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蔡元培就任北大校长演说2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教学案例 执教:肖培东 点评:何立新
教学背景: 2012年12月27日,浙江省临安市天目高中,“长三角语文教学论坛”。
一、中心句“予今长斯校,请更以三事为诸君告” 师:同学们好!生:老师好!师:请坐。
师:同学们,时至岁末,这节课我们需要回到近百年前北京大学的演讲堂里,去聆听蔡元培先生发自肺腑的演讲。先一起大声地把本文的标题读出来,预备起!生(齐读):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
师:这篇演讲词,同学们已经看过了,我想请问同学们,这篇演讲词里,哪一句话点明了蔡元培先生此次演讲的主旨和内容。你能找到是哪一句话吗?哪个同学说说看?
生1:第一段的最后一句。师:好,请你大声地读出来。
生1:予今长(chánɡ)斯校,请更(ɡēnɡ)以三事为诸君告。
师:好的,找得不错。但有两个字读错了,这两个字都是多音字,都容易读错。第一个字是“长”(zhǎnɡ),不读“长”(chánɡ);还有一个字读什么?哎,是“更”(ɡènɡ),自己加注音。
师:好,同学们一起来读一下。“予今长斯校”,读!生(齐读):予今长斯校,请更以三事为(wéi)诸君告。师:“为(wèi)诸君告”,三个字念错了。(微笑)(学生标注)
师:好,一起再把这句话读准了。“予今长斯校”,预备起!
生(齐读):予今长(zhǎnɡ)斯校,请更(ɡènɡ)以三事为(wèi)诸君告。
二、告--思路清晰、中心明确
师:也就是说,这一次演讲,蔡元培先生要向在场的北大学子告几事? 生(齐):三事。
师:这位同学,请你读读看,告了哪三事? 生2:一曰抱定宗旨,二曰砥砺德行,三曰敬爱师友。
师:“一曰抱定宗旨,二曰砥砺德行,三曰敬爱师友。”再问你,就只讲了这三事吗?还有吗?
生2:他还有计划两事。
师:哦,还交代了他做北大校长接下来要着手计划的两件事情。哪两件事情? 生2:一件是要改良讲义,第二件是要添购书籍。师:在文章的哪里? 生2:最后一段。师:好,请坐。
师:我再问一个同学,就你了,你知道刚才这位同学为什么会这么快地找到答案? 生3:这个文章都有标号,标出的是“一曰”“二曰”“三曰”。
师:也就是说,这篇文章有一些明显的标记--“一曰”“二曰”“三曰”,你还发现什么吗?(生思考)
师:旁边这位同学,你来说说看。生4:前面都有总体的解释。
师:你这句话意思是说,这几句话都是每段开头的第一句话。是这个意思吗? 生4:嗯。
师:好,我们一起连起来读读看。“予今长斯校”,接下来“一曰”,预备开始!生(齐读):予今长斯校,请更以三事为诸君告。一曰抱定宗旨,二曰砥砺德行,三曰敬爱师友。
师:同学们,蔡元培先生为什么要把这些话都设计在段落的最末一句或者第一句呢?
生5:因为这篇文章是一篇演讲词,他要让北大的全部学生都听到他说话的内容,所以,他就要突出这些重点。
师:这也就是说,演讲必须要突出中心,主题鲜明,是这个意思吗? 生5:是的,让大家快速明白。
师:因此,他就要把它放在醒目的位置,段落的第一句,让大家马上就能够抓住要领。这样的话呢,我们就必须把蔡元培先生的这十二个字真正地读到我们的内心深处去,再来读读,预备--“一曰”,一、二,读!
生(齐读):一曰抱定宗旨,二曰砥砺德行,三曰敬爱师友。师:很好。所以,演讲三“告”,“告”要告得思路清晰、中心明确,要让在场的所有听众都能很快地就记住这次演讲的主题,突出蔡元培先生要嘱咐大家的事情。师:同学们再想一想。这些内容,我们刚才是在文本上看到的,也就是在演讲稿上读到的。演讲的时候听众是没有纸质文章的,怎么才能让听众瞬时捕捉到这些核心句呢?也就是说在演讲现场,蔡元培先生又该怎样去突出这个中心,交代出这样一个清晰的思路呢?
生6:他可以通过反复强调他要强调的部分,或者用强调的话来讲明他要讲的事情。
师:反复强调?“一曰”“一曰”这样重复,是这个意思吗? 生6:是。
师:那你重复试试。
生6:一曰,一曰……(声音渐弱,感觉不对)
师:同学们,这样重复,演讲就没有一气呵成的感觉了。现场记录中,蔡元培先生并没有重复这些句子。我们再来读读,好吧。同学们把“予今长斯校”和“一曰”内容连起来读一下,好吧?
生(齐读):予今长斯校,请更以三事为诸君告。一曰抱定宗旨。(连得很快,没有明显停顿)
师:好,这么读的话,重点句是听不出来的。你知道问题在哪里吗? 生7:我觉得要通过明显停顿来表现。
师:对了,要想在演讲现场让大家听到你的演讲重点,你首先要在关键点上读出你的重音来。
师(范读):为诸君告。(“告”字读得稍重)
师:还有,三件事情,要让大家竖起耳朵听,事与事之间要不要马上连下去? 生:不要。
师:你要给他一个等待的机会,让全场适度安静下去后再说下一点。“一曰抱定宗旨”,是不是这样读啊?一起来读读看。“予今长斯校”,预备起!
师生(齐读):予今长斯校,请更以三事为诸君告。一曰抱定宗旨。(节奏好,重音好)
师:很棒,再来,假设这一段读完了,读“二曰”也需要给出这么一个等待的时间。因此,在演讲的现场,蔡元培先生一定是通过语气、语调、重音、停顿的处理来突出今天他要讲的内容,这就是演讲!这位同学再把中心句和“三曰”内容一起来读读看。
生8(读):予今长斯校,请更以三事为诸君告。(节奏、重音较好)生8(继续读):一曰抱定宗旨,二曰砥砺德行,三曰敬爱师友。(节奏、重音较好)
师:你看,这样的话,大家就听懂了,是不是?来,我们把掌声献给这个第一次给我们演讲的同学。(生鼓掌)
师:同学们一起来,“予今长斯校”,预备起!生(齐读):予今长斯校,请更以三事为诸君告。
师(读):请更以三事为诸君告。(节奏、重音好)一起来。
师生(齐读):一曰抱定宗旨,二曰砥砺德行,三曰敬爱师友。(节奏、重音较好)
师:很好,所以,在演讲现场,他应该通过这样的演讲话语来突出他这次演讲的主题,大伙一听就记住了。演讲一听而过,所以,必须要表现出你鲜明的主题。因此,“告”要告得思路清晰、中心明确。PPT显示:
告--思路清晰、中心明确
师:再来“告”一次,好吗?“予今长斯校”,预备起!
生(齐读):予今长斯校,请更以三事为诸君告。一曰抱定宗旨,二曰砥砺德行,三曰敬爱师友。(节奏、重音的处理越来越好)
三、告--直面沉疴、有针对性
师:好,你们看,“请更以三事为诸君告”,同学们,有没有注意到,蔡元培先生为什么要加上这个“更”字?哪个同学说说看。(生思考)
师:如果想不出来,就把这句话读读看。“请更以三事为诸君告”,预备起!生(自由读):请更以三事为诸君告。
师:“请更以三事为诸君告”,你说说看,这个“更”字在这儿起什么作用? 生9:强调。
师:强调,很好!同学们再想想看,蔡先生为什么要特别强调这三件事情?(生思考)师:接下来,我们再把文章读一下。老师先读前半部分,你们接下去。想想看,蔡先生为什么要特别强调这三告的十二个字。
师(读):一曰抱定宗旨。诸君来此求学……果欲达其做官发财之目的,则北京不少专门学校,入法科者尽可肄业于法律学堂,入商科者亦可投考商业学校,又何必来此大学?(节奏、重音、语气好)“所以诸君”,预备起!
生(齐读):所以诸君须抱定宗旨,为求学而来。……此余所希望于诸君者一也。师:“二曰”内容请一个同学来读。这位女同学,请你来读下去。
生10(读):二曰砥砺德行……此余所希望于诸君者二也。(节奏、重音、语气较好,个别语句有点不熟)
师:有点难是吧,有些字读错了,大家找出来了吗?“颓(tū)俗”还是“颓(tuí)俗”呀?
生:颓(tuí)俗。
师:还有几个句子呢,读的时候把词语换掉了。注意,读的时候呢,一定要把字词看准。好,请坐。还有一节,同学们自己快速地浏览,然后思考。PPT显示:
蔡元培先生为什么要强调这三事?(生自由读)
师:好,哪个同学说说看,蔡先生为什么要特别强调这三件事情?
