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依法治村促进农村和谐

时间:2019-05-13 23:23:2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推进依法治村促进农村和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推进依法治村促进农村和谐》。

第一篇:推进依法治村促进农村和谐

推进依法治村 促进农村和谐

2015年4月

2014年10月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为我国的国家治理与社会治理工作指明了方向。依法治村是依法治国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础,是构建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依法治国在农村的具体表现。依法治村的实质和核心是村民自治,其主要内容是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和依法决策、依法管理、依法办事、依法监督、依法维权。因此,作为基层党委政府,就是要大力加强农村法制宣传教育,增强农村干部群众的法制观念和依法办事能力;依法建制,以制治村,把农村的各项事务纳入依法管理的轨道,全面提升村级事务的法治化管理水平,促进农村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协调发展,用法治保证和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顺利实现。

一、依法治村的现状分析

自开展全民普法教育以来,农民的法律意识和权利意识在不断增强,越来越多的农民知道当权利受到侵害时可以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农村广大干部群众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得到增强。普法以来,以《宪法》为核心,以《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合同法》、《土地承包管理经营法》等与农民群众生产生 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得到广泛宣传和普及,农民学法用法的积极性不断高涨,法律知识不断丰富,法制观念不断增强,农村的法制环境不断改善,农民积极参与村级事务管理的意识明显提高,自觉履行法定义务,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和能力大大增强,民主权利得到落实,参政议政的能力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积极性有了显著提高,实现了广大农民群众当家作主的愿望,增强了对党的信任。农村广大基层干部依法管理、依法办事的观念开始树立,管理农村事务的能力逐步提高,党群干群关系更加密切,农村社会秩序和谐稳定,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打下了坚实的法治基础。

二是依法治村逐步深化,基层民主法治建设得到加强。以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村务公开、财务公开为主要内容的“四民主、两公开”村民自治制度,是社会主义基层民主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为落实党中央关于扩大基层民主、完善村民自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要求,各地深入广泛地开展了“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活动,有效地推进了农村基层民主法治建设进程。民主选举更加规范,实行了村民自主选举村委会;民主决策扎实有效,农村普遍建立了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大会制度,重大村务都需提交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大会讨论决定;民主管理规范有序,大多数农村建立了村民会议决策、村民代表大会议事等制度;民主监督形式多样,村务公开、民主理财已普遍推开,日益完善的村民自治制度有力地推动了基层民主政治的建设步伐。

三是农村各项事业法治管理水平得到提高。农村基层民主法治建设,坚持以依法建制、以制治村、村民自治、民主管理为基本原则,与农村民主政治建设相结合,与倡导和树立健康向上的社会风气相结合,与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保证农民合法权益相结合,使广大农民群众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愿望得到实现,激发和调动了农民群众参与管理,发展生产、增加收入、脱贫致富奔小康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农村经济与社会公益事业不断发展,村民安居乐业,生产生活秩序稳定,文化生活健康向上,各项社会事务法治化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促进了农村政治文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协调发展。

但总体来看我国依法治村还处于较低水平,还有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认识不到位。少数村干部认为依法治村是管理老百姓的有效手段,与民主制度建设和干部的自我约束没有关系。一些地方在推进“四议两公开”制度中发现,有的村干部怕削弱权力,不打算公开;有的嫌麻烦,不想公开;有的怕公开后增加工作的难度,不愿公开;有的自身不廉洁,不敢公开。有的农村干部把普法教育当成是听话教育,要求农民学法主要是要农民听话。当农民学法后,懂得用法律维护自身权益时,反面觉得农民学了法,不听话,不好管,因而普法的积极性不高。大多数的农村村民不懂得法律所规定的权利和义务,更多的人认为法律不是保障人民权利的实现,而在更多的限制人的行为的发生。农民学了法,懂得维护自身权益,但看到执法人员不依法办事、执法不严、违法不究时,便动摇了学法的信心,认为学法无用。这些认识上的问 题给进一步扩大基层民主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二是措施不落实。主要表现在:一是有的村民自治章程的制定并没有完全体现民意,而是为了应付上级政府的要求,因为没有广泛的群众民意基础,所以他的作用就大打折扣;二是有的村民自治章程没有严格执行上级部门备案审批制度,是村干部“闭门造车”的成果,里面有的内容与现行的法律、法规相冲突,执行就有可能引发违法的问题。三是章程制定后,在落实过程中只对村民提出要求,而对村干部自己则没有约束力,致使章程不能真正发挥作用。个别别有用心的人一上任就大搞不正之风现象,村党支部虽有看法但没办法,同时少数村党支部书记作风不民主,独断专行,不断插手属于村民自治范围内的事情,村委会对其的越权行为也难以有效地加以阻止。有如村级财务、政务公开问题,一些地方不同程度地出现假公开现象,如果不制订出严厉的惩处制度,必将大大削弱这一得民心工程的影响力。

三是制度不完善。一是村民代表议事制度不完善,少数村存在着村民代表的选举产生未经过充分酝酿,代表素质较低,不能充分发挥作用,代表议事程序不够规范,代表对重大事务的决定权不够明确,致使代表大会制度流于形式等问题;二是财务制度不健全,村干部的各种花销费用不愿公布,老百姓心存疑虑,造成干群关系紧张。三是村干部责任追究制度不完善,村干部不是国家正式编制的干部,犯了错误大不了不当村干部继续当农民。使一些人产生了“痛苦一阵子、舒服一辈子”、“牺牲我一个、幸福全家人”的错误心理,造成许多违法违纪屡禁不止。

四是监督难落实。目前农村普遍推进以“政务公开、财 务公开”为代表的各种各样的监督形式,一般设立了村务监督委员会,有的要求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公开政务和财务情况。但由于体制的原因,上级部门在监督过程中失之于宽、使之于软的现象较为突出,部分领导干部有“老好人”思想,以信任代替监督;在少数一些村里监督机制不健全,措施很难落实,有的甚至做表面文章。

五是维权高成本。农民法律维权意识存在误区。觉得上法院“打官司”不是维权的手段,特别是涉及到“民告官”如土地征用赔偿等问题上更是望而却步。由此造成许多本可以通过法律诉讼、司法调解等法律途径解决的问题,演变成了信访问题。法律意识维权上的这一误区直接造成对政府的信赖往往胜过对法律的信赖,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加大了信访的工作量以及社会的不和谐因素。其次,目前一些地方的司法实践现状与当前依法治村需要严重不配套。一是法律程序太过于复杂,一般群众根本就搞不明白,致使他们觉得麻烦而不想走用法维权之路,不想去;二是基层法院设臵不科学,大多数乡镇都没有法庭,要上诉就得到县城去,加大了用法维权的时间和金钱成本,不能去;三是法律判决书执行到位难,群众觉得即使打赢了官司也输了钱,划不来,不敢去。

二、依法治村难原因分析

产生以上问题的原因有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一是农村制约手段弱化,导致村依法治村难。当前农村不少群众法制观念淡薄,甚至把自己应尽的义务也当作额外负担,个别“钉子户”违法生育拒交社会抚养费,公检法难以处理,无法采取必要的措施予以有效的制止。目前农村各种制约手段弱化,法律手段不健全,经济手段无基础,行政手段难执行。上面压的是必须完成的硬任务,基层村干部手里是名不正言不顺的软措施,上级只压任务,而缺乏与之相配套的制度作为保证手段,致使村干部左右为难,工作不干不行,干工作又怕“干”国家事,“犯”个人罪,因此歪风邪气难以及时有效地得到遏止,村干部成了“受气包”,越干越憋气。

二是形式主义严重,导致依法治村难。由于法律、法规不够健全,存在着形式主义,导致当前农村干部大部分精力均放在了落实上级下达的各项任务上,工作中免不了接触各种矛盾,加之工作中出现的各种失误,村干部往往就成了农村矛盾的焦点,特别是有些地方领导为了打造特色产业,盲目跟风,要求农民大面积种植特色农作物,一旦出现卖难、价格回落问题,基层干部就成了替罪羊。一些地方达标升级评比中不切实际的高标准、规范化的要求,又导致极个别领导在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为了创造所谓的“政绩”,大搞特搞“形象工程”、“面子工程”,甚至采取弄虚作假的手段,以虚假瞒报形式,骗取荣誉、政绩,村干部违心地为上级涂脂抹粉,按上面的意图去欺骗检查组,制度成为了摆设,检查组一走了之,村干部则要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遭受群众的指骂,村干部难以承受如此大的精神压力,增加了从事具体工作的村干部工作难度,另一方面村级干部选拔制度中的形式主义,如干部年龄、文化程度等,脱离了农村工作实际,给村干部选拔增添了不必要的条条框框。

三是村干部变动频繁,导致依法治村难。目前农村普遍实行了村干部提名“公推直选”和“海选”制度,起到了较好的作用,但同时村干部变动频繁问题也显现出来。被选出的村干部往往是在某一方面的行家里手,但在村务管理方面则知识有限,经验欠缺,加之村民文化知识较缺乏,更是难以适应当前农村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难以对农村各项工作的开展进行有效地指导,目前农村经济处于调整时期,由于有关部门不能提供及时、准确的农产品供求信息,村干部又无闯市场的经验,盲目地“什么挣钱就干什么”,导致乡村号召农民种植什么什么赔钱,养殖什么什么亏本现象发生,不仅严重损坏了基层组织的形象,而且形成群众对村干部的一切工作产生逆反心理。存在着“急功近利”的思想,表现在农村干部工作中就是村级干部不稳定,组织机构涣散难管理。“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大多数村级基层干部在农村做了大量耐心细致而又艰苦的工作,为农村各项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较大的贡献,但由于目前村干部实行“海选”,对村干部依法按时进行换届选举是必要的,但变动过于频繁必将影响到农村的各项工作,现在农村党支部和村委会每三年进行一次换届选举,基本上是第一年看,第二年干,第三年又要为换届选举做准备了,而且一些地方党支部和村委会换届不同步,大量的精力浪费在换届选举上去了。如果主要干部频于变动,单纯地以年龄、学历,甚至以农村经济发展作为为唯一标准选举村干部,农村就有可能失去吴仁宝这样的带头人。在选举工作中由于制度不规范,往往实实在在干工作和敢于说真话的人,由于得罪人多而落选,而一些不涉及矛盾的老好人被选上,由于这部分人从未从事过村务管理工作,因此尚未适应农村复杂矛盾就又因为卷入矛盾而被又一个新人所替代,由此导致工作出现断层,严重影响基层工作的正常开展。同时在干部选用方面,由于 农转非、工作指标等问题的限制,村级优秀干部难以被提拔到乡、县等有关部门工作,使村干部认为“工作没干头、前途没奔头”。工作制度不规范,也使村支两委成员难以尽快熟悉情况,及时进入角色。

