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总:在油田公司2004年科技工作会上的讲话

时间:2019-05-13 23:38:1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王总:在油田公司2004年科技工作会上的讲话》,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王总:在油田公司2004年科技工作会上的讲话》。

第一篇:王总:在油田公司2004年科技工作会上的讲话

抓科技体系创新

走科技兴企之路 为创建百年油田而努力奋斗

——在油田公司2004年科技工作会上的讲话

王 玉 普

(2004年3月9日)

同志们:

对这次科技会,公司党委和公司非常重视。因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我们落实公司工作会精神,创建百年油田,关键在科技,走的就是科技兴企之路。刚才,公司副总经理侯启军同志对2003年科技工作进行了总结,对当前科技工作面临的形势任务进行了分析,对2004年重点工作进行了安排,各单位、各部门要认真抓好落实。会议还隆重表彰了以王研同志为代表的一批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和优秀的技术创新成果,希望公司广大科技工作者,要以这些获奖人员为榜样,积极投身油田科技创新实践,全力以赴打好今后一个时期的科技攻坚战,在“持续有效发展,创建百年油田”的伟大实践中再立新功。

2003年,是油田公司围绕做精做强勘探开发主营业务,大力实施“5671”和“11599”工程的第一年,也是油田科技战线迎接新挑战、解决新矛盾、创造新成果、做出大贡献的一年。在过去的一年里,广大科技人员切实以实施“两大工程”、推进公司发展为己任,立足攻克油田勘探开发重大技术难题,知难而进,迎难而上,表现出了挑战极限、攻坚克难的巨大勇气;脚踏实地,潜心钻研,表现出了实事求是、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孜孜以求,百折不挠,表现出了锲而不舍、坚韧不拔的顽强毅力;联合攻关,团队作战,表现出了精诚团结、密切协作的良好风貌。公司广大科技人员的艰苦努力,第一生产力作用的充分发挥,有力地促进了主营业务的发展。一年来,我们油气勘探获得了重大发现,控水挖潜取得了显著成效,外围上产步伐进一步加快,所有这些都凝结着科技人员的辛勤汗水,饱含着科技人员的聪明才智。在此,我代表公司党委和油田公司,向为公司发展做出积极贡献的全体科技人员,向始终关心支持公司科技工作的兄弟单位、有关院校和各界朋友,向离岗不离责、一如既往情系油田科技发展的老领导、老专家、老同志,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下面,我就如何推进科技兴企,讲三点意见。

一、走科技兴企之路,是创建百年油田的客观需要和根本要求

我们创建百年油田,科技是根本、是关键。离开第一生产力的支撑作用,油田的百年开发和公司的百年成长都无从谈起。对此,公司各级组织、各级干部和广大科技人员必须进一步提高认识。

科技兴企,是知识经济的本质特征。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它与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时代的本质区别,就在于强调和依靠的最重要的生产要素,不是土地和原材料而是科技知识。我们必须看到,当今世界,科技制胜已经成为国际竞争的主流,一个国家的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能力,直接决定了其在国际竞争和世界格局中所处的地位。美国经济之所以领先世界,根本的原因就在于它尤为注重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从而掌握了国际竞争的主动权。科技知识的重要性落实到企业里,还充分体现在企业自身对知识的占有与创新上。目前,越是实力雄厚的企业,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意识越浓厚,相应的能力也越强,这已成为市场竞争的核心和利润增长的源泉。我们要发展,必须牢牢把握知识经济的本质特征,紧跟时代的发展潮流,把科技兴企作为长期性、根本性的战略来抓,努力构筑企业的核心技术优势,这样,油田公司才能在经济全球化的激烈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

科技兴企,是国际公司的成功经验。纵观世界石油工业发展史,始终保持技术的领先地位是各大石油公司长盛不衰的关键所在。从埃克森、阿莫科、BP、壳牌等国际著名石油公司的成长经历来看,它们之所以能够在油价持续低迷的情况下赢得利润和发展,之所以能够把业务范围做到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依靠科技进步提升竞争能力,是他们抗御风险、取得成功的共同经验。在发展科技上,这些著名石油公司都有以下特征:一是强有力的科技领导,二是强大的研究中心,三是高、精、尖的科技团队,四是巨额的科技投入。这使他们拥有了雄厚的竞争实力,拥有了蓬勃发展的后劲,拥有了经久不衰的根本。这些石油公司的发展历程告诉我们,科技是企业发展壮大、永葆活力的最基本、最持久的动力,我们油田公司要在集团公司、股份公司的统一组织下,进军海外市场,参与国际竞争,也必须大力实施科技兴企战略。

科技兴企,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回顾过去,我们不难体会到,大庆油田的开发建设史,就是一部科技进步史。40多年来,油田科技在勘探开发实践中不断取得新的进步,勘探开发在科技进步推动下不断取得新的进展。在勘探上,正是由于攻克了岩性油藏和断陷盆地的勘探理论和工艺技术,我们才在长垣外围发现了朝阳沟、头台、龙虎泡等大型岩性油藏,在海拉尔盆地实现了油气勘探的重大突破。在开发上,正是由于水驱技术、聚驱技术的不断发展完善,我们才实现了27年的高产稳产和现阶段的持续有效开发。事实证明,油田开发建设的每一步,都以科技进步为前提,科技为油田发展做出了决定性的贡献。当前,随着油田进入特高含水开发期,科技工作必将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我们要解决好资源接替、控制含水和开发效益问题,必须靠技术进步来实现;要挑战极限、突破禁区,再创勘探开发新水平,必须靠技术进步来支撑;要实现主营业务的“四个一块”,无论是本土业务的增长,还是海外市场的拓展,也要靠技术进步来保证。这是我们持续有效发展、创建百年油田的根本途径。

二、走科技兴企之路,必须尽快建立完善公司科技创新体系

温家宝总理在不久前召开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指出,经济和社会发展依靠科技,科技进步依靠创新,科技创新依靠人才。落实这一要求,当前我们必须尽快健全完善适应创建百年油田需要的科技创新体系。这套体系,应以“三院”为主体,以高精尖人才为核心,以课题制为基本组织形式,以机制为支撑,以文化为保障,以催生人才、催生成果为宗旨。有了这套体系,我们就会为公司科技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近年来,我们在这方面进行了一些积极有益的探索,也取得了很大成效,但系统性、规范性不够,需要进一步理顺和完善。当前,建立公司科技创新体系,主要是完善科技决策、知识管理、组织实施和环境支持四个系统。

科技决策系统:以公司科学技术委员会为主体,负责科技工作的总体部署。这个系统,作为科技创新体系的指挥系统,是司令部,是中枢神经,必须以超前的思维、开阔的视野和战略的眼光,管好科技工作的方向、立项和目标。

方向——立足打造优势技术,有所为有所不为。什么叫“有所为有所不为”?就是搞科研攻关,不能不分主次,眉毛胡子一把抓,必须突出重点,抓主要矛盾,抓大的方向,集中力量解决重大而关键的问题。综观公司科技工作的现状,面对油田特高含水期开发的实际,岩性油藏、复杂断块油藏、潜山油藏勘探理论与技术的综合研究,油藏精细描述的完善提高,三元复合驱的尽快突破,特高含水期的控水挖潜,“两三结合”的优化部署,聚驱技术的配套完善,外围油田多元开发技术的创新发展,以及天然气勘探开发技术攻关等方面,都是我们需要加快步伐、重点突破的方向。但是,在目前公司技术力量有限的情况下,如何组织好这些重大项目的攻关,必须首先对我们自身的研究攻关能力有个客观、清醒的判断。要认真分析和梳理一下,哪些项目我们自己能干,哪些项目需要同别人一起干,哪些项目应该交给别人干,这样不仅可以把我们有限的技术资源投在关键项目上,而且可以把外面的研究力量用在公司科研上。当然,我们讲“有所为有所不为”,并不是说要放弃某些项目,该做的还是要做,而且一定要做好,只不过不再亲力亲为而已。今后,公司核心技术,以自主研发为主;配套技术,可以交给别人干;成型技术,要直接引进来。我们必须解放思想,不一定事必躬亲就对,不一定自己研究就好,“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要学会这一点。

立项——坚持冷热结合、内外结合、远近结合。冷热结合,就是既要搞好实用技术攻关,又要加强基础理论研究。这些年来,我们在发展实用技术方面,投入了很大精力,也取得了很大进展。相比之下,基础理论研究有些薄弱。这一方面是由于基础理论研究周期长、见效慢,难以出成果,对科研人员虽有挑战性但缺乏吸引力;另一方面是由于我们自身研究力量所限,实难取得理论上的重大突破。理论是实践的先导,理论问题弄不懂、搞不清,实践方法就会出差错、走弯路。今后,这方面必须加强。我们能干的自己干,给舞台、给政策,让更多的人从事基础理论研究;干不了的交给高校和其它科研院所干,出经费、出题目,让外面的专家教授帮我们研究。内外结合,就是既要考虑本土勘探开发的需要,研究能够解决实际生产难题的关键技术,又要面向国际市场,研究能够“走出去”的优势技术。现在看,加快发展“走出去”的优势技术,必须尽快纳入我们的议事日程,否则我们只能由本土的“死做”变成最后的“做死”。远近结合,就是既要立足当前,大力开展“瓶颈”技术攻关,又要着眼长远,超前搞好战略储备技术研究。当前重点是加快三元复合驱、多元泡沫驱、微生物驱的攻关步伐,尽快形成聚驱后进一步提高采收率的技术接替。这“三个结合”中的任何一个方面,对于提升公司的业务能力、支撑企业的长远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我们要统筹兼顾、科学安排,真正把冷的做热、热的做火,把内的做精、外的做强,把近的做优、远的做实,进而为持续有效发展提供技术保证。

目标——系列化、特色化、产权化。系列化强调的是配套,特色化强调的是优势,产权化强调的是专利。就目前情况看,系列化、特色化的问题,我们已经初具规模,但产权化的问题刚刚起步。今后,我们要强化知识产权意识,自觉将其纳入科技立项、研发、验收的全过程;强化知识产权管理,健全保护制度,加大保护力度,提高保护能力;强化自主创新实践,努力提高公司专利的数量和质量,不断推进自主知识产权的开发与经营。这是今后一个时期公司科技发展最基本的目标。现在,各大企业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都高度重视知识产权的开发与保护,有的企业干脆专打“专利牌”,靠出售转让专利、靠经营行业标准来谋求自身发展。我们油田公司虽然不同于一般性的产品研发、制造、加工、销售企业,但对技术的依赖程度非常高,如果没有自己的知识产权,将很难在国内外市场竞争中形成优势;如果保护不好自己的知识产权,所带来的经济损失也将是十分巨大的。

知识管理系统:以技术、生产、信息、档案管理部门为主体,负责知识资源的开发利用。之所以称之为知识管理而不是技术管理,是因为它不仅包括技术资源,而且包括理论、认识、经验、教训、信息、情报及其它对技术发展具有影响作用的资源。统称为知识管理,有利于我们开发利用好这些资源。这个系统,作为科技创新体系的保障系统,要抓好知识资源的整合、集成和共享。

整合——隐性知识显性化。大庆油田开发建设40多年来,形成和积累了大量的基础理论、研究成果、技术手段和实践经验,无论是勘探上还是开发上,都有许多可以指导我们继续创新的宝贵知识财富。但由于这些年来我们总结、归纳、整理的不够,使其中很大一部分处于零散状态,尚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一定程度地影响了其应有作用的发挥。管理学上将这些知识称为隐性知识,而隐性知识又主要通过人们的大脑来记忆和传播,随着时间的久远会自然散失或折耗。通过文字、书本等载体,特别是利用现代化的计算机网络手段,把隐性知识变为显性知识,不仅可以更好地指导我们勘探开发的实践,而且有利于知识本身的创新。这项工作,技术发展部从今年起就要组织力量着手做。要对油田勘探、开发40多年来积累形成的知识资源,进行总结、归纳、整合,并建立一个系统平台,把所有重要的历史资料都录入进去,形成一套大档案,以便将来我们精细油田勘探、开发,或者开辟新的目标、领域,都有史可鉴、有据可查、有资料可依。这对于我们推进知识创新,进而通过知识创新带动技术创新,是非常重要的。

