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技体操的特征发展与规则演变的关系[合集]

时间:2019-05-13 23:06:0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竞技体操的特征发展与规则演变的关系》,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竞技体操的特征发展与规则演变的关系》。

第一篇:竞技体操的特征发展与规则演变的关系

竞技体操的特征发展与规则演变的关系

摘要:竞技体操特征的发展与竞赛规则演变的关系,决定了在竞技体操动作技术的创新方面既要遵循规则,又要大胆地超越规则,从而促进体操竞技者们不断地去追求,探索,创造更多的难、新动作。

关键词:竞技体操,特征发展,竞赛规则演变,关系

竞技体操是一项特别讲究身体艺术的竞技体育运动项目,对运动员的形体和基本姿态有着严格的要求。无论是翻腾、飞行、平衡、静止等在竞技体操中,人们的眼光都集中在姿态和造型的优美上,运动员完成的单个动作或成套动作都要求准确、协调、幅度大、节奏感强,力求不出现有勾、屈、分、晃、歪等动作,每个动作都必须符合特定的技术要求,严格控制身体各个关节和部位。运动员头胸的姿态显示形体的神采,腰肢的折转显示形体的活力,手足的伸展显示形体的意趣。身体的各个部分表现的重点既有不同,又互相联系,要协调发挥、有机结合。

1.竞技体操的特征以及特征的发展

1.1竞技体操的特征

竞技体操是固定组合的多元结构的表现难美性技能主导类运动项目,其比赛成绩是由裁判员根据临场的技术水平进行评分,再与众多对手得分相比较后,判断名次而决定,是充分显示运动员的技艺与美感表现。其特点是突出技术的难度价值(增加翻转的周数和度数,减少高难度的预备动作,发展新动作类型等),同时强调动作质量,提高艺术修养。

竞技体操是以团体和个人资格赛、个人全能决赛、单项决赛、团体决赛四种竞赛形式组成的,并且是4年修改一次。竞技体操比赛分为男子6项和女子4项,由于男女竞技体操的比赛内容和具体要求不同,表现出不同的审美风格。男子竞技体操美主要体现在骨骼强劲、肌肉健壮、动作高难等方面,侧重于力度;女子竞技体操则主要体现在曲线的优美、用力的柔和、动作的飘逸和表演的艺术性等方面,侧重于柔美。随着竞技体操运动的发展和人们对竞技体操审美标准的提高,男子体操在着重发展力度的前提下,已开始重视对柔韧的培养,女子则开始向男性化动作靠近,对于力度已有了新的要求。于是,竞技体操开始走向“刚柔相济”的新时期,即男子“刚中带柔”,女子“柔中有刚”。1.2竞技体操特征的发展

体操这一竞技体育项目主要就是体现在“力、难、新、稳、美”5个要素的综合要求上。“力”是体操运动训练的基础;“难”是体操动作的价值程度,完成动作的超常能力或必须冒一定风险等;“新”是体操动作的独创性和独特性;“稳”是体操动作的准确性和稳定性;’‘美”是体操动作的技术质量或表现力。因此,这五大要素反映了竞技体操发展、提高的一般规律,缺一不可。

竞技体操是技术表现难美类竞技项目,其本体特征是表现技术的难与美,主要通过难度动作的编排与创新,高标准的动作规格与良好的稳定性等因素表现出来。50年代以前,由于项目的不确定性和世界政治、经济的影响,技术水平很低,各路诸侯纷争,没有形成稳定的技术发展态势。进人50年代,随着第一个国际性规则的诞生,在技术上有了共同的发展规范,从而也进人一个崭新的历史发展时期。虽然在动作的难度上没有大的突破,但当时的苏联队以其动作规格严谨、完成质量高、身体姿态优美和稳定性好而自成一派,将传统体操技术注人丰富的美的内涵,领导技术发展的新潮流。

60年代,随着世界经济的复苏,训练场地器材不断改进,训练条件和方法、手段不断完善,运动技术水平不断提高。日本队以其高难的创新动作而将世界体操带人高难技术发展的时代,不仅空翻高度提高了,而且从1972年第20届奥运会上家原光男在单杠上先后采用了后空翻和前空翻转体180度下,揭开了动作技术多轴翻转的序幕,难新动作不断涌现。但是,在创新、加难的同时,“美”的要求受到抑制,影响了运动员的基本姿态和节奏,这也是日本队六七十年代称雄以后再难以崛起的原因之一。1977年规则为鼓励运动员不断创新,并把技巧娴熟和具有个人特色的难度动作用于比赛,增加了惊险性、独特性、熟练性“三性“加分因素,在难度动作数量增的同时,动作日趋优美,技术发展逐步全面和成熟,但总体上仍以难新动作为主。随着难新动作的不断被挖掘和涌现,1984年规则中出现了D组动作,难度要求越来越高,动作的质量提高,难度动作间的连接增多,体操技术向立体化方向发展,美、难、新、稳是该时期的主要技术特征,但技术创新呈下降趋势。

2.竞技体操规则的演变

2.1体操评分规则的产生与发展

国际体操联合会(即简称国际体联“FIG”)在1896年成立,但是国际体联第一个真正的评分规则却产生于1949年。在二战前,体操评分只对体操技术一般特点进行简要说明。体操评分规则发展的滞后,已经不能适应体操技术动作飞速发展的要求,从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技术动作和体操运动的发展。1949年,国际体操技术委员会第一次出版了体操评分规则,书名为”Code de pointage”。在规则中明确提出了评分的三个因素:难度、编排和完成情况。根据比赛情况,还调整了各项裁判员组的形式,每项配有四名裁判员,一名裁判长、有效分采用两个中间分的平均分。这本规则在1950年世界体操锦标赛上首次使用,为体操规则的发展和完善奠定了基础。但是在规则中,没有考虑到自选动作的难度,因此,阻碍了体操动作的创新。1954年,重新修订体操规则。“规则”首次包括了比较完整的难度动作,并对新的评分因素做出了较为全面的论述。

2.2体操评分规则的完善与发展

1956年墨尔本奥运会,体操开始出现单项决赛。这样对难度的划分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因此,新规则对难度动作重新划分,确定了分值;新规则鼓励“惊险性、独特性和熟练性”的动作。这套“规则”的使用,促进了体操难度动作的快速发展,并未1964年规则的修订奠定了基础。1964年版的新规则修改了难度动作的分组,首次补充了惊险性、独特性和熟练性的加分条款。这套对难度动作做出了明确的划分,进一步鼓励了体操动作的创新,使体操难度动作的发展走上了快车道。

2.3体操评分规则成熟与稳定

1971年,国际体联技术委员会对体操规则又进行了修改和补充,1972年1月1日生效,取代了以往的评分规则。这次规则的“修改与补充”,使体操规则的模式基本形成。1975年和1979年重新出版了体操规则,只进行了少量修改,取消了“少减分”的规定,1984年12月31日开始使用。至此,现代体操“规则”基本发展成熟。之后的规则修订主要是对1984年“规则”的完善。

