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南川市重点小城镇商业发展规划
南川市重点小城镇商业发展规划
[ 2004-12-14 ]
为了进一步加快商贸流通产业的发展步伐,把南川建设成为渝黔边境的商贸中心,按照重庆市商委《关于制定重庆商品流通“六大建设”、“双十百千”工程实施方案》的要求,结合我市小城镇建设和商贸流通发展现状,“十五”期间认真抓好南平、水江、大观、鸣玉等4个重点小城镇的商业发展工作,并作如下规划:
一、南平小城镇商业发展规划
(一)南平镇商贸流通基本情况
南平镇位于南大门,是重庆市级示范小城镇建设试点镇,“九五”期间南平城镇建设和商品市场网络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初步形成了以南平广场为中心,一个农贸市场和一个工业品市场为辐射点,十条街道门市,村级综合服务社和社区服务业为网点基础的市场网络体系。
截止2001年底,城镇建成面积1.2平方公里,总人口达37000人,其中集镇居住人口9010人,国民生产总值达34285万元,拥有商业网点738个,商贸业态和服务门类齐全,设施较好,交易活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500万元,集市贸易成交额5200万元,该镇工业基础较好,工业企业达150个,工业总产值达23709万元,因此,南平小城镇商业是以工矿型为主导。
(二)南平发展小城镇商业的优势和条件。
1、交通通讯基础良好。南平镇距南川市区16公里,距万盛城区18公里,与万盛、巴南和南川市内的神童、兴隆、南城、金山接壤,是重庆市区进入南川的东南门。有2条国家级二级公路横穿全境,公路成网,交通极为方便。实现了社社通电话,村村通光纤,移动通讯全面覆盖。为商业网点的发展提供了便利的交通和通畅的信息服务条件。
2、工业基础较好。全镇有工业企业150个,主要 有能源、化工、建材等支柱产业,特别是煤炭、水泥、玻璃制品80%销往市外,形成了巨大的生产性服务和消费性服务需求。
3、资源丰富。旅游资源较好,是进入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金佛山的南大门,与万盛黑山相连。境内有千年古刹宝象寺、神仙洞、银杏王等景点。农林矿产资源富足,有药材、银杏、水果、花生、西瓜、蔬菜等农副产品,有原煤、石英砂等矿产资源。
4、小城镇建设初具规模。经过近几年的努力,规划布局合理,旧城改造面大,城镇基础设施齐全。金融、邮电、学校、医院等社会服务体系完善,城镇功能不断提高。
(三)南平小城镇商业发展的基本思路和目标
1、基本思路
坚持以工矿型为主导,搞好社区服务业,新建配置规范的室内集贸市场,大力发展超市、专卖店、便利店和专业特色街,提高餐饮、文化、娱乐、服务业档次,增强市场的辐射聚集能力。
2、奋斗目标。
(1)社会消费品零售额:2001年为6500万元,到2005年实现10500万元,年均递增13%。
(2)集市贸易成交额:2001年实现5200万元,到2005年实现8800万元,年均递增14%。
(3)到2005年新建占地10500平方米、配置规范的室内农贸市场一个。
(4)培育建设1条美食街,2条商业特色街。
(5)到2005年建成超市10个,社区服务小区3个,专卖店、连锁店、便利店达到20个。
(6)到2005年个私商业经营业主达到950户,培育贩运大户30户。
二、水江小城镇商业发展规划
(一)水江镇商贸流通基本情况。
水江镇位于南川东北部,距市中心21公里,交通四通八达,幅员面积235平方公里。是重庆市首批小城镇建设试点、示范中心镇。“九五”期间水江镇城镇建设和商品市场网络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初步形成以南陵大道为中心、农贸市场为辐射点、八条街道门点、村级综合服务社和社区服务业为网点基础的市场网络体系。
截止2001年底,城镇建成面积达1.64平方公里,总人口50004人,其中集镇居住人口7114人,是南川的人口大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19600万元,拥有商业网点675个,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7000万元,集市贸易成交额达5500万元,该镇商贸业态和服务门类齐全,人口众多,公路成网辐射能力强,因此水江小城镇商业发展以商品集散型为主导。
(二)水江发展小城镇商业的优势。
1、交通通讯区位优势。水江镇距南川市21公里,距涪陵区和武隆县80公里。与贵州道真县,南川市内鱼泉、东城、中桥、石墙、铁村和武隆县平桥、白马接壤,石雷公路(原川湘公路)穿越全境,公路和程控电话实现了社社通,光纤村村通,移动通讯全面覆盖,这些都为商贸流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工业基础优势。境内有搬迁后的原“三线”企业宁江厂,现改为宁江监狱。有原涪陵地区企业4家,乡镇企业异军突起。主要有能源、建材、轻纺等支柱产业。
3、资源丰富。矿产资源丰富,是南川的产煤大镇。农林资源富足,主要农副产品有:药材、蔬菜、水果、苎麻、油菜等。草食畜禽发展迅速,目前全镇有养殖大户210户,是南川市瘦肉型生猪生产基地,是周边牲畜市场的集散地,为水江商品市场提供了丰富的货源。
4、城镇建设速度较快。经过近几年的努力,新建了长2公里,宽45米的南陵大道,城镇基础设施齐全。金融、邮电、学校、医院等社会服务体系完善,城镇功能不断增强。
(三)水江小城镇商业发展的基本思路和目标。
1、基本思路。
坚持以商品集散型为主导。新建一个配置规范的室内集贸市场,扩建牲畜市场,大力发展超市、专卖店、便利店,大力培育个体商贩和贩运大户。
2、奋斗目标。
(1)社会消费品零售额:2001年为7000万元,到2005年实现11000万元,年均递增12%。
(2)集市贸易成交额:2001年实现5500万元,到2005年实现9200万元,年均递增14%。
(3)到2005年新建占地10000平方米、配置规范的室内农贸市场。扩建水江牲畜市场,占地2500平方米,建筑面积达到1000平方米。
(4)培育建设1条美食街,2条商业特色街。
(5)到2005年建成超市15个,社区服务小区2个,专卖店、连锁店、便利店达到25个。
(6)到2005年个私商业经营户达到1150户,培育贩运大户50户。
三、大观小城镇商业发展规划
(一)大观镇商贸流通基本情况。
大观镇距南川市区24公里,幅员面积87平方公里,是重庆市小城镇建设试点镇,是重庆市生态农业大观园中心镇。“九五”期间大观小城镇建设和商品市场网络建设、发展态势良好,初步形成了以农贸市场、专卖店、超市为主体,5条街道门市(其中主街道长2公里)、村级综合服务站为网点的市场网络体系。