四是舆论宣传不到位,导致依法治村难。在舆论宣传方面,没能利用好现代的宣传工具,宣传出农村改革中出台的,有利于农村发展的各项法律法规。以乡村基层干部为题材的各种宣传报道,大多以村干部违反各项制度为内容,丑化了基层干部的形象,被当作反面教材,以村干部中极个别败类的所作所为以偏概全,由此产生了晕轮效应,似乎所有的基层乡村干部都是些反面人物,误导了舆论,致使不少群众,甚至是领导干部看不到基础组织和基层干部在促进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方面所起到的巨大作用,看不到大多数基层村干部的无私奉献精神,村干部越干越委屈难以干,导致村级制度建设走样。

五是村干部自身知识素质差,待遇低导致依法治村难。村干部素质低,部分村党支部书记能力差或失去了原有的工作热情,村委会主任不服气,部分村支部书记自身约束不严、素质低、私心重,村委会主任不同流合污和村委会主任素质低,工作能力差,工作中不配合。在经济方面,以怀化为例,村干部中工资最高的村党支部书记也仅仅在一万元左右,村委会主任只能拿村党支部书记的90%,村计生专干拿村党支部书记的80%,其他村支两委成员不超过70%,有的村支两委人员一年才一两千元。村干部往往在当地是一些经商、种地搞生产的能手,几千元的报酬,如果不干村干部,对于他们来说只能算是零花钱,由于村级干部误工补贴 较少,与国家干部比费力得罪人又无实惠,与农民比也不如,辛辛苦苦干一年,不如种好责任田,相比较明显感到吃亏,村干部混日子、弃职流失现象严重,为此有能力的人不愿干,没能力的人又干不了,合适的村干部人选越来越难挑,后备干部断档现象日益严重。

由于大多数村干部已人到中年,几十年来为村里各项工作默默无闻地做了大量的工作,与其他干部相比,退休生活无保障,收入差距大,养老问题、大病治疗问题无法解决,相比反差较大,当前农村人际关系越来越复杂,“得罪领导政治上要命,得罪妻室生活上要命,得罪歹人全家不安宁”,村干部感到后顾有忧不想干,导致村干部短期行为严重,工作得过且过,撞钟混日子,心情不畅。村干部实际上超负荷的承担了一些基层政府的工作职责,但是又得不到应有的报酬和保障。

六是干群沟通渠道不畅,导致依法治村难。没有充分发挥电视、广播、电脑、手机等现代化宣传工具进行宣传,作深入细致的群众思想政治工作,干群沟通渠道不畅,如中央的政策和文件精神在短时间内就能传到乡村,执行过程中上级有所变动,村干部按上级要求办事,群众不理解,领导不了解,各种矛盾均指向村干部,导致村干部干也不是,不干也不是。一些地方干群关系紧张甚至激化,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一些干部官僚主义作风所致,一些原本不大的矛盾,不严重的问题,如果处理及时,本可顺利化解;如果推托回避,或者方法简单粗暴,些微波澜可能酿成轩然大波,甚至可能引发对立和冲突,增加工作难度。没有充分发 9 挥村组调解工作的积极性,村民有疑问、不解、怨情难以通过正当的渠道得以迅速解决。

三、全面推进依法治村对策的分析

作为依法治国的重要内容和短板所在,依法治村显然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实现的,需要我们持之以恒的长期的不懈努力,从当前看,要着重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明确现实意义,统一思想认识。依法治村是指广大农村人民群众在党组织的领导下,运用各种法律途径和形式,把农村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各项事业纳入法治轨道,从而推动农村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协调发展。依法治村工作是实践依法治国方略,实施基层依法治理、加强农村民主法制建设,促进农村改革,发展和稳定的重要举措。扎实有效地开展依法治村工作,对于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法制建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大现实意义。

首先,依法治村是农村健全民主政治的基本保证。在农村扩大基层民主,保证村民直接行使民主权利,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都离不开社会主义法治,只有严格依照宪法、法律和法规去规范农村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事务,才能保证村民正确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保证农村基层干部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其次,依法治村是农村社会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当前,农村基层工作在行政管理、土地管理、社会治安、村风民俗、邻里关系、道德行为评价中,出现大量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直接影响着农村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增长。解决这些 10 问题和矛盾,迫切需要加强民主法制建设,依法建制,以制治村,使农村工作有章可循,按制办事。

第三,依法治村是适应社会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市场经济就是法制经济,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经济体制管理模式和生产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农民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行为方式也在发生变化,在改革和发展中,解决农村基层工作中出现的热点、难点问题,协调多方面的利益关系,化解各类新的矛盾,迫切需要大力加强法治,来建立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农村经济、社会秩序。

二是完善涉农法律法规,突出宣传教育。普法教育是依法治理的一项先导性、基础性的工作,特别是在普法教育相对滞后的广大农村里,更需要加大普法教育的力度,寻找一条适合农村普法教育的新路子,以推进依法治村的进程。

第一,完善涉农法律法规是实现依法治村的前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于2010年底基本形成,从国家层面来说,当前总体做到了各方面都有法可依。《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等涉农法律法规基本出台,为全面依法治村提供了法律依据,但以《农业法》和《农业技术推广法》为例,都是在1993年通过开始实施,其后时隔将近20年直至2012年才修改,期间我国的农业形势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而法律依然不变,不少涉农法律法规条文已经不符合农业发展形势,有必要及时进行修改。修改涉农法律法规要注重听取农村人大代表、工作人员和专家和的意见和建议,从而加强法律的可行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由于我国幅员广阔,地区差异很大,各地区在不和国家法律法规不相违背的前提 下要制定具体的执行政策,确保国家的政策能具体落到实处。

第二,更新农村法制宣传教育观念。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从群众需要出发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把服务农民、提高农民法律素质、切实维护农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农村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宣传形式上紧紧结合广大农民群众的文化需求和思维习惯,选择农民群众最喜爱、最容易接受的宣传方式,使人民群众在潜移默化中增强法律意识,在寓教于乐中提高农民法制观念;针对不同的对象,采取不同的方式手段,因地制宜,注重实效,不断增强法制宣传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和说服力,营造浓厚的学法守法用法氛围。

第三,创新农村法制宣传教育载体。加强法制宣传教育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的理论研究,认真总结农村法制宣传教育的经验。深入基层,贴近群众,了解群众的需要,满腔热情地关注农业、关心农村、关爱农民,注重民生,倾听广大农民群众的呼声,积极创新农村法制宣传教育的渠道。以“一学三讲”为主题,以“法律进乡村”为载体,在广大农村开展有针对性的“学法律、讲权利、讲义务、讲责任”的活动。通过“一学三讲”活动的深入开展,增强广大农民群众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满足广大农民学习法律知识的需要,自觉用法律规范自己的行为,自觉维护农村基层社会的稳定大局。

第四,丰富农村法制宣传教育内容。把法制宣传教育纳入政府对农村公共服务的重要部分,结合农村土地征用、土地承包以及与农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等问题,开展“法 律进乡村”活动,引导村民依法解决各种矛盾和纠纷,依法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采取编写、赠送适合农民群众学习的法律读本和宣传资料,利用电视、广播、法制夜校普及基本法律知识,组织专业文艺团体、法制宣传志愿者深入农村演出法制文艺节目,鼓励民间自发的法制宣传活动,加强对家庭、村镇自办法治文化活动的指导和扶持,实行农村“两委”干部法制教育集中轮训制度,为农民群众提供法律咨询和法律援助,调解农村日常生活中的涉法纠纷等一系列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方法和手段,增强法制宣传教育的趣味性、导向性、实用性,使广大农民群众自觉主动地接受法制宣传教育。

第五,拓宽农村法制宣传教育视野。切实抓紧抓好进城务工人员的法制宣传教育,通过深入进城务工人员集中居住地、工作场所及主要活动场所开展法律宣传和咨询,利用报刊、杂志,刊登有关农民进城务工法律知识问答,在电视台、广播电台开辟专栏节目,组织宣传骨干在每年春节放假期间深入乡村巡回宣讲等活动,增强进城务工农民的法律意识和依法维权意识,切实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提供充分的法制保障。

第六,整合农村法制宣传教育职能资源。注重发挥人民调解、法律服务、安臵帮教、社区矫正的法制宣传教育功能,融法制宣传教育于人民调解、法律服务以及对刑释解教人员安臵帮教的全过程中,使司法行政在基层的职能作用互相补充,互相作用,提高法制宣传教育的社会效果。同时,也推动基层司法行政工作的全面发展,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全方位、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和法治保障。第七,整合农村法制宣传教育人才资源。充分发挥农村人民调解员、司法助理员、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和法制宣传教育志愿者等队伍了解农村、熟悉农村、深入农村的优势,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开展经常性的“法律进乡村”活动,组织律师、公证、法学教育工作者对农村人民调解员、司法助理员、基层法律服务人员和法制宣传教育志愿者进行传、帮、带,培养农村基层专兼职法制干部,全面提高农村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者的宣传能力和水平,加强农村法制宣传教育队伍建设,形成以城带乡,城乡统筹发展的良好局面。

