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的荣誉制度(5篇范例)

时间:2019-05-13 23:29:5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英国的荣誉制度》,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英国的荣誉制度》。

第一篇:英国的荣誉制度

英国荣誉制度

英国荣誉制度是旨在奖励那些为英国做出过贡献的人士,不同的荣誉头衔代表了不同的重要性,有些头衔早在几个世纪之前就已经创立。

获荣誉的人员名单由首相向英国君主推荐。个人还可以向首相提名人选,而英国外交部可以向首相提名外国公民接受荣誉。英联邦国家政府也可以向英国政府提名自己的公民,不过大多数英联邦国家都建立了自己的荣誉制度。君主还可以自己决定将荣誉授予个人。

一般每年会有两次公布获得荣誉人士的名单――君主的生日和新年。颁发荣誉的盛典总是受到注目,其中最着名的当然是封爵仪式,在仪式中君主手持一把象征性的剑,轻轻敲打被册封为爵士的人的肩膀。但是一些时候获得荣誉的人也会拒绝接受荣誉,2003年英国的报章就曾公布过一份所有曾拒绝获册封人士的名单。

荣誉头衔

世袭贵族(Peerage):现在已经很少授予王室以外的公众人士;即使是王室人士,最近的一次也在爱德华王子结婚之时,获封为西撒克逊伯爵。自从英国国会在1999年通过新法例以後,受封者不会再自动成为上议院成员。最後一次授予王室以外成员是在1984年,当时获得册封的是前首相哈罗德·麦克米伦。世袭贵族分为五个级别:公爵、候爵、伯爵、子爵和男爵。

终身贵族:所有终身贵族都拥有男爵的头衔,并且都是上议院成员。终身贵族的头衔不能继承。一些人获封为终身贵族并不是由于他的成就,而是通过册封让他可以进入上议院,比如大法官等。该头衔是根据1876年的《上诉权法案》(Appellate Jurisdiction Act)和1958年的《终身贵族法案》(Life Peerage Act)而设立的。

从男爵爵位(Baronetcy):与骑士爵位类似,获册封後名字前可加入Sir(爵士)的头衔。从男爵爵位可以继承,但并不属于贵族。

骑士爵位(Knighthood):从中世纪的骑士制度流传下来,受册封者大多是最高法院的法官,获册封後名字前可加入Sir(爵士)的头衔,女性的头衔则是Dame(女爵士)。

其他等级、荣誉或奖章:获册封者没有“Sir”的头衔,但是可以在名字後面加入荣誉头衔。

骑士勋章

以下是按照等级高低排列的骑士勋章:

嘉德勋章(Most Noble Order of the Garter,1348年设立)

蓟花勋章(Most Ancient and Most Noble Order of the Thistle,1687年设立)

圣帕特里克勋章(Most Illustrious Order of St Patrick,1783年设立)

巴思勋章(Most Honourable Order of the Bath,1725年设立)

印度之星勋章(Most Exalted Order of the Star of India,1861年设立)

圣迈克尔和圣乔治勋章(Most Distinguished Order of St Michael and St George,1832年设立)

印度帝国勋章(Most Eminent Order of the Indian Empire,1877年设立)

维多利亚女王勋章(Royal Victorian Order,1896年设立)

不列颠帝国勋章(Most Excellent Order of the British Empire,1917年设立)

英格兰、苏格兰和爱尔兰都拥有各自的最高勋章,例如嘉德勋章是英格兰的最高勋章,蓟花勋章是苏格兰的最高勋章,爱尔兰的最高勋章圣帕特里克勋章已经废除。每一枚勋章都只能授予固定的人数,像嘉德勋章只能授予24人,蓟花勋章16人,圣帕特里克勋章22人。

印度之星勋章和印度帝国勋章都是授予在印度做出过贡献的人士的,现在也已经废除。

荣誉奖励

其他国家的公民有时候也会获得荣誉头衔,但是他们不得在其名字前加入“Sir”等字样,而只能在名字後加入头衔。当这些获得荣誉头衔的外国人加入英国国籍後,就可以以女王子民的身份申请将相对应的头衔放在名字前面。

英国没有法律规定外国人不得成为英国贵族,但是却规定只有英联邦国家的公民才可以称为英国的上议员。一些国家――比如美国――的法律禁止公民接受外国的贵族荣誉称号。

總的來說, 從高到低的排列順序是: 女皇侯爵子爵never “Fergie” or any such vulgarity.Neither should she be called Sarah, Duchess of York

Royal Dukes keep the cap at subsequent mentions(eg, the Duke of Kent, later the Duke);other dukes do not retain the cap(see below)

