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代小红同志在构建新型政商关系的讲话大全
办 公 室 通 报 〔2015〕第8期
代小红同志在构建新型政商关系
座谈会上的讲话
(2015年4月17日
根据录音整理)
一、传统畸形政商关系亟需改善
中国几千年封建社会,封建思想影响很深,甚至有的封建思想是根深蒂固的。以前在分社会阶层的时候,分为士、农、工、学、兵、商,士最贵,商最轻,这是传统文化中根深蒂固的价值观念。“士”为何排在第一,科举制度时候“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读书干什么呢,读书可以当官。在封建社会推行核心经济政
— 1 — 策,维护集权统治重农抑商背景下,商业被贬低,商人被鄙视,被称为个体户、暴发户,当官万人仰慕,经商众人鄙视,以前习以为常的畸形政商关系已经深入到很多人的骨髓。
传统的政商关系行为模式常常表现为“寻求关系、建立关系、维护关系、利用关系、发展关系”。进入了市场经济时代,政府依然拥有惊人的权力,有行政审批、资金安排、资源分配等权力,由此造成商人必须有求于政府,有求于官员。在畸形政商关系当中,不贪污不受贿就不给办事,不请吃不娱乐,就给办慢一点,形成了政府官员和企业之间不正常的利益往来。从目前的很多案例来看,官员和商人之间关系,紧密的多,松散的少,很多是不正常的权钱交易关系,而非君子之交。尤其在小型企业居多、缺少大中型企业,市场经济、商品经济还不发达的地方,这种情况更为普遍,比较糟糕。在孤立式县域经济之中,很多中小型企业还在为生存拼命,希望跟政府官员建立勾肩搭背的利益关系,方便获取政策、信息和资源,在某个领域中有立足之地或者处于垄断地位。我们发现,很多官员和商人之间,有的是姻亲关系,有的是干亲关系,错综复杂。有些商人心术不正,在社会上炫耀或者虚张声势,到处散布跟某某政府官员关系好,可以随喊随到,借机提高自己的影响力。在国有资源分配和政府工程招投标之中,参与招投标的是说普通话的外地人,最后接手工程的却是本地人。这些传统政商关系,看是亲密无间,但却是不正常、不健康的政商关系,往往导致诸多官商勾结、以权谋私的问题,在相— 2 — 当大的范围内和领域中还存在,破坏了市场经济秩序,恶化了政治生态,败坏了社会风气。
二、积极构建健康政商关系新生态
在经济新常态下,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构建新型的政商关系,是适应全面从严治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然要求,有利于优化发展环境,净化政治生态,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一)建立新型政商关系,要理解政商关系内涵
政商关系分成两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政府和企业的关系,是国家政权与企业行为的关系,是相互依存关系。企业作为市场经济主体,利用各种途径与政府进行双向的信息交流,以取得政府的信任、支持和合作。政府为企业提供法律保障、政策扶持、行业信息,营造公平的市场环境,建立法治的市场经济。第二个层面就是官员和商人之间的关系,更多从文化的角度、道德的角度来评判。“官”是执政党的干部,“商”是企业家或者商人,是在政府和企业关系都不断突破规则、突破原则,一种非常微妙的互动关系。不管是计划经济时代还是市场经济时代,不管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还是其他成熟的资本主义社会,政和商这两者之间没法分割,而是有机的融合在一起。新型政商关系,是建立在制度化、法治化基础上的平等、独立、合作和互补的民营企业与政府之间的关系,与完善的市场经济相适应,具有鲜明的非人格化特征。习总书记指出:政商关系新生态就是君子之交相望于江
— 3 — 湖,“官”“商”交往要有道,相敬如宾,而不要勾肩搭背、不分彼此,要划出公私分明的界限。
(二)建立新型政商关系,政府要积极作为
一是推行“两个清单”。首先是权力清单。法无授权不可为。这些年我们在不断简政放权,很多权利精简下放,关键要弄清楚政府到底有什么样的权力,是如何量化和制度化的。在权力清单当中,有了授权可以作为,没有授权就不可以作为。不管是在计划经济还是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有市场配置资源的权利,这种权利应该从权力型、参与型向服务型转变,权力应该受到制约,受到监督。如果权力失去有效的监督和制约,就为“走捷径”的商人打开了“方便之门”。不仅要管权,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也要晒权,让权力在阳光下操作。其次是责任清单。法定职责必须为。相比于部分官员什么饭都敢吃,什么钱都敢拿,什么酒都敢喝,什么地方都敢去“乱作为”现象,我们有的官员却“为官不为”,与企业“背对着背”、避而不见,不吃不拿也不干,不敢跟企业接触,看到企业就躲,就像老鼠见了猫,害怕做事越多,犯错越多,太过于小心谨慎,这种自保自卫太矫枉过正。作为官员,有权不可任性,但亦不可懈怠,只要你没有让权力放任,法定的责任,就必须去作为,不能当“太平官”,要积极为创业者、企业家解决发展难题,营造安心做实体经济的生态环境。