第八,整合农村法制宣传教育阵地资源。加强农村法制教育阵地建设,做到每个乡镇设立一个法制辅导站,每个行政村建立一个法律图书角,不断提高对农村法制宣传教育的投入,提供必要的宣传场所和工作经费,在进一步利用板、墙报,标语、横幅、小报、夜校等农村传统法制宣传教育阵地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报刊、电视、广播和网络等大众传媒在法制宣传教育中的积极作用,将网络法制教育向农村延伸,形成多形式、立体化、全覆盖的法制宣传教育网络体系,把多姿多彩的法治文化和法律服务送给农民,送到农村千家万。

第九,发掘先进典型打造示范效应。政府要把民主法治示范村建设作为推进提高全民法制水平、促进社会进步的重要举措来抓,要力争依法治村呈现出依法、民主、和谐的良好态势。重点要放在示范村的确定上,将具备干部队伍整体素质高、村风民俗好、且有民主基础、有特色农业项目的村列为示范村。努力把将民主法治示范建村摆入工作的重要议 14 事日程,从镇机关、执法部门调配国家干部到村驻点抓示范、推行目标管理,对驻村工作结账实行群众评议计分制。

三是加强基层民主建设,实现村民自治。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是依法治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依法治村的生动实践,两者密不可分,辩证统一。因此,我们在大力开展依法治村的同时,必须把两者紧密结合起来,进一步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为新形式下依法治村工作的顺利开展创造良好的民主氛围。

第一,实行民主选举,选齐配强班子。建设村民满意的“两委”班子。乡镇党委、政府与村干部要认真总结过去的经验教训,深切地感到:村委会作为基层性群众性自治组织,必须走依法治村的道路。要下决心从落实民主选举开始,切实开展以“四个民主”为核心的依法治村活动。为保证民主选举公开、公平、公正,防止个别村民搞派性或借助宗族势力拉选票,妨碍民主选举,要组织村民反复学习《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向村民讲解民主选举的意义,同时和村民们一道分析村里的各项事业搞不上去的原因,使广大村民们认识到,“全村要想富,首先要有好干部”。在选举期间,要严格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使选举工作顺利进行,并达到预期的目标。经过民主选举,使当选的村干部切实地感到肩上担子的份量,从而关心村民,爱护村民,同全体村民一条心,时时刻刻把村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第二,实行民主决策,保障村民真正当家作主。要使村支两委班子从过去决策失误教训中认识到村里重大事务,如果不实行民主决策,无论村干部的水平有多高,能力有多强,都难免出现差错。只有建立健全科学民主的决策机 制,才能确保决策的正确,避免或减少失误。为此,要根据《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中有关“村委会遇有重大问题应召开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大会表决”的规定,成立村民议事小组和参事小组,并明确两个小组的组成方式、工作职责和工作程序。议事小组由非党村民组成,候选人由村民自主推荐,经全体村民投票,按照得票多少确定最后人选。其主要职责:一是讨论、审议村内大事,提出建议;二是及时向“两委会”反映村民的意见和要求;三是监督村委会的各项决策是否正确;四是带头执行“两委会”的决定和下达的各项任务;五是参加一年一度对村干部的评议工作。参事小组由党内选举产生。主要职责有七项:其中第一至第五项与议事小组相同,第六项是向党支部汇报,反映基层党员的思想、工作和生活情况;第七项是协助党支部搞好调查研究,为党支部作出正确决策提供依据。两个小组分别向村民大会负责,并报告工作。每个小组可设组长1名,副组长2名,成员若干名,任期一年,可连选连任,无任何报酬。村里凡是关系到全体村民利益的重大事项,都要提请全体村民大会或召开参事小组、议事小组会审议。村每年要召开2次以上全体村民大会,4次以上参事小组会议和议事小组会议,使村民参政议政的积极性越来越高,决策的科学性越来越强。

第三,实行民主管理,用制度规范约束全体村干部和村民的行为。“依法建制、以制治村、民主管理”,是依法治村的突出特点。要制定以村民自治章程为核心内容的村务管理制度。章程应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关于村级组织管理方面的内容,形成党支部、村委会、团支部、妇联、民兵连、党员教育管理、民主政治建设及议事小组、参事小组、监督小组等工作制度;二是关于经济管理方面的内容,形成村农业承包费的收取、土地管理、义务工和基建工的管理及财务管理制度等;三是关于社会秩序管理方面的内容,形成社会治安、村风民俗、乡邻关系、婚姻家庭、计划生育制度等。章程应经全体村民广泛讨论,反复修改,并由全体村民大会审议通过后,印成小册子,发到村民手中。使村民们感到章程是大家举手同意的,既有义务,又有权利,应坚决执行;使村干部感到,有了章程,尽管要求更高了,但村里的事务好管了,干部也好当了。章程不仅是自己作为行使民主权利和保护合法权益的依据,同时也是用来约束和规范自己的行为准则。

第四,实行民主监督,做到“让村民明白,干部清白”。为了完善民主监督机制,在建立参事小组和议事小组的同时,还应成立村务监督委员会。村务监督委员会也应是由民主选举产生的,设主任1人,成员2—4人。监督委员会行使的职责:一是审议村委会财务预算、决算。二是严格审查财务收支原始票据及村级开支报销凭据的合法性要素。三是接待村民上访。为了把知情权亮给群众,议事权交给群众,监督权赋予群众,疏通民主监督渠道,完善村务公开制度,确立公开主要内容和公开方式。即公开集体财务收支情况明细表;公开村干部报酬;公开村内招待费;公开村办企业承包情况;公开计划生育指标;公开困难户补助;公开土地征占数目;公开“两委会”决议及工作情况;公开山林砍伐数目;公开上级政策。公开的几种方式:一是在村委会外设立“公开栏”,将村民所关心的问题进行公布,每月更换一次;二是每月向村民印发一期“两委会”工作通讯,通报 两委决议及贯彻执行情况。三是每年召开2次民主对话会,由村支两委全体班子成员面对面现场解答村民提出的各种问题,直到村民满意、没有异议为止。对出现的个别突发问题,则随时举行专题民主对话会及时予以解决。四是设立举报箱,拓宽监督渠道。五是实行民主评议,以无记名投票方式每年开展评选若干名优秀党员、村民代表、组长活动,并对他们予以相应的奖励。同时还要评出不合格的党员,然后由组织出面对不合格党员进行戒勉谈话。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不断完善监督机制,促进村干部的依法办事和廉洁自律。

四是依法治村与以德治村相结合,确保农村稳定。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农村稳定是全社会稳定的基础,做好农村稳定工作,既是实现农村快速发展的基石,也是构建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项重要内容。但是,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一些矛盾也随之产生,如邻里之间的矛盾,村民与企业之间的矛盾,村民与村两委会之间的矛盾。就如何妥善处理这些矛盾,谢家坞村在这方面做出了有益的探索。一靠班子自身的团结,牢固树立为民办实事的观念;二靠村民的支持,拥有较强的全局观。二者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村干部办事公正不公正,有没有为村里办实事,他们是一清二楚的。村班子团结、作风过硬、为民办事才能赢得了广大村民的拥护,才会有农村的和谐稳定和经济健康发展。

首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靠法治才能维护市场秩序,实现宏观调控;靠法治才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才能发展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使以社会风气、公共秩序、生活环境为主要标志的乡村文明程度的显著提高。在村级具体就是要将人们的日常行为全部纳入法制建设之中,进一步加大法制宣传力度,在村级实施便民的法庭巡回调解、审判制度,及时调解、审判村民的矛盾纠纷。当前针对村级发生的小偷小摸等所谓“气死公安、难死法院”等一些问题制定合法的可操作性强的具体办法制度,达到既能有效地遏制农村歪风邪气的蔓延,又合理合法。

其次,想仅仅依靠法律制度就能解决好农村问题,是不现实的。不论是在农村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还是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过程中,还是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农村文化的过程中,都要搞好法治与德治的紧密结合。法治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提供重要保障,思想道德建设又为法治提供重要条件。运用道德的特殊调整手段,可以解决市场经济带来的各种消极因素对人们思想造成的不良影响;可以将各种利益矛盾调整到社会可控的范围之内,避免利益矛盾的激化和对抗,并逐渐缓和乃至化解那些影响社会稳定的利益矛盾,靠德治来提高人们的道德境界,规范和调节人们的经济行为,保障和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在农村大力倡导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反对和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腐朽思想,在组织群众、发动群众的同时,教育群众。

再次要加强村干部队伍建设,化解矛盾保稳定。当前农村留守人员普遍文化水平偏低、年龄老化,接受新生事物能力差,农民犯罪逐渐成为社会治安的一大隐患。我们要认真对待,防范于未然。一是要抓好“两委”班子建设,发挥基 层组织在团结带领群众同不法行为作斗争的领导作用;二是根据经济利益的碰撞引发社会冲突的特点,综合利用经济手段,调整好各方面经济利益的关系;三是努力推进农村社会综治工作。严厉打击危害农村稳定的村霸、恶霸。实施“打、防、建、教”一起抓,要充分利用劳教手段对地痞、土流子、村霸严厉打击,防止其坐大成势而影响农村稳定。四是要加强司法干警队伍建设,完善其各项工作职责,充分发挥司法所作为普法依法治理的主管机关的作用;要充分发挥派出所和法庭在依法治理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抓紧落实社区自治措施,推进基层民主法治建设,并对基层依法治理工作实施监督。