生11:因为,当今社会风气不好,然后大学生就应该有一个不一样的面貌来正面引导这个社会。
师:当时的社会风气相当不好,所以,希望大学生能够挑起改变社会风气的重任。生11:是的。
师:好,你给大家说说看,哪些句子说明当时的社会风气极差。
生11(读):且辛亥之役,吾人之所以革命,因清廷官吏之腐败。即在今日,吾人对于当轴多不满意,亦以其道德沦丧。师:哦,你找到这一句话了,“亦以其道德沦丧”。师:关于“道德沦丧”的句子还有吗?来,这位同学。
生12(读):方今风俗日偷,道德沦丧,北京社会,尤为恶劣,败德毁行之事,触目皆是,非根基深固,鲜不为流俗所染。师:哦,这一句大家看到了吗?在“二曰”内容里面。“方今风俗日偷,道德沦丧”,这句话告诉我们,当时风气差,连贵为北大者都难脱流俗。所以,北大当时的学风、校风都是相当糟糕的,请坐。
师:请同学们再找找看,北大的学风、校风状况。
生13:当时北大人都“志在做官发财,宗旨既乖,趋向自异。平时则放荡冶游,考试则熟读讲义,不问学问之有无,惟争分数之多寡;试验既终,书籍束之高阁,毫不过问,敷衍三四年,潦草塞责,文凭到手,即可借此活动于社会”。都想着当官发财,没好好读书。
师:看到了吗,同学们?当时北大的学生有没有认真在读书? 生:没有。师:平时都是在--生13:“放荡冶游”。
师:“放荡冶游”。你请坐。来,后面的同学,你再来找找。还有哪些句子是说明当时的社会道德败坏以及北大学风糟糕的?
生14(读):外人每指摘本校之腐败,以求学于此者,皆有做官发财思想,故毕业预科者,多入法科,入文科者甚少,入理科者尤少,盖以法科为干禄之终南捷径也。
师:这句话说明什么?
生15:北大学子到这儿来求学的目的都是为了功名利禄。
师:所以,这样一种内心情怀和功利目的的人,他是绝对不能研究好学问的。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蔡元培先生之所以特别强调这三件事情,他是针对什么?对,是针对当时的社会、北大的现状而定的。也就是说,在这一次演讲之前,蔡元培先生一定是对当时的北大以及北大之外的社会,做了很细致的调查研究。我们来看这样一些句子,这就是当时的北大。PPT显示:
外人每指摘本校之腐败,以求学于此者,皆有做官发财思想……
平时则放荡冶游,考试则熟读讲义,不问学问之有无,惟争分数之多寡;试验既终,书籍束之高阁,毫不过问,敷衍三四年,潦草塞责,文凭到手,即可借此活动于社会,岂非与求学初衷大相背驰乎?
方今风俗日偷,道德沦丧,北京社会,尤为恶劣,败德毁行之事,触目皆是,非根基深固,鲜不为流俗所染。道德有亏,行有不正,为社会所訾詈。
师:所以,蔡元培先生在演讲的时候,他不会像刚才这几位同学读的那样平平淡淡的。说到这些现状,他的内心一定会是--生16:悲痛,痛心的!
师:悲痛、痛心、痛恨的!我们请一个同学给大家读一下。(一生起立)
师:“方今风俗日偷”这句,你觉得蔡元培先生在演讲这句的时候,是不是刚才那位女同学给我们读的那样的感觉? 生17:不是。
生17(读):方今风俗日偷……触目皆是……
师:停,感情还没注进去。你刚才说是痛恨的,就要把这种痛恨注入这个句子里面。
师(范读):风俗日偷,道德沦丧。(感情悲痛、语气加重)应该是有这么一种感情在这里面的。全体男同学一起来读一遍,“方今”,预备起!全体男同学:方今风俗日偷,道德沦丧,北京社会,尤为恶劣…… 师:停。“尤为恶劣”应该读好哪个词? 生:“尤”。
师:这个“尤”是更加的意思,所以,悲痛的感情应该在这个词上爆发出来。“北京社会”,预备起!
生(齐读):北京社会,尤为恶劣。(加重语气)
师生(齐读):败德毁行之事,触目皆是。(语气、语调较好)师:好,请坐,再请一个同学来读。来,你来。
生18:方今风俗日偷,道德沦丧,北京社会,尤为恶劣……鲜不为流俗所染。(语气悲痛,语调较好)(师生鼓掌)
师:这就是为什么当时的北大已经陷入了一种很糟糕的道德污染之中。因此,蔡元培先生强调这些,是想告诉大家,大学是干什么的? 生(齐):研究高深学问者也。
师:所以,不明白大学性质,你在大学的行为就可能走向一个极端。所以,演讲,“告”要告得有针对性,这样才能把字字句句都落在在场的每一个北大学子心中,也会落在我们的内心当中。想想我们的社会,想想当时的大学,每一个学生在现场都会低下他沉重的脑袋去思考。PPT显示:
告--直面沉疴、有针对性
师:来,一起读一遍。“方今风俗日偷”,预备起!
生(齐读):方今风俗日偷,道德沦丧,北京社会,尤为恶劣……鲜不为流俗所染。(感情越来越好)
四、告--古朴典雅、浅显易懂
师:对,道德有亏,行有不正,为社会所责。所以,这次演讲的每个字,每一句,都是蔡元培先生内心要对学生说的。因此,在场的学生,基于这种现状,他会去反思,他才有了触动。那么,同学们,再看这句话“予今长斯校”,刚才有同学读的“chánɡ”,老师说读为“zhǎnɡ”,你知道为什么吗?来,哪位同学说说看? 生19:这字是“校长”的意思。
师:哦,“校长”,同学们说是“校长”的意思吗?“我现在校长”? 生20:成为校长,做动词用。
师:哦,我成为校长,名字用作动词。那么,同学们可以看出来了,这一句有着很浓烈的文言气息。这就是这篇演讲词的语言风格,蔡元培先生的演讲词是一篇有文言味道的演讲词,而当时正好是文言文向白话文过渡的时期,这种文言文我们把它称作浅意性的文言文。那么,考虑一下:蔡元培先生用这样的文言语句在北大的礼堂里演讲,你觉得有什么效果? 生21:先生文言功底深厚,知识渊博。师:还有呢?
生22:有高深的学问。
师:哦,看上去有浓浓的文人气质。生22:嗯。
师:知识渊博、有文人气质,那蔡先生是不是把这些句子弄得很深奥很难懂的? 生22:不是的,还是能懂的。师:我们来看一下这个段落。PPT显示:
诸君肄业于此,或三年,或四年,时间不为不多,苟能爱惜光阴,孜孜求学,则其造诣,容有底止。师:我们发现蔡先生在演讲的文言文里都用了些什么句子? 生(齐说):短句。
师:对了,短句便于帮助大家理解。当我们都能读懂这些句子的时候,可想,当时的北大学子就更加容易读懂它了。来,这位男同学,你给大家读一读。注意,这个时候,你就是蔡先生,很有文人气质的先生。
生23(读):诸君肄业于此,或三年,或四年,时间不为不多,苟能爱惜光阴…… 师:先停,记住,你读出的不仅是文字,还是蔡先生的文化,蔡先生的气场和风度。所以,读的时候,字字铿锵,非常非常有感觉的。来,同学们,我们一起来读一遍。
生:诸君肄业于此,或三年,或四年,时间不为不多,苟能爱惜光阴……容有底止。
师:“或三年,或四年”,这个短句在读的时候,语调可以--生24:稍微快一点。
师:懂了吧?这样的话,演讲的时候,语速就有一个快慢的变化。再来读一遍。“诸君肄业于此,或三年,或四年,时间不为不多”,预备起!
生(齐读):诸君肄业于此,或三年,或四年,时间不为不多,苟能爱惜光阴,孜孜求学,则其造诣,容有底止。(节奏、语调、感情较好)
师:哎,把最后一个音拖长一点,文言的味道就出来了。来,“则其造诣”,预备起!
生(齐读):则其造诣,容有底止。(“底止”稍微拖得长、慢)
师:这样,演讲词文言的味道就出来了。所以,演讲不能用晦涩深奥的语言去演讲,而是用浅显易懂的。浅显易懂,文言词的注入又多了份纯朴、典雅。蔡元培先生的书卷气、文人气质和风度,也都能从这篇演讲词中烘托而出。PPT显示:
告--古朴典雅、浅显易懂
师:好,再看,“予今长斯校,请更以三事为诸君告”,同学们,在这里蔡先生为什么要加一个“请”字?有想过吗? 生25:有一种勉励的意思。生26:尊重的意思。
生27:这个“请”字表达了他希望同学们一定要记住这三件事情。师:小小的“请”,很尊重孩子们,同时也提出了自己的勉励。因此,用这个“请”字表现出的是对听众的尊敬。两者之间的心理距离就不知不觉地拉近了,这就是优秀演讲的秘诀了。再看看,蔡先生在这一段里面是怎么样拉近与同学们之间的距离的?大家乐于听,喜欢听他的演讲。师:来,这位同学,你来说。生28(读):士别三日,刮目相见。
师:“士别三日,刮目相见”,很有感情。这是在对孩子们--生28:先进行夸奖。
师:夸奖。你们很棒!你们有长足的进步了!这就使当时在场的北大学生们心里听了非常的高兴。然后,再提点要求,要告诉你们三件要做好的事情。因此,我们讲,演讲还要注意“情感因素”。来,你给大家读一读,“士别三日”,开始!生28(读):士别三日,刮目相见,况时阅数载,诸君较昔当必为长足之进步矣。
师:嗯,不过,我还没有听出你要和孩子们拉近距离的感觉。要夸奖,你就好好地真诚地夸。
生28(再读):士别三日,刮目相见。
师:重音,“士别三日,刮目相见”,你在读的时候,把嘴咧开一点好吗?来,同学们,真心夸一下,预备起!