1989年出版的规则补充了“技术和姿势错误的划分等级,即小错误、中错误和大错误”;在单项决赛中,有条件的裁判员评分使用0.05分。1993年的规则扩大了0.05分使用范围,增加了加分,明确了各项目的特殊要求。1997年版的规则对裁判的组织和职责作了较大的修改。即A组负责对成套动作评分和B组对动作的完成情况评分。2001年版的规则在动作组的划分上修改比较大,各项动作分为5个结构组。2006年1月1日实施的新规则中,取消了10分为满分的做法,使打分更加细化。把裁判打分分为难度分(A)和完成分(B)两组。A组的起评分为9分,且没有上限;B组满分为10分。这样体操分数可以不断被刷新。

从体操规则的演变与发展过程来看,体操评分趋于标准化、细节化,规则更具操作性,尽可能地避免人为因素对比赛结果的影响,从而将体操比赛引向公平、公正的发展方向。

3.竞技体操特征发展与规则演变的辩证关系

3.1 体操规则的发展与体操特征发展起相互促进的作用

体操规则的变化对体操发展起导向作用,体操特征的发展促使规则变化更新是规则演变过程中的显著特征。每一次新规则的修改,都对体操的训练和比赛产生一种制约和推动相结合的作用,几经反复,不断超越、更新,使竞技体操运动朝着正确、健康的道路向前发展,由于规则不断强化难度的发展,导致了训练方法和手段不断的改进和变化,促进了训练器材的改进和新的训练手段的运用,规则作为具有社会法规效应的规则,对体操的发展起着积极的导向和主动制约的重要作用。

3.2难度动作表随难度动作的更新呈发展趋势

难度动作表的内容随新动作的出现而不断丰富,整体呈“螺旋型”迂回上升的趋势。动作难度问题一直是规则变更中的热点问题,通过对近几年规则的难度表分析比较看出,随着时间的推移使大多数动作降级、降组或者降值,以女子竞技体操为例,比如平衡木最常见的团身前空翻上、屈体前空翻上、木上屈体前空翻都降了一个组别,一些跳步动作相应难度降组,如在2006年版最新规则中,将平衡木纵木的“杨波跳”动作由E组降为D组,分腿跳转360由D组降为C组。但并不是所有的动作都降组,在特殊的历史条件下,为了鼓励某类动作的发展,规则也会把这类动作升值,如:平衡木项目中的“狼跳转体180度”在1993年以前是C组动作,到了1997年版规则中升格为D组;阿拉伯团身前空翻两周在2001年的规则中是个E组,而在2006年最新规则中升格为F组等。

另外,新动作、新连接不断出现,势必造成难度表的内容不断更新与发展。几乎每一次世界大赛,都会涌现一批新动作和新连接,使比赛变得更加精彩,难度动作表的内容也因此而变得充实。而在2006年的新规则中,难度动作表变成了开放性的,随需要可以进行扩展,更充分地印证了这一点。纵观规则演变过程,难度表整体成“螺旋型”迂回上升的趋势。

3.3体操技术的创新必须遵循竞赛规则

没有体操规则,体操创新也就无从谈起。现在的体操比赛是高难度,高质量,高规格的较量。一套自选动作,不但要追求较高的起评分,而且要有创新动作,这样才能获得高分。在比赛中无论运动员的动作多么惊险,优美、高难,但只有在体操规则的约束中才能争桂夺冠,裁判员也必须以规则为准绳来裁定竞技者的名次。体育竞技之花要在竞赛规则的限制中开放,日新月异的运动技术需在竞赛规则的约束下创造,否则就要被淘汰。如在80年代中后期男子跳马上曾一度出现了侧手翻接侧空翻腾越动作,落地是分腿依次着地。虽然这是个创新动作,但不符合规则要求(规则要求无论什么项目在最后落地时都应并腿着地)所以很快被淘汰。再如几年前在美国举行的世界职业体操单项比赛,匈牙利一名运动员在吊环单项比赛中前半套动作的难度和质量都达到了高水准,最后的动作是倒立落下经水平支撑至水平悬垂,然后一松手成俯卧趴在垫子上。虽然整套动作很新奇、独特,可是裁判员以规则为准绳判他无下法。因为整套动作不完整,违背了规则精神,所以不是发展方向。以上两例都说明了一个道理,就是体操比赛必须遵循规则的要求。然而,事物的发展是无限的,体操竞赛规则也是随着体操运动技术的发展而不断修改,实际上竞赛规则只是某一时期对某一竞赛项目的规范、规格的约定性概括。因此说,体操技术的发展创新的客观存在,决定了竞赛规则,而竞赛规则又反作用于体操竞技的实践运动,这便是体操技术的发展创新与竞赛规则的辩证关系,纵观体操运动的发展史,可以说是一部不断创造竞赛规则又不断超越规则,改革规则,补充规则和发展规则的历史。

3.4竞技体操技术超越、补充和发展了规则

遵循竞赛规则,在竞赛规则的限制中创造优异成绩,固然是天才的事业,而以领先的技术超越传统的竞赛规则,并促使其作出相应的变革以肯定此种超越而获得优胜,则更是天才和胆略的壮举。超越规则者不仅要有远见卓识,还要有足够的胆略和勇气。第一个在国际体操赛场以踺子后手翻上板踏跳做支撑类动作超越了跳马比赛规则的运动员曾被传统规则判为动作无效而失去夺冠机会,但鉴于此种新技术的先进性和可接受性,体操规则又很快“承认”了这种超越。我国江门市业余体校运动员在世界中学生运动会中首先在双杠上创造了向后大回环的新动作,但因杠高只有1.70 m(从地面量起),运动员在悬垂时必须屈腿才能完成。根据规则要求也应给予扣分。但由于这是一种新技术,代表着双杠运动的发展方向,因此这种新技术很快被国际体操联合会认可,并将规则作了相应的补充和修改,为了有利于运动员完成动作,把双杠的高度提高到目前的1.75 m(从垫子上量起)。所以说体操技术的超越不仅能导致竞赛规则的发展和逐步完善,而且又能够促使体操器械的革新和变化,以适应体操技术发展的需求。

3.5竞技体操比赛中器械的革新导致了技术的发展

体操技术的创新发展与器械的革新有着密切的联系。现代体操运动技术的飞速发展,运动员表现能力的进一步提高,体操训练、竞赛的场地与设备更新起到了重要作用。60年代以来,纵跳马长由1.80 m缩短为1.60 m,目前男、女已用同样形状的马(蘑菇型)。助跳板由15 cm增高到20 cm,助跑距离由70年代的20 m增加到25 m(女子不限)并突破了支撑分区的限制。由于规则的变革导致了一大批跳马复合空翻类型的高难度腾越动作的产生。随着鞍马运动技术的发展,原来的拱型环又改为平直型鞍环,使鞍马的单环动作增多,并向着立体化的方向发展。再如平衡木的硬性木面被橡胶覆盖层的弹性结构所取代,从而使自由体操中的跟头搬上了平衡木。最具典型意义的是高低杠两杠之间的规定距离从85 cm开始被一次又一次的超越,杠面由椭圆改变成圆形,直径也有所缩小。于是使女子运动员在高低杠上做出了毫不逊色于男子单杠技术的“特长切夫腾越”和“京格尔空翻”抓杠等高难度的飞行动作。另外各种不胜枚举的训练辅助器材的诞生和革新,更使教练员们在训练中得心应手,这已为多年的训练和比赛所证实。因此说器械设备的更新对体操技术的发展起到了促进和保障作用。