五是强化领导,健全机制体制。依法治村工作要真正取得实效,必须重点解决好机构、编制、人员、经费、制度等问题。地方各级党委、政府积极引导依法治村工作,切实把依法治村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同农村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统一考虑,统一部署,统一考评,形成整体推进的工作局面;各有关部门要切实履行好自己的职责,为依法治村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做出应有的贡献。

村“两委”班子以要积极开展“法治示范村”工作,把依法治村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成立了以村党支部书记为组长,村支两委其他成员、男女组长和重要知名人士等为成员的依法治村领导小组。依法治村工作有年度计划和具体工作安排,由治保、调解主任负责组织实施,定期进行考核,把依法治村工作同村里其他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同总结,建立和完善党支部、村委会向全体党员大会、村民大会、村 20 民代表大会报告工作的制度,明确职责,落实责任,使依法治村工作在全村强力推进,有序展开。

一要建造一个结实的制度牢笼,制定并不断完善制约公共权力规范运行的相关法律法规。在建设法治中国的进程中,我国政府虽然开始制定权力运行机制相关的法律法规,但还很不完善,很不细致,甚至有些领域也仍然还是一片空白。很多时候仍难以做到有法可依、违法必究。所以,我国也必须建立起一套针对公权滥用、权力犯罪的完备的法律制度体系,制约公权。达到大家都能用法治思维来处理村务,逐步建立起有效的利益均衡机制、畅通的利益诉求表达机制、便捷的矛盾调处化解机制和权威的司法终结机制。

二要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法治政府建设。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法律的权威在于实施。各级政府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在法治轨道上开展工作,创新执法体制,完善执法程序,推进综合执法,严格执法责任,建立责权统一、权威高效的行政体制,加快建设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廉洁高效、守法诚信的法治政府。建设法治政府关键在干部,要切实转变政府官员和执法者的作风,让他们真正做到有法必依,各级领导干部必须转变观念,转变作风,严格依法行使权力,文明执法。

三要进一步完善权力问责机制,对滥用公权、执法不规范的相关责任人追究其责任,做到违法必究。只有建立起一套完善的权力问责机制,加大权力犯罪的成本,面对权力的诱惑,绝大多数党政干部才能保持清醒的头脑,对于党员干部中存在的滥用权力、权力犯罪行为必须进行严格问责,对相关责任人进行严厉惩处。

第二篇:政法委)推进依法治村 创建和谐村镇

推进依法治村 创建和谐村镇

(提纲)

摘要:依法治村是依法治国的重要内容之一,依法治村就是要大力加强农村法制宣传教育,增强农村干部群众的法制观念和依法办事的能力,依法建制,以制治村,把农村的各项事务纳入依法管理能力,依法建制,以制治村,把农村的各项事务纳入依法管理的轨道,不断提高农村的法制化水平。

和谐村镇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其目标是“民主法制健全,基本社保均衡,公共服务完善,社会安全稳定,生活环境良好,邻里友好发展”新农村建设内容:“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2005年10月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

一、简要与大家了解相关知识

1、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三位历史伟人对中国农民问题的论述。

2、介绍全国有名的5位村官:中国年薪最高的村官——吴仁宝;念念不忘毛泽东思想和建设共产主义社区的村官——王宏斌;中国农村大包干签字第一人——严宏昌;第一 个掏钱出来竞选村主任的村官——杨保伟、叶建兵

二、依法治村和谐村镇的内容

1、“人治”、“法治”概念

2、“和谐”、“和谐社会”的概念、涵义、内容

3、“依法治国”概念、内容、核心

4、“依法治村”概念、内容、核心

5、“和谐村镇”概念、内容、核心

6、为什么要提出依法治村、和谐村镇

7、当前在推进依法治村创建和谐村镇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三、怎样推进依法治村,创建和谐村镇

1、创新基层社会管理,健全民主自治制度。

2、推进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服务群众凝聚人心

3、完善自治组织保障机制,化解各类矛盾纠纷。

四、结束语

推进依法治村,创建和谐村镇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我们要有清醒的认识、作长期规划、长远打算,善于从解决具体问题入手,逐步强化的法治观念,建立健全各项制度、方针,真正做到依法治村,实现“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和奋斗目标。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村官:

大家好!

你们是共和国大厦的基石,从官场这个角度上讲是最小的官,也是全国最多的官(有资料介绍全国34个省、333个地级市、2862个县、41636个乡镇,691510个行政村、1865247个自然村),在老百姓心中这个官不比哪个官差,因为你们带领着全村人民,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

一、简要与大家了解相关知识

二十世纪在中国革命前进的道路上,产生了三位历史伟人,他们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艰苦卓越斗争中,都十分重视中国的农民问题。早在上世纪初,伟大的民主革命家孙中山先生,目睹中国人民内受封建地主官僚阶级的残酷剥削,外受帝国主义奴役和压迫的悲惨状况,提出了以平均地权,节制资本主要内容的革命救国纲领,孙中山自幼即十分敬慕太平大国的“天朝田亩制度”。1924年元月在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孙中山接受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建议,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并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反对土地权为少数人所操纵,反对私人资本操纵国计民生(国之生计)以防止欧美社会贫富不均的两极分化,产生社 会危机,按着在革命过程中,提出了“耕者有其田”的主张。承认农民应该拥有土地。1945年在中共七大召开前夕,毛泽东进一步强调了农民问题的重要性。概括了5个方面。即:农民是中国工人的前身,农民是中国工业市场的主体,农民是中国军队的来源,农民是现阶段中国民主政治的主要力量,农民是现阶段中国文化运动的主要对象,因而毛泽东确认:中国革命只能是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从而解决了中国革命从依靠力量和发展道路的问题。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邓小平提出在改革开放中农村安全、富裕,国家才能稳定和发展的理论,提出尊重农民群众的创造精神和自主权的理论,切实保障农民利益,调动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允许一部分农民先富起来,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理论,1981年5月十一届五中全会上更加明确了农民农村问题,出台了《关于党的历史问题若干决定》。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表明:中国农民问题、农村问题、农业问题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中心问题。

进入二十一世纪,中共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党中央根据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和社会出现的新趋势,新特点。(当时我国人均生产总值已达1000美元,在 这种情况发展中一是进入黄金发展期。二是进入矛盾凸现期。经济社会有可能徘徊不前,甚至有可能出现动荡和倒退,加上03年非典事件,04年北京、上海的水灾。还有在一些领域由于体制转换,结构调整,社会变革中就业分配问题、腐败问题、分配不公问题、治安问题)。提出社会应该是一个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明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并将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

民主法治:就是社会主义民主得到了充分发扬,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落实,各方面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

公平正义: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

诚信友爱:就是全社会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

充满活力:就是能解决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力得到支持,创造的才能得到发挥,创造 的成果得到肯定。

安定有序:就是社会组织机制健全,社会管理完善,社会秩序良好,人民安居乐业,社会保持安定团结。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历史事实证明:中国的建设道路永远也离不开广大的人民群众,群众才是这个社会的主人,这是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真理。

接下来和大家一起来分享一下全国有名的五位农村带头人的故事:第一位是中国年薪最高的村官。江苏省江阴县华西村原党委书记吴仁宝。华西村61年建村,当初面积0.96平方公里,1500多人。刚解放的时候华西人口下降,因为条件差,称之为“半月无雨苗枯黄,一场大雨白茫茫”,本村人不肯留在村里,农民到处流浪,外村姑娘都不愿嫁到华西。60年代中期吴仁宝开始办了一个五金厂,按当时情况是不允许的,但当时吴仁宝很会迎合领导,每当上级领导来检查工作时就要工厂的农民出去除积肥、铲草、干农活,干得轰轰烈烈,等上级领导一走又叫农民们回来加班加点大办工业,用形式主义方法对付官僚主义,干出了成绩,群众非常满意。现在华西村有8家大公司,58家企业,外来人口1 万多人,形成纺织、治炼、旅游等支柱产业,每年到华西村旅游的人达100多万,2009年底华西村实现利税200多亿(200多亿是个什么概念相当于一个市的税收啊)。40多年来,华西村人发扬“艰苦奋斗,团结归口,服务分配,实绩到位”的精神,创造出以自己命名的品牌几十种成为了中国第一村。按规定吴仁宝一个月可拿200万元工资奖金,但他每月只拿了8万元,他说他的工资比叶利钦要高,因为叶利钦的工资每月只有7000美元,按1美元8.3人民币计算,6万不到,算下来比叶利钦高多了,吴仁宝不住村里最好的房子,他住的房子还是80年代修建的,他说:“家家住别墅,我才搬”。(社会上广为流传这样一句话:华西村是中国的新加坡,吴仁宝是华西村的李光耀)

吴仁宝有几句经典名言供大家学习:

1、什么叫幸福?生活富裕,精神愉快,身体健康。什么叫社会主义?一村富了不算富,先富必须带后富。人民幸福就是社会主义。

2、既富口袋,又富脑袋。(61年时全村人均分配50多元,社员“吃饭靠集体,用钱靠自己”的地薄,队穷,人心散,现在村里有小轿车400多辆,村民存款少的100多万,多的1000万元)。爱党、爱国、爱华西、爱亲、爱友、爱自己成 了华西的精神文明。

4、不怕群众不听话,就怕干部不听群众的话,不怕群众不听话,就怕干部说错话。

第二个位是念念不忘毛泽东思想和建设共产主义社会的“红色亿元村”,河南省临颖市南街村书记王宏斌,从80年代开始,王宏斌带领村民开始办砖厂、然后办面粉厂,大力发展集体经济,20年间经济增长2000多倍,一年产值20多个亿(相当于一个县的经济),称为“玩泥蛋起家,玩面蛋发家”。他提倡用“毛泽东思想教育人,村里到处保留毛主席记录”,南街村有3100多人口,外地人1万多,现在全村村民每人都享有16项福利。真正的共产主义社会生活。全村有这么几大特色:

1、党微不离身。

2、毛主席语录指方向。

3、毛主席的战略战术用于搞市场经济。

4、毛泽东思想的企业文化。家家没有存款,工资永远250元,大锅饭式“三个和尚有水喝,统而不死,活而不乱”的格局。村干部领导的老婆都在洗衣房工作。前几年南街村曾有一时期社会上留有不少说法和争论。王宏斌时常说:“喊我书记有点脱离实际,喊我董事长我懂的事不多”。

第三位是中国农村大包干签字第一人。安徽凤阳小岗村主任严宏昌,“一个指印启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曾发誓 如果干不成了,我们干部做到杀头也甘心,顺势而为,土地流转显神力,不管是哪种流转方式都不能违背群众的意愿。

再接下来跟大家介绍第四、五位他们是浙江义乌上扬村主任杨保伟,作为制笔厂厂长,在2002年参加村主任海选时,承诺为村民做三件大事,第一件就是捐款10万元作为村里福利基金。第二件三年内不要一分钱。第三件努力工作。称为“捐款十万,闯荡市场的村民要当村主任”。如今生意越做越好,村主任也越当越好。杨保伟这样说目前农村如何增强农民的话语权“我是想当这个村主任,确实想把我们村的经济带上去”。与扬保伟相同的另一位是湖南省株州荷塘铺戴家岭村主任叶建兵,在竞选村主任时,交了9万元风险抵押金,他唯一目的是让村民认识自己,能为村民真心实意做点事,叶建兵上任第一件事将村里15年没有公开的村务帮助公开,给老百姓一个交待。第二件事投资200万元建了一个自由市场。第三件事,修了几条水泥公路。第四件事发展企业。(因时间关系故事没有很详细只是点了一下)

我国农村问题专家曹锦清对这几个村和这几个人的总结为:这5位村官的民主意识令人惊叹,这几个村先是有一个能力较强,思想较正的能人领导下,基本脱离纯农业种植 业,瞄准改革开放之初的市场空白点,创办集体企业而完成资本原始积累,然后迅速扩大投入且有大产出的行业滚动发展。尤其从这几位领头人身上看到了他们都具有果断睿智,善于团结人的最基本素质,更为优秀的是在完成从贫穷到富裕的质的飞跃后依然保持清醒头脑摆正自己位臵,从而避免本村人的大起大落。更为突出的是选准了适当的发展思路。用吴仁宝的话说无论是哪一种发展模式“实事求是才是硬道理”。用严宏昌的话说“不能损害农民的利益”才是发展农村经济的基本原则。

近些年,我们很多地方一窝蜂地搞开发,上面划一块地,农民的土地就没了。几年过去了,这块地上什么都没有,最终损害的还是农民的利益。前几年我们大家都知道的天津静海县大邱庄的禹作敏一旦发家致富后就不能正确摆正自己的位臵,飘飘然,不听上级党组织招呼,更不听群众的呼声,充当当地霸主和黑庄,心中目无法纪最终成了历史的罪人。上述5个村5位支书主任的故事给大家的一点启示:他们都立有一个很好,很广用,人民很遵守的《村民自治章程》叫做村里的“小宪法”。无论是那个人当干部都能认真按照村民提出的建立的“章程”行事。

二、依法治村,和谐村镇的内容

接下来与大家一起探讨如何推进依法治村,创建和谐村镇这个课题。在讲这个课题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有关“人治”、“法治”、“和谐”这几个概念。所谓“人治”就是国家以一套严格的道德制度在规范和约束人们的行为,从而产生社会秩序。他属于儒家的政治思想。所谓“法治”指在某一社会中,统治者通过强制性的法律来管理社会事务,任何人都必需遵守法律,包括制订者和执行者本身。在我们国家,当我们时常谈到家乡发展得怎么样时,学校发展得怎样等问题时,人们常常更多的是说,家乡有个好领导,或者说学校有个好校长,在西方一些国家特别是美国,老百姓对政治人物更多的是调侃,他们更为关注的是医改法案,能源法案等能不能通过,该不该通过。这其实就点到了“法治”与“人治”。西方的法治社会为什么取得如此辉煌成就其实也经历了一个漫长学习与成长过程,古希腊城邦困因其高度的法治文明和自由民主,而把周围的国家和民族都视为蛮夷。中国古代的官僚体系,以德治国和科举制度是一种人性稳健又兼有活力的人治模式。到了宋朝,开始出现法治分权,大家所熟知的“包青天”从一个侧面佐证了有一定法治文明。所谓和谐:就是对立事物之间在一定的条件下,具体动态相对辩论的统一,是不同事物之间相同相成,相互相成,相反相成、互助合作、互利互惠、互促互补共同发展的关系。中国和谐一词从《诗〃周围〃光睢》和唐代李商隐《杂纂》中就提出来了,后来到明代高明《琵琶记〃寺》中又提出。和谐指的是自然和人类社会变化发展规律的认识,人们所追求的美好事物和处事的价值观、方法论。和谐社会是一种美好的社会状态和一种美好的社会思想。即成为全体人们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一个人、一件事物,不管是大,还是小,也不管是简单,还是复杂,不管是聪明,还是愚昧,这些外在的形式毫无影响,他们一律都是和谐的。和谐是一切事物的原则,工作、学习、生活、文章、条例、它们内在必须是和谐和其它事物的关系也是和谐的,它包含着斗争、妥协、严格、宽容、包含一分为二,也包含合二为一。

97年十五大报告中提出确立,“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方略。99年随及被写入宪法,从此结束了中国几千年以来的以权治国,权法兼治到依法治国的这样一个从人治到法治的过程。这是一个划时代的进步。依法治国的 核心: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同时我们 众观古今中外历史哪个国家哪个朝代重视以法治国,那个国家、那个朝代就昌盛。依法治国的内容: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依法管理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行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依法治国的主体是谁呢?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最广大人民群众。我们这里讲的“依法”依的是什么法呢?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意志的,最维护人民民主专政的团体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体现为国家意志的宪法和法律,是把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化、法律化的宪法和法律,是具有最高权威性的极大稳定性的宪法和法律。“治国”的内涵是什么呢?就是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经济、文化事业和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依法治村”是在99年3月将“依法治国”的最基本方略和奋斗目标被写入宪法总纲第5条后,依法治村就成为了依法治国的重要内容之一。依法治村的含义和内容就是要大力加大农村法制宣传教育,增强农村干部群众的法制观念和依法办事 能力,依法建制,以制治村,把农村各项事务纳入依法管理的轨道,不断提高农村的法治管理水平。依法治村的实质和核心是村民自治,主要内容就是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和依法决策、依法管理、依法办事。依法治村,就是由农民在乡镇党政组织的指导下自行制定“上符国法,下合民情”的自治章程,(号称农村的“小宪法”)也是将国家法律与农村民情结合,使国家法律在农村生活中得到延伸,使农村现实民情得到国家认可。它的内容包括30多个方面等。(村民基本权利和义务,村级组织机构,经营管理,社会管理,公益事业等多方面的管理内容)。

和谐村镇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从新的发展阶段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村镇是社会的细胞与基础,是社会建设与管理的重心。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有总体规划、全面布局、突出重点、狠抓基层的思路。

和谐村镇的要求和主要任务

和谐村镇的要求: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为关键,以服务群众为重点,把维护社会公平放到更加突出的位臵,创新基层社会管理体制,发育公共服务体系,完善基层民主自治制度,加强基层社会管理和建设,努力把村镇建设成为各个社会群体和谐相处的社会生活共同体。

和谐村镇的目标:民主法治健全、基本社保均衡、公共服务完善、社会安全稳定、生活环境良好、邻里互助友爱。民主法治健全,就是落实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健全基层民主自治组织,使广大群众在基层社会事务中能够依法当家作主;基本社保均衡,就是进一步完善城乡社会保障体系,逐步扩大社会保障范围,提高社会保障水平,特别是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切实保障各方面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使广大群众都能享受到改革与发展的成果;公共服务完善,就是调整公共资源配臵,加强对基层和农村的公共服务,拓宽服务领域,改善服务质量,为群众提供更好的服务;社会安全稳定,就是健全群防群治网络,完善安全防范体系,加强对流动人口的管理与服务,使社会秩序井然、广大群众安居乐业;生活环境良好,就 是搞好绿化美化、垃圾与污水处理,提高城乡居民的公德意识、环保意识,使群众养成节约、环保、卫生的良好习惯;邻里互助友爱就是邻里和睦相处,互敬互爱、守望相助,形成遵纪守法、文明礼貌、尊老爱幼的良好风气。

当前建设和谐村镇的主要任务:

——着力创新基层社会管理体制。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深化乡镇管理体制改革,建立政府行政功能同社会自治功能互补、政府管理力量同社会调节力量互动的社会管理网络,切实加强城乡基层社会管理。

——着力推进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完善公共财政体制,公平配臵公共资源,健全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加强公共卫生、基础教育、社区文化等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基层公共服务水平,推进社会公平公正的保障制度建设。

——着力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加强基层党组织和基层自治组织建设,完善基层民主自治制度,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凝聚人心和基层自治组织协调利益、化解矛盾、排忧解难的作用。