生(齐读):士别三日,刮目相见。(重音、语气把握得较好)PPT显示:
五年前……诸君多自预科毕业而来,想必闻知。士别三日,刮目相见,况时阅数载,诸君较昔当必为长足之进步矣。
诸君肄业于此,或三年,或四年,时间不为不多,苟能爱惜光阴,孜孜求学,则其造诣,容有底止。
因做官心热,对于教员,则不问其学问之浅深,惟问其官阶之大小。官阶大者,特别欢迎,盖为将来毕业有人提携也。
师生(齐读):况时阅数载,诸君较昔当必为长足之进步矣。(语气、重音好)师:那你说,谁还不愿意接受蔡元培先生的教诲呢?哪个字感情很浓烈? 生29:“必”。
师:一个“必”字,承认大家都已经进步了,然后再慢慢地反省自己的粗陋之处。因此,我们说,演讲其实是一个情感交流,你只有与现场的听众有情感的沟通、共鸣,甚至打动他,你才能走进他的心田。所以,大家注意这个“必”字,一起读这句话。
生(齐读):诸君较昔当必为长足之进步矣。(“必”字加重,“矣”字拖长,情感较好)
师:所以,这是一种真诚的夸奖。再来看,第二节里面,哪个字要注意呢? 生:“苟”。
师:“苟”。来,这位同学,你来读读看。
生30(读):诸君肄业于此,或三年,或四年,时间不为不多,苟能爱惜光阴…… 师:这个“苟”字,你觉得是什么情感? 生30:希望大家能爱惜光阴。
师:嗯,希望,那种深深的希望,深深的期待,就在这个词上面看出来了。同学们,一起来读一遍。语重心长的,“苟”预备起!生(齐读):苟能爱惜光阴--师生(齐读):孜孜求学,则其造诣,容有底止。
师:很棒!再来看,联系感情是不是只说好话呢?不是,在指出社会的沉疴、它的弊端的时候,蔡元培先生又是非常的严厉的,“官阶大者,特别欢迎”,哪个词? 生31:“盖”。有痛惜的感觉。
师:对,“盖”,表原因,都是这么做的。“官阶大者”,来,预备起!生(齐读):官阶大者,特别欢迎,盖为将来毕业有人提携也。
师:愤怒些,痛惜些!因此,一个“必”字,是赞扬;一个“苟”字,有期待;一个“盖”,就很深沉地揭示出了社会道德沦丧的丑陋。因此,我们讲,这一“告”,告出的是蔡元培先生的语重心长、情感真挚。PPT显示:
告--语重心长、情感真挚
五、告--正反对比、有逻辑性
师:再看到这句话,“予今长斯校,请更以三事为诸君告”。
师:要让北大这么多学子、诸君完全听懂并接受蔡元培先生的这段劝勉是不容易的。蔡元培先生除了情感以外,还需要他很深厚的说理功底。我们看看,蔡元培先生是怎样让诸君接受他的告白,一起来读一读第二段“抱定宗旨”下面几节。“若徒志在做官发财”,预备起!生(齐读):若徒志在做官发财,宗旨既乖,趋向自异。平时则放荡冶游,考试则熟读讲义,不问学问之有无,惟争分数之多寡;试验既终,书籍束之高阁,毫不过问,敷衍三四年,潦草塞责,文凭到手,即可借此活动于社会,岂非与求学初衷大相背驰乎?
师:“宗旨既乖”,这个“乖”是什么意思? 生:违背。
师:违背了这个宗旨会怎么样?再看看这段话前面的“宗旨既定”,你能告诉我蔡元培先生此处演讲用了什么手法?(生思考)生32:正反对比。
师:正反对比,再加上文中蔡先生所举的一些道德沦丧的例子,就使得这一告非常具有逻辑性。北大的学生一听,就能很容易地接受蔡先生的这一告。师:同学们,我们再来读。注意正反对比,两种情感。正面充满的是希冀,反面则是深沉的悲愤、痛惜之情。“宗旨既定”,起!生(齐读):宗旨既定……容有底止。师(跟读):宗旨既乖,趋向自异。六、三告,告出怎样的蔡元培?
师:就在这严密的逻辑之中,蔡元培先生的三告走进了无数北大学子的心田,北大也从此展开了一个崭新的纪元。所以,这三告其实包含的是蔡元培先生“学术自由,兼容并包”的精神,也从此奠定了北大的精神。所以,同学们,演讲是一门技巧,既要有针对性、鲜明性,又要注意语言风格、情感和逻辑严密。那么,同学们想过吗?通过这“三告”,通过这两个计划,你听出了一位怎样的蔡元培? 生33:循循善诱的蔡元培。生34:文采斐然的蔡元培。生35:严谨认真的蔡元培。师:严谨在哪儿?
生35:他这文章非常有逻辑性。
师:不但演讲如此,他做事情也很严谨。你发现了吗?他居然提出了两个小小的计划,是什么?
生(齐):改良讲义、添购书籍。师:相对于现在的有些校长,我们蔡校长真的是非常的细心、严谨,而他所做的一切都是匍匐在“大学是研究高深学问者也”上边的。我们还可以从这“三告”中“告”出有更多精神品质的蔡元培。有人就用这八个字来称赞他,来,我们一起来深情地赞扬一下,预备起!生(齐读):学界泰斗,人世楷模。师:加上点感情好吗?“学界”预备起!
生(再齐读):学界泰斗,人世楷模!(饱含感情)
七、读好“三告”
师:“学界泰斗,人世楷模”,这堂课,我们最主要的就是要听懂他的“三告”,然后,读好他的“告”。在场的天目高中的同学们,今天,让我们也把蔡元培先生的深深勉励融入我们的内心深处,读好这段话,预备起!
生(齐读,饱含感情):所以诸君须抱定宗旨,为求学而来……则其造诣,容有底止。
师:真好,比前边第一次要读得好多了,真正地把蔡元培先生的声音提炼到自己内心。让我们记住蔡元培先生一个世纪前的声音。全体起立!一起来读一读,蔡元培先生最重要的声音。“予今长斯校”,然后读出“三曰”,预备起!
生(齐读,感情饱满):予今长斯校,请更以三事为诸君告。一曰抱定宗旨,二曰砥砺德行,三曰敬爱师友!
师:希望这十二个字也能装载在你们的内心深处,为你们的天目高中争光,谢谢!★实用文,要教出“实用”值。这篇演讲词,很容易教成北大历史课或者班会德育课,上着上着,就会和学生大谈做人做学问的道理。我在备课本上把“演讲”两个字写得大大的,然后我会紧紧地盯着它,直到它融进我的内心。我想起钱梦龙老师的“课前自问”习惯。他在进入教学过程之前,总要这样自觉地问问自己:“我教的是一门什么课?为什么要教这门课?这样教对促进学生的发展有什么意义?”我觉得,我们还要把老师自问中的“课”字改成“文”字,即“我教的是一篇什么文章”。知晓课程意识,还要彰显文体意识。课程思维外,我们的教学思维首先是文体思维,其次才是文本思维。我很喜欢林忠港老师说的一句话:“对于演讲词而言,文体是纲,要用它提纲挈领;听众是灯,要用它照亮文本。”扣住文体来教学,彰显文体意识,这维系着我们的专业立场和职业尊严。
★读蔡元培和他的文字,总会神往那个“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各学派大师云集的北大,总会想起矗立在未名湖畔、苍松翠柏之间的那尊伟大的、永远为教育思想着的半身铜像,总会想起1917年1月9日北京大学开学典礼上那个痛心呼告的身影。“教育者,非为已往,非为现在,而专为将来。”百年前真正实现了教育民主和教育平等的北大今何在?“抱定宗旨,砥砺德行,敬爱师友”,百年前的“三告”犹在耳边!《易经》曰:“凡益之道,与时偕行。”有时,回归才是一种出发。我们,能吗?教育,能吗?
★中山装,红色围巾,我用这样的穿着向这百年前振聋发聩的演讲致敬!到了课堂后半段,听着学生越来越好的演讲诵读,我真觉得回到了遥远的北大礼堂。窗外细雨蒙蒙,所有的树都静默着!它们也不喜欢透彻的分析!
