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选调生讲座讲稿[定稿]
一,选调生定义以及和 公务员 选聘生 和三支一扶的区别和联系
选调生概念:选调生是各省区市党委组织部门有计划地从高等院校选调的品学兼优的应届大学本科及其以上的毕业生的简称,这些毕业生将直接进入地方基层党政部门工作,作为党政领导干部后备人选和县级以上党政机关高素质的工作人员人选进行重点培养,选调生也属于公务员系统,但应该说与普通公务员还是有一定区别的。最直观的就是:选调生的个人档案名义上属于地方党委的组织部门管理,而公务员档案一般属于人事部门公务员局管理。
选调生与各单位招录的国家公务员都是国家公务员,不同点主要有:
培养目标不同
选调生的培养方向主要是党政领导干部后备人选和县级以上党政机关高素质的工作人员人选;公务员一般招考的是非领导职务国家公务人员。
选拔程序不同
选调生的选拔采取本人自愿报名、院校党组织推荐、组织(人事)部门考试考核相结合的办法;而公务员录用考试采取笔试和面试的方式进行,不需要院校党组织推荐。
培养管理的措施不同
选调生到基层工作采取岗位培训、(一般是在安徽省行政学院培训 我在9月中旬在此培训)脱产轮训等多种形式,选调生在基层工作期间,至少要脱产培训一次,时间一般不少于3个月;而公务员主要采取岗位培训的形式,在工作初期一般不安排脱产培训。
管理使用有所差别
选调生是省委组织部的后备干部,放到基层锻炼,人事权归省委组织部管辖,委托接收单位考评。调动范围是全省建有党组织的各级党政机关、事业单位、人民社团,可以理解成一种特殊的干部身份。
公务员是针对具体职能的职位,人事权一般归该单位人事机构或上级单位人事机构或人事厅管辖。一般只要有人事权的单位都有管辖权。调动范围取决于人事归属单位,在该单位人事管理范围内调动。
发展前景有所差别
选调生是省、市、县委组织部掌握的后备干部,而招考录用的公务员,是普通的机关工作人员。选调生提拔速度比公务员快得多,一般本科毕业定科员,硕士定副科,博士定正科。但是一般情况下都是非领导岗位,因为不会要一个菜鸟去管理一个团队。我国干部队伍中,许多年轻有为的领导干部都是选调生出身。所以,组织部门一直把选调生工作视为优秀年轻干部的“源头工程”。
选调生的提拔一般采取借调方式,借调满一年可转入借调单位,有公务员岗位编制的不通过公开公务员考试直接提拔,借调单位可以是省级机关或该生所在市级组织部人事范围内
可以理解为选调生是先人后岗,公务员是先岗后人。
选调生一般要分配到基层去锻炼,条件艰苦,福利少(不是单一情况,东部、中西部部分发达地区情况明显不同),但两三年后就会上调。
所谓选调生参加公务员考试主要是指跨区报考,比如报省直单位或其它地市机关,是主动报考而非单位看中借调,这种情况在选调生提拔中比较少,除非混不下去了或觉得有蛮好的机会才会这样,而且和一般公务员身份报考不一样的是:公务员报考公务员必须在原单位工作达到一定年限,且报考前要和原单位脱离人事关系,考不上就完了;选调生不受任何条件限制,只要原单位同意报考且达到报考条件既可报考,考不上也可以回原单位工作,饭碗不丢!
选聘生:系是特指从2008年开始由中央组织部牵头,各省委组织部负责实施的一项组织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任职的工程。目的是从广大高校应届和近几届毕业生中,选择聘用一批优秀大学毕业生到农村任职,同时,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还有利于为党和国家培养来自基层一线的干部,改变近几年直接从应届高校毕业生中招录公务员多,而从农村基层一线招录公务员少的格局。
选调生是直接从高校选聘的优秀应届毕业生,考上了直接就是公务员的行政编制身份;村官(选聘生)也是针对应届毕业生的,但不属于公务员。但是选调生和村官都是到最基层的。选调是到乡镇和区街道办事处,而村官是到村任职。并且没有编制,一般都要三年期满 在考试,也有转为事业编制的机会,但是条件比较苛刻。
而三支一扶:、是指大学生在毕业后到农村基层从事支农、支教、支医和扶贫工作。计划的政策依据是国家人事部2006年颁布的第16号文件《关于组织开展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从事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工作的通知》,其目的在于为高校毕业生向基层单位落实就业问题提供具体的指导和保障。
工作时间一般为2年,工作期间给予一定的生活补贴。工作期满后,自主择业,择业期间享受一定的政策优惠。有的时候原服务单位有职位空缺或有相对应的自然减员需补充人员时,要聘用服务期满考核合格的“三支一扶”大学生。相关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应拿出不低于40%的比例,聘用具有两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的高校毕业生,在同等条件下要优先聘用“三支一扶”大学生。一般情况下,近年来 芜湖地区的三支一扶的学生都基本转为事业编制。
二,考试方式,和备考技巧
考试方式:
行测:常识判断、言语理解、判断推理、数量关系、资料分析五个部分;具体题型大致如下:言语理解分为逻辑填空和片段阅读两类题型,判断推理分图形推理、定义判断、类比推理、逻辑判断,数量关系主要是数学运算题型。
申论:申论一定要吃透材料知道他想知道什么 希望考生答什么。阅读之前一样要有问题的意识,要把所有乱七八糟的材料看成一个整体,不管考试问你的是什么类型的问题,你一定要有一个思路:那就是:是什么 为什么 怎么办 简单而言就是 原因 现状 对策,而 原因有大有小··大的是什么 小的是什么 从政府角度是什么 从个人社会角度是什么 现状的表现 表面上是什么 实质上又是什么 对策 也是有大有小的 大的方面到政策的制定(包括听证等)小的方面到政策的执行 反馈 总结··· 一般有:(一)归纳概括题
(1)概括全部内容题型。包括两类:一类是全部材料的内容,一类是概括一则或者数则材料的全部内容。考生要遵循材料内在逻辑,按照“情况-问题-原因-对策-意义”逻辑顺序,详略得当地安排各部分。
(2)概括部分内容。主要表现就是概括问题、原因等等。对于概括部分内容的试题,考生要注意在概括题干的主要要求时,要注意言简意赅,直入主题,不要乱添铺垫,要视字数而定。这种题型的答案内容,主要主要是并列的,因此,考生要全面概括出来,不要落掉任何一点。
(二)综合分析题
考生在作答综合分析题的过程中,要时刻保持严密的逻辑思维,把材料所反映的要点合理地组织起来,一步一步地阐述清楚。
(1)启示型分析题。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条理清晰地将材料中问题和现象蕴含的经验和教训逐条阐述出来。
(2)解释型分析题。首先要直接点明材料的本质含义,引领全篇;然后运用理论阐述本质含义,并结合材料具体事例进一步深刻阐述;最后作出权威的结论,重申本质含义,突出重点。
(3)评论型分析题。针对某一个观点评论,考生要直接表明观点,破题表态;然后结合材料,从观点或现象的原因、影响等方面论证自己的观点。对几种不同观点的评论,考生首先要分别概括评论对象,作为评论观点正误的依据;然后,给出自己的观点和结论,并进行解释和阐述。
(4)判断型分析题。先对题目给定的备选项与给定材料的原文进行比较,找出差异,看是否和符合材料的主旨,然后概述理由,对错误的选项要阐述错误的理由,并提出简洁的修改对策。
(三)提出对策题
发现问题、界定问题都要从材料中分析得出。申论材料主要有三种材料构成,案例型、数据型和观点型。材料的问题主要集中在案例型和观点型材料中,考生要善于从具体事例中发现问题,从观点型材料中概括问题。
申论考试材料涉及很多事件主体、事件对象、各方观点及利益,考生在解读材料时,往往无从把握。首先,考生要明确材料的主要思想倾向,即出题者的要求。把握住主要倾向后,把材料中的观点,问题归类,去粗取精,保留考查的内容。其次,理顺利益关系。材料反应的问题往往涉及众多利益群体,考生要根据主要思想倾向理顺各方利益,综合考量后,制订兼顾各方利益的折中方案。
(四)应用文题
熟悉常见公文的写作格式和要求。公文种类繁多,写作要求和格式各有千秋,考生很难驾轻就熟,然而,公务员考试考查的公文种类主要是比较常见的几类,也是日常经常见到的几种公文,比如,通知,宣传纲要,事件调查等等。因此,考生只要掌握几种常见的公文种类就可以了。
明确作答思路和逻辑,做到条理清晰。公文特殊之处除了格式,就是内在逻辑,公文是有关政府机关、团体和企事业单位在公务活动中的文章样式,是一种正式文章,对内在逻辑有明确的要求。公务员考试公文题也是有严谨的内在逻辑的,即“情况-问题-原因-对策-意义”,那么考生就要熟记这个解答思路,详略得当地安排各个环节,可以迅速解题。
