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渤海经验”
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渤海经验”
对于职业教育来说,有一种充满活力的办学行为:它自20世纪90年代诞生以来,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单一到多样已然成为中国特色职业教育的一种重要组成;它坚守吾道、愈创愈新,代表着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改革的重要方向;它同样,也伴随国家经济改革、愈发焕发自身蓬勃生命力而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这就是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
具体到全国现有的千余个职教集团,无论牵头单位如何划分,法人性质如何归属,或是服务区域如何界定,都有太广的范围和太多的精彩——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从初期的由职业院校牵头,向职业院校、政府部门、行业组织与企业等多类主体牵头转变,区域分布逐步从沿海地区向中西部地区延伸,行业覆盖逐步从以服务业、信息业等为主向三大产业的各行业拓展,形成了有不同主体牵头、体现不同服务面向和服务范围的多种类型的职教集团。”它们的历史沿革,它们的存在形式与发展贡献也证明了:“历经20余年的实践,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在创新管理体制、深化产教融合、推动城乡和区域协调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激发了职业教育办学活力,带动了职业教育整体发展水平的提升,为推动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同步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逐步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办学路子。”
本期,我们将走进渤海化工职业教育集团,透过行业举办的职业教育集团,一起体验以大产业带动大教育,感受职业教育与化工产业那份“相濡以沫”“同休共戚”的不舍关系。这其中,有依托产业发展优势,实现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的融合创新;有不断拓展服务渤化产业能力,提升自身活力的发展创新;更有秉持“责任关怀”理念,培养职业精神和服务职业发展的文化创新。这种创新的动力是什么?它的活力与贡献又在哪里?借此专访呈现一份真正的集团化办学——渤海经验的告白。
缘起:与化工行业共发展
“天津作为地方化学工业发展的领头羊,在石油化工集团化发展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因此,行业办学,并以集团化的形式办职业教育,是行业发展的应然之需。” 天津渤海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芮福宏开门见山,直入集团化办学的主题。学院因大化工而生,在近60年的发展中,又随大化工而发展,第一批跻身高职教育行列,始终致力于化工技术技能和管理人才的培养。多年来,渤海职院依托行业办学,培养了一批又一批深受企业欢迎的毕业生,从此所学校 走出的人才赢得了用人企业的赞誉,学校也因此被誉为化工高技能人才的“黄埔军校”。
追溯渤化集团的发展历史,可以从100多年以前,著名爱国实业家范旭东先生1914年创建的久大制盐和1917年创办的永利碱厂算起,被誉为中国制碱工业的摇篮和近代化学工业的策源地,也是渤化集团的历史前身。百余年的发展,现如今的天津渤海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渤化集团”)是营业收入超1 000亿元的国家计划单列企业。2015年,集团位居中国企业500强第144位、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第60位;拥有渤化永利、大沽化工、汉沽盐场、渤化石化、渤海精细等多家子公司和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合资合作企业、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科研院所等,在岗职工4.2万人。
这也是一部充满教育情节的历史:1958年,为适应发展天津海洋化工的需要,由多家企业以“众筹”的方式在塘沽创办了天津海洋化工学院,办学层次涵盖中专、大专和本科教育。这是化工行业人才的培养基地,也是化工行业从中专到本科教育诞生的标志地。学院后更名为天津市化工学校,改办中专教育。2001年天津市化工学校与天津市职工化工学院资源整合,合并组建了天津渤海职业技术学院,定位大专办学层次。为适应渤化产业发展要求,创新校企合作办学体制机制,渤化集团紧紧围绕集团总体战略发展目标,同年,统筹规划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整合了行业内部的教育与培训资源,组建了天津渤海化工职业教育集团。这一举措,因突破了传统的企业培训和学校教育的界域,而成化工行业统筹职业教育的历史超越。
这个依托于天津渤海职业技术学院,隶属于渤化集团的教育组织,是典型的行业型职业教育集团。其宗旨就是为渤化集团的创新发展战略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证和最可靠的技术支持。从行业的“集团化”迁移而来的职业教育集团化,多少带有些产业运行的规律,立足地方产业,聚焦行业需求的职业教育集团化发展,更需要在行业的大背景下,做大、做强、做优。为此,就有学者依据产业规律,来界定职业教育集团化。将企业集团化经营模式引入职业教育,强调整合职业教育资源,实现资源共享,强调加强校际之间、校企之间的联系,以达成提升职业教育品质之目标。然而,分属不同企业、不同院校间如何实现共管共赢,就成了职业教育集团健康运行的关键。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鼓励多元主体组建职业教育集团。研究制定院校、行业、企业、科研机构、社会组织等共同组建职业教育集团的支持政策,发挥职业教育集团在促进教育链和产业链有机融合中的重要作用。”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则更加细化了职业教育集团化发展的任务:“完善现有职业教育集团的治理结构、发展规划,逐步扩大各类职业院校参与率,到2020年基本覆盖所有职业院校,初步建成300个富有活力和引领作用的骨干职业教育集团。”
从国家政策,到六部委联合规划,我们清晰地看出,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已然成为中国特色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和办学模式改革的重要方向。渤化的实践也证明,到2020年,重点培育10个石油和化工行业职业教育集团,建立20个全国石油和化工类专业职业教育教师培训基地,建立一批行业职业教育与培训示范性实训基地等一系列的行业职业教育工作目标,我们都在渤海化工职业教育集团率先发展的创新实践中看到了榜样。
创新 : 渤化职教集团发展的动力源
范旭东先生“实业救国”的爱国宏愿,是百年渤化集团不断创新发展、跻身中国企业500强的历史激励,也是渤海职院在中国近代化学工业的策源地上,秉 承行业优秀文化,历经60年曲折发展的教育涅槃。
渤化集团以长短结合的战略规划,以健全的体制机制,以集团化办学的思路确保行业在人才培养方面主动作为、运行畅通且卓有成效。
1.发展战略:产业结构与人才结构同步规划
培植厚土,方能广植良材。产业结构升级,经济增速调档,催逼着人才结构的同步调整。化工行业产能过剩市场低迷、环境约束资源紧缺、原料能源成本不断攀升、盈利空间大幅压缩的复杂形势,考验着渤化集团;而京津冀协同发展、滨海新区新一轮开发开放和建设“美丽天津”的发展战略,是带领天津步入创新发展的快车道,更是渤化集团的历史机遇。
“十一五”以来,他们紧紧抓住滨海新区开发开放历史机遇,创新发展战略,不断深化产品、产业、资本、组织、人才五大结构调整,确立了依靠科技向产业链高端延伸,掌控资源能源向上游拓展,实行战略性结构调整的总体思路,形成了煤化工、盐化工、油化工“三位一体”的“大化工”发展格局。更为可贵的是,渤化集团的领导层深刻认识到:行业发展,关键在人;素质要提升,教育要先行。保障产品在能源和材料市场上的供给率,必须从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有效供给抓起。为此,集团紧紧围绕总体战略发展目标,坚持把教育与经济工作、党建工作、科技工作共同部署、共同落实。近年来,集团累计投入6000多万元,用于职教发展建设,为职教快速发展提供有力的物质保障。渤海职院也不负重望,大力培养未来人才,为集团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成为了集团发展的一张亮丽名片。
2.管理体制:教育资源与培训资源同步整合
