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调查与思考(精)[共5篇]

时间:2019-05-13 23:39:2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调查与思考(精)》,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调查与思考(精)》。

第一篇:关于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调查与思考(精)

关于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关键词:专业合作社 发展 思考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指出:“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快发展,使之成为引领农民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的现代农业经营组织。”实践证明,“在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前提下,通过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规模经济是一条可行的路子”。在新形势下,各级领导要抓住机遇,立足实际,完善创新,不断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壮大。

一、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现状

截至2009年底,全国农民专业合作社24.64万家,入社农户2100万户,占全国农户总量的8.32%。贺州是一个典型的以农业为主的地级市,农业人口200多万人,2009年,全市工商机关工登记注册农民专业合作社145个,注册资金5.16亿元;加上农民专业协会,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已达258个,占农户总数的10.65%。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业务范围主要集中在种植业、养殖业、农产品加工销售、运输等行业,区域经济特色鲜明。主要有以下基本特点:(一)发起多元,农民主体。每个专业合作社都是以农民为主体,发起组织者呈现多元态势。主要有三种类型:一是农村能人发起型。贺州第一家专业合作社——富川富脐橙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04年4月,发起人都是富川经营有方的果农大户和“两委”干部。现已建成了莲山、富阳、石家等乡镇8个万亩以上规模脐橙生产基地,形成了集群式发展。二是龙头企业发起型。全国有名的八步区马蹄专业合作社,通过“公司 合作社 基地 农户”的模式,由企业牵头,积极开拓市场,马蹄年销售年收入超2亿元。三是基层农业服务组织发起型。如昭平县大同农机合作社是贺州市首个农机专业合作社,该合作社主要承揽农业的耕、种、收等机械化作业,以及农产品的产、供销、加工、运输、农机维修和技术培训等服务。全市类似的农机合作社已达62家。

(二)门类较多,合作专业。贺州市农民专业合作社生产经营的品种门类较多,不仅涉及优质水稻、无公害蔬菜、马蹄、桑蚕、马铃薯、茶叶、油茶、松脂、烟叶、红瓜子、水果、花卉、苗木、瘦肉型猪、优质牛等10多个门类近100个种养业品种,还涉及农机等生产性服务。全市已建成广西最大的脐橙、青梅、纯烤烟、马蹄、松脂规模生产基地,形成了“生态品牌”和“特色品牌”。每个合作社生产经营的品种专业性强,特色十分鲜明,如富川县精心打造“富川脐橙系列”,注册了“富江”、“富隆”、“日日富”、“绿园”、“家盛”等5个品牌,其中“富江”牌脐橙于2006年荣获中国名牌产品称号。

(三)民主管理,自我治理。农民专业合作社大多按照“民办、民有、民管、民受益”的原则,在政府指导的基础上,实行自主经营、科学决策,民主管理。

二、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作用 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动农业发展的作用日益显现,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以及社会稳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首先是解决农民生产销售难题。合作社把分散经营的农户组织起来,使生产有计划、销售有渠道。如八步区贺街业旺蔬菜合作社为社员统一组织种子种苗,实行蔬菜配方肥,产品统一销售,在广东东莞、深圳、佛山等地开办直销门面,使社员的蔬菜成功抢滩并畅销于珠三角地区,既解决生产销售难题,又获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其次是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合作社通过建立示范基地,有针对性地开展农业科技培训和经验交流,提高了农民的科技水平,增加了产品的科技含量、产量及收益。2009年,全国入社的2100万农户收入普遍比当地未入户农户收入高出20%以上。贺州钟山县积极为蚕户提供“种养包教,产品包销”的一条龙服务,每年定期培训种桑农民,定期交流经验。目前,该县已成立规模化养蚕基地6个,专业合作社8个,养蚕协会3个,桑蚕加工企业5家,已发展社(会)员3500多户。2009年,全县桑园种植面积2.1万亩,按每亩年收入5000元计,蚕桑创收近1亿多元,户均纯收入近1万元。

第三是有利于稳定社会、构建和谐。农民专业合作社建立后,社员们一门心思扑在专业合作生产上,自觉接受先进科学知识的教育和熏陶,不仅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生产技能素质有了新的提高,而且带动了崇尚文明、崇尚科学的健康向上的社会风气形成,推进了广大农民群众对现代社会文明的融入。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促使农村出现了“两多两少”的情景:即学文化学技术学法律的人和致富向善的人明显增多,而赌博迷信活动和偷窃打架斗殴的现象有了明显的减少。

三、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群众认识不够到位。群众对专业合作社认识不足,入社积极性有待进一步提升。一是小农思想束缚,仍有部分群众入社热情不高,有观望思想。二是个别群众创办合作社目的不纯,偏离创社宗旨,只想套取公共财政补助资金,成为“空壳合作社”。三是部分群众对一些政策法规的理解不够。如注册养殖专业合作社要求提交环评报告,一些群众感觉办理环评手续繁琐,且需要投入过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专业养殖合作社的发展。

2.内部运作机制需要进一步规范。由于典型的合作社太少,大部分合作社缺乏管理水平,如理事会、监事会等组织机构虽健全,但真正发挥作用的很少。同时,财务管理等内部制度也不够健全,利益关系不紧密,大部分合作社对成员不进行利润二次分配,缺乏合作的吸引力和凝聚力,致使可持续发展能力差。据调查了解,贺州市建立健全账目的合作社仅有66家,占合作社总数的25%。

3.产品科技含量有待提高。贺州市多数专业合作社所生产的产品科技含量低,品质不高,外向型市场竞争力弱。一是缺少科技创新。农产品专业合作社大多数的产品是马蹄、脐橙、贡柑、马铃薯、活畜禽、蔬菜等初级农产品,对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和产品的精深加工技术等投入过少降低了经济效益。二是品牌意识较差,目前全市除了脐橙等少数产品注册商标外,大部分合作社生产的产品尚未注册商标。三是缺乏出色的带头人,目前农村的能人大多经商办厂,真正能在家乡服务农业,具有较强组织协调能力,公道正派的能人极少,要挑选出色的合作社带头人十分困难。