(五)文章写作题
考生在申论写作过程中还需掌握必要的技巧,这样才能帮助考生短期内高效掌握申论文章写作,提高实战成绩,增强应试信心。下面国家公务员网申论辅导专家从标题、开篇、铺展、结尾四个环节,介绍几种新颖实用的申论写作技巧。
(1)好的标题是文章的点睛之笔,题目的好坏决定着阅卷老师第一印象的好坏。因此,考生必须要给文章拟一个精彩的、响亮的题目,抓住阅卷老师的眼睛,让老师看了过目不忘,一见倾心。
考生可以运用二种技巧,一是小处着眼,以小见大。在申论文章所给出的资料中可能包括很多角度、很多问题,所以我们应该从小入手选题,选择一个小的角度然后再作适当的扩充,能使话题由小变大,由虚变实,由抽象变具体。二是语言有力,匠心独运。根据申论文章的特殊文体、语言环境和内容,灵活巧妙地使用一些写作手法,比如正副标题、引用名言警句等,语言干净利落,铿锵有力,让题目生动形象,精练紧凑,含蓄隽永,这样会使整篇文章锦上添花。
(2)文章开头要高屋建瓴,从高处落笔,亮处着墨。起笔要有力、开头要开得精彩,方法是起笔要高。在文章开头,我们运用最醒目的语言,直接申明题旨,点明文章主题,提出最高层次的论点,增强说服力和感染力。点明问题要从亮处着墨,从成绩、进步、优势等积极面说起,先说亮点,后说阴暗面;多说成绩,少说问题;多颂扬,少报忧。通过合理分配“成绩”与“问题”的笔墨,使论述焦点集中于“成绩”一类亮点,给全文奠定一个积极的基调,最终指向问题的解决,使阅卷者有一个上佳印象,对引起下文也有积极作用。
(3)文章的展开部分主要是原因、影响和对策的阐述及论证部分,那么,我们要深刻地分析原因,客观地总结影响,充实地完善对策。文章阐述和论证的全面展开,应多有转折、有递进、有对比,要综合运用各种论证方法,深刻、客观、充实地展现文章的主体,全面提高材料组织力、文字表现力,使文章步步为营,跌宕起伏,始终吸引读者,不断将读者导向自己的观点,让阅读者知道问题将怎样解决。
(4)文章结尾,内容上,无论我们问题是否解决,情况是否好转都要指明问题的解决上来,分析或者展望问题的解决,给阅卷老师一个美好的结果。结尾方式上,考生可以引用名言警句增加文采;引用政府政策理论,增加深度;总结前文,前后照应畅想未来等等。
(一般会有材料 从工作局面之类的入手,还有就是工作方法 还有就是一般以选调为主题写一篇文章)
三,复习安排:
了解概况
真题 专项突破 模拟 笔试时间为520 最后冲刺阶段了··
四,选调生面试
结构化面试介绍和评分标准:一般都为结构化面试:因为结构化面试具有试题固定、程序严谨、评分统一等特点。一般是7到11个考官和3到5名的工作人员。一般是三到4题,有时候是考官提问,结合自身(先阅读材料在听题)。一般有8个评分的标准:
(一)综合分析能力:、具体标准(1)对事物能从宏观方面进行总体考虑;
(2)对事物能从微观方面对其各个组成成分予以考虑;
(3)能注意整体和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各部分之间的有机协调组合。
(二)言语表达能力 :具体标准
(1)理解他人的意思;(2)口齿清晰,具有流畅性;(3)内容有条理、富有逻辑性;(4)他人能理解并具有一定的说服力;(5)用词准确、恰当、有分寸。(三)应变能力:具体标准
(1)有压力状况;(2)思维反应敏捷;(3)情绪稳定;(4)考虑问题周到。(四)计划、组织、协调能力:具体标准
(1)根据部门目标,预见未来的要求、机会和不利因素,并作出计划;
(2)看清相互依赖的冲突各方间的关系;
(3)根据现实需要和长远效果作出适当选择;(4)及时作出决策;
(5)调配、安置人、才、物等有关资源。
(五)人际交往的意识与技巧 :具体标准(1)人际合作的主动性;
(2)对组织中权属关系的意识(包括权限、服从、纪律等意识);
(3)人际间的适应;
(4)有效沟通(传递信息);
(5)处理人际关系的原则性与灵活性。
(六)自我情绪控制:具体标准
(1)在较强刺激情境中,表情和言语自然;
(2)在受到有意挑战甚至有意羞辱的场合,能保持冷静;(3)为了长远或更高的目标,抑制自己当前的欲望。
(七)求职动机与拟任职位的匹配:具体标准
(1)现实性需要(解决住房、户口迁移、专业对口等)与岗位情况;(2)兴趣与岗位情况;
3)成就动机(认知需要、自我提高、自我实现,服务他人的需要,得到锻炼等)与岗位情况;(4)对组织文化的认同。(八)举止仪表(1)穿着打扮是否得体;(2)言行举止是否符合一般的礼节;(3)是否有多余的动作。眼神
面试技巧:
一、考前心态准备、很多考生笔试成绩很优秀,也进入了面试,但在此过程中却没有发挥出好成绩,使得他们无缘最后的成功。那么,究竟怎样才能更好地适应面试,并在面试中取得好的成绩呢?我认为首要的是在面试前做好心理准备。
(一)切忌苛求完美,平常心即可
面试前,完美主义者会给自己制造出数以千计的心理压力,而面试中,则会尽量地掩饰、遮盖自己的不足之处,却忽略了面试的根本目的——全面而准确地展现自己的风采。所以面试时,多想想自己的优点和长处,也不必怕在面试官严厉的目光下暴露自己的缺点而动摇信心,成了一个蹩脚的完美主义者。
(二)树立自信心
面试者可以把面试官想象为你的上级,把竞争者设想为你的同事。这时,面试的场景将化为一种互动的人际情境,面试者就能够在一种轻松的心理状态下从容应对。不管在任何时候,面对任何的竞争者,谁都不知道结果会是什么 在任何状态下,每个考生都是平等的,树立信心,表现的很有张力 这点很重要。
(三)表现不卑不亢
面试中,最好不要让主考官明显地意识到,你在试图讨好他。人际交往的合理原则是,既要顾及他人的需要,亦要考虑自身的需要。设想一个自卑的人是你的部下,你会单独交给他一项任务吗?这就是在面试中,唯唯诺诺的人不被看重的原因所在——如果面试者代表个人向面试官让步,那么他也会代表单位向其他团体让步。
三、考前心理调节技巧
(一)身心调节方法 1.积极的自我暗示 假如能对自己进行积极的暗示,面试者就会充满自信,面试结果也会常常被自己的积极暗示所言中。当然,积极的自我暗示并不是盲目乐观、脱离现实,而是客观、理性地看待自己,并对自己有积极的期待。
2.充分的自我认识和对面试过程的详尽了解
面试者若能充分地了解公务员面试的要求、题型、时间、地点、类型等具体操作过程,做到心中有数,同时又能正确地评价自己,相信自己的能力,不好高骛远也不自轻自贱,面试前的焦虑自然会减轻。
3.任身体放松
身心相通,当你的身体放松时,你的紧张情绪也就得到了缓解。(1)散步解忧。(2)开怀大笑。(3)洗澡化忧。5.深呼吸 6 吃东西
我们不高兴时,常长吁短叹。其实,长吁短叹就是一种无意的深呼吸,它无意中部分地排解了焦虑和紧张。面试前,你不妨主动做做深呼吸来缓和紧张情绪。
4.睡一个好觉
面试前,很多人睡不好觉。固然,这与紧张有关,但多数时候,还是因为他们太重视睡觉的意义,这样搞得自己越来越紧张,以致于只能在极度困顿时才能入睡。以轻松的态度对待睡眠,你便能如平时一样自然入睡。
5.面试中不要急着回答问题
主考官问完问题后,应试者可以考虑五至十秒钟后再作回答。在回答时,要注意语速不可太快,太快容易导致思维与表达脱节,也易表达不清。
以上几种方法是可通用的。但或许在你以往的经历中,你无意中已形成了自己的调适方法,那最好不过了。最根本的一点,就是面试者能以平常心去面对自己正常的焦虑,能带着正常的焦虑去坦然面试——这才是对待焦虑的最有效的方法。
(二)尴尬局面应对技巧 1.紧张 首先就要做好充足的资料准备,有条理地记熟。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看轻得失。坐姿标准一些,身体稍往前倾。进门之前深吸一口气。评委问完问题后等五至十秒钟的时间再去应答。留心自己的说话速度,不要说得很快。实在紧张得不得了,就坦白告诉考官。
2.说错话
说错话不要放在心上,只要错得影响不大就接着说下去。千万不要停下来默不作声,或吐舌头,错得比较严重的时候,应该在适当的时候进行更正并道歉:“对不起,刚才我太紧张了,好像说错了话,我的意思是„„不是„„请原谅。”
3.沉默
考官如果长时间不作声,可能是无意也可能是有意的。这时千万不要乱说话;这时可以将刚才回答问题时答漏的东西再说出来,“刚才您问我„„,我觉得还可以这样考虑”。
4.不懂的问题
如果是专业题目你实在不会的,那你直接说自己还没有学习到,另外要强调一点自己以后要加强这方面的学习。千万不要不会装会。考官也看中考生是否诚实这一点。坦白承认我不懂,“对不起,很惭愧,对于这个问题我认识还不够,看来今后要加强这方面的学习。”
5.不明白的问题
遇到不明的问题可以要求考官重复一次,如果重复了还不明白,委婉一点表示自己不大明白答题要求哪个方面的答案,可以态度诚恳地说“不知道您指的是不是这个„„?”