这个教育集团,不是简单的填块牌子、做做样子,其主要职能包括规划集团职业教育发展、强化直属院校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管理集团整体教育资产、直接协调教育和企业资源等,既有统筹发展规划职责,又有人、财、物管理权限。渤化职教集团由集团老总出任理事会会长,渤海职院主要领导担任副会长。在理事会和常务理事会领导下,以“一会三系统”的模式架构,在自愿、协议的基础上形成了非独立法人组织的行业型职业教育集团,在执行系统、监督系统和反馈系统的框架内,建立了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就业指导委员会;集团成员以“契约制度”,引进法律规范,凝聚成员单位的法律地位、法律关系和法律责任;集团运行上有章可循,每个成员单位都要履行《渤化职教集团章程》规定的义务,享受《章程》赋予权利、开展《章程》规定的活动。正因如此,这个教育集团的组建,避免了一般性集团内部组织缺乏联系纽带造成的集而不团,对成员单位有着强有力的制约和吸引。
3.运行机制: 职教集团与渤化集团同步发展
作为非独立法人组织的行业型职业教育集团,管理体制的创新有赖于运行机制创新来实现。渤化职教集团在运行机制方面借鉴了企业集团系统运作的经验,对外有输入有输出,对内有信息有反馈,整体有空间有约束,确保职教集团作为一个系统始终在可控范围内正常运转。
讲规则,建立契约合作机制。职教集团成员单位和集团所设机构,在实施集团化办学各类项目与活动时,均以合同、协议等契约形式建立工作规则和法律关系,以确保各类项目或活动的正常进行。
讲协商,建立民主议事机制。职教集团定期召开理事会,通报和协商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客观评价集团运行情况,部署和安排重点工作等。
讲程序,建立集体决策机制。涉及职教集团规则、对外关系以及成员增补等重大事宜,由理事会集体决策,使重大事项的决策建立在民主、公平、透明的基础上。讲反馈,建立例会监督机制。职教集团每年召开若干次常务理事会议,对集团开展的各类合作项目与活动等进行阶段性检查和监督,及时反馈决策运行效果。
讲服务,建立产教融合机制。渤化职教集团抓住服务产业这个要义,通过创新机制体制,始终坚持把职教集团建设与渤化集团产业发展同步规划、与产业升级同步实施、与技术进步同步提升,实现了“三个促进”。第一,促进了产业链与专业链的对接。职教集团成立了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统筹成员学校的专业布局和培养结构,确保专业对接产业需求并动态调整,通过不断优化专业结构,形成了“对接产业、协同发展、优势互补”的专业布局。目前职教集团院校中70%的专业都是与渤化集团产业有关,涵盖了渤化集团产业90%以上的职业和岗位。第二,促进了岗位链与教学链的对接。定期调研现代企业需求,根据企业岗位群变化,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根据行业企业标准变化,调整课程教学内容。第三,促进了学校与企业的对接。职教集团中行业企业和职业院校围绕人才培养、共建实训基地、合作培养师资、开发课程和教材、学生顶岗实习、现代学徒制等,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合作办学实践,推进办学模式、培养模式、评价模式的改革。
讲沟通,建立信息交流机制。信息是职教集团的命脉,数据是职教集团的资源。网络时代,职教集团管理与运行的效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信息是否对称、是否联通和畅通、是否有用有效。渤化职教集团把信息作为集团化办学的基本链接,建立了信息管理平台,以大数据概念,对外汇集来自政府和行业以及市场的信息,对内汇集分散于集团内各个院校与企业的信息,达到成员单位内部的信息共享。渤化职教集团正在不断提升信息管理平台的现代化水平和服务能力,促进数字化校园、数字化企业之间的互联互通,以更广泛地凝聚起集团成员的智慧,指导微观实践。讲保障,建立优先发展机制。渤化集团坚持把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置于集团整体工作中,并摆在优先发展的位置,把职业教育与经济工作、党建工作、科技工作共同部署、共同落实。近年来,出台了一系列支持鼓励职教集团办学的文件和规定;在资金上累计投入6 000多万元用于职教发展建设,为职教快速发展提供有力的物质保障。在各级各类荣誉评选中向教师队伍倾斜,充分调动教职员工投身职教事业、培养优秀人才、促进集团发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协调:渤化职教集团发展的愿景图
政府支持职教集团发展,代表了国家意志;行业主导职教集团发展,体现了需求导向;行业开展集团化办学,优化了资源配置。渤化职教集团因具备了丰富的结构元素,而不断拓展着服务产业的能力,呈现着自身发展的活力。
1.丰富的结构元素:“政、行、企、校、研”
据中国化工教育协会的调研统计,从培养规模看,我国石油和化工类各级各类院校在校生规模在2012年就已经突破了110万人,其中,本科、高职、中职在校生占比分别为52%、28%和20%,职业院校在校生占比已经达到48%。在对200个企业人力资源部门的调研中发现,近3年新增员工中,77%来自职业院校。从培养渠道看,大约1/3设置石油和化工类专业的职业院校,承载着60%~80%的专业在校生规模,相当部分专业点不同程度存在着“分散化、小型化、作坊化、村落化”的“散乱”现象,难以保证培养质量的稳定性。
为适应当今世界石油和化学工业“集约化、大型化、园区化、临港化”的发展趋势,适应渤化产业发展对人才类型和层次提出的新要求,渤化集团同步规划教育与产业发展。渤化职教集团在成立10年之后,迈入了发展的快车道。
2011年,在天津市教委的大力支持下,由天津渤海职业技术学院牵头,进一步扩充渤化职教集团成员单位,形成了集“政、行、企、校、研”为一体、更 具发展潜力和实力的职教集团。核心成员集普通高等院校,职业院校,企业培训中心,100余家化工企业,还有国家级、市级企业技术中心,科研院所,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设计院等于一体;并涵盖了代表行业方面的中国化工教育协会、教育部石油和化工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天津市化工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等单位,极大地丰富了职教集团的结构元素,整合了职教集团的资源要素,从集团内部完善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这是顺应产业潮流的大手笔,也恰此拓展了渤化职教集团大有作为的空间,为振翅远飞注足动力,为创建国家骨干职教集团夯实根基。
2. 行业主导:以大产业带动大教育
天津市是环渤海地区经济中心,周边化工资源丰富。天津的化工肇始于海洋化工,兴盛于石油化工,有望于煤化工。渤化集团通过产业结构调整,逐步趋于多元化,形成了煤气电化一体化的格局。
春江水暖鸭先知。行业对石化产品的市场感知最为灵敏,对生产第一线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类型、规格、数量、质量把握得最为精准,具有配置和协调教育资源的先天优势。
芮书记介绍,职教集团将近60%的毕业生在集团内部就业,这就倒逼着集团内各个企业主动关心学校的专业设置与建设,怎么开展教学,拿什么设备培养学生,都与企业发展息息相关。
渤化职教集团按照石油和化工产业发展规划,加强了技术技能人才分析预测,与成员各企业间通过信息化管理服务平台互通互联,统筹制定各类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规划,在培养规格、专业设置、招生规模、就业创业上更紧贴石化产业发展需要。
渤化职教集团建立了中高职培养目标和规格的衔接制度、人才培养方案的衔接制度、课程体系衔接制度、职业资格证书衔接制度,从源头上做起,保证人才 培养质量;建立了联席会议、联合教改、资源共享、培养模式的协作管理等运行机制,促进了产教深度融合。这种倒逼的机制,将集团学校与企业联系得更紧更深。
职教集团坚持依托行业产业优势,深度对接产业链。围绕海洋化工、石油化工和煤化工产业的发展,渤化职教集团将专业调整与产业调整同步进行,实现了化工专业群与化工产业的对接、课程与产品的对接。职教集团积极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建立了“渤化石化”订单班、“红三角”订单班、“精细化工”订单班、“盐化工”订单班、“乙烯”订单班、“国际轮胎”订单班等。
天津市教委负责人对此有这样的评价:集团董事长懂教育懂产业、眼光宽视野广,把职业院校当成企业财富来支持。学院归属行业,他们以共建联合体、共享联合体、共赢联合体和持续联合体的方式,在人才培养上,不是应需而做而是引领着做。
3.社会多方参与: 贯通职教办学新路径
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对每一区域职业的职业教育都意味着更大的机遇,也意味着与日俱增的挑战。渤化职教集团集聚各方力量,促进职业教育协调发展,建立了包括中职、高职、应用型本科和硕士研究生的人才培养层次衔接,培养规模协调,职前教育和在职培训统筹考虑的现代职教体系,为渤化集团今后的发展储备了各级各类人才。这是天津整体规划集团化发展的重要举措,更是渤化职教集团体系建设的先行探索之举。