四、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有效途径

根据贺州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状况及存在问题,必须立足实际,搭建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服务平台,通过典型引路,发挥基层党员干部的带头作用,引导规范化操作,转变政府职能等途径,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壮大发展。(一)充分利用典型引路,发展壮大农民专业合作社

第一、培育典型,为发展合作社创造条件。首先培育一批具有示范带动效应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典型,在已具规模的,如八步的马蹄、钟山的桑蚕,富川的脐橙,昭平的茶叶等合作经济组织中寻找突破口,将其培育发展成具有典型示范意义的专业合作社。其次要强化服务和政策扶持,对典型合作社要加强技术和信息等服务,增强合作社的经营能力,提高效益,使各县区的典型更有说服力和号召力,并真正起到教育和示范的作用。

第二、宣传典型,吸收农民参与合作社。充分利用报纸、电视、广播、网站、社会媒体等媒介,采取召开现场会、举办讲座、组织参观等形式,着重宣传和介绍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动态、成功典型和取得的成效,为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舆氛围。

第三、推广典型,发展壮大合作社。现有的农民合作社组织,远远不能满足贺州发展的需要。贺州昭平县通过成立种茶合作社,大力发展茶叶经济,依托茶叶生产企业,整合品牌,打造精品,创建了名茶之乡,不但实现了茶农增收,而且带动了当地旅游业的蓬勃发展。类似的示范项目,要及时总结其成功的经验,在合作社的运作和管理上形成一套规范化的理论体系,作为全面推广的指导依据。(二)发挥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的带头作用,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

第一、强化培训。采取举办专题培训班、讲座等形式,以县乡(镇)党校为阵地,以典型合作社培训基地为载体,有计划、有目的、多层次、多渠道地对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财务人员、专业大户、龙头企业代表、基层党员干部进行阶梯式培训。通过培训学习,帮助有关人员及时了解现代农业发展趋势,了解专业合作社相关的政策法规、合作方式、财务管理、信贷与投资等知识,引导培养和发展一批熟悉农村政策,善于经营管理,乐于奉献的专业合作社带头人。同时让他们深刻领会中央关于农村的有关政策,领会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对农民增收、农业发展和农村稳定的重要意义,从而增强创办合作社的信心。第二、健全激励机制,鼓励党员干部带头创建农民专业合作社。贺州近年来由“两委”干部带头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致富的成功事例说明,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需要农村基层干部率先垂范,通过他们的传帮带,积极创建新组织,发展特色和主导产业。为此要采取多方鼓励农村基层干部的措施,通过建章立制,把其列入“两委”村干年终考核的重要内容,对业绩突出者,作为评先和考录公务员的优先条件。

(三)统一规范管理合作社,推动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

统一创建示范社。制订《扶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考评细则》,力争每年每个省(区)培育1000个以上符合现代农业发展要求,规模较大、带动能力强、影响力大的示范性龙头专业合作社,每个市培育100个以上示范性龙头专业合作社示范单位,每个县培育20个以上示范性龙头专业合作社,同时所有示范社都要拥有自主品牌,实施品牌带动战略,加速推进“一村一品”、“一社一品”发展工程。对达到创建标准的市、县、乡加大资金扶持力度,给予提供优质金融服务,在各种贴息贷款项目和小额贷款上给予优先倾斜政策。同时实行市、县、乡直单位帮扶合作社发展的做法,制订《扶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先进单位考评办法》,对考评为扶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工作的先进单位给予表针对不同阵 统一制度管理。修订完善《扶农民专业合作社管理制度示范文本》,内容涵盖社员大会、理事会、监事会、议事规则、社员管理、生产经验管理、资产财务管理、盈余分配、社务公开、档案管理等制度,通过规范合作社运作过程,实行民主管理,确保农民合作社的健康发展。

(四)转变政府职能,确保农民专业合作社可持续发展

第一、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政府要完善服务。按产前种苗、农资供应,产中指导和产后加工销售的要求建立相应的配套服务体系。做到及时准确了解农民群众的心声,及时足额落实扶持政策,及时为农民提供信息、人才、资金、基础设施、市场管理、宏观协调、价格管理和销售管理等公共服务。

第二、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政府要规划指导。要帮助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引导合作社围绕当地特色产业和优势产品科学布局产区,调整产业结构;要利用组织优势,积极培育合作社领头人、农产品经纪人和技术专家团队,更好地为专业农户家庭经营提供各项服务,为专业合作社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使农民专业合作社成为国家推广农业科技,农民广泛使用农业科技的平台,最终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农民增收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王昀.南通市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调查与思考[J]上海农村经济,2007.07 [2]刘振敏, 孙秀坤, 刘维进, 苗锋, 李志欣, 张立树.农民专业合作社是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效途径[A].休闲农业与现代农业发展——2007中国农学会学术年会暨全国休闲农业论坛文集[C], 2007

第二篇: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贾圣华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农民通向市场的桥梁和纽带,对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东平县高度重视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依托当地资源优势,采取切实措施,强化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管理、指导与服务,为合作社发展创造宽松的成长环境,促进了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又好又快发展。