截止2001年底,城镇建成面积1.15平方公里、总人口达25916人,其中集镇人口7896人。拥有商业网点435个,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3800万元,集市贸易成交额达2100万元。该镇商贸业态和服务门类齐全,商品聚集辐射能力强,可辐射周边10个乡镇20余万农村人口,因此,大观小城镇商业发展以商品集散型为主导。
(二)大观发展小城镇商业的优势。
1、交通通讯区位优势。大观镇距南川市区21公里,距重庆市区92公里,南川至巴南区的二级公路穿越全境,公路、程控电话和光纤实现了村村通,移动通讯有效覆盖。与南川市内河图、木凉、兴隆、白沙、土溪和巴南区的石龙、花桥等7个乡镇接壤。可辐射周边10个乡镇,20余万农村人口,历史以来就是农副产品、工业品批发集散中心。
2、资源优势。水利资源较为丰富,农林资源量大质优,主要农副产品有优质大米、水果、苎麻、茶叶、生猪、家禽等。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大,大观已被重庆市规划为生态农业大观园中心镇。
3、城镇建设基础较好。经过近几年的努力,规划合理,城镇基础设施齐全。金融、邮电、学校、医院等社会服务体系完善,城镇功能日益增强。
(三)大观小城镇商业发展的基本思路和目标。
1、基本思路。紧紧抓住建立生态农业大观园区机遇,依托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努力发展以商品集散型为主导的小城镇商业。改扩建现有农贸市场,使其成为配置规范的室内集贸市场,新建一个占地9500平方米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大力发展超市、专卖、便利店,大力培育个私商业经营业主和贩运大户。
2、奋斗目标。
(1)社会消费品零售额:2001年为3800万元,到2005年达到6400万元,年递增14%。
(2)集市贸易成交额:2001年实现2100万元,到2005年实现4000万元,年均递增18%。
(3)到2005年新建占地9500平方米的农副产品批发市场,改扩建原有农贸市场,使其达到室内农贸市场的规划标准。
(4)培育建设1条美食街,2条商业特色街。
(5)到2005年建成超市10个,专卖店、连锁店、便利店20个。
(6)到2005年个私商业经营业主达到715户,培育贩运大户35户。
四、鸣玉小城镇商业发展规划
(一)鸣玉镇商贸流通基本情况。
鸣玉镇位于南川北部,距南川城区21公里,幅员面积37平方公里。“九五”期间鸣玉镇小城镇建设和商品市场网络建设取得较好成绩,初步形成以农贸市场、蔬菜批发市场为主体,专卖店、超市为辐射点,4条街道门市、村级综合服务站为网点基础的市场网络体系。
截止2001年底,城镇建筑面积0.9平方公里,总人口19300人,其中集镇人口7100人。拥有商业网点320个,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2800万元,集市贸易成交额达1800万元。该镇商业业态和服务门类较齐全,商品辐射周边10多个乡镇15余万农村人口。因此,鸣玉小城镇商业发展以商品集散型为主导。
(二)鸣玉发展小城镇商业的优势。
1、交通通讯区位优势。鸣玉镇距南川城区21公里,境内有南川至涪陵公路南北贯通,鸣玉至大观、水江公路横穿东西。实现村村通公路、程控电话和光纤,移动通讯有效覆盖。
2、资源优势。水利资源丰富,镇境内有龙川江、凤嘴江交贯,渔跳水电站库区淹没水位至镇所在地,因此水流充足。鸣玉属典型的农业区,农林资源富足,农业生产以水稻、小麦、高粱为主,经济作物以苎麻、蔬菜、蚕桑为骨干,是南川的二线蔬菜基地,蔬菜远销重庆主城区、万盛、涪陵、贵州遵义、道真等地,养殖业以生猪为主,年出栏肥猪2万余头。
3、小城镇建设基础较好。经过近几年的努力,规划合理,城镇基础设施较为齐全。金融、邮电、学校、医院等社会服务体系完善,城镇功能不断提高。
(三)鸣玉小城镇商业发展的基本思路和目标。
1、基本思路。紧紧抓住已纳入生态农业园区建设范畴的机遇,依靠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发展以商品集散型为主导的小城镇商业。改扩建现有农贸市场,建设配置规范的室内农贸市场。进一步发展蔬菜生产,做大做强蔬菜批发市场。大力发展超市、专卖店、便利店,大力培育个私商业经济和贩运大户。
2、奋斗目标。
(1)社会消费品零售额:2001年实现2800万元,到2005年达到4300万元,年递增14%。
(2)集市贸易成交额:2001年为1800万元,到2005年实现3800万元,年均递增20%。
(3)改扩建现有农贸市场,在现有占地面积4500平方米的基础上,扩建成占地6500平方米的配置规范的室内农贸市场。
(4)培育建设1条美食街,2条商业特色街。
(5)到2005年建成综合、副食超市10个,专卖店、连锁店、便利店达到20个。
(6)到2005年个私商业经营户达到550户,培育贩运大户25户。
五、小城镇商业发展的主要措施
(一)制定完善规划。根据重庆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小城镇建设的决定》和《关于进一步加快城镇化进程的决定》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制订完善城镇建设规划,尽快完善商业网点布局规划,达到商业网络建设布局合理,设施先进。
(二)加快城镇建设(含商业网点)步伐。小城镇建设采取旧城改造与新区开发相结合的原则,重点搞好基础设施配套建设,进一步增强城镇功能。根据住房制度和户籍管理制度改革精神,制定相应优惠政策,吸引农民到城镇经商办店,不断增加小城镇居住人口。在旧城改造新区开发中注重商业网点的合理设置。
(三)推进集镇农贸市场的改造。采取政府规划、协调、业主投资经营方式,南平镇、水江镇新建室内集贸市场各1个,大观、鸣玉改扩建现有农贸市场为配置规范的室内集贸市场。
(四)优化市场发展环境。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落实整治发展环境的有关政策,贯彻落实上级政策和本镇的具体优惠政策。以开明的态度,开放的政策,大举招商引资,积极引进市内外的单位和个人,到集镇投资建市场和经商办企业。规范服务和收费标准,实行“一站式”服务。为加快小城镇商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第二篇:小城镇发展规划2
*县*镇小城镇发展规划
按照党的十七大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战略要求,为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推进乡村城市化、城乡一体化进程,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围绕小城镇建设、移民搬迁、现代农业“三位一体”发展目标,根据《*县城市总体规划》、《*县村庄布局规划》和*镇的地域环境特点、资源优势以及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和需求,特制定本发展规划。
