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公开审计结果有利无弊
4月20日,来自新华网的消息称,国家审计署今年将对包括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在内的九家国有企业及国家烟草专卖局进行审计,涉及总金额高达1.8万亿元。目前审前调查已经开始。
此次审计,正是国资委成立以来单年度对中央国有企业审计数量最多的一次。这些企业集团中,既有已经在海外上市的公司,也不乏即将在海外上市者。因而,国家审计署此次更全面的审计,正有“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之意:即在海内外上市之前,由审计署或其授权的独立机构全面审计资产负债,充分披露实质信息。
事实上,审计署的全面审计与独立会计师的审计一直并行不悖、相得益彰,对清理发现公司潜在问题起到了重要作用。然而,由于这一模式涉及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进而涉及市场波动,近来也陷入某些争议之中。
独立的价值
审计署受到各界广泛关注并越来越多地为海外投资者所倚重,始自1999年。彼时至今,仅仅是审计署金融司重点审计的就包括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工商银行和中国人寿保险公司等国内金融巨头,每次审计均有重大突破。审计署还对发现的金融大案予以总结分析,对金融领域风险作出提醒。
审计署受国务院总理直接领导,是在宪法中有明确规定的。按照程序,审计署一般会将重大个案编成“审计要情”,将总结分析性内容编制“审计要目”,不定期上报国务院,2003年,上述“要情”、“要目”上报国务院达33个,国务院领导直接批示的有22个。
审计署的特殊地位决定了其运作的独立性。现有的金融监管体系缺乏部门协调,而审计署的金融审计由于其独立性,恰可从整个金融系统入手全面调查,可以发挥综合监督优势。
比如,票据市场上很多违规贴现的资金流入股市,对其监管涉及银行监管和证券监管两大领域,若彼此缺乏协调则很难彻底调查,而审计署却可跳出部门局限做独立全面调查。
再如,2003年审计报告反映出部分地方政府不顾财力,向当地银行借款大举上马市政建设项目,给银行带来巨大风险。这是因为审计署可以通过审计地方财政来发现地方政府的真实财力,从而发现地方政府市政投资过度,既会造成银行金融风险,自身亦有财政风险之虞。
为确保审计独立性,审计署近年来非常注意维护审计人员在经济上的独立性。2000年,审计署制定《关于加强审计纪律的规定》,提出外出审计的“八不准”纪律,并于2002年起在全国各级审计单位推广。“八不准”纪律规定颇为细致,包括不准接受被审计单位的住宿、就餐、旅游等方面的安排,不准无偿使用被审计单位的交通工具、办公设施等。其核心是实行审计外勤费用自理,以确保审计工作不受被审计单位干扰。
据《财经》了解,“八不准”纪律的出台以一个惊心动魄的事件为背景。1999年,审计署在审计某集团公司贷款情况时,对方在夜里盛情邀请审计人员进餐,并将审计人员随身携带的电脑放在汽车后备箱内。饭间,对方派人从电脑里取出了审计署给国务院所写报告的草稿,在获悉审计掌握的详实情况后,疑犯迅速潜逃美国。后来审计人员才发现一切早有预谋,对方甚至做好了动武的计划以获得审计结果。
此案发生后,“八不准”纪律迅即出台。“没有经济上的独立就没有尊严,怎么能查案子。”一位现任审计官员曾如此作评。
披露**
在今年1月30日召开的全国审计工作会议上,国家审计署审计长李金华在公布的2003年度审计报告中指出,原中国人寿股份公司(下称原中国人寿)涉嫌各类违规资金约54亿元。当日在美上市的中国人寿股份公司(下称中国人寿)股价大跌,自此引来一场至今仍未平复的**。此后的三个月,正是海外市场“中国ipo热”减退的三个月,海外上市的中国企业股价多少受到此**的影响,而下一步的中国企业和银行海外上市之途,也不免有多添坎坷之虞。
此后便屡有批评认为,国家审计署对原中国人寿违规行为的披露,不仅因凸现国内外审计、会计标准落差造成中国人寿及其他海外上市公司股价波动,而且有“不合时宜”之过失;追查中国人寿前身公司违规问题,株连了剥离上市的股份公司云云。