二是做好信息披露。企业办事求助于部门,凡事都要去“勾兑勾兑”“意思意思”,很多时候是因为信息不对称。很多信息是政— 4 — 府的责任清单和权力清单已经明确了的,但是相关职能部门没有将信息有效披露,信息没有完全公开,企业没有捕捉到信息。中国几千年的传统形成一种不良风气和习惯,就是熟人好办事,做事情首先是找关系,没有关系就办不成事。为企业服务是政府官员职责所在,但是很多信息他们不清楚。如果企业清楚、明白哪些事情是政府和官员该干的事情,还有必要去求人吗,他们可以理直气壮的去找相关部门办事情。比如我们工业园区、物流园区、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等,每年采购很多办公用品、设施设备等,但是我们自己本土的企业不知道、不清楚。本土企业在劳动力、物流成本等各方面都有竞争优势,但是捕获重要信息的能力和主动性不强,造成信息不对称,失去了公平参与竞争的机会。因此,政府部门一定要有效披露信息,不能让企业做聋子、当瞎子,把信息披露给企业等市场主体,让企业清楚明白,心中有数,有序地参与市场竞争。
三是严格依法行政。简政放权就是为了从顶层设计对权力进行限制规范,打压“吃拿卡要”的空间。政府管理企业时,要不分大小亲疏,一视同仁,坚决依法,权责分明,规范用权、正确履职。把握“工作联系等距离,企业服务零距离,私人交往远距离”的分寸,做到“常在河边走、保证不湿鞋”,落实企业权利,保护企业权益。比如对企业劳动关系、环保等以前大家觉得可以打擦边球、踩红线、绕红灯的问题,要坚决依规依法,公私分明、明确边界、划出底线。只要依规依法了,商人就不会投怀送抱。我— 5 — 们部分乡镇、部门同志,因为不依法行政,与企业建立了不正常的、不健康的政商关系,被企业的金钱、美色等腐蚀,身陷囹圄,教训深刻。
四是干部自身清廉。我们党有信心、有能力、有办法将自己人管好,党员干部不能搞“政商两栖”或者“政商交易”。党员干部要自重、自爱,谨记“君子之交淡如水”的古训,官与商交往既要保持好安全距离,可以“近”但不能“粘”,要从关系紧密型向保持距离型转变,防止交往蜕变为勾结、交谊蜕变为交易,生成“利益共同体”导致腐败。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在目前的大数据的背景下,搞潜规则“无论潜得多么深,总有暴露的一天”,干部财产的任何异动,纪检监察机关都了如指掌。比如领导干部要向组织进行个人事项报告,不仅是自己的财产,配偶、子女所有的财产,包括股票等都必须一项不漏的如实上报。所有的干部在提拔、任用、重用的时候,组织上都要查个人事项报告,有的人就是因为在财产上少报了一个车库就免于提拔重用。去年以来,中央清理整顿党政干部在企业兼职,规范离退休干部社团兼职,就是为了筑牢政商勾结“防火墙”。在企业就是企业员工,在政府就是国家公职人员,要么专门从商,要么专门从政,不能既官又商,鱼和熊掌岂可兼得。
(三)建立新型政商关系,企业要守法经营
一是严格依法办事。在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依法治国,在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法治的背景下,— 6 — 官员和商人都是平等的,政商关系要建立在法治的基础上。企业要坚守法治底线,以“红顶商人”为代表的官商将一去不复返,所有商人在法律和政府服务面前人人平等。要用好市场竞争手段来获取政府的支持,清晰划分政府与市场边界,把心思放在生产经营的正道上,通过“负面清单”划定企业经营边界,做到“法无授权不可为”“法无禁止皆可为”,明白不该干什么,可以干什么,只要在法律框架之下,便拥有充分的自决权,完全独立、自主地开展生产经营活动。如果法律有瑕疵,就由法律来承担责任。不能为了获取信息、资源用金钱等非法手段,拉拢腐蚀政府官员。要坚守道德底线,依法依规,有节有度,光明磊落,走“前门”、干正事,不走歪门邪道,使企业行为更加自主规范,保持与官员的距离和分寸,让政商关系更加坦荡。
二是严惩商业贿赂。当前社会上有一些居心不良的商人,把手握实权的干部当作“政治资源”来经营,把优秀的年轻干部当作“潜力股”来投资,整天琢磨找门路、找靠山,看能抱上谁的大腿。糖衣炮弹打掉不少干部,党培养一个干部不容易。在依法治国背景下,惩治官商勾结,行贿和受贿一视同仁,不仅仅惩处干部,对企业也要进行严惩。有的企业家心存侥幸心理,把干部拉下了水,认为主动配合检察院、纪检监察机关,就可以网开一面,宽大处理,现在不行了。受贿的官员受到了法律的严处,行贿的企业和商人也要受到法律制裁,不仅要承担法律责任,还要承担经济责任。只有让行贿者付出沉重代,让行贿者后怕,才能有效遏
— 7 — 制商业贿赂的泛滥。要建立“黑名单”制度,对有行贿行为的企业、业主要公开曝光,凡是有不诚信行为的企业一律不准进入,让他们没有生存空间。特别是招投标过程,纪委、监察局、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一定要严格把关,防止不法商人走歪门邪道,腐蚀政府官员。邀请那些不法商人认清形势,“傍权力”是旁门左道,不赶紧回归正路迟早会走火入魔。