★既要教出演讲稿的本质特征,又要教出“这一篇”的独特个性,这大概就是教学此文的难处所在。我在备课纸上排列着演讲的特点,比如鲜明性、针对性、逻辑性、感染性等等,我反复读着“予今长斯校,请更以三事为诸君告”这一演讲核心句,思维辐射状地朝向演讲的各个特点。没错,围绕“三告”,做足文章,就是它了!“演讲的时候听众是没有纸质文章的,怎么才能让听众瞬时捕捉到这些核心句呢?”这样一转,演讲词结构明晰、话题鲜明等特点就化成了真实的演讲诵读,学生就能借助语速、语气等的调整变化来表现演讲中心以及结构的特点,这就是在实实在在实践演讲类文本的教与学了。
★“我总相信,在沉睡的世界中,只有我的心为这千万颗太阳激动。”雨果的诗,我用来思考语文教学。语文面前,我们要做最真诚的思想者,它的门必定会为最纯洁的心开启。--肖培东
“这是一篇演讲词,我就想体现„演讲‟,就想把它上成一堂„演讲‟的语文课。”肖老师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肖老师始终紧扣演讲词的特点,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的过程中体悟蔡元培先生为何要如此来设计这篇演讲词。在课上我们可以反复听到这样的提问,如“为何这位同学这么快就找出了答案”,如“如果在演讲现场该如何体现这句话”,如“为何突出„更‟”“为何用„请‟字”等等。这些提问不管是针对字、词,还是句,我们都可以鲜明地体会到肖老师对于此文的文体特征--演讲词的关注。肖老师几乎没有我们所谓的“深入分析,深刻体悟”,他完全就是一个导读者,他遵循着这一文本体式的规律,引导学生反复地在诵读中体悟文本的内涵以及蔡元培先生的精气神。语气、语调的把握,重音的关注,停顿的控制,在肖老师的引导下,学生读得一遍比一遍到位。清晰的文体定位上出了精彩,感谢肖老师在这堂课中的时时提醒:我们是语文老师,我们有自己的使命。--浙江省天台县平桥中学何丹
下午第一节课是来自浙江永嘉的肖培东老师执教的《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肖老师抓住“予今长斯校,请更以三事为诸君告”这一关键句,从实用文的角度别开生面地通过“今”“长斯校”“请”“更以”“三事”“诸君”“告”几个词的剖析来串接全文,特别是围绕“告”字的分析,得出:蔡元培演说思路清晰,中心明确;演说内容直面沉疴,有针对性;演说言辞古朴典雅,浅显易懂;演说语重心长,情感真挚;演说逻辑性强。整个课堂在教师带领学生细读文本和深度剖析中完成,充分抓住实用文的本体特点,从环节设置到炼字炼句再到信息提取,浑然一体,从容大气。
--安徽省合肥市第六中学张选军
之前听过一些老师上这课,总觉得旁枝末节的东西多了些,讲北大的前世今生,大谈当今大学的现状,谈对蔡元培提的“三事”的理解、启迪等等,课堂热闹,师生言而无尽,乐此不疲。从德育的角度出发,这样的课是成功的,有思想,甚至针砭时弊,然而,回忆历史代替了咀嚼文字,热闹的讨论代替深情的朗诵,文字的美感、思想的碰撞、感情的炽热没了,语文的世界单薄而乏力。听完肖老师的“演讲”课,我们庆幸,文字的美感没有丢失,课文的灵魂没有迷失,蔡元培先生的思想那样深邃,感情那样炽热,其人犹在历史的隧道里用深邃的目光看着我们,看着我们今天繁华而浮躁的语文世界。我更愿意像肖老师那样“颔首”,乃至是“匍匐”着教语文,我不想离文字太远,也不想在功利这条路上走得太偏。--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刘方旭 【名师点评】
细节见功力,慢中有奇珍 四川省教育科学研究所何立新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是培东先生2012年12月27日在浙江省临安市天目高中“长三角语文教学论坛”上的一堂公开课。课堂上,培东先生着中山装,系红色围巾,用精妙的课堂构思和绵密的语文逻辑,向中国现代教育家蔡元培先生百年前那场振聋发聩的演讲表达着敬意。
正如培东先生在其博文中说的那样,“知晓课程意识,还要彰显文体意识。课程思维外,我们的教学思维首先是文体思维,其次才是文本思维……扣住文体来教学,彰显文体意识,这维系着我们的专业立场和职业尊严”,培东先生紧紧抓住课文演讲词的文体特点,围绕蔡元培先生的“三告”,精准定位教学内容,课堂结构精致、细腻,富于节奏感,教学程序不紧不慢、张弛有度,层层深入、步步推进,学生语言实践能力和思维品质的提升得到了具体落实,真可谓“细节见功力,慢中有奇珍”。
一、千淘万漉,吹沙见金:精准的教学内容选择
众所周知,对于语文教学来说,“教什么(学什么)”远比“怎么教(怎么学)”更重要。换而言之,教学内容选择直接决定了语文教学学科属性的存亡和学科价值的高低。
语文教学必须回归语文学科本位,教学内容的选择不能过度关注文本的人文内涵,过于强调情感的熏陶和思想的启迪,轻视对文本语言材料的玩味涵泳,轻视对文本的文体特征的认识和对作品艺术手法、语言风格等的具体理解和赏鉴。语文教学应通过教学内容的合理选择来引导学生透过“语音语调层”“意义建构层”“修辞格层”逐步走向“意象意境层”和“思想情感层”,不能以思想性取代文学性,把语文教学异化或泛化为架空文本、脱离语言的空洞抽象的、贴标签式的道德说教。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是一篇演讲词,教学时很多教师最容易犯的一个错误就是把它教成和学生大谈特谈做人、做学问道理的历史课、班会课、思想政治课,从而失去这篇课文教学应有的语文属性和学科教学价值。
而培东先生则是“在备课本上把„演讲‟两个字写得大大的,然后紧紧地盯着它,直到它融进自己的内心”,在教学内容选择的细节上做足文章。小课堂,大讲究。纵观培东先生的整个课堂教学,皆以演讲词这一文体特征为出发点,紧紧抓住“三告”,引导学生从演讲词文本中的核心句入手,借助语速、语气等的调整变化,具体体会演讲词结构明晰、话题鲜明等共通特点;课堂教学还不断诱导学生深入了解这篇演讲词语言上使用浅近的文言文,多用短句,巧用正反对比等手法的运用,深切体验蔡元培先生“这一篇”的独特个性。篇章结构、语言风格、句式特点、手法运用的赏鉴成为这堂课的核心内容和任务,语文教学的学科属性和价值在这堂课上得到了高度重视和实现。
二、抽丝剥茧,层层深入:缜密的教学程序设计
合理的教学内容选择必须用缜密、细致的教学程序安排来得以具体落实。教学程序的缜密、细致则又具体体现在教者对教学过程中一个个具体细节的设计和把握之中。钱梦龙先生认为,“教学细节,细而不小”,“一个教学过程如果充满了生动活泼的细节,这样的教学过程必定也是生动活泼,乃至是异彩纷呈的;反之,如果教学细节处理失当,则必定导致整个教学过程的失败”。
培东先生是一个极其细腻、精致的人,从衣着打扮到言谈举止。课如其人,《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一课教学程序的设计可谓细腻、精致到了每一个细节:从课文中心句“予今长斯校,请更以三事为诸君告”入手,引导学生整体把握演讲词文意,进而步步追问,让学生从课文明显的语言标记--“一曰”“二曰”“三曰”等中概括出演讲词的内容要点,体会演讲词的内容结构以及思路清晰、中心突出的共通特点;然后再用“蔡先生为什么要特别强调这三件事情”的问题,引导学生把阅读关注点从宏观的篇章结构的感知引向中观的思想内容的理解,依次领会演讲词对于当时社会风气和北大学风、校风的现实针对性;接着,培东先生充分运用诵读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实践中细致感受蔡元培先生演讲词运用浅易文言的语言形式,妙用短句和正反对比手法所产生的古朴典雅、浅显易懂、语重心长、情感真挚、逻辑性强的语言表达功效;最后,课堂教学基于文本,又跳出文本,教师深入引导学生认识课文中显现出的蔡元培先生“学界泰斗,人世楷模”的精神风范,领会演讲词中“抱定宗旨,砥砺德行,敬爱师友”对于自身生命成长的重要意义。整个课堂教学程序的设计循序渐进、丝丝入扣、简洁清晰、浑然天成,有细节之实,亦有灵动之美。
再则,教学过程中每一张PPT出现的时机也都很有讲究:培东先生绝不用自己的意见的先行来取代学生的阅读体验和思考,总是在学生充分地诵读感知和思考探讨后适时出现,显现出教者对学生个性阅读体验的尊重,看似不经意,实则有精细的设计和考量。
三、深入践行,循循善诱:细腻的言语实践活动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语文教学尤其要重视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一文采用浅易的文言写作,具有古朴典雅、浅显易懂、语重心长、情感真挚、逻辑性强的语言风格和特色。要真正体会作品的这一风格和特色,必须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充分实践,深入品味演讲词的语气、语调、重音和停顿,从中细腻体味演讲人的思想情感。培东先生《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一课最为显著的行为特征就是学生丰富诵读实践的开展和诵读领悟能力的提升,琅琅的书声回荡在课堂上,语文智慧的火花燃烧在碰撞中:
①“告了哪三件事?”“只讲了这三件事吗?”“哪两件事情?”“为什么会这么快找到答案?”“你还发现了什么吗?”