集成——现有技术配套化。我们每年都要创造几百项的技术成果。从大的方面讲,主导技术已逐步成龙配套,形成了勘探、开发、采油、地面等几大技术系列,但就每个系列里面的具体实用技术而言,都存在一个系统优化问题。比如,勘探上,对于构造油藏、岩性油藏和潜山油藏,我们究竟有哪几套技术?开发上,对于水驱、三采和外围,我们配套技术有哪些?地面工程上,对于节水、节电、节气,我们又有哪些成熟的技术手段?还有天然气的勘探开发问题,按照规模化、产业化的要求,应发展哪些配套技术?都需要我们进一步地系统优化,以尽快形成配套的技术系列。技术优化,不是简单地组合,关键在集成。集成,才能汇集同类技术的优势,使之达到相当完备的程度;才能形成整体实力,把若干个小技术变成一套大技术。今后,我们要打破学科领域之间的界限,对公司现有技术进行认真梳理,以主导技术为龙头,集成几个大的配套技术系列,以促进技术产业化的不断升级。

共享——情报信息网络化。实现情报、信息共享,对于技术发展非常重要。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内部信息的开发与共享,有利于我们优化资源配置,形成研发优势,加快攻关进程;另一个是外部信息的追踪与捕获,可以使我们取长补短,缩短研发周期,提高研发效益。这就需要我们建立一个网络平台,除共享公司内部的科技信息外,及时捕捉国内外石油科技发展的动态,让各种信息资源,包括内部的、外部的,历史的、现代的,基础的、前沿的,都充分流动起来,使我们能够踏着前人和他人的肩膀,快速创新发展自己的技术。搞科研,应屏气凝神、刻苦攻关,但也不能自我封闭、闭门造车。外面的信息不掌握,前沿的东西跟不上,可能就会陷入研究的误区,甚至多走许多弯路。我们时常看到这样一种现象,有的项目几个单位都在搞,有的技术别人已经研究成型了,却有人还在搞,这些重复乃至不必要的投入,都是由于信息闭塞造成的。我们必须重视情报、信息工作,并切实发挥好其在科技攻关中的作用。潜山油藏勘探、特低渗透油层开发,是当前我们面临的突出技术难题,胜利油田、辽河油田、华北油田、长庆油田对此已经有了一套比较好的思路和手段,我们要注意收集这方面的信息,以推进我们的攻关实践。

组织实施系统:以科研、生产单位和有关部门为主体,负责具体项目的研发工作。这个系统,作为科技创新体系的执行系统,其实施运作的基本组织形式是课题制,重点要解决的是推广、评估和开放的问题。

推广——扩大到所有项目。实践证明,课题制是符合现代企业管理、符合市场经济要求,更符合油田公司当前科研攻关实际的科学组织方式,它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激发人才潜能,有利于加快攻关进程、提高攻关质量,有利于多出科研成果、快出科研成果,我们必须将其一以贯之地坚持下去。去年,公司对39个重大勘探开发项目试行了课题制管理,积累了一些经验,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如课题组的人、财、物管理问题,项目的过程跟踪和考核监督问题,相关的验收、评价和激励问题等,有关部门要结合试行情况,坚持在实践中调整,在调整中完善,在完善中推广。今年,公司级科研项目要全部推行课题制管理,重大科研项目要实行总师负责制。公司已就2004年12项重大现场试验攻关问题,成立了大课题领导小组,我任组长,侯启军、齐振林同志任副组长,王启民、计秉玉、郭万奎、徐正顺、程杰成同志为成员,项目组织完全由四位副总师负责,项目负责人也由他们决定。

评估——融入到实施全过程。实行课题制管理,必须加强过程评估工作。从项目研发、阶段验收到成果转化,每个环节都不能偏废,不仅要评估最终结果,而且要评估研发方案、攻关进程和阶段目标,建立一整套初评估、中评估、后评估的考核评价体系。油田科技管理最难的是成果评估问题,因为它既有直接效益又有间接效益,既有近期效益又有远期效益,尤其是目前已直接同课题组人员的奖酬金挂钩,夸大了不行,缩小了也不行。所以,建立完善考核评价体系,必须坚持三条原则:一是客观公正的原则,立足实际,着眼发展,实事求是地进行考核评价,经得起实践的检验;二是注重效益的原则,除评估项目的进度、目标外,重点向推广应用延伸,与经济效益挂钩;三是细化量化的原则,建立一套科学严谨的评估办法,能细化的细化,能量化的量化,严格按照程序和标准进行。这项工作做好了,能够有效地激发攻关热情,做不好会适得其反,挫伤科研人员的积极性。

开放——大胆借脑引智。创新必须具备开放的思维。在科研攻关中,我们强调以我为主,并不等于孤军奋战,更不等于自我循环,必须树立开放的研发理念,树立利益共享、风险同担的意识,善于巧借外脑、大胆引智、联合攻关。我们不能怕外面的人进来影响内部的团结,挫伤自己人的热情,损害企业的利益,这些担心都是不必要的。日本北海道盛产一种鳗鱼,当地很多人以捕卖这种鱼为生。但这种鳗鱼的生命力非常脆弱,运不到集市就会死掉,渔民们想了一个办法,就是在运输途中放进一些杂鱼,让它们互相追逐,结果鳗鱼都活了下来。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组织引入新鲜的血液,就会增强系统的活力;知识创新在于互动,互动才能激起思想的火花,带来脑力的激荡,形成创新的源泉。当然,我们并非刻意强调“外来的和尚会念经”,因为我们侧重的是“念经”而不是“和尚”,“经”念的好,“和尚”哪里来的不重要。今后,公司所有科研项目都应按市场化方式运作,有些重大课题要面向国内外招标,关键的课题骨干也可以面向全社会招聘,要充分利用企业外部的人才,源源不断地补充自己的科研“造血”功能,力争在较短的时间内解决好一些久攻不克的科研难题。

环境支持系统:以人事、文化、党群部门为主体,负责政策导向的培育营造。这个系统,作为科技创新体系的辅助系统,要着力搞好硬环境和软环境两方面的建设。

硬环境——以竞争、分配、激励机制为支撑的政策环境。有竞争才有活力,有价值才有动力。竞争、分配、激励三个机制的配套完善,是推进创新的前提、基础和保证。首先,要进一步完善激发人才活力的竞争机制。通过搭建公平竞争的平台,让各类人才流动起来,让更多人才成长起来,让人才作用发挥出来,从而使创新源泉充分涌流、人才活力竞相迸发。今后,攻关课题要竞争,课题长要竞争,课题组成员也要竞争,真正使科技领域成为公司竞争舞台最大、竞争机会最多、竞争氛围最浓的地方。其次,要进一步理顺体现业绩贡献的分配机制。去年的基本工资制度改革,已经使科研人员的薪酬明显高于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初步体现了智力要素参与分配的导向。但就科技队伍内部来讲,分配结构还需进一步理顺。下一步要继续研究探索业绩贡献与薪酬挂钩的分配政策,逐步拉开科技人员之间的收入差距,真正体现业绩越大、收入越高。第三,要进一步探索体现自我价值的激励机制。科技人员作为第一生产力的创造者和实践者,理所应当地得到应有的回报。应根据技术研发的不同阶段,对项目研究人员实行不同的奖酬金制度,对取得重大成果的直接贡献者继续予以重奖,对科研成果按推广效益实施提成,真正体现第一生产力的作用和价值。需要强调的是,在强化物质激励的同时,要注重发挥好精神激励的作用,教育引导广大科技人员,继承发扬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和优良传统作风,牢固树立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自觉以崇高的觉悟、良好的品德和无私的情怀,为公司发展分忧,为科技进步献智,为国家为民族争光。

软环境——以倡导创新、贡献、团队舆论导向为主的文化环境。文化是一种立体的环境、无形的力量,对人的鞭策和影响是巨大的。人创造了文化,文化又作用于人。我们建立科技创新体系,必须注重加强文化环境的建设。要在实施科技兴企战略中,在建设科技创新体系的过程中,把企业文化的培育同人才的开发、机制的建立一道,系统考虑、科学规划、扎实推进,使企业文化真正成为引领公司创新实践的灵魂;要站在文化管理的层面,把科技创新的政策、科技管理的制度、科技人才的开发,通过各种文化载体生动形象地进行充分展示,努力形成一种有利于创新的人文环境;要利用各种宣传阵地和手段,在员工队伍中,特别是广大科技人员中,大力营造创新重任在肩、创新时不我待的舆论氛围,营造攻坚克难光荣、科技贡献光荣的舆论氛围,营造团结协作、相互包容、团队制胜的舆论氛围,以激励广大科技人员积极投身科技创新实践。当前,对于推进科技创新来讲,提倡包容的文化是非常重要的。挫折失败需要包容,交流合作需要包容,与人相处也需要包容;上级对下级要包容,同事之间要包容,下级对上级也要包容。包容是一种理解、一种胸怀,更是一种美德。它是我们鼓励创新的需要,也是团队建设的需要。

构建科技创新体系,是一个事关公司科技事业发展,事关创建百年油田的大事,它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由某个部门独立完成。公司决定,由侯总负责,技术发展部牵头,各部门密切配合,力争利用两到三年的时间把这一体系建立起来。

三、走科技兴企之路,必须大力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

人才是创新的主体,是科技创新体系中最基本、最活跃的因素。我们走科技兴企之路,必须以人才为本。面对创建百年油田的一系列技术挑战,我们急需建设一支素质一流、充满活力的科技人才队伍,为加快科技创新提供必要保证。

坚持内外并重,加快培养引进拔尖人才。我们讲的拔尖人才,就是在公司科技领域里起主导作用的领军人物。这批人不仅要始终走在公司科技队伍的前列,而且要具备国内外同行业的先进水平。目前,在我们油田公司1万多名科技人员中,像王德民院士、王启民老总这样的领军人物凤毛麟角,难以满足企业未来发展的需要。今后,要加强培养、加快引进。

一方面,要立足公司内部人才资源,加大选拔培养力度。要送出去,积极选拔基础好、潜力大的年轻同志,送往国内外知名学府进行学习深造,加快知识更新,紧跟时代步伐;要老带新,对有培养前途的年轻人才,多创造一些同老领导、老专家学习交流的机会,充分发挥老同志的传帮带作用,加快青年人才成长;要搭舞台,大力支持优秀中青年专业技术人员担任重大课题的负责人,承担重要项目或关键岗位的领导工作,通过尖子挂帅、艰苦磨练,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要加快流动,让各类人才经受不同的实践锻炼,不断拓展业务领域,丰富学科知识,掌握全局情况,尽快成为复合型拔尖人才。

另一方面,要扩大视野,加快外部人才的引进步伐。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在人才引进上解放思想、敞开大门,不拘一格地吸引人才、招纳人才、使用人才。通过特薪引进人才,参照市场价位,制定特薪标准,吸纳引进企业急需的高层次人才;通过年薪招聘人才,建立特聘专家制度,以一定的年薪,聘请国内外一流专家学者,为公司提供科技咨询,指导项目攻关;通过合作借用人才,以项目招标为载体,面向社会,广募群贤,引进外脑,为我所用。这样,经过两到三年的时间,公司便可拥有一支集在职、兼职、挂职人员于一体的高精尖人才队伍,进而带动整个科技队伍水平的提升。

落实规划措施,不断壮大核心人才队伍。核心人才是我们科技创新的主力军、突击队,是企业发展的中坚骨干力量。目前,我们这支队伍存在的主要问题,不是数量问题而是质量和结构问题。对此,我们要切实加大开发力度。一要科学规划。通过认真分析公司科技队伍的现状,并紧密结合企业长远发展的需求,研究制定公司2010年主体专业人才队伍发展规划,在此基础上,广泛采取内请外送、校企联合等方式,强化核心人才的培养培训。二要改善结构。专业结构,要全面提升主体专业人才的层次,配齐配全其它专业人才的门类;文化结构,要增大硕士生、博士生的比例,且做到来源多元化;年龄结构,要老中青三结合,形成梯次,保证接替。三要激活潜力。强化政策激励,进一步加大收入分配向核心人才倾斜的力度;创造有利条件,积极为核心人才发挥作用搭建舞台;关心工作、生活,使核心人才全身心地投入科研生产实践。

加强核心人才队伍建设,当前需要注意的有三个问题:一是核心人才的管理问题。对于核心人才的管理,除了要加强考核、提升素质、改善结构外,很重要的一点是要实现动态化。我们重视核心人才的开发,更强调核心岗位的管理。要破除核心人才终身制,按照公开竞争、择优选拔的原则,加快核心人才队伍的流动,解决好能力与岗位相匹配的问题,逐步变核心人才管理为核心岗位管理,让素质高、能力强且工作努力、业绩突出的人,都有机会成为核心人才。二是核心人才的流失问题。核心人才的流失,是企业最大的损失。近年来,我们通过落实公司《人才观》,制定出台有关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配套政策,使这一问题得到了有效缓解,但目前仍要格外关注。三是核心人才同其他人才的关系问题。核心人才是我们人才队伍的突出代表和重要支柱,但不是人才队伍的全部。我们加快科技创新,要充分发挥核心人才的作用,更要紧紧依靠整个人才队伍的力量,从而最大限度地把人才队伍潜能充分发挥出来。