一、规划区发展现状
(一)经济社会概况
*镇地处*县城以西*公里处,“*”国道和“*”铁路穿境而过。全镇辖*个行政村,*个村民小组,现有农业人口4787户、18223人,耕地面积17831亩,森林覆盖率67.42%。2010年底农村经济总收入11487.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868元,城镇化水平33%。
(二)小城镇建设现状概况
1、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快速发展,城镇功能日益完善。2008年以来,全镇累计用于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达到1020万元,截止2010年底,城镇中心区道路全部硬化,投资350万元建成了长1200米宽25米的世纪新街及其配套五化工程;投资300万元,目前正在建设长486米、宽25米的富民大道,六月份有望竣工投入使用;投资220万元,在*镇政府门前已建成5898.5平方米的集文娱休闲、体育运动、集会活动等为一体的综合性文化广场一座,绿化、亮化、环卫、公厕等配套设施齐全;投资150万元,在规划区所涉及的*村、*村、*村建起了500余平方米的群众文化活动中心,*村文化中心正在建设。城镇建设正硬化、美化、净化“三化”目标基本实现,小城镇综合功能不断完善。
2、移民搬迁顺利实施,城镇聚集吸纳能力凸显。结合2010年“7.24”水灾灾民安置,启动实施了富民大道移民搬迁工程,由于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良好的功能配套设施,搬迁户报名踊跃,限于地块面积,仅实施移民搬迁100户467人。移民搬迁工程的实施,对小城镇经济总量的扩张、地方财力的充实、农民收入的增长和社会事业的进步都发挥了较大的推动作用。
3、产业发展特色明析,发展活力不断增强。镇域规划区内因地制宜发展各具特色的支柱产业,*村已形成千米商贸大街;*村、*村、*村形成了千亩良种核桃产业带;*村、*村建有百头生猪养殖场,*村建有3户千只以上养鸡场;*村、*村已发展茶叶基地2000亩并成立了*茶叶合作社;规划区内产业发展活力不断增强。
(三)*小城镇建设存在的问题分析 *小城镇建设在市、县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下,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整体上看,还依然存在建设水平不高,基础设施不完善,配套服务跟不上,产业支撑力不强等问题。
1、部分干部群众的城镇意识淡薄,城镇观念落后。小城镇建设缺乏中、长远计划,短期行为突出,资源整合不够,未能很好地将小城镇建设和现代农业、发展乡镇企业有机地结合起来。规划区内大部分小城镇居民和农民有改善居住环境和生产生活方式的迫切愿望,但往往依赖政府的多,主动参与的少,没有树立用市场经济的办法建设配套设施和改善人居环境的观念。
2、城镇规模不大,集聚效益较低。有关研究认为,小城镇镇区人口至少在1~3万左右,才能正常发挥集聚功能。*镇区人口6000人,由于规模偏小,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人口和企业的集聚效益十分低下。
3、产业结构不合理,对经济发展带动力较弱。规划区以发展农业产业为主;第二产业中农产品加工业所占比重小,与农业的关联度低;第三产业主要以传统的批零贸易、餐饮业为主。三次产业结构不合理,制约了小城镇整体经济实力的增强,因而缺乏足够的辐射带动作用。
4、投资渠道单一,建设资金不足。当前小城镇发展资金没有稳定的资金来源,主要依靠政府自筹、项目投入;由于地方财力有限,政府投入资金杯水车薪,不能保证小城镇建设应有的资金支持。
5、政策不配套,制约小城镇发展。当前影响小城镇快速健康发展的制约因素主要是土地、户籍和社会保障制度三个方面,由于政策机制还不完善,农民对进城镇落户有很多顾虑,影响着小城镇的快速发展。
二、规划指导思想和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针,以机构改革为动力,以发展小城镇经济为中心,紧密围绕小城镇建设、移民搬迁、现代农业“三位一体”的小城镇的要求,进一步解放思想,充分发挥区域优势,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人口聚集、积极培育支柱产业和特色产业,加快推进农村城镇化、市场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实现小城镇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二)基本原则
——因地制宜,科学规划。从实际出发,抓住区域特点和资源优势,兼顾乡情、民情,搞好小城镇的科学规划和合理布局,突出重点、注重实效,努力做到少占耕地,切实保护生态环境,避免造成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
——尊重规律,循序渐进。小城镇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发展小城镇要符合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尊重农民意愿,既有长远发展规划,又考虑目前现状,坚持经济发展和城镇建设同步,循序渐进。
——深化改革,创新机制。大胆改革创新,广辟资金投融渠道,积极探索公司﹢农户﹢基地产业化发展模式,走出一条在政府引导下以运用市场机制加快小城镇发展的路子。
——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小城镇发展规划要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放眼长远,适度当前;建设要量力而行,分步实施,多出精品。
——整合资源,板块开发。整合项目资金,集中优势资源,倾斜发展扶持,实施板块开发,把小城镇打造成为城镇统筹发展的示范点。
——统筹推进,协调发展。坚持以发展现代农业为主,农商贸并举,大办非公经济和第三产业。促进农村劳动力、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推动二、三产业的发展,促进教育、科技文化、卫生及环保事业的发展,实现城乡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三、规划范围