②“反复强调?„一曰‟„一曰‟这样重复,是这个意思吗?”“这样重复,演讲就没有一气呵成的感觉了……这么读的话,重点句是听不出来的。你知道问题在哪里吗?”“对了,要想在演讲现场让大家听到你的演讲重点,你首先要在关键点上读出你的重音来!”“再来„告‟一次,好吗?„予今长斯校‟,预备起!”
③“悲痛、痛心、痛恨的!我们请一个同学给大家读一下……”“停,感情还没注进去。”
④引导学生对文本中“请更以三事为诸君告”中的“请”和“更”,“尤为恶劣”的“尤”,“予今长斯校”的“长”等关键词语的意蕴及诵读技巧,以及对“诸君肄业于此,或三年,或四年,时间不为不多,苟能爱惜光阴,孜孜求学,则其造诣,容有底止”这一短句的节奏、语调和情感的具体把握。……
教学活动中,学生的诵读不仅限于读准字音,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的诵读指向了文本内容结构的显著语言标志--“一曰”“二曰”“三曰”及其表达功效,使得演讲词思路清晰、中心明确,指向了节奏、重音的合理处理对于演讲效果的具体作用,指向了对演讲者直面沉疴、痛心疾首的情感的深切体会,指向了对此篇演讲词古朴典雅、浅显易懂、语重心长、情感真挚、逻辑性强的语言风格及特色的具体感悟……
这样的语言实践活动细腻而深入,充满了教者在教学过程中的从容和期许,显现着培东先生“慢下来,活出自己,享受生命的从容和宁静”的生活态度对其语文教学的影响。
不仅如此,从上面的具体教学行为中,我们还能深深领会到培东先生对学生内部言语能力的重视,善用追问,推动学生主动的言语实践,启迪学生的语文智慧,扎实训练学生的思维品质,是这堂课十分重要的一种价值追求。
“语文课,首先必须是文本阅读课,有琅琅的书声,有真诚的对话,有主动的揣摩,有深刻的反思,有精神的升华。”
培东先生是这样说的,更是在教学实践中这样做的。观其课,读其人,心有所感焉,故记之。
从细雨下,点碎落花声/从微风里,飘来流水音/清浅细微/诗人的美/语文的美--肖培东
第二篇:蔡元培就任北大校长演说
一. 导语设计
1917年1月4日,国立北京大学的校工们在门口列队欢迎新任校长蔡元培。出人意料的是,这位新校长向校工们脱下礼帽,以一个非常平民的质朴姿态,走进中国的最高学府。从此,北大这一潭死水掀起了巨大波澜,蔡元培开始了他一生最为辉煌和伟大的教育改革。先生在此,北大重生。这一天注定要载入史册,一场至今依然掷地有声的演讲,正悄然推动着中国历史的车轮从黑夜走向黎明。今天就让我们到文中去聆听先生的教诲,感受北大之父的精神魅力吧!(板书标题)二.学习目标(生齐读)
1.结合本文结构,学习演讲辞的写作特点。
2.分析关键语句,深入理解文章的内涵和思想文化意义。3.了解蔡元培的个人魅力和伟大贡献。三.研读课文。
师:从题目上我们可以看出这是一篇演讲稿,让我们先了解一下演讲。它是在较为隆重的仪式上和某些公众场所发表的讲话文稿。是传播知识、发表见解的重要途径,是沟通心灵、争取同盟的有力桥梁。(PPT)好的演讲能够运用语言的魅力影响听众的思想,进而影响听众的行为。蔡元培校长在这次演讲传播了什么思想,发表了什么见解呢?让我们一起走进文本; 师: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哪位同学起来概括一下课文的主要内容。生:三点,一曰二曰三曰
师:好,请坐。她说了中间三段的内容,第一段和最后一段说了什么,谁补充一下?
生:第一段介绍了蔡元培先生跟北大的渊源;最后一段讲的是蔡元培先生担任校长之后,所要采取的举措。
师:你说的非常准确 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文章的结构。简短的开场白,引出了本次演讲的话题,中间三段提希望,大家把三点希望一齐读一读。学生齐读(齐读三点)师:最后一段作者写自己上任以后的计划:改良讲义,添购书籍。三事都是位于每段的段首,位置很醒目。
师:为什么要这样安排啊?(注意本文演讲辞的特点)生:这样更容易让听众抓住演讲的中心。
师:演讲是一讲而过,听众没时间慢慢理清思路、细细推敲字句,为了让听众听懂。所以演讲词要观点明确 思路清晰,这为演讲成功的第一要素PPT:观点明确 思路清晰 师:蔡校长给学子们提出的第一个希望就是抱定宗旨,宗旨这个词是什么意思? 生:目标 师:蔡校长并没有直截了当地告诉我们要抱定什么宗旨,而是隐藏在他演讲的字里行间当中,孩子们,你们一定要认真去读,看看蔡校长他到底要学子们抱定什么宗旨呢? 生:所以诸君须抱定宗旨,为求学而来。师:面对北大学子这么一群当时的知识精英,蔡校长为什么要旗帜鲜明地提出来大学是要学习这么一个理所当然的要求,并把抱定求学的宗旨放在他认为使至关重要的第一位呢?这就需要我们了解一下当时的北大现状和社会现状。请看一段视频。(插入视频)
师:视频里的北大被人喻为“大染缸”“臭虫窝”,可谓是培养腐败官员的养习所。对此本文里也有涉及,下面请同学们认真品读课文“找出能反映北大现状的句子”边找边用笔划出来。好,找好的同学起来说一说。生1:“外人每指摘本校之腐败,以求学于此者,皆有做官发财思想” 生2:“平时则放荡冶游,考试则熟读讲义,不问学问之有无,唯争分数之多寡。” 生3:“试验既终,书籍束之高阁,毫不过问,敷衍三四年,潦草塞责,文凭到手,即可借 1 此活动于社会” 师:“冶游”的意思是? 生:游玩的意思。师:塞责的意思是? 生:敷衍,学习不认真。
师:从中可以看出,这是一群什么样的学生? PPT:这是一群 的学生。
生:不学无术的,只想做官发财的,不关心国家民族前途的,只考虑自己的。
师:北大的学子怎么会是这样的?仅仅是他们个人的原因吗?我们要探究一下当时的社会。找出文中体现时代背景的句子。PPT:这是一个 的社会。
生2:方今风俗日偷,道德沦丧,北京社会,尤为恶劣,败德毁行之事,触目皆是。(原文第三自然段)。
师:提取一个关键词——道德沦丧。
师小结:蔡校长清醒的认识到,此时中国真正的危机,是道德和信仰的危机。改革北大必须从改革学生的观念入手,所以蔡校长提出了三点希望,都具备什么特点呢? 生:针对性强
师:这位同学说出了演讲稿的另一特点(PPT:针对时弊 对症下药)
师:此时出任北大校长可谓是受命于危难之间,而蔡元培却抱着坚定的信念走进北大,“挽狂澜之即倒,扶大厦于将倾”请大家设想一下,假如你是当时的北大校长,你正站在北大礼堂的讲台之上,面对着动荡不安,道德沦丧的社会,面对着不学无术,争名逐利的北大学生,你会泛起怎样的情感波澜?你会用什么样的情感和语气发表演讲? 演讲内容以大屏幕上的文字为主,请选你最感兴趣的一段大声朗读课文。(原为四句,现改为俩句)
1.今诸君苟不于此时植其基,勤其学……误己误人,又岂本心所愿乎? 2.方今风俗日偷,道德沦丧……鲜不为流俗所染。师:好大家停下来,第一位蔡校长在哪里? 生:我读第二句“方今风俗日偷……”
师:你为什么读这么快,或者说,你想表达什么情感。生:根据当时的社会风气提出的这些要求。师:这是什么情感? 生:愤怒、痛心之情
师:好,你请坐。对这种之情,他读的很快,大家看在表达一种愤怒、痛心之情的时侯,还有没有其它的表达方式?比如慢一些大家试一试。生:齐读
师:由此我们明白,同一种情感可以有不同的表达方式。可以快也可以慢。大家看看你们班上哪个同学最有蔡校长的风范?
生:读“今诸君苟不于此时植其基,勤其学” 师:在这里你觉得表现了蔡校长的什么情感? 生:对学生不满、恨铁不成钢,师:蔡校长对学生有批评和担忧,对社会有不满和愤怒,这体现了他金刚怒目的一面,爱之深,方能责之切。在演讲中蔡校长仅仅只表现了这些情感吗? 生:不是,还有激励和期望之情
师:请大家细细体味文本,说说最能打动自己的是哪一句。生:“不惟开诚布公,更宜道义相勖……亦莫能辩,此所以必互相劝勉也。”
师:你感受到校长的什么情感?
