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检察机关介入安全事故调查之思考
检察机关同步介入
重大安全生产责任事故调查之思考
李建国 张 建 兵
安全事故是影响一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近年来,重大安全生产责任事故呈多发高发态势,给国家和人民利益造成重大损失,很多事故的发生与少数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直接相关。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严重不负责任,违法违规,亵渎和滥用职权,甚至徇私舞弊、贪赃枉法,是一些重大安全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作为国家法律监督机关的人民检察院,要充分发挥法律监督职能作用,进一步严肃查办重大生产安全责任事故涉及的职务犯罪。2006年2月,《关于加强行政机关与检察机关在重大责任事故调查处理中的联系和配合的暂行规定》(下称《暂行规定》)颁布实施,国务院第493号令《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下称《条例》)2007年6月起施行。以上规定为检察机关同步介入重大安全生产责任事故调查,有效拓展法律监督空间,通过法治手段遏制重特大事故频发势头提供了法律依据。笔者就检察机关同步介入重大安全生产责任事故的一些问题进行简要探析,以期对司法实践能有所裨益。
一、检察机关同步介入重大安全生产责任事故的意义
在重大安全责任事故的调查处理过程中,行政监察机关和国家安 作者简介:李建国(1970—),男,汉族,江苏如皋市人,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党组书记。
张建兵(1966-),男,汉族,江苏南通市人,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人民检察院法律政策研究室主任、人民监督员办公室主任。全生产监督管理等部门成立的事故调查组,负责查明事故发生原因、确定事故性质、明确事故责任等工作。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在事故发生后,虽然及时采取了调查和救助措施,但这一机构的性质和地位决定了它的局限性。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是一个行政部门,权力十分有限,而安全生产中的重大责任事故问题往往与行政机关渎职侵权相联系。事故背后官员的渎职“嫌疑”需要司法介入。司法介入重大事故问责,在中国其实就是检察介入。法院是中立的裁判机构,奉行的是“不告不理”。法院不可能,也无必要介入事故处理。但检察机关就不同了,在宪法上,检察机关的定位是国家法律监督机关,不但行使诉讼监督之职,还有监察百官守法与否之责。事故背后官员的渎职“嫌疑”能否证实,需要检察机关及时和全面的调查。不介入,调查就无从谈起,官员的渎职“嫌疑”也将因此保持悬疑。检察机关是我国的法律监督机关,维护公共利益、保障人权是检察机关的神圣使命。安全生产中的重大责任事故涉及重大公共利益,涉及劳动者的生命权,涉及生产领域的公共秩序问题,世界各国都把检察官作为公共利益的代言人和人权的捍卫者,检察机关同步介入调查重大安全生产责任事故是检察机关的法律地位所决定的。检察机关介入重大责任事故调查,主要是负责依法查处发生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或建设及使用过程中,造成人员伤亡或者其他严重后果,对事故负有领导、管理责任,依法应追究刑事责任的国家工作人员贪污贿赂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等职务犯罪案件。因此,检察机关的同步介入是追究刑事责任的重要保障和有效措施,刑法的威慑力不 仅取决于刑罚的严厉程度,而且取决于侦查工作的效率和质量,检察机关介入重大责任事故调查,既可以对事故是否存在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涉嫌职务犯罪进行初步调查和判断,对存在贪污、贿赂、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贪赃枉法等职务犯罪案件线索能及时掌握,有利于对案件查处和搜集、保护、固定证据提供便利,还可以避免案件线索和证据因事过境迁导致无法追究职务犯罪责任人以及避免事故责任人逃避责任和逃逸等情况的发生,将有利于更好地发现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从而为预防同类事故和犯罪的重复发生制定出更有效的对策。
二、实践中检察机关同步介入重大安全生产责任事故调查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公、检、安监之间的权力分工界限不清