根据《*镇总体规划》,*镇小城镇规划建设范围以镇政府所在地*街村为中心,辐射周边*、*和*3个村,共涉及4个村41个组1451户5400人,总面积约为480.7公顷,规划建设用地120公顷。规划区范围东起*,西至*上马岭,南到*街,北至*水库,总面积约为5平方公里。
四、规划期限
2011年---2015年,共五年。
五、规划目标
按照小城镇建设、移民搬迁、现代农业“三位一体”小城镇的建设要求,全面推进*镇“城镇现代化、乡村城市化、城乡一体化”的现代化进程,到2013年小城镇规划区内人口由现在的6000人发展达到10000人,城镇化水平达52%。农民人均纯收入净增2500元,达到7500元,年均增长17%,增速高出其他镇5个百分点。全面提升*城镇化水平,有效发挥城镇建设对区域经济的辐射带动作用,使*镇向着经济发达、社会文明、设施完备、环境优美的方向发展。
六、建设内容
按照*镇“三位一体”小城镇建设目标,规划在*小城镇规划区内实施基础设施、移民搬迁、现代农业三大类共计21个项目,概算总投资 16941.2万元,其中申请项目专项建设资金7667.1万元,地方配套1326.3万元,企业及群众自筹7947.8万元。
(一)基础设施建设
1、道路硬化、亮化、绿化工程
(1)建设内容:新建富民路主、次干道的给排水工程、亮化工程、路面硬化工程、人行道铺装工程及绿化工程,高起点、高标准建设苍坊路(富民路东侧与富民路平行一期建设25米宽,420米长),科技路、团结路(与富民路正交的两条道路建设,科技路宽18米长500米,团结路宽25米长300米),使新建中心区形成“井”字型路网。改造长1800米、宽14米的*老街;新建东起*村、西至世纪新街西桥头宽5.5米、长2000米的滨河东路;新建粮站处连接老街至滨河东路宽16米、长300米的康宁路;新建中心小学处连接老街至滨河东路宽16米、长300米的育才路;新建长800米,宽16米连接*村、*村至*国道的安康路,使现有镇区形成“申”字型路网。
(2)投资概算
本项目概算总投资3113万元(其中富民路560万元,滨河东路260万元,苍房路448万元,科技路280万元,团结路360万元,康宁路200万元,老街改造305万元,育才路200万元,安康路500万),资金来源为:申请重点镇建设专项资金1000万元,自筹2113万元。
2、*客运站建设项目
(1)建设内容:在*镇世纪新街西头新建占地2000平方米客运站,配设停车场、候车厅、检测台、公厕等附属设施。
(2)投资概算
本项目概算总投资40万元,资金来源为:申请农村客运站场建设专项资金。
3、水利工程 3.1供水工程(1)建设内容
在*村、*村新建水厂两座,厂房及管理房300m,600 m和100m蓄水池各1座,50 m和30 m调节池个1座,水处理设备2套。
(2)投资概算
本项目概算总投资584.5万元,资金来源为:申请水利专项资金465万元,地方配套59.5万元;自筹59.7万元。
3.2灌溉工程(1)建设内容
在*村、*村、*村衬砌*水库东干渠970米,建引水低坝5座,整修田间渠道2590米,配套田间渠道3800米,配套机井5眼,铺设管道25600米。
(2)投资概算
本项目概算总投资213万元,资金来源为:申请水利专项资金117.4万元,地方配套21.3万元;自筹21.3万元。
3.3河道综合治理工程(1)建设内容
在*河治理河道3500米,修复加固河堤1500米。(2)投资概算 3
333
2本项目概算总投资263万元,资金来源为:申请水利专项资金210.4万元,地方配套26.3万元;自筹26.3万元。
3.4农田建设工程(1)建设内容
在*村、*村、*村修复水毁农田279亩,干砌石田坎1.2万米、1.8万立方,推移土方3.2万立方,覆土6.9万立方。
(2)投资概算
本项目概算总投资120万元,资金来源为:申请水利专项资金96万元,地方配套12万元;自筹12万元。
3.5小流域治理工程(1)建设内容
在*村新修坡改梯2.08hm2,坡耕地造经济林4.46hm2,封禁治理654.46hm2,兴建蓄水池2口,沉砂池2口,沟渠1km,田间道路1km,谷坊2座,新建河堤1km。
(2)投资概算
本项目概算总投资82.2万元,资金来源为:申请水利专项资金65.8万元,地方配套8.2万元;自筹8.2万元。
4、电力通讯项目
(1)建设内容:在*村*村拆迁、架设电力、移动、联通、网通、广播、有线电视线路各2.3千米。
(2)投资概算 本项目概算总投资69万元,资金来源为:申请电力、移动、联通、网通、广播、有线电视建设专项资金。
(二)移民搬迁工程
1、建设内容
到规划期末,在*村新建移民搬迁集中安置小区,实行统一规划,统一标准,分户实施,移民搬迁400户1520人新建房屋400套,新建道路、给排水、硬化、绿化、亮化等配套设施。
2、投资概算
此项目概算总投资5600万元。其中:财政投资1200万元,群众自筹3200万元,基础设施配套1200万元。
(三)现代农业项目
1、设施蔬菜基地项目(1)建设内容
在*河两岸水源稳定、土壤肥沃和群众具有种植蔬菜习惯的*村十一组、五组建设200亩日光温室蔬菜基地,在*村、*村、*村和*村六组建设800亩钢架结构大棚蔬菜基地。
(2)投资概算 总投资2210万元,资金来源为申请省、市、县财政扶持资金共计488万元(省财政资金108万元,市、县财政分别配套260万元和120万元);企业和农户自筹1722万元。
2、无性系茶园建设项目(1)建设内容
在*村新发展无性系茶园800亩,无性系苗圃基地100亩,年加工30000斤无性系茶叶加工厂一个。
(2)投资概算
本项目概算总投资1310万元,资金来源为:申请财政补贴300万元,企业自筹资金1010万元。
3、林业产业建设项目(1)建设内容
在*村、*村、*村栽植和综合科管良种核桃32000株,建成1600亩良种核桃产业带;在*村、*村、*村栽植油茶65000株,建成700亩油茶基地;在*村、*村、*村产业建设地块外的零星荒山栽植侧柏60000株,绿化荒山600亩。
(2)投资概算
本项目概算总投资280.5万元,资金来源为: 申请财政种苗资金50万元、群众和企业自筹资金230.5万元。
4、畜牧养殖示范村建设项目(1)建设内容 在*村建设1个万头生猪专业示范村、在*村建设1个养鸡专业示范村。
(2)投资概算
本项目概算总投资1075万元,资金来源为: 申请 “百千万” 养殖工程资金62万元,群众和企业自筹资金1013万元。
(四)社会事业项目
1、中心小学迁建项目
(1)、建设内容:迁建*镇中心小学,迁至世纪新街西段、富民大道东侧,征地30亩,新建校舍4700平方米,容纳400余名学生就学。
(2)、投资概算
本项目概算总投资1155万元,其中征地300万元,校舍建设855万元。资金来源为国家教育专项资金。
2、医疗卫生项目
(1)、建设内容:实施永清中心卫生院安居工程,新建职工楼1200平方米;建设中医药服务体系中医科;建成*村、*村、*村、*村4各村级卫生室,总建筑面积310平方米。
(2)、投资概算
项目估算总投资216万元,资金来源为申请医疗卫生专项资金。
3、*社区建设项目