PEERAGE AND KNIGHTS

Titles of nobility in descending order are as follows: duke, marquess(not marquis, except in foreign contexts and occasional Scottish titles), earl, viscount and baron.At first mention, give the formal title(as in Who's Who)eg, the Marquess of Paddington, the Earl of Waterloo, but then Lord Paddington, Lord Waterloo etc.This does not apply to barons, who are always Lord except in the announcement of new baronies.Dukes are always dukes and do not become Lord(eg, the Duke of Rutland).Note style of the 2nd Earl, the 3rd Viscount etc.Baronesses in their own right or life peeresses are Baroness at first mention, and then Lady(eg, Baroness Thatcher, then Lady Thatcher).The wife of a duke is a duchess(and is always called Duchess, eg, the Duchess of X);the wife of a marquess is a marchioness, of an earl a countess, of a viscount a viscountess.Use Lady at second and subsequent mentions.The wife of a baronet, eg, Sir John Euston, should be called Lady Euston from the start.Widows or former wives of all these titles who have not remarried use their Christian name before the title, eg, Margaret Duchess of Argyll(no commas).A widow may also be known as the Dowager Duchess of Y, or the Dowager Lady Z.Apart from royalty(eg, the Duke of York), all these titles take l/c rather than cap after the first mention(eg, the Duke of Argyll, thereafter the duke).Some titles include a place name , eg, Lord Callaghan of Cardiff, Baroness Jay of Paddington, while others do not.Again, follow Who's Who, where those whose place name must be included appear in bold caps.Always give the full title at first mention, thereafter the abbreviated form, eg, Lord Bingham of Cornhill, thereafter Lord Bingham.Among titles spelt differently from the place name are the Marquess of Ailesbury, Marquess of Donegall, Earl of Guilford, Earl of Scarbrough.Take great care with the use of first names with titles, especially the wives of peers, baronets and knights.The wife of Lord St Pancras is simply Lady St Pancras.The wife of Sir John Fenchurch is simply Lady Fenchurch(together, Sir John and Lady Fenchurch).However, when the name is a common one and there is no other convenient identification, or where there is some other compelling reason to give the first name, it is permissible to say Lady(John)Brown(brackets essential;see last sentence of next paragraph).Baronets and knights are known as Sir John Smith, thereafter Sir John.Again, to repeat this essential point, no wife of a baronet or knight takes her Christian name in her title unless she is the daughter of a duke, a marquess or an earl.If a baronet has had more than one wife, the first wife is, eg, Mary Lady Smith(no commas)-the same form applies to the widow of a baron.If a knight has had more than one wife, the former wife puts her Christian name in brackets, eg, Lady(Alice)Brown, to distinguish her from the present wife, Lady Brown.Also, if there are two baronets or knights with the same name, their wives(when mentioned apart from their husbands), put his Christian name in brackets, eg, Lady(Stephen)Brown, Lady(Andrew)Brown.Dames of an order of chivalry take the same style as knights, eg, Dame Felicity Brown, thereafter Dame Felicity.A dame who is married may prefer to use her own style, eg, Dame Margaret Arrowroot, wife of Lord Arrowroot of Nice;personal preferences should be respected.CHILDREN OF PEERS

Eldest sons of a duke, marquess or earl use the father's second title as a courtesy title(eg, the Duke of Bedford's son is the Marquess of Tavistock).These people are not peers, even in headlines.Younger sons of dukes and marquesses use their first names and the family surname(eg, Lord John Worthington;subsequent mention, Lord John, never Lord Worthington;his wife is Lady John Worthington).A woman is Lady Olive York etc only if she is the daughter of a duke, marquess or earl;in subsequent mentions, she is Lady Olive, never Lady York.Younger sons of earls and all children of viscounts and barons have the style the Hon, but it is unnecessary to use this except in Court Page copy;normally, they are simply Mr, Miss, Ms etc(none is a peer).ANNOUNCEMENT OF TITLES

Baronets, knights and dames take the appropriate title as soon as the honour is announced.Peers have to submit their choice of title for approval, so wait until the formal public announcement(usually in The London Gazette).

第二篇:2018年英国利兹贝克特大学荣誉

www.xiexiebang.com

利兹贝克特大学的历史可追溯到1824年利兹理工学院的成立,作为教育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学院为当地的教育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立思辰云南留学360黄小燕老师介绍说,利兹贝克特大学是英国规模较大的新型大学和最受欢迎的高等院校之一,曾在全英优秀大学评选中获得第二名。该校从2006年开始与浙江省浙江工业大学合作培养硕士研究生。从2016年上半年开始,台州学院外国语学院与英国利兹贝克特大学达成本硕连读项目合作。

获得荣誉

立思辰云南留学360黄小燕老师介绍说,利兹刚荣获“英国最受欢迎的城市”的称号(《旅行者》)。这个城市能满足每个人对生活方式、品位和文化的需要。利兹贝克特大学也充满了友好互助的气息,国际学生顾问随时随地准备帮助学生们适应新的环境。利兹贝克特大学荣获“泰晤士报高等教育奖”的“大学”称号。

第三篇:改革完善我军荣誉制度

改革完善我军荣誉制度

作者:王学军《光明日报》(2016年04月13日 11版)