一、主要特点

东平县农民专业合作社萌芽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实施后进入快速发展时期。截止2010年底,全县发展到500家,注册资金7.6亿元,入社成员3.5万户,带动农户17.3万户,占全县总农户数的58%。纵观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主要呈现以下特点:一是发展速度加快。2007年底全县合作社总数为8家、2008年底为196家、2009年底为372家,2010年底为500家,分别比上年增长24.5倍、93.62%和34%,入社成员和注册资金均有大幅度增加。二是覆盖范围扩大。合作领域由初期的种植、养殖业发展到覆盖全县粮食、油料、蔬菜、林果、水产、畜禽六大支柱产业,形成了一大批以种植、畜牧(水产)养殖、林果、农产品加工销售、农业机械、旅游等为主要内容的合作社。覆盖区域由村内逐步扩大到跨乡、跨县、跨市,直至跨省。合作社为成员服务范围扩大到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三是兴办主体多元。在已成立的500家合作社中,龙头企业带动型120个,占总数的24%。君丰棉花产销专业合作社是依托山东国信实业有限公司创办的,通过发展棉花生产基地,带动2万多户棉农走上致富路。产业优势辐射带动型150个,占总数的30%。依托有机蔬菜基地成立的接山乡国华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通过大力发展有机蔬菜,使成员纯收入高出非成员35.4%。农业专业大户带动型145个,占总数的29%。王传民是斑鸠店镇有名的“大蒜王”,他发起成立的世通蔬菜农民专业合作社,年销售蒜薹、大蒜3万吨,带动了当地大蒜产业的快速发展。村“两委”干部带动型45个,占总数的9%。新湖乡范洼村党支部书记鲁德生牵头成立的华信淡水养殖专业合作社与农业部、省、市、县建立了稳定的技术指导关系,通过为成员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提高了水产品的产量和质量,增加了农民收入。农技推广(科研)部门带动型37个,占总数的7.4%。惠农硬质小麦种植生产专业合作社的发起人是县良种场,该合作社成员已遍布县内8个乡镇及周边县市,实现了硬质小麦种植良种化。其他类型3个,占总数的0.6%。四是工作重心转移。针对合作社发展速度较快的实际,及时调整工作思路,转移工作重心,实现了三个转变。即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由松散型向紧密型转变;由外延型向内涵型转变。

二、经验做法

东平县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快速发展得益于党和国家的利好政策,得益于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得益于热爱合作事业的工作队伍。

(一)广泛宣传发动,统一思想认识。县、乡、村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网络、会议、标语、举办培训班、发放宣传材料等形式,向广大干部群众宣传《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山东省农民专业合作社条例》等法律法规,让兴办合作社的意义、方法等进村入户,深入人心,形成了良好的舆论氛围。在全国第一个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律宣传日到来之际,县人大常委会组织部分代表就《农民专业合作社法》贯彻实施情况进行了视察,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意见和建议,加大了学法、用法、执法的力度。

(二)加强组织领导,形成工作合力。县里成立了由分工书记、分工县长牵头,农业、工商等部门主要负责人参加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工作的协调指导和日常管理。各乡镇村也按照有利于工作的原则成立了相应的机构。在县政府出台《关于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意见》的基础上,县委、县政府印发了《关于切实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建设的通知》,并将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发展情况列入对乡镇经济社会发展考核的重要内容。由分工县长提议,县直有关部门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主要研究解决合作社建设中发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制定促进其发展的政策措施。根据职责分工,农业部门发挥牵头抓总的作用,在县经管办设立了专门科室、安排专人负责指导合作社登记注册、制度建设、民主管理、会计核算、盈余分配等方面的工作,并会同畜牧、林业、水产、农机、水利、旅游等行业主管部门指导本系统合作社的建设与发展;工商部门开辟“绿色通道”,降低准入门槛,为农民专业合作社免费办理登记;财政、国土、税务、金融、供电、交通等部门也结合行业实际,为合作社的发展提供便利,给予政策支持。

(三)强化教育培训,提高队伍素质。为培养造就优秀经营管理人才和业务辅导员队伍,全县先后组织县直有关部门负责人、乡镇长、乡镇分工领导、经管站长、合作社理事长、会计等人员,参加了农业部、省、市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培训班10场次,受训360余人次。通过县乡举办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大学生村官、基干民兵、入党积极分子、阳光工程、合作社带头人、会计等不同形式的培训班培训人员2500余人次。合作社自行组织培训1000余场次,23000余人次,使广大基层干部、合作社经管人员、业务辅导员的整体素质明显提高。

(四)培树先进典型,打造品牌产品。为起到“点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的作用,选择10个经营规模大、带动农户多、服务能力强、民主管理好的合作社为县级示范社。通过强化内部管理,规范运作行为,良科棉花种植生产合作社、耀峰花生产销专业合作社被确定为省级重点示范社;银山镇树民养鱼专业合作社等5家合作社被确定为省级示范社;世通蔬菜农民专业合作社被中共泰安市委、市政府授予“先进合作组织”称号,被泰安市首届农业产业化发展论坛组委会等评为泰安市“十强农民专业合作社”。为加强品牌化建设,提高市场竞争力,积极鼓励合作社开展“三品认证”、地理标志登记和商标注册活动。已认证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21个;登记农产品地理标志5个;注册商标6个,其中著名商标1个。

(五)狠抓政策落实,积极对上争取。县委、县政府始终站在扶持合作社就是扶持农民、扶持农业的高度,要求各级、各部门对合作社的发展提供全方位支持。东平县是山东省30个经济欠发达县之一,财力十分紧张。尽管如此,仍然每年拿出500万元,用于扶持农业产业化,特别是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联席会议积极协调有关部门落实各项政策,促进了合作社的快速发展。农业、财政等部门广泛搜集信息,热情帮助合作社承担省市县下达的财政支持项目,争取各类扶持资金。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省、市、县三级以各种形式扶持合作社45家,注入资金319万元,增加了生产后劲,增强了服务功能。东平县通过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优化了农业产业结构,提升了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带动了当地特色产业的发展;推动了农业科技成果的应用,强化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加大了农产品市场竞争的筹码;提高了农民生产经营的组织化程度,增强了农民抵制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的能力,增加了农民收入;将“民主管理”“合作共赢”的理念引入农村社会,为建立和谐、包容、开放、稳定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奠定了基础。

三、存在问题

(一)机制不够完善,运行不够规范。有的合作社规章制度缺失,“三会”组织不健全,民主管理难实现;有的股金设置不合理,一股独大,盈余主要按出资分配,背离了合作社的分配原则;有的账目不健全,会计核算流于形式,影响了合作社的健康发展。