建设学习型组织,培育知识型员工。全员科技素质的提升,不仅关系到企业创新能力的培育,而且关系到人才队伍建设的水平。因此,建设一个学习型的组织,培养一代知识型的员工,以学习能力的培育带动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提升,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必须下功夫抓好的重要任务。同时,从员工自身的角度讲,通过建设学习型组织、培育知识型员工,使其在学习培训中素质得到提升,竞争能力得到增强,是公司实践“三个代表”、坚持以人为本、实施能力关怀的最直接的体现。对此,公司各单位、各部门要高度重视,“一把手”要亲自抓,并要持之以恒、长期不懈地坚持下去。要在队伍中大力倡导全员学习、终身学习的理念,营造学习是时代要求、学习是发展需要的浓厚氛围,引导和鼓励员工通过各种形式和渠道参与学习,积极推动学习型企业的建设;要充分利用本单位的教育培训基地,及一切可利用的其他教育资源,进一步加强继续教育,搞好各种专业技术和相关知识的培训;要坚持“三个面向”,即面向员工、面向实践、面向未来,把岗位技术业务培训同科技文化知识学习结合起来,促进员工素质的全面提高;要注重学习效率,更要讲求学习效益,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积极为员工读书自学和参加培训创造有利条件、提供良好环境。在这方面,公司各级班子和领导干部要充分发挥示范带头作用,自觉把学习当作一种觉悟、一种境界、一种修炼,努力成为学习型的班子和学习型的干部。

最后,再强调一下12项重大现场试验的组织攻关问题。“两三结合”优化部署、三元复合驱攻关、特低渗透扶杨油层有效开发等12项重大现场试验,所要解决的都是事关油田勘探开发生死攸关的“瓶颈”问题。这些问题解决不了,就会阻碍我们前进的步伐,制约企业的长远发展;解决好了,就会再创油田勘探开发新局面,打牢创建百年油田的基础。各有关单位和部门务必对此高度重视,全力推进。

一是要抓紧课题组组建等前期工作。公司已明确四位副总师负全责,要尽快确定课题长和课题组成员。课题组成立后,技术发展部要把12个项目的攻关目标、内容、组织者、进度安排、试验区块、验收标准等打印成册,以便规范管理。

二是要搞好试验方案的编制工作。攻关人员确定后,由油藏工程挂帅,其他学科配合,抓紧编制试验方案,力争月底前完成部分项目的方案编制工作。在方案编制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新老专家的作用,深入研究讨论,广泛征求意见,以确保方案的可行性。

三是技术发展部要协调有力。要为各课题组提供全方位、全过程的服务,随时解决攻关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同时加大项目跟踪和监督检查力度,及时掌握情况、分析问题、查找原因,实实在在地解决问题,确保各项试验如期完成。

四是试验单位要组织好。“一把手”要亲自抓,总地质师要负全责,总工程师要积极配合,切实加强对现场试验的组织领导。要站在全局的高度,以试验攻关为重,加大人力、物力、财力投入,保质保量地完成攻关任务。

五是科研人员要勇挑重担、奋力攻关。这12项重大现场试验,技术要求非常高,攻关难度非常大,这对我们科技队伍的能力和水平是个严峻的考验。我们相信,通过这次科技攻坚,不仅能够解决勘探开发的实际难题,使技术水平进一步提升,而且能够洗礼和锤炼我们的队伍,使整体攻关能力进一步增强。

同志们,传统的机遇已不复存在,面对特高含水开发期的严峻挑战,我们只有紧紧依靠科技创新,走科技兴企之路,才能迎来油田勘探开发的春天。公司党委和公司希望,油田广大科技人员,不负第一生产力的使命,不负公司上下的重托,勇敢地肩负起“持续有效发展,创建百年油田”的历史责任,进一步解放思想、挑战极限、奋力拼搏、刻苦攻关,以崭新的姿态,以开拓的精神,以创新的成果,以不朽的功勋,再创油田科技新局面,为公司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谢谢大家!

第二篇:孙书记:在油田公司2004年科技工作会上的讲话

解放思想

力求突破

充分发挥科技第一生产力作用

——在油田公司2004年科技工作会上的讲话

孙淑光

2004年3月9日

同志们:

“一年之计在于春”。在这孕育着无限生机的季节里,我们隆重召开油田公司科技工作会,共话科技攻关的丰硕成果,共绘科技发展的美好蓝图,这对于推进科技兴企战略的实施,推动创建百年油田的实践,具有重要意义。希望各级组织、各单位、各部门和广大科技人员,要按照这次会议的要求和部署,努力以新的思维、新的姿态、新的精神面貌,进一步加快油田科技创新的步伐,扎扎实实地抓好各项目标任务的落实。

创新科技,解放思想是前提。实践证明,没有思想上的解放,就没有科技上的突破。为此,我就如何在科技工作中解放思想、力求突破的问题,谈几点意见,与大家交流。

一要在加强基础研究上解放思想,力求新的突破。基础研究,虽不能立刻产生经济效益,但从长远看,它是一个企业科研实力的重要体现,同时也是企业进行科技创新的基础。国外许多大公司都有自己的基础研究基地,超前的基础研究,使他们始终能够站在世界科技发展的前沿。我们要推进公司科技创新,进而打造世界一流的先进技术,也必须重视基础研究,强化基础研究。那么,在这一领域,我们怎样争取新的突破?从解放思想的角度看,有三点必须做到:一是高度重视,让基础研究热起来。各级组织、各级领导,务必要提高对基础研究重要性的认识,并为深入开展基础研究创造有利条件。有了组织上、领导上的重视和支持,就可以形成一种导向,使更多优秀的同志投身油田基础研究。二是打破常规,使组织方式活起来。要想在基础研究上取得重大突破,必须有强大的研究力量作保证。在这方面,一些高校和社会科研机构比我们更有优势,我们要善于借助外脑、借助外力,采取一题一聘或咨询、讲座等形式,把相关的高级人才聘请到企业里来。三是辩证吸收,把前人经验用起来。辩证看待前人的经验,无论是成功的还是失败的,对于今天的人们都是一笔宝贵财富。特别是在基础研究领域,总结吸收前人成果尤为重要,可以使我们尽快到达成功的彼岸。这次会议提出,要在完善知识管理系统的功能上,把收集油田以往的知识信息作为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出于这样一种考虑。这对公司科技工作来讲,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二要在加快核心技术攻关上解放思想,力求新的突破。加快核心技术攻关,是推进公司科技进步的重中之重,也是我们在科研实践中解放思想所要突出的重点。具体讲,争取核心技术上的新突破,主要应该在思想上树立三种意识:一是“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意识。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作为。我们发展核心技术,其目的在于攻克制约企业发展的重大技术难题,构筑企业核心技术优势。在攻关范围上,一定要重点突出,不能过于宽泛,以便集中精力解决好主要矛盾。二是“可引可为”的意识。搞核心技术攻关,固然要立足于增强自主研发能力,以创立企业的知识产权,构筑特有的技术优势。但我们不能因此就盲目排外,要善于学习、吸收、借鉴国内外最先进的技术,某些外部的成熟技术和成功经验,该引进的,可以引进的,还是要及时引进。否则,我们的成果还未出炉,就已经落后了。对此,国外一些石油公司已经形成共识,他们认为,“竞争优势来自对新技术的迅速反应,而不是独占”;“使用新技术创造价值的能力,也决定于尽早掌握这些技术,而不仅是占有这些技术”。三是“皆可以为”的意识。我们确定核心技术攻关的主体,不能主观地界定什么人可以参与、什么人不可以参与,而要不讲身份、不分内外,搭建一个公平竞争的平台,让有本事的人都有机会参与进来。这样,才能在广泛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的基础上,集中最优势的力量,攻克最关键的难题。

三要在推进人才队伍建设上解放思想,力求新的突破。企业发展靠科技,科技进步靠人才。现在看,我们在人才队伍建设上,所面临的关键问题并不是缺少人才,而是能不能用好人才,因为对人才来讲,实现自身价值是第一位的。今后,我们推进人才队伍建设,要以促进人才价值的实现为突破口,重点强化三种观念:一是“不拘一格”的观念。人才不是“万金油”,就其能力结构来讲,往往是此强彼弱、此长彼短,不可能在各方面都强于别人。因而对人才的使用,求全责备是不现实的,关键是用其强、用其长。这样,对人才的成长进步有利,对我们的事业发展也有利。二是“为我所用”的观念。我们讲不缺少人才是相对的,是因为社会就是一个巨大的人才库,只要我们本着开放的态度去面对社会上的人才,就会使人才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要做到这一点,在当前的政策环境下,我们必须本着“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则,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畅通社会人才服务企业的渠道。三是“大才大用”的观念。人才有多大本事,就要为其提供多大的舞台、多大的发展空间。对于那些有大本事的人,我们就是要提倡“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真正让他们担大任、做大事、成大业,绝不能埋没人才、委屈人才,更不能人为地压制人才。

四要在健全完善激励政策上解放思想,力求新的突破。公司广大科技人员,作为大庆工人阶级的一部分,是有高度思想觉悟的。但我们要调动和保护科研队伍的积极性,不能片面强调思想觉悟,必须在此基础上,从实现科技人员的切身利益出发,积极探索和建立有关的激励政策。当前,就健全完善激励政策本身,主要应该注意两个问题:一个是市场接轨的问题。就是要分析我们对科技人才的激励,是否具备与市场进一步接轨的条件,又该怎样逐步实现接轨,进而推动人才激励市场化的实践;一个是改进创新的问题。就是要审视人才市场变化和人才自身需求,看我们的做法和规定有哪些方面还需要改进,外部企业又有哪些经验值得我们借鉴,进而研究和采取更多更好更为有效的人才激励方式。此外,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倾向,就是部分科技人员弃研从政,并且有许多同志曾是科研领域里比较优秀或有一定成就的。今后,我们要妥善处理好这个问题,既要看到促进政治上的成长进步是人才激励的应有之义,又要防止科技队伍优秀人才的过度流失。

五要在扩大对外技术合作上解放思想,力求新的突破。由于石油科技攻关面临的对象日益复杂,涉及的专业、学科也更加多种多样,目前国际石油公司纷纷加强对外技术合作,努力建立一种与合作方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机制,以更好地回避科技研发中的商业风险。合作的方式和层次也多种多样,有与其他公司以战略联盟的形式进行合作的,也有同独立实验室、高等院校、社会研究机构合作的。近年来,我们也积极开展了这方面的实践,今后要进一步打开局面,还需要解决好一些思想观念问题。第一,要杜绝自我封闭的思想。封闭只能导致落后,特别是处于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时代,搞科研乃至做任何事情,都不能搞关门主义。我们不要认为自家的事只能靠自己人来解决,也只有自己人才解决得好,而要重视同外界的交流与合作,以期在优势互补中受益。第二,要打消让利于人的顾虑。给合作方以应得的利益,合作才具备必要的前提。我们不要怕别人挣我们的钱,只要他帮助我们创造了更大的价值,这种合作就是值得的,是划得来的。第三,要放弃“引狼入室”的担忧。就是不要怕别人抢我们内部人的饭碗,因为在研究油田自身的技术问题上,我们对实际情况更为了解,有自己的优势,并且所谓“引狼入室”,主要还是为了激活我们自己,提高我们自己。同志们,科技创新是一个系统工程,科技兴企是一项长期战略。我们坚信,只要公司上下、方方面面进一步解放思想,共同努力,扎实推进,科技工作就一定会蒸蒸日上、硕果累累,成为创建百年油田的坚强支撑,成为企业百年成长的不竭动力!

谢谢大家!