军人荣誉制度,是国家和军队围绕军人荣誉的设置、实施、培育、管理和保障所制定的一系列政策、法令、章程的规范体系,是影响和改变军队战斗力和凝聚力的重要因素。习主席在中央军委改革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建立体现军事职业特点、增强军人职业荣誉感自豪感的政策制度体系,以更好凝聚军心、稳定部队、鼓舞士气。贯彻落实这一指示要求,聚焦强军目标改革完善我军荣誉制度,是加强我军荣誉建设的根本需要,是确保我军“打得赢、不变质”的关键举措。

激发官兵创造辉煌业绩的有力武器

人民军队是一支英雄辈出、功勋卓著的军队。我军的荣誉制度是培塑广大官兵弘扬革命英雄主义的有效法宝,是激发广大官兵不断创造辉煌业绩的有力武器。

我军的荣誉制度在血与火的革命战争年代创设和发展。土地革命时期颁发的红星奖章和《中国工农红军优待条例》,抗日战争时期形成的拥军优属、拥政爱民的“双拥”工作制度,解放战争时期实行的“迅速真实记功、及时公正评功、隆重庄严奖功、广泛热烈庆功”的立功运动准则等,有效激发了全体官兵舍生忘死、浴血奋战的热血豪情,为革命战争的最终胜利和新中国的建立发挥了重要作用。进入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军荣誉制度得到传承和演进。抗美援朝战争和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中颁布的《战时立功条例(草案)》,以及1955年授予革命战争年代参战有功人员的勋章奖章和实行的军衔制,充分调动了广大官兵战胜强敌、建功国防的决心和意志,为保卫社会主义制度、维护我国边境安全稳定和加强我军革命化正规化现代化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1979年,我军开始有了第一代统一的奖励证章;1988年,中央军委给军队离休干部授予功勋荣誉章,实行新的军衔制,颁布实施《军人抚恤优待条例》,极大地增强了官兵的光荣感和使命感。进入新世纪新阶段,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军荣誉制度有了长足进步和发展——启用新式勋章、奖章和纪念章,颁布实行和印发《烈士褒扬条例》《军人子女教育优待办法》《军队奖励和表彰管理规定》,大幅调整提高军人工资津贴水平和奖励费标准,广大官兵爱军精武、创先争优的荣誉感使命感普遍增强。

我军依据表彰奖励相关规定,大力开展“争创先进连、争当优秀士兵”的“双争”评比活动,充分调动了广大官兵扎根基层、建功立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了军队基层建设质量;积极评选表彰“学习成才标兵”“爱军精武标兵”“优秀指挥员、优秀参谋”和“践行强军目标标兵”,激发了广大官兵爱军精武、创先争优的热情与活力,在执行抢险救灾、反恐平暴、维和护航、联合军演、纪念仪式阅兵和维护国家领土(海、空)安全任务中,充分展示了我军正义之师、和平之师、威武之师和胜利之师的良好形象,赢得国内民众和国际社会的广泛赞誉。

建立与大国军队地位相称的荣誉制度

当前,为服务保证实现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我军荣誉制度仍需改革完善。

从军队层面看,我军以《纪律条令》和《军队奖励和表彰管理规定》为蓝本,构设了从嘉奖到三、二、一等功再到二级、一级英模荣誉称号的六级奖励项目,增设了国防服役、卫国戍边、献身国防、和平使命,以及执行作战和重大任务等5项纪念性、专项性奖励项目,并对表彰奖励项目实行数量控制和申报审批制度。但上述表彰奖励只适用于现役军人,而我军日益壮大的非现役文职人员则不在其中,同时奖励略章、资历架和姓名牌等荣誉标识没有配发到士官和义务兵。嘉奖作为经常性和一般性的奖励,没有配套的荣誉证章,容易淡化官兵对嘉奖的重视、弱化官兵日常的荣誉追求。

从国家层面看,党的十七大和十八大报告均提出“建立国家荣誉制度”,但国家在军事领域应设置什么荣誉项目尚未明确,军队设置的表彰奖励项目也未纳入整个国家的荣誉制度体系,这使我军荣誉在民众中缺乏认可度,在国际上缺乏影响力,与大国军队的地位极不相称;部队和官兵参与地方的表彰奖励无法可依、无据可查,呈现零散化和无序化的状态。

军人荣誉褒扬制度,主要是指相关组织机构依据表彰奖励实施的权限和规定要求,对获得荣誉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褒奖和宣扬的制度。我军对获得荣誉的军队单位和个人进行褒奖和宣扬的制度日臻完善,但只规定军人在一些重要仪式和场合可佩戴勋章、奖章,而没有规定军人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如何佩戴勋章、奖章,不利于军人荣誉感的日常培养。