我国宪法和相关法律法规对公、检、安监三部门在重大安全事故处理上的权力进行了分配。权力分工是基本原则,同步介入只能作为一项补充措施。然而在实践中,如果缺乏上述正确的认识,同步介入重大安全事故的调查就有可能演变成全面介入,这样不仅公、检、安监三家的职责会混淆不清,而且还会造成公安机关、安监局的过分依赖心理,过于依赖检察院的工作,甚至过分依赖检察机关“表态”的倾向,不利于公安侦查人员、安监人员发挥调查案件的积极性。
(二)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职责不明
在我国法律对各部门的权力分工中,检察机关所担负的监督职能是保证司法活动、行政活动能够得以公正进行的重要制度之一。检察 机关既要监督公安机关、人民法院的司法活动,还要监督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行政行为。同步介入固然是一种能够即时纠错、防错于未然的有效监督措施,具有加快办案速度、提高办案质量的价值,但它却不可能适用于所有的重大安全事故案件,只能限于少数重大的或有典型意义的个案。事实上,试图对所有的重大安全事故都采取检察机关同步介入的措施,客观上受到检察机关本身人力、财力、物力的限制。
(三)检察机关调查取证难
长期以来,由于人们受到“为公不犯罪”观念的影响,在出现安全生产事故的时候,认为不是故意的,主观恶性不大,因此存在“同情”的心理,一些犯罪行为被忽视、容忍和“谅解”,因此在司法机关办理案件时容易出现不好取证、不做证的情况。
三、检察机关同步介入重大安全生产责任事故的法律定位 《暂行规定》和《条例》在有关检察机关参与调查的规定中,均使用“应当邀请”一词。《暂行规定》第二条规定“国务院或国务院授权有关部门组成的事故调查组,应当邀请最高人民检察院参加;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或政府授权有关部门组成的事故调查组,应当邀请同级检察机关参加”。《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应当邀请人民检察院派人参加”。因此,检察人员不应当被认定为调查组成员,而应定位为参与人员。这个定位也是符合实际需要的,如果将检察机关所派人员作为调查组成员,可能造成检察机关因盲目听从调查组的统一调遣,最终丧失自身的独立性和主动性,不利于检察职能的发挥。虽然检察人员不是调查组成员,但与调查组的关系应当是积极配合、紧密 协作,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调查组调查的有关材料应当及时分送检察人员;二是调查组召开的有关会议应当通知检察人员参加;三是调查组发现与事故有关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涉嫌职务犯罪的,应当及时告知检察人员,并移送有关证据材料;四是检察机关发现涉嫌渎职犯罪线索,需要借阅和复制调查组有关材料的应经事故调查组负责人批准;五是检察人员向有关人员调查或询问时,调查组和有关部门应予以协助和配合;六是检察机关对犯罪嫌疑人决定立案或采取拘留、逮捕等强制措施的,应当向事故调查组负责人通报;七是检察机关应将对犯罪嫌疑人的查处情况及时告知调查组。
检察机关介入事故调查必须准确定位,明确查办重点。检察机关(主要是反渎职侵权部门)介入事故调查要立足法律监督的职责范围,既不能消极应付,也不能越俎代庖,要树立检察机关既是事故调查组的成员单位又是独立执法办案部门的观念,认真履行职责,在重大责任事故调查处理中认真执行《暂行规定》,充分发挥检察机关办案优势,为安全生产做出积极贡献。
一要严格遵守公、检、安监之间的分工原则。我国刑事诉讼法第七条明确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进行刑事诉讼,应当分工负责,互相配合。”我国法律规定安监局综合监督管理全市安全生产工作。按照行业、属地原则,指导、协调和监督有关部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公安机关和安监部门应依法分别行使各自的职权,不能过分依赖检察机关。公安机关应就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时间、地点、人物、事故的直接原因、事故的伤亡人数及伤亡情况、事故的 定性作出调查报告,控制事故直接责任人,并对事故的处理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和方案。安监部门应就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根本原因、哪个环节监管不到位、事故性质的认定、事故直接责任人的认定作出调查报告,并对该移送公安机关的及时作出移案决定。检察机关反渎职侵权局应该对查清事故的原因、后果和相关人员的责任等问题展开调查,搜集相关证据,并以事立案,在配合公安机关查清重大事故前案的同时,重点调查事故背后有无相关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玩忽职守、滥用职权等职务犯罪。