五,结合自己的选调生生活,让其了解真实的选调生
第二篇:选调生课件讲稿
第一部分:选调生考试的历史沿革
在座的都是选调生,即将实现人生的重大转折。那么你对选调生了解多少?你作好了心理准备吗?在大家下去之前,作为金色未来教育选调生考试培训的工作人员,有义务,也有责任,向大家进一步作一个介绍,以便大家掌握和了解。
选调生工作的历史沿革和基本现状
从全国来看,选调生这一制度,已历经40余年。
选调生政策的最初的实施,可追溯到1965年。当年6月14日,根据刘少奇关于分配一批高等学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的指示,中共中央转发了高教部党委《关于分配一批高等文科毕业生到县以下基层单位工作的请示报告》。《报告》提出,1965、1966两年共安排一万多名高校毕业生到县以下基层工作。至此,第一批选调生由城市走出,充实到了基层干部队伍中。
文革的马上到来,使选调政策中途搁置。但是,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却没有停止,不同的是这一批年轻人只是中学毕业或者中途辍学,响应党的号召奔向了农村。而1968年12月22日毛泽东“12-22”指示发表:“知识青年到农村去……”,全国更是掀起了上山下乡的高潮。杂文家王小波正在在此浪潮中去了云南,在农场里养起了猪。而就在大批知青下乡中,也出现了很多悲壮的故事,1972年5月杜恒昌等69名知青在内蒙救火牺牲便是其中之一。
1983年,中共中央组织部发出了《关于选调应届优秀大学毕业生到基层培养锻炼的通知》,在全国范围内将选调生工作作为培养年轻干部的一项制度。这种选调下派的政策,一直坚持了下来。在1999年10月,中组部在江苏召开了全国选调生工作座谈会,对此项政策予以了更大的重视。2002年,中央党校开始开办选调生培训班,曾庆红同志还专门接见了第一期培训班学员。选调生工作得到各级党委的高度重视。
随着中央的不断重视,每年派出的选调生数量也不断增长。到1986年,全国共有选调生1.27万名选调生,到2002年底,这个数字增长到近4万名,到2004年底,增长到6万名。近4年,全国选调生总数量以每年1万名速度在增长。根据人民网2005年3月20日的报道:到2004年底,据对20个省区市选调生的调查统计,有6800余名进入县处级以上领导班子,有420名进入地厅级以上领导班子,有7名进入省部级领导班子。
从河北省来看,选调优秀应届大学毕业生和毕业研究生到基层工作,是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加强领导班子及其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是从源头抓起,培养造就大批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领导人才的一项战略性措施。选调生工作的重点是培养党政领导干部后备人选,同时为县级以上党政机关培养高素质的工作人员。河北省自1998年恢复选调生工作以来,得到各级党委、政府和组织人事部门及高校的高度重视,大批选调生经过
实践锻炼,做出了成绩,增长了才干,赢得了当地广大干部群众的认可。
自选调生工作恢复以来,省委组织部共选调了13批,选调生的总量不断增加,达到8450多人。2006年省委常委会研究决定,今后5年每年选拔1000名左右应届优秀大学毕业生到基层锻炼。当年,连续招录了600多人。在选拔过程中,各级组织部门注意改善选调生队伍的结构,法律、经济管理、城市建设和农经水产等专业的选调生逐年增加。在选调生队伍中,女学生和少数民族学生占有一定的比例。担任地厅级领导职务近30人,担任县处级以上领导职务的近200人。同时,为县以上党政机关输送了一批了解国情、熟悉基层、联系群众、作风扎实的优秀人才。
一、什么是选调生
选调生,就是按照中央关于抓紧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的要求,各级组织部门有计划地从高等院校选调优秀的应届大学毕业生到基层工作,充实基层公务员队伍。
如何理解这一定义?我想,这主要要从选调生与机关公务员的对比中寻找答案。
二者的共同点很明显,那就是二者都是国家公务员。但二者又有着明显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八个方面:
一是培养目标不同。选调生的培养方向主要是党政领导干部后备人选,同时,为县级以上党政机关输送高素质的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这里主要讲一下第一句话,培养党政干部后备人选,注意,这里的关键词,后备人选,后备,也就是作为未来的领导者培养,人选,就是不确定性,可能成为未来的领导者,也可能成为不了。大家要有一种清醒的认识。正因为这一目标,决定了我们的招录条件不同。在招录过程中,有的考生打电话,说我们为什么定那么高的条件,那不是搞就业歧视吗?我觉得这个问题问得很好。选调生,除了品学兼优外,还要符合基层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总体需要,还要具有未来领导者的潜质,不同于一般的公务员招录。
二是招考条件不同。请大家注意,选调生定义中用了两个同样的词——“优秀”。一个是优秀的大学毕业生,这个主要是从招考对象的要求来说的;二个培养优秀年轻干部。这个主要是从培养目的来说的。这两个优秀,足以说明我们各级党委对选调生寄予厚望,对选调生入口要求也必须高。具体来说,第一,要求品学兼优;第二,报名条件除符合国家公务员的报名条件外,一般要求是学生干部或中共党员;三是本科以上优秀应届毕业生。四是报名学校有要求。特别是今年,我省报名门槛进一步提高。五是更加注重考察作为领导干部后备人选所应具备的潜质。
三是安排流向不同。选调生一般安排到乡镇等基层单位。与公务员一般安排在机关不同。机关与乡镇,条件有着很大的区别。为什么要安
排到乡镇等基层单位?为什么不安排到机关?我想,这主要是干部成长规律的内在要求。基层更能锻炼人,更有利于人才的成长。基层,是一个增长才干的学校,施展才华的舞台,实现抱负的天地,成就人生的起点。基层,对于年轻人的成长将是大有裨益。在那种环境中,你——
能够真正了解中国农村的现状,了解中国的国情,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
能够真正增进对老百姓的了解,增进对老百姓的感情; 能够真正经受艰苦环境的磨练,丰富人生阅历;
能够真正增强各种能力,特别是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加快成才成人的步伐。
我们作为青年人应该知道,确立雄心大志,从基层做起,这才是人生真正的起点,这才是从政的真正起点。美国白宫训练班、日本松下学校等著名学校,其毕业生都要到基层去。
如果大家感兴趣,可以分析一下中央政治局委员以及我们省的领导成长路径。我想,大家会得到一个正确的结论。
中央17届中央政治局委员,绝大多数有都着丰富的基层经历。省委省政府领导中,同样是绝大多数都有丰富的基层工作经历。四是价值取向不同。我们说,设计机关公务员和选调生这两种制度,有着完全不同的两种价值取向。机关公务员主要是扬长,要发扬长处,在招考机关公务员时,一般各个岗位都有明确的专业要求,而且,强调专业对口,人岗相适。而我们选调生更多的可能是补短,为了补齐大家木桶中最短的一块木板,而不是专业对口。大家的短板是什么?是基层工作经历和基层工作经验。我们的选调生大多是从家门到校门然后再到单位门,缺乏对中国农村真实状况的了解,缺乏对中国农民的真切感悟,缺乏基层艰苦环境的磨练,缺乏复杂环境中的锻炼。这些,是机关公务员很难具备的,但这些也正是我们作为领导干部所必备的素质。我曾经读过一本书,题目很长,叫《读不懂农村,读不懂农民,就读不懂中国》。作为一个领导者,作为一个未来的领导者,如果不懂得农村,不懂得农民,可以说就不是一个合格的领导者,或者说不可能做一名真正优秀的领导者。大家也要有心理准备,可能普遍面临着专业不对口的问题。有的选调生可能会问,那我的专业不是白学了吗?我要说,没有。这种补课,正如登山,往往需要绕道而行,这种绕道,实质上是成长为领导干部之前必须经历的一个“弯路”。若干年后,大家既有专业优势,又在基层工作经历优势,我想,这对大家的发展都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
英国著名历史学家、战略学家利德尔〃哈特提出,“在战略上,通过漫长迂回的道路往往是达到目的最短之路”。正如登临高山,需要走之字型路。看似迂回,实则为向着一个目标。正是因为这迂回,锻炼了你的意志,强健了你的体魄,为你今后赢得一个又一个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法国作家勒农说过:“你不要焦急,我们所走的路是一条盘旋曲折的山路,要拐许多弯,兜许多圈子,时常我们学得好像是背向着目标,其实,我们总是越来越接近目标”。
懂得兜圈子,绕道而行的人,往往是第一个登上山峰的人。
五是培养管理的措施不同。市(州)、县(市、区)委组织部和接收单位,要针对选调生的不同特点和所从事的工作,制定培养计划,落实培养措施,加强对他们培养教育,使其尽快成长。
从理论培训和业务知识培训方面来看,主要有三个方面:
1、岗前培训。每年分别以省、市(州)为单位对当年的选调生集中进行一次岗前培训,为他们尽快适应工作奠定基础。
2、理论培训。各级党委组织部门应将选调生培训纳入整个干部培训规划,统筹安排。省、市(州)每年分别在党校开办一期选调生培训班,也可以在中青年干部培训班或其他班次中安排选调生参训。选调生在基层工作的每三年中,要选送到县级以上党校培训一次。
3、业务培训。根据选调生的特点和工作分工,有计划地组织他们参加业务培训,使其尽快适应岗位要求,提高工作能力
从实践锻炼角度看,主要采取以下几种形式,使选调生在实践中提高能力、增长才干。
1、传帮带。各接收单位要明确专人负责,采取结“对子”的办法,指定一名政治责任感强、作风正派、工作经验丰富的领导班子成员对
选调生进行传帮带。要根据选调生的不同情况,因材施教,经常给他们提要求、教方法。
2、挂职锻炼。每年从基层工作时间满1年以上的选调生中有计划地安排一定数量的选调生,到上级机关挂职锻炼,帮助他们拓宽视野,开阔眼界,提高他们在不同层次、不同环境下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3、岗位轮换。要注意对选调生进行多岗培养锻炼。科级以下选调生在同一岗位工作满2年的,一般应进行轮岗交流或跨单位交流,促使其在多种岗位上得到锻炼和提高。
4、压担子。有意识地安排选调生从事复杂、突击性的工作,交办一些急、难、险、重的任务,也可安排到村委会、居委会兼职锻炼,让他们在艰苦的环境中锻炼成长。从管理措施来看,1、加强对选调生在基层工作时间的管理。选调生在基层锻炼时间原则上不得少于两年。在此期间,选调生原则上不得调动或借调。
2、建立选调生信息年报制度。全省各级组织部门要逐步建立选调生信息资料库,跟踪选调生的培养、管理和使用情况。市(州)委组织部每年年底应向省委组织部上报选调生情况统计表。同时,各位选调生也应及时向各级组织部门汇报思想和工作情况。
六是选拔使用力度不同。在选拔选调生进机关方面,机关空编需要进工作人员的,首先从经过经过基层锻炼的选调生中遴选。经过基层锻