世界上许多国家,高级军人荣誉颁授仪式一般都会在国家的标志性建筑物和标志性场所举行,国家元首会出席和致辞,并亲自为获奖者颁发勋章、奖章和证书,还会通过电视和网络进行全程直播,在主要报纸发布通告。由于荣誉颁授仪式隆重热烈,外军军人荣誉的影响力都比较大,对军人的激励和感召作用也更强。

军人荣誉保障制度,主要是指国家和军队为维护和提升军人荣誉感,对现役军人、服现役或退出现役的残疾军人,以及复员军人、退伍军人、烈士遗属、因公牺牲军人遗属、病故军人遗属和现役军人家属,进行优抚优待、物质生活保障和职业发展保障的制度。由于军人权益和优抚优待的制度规定法律效力不强,系统性不高,加之我国存在的地区差异、城乡差异和行业差异,导致地方各级在落实和执行上五花八门、参差不齐,军人在转业安置、住房保障、医疗服务、家属就业等优待上,还存在着许多有形和无形的障碍与“门槛”。这些都要求我们进一步构建完备优厚的军人荣誉保障制度。

改革完善荣誉制度要突出我军特色

改革完善我军荣誉制度,要充分体现党的军事理论特色、我军的历史文化特色、打赢信息化局部战争的实践特色和信息化、法治化的时代特色。

首先,要着眼实现强军目标,大力培塑“四有”新一代革命军人。在军人荣誉制度设计上,要强化听党指挥的根本价值取向,引领广大官兵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始终同党中央、中央军委和习主席保持高度一致,要突出能打胜仗、锤炼血性,表彰奖励要紧扣战斗力标准,突出打仗主业,服务打赢目标,激励官兵练就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的过硬本领。在荣誉培育和实施的导向上,要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官兵模范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始终保持革命军人的本色。

其次,要搞好系统集成设计,坚持军民融合。要将我军荣誉制度纳入国家荣誉制度体系中通盘考虑,切实通过国家立法使军人荣誉制度融入社会体系、体现国家意志、强化军事职能。要形成军民融合推进的大格局,按照军地“一盘棋”的思路与要求,重点推进国防教育制度改革、军人褒扬制度完善和军人军属权益保障优待政策的落实。要坚持全面统筹和系统把握,切实使我军荣誉制度设计和安排既着眼当前,又放眼长远;既体现我军优良传统,又彰显时代特色;既对全军作出整体安排,又使诸军(兵)种形成具体规范。

最后,要秉持兼收并蓄理念,紧贴形势任务创新。要注重吸收我国古代和近代军人荣誉制度中修身精武、精忠报国、舍生取义的武德思想,借鉴世界各国军人荣誉制度的有益做法,紧贴军队改革的现实要求,努力使我军荣誉制度的具体规定与新的体制编制相一致;紧贴我军信息化建设的历史趋向,为荣誉制度创新发展插上信息网络翅膀;紧贴我军依法治军、从严治军的实践标准,着力解决好各类痼症顽疾和老大难问题。

(作者系军事科学院军队政治工作研究中心博士后)

第四篇:试析英国刑事上诉制度

论文摘要 英国对刑事案件的审理基本上实行的是两级上诉制,本文主要就英国的刑事上诉制度的相关问题进行了一些探讨,仅供参考。论文关键词 英国刑事制度 上诉起诉 审理

英国的刑事制度,特别是刑事上诉制度一直以来都是世界法律史学家和刑事法学者共同热衷研究的对象。而在当今法治社会的刑事司法体制中,刑事上诉制度除了实现传统的纠错功能以外,还具备了很多以往所不具备的其他一些功能,比如保障法律的司法监督、统一实施、创制法律解释和司法审查等。而随着大陆法系和普通法系在一定程度上“广泛的”融合,加强对英国刑事上诉制度的借鉴和参考研究,对世界法律史的探索和各国的刑事法律制度的修订与完善都有重要的意义。

一、英国刑事上诉制度的产生与发展

英国的刑事诉讼制度由来已久,有着悠久的历史。1907年,英国相关法院根据1878年的“刑事法典委员会”的相关决议通过了《刑事上诉法》并据此创立了英国首个刑事上诉法院,创设的刑事上诉法院取代了之前的刑事案件由保留法院审理的做法,这标志英国正式建立起了刑事上诉制度。英国的刑事上诉法院主要审理因对事实以及法律这两个方面做出的判决不服或者是认为判决过重而提出的上诉,这是英国刑事法院受理上诉案件的两种理由。刑事上诉法院于1968年被英国通过的《刑事上诉法》而予以撤销,撤消后将之前的英国刑事上诉法院的管辖权移交给1873年创设的上诉法院之下的英国刑事审判庭。刑事审判庭与形式上诉法院相比,权力基本相同,其主要是受理被告人不服法院的审判而提出的上诉案件。但是到了70年代后,刑事审判庭的管辖权不断地扩大,并逐渐的与大陆法系的刑事上诉制度有很大的相似之处,其主要表现在:

(一)创设了非常上诉程序

1972年的《刑事审判法》其中的第36条增设了非常上诉程序,该项程序与大陆法系的上诉程序相类似,比如,给予总检察长对宣告无罪的刑事案件中的所有的法律问题寻求上诉法院意见的权利,并且上诉法院要听取控方与辩方的意见,然后据此作出最终的裁定,这主要是为了统一法律的适用问题,但是这样却不会影响被告人的无罪判决的法律后果。

(二)准备性听证程序的设立

1987年的《刑事审判法》其中第9条新规定了,在重大诈骗案件当中,正式审判之前,允许进行“准备性听证程序”,控辩的双方对该程序中证据的可采用性及其它法律问题而做出的裁定,允许在许可后向上诉法院提起上诉。

(三)扩大上诉法院可以发回重审的权利

1988年通过的《刑事审判法》,授予了上诉法院更多的发回重审的权利,主要表现是授权总检察长提交加重型过轻的判决。

(四)增加了总检察长移送案件的范围

英国于1994年通过并实施的《刑事审判与公共秩序法》,其中扩大了总检察长移交案件的范围,授权其可以对一审判决较轻的案件移交上诉法院,这样也使得其上诉管辖权进一步的扩大。

(五)撤销有污点的无罪判决的制度

英国于1996年开始实施的《刑事程序与侦查法》中实施了类似于大陆法系上诉制度的“撤销有污点的无罪判决”,该制度是通过给予上诉法院在刑事案件的控方的申请下,对妨碍司法公正的无罪判决准予撤销,并且可以对那些宣告无罪的被告人依法重新审判的制度。当前,根据1981年英国最高法院法,规定了英国上诉法院的法官的资格与审理上诉案件的合议庭成员的组成,对刑事案件的上诉权的程序以及管辖权则是由1968年的《刑事上诉法》以及1968年的《刑事上诉规则》调整的,并进行过多次的修改。根据英国相关法律的规定,英国的刑事案件主要采用两级上诉制,对于做出的一审判决可以向上议院与上诉法院进行上诉;而对于治安法院依法作出的判决,可以对其中的法律问题向上议院或者是高等法院提出上诉,也可以根据其中的事实性的问题或者是相关的法律问题向刑事法院来提起上诉,然后根据刑事法院做出的二审判决向高等法院提出上诉,据此,对治安法院做出的判决主要有三次机会来进行上诉。

二、关于刑事法院的一审裁判的上诉

对刑事法院作出的裁定可以通过三种方式进行不服的声明:第一种,对刑事法院起诉后而作出的有罪的判决、根据治安法院交付判刑后判处的刑罚、依据正式起诉后的定罪裁定的刑罚依法向刑事审判庭进行上诉;第二种,根据刑事法院作出的与起诉无关的相关裁判,允许以陈述案件的方式向高等法院的王座庭的分庭依法提起上诉;第三种,对高等法院王座庭的分庭提出司法审查的申请,征求三种特别命令:即强制令、撤销令与禁制令。司法实践中,禁制令以及强制令是针对治安法官的错误的审判来进行纠正。

(一)上诉权

依据1968年的《刑事上诉法》的第1条规定,允许被定罪的人可以就其定罪问题向上诉法院提起上诉,这里的“定罪”不仅包含陪审团对被告人的定罪,还包括被告人的有罪辩护。而有罪答辩的被告人必须要符合以下情况才可以提起上诉,第一,上诉人不能理解指控的犯罪的性质或者是被告人不是有意承认其有罪;第二,根据陈述的事实,但是法律上不能对指控的罪名进行认定。但是,这两种情况是很少见的,因此,根据1968年的《刑事上诉法》的第1条规定的上诉主要是针对陪审团作出的有罪的判定而进行的。

对被告人的上诉一定要有初审法官的书面的证明,然后案件要得到上诉法院的批准,但是上诉可以针对事实问题或者是法律问题,但是通常情况下,很难获得初审法官的书面证明,因此,上诉基本都需要经上诉法院许可。

除谋杀罪外,凡经陪审团审判后而被宣告有罪的被告人,允许单独对刑事法院的判决向上诉法院提起上诉。一般情况,对宣告有谋杀罪的被告人,刑事法律必须要对被告人作出无期徒刑的判决,而且这种判决还不允许被告人自行提出上诉。但是在治安法院中,因对被告人进行简易定罪后向刑事法院移交的被告人,允许在特殊情况下向上诉法院提起上诉。

依据1968年《刑事上诉法》的第11条规定,刑事法院的判决上诉,必须要通过刑事法院的法官出具书面证明,此案件适用于上诉或得到上诉法院的许可。而在实际的司法实践当中,刑事法院的法官基本不会行使这项权力,因为这种证明的出具,表明自己宣告的刑罚过重,而所有寻求轻判刑的上诉行为,几乎都得到了上诉法院的许可。

