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工程营地防范地质灾害工作方案
变电站新建工程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方案
天气炎热,针对省近期强降雨较多,为了做好我项目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确保职工生命财产安全,最大限度地减少地质灾害损失,根据《关于开展全省在建电力工程营地防范地质灾害专项演练的通知[1]》精神,现结合我项目部地质灾害现状,特制定本工程地质灾害防治的工作方案。
一、地质灾害基本情况
我施工项目部驻地地质灾害以降雨诱发突发性的滑坡、泥石流为主。从灾害发生原因上分析,灾害的诱发因素均与降雨密切相关,特别是突发性地质灾害,直接与降雨有关。项目部滑坡、泥石流预防地段为工人驻地处,驻地位于一处边坡。
二、地质灾害重点预防期
项目所处区域的降水主要集中在8—10月份,是地质灾害主要防范汛期,如短期出现强降雨,极易引发突发性灾害发生。施工项目部提前做好各方面的准备工作,及时进入重点预防状态,加强对各隐患点的巡查,实时监测预防,认真执行汛期地质灾害防治的各项制度,确保安全渡汛,最大限度地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
三、汛期地质灾害防范重点
施工项目部的滑坡、泥石流预防地段为工人驻地营区。
四、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为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领导,项目部成立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做好群测群防工作,加强对地质灾害发生前兆特征的巡回检查,对可能发生险情的,及时组织受到地质灾害威胁的人员转移到安全地带,同时向上级报告。
驻地地质灾害救援组织机构 组长: 副组长:
火警:119
匪警:110
急救中心:110
(二)完善制度,切实做好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一是坚持地质灾害巡查制度。项目部组织管理人员对项目驻地地质灾害隐患点、建筑房屋、排洪沟进行一次全面的地质灾害检查,查清地质灾害隐患的分布、稳定性与危害程度。并对其现状及发展趋势作出分析,提出具体防范意见,落实可靠的防灾减灾措施。
二是认真落实人员应急演练,加强对地质灾害易发区的监控防范。根据项目实际进行人员的应急演练,做到灾害到来时人员疏散有序,防灾自救抢险工作组织及时。
三是强化灾害报告制度,密切注视天气形势,跟踪灾害性天气,及时查询收集实时灾情,争取第一时间掌握报告实时灾情。
五、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全员防灾减灾意识。
项目部加大对地质灾害防治的有关科学知识的宣传力度,充分利用每天的班前班后会加强宣传;广泛宣传地质灾害知识,增强施工人员的地质灾害防治意识和自救能力。
电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变电站新建工程施工项目部 2012年8月10日
第二篇:地质灾害防范告知书
关于切实做好地质灾害监测
防范告知书(存根联)
:
由于近期连续强降雨,造成部分山体土质疏松,极有可能发生地质灾害。请注意加强你处住所及周围山体的动态监测和防范,一旦出现险情,及时报告,并随时做好安全转移的准备。
特此告知。
201年月日
关于切实做好地质灾害监测
防范告知书
:
由于近期连续强降雨,造成部分山体土质疏松,极有可能发生地质灾害。请注意加强你处住所及周围山体的动态监测和防范,一旦出现险情,及时报告,并随时做好安全转移的准备。
特此告知。
201年月日
第三篇:国土资源部防范地质灾害工作情况
国土资源部防范地质灾害工作情况、主要成效和存在问题
一、今年灾情及我部防范工作情况