在行业主导下建立的现代职教体系,不仅要摒弃狭隘的垄断性,积极主动为社会提供公益服务,还应该具有兼收并蓄的开放性,动员和吸纳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共同参与建设,共同打造职业教育的“金”字招牌。他们依托行业,发挥产学研优势,培养职业教育的化工专业学士:他们打通职业教育立交桥,与天津理工大学、天津渤海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共同举办应用化学技术与工程专业本科班。
他们依托行业,发挥产学研优势,培养职业教育的化工专业硕士:他们适应“京津冀”协同发展急需,与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天津理工大学、天津财经大学等4所高校联合举办了项目管理、化学工程、安全工程、财务管理等4个硕士学位班。他们适应天津和渤化集团国际化战略需要,举办了化工英语强化培训班。
他们依托行业,提升在职员工技能的职业教育福利: 2014年,天津市人民政府发出了《关于实施百万技能人才培训福利计划的意见》,3年国家买单34亿元,为天津百万45岁以下职工注入技术技能。这是教育、人社和财政联合利用社会资源在全市共同推动的面向城乡全体劳动者的普惠性培训福利制度。渤化职教集团抓住这个机遇,发挥主体作用,将渤海职业技术学院作为蓝领人才的培训教育基地,率先在天津市启动实施职工百万福利培训计划,重点面向45岁以下企业中青年职工,开展以“职业培训包”为主要模式的职业技能培训。市教委负责人介绍,全部计划完成后,将使天津2万多名职工在职教集团得到培训,彰显出职业院校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并重的路线,这在突出职业教育的社会化职能的同时,也将有力促进职教集团公共实训体系建设,推动职教集团朝着建立设施完备、功能齐全、运行高效的公共实训服务体系方向迈进,使职业教育服务社会的效益更高。
职教集团在内部形成的包括中职、高职、应用型本科和硕士研究生各层次在内的、职前教育与在职培训结合的石油和化工人才培养体系,是渤化职教集团集中发力,从根本上解决人才层次规格 “倒挂”和质量“散乱”问题的重要一步,也是渤化职教集团高度契合整体战略,为渤化集团乃至“京津冀”区域今后的协同发展提供和储备各级石油和化工类专业技术技能人才可期之举。
绿色发展:渤化职教集团责任所在
1.树立绿色发展理念 引领行业文明发展
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绿色化工是实现绿色发展的必然要求。推进美丽中国建设,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格局,是石化人肩上沉甸甸的责任。地处天津、行业办学的渤化职教集团,对绿色发展更有着刻骨铭心的认识,必须从人才培养的源头抓起,将绿色发展理念始终贯彻在教育教学过程之中。
渤化职教集团依托行业技术优势,与集团公司所属多家企业合作,围绕石化生产工艺、设备、控制以及产品检验技术,校企合作共同建设现代化的实训基地,共同编写实训教材,突出了生产性实训基地对学生化工生产操作能力、化工设备控制能力、产品分析检验能力、安全节能环保能力的培养。2015年,渤化职教集团又与天津碱厂合作建设“煤化工”实训基地,与渤化石化合作建设了化工机械加工中心,与渤化集团安全环保部合作建设了化工安全控制中心,将承担起天津市危化品行业所有企业职工的上岗培训任务。
目前,渤化职教集团的校内实训基地有十几条真实生产线,真实情景,真实技术,真实的模拟,集中体现了渤化集团企业生产的典型工艺,更体现了绿色环保的理念,代表了绿色化工的发展方向。另外,还在集团成员单位中建设了校外实训基地180多个,为企业接纳学生下厂实习实践打开了新局面,解决了危化行业学生生产实习的难题。
2014年渤化职教集团成立了工程技术研发中心1个,在各大企业设立工程技术研发分中心8个,依托科研拓展服务渤化产业能力。中心围绕天津化工重点项目,以绿色化工为主导方向,与企业合作开展科研和技术改造工作。近3年来,校企合作研发项目达到76项,被列为天津市级的校企合作科研课题29项;渤化 集团博士后工作站的项目全部由渤海职业技术学院获得博士学位的教师来承担;职教集团与天津碱厂校企合作的煤化工专业课程资源建设案例被教育部批准为国家级项目。
2.精心培育 造就独具匠心的教师队伍
坚定的内心品质,精湛的技艺追求,如果在教师中成为一种真实的存在,那么,它所传递的崇尚技能的美好理想,就不再是一种奢望。以匠心育匠人,渤化职教集团依托行业的人才优势,打通教师专业化成长培训道路,校企合作建设双师型结构教学团队。集团重点推进专业群领军人物培养,建立了学校和企业人才“双栖”制度,选聘企业“能工巧匠”式创新拔尖人才作为专业群领军人物。集团抓住企业改制等有利时机,果断地引进30多名企业生产一线的工程技术人员,充实教师队伍。集团建立了符合职业院校特点的教师绩效评价标准,确保学院需要的人才进得来、留得住、用得好。集团制订政策鼓励教师深入企业挂职实践,在天津临港工业区、精细化工基地和核心企业相继建立了师资挂职锻炼工作平台,直接参与化工项目建设工程,形成了师资队伍的建设与行业发展的对接。尤其值得称道的是,渤化集团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专门制订特殊政策,对于渤海职教集团所属院校的教师,符合条件的均可以参评化工类工程系列专业技术职务,先后有百余名教师获得高级工程师、工程师专业技术职务,成为真正的双师型教师,这个比例达到教师总数的80%以上,其中具有高级工程师职务的教师占天津市职业院校高级工程师的半数以上。校企共同建立了由企业和高职学院博士组成的研发团队,建立了由企业正高工和高职学院教授组成的专业领军团队,建立了由企业技术人员和高职学院副教授组成的专业带头人团队。目前,渤化职教集团有国家级、省部级教学团队8个,教学名师10人,名校长1人。
3.贯彻“责任关怀”理念,传承渤化企业文化
1934年,渤化集团核心企业天津碱厂创始人范旭东先生为企业团体订立四 大信条:“我们在原则上绝对地相信科学;我们在事业上积极地发展实业;我们在行动上宁愿牺牲个人顾全团体;我们在精神上以能服务社会为最大光荣。”“四大信条”至今熠熠生辉。百年化工的历史积淀,渤化集团继承着以化工先驱范旭东为代表的优良文化传统;天津渤海职业技术学院也有近60年的办学历史,承载着现代化工企业员工的培养重任。学院秉承“立足化工、面向社会、服务经济”的办学宗旨,形成了“认账不服输,攻坚不畏难”的学院精神,“校园绿色生态、服务辐射明显、专业产业融合、师资团队一流、校企合作发展”的学院愿景,实施文化强校战略,全面推进文化建设工作“常态化、制度化、工程化、校企化、网络化”。学院主编出版了《百年化工、铸就辉煌》《中国百年化工,天津第一》《中国近代化工的开拓者》《化工职业道德》和《现代化工发展》等系列丛书,将“侯氏制碱法”创始人侯德榜独具特色的“红三角”品牌文化引入校园,用化工文化的软实力教育和影响师生,培养学生对化工行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渤海职院因积极推进现代企业管理文化和石化企业安全文化进校园、进课堂、进实训,将热爱化工和“责任关怀”理念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打造出职教文化品牌而得到了的高度评价。2015年11月,作为高职院校的唯一代表,被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命名为“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企业(院校)文化建设示范单位”。
渤化职教集团以文化共认为价值追求,在共建共享共赢利益趋同的基础上,实现集团内各成员单位的质量共升与持续发展,努力构建着科学的集团化职业教育体系,打造着中国职教标准化的办学集团。
开放共享:渤化职教集团行至必远
1.从京津冀到东南亚:职教集团渐行国际化
来天津渤海职业技术学院采访,正赶上泰国大城技术学院院长 Mr.JarunYoubrum率访问团来校交流。有幸受邀,见证项目洽谈,近距离感受了作为国家现代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示范区,天津在国际合作方面的突破性举措——渤海“鲁班工坊”,天津市第一个走出去的国家示范区标志性合作项目,是国际间技术技能交流的载体,更是技术文化交流的桥梁。也为我的采访注入了新内容:渤海职院在国际化合作过程中,紧依天津市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战略,既有把优秀职业教育成果输出国门的眼光,又有着把握机遇借助“东风”振翅而飞的魄力。他们以跨国界、跨文化的视角来分析国际化交流与合作的需求,从教学主线设计,到技术技能培训和院校师资培养培训等,都将在充分尊重中泰两国的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以“互联网+”现代智能制造的教学载体为支撑,尽展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示范区的建设成果。
机会总是垂青有准备的人。伴随着国家推进的“一带一路”走出去战略,职业教育走出国门将成为重要的人才支撑。渤海职院因多年的国际化交流与合作,做实了天津作为国家职业教育改革示范区第一个走出去的“鲁班工坊”项目,因而成为输出中国职业教育软实力的领跑者。