(1)、建设内容:新建*社区,占地1500平方米。新建5间2层社区1幢,建筑面积360平方米。
(2)、投资概算
本项目概算总投资40万元,资金来源为社区建设专项资金20万元,自筹20万元。
4、村级文化活动室建设项目
(1)、建设内容:新建*、*、*、*等4个村级文化活动室。配备锣鼓、秧歌服装、音响设备、农家书屋等。(2)、投资概算
本项目概算总投资40万元,资金来源为争取村级文化活动室建设专项资金40万元。
(五)旅游项目
1、上苍农家乐建设项目
(1)、建设内容:新建上苍农家乐30家。
(2)、投资概算
本项目概算总投资300万元,资金来源为申请旅游配套设施建设专项资金150万元,农户自筹150万元。
2、猕猴桃休闲采摘园建设项目
(1)、建设内容:新建、改建猕猴桃休闲采摘园500亩。
(2)、投资概算 本项目概算总投资100万元,资金来源为申请林业建设专项资金80万元,自筹20万元。
3、*水库休闲乐园建设项目
(1)、建设内容:新建*水库烧烤园、改建水上乐园。
(2)、投资概算
本项目概算总投资130万元,资金来源为自筹130万元。
七、阶段目标
(一)2011年目标任务
市政项目:完成投资820万元,新建长468米、宽25米的富民路硬化、亮化、绿化、给排水工程;新建长2000米,宽5.5米的滨河东路。
水利项目:
1、完成投资55.8万元,新建*供水工程,新建水厂1座,厂房及管理房100m,100m蓄水池1座,30m调节池1座,水处理设备1套。
2、完成投资37万元,实施*村自流渠灌溉工程,衬砌*水库东干渠970米,建设长25米引水低坝1座,整修田间渠道1030米,配套田间渠道1600米;投资23万元,实施*村大棚菜喷灌工程,建设配套机井2眼,埋设管道1600米。
323移民项目:移民搬迁100户410人。计划总投资1400万元。其中:财政投资300万元,群众自筹800万元,基础设施配套300万元。
现代农业项目:
1、建设100亩日光温室和400亩钢架结构大棚蔬菜基地,建成标准化育苗点一处(日光温室10亩)。
2、完成投资240万元新建无性系茶园200亩;投资30万元新建无性系茶叶苗圃20亩;投资200万元新建年加工30000斤无性系茶叶加工厂。
3、完成投资215万元,其中申请“百千万” 养殖工程资金24万元,群众自筹191万元。在*村建万头生猪专业示范村,计划发展5户,建设标准化圈舍600m;在*村建养鸡专业示范村,计划发展4户,建设标准化鸡舍1760m。
社会事业项目:
1、完成中心小学迁址的征地及其前期准备工作,启动基础设施建设。
2、完成投资40万元,新建*社区1幢,5间2层360平方米。
(二)2012年目标任务
市政项目:完成投资1280万元,完成长420米、宽25米的苍房路,长500米、宽18米的科技路,长300米、宽25米的团结路的道路硬化、亮化、绿化、给排水工程;新建长300米、宽16米的康宁路。
22交通项目:完成投资40万元,新建占地2000平方米,配设停车场、候车室等附属设施的客运站1座。
水利项目:
1、完成投资528.7万元,新建*供水工程,新建水厂1座,厂房及管理房200m,600m蓄水池1座,50m调节池1座,水处理设备1套
2、投资78万元,实施*村自流渠灌溉工程,建设长30米引水低坝3座,整修田间渠道1560米,配套田间渠道2000米;投资75万元,实施*村无性系茶园喷灌工程,建设配套机井3眼,埋设管道24000米。
3、投资35万元,实施*村农田修复工程,修复水毁农田80亩,干砌石田坎0.35万米、0.5万立方,推移土方0.9万立方,覆土2.0万立方;投资50万元,实施*村农田修复工程,修复水毁农田119亩,干砌石田坎0.5万米、0.8万立方,推移土方1.4万立方,覆土2.9万立方;
移民项目:投资1120万元,其中:财政投资240万元,群众自筹640万元,基础设施配套240万元。移民搬迁80户220人。
现代农业项目:
1、建设100亩日光温室蔬菜基地和400亩钢架大棚蔬菜基地。大棚设计:钢架大棚棚高2米、宽6米、长50-60米;钢索、钢管结构复合大棚两端用砖墙,棚高2米,棚宽8—10米。日光温室按商
323洛市农科所设计的标准模式建造,温室长60米、宽7米。
2、完成投资240万元新建无性系茶园200亩;投资60万元新建无性系茶叶苗圃40亩。
3、投资315万元,其中申请“百千万” 畜禽养殖工程资金38万元,群众自筹277万元。在*村计划发展7户养猪专业户,建设标准化圈舍840m;在*村建养鸡专业示范村,计划发展6户,建设标准化鸡舍2640m。
电力通讯项目:完成投资69万元,拆迁、架设电力、移动、联通、网通、广播电视线路各2、3千米。
社会事业项目:
1、完成教学楼、学生宿舍楼、宿办楼、师生食堂等,2012年秋季开学前竣工交付使用。
2、完成投资180万元,在永清卫生院院内新建安居工程项目,建筑面积1200平方米。
3、完成投资40万元,完成*社区建设项目,新建5间2层360平方米社区1幢。
旅游项目:完成投资100万元,配合上苍房景区开发在*村新建猕猴桃休闲采摘园500亩。
(三)2013年目标任务
市政项目:完成投资505万元,改造完成长1800米、宽14米的*老街;新建长300米、宽16米的育才路。
22水利项目:
1、投资35万元,实施*村农田修复工程,修复水毁农田80亩,干砌石田坎0.35万米、0.5万立方,推移土方0.9万立方,覆土2.0万立方。
2、投资82.2万元,在*村竹园沟新修坡改梯2.08hm2,坡耕地造经济林4.46hm2,封禁治理654.46hm2,兴建蓄水池2口,沉砂池2口,沟渠1km,田间道路1km,谷坊2座,新建河堤1km。
移民项目:投资1120万元,其中:财政投资240万元,群众自筹640万元,基础设施配套240万元。移民搬迁80户220人。
现代农业项目:
1、完成投资240万元新建无性系茶园200亩;投资60万元新建无性系茶叶苗圃40亩。
2、投资165万元,群众自筹165万元。在*村计划发展4户养猪户,建设标准化圈舍480m;在*村建养鸡专业示范村,计划发展3户,建设标准化鸡舍1320m。
社会事业项目:投资5万元,建设中医药服务体系;投资8.5万元新建*村85平方米卫生室。
旅游项目:完成投资130万元,配合上苍房景区开发改建*水库水上乐园,新建水库烧烤园。
(四)2014年目标任务
22水利项目:完成投资263万元,治理河道3500米,修复加固河堤1500米。
移民项目:投资1120万元,其中:财政投资240万元,群众自筹640万元,基础设施配套240万元。移民搬迁80户220人。
现代农业项目:
1、投资240万元,新建无性系茶园200亩
2、:投资165万元,群众自筹165万元。在*村计划发展4户养猪户,建设标准化圈舍480m;在*村建养鸡专业示范村,计划发展3户,建设标准化鸡舍1320m。
社会事业项目:投资15.5万元,建设*村、*村两个卫生室155平方米。
(五)2015年目标任务
移民项目:投资840万元,其中:财政投资180万元,群众自筹480万元,基础设施配套180万元。移民搬迁60户220人。