今年,我国气候极端异常,部分地区前旱后雨,瞬时暴雨,持续强降雨,导致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多发频发群发。1至6月,全国发生19522起,造成464人死亡和失踪,直接经济损失18.61亿元,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932.3%、177.8%和190%。
国务院领导高度重视地质灾害防范工作,今年上半年作出60多次重要批示,为我们工作指明了方向。我部坚决贯彻落实国务院领导批示精神,年初开始早研判、早部署、早检查、早落实,采取多种手段严防严控。一是精心部署,先后8次召开全国和重要地区的汛期防范工作会议,多次发文和联合相关部门发文,进行再动员、再部署、再落实。二是检查督促,近百次派出由部领导和司局领导带队、相关部门参加的工作组检查指导。三是强化应急,派出88名专家长期驻守18个重点省(区、市),指导排查、监测预警和群测群防等。多次启动应急响应,在玉树地震和关岭滑坡等灾害发生后,第一时间组织开展隐患排查,协助和指导防范次生灾害。四是重点防范,把地震灾区和三峡库区作为重中之重,派出150名专家协助四川、青海、重庆、湖北四省(市)开展排查和巡查,并在全国范围内部署开展人口密集地区、交通干道和重要工程周边灾害点再排查。五是联控联防,加强与气象、水利、铁路、交通运输、教育等部门的协作配合,发挥部门优势,落实防灾责任,提升防控能力。通过以上工作,今年上半年地质灾害防范取得了显著成效。转移受威胁群众20多万,成功避让477起,避免人员伤亡14839人。仅6月一个月,全国共成功预报320起,避免人员伤亡11014人,避免直接经济损失1.38亿元,为历年来单月最多。与2009年1至6月相比,今年同期地质灾害发生数量增长了近10倍,而造成的人员死亡失踪人数同比大幅减少。
重点地区防范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效,成功预报和避免多起重大地质灾害。三峡库区已连续7年未因地质灾害导致人员伤亡。汶川地震灾区2年多来,虽然地质灾害多发频发,但灾民安置点未因地质灾害导致人员伤亡,实现了主汛期地质灾害无重大群死群伤的目标。玉树地震灾区隐患排查迅速完成,重要隐患均被严密监控或应急排危除险。
二、以往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主要成效和存在问题
1998年政府机构改革,地质环境队伍(工程地质队、水文地质队)作为地勘队伍的组成部分连同地勘费一并下放地方。地质灾害作为地质环境工作的一部分,是在机构改革之后的10年来逐步成为一项重要职能,越来越受到重视,三定规定我部的职能是组织、协调、指导、监督。近年来,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经历了调查、普查、工程治理从无到有的过程,初步形成了以地质灾害调查为基础,以三峡库区、地震灾区为重点的,少数隐患点实施专业队伍监测,绝大多数采取群测群防监测,逐步开始重大隐患点工程治理的格局。
1、在山区县地质灾害调查基础上形成了群测群防体系
从2003年至2008年,在地质灾害易发区部署完成了1640个县的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工作,基于此项成果初步建立了以群测群防为主的地质灾害监测网络体系。现在全国24万处隐患点均已纳入群测群防体系,有10万群测群防员。实践证明群测群防是我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一大创举,是在现行条件下最为有效的监测体系,创造了无数的奇迹,挽救了大量生命,取得了巨大成功。
1640个县的调查评价程度很低,每个县只安排20万元经费,只能做一些地表肉眼观察工作,基本查清了房前屋后小开小裂小缝,但对较远距离的、具有隐蔽性的、比较复杂的地质灾害隐患还没有查清楚。群测群防体系不健全,主要依靠兼职,缺少必要的经济待遇和设施配备。原因是地质灾害多数分布在山区,大多数都是贫困县,县乡政府在财政上都比较困难。
2、组建了部级和省级及三峡库区地质灾害监测机构