三是实施创新驱动。随着政府扮演角色的不断变化,沉醉于政商关系,过度依赖政商关系帮助企业发展成长,已然不是企业的新常态。健康的政商关系首先要解决发展的问题。企业要从和政府拉关系、搞圈子的“畸形心态”中摆脱出来,走自主创新、科技发展的路子,才是做大做强的正途。经济新常态下,实体企业发展确实存在很多困难,中小企业融资难、优惠政策执行难等问题确实存在。但同样的背景下,一些企业却能够脱颖而出,一路高歌猛进,一些企业却表现平平,甚至深陷危机。归根到底,还是企业自身的问题,关键是创新不够。新常态、新金融、互联网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比任何时候都更为紧迫。企业的发展必须要靠创新,通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大力实施模式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等,实现从“靠关系”到“靠本领”的思维转变,从“找政府”走向“找市场”转变,从过去潜规则交往走向明规则交往,才能有所为,在激烈的竞争中立足。我县的企业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方面还有很大差距,2/3的企业都是家族化的经营模式,— 8 — 不利于企业成长壮大。必须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摒弃“夫妻店”、“兄弟店”的发展模式,引进先进的经营理念和管理方式,走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品牌化的发展道路。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虽然我们在基础设施、人才资源、信息技术等方面与发达地区比没有优势,但是我们资源比较丰富,只要企业实施创新驱动,革新发展模式,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走扁平化管理的道路,就能在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比如我们的土鸡蛋平常卖1元/个,经过特制的材料包装后通过网络卖2元/个,价格翻倍,目前销售情况良好。因为鸡蛋是易碎品,这当中关键就是我们通过创新解决了包装的问题,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
总而言之,建立健康的新型政商关系,需要我们各个方面共同的努力,官商既不能“勾肩搭背”,也不能“背对着背”,而要“各安其位、各负其责、各得其所”。大道至简,政商关系要做到各安其道又并行不悖,有交集而无交易。县委、县政府和相关的职能部门愿意和企业建立透明、公平、公正的良好新型政商关系,为企业的发展成长提供更多、更加优质的服务,营造更加宽松的环境。
发:各街道(园区)党工委,各乡镇党委,各系统党委,县委各部委,县级各部门党组(党委),各人民团体党组。
中共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委办公室
2015年5月20日印发
第二篇:构建新型政商关系
构建新型政商关系
对于任何政府来说,与人民群众的关系始终是最重要的关系,是决定自身盛衰兴亡的基础。在当代社会,人民群众是划分为阶层、界别、地域、团体的。作为人民政府,正确处理与各阶层、界别、地域、团体的关系,及时解决彼此关系中存在的问题,对于正确履行政府职能,促进社会和谐和良性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2016年3月4日,习近平主席在同全国政协民建、工商联界委员见面时,特别强调构建“新型政商关系”。这个问题,应引起各级政府高度重视。
构建新型政商关系是净化政治生态、理顺市场秩序的必然要求。近年来,一些地方腐败丛生,政治生态恶化,市场秩序混乱。一个直接的重要原因,是那里的政商关系出了问题。有的政府官员与私营企业主过从甚密,“勾肩搭背”。凭借这样的关系,官员进行权力输送,以权谋私,完成权力“变现”;商人进行利益输送,借权谋利,实现利益最大化。这种不良的政商关系和权钱交易带来的腐败,给社会发展带来极大的损害。理所当然,党和政府开展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坚决打击官商勾结、权钱交易行为。然而,随着反腐败斗争的深入,一些政府部门和领导干部又走上另一个极端。他们对商家敬而远之,该办的事不办,生怕被冠以“权、利输送”之名;商家到政府部门办事时,“门好进了、脸好看了,事却难办了”。不论是官的乱作为还是不作为,都是政商关系病态的表现。从根本上说,它是封建社会官僚和“红顶商人”之间那种旧式政商关系的延续,必须坚决摒弃。在“破”的同时,应“立”起健康、科学、透明的新型政商关系。