现代农业项目:投资215万元,群众自筹215万元。在*村计划发展5户养猪户,建设标准化圈舍600m;在*村建养鸡专业示范村,计划发展4户,建设标准化鸡舍1760m。
社会事业项目:投资7万元,建设*村卫生室70平方米。
八、效益分析
(一)经济效益:通过小城镇现代农业的发展,有效提高农业产业效益,增加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通过发展畜牧养殖业年总收入预计达到2000万元,农民人均增收1000元以上;新发展1000亩设施蔬菜,年总收入预计达到1088万元,农民人均600元以上;发展千亩良种核桃3年后年总收入达到1800万元,农民人均可达900元。通过以上现代农业的发展,农民人均纯收入净增2500元,切实增加农民收入。
(二)社会效益:通过小城镇建设带动农村非农产业发展,激活农村经济,可培育大量上下游产业,不断吸引周边相关配套产业的集聚;利用各种优势,吸纳外部资本进入,可形成一大批具有小城镇特色的产业品牌。进一步缩小城乡差距,提高农村医疗、养老、教育等社会保障能力,促进农村市场的消费,促进农村劳动力在本地就业,解除外出务工之忧,进而推进城镇化进程,提高城镇化水平。
八、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为确保*小城镇建设发展规划项目的顺利实施,县、镇、村三级分别成立项目实施领导小组,并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镇上成立小城镇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由镇政府镇长担任组长,分管领导担任副组长,相关单位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发展规划的实施,研究解决实施过程中的重大问题。在项目实施区派专人负责项目的组织协调、任务落实、检查验收等工作。
(二)广辟门路、拓宽投资。抓好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现代农业发展,关键是投入。适应市场经济要求,通过广辟门路,建立以农村集休和农民个人投资为主,国家、地方、集体、企业、个人和外资共同投资的多元化、多渠道的小城镇建设投资体制,解决资金制约问题。
(三)强化管理、用好资金。对项目资金采取设立专户,依托当地银行放贷的模式进行运作,实行专款专用,专户储存,单独核算,严禁挤占挪用,规范用款程序,管好用好资金。
(四)加强协调,积极衔接。积极同市、县有关部门沟通协调,整合资源,捆绑项目,倾斜扶持,形成齐抓共管的合力。
(五)建管并重,确保质量。建立健全小城镇规划建设管理机构,做到职责、人员、经费三落实。对规划区内的管理严格实行“一书两证”制度,坚决杜绝无证施工和违章建筑。加强工程质量管理,严把工程项目的设计审查关、施工资质关、材料质量关、施工监督关、竣工验收关,确保建设质量。
(六)深化改革,配套政策。改革户籍制度,鼓励吸引农民进镇落户、务工经商。其子女入托、入学、就业等方面,可享受与城镇居民同等待遇,为农民进入小城镇消除户籍障碍。改革小城镇土地使用制度,城镇建设用地应一次性规划到位,分步实施,土地利用根据城镇建设发展规划,由政府统一征用、统一规划、统一开发、统一出让(出租)、统一管理;小城镇建设用地,除法律规定可以划拨外,一律实行有偿使用,最大限度聚集资金。稳定农民对土地承包期30年不变的政策,保留进镇落户的农民对承包地的承包权利不变;同时,进行土地使用权流转制度创新,采取恰当措施引导农民通过委托经营、租赁经营或有偿转包等形式,解决好土地使用权的合理流转问题。改革社会保障制度。根据小城镇特色和市场经济体制要求,尽快建立起涵盖面广,不同城镇居民者能受益的失业保障、养老保险和合作医疗保障等社会保障制度,解除进镇农民及其相关人员的后顾之忧。
第三篇:2013重点小城镇建设标准
重点小城镇建设标准
为了科学指导重点小城镇建设,切实改善城镇面貌,提升基础设施水平,按照城市社区的标准,以及居住相对集中、设施配套相对完善、城乡公共服务均等的要求,依据标准化模块的理念和相关规范,制定自治区重点示范镇建设标准。
一、市政设施
1、道路交通
道路系统完善、等级清晰、全部硬化;人均道路面积达到9平方米;道路绿地率大于20%;配置完善的标志标线、信号灯、护栏、隔离墩等交通安全设施。
2、公共停车设施
配备公共停车场1处以上,人均公共停车场面积达到0.7平方米以上。
3、汽车客运站
配备汽车客运站一处,建设四级及以上级别汽车客运站。
4、广场
建成游憩休闲广场1处以上,人均广场面积不少于0.2平方米,广场内绿地率应大于25%。
5、地名标志
设置完善的符合国家标准的地名标志,镇名标志设置两块以上,镇区街、路、巷、桥梁、小区、广场、园林、车站、开发区等均应设置地名标志。
6、供水
自来水厂建成,供水保障体系完善,供水能力满足城镇社会经济发展需求,自来水管网普及率达到85%以上,供水水质综合合格率大于95%。
7、排水
采用雨污分流的排水体制;规划的生活污水处理厂或污水处理设施建成运营,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60%以上。
8、供电
主要电源按照规划进行扩容或完成新建,满足生产生活需要,中低压输配电网络可靠性达到90%以上;重要地段实现埋地敷设。
9、电信(广播电视)、邮政
邮政、电信局(所)布局合理,方便居民使用;电信(广播电视)端局和邮政支局按要求配备;重要地段的通信线路实现埋地敷设。
10、燃气
储配站选址合理(具备燃气供应条件的城镇),供气能力满足城镇供气需求,高压输气走廊得到有效保护控制,燃气普及率达到60%以上。
11、照明和亮化
实施城镇亮化工程,城镇主次干路及广场、游园等亮灯率达到90%以上。
12、环卫
按照规划完成生活垃圾收集、转运、处理系统;生活垃圾处理场建成并投入使用,生活垃圾处理率达到60%;公厕设置不少于每平方公里3座;主、次干路两侧废物箱按要求配置完善。
13、园林绿化
建成公园1处以上,公园内绿地率大于80%;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不少于6平方米。公共绿地等级清晰、布局合理,能够满足500米服务半径的要求。镇区绿地率不少于30%。
14、防灾减灾
按照城镇防洪标准完成了堤防及其相关设施的建设、维护工作;行洪区内无碍洪的建(构)筑物。
按照城镇消防要求配备镇区消防站、消防通讯、室外消防栓等设施。
建立了地质灾害预警预报系统,对镇区各类地质灾害进行有效监测;开展了生态治理与工程防治相结合的防治工作。
广场、公园等避难场所建有公共饮水等救生设施和其它卫生设施,人均避难场所面积不少于3平方米。
二、公共服务设施
1、教育机构
建成符合国家标准的公办乡镇中心幼儿园一所以上,建设符合自治区标准的乡镇中心小学1所以上,根据学区学龄人口情况和需要,规划设置初级中学。人口规模大于5万人的镇应建设高中、职业学校或职业培训中心1所。