渤化产业的快速发展,早已摈弃了大工业生产模式的标准化、格式化这一“流水线”式的人才需求,对人才,特别是技能型人才个体的个性创造、技术应用与整合能力,以及社会责任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他们在人才培养方式,内容等方面进行了大量改革,应更加重视学生潜能的开发,培养具有创新思维、审美意识与良好沟通表达能力的,能够契合个性制造时代的跨专业领域的复合型人才。在2015中国—东盟职业教育联展上,学院学生现场演示的“工程实践创新项目——化工消防报警及自动灭火系统”项目,引起了东盟10个国家及中国香港、台湾地区的浓厚兴趣。作为示范区一项重要的试验任务,经多年实践,目前,作为教学领域众多改革的一项关键举措,他们将“工程实践创新项目”作为 学校机电专业大二学生必选项目,并已进入本市多所职业院校课程体系。这是院校转型培养高素质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标志,也是天津市在国际交流合作中输出中国教育软实力的创新之举:从2010年起,随着以“自动化工程实践创新”项目为代表的国际交流会暨国际挑战赛亮相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国的赛项标准、规程、装备和资源既已逐步成为东盟技能大赛的正式赛项。
2.从本科实践基地到工程训练平台:职教集团笃定职业性
从2008年开始,渤化职教集团先后与天津大学、河北工业大学、天津工业大学等高校达成合作协议,每年接收本科生来学院进行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同时,天津大学、河北工业大学、天津工业大学先后在渤海职院建立了本科学生实训基地。2015年12月,渤海学院接待了天津大学化工学院468名学生到校内实训基地进行认识实习。通过实习,学生们了解了学院实训基地DOP车间和石油化工生产车间的生产工艺过程,有机会亲身感受和亲手操作真实的化工生产装置,实习期间还参观了实训基地的化工安全装置、海水淡化车间、橡胶产品制作车间、机械加工维修中心、化工单元设备。
天津大学化工学院副院长夏淑倩教授对渤海学院紧贴企业生产实际建设的化工实训基地进行了高度评价。她指出,学生通过实习,不但对化工生产工艺、装置有了直观的感性认识,而且还能够有机会亲身体验、感受、动手操作设备。学生通过实习将会在今后的科研和设计中更贴近生产实际,为这些化工娇子未来的创新之路奠定了实践基础。
透过这项合作,我们也清晰看出,职业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类型,显然不限于专科层次的高等职业教育,随着现代石油和化工产业的发展,本科层次的高等职业教育可谓呼之欲出。然而,在一大批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技术“转型”的大环境下,高等职业教育是逆向“转型”升本,还是坚守职业教育类型,寻求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层次和培养方式的突破?渤化职教集团的经验告诉我们,有为才有 位,牢牢把握服务石油和化工产业这个大方向,在更广阔的领域里提升创新型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实效才是硬道理。
3. 从集团人才库到产业发展后备军:职教集团坚守行业使命
近5年来,渤化职教集团成员企业新增就业岗位的40%以上人员均来自渤海职业技术学院,学院就业率已连续10年保持95%以上;十多年来,为社会输送了近3万多名合格人才„„有一家盐厂,曾经盲目地引进了不少本科生、研究生,由于用非所学,最需要的现场技术技能操作素质并非其专长,后来陆陆续续离开了,很少留住。2006年起这家盐厂的老总下决心从渤海职业技术学院招人,这一招就是500人,这一进就是连续5年。经过实践检验,证明还是自己学校培养的学生最符合企业产业调整的需要。
跟着产业走,壮大后备军。京津冀协同发展,环境治理是篇大文章,天津市也承担了艰巨的任务。为了完成下达的“减煤”指标,天津市需要新能源供给。渤化集团因而承担了天津市政府的重点项目——京蒙合作煤化工能源基地项目,在内蒙古建煤矿,把煤就地转化成煤制天然气,输送到800公里之外的天津。在煤化工制气的同时,还要搞煤化工产品的转化,建设煤化工企业,生产煤制甲醇,煤制芳烃等等化工产品。这是解决京津冀地区环境污染的大工程,投资110个亿,2019年完工。这么大的系统工程,项目上马即需要2 000名工人,渤化职教集团已经在内蒙古招收600人,3年以后,该项目的建设还需要大量各级各类人才的支撑。提供和储备大量懂得绿色化工的技术技能人才,渤化职教集团所拥有的命运共享、责任共担的职教风范当之无愧地承接了这项光荣的使命。
2016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也是天津渤海职业技术学院“发挥优势,突出特色,创新发展,为建设全国骨干职教集团而奋斗”的再启之年。职教集团理事会副会长、天津渤海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芮福宏的报告指出,我们要 继续坚持发挥行业办学优势,进一步在发挥行业办学优势上狠下功夫,在打造行业办学特色上狠下功夫,在强化行业办学产学研结合上狠下功夫,在坚持行业办学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上狠下功夫。重点举措:进一步创新职教集团体制机制,进一步推动职教集团国际化,进一步推动职教集团信息化。发展目标:经过3年左右的努力,为办成涵盖中职、高职、本科层次教育于一体的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全国骨干性职教集团。
雄关漫道,明确的目标,清晰的思路,再次给渤化职业教育集团的插上了从头越起的翅膀。我们有理由期待,在不久的将来渤化职教集团定会如期建成全国骨干职教集团。
(本稿的完成,得到全国石化职指委教学改革实践工作委员会栾学钢教授大力协助,特致以衷心感谢。)
第二篇: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章程
河南省职业教育集团管理办法(试 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精神,创新职业教育办学体制机制,探索新的办学模式,推动我省职业教育集团向紧密型、规范化方向发展,现结合我省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实际情况,特制订《河南省职业教育集团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
第二条 本《管理办法》的适用范围是行业型职业教育集团,即由河南省教育厅批准成立,以省属行业性职业院校为龙头,或其他职业院校联合省级行业性组织,以行业骨干专业为纽带,由相关职业院校和科研院所、企业等成员单位自愿参加的平等合作、互惠互利的协作组织。
第二章 组建与审批
第三条 行业型职业教育集团成立的原则是“市场运作、龙头带动、校企结合、城乡联姻”。
第四条 行业型职业教育集团的组建要由牵头职业院校向省教育厅提出申请,省教育厅组织专家经过考察、研究后予以审批。
第五条 行业型职业教育集团的成员数应不低于20个,集团成员一般由职业院校、企业、行业组织和研究机构等组成。集团牵头单位须是国家级重点或示范性职业院校,能够在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中发挥骨干支撑、示范引领和中心辐射作用。行业型职业教育集团中要有一定数量的县级职业教育中心和农村职业院校,必须有一定数量与该集团主体专业群教学和实习要求相适应的生产、经营企业或其他实体参与。
第三章 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
第六条 行业型职业教育集团要有健全的规章制度,具有完善的集团章程和成员合作协议。要有规范的运行、激励、监督制度。集团要有专门的管理机构,负责集团的全面工作和日常事务。各集团成员要共同遵守集团章程,积极参与职业教育集团开展的各项活动,加强交流合作。
第七条 行业型职业教育集团坚持“平等自愿、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凡自愿遵守职业教育集团章程,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职业教育机构和企事业单位均可加入集团;集团成员单位的原隶属关系不变、产权性质不变、教职工身份不变。
第八条 行业型职业教育集团应制定有本集团的长远和近期发展规划。每年都有工作计划和工作总结,定期组织集团成员单位开展活动。
第九条 行业型职业教育集团要充分发挥行业、企业的作用,加强集团内校企之间的合作。积极吸纳省百户重点企业加盟职业教育集团,促进校企之间资源共享、合作办学。
第十条 集团内要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制定有学生到集团内企业顶岗实习的管理制度和配套措施。每年到集团内企业顶岗实习的学生人数不少于当年本集团骨干专业招生人数的50%。
第十一条 要建立有集团内企业专家和技术能手参与职业院校专业设置、课程开发、教材编写、教学计划制定和教育教学质量评估的机制。建立有企业高技能人才到院校任教的机制。