构建新型政商关系的关键是作好“亲”“清”二字文章。习近平主席提出,新型政商关系,概括起来说,就是“亲”“清”二字。之所以首先讲“亲”,是因为我们的政府是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唯一宗旨的,其中就包括全心全意为经商办企业的这部分人服务。政府官员对人民必须有“亲”的情感,绝不可对民营企业家不理不睬,对他们的正当要求置若罔闻,对他们的合法权益不予保护,而要懂得亲商、安商、富商。要坦荡真诚同民营企业接触交往,在民营企业遇到困难和问题情况下更要积极作为、靠前服务,对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多关注、多谈心、多引导,真心实意支持民营经济发展。但,凡事须有度,交往有底线。政商交往应该为君子之交,不能超越“清”的底线。彼此关系要清白、纯洁,不能有贪心私心,不能以权谋私,不能搞权钱交易,更不能搞成吃吃喝喝、酒肉朋友的那种关系。构建新型政商关系,只讲“政”一方不行,“商”一方也必须相向而行,正所谓“一个巴掌拍不响”。不论是民营企业家,还是其他经商者,都是中华民族一份子,都应该依照宪法和法律行事,遵守社会主义道德规范,与时俱进,加强自我学习、自我教育、自我提升,做爱国敬业、守法经营、创业创新、回报社会的典范。有了这个基础,“亲”“清”二字文章就好做了。所谓“亲”,就是积极主动同各级党委和政府及部门多沟通多交流,讲真话,说实情,建诤言,满腔热情支持地方发展。所谓“清”,就是要洁身自好、走正道,做到遵纪守法办企业、光明正大搞经营。只要政商双方都按照“亲”“清”二字去做,新型政商关系就一定能够建立起来。
构建新型政商关系需要健全的法律制度为保障。这是历史经验的启示,也是法治中国建设的要求。其基础,是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国家法律体系和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政府应把“亲”“清”的成熟做法固化为制度。按照制度规定,努力搭建有利于商家发展的平台,改进服务流程,提升服务质量和效率,以优质服务赢得商家的信赖;坚决贯彻执行廉洁自律准则和政府各项廉政规则,自觉斩断与商家的各种非法利益链接,杜绝权力寻租,建立起纯粹的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作为商家,要把政府当成“娘家人”。当企业经营遇到困难和问题时,及时通过法制渠道反映和解决。如果遇到政府人员故意刁难和不作为,可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要建立健全严格的内控制度,坚持依法经营、诚信经营。有了健全的法律制度,新型政商关系就一定能够巩固和发展下去。
第三篇:新型政商关系
习近平用“亲”“清”二字密切新型政商关系
“两会”伊始,总书记看望出席全国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民建、工商联界委员并参加了联组讨论,强调我国基本经济制度必须坚持两个毫不动摇,重申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三个没有变”,要求让民营企业真正从政策中增强获得感,再用“亲”“清”两字阐明新型政商关系,这些重要论述鲜明表达了我们党的大政方针,提振了各类所有制企业共同发展的信心。
一段时间以来,社会上对于国企、民企关系问题有些不太准确的认识,有人以“国进民退”为名抨击国企改革,有人以民营经济发展中的一时困难为借口鼓吹“全面私有化”。而事实的发展证明,“两个毫不动摇”是宪法原则,没有变也不会变,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基础,是我们引领新常态、提升综合国力的关键支撑。
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两个方面绝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在市场经济进程中“一个都含糊不得”。当前,针对民营企业发展中经历的“寻租”以及歧视性待遇,有必要正本清源、优化发展环境,用“亲”“清”二字阐明新型政商关系,重塑法治经济必需的规则与伦理。
“亲”就是坦荡真诚同民营企业接触交往,帮助解决实际困难。这一要求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个别领导干部推诿卸责,为了避嫌干脆绕着问题走,对民企发展中的信贷压力、税费负担视而不见,不愿意出手相助。“亲”字强调的正是手心手背都是肉,国企、民企都是亲生的,法定的公权力对企业的职责必须真诚对待、严肃履行。
“清”就是清白纯洁,不搞权钱交易。以往,有官员勾连企业主并非为了改善营商环境、助力经营发展,而是瞄准了“钱袋子”,用手中的审批权“寻租”“揩油”谋私利。“铁八条”高压之下,徒增企业负担的吃拿卡要少见了,破坏公平竞争的私相授受收敛了,但仍然离不开久久为功,将清廉内化在干部与企业家日常交往的方方面面。
理想中法治化的政商关系,既不是勾肩搭背、狼狈为奸,也不是敌视对立、井水不犯河水,而是在合理的监督机制下“相敬如宾”,彼此保持适当的距离,坦坦荡荡在桌面上讨论问题、解决困难。摒除庸俗的政商关系论,砸碎腐败的利益共同体,官员落马与企业败局才能真正消亡,中国经济也才会在凤凰涅槃的自我矫正与修复中,迎来浩荡的改革东风,平顺地向前行进。
第四篇: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
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
作者:方世南《光明日报》(2018年08月29日 06版)
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总书记将新型政商关系概括为“亲”“清”两个字,体现了从政治生态与商业生态有机联系的角度,统筹谋划整体优化执政环境和市场环境的系统性思维和协同性思维,对于铲除官商勾结权钱交易的腐败温床,推动形成政治清明、政府清廉、干部清正的政治生态和透明、法治、公正、高效的商业生态,营造遵纪守法和崇德向善的良好社会风气,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需优化政治生态与商业生态