当然,无论是技术创新还是器械革新,对规则的超越并非是毫无依据的鲁莽之举。只有在总体上把握住本竞技项目的发展脉胳,并根据具体的竞技形势而作出领先性、方向性的超越,才是对竞赛规则的成功超越,并促使其作出相应的变革。

4.结论

竞技体操特征发展与规则的变化是分不开的,两者是相互适应与导向的关系。技术的发展相应经历了美~难~美一难的过程,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分析,今后技术要求应是既要求难,又更注重美的因素,鼓励运动员动作与编排的创新。体操规则是在某一历史时期对竞技体操发展规范的约定性概括,它历来对体操技术的发展起着重要的导向和制约作用,其变革与体操技术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技术的发展推动了规则的修改,规则的修改又促进了体操技术的发展。

第二篇:竞技体操的发展与演变

竞技体操的起源与演变——看中国对世界体操的贡献

摘 要: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分析比较法对古代体操、现代体操、中国体操以及体操规则的起源与演变过程进行了详细的论述,从体操的起源和发展,看中国竞技体操对世界体操的突出贡献,以及由此引发思考。关键词:体操运动;起源;演变

The Origin of Gymnastics and Evolution zhao chuan sheng,tong shao gang Abstract:By the methods of documentation, logical, analysis and comparison and so on, we discussed the origin and the evolution of ancient gymnastics, modern gymnastics, Chinese gymnastics the rules of gymnastics.From the development of gymnastics, we could find that Chinese gymnastic athletes had made a great contribution to the world gymnastics.And this will suggest the further research in gymnastics.Key word:Gymnastics;Origin;evolution 1.前言

体操运动最古老的运动项目之一。体操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随着社会文化的发展,体操的内涵和外延以及人们对它的认识也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广义的体操运动指广播体操、竞技体操、艺术体操、团体操等。1896年,国际体操联合会成立。并在当年将体操列入第一届奥运会的正式比赛项目,由此,现代体操被正式称为竞技体操,简称体操。中国竞技体操从50年代开始,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创造了许多以中国人名字命名的高难度动作,为世界体操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2.体操的起源与发展

2.1古代体操的起源以及称谓的由来

“体操”一词来源于古希腊,希腊语叫gymnos(即裸体的意思,由于古希腊人在锻炼身体时多赤裸身体,名称由此而来),体操的含义和内容随着时代的变迁而有所不同。在公元前5世纪,希腊人把锻炼身体的一切活动,诸如跑、跳、投掷、攀登、摔跤、舞蹈、骑马、军事游戏等统称为体操。这个概念被沿用了很长时间。古希腊思想家、哲学家柏拉图对这个词非常重视,后来,希腊人斐劳斯特拉托斯正式提出体操法,并在公元前220~230年著有《体操术》一书。这个时期的体操包括一切体育运动在内,和现代体操运动有着很大的差别。从希腊“体操”一词的出现到斐劳斯特拉托斯的《体操术》为止,本文将这段时期的体操称为“古典体操”(西方文化史将公元前8世纪至公元3世纪的古希腊罗马文化称为古典文化,由此,本文将这一时期的古希腊体操称为古典体操)。古典体操的外延更接近于现代体育。

体操运动在印度、埃及、古巴比伦和中国等国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古代中国、印度、波斯和其他国家,都曾有在节日里表演单个体操的动作和技巧动作的习俗,通过表演来展示人的力量和灵敏性。我国在原始社会后期已经出现了大量的舞蹈,大量的技巧等动作融入其中。西汉初期的帛画《导引图》有立式、步式、坐式,有徒手的、也有持器械的,注重身体的全面运动,在很多方面与现代的徒手体操相象。《导引图》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和最完善的体操动作图谱。

2.2 现代体操的起源、演变与发展

现代体操运动,起源于欧洲。在18世纪中叶,欧洲一些国家出于军事的需要,把体操与军事训练结合起来,使体操运动逐渐活跃。在德国,有些人研究了希腊体操后认为器械练习是发展力量,增强意志品质的最好办法。于是,以杨为首的“杠子运动”—德国体操学派很快形成。近代,在体育之父古茨穆茨的倡导下,开始了体操运动,他建立了古氏体操体系,开创了体操运动的分类学,使体操项目趋于明朗化。十九世纪初,体操之父德国的杨氏发明了德式体操;几乎同时,瑞典的林氏,丹麦体操家奇蒂哥尔,德国的施皮斯等也创立了各自的体操体系,各种体操器械也随之产生。到了十九世纪末,各种器械进一步完善,出现了单杠、双杠、木马、跳马等类似与现代竞技体操的比赛项目。

1881年,欧洲成立了体操联合会古典体操,1896年成立了国际体操联合会。国际体操组织的成立,使现代体操走上了有组织的迅速发展道路。同年,体操被列入第一届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当时的比赛项目有单杠、双杠、鞍马、吊环、爬绳等。1928年、1934年,女子竞技体操被列入第9届奥运会和第10届世界体操锦标赛比赛项目。体现了反对性别歧视的现代奥林匹克精神。

1936年第11届奥运会,男子竞技体操的自由体操、鞍马、吊环、跳马、单杠、双杠6个项目被固定下来。1952年第15届奥运会上女子竞技体操的跳马、高低杠、平衡木、自由体操4个项目被固定下来。因此,学术界认为:真正意义上的现代竞技体操,开始于1952年赫尔辛基第15届奥运会。2.3中国现代体操的演变与发展

19世纪60年代以后,“洋务运动”的发展使西方体育陆续传入中国,现代体操运动最先在中国的教会学校和军队中传播。20世纪20-30年代,中国曾掀起一股“体操热”,体操被运用到学校教育、军事训练、日常锻炼、大型表演和庆典活动中。新中国成立之后,中国体操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20世纪50年代,我国己初步形成了一套适应当时社会发展的体育制度,学校体操迅速兴起。1953年之后,国家政府制定了大量的方针、政策并采取了一定的措施鼓励竞技体操的发展。1978年—1980年的三次全国体育工作会议的召开,标志着中国以竞技体育为中心,“思想一盘棋,组织一条龙,训练一贯制”举国体制的正式形成。这样现代竞技体操运动在中国得到了空前的发展。20世纪80年代以前是新中国体操的起步和发展的重要时期,为新中国体操事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中国体操从此走向世界。80年代以后是中国体操腾飞的黄金时期。经济的发展为强化竞技体育的“举国体制”提供了丰厚的物质基础,中国竞技体育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随后,国家体委制定以青少年为重点的“全民健身计划”和以奥运会为最高层次的“奥运争光计划”。以竞技体育为中心这一政策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体操迅速崛起,取得了一系列辉煌的成绩。80年代末,中国体操队已经成为世界体坛上一支不可轻视的力量,为世界体操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3.体操规则的演变与发展

