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如何充分发挥基层地税监察部门的职能作用
浅谈如何充分发挥基层地税机关
监察部门的职能作用
内容提要:国地税分设以来,地税各级监察部门高度重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地税形象大大提升,但腐败和不廉现象也时有发生。有效预防和惩治腐败,纠正行业不正之风,是地税监察部门的重要职责。剖析基层地税机关监察部门的职责,当前地税监察工作还存在“认识不足、人员不足、创新不足、质效不高”四方面的主要问题,充分发挥监察部门的职能作用,必须从“提高认识、加强学习、抓住关键、创新体制、落实惩处”五个方面求真务实,保障地税事业稳步健康发展。
国地税分设以来,地税系统各级党组高度重视监察工作,充分发挥纪律检查和行政监察双重职能作用,对基层地税机关党风廉政建设和队伍建设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近年来,税务系统预防腐败犯罪工作稳步推进,纪检监察部门的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发案率明显下降,地税机关形象不断提升。但是,地税系统的腐败现象在某些地区还时有发生,严重损害了纳税人利益,损害了地税形象,也严重妨碍了市场经济秩序,破坏经济发展环境。
近期,国家税务总局发布了《2012年税务系统执法监察
和效能监察工作要点》,对税务系统执法监察和效能监察工作提出了新的目标和要求。现结合基层实际,就如何做好基层地税机关监察工作,谈谈自已粗浅的看法。
一、基层地税机关监察的职责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条例》分级管理原则和总局和省、市地税局的要求,基层地税机关监察的职能就是在系统内部行使监察职权,其主要工作有税务廉政监察、税收效能监察、税收执法监察三项。
(一)税务廉政监察是指对本机关及下属税务分局全体工作人员遵守廉政纪律、制度情况和廉洁自律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主要包括:检查履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情况、遵守廉政纪律和制度情况、开展廉政教育情况、自身廉洁情况、案件查处及处理信访情况。对税务分局负责人要突出在各类资料审核、报批和上报环节;对税收管理员在税负核定所得税核定征收等环节来寻找税务廉政风险,加以防范。通过廉政监察,防止以权谋私,以税谋私,向纳税人索、拿、卡、要、报,侵害纳税人权益的行为发生。
(二)税收效能监察是对本机关有关部门及下属税务分局及工作人员在行使税收职权、组织税收收入活动中履行职责、依法行政及其效率、效果进行监督检查。一是紧紧围绕税收中心任务确定监察工作重点,主要包括本单位制定的各项工作计划、目标是否按时按质按量完成,各项工作制度是否全面落实到位,内部各部门、各岗位工 2
作运转是否协调、有序、规范。二是突出重点环节、重点部门、重点岗位实施效能监察。三是将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作为效能监察的重点。通过实施效能监察,促进地税机关依法行政高效率、高质量地履行职责,防止各种不良行政行为的发生。
(三)税收执法监察一是对本机关及工作人员行政执法行为进行监督检查,主要包括税负核定、税收政策执行、税款入库、税源管理、稽查、税务违章处罚、税务行政许可、税务发票管理等重点环节。二是对行政管理权的运行开展执法监察,主要包括经费预算管理、预算外收入管理、大宗物品采购、固定资产管理、人事管理等环节。
二、当前基层地税机关监察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认识不足,对监察工作不够重视。一是个别领导干部认为监察部门工作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工作上走形式、走过场,没有给予监察部门应有的重视和支持。二是干部职工认识不足,理解不够。如认为监察部门多管闲事,找问题、揭短处,对监察工作能躲则躲,认为“个体户定税是否合理、公平”,“执法是否合程序”,吃顿饭、收个小红包等是小事,没必要大惊小怪,不主动支持配合监察工作。三是监察干部自身认识不深,工作中做“老好人”,不能主动指出存在的一些不良现象。
(二)人员不足,力量比较薄弱。从人力配置上看,大多数基层局只配置了纪检组长和监察室主任,个别较大的局
还配置了1-2名专职监察员,但一般是年龄较大的同志。从业务需求来看,要完成上述任务,监察人员不但要精通行政监察业务,还要精通征管质量评价体系和综合征管软件。而在实际工作中,既精通税收业务,又精通法律法规和计算机知识的复合型监察干部相对较少,新形势下监察工作日益复杂,监察干部的能力需要进一步提高。
(三)创新不足,工作不够主动。对新情况、新问题、新事物缺乏应有的灵敏性,对税务部门近几年来机构改革、税收征管改革等给监察工作带来的重要影响,认识不足,学习不够,思想落后于形势,不能与时俱进,工作预见性、前瞻性不足。不善于将上级要求与本地实际相结合,不敢去大胆地探索“自选动作”,循规蹈矩,上传下达,不愿意去创新,因而思路无新意,工作无特色。