第三篇:在全县科技工作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这次全县科技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县委十八届五次全会精神以及县“两会”精神,回顾总结二OO九年全县科技工作,安排部署今年的科技工作,统一思想,夯实任务,动员各方面的力量,加快发展步伐,推动科技工作再创新局面,再铸新辉煌。下面,我就今年的科技工作讲几点意见。

一、认清形势,提高认识,坚定做好科技工作的信心和决心

过去的一年,是新世纪以来我县经济社会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也是我们应对历史罕见的国际金融危机取得明显成效的一年。在世界经济深度衰退的形势下,我县仍然实现经济平稳健康运行,保持了社会和谐稳定。我们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一条重要经验,就是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把加强科技支撑作为“实现率先跨越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技术改造,培育新型产业,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1、科技第一生产力的观念深入人心。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坚持“一把手抓第一生产力”不动摇,实施“科教奠基”战略,把科技工作纳入党政领导目标责任制中统一进行考核,县乡两级党委政府在决策中更加关注科技事业的发展,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更加注重依靠科技事业的发展,在公共财力中确保对科技的投入。始终把引进、推广、普及新技术,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等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举措来抓,不仅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而且提升了广大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涌现出了一批科技先进工作者和科技致富带头人,使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稳步提高。主要领导能从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树立正确政绩观要求出发,牢固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自主创新是第一竞争力的观念,带头增强科技意识,坚持以科学思想武装头脑,以科学理引领发展,以科学态度观察分析问题,以科学方法指导推动工作,对科技工作中的重大决策、重点任务和重要问题亲自过问,及时研究解决科技工作和科技发展中困难和问题。人大加大了对贯彻落实《科技进步法》的执法检查力度,政协也组织委员对科技工作定期进行视察。科技第一生产力的观念得到全面贯彻,在金融危机席卷全球的严峻形势下,我县连续第五次捧回“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县”桂冠。扎实推进了科技工作。实践证明,科技不仅成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强大武器,也是经济持久繁荣的不竭动力。

2、科技与经济结合日趋紧密。县委、县政府把科技工作摆上优先发展的战略,紧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统筹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注重科技的支撑和引领作用,从经济社会的发展中凝炼科技工作的重点,一抓到底,促进科技与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农业上实施“良种工程”引进小杂粮新品种42个、瓜菜新品种40个、杏果优良品种25个进行推广,良种覆盖率达到97%以上;实施“丰产方工程”,引进推广30多项先进实用农业新技术,提高了农业主导产业的技术层次和整体水平;实施“改良工程”,对优势畜产品细毛羊、绒山羊进行了改良,推广“一村一品”特色养殖模式,一大批特畜珍禽养殖技术日臻成熟,促进了特色产业的兴起和发展。优良品种的引进、先进技术的推广、特色产业的兴起,增强了农业的基础地位,提高了农业的科技含量,2009年科技对农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0%;工业上以骨干企业为重点,加大技改投入,大力引进推广绿色环保、节能降耗的新技术、新工艺30多项,开发具有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新产品40多个,有6个新产品既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又有极高的市场竞争力和占有率,成为“拳头”产品,有5个产品成为“陕西省名优产品”。这些新技术的成功应用,新产品的成功开发,加速了我县传统工业实现新型工业化的进程,2009年科技对工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2%以上。

5、政府科技管理机制进一步优化。以“创建”统揽科技工作,使政府科技管理的重心从直接管理项目和资金,转到研究发展战略,完善科技开发规划、制定政策发规、引导社会力量、创造环境条件、优化公共服务上来,建起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政府管理科技事业的新机制。

站在新的起点上审视我们的工作,我们应清醒地看到我县科技工作面临的形势不容乐观,既往的成绩是我们工作的压力,当前的危机是对我们工作的挑战。尚且我们还存在许多不足和问题;一是自主创新的政策不到位;二是科技基础薄弱;三是科技人才严重溃乏;四是科技投入不足,三项费运行不规范;五是技术转移率偏低。因此,全县各级各部门都要站在推动我县率先跨越发展的高度,充分认识科技是战胜危机的武器,是实现经济持久繁荣的动力,创新是经济结构调整、发展方式转变的中心环节,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困素,进一步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积极实施“科教奠基”战备,努力推动全县科技工作再创新局面。

二、突出重点,抓住关键,扎实做好今年的科技工作

2012年是推进经济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关键之年。目前,国际金融危机还没有结束,世界经济进入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历史经验告诉我们,每一次大的危机常常伴随着一场新的科技革命;每一次经济的复苏,都离不开技术创新,并通过科学技术的重大突破,创造新的社会需求,摧生新一轮的经济繁荣。如今,我县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的任务越来越艰巨,资源环境的制约越来越突出。因此全县各级各部门和广大科技工作者要更加重视知识和科技的力量,努力突破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技术,推动科技成果加快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培育新兴产业和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开辟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全县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县委、县政府明确提出今年科技工作的重点是:“两保(保票子-科技三项费,保牌子-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县、全国科示范县)”“两引(引进技术、优良品种推广,引进人才、项目进行培育)”“两鼓励(鼓励科技发明、鼓励成果转化)”。全县各级各部门必须明确任务,突出重点,抓住机遇,奋力开拓创新,勇攀科技高峰,将科技工作真正置于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让科技支撑跨越发展,让科技引领可持续发展。

1、精心组织,切实制定好科技发展的中长期规划。今年县政府将要讨论制订“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各乡镇(管区街道办)、各部门要紧抓机遇,制定科技工作中长期规划,一是要及早启动规划制定工作。县上将成立科技发展中长期规划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拿出框架性的意见,落实具体工作方案。希望各乡镇(管区、街道办)、各有关部门积极行动起来,关注、支持、参与这项重大工作,把“十二五”科技规划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之中。二是要扎扎实实搞好规划战略研究工作。零六年国家召开全国科技大会,出台了《国家科学技术发展中长期规划》及其配套政策,省政府也及时召开了全省科技大会,出台了《陕西省科技发展中长期规划》及其相关配套政策,这次会议具有里程碑意义。但是由于各种原因,我县一直没能召开全县科技大会,已经延误了五年,要认真调研,组织专家论证,精心设计规划战略研究的专题,特别要针对农业科技发展、企业技术创新、高新技术产业化、公共科技等战略问题上确定各自专题的总体思路和研究框架,适时提交县委、县政府研究,争取早日召开科技大会颁布实施。三是集思广益,科学决策。要充分发挥科技、经济、管理、社会等各方面专家的作用,广泛征询、吸纳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四是要通过制定规划,深刻认识我县科技发展带有规律性的东西,真正弄清我们在哪些方面是特色的,重点的,一般的,凝练出我县优先发展的科技专项,进一步梳理我县科技与经济更紧密结合的制约因素,确定科技发展方向,明确科技为经济建设服务的工作思路、战略举措和着力点。总之一句话,要把规划工作设计好,组织好,落实好。

xiexiebang.com范文网(FANWEN.CHAZIDIAN.COM)

第四篇:领导在科技工作会上的讲话

各位领导,同志们:

XX年全省科技工作会议今天正式召开,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省委八届六次全委会、省十一届人大二次会议精神,传达XX年全国科技工作会议精神,总结XX年全省科技工作,安排部署XX年全省科技工作。和段琪副省长将到会指导,并作重要讲话。下面,我代表省科技厅做工作报告。

一、开拓创新,圆满完成XX年全省科技工作

XX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xx大精神,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加快推进“xxx”规划实施和全面启动实施建设创新型云南行动计划的关键之年,全省科技工作按照省委、省政府、科技部的部署和安排,以实施建设创新型云南行动计划为重点,完善自主创新的配套政策和保障措施,着力实施战略性重大科技项目和重大创新工程,建设重大科技创新基地和科技创新平台,培育创新型企业和创新型人才,巩固提升优势、特色领域的科技创新水平和产业竞争能力,支撑了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一)全省科技工作成效

XX年,省级科技计划支持开发新产品222个,其中重大新产品50个,解决产业关键技术331项,其中重大核心技术30项,新产品的产业化和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可新增产值208亿元、利税30亿元;新增专利授权2122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339件;建成了全国最大的两米级光学望远镜和全球最大的国际标准化灵长类实验动物与动物实验基地;培育创新型企业64户,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76家,认定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3家;引进高端科技人才9名,遴选省创新团队21个,选拔培养省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才及省技术创新人才培养对象100名。

1.启动实施建设创新型云南行动计划,自主创新的支撑和引领作用进一步增强

一是提升重点产业竞争力。建设有色金属新材料产业化创新基地,磷化工、煤化工产业化创新基地,装备制造业产业化创新基地,利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取得新的进展。XX年组织实施了49个重点项目,带动企业投入21.1亿元,预计实现销售收入74亿元,利税12亿元。“昆明国家稀贵金属新材料产业化基地”即将获国家科技部认定。世界最大锡材加工中心、锡化工加工中心以及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bga焊锡球生产线的建成,标志着我省锡精深加工产品进入世界先进行列。云南煤化集团解化公司碎煤熔渣加压气化技术成功应用于15万吨二甲醚、配套20万吨甲醇工程建设,固定床绝热反应器一步法甲醇转化制汽油工艺技术应用于国内规模最大煤变油装置,成功生产出合格的93#汽油产品,实现了利用低热值褐煤生产新能源化工产品的产业化。高温高压飞灰过滤器的成功开发,为50万吨/年合成氨工程关键设备国产化提供了支撑;云维公司实施的粉煤气化技术体现了当今世界最先进的煤气化技术,采用该技术建设的50万吨/年合成氨装置已建成投产。昆船公司开发的机场行李自动分捡系统属国内首创,得到国家民航局的认可。昆船公司开发的多功能自动配送系统获专利授权6项,在青岛烟草公司、合肥烟草公司等多家配送中心成功应用。

二是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围绕重点产业及优势特色产业,开展高新技术及产品研究、关键技术开发、重大共性技术攻关,一批高新技术开发项目成功实现了产业化和规模化生产,高新技术企业不断壮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迅速,高新技术产业已成为我省新的经济增长点,成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推动力。XX年,我省首批按国家新标准认定了高新技术企业76家,256家纳入统计的高新技术企业总收入、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上缴税费、净利润、出口创汇分别达到了703.7亿元、709.8亿元、124.8亿元、38.7亿元、38.9亿元、14.3亿美元,同比增长18.7%、26.5%、16.6%、36.4%、5.7%、66.4%,64家高新技术企业年总收入超亿元,全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8.2亿美元,同比增长19.1%,占外贸出口总额的16.5%。昆明高新区、昆明经开区、玉溪高新区、大理高新区4家高新区共实现工业总产值647.12亿元,同比增长19.8%,实现技工贸总收入968.52亿元,同比增长27.1%,实现工业增加值155.6亿元,同比增长22.9%,实现税收总额43.2亿元,同比增长34.5%。昆明云内动力股份公司开发的增压中冷柴油机为国内首家达到欧ii排放标准的自主创新柴油机产品,具备20万台/年轿车柴油发动机生产能力,成为国内最大的多缸小缸径柴油发动机生产企业之一,自主开发的节能、环保型柴油机达到欧ⅳ排放标准,企业开发和生产能力、技术水平居国内同行业前列。云南南天电子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已成为全球第二大存折打印机生厂商,其国家重点新产品pr系列存折打印机已累计销售近70万台,连续15年国内市场占有率达70%以上。

三是促进农业农村加快发展。组织实施一批重大农业科技项目,突破一批对农业重点产业、重点企业发展有重大支撑作用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开发农业新品种35个,推广农业先进适用技术200多项,新增销售收入10亿元,新增利税近2亿元。XX年,省科技计划支持的主要农作物新品种选育,通过审定23个,其中6个通过国家级新品种审定,获国家植物新品种授权11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主要农作物新品种及高产栽培技术示范推广1064万亩,平均亩增产40-50千克,增产粮食近5亿千克,增加产值8亿元以上。“xxx”以来省科技计划支持选育水稻新品种17个,示范近500万亩,增产稻谷约2.5亿千克,新增产值4.5亿元。花卉产业创新基地初具规模,XX年,科技支撑花卉产业实现总产值176亿元。共选育出月季、康乃馨、菊花、非洲菊等花卉新品种(系)100余个,其中获新品种权11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鲜切花新品种占全国总数的80%。认真落实边疆解“五难”(学科技难)惠民工程,XX年,共安排培育特色产业项目252项,选派科技特派员1308名、科技辅导员2071名,举办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班2万多期,培训农民近160万人次,配套完善科技活动室1402个,培育农村经济合作组织148个。

四是加强节能减排科技创新。围绕全省重点产业、重点企业,组织实施节能减排新工艺、新装备、新产品及示范工程项目40项,安排省级科技经费5822万元。通过实施省科技计划项目,全年技术节能超过100万吨标准煤,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单位增加值能耗下降8%以上。云南铝业股份有限公司吨铝电耗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铝电解、炭素生产各污染物排放浓度远远低于国家标准排放要求。云天化集团采用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低温位余热回收技术,年节能近40万吨标准煤。祥云飞龙实业有限公司的“两段中和+组合膜分离”新技术国内领先,建成了生产废水处理系统,实现铅锌冶炼废水零排放。