3.1体操评分规则的产生与发展

国际体操联合会(即简称国际体联“FIG”)在1896年成立,但是国际体联第一个真正的评分规则却产生于1949年。在二战前,体操评分只对体操技术一般特点进行简要的说明。体操评分规则发展的滞后,已经不能适应体操技术动作飞速发展的要求,从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技术动作和体操运动的发展。1949年,国际体操技术委员会第一次出版了体操评分规则,书名为“Code de pointage”。在规则中明确提出了评分的三个因素:难度、编排和完成情况。根据比赛情况,还调整了各项裁判员组的形式,每项配有4名裁判员,一名裁判长。有效分采用两个中间分的平均分。这本规则在1950年世界体操锦标赛上首次使用,为体操规则的发展和完善奠定了基础。但是在规则中,没有考虑到自选动作的难度,因此,阻碍了体操动作的创新。1954年,重新修订体操规则。“规则”首次包括了比较完整的难度动作,并对新的评分因素做出了较为全面的论述。3.2体操评分规则的完善与发展

1956年墨尔本奥运会,体操开始出现单项决赛。这样对难度的划分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因此,新规则对难度动作重新划分,确定了分值;新规则鼓励“惊险性、独特性和熟练性”的动作。这套“规则”的使用,促进了体操难度动作的快速发展,并为1964年规则的修订奠定了基础。1964年版的新规则修改了难度动作的分组,首次补充了惊险性、独特性和熟练性的加分条款。这套规则对难度动作做出了明确地划分,进一步鼓励了体操动作的创新,使体操难度动作的发展走上了快车道。3.3体操评分规则成熟与稳定

1971年,国际体联技术委员会对体操规则又进行了修改和补充,1972年1月1日生效,取代了以往的评分规则。这次规则的“修改与补充”,使体操规则的模式基本形成。1975年和1979年重新出版了体操规则,只进行了少量修改,取消了“少减分”的规定,1984年12月31日开始使用。至此,现代体操“规则”基本发展成熟。之后的规则修订主要是对1984年“规则”的完善。

1989年出版的规则补充了“技术和姿势错误的划分等级,即小错误、中错误和大错误”;在单项决赛中,有条件的裁判员评分使用0.05分。1993年的规则扩大了0.05分使用范围,增加了加分,明确了各项目的特殊要求。1997年版的规则对裁判的组织和职责作了较大的修改。即 A组负责对成套动作评分和B组对动作的完成情况评分。2001年版的规则在动作组的划分上修改比较大,各项动作分为5个结构组。2006年1月1日实施的新规则中,取消了10分为满的做法,使打分更加细化。把裁判打分分为难度分(A)和完成分(B)两组。A组的起评分为0分,没有上限;B组满分为10分。这样体操分数可以不断被刷新。从体操规则的演变与发展过程来看,体操评分趋于标准化、细节化,规则更具操作性,尽可能地避免人为因素对比赛结果的影响,从而将体操比赛引向公平、公正的发展方向。

4.中国体操对世界体操的贡献 4.1中国体操的快速发展和腾飞

在1962年第15届世界体操锦标赛上,于烈烽获得鞍马第3名,首次在世锦赛上升起中国国旗。1979年,在第20届世界体操锦标赛上马燕红获得了高低杠冠军。这是中国体操的第一个世界冠军。在1979年第20届世界体操锦标赛上,马燕红一举拿下夺高低杠冠军,成为中国体操史上第一位世界冠军获得者。被外界誉为“中国体操走向世界高峰的报春花”。1980年10月第五届世界杯体操赛上黄玉斌获得了吊环冠军,成为中国第一男子体操冠军。在1982年世界杯赛上,李宁一人夺得个人全能、自由体操、鞍马、吊环、跳马和单杠6枚金牌,成为历史上在世界大赛中获得金牌最多的选手。同年,李宁和吴佳妮分别当选为“世界体操年最佳男女运动员”。在1983年第22届世界体操锦标赛上,中国男子体操队第一次夺得男子团体冠军。童非、楼云分别获自由体操、双杠的金牌。在1984年第23届奥运会上,李宁分别获得自由体操、鞍马、吊环的冠军,楼云获得跳马的冠军和马燕红获得了高低杠的冠军,改写了中国体操在奥运会上没有金牌的历史。在这一时期,中国男子体操队已经属于世界强队之列,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是,女子体操队相对较弱,没有具备与世界强队抗衡的能力。

4.2中国体操走向成熟和登上世界体操顶峰

在1992年第25届奥运会上,中国体操运动员李小双和陆莉分别获得男子自由体操和女子高低杠的冠军,令世界体操界震惊。在1995年第31届世界体操锦标赛上中国男队蝉联男团冠军,女团也获得了历史性的第2名,李小双锦上添花夺得男子全能冠军,成为中国人在世锦赛上的第一个“全能王”。在2000年第27届奥运会上,中国体操运动员李小鹏和刘璇分别获得男子双杠和女子平衡木的冠军,中国体操队获得男团金牌,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在1994年、1995年、1997年、1999年举行的世界体操锦标赛上,男队都获得了团体冠军,奠定了中国男子体操在世界的领先地位。2006年第39届世界体操锦标赛上,中国体操队获得了14枚中的8枚金牌。其中男队贡献了5枚金牌(肖钦和陈一冰分别获得了鞍马和吊环的冠军,而杨威一人就获得了双杠和全能的两项冠军),确立了中国体操男队的霸主地位。程菲获得了跳马和自由体操两项冠军,并且获得女子团体冠军。中国女队历史上第一次获得女子团体冠军,翻开了中国女子体操的新篇章。可以说,中国体操登上了世界体操的顶峰。

4.3中国体操动作创新对世界体操的贡献

几十年来,中国体操一直坚持走自主创新的道路,取得了一系列的辉煌成就。1953~1963年,竞技体操发展的雏形阶段,这一时期中国对体操动作创新比较单一,在鞍马项目占有很大优势,而其他项目发展却比较慢。在1962年第15届世界体操锦标赛上,于烈峰创造了鞍马的“单环全旋”新动作,在当时可以说是鞍马技术的一次革命。由于它的出现,其他国家纷纷效仿,引起了鞍马各种类型动作的变化。1966~1976年文化大革命期间,由于政治运动的影响,中国竞技体操的发展遭到了严重地挫折,竞技体操处于瘫痪状态。