目前全国已形成了由1个国家级地质环境监测院、32个省级监测总站、233个市级监测分站和166个县级监测站组成的全国地质环境监测体系。初步建立了三峡库区滑坡崩塌专业监测网。在典型地区开展了突发性地质灾害专业监测示范工作。问题是全国地质灾害行政管理人员太少,越到基层越少,绝大多数县一个专职人员也没有。香港的土木工程拓展署的土力工程处有700多人从事地质灾害管理,我们全国都算上专职管理人员也不到他们的一半。市、县级地质环境(地质灾害)监测机构建立的还很不普遍,绝大多数市、县没有地质灾害监测机构,现有的机构也还存在着人员少,技术人员更少的问题。经费普遍没有保障,少数机构的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多数是自收自支,与其公益性服务机构性质很不相宜。
3、法规规章逐步完善,管理工作逐步加强
国务院于2003年颁布了《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全国已有29个省(区、市)颁
布了相关的地方性法规或规章。国务院先后发布《国家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和《全国地质灾害防治“十一五”规划》。各省(区、市)和大部分地质灾害易发区的市、县均发布实施了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和地质灾害防治规划。2009年我部印发了《国土资源部突发地质灾害应急响应工作方案》,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地质灾害应急响应机制。建立了部省两级应急专家队伍。2009年,在全国开展以县(区、市)为对象的群测群防 “十有县”(有组织、有规划、有经费、有预案、有制度、有宣传、有预报、有监测、有手段、有警示)建设,已建成321个。在全国推进地质灾害防治行政管理、事业支撑、应急处置、专家咨询、中介服务“五条线”建设,努力提高地质灾害防治能力和水平。2007年以来,在全国先后开展“农村地质灾害防治知识万村培训行动”和“县、乡、村干部国土资源法律知识宣传教育培训”,培训基层干部、监测人员和群众、学生300多万人。2010年,正在在全国开展针对基层国土所和群测群防员的地质灾害防治评估、巡查、宣传、预案和人员“五到位”宣传培训活动,培训10万人。
4、各相关部门的工作配合逐步加强
从2003年起,我部与气象局合作开展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截至2009年,国家、30个省(区、市)、223个市、1035个县开展了这项工作。今年我部与气象局又共同研究进一步提高预警预报的精度,联合发文要求所有市、县都要开展这项工作。我部与建设、交通、铁道等部门联控联防,相关部门对建设工程区、交通干道等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逐步加强。今年我部与交通部、铁道部联合发文,就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共同部署,2次邀请10多个部委联合召开视频会议,共同开展汛期检查,取得较好效果。
三、今后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需要加强的工作和需要解决的问题
地质灾害防治已经是中央领导高度重视、社会各界普遍关注、人民群众充满期盼的大事。我们一方面坚决贯彻落实国务院领导批示指示精神,加强应急响应和应急处置。一方面积极探索深化改革完善地质灾害防灾减灾体系。
1、进一步开展地质灾害调查、普查、排查等基础工作
为建立完善的地质灾害防灾减灾体系,必须加大基础工作力度。全国应开展全面的地质灾害调查,重点地区(300万平方公里)详查工作应加快进度,地震灾区、三峡库区等应做到普查,排查工作应纳入基础工作由专业队伍承担,并每隔一年排查一次,人员集中区附近2000米范围要提高工作程度,部署一批必要的工程勘查。
2、建立市、县地质灾害(地质环境)监测机构
建立市、县地质灾害(地质环境)监测机构是必要的,地下水、地面沉降、地面
塌陷、矿山地质环境、地质灾害等都需要监测,各地的监测机构可以根据不同地区特点有所侧重。监测机构承接地质灾害调查、普查、排查等基础工作成果,可以根据成果、根据群测群防员分布,划定每个群测群防员的监测区域、监测隐患点、巡查路线等,使地调成果发挥作用。
3、以村支部书记、村长、村民小组长为主加强群测群防员队伍