(四)质效不高,工作方法有待优化。目前,各基层局的监察部门在开展监察工作过程中,习惯于联合其它业务部门进行检查,独立开展检查较少,且一般是事后监察,事前、事中参与较少,没有充分发挥监察部门在工作中的监督职能作用。在个别单位,甚至出现了把执法检查工作和行政监察工作相提并论,把执法检查工作视同执法监察工作同步安排,使监察工作把不了最后一道关口。
三、几点建议
(一)提高认识,加强内外协调。各基层地税机关要为监察部门发挥职能作用提供一个宽松的工作环境。要充分认识基层行政监察的重要性,真抓实干,不能留于形式,落实
好监察部门工作人员的有关待遇问题,生活上多关心,工作上多鼓励,提高监察部门的地位,重视和充分运用监察成果。地税机关监察部门则要认真履行对本单位干部教育、保护、监督和惩处的职责,协调好与外部纪检监察机关及单位内部各部门的关系,在工作中既要克服“钦差大臣”式的官僚作风,到处插手,到处干涉,又要避免“聋子的耳朵”式的平庸作风,碌碌无为,明哲保身。
(二)加强学习,提升综合素质。监察部门对其他部门是否正确贯彻执行各项税收政策和规定负有重要的监督职责,是对执法者的再执法,对检查者的再检查。“打铁还须自身硬”,监察干部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才能胜任新形势下日益复杂的监察工作,充分发挥监察部门的职能作用。当前,监察干部应进一步增强责任意识,忧患意识,坚定理想信念,提高政治思想素质、职业道德和业务水平,特别是加强计算机运用和各种征管软件知识的学习。
(三)抓住关键,创新工作方法。在工作方式上,要从廉政监察为主转为廉政监察、效能监察和执法监察并举的工作格局,其中对廉政监察一般以事后监察为主方式进行;对效能监察的可以采取事前监察,也可以是事中和事后监察方式进行;对执法监察可以采取事中监察、事后监察两种方式进行。在工作方法上,要抓住重点,直接参与税收执法检查、各种规章制度的制定(修订)、重点工作和重点环节的监督,把监督触角延伸到工作的全过程中,通过对征、管、查各环节和税收法律、法规、涉税文件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及时发现税收执法过程中的不规范行为和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把腐败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四)创新体制,强化权力制约。针对那些容易产生腐败的环节,推行体制的改革和创新,加强对权力运行的监督,防止权力的异化和滥用。一是改革现行的收入计划、追加模式,政府和上级机关均应实事求是地调整收入计划,税务机关坚持依法治税,做到应收尽收,提高收入质量,避免转引买卖税款等违法行为发生。二是完善税收执法权力体制,强化制约监督。进一步落实“上收执法权、分解执法权、制约执法权、规范执法权”的要求。三是加强信息化建设,以现代征管手段规范执法行为。推行办税公开制,增强税收执法权运行的透明度,减少税务人员以税谋私的筹码。
(五)落实惩处,严格责任追究。监察干部要坚决克服“老好人”的思想,敢于碰硬,特别是在加强效能建设,治理“赖、散、庸、拖、贪”行为过程中,对违纪问题敢于说“不”。一是狠抓“廉政风险点”的防范,围绕税款入库,减、免、延税的申请、审批,征收、管理、稽查,干部提拔、经费开支、基建工程、大宗物品采购等环节,开展经常性的检查,由被动的事后监督转向事前预防和全过程监控。以执法过错责任制为突破口,对税务人员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产 6
生的违法或者不当的税收执法行为,实行执法责任追究,以增强税务人员的责任心。二是严肃执纪,把查处违纪案件作为纪检监察部门工作的重点,加大对各类违法违纪案件的查处力度,做到有案必查,违纪必纠。对违法违纪人员要一查到底,按照法纪法规该处分的处分,该移送司法机关的移送司法机关,坚决纠正执法中失之于宽、失之于软的现象。
第二篇:充分发挥地税职能作用
文章标题:充分发挥地税职能作用
推进全民创业,加快**发展,地税部门责无旁贷。我们将充分发挥地税职能作用,全力支持创业、促进创业、服务创业。
一、更新观念,在思想上紧贴全民创业
我们将以全民创业为契机,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创新机制,大力培育以“和谐聚力、诚信服务、争做第一”为核心理念的地税
文化,坚持把长足发展**地税事业作为地税工作的第一要务;把“地税工作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地税干部为纳税人服务”作为地税工作永恒的主题;努力开创“依法治税、诚信友爱、充满活力、管理有序”的工作新局面,全力服务全民创业。
二、用好政策,在行动上支持全民创业
本着“凡是没有明令禁止的可以大胆探索,凡是上级政策规定有弹性的、从实际出发创造性地用活用好”的原则,全力支持全民创业。