在1980年以后,中国竞技体操重新登上世界舞台,动作创新全面开花。李宁创新了吊环上的“李宁悬垂”、鞍马上的“李宁转体”、双杠的“李宁回环”;王崇升创新了鞍马的“王崇升鞍马”,李月久创新了自由体操的“月久空翻”、娄云创新了自由体操的“娄云空翻”,跳马的“娄云屈体、直体”,童非创新了鞍马“童非倒立”和肖瑞智单杠飞行动作“肖空翻”等12个世界从来没有见过的中国式难新动作。它们已经被列入了“国际体操男子平分规则”的难度表中,并以中国运动员的名字命名。优秀运动员李小鹏以举世无双的“李小鹏跳”(后手翻转体180°直体前空翻转体900°)蝉联2002年和2003年的2届世界体操锦标赛跳马冠军。在刚结束不久的第39届世界体操锦标赛上,中国女子体操队员程菲又以“程菲跳”夺得了跳马冠军,该动作的难度在世界上首屈一指、天下无敌。敢于拼搏,开拓创新,成为中国体操屹立世界体坛强国之林的法宝。

5.结束语

体操运动的起源和演变史源远流长,而现代竞技体操只有10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国的竞技体操则起步更晚,但经过体操界人士的不断努力和创新,中国体操已经发展成为世界体操强国,中国体操的每一步都在世界体操史上留下了深深的印记,为世界竞技体操的进步和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参考文献:

[1] 体操大辞典编辑委员会编著.体操大辞典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2] 陈镇华,陆恩淳,李世铭中国体操运动史.武汉出版社,1990.[3] 俞继英,张健.竞技体操高级教程.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4] 裔昭印.世界文化史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5] 国家体委翻印《国际男子体操评分规则》(1971~1993),《国际女子体操评分规则》(1958~1993)

[6 ] 国家体委翻印《国际男子体操评分规则》(2006~2008),《国际女子体操评分规则》(2006~2008).[7] Report on the 1999 World Gymnaestrada Youth Camp-Goteborg,Sweden [8] USA Gymnastics membership-General Gymnastics [9International Gymnastics Federation Men’Technical Committee.Code of Point 作者简介:赵传生(1983-),男,江苏连云港人,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体操教学与训练.童昭岗(1950-),男,扬州人,教授,研究方向为体操教学与训练。

作者单位:1.扬州大学体育学院,江苏,扬州.2.扬州大学体育学院,江苏,扬州

第三篇:浅谈历史发展与文体演变

浅谈历史发展与文体演变

文学院01-6 刘凡羽

中国被称为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泱泱大国,拥有浩如烟海的典籍资料,中国又是“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未间断历史文化传承的国家。有一首朝代歌这样唱“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与战国,一统秦两汉,三分魏蜀吴,二晋前后延,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可以这样讲,每一个历史时期都有它代表性的文学作品,更有它主流的文学体裁。中国古典文学向世人展示了异彩纷呈的面貌,众体皆备,成就赫赫。本文将以先秦两汉文体为例,浅谈一下不同历史文化背景下的文体演变问题。

先秦两汉是中国文学发展的第一个时期,这个时期所发生、发展的文学体式为后代众多文学样式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储备和可供借鉴的创作方法。

【四言诗】 古代诗歌的体裁。全篇每句四字或以四字句为主,是中国古代诗歌最早形成的诗体。发端于《周易》中的卦、爻辞,以《八伯之歌》、《康衢歌》最古,句式特点是:叠章叠句反复吟咏,用韵较自由。四言诗的成熟代表是《诗经》。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录周代诗歌 305篇。原称 “ 诗 ” 或 “ 诗三百 ”,汉代儒生始称《诗经》。现存的《诗经》是汉朝毛亨所传下来的,所以又叫 “ 毛诗”。《诗经》中的诗,当时都是能演唱的歌词。按所配乐曲的性质,可分成风、雅、颂三 类。“ 风 ” 包括周南、召南、邶、庸、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桧、曹、豳等 15国风,大部分是黄河流域的民歌,小部分是贵族加工的作品,共160 篇。“ 雅 ” 包括小雅和大雅,共 105 篇。“ 颂 ” 包括周颂、鲁颂和商颂,共 40篇。颂是宫廷用于祭祀的歌词。

《诗经》是中国韵文的源头,是中国诗史的光辉起点。它形式多样: 史诗、讽刺诗、叙事诗、恋歌、战歌、颂歌、节令歌以及劳动歌谣样样都有。它内容丰富,对周代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如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各个方面都有所反映。

春秋以后,四言诗体逐渐衰微,虽有人继续创作,但成就不大。比较而言,曹操的《步出夏门行》、《短歌行》和陶渊明《停云》诸作,是优秀之作,称得上四言正体。

【骚体】 古代文体名,楚辞体韵文的一种,源于战国时楚国,得名于屈原的作品《离骚》。由于后人常以“骚”来概括《楚辞》,所以“骚体”亦可称为“楚辞体”。由于汉代司马相如的《长门赋》、《大人赋》,班固的《幽通赋》,张衡的《思玄赋》等作品与《离骚》体裁相类,所以后者亦被称之为“骚体赋”。这样,“骚体”又包括了与《离骚》形式相近的一些赋。

骚体是屈原在楚国民歌的基础上所创造的一种抒情韵文,以《离骚》为代表,作品长于抒情且富于浪漫气息,一般篇幅较长,句式灵活参差,多六、七言,多用“兮”字以助语气。另外,过去有人总结过, “ 骚 ” 调以虚字为句腰 ,腰上一字与句末一字平仄相异为谐调,平仄相同为拗调;《九歌》以 “ 兮 ” 字为句腰 ,句调谐拗亦同。骚体可以称诗,亦可以指赋。汉以后署名蔡琰的骚体《悲愤诗》后半部分,韩愈的《复志赋》,柳宗元的《惩咎赋》、《闵生赋》等均可归入骚体类。

【先秦寓言】 指先秦时代诸子散文和史传著作中的寓言故事。它在原著中只是作为论据来使用,借助于带有劝谕或讽刺性质的简短故事来阐明一定道理。但因它自身具有高度的文学性而独立流传,对后世文学产生深远的影响,并发展成为一种独立的文学体裁。

“寓言”一词最早见于《庄子》。它产生自民间,在战国时代盛行。《庄子》一书,寓言共有200多个,《韩非子》达300多个,其余著作中也不少见。它或者来自民间流传的故事,或是历史传说,或是作者创造的故事,大多瑰丽奇特,富有文学色彩。内容方面,先秦寓言中一种是以寓言的具体性和形象性,来帮助人们理解和接受比较抽象以至深奥的哲理,如《孟子》的“揠苗助长”阐明他的养气说.一种是阐明道德修养的.此外,从寓言中还可看到社会的面貌,具有很高的社会认识价值。艺术成就上,作者通过丰富的想象,虚构的情节,塑造出许多生动的形象,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先秦寓言想象的丰富,形象的生动,夸张和拟人化手法的运用,以及一般结构简洁,语言洗练与口语化、个性化,不仅直接影响唐代、明代的寓言创作,而且自身起着上继神话,下启小说的作用。先秦寓言中简单的故事情节,个性化的对话启发了后代小说的产生,其中不少寓言,可看作魏晋杂事、志怪小说的雏型。