(二)上诉程序

申请上诉,上诉人务必在定罪或判刑后28日内,将“上诉许可申请书”提交到刑事法院。申请书务必用上诉法院的专用表格,要求按照格式注明上诉人的姓名以及住址、被羁押的地点以及一审法院于法官的姓名、罪名与刑罚以及上诉的对象与理由也一并填上,还包括所依仗的成文法和判例。同时上诉人要求申请的法律援助和保释,以及传唤新证人出庭等,也可一并注明。值得注意的是,上诉申请书要由上诉人以及代理律师共同签名才生效,而对于获得初审法官书面证明的则不需要再填写上诉申请,仅仅需要上诉通知书即可。上诉的许可申请书及其附件,都由刑事法院交给上诉法院的书记官。然后由至少一名法官审阅材料后做出决定。若允许上诉,还会对保释、法律援助、是否允许证人出庭做出决定。如拒绝上诉,还会对申诉期间是否计入原判刑期做出决定。独任法官拒绝上诉申请,上诉申请人允许在收到通知后的14日内重新向合议庭提起上诉许可,由合议庭进行公开宣布审查结果,同时说明其理由。

上诉人的代理人要在接到法院的上诉许可后的14日内提出上诉,同时,上诉法院的书记官以及控诉律师还要提交辩论提纲,上诉法院收到辩论提纲之后,控诉方的律师也要在14日内提交自己的辩论提纲,目的是便于上诉法官可以在开庭前及时的进行审阅,有利于二审的效率与质量的提高。

(三)上诉审理

诉讼法院的刑事审判庭的组成至少有三名法官,而且人数要求是单数,对那些仅仅因为不服判决而提出的上诉可以由两名法官组成,但是当两名法官意见不一致时,应由至少三名法官共同组成的合议庭来重新进行审理。判决结果以少数服从多数。

英国的上诉法院对刑事法院的定罪或者判刑不服的审理主要实行“事后审查制”,其原则上不采纳新的证据,只有特殊情况下,上诉人新提交的证据非常具有说服力,此时上诉法院才会出于司法的需要,接收该证据。

(四)上诉的判定

1.对不服定罪的判定

1995年英国的《刑事上诉法》的第2条新规定了上诉法院发现定罪是不安全的,应支持上诉人上诉,而在其它所有情况下,应当予以驳回上诉。同时上诉法院无权对刑事法院的判定进行干预。

一项定罪是否是安全的,是一个主观性的评价、判断,它主要决定于上诉审判的合议庭成员对刑事法院作出的有罪判决是否具有疑问或潜在的疑问。如果合议庭有疑问,那么他们会支持上诉,反之,则会驳回上诉人提出的上诉请求。而且,只有定罪合法才会认定是安全的,如果审判本不应发生,其定罪就认定为是不安全的。司法实践中,上诉理由中最多见的是对审判提出的适用法律的错误或者是程序方面的错误,并且还要总结定性为定罪不安全。如果上诉法院认定定罪不安全,应当支持上诉,并撤销其定罪。

同时,英国的上诉法院二审时可以变更上诉人罪名。起诉书对上诉人进行指控认定其是甲罪,上诉人对甲罪的判决不服而提起上诉,上诉法院如认定乙罪事实成立,可依法以乙罪定罪,并撤销其甲罪判决。同时,改变罪名后,上诉法院一般情况下不能加重原判刑的刑罚。

上诉法院撤销上诉人的定罪后,一般情况不会指令重审,其原因是上诉法院很少接受新证据。但是1988年的《刑事审判法》中指出,如果司法利益需要,允许指令重审。但是,在对案件发回重审时,必须要同时向重审的法院提出起诉书,并且要求指控的罪名与原来起诉书中的罪名相一致。在重审期间,上诉法院决定对上诉人羁押或保释,如再次定罪,判刑不得重于原审判刑罚。

2.对不服判刑的上诉的判定

1968年的《刑事上诉法》当中第11条第3款规定了,对于刑事法院判决而不服提起的上诉,上诉法院可以依法撤销或变更上诉提及的任何判刑或命令,允许改判刑罚或命令。但一般情况下,英国上诉法院对刑事法院的裁判是表示尊重的,只要所判刑罚在法定量刑幅度之内,上诉法院一般不会去改变原判。

三、治安法院裁判的上诉

(一)向刑事法院上诉

1980年英国的《治安法院法》当中的第108条规定了,被告人在被治安法院定罪进行无罪答辩时,允许向刑事法院对定罪或者判刑或就两项问题同时提起上诉,而进行了有罪答辩的被告人允许就判刑问题向刑事法院提起上诉。

上诉人在治安法院判决后或宣告移送刑事法院裁判后的21日内,可以向初审的治安法院书记官与起诉人同时递送上诉的通知书。其上诉通知书格式没有要求,也无需注明上诉的理由,但要指明是就定罪或判刑或者就两者共同提起上诉。同时提起上诉也无需经过许可。不服治安法院判定的上诉,上诉由巡回法官或临时法官同两名治安法官进行审理,审理采取“复审制”的方式,程序同简易的审判程序一致。刑事法院可以依法维持、变更或撤销治安法院裁定的任何不合理部分,允许发回重审,也可以依法做出其它合理裁定。