2、文体科技
应设置综合文化体育中心、体育场馆、科技站、图书馆、影剧院等设施。
3、医疗保健
设置卫生院、计划生育站一所以上,疾控中心一处。人口规模5万人以上的镇应设置医院。
4、商业金融
建成400平方米以上连锁经营超市、宾馆、银行及储蓄所一处以上,综合性商业中心基本建成。
5、社会福利
建成社区服务中心(含广场)一处,独立设置或者结合镇区其他公共设施设置残障人康复中心一处。建成社会救助服务中心一处,农村五保对象超过80人的,建成敬老院一个,不足80人的,应与周边乡镇联建敬老院一个。
6、集贸市场
建成面积不少于2000平方米的农贸市场一处,百货市场一处以上,其他专业市场根据镇的特点和发展需要设置。
三、环境质量
空气质量达到(GB3095-96)二级标准。全年空气污染指数(API)≤100的天数大于292天(能源化工镇可适当降低要求)。居住区、商业区声环境达到(GB3096-2008)二类标准。河流城区段达到(GB3838-2002)《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标准。
四、相关依据
1、《镇规划标准GB50188-2007》
2、《城市公共设施规划规范GB50442-2008》
3、《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2002年版》
4、其他相关行业规范和标准
第四篇:小城镇建设情况、问题及发展规划建议
河南省许昌市小城镇建设情况、问题及发展规划建议
一、许昌市村镇规划建设的基本情况
许昌市现辖有许昌县、鄢陵县、襄城县三县、禹州市、长葛市二市,魏都区一区。全市共有78个乡、镇;其中建制镇35个,行政乡43个(禹州市9镇13乡、长葛市8镇4乡、许昌县7镇9乡、鄢陵县5镇7乡、襄城县6镇10乡);全市共有行政村2223个,自然村6217个,总人口396万人(不含许昌市城区、禹州市区、长葛市区),其中35个建制镇镇区人口59.0万人;全市小城镇镇区建成区面积107平方公里(含鄢陵县安陵镇、襄城县城关镇)。
全市建制镇中有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1个(神后镇);国家级小城镇建设试点镇2个(后河镇、神后镇);河南省小城镇建设重点镇6个(尚集镇、神后镇、石固镇、大周镇、顺店镇、陈化店镇);许昌市小城镇建设试点15个(后河镇、神后镇、尚集镇、石固镇、大周镇、顺店镇、陈化店镇、马栏镇、鸿畅镇、梁北镇、坡胡镇、南席镇、张潘镇、王洛镇、颍桥回族镇)。
全市建制镇中先后有19个镇被河南省建设厅授予“中州名镇”,其中许昌县尚集镇曾被国家建设部授予“小城镇建设示范镇”、长葛市石固镇曾被国家建设部授予“小城镇设先进单位”荣誉称号;长葛市大周镇、禹州市神后镇、鄢陵县安陵镇、襄城县城关镇于2003年被国家建设部等六部委批准命名为“全国小城镇建设重点镇”。
在市委、市政府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与管理工作的总体部署安排下,全市村镇建设工作积极稳妥进行,取得了明显成效。
二、目前村镇工作存在问题
许昌市村镇规划建设在取得成绩的同时,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村镇规划建设工作是一项综合的系统工程,需要各级政府和各个部门的重视和积极参与,齐抓共管,才能取得扎实效果。
二是搞村镇规划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资金缺口严重。实施村镇规划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资金的短导致规划建设力不从心,并已成为影响该项工作开展的重要原因。
三是个别乡镇对村镇规划建设工作重视不够,规划意识淡薄,投入力度小,有的乡镇虽然编制了规划,但是得不到贯彻实施,有的不按规划进行建设。在规划建设管理上,由于各乡镇管理机构没有得到理顺,村镇规划建设管理相对滞后,无序建设现象严重,直接影响了该项工作的健康有序开展。
四是基础设施不配套。多数村镇基础设施不完善,道路硬化率低,排水设施少或根本没有排水设施,绿化水平低,公共绿地少,有的村镇绿化缺乏管理,有的村镇连一座公厕都找不到,严重影响村镇的整体功能。
三、下一步村镇工作发展规划建议
1。继续加强村镇规划编制工作
进一步加强村镇规划编制工作,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发〔2006〕1号)、《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施意见》(豫发〔2006〕1号)、《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全省村镇规划和村庄治理工作的意见》(豫政办〔2006〕98号)以及《河南省建设厅关于贯彻建设部<县域村镇体系编制暂行办法>的通知》(豫建村镇〔2006〕10号)文件精神,保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健康有序展开。
一是进一步加强县(市)域村镇体系规划,优化城镇、村庄空间布局,统筹安排县(市)域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力争在07年启动全市县域村镇体系规划,确定一个县(市)域村镇体系规划工作试点,并至少完成一个县(市)域村镇体系规划;到2008年,全市2个扩权县(市)完成县(市)域村镇体系规划;到2010年,全部完成县(市)域村镇体系规划。
二是科学编制乡镇总体规划,努力把各乡镇建设成特色鲜明、规模适度、设施完善,具有较强辐射能力的农村区域性经济文化中心,使其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支撑。07年许昌市建制镇、乡集镇的总体规划和近期建设规划修编完成40%以上,国家、省重点镇全部完成;08年60%的建制镇、乡集镇完成总体规划修编;到2010年,全部完成建制镇、乡集镇总体规划修编。
三是合理编制村庄规划。在县(市)域村镇体系规划和乡镇总体规划指导下,根据村庄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条件,合理编制村庄规划,统筹村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塑造各具特色的村庄空间形态。07年底全市村庄建设规划完成10%以上,08年20%的村庄完成村庄规划。到2010年,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初步建立起具有中原特色的村镇规划和村庄治理工作机制。重点抓好交通线、旅游线、产业带上的村庄规划和治理工作,尽量使其连点成线、相对集中,形成点线面相结合的格局。