五是培育创新型企业。XX年,省科技厅联合省国资委、经委、总工会,认定了省级第三批20户创新型试点企业,我省创新型试点企业达到64户,5家企业为国家级创新型试点企业。截止XX年,共安排试点企业条件平台建设和科技计划项目经费1.05亿元,引导企业投入研发经费15.77亿元,银行贷款和主管部门配套资金7.2亿元。第一、二批44户创新型试点企业自建、共建研发平台达到100余个,研发了280多个(项)重点新产品和关键技术;共引进和培养高职以上技术研发人才300余名,申请专利、软件著作权、新产品认定等340多项,获授权230多项,制定企业标准70余项;试点企业总产值、增加值、销售收入、利润、税收等主要经济指标年均增幅15%以上,万元增加值能耗年均降低4%以上,第一、二批44户创新型试点企业XX年预计实现销售收入800多亿元,利税120多亿元。

六是强化社会发展领域科技支撑。XX年,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云南)基地第二期建设开始启动,以中药、民族药为核心,实施了六大推进工程,开展了19个中药、天然药物新药的临床前预研究、临床前研究、临床试验研究和原料药二次开发。颁布实施了154个药材质量标准、188个中药饮片标准。“xxx”以来,支持的新药研发项目中,已有23个获新药证书、13个获临床试验批件,形成了以青蒿素、白药、三

七、灯盏花等品种为代表的云药体系。在环境保护方面,形成了一系列具有先进性、适用性和创新性的成果,“滇池入湖河流水环境治理技术与工程示范”完成集成技术组合示范工程5项,获专利受理34项(其中发明专利31项),获专利授权1项,为制定环境保护规划、有效采取工程治理措施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公共安全领域科技工作取得新进展,昆明市作为全国第二批科技强警示范建设城市顺利通过公安部、科技部联合组织的验收考核。通过组织实施“昆明新机场航站楼工程减隔震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使昆明新机场航站楼成为全球最大的使用减隔震技术的单体建筑,为昆明新机场的建设提供了科技支撑。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迈上新台阶,曲靖市麒麟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通过科技部验收,陆良县被批准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

2.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科技创新环境得到改善

一是加强科技条件平台建设。云南科技创新园选址初步确定,与官渡工业园区管理委员会签订了科技创新园开发建设合作框架协议。省科技馆新馆建设项目正式启动。初步形成了省应用技术研究院组建方案,开展了项目建议书的编制工作。云南省大型科学仪器协作共用网及服务平台建成。全球最大的国际标准化灵长类实验动物与动物实验基地投入运行。新认定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3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总数达107家,其中,10家通过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认定。

二是培养引进高层次科技人才。启动了高端科技人才引进计划,支持、资助我省企业、高校、院所从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新加坡及国内著名院所,引进高端科技人才9名。新遴选省创新团队21个,使全省创新团队达30个。新选拔培养省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才及省技术创新人才培养对象100名,使省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才总数达到501名,省技术创新人才培养对象总数达到266名。

三是科技创新产出成效显著。全年申请专利4089件,同比增长31.6%,其中申请发明专利1474件,同比增长45.4%;228个项目(人)获得XX云南省科学技术奖,黄润乾院士获得突出贡献奖。国际天文联合会小天体命名委员会将一颗行星命名为“黄润乾行星”。我省7个项目9人获国家科学技术奖,云南省化工研究院的“高效利用反应热副产工业蒸汽的热法磷酸生产技术”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该成果已在全国行业内20个企业35套生产装置上实施了技术转让,覆盖了国内生产能力的40%。省农科院番兴明研究员荣获XX年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

(二)做好科技工作的经验和体会

XX年,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全省科技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圆满完成了全年的各项工作任务,我们的工作体会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加强领导,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做好科技工作的前提

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省委、省政府更加重视科技工作,进一步加强了对科技工作的领导。新一届省政府成立后的第一个专题会议就是召开科教领导小组会议,专题研究科技工作。省委常委会、省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并启动了“建设创新型云南行动计划”,省委、省政府领导多次对科技工作进行了视察和指导。

2.整合资源,形成合力是做好科技工作的关键

一是充分利用部省会商工作机制,召开了第一次部省会商工作会议,积极争取科技部对云南科技工作的支持,部省会商机制建立两年来,我省共争取国家科技经费6.8亿元。

二是设立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云南省人民政府自然科学联合基金。联合基金总额为每年3000万元,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与云南省人民政府在协议期内每年分别出资1500万元构成,联合基金针对云南的发展需求,解决云南的科技难题,吸引和集聚全国范围的科学家,开展重大基础研究。XX年,联合基金共立项支持重点项目18项,由云南省有关单位牵头承担的12项。

三是加强与省级部门的工作协调,强化对州市科技工作的指导。联合省经委、省国资委、省总工会等部门,共同组织开展创新型企业试点工作;与省商务厅共同实施科技兴贸工作;与省委宣传部联合举办“科学大讲坛”。研究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地方科技工作的意见》,对科技富民强县等计划实施备案制,启动州市党政“一把手”科技工程项目30项,总投资14亿元。

XX年,全省科技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新的成效,但是,按照党的xx大、xx届三中全会和省委、省政府对科技工作提出的要求,我省科技工作还存在差距。一是贯彻全国和全省科技大会政策措施力度还不够,推进建设创新型云南行动计划的工作力度还不强,科技政策落实难度大;二是科技资源优化配置的体制障碍和管理障碍依然存在;三是部分州市县对科技工作的认识不够、投入不足;四是企业科技创新的意识不强、投入不足。

二、应对危机,努力支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当前,国际金融危机愈演愈烈,迅速从局部发展到全球,从金融领域蔓延到实体经济,从发达国家传导到发展中国家。这场危机对我国的经济运行造成明显冲击,也对我省的发展产生了严重影响,而且,危机影响还在继续加深。积极应对危机,省委、省政府提出要牢固树立抢机遇、促投资、强产业、扩消费、增动力、重民生、抓生态、保稳定的思想,要求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支撑作用,加快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省委、省政府对依靠科技、应对危机寄予厚望,全省科技界任务艰巨、使命光荣,我们一定要统一思想、形成合力、用心工作,发挥科技创新在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上水平中的重要作用,为战胜危机提供支持和保障。

金融与经济泡沫破裂,引发了这场全球性的金融风暴和大范围的经济衰退。而依靠科技创新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新的就业岗位和新的经济社会发展模式,是摆脱危机、实现增长的根本出路。目前,通过开发核心技术产品、提升创新能力来应对金融危机,已经成为各国政府和产业界共同的理念和策略。我们应当利用当前时机,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升级,加强关键技术研发,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加快产品创新,不断提升创新能力,创造新的市场需求,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认真分析世情、国情、省情,在应对危机中,也为我们科技工作带来了一些新的机遇。

一是跨越发展的机遇。历史经验表明,全球性经济危机往往催生重大科技创新突破和科技革命,重大科技成果往往推动世界经济走向复苏与繁荣。1857年的世界经济危机引发了以电气革命为标志的技术革命;1929年的世界经济危机引发了以电子、航空航天和核能等技术突破为标志的技术革命;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能源危机催生了计算机、互联网、合成材料等新科技的兴起,使得美国在八十年代迅速走向经济繁荣;最近一次的信息技术革命,也有力地帮助美国从1987年的经济危机中复苏过来。有专家预测,新的科技革命极有可能在生命科学、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产生,这几个技术领域都与我省的主导产业、重点产业关联度很大,在某些领域我省还具有一定的优势和特色,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在这些领域将孕育一批作为经济增长引擎的新兴产业,我们要敏锐地洞察和把握住机遇,借助新的科技革命实现产业和经济的跨越发展。

二是结构调整的机遇。近年来,我省依靠科技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力度持续增强、步伐不断加快,但经济发展主要建立在自然资源开发的基础上、依靠粗放型的投入和规模扩张拉动、产业结构单

一、产品附加值低、经济结构不合理、经济综合竞争力不强的状况还未得到根本解决。当前,我省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结构调整、促进发展方式转变正处于攻坚阶段。金融危机对加快我省传统发展方式的转变已形成了一种倒逼机制,从而加快整个经济结构的调整,将使资本更多的投向技术创新,淘汰落后产能,培育一批高附加值、替代能源和降低资源消耗的新产品和新技术,推进产业结构升级,促进发展方式向创新驱动转变。自主创新是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中心环节,这也对我们科技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

三是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机遇。在全球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下,谁掌握了核心技术,谁就能站到最高点。在这次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下,这种作用表现得尤为突出。我们看到,一些缺乏创新意识和能力、技术含量较低的企业面对全球金融危机抵御乏力,而一些科技实力较强的高新技术企业却逆势而上,实现了更大的发展。XX年,在全省出口总额增幅下滑的形势下,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仍保持了19.1%的强劲增长,也说明了高新技术产业不可动摇的竞争优势。危机中的优胜劣汰,也为加快培育高新技术产业、形成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发展壮大高新技术企业和创新型企业提供了良机。

四是引进高层次人才的机遇。金融危机爆发后,不少国际知名大公司、大集团纷纷裁员,这些人才具有较强专业能力,掌握高端核心技术,对我省的企业来说,这无疑是一个吸引核心技术人才及创新团队、进而掌握关键核心技术、促进自主创新能力大幅提升的大好机会。要创造环境,吸收海外高层次人才来滇创新创业,把人才强省战略落到实处,实现大力度、大规模的高层次人才引进,集聚领军人才,建立高新技术人才库,为新一轮发展做好人才储备工作。

三、真抓实干,全面推进XX年科技工作

XX年,全省科技工作将认真贯彻落实xx大、xx届三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省委八届六次全委会和省十一届人大二次会议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和科技部工作要求,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依靠科技扩大内需,以支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为主题,以加快实施建设创新型云南行动计划为核心,以巩固提升全省科技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优势为重点,着力组织实施一批支撑我省产业结构优化和产业技术升级、产品市场供不应求、当年投入当年就能形成生产能力、能对市场形成有效供给的战略性重大项目,加大民生科技工作力度,深化科技管理体制和机制改革创新,扩大科技开放合作与交流,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

XX年,全省科技工作的主要目标是:围绕关键技术攻关、重点新产品开发及产业化示范,组织实施30项战略性重大项目,突破50项关键核心技术,研究开发50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新产品;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00家,培育3~5户高新技术企业在国内外证券市场上市,遴选20户左右企业开展创新型企业试点工作;新建和认定30个省级重点实验室,认定10个以上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引进10名以上国内外高端科技人才,培育10个以上省级创新团队,选拔培养100名左右省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才及省技术创新人才培养对象。

按照省委省政府和科技部XX年的工作部署,根据以上工作思路和工作目标,全省科技工作在全面做好全年各项工作的基础上,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增强重点产业竞争力

在粗放式发展阶段,快速的经济增长和旺盛的国内外需求掩盖了很多矛盾,然而一场金融危机,产业结构层次低、企业创新能力不足等诸多矛盾充分显现,科技创新已成为克服危机的突破口,已成为社会各界的共识和决心,这也促使科技工作要更多更紧密地融入经济,为中心工作服务,越是在危机的时候越能突出科技创新的重要性,越是在危机的时候越能突出科技工作的显示度。支撑发展是科技工作的第一使命,当前,我们要紧紧围绕支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这个主题,落实激励政策、推进产业升级、扶持企业创新、强化金融支持,为克服危机做出切实贡献。

要引导科技资源向主导、重点产业、特色产业、新兴产业集聚,支持产业升级的科技计划要实现三个转变:从支持单一产品开发向支持产业集成创新转变,打造完整的产业链;从支持宽泛的技术研发向支持极具靶向的关键技术研发转变,增强核心竞争力;从全面部署转向具有优势的产业集群,培育重要增长点,从而全面提升重点产业和重点领域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实力。加大对企业技术创新的支持,优先支持当年立项、当年出产品、当年投放市场、当年拉动内需的项目,简化立项程序,增加经费资助力度。

一是要加快推进重点产业创新工程步伐。按照建设创新型云南行动计划的要求,强化科技成果的转化,做强重点产业,围绕有色金属新材料产业化创新基地、磷化工煤化工产业化创新基地、装备制造业产业化创新基地建设,组织实施10~15项关键技术攻关、新产品研究开发及产业化项目。依托重大项目的组织实施,建设和认定5~8个研发试验基地。围绕冶金、化工、建材等高耗能行业和高耗能企业,组织实施5~8项节能减排重点示范工程和重点节能新产品开发项目,加快节能减排重大成果的推广应用和产业化步伐。

二是要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实施高新技术企业提质增效翻番工程,大幅提高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在工业增加值中的比重,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强高新技术企业的组织认定工作,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00家,新遴选20户企业开展省级创新型企业试点工作。