【先秦两汉散文】 先秦时代的散文,指与韵文相对而言的文体,包括所有论说文与记叙文。其中,殷商时代存留的甲骨卜辞,可算作中国散文的雏形。此外,商周时代在青铜器上的铭文,以及《易经》中的卦、爻辞,都为中国散文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中国古代第一部记叙文和论说文的集子是《尚书》。它以古史形式记言,大都是一些誓辞、政府的文告、贵族的告诫之词,以及一些记述文字,有殷商时代与西周时代的作品,也有春秋与战国时代的作品。商周到春秋时代是散文的开端期。从春秋末年到战国时期,散文分别向着偏于论说的诸子散文和偏于记述的历史散文两方面发展。

从诸子散文方面看,代表作有:儒家的《论语》、《孟子》、《荀子》,道家的《老子》、《庄子》,法家的《商君书》、《韩非子》,墨家的《墨子》,杂家的《吕氏春秋》等,还有兵家的《孙子兵法》。早期的《论语》是最早的语录体散文。《孙子兵法》是一部兵家专著,结构谨严,论证周密。中期的《孟子》、《墨子》,采用对话形式,属学派集体著作。《庄子》则属庄周学派的论文集,基本上是一种专题论说文,是散文从语录体向专题论说文体转化的表现。到了《荀子》、《韩非子》,则是属学者个人的论文集了,是先秦论说文成熟的标志。诸子散文注重文采,普遍地使用比喻、排比、夸张、映衬和运用寓言,形成各有个性的文风,创造出多种多样的文体。从历史散文方面看,春秋时期历史著作很繁盛.战国时代,有编年体的《左传》,国别体的《国语》、《战国策》等。

先秦散文虽非纯文学作品,但对后世文学有着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它是后世各种文体--从议论文、史传到小说、汉赋的滥觞;它的或纵横、或平易的文风,滋养了后代作者;它的表现手法(如春秋笔法,左传义法等),也成为后世文学运动的旗帜。

秦王朝统一中国后只存在15年,没有散文名篇留世。西汉散文,则是先从政论文发展起来,而在史传文方面,取得突出成就。西汉初年的贾谊和晁错,是政论文的代表作家,鲁迅称他们的政论 “皆为西汉鸿文,沾溉后人,其泽甚远”(《汉文学史纲要》)。汉代史传文的代表为西汉时期司马迁著的《史记》,它是中国文学史上一部继往开来的伟大著作,其中以人物为中心的传记,是中国古代历史传记文学的开山之作,对后代文学家有着多方面的巨大影响。东汉班固撰成的《汉书》,体制承袭《史记》,既是中国第一部断代史,其史传文学的成就也较高,对后代史学和文学也产生了重大影响。此后,汉代散文中,还有类似小说(当时属志人、志怪一类作品)的,如刘向的《说苑》、《新序》、《列女传》等,既有史事,也有一些流行民间的轶事、传闻;《吴越春秋》等“杂史”,除了根据史书记载外,也融入了有关的民间传说,对后期历史演义小说颇有影响。

【楚歌】 汉初 ,盛行楚声短歌,发源于楚地,随楚汉战争广为流传,今传有项羽的《垓下歌》、刘邦的《大风歌》等。《诗经》中的《汉广》、《螽斯》、《摽有梅》等篇,其它古籍中保存的《接舆歌》、《萢子歌》、《超人歌》等,都是楚歌。楚歌在句式灵活,隔句末尾有规律地运用“思”字“兮”字作语助词;受楚地“巫歌”影响,地域色彩浓郁,形式和风格均不同于中原地区的民歌。楚歌是屈原创立楚辞体诗的基础。

【汉乐府民歌】 乐府民歌句式灵活多变,是后代五言诗、七言诗、杂言诗的发端,出于社会下层群众之口,“感于哀乐,缘事而发”,表达了人民自己的心声,道出了人民自己的爱憎。这些作品以描写民间疾苦为主要内容,真实地反映了封建社会内部的矛盾冲突。尽管它在配乐的时候不免经过文人或乐工的改动,但仍闪烁着思想和艺术的光辉。它是我们学习乐府诗的主要对象。乐府民歌题材广泛:有暴露战争罪恶的如《战城南》;有描写家庭男女问题悲剧的,如《孔雀东南飞》;也有表现孤儿的啼泣,病妇的哀吟的,如《妇病行》。这一切都有其活跃的生命,有广大人民呼喊的声音,它使我们可以比较真切地看到汉代的社会面貌及其实质。

汉代的乐府民歌,不仅有深厚的思想意义,而且也具有丰富多彩的艺术特色。乐府民歌有叙事的、抒情的、说理的,而以叙事最为突出。在许多叙事诗中,都写得故事生动、结构紧凑、形象鲜明。诗中还富于戏剧性的独白和对话,不论是抒情诗还是叙事诗,往往是借人物对话或近似戏剧中独白的第一人称的说话来表达。乐府民歌中还多善于运用贴切的比喻和拟人的手法,语言也非常朴素自然、生动活泼,显示了人民语言的丰富与优秀。

【汉赋】 西汉流行的赋文体。赋作为一种文体,战国后期已产生,赋体的流变大体经历了从屈原、宋玉的骚体赋,到贾谊、枚乘、司马相如代表的汉大赋,魏晋南北朝流行駢赋,唐代盛行科举考试专用的律赋,唐宋时代趋向散文化的文赋各个阶段。其中汉赋是赋的鼎盛时期,汉赋的形成和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时期从汉高祖初年至武帝初年。辞赋主要继承《楚辞》的传统,称为 “骚体赋”,内容大都抒发作者的政治见解和身世感慨,代表作家作品如贾谊的《吊屈原赋》、《鹏鸟赋》,枚乘的《七发》等。第二时期从武帝初年至东汉中叶,辞赋成为一种宫廷文学,司马相如是这一时期成就最高的代表作家,《子虚赋》、《上林赋》是其代表作,也是汉大赋的奠基之作。另有东方朔、枚皋、王褒等人。西汉末扬雄作为代表作家,以《甘泉》、《河东》、《羽猎》、《长杨》四赋著名。作为东汉前期代表作家的班固,则以《两都赋》著名。第三时期从东汉中叶至东汉末年,抒情咏物的短篇小赋兴起。张衡的《二京赋》、《归田赋》是代表性赋作。张衡的作品使赋从内容、体制到风格发生了根本上转变。

汉赋是两汉400年间文人创作的主要文学样式,它继承《楚辞》形式上一些特点,讲究文采、韵律和节奏,吸收了战国纵横家张的手法,内容上着力 “体物”,也注意到“写志”,即通过摹写事物来抒发情志。此外,赋在形式上趋于散文化,经常使用排比、对偶的整齐句法,既自由又谨严,兼具诗歌和散文的性质。

文学艺术是现实生活通过人们头脑的反映,在阶级社会中,又是阶级意识形态的形象的表现,它不可能超越阶级而存在,中国的古典文学从夏商周开始,它的发生、发展直至成熟,始终处于阶级阴影的笼罩之下,就不可能不打上阶级的烙印。《诗经》、楚辞、汉赋到汉乐府无处不体现着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尖锐的阶级矛盾,同时也体现了文人独立创作与劳动人民集体创作的差异。受阶级影响的同时,社会历史条件同样会对文学艺术产生深远的影响。从《诗经》的四言诗、楚辞的六言诗到先秦诸子散文、历史散文洋洋洒洒的长篇伟论,不仅仅是在篇幅上变长了,更是在总体上体现了社会的进步、文学的发展。