二要明确同步介入与切实履行法律监督职能之间的关系。检察机关同步介入调查是切实履行法律监督职能的一种方式。但是,检察机关同步介入调查不仅是调查重大安全事故背后的相关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玩忽职守、滥用职权等职务犯罪行为,更多的是最大限度地掌握事故发生的各类原始资料,防止有关部门在重大安全事故发生后销毁证据、涂改证据、串供等不利于刑事侦查的不法行为,加强对重大安全事故背后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渎职侵权行为的事前、事后监督。同时也是对同步介入调查的公安机关、安监部门的调查事故的行为的事前监督,防止出现由于行政执法部门的非法行为或疏忽而致使证据丢失或串供现象的发生。
三要规范渎职侵权案件的犯罪嫌疑人的调查程序。调查人员应对第一时间介入事故现场调查获取的第一手资料予以保密,在查清重大安全事故背后的渎职侵权犯罪行为后,应坚持司法独立原则,固定证据,确定渎职侵权犯罪的犯罪嫌疑人,进行立案侦查。
四、完善检察机关同步介入重大安全生产责任事故工作机制思考 要深入贯彻《关于加强行政机关与检察机关在重大责任事故调查处理中的联系和配合的暂行规定》,完善检察机关同步介入重大安全生产责任事故工作机制,加强与有关行政执法机关的协调配合,加强与事故调查组的协调配合,进一步理顺检察机关的检察调查与行政调查的关系,共同做好重大责任事故调查处理工作。
(一)建立行政机关职能部门与检察机关查办重大责任事故涉及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职务犯罪工作定期联系制度。进一步理顺检察机关与行政机关在重大责任事故定性、责任认定、案件移送、侦查取证等工作环节的协作配合关系,规范线索移送和案件协查措施。凡是造成经济损失20万元以上或死亡1人或重伤3人以上,或造成其他重大损失,或者引发群体性事件,造成恶劣影响的重大责任事故,检察机关都能及时派员介入事故调查。
(二)制定检察机关介入事故调查的实施细则。鉴于《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对检察机关介入事故调查的规定过于简单,可以考虑制定详细的配套实施细则,以地方法规或规章的方式实施,进一步完善检查机关介入时的程序和权力,规范事故调查组的义务和责任,增强条例的可操作性和权威性。
(三)加强调查活动的制度建设。一是联络制度。建立以行政区域划分的专门性事故调查处理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调查组成员应当尽量相对固定,确定兼职(或专职)的联络员,在全地区发生重大安全责任事故后迅速行动、协调一致。二是情况通报制度。对调查过程中 遇到的重大情况、问题和阶段性调查成果等,以会议、简报等形式进行通报,便于把握重点方向,更好地开展调查工作。三是备案审查制度。凡调查组的重大活动,特别是研究讨论情况,均由专人记录在案,与事件调查处理结果共同作为资料存档备查。四是保密制度。事故调查往往涉及对相关单位、人员的处理,甚至要追究刑事责任,参与调查的人员应当遵守纪律,防止泄密,确保调查的顺利进行。
(四)建立重大执法行动邀请检察机关参与监督制度。将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由事故后的责任调查提到事故前的执法行为监督环节,更有利于优化执法行为,保障执法质量,提高执法效果。具体而言,生产行政执法部门在重大生产安全执法活动中邀请检查机关参与监督,检察机关可以对执法的方式,案件的处罚和移送等方面提供建议,对发现的违法不当行为提出纠正意见,从而从源头上防止渎职行为。
联 系 人: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人民检察院法律政策研究室 张建兵 电 话:0513-86528854、86115000转5508 邮 编:226300 邮 箱:tz86516410@sina.com
第二篇:关于检察机关介入公安机关侦查工作办法
广东省惠州市人民检察院、惠州市公安局 关于检察机关介入公安机关侦查工作办法
(试 行)
第一条 为了加强检察机关与公安机关的互相配合,加强检察机关对侦查活动的监督,规范检察机关介入侦查、引导取证工作,保证刑事诉讼依法顺利进行,维护公平正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的有关规定,结合我市的工作实际,制定本工作办法。
第二条 介入侦查、引导取证的主要任务是,检察机关通过介入侦查,对公安机关收集、固定、保全、完善证据等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及时发现并纠正侦查活动中的违法行为,保证侦查取证工作依法、客观、全面,确保准确、有力地打击犯罪。
第三条 检察机关介入侦查、引导取证,应当严格遵守以下原则:
(一)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引导而不越位;
(二)打击犯罪与保障人权并重;