炼的选调生,不论是进县直,进市直,还是省进机关,都可不再进行公务员初录考试,而只进行遴选性考试。选拔主要以集中选拔为主。每年将在用人单位提出需求数量及条件的基础上,由党委组织部门会同同级政府人事部门,在选调生中组织报名,通过考试考核方式进行选拔。对特殊岗位,可由组织部门根据用人单位要求,从优秀选调生中推荐选调。同时,中央《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见》(中办发[2005]18号)和省委文件规定,今后县级以上党政机关补充公务员时,应优先从在基层工作满两年以上的选调生中选用。从2006年起,省级以上党政机关考录公务员时,考录具有2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的高校毕业生的比例不得低于三分之一,以后逐年提高。
在提拔使用时,同等条件下,选调生优先使用。在公开选拔、竞争上岗等方面,各地对选调生都有倾斜措施,适当放宽了报考条件,有利于选调生脱颖而出。
七是培养效果不同。从乡镇反映来看,普遍认为,选调生的到来,为乡镇增添了新鲜血液,改善了乡镇干部队伍结构,增强了乡镇工作的活力。从省、市、县三级机关反映来看,这几年,省、市、县各级机关选拔了不少经过基层锻炼的选调生进机关工作。各级用人机关反映,他们从应届大学生直接招考过公务员,也从选调生中选拔过机关公务员,从总体来看,还是选调生素质高。为什么?选调生经过基层锻炼,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办事,也特别珍惜来之不易 的机会。有些单位尝到了人选调生中选拔机关工作台人员的甜头,多次要求增加遴选计划。
八是管理主体不同。选调生主管部门是省委组织部,市州、县市区党委组织部按照职能协助省委组织部做好选调生录用、培养管理、选拔使用等工作,各级人事部门协助做好有关工作,比如,报名、考试、培养等工作。
第二部分 调生考试的组织和实施。
1、从申论试卷命题的深化看对选调生能力素质的要求
– 从试卷内容社会“热点”问题的频出,看对公务员敏锐的政治洞察能力的要求——政治鉴别能力
– 从试卷中背景材料内容数量的变化,看对公务员娴熟的阅读能力的要求——调查研究能力、学习能力 – 从试卷所给纷繁复杂资料的“无序组合”,看对公务员归纳概括问题能力的要求——调查研究能力
– 从试卷中文体要求及限定条件的变化,看对公务员过硬的写作能力的要求——学习能力
– 从试卷命题的整体深化创新,看对公务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要求——创新能力
2、从行测命题的变化上看,越来越接近公务员考试的标准。逐步实现由公共基础知识向能力倾向型考试转变。
选调生考试招考简介: 为什么要招录选调生? 二十多年来的实践证明,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事业,需要有大批德才兼备,既有文化知识又有实践经验的年轻干部。把优秀年轻大学毕业生分配到基层工作,是加快选拔优秀年轻干部步伐,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重要战略举措,是遵循年轻干部成长规律、加速领导人才成长的有效途径。
选调和公务员是两回事。
选调生是省委组织部的后备干部,放到基层锻炼,人事权归省委组织部管辖,委托接收单位考评。调动范围是全省建有党组织的各级党政机关、事业单位、人民社团。可以理解成一种特殊的干部身份。
公务员是针对具体职能的职位,人事权一般归该单位人事机构或上级单位人事机构或人事厅管辖。一般只要有人事权的单位都有管辖权。调动范围取决于人事归属单位,在该单位人事管理范围内调动,比如你的人事管理权在市人事局就只能在市级或以下的政府机关或市直机关调动,而不能调往省级机关或平行及垂直单位,但达到副处级干部后不受此限制,可在全省范围调动。
可以理解为选调生是先人后岗,公务员是先岗后人。
选调生如果分配在有编制的公务员岗位就自然而然成为公务员,无需考试直接提拔,但人事归属不变;如果分配在没有公务员编制的岗位则纳入所在市级机关组织部干部编制范围,再视工作调动而定。
选调生的提拔一般采取借调方式,借调满一年可转入借调单位,有公务员岗位编制的不通过公开公务员考试直接提拔,借调单位可以是省级机关或该生所在市级组织部人事范围内。
所谓选调生参加公务员考试主要是指跨区报考,比如报省直单位或其它地市机关,是主动报考而非单位看中借调,这种情况在选调生提拔中比较少,除非混不下去了或觉得有蛮好的机会才会这样,而且和一般公务员身份报考不一样的是:公务员报考公务员必须在原单位工作达到一定年限,且报考前要和原单位脱离人事关系,考不上就完了;选调生不受任何条件限制,只要原单位同意报考且达到报考条件既可报考,考不上也可以回原单位工作,饭碗不丢!
总的来说,选调生提拔速度比公务员快得多,一般本科毕业定科员,硕研定副科,博研定正科,我身边最快的一个硕士研究生毕业不到四年就提到副处了。但相应报考条件限制也比公务员高得多,首先是一类大学应届毕业生,其次必须是省内高校应届毕业生或籍外省应届毕业生,以前还要求要是党员,现在放宽到共青团员了。相对来说公务员就松多了,达到条件既可!
党员,学生干部,受过省级以上表彰,学习成绩在同专业排前30%。
选调生是公务员,并且与通过正常招考被录用的公务员有不同:
1、选调生没有一年的见习期,工资直接定科员二级。而招考录用的公务员,第一年是见习期,只有见习期工资,第二年才定级,定科员二级。
2、选调生当年参加单位的年终考核。招考录用的公务员不参加当年考核。二者的区别在于:满两个考核,上调一级级别工资;满5年考核,上调一级职务工资。一句话:选调生工资长得总比新录用的公务员早一年。
3、选调生如果表现良好,第二年定副科级,执行副科级工资;而招考录用的公务员第二年才是科员二级。工资差不多少,但是政治意义不同。
4、选调生是省、市、县委组织部掌握的后备干部,而招考录用的公务员,是普通的机关工作人员。
5、新录用的公务员一般直接在省市机关工作。选调生一般到基层去,条件艰苦,福利少。
6、你有大志气,有大理想,有大毅力,就去当选调生.第三部分、选调生考试的命题方式
一、申论部分
1、通过客观事实命题
a)通过文字或数字的形式,表述某种社会事实,事实中包含着尖锐的问题 ——所提出的事实本身直接就是问题,要求人们去解答
2、通过“创设情境”命题
b)命题人通过案例的具体情节或图形等形式,创设一个具体的话语情景 ——围绕具体的情景提出问题
3、通过引用“话语”命题
c)引用某些典型的观点、看法,创造一个语意环境 ——考生对语意的理解和提炼,考查考生的辨别、评判思想观点的能力和独立做出决定的能力
选调生考试的申论资料类型:
案例型材料:所给定的材料主要是集中反映一个有一定影响又亟待解决的具体问题。这种资料一般就是围绕一个主题客观叙述,把案例涉及的情况详细加以说明(2000年河北选调生真题)
资料汇编型材料:所给定的材料主要是围绕某一个热点问题摘录组装而成。这种形式的材料往往没有什么顺序可言,上一条和下一条没有什么因果关系(2008年)
专一型材料:给定的材料都是围绕同一个问题,由同一个人发表的意见。这种形式的材料往往本身具有一定的逻辑性,表现出一定的条理性(2006年)
二、行测部分
1、常识判断由法律常识向综合部分转变;
2、言语理解与表达侧重时政热点、法律;
3、公共基础知识与行政职业能力的有机结合。
第四部分、选调生考试题型、方法
(参照公务员考试标准)
第三篇:讲座讲稿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专题讲座讲稿 仁沙中心小学校
熊彪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你们好!根据工作安排,今天我在这里进行《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专题讲座。我们都知道现在一年级开始就开设了科学课,说明科学课程的重要性。这次培训的其他学科没有要求和安排进行讲座和培训,唯独科学学科,从这个侧面也能反映出现在对科学学科的重视。2001年前,低年级独立开设科学课程,2001版课标颁布,1-2年级科学内容融入在《品德与生活》课程中,2017版课标,回复1-2年级独立开设科学课。这是国际教育大趋势,也是中小幼衔接的一个考虑问题所在。
我对以前的《科学课程标准》没有看过,这一次我也是第一次接触《科学课程标准》,并且是最新版本,简短的几天学习领悟,我的解读是很有限的,还需要大家多看标准领悟学习。我回来也认真看了一下,课标里面有时候一个词够我想好一阵子,一句话也许会想一半天。课标应该说值得研究。那么我接到这个任务后,就在想这个讲座怎么讲才对我们上科学课有帮助,才能提高大家对科学课的真正认识和重视。今天我想从以下三个部分进行学习。第一部分:对科学教育的发展和当前发展趋势要了解,我觉得这样才能更好的理解当前为什么这样重视科学课程;第二部分:是对《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的研制背景有所了解,这样才能更好的理解《课程标准》;第三部分:是对《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主要内容进行介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1部分 科学教育的发展轨迹与趋势
一、科学教育的发展,大体经历了如下发展轨迹:
世界科学教育发展,大体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素养。
第一阶段:二十世纪初-----六十年代初,特征:知识本位
这一时期受培根的名言“知识就是力量”影响很大,这时的科学教育等同于科学知识的教育,它关注科学事实、科学概念、科学定律、科学原理的传递;教学方法主要是教师讲授加实验演示。“科学知识最有价值”的观点是这一时期科学教育的最高理念。
第二阶段:六十年代-----七十年代中期,特征:能力本位
二战以后,现代科学技术开始突飞猛进的发展,呈现出两个重要现象:“知识激增”和“知识的陈旧率加快”。在这种背景下,科学方法在科学知识形成中的重要意义日益显现,人们意识到掌握生命力更持久、应用更广泛的科学方法比掌握各种具体知识更加重要。所以,到了20世纪六十年代科学教育的情况有了改变,对科学方法的重视日益凸现。这一时期,将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结合成为新的科学教材编制方式。在教学方法上,则采取类似于科学家探究事物过程的发现法。“方法比知识更重要”成为科学教育中的新格言。
第三阶段:七十年代末-----现在,特征:人本位
二十年来,科学教育又出现了培养科学素养为科学教育最高宗旨的发展趋势。“科学素养”这一概念是一个融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态度、科学价值观等为一体的复合概念。
这一概念的提出,一是基于科学技术高速发展及其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的巨大影响。高科技时代,科学素养已成为每个人必不可少的素质之一。二是缘于人类日益增长的征服自然的能力和欲望使环境日益恶化所敲响的警钟。科学是双刃剑,缺乏正确的科学价值,科技越发达,对自然的破坏越大,正如斧—锯—电锯对于森林的破坏。所以,科学不再是“无情无义”的了,给人感觉科学也是有感情的,你对他利用好,他就对你好;利用不好,也将产生严重后果。科学素养较之科学知识、科学方法,人文色彩十分明显。仅重视知识、能力、方法的科学教育只是教育的一半,教育的新格言“还教育的另一半”,为世纪之交的科学教育开辟了新的视野。