政商关系是在党政部门与企业互动中形成的一种既普遍而又特殊的社会关系,是一种将政治权力和行政资源与经济利益和市场行为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的复杂社会关系。政商关系如何,直接反映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影响党内政治生活和党内政治生态以及企业文化和市场秩序,决定政治环境和市场环境的优劣和发展趋势。
优化政治生态与商业生态是由政商间的内在联系决定的,是从政治社会化视角全面净化党内政治生态的要求。从社会有机体视角看,政商是一个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共生体。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塑造着执政党的执政环境,对执政党和政府端正文化价值观、培育政治文明和行政文明、推进服务型政党和服务型政府建设具有重大意义。这种政商关系也直接塑造着企业环境和市场环境,有助于端正企业经营文化价值观、加强企业管理以及促进企业发展战略实施和提高经营绩效。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是促进政治生态和商业生态优化的重要举措,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应有之义,是促使政府权力得到有效规范约束和市场充满发展活力的重要基础,也是斩断政商之间的权钱纽带和利益交换链条,铲除腐败赖以滋生的温床,促进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根本好转,推动当代中国社会走向整体文明进步的重要推动力。
亲清新型政商关系的价值目标和科学定位,体现了优化政治生态和商业生态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需要以全面净化、双管齐下的力度,以同频共振、同向发力的举措,使政治生态和商业生态得到整体好转,实现政、商相互信任、相互促进、互帮互助、合作共赢,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在政商领域取得显著成效。
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具有鲜明的问题导向
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的要求针对的是不健康的政商文化生态、政商制度生态和政商法治生态,具有鲜明的问题导向。
政商文化生态对政商生态起支配和决定作用。人们的所有行为都是在一定的文化价值观支配下进行的,而一定的文化价值观都是对一定的社会现实特别是经济现实的反映。有一些官员在权力本位和金钱本位的文化价值观驱使下,与商界进行权钱交易、权色交易,形成不正当的利益交换链条,导致政商勾结的腐败现象。而一些不法商人为了赢得更多的利益,与官员称兄道弟,投其所好,请客送礼。要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就要在纷繁的物质利益面前,做到君子之交淡如水。
制度是对政商关系的刚性规范,科学的制度设计和制度执行力建设是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的重要举措。目前,相关制度已比较完备,但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还有待进一步发挥。藐视制度、规避制度约束、搞制度变通、打制度擦边球等现象,使制度无法产生严格约束力。其主要原因在于,政商遵章守纪意识淡漠,制度存在着一些可钻的空子。必须进一步加强制度设计和制度创新,强化制度的执行力建设。
与此同时,一些政商人士缺乏对法治的敬畏之心,缺乏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习惯,法治的严肃性、权威性黯然失色。必须用法治规范权力,规范服务,规范管理,做到秉公用权、阳光施政、清廉务实为民。用法治规范市场,规范资本,规范企业竞争,使企业做到合法经营。
优化政治生态与商业生态的发力点
在优化政商文化生态上发力。文化生态是政商生态的软件系统,优良的政商文化生态表现为优良的政府行政文化和企业文化。政商双方都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恪守文以载道、以文化人、以文会友、相敬如宾、公私分明、洁身自好的文化价值观,要大力营造崇尚法治、遵从法治、认同法治、信守法治和维护法治的文化氛围,推动形成遵纪守法、光明磊落、敬业奉献、廉荣贪耻的优良政商文化生态,并将其内化为政商双方的道德良知和行为遵循,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精神力量。在先进政商文化引领下促进政治生态和商业生态优化。