其实,美国投资者兴讼与证券监管部门调查,重点都不在会计和审计问题,而在于中国人寿和其母公司中国人寿集团(下称人寿集团)在得知国家审计署的审计结果之后,是否第一时间以尽职的态度向公众进行了真实和适当的信息披露。国家审计署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的规定,直接对中央金融机构的资产、负债和损益状况进行审计,在中国人寿股票受投资者热捧之时无所顾忌,披露其前身公司违规行为,既是职责所系,在某种意义上也正是为中国企业海外上市前的重组合规行为树立了一个基准。
在体制转轨时期,国有企业财务合规行为和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就具体标准而言或许有诸多不同,甚至在某些细节方面不乏相抵牾之处,但是在信息披露的真实、准确、及时对利益相关者公开等原则方面并不相悖,而且这是国际公认的会计审计和公司治理准则。就国内外审计会计标准落差而言,恐美国和香港对即将上市和已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要求会更严格。而审计署在年度审计报告中进行披露,不仅是政务公开、信息透明之举,对相关公司与机构治理改革、会计合规与上市重组应从严循规也不无警示之意。
事实上,在分拆上市仍较普遍的情况下,如果要消除投资者和公众怀疑,就必须厘清上市公司、存续公司、前身公司种种利益纠葛,澄清相关信息披露事宜,这才是对上市公司股价和治理改革的长期利好,舍此别无他法。最终处理报告公布后中国人寿股价重又大幅回升即为明证。“一切向前看”不能成为逃避责任追究、掩盖历史问题而不加解决的借口,恰恰相反,如果最终丧失海内外投资者的信任,为此后上市的中国企业和金融机构带来信任危机阴影,才是真正的“株连”。
金融审计的迁变
对原中国人寿的审计,只是数年来审计署金融审计一系列大动作中新近更引起关注的一项。不惮既得利益牵绊、突破部门划分之藩篱,惩戒修整金融体系与金融机构会计、治理与风险管理之疏漏,破除种种“潜规则”投鼠而不忌器,正是审计工作的职责所在。而这一系列动作早已酝酿,在审计署理念、技术与行动中也已步步体现:
――1995年,《审计法》出台,对金融审计的内容作出新规定――对金融机构的资产、负债、损益和效益进行审计。同年,《商业银行法》出台,中国的银行开始向真正的商业银行过渡。两部法律的出台,令金融审计有了法律依据。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防范金融危机、推进金融改革成为次年成立的新一届政府的重点工作。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审计署成为国务院总理惟一直接领导的部门。也正是从这时起,“抓大案要案,揭露问题”成为审计署金融审计的工作重心。
――1999年,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朱?基要求“全面审计,突出重点”。据此,审计署在当年对中行和建行进行审计时提出了更加明确的新目标:摸清家底、核实盈亏、揭露问题、提出建议和防范风险。审计内容也因之变化:原来只看财务收支,现在则审计银行资产、负债的全部内容,银行业务第一次纳入了审计的范畴。
――自1999年起,审计署的金融审计开始广受各界关注,并为海外投资者所倚重。彼时至今,审计署金融司重点审计了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工商银行和原中国人寿保险公司等国内金融巨头,每次审计均有重大突破。审计署还对上述金融大案予以总结分析,对金融领域风险作出提醒,条条切中中国金融业要害。
――2001年,李金华审计长进一步提出对金融机构审计的“六字要义”――风险、管理、效益。审计署金融司据此将下一步审计重点确定为关注风险,促进制度改革,并提出意见,最终促进金融机构提高效益。据《财经》了解,审计署的每一条意见背后都是确切的案例,其违规金额数字皆为严丝合缝地逐一累加而来。
――2004年,审计署提出未来审计报告要全文向社会披露,这将成为坚定不移的改革方向。
值得指出的是,审计署早在2001年就将风险作为银行审计的重点是相当有远见的――直到2003年4月中国银监会成立之后,中国的银行监管才在首任银监会主席刘明康的推动下,确定了以风险为中心的监管思路。据《财经》了解,在不同的监管部门,屡有高官发出同样的感慨:为什么审计署能发现的问题,直接监管部门却不能发现?