1、支持能人创企业,促进科技创新。在企业人才培养、引进,员工培训,技术改造,知识产权、科技成果转让,对科技人员个人奖励、研发新产品及科技服务收入等方面给予税收减免的强力支持。
2、支持农民创业,帮助农民增收。⑴再次调整农村个体营业税的起征点,将营业税起征点由月营业额1000元,提高到3000元。⑵对直接用于农、林、牧、渔业的生产用地,免征土地使用税;经批准改造的废弃土地,免缴土地使用税10年。⑶对国家级、省级重点龙头企业从事种植业、养殖业和农林产品初加工业取得的所得,暂免征收企业所得税。
3、支持居民创业,扶持壮大非公有经济。⑴再次调整城镇个体营业税的起征点,将县城镇月营业额1500元提高到3000元。⑵在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技术开发费税前扣除、国产设备投资抵免等地税政策上,非公有制企业享有国有、集体企业同等待遇。
4、支持下岗人员和失地农民再就业。对下岗失业人员和失地农民持《下岗再就业优惠证》,经审查批准可以享受三年全额减免税政策。
5、支持退役士兵和军队转业干部自主创业。对自主择业的军转干部、随军家属、退役士兵从事个体经营的;对安置自主择业军转干部或随军家属就业占企业总人数的60以上的新办企业,实行税收优惠支持。
6、支持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发展。对当年安置待业人员达到企业从业总人数一定比例的劳动密集型服务企业,实行税收减征优惠。
7、支持创办第三产业。对新办的独立核算的第三产业,除国家明令禁止减免税的以外,其余企业一律给予税收优惠支持。
8、支持创办资源综合利用型企业。对促进资源高效利用、综合利用和循环利用的资源综合利用型企业,给予税收优惠支持。
9、支持各类企业吸纳安置残疾人就业。对安置“四残”人员占生产人员总数达到一定比例的企业,实行企业所得税全免或减半免征的优惠政策,安置比例达35以上的民政福利企业,免征土地使用税、房产税和车船使用税。
10、凡是在我县注册的新办企业,3年内减征或免征企业所得税。
我们把以上优惠政策归纳为《**县地方税务局大力推进全民创业服务举措75条》。
三、优化环境,在服务上推动全民创业
我们将紧紧围绕“推动全民创业,加快**发展”这一主题,进一步优化地税政务环境,防止和杜绝“办事难、办事繁、办事慢”问题的发生,以诚信融洽征纳关系,以优质服务赢得纳税人的满意。
1、优化服务环境。围绕服务型地税部门的建设,大力推进以信息化为依托的征管改革,导入ISO管理模式,实现规范化与信息化的对接,建立科学严密、规范高效的地税管理运行机制,增强工作执行力,切实提高行政效率;依法保护创业者的权益。
2、深化服务内容。对本土和外来投资者,不分地域、规模大小、经济性质,实行同等纳税服务,确保纳税人的权利、机会均等,推行假日预约服务,限时办结服务、纳税提醒等服务方式;严格计划检查制度,解决多头执法问题;全面推行政务公开,强化违诺责任追究,切实兑现“六公开,六不准”承诺。
3、创新服务手段。前移服务平台,对有投资意向的创业者,及时提供免费的地税政策咨询、辅导;向纳税人提供划卡申报、邮寄申报、电文申报等多种申报与缴款方式;在“一站式”、“一窗式”办税的基础上,向网上办税过渡,为创业者提供“零距离、全天候、超时空”的服务。
4、提高服务效率。进一步优化办税流程,对“双定户”实行简易申报、简并征期,降低纳税成本。
我们将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立足本职做好工作,心系大局推动发展,奋发有为、锐意进取,为建设和谐平安**、共创富民兴县大业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充分发挥地税职能作用》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充分发挥地税职能作用。
第三篇:新形势下充分发挥基层国库职能作用
库作为国家预算执行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办理国家预算收支的机构,也是中国人民银行的一个职能部门,担负着执行国家预算收支、管理财政性存款、组织发行及兑付国家债券、反映国家预算收支和国家信用变化的重要任务。20年来国库工作人员为支持地方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但是,随着财政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作为财政与金融的相结合的部门---国库正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笔者就如何在新形势下充分发挥基层国库的职能作用,谈几点粗浅看法。
一、现行国库面临的挑战
(一)管理的挑战
现行国库管理体制滞后,不适应财政体制改革的需要,严重影响了国库职能作用的发挥:一是立法滞后。国库现行的法律条文《国家金库条例》及其《实施细则》是1985年制定的法规,面对突飞猛进的经济发展和日益变化的国际国内形势,这些法规显然已经不能与它相适应。二是机构萎缩,影响业务有序进行。商业银行机构的上收,国有商业银行县及县以下机构逐步撤销,基层国库业务的代理只能放在农村信用社,这样不仅影响了国库业务的有序进行,也给国库资金风险防范增添了难度。三是基层汇路不通,延压、滞留税款严重。商业银行机构上收后,农村信用社汇兑不畅通,造成预算收入不能及时上解,给国库业务管理和资金及时入库带来了新的问题。