——着力完善基层组织的工作保障机制。解决基层组织工作经费不足的问题,改善工作条件,增强基层组织管理社会、服务群众的功能。

为什么要提出依法治村和创建和谐村镇呢?第一,市场经济发展的前提。要求需要提出依法治村建设和谐村镇。随着农村改革深入,农村经济发展已突出以市场经济为主,但因发展市场经济时农村存在大量的违法违纪现象,严重扰乱市场经济正常秩序,农村治状况不尽人意,少数违法犯罪分子为非作歹加上历史遗留的一系列问题,很多不平衡因素,特别是有些部门仍用行政手段干预具体经济活动,靠长官意识直接指挥市场经济的土政策,批条子,搞暗线操作等方式代替法律,随意违背法律法规,严重侵犯群众利益,伤害群众积极性。特别是在农村更需注重对村干部和村民进行法制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法制观念,使大家知道要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要搞好依法治村,说白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是法治经济。如果没有这个基础和理念整个经济运行就会出现无序,同时别人也不会到你这个地方来投资兴业”。第二,依法治村是市场经济发展客观需要。这些年在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时候,与之相对应的有很多法律体 系没有完全建立,存在不配套,加上贯彻落实又不到位,因而出现了“特权、赌权、垄权、弄权等现象,严重阻碍了经济的健康发展,依法治村工作在制定和落实经营自主权为主要内容的法律法规上欠帐大,依法自治章程、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行为规范需进一步步入法律轨道(依法管理村务需要我们去加强)。第三,依法治村和谐村镇是市场经济发展在农村的重要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自愿、公平、等价、诚实的市场秩序,没有公平竞争安定和谐的社会环境,从事经商人员的生命财产就没有可靠保障,因此,建设《村民委员会自治章程》维护稳定成了发展经济的重要保证。保障村民真正当家作主,让村民明白,让干部清白。第四,和谐村镇是建立在依法治村的基础上才能实现的,如果人人都不依法办事哪能谈得上和谐创建呢。

当前我县农村依法治村创建和谐村镇存在的问题和困难。第一基层领导对依法治村创建和谐村镇工作重要性、必要性、紧迫性的认识不足,措施不力。一是民主选举名不符实,在一些村村民选举时出现威胁、利诱、送礼、宴请、买卖选票、拉房头等暴力参选。一些有土地开发和重大项目落户的村竞选村干部时竞选人竟然花费少则几万元,多到十几 万元参与竞选。我们还发现有个别村候选人担心竞争激烈,怕费用过大无法承担,则通过中间人出面协调,由一方候选人付给另一方候选人好处费的形式妥协,保持沉默方式放弃竞争,这种现象也比较多。(这里不一一列举了)。二是民主管理监督不到位,决策形同虚设。《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村民自治章程》中的要求规定视为一张空纸,违规决策、违规管理现象到处都有,很多村乱决策、乱开支、乱管理的事时有发生,导致矛盾激化,上访人员不停。三是村官空巢,基层权力真空现象,一些村年轻壮年干部选举上来后长期在外“包工”赚钱,村民办事需盖章,还得向其父母“意思意思”,支书、主任脱岗、私自授权,导致“管理民主”严重不到位,把基层权力沦为少数人牟利的私人工具,工作经常出现传、送、声的情况。四是村干部头脑发热,随心所欲,为了个人或者家族利益不负责任擅自违规管理,违规决策越来越多,滥权现象时有发生。五是法律、政策在农村难落实,执法不力,执法不公,打击不力。坏人经常得不到有效惩罚,好人得不到有效保护。

第二推进依法治村创建和谐村镇工作中缺乏一套严密的工作机制和管理体制,县、乡、村三级换届三年一变又没 有一个长效的运作规划和实施方案措施在推进工作保持相对稳定连续性上没有健全的管理机制、体制,至使基层政权的领导与指导,组织保障等方面不能全面,科学的统领村级法治建设,给这项工作大打折扣,特别是村干部在如何引导农民致富道路上,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经济上,在加强社会各面事业管理创新上成为了文盲,具有操作、有指导意义的不多,有种撒手不管样子。

第三经费投入相对不足,给推进工作受到极大制约。大家都知道,办任何事都需一定保障,目前农村干部出现违纪违规现象的原因以及工作严重滞后的问题,从目前了解到的一些情况不难看出,有一部分村干部长期不接受教育,不认真学习相关法律法规,法治监督制度不完善,村委会运作不透明,村级财务不清,村干部办事不公,工作作风简单,职责不明,村主要干部直管财务,出纳、会计形同虚设,坐收坐支严重,铺张浪费、挥霍公款,为了利益争位子,独断专行,一言堂。权力过多集中在支书、主任身上,财务管理不规范,村务公开又不及时,甚至不公开,工作责任不强,不能正确处理责、权、利关系,争权争利有余,对工作被动应付了事,价值观错位。加上法律意识法纪观念淡薄,心存侥 幸心理,认为“我为你办事,你给我好处”是合情合理的等,还有的对计划生育政策过不了关,包庇亲属朋友,对违法违纪的事不予理论,还有的充当黑恶势力保护伞,这样极大制约了依法治村创建和谐村镇推进和谐进程。

三、怎样推进依法治村,创建和谐村镇

一是创新基层社会管理,健全民主自治制度。进一步完善村民会议制度,制定村民委员会议议事规则,规范村民民主决策程序。加强村民村委会建设,明确工作职责,完善组织结构,切实保障基层村民组织的有效运转。建立村委会议事制度,采取联席会等多种形式,加强村委会与业主委员会定期研究村委事项,实现资源共享,解决好群众普遍关心的物业纠纷。建立村民听证会制度,涉及村民利益等公共事务,要听取村民的意见,进一步提高村民民主管理水平。健全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切实保障基层群众的知情权和参与权。推进村务公开。政府对基层组织的经费投入要纳入民主管理的范围,健全城乡基层自治组织的民主理财制度,加强对工作经费使用情况的监督,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二是推进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服务群众凝聚人心。村民委员会要大力培育群众性服务组织和团体,发展村民志愿者组织、老年人组织、残疾人组织、群众性文体教育组织以及各种社区服务组织,建立以村民为基本单元的新型组织动员体制,协助政府做好村民服务、治安、卫生等方面的工作,提升村委会组织和动员群众的能力。通过开展层次多样、内容丰富的志愿者活动、帮贫扶困活动、村民义工活动、群众互助性服务等形式,有针对性地帮助困难群体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开展多种形式的便民服务、家政服务,为广大群众创造更加便捷的生活环境。村民委员会要围绕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围绕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培育各种类型的专业合作组织,组织农民进入市场要根据本村实际,在树立文明新风、搞好社会治安、改善村容村貌、加强民主管理等方面开展工作,通过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明显改善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

三是完善自治组织保障机制,化解各类矛盾纠纷。依法维护村民在土地、资产、财产、拆迁安臵补偿、就业、教育等方面的合法权益。建立健全群众利益表达机制,建立村委会成员专职工作者分片包户的工作制度,倾听群众的意见 要求,掌握群众的基本情况,反映村民的利益诉求,构建新的群众工作网络,努力使矛盾纠纷在基层有人问、有人管、有人帮助解决,实现各类矛盾纠纷早发现、早处理、早解决,切实把各种矛盾纠纷及时化解在基层。加强乡镇人大联工委的工作,健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在社区、村镇定期接待群众的制度。积极利用网络技术,建立村委会服务平台,方便群众办事,畅通民意渠道。加强邻里纠纷、民事纠纷和劳动争议的调解工作,充分发挥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和司法调解的作用,加强法律服务,采取聘请律师等形式,帮助群众依法维权,及时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稳定。

第三篇:推进依法治镇 促进科学发展

推进依法治镇 促进科学发展

同志们:

今天,召集大家在这里召开这个会议,主要任务是:认真学习贯彻省、市、县关于创建法治城市动员大会精神,研究部署我镇今后依法治镇工作,开展法治镇创建活动,为我镇社会经济的良性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法治保障。近年来,我镇依法治镇工作在各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各项工作稳步推进,依法治镇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营造了良好的法治环境。但是,近两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各类矛盾和纠纷仍有不少,群体性上访、逐级或越级上访等信访案件有上升的态势,形势较为严峻,增加了我们依法治镇的压力,给我们依法治镇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亟待在今后工作中采取有力措施加以改进。今年,省、市、县决定开展“法治城市、法治县”创建活动,对于我们来说,非常及时,很有必要。为此,我们要按照上级的工作要求和部署,扎实开展好依法治镇工作,全面推进法治乡镇创建活动。下面,我就做好当前和今后依法治镇工作、推进法治镇创建活动,讲几点意见。

一、要提高认识,充分认识“法治镇”创建活动对于推动科学发展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开展法治镇创建活动,是实施依法治国方略的基础性工作,是促进乡镇法治建设、提高依法行政水平的重要实践,我们要站在全局和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到创建活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当前,县委、县政府提出了实现“生态崛起”,建设文明富裕绿色新连平的宏伟目标,这是我县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战略目标。实践科学发展观,推动社会经济的科学协调可持续发展,是我们的重要任务,也是实现“十一五”规划目标的重要战略举措,而要真正落实科学发展,离不开营造良好的政务环境和法治环境。推进依法治镇,创建法治乡镇,有利于提高法

治化水平,有利于强化全民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有利于我镇的政局和社会稳定,有利于政令畅通和人民安居乐业。

只有大力推进依法治镇,加快法治乡镇创建,才能保障人民依法行使民主权利,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巩固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才能促使社会各级组织和政府职能部门严格依法办事,正确行使权力,规范行政行为,提高行政效能,真正做到司法公正,依法行政。

目前,随着我们改革发展的不断深入和利益权益的纷争,或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一些社会矛盾和纠纷时有发生,影响社会和谐的不稳定因素和矛盾仍有存在,特别是今年以来群体性上访或逐级越级上访的事件时有发生,我们仍面临着信访维稳的很大压力,维护稳定、构建和谐社会依然任重道远。这就需要我们营造一个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良好法治环境,需要加强依法治镇各项工作,加快法治乡镇创建,充分利用法治力量和法律手段,协调和处理各种社会矛盾和利益关系,用法制的权威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努力保持社会大局的和谐稳定。

二、要突出重点,扎实推进“法治镇”创建活动,务求取得实效。我们按照县委、县政府的部署要求,结合实际,制定了“法治镇”创建活动的实施方案,已发给大家,请各村各单位各部门要按照这个方案的要求,结合自身工作实际,认真组织贯彻落实。在这里,我主要强调在贯彻落实中要注重把握如下三个方面。