(二)人才缺口较大,素质普遍偏低。从合作社内部看,由于合作社以农民为主体,成员文化知识、经营管理能力、专业技术水平普遍不高。号召力强、管理水平高的复合型人才严重缺乏;能当家、会管理的理财能手数量不足,难以适应合作社发展的需要。县乡农民专业合作社辅导员队伍与所承担的工作不相适应,且这种局面近期难以有大的改观。

(三)融资渠道不畅,生产经营受阻。尽管各级都在强调,金融服务要向农民专

业合作社倾斜,但由于缺乏具体规定,可操作性不强。真正以合作社名义从农行、农发行、农村合作银行等金融机构取得的贷款还不多;有的虽然通过努力得到了一定的额度,但仍需要担保、抵押、质押等。实破影响合作社发展的资金“瓶颈”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四)环境不够宽松,政策难以兑现。一些合作社生产经营过程中遇到的税收、交通运输、用地、用电、用水等问题仍然难以按照法律的规定,落实优惠政策,无形中增加了合作社的生产经营成本,也将法律置于尴尬境地。

四、对策建议

东平县农民专业合作社虽然在数量上有所突破,但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要使合作社真正成为引领农民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的现代农业经营组织,各级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

(一)思想认识再统一。要继续加大对《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山东省农民专业合作社条例》的宣传力度,让广大干部群众充分认识合作社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要广泛宣传合作社建设中的好典型、好经验,教育农民认识合作社、加入合作社、办好合作社;要向合作社带头人和成员讲清楚国家对合作社的关心和支持,鼓励和引导合作社用足用好各种扶持政策。

(二)教育培训再加强。要采取多种形式,对合作社管理人才、业务辅导员和有关领导进行系统培训,培养一批善经营、会管理、懂技术、有奉献精神、能带领农民共同致富的合作社经营管理人才。要培训和提升合作社理事长的组织管理、创业经营、市场谈判、产品营销、风险控制、文化建设等方面的能力;培训能当家、善管理的合作社理财能手,提升合作社财会人员的理财能力以及合作社财务公开、民主理财、规范发展的水平;要培养造就一支政策理论水平高、业务本领强、热心合作事业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业务辅导员队伍。要不断增强各级领导管理和指导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的能力,使其逐步成为合作社建设发展的行家里手。

(三)内部管理再规范。要进一部完善《章程》,建立各项规章制度,健全成员

(代表)大会、理事会、监事会等组织机构,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办社宗旨,加强民主管理,合理安排利益联结机制,既要保护出资人的利益,更要保证可分配盈余的60%以上按成员与合作社的交易量(额)进行分配,最大限度地维护成员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四)发展环境再优化。从某种意义上讲,合作社发展壮大的过程就是政府搭台、合作社唱戏的过程。所以在这项工作中政府要有一个正确定位,要有所为,有所不为。各级党委、政府要站在全局的高度,在充分发挥当地资源优势的基础上,科学制定合作社发展规划,为合作社的快速发展创造宽松环境。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席会议要经常研究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向党委、政府多提建设性意见和建议,协调农业、工商、财政、金融、税务、交通、国土、供电以及农口各主管部门关心合作社发展,支持合作社发展,引导合作社发展,服务合作社发展,为合作社提供有利于发展的政策。农民负担监管部门要防止有关部门和单位巧立名目,向合作社乱收费、乱集资、乱罚款,杜绝损害合作社权益问题的发生。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要经常宣传合作理论知识,推介合作社发展的好典型,为合作社的发展提供舆论支撑。

(本文作者 贾圣华系东平县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

第三篇:关于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思考与对策

关于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思考与对策

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化,农业必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作为适应农村改革和发展的一项组织和制度创新,农民专业合作社(以下简称合作社)对于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县是农业县,农业,农村,底子薄,基础差,农村生产经营方式较为落后。如何通过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有效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加快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已成为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下面对我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针对存在问题,提出对策建议。不妥之处,请给与批评指正。

一、现状:合作社发展方兴未艾

近年来,我县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蓬勃兴起,在连接生产和市场,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效益农业发展水平,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截止去年年底全县登记注册213个比上净增加125个。遍布10个乡镇89个行政村,成员户达2000余户,带动非成员户8000余户。发展态势良好,既有种养业大户、经营能手牵头,又有龙头企业带动;既有基层农技干部,又有村干部领办。运作也不断规范化。如我镇河上咀村瑞兴蜂业专业

合作社被评为省级示范社,在全县都起到了较好的示范作用。

二、作用:合作社凸现多重效应

合作社的发展,建立了新机制,培训了新农民,促进了新合作,推广了新科技,增添了新财路,助推了新农村。

(一)提高了农民综合素质。

农民是农村的主人,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要力量,是城乡统筹的主体。建设新农村,必须培养、造就一批有知识、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新型农民。通过合作社组织培训具有覆盖面广、针对性强、灵活多样、开放实用等特点,既提高农民科技水平,又增强农民法律意识。

(二)加快了农业新技术的推广应用。

合作社在农业、科技等部门的指导下,开展农业新技术试验、示范及推广应用,实施农业标准化生产,承担科技项目,扩大了农业科技推广应用渠道,科技成果得到更好的应用和转化。

(三)有效促进了农民增收。

通过合作社统一供应农资、生产符合质量安全的农产品,统一组织农产品销售,减少中间环节,降低生产成本,提高销售价格,实现了农民增收。

(四)加快了农业产业化进程。

合作社架起了农户与市场、农户与龙头企业连接的桥梁和纽带,解决过去产品销售的老大难问题,同时通过引导农民,规模化种植养殖、标准化生产、区域化布局,从而加快了农业产业化进程和现代农业发展。

(五)提高了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合作社通过注册商标,打造品牌,促进了农产品的转化增值,增强了市场竞争力。