(三)依法,适时,适度。第四条 介入侦查、引导取证的重点案件包括:
(一)涉外犯罪案件;
(二)严重危害社会秩序的暴力犯罪案件;
(三)危害公共安全的犯罪案件;
(四)严重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犯罪案件;
(五)涉嫌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案件;
(六)恐怖活动犯罪案件;
(七)集团犯罪案件;
(八)上级机关交办或者领导批示督办的案件以及侦查机关挂牌督办的案件;
(九)本地区首次办理的新罪名犯罪案件和当地社会影响较大的案件;
(十)立案监督案件;
(十一)公、检双方认为有必要提前介入的其他案件。
第五条 检察机关介入侦查、引导取证,在案件犯罪嫌疑人批准逮捕前由侦查监督部门负责,公诉部门认为需要或应邀请介入侦查的,可以与侦查监督部门共同进行。案件犯罪嫌疑人批准逮捕后由公诉部门负责。
第六条 提前介入、引导取证,一般在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刑事拘留后进行。下列案件,公安机关案件承办部门应当在刑事立案当日通知检察机关侦查监督部门介入侦查:
(一)致死3人以上或被害人、犯罪嫌疑人身份特殊或情节特别恶劣、影响大的杀人案;
(二)造成3人以上死亡或10人以上中毒的投放危险物质案;
(三)公共场所、敏感重要部位、重要设施发生的爆炸案及情节恶劣、影响大的纵火案;
(四)抢劫金融网点、运钞车及抢劫现金或财产价值100万元以上的案件;
(五)金额在500万元以上的证券违规操作案、影响较大的非法集资案;
(六)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海洛因、冰毒、摇头丸等毒品5千克以上案件;
(七)劫机(船、车)、暴狱、劫持人质等情节恶劣、影响大的案件;
(八)盗抢军火、非法制售贩运枪支弹药、枪支弹药失窃及放射性物质、剧毒物质被盗案;
(九)案值500万元以上的制假、售假案;
(十)伪造货币总面额3万元以上的伪造货币案;
(十一)情节严重、致人伤亡的暴力妨碍执行公务及情节严重的暴力抗法案;
(十二)涉及政治、经济、外交、军事等方面的重大失密、泄密及密码设备丢失、机要人员叛逃案;
(十三)造成5人以上死亡或者经济损失在500万元以上的水陆交通、安全生产、火灾和食品安全事故案;
(十四)立案监督案件。
第七条 介入侦查、引导取证的检察人员应为两人以上,其中至少有一名具有检察官法律职务。
第八条 公安机关要求检察机关介入侦查,须经部门负责人或者主管领导批准后,以书面形式向检察机关侦查监督部门、公诉部门提出,并将案件情况抄送检察机关备案。
检察机关侦查监督部门、公诉部门接到公安机关要求介入侦查的意见后,认为需要派员介入公安机关的侦查活动的,由部门负责人批准;重大案件,应当报请主管检察长或者检察长决定。
检察机关侦查监督部门、公诉部门认为需要主动介入侦查、引导取证的,应当经过部门负责人批准,并向主管检察长报告。必要时,主管检察长或检察长可以直接指令检察人员介入侦查,引导取证。
第九条 检察机关介入侦查、引导取证,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
(一)参加公安机关对重大案件的讨论;
(二)参加侦查机关的勘验、检查、复验、复查等;
(三)参加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的讯问、对被害人、证人的询问;
(四)发出《补充侦查意见书》或《提供法庭审判所需证据材料通知书(意见书)》;
(五)要求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被害人进行医学鉴定,对其他证据进行司法鉴定;要求公安机关提供物证、书证、视听资料、搜查、勘验、检查笔录获取、制作的有关情况;
(六)参加重大、复杂、疑难案件联席会议;
(七)发现有遗漏犯罪嫌疑人并符合逮捕、起诉条件的,要求公安机关提请批准逮捕或者一并移送审查起诉;
(八)其他介入侦查、引导取证方式。
第十条 检察人员参加公安机关对重大案件的讨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引导取证:
(一)对案件的性质发表初步意见;
(二)对证据的收集、固定、保全的合法性提出意见和建议;
(三)根据逮捕条件或者起诉条件对案件现有证据发表意见;
(四)根据犯罪构成要件,对下一步侦查取证工作提出建议。
第十一条 检察人员参加公安机关对重大案件的讨论,不能发表本案是否可以批准逮捕、起诉或公安机关可以提请批准逮捕、移送审查起诉的意见。
参加重大案件讨论的检察人员,应当制作《参加案件讨论笔录》。笔录的内容应当包括讨论的时间、地点、参加人员、案由、案件基本情况、讨论情况、检察人员在讨论中发表的意见等。
第十二条 参加公安机关勘验、检查、复验、复查的检察人员,可以与侦查人员共同研究勘验、检查、复验、复查方案,对勘验、检查、复验、复查工作提出建议。
参加公安机关勘验、检查、复验、复查,应当制作《参加勘验(检查、复验、复查)笔录》,笔录的内容应当包括勘验(检查、复验、复查)的时间、地点、参加人员、有关事项、结论等。