四是优化新农村建筑设计。在村庄规划的指导下,根据当地自然条件、人文习俗,优化农村民居和公共建筑设计。为农民设计经济安全适用的不同户型住宅,满足不同层次农民的建房需要。
2。重点抓好村庄环境治理试点工作;
在做好县(市)域村镇体系规划和村庄建设规划的基础上,从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入手,大力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引导和帮助农民重点解决柴草乱垛、粪土乱堆、污水乱倒、禽畜乱放、住宅与畜禽圈舍混杂等问题,推广沼气、太阳能等清洁技术,努力实现村容整洁。
加强各个乡镇的分类指导,根据各地城乡自然环境与发展状况和各类村庄的不同特点,区分就地治理、迁村并点、古村保护、“空心村”治理、“城中村”改造等不同类型,积极探索各具特色的村庄规划建设与治理模式。在此基础上,选择一部分经济实力强的村庄,搞好村庄规划,优化村庄布局,完善基础设施,加快整治步伐,增强典型示范效应;选择一部分经济条件较好的村庄,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实施“一建三改”(建沼气池,改厨、改厕、改圈),建设村庄道路、垃圾收集处理和给排水系统,完善公共环卫设施,建立健全规章制度,逐步形成长效工作机制;对于经济条件较差的村庄,要量力而行、尽力而为,发动群众在庭院和房前屋后种植花草、果树,美化环境,组织农户投工投劳整修村道,修缮、粉刷沿路房舍墙面,建立垃圾收集池等,逐步改善农村环境卫生和村容村貌。工作推进要充分考虑农民的承受能力,立足现有基础,不盲目攀比,不贪大求洋,防止大拆大建。
3.积极开展村镇规划技术服务;
市、县村镇建设系统要加大服务力度。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建设,深入展开规划、设计和技术下乡活动。组织专业规划技术人员深入农村,为农民建房、修路、改水、改厕、改善人居环境等提供服务。组织学习推广《社会主义新农村村庄建设规划导则》、《社会主义新农村村庄规划建设指导手册》和《河南省社会主义新农村住宅示范图集》。进一步向农村普及规划、建设、整治、建房的基本常识。继续组织规划技术下乡服务,向广大群众和基层工作人员宣讲有关政策和专业知识,积极开展业务技术培训,引导农民相对集中建房,提高农村规划意识和农村住宅的设计、建设水平。
4。完善村镇规划管理工作机制;
一是加强学习培训,组织全市村镇建设系统工作者认真组织学xxx省、市文件精神,统一思想认识,提高工作的紧迫性和自觉性。加强对村镇规划建设管理队伍专业技术培训,邀请村镇规划建设技术专家进行培训。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业务水平;
二是加强调查研究。转变作风,重心下移,围绕新农村规划建设和村庄治理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和各类试点的进展情况,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注重解决实际问题,积极探索建设主管部门发挥职能作用的途径和渠道;
三是加强法律法规宣传,提高群众法律意识。大力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加大对新农村建设和村镇规划建设方面的法律法规知识的宣传力度,宣传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意义和搞好村镇规划建设的重要性,提高广大城乡居民的政策意识和依法规划建设意识,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取得良好社会效应。
四是建立领导干部联系点制度。对部分试点村庄的规划建设工作,由委领导重点联系,随时掌握情况,抓在手中,抓出成效,抓出亮点,抓出经验。
五是健全工作督察机制。根据重点工作进展情况,每年进行一次督察,并将督察情况上报;
六是继续整合社会资源,形成工作合力,增强对部门之间、上下之间合作共事的认识,提高多方协同、齐抓共管的水平
第五篇:2016年小城镇建设工作思路及重点
为了提升我镇城镇化水平,适应我镇经济发展的需要,改善人民群众居住生活环境,切实让我镇城建城管工作上一个台阶,努力把我镇建设成靓丽宜居的滨江小镇,2016年我镇城建城管以及小城镇建设工作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严格控制镇区、规划区、小集镇以及各村、各路沿线建房户的规划管理工作。会同市规划局抓紧做好“镇总体规划修编”工作,让全镇各项建设有法可依,有章可循。2016年配合镇政府主要抓好工业园以及旅游园区沿线的建设规划管理。
2、加大镇区镇容镇貌管理力度,彻底改善脏乱差现象。一是规范镇区广告牌的设置,取缔站立广告牌,统一设置门店广告牌。二是规范镇区乱停乱靠现象。修建一至二处固定停车场(关庙街两侧以及兽医站院内),会同交警、交通等部门规范化设置沿街临时停车位,限停路段设置摄像头,坚决杜绝交通堵塞现象,开放企事业单位院内停车场,在关庙街路口设置红绿灯指示。三是增加街道洒水次数以及范围(上、下午各一次,增加城隍街、关庙街以及沿堤沟路、小公社路段洒水)。三是拆除镇区站柱遮阴棚和门前砖墙棚。
3、规范镇区市政设施的管理和维护。加强“门前四包”责任落实,各单位门口人行道、下水板损坏,由各单位出资解决,其它位置由城建部门登记,预算后修缮。今后将对全镇市政设施登记造册,加强管理,加强全镇绿化的养护和管理。
4、积极引导将镇区闲置土地进行居民小区和商业小区规划建设,今年将原化工厂再建一座标准化的住宅小区,将原供销社仓库改造一个商业市场与现有集贸市场进行合理利用。
5、认真完成示范通道立面改造以及市政设施建设。今年重点完成小公社示范通道违章建设的拆除以及立面改造和市政设施建设,完成彭场美食街的立面改造工作。
6、配合市公路局荷沙公路改道的拆迁以及协调工作,严格控制公路两侧乱占土地,随意建设等现象。
7、重点做好重点路段拆违工作。2016年将拆除边湾村至鲍咀村人民路沿线所有占道建筑物,拉通沿堤沟明星村和江汉村的尾段,对剩余违建坚决拆除。
8、合理规划引导各种市场,提升城镇化水平。一是联合文化、工商、公安等部门,整合镇区3家网吧,并建成一个夜市市场。二是会同食药所对镇区灶台进行规范化管理,杜绝门店搭建灶台现象。三是由镇政府协调组织相关单位对镇区3家废品回收站、4家杉木行、2家蜂窝煤厂进行综合整治,正确引导,该搬迁的搬迁,该停业的停业。四是对6家洗车行进行规范化管理,对造成环境污染以及占道的坚决取缔。
9、提升人民群众文化娱乐休闲档次。今年将高标准建设老干部活动场所一处和在江汉村修建一座2万平方米的休闲娱乐文化广场,切切实实让老百姓过上宜居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