三是推进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云南)基地第二期建设。启动实施“科技支撑平台建设”、“应用基础研究”、“新产品研发”、“现代化生产”、“创新型企业(工业园区)培育”、“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六大推进工程,认定20个左右“云药之乡”,重点支持一批重要药材品种规范化种植、重大新药研发、关键生产加工技术开发应用等方面的重大项目,推进我省中药、民族药科技创新能力建设。

(二)支撑农业农村经济发展

围绕建设生物质能源产业化创新基地和建设全国最大木本油料基地等目标,积极推进以木本油料、坚果和生物质能源为重点的林产业科技工作。稳步推进畜牧产业科技引领和支撑工作,深入推进20户畜牧企业科技重点项目的实施。加强粮食作物的品种选育及加工,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创建粮食作物高产示范区50万亩。围绕国家花卉星火产业带建设规划和花卉产业创新基地建设目标,稳步提升花卉产业基地建设,实现花卉产业产值超200亿元。继续推进云南边疆解“五难”(学科技难)惠民工程,确保“六个一”目标的实现。认定10个左右省级农业科技示范园区、60~80个省级科技型农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积极探索农村科技信息化等综合服务工作的新机制。

(三)促进和谐社会构建

改善民生是科技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强人口与健康、环境资源、公共安全、城镇化与城市发展等社会发展领域的民生科技工作。加强重大疾病、重大传染病、常见多发病和地方病的预防、诊断、治疗技术的综合研究与应用。开展滇池、洱海、阳宗海为重点的高原湖泊水污染综合防治和自动监测预警。加强滇西北生物多样性保护科技工作。强化可再生资源综合利用、食品安全、生产安全、社会治安、城市智能交通、绿色建筑等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引导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发展,推进国家及省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

(四)扩大科技合作开放与交流

积极应对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发展变化,继续稳步推进与发达国家开展的高水平科技合作,努力加强和拓展与东南亚国家的科技合作与交流,积极开展以引进技术、人才、动植物品种资源为重点的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活动,实施一批以开拓国际市场为目的、向国外特别是东南亚国家输出科技成果和产品的国际科技合作项目。以企业为主体,依托省外大院名校,以其先进技术转移和科技成果转化到我省为核心,大力开展省院省校合作、滇沪合作和“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等国内科技合作。推动我省与中科院继续开展新一轮的全面合作。办好“第十八届全国发明展览会”、“中国东盟科技论坛”和“XX年大院名校科技成果展示交易会”。

(五)争取国家部委支持

落实部省会商工作制度,围绕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云南)基地建设、云南有色金属新材料产业化基地建设、云南省兴边富民科技工作、与东盟国家的科技合作等会商议题,凝练一批重大项目和重点工作,积极争取科技部对我省科技工作的支持。继续抓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云南省人民政府自然科学联合基金”的组织实施,吸引和集聚全国科技力量,围绕我省经济、社会、科技发展的重大科学问题和关键技术问题开展基础研究。

(六)强化科技投融资工作

金融危机冲击最大的是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科技投入面临巨大压力,停止投入、放弃研发,无异于“慢性自杀”。要加强与金融机构的合作,全面推进科技金融结合,研究提出科技金融结合的政策、措施,引导开发性金融贷款对科技型企业的支持,加大贷款贴息力度,鼓励和引导社会资金投向科技项目。加快科技投融资担保平台的建设,建立风险补偿机制,筹建省科技型中小企业担保公司。继续实施高新技术企业上市培育计划,培育3~5户高新技术企业在国内外证券市场上市,引导创业投资机构加大对高新技术企业的投资力度。

(七)推进创新平台建设

推进云南科技创新园建设,完成项目可研报告审批,加快规划设计、土地收储等各项前期工作,力争项目开工并组织遴选入园的第一批省属科研机构。加快云南省应用技术研究院组建工作。认定30个省级重点实验室,认定10个以上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支持企业建设技术中心,引进创新人才,开展产学研结合。公益类科研院所、有财政投入的重点实验室等科技基础设施要加大开放力度,为企业研发、成果转化提供服务。新建设20个以上省级企业技术中心,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二次创业”,加强5~8家科技企业孵化器孵化功能建设,逐步完善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服务体系。

(八)培养引进高层次科技人才

加大高端科技人才和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的工作力度,引进10名以上国内外高端科技人才,并落实相关引进政策。培育10个以上省级创新团队,选拔培养100名左右省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才及省技术创新人才培养对象。

(九)加强州市县科技工作

进一步加强对地方科技工作的指导和支持,建立省科技厅与州市科技工作会商机制,共同组织实施重点科技工作和重大科技项目,共同推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继续实施州市党政“一把手”工程,培育区域特色优势产业。完善和扩大科技计划项目备案核准制,加强对备案制项目的考核评估。加强对州市科技工作目标考核,完成XX~XX年市、县科技进步考核。

(十)营造科技创新环境

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实施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的配套政策及实施细则,“xxx”以来,我省已制订发布促进自主创新的配套政策文件27件。今年要进一步加快自主创新配套政策的制订工作,将新制订配套政策和实施细则25件。越是在困难的时候,科技创新对激励政策的需求越迫切,“雪中送炭”更显珍贵,要以研发费用150%加计扣除等重点政策的执行为突破口,千方百计把鼓励创新的政策落实到企业、落实到科技创新第一线。

要建立实施建设创新型云南行动计划工作责任制,制定建设创新型云南行动计划督查制度和奖惩办法,签订目标责任书,加强对州、市党政“一把手”和各部门(单位)及责任人的绩效考核。加强科技项目中后期管理,启动绩效评价试点工作。积极探索多种科技经费配置方式,全面实施重大项目监理制和绩效评价制度,提高科技投入效益。启动《云南省“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大力宣传自主创新,办好“云南科学大讲坛”等活动。

今年的任务十分繁重,我们必须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进一步完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科技管理体制机制,求真务实,真抓实干,才能确保XX年工作任务圆满完成。

一是要加强党的建设,坚持依法行政,推进政务公开,贯彻落实“四项制度”,全面推进“阳光政府”四项制度,进一步改进机关作风,提高服务效率,改善服务质量。

二是要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实行重大科技项目签订廉政责任书制度,试行省科技厅特邀监察员全程监督重大项目制度,完善科技管理的监督约束机制。

三是要结合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加强全厅公务员理论学习和现代管理知识的培训,进一步提高全厅公务员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

四是要加快电子政务建设,进一步完善网上申报工作,启动网上评审工作,提高科技管理的水平和能力。

同志们,XX年是充满挑战、充满机遇的一年,做好今年的工作对全局工作来说至关重要,科技工作承担着光荣的使命。我们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xx大、xx届三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省委八届六次全委会和省十一届人大二次会议的精神上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省委、省政府和科技部的总体部署,开拓进取,扎扎实实做好全年各项工作,切实发挥科技创新应对金融危机的重要作用,支撑全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以更加优异的成绩迎接建国60周年。

谢谢大家!

第五篇:领导在科技工作会上的讲话

各位领导,同志们:

2009年全省科技工作会议今天正式召开,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省委八届六次全委会、省十一届人大二次会议精神,传达2009年全国科技工作会议精神,总结2008年全省科技工作,安排部署2009年全省科技工作。和段琪副省长将到会指导,并作重要讲话。下面,我代表省科技厅

做工作报告。

一、开拓创新,圆满完成2008年全省科技工作

2008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加快推进“十一五”规划实施和全面启动实施建设创新型云南行动计划的关键之年,全省科技工作按照省委、省政府、科技部的部署和安排,以实施建设创新型云南行动计划为重点,完善自主创新的配套政策和保障措施,着力实施战略性重大科技项目和重大创新工程,建设重大科技创新基地和科技创新平台,培育创新型企业和创新型人才,巩固提升优势、特色领域的科技创新水平和产业竞争能力,支撑了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一)全省科技工作成效

2008年,省级科技计划支持开发新产品222个,其中重大新产品50个,解决产业关键技术331项,其中重大核心技术30项,新产品的产业化和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可新增产值208亿元、利税30亿元;新增专利授权2122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339件;建成了全国最大的两米级光学望远镜和全球最大的国际标准化灵长类实验动物与动物实验基地;培育创新型企业64户,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76家,认定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3家;引进高端科技人才9名,遴选省创新团队21个,选拔培养省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才及省技术创新人才培养对象100名。

1.启动实施建设创新型云南行动计划,自主创新的支撑和引领作用进一步增强

一是提升重点产业竞争力。建设有色金属新材料产业化创新基地,磷化工、煤化工产业化创新基地,装备制造业产业化创新基地,利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取得新的进展。2008年组织实施了49个重点项目,带动企业投入21.1亿元,预计实现销售收入74亿元,利税12亿元。“昆明国家稀贵金属新材料产业化基地”即将获国家科技部认定。世界最大锡材加工中心、锡化工加工中心以及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bga焊锡球生产线的建成,标志着我省锡精深加工产品进入世界先进行列。云南煤化集团解化公司碎煤熔渣加压气化技术成功应用于15万吨二甲醚、配套20万吨甲醇工程建设,固定床绝热反应器一步法甲醇转化制汽油工艺技术应用于国内规模最大煤变油装置,成功生产出合格的93#汽油产品,实现了利用低热值褐煤生产新能源化工产品的产业化。高温高压飞灰过滤器的成功开发,为50万吨/年合成氨工程关键设备国产化提供了支撑;云维公司实施的粉煤气化技术体现了当今世界最先进的煤气化技术,采用该技术建设的50万吨/年合成氨装置已建成投产。昆船公司开发的机场行李自动分捡系统属国内首创,得到国家民航局的认可。昆船公司开发的多功能自动配送系统获专利授权6项,在青岛烟草公司、合肥烟草公司等多家配送中心成功应用。

二是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围绕重点产业及优势特色产业,开展高新技术及产品研究、关键技术开发、重大共性技术攻关,一批高新技术开发项目成功实现了产业化和规模化生产,高新技术企业不断壮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迅速,高新技术产业已成为我省新的经济增长点,成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推动力。2008年,我省首批按国家新标准认定了高新技术企业76家,256家纳入统计的高新技术企业总收入、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上缴税费、净利润、出口创汇分别达到了703.7亿元、709.8亿元、124.8亿元、38.7亿元、38.9亿元、14.3亿美元,同比增长18.7%、26.5%、16.6%、36.4%、5.7%、66.4%,64家高新技术企业年总收入超亿元,全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8.2亿美元,同比增长19.1%,占外贸出口总额的16.5%。昆明高新区、昆明经开区、玉溪高新区、大理高新区4家高新区共实现工业总产值647.12亿元,同比增长19.8%,实现技工贸总收入968.52亿元,同比增长27.1%,实现工业增加值155.6亿元,同比增长22.9%,实现税收总额43.2亿元,同比增长34.5%。昆明云内动力股份公司开发的增压中冷柴油机为国内首家达到欧ii排放标准的自主创新柴油机产品,具备20万台/年轿车柴油发动机生产能力,成为国内最大的多缸小缸径柴油发动机生产企业之一,自主开发的节能、环保型柴油机达到欧ⅳ排放标准,企业开发和生产能力、技术水平居国内同行业前列。云南南天电子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已成为全球第二大存折打印机生厂商,其国家重点新产品pr系列存折打印机已累计销售近70万台,连续15年国内市场占有率达70%以上。

三是促进农业农村加快发展。组织实施一批重大农业科技项目,突破一批对农业重点产业、重点企业发展有重大支撑作用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开发农业新品种35个,推广农业先进适用技术200多项,新增销售收入10亿元,新增利税近2亿元。2008年,省科技计划支持的主要农作物新品种选育,通过审定23个,其中6个通过国家级新品种审定,获国家植物新

品种授权11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主要农作物新品种及高产栽培技术示范推广1064万亩,平均亩增产40-50千克,增产粮食近5亿千克,增加产值8亿元以上。“十一五”以来省科技计划支持选育水稻新品种17个,示范近500万亩,增产稻谷约2.5亿千克,新增产值4.5亿元。花卉产业创新基地初具规模,2008年,科技支撑花卉产业实现总产值176亿元。共选育出月季、康乃馨、菊花、非洲菊等花卉新品种(系)100余个,其中获新品种权11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鲜切花新品种占全国总数的80%。认真落实边疆解“五难”(学科技难)惠民工程,2008年,共安排培育特色产业项目252项,选派科技特派员1308名、科技辅导员2071名,举办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班2万多期,培训农民近160万人次,配套完善科技活动室1402个,培育农村经济合作组织148个。