(二)人才的挑战
国库综合管理型人才不足,严重影响了国库体制改革的步伐。一是国库制度的改革对国库人员无论是从数量还是从质量上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人民银行机构改革后,对人才引进日益趋少,为国库选拔的人才更是少之又少。二是人才培养难度大。现行高校没有一所开设了相应国库专业,专业化人才的培养完全靠自己在实际工作中摸索,这样很难培养大批系统化、规范化、专业化的国库管理人才。三是人才引进困难。无论是在人民银行还是商业银行,国库会计核算与银行会计核算区别很大,从而导致国库部门与其他部门人才交流范围很小,这种现状既不能开阔视野,也易引发国库资金风险。
(三)风险防范的挑战
国库资金流量逐年增大,国库制度改革将导致国库业务量的成倍增加,尤其现在国库人手紧张的情况下,核算工作的硬性增加,必将导致监督管理人员不足,同时,会计核算流程的不断改进,新流程环节伴随着新的风险隐患不断产生,加大了国库资金风险防范的难度。而且国库现在是以计算机信息网络系统为依托,各种资金信息、数据信息的计算机化、网络化、无纸化处理,必将加大贪污、挪用、转移国库资金和破坏国库资金收支运转的隐蔽性、危害性和脆弱性,给国库资金风险防范提出了严重的课题。
二、现行国库业务存在的风险
(一)管理风险。近年来,预算收入征管范围进一步拓展,财政收支规模不断扩大,国库业务量也成倍增长。加之由于人民银行内部机构的改革,人民银行基层国库、会计合署办公,造成会计、国库工作相互影响,不可避免的出现了管理人员因管理手段不到位,风险防范意识不强而疏于管理的现象,导致国库管理职能难以全面发挥作用。
(三)事后监督风险。国库会计事后监督机制,是为及时防范和化解国库资金风险建立的最后一道安全屏障,也是国库部门一项很重要的内控制度。但是国库会计核算系统2.0版没有为国库会计事后监督留有相应接口,基层库也没有专职事后监督人员,因此有些基础数据无法共享,致使国库事后监督实效性差,监督力度差,仅是从每日打印的凭证上进行表面监督,缺乏对国库资金清算过程的实时监督。
三、国库资金风险防范及对策
(一)完善国库组织机构,充实国库队伍,努力提高国库人员的政治、业务素质。一是健全国库组织机构。以人行会计核算“四集中”改革为契机,设立国库股,选配高素质人员,并确保国库人员的相对稳定。二是加强教育和培训,造就一批业务精、思想硬的国库队伍。各级领导干部要不定期开展政治思想教育,使国库人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国库部门负责人必须掌握本部门人员的思想状况,及时解决好经办人员出现的不正常的思想动向。上级国库应制定对下级国库人员的长远培训规划,对国库人员分批进行国库法规、金融业务知识、国库业务知识以及新财税知识的培训,还包括对新上岗的人员进行岗前培训和考试,实行持证上岗,提高国库人员处理各项业务的政策水平和业务技能,增强化解国库资金风险的能力。
(二)完善国库法规、健全管理制度。一是必须按照金融财税体制改革的新要求,尽快修订《国家金库条例》及《实施细则》,明确国库监管职权,强化国库监管工作。新的《金库条例》及《实施细则》对国库职能应重新定位,明确国库部门是具体办理财政收支,对财政收支负有监督责任并在央行监管和宏观调控中发挥特殊作用的专门机构,并应对国库职权、责任予以细化使之具有可操作性,要明确国库对征收机关和财政部门违反国家法规的行为有处罚权。二是尽快修改《规定》,充分体现其对各级国库业务的指导性和可操作性。对缴款书、拨款书填制的要求与《支付结算办法》的规定相吻合。三是完善大额拨款和预算收入退库审批制度。审批金额由各级国库根据业务量情况确定,并报上级国库备案。
(三)全面落实各项内控制度。一是落实岗位责任制,明确岗位职责,相互制约,杜绝业务处理“一手清”。二是落实国库对账制度,每月财政与国库、征收机关与国库双方发送对账回单,并相互签证,每季度由财、税、库的部门主管(或计财科长)集中对账或面对面对账。三是完善和落实国库事后监督制度,构筑业务处理又一道防线。建议在《核算系统》增加事后监督功能,将前一日的业务重新录入自动校验核对。四是落实干部交流和岗位轮换制度。五是建立国库人员的考核奖励机制,营造一个循规守纪、依章办事的良好工作环境,确保国库预算资金的安全运行。
(四)加强检查监督,杜绝有章不循、违规操作行为。一是上级国库对基层国库及代理支库每年要定期检查或突击检查一次,支库对基层经收处每年要定期开展检查,对存在的问题,必须督促其整改,将资金风险防患于未然。二是本行内审部门定期对本级国库制度执行情况进行常规审计,上级行的内审和纪检监察部门不定期对基层国库部门制度执行情况进行抽查。
(五)加快国库业务电子化进程,为国库资金安全、高效运行提供技术保障。一是不断完善核算系统各种操作功能和管理功能,加快财、税、行、库、社计算机横向联网的建设,减少预算收入解缴、退库和预算支拨凭证的传递环节,达到共同防范风险的目的。二是随着国库电子化水平不断提高,待时机成熟,逐步实行以中心支库为中心的国库会计集中核算,达到参数统一设置,数据集中备份,系统远程维护,让国库业务核算系统安全高效运行,避免人为修改数据的行为发生。
