、最受普通群众欢迎,“美丽中国”无疑会首当其冲。

其实,在日常生活中,“美丽”和“中国”都是最普通不过的字眼,即使在平时偶尔谈起“美丽中国”,人们也不会有过多的关注。但是,在庄严的人民大会堂、在字字珠玑的十八大报告中,通过总书记之口说出这一词汇,“美丽中国”被赋予了新的内涵,蕴藏着多层寓意,发人深思、令人惊喜。

“美丽中国”首重生态文明的自然之美。从“人定胜天”的万丈豪情到“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再到可感、可知、可评价的“美丽中国”,说明我们党的执政理念越来越尊重自然,越来越尊重人民感受。改革发展让我们摆脱贫困,我们不要山清水秀却贫穷落后,但是强大富裕环境质量很差同样不是美丽的中国。中华文化最强调天地人的和谐相处,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这是百姓对“美丽中国”的最直观解读,十八大报告首次单篇论述“生态文明”,全国党代会报告第一次提出“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等等,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总体布局的高度来论述,表明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的认识深化了,也彰显了中华民族对子孙、对世界负责的精神。建设“美丽中国”是生态文明理念的升华

历经60多年建设发展,我国日益走向繁荣富强。毋庸讳言,许多发达国家工业化时期出现的问题也摆在了中国面前。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指出: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

“我们只有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才能真正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才能满足人民群众对清新空气、舒适环境的需求,才能真正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

综观人类文明发展史,人与自然的关系经历了人类依赖自然、畏惧自然再到征服自然的变化。在原始文明时期,人类本身是自然长期进化的结果,始终依存于自然。在农业文明时期,人们敬畏自然,主张顺天应时。到了工业文明时期,人们在改造自然的能力迅速增强的同时,走向了自然的对立面,宣称要战胜和征服自然。这种观念导致对自然无穷无尽的掠夺,可利用资源日益枯竭,生态环境日趋恶化。

建设生态文明,则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指明了路径。

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生态文明理念的核心思想,也是现阶段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奉行的原则。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形势尚未得到根本性扭转、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我们必须重新审视和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全局的战略地位。只有树立起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新理念,才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现代化。

用生态文明的力量托起“美丽中国”

生态文明是中国转型发展大势所趋,也是人民过上更美好生活的民心所向,因此,十八大报告中提出“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的目标,提出“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的愿景,才会引起如此强烈而广泛的共鸣,开启新一轮生态文明建设的热潮。

从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到全面促进资源节约,从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到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展望未来的生态文明建设,我国将更加尊重自然规律,更加依靠发展方式转变,更加突出制度保障,更加重视全民参与。一个有着“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等文化传统,又对现代工业文明有着深刻省思的民族,将在现代化之路上激发出强大的生态文明力量。

一棵树好栽,而一片森林则不易培育。生态文明重在建设,难在坚持。让我们携起手来,汇聚每一个人的努力,把生态意识体现在日常生活到发展建设的每一个环节,更加自觉地珍爱自然、保护环境,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托起一个山明水秀、天朗气清的美丽中国。[详细]生态文明将开辟人民福祉新境界

生态文明建设的提出乃至其战略地位提升,是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规律认识进一步深化、把握进一步科学的结果。一段时期,各地高度重视经济建设,快速做大了社会财富蛋糕,也显著提升了人民生活水平,但同时也带来一些不良后果。表现在生态层面,就是土地、水、能源等资源约束愈发趋紧,生态环境的承载力愈显脆弱。生态环境的破坏,最终损害的是人民群众的根本权益。传统经济发展方式已难以为继,走人与自然、经济与生态和谐发展的道路势在必行。

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到更高的战略地位,体现了党中央对形势的准确判断与超强应对能力,也彰显了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必将增强全党全国人民建设“美丽中国”的信心和决心。

号角既已吹响,行动至关重要。人们期盼,各级党委政府要切实转变发展观念,不断总结过去生态建设的经验教训,采取更加果敢和有力的措施,同时在考核办法、奖惩机制等方面进一步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确保生态文明建设不要仅停留在口号上,而是贯穿到执政理念和实践中。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意义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反映人与自然和谐程度的新型文明形态,体现了人类文明发展理念的重大进步。建设生态文明,不是要放弃工业文明,回到原始的生产生活方式,而是要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为目标,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社会。