第十二条 要组织集团成员职业院校的所有专任教师定期到集团内企业接受实践锻炼,每个教师每年到企业实践的时间累计不少于1个月。第十三条 要充分利用集团教育资源,积极开展面向集团内企业的职业培训和生产、咨询和技术服务。成员职业院校要根据企业的需求培养人才,并优先向集团内企业提供优秀毕业生。
第十四条 行业型职业教育集团要建立起稳定的校校合作机制。各行业型职业教育集团要积极创造条件,努力在招生、就业、教学、技能鉴定等方面实现“一体化”,以城带乡,以强带弱,把职业教育集团办成紧密型的实体,促进集团成员职业院校的共同发展。
第十五条 要充分发挥城市职业院校优质办学资源、农村职业院校充足生源的互补优势,积极推进城乡联合招生、合作办学。
第十六条 集团要建立统一的就业网络和就业服务体系,定期发布人才需求信息,统筹安置集团内毕业生。
第十七条 集团内成员院校在教学上要统筹使用教学资源,进一步完善在培养规格、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材使用、考核评价标准等方面的统一。
第十八条 要制定集团内农村职业院校教师到牵头职业院校或城市职业院校挂职进修的制度、集团成员职业院校间教师互聘制度和集团成员职业院校教师定期经验交流制度。
第十九条 建设有集团骨干专业实训基地,且在成员职业院校中有一定的共享性。实训基地管理制度健全,运行规范。
第二十条 要建立集团内技能大赛制度,定期组织开展集团骨干专业技能大赛活动。
第四章 政策保障
第二十一条 省教育厅负责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制定鼓励和促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政策和措施。
第二十二条 扩大职业院校开展集团化办学的自主权,鼓励和支持职业院校开展与行业、企业和其他院校的多样化合作。
第二十三条 引导和发挥行业、企业和社会力量参与、支持集团化办学的积极性,鼓励其与职业院校共建共享各方面的资源。
第二十四条 加快建立和完善企业接受职业院校学生实习的制度,督促和支持企业为顶岗实习的学生支付合理报酬。
第二十五条 省职业教育攻坚计划建设项目中的行业性实训基地建设项目,主要面向职业教育集团。
第二十六条 省级财政设立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专项经费,支持职业教育集团建设。鼓励职业教育集团积极利用多种融资渠道吸引行业企业投资。第二十七条 鼓励职业教育集团积极探索吸纳民营资本,实行“公办民助”、“股份制合作”等办学模式。鼓励职业教育集团通过共建、联合、托管等方式,推进院校之间、校企之间的合作办学,实现办学资源由分散到集中的转变。
第二十八条 对职业教育集团内具有“3+2”分段制高职招生资格的院校,在安排招生计划时予以倾斜。
第二十九条 积极鼓励、优先支持职业教育集团开展省外、中外合作办学,引进省外、国(境)外优质职业教育资源。
第五章 指导与检查
第三十条 省教育厅对行业型职业教育集团建设工作进行指导、检查和监督。定期组织开展职业教育集团督导、交流等活动,协调解决职业教育集团发展中的问题。
第三十一条 加强对职业教育集团的管理,定期对职业教育集团开展评估。对组织紧密、成效突出的行业型职业教育集团,将给予一定奖励,并在项目建设上给予倾斜。对组织松散、长期不开展活动的行业型职业教育集团,限期整改;整改后仍达不到要求的,要撤销行业型职业教育集团称号。
第六章 附则
第三十二条 本办法自颁布之日起施行,其解释权和修改权属于河南省教育厅。
第三篇: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研究综述
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研究综述
作者:市职教中心 发表时间:2009-3-30 14:57:4
5访问次数:3698
摘要:史章厘清了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一些基本目题,分析了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现存的主垂问题,并提出一般性的时策建议。
关键词: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
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是一个新生事物,近年来不少地方依托较为优质的职业教育资源,以专业为纽带与行业企业共同组建职教集团,加强校企台作、城乡合作、区域合作促进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的紧密结台。截至2007年9月底,全国有25个省(市、区)成立职业教育集团184个,共有成员单位6410家,另有具有集团特征的紧密型合作组织l21个。
在国家提倡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今天明确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性质了解如何有效开展集团化办学及怎样有效开腱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等,有利于形成有地方特色的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思路,为进一步推动职业教育办学模式的改革、创新和发展提供理论支持。本文并不能解决上述所有的问题,只在试图厘清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一些基本问题,找出集团化办学现存的主要问题,井提出一般性的对策建议。
一,教育集团产生的背景与内涵
1.背景
教育集团的产生大约在1992年之后。为教育集团产生提供理论支持的是教育产业论,其历史渊源可追溯到1979年“教育本质”的讨论,20世纪80年代初西方人力资本理论的引进和80年代中后期“教育商品化”的争议,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我国各种社会力量办学的出现和逐步发展,突破了国家一统天下的办学体制为教育集团的产生奠定了实践基础。20世纪90年代初,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发表,党的十四大确立建立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加快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1992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了《关于加快发展笫三产业的决定》,第一次明确将教育归入第三产业并作为发展的重点。将教育纳入第三产业的序列,直接催生了教育产业论。
既然教育是产业,教育服务向社会及家庭、个人提供用于提高或改善人的素质和思想观念的非实物社会成果,它与演员、医生、导游,售货员一样,提供一种服务消费品。教育是产业就可以作为产业来开发经营,对教育产业经营管理也可以产生利润。教育产业有利可图就可以吸引投资,既可以大量吸引个人和家庭园教育选择注入的教育消费资金,又可以吸收社会团体和个人创办教育的利益获得性投资。必须强调的是上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现代化发展,我国教育需求急剧膨胀和教育投人不足之间的矛盾为民办教育及其教育集团的发展创造了巨大的社会市场空间。此外,在市场经济体制形成中先富起来的阶层,不甘心自己的子女仅接受低标准、普及型的教育,他们愿意接受教育的“高消费”,这也是推动教育进入产业化经营的催化剂。可以说职业教育集团的产生也是教育发展过程中优胜劣汰的结果,是生存的需要,是发展的必然。
2内涵
“集团化”最初源自经济学领域。其内涵是将经济领域中分散的、生产规模比校小的实体以集团的形式有机地结台起来形成规模较大的经济远行实体并以规模优势实现企业经营中的规模效益。当这一概念从经济领域延伸到教育领域,其外延得到了拓展从“集团”延伸为“集团化”它不仅包括紧密型组织结构,还包括松散型的组织结构。但这些组织具有共同的实质、即通过规模效应、资源优化、品牌效应和对口效应带来的高质量和集约化发展,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是以集团化的形式实现职业教育资源共享、结构优化和功能扩展的过程,同时也是形成统一的职业教育服务市场的一种机制和组织形式。从理论和实践看,职业教育集团及其办学过程具有多重属性经济属性、社会詹性和教育属性是其基本属性,综上所述职业教育集团化的基本内涵可归纳为:通过各种形式、多元主体的联盟,借助规模效应,资源优化、品牌效应和对口效应,从而实现人才培养的高质量和集约化、集团实力的提升,同时使得联盟各方利益共赢,共同发展。
二、集团化发展模式与职业教育集团化发展的主要模式
职业教育集团化发展模式包括集团化发展模式和职业教育集团化发展模式,因此,要了解和认识职业教育集团化发展模式有必要首先了解集团化发展的基本模式。
(一)集目化发展模式
高耀明和魏志春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认为教育集团是企业集团组织形式移植而来的教育经营开发组织形式。他们概括出三种教育集团的发展模式。1,积累拓展型模式