总之,国库工作是一项较为复杂的系统工程,我们要面对新形势,解决新问题,充分发挥基层国库的职能作用为地方经济的发展作出贡献。
[,感谢原作者]www.xiexiebang.com【xiexiebang.com范文网】
第四篇:充分发挥职能作用
充分发挥职能作用
切实落实党风廉政建设监督责任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党委负主体责任,纪委负监督责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的《党的纪律检查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强调,深化党的纪律检查体制改革,关键在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两个责任”的提出,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对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提出的新理念、新思路和新举措。作为基层纪律检查机关的主要负责人,我认为落实纪委监督责任,就是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十八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精神和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要求,履行尽责,做到守土有责。
一、充分认识落实监督责任是纪检机关的法定职责 纪律检查机关是党内监督的专门机关和执行党的纪律的职能部门,落实监督责任是纪委必须担负的重大政治责任。《党章》第四十四条明确规定了党的纪律检查机关的三项主要任务和五项经常性工作,都涉及到对执行纪律情况的监督、检查和处理。《党内监督条例》指出:“党的各级纪律检查委员会是党内监督的专门机关”。不管具体任务怎样改变、工作范围如何确定,从法律授权、机构设置和工作要求来看,落实监督责任都是各级纪检机关必须履行的法定职责。
纪律检查机关要深刻认识落实监督责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既不能以监督责任替代主体责任,也不能单方面强调主体责任而推卸、弱化监督责任。目前,一些纪律检查机关大包大揽、主次不分、职能泛化、力量分散、聚力不足的现象比较普遍,严重影响了纪律检查机关职能的充分发挥。强调纪委负监督责任,就是要明确职能定位,聚焦主业主责,把主要力量放到对遵纪不够、执纪不严、违反纪律等现象的监督和案件查处上来;把工作重心放在对“四风”问题的监督、执纪和曝光上来;把主要精力用到督促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严格责任考核和责任追究上来;把预防重点放在强化领导干部党风党纪和廉洁自律教育上来,逐步铲除腐败滋生的土壤和温床,使领导干部不想腐、不能腐、不敢腐。
二、认真落实纪委监督责任
落实纪委监督责任,就是各级纪委要按照党章规定认真履职,协助党委加强党风建设和组织协调反腐败工作,督促检查相关部门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任务,进行经常性监督检查,聚焦主业,执好纪、问好责、把好关,严肃查处各类腐败问题。
协助党委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组织协调反腐败工作是落实纪委监督责任的首要职责。纪律检查机关要协助党委建立健全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把党风廉政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和业务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同落实、同考核。坚持履行监督责任必须对同级党委和上级纪委负责,围绕党委中心工作开展执纪监督工作,协助党委制定党风廉政建设目标任务,及时进行责任分解、检查监督和责任追究,确保党委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各项任务落实到位。