一套真实、准确、及时公布的会计标准和信息披露准则不仅是公开、公平、公正的资本市场运转基石,也是一个好的、成熟的市场经济断不能缺的基本支柱。因此,前不久的审计**,更多反映出的是国内外公司治理、会计准则和资本市场“对接”征途之艰难,更当为后来者鉴。
第二篇:公开审计结果预防腐败
文章标题:公开审计结果预防腐败
经济责任审计作为改革开放中形成的一种制度,兼容审计和监察两项监督形态,是考察了解和管理监督干部的一种重要方式。十六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要以正确行使权力为重点,用改革的办法推进反腐倡廉制度建设,拓展从源头上防治腐败的工作领域”。加强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使审计成果运用制度化、公开化,既是强化对干部权力制约和管理的重要途径,也是监督关口前移,从源头上预治腐败的重要措施。
党风正则干群和,干群和则社会稳。实践证明,只有公正、公开和民主,才能从根本上杜绝腐败现象发生;只有让干部的权力行使处于公开透明状态,才能确保干部监督的实际效果。实行民主公开监督,既是充分发挥审计监督作用的创新举措,也是创造性地落实中央关于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有益尝试,是新形势下深化对领导干部管理监督的新方法、新手段。
实行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公开监督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党,关键在各级领导干部。矛盾是社会发展的常态,构建和谐社会是一个不断化解社会矛盾的持续过程。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广大干群的民主法治和参与监督意识逐渐增强,注重通过民主公开的方式化解不和谐因素。对领导干部实行公开监督,不仅是加强党自身建设、提高执政能力的内在要求,也是保证政府工作依法有序运行、推进和谐社会建设进程的重要举措。
实行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公开监督是深化完善干部监督工作的现实需要。目前实行的经济责任审计制度还存在一些亟待完善的环节,如审计结果不够公开,广大干群对此缺乏知情权、评议权和监督权;“审”、“用”衔接不够紧密,干部在审计之前已调离或已任命新职或正实施考察,导致审计结果不能起到实质性的监督作用等。对经济责任审计中一般性违纪违法以及政绩是否突出等,缺乏统一认识、准确界定和责任追究,难以满足加强干部管理监督和改革选人用人机制的需要。
实行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公开监督是抵制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客观需要。全面审计考核、客观评价领导干部的财务管理责任、财经法纪责任并实行审计结果公开监督,可以为正确选人用人提供重要依据。健全完善经济责任审计通报、结果公开监督以及责任追究等制度,对于强化对公共权力的制约和监督,从机制上、源头上预治腐败,促使干部健康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新形势对如何将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引向深入,探索和改良审计结果运用转化机制,规范完善公开监督制度,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要根据有关规定,结合地方实际,按照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科学制定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公开监督及成果转化运用办法,并在实践中不断予以健全完善。要在实施审计结果公开监督过程中,加强纪检、组织人事、审计等部门之间的沟通交流和协作配合。积极探索实践审计成果运用的新机制、新形式,切实解决审计结果公开、审计意见落实、审计结果全面运用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高公开监督的及时性、针对性、实效性。要结合当地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实际,积极探索建立与干部选用机制衔接配套的干部监督管理机制,充分发挥审计结果公开监督制度在严肃财经纪律,强化对公共权力的制约监督、推进干部队伍建设方面的积极作用。
《公开审计结果预防腐败》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公开审计结果预防腐败。