生:蔡校长用平缓的语气娓娓道来,对学生进行劝勉鼓励。
师:好,请坐。体会的非常到位。类似这种情感的还有吗?比如说在抱定宗旨这一部分 生:究之外人指摘之当否,姑不具论……问心无愧,于我何损? 师:你觉得这一句表达的情感是什么?
生:对广大学生的期望,对别人的看法,不要过份在意,只要自己问心无愧就可以了 师:激励之情对吗?大家看看“弭谤不如自修”什么意思?哪位同学来解释一下? 生:消除别人对自己的诽谤要加强自身的修养。
师:说的非常好,这个典故出自三国的陈寿的《三国志》,前面还有一句“救寒莫如重裘”意思是抵御寒冷莫如穿上厚厚的裘皮大家,消除诽谤最好的方法是加强自我的修养,老师注意到这句话的人称代词是“我”,这本应是校长对学生说的话,应该用“你们或诸君”才对呀。大家一起读一读
PPT:弭谤莫如自修,人讥诸君腐败,而诸君不腐败,问心无愧,于尔等何损? 师:这样改好不好呢?
生:不好,用“我”能体现蔡校长与学生站在一条战线上,共同面对外界的指摘,拉近了他与学生的距离。
师:你是一个善于体会别人内心的人,这正是蔡校长设身处地地忠告,使学生更容易接受。师:在演讲时,蔡校长是痛心中有希望,愤怒中含激励,所以,演讲最感人的根本不在于文辞的华美,而在于什么呢? 生:感情的真挚
师:演讲者能用自己的情感之火点燃听众的情绪,这体现了演讲辞的又一特点,(PPT情感真挚,感染力强)
师:游学归来的蔡元培认识到一个国家是由一个个具体的人构成的,它由这些人创造,并且决定,只有一个国家拥有那些寻求真理的人,能够独立思考的人,能够不计利益为这片土地付出的人,这个国家才能走向独立和富强。所以当蔡校长清楚地认识到这一点时,他把所有的期盼,所有的渴望都放在了这些学子身上,他希望他们加强自身的修养来改变这浑浊不堪的社会,修(板书)同学们在文中找找,看看哪些词语和句子体现了要学生加强自身“修”养? 师:好,找好的同学,请说一说。生:弥谤莫如自修
师:在这一节要求学生加强哪一方面的修养? 生:爱惜光阴,孜孜求学。师:也就是要学生修——学。(板书:修学)
师:好,请坐,有补充的没有,其他部分还有有关的词语吗? 生:第三段,苟德之不修,学之不讲,同乎流俗,合乎污世
师:同学们懂“德之不修,学之不讲”什么意思吗?有没有同学知道的。你说什么意思,还解释一下好吗?
生:假如如果不自工修养的话,不讲究学问。
师:基本意思是正确的,这个句子出自孔子的《论语》,原文是“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意思是不加强道德修养,不研究学问,听说道理不施行,有缺点不改正,这让我很担忧,在这一节中强调的是? 生:修德(板书)
关于“修”的句子,同学们还有没有要补充? 师:在改良讲义,添购书籍里面有没有? 生:不惟恃教员讲授,尤赖一己潜修。
师,我们把同学们讲的归纳一下,看一看。师:大家自由的读一下。生:齐读
师:强调修身的目的是什么?
生:中国文人自古就要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通过培养优秀的北大学子,达到平天下的目的。师:强调修学是想以学生之力最终开启整个民族之智,强调修德是想以北大为旗帜来重塑整个社会之道德,最终达到先生教育救国的理想。
师:全文围绕修身之“修”字,展开论证,正面明宗旨,反面析危害,谈修身之原因,明改革之举措,思想深邃,逻辑缜密,体现了演讲辞的又一特点。PPT思想深邃、逻辑严密
师小结:下面我们把刚才说到的演讲词的特点总结一下,大声齐读 观点明确,思路清晰 针对时弊,对症下药 情感真挚,感染力强 思想深邃,逻辑严密
师:演讲的力量超乎我们的想象,“ 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蔡校长出于自身坚定的信念发出了改革北大宣言。在演讲中,先晓之以理,再动之以情,最后导之以行。用一篇演讲就改变了中国学术精英人生目标及信仰。
在蔡校长的人格魅力的感召下,在校长“民主自由,兼容并包”的旗帜下,用不了多久,那个叫陈独秀的文科学长就会把德先生和赛先生请进北大,北大的讲堂上,鲁迅将带着他的《狂人日记》引发一场空前的白话文运动。过不了多久,新近传来的马克思主义将在这里生根发芽。此时的北大再不是腐朽官僚的养成所,在那里,学术与信仰达到了空前的自由。按照钱理群先生的说法——
出示PPT:中国知识分子从庙堂走向民间,从官场走向象牙之塔、十字街头,正是从蔡先生踏进北大这天开始的。——钱理群
师:这里的“走向十字街头”指的就是——1919年的五四运动,而这篇演讲发表于1917年,仅仅用了两年的时间,蔡校长就使北大学生成为一代有思想、新学识、新道德的优秀青年,担负起力挽颓俗以振兴国家的重任。可谓是化腐朽为神奇,蔡先生居功至伟。
师小结:蔡元培先生90多年前在北大的就职演说,不仅唤醒了当年的北大学子,也打动了我们的心灵。他不朽的声音,将穿越时空,永远回荡在我们灵魂的深处,陪伴我们不断成长,走向每一个成功。让我们永远铭记校长的谆谆告诫吧!这节课就上到这儿,谢谢同学们,再见!
第三篇:蔡元培就任北大校长演说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
蔡元培
五年前,严几道⑪先生为本校校长时,余方服务教育部,开学日曾有所贡献于同校。诸君多自预科毕⑫业而来,想必闻知。士别三日,刮目相见,况时阅数载⑬,诸君较昔当必为长足⑭之进步矣。予今长斯校,请更以三事为诸君告。
一曰抱定宗旨⑮。诸君来此求学,必有一定宗旨,欲知宗旨之正大与否,必先知大学之性质。今人肄业⑯专门学校,学成任事,此固势所必然。而在大学则不然,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外人每指摘⑰本校之腐败,以求学于此者,皆有做官发财思想,故毕业预科者,多入法科,入文科者甚少,入理科者尤少,盖以法科为干禄之终南捷径也⑱。因做官心热,对于教员,则不问其学问之浅深,惟问其官阶之大小。官阶大者,特别欢迎,盖为将来毕业有人提携⑲也。现在我国精于政法者,多入政界,专任教授者甚少,故聘请教员,不得不聘请兼职之人,亦属不得已之举。究之外人指摘之当否,姑不具论,然弭谤⑳莫如自修,人讥我腐败,(而我不腐败),问心无愧⑴,于我何惧(损)?果欲达其做官发财之目的,则北京不少专门学校,入法科者尽可肄业于法律学堂,入商科者亦可投考商业学校,又何必来此大学?所以诸君须抱定宗旨,为求学而来。入法科者,非为做官;入商科者,非为致富。宗旨既定,自趋正轨,诸君肄业于此,或三年,或四年,时间不为不多,苟能爱惜光阴,孜孜⑵求学,则其造诣,容有底止⑶。若徒志在做官发财,宗旨既乖⑷,趋向自异。平时则放荡冶游⑸,考试则熟读讲义,不问学问之有无,惟争分数之多寡;试验既终,书籍束之高阁⑹,毫不过问,敷衍三四年,潦草塞(sâ)责,文凭到手,即可借此活动于社会,岂非与求学初衷大相背驰乎?光阴虚度,学问毫无,是自误也。且辛亥之役,吾人之所以革命,因清廷官吏之腐败。即在今日,吾人对于当轴多不满意,亦以其道德沦丧⑺。今诸君苟不于此时植其基,勤其学,则将来万一因生计所迫,出而仕(任)事,但任讲席,则必贻误⑻学生;置身政界,则必贻误国家。是误人也。误己误人,又岂本心所愿乎?故宗旨不可以不正大。此余所希望于诸君者一也。
二曰砥砺⑼德行。方今风俗日偷⑽,道德沦丧,北京社会,尤为恶劣,败德毁行之事①,触目皆是,非根基深固,鲜②不为流俗所染。诸君肄业大学,当能束身自爱。然国家之兴替,视风俗之厚薄。流俗如此,前途何堪设想。故必有卓绝之士,以身作则,力矫颓俗③。诸君为大学学生,地位甚高,肩此重任,责无旁贷④,故诸君不惟思所以感已,更必有以励人。苟德之不修,学之不讲⑤,同乎流俗,合乎污世⑥,已且为人轻侮,更何足以感人。然诸君终日伏首案前,芸芸(营营)攻苦,毫无娱乐之事,必感身体上之苦痛。为诸君计,莫如以正当之娱乐,易不正当之娱乐,庶于道德无亏⑦,而于身体有益。诸君入分科时,曾填写愿书,遵守本校规则,苟中道而违之,岂非与原始之意相反乎?故品行不可以不谨严。此余所希望于诸君者二也。