二、当前国际科学教育的主要发展趋势
1、教学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应以学生的已知和需知为基础,鼓励学生从自己的日常生活、兴趣和需要中选择学习主题,并帮助学生确定他们建构知识的最有效途径,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和创新,以便科学处理各种信息和实验数据,让学生通过科学探究来自己解决问题。
2、强调手、脑结合。要想形成自己的科学认识,不仅要动脑思考,也要积极动手操作实践。只有亲自动手实践,才有体验,有了体验才能产生感悟,最后才会取得对各种现象的正确的认识。
3、进行“真实”问题的学习。以自然现象或社会生活的有关科技问题为学习主题,让学生在尝试解决这些“真实”问题的过程中学习科学知识,形成科学技能和态度。
4、采用“探究法教学”。通过设置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究学习的环境,并提供充分的指导和帮助,让学生从提出问题出发,通过设计实验,系统观察、搜集、分析、解释信息,做出结论,表达和交流等过程,进行学习。小组学习方式是常用的有效途径。
5、重视交流技能的培养。学生要想在探究活动中学好科学,就必须学会表达自己的思想,学会分享小组其他成员的观点,知道如何向大家报告自己的探究结果。要让学生学会使用正确的科学用语,能与他人自由交谈,进行口头汇报,撰写书面报告等。
6、实施写实性评价。对以探究学习为主的科学教育来说,评价不能只关心结果,只依赖考试,更要关心过程,要通过对学生学习过程记录的分析,发现他们学习过程中的各种问题,随时进行反馈与矫正。要建立学生学习档案袋。
第2部分《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研制背景
当前,世界各国正在兴起一场新的教育改革的浪潮,科学教学的改革是其中心内容之一。各国对科学教育的改革都给予高度重视,并取得了重大的进展,有些进展是革命性的。尤其是美国,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启动的、计划用半个世纪的时间完成的科学教育的系统改革,提出了“每个孩子都是科学家”的口号和目标。这些已引起我们国家的高度重视和密切关注。为此,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受教育部委托于2000年初正式启动并实施课程标准的研制工作,经过近一年的努力,2001年3月已完成了义务教育阶段绝大多数课程标准的研制,在几经小范围内征求意见的基础上认真修改,正式向全社会公开征求意见,以期获得更多的反馈,进一步完善各科课程标准。“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也是完成的众多课程标准之一。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研制核心组(大学科研人员、教研人员、教学专家等8人)在项目负责人南京师范大学教科院郝京华博士的带领下,广泛搜集了国内外该领域改革的多种资料,包括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等国家以及香港、台湾等地区的课程标准与教材,还有国内历年来的教学大纲与教材,在广泛比较研究(支撑性研究——①国际比较②国内现状调查③国内需求④小学科学教育理论新进展研究四个方面)的基础上,提炼出了国际科学课程改革的共同特征与基本趋势,并广泛调查国内自然教学状况和社会需求,总结50多年来课程和教材建设的经验和不足,在关注当代科技发展对社会、经济、文化和日常生活等方面的影响以及征求自然教学专家学者对小学自然课程改革的建议的情况下,提出了小学科学课程改革的理念与思路,开展了新的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的研制。几经周折,今年2月15日晚间,新的《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终于出台,指导我们教学。
第3部分《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主要内容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由前言、课程目标、科学课程的内容、实施建议、附录五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前言,叙述科学课程的性质、基本理念和设计思路。第二部分课程目标,叙述科学课程的四个目标:科学知识目标、科学探究目标、科学态度目标、科学技术和社会与环境目标。第三部分科学课程的内容,里面包含一些活动建议。课程内容分为四大领域:物质科学领域、生命科学领域、地球与宇宙科学领域、技术与工程领域。第四部分实施建议,有教学建议、评价建议、教材编写建议、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建议四个部分组成。第五部分附录,6个教学案例组成。
《课标》之第一部分:前 言
什么是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指导我们教学,是规划培养人的路 径。什么是课程?课程就是实现培养人的桥梁。
我们小学科学课程要按照立德树人的要求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什么是科学素养?简单的说:科学素养是指了解必要科学知识,知道基本科学方法,认识科学本质,树立科学思想,崇尚科学精神;并且运用它们具备一定处理问题的能力。科学素养有不同的程度和形式,人的一生中科学素养都在不断发展和深化,而不仅仅局限于在学校期间。科学素养的形成是长期的,而科学教育将对一个人科学素养的形成起决定性的作用。
一、课程性质
1、基础性。体现科学学科的地位,基础性也就是学生必须学。现在不仅仅只有语文数学是基础性学科,必须学习的,科学也是必须学习的,和语文数学同等重要。基础体现在学生学习的内容基础,方法基础,解决问题简单、基础。主要培养学生对自然的好奇心,创新意识,环保意识、合作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为今后学习生活终身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2、实践性。体现科学学科的特点。强调学生要从熟悉的日常生活出发,通过学生晴子动手动脑等实践活动,理解科学知识,发现和提出简单科学问题,并且尝试用科学方法和知识予以解决,让学生在实践体验,在实践中积累经验,提高科学能力,培养科学态度,学会交流、交往和合作。
3、综合性。也体现了科学学科的特点。综合性体现在知识的综合,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地理与宇宙科学、技术与工程领域,这些综合呈现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强调知识之间的相互渗透和相互联系,注重自然世界的整体性。综合性还体现于学习内容和已有经验的结合,动手动脑的结合,书本知识和实践的结合,理解自然和解决问题的结合。综合性也体现于学科的综合,语文、数学和地理等学科相互渗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课程基本理念
1、面向全体学生。这是一个对象问题,我们小学科学课程面对的是全体学生。要理解全体的内涵。人员的全体(性别),地域的全体,民族的全体,课程的全体,经济和文化的全体等。也就是无论学生之间存在怎样的地区、民族、经济和文化背景差异,或者性别、个性等个体条件的不同,我们小学课程都要为全体学生提供合适的、公平的学习和发展机会。
2、倡导探究式学习。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知识不是给予的,知识是生成的。科学探究是了解自然、获取科学知识的重要方法。以此为基础,运用各种信息分析和逻辑推理得出结论。我们小学科学学习方式多种多样,探究学习是学生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探究式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组织和支持下,让学生主动参与、动手动脑,体验和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以获取科学知识、领悟科学思想、学习科学方法为目的的学习方式。学习方式有很多,比如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等。小学科学要以探究式学习为主,促进学生主动探究。为学生提供充足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探究式学习机会。
3、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小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这种好奇心和求知欲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小学科学学习内容要镶嵌在儿童喜闻乐见的科学主题中。创设愉快的学习氛围,白虎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累生活经验,增强课程的趣味性。
4、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我们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促进者。基于学生水平,根据已有知识和经验,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资源,引起学生认知冲突,引导主动探究,启发学生积极思维;我们要重视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
三、课程设计思路
科学课程的设计肯定是不能与国家教育方针相违背,设计遵循国家教育方针。小学科学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涵盖科学知识,科学探究,科学态度,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四个方面的目标。充分考虑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与认知规律,兼顾我国科学教育的实际情况而设计的。以感知四大领域中一些比较直观,学生有兴趣参与学习的重要内容为载体,重在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正确的思维方式和学习习惯。小学科学课程实施主要以探究活动的形式出现,所以课程内容部分针对每个主要概念设计了活动建议,供教材编写者和教师使用。