在优化政商制度生态上发力。政商生态出现问题与制度设计不合理以及对制度缺乏执行力密切相关。要进一步推动制度设计和制度创新朝着科学化、程序化、合理化方向发展,促进政治制度、法律制度、市场经济制度和各项管理制度更加公正合理,形成良好的政商制度生态。要通过制度创新,加速政府行政体制改革 和政府职能转变,有效遏制权力暗箱操作、政商利益输送等腐败现象。以科学合理的制度消除权力设租和寻租空间,打破政商之间结成的不正当的利益共同体。要加强企业财务、审计、文化制度建设,促进企业科学化、规范化、法治化管理,切实做到以严密规范的制度管人、管事、管权,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形成较为有效的制度约束规范。政商双方要树立强烈的制度执行意识,自觉遵守制度,使制度真正地硬起来,发挥规范和约束作用。同时,各级纪检监察部门要加大制度执行监察力度,严肃查处行贿受贿、权力与利益交易等腐败行为,严厉惩处违反法规制度的不法商人和贪腐官员,使制度的高压线在净化不正当的政商关系上产生强大的威慑力。
在优化政商法治生态上发力。优良的政治生态和商业生态需要政商双方都要自觉地守法,要将法治作为思维方式、工作规范和行为遵循,在法治框架下建立政商之间平等合作互助共享的融洽关系。进一步健全法律规范体系,进一步完善规范执法环境,建立公正合理的司法环境,使政商双方都能敬畏法律。要努力营造法律红线不能碰,纪律底线不容踩,政策规定不可逾,道德高线不许丢的政治生态和商业生态氛围。使政府和企业牢固树立法治理念,增强法治意识,培育法治文化,形成学法尊法守法护法的习惯。要有效地监督、约束和规范政府权力和企业家权力,构建政府官员和企业家互动监督机制。要通过实现党务公开、政务公开和企业信息公开,使权力始终在阳光下运行。
(作者:方世南,系苏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江苏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苏州大学基地研究员)
第五篇:关于如何构建新型政商关系的文章
【篇一】
为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区强化思想政治引领,加强对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理想信念教育,积极作为、靠前服务,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进一步营造亲商、营商、重商、扶商的浓厚氛围,着力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
在强化思想政治引领上求实效。通过组织非公经济人士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组织召开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座谈会,解读政策,让民营企业家座谈交流,谈感想话发展,切实把讲话精神落到实处。深入开展以“不忘创业初心,接力改革伟业”为主题的理想信念教育,增进非公经济人士对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和感情认同,打牢心中有核心、忠诚于核心的思想基础。
在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上下功夫。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的重要讲话精神,引导领导干部和民营企业家各自遵守自身的“亲”“清”关系规范,构建风清气正、公正廉洁、规范有序、充满活力、和谐高效的新型政商关系。继续推进民营企业评议政府职能工作,注重在评议效果和意见整改落实上下功夫,推进政府职能部门作风转变,更好地服务企业,促进全区非公经济健康发展。
在服务民营企业方面有作为。做好法律维权服务,引导广大会员及非公经济人士提升法治意识,自觉做爱国敬业、守法经营、创业创新,回报社会的表率和践行亲清政商关系的典范,推动非公有制经济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金融、工信、工商、人社等相关部门协调联动,做好企业转型创新发展服务,尽可能为企业提供科技支撑和政策扶持,及时帮助解决发展中遇到的融资、用地、用工和产品销售等方面的实际困难和问题,促进“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向好发展。
【篇二】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强调,“坚决防范利益集团拉拢腐蚀领导干部,推动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构建积极健康的“亲”“清”新型政商关系,是新形势下落实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任务,对于进一步净化政治生态、经济环境和社会风气,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应主动作为、积极探索,精准把握“亲”“清”的深刻内涵和紧密联系,坚决反对和纠正“亲”而不“清”、“清”而不“亲”,做到“亲”而有度、“清”而有为,大力推进和维护“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健康发展。