第三篇:大学生外出打工有利也有弊
大学生外出打工有利也有弊
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人才市场的需要及各方面的种种因素,大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外出打工已成为社会上的一种“潮流”。我们知道打工可以为大学生积累经验、增长知识、勤工助学。可是在其期间,有一部分大学生会遇到打工上当受骗、遭冷遇等负面现象。因此,我觉得:大学生外出打工有利也有弊。
从物质角度看,近年来我国教育部对高校收费作出了进一步调整,打工无疑成为家境窘迫的同学减轻家庭负担缓解经济压力的有效途径。对于家庭宽裕的同学,打工可以让自己逐步走向独立,并用自己挣来的钱孝敬父母,这种亲情反哺现象值得全社会大力提倡。从精神角度来看,现代大学生大多在密罐中长大,经不得风雨,吃不得苦头,受不了打击。打工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了解社会、融入社会,在社会中学会与人交流,学会坚强面对困难,学会如何保护自己。从动手能力看,我国的应试教育的弊端就在于不能培养实践型和创造型的人才。大部分的学生动手能力弱,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严重脱节,社会经验少,思想肤浅,眼高手低现象极为普遍。打工无疑是大学生积累社会经验提高动手能力的有利途径。
但是,从人文交际上说,校园作为我们大学生重要的人文交际场所,大学生不应该远离校园而出去打工,缺乏重要的人文交际万万是不可的;从思想上说,大学生正处于道德和人生观形成的重要阶段,更要好好的控制好自己,否则一失足成千故恨,追悔莫及。另外,大学生过早的踏入社会,会受倒社会市井影响;从社会管理制度上说,社会上并没有完善的保障大学生打工的制度。从而使一些黑中介乘虚而入,导致大学生打工上当受骗、遭冷遇是屡见不鲜的。
虽然在大学学习期间我们的学习生活会受到家庭经济等方面的影响,但是我们大学生心理发展不够成熟、社会阅历不足。如果我们大学生早早融入社会打工,虽说可以增加自己的社会阅历,为家人分忧„„但现在的社会人杂,我们大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又不够强,也不必急于眼前的那点利益,应该学会往前看,校园同样是我们大学生锻炼自我的好平台。通过积极参加学校里的各种社团活动或应聘学生干部同样能锻炼自我!加强自我!丰富自我!
总之,我们大学生外出打工有利也有弊。
第四篇:上海市审计局审计结果公开办法
上海市审计局审计结果公开办法
第一条为了规范公开审计结果行为,提高审计工作透明度,充分发挥审计监督作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和其他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市审计局主动公开审计结果工作。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审计结果,是指市审计局的审计报告、专项审计调查报告等审计结论性文书所反映的内容。
第四条本办法所称审计结果公开,是指市审计局根据审计法等有关法律法规,不定期向社会公开审计管辖范围内审计事项的审计结果。
第五条市审计局公开审计结果,应当坚持积极稳妥、依法有序的原则,不得危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
第六条市审计局公开审计结果,应保证审计质量,做到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定性准确,评价客观公正。
第七条市审计局向社会公开审计结果,应当保守国家秘密和被审计单位及相关单位的商业秘密,遵守国家和本市的有关规定。
第八条市审计局可以选择以下适当形式公开审计结果:
(一)通过印发《上海市审计局审计结果公告》向社会公开;
(二)通过“中国上海”门户网站和“上海审计”网站发布;
(三)通过新闻发布会公布;
(四)其他适当的形式。
第九条审计结果公开主要包括下列内容:
(一)本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
(二)本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查出问题纠正情况报告;
(三)政府部门或者国有企业、事业组织及其他单位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的单 1
项审计结果;
(四)有关行业或者专项资金的综合审计结果;
(五)专项审计调查结果;
(六)法律、法规规定应该公开的其他审计事项的审计结果。
第十条市审计局向社会公开单项审计结果,一般应包括以下内容:
(一)被审计单位基本情况及审计评价意见;
(二)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
(三)审计处理处罚情况及建议;
(四)被审计单位对审计披露问题的整改情况;
(五)其他认为需要公开的内容。
第十一条公开审计结果应当符合下列审批程序:
(一)本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以及审计查出问题纠正情况报告需要公开的,必须经过市人民政府批准同意。
(二)向市人民政府或审计署呈报的重要审计事项的审计结果需要公开的,应当在呈送的报告中向市人民政府或审计署说明,经市人民政府或审计署批准同意,才能公开。
(三)授权审计和统一组织审计项目的审计结果需要公开的,必须经过授权审计和统一组织审计项目的审计机关的批准。
(四)党政领导机关交办审计事项的审计结果需要公开的,应当征得交办单位的同意。
(五)其他审计事项的审计结果需要公开的,由市审计局审批决定。必要时,报市人民政府备案。
第十二条市审计局向社会公开审计结果,应按照审计法的有关规定,在审计报告出具前将其送被审计单位和有关部门征求意见,并注明市审计局将以适当方式公开审计结果。公开时一般不再征求意见,但被审计单位对审计报告有重大
分歧意见的,必须再次征求意见,在事实和定性等主要问题上取得一致。
需公开涉嫌违法违纪或者犯罪案件移送事项情况的,应当与受理移送部门协商一致。
第十三条市审计局向社会公开综合性的审计结果,应当在所反映事项的审计报告和审计调查报告等审计结论性文书生效后进行。
市审计局向社会公开单项审计结果,应当在审计报告、审计决定书和专项审计调查报告等审计结论性文书生效90日(提请裁决、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期满)后的适当时机进行。
如被审计单位对审计结果提请裁决、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的,应在裁决、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结束后进行。
第十四条市审计局举办新闻发布会,应当按照国家和市人民政府有关规定办理报批和登记手续。
第十五条市审计局公开审计结果形成的有关材料,应当按照有关规定整理归档。
第十六条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依法追究有关单位和个人的责任:
(一)未经批准擅自公开审计结果的;
(二)审计结果公开后发现有重大事实差错并造成不良后果的;
(三)泄露国家秘密或者被审计单位及相关单位的商业秘密的。
第十七条 区、县审计机关应依照本办法和同级政府相关规定,结合工作实际,制定相应的实施办法。
第十八条本办法由市审计局负责解释。
第十九条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第五篇:决算审计错弊分析
政府性投资、竣工决算、审计、错弊
[摘要]伴随着2008年以来国际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的冲击,中国经济也陷入了困境。面对危机四伏的现状,政府制定出台了4万亿元的经济刺激计划以求拉动国内经济增长,而这一系列政策措施的实施将逐渐拉开中国有史以来最大规模投资建设的序幕。为了促进政府投资项目的规范管理,规范投资行为,提高投资效益,加强审计监督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笔者结合自身执业经历,本文就政府性投资项目竣工决算审计的主要内容及常见错弊谈些粗浅认识。[正文]
政府性投资项目竣工决算审计主要
内容与常见错弊分析
广西正德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 曹湛松、周家武
伴随着2008年以来愈演愈烈的国际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的严重冲击,中国经济也陷入了出口下降、内需不足、经济增长放缓的困境。面对危机四伏的现状,政府制定出台了十大措施以及两年4万亿元的经济刺激计划以求扩大内需拉动国内经济平稳较快增长,而这一系列政策措施的实施将逐渐拉开中国有史以来最大规模投资建设的序幕。为了促进政府投资项目的规范管理,促使建设单位管好用好项目资金,节约工程投资,提 高投资效益,促进廉政建设,加强审计监督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笔者结合自身执业经历,现就政府性投资项目竣工决算审计的主要内容以及常见错弊谈些粗浅认识。
一、基本概念