《课标》之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小学科学课程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他们继续学习,成为合格公民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基础。保持好奇心和探究热情,体验探究的基本过程,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尊重事实、乐于探究、与他人合作的科学态度。了解科学、技术、社会和环境的关系,具有创新意识、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标准分别从“科学知识”“科学探究”“科学态度”“科学、技术、社会环境”四个方面阐述具体目标。这四个方面都分低中高段在分别说。
一、科学知识目标
1、科学知识总目标
2、科学知识分段目标
分低段、中段、高段分别从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地球与宇宙科学、技术与工程四大领域描述科学知识的分段目标。也就是物质科学分低中高三段分别描述,生命科学等领域都是分低中高三段描述。
二、科学探究目标
1、科学探究总目标
2、科学探究分段目标
分低段、中段、高段分别从8个要素来描述科学探究的分段目标。8个要素指的是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搜集证据、处理信息、得出结论、表达交流、反思评价这8个要素。
三、科学态度目标
1、科学态度总目标
2、科学态度分段目标
分低段、中段、高段分别从4个维度描述科学的分段目标。4个维度指的是探究兴趣、实事求是、追求创新、合作分享4个维度。
四、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目标
1、科学、技术、社会环境总目标
2、科学、技术、社会环境分段目标
分低段、中段、高段分别从3大方面描述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的学段目标。3大关系指的是科学技术余日常生活的联系、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的联系、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这3大关系。
《课标》之第三部分:课程内容
小学科学课程内容包括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地球与宇宙科学、技术与工程四个领域。从这四个领域里选择了18个适合小学生学习的主要概念,其中物质科学6个,生命科学6个,地球与宇宙科学3个,技术与工程3个。通过这些的学习,为小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和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物质科学领域
物质科学就是研究物质及其运动和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学科。这个领域的学习有助于增强学生探究物质世界奥秘的好奇心,形成“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得观点。这个领域学习帮助学生初步养成乐于观察、注重事实、勇于探索的科学品质。在教学中教师应帮助学生形成6个主要概念:
1、物体具有一定的特征„„
每个主要概念在不同学段又有不同的学习目标。物质世界具有能量,内两包括机械能、声能、光能、热能„„
二、生命科学领域
生物世界包括动物和植物,生物的生存都需要一定条件,如营养、温度、水和空气等,在此基础上见书33页画线部分。在教学中,教师应帮助学生形成6个主要概念。
1、地球上„„
三、地球与宇宙科学领域
本领域内容的学习见书44页画线部分。在教学中,教师应帮助学生形成3个主要概念:
1、在太阳系中,地球、月球、和其他星球有规律的运动着„„
四、技术与工程领域
人们为了使生产和生活更加便利、快捷、舒适、创造了丰富多彩的人工世界。本领域学习可以使学生见书53页画线部分。科学的核心是发现,技术是人们对自然的利用和改造。工程的核心是建造,工程是运用科学和技术进行设计、解决实际问题和制造产品的活动。工程包含技术,技术的核心是发明,在教学中,教师应帮助学生形成3个主要概念:
1、人们„„
《课标》之第四部分:实施建议
实施建议分别从教学、评价、教材、编写和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四个方面提出建议这些建议汲取了当代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的精华。
一、教学建议
1、教学目标建议
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是科学课程的宗旨。科学教师应该将科学素养的培养作为教学设计与实施的最高标准,既要关注科学知识,也要关注科学素养,注意各方面目标的整合与平衡。
2、教材使用建议 我对建议的理解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教材包括教科书、学生活动手册、教学具和教师教学用书,它是教学的重要资源,为科学课的设计和实施提供了很大便利。科学教师要创造性的使用,不同地区、不同学生对教材做适当处理,这是科学教师专业素养的体现,也是科学教师发挥创造力的机会。
3、教学活动建议
为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多种多样的学习机会。如探究机会,讨论辩论等机会。(1)动手动脑做科学,(2)开展探究式学习。知道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应该注意以下问题。(1)重视探究活动的各个要素。(2)精心设计探究问题。(3)处理好探究式学习中学生自主和教师指导的关系。(4)不要把探究式学习作为唯一的科学学习方式。(5)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4、科学学习场所建议
5、学科关联建议
科学学科与其他学科关系密切,科学可以为其他学科做贡献,其他学科也可以为科学学科做贡献,尤其是数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等课程。(1)与数学的关联与互动。(2)与语文的关联与互动。(3)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关联与互动。(4)倡导跨学科学习方式。
二、评价建议
教学和评价„„
第四篇:讲座讲稿
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董一菲”诗意语文”学习心得汇报
各位领导、各位同仁,大家下午好!
诗意如火/把金陵的炎夏/举成一杯红酒/让所有的相逢/长成脸颊的桃红
这是董一菲主编的《同课异构与点评》新书首发式上创作人员集体演绎的诗作。他们精彩巧妙的表演一下子把六朝古都的南京演绎成了诗的家乡。以激情碰撞激情,以智慧碰撞智慧,以诗心碰撞诗心„„一个别开生面的新书发布会在诗歌朗诵中开始了。
这个朗诵会我至今难忘,并不是因为那别开生面的新颖有致的表演形式,也不是因为那激情四射多姿多彩的朗诵语调,也不是因为那诗文锦心灿若云霓的优美诗文,事实上他们的诗作写得也不好,大多只是模仿。
只是因为在这个朗诵会之后,我见到了一位非常美丽、优雅、智慧、从容的女人。她就是语文特级教师董一菲先生。
董一菲是一位很有诗意的语文老师,她飘逸柔顺的长发,神采飞扬的眼睛,微笑可亲的面容,时尚又素雅的衣着,让人倍感柔美。她站在那里,举手投足,一笑一颦,就有着诗的韵味,她为我们描述了诗意语文的灿烂图景。
她说,在她讲来,诗意语文是无法定义,只能描述的。当她说这些话的时候,我觉得她有些傲娇。她是不是在说诗意语文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是羚羊挂角无迹可寻呢?语文课堂毕竟只是课堂,并不是一首玄妙的诗,也不是“道可道,非常道”的无言大道。哪里就至于无法定义呢?
我发现,她确实是很傲娇,是一种作为语文老师的傲娇。因为语文的本色就是诗意。无论是远古旷世的神话,还是汉唐离奇的传说;无论是诗词曲赋的千古绝唱,还是经史子集的名垂青史;又或者是辛稼轩的栏杆拍遍,陆放翁的卧听风雨;亦或是曹雪芹的红楼遗梦,林语堂的京华烟云;还有逍遥庄子的云游,颠沛孔子的流离,珠落玉盘的琵琶,高山流水的筝曲„„因此,董一菲坚守她的语文信仰:语文课堂必须充满诗意。她为我们描绘了诗意语文课堂的一种境界。
她说,我所追求的,我所执着的语文,是这样的——所谓的诗意语文,就是诗意地理解语文,能给学生带来精神的种子,饱含语文的特质,温暖而有情,有书卷气,能使人因语文的美好,而使人生美好,而发现生命的诗意,崇尚天籁神韵的简朴语文课堂。
诗意语文更追求一种热烈的情感。但这不代表诗意语文没有思想的深度,没有思想的情感就不能构成美,诗意语文的哲思应该以一种隐晦的方式存在。诗意语文如果没有哲思,就缺少深度和广度,就缺少打动他人的说服力。
有人说,我们是一个没有宗教的民族。我们的凝聚力来自五千年灿烂的文化,我们所谓的“教”,是诗教,孔子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这是我们民族精神的起点,最高的境界永远是到达极致的诗的光辉。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可以以诗为宗教,以美为宗教,而语文老师就是美的传道士。
董一菲老师说,让学生能安放自己的心灵,是语文的一个境界,我愿意为此努力。这句话,让我深深折服。我当时就在想,她是不是在吹牛啊,一节语文课而已,能达到“让学生安放自己的心灵”这么高的境界吗?从南京学习回去之后,我又找来了董一菲老师的论文、课堂实录以及教学思想。对诗意语文又有了更深的认识,今天,就跟大家一起来分享我的一些小小的收获,希望对大家能有一点帮助。
董老师的课堂是诗意的。她的课堂到处有深情的朗诵,洋溢着悠扬的旋律,充满了精美的诗词,不时就有精妙的点评,精彩的争鸣,她的课堂分明就是一首诗。董老师很关注细节,课堂语言精准雅致,无论是导入语、过渡语、结束语,还是对学生发言的点拨与评价,都简洁优美,清丽如诗,明净如溪,缓缓淌过,诗意而美好。上董老师的课,不仅是视觉享受,也是听觉享受,诗意美、情感美、理性美、智慧美,让听者无不陶醉。
语文课堂,是老师和学生的栖居之所,应该给人以心灵的愉悦,诗美的享受。董一菲老师钟爱的语文课堂,是有浓浓的诗意盎然其间,空气里弥漫着的是诗的芳香,教室里有诗的浪漫洋溢,诗的灵性涌动,诗的激情勃发,诗的旋律流淌,圣殿一般,尽情演绎着诗的精彩。那么,董一菲老师是如何做到的呢?