这种发展模式创立教育集团的历程通常是从开办短期职业培训班或接管不太景气的成人学校或职业学校开始,经过一段时间的资金和经验积累后。拓展投资面,创办或接管不同类型或层次的学校,形成滚雪球效应。成为由多家类型和层次不同的学校所组成的教育集团。广东信孚教育集团和浙江万里教育集团是这种发展模式的代表。
有的教育研究者认为,这种发展模式的教育集团办学是既遵循教育的规律,又符合市场经济规律,其实质是以教养教,以教促教,按教育成本收费。自收自支,是在国家没有投资的情况下,实现滚动发展的。表面情形看来似乎是这样的,但稍加分析我们便可发现,没有国家投入这一说法不完全符合事实。
2.连锁投资型模式
这种发展模式由企业集团或财团进行先期规模投资,再滚动运行,扩大投资范围,连锁发展,建成学校系列。由于这类学校的硬件设施起点标准高,用高薪招聘水平较高的教师,因而,学费较高。学校采用统一校名、统一模式、统一管理等发展手段,以产业发展观点从产业组织、区域布局、资源配置、运行优化等方面进行产业化管理运作,因而集团的滚动发展较快。
连锁投资型发展模式,因投资地域广泛,一定程度上会增加组织管理的成本,但其优势在于:地域广泛,可以确保生源,降低投资风险;统一校名,可以因多点连锁产生广泛的宣传效应,降低了交易成本;随着规模的扩大,其教育边缘产业,如教材、教学用书、音像制品,以及各种发展学生兴趣爱好特长的培训等,开发的潜力巨大。由于效益不错,这种发展模式的教育集团估计今后若干年会有增加的趋势。
3,名牌复制型模式
这种发展模式指原有的名牌学校依靠其教育品牌,兼并同类薄弱学校或与企业合作创办新学校,通过人才和管理经验的输出,实现名牌复制。优质教育资源扩张,形成具有名牌学校特色的系列学校。
前面两种教育集团发展模式都是企业界人士通过接管原有学校或投资创办新的学校直接参与教育发展。而名牌复制发展模式是教育界与经济界利用各自优势合作参与教育发展。这一发展模式的突出例子是上海建平教育集团。
三种教育集团发展模式,虽然发展方式各异,但其共同的特征是,它们都是企业界对教育发展领域介入的产物。这种介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由于国家教育投入不足而造成的教育供需关系日益紧张的状况,促进了教育的加快发展。
(二)职业教育集团化发展的主要模式
匡瑛在通过对美国、英国、德国、日本、澳大利亚、荷兰、印度及中国台湾地区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模式的梳理比较分析后,按照主导实体不同。从两个维度(主导实体与联盟的实体构成)把职业教育集团发展的模式做了如下分类。
1,政府主导
从国际比较的角度来看,政府主导型的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在数量上是最多的,在模式上也是最丰富的,它涉及到校际问的联盟,如美国的技术准备计划;校企间的联盟,如澳大利亚的新学徒培训制度:多种综合联盟的形式,典型的如德国的双元制,2,院校主导
这类模式在世界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中占有一定比例。该模式中的院校具有相当的实力,其选择的联盟对象包括不同类型的院校、不同层次的院校以及企业和行业,3,企业/行业主导
该类模式是以企业或行业的需求为核心的集团化办学,其目的是培养企业或行业所需要的相关职业人才或技术人才。该模式兼具教育和培训的双重功能,同时面向职前和职后人员。
4,自愿联盟
这类模式一般来说合作差异性较大。其合作方式包括院校之间的合作、校企之间的合作,其中典型的案例是英国的继续教育机构(主要是第三级学院和继续教育学院)与高等教育机构(大学、原多科技术学院以及高等教育学院等)之间的合作,在机构数量上有着多种组合,以一所大学和多所继续教育学院构成一个职业教育集团居多,这种合作完全出于“自愿”,政策扶植仅表现为用教育基金的方式投入,而对于具体操作层面没有规定,给予双方足够的“自由度”。
5,中介主导
这类模式在世界职教集团化办学中并不多见,但确实是具有特殊性和代表性的一类模式。其中典型的是美国的高级技术教育计划(ATE),ATE是一项由联邦政府倡导,1993年由美国国家基金会(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简称NSF)发起的一项旨在满足技师人才需求、有效整合产业与教育的高级技术教育计划,计划投入3800万美元,到目前为止,这一计划已经经历了10余年,参与项目的伙伴遍布美国。ATE主要通过大专和高中程度的课程改革,系统地促进美国的高级技术教育水平。除此之外,在德国的网络化的技术转移中心,也介入了中介组织的力量,即斯坦波茨(STEINBEIS)经济促进基金会,它承担了高专和企业之间的桥梁角色,积极促进高专教授帮助企业研发产品。
具体而言,各国集团化办学的主要模式见表1:
由于集团化办学的组织方式和联盟方式多种多样,连接的层次、行业内的跨度等方面都有各自特点。按照目前存在的主要集团化办学方式,根据五个维度可以建立一个分析框架。这五个维度是:
(1)主导类型,即由哪个实体主导,如政府主导、院校主导。
(2)联盟方式,即以什么方式联盟,如校际联盟,校企联盟,(3)联结关系,即实体间如何联结,包括契约型、资产型和资产一契约混合型。
(4)联合跨度,即联盟的宽度,如跨教育类型、跨行业。表1 世界各国及地区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主要模式汇总表
政府主导
院校
企业/行
自
中主导
业主导
愿联盟
介主导
综合学科(日本)
普+职
社区学院(美 国)技术教育一体化(日本)
校中职 +中高职社区化(台湾)
农业职业教育集团
(荷兰)
高职
中学+技术准备计划
校中学 Tech+prep(美国l
后 继续教育+高等教育
通过SATs的校校合作(英国)
青年学徒制城市技术学
高级技术教育计划ATE(美国)youthApprenticeship(美院(英国)国)
职业学院(德国)
双元制(德国)学徒本位的新学徒制
校
SBNAs(澳大利亚)
学徒培训(印度)
中职学校的鹿特丹航运校办企业(印中心度)
STC—Group集团(荷兰)
企 新学徒培训(澳大利亚)建网络化的技
阿波罗集
教合作(台湾)术转移体系团(美(德国)
国)NIIT(印度)
职业生涯教育公司(美 国)
表2世界各国及地区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主要模式
主要模式
主
联盟
表现形式 导类型
联盟
联合合作结关系
跨度
合点 形式
不同类型
不同层次
混合跨类
全型
型
面素养
契约
跨层型
校际
组合联盟
次
契约
跨类
证型
型、层次
书培养
政府主
校企 导
契约
行业
专型
内
业对口
区域
区域产学结
契约跨类型、层次、地
合
型
行业
理位置
衔接式联盟
契约
跨层
专
型 次 业对口
院
校企
研发式联盟
资产
跨行
专校主导
型 业 业对口
以服务地方经济
契约
跨行
地为核心目的
型
业
理位置
企业
以提供行业人力资
资产
行业
专源为核心日的的联型 盟
内
业对口
行
校企 以提升集团综合实
资产
行业内、跨
专业对业
力为核心目的的联型 盟
主导
层次 口
以拓展品牌影响为
混合跨行
集团品主要目的的联盟
校际
型 业、层次、牌
契约
跨类
全型
型、层次、面素养
自愿联
校企
企业——政
资产盟
中
校企 介主导
府
专业对口
型
契约型
专业对口
(5)、合作结合点,即各实体在哪个方面的合作,如专业对口、地理位置。根据这一分析框架,我们可以把世界各国及地区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模式总结见表2: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
第一,世界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重头戏是政府主导型。其比例占到一半左右。
第二,世界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主要联盟方式是校际和校企联盟。
第三,各国及地区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主要是通过契约来联结的。
第四,世界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跨度较大,包括跨教育类型、跨教育层次、跨行业、跨区城等。
第五,世界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合作结合点主要是以专业为纽带。
三、职业教育集团化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职业教育集团的组建,既符合职业教育发展的基本特征,也符合国家提出的“要进一步整合职业教育资源,推动公办职业院校办学体制改革与创新,走规模化、集团化、连锁化办学的新路子”的发展战略。必须解决当前职业教育的一些主要难题。
根据对目前职业教育集团运作的情况分析,可以把它面临的主要问题概括为:(1)政策对教育集团的认同与保障问题;(2)集团内部关系的厘清;(3)目标的定位问题。
1,政策对教育集团的认同与保障问题
郭苏华认为,职业教育集团化发展过程中,其集团身份的认同、政策的支持与保障在我国依旧是个难题。
首先是集团身份的认同缺乏政策的支持。职业教育集团是跨行业、跨社会组织的一种新型的组织,根据我国对企事业单位的分类,企业和作为事业单位的学校分属不同的组织类型,政府采取不同的公共政策给予管理。目前集团的松散性组织没有资产的基础,在申请法人资格方面有许多障碍,由于集团法人身份的缺失,作为一种组织形式在参与各种社会活动中就难于界定其承担的相应责任。