我国经济正处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叠加阶段。我们用几十年的时间走过了西方国家几百年的发展历程,在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各种矛盾和问题也开始集中显现。我们党把握规律,审时度势,及时作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决策,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正确认识新时期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形势,要坚持“两点论”,既要看到成绩,更要看到问题,清醒认识发展阶段不可避免会遇到的问题,高度重视我国生态环境总体恶化的趋势尚未根本扭转。主要表现在:一是能源资源约束强化。人多地少、水资源紧张的问题日益突出,保障能源和重要矿产资源安全的难度越来越大。二是环境污染比较严重。我国相当部分的城市达不到新的空气质量标准。今年春天中东部地区特别是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出现较大面积、较长时间、较高污染雾霾天气。东北部分城市秋季也出现严重雾霾天气,影响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和身体健康,再次凸显了我国大气污染形势的严峻性。全国江河水系、地下水污染和饮用水安全问题不容忽视,有的地区重金属、土壤污染比较严重。三是生态系统退化问题突出。我国森林覆盖率不高,水土流失、沙漠化土地、退化草原面积比较大,自然湿地萎缩,河湖生态功能退化,生物多样性呈现下降趋势。四是国土开发格局不够合理。总体上存在生产空间偏多、生态空间和生活空间偏少等问题,一些地区由于盲目开发、过度开发、无序开发,已经接近或超过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极限。五是应对气候变化面临新的挑战。我国温室气体的排放总量大,减排任务繁重艰巨。六是环境问题带来的社会影响凸显。一些企业违法排污造成环境污染,群众和社会反响比较大。

我国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有着历史的、自然的原因和过程,与我国国情和发展阶段密切相关,是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矛盾和问题,也与我们思想认识和工作不够到位、体制不够健全有关。有的地方在发展中片面追求速度,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经济增长;相关法律、政策和考核体系还不能适应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我们必须不断加大工作力度,坚决遏制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使生态环境逐步改善、不断优化。同时也要清醒认识到,解决生态环境问题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需要经过较长时期艰苦不懈的努力。欧洲的莱茵河重见清澈,英国伦敦摘掉“雾都”帽子,美国洛杉矶的光化学烟雾治理,都经历了数十年时间。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是第一要务,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而我国底子不厚、财力不强、技术水平不高一时难以改变,因此治理环境污染、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既要坚定信心,也不能急于求成,既要打攻坚战,也要打持久战,需要统一思想认识,坚定不移地积极稳妥推进。

第四篇: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

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以独立篇章系统提出了今后5年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并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更加突出的战略地位,纳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建设生态文明,完全符合经济发展阶段的需要,也符合人民群众的长远根本利益。当前,我们要深刻领会、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会议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以生态文明为发展导向,切实负起时代和历史的责任,把祖国建设得更美丽、更富强,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对此我认为最重要的应该从几个方面做起: 一:深化节能减排,促进绿色低碳发展

P22

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企业要做好产业转型升级,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低碳经济的产业,处理好三废问题,不能 把未经处理的废气,废水,废渣排放,生产垃圾、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的处理。尽可能 的做到资源循环利用。研发先进技术,做到低能低耗,做好节能减排工作。不能再像过去那样采取高投入、高能耗、高消耗的做法发展经济,不然会使全球出现了极其严重的环境污染、资源短缺等生态灾难。同时还要遵守职业道德,爱护生态环境,不可以乱砍乱伐,此外,在做好自己的本分的前提下,要回报社会,大力投资生态文明建设,开展绿化,把各种绿化,生态林带,好好地建设好、保护好。

三: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 “十二五”规划建议明确提出,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必须逐步完善符合国情、比较完整、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政府保障能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贯彻这一精神,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更加注重统筹兼顾,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四:切实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

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切实改善农村生态环境质量,推进城乡环境一体化发展,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提高农村环境监管能力,使得农村工业、农业、生活污染得到有效遏制,畜禽养殖污染得到有效治理,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得到有效保护,生态创建活动全面展开,整治后的乡镇基础设施基本配套、环境质量明显改善、村庄风貌整洁优美、农民素质整体提高。

五:加强生态保护和防灾减灾体系建设

这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也是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重要保证。近几年我国重特大自然灾害频发,给人民生命财产和经济社会发展造成重大损失。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持保护优先和自然恢复为主,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加强水利建设,推进以防洪和防治地质灾害为重点的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六:加强宣传教育

加强生态文明意识教育。教育是改造人的灵魂、塑造人性的重要途径。建设生态文明,普及生态文明观必须积极普及生态科学知识,加大生态文明宣传,繁荣生态文化。要把贯彻十七大和贯彻省第五次党代会精神结合起来,通过举办宣讲会、报告会、读书教育等活动和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积极普及生态科学知识,加大生态文明宣传,繁荣生态文化,在全社

会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文明观。建设完善的生态文明教育机制,强化从家庭到学校再到社会的全方位生态教育体系,利用各种创新宣传手段广泛宣传有关生态文明建设的科普知识和价值取向,从而将生态文明的理念渗透到生产、生活各个层面,增强全民的生态忧患意识、参与意识和责任意识,树立全民的生态文明观、道德观、价值观,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七:建立健全制度和激励约束机制

制定和实施生态道德规范,建立行之有效的生态保护公众参与机制。要依法加强土地、矿产等资源的管理和调控,严格实行耕地保护制度,建立健全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推进节约集约用地,保证矿产资源的合理开采。制定实施促进发展循环经济的政策、相关标准和评价体系,培育一批循环经济示范性企业和园区。制订发展生物质能源、太阳能和风能等产业的优惠政策,大力开发和使用新型能源。生态文明规范建设,除了强调道德规范建设,强化人们的自我控制力和自我约束力外,还要加强生态文明法制建设,建立健全生态环境保护的政策法规体系。