我主要从语言方面来分享董一菲课堂的特点
一、诗意的导入语言、二、精美的解读语言、三、精致的对话语言、四、睿智的点评语言
第一,诗意的导入语言。
董一菲特别注意每一堂课的教学情景的诗意创设,重视创设诗意氛围,特别重视导语的设计,或引用,或谈话,或提问,时而华丽斑斓,时而古朴典雅,时而平白自然。
如教学《边城》时,董老师深情导入:“古老的湘西,同样古老的沅yuán水悠悠流淌,流过沈从文的童年,流过他心中的桃源。这里的白云清风,覆盖着一个人类远古的沉沉大梦。在那遥远的地方,有一个美丽的边城,那是古风犹存的童谣,那是美善同源的人性之歌。面对文学重镇《边城》我们只能通过它的云蒸霞蔚一睹它的风采。”像一个古老的故事,自然而真实。语言表述典雅古朴,如幻如梦。干净的文字,幽幽的诗情,像一首童谣,带着淡淡的忧伤,把学生引入遥远的边城。
又如:在杭州一次全国公开课上,董一菲执教《我的空中楼阁》,开课七分钟,突然停电。设在大影院的会场一片黑暗,听课的人很多,场面有些混乱。来电了,灯光下的董一菲深情而安宁地吟诵:“我既爱杭州如赤道般热烈的雨,也爱我的故乡雪城田园般宁静的雪;我爱这样的水银灯光,也爱刚才的黑夜。”短暂的无声之后,会场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唯美的导语,让听者沐浴在缤纷的想象中,停电时混乱的会场,立时安静,然后公开课重新开始。
董一菲精美曼妙旁征博引的导语,如一个个精彩的画面,把学生引领到她诗意预设的情境。诗情画意,是一种精致的濡染,让课堂变得温润。这样诗意的导入,是董一菲教学语言的特色。或细腻,或粗犷(guǎng),时而华美,时而素朴,风格因专题基调而定,富于变化,如一篇篇隽永的散文,又如一首首清新的小诗。诗意的开头,是一种浪漫的引领,带领学生走进文学的圣殿。
二、精美的解读语言
用精美的语言解读,还原浓郁的语文味,是董一菲擅长的方法。即使是本色的解析,语言也自有一种精致与柔美。
例如在《边城》教学里,董老师如边城白塔与溪水一样清丽的语言,轻轻叩击着一颗颗热爱文学的心。“翠翠有一个天籁般美丽的名字,她有着十五岁的花样年华;她有一个为爱而死,飞扬着生命的母亲;她有一个爱她、她爱,与她相依为命的白发爷爷;她有一个爱她,为她闯滩而死的天保;她有一个爱她、她爱,为她不要碾坊的傩(nuó)送;她有一个初雪无痕、美梦无痕的梦幻;她的生命因美丽曲折的误会而精彩滟滟,她有过雁过、风过、云过、雨过的甜蜜的忧愁。湘西的这一方水土养育了美的惊魂——翠翠,翠翠是自然的女儿,青春的女儿,水的女儿,城的女儿。翠翠有着千种美丽,万种风情。下面请同学们结合课文谈谈翠翠之美。”
又如在一次公开课上,她用这样的语言导入新课:“张爱玲三字,惊红骇绿,影响了半个世纪,她的一生,又是喧嚣华丽风流云散的寓言。”董老师借文人们为张爱玲作传的书名,从一个传奇女子,说到旧上海的最后一个贵族;从艳异说到走进荒凉,视野开阔,有丰富的含量。公开课的结束部分,她又余韵袅袅地收束全文:“穿越影影绰绰的桃花的绯红零落,我们读月光下温婉的故事,艳异悱恻,氤氲不绝,无数的海晏河清,千般的柔媚宛转。那是滚滚红尘不了情,那就是张爱玲——民国女子,不老的临水照花人。” 诗意的言语,诗意的解读,长期濡染浸润着学生,让学生也变得优雅诗意。“在教学中,教师所起的作用就是拉近学生与作品的距离,教师力求用最贴近作者的语言来引导学生,使他们走入作品,感受作品,从而升华出他们独特的感悟。”(董一菲《仰望语文的星空》)正是这种诗意的讲解,让学生们不知不觉地进入董老师所营造的诗意氛围之中。
三、精致的对话语言
董一菲的课堂,是师生对话的生命场,闪烁的激情与理性的沉思交汇,思维的碰撞与静穆的升华相融,师生对话精致,充满智慧。
如,在《“月亮”话题作文》教学中,师生有这样一段精彩对话。
董老师问学生们还知道哪些描写月亮的诗句,生1答“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董老师顺势点评“一轮思乡的月”;生2答“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董老师又自然评点“一轮思念的月”;生3说“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董老师微笑说“美人如月”;生4说“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董老师评“边关的明月”。这时学生5站起来说:“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并像董老师一样加了一句点评,“这是一轮表达亡国之君大悲大痛的悲伤的月亮。”董老师马上夸奖“点评精彩”,于是紧跟着就有生6的“欧阳修的‘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之后是生7的抢答:“这一轮月亮很美,是爱情的月亮。”学生们都笑了,董老师也笑说:“月色、柳树、黄昏、恋人,这是我们民族独有的浪漫,太中国了。”对话并没有结束,学生们意犹未尽,董老师趁热打铁,于是生8说:“《诗经·陈风·月出》之中有‘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这是中国最早的将女子比作月亮的诗。”
生9说:“我喜欢岳飞的‘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这轮月亮有英雄气,这轮月亮豪情万丈,荡气回肠。”董老师说:“好,月亮本属阴柔之美,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南宋名将岳飞将‘精忠报国’、‘还我山河’的一腔爱国热血飞溅在月亮之上,于是造就了日月经天、江河行地的大气。”在充满诗意的精致对话里,学生们不仅旁征博引,信手拈来,还能恰切地评价,足见董老师平时训练的功夫,其教学智慧可见一斑。
精致的对话在继续,生10说:“在所有‘相思的月亮’中,苏东坡的明月最是动人情肠,‘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董老师评价说:“的确,苏东坡为我们民族挽留了那千古不灭的中秋明月。”生11说:“我以为欧阳修的月亮最洒脱,‘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生12不甘落后:“那我以为姜夔(kui)的月亮最冷,‘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月亮成了历史的见证,冷眼看历史,冰眼观沧桑。”生13也不含糊:“杜甫的‘香雾云鬟(huán)湿,清辉玉臂寒’最‘风流’,老师不是说古典诗词讲究‘不着一字,尽得风流’吗?这一句诗就不着‘月’字,可是‘清辉’、‘玉臂’交相呼应,‘月’与‘美人’相得益彰。”
聆听这样的师生对话真是一种享受,对话最为精彩的是知识的延伸,足见师生深厚的积淀和素养。精致的对话,让文化与审美叠加形成浓郁的语文味,师生、文化、情感、知识,有了和谐的交融。
四、睿智的点评语言
董一菲的课堂点评语言充满智慧,她常使用一组极富诗意的长句,铺陈排比,创设意境,感染学生,激发思维,引领学生产生个性化顿悟。例如,在《“月亮”话题作文》教学中,董老师让学生们谈谈打算写什么,当有学生说拟的题目叫“长城月影”时,董老师说:“你的题目很容易激发我们的想象力,使我们想起大漠、孤烟、长河、落日、明月、边关,谈谈你的创意?”
学生说想写一写唐代边关将士,董老师立即点评:“这个领域真的不错,盛唐的岑参就像你一样好奇,他来到西北边陲,高唱战地进行曲,写下千古绝唱《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李白和李贺这两位浪漫主义诗人也非常向往边关,‘虽不能至,心向往之’,李白说‘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李贺说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快一点下笔成文吧,我们好一睹为快。”
董老师用充满智慧而诗意的点评语言,充分肯定了学生思维的闪光点,在拓展中激发学生,让学生在诗情洋溢的氛围中顿悟,给予学生极大的鼓励。
董一菲的课堂是灵动的艺术,诗美如花。花儿朵朵,越开越繁盛,终成为动人的缤纷艳丽。一个个精彩的瞬间,一朵朵教学的英花,一页页流淌着淋漓元气的随笔,一堂堂真实的教学实录,一篇篇精美的教案,一本本渗透着多年来对人生、艺术、教学的深邃思考的书,一片片耕耘的土地,都成为广大语文人追逐、热爱与研究的对象。花儿虽小,洋溢的却是馨香一生,董一菲老师的诗意语文,已绽放成语文教学艺术苑中瑰丽的奇葩。
我们每个语文老师其实都是拥有浪漫情怀的,语文教学的诗意曾经也是我们的追求。我觉得,也许我永远也成为不了那样的名师,但”虽不能至,心向往之”,不妨从这新的学期开始,从执教的每一节课开始,找回语文老师身上的语文味儿,在自己的语文课堂上,努力尝试着去做一做!