其次是集团的企业鼓励政策不到位。重建校企合作是集团的一项基本目标。鼓励企业加入职业教育集团有两个出发点:一是职业教育与企业具有天然的联系,没有企业依托的职业教育形同无本之木,在教学目标和培养模式上盲目性和低消耗不可避免。二是企业应该承担职业教育的部分责任。职业教育既有国民教育的功能,又有为企业输送人力资源的功能,企业作为资源的使用者,应该承担相应的责任。集团的企业政策最有效的途径是通过利益杠杆,调动企业的积极性。利益是企业生存发展的根本驱动力,正视这一事实是制定政策的前提。
2,集团内部关系的厘清
米靖在《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若干关系问题》一文中提出了集团化办学中存在的四大关系问题。他认为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必须处理好以下四大关系。
首先是学校与企业的关系问题。在这两者关系中,一般而言,学校与企业有各自的经营理念与目标,双方对校企合作的认知与理解会有本质差异。如何使两者有效结合以推动彼此的发展成为校企集团化发展的关键。
其次是工学关系的矛盾问题。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实现了我国职业教育专业建设、课程开发模式、教学模式的重大变革,从根本上将工作与学习密切地结合起来,米靖认为为了进一步完善工学结合的关系,必须持续推动职业教育中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业学习。
再次是城乡合作办学、资源优化共享的问题。他认为城乡结合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必须进一步贯彻城乡统筹、资源共享、典型引路、整体推进的策略。需要打破城乡“二元”管理体制,地方政府特别是中心城市的政府及其主管部门应制订相应的政策、规章,积极支持、协调,使城乡结合职业教育集团有较完善的组织体系和质量保证措施:要引进市场机制。依靠市场进行合理的招生和专业设置。
最后是中高职结合的关系处理问题。可以说,中、高职相结合是职教集团化办学中关于学制改革的有益尝试。在职教集团内部,如何将中职和高职两个不同学历阶段、不同教学层次的教育衔接贯通起来,形成一个有梯次、有延续性的学制系统成为集团化发展壮大要认真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3,目标的定位问题
职业教育集团化发展由于受区域、经济和劳动力等不同因素的影响,各地的办学发展目标不可能一致。因此,在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发展的前景和定位问题上出现了很多问题,有的学校看见别人的学校怎样定位自己也设置同样的一个目标,结果使办学的目标更加不清晰。
如何清晰自己发展的目标,各学校必须深入一线调研,对当地的经济和劳动力市场等情况有清楚了解,要根据当地经济发展的特点和行业特点来定位本学校的方向。
四、对策与思考
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要实现持续、优质、快速、和谐发展,仅靠牵头院校自身的努力仍不够,还需要政府部门制订相关政策制度,加强调控,建立由行业、企业多方参与的动力机制与协调机制,实现校企政互动、资源优化整合,使以能力为本位的职业教育得以在各个层面上展开。
首先,政府支持。加强政府宏观调控,大力推进集团化办学。地市级以上政府要建立有关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实质性地协调各个相关部门,通过制定相关的政策制度,规范政府、学校、企业等在集团化办学中的权利与义务,整体化推进职业教育。政府部门通过创设环境、搭建平台、制定政策、提供信息服务等,引导职业教育机构面向市场,搞活机制,自主办学。教育部门的学历证书与劳动部门的职业资格证书相互融通转换,教育体系和培训体系相互衔接沟通,学校教育资源和企业、社会培训机构资源相互整合,打破隶属关系的限制进行资源重组。政府利用政策杠杆和市场机制,鼓励企业、职业院校开展多层次、多样化的合作。
其次,行业主导。依托行业、校企合作、社会联动,实现集团化办学。世界范围内职业教育的成功经验表明,行业和企业在职业教育中应当而且能够发挥主导作用,否则,无法办出优质的职业教育。
再次,创新机制。充分发挥行业优势,推动职业教育集团化发展。首先要深化行业办学体制改革。其次深化教育体制改革,促进教育投资多元化:再次充分发挥行业所属国有职业院校优质教育资源的优势,走集团化和连锁化办学的路子,在体制和管理机制上进行创新。实现资产的优化配置,专业、师资、设施设备、招生和就业市场资源等要素的优化配置,以最大限度地发挥行业优势的效应,把职业教育做强。
最后,要深化改革。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促使学校与企业、工作与学习、中职与高职、城市与乡村以及区域之间的关系发生了重要变化和重构。要深刻认识并处理好这些关系,需要在管理、教学、机制和制度设计上等方面深化内部关系的改革,才能推动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又好又快地发展。
第四篇:遵义市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实施方案
遵义市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意见》(黔府办发〔2013〕48号)和《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快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意见》(遵府办发〔2013〕187号),推动全市职业教育集团化发展,特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职业教育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改革创新为动力,进一步整合职业教育资源,形成规模效益,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满足受教育者多样化的受教育需求,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增强遵义职业教育综合竞争力,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集团内资源整合,集统一生源调配、共享师资设备和就业资源、学分互认、教材通用、师资培训、职业资格鉴定、信息互通,实现知识链、教学链、产业链、利益链“四链”深度融合的复合型共同体,不断满足地方产业发展对技能型劳动者的需求。形成有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的技能型人才综合培养基地。
二、基本思路
建立以政府宏观调控、高职院校为龙头,各县(市、区)中等职业学校(技工学校)为骨干,行业和企业、科研机构等参加的遵义职业教育集团。
(一)建设职教集团管理体制机制,成立集团理事会。
下设校企合作部、教学研究部、信息服务部三个部门。集团办公室设在高职学院,协调各个方面的工作。
(二)搭建集团内部信息平台。建立遵义市职教集团网站,网站内容包括集团动态、合作交流、人才需求等栏目。
(三)构建以专业建设和优化布局为核心、以学术交流平台、校企合作平台、优质师资共享平台、招生就业协作平台和技能培训平台为纽带,以市场需求和就业拉动为导向,拓宽校企合作、产教结合发展模式,打造遵义职业教育集团。
三、基本原则
(一)协调发展原则。各职业教育集团要根据市教育局规划方案做好统筹专业布局、办学规模、师资队伍、实训设备设施建设等工作,避免重复建设和同质布点,切实加强职业教育内涵建设,实现规模、质量、效益的协调发展。
(二)资源共享原则。遵义职业教育集团成员发展要调动各级党委政府、学校以及社会力量的积极性,充分发展各自优势,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惠互利,推动职业教育规模化、集团化和品牌化发展。
(三)市场导向原则。各集团成员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创新体制机制,紧贴地方主导产业和优势产业,打造特色品牌专业,凸显职业教育办学特色,进一步增强竞争能力。
(四)特色彰显原则。各集团成员都要以自身所在区域经济为基础,打造自己学校的特色,做到一校一特。
四、工作任务
(一)组建职教集团。建立以龙头学校为主、各集团成 2 员参加共同组建理事会,负责建立健全决策、监督、执行、协商、调解等工作机制。职业教育集团的组建、重大变更或撤销须经市教育局审核同意。以组织章程明确职业教育集团成员的权利、义务和责任,形成成员之间平等自愿、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稳定合作办学关系。
(二)整合集团资源。统一规划,科学布局,统筹集团各成员学校专业设置、办学规模、师资队伍、实训设备设施建设等工作,避免重复建设和同质布点,切实加强内涵建设,实现规模、质量、效益的协调发展。