实践证明村支部书记、村长和村民小组长担当群测群防员是最合适人选,他们了解当地情况、熟悉村民、富有责任心。他们当群测群防员遇有灾情险情最方便报告乡镇政府,立即就能使基层政府直接组织抢险救灾。应该给这支群测群防员队伍统一的经济待遇,应由中央财政承担他们的补助经费,这样就能把群测群防的水平提高到现阶段最高水平。
4、国家级和市、县级地灾防治指挥协调能力建设是当前应该加强的两个重要环节地质灾害现在已经成为非常重要的自然灾害,今年暴雨导致人员伤亡90%属于地质灾害。建议在国家层面成立国家地质灾害防治指挥部,我部作为办公室单位,组建地质灾害防治应急中心。
地质灾害防治关键在基层,而我们基层最为薄弱。要加强市、县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形成中央出资由专业的地勘单位进行地质灾害调查,成果由市、县两级地质灾害(地质环境)监测机构承接,群测群防员使用,发现灾情险情报告市县、乡政府应急处置的防灾体系。
5、进一步加大重大地质灾害治理资金投入
《地质灾害防治条例》规定由中央和省级政府负责特大和重大地质灾害治理,现在用于面上的治理资金中央每年出资仅9个亿,与各地需求相比杯水车薪。如能增加到每年40个亿治理进度会大大加快。三峡库区、地震灾区之所以防灾工作做得好,与国家投入力度大是直接相关的。现在有些省级政府也出一些资金,但不普遍,也没有形成制度。各省都应该每年有专项纳入财政预算。市、县两级的地质灾害(地质环境)监测机构的工作经费也应纳入地方财政预算。
第四篇:“地质灾害防范工作计划”政府工作计划
一、汛期地质灾害趋势预测
降水趋势预测。根据市气象局天气预测,年我市主汛期(4-6月)降水量约为1000mm左右,较常年(多年均值为853.3mm略偏多,由于雨量时空分布不均,有降水相对集中期,局部地区有洪涝与内涝发生。
二、主要防治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地质灾害防治责任
地质灾害防灾工作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各地要依照市政府下达的 年地质灾害防治责任状的要求,健全完善地质灾害防灾责任制,重点防御乡镇要有地质灾害防灾工作领导机构,重要地质灾害危险点要落实责任人。各级国土资源部门是地质灾害防治的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职能部门,要在同级政府的统一领导下,依照统一部署、分工负责的要求,与各有关部门加强协作、密切配合、共同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二)坚持汛期地质灾害巡查和值班制度
及时发现并解决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对新发生或新发现的地质灾害及隐患点,各级政府要组织有关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的地质灾害重点防御区域、地质灾害隐患点和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的城镇、学校、居民点、交通干线、旅游景区、重要工程等进行汛前排查、汛中巡查和汛后复查。要及时组织专家调查,划定危险区、设立警示标志,落实防灾措施。同时,及时向受威胁的群众发放地质灾害防治“明白卡”增强他防灾意识和救灾能力。要建立和完善汛期值班制度。重点防御区域,重点防范期内,遇有灾害性天气或较强降水时,市、县两级国土部门要组织相关人员实行24小时值班,坚持通讯疏通,及时了解和掌握本行政区域内的地质灾害动态变化情况,及时妥善处置突发性险情或灾害。
(三)坚持灾情速报及应急调查制度
要健全完善市、县、乡(镇)村(或矿山企业)和重点危险点的地质灾害信息网络,及时掌握地质灾害信息。要坚持地质灾害速报制度,各地各有关单位对出现的突发性地质灾害或隐患,须在4小时内,向市、县二级国土资源部门和上级政府演讲。市、县两级国土部门在接到突发性地质灾害或隐患演讲后,要及时组织有关专家进行现场调查,提出相关防灾措施,必要时及时启动应急预案、采取应急措施。连续集中降雨达80毫米时,要果断撤离所有受地质灾害隐患威胁的人员。