第五篇:法制讲座讲稿
《做知法守法中学生》法制讲座讲稿
同学们,大家好: 今天,我要和大家讨论一下如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有关问题,希望通过本次法制教育学习,使同学们更加清楚地认识到如何预防犯罪,如何做一名遵纪守法的好学生,使自己在人生的道路上健康成长,将来做国家的有用之才。我们今天讲座的主题就是《做知法守法中学生》。
同学们,犯罪的青少年中,有很多是学习不好或文化水平低的人,无知和野蛮常常是他们的共同特点。
违法犯罪的青少年,多数是因为缺乏法制观念。所以,作为当代中学生,我们有必要通过学习增强法律意识,避免违法犯罪,并且能够学会当自己受到伤害的时候,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因此我们举办了这次中学生法制教育讲座活动,希望同学们认真听讲,有所收获。
今天的中学生,也就是说你们都是未成年人,未成年人犯罪,是未成年人危害社会、触犯刑律、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值得注意的是,对未成年人犯罪,我国《刑法》第17条做了年龄及犯罪行为种类上的限制。《刑法》第17条第1款规定:“己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负刑事责任”,意思就是凡年满十六周岁的人,实施了刑法规定的任何一种的犯罪行为,都应当负责任。《刑法》第17条第2款规定:”己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那么有些同学会说我现在还不到十六周岁呢,在这里我要告诉你们,如果你实施犯罪行为时年龄虽没有达到能追究刑事责任的界限,国家法律还是有惩罚的措施的,比如作治安处罚、送劳动教养、送工读学校进行劳教等等。同时我认为一个人走上犯罪道路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常言道: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如果从小养成了各种不良习性的话,以后要改正就很难,如果平时又不注重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不注重规定自己的言行,不按照各种规章制度做事,最后必将酿成大错。
我给同学们举一个说明未成年人由于不知道用法律来规范自己的行为、不懂犯罪概念而酿成大错的真实案例: 一个是发生在2002午的一名十四周岁的中学生投毒案,这起案件发生在去年的四月份某天下午,该学生将自己买来未吃的冰袋咬破一口,再灌入一点老鼠药,而后放入附近一小学的某教室的一张课桌抽屉里,第二天,坐该课桌的小学生喝了这有毒的冰袋后,很快就死了。这起案件侦破后,该投毒的中学生后悔不已,他说自己没有想害死人,以为小学生吃了只会拉肚子,但是严重的后果己经造成,该学生的后悔不能代替法律的惩罚,根据《刑法》的规定,投毒致人重伤、死亡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死刑。后该同学被判处有期徒刑十年。
以上所举的例子只是较为典型的案件,我知道有的同学其实很聪明,但他不用在学习上,而是用在调皮捣蛋上,喜欢逞强好胜,有事没事惹一下其他同学,比如别人走路时他突然伸出一只脚将别人绊倒;有些同学喜欢打架,将别的同学打伤;有些同学不爱护公物,故意毁坏公共场所的物品;有些同学以大欺小,没有钱买东西吃、没有钱进网吧就强行向弱小同学索要等等。这些行为都是法律不允许的,如果情节严重的话就要受到法律的制裁,也就是说你这一逞强就有可能将自己玩进班房。所以在这里我要告诉同学们平时一定要听老师和家长的话,遵纪守法,什么游戏室、网吧、舞厅等地方,同学们千万不要进去,因为那种地方很容易接触到一些不健康的东西,有些平时表现较好的学生,就是由于在网吧、台球厅等地结识了一些不三不四的人后就被带坏,最后走向了犯罪的道路。
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监护人和学校应当教育未成年人不得有下列不良行为: 1.旷课,夜不归宿(偷钱,在游戏厅,网吧过夜现象)2.携带管理刀具(如带匕首等)3.打架斗殴,辱骂他人。
4.强行向别人索要财物(在学生身上发生非常多,以大欺小)5.偷窃,故意毁坏财物。6.参与赌博或变相赌博。
7.观看、收听色情、淫秽的音像制品,读物等。
8.进入法律法规规定的未成年人不适宜进入的营业性歌舞厅等场所。9.其他严重违背社会公德的不良行为。
同学们在成长的过程中,有时会碰到各种各样的不法侵害,比如说被人敲诈、被人殴打、被人抢劫等等,一旦碰到了,我们要增强分辨能力,学会自我保护。国家的法律都是为保护一切合法权益、惩罚各种不法行为而制定的,我们要拿起法律的武器来保护自己,面临危险的时候,同学们要机智勇敢地同犯罪分子作斗争。如果畏惧罪犯的话,就会助长犯罪分子的嚣张气焰,使他们有恃无恐地实施犯罪行为。
自我防范是指个人进行自我保护而采取的各种措施和办法,根据《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40条的规定,未成人年人犯罪的自我防范意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指未成年人通过加强文化修养和法律知识,自觉抵制各种不良行为和违法犯罪行为的引诱和侵害;另一方面是指未成年人在受到犯罪侵害后应通过法律途径,及时维护目己的合法权益。
我再给同学们讲另一种自我保护的特殊情形。举一个案例说明:学生蒋某假期与邻居李某及李某的几个朋友在一起玩,一天,蒋某和李某等人坐出租车出去玩,在出租车上,蒋某听李某及朋友说:”等一下要将那人的手机抢来,另外还要搜一下他的身看有没有钱",蒋某听了这话知道李某等人是要去抢劫,他有点想不去,但碍于朋友情面,他跟着去了抢劫现场,实施抢劫时,蒋某站在边上看,李某叫蒋某帮忙搜一下受害人的身,蒋某就上前搜了受害人的身并将搜到的钱全部交给李某,案发后,由于受害人及时报案,公机机关很快将李某还有蒋某一并抓获,蒋某归案后一直辩解说他并不想抢别人的钱,他觉得很冤枉,但是法律规定:帮助他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实施强行劫取公民财物的行为同样构成抢劫罪。蒋某最后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举这个例子的目的是要告诉大家:当你开始与同伴在一起玩时发现同伴有犯罪意图时,你应当制止他,如果你制止不了的话,你就要赶快想办法远离他,千万不能为了哥们义气跟着同伴去抢劫,因为你一旦到了犯罪现场,即使你没有动手,你也难脱千系。因为受害人不管你具体有什么行为,他只说共有多少人实施了抢劫,你们这些去的人即使没动手也都助了威。所以我们的同学以后如碰到这种情况,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要有自我保护意识,不要惹祸上身。
下面我们再具体讲讲在校园内有人向你要钱要物怎么办。
同学们在本校内被人强要钱物的情况虽然比较少,但有些同学遇到过。向你施加威胁的有本校的学生,也有外校混进来的学生。本校的往往是那种沾染了不少恶习的,出了名的坏孩子,你认识他,或是半熟脸,你能从别人那里问出他是谁。他让你给钱,给他烟,或是你的其它物品,不然就说要打你,甚至还可能传说以后见一次打一次,他敢在学校内做这种事情就不怕老师吗,就不怕学校处理他吗?是不是胆子太大了。我看,同学们,并不是他胆子大,而是他利用你胆小怕事的弱点,他觉得你不敢对抗他,不敢声张告诉老师,其实他心里虚得很,只要到学校来读书的,没有不怕老师的学生。有个现象可以说明这一点,那就是学校里的班干部、三好学生就很少遇到这种威胁,因为要钱要物的学生来学校读书都知道,这些学生和老师关系密切,是什么都敢跟老师说的。如果你以后遇到这样的事情,首先你应该大声拒绝,不行,我凭什么给你!要正气压住邪气,我跟老师说去。
然后看看自己视野中有没有老师和正义感的同学、同时大呼,使他不敢轻举妄动,记住千万不要胆小,软弱在此是一文不值。也用不着和他动手,如果动手一是你显得不文明,二是你也容易吃亏。毕竟寡不敌众。在校外,时常有一些不三不四的社会青年,他们都是本地的流失生和已经毕业的人,他们和坏孩子相互勾结,狐假虎威专欺负软弱的同学,记住当你遇到这种情况时,先要拒绝和不认识的人答话。如被强行栏下,要义正辞严说我没有钱,同时找机会迅速离开。如果再不让我走,我就报警,他是不敢打你的,一旦打你,那就犯了抢劫罪,那可就要坐牢了。法律是无情的,只要他敢打你,他就会受到法律的严惩。所以我说他们做坏事是不敢打你们的,你们应该理直气壮地面对。
同学们,今天我们讲了很几个案例,你们觉得我们应当从中受到哪些启示呢?我们应当怎样才能与同学融洽相处呢?怎样才能使自己成为集体中受欢迎的成员呢?我想最起码要牢记:慎交友、立大志、善慎独、要坦白。
同学们,生命没有回头路。你们是祖国的希望和未来,你们虽然掌握了一定的生活常识,有了一定的独立意识,普遍希望得到老师、家长、社会的理解。我们大家要认真学习、贯彻和执行《中小学生守则》和《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同学们,法律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希望同学们一同举起生命的盾牌,学法、知法、懂法、守法、用法,做一个守法的学生,依靠法律这把双刃剑,平安、健康、茁壮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