第十三条 开展介入侦查、引导取证工作的检察人员,应当把提出的侦查取证意见、建议以及采纳情况等记录在案,并向部门负责人报告。第十四条 公安机关侦查部门应积极回应介入侦查活动的检察人员提出的意见和建议,采纳和落实情况、不予采纳的理由或未落实的原因应及时以书面形式送检察机关备案。
第十五条 检察机关、公安机关应当加强联系,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定期互相通报工作情况,共同研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办法。
第十六条 介入侦查、引导取证的检察人员发现侦查机关的侦查活动违法的,按照《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有关规定实行监督。
第十七条 此办法从签署之日起试行。
第三篇:安全事故调查
安全事故调查规程题目
一、选择题:
1、造成电网负荷600兆瓦以上的其他设区的市电网减供负荷70%,构成(重大电网事故)。
2、电网负荷150兆瓦以下的县级市电网减供负荷40%以上,构成(一般电网事故)
3、变电站内220千伏以上任一电压等级母线非计划全停,构成(五级电网事件)。
4、造成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者;构成(较大设备事故)
5、一次事故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者,构成(较大人身事故)
6、10千伏以上电气设备发生恶性电气误操作,构成(五级设备事件)
7、220千伏以上500千伏以下输电线路倒塔,构成(六级设备事件)
8、发生五级以上人身、电网、设备和信息系统事故,应立即按资产关系或管理关系逐级上报至(国家电网公司)
9、一条线路或同一设备由于同一原因在(24)小时内发生多次跳闸停运构成事故时,可统计为一次事故。
10、一次事故既构成电网事故条件,也构成设备事故条件时,公司系统内各相关单位均应按(“不同等级,等级优先;
相同等级,电网优先”)的原则统计报告。
11、造成电网负荷600兆瓦以下的其他设区的市60%的供电用户停电,构成(较大电网事故)
12、变电站内220千伏以上任一电压等级母线非计划全停,构成(五级设备事件)
13、特种设备事故造成2万元的直接经济损失,构成(一般设备事故)
14、220千伏以上500千伏以下变电站的厂(站)用直流全部失电,构成(六级设备事件)
15、发生(五级)以上人身事故中断有责单位的安全记录。
16、五级以上的即时报告事故均应在(24)小时以内以书面形式上报。
17、公司系统内基建工程或技改项目,验收移交生产前发生的设备事故,均由(建设单位)。
18、直管、控股县(县级市)供电公司(局)组织从事35千伏生产经营业务活动中发生的人身事故统计为(电力生
产人身事故)
19、负伤后,在(30)日内死亡的(因医疗事故而死亡的除外,但必须得到医疗事故鉴定部门的确认),均按死亡统
计。
20、安全天数达到(100)天为一个安全周期。
二、是非题:
1、国家电网公司《安全事故调查规程》中安全事故体系由人身、电网和设备三类事故组成,分为一至八级事件。(Χ)
2、单位组织外出疗养过程中发生的人身伤亡不统计为单位的人身事故。(Χ)
3、发电厂或者220千伏以上变电站因安全故障造成全厂(站)对外停电构成一般电网事故。(Χ)
4、地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关部门确定的特级或一级重要电力用户电网侧供电全部中断构成五级电网事件。(√)
5、35千伏以上输变电设备异常运行或被迫停止运行,并造成减供负荷者构成七级设备事故。(Χ)
6、在工作过程中,经公安部门认定的自杀,或因病导致伤亡的事件,经县级以上医院诊断和劳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
部门调查,确系本人原因或疾病造成的,不按人身事故统计。(√)
7、发生负同等责任以上的交通事故中断事故发生单位的安全记录。(Χ)
8、220千伏以上500千伏以下系统中,断路器失灵、继电保护或自动装臵不正确动作致使越级跳闸构成六级电网事
件。(√)
9、造成50万元以上1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者,构成一般设备事故。(Χ)
10、设备损坏的“修复时间”是指设备损坏停止运行开始至设备重新投入运行或转为备用为止。(√)
11、供电所员工骑自己的摩托车去完成领导交派的任务途中发生交通事故死亡,由派出单位进行统计。(√)
12、发生七级人身、电网、设备和信息系统事件,应立即按资产关系或管理关系上报至上一级管理单位。(√)
13、六级人身、七级电网、六级设备和七级信息系统事件由省电力公司或其授权的单位组织调查。(Χ)
14、事故原因分析中,如存在现场安全防护装臵、个人防护用品、安全工器具不全或不合格,确定为领导责任。(√)
15、一条线路由两个以上单位负责运行管理,该线路故障跳闸构成事故时,如果各单位经过检查均未发现故障点,应