四是加强节能减排科技创新。围绕全省重点产业、重点企业,组织实施节能减排新工艺、新装备、新产品及示范工程项目40项,安排省级科技经费5822万元。通过实施省科技计划项目,全年技术节能超过100万吨标准煤,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单位增加值能耗下降8%以上。云南铝业股份有限公司吨铝电耗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铝电解、炭素生产各污染物排放浓度远远低于国家标准排放要求。云天化集团采用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低温位余热回收技术,年节能近40万吨标准煤。祥云飞龙实业有限公司的“两段中和+组合膜分离”新技术国内领先,建成了生产废水处理系统,实现铅锌冶炼废水零排放。

五是培育创新型企业。2008年,省科技厅联合省国资委、经委、总工会,认定了省级第三批20户创新型试点企业,我省创新型试点企业达到64户,5家企业为国家级创新型试点企业。截止2008年,共安排试点企业条件平台建设和科技计划项目经费1.05亿元,引导企业投入研发经费15.77亿元,银行贷款和主管部门配套资金7.2亿元。第一、二批44户创新型试点企业自建、共建研发平台达到100余个,研发了280多个(项)重点新产品和关键技术;共引进和培养高职以上技术研发人才300余名,申请专利、软件著作权、新产品认定等340多项,获授权230多项,制定企业标准70余项;试点企业总产值、增加值、销售收入、利润、税收等主要经济指标年均增幅15%以上,万元增加值能耗年均降低4%以上,第一、二批44户创新型试点企业2008年预计实现销售收入800多亿元,利税120多亿元。

六是强化社会发展领域科技支撑。2008年,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云南)基地第二期建设开始启动,以中药、民族药为核心,实施了六大推进工程,开展了19个中药、天然药物新药的临床前预研究、临床前研究、临床试验研究和原料药二次开发。颁布实施了154个药材质量标准、188个中药饮片标准。“十一五”以来,支持的新药研发项目中,已有23个获新药证书、13个获临床试验批件,形成了以青蒿素、白药、三

七、灯盏花等品种为代表的云药体系。在环境保护方面,形成了一系列具有先进性、适用性和创新性的成果,“滇池入湖河流水环境治理技术与工程示范”完成集成技术组合示范工程5项,获专利受理34项(其中发明专利31项),获专利授权1项,为制定环境保护规划、有效采取工程治理措施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公共安全领域科技工作取得新进展,昆明市作为全国第二批科技强警示范建设城市顺利通过公安部、科技部联合组织的验收考核。通过组织实施“昆明新机场航站楼工程减隔震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使昆明新机场航站楼成为全球最大的使用减隔震技术的单体建筑,为昆明新机场的建设提供了科技支撑。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迈上新台阶,曲靖市麒麟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通过科技部验收,陆良县被批准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

2.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科技创新环境得到改善

一是加强科技条件平台建设。云南科技创新园选址初步确定,与官渡工业园区管理委员会签订了科技创新园开发建设合作框架协议。省科技馆新馆建设项目正式启动。初步形成了省应用技术研究院组建方案,开展了项目建议书的编制工作。云南省大型科学仪器协作共用网及服务平台建成。全球最大的国际标准化灵长类实验动物与动物实验基地投入运行。新认定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3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总数达107家,其中,10家通过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认定。

二是培养引进高层次科技人才。启动了高端科技人才引进计划,支持、资助我省企业、高校、院所从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新加坡及国内著名院所,引进高端科技人才9名。新遴选省创新团队21个,使全省创新团队达30个。新选拔培养省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才及省技术创新人才培养对象100名,使省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才总数达到501名,省技术创新人才培养对象总数达到266名。

三是科技创新产出成效显著。全年申请专利4089件,同比增长31.6%,其中申请发明专利1474件,同比增长45.4%;228个项目(人)获得2007云南省科学技术奖,黄润乾院士获得突出贡献奖。国际天文联合会小天体命名委员会将一颗行星命名为“黄润乾行星”。我省7个项目9人获国家科学技术奖,云南省化工研究院的“高效利用反应热副产工业蒸汽的热法磷酸生产技术”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该成果已在全国行业内20个企业35套生产装置上实施了技术转让,覆盖了国内生产能力的40%。省农科院番兴明研究员荣获2008年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

(二)做好科技工作的经验和体会

2008年,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全省科技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圆满完成了全年的各项工作任务,我们的工作体会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加强领导,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做好科技工作的前提

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省委、省政府更加重视科技工作,进一步加强了对科技工作的领导。新一届省政府成立后的第一个专题会议就是召开科教领导小组会议,专题研究科技工作。省委常委会、省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并启动了“建设创新型云南行动计划”,省委、省政府领导多次对科技工作进行了视察和指导。

2.整合资源,形成合力是做好科技工作的关键

一是充分利用部省会商工作机制,召开了第一次部省会商工作会议,积极争取科技部对云南科技工作的支持,部省会商机制建立两年来,我省共争取国家科技经费6.8亿元。

二是设立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云南省人民政府自然科学联合基金。联合基金总额为每年3000万元,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与云南省人民政府在协议期内每年分别出资1500万元构成,联合基金针对云南的发展需求,解决云南的科技难题,吸引和集聚全国范围的科学家,开展重大基础研究。2008年,联合基金共立项支持重点项目18项,由云南省有关单位牵头承担的12项。

三是加强与省级部门的工作协调,强化对州市科技工作的指导。联合省经委、省国资委、省总工会等部门,共同组织开展创新型企业试点工作;与省商务厅共同实施科技兴贸工作;与省委宣传部联合举办“科学大讲坛”。研究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地方科技工作的意见》,对科技富民强县等计划实施备案制,启动州市党政“一把手”科技工程项目30项,总投资14亿元。

四是加强科技与金融结合工作。实施高新技术企业上市培育计划,云南西仪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已成功上市,云南临沧鑫圆锗业股份有限公司、云南变压器电气股份有限公司、云南龙生茶叶股份有限公司等3家企业已向中国证监会递交了上市申请。分别与国家开发银行云南省分行、农业发展银行云南省分行签定了合作协议,2008年,省科技计划项目共获银行贷款9.8亿元。

3.深化改革,体制机制创新是推进科技工作的动力

一是深化计划管理改革,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制订了《科技计划项目经费配置办法》等一批管理办法,推进科技计划管理诚信制度建设,强化项目中后期管理,建立项目监理制。创新科技计划项目检查评估方式,工作过程更加简洁、规范、高效,推进管理重心下移,开展州市之间备案核准制项目的交叉检查,积极开展科技计划项目后评估和绩效评价。

二是加强科技经费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制定了《云南省科技计划项目经费管理办法》等一系列管理办法,对科技计划项目经费预算申请、执行、决算及监督管理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对科技计划项目经费实行全额预算、过程控制和成本核算,进一步规范了省科技计划项目经费的管理使用。调整科技经费配置思路,调整优化投入结构,探索多种科技经费配置方式。引入社会中介机构,加强对政府科技经费监督管理,委托会计师事务所对2006年以来立项的89个项目经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了专项审计,查处了违规使用经费的少数项目单位。

4.扩大开放,加强科技合作与交流是做好科技工作的保障

一是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在不断巩固与发达国家开展高水平合作的同时,努力加强和拓展以技术转移和产品输出为主要目标的对东南亚国家的科技合作与交流。成立了“大湄公河次区域农业科技交流合作组”,推动粮经作物新品种、关键技术输出和品种资源引进。举办2期国际培训,在沼气、远程医疗等领域达成多项技术转移协议,成功举办了“中药全球化联盟(昆明)研讨会”和“应对气候变化:中泰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研讨会”。

二是国内科技合作以省院省校科技合作、滇沪合作、“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为重点,突出企业主体,引进先进技术,促进科技成果尽快转化为生产力。2008年,省院省校科技合作专项立项15项,省科技经费投入3532万元。举办了“沪滇科技成果洽谈会”,签约金额近3亿元,召开了“‘泛珠三角’区域节能减排专题论坛暨重大技术成果和需求项目推介会”;与香港科技大学签订了全面科技合作协议;“上海—云南技术转移基地”被认定为国家级技术转移示范机构。

5.转变职能,加强队伍建设是做好科技工作的基础

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取得成效,精心组织全厅党员干部参加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大力贯彻落实四项制度,制定了《云南省科技厅服务承诺制、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实施细则》、《云南省科技厅处室行政负责人问责办法》和《云南省科技厅督查督办工作办法》,加强对省科技厅重点工作和承诺事项的督办检查。强化科技管理干部培训,全年共培训各级各类管理干部1700余人次。

全省科技进步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科技工作的顺利开展是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在各部门、行业的大力支持和社会各界的关心下,全省各条战线上广大科技人员、科技管理部门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和团结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省科技厅,向各部门、地方、行业的领导和科技管理干部,表示衷心的感谢!向为全省科技事业付出心血和努力的广大科技工作者,表示崇高的敬意!

2008年,全省科技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新的成效,但是,按照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和省委、省政府对科技工作提出的要求,我省科技工作还存在差距。一是贯彻全国和全省科技大会政策措施力度还不够,推进建设创新型云南行动计划的工作力度还不强,科技政策落实难度大;二是科技资源优化配置的体制障碍和管理障碍依然存在;三是部分州市县对科技工作的认识不够、投入不足;四是企业科技创新的意识不强、投入不足。

二、应对危机,努力支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当前,国际金融危机愈演愈烈,迅速从局部发展到全球,从金融领域蔓延到实体经济,从发达国家传导到发展中国家。这场危机对我国的经济运行造成明显冲击,也对我省的发展产生了严重影响,而且,危机影响还在继续加深。积极应对危机,省委、省政府提出要牢固树立抢机遇、促投资、强产业、扩消费、增动力、重民生、抓生态、保稳定的思想,要求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支撑作用,加快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省委、省政府对依靠科技、应对危机寄予厚望,全省科技界任务艰巨、使命光荣,我们一定要统一思想、形成合力、用心工作,发挥科技创新在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上水平中的重要作用,为战胜危机提供支持和保障。

金融与经济泡沫破裂,引发了这场全球性的金融风暴和大范围的经济衰退。而依靠科技创新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新的就业岗位和新的经济社会发展模式,是摆脱危机、实现增长的根本出路。目前,通过开发核心技术产品、提升创新能力来应对金融危机,已经成为各国政府和产业界共同的理念和策略。我们应当利用当前时机,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升级,加强关键技术研发,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加快产品创新,不断提升创新能力,创造新的市场需求,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认真分析世情、国情、省情,在应对危机中,也为我们科技工作带来了一些新的机遇。

一是跨越发展的机遇。历史经验表明,全球性经济危机往往催生重大科技创新突破和科技革命,重大科技成果往往推动世界经济走向复苏与繁荣。1857年的世界经济危机引发了以电气革命为标志的技术革命;1929年的世界经济危机引发了以电子、航空航天和核能等技术突破为标志的技术革命;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能源危机催生了计算机、互联网、合成材料等新科技的兴起,使得美国在八十年代迅速走向经济繁荣;最近一次的信息技术革命,也有力地帮助美国从1987年的经济危机中复苏过来。有专家预测,新的科技革命极有可能在生命科学、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产生,这几个技术领域都与我省的主导产业、重点产业关联度很大,在某些领域我省还具有一定的优势和特色,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在这些领域将孕育一批作为经济增长引擎的新兴产业,我们要敏锐地洞察和把握住机遇,借助新的科技革命实现产业和经济的跨越发展。

二是结构调整的机遇。近年来,我省依靠科技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力度持续增强、步伐不断加快,但经济发展主要建立在自然资源开发的基础上、依靠粗放型的投入和规模扩张拉动、产业结构单

一、产品附加值低、经济结构不合理、经济综合竞争力不强的状况还未得到根本解决。当前,我省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结构调整、促进发展方式转变正处于攻坚阶段。金融危机对加快我省传统发展方式的转变已形成了一种倒逼机制,从而加快整个经济结构的调整,将使资本更多的投向技术创新,淘汰落后产能,培育一批高附加值、替代能源和降低资源消耗的新产品和新技术,推进产业结构升级,促进发展方式向创新驱动转变。自主创新是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中心环节,这也对我们科技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

三是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机遇。在全球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下,谁掌握了核心技术,谁就能站到最高点。在这次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下,这种作用表现得尤为突出。我们看到,一些缺乏创新意识和能力、技术含量较低的企业面对全球金融危机抵御乏力,而一些科技实力较强的高新技术企业却逆势而上,实现了更大的发展。2008年,在全省出口总额增幅下滑的形势下,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仍保持了19.1%的强劲增长,也说明了高新技术产业不可动摇的竞争优势。危机中的优胜劣汰,也为加快培育高新技术产业、形成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发展壮大高新技术企业和创新型企业提供了良机。