(二)以案件陈述的形式向高等法院上诉

英国1980年通过的《治安法院法》中第111条作出这样的规定,对治安法院的所有诉讼当事人因不服其作出的判决如定罪与处罚等,允许他们以法律适用错误或者是越权等的理由以案件陈述的方式向高等法院征求意见,并提出不服。治安法官陈述案件的申请要在无罪或有罪裁判后的21日内提出,因定罪后而延期判刑的,也要在判刑后的21日内提起申请。申请要按照规定格式书写。

由高等法院王座庭的分庭对案件陈述式的上诉进行审理。合议庭最少要由两名法官来组成,如意见不一致,以下级法院的法官的判定意见为准来进行裁判,并驳回上诉。法庭不听取新证据。上诉审判以上诉人和答辩人进行法律辩论为方式,辩论全部以案件陈述书的陈述事实为根据。分庭可以依法维持、变更或撤销治安法院裁定的任何不合理部分,允许发回重审,也可以依法做出其它合理裁定。

四、依法向高等法院提请司法审查

高等法院对治安法院以及刑事法院的一切裁判工作享有监督的权利,其中监督的主要方式是签发特别命令,这种命令主要包含强制令、禁制令以及撤销令三种形式。强制令是要求下级的审判机构要履行其审判职责;禁制令是对下级裁判机构作出的违法或者是越权的行为进行制止和预防;而撤销令是对下级机构的裁判进行撤销。

五、向上议院上诉

1968年的《刑事上诉法》的第33条规定了,就上诉法院的刑事审判庭作出的二审裁判,允许控诉方与辩护方向上议院提起上诉,但要具备两个条件:(1)上诉法院出具书面证明,上诉的裁判有重要的法律意义;(2)上诉法院或上议院认定这项法律问题,上议院应当予以考虑,因此允许提起上诉。允许口头或二审判定后的14日内以规定格式向上议院提起上诉。上议院可以不做任何解释拒绝申请,可以发回重审,接受申请必须由不低于三名法律议员组成的合议庭共同进行审理。

六、结语

英国刑事上诉制度经过了漫长的发展和演变过程,究竟以后会如何发展,还需要进一步的观察和研究。但是英国政府的态度比较明确,要求不断地对控诉方的无罪判决以及程序性裁判的审判权,这样可以增加司法正义,从而不断地增强英国民众对本国刑事司法的信心,促进社会和谐。

第五篇:英国的保释制度

英国的保释制度

2008/11/0

4------------------

下列资料谨供参考,中国驻英大使馆不为其准确性、全面性和权威性承担任何责任。

保释是在被逮捕的人提供担保或者接受特定条件的情况下,将其释放的制度。英国保释制度历史悠久,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被保释在外候审具有普遍性,根据英国法律规定,大多数犯罪嫌疑人,除法官有足够的理由证明继续关押是合法的外,一般都可以获得保释。

一、保释的原则

依据英国法律规定,保释必须坚持三项原则:一是保护公众,即通过防止犯罪嫌疑人重新犯罪来保护公众利益免受不法侵害;二是保护证据,即防止犯罪嫌疑人恐吓、干扰证人,妨害司法程序的正常进行;三是避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潜逃,即保证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开庭时能按照要求出庭受审,避免因其逃跑而再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去追逃。因此,在下列三种情况下法官可以拒绝保释:有足够的理由相信嫌疑人不会按照保释要求出庭;有足够的理由相信嫌疑人可能进一步犯罪;有足够的理由相信嫌疑人会威胁、干扰、伤害证人,妨害司法程序的正常进行。

二、保释的种类

在英国,保释分为无条件保释(UNCONDITIONAL BAIL)和有条件保释(CONDITIONAL BAIL)两种。

无条件保释,就是让犯罪嫌疑人出具一个保证书,保证不妨碍侦查和不逃避审判,嫌疑人在保证书上签字后就可以回家等待审判。一般情况下,犯罪嫌疑人都可以获得无条件保释。根据英国1976年《保释法》的规定,被保释人必须签署按时出庭的具结释放的保证书。如果情况发生变化,无条件保释可以变为有条件保释。

有条件保释是指如果决定保释而不附加条件将导致危险时,法官在决定准予保释之前,宣布几条要求,当嫌疑人表示愿意遵守这些条件后,才可以保释回家。

有条件保释可附一个或者多个条件。主要有两种,一是提供保证人,可要求被保释人提供一个或多个担保人保证其自动归案,按时受审,担保人须具备一定条件,担保人的经济来源、品格和前科以及担保人与被担保人的接近程度规定为考虑因素。二是提供财产保,担保