(三)引领专业建设。以高职院校品牌专业为引领,指导各成员学校在办好现有优势专业的基础上,借助龙头学校的品牌专业共建特色专业。各学校专业建设要结合企业技能岗位需要,对照国家职业标准,制定专业发展规划、培养目标和教学基本要求,对包括专业标准、课程开发、课程设置、教学计划、教师培训、学生技能培训内容与标准、教学质量评估等事项制定统一的培养方向和目标。尤其要紧密结合当地产业经济发展实际,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人才。
(四)强化校企合作。集团要瞄准遵义市企业,尤其是科技含量高的现代化大中型企业。吸收所有与集团学校专业基本对应的行业和企业参与集团化办学,提高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根据企业的实际需求,开展订单培养,实现双方优势互补、资源共享。
(五)中职—高职“直通车”。把中等、高等职业教育纳入一个集团体系,实现中、高职的纵向衔接。做强、做精、做实职业教育,以专业和人才培养为细节,以“多赢”为基本原则,达到资源互补、分段培养(黔教职成发【2013】181号文件精神“3+2”模式)的目标。
(六)搭建校际交流“立交桥”。加强集团各成员学校间的交流与合作,在开展联合办学、共建实训科研基地、组织师资交流、毕业生推荐就业等方面进一步扩大交流面,重点利用龙头学校过硬的师资力量为成员学校培训教师,协调解决紧缺专业所需教师,从而增强集团内部凝聚力。
五、保障措施
(一)提高认识。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各集团院校要进一步加强对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主动积极参与,形成合力,确保此项工作稳步推进。
(二)规范管理。进一步建立健全集团规范运行的各项制度。通过制定组织章程、工作程序和管理制度,对集团化办学实施规范管理。
(三)加强督查。由市政府教育督导室对该项工作的进展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并列入每年对各县(市、区)政府的目标考核范围,确保工作成效。
第五篇: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典型模式
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典型模式
发布时间:2013年9月25日访问量:231信息来源:《教育决策咨询》
经过几年的改革创新,各地在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实践中探索出各具特色的集
团化办学典型模式。
一、产教融合的“校企一体”模式
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过程中,一些国有企业出现困境,导致其举办的学校举步维艰,相继关停并转;同时,国企改制也给校企产权重组提供了机遇,使校企一体职教集团的诞生成为可能。集团具有产权重组形成的核心层、契约关系形成的紧密层、利益相关的松散层多元化的主体结构。集团核心层各成员单位的所有权不变,但使用权由牵头学校行使,实现校企教学人员与生产人员一体、教育
教学与企业生产全面融合。
由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牵头的河北省曹妃甸工业职教集团在“前校后厂,校企一体”基础上逐步发展,相继托管、兼并、买断15家企业和职校,整合校企资源,并根据办学需要对相关企业进行教育化改造。企业接受集团牵头学校管理,校企共同承担教学和生产双重职能,集团核心层实现知识链、教学链、产业链、利益链的“四链融合”,教学人员与生产人员交叉任职、双岗双责,全面实现教学目标生产目标、教学过程生产过程、教学人员生产人员、教学管理生产管理、教学效果与生产效果的 “五项对接”。集团理事会设立校企一体化管委会,协调校企活动和利益关系。集团牵头单位在曹妃甸新校园中建设12万平方米厂房用于集团
企业,丰富校企一体内涵。
二、城乡联动的“以城带乡”模式
要破解城市职业教育生源不足和农村职业教育学生就业难的发展难题,必须充分利用集团优势和纽带,以城带乡,城乡联动,合作办学,一体发展,促进校企合作与资源共享,实现职教集团成员间的互利共赢,有效地增强职业教育的吸引力,促进职业教育的规模发展。
河南是农业大省,城乡二元结构特征明显。河南省信息技术职教集团以城市名牌中、高职学校为龙头,以农村中职学校为主体,以龙头学校的品牌专业为纽带,吸收相关行业、企业及科研单位组建而成,成员为16家省内职业学校和6家省内知名IT企业。利用职教集团平台,推进城乡学校联合招生合作办学,先后在中心城市职业学校与农村职业学校结成了近60个“对子”,联合招生6400余人;由城市学校在农村学校办分校;城乡学校推行教学一体化;城市学校为农村学校培训专业课师资、提供实训条件、安置学生实习、开展技能鉴定;以集团名义联系
就业单位,统筹安置学生就业等,推动了以城带乡、以强带弱。
三、中高职衔接的“中高贯通”模式
中高职衔接是建设现代职教体系的关键与核心。它离不开教育主管部门的行政推动,但具体工作显然不适宜由政府出面组织实施。充分利用职教集团内部中高职院校间合作的组织优势和长期业务联系的便利条件,推进在招生考试制度、学制、教学模式、校际合作、教师培养培训、质量评价、行业指导、实训装备等方面的中高职延续衔接和共建共享,能够显著提高职教集团的内聚力,同时还方便政府
更好地进行统筹协调,整体提升职业教育质量。
上海市电子信息职教集团为开展好中高职贯通培养专业试点工作,成立了教学管理工作小组、“中高职贯通”联合教研室和“中高职教育贯通培养模式研究”课题组,制定相关教学管理文件,统筹规划实训基地和师资队伍等资源,共同探索中高职电子信息类专业教学标准的衔接、对口专业的中职学生直升高职、同层次同专业课程学分互认、职业教育与岗位培训的联动发展和高中毕业生经过一定技
能培训或企业实践后直升高职等问题。
四、专业群与产业群协同发展的“集群对接”模式
职教集团以群体对接为途径,通过专业群合作委员会,快速推进校、行、企联合的跨界教学组织建设,充分体现政府、行业、企业、学校等职业教育利益相关方的核心利益,促进集教育、培训、研发为一体的合作共同体快速成长。嘉兴地处长三角地理中心,城乡一体化发展达到较高水平,产业发展逐步呈现从“块状经济”向区域产业群提升趋势。2009年嘉兴职业技术学院牵头成立嘉兴市欣禾职教集团,建立教育、人力资源、产业等部门组成的集团指导委员会,联合11所中高职院校、8个行业协会、90多家骨干企业等,分设12个专业群合作委员会,作为交流协商与合作的基层组织,将专业建设纳入区域产业群发展服务体系,职业院校专业群对接区域产业群,提升了职业教育服务产业发展的能力。
五、工业园区与职教集团互动发展的“园团融合”模式
职教集团坚持“互动”发展理念,探索建立校企利益链和利益共同体,逐步从“学
校与企业合作发展”转变为“学校与职教工业园区互动”、“职教集团与职教工业园区一体”,具有工业园区搭台,学校企业唱戏的鲜明特点,职教集团与工业
园区融合发展,集团化办学的教育功能与服务产业功能实现双提升。
重庆市工商职教集团所在的江津区,紧邻职教集团布局了30平方公里的重庆职教工业园,将职教资源和企业优势进行整合。针对职教集团主要设置的机械、电子、建筑等骨干专业,职教工业园在引进项目上也专门与学校进行了“匹配”,与之对应。集团通过“订单培养”,实现了育人与用人的“零距离”,毕业与上岗的“零过渡”,通过集团化办学便捷地解决了企业职工培训问题。企业则利用集团成员学校的智力资源和科研优势,与集团成员学校联合开展科研攻关、研制开发
新产品,为企业增加了创新动力和经济效益。
六、管委会整合行业职教资源的“政府主导”模式
政府整合行业职业教育资源,成立职教集团管委会,形成对行业职业教育发展的决策机制,有利于政府协调管理,使集团的地位能够取得广泛的社会认同,为集
团成员与政府部门之间架设起良好的沟通桥梁和权力重新配置的机制。北京市交通职教集团是由政府搭台,以职业院校为主体,以交通特色专业和人才培养使用为纽带,将交通行业职业院校、中外企业、行业协会、科研机构、职业技能鉴定机构紧密穿成线,发挥成员综合优势组建而成。实行“管委会领导下的理事长负责制”,管理机构由决策与管理机构和执行机构两部分组成。集团管委会是集团的决策与管理机构,为常设机构。集团理事会为集团的执行机构,是由成员单位建立的自愿组织,在管委会领导下,对集团的日常工作进行管理。
七、借力跨国企业走出去办职教的“借船出海”模式
依托职教集团,借力跨国企业,积极参与职业教育国际标准和规则的研究与制定,形成职业教育国际发展合力,服务大型跨国集团的海外扩张。企业发挥技术优势,学院发挥教育优势,校企联手境外办学。校企优势互补,共同制定“定制”职业人才的培养方案,共同开发针对性教材,共同建设教学资源,共同实施教育管理,满足企业国际扩展带来的人力资源需求。
2008年国家商务部批准一批大型企业在境外设立工业园区,红豆集团在柬埔寨西哈努克港市购买了12平方公里土地,建立工业园区,2011年第一期20多家企业,5000多员工相继入驻,园区急需管理和操作技术人才。江苏省商贸职教集团由牵头单位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会同成员单位红豆职业大学、红豆集团、柬埔寨西哈努克港特区有限公司,“借船出海”,在柬埔寨西港特区工业园共建西港特区培训中心。企业负责投资建设校舍,院校负责投入师资和教学;企业发挥技术优势,院校发挥教育优势,联合开展西港特区柬埔寨员工的语言培训、入驻企业管理人员的企业管理、国际贸易培训等,受到柬方高度评价并获柬政府立项,提升
了中国职业教育在柬埔寨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