督促检查部门单位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任务是落实纪委监督责任的重要职责。进一步加强统筹协调,协助同级党委抓好党风廉政建设任务分解,落实承办单位和责任人,切实把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贯穿到日常工作中来。认真开展督促指导,指导各部门单位结合各自工作实际,细化县委贯彻落实《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13—2017年工作规划》具体办法,夯实工作任务,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开展执纪监督和严肃查处腐败案件是落实纪委监督责任的专门职责。进一步巩固和深化落实中央八项规定成果,加大明察暗访、问责处理、通报曝光、整改落实力度,持之以恒纠正“四风”。严明政治纪律、组织纪律、财经纪律、人事纪律、工作纪律和生活纪律,认真开展对纪律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强化党员干部的组织意识和纪律观念。严肃查处领导干部贪污贿赂、权钱交易、腐化堕落、失职渎职案件,严肃查处司法执法人员徇私舞弊、枉法裁判、以案谋私案件,严肃查处乡镇、部门单位主要领导和基层村干部的腐败案件,严肃查处群体性事件、重大责任事故背后的腐败案件。坚持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坚决克服零办案,始终保持惩治腐败的高压态势。
三、切实转变监督工作方式方法
按照中央对纪律检查机关“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的要求,聚焦主责主业,转变工作作风,创新监督理念,转变监督方式。
牵头抓总,在职能作用体现中落实监督。纪律建设、作风建设和查办案件是纪律检查机关的主责主业,义不容辞。纪律检查机关要集中主要精力,运用各种措施和手段,畅通各种举报渠道,认真受理各种来信来访,严肃查处违规违纪案件,及时发现和纠正损害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的突出问题,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不受侵害。
组织协调,在协同作用发挥中落实监督。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任务,需要多个部门单位协同完成的,尤其是案件查办工作,纪委要做好组织协调,充分发挥各成员单位的职能作用,做到牵头不包办、监督不替代、协调不越位,形成工作合力。
督促指导,在对各乡镇部门单位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检查指导中落实监督。纪委应当充分发挥专门机关优势,对各乡镇、部门单位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任务落实情况定期进行督促检查,对工作落实过程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和漏洞,及时提出改进意见,支持和帮助各乡镇、部门单位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
执纪问责,在对服务和监管部门督查问责中落实监督。对各部门的业务监管责任,纪委不能包办和替代,应当把首次监督权交还主责部门,纪委主要通过“再监督”,及时发现各行业主管部门履职履责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执纪问责,以促使各部门履行法定职责。
四、以实际举措推动监督责任的落实
加快推进“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工作进程,创新监督机制,深化反腐败体制机制改革,加强纪检监察队伍建设,是推动纪委落实监督责任的实际举措和现实要求。
加快推进“三转”工作进程。“三转”是反腐败斗争形势任务使然,是纪检机关履行好监督职责的必然选择。要进一步明确职能定位,把不该管的工作还给主责部门;要深化机构改革,把更多力量调配到主责主业上来;要改进方式方法,转变工作作风,切实把工作重心、工作力量转到执纪监督问责上来。
创新完善监督机制。落实监督责任、转变纪委职能,要在推进纪检监察机构改革的同时,因地制宜设置工作机构、配置工作力量、提高专业化水平,使工作力量集中化的同时提升集约化程度;要在退出“一线监督”、“全程监督”的同时,建立健全对职能部门履行监督职责情况进行再监督的工作机制,完善监督结果报送审查和再调查机制,切实把监督的重点放在“问题”上,把监督的效应体现在“问责”上,通过加大纪律兑现切实强化震慑。“两个责任”的提出,是在现行双重领导体制内从工作机制上解决问题的创新举措既坚持了党对反腐败,工作的领导,又保证了纪委监督权的相对独立性和权威性。
加强执纪监督队伍建设。要认真落实“两个全覆盖”要求,深入推进派驻机构改革,加强和改进巡视工作。理顺内部机构设置和职责关系,科学配置人员力量,打造一支忠诚可靠、服务人民、刚正不阿、秉公执纪的纪检干部队伍,为全面落实监督责任提供有力组织保障。
第五篇:充分发挥地税职能作用 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大局
地 税 调 研
第四期
门源县地税局二O一一年十月二十五日 充分发挥地税职能作用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大局