文学是时代的文学,是在时代的大背景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不同的文体是不同时代的产物,这一规律不仅影响了中国古典文学发展的全过程,而且可以推以广之,对不同国家、不同文体的发展同样适用。

参考文献

1.《先秦文学史参考资料》,中华书局,1978年版

2.《两汉文学史参考资料》,中华书局,1978年版

3.胡念贻《先秦文学论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年版

4.郭预衡主编《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

第四篇:台球的演变与发展

台球的演变与发展

台球是一种用球杆在台上击球、依靠计算得分确定比赛胜负的、在国际上广泛流行的高雅室内体育运动。

台球运动至今已有五、六百年历史,关于台球的起源,有的说是法国,有的说是英国,众说纷纭,目前尚无确切考证资料。但是,台球起源于西欧是无可争辩的事实。

台球并不是一出现就尽美尽善,而是在长期流传中经过人们的不断改进丰富,现已达到了比从较完善的程度。

世界上第一张台球桌出现在1400年,当时球桌上没有袋,只有拱门或门柱。在台球桌出现以前,人们是在户外的地上玩一种被称为滚球的游戏。后来这种游戏被人移到室内的台桌上,于是滚球游戏变成了户内的桌上游戏。不久桌面上被人们开了几个洞,于是这种室内桌上游戏的趣味性大增。在英国的维多利亚女王时代,台球作为一项正式的娱乐项目,进人了英国上流社会。1510年,法国也开始了台球的娱乐活动,并深受法国人喜爱。

最初玩的台球,球台上只有两只球。传到法国,法国人又加入了一个红球,英国人也跟着模仿。此时在球台上便有了三个球。并把这种玩法叫“开仑”,击球人把对方的球顶进球袋,或同时击中两个球称“双着”,都可以得分。这种玩法,就是我们现在玩的三球落袋式台球的原始玩法,即英式台球“比力”。美国的台球运动,是西班牙人于1504年经佛罗里达州传入的。1607年,英国人又把台球带到维吉尼亚洲。1690年移居南卡罗来纳的法国人也将台球运动带到美国。当时虽然多方面把台球运动传入美国,但并没有很快得到发展,直到1800年以后才开始盛行起来。经过多年的研究发展,直到十九世纪中,对台球的技术、比赛方法和规则等方面,做出重大的改进完善贡献,直到在世界台球运动中,独创了美式台球一大流派,与法式台球、英式台球并驾齐驱,现已流行于东西方

比较流行的英式斯诺克台球,起源于1885年,这种打法已延续了一百多年。关于斯诺克的起源,有很多种说法,但最可信得说法要属下面这个。

在19世纪晚期,台球运动风行于驻扎在印度的英国军队中,当时流行的玩法是黑球入袋。这种玩法用1个白球,15个红球和1个黑球。1875年的一天,驻扎在印度贾巴尔普尔的英国陆军上校内维尔-张伯伦和他的战友们觉得这种玩法过于简单、乏味,便决定增加黄色、绿色和粉色3个彩球上去。不久,又嫌不够,再加上了棕色和蓝色球。这种新玩法很快流行开来,从而导致了斯诺克台球的诞生。而斯诺克一词则是当时英国军队中对军校一年级新生的流行叫法。这使得斯诺克被这些军人们用来称呼这种新玩法的初学者,最终则成为了这项运动的名称。

1885年,当时的英国英式台球冠军约翰-罗伯特在印度旅行时见到了张伯伦并从他那里知道了斯诺克这种新玩法。回国后,罗伯特就把斯诺克台球带回到英格兰。但是,当时正处于英式台球热,斯诺克台球并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直到20世纪30年代,英式台球日渐衰落,许多名手才逐渐转向斯诺克台球。这其中包括斯诺克台球的传奇人物乔-戴维斯。戴维斯首先意识到了控制主球走位的重要性。在此之前,打斯诺克台球的普遍策略是在将明显可以打进的球入袋之后做一杆斯诺克防守。而乔-戴维斯通过良好的意识和精湛的杆法控制主球的走位,连续得分能力明显增强,大大提高了斯诺克运动的水平。从此斯诺克台球才开始在英国兴盛起来,并流行到世界各地。

关于台球运动组织的建立,最早的国家是英国,于1885年由业余与职业球手组成了台球协会,并制订了第一套正式的比赛规则。1908年又由对立的一方组成了台球管理俱乐部。这时候台球游戏开始逐渐变成了竞技运动项目。于1919年,台球协会和台球管理俱乐部达成合并协议,组建了英式台球和斯诺克台球的最高组织为台球联合会,主持两种台球的比赛和制订规则。1940年成立了世界台球联盟,是国际台球活动的组织机构,总部设在比利时的首都布鲁塞尔,行政中心设在西班牙的巴塞罗那。世界台球联盟负责世界性的台球比赛。全世界许多国家都开展有台球活动,并建立有台球协会。加入世界台球联盟的国家已有三十多个,都是该联盟的会员国。1948年,美国成立了美国台球协会,机构设在芝加哥。这些机构的成立,促进了台球竞技运动的开展。本世纪三、四十年代间,台球在我国大城市的上层社会曾很流行。80年代以来,台球在民间日益普及。台球分为落袋台球(比例式)、22彩球(司诺克)、4球(撞击式即开伦式)三种。打法以英国的大球台和日本的小球台最为著名和标准。在球技上也形成了“英国式”和“日本型”的各自打法。

台球对体力的消耗远没有其他运动那样高要求,也不会像棋牌类运动那样煞费头脑,水平的高低取决与一个人平时的细腻性格,判断的能力,是集体力与智力、轻与重、刚与柔为一身的一项体育运动。这就注定这项运动在可预见的将来,将会往时尚,高雅方向发展。

第五篇:足球运动的发展与演变

奥林匹克文化赏析(选修)期末论文

学生姓名:学 号: 学 院:专业班级:题 目:足球运动的发展与演变指导教师:

奥林匹克文化赏析(期末论文)

2016年4月22日

奥林匹克文化赏析(选修)期末论文

摘要

足球运动是世界上普及最广、影响最大的一个运动项目,号称世界第一大球。足球运动是一项以脚为主支配球、两队相互对抗、以踢进球门多少球判定胜负的球类运动。足球的历史源远流长,其发展也从未停止。从足球起源至今,足球这项运动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其中。

关键词

足球、起源、发展与演变、足球规则、女子足球、中国足球。

正文

足球运动的起源

足球运动是一项古老的足球运动项目。足球源于中国,由于战争而传入西方。不过由于封建社会的局限,中国古代的蹴鞠活动最终没有发展成为以“公平竞争”为原则的现代足球运动。因此古时中国的足球活动成为足球游戏则更为恰当一些。根据文字史料记载,世界上最早的足球运动即为中国古代的“蹴鞠”,它内充毛发之物,外裹皮革之“毯”。另据史书记载,最早发明的灌气足球也起源于中国。