四是引进高层次人才的机遇。金融危机爆发后,不少国际知名大公司、大集团纷纷裁员,这些人才具有较强专业能力,掌握高端核心技术,对我省的企业来说,这无疑是一个吸引核心技术人才及创新团队、进而掌握关键核心技术、促进自主创新能力大幅提升的大好机会。要创造环境,吸收海外高层次人才来滇创新创业,把人才强省战略落到实处,实现大力度、大规模的高层次人才引进,集聚领军人才,建立高新技术人才库,为新一轮发展做好人才储备工作。

三、真抓实干,全面推进2009年科技工作

2009年,全省科技工作将认真贯彻落实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省委八届六次全委会和省十一届人大二次会议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和科技部工作要求,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依靠科技扩大内需,以支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为主题,以加快实施建设创新型云南行动计划为核心,以巩固提升全省科技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优势为重点,着力组织实施一批支撑我省产业结构优化和产业技术升级、产品市场供不应求、当年投入当年就能形成生产能力、能对市场形成有效供给的战略性重大项目,加大民生科技工作力度,深化科技管理体制和机制改革创新,扩大科技开放合作与交流,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

2009年,全省科技工作的主要目标是:围绕关键技术攻关、重点新产品开发及产业化示范,组织实施30项战略性重大项目,突破50项关键核心技术,研究开发50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新产品;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00家,培育3~5户高新技术企业在国内外证券市场上市,遴选20户左右企业开展创新型企业试点工作;新建和认定30个省级重点实验室,认定10个以上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引进10名以上国内外高端科技人才,培育10个以上省级创新团队,选拔培养100名左右省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才及省技术创新人才培养对象。

按照省委省政府和科技部2009年的工作部署,根据以上工作思路和工作目标,全省科技工作在全面做好全年各项工作的基础上,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增强重点产业竞争力

在粗放式发展阶段,快速的经济增长和旺盛的国内外需求掩盖了很多矛盾,然而一场金融危机,产业结构层次低、企业创新能力不足等诸多矛盾充分显现,科技创新已成为克服危机的突破口,已成为社会各界的共识和决心,这也促使科技工作要更多更紧密地融入经济,为中心工作服务,越是在危机的时候越能突出科技创新的重要性,越是在危机的时候越能突出科技工作的显示度。支撑发展是科技工作的第一使命,当前,我们要紧紧围绕支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这个主题,落实激励政策、推进产业升级、扶持企业创新、强化金融支持,为克服危机做出切实贡献。

要引导科技资源向主导、重点产业、特色产业、新兴产业集聚,支持产业升级的科技计划要实现三个转变:从支持单一产品开发向支持产业集成创新转变,打造完整的产业链;从支持宽泛的技术研发向支持极具靶向的关键技术研发转变,增强核心竞争力;从全面部署转向具有优势的产业集群,培育重要增长点,从而全面提升重点产业和重点领域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实力。加大对企业技术创新的支持,优先支持当年立项、当年出产品、当年投放市场、当年拉动内需的项目,简化立项程序,增加经费资助力度。

一是要加快推进重点产业创新工程步伐。按照建设创新型云南行动计划的要求,强化科技成果的转化,做强重点产业,围绕有色金属新材料产业化创新基地、磷化工煤化工产业化创新基地、装备制造业产业化创新基地建设,组织实施10~15项关键技术攻关、新产品研究开发及产业化项目。依托重大项目的组织实施,建设和认定5~8个研发试验基地。围绕冶金、化工、建材等高耗能行业和高耗能企业,组织实施5~8项节能减排重点示范工程和重点节能新产品开发项目,加快节能减排重大成果的推广应用和产业化步伐。

二是要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实施高新技术企业提质增效翻番工程,大幅提高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在工业增加值中的比重,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强高新技术企业的组织认定工作,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00家,新遴选20户企业开展省级创新型企业试点工作。

三是推进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云南)基地第二期建设。启动实施“科技支撑平台建设”、“应用基础研究”、“新产品研发”、“现代化生产”、“创新型企业(工业园区)培育”、“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六大推进工程,认定20个左右“云药之乡”,重点支持一批重要药材品种规范化种植、重大新药研发、关键生产加工技术开发应用等方面的重大项目,推进我省中药、民族药科技创新能力建设。

(二)支撑农业农村经济发展

围绕建设生物质能源产业化创新基地和建设全国最大木本油料基地等目标,积极推进以木本油料、坚果和生物质能源为重点的林产业科技工作。稳步推进畜牧产业科技引领和支撑工作,深入推进20户畜牧企业科技重点项目的实施。加强粮食作物的品种选育及加工,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创建粮食作物高产示范区50万亩。围绕国家花卉星火产业带建设规划和花卉产业创新基地建设目标,稳步提升花卉产业基地建设,实现花卉产业产值超200亿元。继续推进云南边疆解“五难”(学科技难)惠民工程,确保“六个一”目标的实现。认定10个左右省级农业科技示范园区、60~80个省级科技型农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积极探索农村科技信息化等综合服务工作的新机制。

(三)促进和谐社会构建

改善民生是科技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强人口与健康、环境资源、公共安全、城镇化与城市发展等社会发展领域的民生科技工作。加强重大疾病、重大传染病、常见多发病和地方病的预防、诊断、治疗技术的综合研究与应用。开展滇池、洱海、阳宗海为重点的高原湖泊水污染综合防治和自动监测预警。加强滇西北生物多样性保护科技工作。强化可再生资源综合利用、食品安全、生产安全、社会治安、城市智能交通、绿色建筑等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引导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发展,推进国家及省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

(四)扩大科技合作开放与交流

积极应对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发展变化,继续稳步推进与发达国家开展的高水平科技合作,努力加强和拓展与东南亚国家的科技合作与交流,积极开展以引进技术、人才、动植物品种资源为重点的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活动,实施一批以开拓国际市场为目的、向国外特别是东南亚国家输出科技成果和产品的国际科技合作项目。以企业为主体,依托省外大院名校,以其先进技术转移和科技成果转化到我省为核心,大力开展省院省校合作、滇沪合作和“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等国内科技合作。推动我省与中科院继续开展新一轮的全面合作。办好“第十八届全国发明展览会”、“中国东盟科技论坛”和“2009年大院名校科技成果展示交易会”。

(五)争取国家部委支持

落实部省会商工作制度,围绕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云南)基地建设、云南有色金属新材料产业化基地建设、云南省兴边富民科技工作、与东盟国家的科技合作等会商议题,凝练一批重大项目和重点工作,积极争取科技部对我省科技工作的支持。继续抓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云南省人民政府自然科学联合基金”的组织实施,吸引和集聚全国科技力量,围绕我省经济、社会、科技发展的重大科学问题和关键技术问题开展基础研究。

(六)强化科技投融资工作

金融危机冲击最大的是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科技投入面临巨大压力,停止投入、放弃研发,无异于“慢性自杀”。要加强与金融机构的合作,全面推进科技金融结合,研究提出科技金融结合的政策、措施,引导开发性金融贷款对科技型企业的支持,加大贷款贴息力度,鼓励和引导社会资金投向科技项目。加快科技投融资担保平台的建设,建立风险补偿机制,筹建省科技型中小企业担保公司。继续实施高新技术企业上市培育计划,培育3~5户高新技术企业在国内外证券市场上市,引导创业投资机构加大对高新技术企业的投资力度。

(七)推进创新平台建设

推进云南科技创新园建设,完成项目可研报告审批,加快规划设计、土地收储等各项前期工作,力争项目开工并组织遴选入园的第一批省属科研机构。加快云南省应用技术研究院组建工作。认定30个省级重点实验室,认定10个以上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支持企业建设技术中心,引进创新人才,开展产学研结合。公益类科研院所、有财政投入的重点实验室等科技基础设施要加大开放力度,为企业研发、成果转化提供服务。新建设20个以上省级企业技术中心,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二次创业”,加强5~8家科技企业孵化器孵化功能建设,逐步完善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服务体系。

(八)培养引进高层次科技人才

加大高端科技人才和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的工作力度,引进10名以上国内外高端科技人才,并落实相关引进政策。培育10个以上省级创新团队,选拔培养100名左右省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才及省技术创新人才培养对象。

(九)加强州市县科技工作

进一步加强对地方科技工作的指导和支持,建立省科技厅与州市科技工作会商机制,共同组织实施重点科技工作和重大科技项目,共同推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继续实施州市党政“一把手”工程,培育区域特色优势产业。完善和扩大科技计划项目备案核准制,加强对备案制项目的考核评估。加强对州市科技工作目标考核,完成2007~2008年市、县科技进步考核。

(十)营造科技创新环境

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实施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的配套政策及实施细则,“十一五”以来,我省已制订发布促进自主创新的配套政策文件27件。今年要进一步加快自主创新配套政策的制订工作,将新制订配套政策和实施细则25件。越是在困难的时候,科技创新对激励政策的需求越迫切,“雪中送炭”更显珍贵,要以研发费用150%加计扣除等重点政策的执行为突破口,千方百计把鼓励创新的政策落实到企业、落实到科技创新第一线。

要建立实施建设创新型云南行动计划工作责任制,制定建设创新型云南行动计划督查制度和奖惩办法,签订目标责任书,加强对州、市党政“一把手”和各部门(单位)及责任人的绩效考核。加强科技项目中后期管理,启动绩效评价试点工作。积极探索多种科技经费配置方式,全面实施重大项目监理制和绩效评价制度,提高科技投入效益。启动《云南省“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大力宣传自主创新,办好“云南科学大讲坛”等活动。

今年的任务十分繁重,我们必须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进一步完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科技管理体制机制,求真务实,真抓实干,才能确保2009年工作任务圆满完成。

一是要加强党的建设,坚持依法行政,推进政务公开,贯彻落实“四项制度”,全面推进“阳光政府”四项制度,进一步改进机关作风,提高服务效率,改善服务质量。

二是要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实行重大科技项目签订廉政责任书制度,试行省科技厅特邀监察员全程监督重大项目制度,完善科技管理的监督约束机制。

三是要结合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加强全厅公务员理论学习和现代管理知识的培训,进一步提高全厅公务员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

四是要加快电子政务建设,进一步完善网上申报工作,启动网上评审工作,提高科技管理的水平和能力。

同志们,2009年是充满挑战、充满机遇的一年,做好今年的工作对全局工作来说至关重要,科技工作承担着光荣的使命。我们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省委八届六次全委会和省十一届人大二次会议的精神上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省委、省政府和科技部的总体部署,开拓进取,扎扎实实做好全年各项工作,切实发挥科技创新应对金融危机的重要作用,支撑全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以更加优异的成绩迎接建国60周年。

谢谢大家!

领导在科技工作会上的讲话

下载王总:在油田公司2004年科技工作会上的讲话word格式文档
下载王总:在油田公司2004年科技工作会上的讲话.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在林业科技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在林业科技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同志们: 按照局党组年初确定的工作计划,今年第四季度将召开全国林业人才工作会议,对今后一个时期我国林业人才、科技和教育工......

    长庆油田公司2012年科技工作要点(5篇范文)

    附件 1 长庆油田公司2012年科技工作要点一 、工作思路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集团公司“上得去、稳得住、管得好、可持续”的总体要求,紧紧围绕5000万吨大油田建设中提高单......

    王总讲话

    2011正月讲话(上市)尊敬的各位金盟的董事、各位经销商:大家新年好!大家年过的好吗?极不平凡的2010年已经过去,我们就迎来了充满希望得2011年。在这喜庆的时刻,请允许我代表公司董......

    王总讲话

    集团公司副总经理王明寿同志在河西公司员工大会上的总结讲话二〇一〇年十一月四日(根据录音整理,未经本人审阅)同志们,这次李总的调研活动虽然时间短,但是很重要。刚才董红健同志......

    王永春总经理在油田公司安全环保工作会讲话

    王永春总经理在油田公司安全环保工作会讲话 安全环保是头等大事,地位举足轻重,责任重于泰山。这一点,应该说,经过这些年的实践,大家的认识是明确的,态度是端正的,工作也是积极主动......

    在油田思想政治工作经验交流会上的讲话

    在油田思想政治工作经验交流会上的讲话 杨昌江 (2010年4月28日) (根据录音整理) 同志们: 中国石化股份公司第四届‚五项劳动竞赛‛总结表彰暨‚比学赶帮超‛活动推进会精神,非常重......

    在油田劳动模范事迹报告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刚才,四位劳模做了很好的事迹报告,从不同侧面展示了当代胜利石油职工的精神风貌和优秀品质。在此,我代表局党委、管理局和有限公司,向四位劳模并通过你们向所有为油田改革......

    领导在科技工作会上的讲话稿

    领导在科技工作会上的讲话稿 各位领导,同志们: XX年全省科技工作会议今天正式召开,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省委八届六次全委会、省十一届人大二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