(四)加强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建设
根据我市地质灾害的分布、规模及危害性等有关情况,年已将 市 镇 村石塘等22处危害较大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列为市级地质灾害重点防范点进行监测和预防。各县(市、区)要加强地质灾害实地调查,编制外地的 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确定本行政区域内的县级地质灾害重点防范点,对市、县二级地质灾害重点防范点,要切实落实防灾责任单位和监测人员。对一些可能诱发和加重地质灾害的工程活动,要及时制止、纠正,同时要采取有效预防措施;对已经发生并造成危害的要督促责任单位负责治理。
要进一步完善县、乡(镇)村、组、监测员五级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网络。重点防御区域和隐患点,由所在乡(镇)政府负责日常监测工作。各级国土、气象、水利、交通等部门,要充分利用已有的防灾减灾预警系统平台,及时向社会发布灾害性天气及地质灾害的预警信息,为防灾工作提供信息支持。
(五)加强地质灾害防治知识的宣传、普及工作
重点培训存在地质灾害隐患的乡(镇)国土资源所长、乡村干部和监测人员,要组织全市乡(镇)国土资源所地质灾害防治“五到位”评估、巡查、预案、宣传和人员五个到位)宣传培训。增强地质灾害监测基本知识和应急处置能力。同时,利用广播电视、报刊、板报、宣传手册、培训班等广泛宣传,增强广大群众地质灾害防治知识,提高自我防范能力,把地质灾害损失降到最低。
(六)加大防治经费投入
各级政府要严格按照《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和《江西省地质灾害防治管理方法》规定,把地质灾害防治经费列入地方财政预算,为地质灾害防治的组织、调查、监测、预报、抢险、躲避搬迁、治理以及灾后恢复提供资金保证。依照“谁诱发谁治理”原则,因防汛、水利、交通、城建、矿山等工程建设诱发的地质灾害,由相关责任部门负责地质灾害治理。各地要积极向上级有关部门申请地质灾害防治项目立项。
www.xiexiebang.com【xiexiebang.com范文网】
第五篇:工程建设公司营地HSE管理办法
制度编号:GZ/AQ 037-2013
施行日期:2013-11-01
中国石油工程建设公司
营地HSE管理办法
发布文号:中油建字〔2013〕
号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公司各单位、项目部营地的HSE管理,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营地是指为执行项目而建立的临时性办公和生活场所。
第三条 租赁营地或承包商自建营地,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二章 选址和布局
第四条 营地选址、设计和建设前要进行风险评估,充分考虑到台风、地震、泥石流、海啸、洪水等自然灾害因素的影响,做好各项灾害预防措施。
第五条 海外营地的选址、建设及安防设施配置应满足集团公司企业标准《海外营地安全防范工程建设规范》(Q/SY1428-2011)的要求。
第六条 营地要布局合理,办公区、生活区和辅助设施区分离设置,满足职业健康、安全和环境保护的需要。
第三章
安全管理
第七条 营地用电设施实行统一管理,用电设施必须符合安全和消防标准。
第八条 办公室、宿舍内电器设备安装和电源线的配置,必须由有资质的电工操作。不允许私搭乱接电线。严禁使用燃气灶、煤油炉、电饭煲、热得快、电炒锅、电炉等器具。
第九条 营地自用油罐必须与人员办公和居住区保持安全距离,油罐安装要符合国家安全标准和防火、防雷电要求。
第十条 营地内的施工区域要用隔离板隔离,无法隔离的要拉设警示带,张贴警示标识。营地内的施工活动执行公司有关施工安全的管理规定。
第四章 消防管理
第十一条 营地消防工作要体现“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明确各个区域的消防安全责任人,并挂牌张贴,接受监督。