1、要把握好宣传教育的基础作用,强化普法教育,提高公民素质。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增强全民的法律素质,既是确保依法行政的根本之策,也是创建法治镇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要将法制宣传教育面向基层,面向群众,扩大宣传教育的范畴,积极动员全社会关心支持和参与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不断提高宣传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司法所要认真组织实施“五五”普法规划,要加强对公务员的法律教育,要深入开展以“学法律、讲权利、讲义务、讲责任”为主题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要重点抓好领导干部、公务员、青少年、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和农民等不同群体的法制宣传教育,把法治教育的影响面向全社会延伸,营造出全民参与法制宣传教育的良好局面。

2、要把握好信访维稳的关键作用,强化社会管理,促进和谐稳定。做好信访维稳工作,有效地调处本地区的各类矛盾纠纷,化解人民矛盾,是确保当地政局和社会稳定的关键。因此,我们要将创建“法治镇”活动与推进信访维稳工作结合起来,明确维稳第一责任,把维稳信访综治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来抓。要坚持定期排查、集中排查、重点排查“三排查”制度,抓好各种突出问题的专项整治。按照县里的部署,今年7月和8月是全县的“矛盾纠纷排查月”,我们针对当前影响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类不稳定因素及种类矛盾纠纷,要进行逐一排查,并实行党政领导包案制度,深入开展矛盾纠纷调处工作,努力把矛盾纠纷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要迅速形成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仲裁调解紧密结合的“大调解”格局,各部门要密切配合,积极协调,认真行使各自的职能和职权,有效地调解各类矛盾纠纷。要加强综治维稳专项整治,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加大各类刑事犯罪和多发性犯罪的严打高压态势,对矛盾突出、社会治安问题突出的地区要集中力量进行专项整治,进一步增强群众的安全感。要加强基层民主法治建设,推行政务公开、村务公开,切实保障群众的民主权利,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

3、要把握好依法行政的保障作用,强化依法行政、依法决策,推进司法公正,建设法治政府。实行依法行政、依法决策、科学决策,是保障党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在基层得到很好贯彻落实的重要举措,也是体现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手段。按照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的要求,我们必须牢牢把握好依法行政这一执政方针,贯彻落实到政府行为中去。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建立健全合法、民主、科学的议事规则和决策机制,做到重大事项广泛征求意见,实行公示,使决策和制度的出台符合宪法和法律法

规的要求,符合人民的意愿。要推行政务公开,行政事务公开、透明,实行“阳光政务”,要进一步规范行政行为,建立健全行为规范、协调合作、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执法体制机制。要创新司法工作机制,增强司法活动的公开和透明度,努力提高办案质量和效率。要加强司法服务建设,为广大困难群众提供有效的法律援助服务,加强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司法人员的专业素质和业务能力。要加强依法行政的法治监督,强化对政府机关及有关职能部门执行法律法规情况的监督,确保国家机关依法正确行使职能。

三、要加强领导,确保创建活动顺利进行。

一是要加强组织领导。我们要把法治镇创建工作摆上重要的议事日程,要经常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创建工作,确保创建工作时时抓。同时我镇为加强对这项工作的领导和指导督促,镇已成立了创建活动领导小组,并下设了办公室,专门负责抓好创建活动的各项工作开展。各村、各单位也要相应成立领导机构,一把手要亲自抓,确保创建工作不流于形式。同时,我们要将创建工作与当前中心工作结合起来,分清轻重缓急,合理安排时间,做到中心工作与创建工作两不误。

二是要抓好落实,确保创建活动取得实效。各村各单位要切实负起责任,要把创建活动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大事来抓,积极配合镇委、镇政府的部署动作,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为推进创建活动取得明显实效发挥应有的作用。镇委、镇府将组织人员到各村各单位进行检查督促,努力将创建法治镇的各项要求和措施落到实处。

同志们,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建设和谐的法治社会,是我们大家的共同责任。我们要鼓足干劲,拿出决心,全力开展好法治镇创建各项工作,为推动我镇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第四篇:坚持依法治村 促进民主法治建设

坚持依法治村 促进民主法治建设

青坪村紧邻泥高乡,是全乡的北大门。全村辖6个中心组,21个村民组,共24平方公里,共有752户,总人口2923人。耕地面积7167.8亩,全为旱地,山林627亩,道德公路穿村而过,家家户户通上了电。村有一个党总支,下设3个党支部,6个党小组,共62名党员。有五保户21户,低保户154户。,全村以农业生产为主导,2009年全村农民年人均纯收入1250元。

近年来,我村坚持以服务群众为目标,以人民满意为标准,切实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深入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活动,不断完善村民自治制度,保证农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依法管理自己的事情,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维护社会安定稳定,加快推进全村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实现了在加强党的领导下实行自治,在自治过程中规范民主,在扩大民主上加快发展的总体目标。在县司法局、民政局及乡有关领导的帮助下,在村党总支的领导下,全体村干部与广大党员、群众的密切配合下,青坪村在民主管理、依法治村工作上取得了突出成绩,先后被评为“五好”村党支部、泥高乡先进基层党组织、泥高乡优秀村班子,2009年全乡综合考核第一名。现将我村创建“民主法治示范村”工作总结如下:

一、切实加强领导,统一思想认识

创建“民主法治示范村”,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关于扩大基层民主、加强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精神的重要举措,也是推进基层民主法制建设、创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方式。为了加强这项工作的领导,村多次召开村“两委”班子会议,组织村干部反复学习党的十五大提出的依法治国方略,及中央、省、市、县关于创建“民主法治示范村”的相关文件。村委会将此项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及时成立了以村党总支书记为组长,村委会主任为副组长,村两委委员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并落实组长负总责,副组长具体抓,其他成员分工负责的工作责任,切实地做到开展创建“民主法治示范村”活动认识到位,组织到位,责任到位。

二、深入学习,加强法制教育,提高村干部的民主管理能力和村民的法治意识。

为了确保创建工作的顺利开展,领导小组多次组织党员、群众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等法律法规进行学习,采取有效措施实施普法规划和每年的普法计划,通过举办培训班、发放宣传资料、开展法律咨询、法制宣传栏等形式,向村民宣传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规。通过多种形式的普法宣传,提高了村民的法律意识和学法、知法、守法、用法的自觉性,使大家认识到“民主管理、依

法治村”的重要性,同时提高村干部的民主管理能力。

三、健全规章制度,依法治理各项事务

建立健全各项制度,才能使依法治村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平铺村在开展依法治村、创建“民主法治示范村”的实践中,主要抓好了以下几方面的建设工作:

(一)健全和完善了以“四民主两公开”为主要内容的村级组织管理制度。

一是健全党支部、村委会按期换届选举制度,保证了选举工作严格依法进行。村“两委”干部的换届选举工作,严格按照《选举法》,实行差额选举和无记名投票的方法,选举结果当场公布,充分体现了村民的心愿。

二是建立和健全了以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为主要形式的民主管理制度,做到了凡是村里的大事,尤其是与村民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事项,都提交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按多数人的意见作出决定。

三是建立健全了以《青坪村村民自治章程》和《青坪村村规民约》为主要内容的民主管理制度。制定的《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规民约》,都报乡审查备案,坚持了合法性、针对性、全面性、可操作性和民主性的原则,明确村民的权利和义务,村各类组织之间的关系和工作程序,以及经济管理、社会治安、村风民俗、婚姻家庭、计划生育等方面的要求。使村管理做到行之有规、处之有据,实现村民和村委会

成员自我约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

四是健全和完善了以村务、财务公开和民主评议党员干部等为主要内容的民主监督制度,使村干部各项管理行为置于广大群众的监督之下。

(二)健全完善了保障监督机制。

一是建立了村民主监督小组。村民主监督小组成员由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选举产生,向全体村民负责。具体负责监督和检查村级财务,村民自治章程及其它各项制度的执行情况,并负责创建活动管理、监督和考评工作。二是建立民主监督平台,增加村务管理工作的透明度。村建立了村务公开栏,研究关系村民切身利益的大事,定期向群众公布村里的重大事项和群众关心的财务收支、宅基地使用等,受理群众对村里工作的建议、意见及有关违法违纪的举报,保证村干部依法行政、依法处理村务。

四、扎实推进创建活动,促进了农村基层社会稳定

村开展创建“民主法治示范村”活动以来,由于领导工作到位,措施得力,创建活动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一是进一步巩固村级班子。通过开展创建活动,村干部民主议事,依法办事的意识明显增强,干事业谋发展的能力进一步提高,村党支部和村委会,村其他组织进一步理顺,基本达到了以党支部为核心,以村委会和经济组织为依托,其他村级各类组织相互配合的工作格局。村“两委”较好地

坚持了民主议事和依法办事制度,对重大项目的决策都经过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大会讨论决定,在群众中树立了较高的威信。

二是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通过加强民主法制建设,既保障了村民的民主权利,又规范了村干部的行为,消除了干部之间的隔阂,党群、干群关系得到改善,过去村干部觉得棘手的一些问题得到圆满解决。如农村土地、宅基地的纠纷问题,过去一直困绕着村干部,在开展创建活动中,村干部依法行政的能力提高了,村民学法用法的积极性提高了,遇事找法的意识增强了,既减轻了村干部的负担,又密切了干群关系。

三是进一步规范村级管理。在创建活动中,建立和健全一整套民主管理制度,实现了农村经济和社会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照章办事已成为广大干部群众的习惯。