构建积极健康的“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必须要保障决策部署不折不扣落实。首先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重要论述,认真贯彻落实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坚定不移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切实把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转化为鼓励、支持、引导民营经济发展的具体措施、举措和行动,不断推动和提升民营企业经济发展水平。其次要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把支持保障民营企业健康持续发展作为分内之事、应尽之责,既要“走出去”,常态深入企业开展座谈,坦荡真诚同民营企业家交往,听取意见建议,设身处地为企业着想,与企业家建立真诚互信、良性互动的工作关系;
又要“请进来”,探索开展纪委监委开放日活动,邀请有代表性的民营企业家担任特约监察员,主动接受企业和社会监督,切实把净化政治生态、营造良好政商环境、服务保障民营企业合法权益贯穿纪检监察工作和执纪执法全过程。
构建积极健康的“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必须要加强和完善制度建设。古人云“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圆。”纪检监察机关要结合党规党纪研究制定并出台规范政商关系的相关制度,以公私分明为原则,详细列出政商交往的“正面清单”和“负面清单”,明确“可为”与“不可为”的红线,建立“亲”“清”有序、边界清晰、权责明确、交往规范、公私分明的新型政商关系,形成“官”要按纪律规矩办事、商要按市场规律出牌的良好氛围,实现企业与政府保持良性、正确的沟通与合作。同时要进一步健全正向激励机制,完善干部考评机制,积极化解部门与干部“谈商色变”清而不亲的顾虑,督促各相关部门及单位加强与企业的正常工作联系、通力合作,鼓励党员干部坦荡真诚、清白亲切地同民营企业正当接触交往,积极作为、靠前服务,认真倾听企业呼声,切实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总的来说,纪检监察机关要积极促进政商关系在依规依法、界限分明、公开透明的轨道上实现良性互动,既防止官商“勾肩搭背”亲而不清、亲而乱为,又要防止干部“清而不亲、清而不为”、疏远企业,使政商关系在“清”的前提下“亲”起来。
构建积极健康的“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必须要强化纪检监察主责主业。首先要坚守监督第一职责。纪检监察机关作为党内监督和国家监察的专责机关,在构建积极健康的“亲”“清”新型政商关系中负有特殊而重要的使命,必须紧紧围绕监督这个首要职责、第一职责,切实把监督挺在前面,通过建立同组织、督查等部门沟通协作机制,聚焦审批、执法、服务事项集中的重点领域、重点行业、重点部门、重点岗位,充分发挥纪律监督、监察监督、派驻监督、巡察监督的综合效能,加强对“亲”“清”新型政商关系政策落实情况、官商勾结权钱交易等腐败问题、“放管服”改革推进情况以及影响民营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行为监督检查,并强化监督检查结果运用,为“亲”“清”政商关系创造健康环境。其次要高悬利剑解决不“清”问题。以零容忍的坚决态度,坚决对官商勾结、权钱交易的腐败行为深挖细查、决不姑息,督促行使公权力的单位及公职人员做到亲商不能侠私,相敬而不“勾肩搭背”、不分彼此,真诚地为企业服务,坦荡地同企业家接触交往。既要依纪严肃惩治党员干部利用职权向企业吃拿卡要、揩企业油、占企业便宜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以及为黑恶势力充当“保护伞”影响市场公平竞争、危害民营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的行为,又要严查党员干部默许、纵容配偶、子女及其配偶等亲属和其他特定关系人在其管辖区域为民营企业、不法商人谋取不正当利益等违纪违法问题,还要依法打击行贿、围猎官员的不法商人,坚决斩断“互惠互利”、“各取所需”、“各有所图”的腐败链条和整治利益输送问题,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的政商关系氛围。再次是要旗帜鲜明纠正不“亲”行为。纪检监察机关要督促相关部门以务实的作风、实际的行动支持和服务民营企业,坚决整治对企业合理诉求置若罔闻、对企业合法权益不关心不回应、对企业服务不积极主动等不担当不作为问题,切实打破各种各样的“卷帘门”“玻璃门”“旋转门”,全力纠正对民营企业清而不“亲”的种种表现,进一步优化对企业的服务和支持。最后要树立“尽职免责、失职追责”的鲜明导向,认真落实容错纠错机制。纪检监察机关在整治阻碍决策执行、影响政策落地、损害营商环境、服务企业不力行为的同时,要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三个区分开来”的要求,对公职人员在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帮助民营企业解困过程中,因缺乏经验、先行先试,党纪党规和法律法规没有明令禁止,存在不可抗力、难以预见因素,导致出现失误和错误的,应当从宽处理或者免予追究责任;