三曰敬爱师友。教员之教授,职员之任务,皆以图诸君求学便利,诸君能无动于衷乎⑧?自应以诚相待,敬礼有加。至于同学共处一室,尤应互相亲爱,庶可收切磋⑨之效。不惟开诚布公,更宜道义相勖⑩,盖同处此校,毁誉共之。同学中苟道德有亏,行有不正,为社会所訾詈,己虽规行矩步,亦莫能辨,此所以必互相劝勉也。余在德国,每至店肆购买物品,店主殷勤款待,付价接物,互相称谢,此虽小节,然亦交际所必需,常人如此,况堂堂大学生乎?对于师友之敬爱,此余所希望于诸君者三也。
余到校视事仅数日,校事多未详悉,兹所计划者二事:一曰改良讲义。诸君既研究高深学问,自与中学、高等不同,不惟恃教员讲授,尤赖一己潜修。以后所印讲义,只列纲要,细微末节,以及精旨奥义,或讲师口授,或自行参考,以期学有心得,能裨实用;二曰添购书籍。本校图书馆书籍虽多,新出者甚少,苟不广为购办,必不足供学生之参考。刻拟筹集款项,多购新书,将来典籍满架,自可旁稽(jī)博采,无虞(yú)缺乏矣。今日所与诸君陈说者只此,以后会晤日长(cháng),随时再为商榷(quâ)可也。2词语解释
选自《蔡元培全集》第三卷(浙江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释义
⑪严几道:即严复(1853—1921),几道是他的字,近代启蒙思想家、翻译家,京师大学堂改名为北京大学后的第一任校长。
⑫预科:当时北大设文、法理、工科和预科。预科相当于北大的附属高中,学制为三年(后改两年),毕业后可免试升入本科。
⑬况时阅数载:况且时间经过几年。阅;经过
⑭长(cháng)足:形容进展迅速。
干禄:求功名利禄。禄,古代官吏的俸给。
⑮抱定宗旨:抱定研究学问的宗旨。
⑯肄业:在这里是就学的意思。肄;学习。
⑰指摘:指出错误,加以批评。
⑱盖以法科为干禄之终南捷径也:以;把。干禄;求取功名利禄,禄;古代官吏的俸给。终南捷径;比喻达到目的的便捷途径。
⑲提携:比喻在事业上扶植后辈。
⑳弭(mǐ)谤(bàng):弭;消除,平息.。禁止非议.制止指责议论.⑴问心无愧:指没有做对不起别人的事。
⑵孜孜:勤勉。
⑶则求造诣,容有底止:学业达到某种程度。容有底止;前途可望。(容有;或许能相当深。底止;深的意思)。
⑷若徒志在做官发财,宗旨既乖:徒;只、仅仅。乖;背离,违背宗旨。
⑸冶游:同“游冶”。四处游玩。
⑹束之高阁:把东西捆起来,放在高高的架子上面,比喻放在一边不用它,不管它。
⑺吾人对于当轴多不满意,亦以其道德沦丧:当轴;旧指当政大臣,比喻居于政要地位。语出《宋史·苏轼传》:“积以论事,为当轴者恨”。以;因为。沦丧;沉没,丧失。
⑻贻误:错误遗留下去,使受到坏的影响;耽误。
⑼砥砺:砥(dǐ)(旧有读zhǐ);细的磨刀石。砺;粗磨刀石。此指磨练。
⑽日偷:越来越苟且敷衍,只顾眼前。偷,苟且。
①败德毁行:违背道德,败坏品行。败:使败坏。毁:使毁坏。
② 鲜:少。
③以身作则,力矫颓俗:则;榜样。力矫颓俗;全力改正不良的风气。矫;改正(矫枉过正)。
④责无旁贷:自己的责任无可推卸。
⑤苟得之不修,学之不讲:(此句为宾语前置句)。之;作用:提宾。
⑥同乎流俗,合乎污世:乎;介词,同“于”。
⑦庶于道德无亏。庶;期望、希望。
⑧诸君能无动于衷乎:衷;内心。
⑨切磋:比喻共同学习,互相研究讨论。
⑩相勖(xù):相互勉励。
a.訾詈(zǐ lì):指责,诋毁,谩骂。b.店肆:店铺。
c.视事:官吏到职开始工作。
d.潜修:深入钻研。
e.期:希望。
f.裨:益处、有好处(名代宾)。
g.旁稽博采:广泛采集,旁征博引。旁;广大普遍。稽;考察,考核。博;广泛,普遍。旁稽,博采两词意义相仿,连用表示从多方面考察,吸收每个人长处之意。
h.虞(yú):贻误。
i.会晤(wù):见面
j.商榷(quâ):商讨。
以:1.以求学于此者:因为。
2.以法科为干禄之终南捷径也:把。
3.亦以其道德沦丧:因为。
翻译
五年前,严几道先生为本校校长时,我刚刚在教育部工作。在开学那天曾为北大做了一点事情。各位都是从预科读下来的,所以想必你们也听说过我。士别三日,刮目相看。何况已经过去了好几年,各位也一定是有了长足的进步。我今天就要执掌北大,所以有三件事要通知各位:
一是抱定宗旨。各位来北大求学,肯定有一定的宗旨。如果想知道你的宗旨是否正大,就要先知道大学的性质。现在的人专科学校就读,学成之后有所工作,这是理所当然的。然而在大学则不是这样。大学是研究高深学问的地方,外人常常指责咱们北大的腐败,因为在北大读书的人,都是有着当官发财的梦,所以从预科毕业后,大多数是进入法律系,进入文科的很少,进入理科的更少。大概是因为法律是做官的捷径啊。因为一心想做官,所以不问老师的学问深浅,而是问官职大小。官阶大的人,特别受欢迎,大概是为了方便毕业生有人提携啊。现在我国的政法工作者,大多是进入政界,专职做教授的人很少,所以聘请教师,不得不请兼职的人,这也是不得已之举。讨论外人指摘的合适与否,不具体说了,消弭批评最好的办法就是提高自己的水平。别人说我们腐败,我们问心无愧,有什么可恐惧的啊。真是有做官发财的目的的话,北京有很多专科学校,进入法律系可以在法律学校学习,进入经济系可以在商业学校报考,又何必要来北大呢?所以各位要抱定宗旨,为了寻求知识而来,进入法律系,不是为了做官;进入经济系,不是为了发财。宗旨定下来,事情就都进入轨道了。各位在这里学习,或者三年,或者四年,时间不是不少,如果能珍惜时间,努力学习,那么成绩会很大的啊。如果只是为了发财做官,宗旨就是错误的,那么就会出现问题。平时不努力学习,临考试时再熟读讲义,不考虑有没有获得知识,只挣分数的高低;考试一完,就把书都扔在一边,混个三四年,有了文凭,借着这个在社会上走动,这岂不是与进入大学的初衷背离了吗?虚度光阴,毫无学问,是耽误自己啊。且辛亥那一战,我们之所以革命,就是因为清廷的腐败啊。就是现在,也有很多人对政府不满意,也是因为社会的道德沦丧啊。现在各位如果不在这个时候打好基础,勤奋学习,则如果将来为生计所迫,担任讲师,则一定会耽误学生的啊。进入官场,则会耽误国家,这是贻误别人啊。误人误己,谁又愿意这样呢?所以宗旨不可以不正大。这是我对各位的第一点希望。
第二,将德行努力砥砺磨炼,现今的风气越来越苟且敷衍,只顾眼前,道德沦丧,北京社会尤其是这样,败坏德行的事情,比比皆是,不是德行根基牢固的人,少有不被这种风气污染的。各位在大学学习学业,应当能约束自己,爱惜自己。国家的兴衰,要看社会风气是高尚还是低劣。如果都流于这种风气,前途不堪设想。所以必须有卓越的人士,以身作则,尽力矫正颓废的社会风气。各位作为大学学生,地位是很高的,理应承担这份责任,不能推卸,所以各位不光要思考如何提升自己,更必须要成为他人的榜样。假设不修德,不讲学,和颓废的社会风气同流合污,已是侮辱自己,更何谈成为他人的榜样。然而各位终日在书桌前发奋学习,没有什么娱乐活动,肯定会感到身体上的劳累痛苦。我为各位打算,不如用正当的娱乐活动替代不正当的娱乐互动,既不损害自己的德行,也对身体有好处。各位进入自己的专业时,曾经填写了志愿书,遵守本校的规章制度,如果中途违反,不就是当初的意思不一样了吗?所以品行不可以不严谨对待和修养。这就是我对各位的第二点希望。
三是敬爱师友。教员教授知识,职员服务大家,都是为了大家学习的便利,大家总不可能无动于衷吧?所以就应该以诚相待,尊敬有礼。至于同学住在一起,尤其是应该互相关爱,这样才会有互相交流学习的效果。不光要开诚布公,更要互相勉励,都在北大,则要荣辱与共。如果有同学道德有问题,举止有不当,社会上遭到批评,即使你自己德行合体,也难以辩解,所以大家更要互相勉励。我在德国,每当到商店里买东西,店主都热情款待,付钱接物,也都互相说谢谢。这虽然只是细节,但这是交际所需要的,普通人况且这样,更何况堂堂大学生呢?对于师友的敬爱,这是我对各位的第三点希望。