各统计一次。(√)
16、除免责条款外,无论原因和责任,发生六级以上电网、设备和信息系统事故均中断事故发生单位的安全记录。
(√)
17、人身事故调查组由相应调查组织单位的领导或其指定人员主持,安监、生产(生技、基建、营销、农电等)、监
察、人力资源(社保)有关部门派员参加。(Χ)
18、直管或控股县(县级市)供电公司(局)生产经营活动中发生的人身事故统计为农电人身事故。(Χ)
19、电气设备发生电弧起火引燃绝缘(包括绝缘油)、油系统(不包括油罐)、制粉系统损坏起火等事件定为火灾事
故。(Χ)
20、污闪事件可不中断事故发生单位的安全记录。(Χ)
第四篇:安全事故调查范本
关于xx公司选场
坠落事故调查报告及处理建议
浓缩池工程概况:浓缩池是XX公司选场技改工程中一项主体工程,主要由浓缩池和浓缩机组成,浓缩池直径45米,旋转轨道141米。轨道由齿牙链和铁轨组成,轨道宽度为20厘米。轨道外下部有检修平台,检修平台宽1米,距轨道有1.2米高差。检修平台距地面5.5米,地面多为土和石子。现主提工程施工与设备安装已基本完成,正在进行后续安全防护和周边附属项目施工作业。
一、事故发生时间:
XXXXX年XX月XX日14时左右
二、事故发生地点:
XX公司选场浓缩池浓缩机轨道上19号处。
三、事故的伤害情况:
A某,现任选场技改副总指挥,负责土建工程。事故造成其左手腕骨折、右胳膊拐破裂、面部碰伤、盆骨破裂等部位多处受伤。
四、事故发生的过程:
xxxx年xx月xx日xx时左右,A某从选场浓缩池的浓缩机轨道上从西边向南行走,准备去看池下东南角处正在施工的过桥绑钢筋作业。当他行走到浓缩机轨道19号处时,对讲机有电话打来,于是他就边接电话边行走。由于接电话分散他的注意力,在行走时脚踩空跌倒在浓缩池检修平台上(安全帽掉在该平台),后又从平台上掉落到地面(总高度
6.7米)。事故发生后,选场技改指挥部立即进行事故抢救,将其送到长治市二院进行治疗。
五、事故类型
本次事故属于高空坠落事故。
六、事故原因分析
根据现场查看和对知情人了解,依据公司有关规定,对事故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分析,对本次事故做以下原因分析:
1、事故的直接原因是A某在距地面6.7米高的轨道上行走,本身就具有危险性,加之接打电话分散注意力,导致踩空发生坠落事故,是本次事故的主要原因。
2、事故的间接原因是:
(1)A某的安全意识较淡薄,对在距地面6.7米高的轨道上行走的安全性没有充分的认识,没有意识到在不足20厘米的轨道上行走是危险的,是事故的重要原因。
(2)在具有危险性的轨道上行走应该注意力集中,但其还边走边接电话,注意力分散也是本次事故的一个原因。
(3)技改项目的安全管理不到位,对危险地方和危险作业场所没有明显的警示标志,告诫或提醒工人“注意安全”或“禁止XX”等安全牌,也是事故发生的原因之一。
七、事故性质
经过对本次事故原因的调查、分析,认为本事故为责任事故。
八、事故责任及处理建议
1、A某技改项目部副总指挥,主管土建工程,也是本项目部安全管理的主要领导。由于本人安全意识差在工作中没有注意高处行走时要注意力集中,导致事故发生,应对事故负主要责任。参照公司“安全目标管理责任书”中重伤的处理规定,建议对其罚款4000元。
2、B某是技改项目部总指挥,是技改项目部安全第一责任人,对下级人员安全教育不够,对事故负有领导责任。参照公司“安全目标管理责任书”中重伤的处理规定,对其罚款5000元。
3、技改项目部存在安全管理不到位,安全教育不得力,现场管理不规范等问题,建议对技改项目部罚款10000元。
九、事故整改措施
为汲取事故教训,加强安全管理,提高工人的安全意识,做好技改项目部的安全工作,防止同类事故再次发生,应采取以下整改措施:
1、开展事故分析、事故教育活动,让所有领导和作业工人对本事故有一个深刻认识,从中汲取经验教训,提高全
员安全意识,自觉遵守安全规定,做好本职岗位上的安全工作。
2、项目部应设专人对作业现场进行安全巡查,发现安全隐患及时制止和处理,做到防患于未然。
3、作业场所要多设置安全标志,特别是具有危险性的场所要设置禁止标志,提醒和制止工人违章作业。
4、加强作业现场的安全管理,规范作业程序,严格按安全操作规程进行施工作业,杜绝现场设备、零件乱堆乱放、工人违章作业、劳保用品配备不齐不规范行为、安全警示标志少等问题的存在。
5、技改指挥部领导和各工程队领导要提高安全认识,一定要坚持“安全第一”原则,加强对安全工作的领导,加大安全巡查力度,真正做到思想上重视、管理上到位、措施上有力,确保技改项目工程施工安全顺利完工。
第五篇:重大案件提前介入监督工作机制之思考
摘 要 提前介入监督工作是检察机关对侦查活动进行监督的一项有效措施。本文探讨了重大案件提前介入监督工作的法律依据及特征,分析了构建重大案件提前介入监督工作机制的可行性,并对对如何构建提出自己的建议。
关键词 重大案件 提前介入 监督
作者简介:王春丽,上海市嘉定区人民检察院。
中图分类号:d92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1)12-142-02
一、重大案件提前介入监督工作的法律依据及特征