门源县地税局马国政 税收来源于经济,又反作用于经济,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具有组织地方财政收入、调控地方经济发展、调节社会分配的重要职能。作为地税部门,应自觉地将工作置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布局中去思考、去筹划,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为社会经济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一、以经济发展为基础,全力做好聚财文章。近年来,我县地税收入占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已超过90%,可以说,地税收入的高低直接影响地方政府的财政实力。因此,地税部门积极推进依法治税,确保组织收入任务的完成,不但能有效地为地方财政聚集财力,保证公共财政支出的需要,而且能有效地扶持经济的发展,确保社会的稳定,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尽管地税部门征收的税种多,税额小,税源零星分散,征收管理难度大。但只要我们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用好、用活、用足、用准税收政策,紧紧依靠各项改革成果,充分发挥地税部门的职能作用,就能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确保组织收入的实现。
二、充分发挥杠杆作用,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1经济的发展水平决定税收收入规模,税收收入的实现要以生产的发展、经济的繁荣为基础。地税部门在抓好组织收入的同时,要树立“税收服务于经济”的观念,运用好税收这一重要的宏观调控杠杆,正确处理发展经济与完成税收任务的关系,既要考虑需要,又要考虑现实的可能性。要坚持贯彻国家的产业政策,围绕当地经济发展战略,根据市场需求,搞好优势资源的合理配置,正确引导企业进行产业结构、产品结构的调整,努力挖掘内部潜力,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效益,增加税收。综合运用税收政策在经济发展中的引导、管理和服务作用,积极推进经济结构的调整和经济素质的提高。一是注重发挥税收杠杆对经济发展的调控作用,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全力支持大项目建设,努力培植骨干税源。把大项目建设作为培植大财源的重中之重,支持发展市场潜力大、科技含量高、发展前景好、税收贡献多的骨干税源企业;支持优势企业发挥龙头效应,带动和辐射相关配套产业的跟进发展,拉长产业链,形成产业集群,最大限度地发挥规模效应。全力支持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提高第三产业的税收贡献能力。第三产业是繁荣发展地方经济的加速器,对地方财政的贡献大,通过税收政策扶持等手段,在改造提升商贸流通等传统服务业的同时,重点发展现代物流、旅游、信息等新型行业,促进第三产业快速发展,做强地方主体财源。全力支持民营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为税收开辟新的经济税源。充分利用税收优惠政策,加大对民营经济和高新技术企业的扶持力度,构建起多种经济成分竞相发展的新型经济体系,为地税收入增长提供更稳定、更广泛的来源。二是注重发挥税收杠杆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作用,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积极支持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以及弱势群体就业工作,促进低收入者收入水平的提高,最大限度地使各类群体共享改革开放、社会发展带来的成果;积极支持“三农”
工作,培育一批带动力强的农产品加工、销售企业,延长农业产业链条,通过农产品加工业带动种植业的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积极支持公益事业,按照上级要求,认真做好残疾人保障金、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以及工会经费、资源补偿费、价格调节基金等规费的代征、代收工作,促进社会全面进步。
三、全面推进依法治税,营造良好税收环境。