八: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全球性环境问题

2008年生物多样性与气候变化国际研讨会在京召开。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吴晓青出席会议并讲话。他说,各国应携手奋进、坦诚合作,加强生物多样性应对气候变化的工作,为推进全球可持续发展而不懈努力。全球气候变暖对自然生态系统、人类生存环境及经济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做好生物多样性应对气候变化的工作,既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必要措施,也是减缓气候变化的重要途径。

最后,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也作为社会中的合法公民,我们也应该为生态文明献出一份力量。我么要自觉向公众宣传保护环境和合理利用资源的基本国策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科学发展观;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自己的环境、资源意识;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节约资源,爱护社会上的一草一目等。细化到具体的一点一滴可以是:在学习中,尽量使用节省的文具用品,杜绝浪费;应该尽量避免使用一次性餐具,用陶瓷杯、纸饭盒、布袋、普通竹筷子来替代;爱护花草树木,不要破坏城市绿化;尽量使用节能灯泡,节约用电等等

第五篇:高举生态文明旗帜 建设美丽富庶新伊春

11月10日下午,十八大代表、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王爱文在十八大黑龙江代表团分组讨论胡锦涛所作的报告中发言时表示,要自觉践行科学发展观,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高扬生态文明旗帜,把伊春的事情办得更好。

王爱文说,胡锦涛的报告亮点多,新提法多,集中了全党的智慧,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政治纲领,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行动指南。十八大报告,使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体系更加丰富。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描述,十八大把它发展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胡锦涛在报告中第一次系统地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而且第一次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制度的总依据、总目标、总部署。报告中还提出我们全党要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有制度自信、理论自信和道路自信。这种自信,来源于改革开放三十年我们国家所取得的巨大的成绩: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人民富裕。实践证明,这是一条正确的道路,这是一套成熟的理论,能够解决中国所面临的各种问题。这种自信,还来源于我们党创新的勇气和改革的精神。报告通篇都体现着改革创新的精神,在创新方面,有社会的创新、文化的创新、管理体制的创新、发展模式的创新;而改革更是贯穿了经济、社会、文化等方方面面。通过学习报告,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更加坚定了我们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

王爱文说,十八大报告提出“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明确了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使新时期党的指导思想更加完善、更加严谨。报告对科学发展观做的科学界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最新成果,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全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王爱文说,从黑龙江的实际情况和伊春的实际情况来看,这几年,我们的发展和稳定,很大程度上都是得益于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我们也在自觉地践行科学发展观的伟大思想。十八大报告高扬生态文明建设的旗帜,这是报告中一个非常鲜明的特色。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了突出的位置,而林业是生态建设的主体,中央做出生态建设制度化的安排,将为林业发展争取到更多的政策支持。

王爱文说,伊春林区1948年开发建设,是新中国开发最早的重点国有林区。开发得早,贡献得大,问题暴露出来得早,也最早陷入了资源危机、经济危困。面对困境,伊春林区党员、干部、职工群众积极探索,不断创新,较早就开始实施经济转型,保护生态,初步走出了一条“生态保护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可持续发展之路。近年来,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伊春林区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十七大以来的五年,是生态恢复速度最快的五年,森林覆被率提高了3.5个百分点,森林蓄积量增长1600万立方米,双增长的目标正在不断扩大。同时也是林区转型发展最快的五年,实现了由“独木支撑”向“多业并举”、由“林业经济”向“林区经济”的快速转变。

王爱文最后说,我们学习贯彻落实好十八大报告精神,要做的事情很多。当前,就是要从实际出发,更加自觉地践行科学发展观,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高举生态文明大旗,在国家政策的支持、指导下,把伊春的事情办得更好,把伊春建设得更加美丽富庶。

下载创建生态文明县,建设美丽新茌平word格式文档
下载创建生态文明县,建设美丽新茌平.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共创生态文明 建设美丽中国

    共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 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 今天很高兴能和大家在这里一起学习“十八大”精神。首先我做一下自我介绍,我叫任伟,来自包头职业技术学院,是一名在校大二学生。......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 一个城市的发展,不仅仅表现为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和高质高效的经济增长,还应是生态文明建设带来的天蓝水清、惠泽民生。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必须树立......

    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

    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文 吴玉萍 张淼 玮娜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首次提出建设美丽中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布局是五位一体,总任务......

    推进生态文明 建设美丽中国

    推进生态文明 建设美丽中国 ——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生态文明体制改革述评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健全......

    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

    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 当玛雅人的世界末日预言如期落空,西方在“震荡的十年”中惊魂未定,中国人却正以难以撼动的决心,导引一场持久深刻的经济转轨、社会转型、发展方式转......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建成美丽中国

    龙源期刊网 http://.cn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建成美丽中国 作者:沈丽 来源:《科技创新导报》2013年第09期 摘 要:生态文明以尊重和维护自然为前提,以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

    生态文明建设与美丽中国(精选)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建设生态文明,实质上就是要建设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这深刻揭示了建设生态文......

    推进生态文明 建设美丽中国

    推进生态文明 建设美丽中国 党的十八大报告独立成篇系统论述“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首次提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