我掌管北大才仅仅几天,很多校务还不是很了解,现有两个计划:一是改良讲义。不仅要靠讲授的知识,还更要靠各位自己的潜心学习。以后印教义,只印提纲,细节上的,还有精要的内容,都由讲师口述,或者学生自己找参考,以求学有所得,能够真正对大家的学习有作用。二是添购书籍,本校图书馆书籍虽然多,但是新书很少,如果不广泛购书,必然不能足以给学生参考。现在正在筹集钱款,多多购买新书,将来书籍满架,自然可以多方参考,不会有知识上的缺乏。今天和各位说的就这么多,来日方长,随时都可以和我商讨这些啊。3
作者简介
生辰: 1868年1月11日
祭日: 1940年3月5日
蔡元培(1868—1940),浙江绍兴人,原籍浙江诸暨,民主主义革命家和教育家。蔡元培数度赴德国和法国留学、考察,研究哲学、文学、美学、心理学和文化史,为他致力于改革封建教育奠定思想理论基础。曾任教育总长、北京大学校长、人学院院长、中央研究院院长等职。他为发展中国新文化教育事业,建立中国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做出了重大贡献,堪称“学界泰斗、人世楷模”。1917~1928年在北大任职期间,锐意改革,使北大面貌焕然一新。他提出了“五育”(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美感教育)并举的教育方针和“尚自然”、“展个性”的儿童教育主张。他试图通过贫儿院的试验和推广,逐步以学前儿童公共教育替代当时的家庭教育,最终实现学前儿童公育的理想。他是我国近现代美育的倡导者,主张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三方面实施美育,设想通过胎教院、育婴院、幼稚园三级机构实施学前儿童美育:把胎教作为美育的起点;让婴儿及其母亲生活在由自然美和艺术美构成的环境之中;认为幼稚园的美育一方面通过舞蹈、唱歌、手工等“美育的专题”进行,另一方面则要充分利用其他课内涵的美育因素,如“计算、说话,也要从排列上、音调上迎合它们的美感,不可枯燥的算法与语法。”教育论著有《蔡元培教育文选》、《蔡元培教育论著选》等。
第四篇:蔡元培就任北大校长演讲
1月20日
蔡元培先生就职北大校长演讲
百年老课文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演说(蔡元培)
(一九一七年一月九日)
五年前,严几道先生为本校校长时,余方服务教育部,开学日曾有所贡献于同校。诸君多自预科毕业而来,想必闻知。士别三日,刮目相见,况时阅数载,诸君较昔当必为长足之进步矣。予今长斯校,请更以三事为诸君告。
一曰抱定宗旨诸君来此求学,必有一定宗旨,欲求宗旨之正大与否,必先知大学之性质。今人肄业专门学校,学成任事,此固势所必然。而在大学则不然,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外人每指摘本校之腐败,以求学于此者,皆有做官发财思想,故毕业预科者,多入法科,入文科者甚少,入理科者尤少,盖以法科为干禄之终南捷径也。因做官心热,对于教员,则不问其学问之浅深,惟问其官阶之大小。官阶大者,特别欢迎,盖为将来毕业有人提携也,现在我国精于政法者,多入政界,专任教授者甚少,故聘请教员,不得不下聘请兼职之人,亦属不得已之举。究之外人指摘之当否,姑不具论。然弭谤莫如自修,人讥我腐败,而我不腐败,问心无愧,于我何损?果欲达其做官发财之目的,则北京不少专门学校,入法科者尽可肄业法律学堂,入商科者亦可投考商业学校,又何必来此大学?所以诸君须抱定宗旨,为求学而来。入法科者,非为做官;入商科者,非为致富。宗旨既定,自趋正轨。诸君肄业于此,或三年,或四年,时间不为不多,苟能爱惜分阴,孜孜求学,则其造诣,容有底止。若徒志在做官发财,宗旨既乖,趋向自异。平时则放荡冶游,考试则熟读讲义,不问学问之有无,惟争分数之多寡;试验既终,书籍束之高阁,毫不过问,敷衍三四年,潦草塞责,文凭到手,即可借此活动于社会,岂非与求学初衷大相背驰乎?光阴虚度,学问毫无,是自误也。且辛亥之役,吾人之所以革命,因清廷官吏之腐败。即在今日,吾人对于当轴多不满意,亦以其道镕沦丧。今诸君苟不于此时植其基,勤其学,则将来万一因生计所迫,出而任事,担任讲席,则必贻误学生;置身政界,则必贻误国家。是误人也。误己误人,又岂本心所愿乎?故宗旨不可以不正大。此余所希望于诸君者一也。
二曰砥砺德行方今风俗日偷,道德沦丧,北京社会,尤为恶劣,败德毁行之事,触目皆是,非根基深固,鲜不为流俗所染,诸君肄业大学,当能束身自爱。然国家之兴替,视风俗之厚薄。流俗如此,前途何堪设想。故必有卓绝之士,以身作则,力矫颓俗。诸君为大学学生,地位甚高,肩此重任,责无旁贷,故诸君不惟思所以感已,更必有以励人。苟德之不修,学之不讲,同乎流俗;合乎污世,己且为人轻侮,更何足以感人。然诸君终日伏首案前,芸芸攻苦,毫无娱乐之事,必感身体上之苦痛。为诸君计,莫如以正当之娱乐,易不正当之娱乐,庶于道德无亏,而于身体有益。诸君入分科时,曾填写愿书,遵守本校规则,苛中道而违之,岂非与原始之意相反乎?故品行不可以不谨严。此余所希望于诸君者二也。
三曰敬爱师友教员之教授,职员之任务,皆以图诸君求学便利,诸君能无动于衷乎?自应以诚相待,敬礼有加。至于同学共处一堂,尤应互相亲爱,庶可收切磋之效。不惟开诚布公,更宜道义相励,盖同处此校,毁誉共之,同学中苛道德有亏,行有不正,为社会所訾詈,已虽规行矩步,亦莫能辩,此所以必互相劝勉也。余在德国,每至店肆购买物品,店主殷勤款待,付价接物,互相称谢,此虽小节,然亦交际所必需,常人如此,况堂堂大学生乎?对于师友之敬爱,此余所希望于诸君者三也。
余到校视事仅数日,校事多未详悉,兹所计划者二事一曰改良讲义。诸君既研究高深学问,自与中学、高等不同,不惟恃教员讲授,尤赖一己潜修。以后所印讲义,只列纲要,细微末节,以及精旨奥义,或讲师口授,或自行参考,以期学有心得,能裨实用。二曰添购书籍。本校图书馆书籍虽多新出者甚少,苟不广为购办,必不足供学生之参考。刻拟筹集款项,多购新书,将来典籍满架,自可旁稽博采,无漠缺乏矣。今日所与诸君陈说者只此,以后会晤日长,随时再为商榷可也。
第五篇:读《蔡元培就任北大校长》有感
今天,再一次认真的把蔡元培先生的《就职北京大学校长演讲》读了一遍。不得不说,每次读完都会有更加深刻的感受,心灵上也再一次收到洗涤。现在,作为一名大学生,对这篇演讲的理解,体会也更加深刻,置身于其中。下面我就谈谈自己对这个演讲的感受。
蔡元培先生提出了三点,对于第一点抱定宗旨,珍惜光阴,孜孜求学,不以高官厚禄,富甲一方为读书的目的。我觉得这是人读书求学的本质,大学生在校接受高等教育,在于扩展自己的视野,增长自己的知识,拓展自己的见识,真所谓修身。不可否认,我们作为时代青年,终将走上社会的各个岗位,但是我个人认为在求学阶段,我们应该目的明确,那就是增长知识,踏踏实实的学习,研究。如此,以后我们才能在自己的道路上走的坚实,走的成功。第二点蔡先生说要砥砺德行,一个人不仅要有才,更重要的是要有德,我们国家更是需要德才兼备的人才。古人说德大于才是贤人,而才大于德是小人。首先我们应该要有责任感,敢于负责,敢于担当,作为大学生更是如此,这样以后我们才能肩负更重大的任务;其次我们要爱国,国是大家,大家的安定关乎小家的幸福,作为一名中国人,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爱我们的国家,保护我们的国家,为国家付出自己的热情;最后我们应该有自己的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心中时刻守护道德标准。第三点,蔡先生说敬爱师友,在学校,老师和同学是我们接触最多的人。老师为我们授业解惑,同学与我们一起奋斗,另外敬师爱友也是我们中国人的传统。另外蔡先生所提关于购置新书等多项举措,切实关乎教学,说明他观察细致,准备充足,是一位务实的校长。
以上三点是我对蔡元培先生演讲的体会和理解,我觉得时至今日,蔡元培先生的教诲对我们当代大学生仍然有很多启示的东西,希望我们大学生永远都是时代的先锋,为我们的国家,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