检察机关提前介入监督工作的法律依据主要是《刑事诉讼法》第66条的规定:“公安机关要求逮捕犯罪嫌疑人的时候,应当写出提请批准逮捕书,连同案卷材料、证据,一并移送同级人民检察院审查批准。必要的时候,人民检察院可以派人参加公安机关对重大案件的讨论”;以及《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法规则》第383条,即“人民检察院根据需要,可以派员参加公安机关对重大案件的讨论和其他侦查活动,发现违法情况,应当及时通知纠正。”2011年1月5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了《关于适用和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规定,“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介入侦查,引导取证工作机制。”《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对刑事诉讼法原第66条未做修改,但增加了“对于公安机关立案侦查的故意杀人等重大案件,人民检察院可以对侦查取证活动提出意见和建议”。
从上述法律依据分析:首先,提前介入监督工作机制的主体,是人民检察院侦查监督部门和审查起诉部门;其次,提前介入的前提,是人民检察院认为必要的时候或者侦查机关(部门)要求介入侦查的情形;再次,提前介入的范围,主要是公安机关的重大案件,但从《指导意见》规定看,提前介入的范围在逐步扩大,不限于重大案件,涵盖了“对于需要介入侦查以及侦查机关(部门)要求介入侦查的案件”;最后,提前介入的方式,参加公安机关对重大案件的讨论、参与其他侦查活动、对违法情形予以纠正;以及《指导意见》所提及的参与勘验、检查、复验、复查和对证据的收集、固定和补充,等等。
二、构建重大案件提前介入监督工作机制的可行性
(一)当前检警关系封闭性的内在要求
由于当前检警关系具有封闭性的特征,从而对案件的侦破和有效起诉产生了不良影响。陈兴良教授曾提出检警一体化模式,建议刑事警察从公安机关中剥离,然后按照检警一体化的原则,由检察机关指挥,警察理论上只是检察机关的辅助机关。这种观点得到一些学者的赞同,认为“侦、检一体化”模式有利实现司法资源优化配置,有利增强控诉职能有效性。但检警一体化设想提出后,也遭到了不少专家学者的反对。如龙宗智教授就认为,检警检警一体化不能解决中国检警关系所面临的难题,而且将损害现存刑事司法的合理性和效率,建议加强检察机关对侦查活动的监督,但检察监督应落在实处,一是监督范围要扩大,二是监督措施要配套,三是应赋予检察官对侦查人员的人事奖惩权,以促成监督的实效。
我们认为,在目前《刑事诉讼法》规定的检警关系模式下,重大案件提前介入监督工作机制是一种相对符合当前司法实践的作法,其保持了检警之间“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的立法模式,既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检警关系封闭性所带来的缺陷,可以让检察官与警察适当分离,以形成一种监督制约关系,又可以增强了检警之间的配合与协作。
(二)侦查监督探索新途径和方法的需要
尽管现行法律规定由检察机关对侦查活动进行监督,但受司法体制框架限制、立法尚不完善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目前侦查监督的运行现状及实际功效不尽人意,主要表现为监督不能、监督不愿、监督乏力、监督滞后、监督范围狭窄、监督形式单一,等等。
随着控辩式庭审方式的确立,尤其是《关于办理死刑案件审查判断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和《关于办理刑事案件排除非法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颁布实施,证据裁判原则被确立,检察机关和法院被赋予审查并排除非法证据的主体资格,侦查机关收集证据的标准和要求在不断提高,刑事诉讼则更强调对保障人权与惩罚犯罪的统一。
在这样的司法背景下,侦查监督需要探索新的途径和方法。正如2011年1月5日颁布的《指导意见》,要求检察机关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介入侦查,引导取证工作机制。可见,重大案件提前介入监督工作机制作为检察机关侦查监督探索和创新的产物,不仅加强了检察机关与公安机关之间的联系,同时为及时、准确打击犯罪开拓了新的思路,有必要完善并进一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三)提前介入监督机制的实践效果良好
1999年,周口市检察院将提前介入上升到规范层面,并更名为检察引导侦查。该院根据逮捕和公诉的条件和标准,由检察人员负责提出收集、固定、完善证据以及查清犯罪基本事实的建议,然后在适用法律上提出指导性意见,从而对侦查活动实施监督。该项制度实施后,得到高检院的认可,并在全国其他检察机关试行。2002年5月全国刑事检察工作会议上,《人民检察院引导侦查取证试行办法》提交给与会代表进行了讨论,体现提前介入监督机制的实践效果获得认可。