物既可以为货币,也可以是房产等非货币财产,但一般须在英国司法可有效控制的英国领土之内。除了保证金和担保人之外,如果决定保释还可能发生危险时,英国法律规定可附加一个或多个保释条件,主要有:有一个明确的住址,对无固定住处或有某种特殊需要的,法院提供保释旅馆(BAIL HOSTEL)或其他简易居住场所;每天到当地警察局报到;宵禁,即晚上不得出门;提交护照等。对于某些很严重的犯罪,则不允许保释。

三、保释的程序

在英国,保释程序在诉讼程序的不同阶段均可提起:

1、在实施逮捕阶段,保释权利主体是警察。犯罪发生后,由警察赶到现场实施逮捕,然后迅速将被逮捕人带到警察局,由拘留警察进行讯问并做记录,拘留警察有权决定对被逮捕人拘留、无条件保释或者有条件保释。这是一般规定。但是也有例外,如根据《1984年警察与刑事证据法》的规定,允许警察在逮捕时,现场给予被捕人保释(STREET BAIL),而不须将被捕人带到警察局。

2、治安法院阶段,保释权利主体是治安法官。嫌疑人送到治安法院,法庭必须听取检察官和嫌疑人律师的意见,以决定是否对嫌疑人进行保释。具体做法是检察官把案件情况告诉法官,明确指控那种罪行,现有证据如何,就是否适用保释提出自己的意见。在检察官对保释提出看法后,由嫌疑人的律师对保释问题发表意见,通过反驳检察官的意见说服法官准予保释。

3、刑事法院、高等法院、上诉法院、最高法院均有权在权利范围内做出保释决定,其做法与治安法院相同。

四、保释的期限

英国法律对保释没有规定期限,但是效力只限于批准的诉讼阶段,在进入另一个诉讼阶段时,应重新决定是否保释。如从警察侦查阶段到检察机关审查起诉阶段,检察官可对已保释的犯罪嫌疑人提出不予保释的申请,法庭应当重新审理决定是否准予继续保释或是收监羁押。再如在一审第一次开庭后,等候判决时或等候第二次开庭时以及一审判决后上诉期间,都有是否准予继续保释或还押收监的可能性。

五、保释不予批准的司法补救方式

英国法律规定,不批准保释须有明确的法定条件,且必须经过证明才能拒绝保释。保释申请如果被警察机关或治安法院拒绝,被告人可以向刑事法院或高等法院申诉。被告人在向法院申请保释的同时,亦可依据普通法申请人身保护令,故有时会出现以下状况,当法院作出批准保释或不批准保释决定时,当事人已因申请人身保护令,并通过人身保护令的审查程序而被撤消羁押获得释放。

下载英国的荣誉制度(5篇范例)word格式文档
下载英国的荣誉制度(5篇范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英国议会制辩论赛制度

    1、BP制是British Parliamentary(英国议会制)的简称,是仿照英国议会开会议事模式而设计的一系列辩论赛规则的总称,是全世界范围内使用最广泛的辩论规则,世界大学生辩论赛WUDC(The......

    育英小学学生荣誉申报制度范文合集

    育英小学学生荣誉申报制度 2013.2 育英小学学生荣誉申报制度 荣誉称号的设置 学生荣誉称号分为综合荣誉称号和单项荣誉称号两大类。其中综合荣誉称号为“三好学生”和“三好......

    论国家荣誉制度的建立

    论国家荣誉制度的建立 杨建顺 2013-1-26 15:36:49来源::《人民论坛》2012年12月(下)总第388期继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设立国家荣誉制度后,党的十八大报告再次提出建立国家荣誉制度,......

    第八课 英国的制度创新

    第八课 英国的制度创新 一:课标要求:了解看《权利法案》制定和责任内阁制形成的史实,理解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度的特点。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

    1.8英国的制度创新(合集)

    小页练习 1.8英国的制度创新 1.(2003年上海,7)1688年,女婿登基,丈人逃亡的那场“光荣革命”,是英国资产阶级与 A.封建贵族斗争的原因B.新旧贵族妥协的结果 C.封建贵族斗争的标志D.新兴......

    2-8英国的制度创新

    君主立宪制的确立:背景:1640~1688年的资产阶级革命胜利,最终解决了国王与议会的主 权之争。 标志:1689年颁布《权利法案》 《权利法案》内容:确立议会主权,从立法权、司法权、税收......

    英国和德国的农村土地制度

    英国和德国的农村土地制度 英国和德国的农村土地制度发表日期:2010年9月16日出处:中国农经信息网作者:佚 名本页面已被访问 269 次一、英国建立了严格的农地保护制度和高效的农......

    英国留学制度和留学优势介绍(大全)

    官网http://www.xiexiebang.com 提到教育历史悠久,很多想要出国留学的学生不约而同就一下子想到了英国,英国教育体系经过数百年的沿革,完善和复杂后又兼具了几大的灵活性,那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