对主动挽回损失、消除不良影响或者有效阻止危害结果发生,没有为自己、商人或者企业谋取不正当利益的,可以不予追究;
对诬告陷害、散播谣言等行为,要坚决严肃惩处,为遭到非议的干部澄清正名、撑腰鼓劲,为敢于担当的干部担当、为敢于负责的干部负责。
构建积极健康的“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必须要营造民营企业积极向上、干事创业的氛围。“商有商道,商无道走不远”。故此,在构建积极健康的“亲”“清”新型政商关系时要坚持法治与德治同向发力、有机结合,督促市场监督管理等部门推进企业诚信评价体系建设,加强对民营企业的廉洁从商教育,强化法治意识、公平竞争意识,守住纪律底线和道德高线,引导民营企业家“亲”政守法、诚信廉洁经营,打消投机的念头,不寻租、不行贿,不破坏行业规则、不打乱市场规律,以良心品质和诚信经营铸造企业品牌。另外对涉及民营企业及其经营者的案件,要始终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履行职责,坚持依纪依法严格审批调查程序,规范调查行为,依法慎用查封、扣押、冻结等调查措施和留置措施,实事求是,精准处置,保证既查清问题,又最大限度减少对企业正常经营活动的影响;
同时要精准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对一些民营企业历史上曾经有过的一些不规范行为,要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从历史条件、认错态度、危害后果等方面综合分析研判,作出恰当处理,对虽有轻微违规行为,但不够追究纪律法律责任的,坚持以教育为主,让企业经营者卸下思想包袱、轻装前进,着力营造尊重和激励民营企业积极向上、干事创业的社会氛围。
【篇三】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政商关系是始终绕不开的重要话题。长期以来,政商关系存在的一些问题,主要是官商之间不正当交往所引发的贪腐。现实中,一些官员大搞权力寻租,插手工程建设,大发不义之财;
一些企业家“别有所图”,通过“拉关系走后门”来谈合作,谋取暴利。这些积弊的存在搅乱了社会经济发展秩序,造成了不正当的竞争,不利于构建良好公正的社会经济发展环境。
去年以来,广东省及部分地市相继出台构建新型政商关系的意见措施,以“正负清单”形式明确了政商交往的“雷区”和“安全区”。时隔一年,记者走访广东企业家、基层干部后感受到,当政府下放权力、厘清边界,企业界人士的经营价值观就会激浊扬清,“创新红利”就会逐渐取代“关系红利”,成为企业健康发展的驱动力。
在全面从严治党和反腐力度不断加大的背景下,政商交往又出现了新的问题——因怕踩红线,怕承担责任,少数官员“谈商色变”。一些官员以“清”为借口,对企业的合理诉求推脱拒绝,玩起了“躲猫猫”,逐渐养成了不作为、怕作为、懒作为的作风病。其实,说到底,无论是过去的“勾肩搭背”,还是现在的“背对背”,归根结底是没把握好政商交往“度”的问题。地方经济的发展,需要企业的带动;
企业的壮大,也少不了政府的扶持。这是一个非常容易理解的道理。所以,在经济发展迅速、价值观多元化的当下,如何把握官商好交往的度,在不违背政策法规和党规党纪的前提下涵养新型政商关系,已经成为了对党政干部的一种严峻考验。
正面清单明确了政商交往的边界,明确了政商交往“安全区”,让官员和企业家都吃下“定心丸”;
负面清单厘清灰色地带,为政企行为划定禁区底线。“提正减负”的清单,一方面为企业发展提供了保障,使得企业合法守规搞经营,促使企业将重心放在产品创新上,在“创新红利”中崛起,从而获取更大发展空间。另一方面也铲除了“关系红利”生长的土壤,强化作风建设,倒逼官员守土尽责、恪守本分。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以“亲”和“清”为核心的新型政商关系,并对领导干部和企业家提出了不同的要求。要涵养“亲”而有度的新型政商关系,要做的工作还有很多,这不但要“提正减负”,更要善做“加减法”。一方面,政府需要进一步简政放权,平等对待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促进形成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另一方面,要在制度层面,出台详细的、可操作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度,为官员与企业家交往划定“边界”,确保行为不出安全区。同时,还应加强党内作风建设,对为官“不作为”“慢作为”加大整治力度,让从政和经商环境更加清朗,为经济转型升级提供强大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