希腊人和罗马人在中世纪以前就已经进行一种足球游戏了。他们在一个长方形场地,将球放在中间的白线上,用脚把球踢滚到对方场地。当时称这种游戏为“哈巴斯托姆”。

而现代足球起源地是在英国。12世纪前后,英格兰与丹麦之间发生了一场战争。战争结束后,英国人在清理战争废墟时发现一个丹麦入侵者的头骨,出于愤恨,他们便用脚去踢这颗头骨。一群小孩见了便也来踢,不过他们发现头骨踢起来脚痛,于是用牛膀胱吹气来代替它——这就是现代足球的诞生。

奥林匹克文化赏析(选修)期末论文

足球比赛形式的发展与演变

12世纪初,英国开始有了足球赛,一般在两个城市之间举行。由于比赛在闹市区进行,影响到市民的日常生活,因此这样的球赛遭到市民的强烈反对。英国政府便下了一道禁令:规定足球比赛要在空地上进行,进入闹市区者重罚。于是就出现了专门的足球场。

到19世纪初叶,足球运动在当时欧洲及拉美一些国家特别是在资本主义的英国已经相当盛行。直到1848年,足球运动的第一个文字形式的规则《剑桥规则》诞生了。所谓的《剑桥规则》,即是在19世纪早期的英国伦敦,牛津和剑桥之间进行比赛时制定的一些规则。当时每队有11个人进行比赛。因为当时在学校里每套宿舍住有十个学生和一位教师,因此他们就每方11人进行宿舍与宿舍之间的比赛,现在的11人足球比赛就是从那时开始的。1863年10月26日,英国足球协会召开了现代足球史上十分重要的会议,比赛归程草拟出来,但有些条文却离今天的规则相距甚远。

足球的运动的规范化与职业化

1862年,在英国诺丁汉郡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足球俱乐部。1863年1月16日,在英国又成立了第一个足球协会(英足总)。1882年,位于大不列颠治下的各足协统一了他们的比赛规则,同时他们成立了国际足球联合理事会(International Football Association Board)来对比赛规则加以控制。人们称这一天为现代足球的诞生日。这次制定的足球规则共14条,它是现今足球规则的基础。

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各个足球俱乐部相继成立。如1892年成立英格兰利物浦足球俱乐部、1899年成立西班牙巴塞罗那俱乐部、1900年成立德国拜仁慕尼黑足球俱乐部。陆续,各个国家都成立了各自的足球联赛,如意甲、西甲、德甲等知名度很高的联赛。

奥林匹克文化赏析(选修)期末论文

从1900年的第2届奥运会开始,足球被列为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但它不允许职业运动员参加。1904年5月21日,国际足联在巴黎成立。1904年,英国、法国、荷兰、比利时、西班牙、瑞典和瑞士七个国家的足球协会在法国成立了国际足球联合会。1930年起,每4年举办一次世界足球锦标赛(又称世界杯足球赛),比赛取消了对职业运动员的限制。1989年,国际足联开始正式把五人制足球纳入管理范围之内,成为其主管团体。

女子足球的发展

早在16世纪,英国出现了女子足球运动,并在1890年首先开创了女子足球比赛。到19世纪末,英国开始设有女子足球俱乐部。20世纪50年代,女子足球在欧洲各国兴起。1957年,第1届欧洲女子足球锦标赛在柏林举行,女子足球正式登上历史舞台。60年代后女子足球运动在欧洲、美洲、亚洲迅速发展,1971年,国际足联正式将女子足球列入发展议程。进入80年代欧洲女子足球发展势头迅猛,并建设了完整的竞赛体系。90年代后,女子足球运动快速发展,技战术水平取得了长足进步,男子化趋势明显。

中国足球的发展

自改革开放以来,尤其自1994年中国足球实行职业化改革以来,我国足球运动随着国内联赛的开展,其水平也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我国在2002年世界杯预选赛中获得了出线权。如今,广州恒大淘宝、江苏苏宁等俱乐部在国际上取得了一定的知名度,国足也奇迹般地进入了世界杯亚洲区预选赛的第二轮。

回顾中国足球近20年来的发展历程,虽然我国足球运动在改革开放的浪潮推动下有所进步,但比起世界足球强国还有很大的差距,我国的青训建设、足球运动的普及程度远不如欧洲及美洲国家。对于中国足球人来说,未来的道路还很坎坷,任重而道远。相信总有一天中国会冲出亚洲,走向世界!

奥林匹克文化赏析(选修)期末论文

致 谢

奥林匹克文化赏析(选修)课程结束,感谢XX老师八个星期以来的认真讲授与悉心指导,特此致谢!

参考资料

[1]喻越龙,余文武,戴建波 大学体育教程(第2版)中南大学出版社,2012.8

下载竞技体操的特征发展与规则演变的关系[合集]word格式文档
下载竞技体操的特征发展与规则演变的关系[合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计算机病毒的演变与发展

    计算机病毒的演变与发展 考号:110211293819 姓名:邓浩 【内容摘要】 现在,计算机已经成为生活中的一部分,无论是什么行业,什么家庭。计算机已经成为了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但是计......

    金元词曲演变与音乐关系论文

    我们经常说“元曲代宋词而兴”,这一说法大体上不错,但细想起来便有两个问题:一是金代的情况如何,跨过了一个金代,词曲的演变发展便缺略了一个环节;二是当典兴起的时候,词的情况如何......

    合规与发展

    合规与发展 ——合规操作是一切发展的重要前提 合规是银行业稳健运行的一个基本内在要求和基础,是规范商业银行经营行为、有效防范风险的重要前提,也是衡量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水......

    合规与发展

    正确处理好合规经营与业务发展的关系 巴塞尔银行监督管理委员会将“合法和合规性”列为银行业组 织内部控制体系框架的三个目标之一, 是确保银行业务与法律、 法规、 监管要......

    合规与发展

    合规与发展 各位领导、同事们: 大家好!我是来自xxxxxx,很高兴能站在这里与大家交流”合规与发展”这个问题。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我到丰县信用联社已经有近四个月了,在这段时......

    辩护的历史发展与演变

    辩护的历史发展与演变刑事辩护制度作为司法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作为刑事诉讼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历史要追溯到古罗马时期。该制度扎根于“尊重人的尊严”这一思想,强调犯罪嫌......

    中国留学政策发展与演变

    中国留学政策发展与演变 贾江涛 卢义婷  2012-08-20 11:12:14 来源:《中国信息报》2012年08月17日 出国留学活动起源于相对落后国家、地区或领域培养紧缺人才或高层次人才的......

    社会经济的发展与材料科学的演变

    社会经济的发展与材料科学的演变 材料科学的进步左右着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一种新材料的应用,往往事关一个产业的兴衰。新材料产业已经渗透到国民经济、社会生活和国防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