税务部门要牢固树立依法治税观念,全面推进依法治税,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监管保障。一是规范税收执法行为、提高税收执法质量。具体执法过程中,我们注意把握好 “两个关系”,即:完成收入任务与严格依法治税的关系,严格组织收入原则,把税收收入的增长建立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做到征收服从政策,任务服从税源,把税收管理工作从收入导向型转移到法制导向型,用法律制约不良税收行为的发生;追求执法效率与体现执法公平之间的关系,牢固树立公平执法理念,严格掌控执法尺度,防止和制止收“人情税”和“关系税”的现象,防止执法不严造成的纳税人税负不公,切实维护好税法的统一性和严肃性,让纳税人在同一稳定的政策和执法环境下放心干事创业,创造财富。二是大力营造良好竞争环境。围绕营造良好的经济税收秩序,进一步健全对纳税人的服务和管理新机制。考虑到现时税收政策日益繁杂、税收征管措施更加严格、面临的纳税风险越来越大的现实状况,坚持从人性化管理出发,以有效预防和规避风险为目标,建立起管理与服务并重的和谐新理念,有意识地指导和引导企业实施纳税风险管理,变事后救火为事前防火,避免利益受到损失,保护和发展好纳税人的积极性。进一步建立对全社会的税收宣传机制。坚持日常宣传、专项宣传与税收宣传月集中宣传相结合,切实提高影响力和渗透力,促使纳税人守法经营,依法纳税,提
高纳税遵从度。进一步建立对税收违法犯罪行为的惩处机制。以还诚信纳税者一个公道,保护诚实经营者的合法权益,保障经济的健康发展。
四、努力把准经济脉搏,为地方经济的发展当好参谋。对地税部门来讲,大力组织收入,为国聚财是首要的大事,积极主动提供信息,为各级党委、政府做好参谋也是一项重要职责。围绕服务地方经济发展,要积极主动地开展调研分析,特别针对各级党委、政府关注的热点、难点和焦点问题开展工作,形成有数据、有情况、有分析、有建议的分析报告,为各级领导决策和指导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决策依据。一是加强经济税收分析。税收是国民经济的“晴雨表”,注重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积极开展经济税收分析,全面把握经济税收状况及其发展趋势,为当地经济发展出谋划策。在宏观方面,关注政治环境对税收的影响、分析国民经济发展情况对税收的影响、重视国际环境对税收的影响;在微观方面,强化税收收入完成情况的总量分析、强化税收完成情况的结构性分析、强化重点税源情况分析。二是加强政策效应。当前,国家税收政策不断有新的调整和完善,认真研究各种税收政策,在发展循环经济、环境保护措施和就业再就业等方面寻找新的政策结合点,积极向党委政府提供发展产业、培育产业、壮大产业的意见;发挥税收政策的激励和约束作用,协助地方政府招商引资,通过对引进项目的预期投资收益分析、税收收入分析和适用政策分析,积极提出合理化建议。同时,还要树立起税收政策的资源观念,通过对各地税收政策运用情况的研究,通过与相同区位地区的经济指标和税收指标分析,找差异、寻差距、提建议,为政府提供积极的决策参考意见。
五、积极帮扶企业发展,激发地方经济发展活力。
要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水平。把地税工作为地方经济
发展服务的理念真正落到实处,不断创新工作方式和工作方法,更好地服务于地方经济,服务于纳税人。
要发挥地税部门的信息优势和业务优势,积极为企业排忧解难,出谋划策,以壮大经营规模。帮助企业加强财务管理,按照“两则”的要求建立健全会计制度,严格财务核算,努力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要主动参与当地政府举行的企业发展项目论证会等重大经济活动,用好、用活、用足、用准各项税收优惠政策,及时提供税收政策导向,在政策范围内给予必要的扶持,培植好后续税源,为当地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夯实基础。
要进一步为纳税人提供办税快、效率高、效能佳的办税服务。首先要充分依托信息技术手段,尽快推行和普及网上咨询、申报、审批、缴税等功能,降低纳税经济成本和心理成本,拉近税企双方距离。其次要大力建设“阳光税务”工程,提高办税公开和透明度,要以诚信办税换取诚信纳税。把互信、和谐、双赢或多赢作为税企关系的主旋律,建立一种经常化的沟通、交流、协作机制,消除征纳矛盾,增进税企感情,实现税企共创和谐征纳氛围的良性互动。
综上所述,发挥地税的职能作用,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不仅仅是一个观念问题,而且是地税工作的一项实际内容。既要收好税,确保税收收入任务圆满完成,又要肩负起服务纳税人、服务地方经济的重任。“十二五”时期是我县加快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地税部门要以更加昂扬的精神风貌、积极的工作态度、务实的工作作风、良好的工作业绩来助推藏区先行区建设的各项目标任务的完成,为促进地方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而多作贡献。本期报:州地税局,县委、县政府,县委宣传部,电视台、各报社 本期送:本局各局长、纪检组长、各科室,档。
门源县地税局办公室2011年10月25日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