三、问题:合作社未来任重道远

通过近几年的努力,我县合作社发展虽然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从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来看,还任重道远。主要问题是:

(一)认识不到位,重视程度不够。

有的基层干部对发展合作社的性质、作用认识不够,尤其是对国家颁布合作社法的重大意义缺乏深刻认识,没有把合作社发展列入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来抓;有的片面强调专业大户、业主的作用,忽视组织农民、大户联合才是当前推进产业化发展的主力军;有的把合作社等同于一般企业、公司,不按合作制原则引导发展。

(二)现行法律法规不够完善,影响合作社健康发展。

目前合作社地方法规尚未出台,合作社登记的审核前置、建社产业要求、跨地区吸收成员以及组建合作社的人员结构,等问题,均没有明确的规定,不利于合作社规范健康发展。

(三)扶持政策不够配套,发展环境不够宽松。

虽然法律对发展合作社在项目、资金、信贷、税收等方面提供了法律保障,但不够具体,加之税务、工商、质监等部门属垂直管理,如果相关部门不及时出台相应的配套政策,法律的规定就难以落实。由于财政扶持不足,担保体系尚未健全,绝大多数合作因缺乏流动资金而运作困难。

(四)技术人才比较匮乏,合作社自身建设能力薄弱。

一是带头人难寻。难以寻找到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乐于献身农村事业的合作社带头人。二是缺乏技术骨干。合作社基本上都依

靠部门技术人员培训传授技术,自身技术力量缺乏,难以指导到一家一户。三是农民素质还不高。一些农民自律意识、法治意识、风险意识较弱,市场行情好时,单方撕毁合同,自行销售农产品。四是合作社自身服务能力弱,在通过联合与合作解决生产经营实际问题上,缺乏主动性,“等、靠、要”思想严重,合作社发展缓慢。五是规模偏小,农户参合率较低。

四、对策:多管齐下引领农民合作

(一)加大宣传引导,提高思想认识。

“众人拾柴火焰高”。合作社是适应农村改革和发展的一项组织创新和制度创新,是引导农民进入市场和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的需要。县有关部门和各街镇要继续加大发展合作社重要意义和合作社法的宣传力度,让各级干部真正理解、认识到位,支持合作社发展;切实解决好基层组织“统”不了,政府部门“包”不了,单家独户“办”不了的事情,把合作社发展纳入到新农村建设、列入城乡统筹发展的议事日程。

(二)出台地方法规,保障健康发展。

建议尽快出台《重庆市<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实施办法》,结合各区县的实际作出具体的规定,增强操作性,把法律的精神落到实处。

(三)加大扶持力度,构建长效机制。

合作社作为弱势群体的互助组织,自身积累十分有限,发展中离不开财政资金的扶持。建议政府每年安排不低于财政

收入增长率的资金用于合作社建设,建立合作社贷款财政贴息基金。支持合作社开展教育培训、购置必要的生产经营设施、申报“三品”认证,新品种引进、新技术推广以及合作社示范建设。扶持合作社应象扶持龙头企业那样,加大力度。

(四)出台优惠政策,营造宽松环境。

县发改委、工商、税务、质监、金融等职能部门,应树立起支持合作社就是支持农业、支持农民、支持新农村建设的观念。简化工商登记手续、减免法人代码登记费用,在产业政策、金融、税收、用地用电、外贸等方面,由相关职能部门联合制定具体的优惠政策;建立合作社贷款担保机制,为合作社提供融资担保;政策性农业保险应覆盖合作社。

(五)农业项目支持,注入发展活力。

县涉农、科技部门,要注重发挥合作社在新品种引进、新技术应用、产业结构调整等方面的载体和示范作用。积极鼓励和支持合作社参与农业综合开发、农产品标准化实施、农业科技推广、农业机械化工程等项目建设。

(六)加强指导监督,推进规范化建设。

规范化管理是确保合作社持续、健康发展的前提和保障。一是健全运作机制。坚持发展与规范并举,重点要建立完善组织管理、利益分配、积累发展、监督约束“四个机制”。积极探索组建专业联合社,加强合作与联合,推动产业发展。二是为合作社提供政策指导、搜集和发布市场供求信息、科技信息、农产品推介等服务。三是开展合作

社试点示范,通过典型引路,发挥带动效应。四是加强对合作社管理人员及成员的培训教育,传播合作理念,吸引更多的农民关心、加入合作社,提高负责人经营管理水平,把合作社办成“成员所有、成员管理、成员受益”的真正意义的合作经济组织。

第四篇:我市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调查与思考

我市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调查与思考

王传雄

湖北省襄阳市供销社近几年来,湖北省襄阳市供销社把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夯实基础、占领市场、扩大经营的新的经济增长点来抓,重点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源为优势、以产权为联结、以利益为纽带,依托广大农民社员大力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社。最近,笔者在开展围绕发展壮大农民专业合作社展开了深入调查,摸清了有关情况。到目前,全市成立各类专业合作社171个,吸纳社员8500人,吸收社员股金2800万元,其中,农资类43个、农产品收购类35个、种养殖类68个,加工类18个,其它7个。

一、供销社兴办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现状。

全市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主要有四种类型: 一是科技服务示范带动型:供销社根据当地自然条件,利用人才和技术优势,通过开展和引进优良品种,推广使用新的种植技术,创办引办示范种植基地,用示范效应引导,带动农民科学种植,发展农业化生产,如樊城区早富林果专业合作社,抓住当地土地、人力资源,根据地理、气候等自然优势引进品种,在山坡地引种梨枣、日本甜柿等,平地引种早熟甜油桃、千年红、超红珠、大仙桃、冬桃、蟠桃、金太阳杏、凯特杏等9大类20多个名优品种,同时多次与养殖协会合作,深入调查,多次研究试验,并探索出地上种草,草上养鸡、鸭等家禽,禽肥还田肥树的生态种养新模式,减少了肥料投入,提高果品品质,真正实现了立体丰收。在合作社的影响和带动下,附近有数十家农户参与了农业结构调整,已发展种植林果面积3000多亩,改良品种1000多亩。