从重大案件提前介入监督工作机制的实践运作效果分析,首先,缩短了办案时限。检察机关在重大案件中主动提前介入监督或者受公安机关的邀请提前介入监督,参与公安机关对重大案件的讨论、取证,指导侦查,有利于公安机关对重大案件的研判、把握和处理,促进了侦查机关(部门)与检察机关之间相互配合,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将案件侦查完毕;其次,促进办案质量的提高。由于检察机关的提前介入并指导侦查机关侦查取证,有利于公安机关把握案件的性质、侦查方向以及审查批捕和审查起诉对证据的要求,保证了办案的质量;最后,有效监督和及时纠正侦查违法行为。在检察机关提前介入监督的过程中,对于侦查机关违法取证等情形,检察机关将及时提出纠正意见,还可将非法证据排除在批准逮捕或者审查起诉之前,从而使检察机关对侦查活动监督从事后监督向同步监督转变。
三、重大案件提前介入监督工作机制的构建
我国现行的侦查监督模式主要体现为事后监督,检察人员介入公安机关侦查活动也需征得公安部门同意。为充分发挥重大案件提前介入监督工作机制的成效,同时保障检察机关提前介入活动中严格执法,应建立一套与提前介入相应的工作机制。
(一)提前介入监督工作机制的启动
作为检察机关的监督工作机制,提起介入的前提是检察机关对案件情况的了解。对此,可以尝试性地建立刑事案件备案制度。侦查机关在立案过程中,应当将立案及采取强制措施情况在7日内报送同级检察机关登记备案,并详细罗列案件进展和处理情况。检察机关安排专人审查,决定是否提前介入侦查活动,如对于公安机关立案侦查的故意杀人等重大案件,检察机关应尽可能地介入侦查。同时侦查机关认为案件重大、复杂,也可以主动要求检察机关提前介入侦查。
(二)提前介入监督工作机制的范围
从《刑事诉讼法》、《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法规则》以及相关的司法解释分析,提前介入监督工作不是无任何限制的随意介入,应当有其必要的范围,即在重大案件的范围之内。司法实践中,提前介入的案件主要可包括以下几类:(1)有组织犯罪、带黑社会性质犯罪和流氓恶势力犯罪;(2)爆炸、杀人、抢劫、绑架等严重暴力犯罪;(3)重特大盗窃、抢夺等严重影响群众安全感的多发性犯罪;(4)直接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群众反映强烈、社会危害严重的破坏市场经济秩序的犯罪;(5)有关部门或领导批示、交办的案件。
(三)提前介入监督工作机制的人员安排
提前介入监督工作的检察人员一般应由侦查监督部门、公诉部门的负责人或主诉(主办)检察官负责,具体有分管检察长委派或指定。立案时介入和报捕前介入的案件,主要由侦查监督部门负责,必要时可以听取公诉部门的意见或者与公诉部门共同介入。对于未提请逮捕或批捕后提起审查起诉前的案件,原则上由公诉部门提前介入监督。被指定提前介入监督的检察人员应对该案件的质量负责,在案件报请逮捕或提起审查起诉前负责对该案件的跟踪监督。在侦查机关报请批准逮捕或审查起诉时,原则上由提前介入监督的检察人员负责此案件的具体承办。
(四)提前介入监督工作机制的具体措施
《刑事诉讼法》规定检察机关提前介入监督的具体措施是参加重大案件的讨论,《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法规则》规定检察机关提前介入监督还可参与“其他侦查活动”。在实践中,对于提前介入监督的具体措施,也一直处于摸索状态。我们认为,提前介入监督工作机制的具体措施可包括如下:对于决定介入侦查的案件,检察机关承办人员应及时介入,可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案件情况;参与公安机关现场勘验、检查、复查、复验等活动;参加公安机关对案件性质、证据以及其他重大、疑难问题的讨论会议;参与对犯罪嫌疑人的讯问、证人的询问;参与并引导公安机关进行侦查取证;对侦查取证活动提出意见和建议。
(五)提交讨论和请示汇报制度
检察人员在提前介入监督的过程中,遇到案件存在重大问题或者疑难复杂情况,应及时向科室负责人或分管检察长汇报;如果检察人员对案件的定性、侦查方向、证据要求把握不准或难于定夺,应在向科室负责人或分管检察长汇报后,提交侦查监督部门或公诉部门集体讨论研究,或请示上级检察机关后,再将相关意见告知侦查机关;在提前介入监督过程中,承办检察人员与公安机关存在重大分歧意见,应汇报分管检察长,由分管检察长和公安机关分管负责人进行沟通协调。
(六)在提前介入中适用非法证据排除机制
检察机关在介入侦查监督的过程中,应加强对侦查机关取证行为的监督和审查,对以刑讯逼供等非法手段取得的犯罪嫌疑人供述和采用暴力、威胁等非法手段取得的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应当依法予以排除;对于使用其他非法手段获取的言辞证据,根据其违法程度来决定是否排除;对于违反法律规定收集的物证和书证,如严重影响司法公正的,应当予以排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