第十二条 营地选址和布局应充分考虑消防因素。营地内部要布局合理,主要道路宽敞、通畅,在发生火灾等意外事故时,应满足消防车通行。
第十三条 营地活动房应选择阻燃材料。阻燃材料不得使用石棉制品。
第十四条 营地内应配置消防设施或消防水系统。第十五条 厨房用燃料,如液化气、柴油必须放置在厨房外,定期对管线密闭性进行检测。厨房内应配置灭火器、防火毯等必要的灭火设施。
第十六条 员工宿舍每个房间应配置灭火器。员工宿舍区应配备足够数量的消防器材。
第十七条 营地应该设置风向指示设施。营地内应设置消防警报器,并用明显标识指示警报器的位置。
第十八条 营地内应设置紧急集合点。紧急集合点的设置应考虑风向的变化,确保在各种可能的风向条件下都有可供选择的紧急集合点。紧急集合点要单独树立的规范标牌。
第十九条 营地要张贴防火宣传标志,公开消防应急电话。重点要害部位要树立醒目的消防警示标牌。
第二十条 营地必须合理配备消防器材。营地内应配备消防锹、消防斧、消防桶、消防沙等消防必需物品,油罐、厨房、发电机等重要部位应配备推车式灭火器。
第五章
健康和卫生
第二十一条 营地应为员工提供医疗健康服务。设立的卫生所应满足员工的医疗需求。海外员工的健康管理执行公司《海外员工健康管理办法》。
第二十二条 营地应配备救护车或者有可用的救护车资源,确保危急病人能够得到及时转运和救治。
第二十三条 营地应建立卫生防疫制度,预防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
第二十四条 应确保饮用水安全。无论是自备水源,还是外购水,都须经过专业部门检测,确定水质达到饮用标准,方可饮用。
第二十五条 营地应定期消毒,确保营地内无蚊、蝇、老鼠等害虫滋生。
第二十六条 营地应制定食堂管理制度。要做好食堂餐具的消毒,餐厅应配备洗手池、洗涤用品等卫生设施。食品储藏室应满足卫生要求,不得存放有毒、有害物品,不得兼做它用。
第二十七条 营地内的厕所应为水冲式厕所。要确保通风良好,门窗、纱窗齐全,采用防滑地面。厕所数量和大小应根据营地人员数量配置,厕所应及时清扫,定期消毒。
第二十八条 营地内应配置盥洗设施,包括淋浴、洗手洗脸设备等。淋浴间的用电设施必须满足用电安全,照明灯必须安装防爆灯具和防水开关。
第二十九条 食堂工作人员上岗前必须进行体检,体检合格后方可上岗。食堂工作人员包括厨师、帮厨等。食堂工作人员至少每年接受一次身体检查。
第三十条 营区应设置垃圾收集装置并进行分类收集。垃圾箱要定期清洗和消毒,医用垃圾应按照当地政府要求单独处置。
第三十一条 应建立卫生检查制度。要定期对餐厅、操作间、储藏室、员工宿舍、办公室进行卫生检查。
第三十二条 应制定突发卫生事件应急预案。预案内容应覆盖传染病、食物中毒、急性职业中毒、蛇蝎毒虫咬伤等内容。
第六章 环境管理
第三十三条 营地必须严格执行公司和所在国当地政府环境保护管理的有关法规、标准。
第三十四条 营地内外要保持清洁,不准乱扔废弃物,乱倒污水。
第三十五条 无法连接市政排污管网的营地,应自建污水处理设施。污水未经处理不得外排或通过渗坑、渗井向地下排放,不得委托没有资质的单位代为处理。
第三十六条 营地内垃圾要分类存放,临时存放点要远离员工宿舍和办公区。营地产生的垃圾要委托有资质的公司定期清运到当地政府指定的垃圾堆放地点。
第三十七条 自发电的营地应采取必要措施,降低发电机组产生的噪音。
第三十八条 营地内应根据条件做好绿化工作,种植花草树木,美化环境。
第三十九条 保护动植物,保护水源地,把项目活动对于当地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
第七章 员工行为
第四十条 员工应遵守当地法律,尊重当地风俗,建立和谐社区。
第四十一条 员工应遵守营地管理规定,举止文明,行为规范,树立良好的公司形象。
第四十二条 员工应保护当地动植物,严禁捕杀动物,严禁购买、食用野生动物及制品。
第八章 附 则
第四十三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原《中国石油工程建设公司海外工程项目营地HSE管理规定》(GZ/AQ 002-2013)同时废止。
第四十四条 本办法由安全环保处负责解释并监督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