二是以营销为核心的产销结合型:主要是围绕主导产业和主导产品,以产销为主要合作环节,采取代理收购、分购联销二次结算等方式,把分散的农副产品集中收购起来,销售出去。老河口市供销社从乡镇的地方特色产业和主导产品着手,高标准发展专业合作社,该市洪山嘴办事处,农民种植鲜桃和梨子有一定规模,为了使果农的产品推向市场,保证果农利益最大化,供销社积极参与,坚持“民办、民享、民受益”的原则,做到引导而不强制,支持而不干预,扶助而不包办,成立了仙仙果品专业合作社,现在已吸纳入社社员176人,吸收社员股金1115万元,基地1265亩,网络果农18000多户,服务桃梨面积85000多亩,专业合作社成立以来每年为果农增加收入500多万元。

三是农资服务型:将入社农民的农业生产资料供应以合作的形式固定下来,并向周围辐射,扩大农业生产资料的供应范围,实现利益共享,风险共担,这种类型的合作社,实际上是供销社业务的一种扩展和固定化,是扩大市场份额的有效途径。襄城区新集农资专业合作社紧紧围绕服务“三农”这个主题,积极创办农资专业合作社。在搞好农资供应、服务“三农”方面作出了不懈的努力,从而使生产资料销售形势越来越好,农资专业合作社越办越红火,使供销社农资经营主渠道地位不仅没有削弱,反而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和发展,每年可销售化肥达1万多吨(尿素、碳铵、磷肥、复合肥),农药50多吨,中小农具2000件,机、柴油500多吨,销售额达700多万元。农资市场占有率稳定在98%以上。在具体操作中积极开展承诺服务、销售服务、技术服务,最大限度地以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对农业生产给予大力支持,以此密切同农友的关系,使专业社成为密切政府和农民关系的桥梁和纽带。近年以来,仅在价格方面让利于农就达10万元,为农民增收,农业增产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四是生产企业带动型:襄阳是一个农业大市,农产品资源十分丰富,为使资源优势变商品优势,让广大农民收入得到不断提高,各级供销社利用当地资源优势,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工作,吸引外来人员投资办厂,加工转化农副产品。宜城市供销社充分利用孔湾镇冬瓜资源,兴办冬瓜加工企业,并以此为“龙头”,加固了全镇冬瓜产业链条,收到了民企双赢效果。宜城孔湾镇素称宜城蔬菜基地,种植面积2.5万亩,基中冬瓜面积在1万亩左右。但由于蔬菜属鲜类商品,时令性强,价格完全受制于市场,缺乏自我调控能力,这种高风险常使菜农摇摆不定,产业发展忽冷忽热,农民收入时高时低,收效甚微。孔湾冬瓜产业要摆脱受制于市场的局限,保持稳定发展,必须创办加工项目,实施“工业”带动、市场拉动战略,才能掌握市场的主动权,增强驾驭市场能力。据此,宜城市供销社与孔湾镇政府共同联手,充分利用孔湾冬瓜资源丰富的优势,大力宣传优惠政策,广泛招商,很快与陕西一个体老板达成了合资办厂的意向,由供销社出土地、厂房,对方出资金、技术,在资产保值增值的情况下,互为一体,合作经营。每年可加工冬瓜955万公斤,转化增值430万元,实现销售935万元,创利税近72万元;通过加工转化而拉动当地冬瓜市场价格上扬这一项,为本镇菜农增收324多万元。保康县供销社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关于发展农业产业化的部署,抢抓全县推行“一县一品”工作的机遇,积极探索,兴办加工企业。该县龙坪镇地处高寒地区,无公害反季蔬菜已成为当地的一大支柱产业,基地已达1.5万亩,因受交通、信息的制约,蔬菜销路不畅,使菜农的投入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保康供销社借它山之石铺自己之路,引进长阳江南特菜开发中心客商投资近400万元,联合组建蔬菜经营公司,开展蔬菜收购、加工、冷藏、销售,把千家万户的菜农同千变万化的市场连接起来,真正实现企业增收入,菜农得实惠这一目标。公司自运行以来,每年已加工、销售各类蔬菜近10000吨,助农增收近110万元,为100多名无业人员提供了就业岗位。

二、农民专业合作社取得的主要成效。

(一)推动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民专业合作社立足当地优势资源和传统产业,结合市场需求,带领农民开展生产基地建设,实行规模化生产,打造乡村支柱产业,加快了农业产业化的步伐。谷城县供销社与198户村民充分利用当地优势,投资600多万元在五山镇建立了谷城供销龙虾水产综合养殖专业合作社,亩产小龙虾600斤,鲜鱼300斤,每亩水面产值8000元,去年销售龙虾40万斤,创产值900万元,让农民切实得到实惠,合作社也得到发展,经济效益可观,吸引了更多农户入社,受到了当地农民的广泛赞誉,该专业合作社去年一次得到扶持资金40万元。

(二)提高了农民组织化程度。农民专业合作社以合作的方式,克服了农民单个经营规模小、与市场脱节及抗风险能力不足等问题,有效地解决了农产品千家万户的小生产和千变万化的大市场之间的矛盾。樊城区鑫广润蔬菜专业合作社为帮助农民解决蔬菜卖难问题,统一组织销售,减少流通环节,把60%的鲜菜送入超市销售,既解决了分散农户卖菜难,避免了千家万户闯市场的困惑,又提高了市场竞争力,增加了社员收入。同时带动蔬菜运输等行业80多人就业,形成了“一业兴旺,多业发展”的良性循环。通过提高农民联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减少了农民生产的盲目性和无序性,降低了农民在市场经济中的生产经营风险。