四是村风民风好转,社会秩序进一步稳定。通过深入开展法德教育和综合整治,全村的社会治安得到了进一步加强。人民内部矛盾纠纷调处及时,做到一般纠纷不出村,哪里发生、哪里调节,矛盾调处率达100%,杜绝了越级上访或群体性上访事件。利用矛盾纠纷调解时机,以案说法,进行现场法治教育,提高他们的法制意识和法制观念。在乡综绐办的指导下,加强与刑释解教人员的联系,不定期与其进行谈话,帮助他们改过自新,早日融入社会。在全村的共同

努力下,村风民风得到好转,社会稳定的局面正在逐步形成。

五是进一步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通过完善民主制度,实行村民自治,极大地调动了广大村民的积极性和创造力。由于决策透明、科学,经营规范、管理民主,促进了村经济快速发展,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比上年同期增长9.7%。

“民主法治示范村”建设工作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必须坚持在党组织的正确领导下,依靠全体党员和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依法建制,避免形式主义,将此项工作推向深入。在今后的工作中,我村委会将一如既往,努力工作,不断创新,加强基层民主管理,推进农村依法治理,提高农村民主和法制化管理水平,促进农村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把民主法治精神贯穿到我村的各项工作中去,切实推进我村民主法治化建设进程,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积极贡献。

第五篇:坚持依法治村 促进民主法治建设

坚持依法治村 促进民主法治建

十八家村紧邻平铺集镇,属半山半圩地区。全村辖33个村民组,3.6平方公里,共有522户,总人口1840人。耕地面积2091.8亩,水面450亩,山林627亩,平新公路、平马公路穿村而过,家家户户通上了沙石路。村有一个党总支,下设3个党支部,8个党小组,共91名党员。有五保户21户,低保户45户。境内有3家私营企业(两个粮饲加工厂和一个水泥预制厂),全村以农业生产为主导,2008年全村农民年人均纯收入

4554元。

近年来,我村坚持以服务群众为目标,以人民满意为标准,切实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深入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活动,不断完善村民自治制度,保证农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依法管理自己的事情,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维护社会安定稳定,加快推进全村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实现了在加强党的领导下实行自治,在自治过程中规范民主,在扩大民主上加快发展的总体目标。在县司法局、民政局及镇有关领导的帮助下,在村党总支的领导下,全体村干部与广大党员、群众的密切配合下,平铺村在民主管理、依法治村工作上取得了突出成绩,先后被评为“五好”村党支部、繁昌县先进基层党组织、繁昌县优秀村班子、廉政文化“六进”示范点,2008年全镇综合考核第三名。现将我村创建“民主法治示范村”工作总结如下:

一、切实加强领导,统一思想认识 创建“民主法治示范村”,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关于扩大基层民主、加强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精神的重要举措,也是推进基层民主法制建设、创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方式。为了加强这项工作的领导,村多次召开村“两委”班子会议,组织村干部反复学习党的十五大提出的依法治国方略,及中央、省、市、县关于创建“民主法治示范村”的相关文件。村委会将此项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及时成立了以村党总支书记为组长,村委会主任为副组长,村两委委员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并落实组长负总责,副组长具体抓,其他成员分工负责的工作责任,切实地做到开展创建“民主法治示范村”活动认识到位,组织到位,责任到位。

二、深入学习,加强法制教育,提高村干部的民主管理能力和村民的法治意识。

为了确保创建工作的顺利开展,领导小组多次组织党员、群众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等法律法规进行学习,采取有效措施实施普法规划和每年的普法计划,通过举办培训班、发放宣传资料、开展法律咨询、法制宣传栏等形式,向村民宣传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规。通过多种形式的普法宣传,提高了村民的法律意识和学法、知法、守法、用法的自觉性,使大家认识到“民主管理、依法治村”的重要性,同时提高村干部的民主管理能力。

三、健全规章制度,依法治理各项

事务

建立健全各项制度,才能使依法治村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平铺村在开展依法治村、创建“民主法治示范村”的实践中,主要抓好了以下几方面的建设工作:

(一)健全和完善了以“四民主两公开”为主要内容的村级组织

管理制度。

一是健全党支部、村委会按期换届选举制度,保证了选举工作严格依法进行。村“两委”干部的换届选举工作,严格按照《选举法》,实行差额选举和无记名投票的方法,选举结果当场公布,充分体现了村民的心愿。二是建立和健全了以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为主要形式的民主管理制度,做到了凡是村里的大事,尤其是与村民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事项,都提交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按多数人的意见

作出决定。

三是建立健全了以《平铺村村民自治章程》和《平铺村村规民约》为主要内容的民主管理制度。制定的《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规民约》,都报镇审查备案,坚持了合法性、针对性、全面性、可操作性和民主性的原则,明确村民的权利和义务,村各类组织之间的关系和工作程序,以及经济管理、社会治安、村风民俗、婚姻家庭、计划生育等方面的要求。使村管理做到行之有规、处之有据,实现村民和村委会成员自我约束、自我教育、自我管

理。

四是健全和完善了以村务、财务公开和民主评议党员干部等为主要内容的民主监督制度,使村干部各项管理行为置于广大群众的监督之下。

(二)健全完善了保障监督机制。一是建立了村民主监督小组。村民主监督小组成员由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选举产生,向全体村民负责。具体负责监督和检查村级财务,村民自治章程及其它各项制度的执行情况,并负责创建活动管理、监督和考评工作。二是建立民主监督平台,增加村务管理工作的透明度。村建立了村务公开栏,研究关系村民切身利益的大事,定期向群众公布村里的重大事项和群众关心的财务收支、宅基地使用等,受理群众对村里工作的建议、意见及有关违法违纪的举报,保证村干部依法行政、依法处理村务。

四、扎实推进创建活动,促进了农村基层社会稳定

村开展创建“民主法治示范村”活动以来,由于领导工作到位,措施得力,创建活动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一是进一步巩固村级班子。通过开展创建活动,村干部民主议事,依法办事的意识明显增强,干事业谋发展的能力进一步提高,村党支部和村委会,村其他组织进一步理顺,基本达到了以党支部为核心,以村委会和经济组织为依托,其他村级各类组织相互配合的工作格局。村“两委”较好地坚持了民主议事和依法办事制度,对重大项目的决策都经过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大会讨论决定,在群众中树立了

较高的威信。

二是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通过加强民主法制建设,既保障了村民的民主权利,又规范了村干部的行为,消除了干部之间的隔阂,党群、干群关系得到改善,过去村干部觉得棘手的一些问题得到圆满解决。如农村土地、宅基地的纠纷问题,过去一直困绕着村干部,在开展创建活动中,村干部依法行政的能力提高了,村民学法用法的积极性提高了,遇事找法的意识增强了,既减轻了村干部的负担,又密切了干群关系。三是进一步规范村级管理。在创建活动中,建立和健全一整套民主管理制度,实现了农村经济和社会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照章办事已成为广大干部群众的习惯。四是村风民风好转,社会秩序进一步稳定。通过深入开展法德教育和综合整治,全村的社会治安得到了进一步加强。人民内部矛盾纠纷调处及时,做到一般纠纷不出村,哪里发生、哪里调节,矛盾调处率达100%,杜绝了越级上访或群体性上访事件。利用矛盾纠纷调解时机,以案说法,进行现场法治教育,提高他们的法制意识和法制观念。在镇司法所的指导下,加强与刑释解教人员的联系,不定期与其进行谈话,帮助他们改过自新,早日融入社会。在全村的共同努力下,村风民风得到好转,社会稳定的局面正

在逐步形成。

五是进一步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通过完善民主制度,实行村民自治,极大地调动了广大村民的积极性和创造力。由于决策透明、科学,经营规范、管理民主,促进了村经济快速发展,2009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比上年同期增长9.7%。“民主法治示范村”建设工作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必须坚持在党组织的正确领导下,依靠全体党员和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依法建制,避免形式主义,将此项工作推向深入。在今后的工作中,我村委会将一如既往,努力工作,不断创新,加强基层民主管理,推进农村依法治理,提高农村民主和法制化管理水平,促进农村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把民主法治精神贯穿到我村的各项工作中去,切实推进我村民主法治化建设进程,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积极贡

献。

【字体:

大 中【推荐发送】

小】

下载推进依法治村促进农村和谐word格式文档
下载推进依法治村促进农村和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依法治村课件

    依 法 治 村(讲课人:郭金萍)一、依法治村的含义和内容依法治村是依法治国的重要内容之一。1999年3月,“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和奋斗目标被庄严地写入宪法,即形成现行宪法总纲的第......

    依法治村制度

    依法治村制度 我国是一个法制国家,依法治村是当前法制工作的重,同时也是村民学法、用法、守法的需要,为了使村民适应当前国家法律、法规、政策的新形势,掌握法律武器,维护自已的......

    依法治村工作总结

    村2009年依法治村工作总结 依法治村工作是一项长抓不懈的工作,关系到农村社会的持久稳定,关系到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 ,在2009年里,村高度重视多次召开两委会,统一思想,加深了对开展......

    依法治村工作总结

    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法治建设,是促进新农村建设各方面工作开展的必然要求。只有加强农村法治建设,才能推进农村物质文明又好又快发展,丰富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强化农村政治文明建设......

    依法治村工作制度

    安峰镇依法治村工作制度1、成立以党支部书记为组长,村委会主任为副组长,其他干部为组员的依法治村领导小组。领导小组成员名单在室内公布上墙。人员变动时及时调整领导小组成......

    村依法治村工作方案

    村依法治村工作方案2009年是全面实施“五五”普法规划关键性的一年。做好2009年的普法依法治理及法制宣传工作,对于落实“十一五”规划,推进“五五”普法规划的全面实施,保......

    依法治村讲稿

    增强法治观念 严格依法办事推进依法治州 (依法治村讲稿) 各位村干部,大家好!根据州委农工委的统一安排部署,今天由我为大家做一个关于创建“民主法治示范村”的讲座。借这个机会......

    依法治村章程

    第一条 为深化依法治村,建设“平安村庄”,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促进我村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协调发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实现村民的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