所谓政府性投资项目,主要是指以财政资金、各项政府性专项资金、政府统一借贷的资金为主要资金来源的基本建设项目。一般包括:各级财政安排的建设资金(含各类专项建设资金,转让、出售、拍卖国有资产及其经营权所得的国有资产权益收入,土地使用权出让金)的项目;政府融资以及利用国债资金的项目;国际金融组织和外国政府贷款、赠款的项目;国有企事业单位、国有控股企业投资的建设项目;法律、法规和各级人民政府规定的其他政府投资项目。
政府性投资项目必须严格执行基建程序,基本建设程序是指基本建设项目从决策、设计、施工到竣工验收整个过程中各个阶段及其先后顺序。一个基建项目,从计划建设到建成投产,一般要经过四个阶段、十个步骤,四个阶段是:以确定建设项目为中心的项目确定阶段;以勘察设计为中心的工程准备阶段;以建筑安装施工为中心的投资实施阶段;以资金考核为中心的竣工决算编制阶段。十个步骤是:提出建设项目建议,进行可行性研究;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勘察设计,选择建设地点;编制设计文件;进行建设准备和工程招标及设备招标采购;制定建设计划;组织建设施工;生产准备;竣工验收,编制 竣工决算说明及竣工决算报表,进行竣工决算审查;交付生产使用。
基本建设项目竣工财务决算是工程竣工验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正确核定新增固定资产价值、综合反映竣工建设项目建设成果和财务情况的总结性文件,是办理固定资产交付手续的依据。建设单位及时、正确地编报竣工财务决算,对于总结分析建设过程中的经验教训、提高工程造价管理水平以及积累技术经济资料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基本建设项目竣工财务决算审计,是指建设项目正式竣工验收前,审计人员依法对建设项目竣工决算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进行的审计监督。加强对竣工决算的审计监督,对于提高竣工决算的质量、正确评价投资效益、总结建设经验、改善建设项目的管理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审计目的及主要内容
对基本建设项目的竣工决算进行审计,主要实现以下目标:
(一)核实工程造价,控制建设成本,节约基建资金,提高投资效益;
(二)切实加强对基本建设资金的管理和监督,杜绝各类违法违纪行为,保证建设资金真正用于工程建设项目,敦促资金及时、足额到位;
(三)严格执行基本建设财务管理的各项制度、法规,使基本建设财务与资金管理更加制度化、法制化。政府投资建设项目竣工决算审计,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及事项:
(一)建设规模和标准是否符合经批准的政府投资项目概算,调整投资概算或者预算是否符合规定的程序,总投资是否按批准的概算进行控制,有无擅自调整建设标准、扩大建设规模、兴建概算外工程等情形;
(二)建设资金是否按规定及时拨付,有无摊派和违法集资、收费等情形;
(三)有无侵占、挪用、转移、截留建设资金等情形;
(四)确定建设、勘察、设计、施工、监理、采购、供货等单位是否依法经过招标投标,招标投标程序是否合法合规,上述被确定单位是否有违法分包、转包的情形,其与项目直接相关的财务收支是否真实合法;
(五)有关合同的订立、履行、变更、转让和终止是否合法,是否约定保留一定比例的待结价款(质保金);
(六)工程结算是否已经有关审计机关或中介机构进行审核,工程结算是否真实,有无高估冒算、虚报工程量、多结或者少结工程价款等情形;
(七)设备和材料的采购、保管、使用手续是否完备,是否符合合同规定的质量要求,有无损失浪费的情形;
(八)建设成本的核算、归集、分配是否符合会计制度的规定;
(九)债权和债务是否真实,有无呆账、死账、长期挂账、擅自冲销往来账目等情形;
(十)是否按照规定计提和缴纳有关税费;
(十一)竣工决算报表和竣工决算说明书是否真实、合法,报表编制是否正确;
(十二)基建收入的来源、分配、上缴和留成是否真实、合法;
(十三)是否存在尾工工程,尾工工程投资和未完工程量是否真实、准确;
(十四)与基本建设项目相关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建立健全,以及其落实和执行情况。
此外,审计人员根据需要或者项目的实际情况还可对政府投资项目进行效益审计,其内容一般包括:
(一)项目立项、招投标、设计、施工等各环节的质量、投入和项目造价控制情况;
(二)项目立项、招投标、设计、施工等各环节的管理政策、原则、制度、措施、组织结构、资金利用及其执行情况;
(三)项目的预期目标、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以及环境效益。总之,政府性投资项目竣工决算审计应在建设项目财务收支审计的基础上,对项目交付使用资产的数量及价值情况,项目建设情况,项目结算情况,项目管理情况及概算对比情况,基本建设项目竣工财务决算说明书等内容进行全面审计,但也要突出如下重点:
1、审查所编制的竣工决算是否符合建设项目实施程序,有无将未经立项审批、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等环节而自行建设的问题;
2、审查竣工决算编制方法的可靠性,有无造成交付使用的固定资产价值不实的问题;
3、审查“竣工工程概况表”及“交付使用资产明细表”,将各项支出的实际数与设计概算数进行比较,以确定各项支出的节约或超支数额,并分析投资支出偏离设计概算的主要原因;
4、审查建设项目结余资金及剩余设备材料等物资的真实性和处置情况,包括:检查建设项目“工程物资盘存表”,核实库存设备、专用材料账实是否相符,检查建设项目现金结余的真实性,检查应收、应付款的真实性,关注是否按合同规定预留了承包商在工程质量保证期间的保证金。
三、常见错弊及案例
(一)基建项目履行程序不合规,主要表现在:
1、项目前期履行程序不完备,如立项、可行性研究、环评、初步设计、开工许可等未经相关部门审批即开工建设;
2、基建项目早已完工,但长期不组织验收;
3、基建项目已验收,但不及时编制竣工财务决算。
案例:审计人员在对A建设项目进行竣工决算审计时发现,该项目开工前除了经过当地发改委审批外,并未经过其他如初设批复、开工许可等报建程序,前期立项审批程序不完备;且该 工程早在2007年即交付投入使用,而直至2009年初才编制竣工财务决算办理相关交付使用手续。
(二)建设项目未按批准的初步设计及施工图设计执行,擅自调整建设标准或者擅自扩大建设规模,概算调整未按照规定程序报批,擅自建设概算外工程项目。
案例:审计人员在对X单位B办公楼建设项目进行审计时发现,该项目经批复的概算总投资为257.73万元,实际完成投资额为307.85万元,超概50.12万元(占批复投资额的19.45%),经查实,超概原因为建设单位未严格按照初步设计批复执行,该办公楼装修费用超概31.22万元,另外擅自将部分会议室改建为员工娱乐室并购置相关器材合计开支18.9万元。
(三)虚报基建项目或多报工程预算骗取财政资金,虚报项目投资完成额、虚列建设成本或者隐匿结余资金。
案例1:审计人员在对X单位C建设项目进行审计时发现,该项目涉及征地补偿的人员为192户,实际支付征地补偿费的户数为215户。经查实,多出的23户为建设单位通过收集无关人员的签名套取项目资金20余万元用于补充日常经费。案例2:经审计发现,X单位未经批准擅自将以“W系统联网工程”名义申请的380万元项目专项资金中的65万元用于了不相关的设备购置(数码摄像机、数码相机、掌上电脑等数码产品)。案例3:经审计发现,D工程项目建设单位通过税务机关dai开发票的形式虚列劳务费用12万元。
(四)建设、勘察、设计、施工、监理、采购、供货等活动未依法经过招标投标,或者违法分包、转包。
案例1: E项目为全部使用国有资金投资建设的项目,且勘察、设计、监理合同价款均在50万元以上,经审计发现,建设单位对上述服务的采购均未进行招投标,而直接指定当地有关单位进行。
案例2:经审计发现,X单位组织建设的F项目主体工程中标人为Y公司,而工程款均支付给了Z公司,经查实,原中标人Y公司在中标后以主材价格涨价为由放弃了中标资格,而X单位为了赶工期在未重新招投标的情况下直接通过三方协议的方式将该工程转包给了当地Z公司。
(五)工程结算多计或者少计工程款项,或者未按合同约定多付工程款。
案例1:经审计,X单位组织建设的G工程项目已向Y施工单位支付工程款合计180万元,经造价审核的工程结算价为178.20万元,由于建设单位在尚未取得监理签证的情况下便支付了工程尾款,多支付1.8万元至工程竣工决算时仍未能向施工单位收回。案例2:审计人员在对X单位H建设项目进行审计时发现,该项目未按相关规定预留工程质保金,在工程交付时已将合同约定的5%质保金全部向施工单位支付。
(六)建设资金未按规定及时拨付
案例: I建设项目建设资金来源为国家财政拨款60%,主管部门补助20%,地方自筹20%,经审计,该项目在财政拨款以及上级补助资金全部到位后,由于地方自筹的配套资金迟迟未拨付,在主体工程完工后无后续资金进行室内装修,造成项目无法按期交付投入使用。
上述所列举的案例仅是我们在实际审计过程中所发现的政府性投资项目一些常见错弊,除外还可能存在其他方面大大小小的问题,如基本建设项目本身预算编制不合规、不细化、无设计概算等;会计核算不规范、会计机构设置不健全;项目法人制未落实;建设单位管理费、业务招待费超出《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规定》的标准;挪用项目资金用于职工福利或其他日常开支等等,笔者在此不一一赘述,这就需要我们审计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对政府性投资项目以及国家基本建设方面的法律法规有恰当的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