(三)打造了农产品品牌。农民专业合作社在生产过程中树立质量立市的观念,增强品牌意识,注册商标来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谷城大薤山茶业专业合作社以谷城县茶叶主产乡镇为依托,网络108个茶叶种植农户,通过企业+基地+农户的模式,建立起龙头企业和基地、农户之间紧密的利益关系,把市场和基地紧紧连在一起,全年为茶农增收100万元,起到了专业合作社带动茶业产业发展、帮助茶农增产增收的作用,自身经营业绩也得到大幅提升,成为谷城茶叶行业的销售大户,被评为全省供销社系统十佳专业合作社。

(四)增加了农民收入。农村专业合作社通过“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在专业合作社不断发展壮大的同时,也有效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如襄城新集化肥专业合作社吸纳社员62人,入股资金47万元,开展“四个统一”服务(即统一生产供肥、统一生产标准、统一包装、统一销售),年销售化肥1万多吨,金额600万元,既方便了农民,又使农民得到实惠。

三、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政府职能交叉影响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主要表现为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多重管理,职权不统一。目前,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主管单位是经管部门,负责项目资金的审批安排,而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指导和管理单位是供销社,在襄阳市,100万元财政专项资金安排到专业社要经过市经管局、供销社和科协3家单位会商决定。多重管理下,存在着职责与权利不统一的现实矛盾,部门关系难以理顺,职责分工不明确,申报项目和争取资金的渠道不顺畅,制约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

(二)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还处于较低水平。一是不规范。多数农民专业合作社虽然依法实行工商登记,但其内部运行和管理制度尚不完善,必要的组织机构和利益分配制度都没有建立健全,甚至连固定的办公场地都没有。二是规模小。多数专业社尚处于初建阶段,入社社员和资本较少,产品和产销渠道单一,加上同类产业的专业社分割而治,彼此互不联合,容易受自然因素和市场因素制约,抗风险能力不强,产业带动作用不明显。三是缺少人才、技术和信息,农民专业合作社入社社员主要是农民,未能吸纳社会各种专业人才入社,生产技术没有有效提高,产品质量和品质难以有效提升,难以打造名优品牌,加上市场信息不灵,销售渠道不多,制约了自身的发展。

(三)发展资金来源少。一是专业社股本有限,缺少资金,造成流动性不足,影响了自身发展。二是银行借贷难,专业社虽然属法人,但多数积累不多,资产总量不大,资信能力较弱,缺乏有效抵押物,难以获得银行贷款支持。三是争取政策性扶持资金难。一方面政策性扶持资金较少,另一方面设置的门槛太高,导致农民专业合作社争取政府项目资金难。

(四)缺少优惠政策支持。一是农民专业合作社相关权证手续办理难。一些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基地上修建办公场所后,有关部门虽然认可,但相关权证手续难以办理。二是缺少相关扶政政策。如出口基地品种改良、扶持建设标准化生产基地、建立农业产业化示范区等方面缺少优惠政策扶持专业社发展。

四、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建议。

(一)典型引导,示范带动。由于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农业进入新阶段后出现的一种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现存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缺乏规范化指导,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和不足。因此,选择典型进行示范性的试点十分必要。一是培养带头人。要分期分批组织当地热心于合作事业的龙头企业法人、农业大户、社会能人进行合作经济知识培训,让他们了解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的性质、作用和意义,增强组建和加入专业合作社的积极性,通过引导和扶持,起带头示范作用。省、市两级供销社多次举办农产品经纪人培训班,参加培训农民专业合作社社员200多人,邀请省有关专家授课,系统学习农产品经营、市场营销等知识;二是培育典型。要在现有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中,择优确定若干个专业社进行试验和示范,通过帮助完善内部运行机制,组织对外交流学习,科技培训等途径,促使其自我发展、自我完善,成为当地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典型。三是扩大影响。要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媒体,介绍农民专业合作社,提高农民的认识,消除农民对兴办或加入专业合作社的思想顾虑,更好地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

(二)分类指导,多样发展。在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过程中,要坚持家庭经营为基础,引导农民兴办各类专业合作社。在兴办主体上,鼓励农民合作兴办、社会能人牵头创办、依托龙头企业兴办,同时要发挥供销社领办的作用。在发展方向上,要从当地实际出发,以市场为导向,围绕主导产业、特色产业和拳头产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要鼓励农民投资入股,进行工商登记,实行企业化运作。在发展模式上,突出“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要积极探索“供销社+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形式,通过多样发展,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步伐。

(三)完善机制,规范运作。一是建立科学的管理机制。要指导农民专业合作社制定完善的章程,民主选举产生理事会、监事会,明确责任和权利;要强化民主管理,在内部决策上,严格执行“一人一票制”;要建立健全劳动、财务、营销等各项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二是建立有效的利益机制。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社员,其利润采取按交易额分配或按交易额与按股分配结合,以更好地体现合作社的特征。三是建立健全社会监督与内部监督相结合的监督机制。充分发挥监事会和农民社员的监督作用,实行社务公开、财务公开。通过建章立制,确保农民专业合作社健康发展。

(四)强化服务,政策推动。供销社是兴办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一支重要力量,要加强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服务和指导。一是加强技术服务。要通过组织各类培训,使农民社员掌握农业生产科学知识,提高生产技术水平。同时,要积极帮助农民引进优良品种,推广生产新技术,提高农产品的科技含量。二是加强信息服务。要加快建立信息网络,加强信息队伍建设,使产业化服务网络终端延伸到社员和农户,真正服务于“三农”。三是加强销售服务。努力架设农产品购销平台,开拓市场,通过各种农产品展销会、推介会,扩大专业合作社农产品的知名度,使农产品的销售延伸到省内外大、中城市。并要提高农产品质量、改进包装,利用现代流通网络,设法进入大型超市销售,扩大市场。四是做好资金服务。积极为各农民专业合作社疏通县(市)区内各家商业银行和其他融资渠道,解决目前生产经营资金困难。五是认真落实省、市、县对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扶持政策,加强与政府部门和其他组织的协调,帮助农民专业合作社申报各级农业龙头企业、建立生产基地,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的巩固与提高,营造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良好环境。

第五篇: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调查与思考

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调查与思考

近年来,××县××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培育和发展,将其作为创新农村经营体制、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推进新农村建设、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载体和抓手。特别是《农民专业合作社法》自今年7月1日正式实施,引导和促进了全镇农民专业合作社步入发展的快车道。

一、全镇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及特点

截止2009年4月底,全镇在工商部门登记注册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共5家,比去年新增1家,入社农户348户,带动农户2190户。

(1)分布:官渡办事处1家、楠木办事处3家、碾坪办事处1家。

(2)按行业和产业分布:柑桔类(包括蜜桔、椪柑、脐橙、桃叶橙、甜柚)合作社共1家,畜禽养殖类合作社4家。

(3)按领办人分有二类:一是农村能人(营销大户)领办型,二是基层组织牵头型,如四季优质碰柑合作社由四季坪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陈代存领办。

(4)从内部运作机制分析,内部运作比较成熟的合作社大体占20%(也就是一家)。处于发展起步阶段内部机制正在完善的占80%。

主要特点:一是兴办主体多元化。农民是兴办专业合作社的主体,目前有70%左右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农村种养大户、技术能人、营销大户、经纪人等牵头兴办的。此外还有一定数量的由其他社会成员和农村基层组织牵头兴办。随着农村综合改革的不断深入和乡镇政府职能的转变,基层农技服务组织和分流的专业人员牵头兴办的专业合作社,将成为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二是合作形式多样化。不仅有生产技术上的合作,也有品牌和商品销售上的合作,还有资本上的合作。三是合作领域不断扩大,合作领域从个别产品的生产,发展到种植、养殖、运销、加工、储藏、农机服务等多个方面。目前主要集中在种植业和养殖业的生产经营上,占到总数的88.9%,在种植业中以柑桔、蔬菜居多。合作内容已从单纯的生产环节扩大到产前、产中、产后所有环节,从过去提供生产、加工、仓储、运销、技术信息某一项或几项服务,发展到实行产加销综合服务。四是内部运作逐步规范。农民合作社以成员代表大会为最高决策机构,所有成员权利均等,一人一票。从章程的制定、组织机构的设置、各项规章制度的建立以及生产经营活动中的重大问题,均由成员代表大会民主讨论决定,充分体现了“民办、民管、民受益”原则,实现了农民平等参与、当家作主、自我理财的愿望。目前,我镇围绕柑桔、生猪等主导产业都建立了一批农民专业合作社。

二、当前我镇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实施以来,我镇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已迈出实质性的步伐,但是与先进地区相比,与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以及广大农民群众的要求相比,我镇还存在较大差距。这些差距主要表现在:

一是组织规模偏小,带动能力不强。弱势群体联合使起步阶段的合作社组织规模化普遍偏小,可持续发展能力和抵御风险能力较弱。目前,多数合作社社员数不到100个、注册资金低于10万元,这些将影响到合作社的带动效应。

二是以种养业为主,深加工不足。我镇现有的合作社中,90%都是从事种植和养殖,处于初级产品生产阶段,产品深加工、高附加值的合作项目还没有。大部分合作社的服务和业务停留在初级产品销售及信息、技术层面上,技术含量高、品牌效应大、产品附加值高的合作社较少。

三是以提供服务为主,利益共享不足。现有的合作社,绝大部分只是为成员提供生产技术和信息服务,合作社和成员之间经济联系不够紧密,经营活动能力还比较薄弱,还没有在经济利益上形成共同体。

四是发展环境仍不宽松,做大做强十分困难。农民专业合作社对内不以盈利为目的,年终盈余基本返还给社员,客观上造成积累不足、后劲不强。一些合作社社员呼声较为强烈的是税费减免和用地优惠政策,已经成为农民专业合作社做大做强的主要瓶颈。

三、下一阶段的工作重点

为了进一步引导和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健康快速发展,下一阶段应着重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具体工作。

1、进一步加大学习宣传力度。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是繁荣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的重大举措。《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已于去年7月1日正式实施,这部法律的颁布实施,标志着农民专业合作社进入了依法发展的新阶段。我们各级部门要以贯彻落实这部法律为契机,进一步加强领导,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纸、专题培训等多种形式,加大对这部法律的学习宣传力度,在社会形成鼓励、支持合作社发展的良好氛围和舆论环境。

2、以龙头企业为支撑带动农民专业合作社。全镇要

下载关于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调查与思考(精)[共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调查与思考(精)[共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关于富平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的调查与思考(精选五篇)

    关于富平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的调查与思考富平县农经站作者:张 军自2007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施行以来,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迅猛,由于农民专业合作......

    关于甘肃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的调查与思考(含五篇)

    关于甘肃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国家工商总局门户网站:2010年05月17日来源: 中国工商报提供一、全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势头良好自《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及《农......

    陈仓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调查与思考(范文模版)

    陈仓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调查与思考 陈仓区农经站 为掌握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找准制约合作社发展的矛盾和问题,总结合作社创造的成功做法,加强合作社规范管理,陈仓区农......

    塔城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调查

    塔城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在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同类农产品的生产经营者或者同类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的提供者、利用者,自愿联合、民主管理......

    关于某县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调查与思考

    关于某县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调查与思考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新型市场主体,在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农民增收和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跨越中发挥着巨大作用。为了全面掌握我县农民......

    关于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建议(★)

    关于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建议一、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意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实行了家庭承包经营,在一家一户的生产经营模式下,农民向市场出售农产品、购买生产资料、......

    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调查与建议

    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调查与建议 南充市嘉陵区政协经济委农业界委员小组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以农民为主体的经济组织,是农民为获取良好的服务,自愿联合、民主管理的互助性的经济......

    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

    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 --扶余市农村经济管理局 于国凤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农业供给侧改革的核心主体,也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主导力量,是农业经营方式创新的必由之路。当前各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