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城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调查

时间:2019-05-13 18:45:0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塔城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调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塔城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调查》。

第一篇:塔城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调查

塔城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在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同类农产品的生产经营者或者同类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的提供者、利用者,自愿联合、民主管理的互助性经济组织。近年来,在塔城市委、政府的引导和市有关部门的推动下,我市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走上了快车道,合作社的发展对提高广大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增加农民收入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一、发展现状

截止2010年,我市共登记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86家,比上年增加36家。3家合作社注册了商标,分别是张新生打瓜籽加工专业合作社 “塔域”商标,茂盛种养殖专业合作社“新茂”商标、民瑞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纪老五”商标。有两家农民专业合作社成立了党支部,分别是丰农玉米种植专业合作社和双兴综合专业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在技术辅导、农资供应、农产品生产和销售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合作社共有入社成员3576户;占全市农业总户数的 24.9 %。带动农户数8355户,占全市总户的58.19%,带动面积52万亩,成员出资总额8282万元。

按从业情况划分:种植业55家、养殖业12家、蔬菜林果业8家、加工业4家、农资及农机业3家、家禽饲养4家。按规模划分:成员户100户以上的有11家,占合作社总数的12%,30-100户的有32家,占合作社总数的37.2%,30户以下的有43家占合作社总数的50%。截止2011年5月底,我市共登记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137家,比上年增加51家。注册资金17771.065万元,有一家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了QS认证。按行业划分:种植业90家、养殖业27家、蔬菜林果业8家,农机农资5家,特色种植7家(其中:大麦种植1家,啤酒花种植5家,蓖麻种植1家。)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已覆盖我市五乡一镇三场的147个行政村,最多的是恰夏乡有27家,最少的阿不都拉乡也有9家。

二、取得的效果

(一)提高了农民组织化程度。如塔城市民瑞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采取产前,产中,产后,三统一的服务。一是产前统一种子,生产资料供应。合作社按出口绿色蔬菜种植的要求,实行统一引进新品种,统一管理,并提供科学种植技术指导。二是产中统一生产技术和管理。2010年合作社的大棚全部安装了滴灌和卷帘机,减少了病害的发生,提高了品质,增加了产量,使蔬菜提前半个月上市,平均每个大棚增加收入一千元以上。三是产后统一销售,合作社和出口企业塔城地区绿源农副产品进出口公司、塔城市永利商贸有限公司,签订了蔬菜出口长期合作意向书,使成员生产的蔬菜有了稳定的销售渠道,提高了合作社及成员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增加了成员的经济收入。

(二)实现了“农超对接”。如塔城市张新生打瓜籽加工专业合作社,为了使合作社的产品占领新疆市场,申请的“塔域”商标已获得国家商标局批准,合作社生产的产品已通过了国家质量标准(QS)认证,通过两年的艰苦创业,合作社已基本形成了龙头企业+合作社+ 基地+成员(农民)+超市的产业链,与乌鲁木齐、克拉玛依、奎屯、塔城等城市的超市建起了稳定的供货关系,成功实现了“农超对接”。

(三)促进农村土地流转,推进适度规模经营,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如塔城市茂盛种养殖专业合作社通过土地流转,共流转巴斯博孜达克村的土地4200亩,涵盖农户43户,共210人,均已吸纳为合作社成员。同时,带动了周边农牧民200余户,形成了“集中连片规模化种植,产、供、销一条龙”的产业模式。

(四)统一购进生产资料,降低生产成本。如塔城市星农综合专业合作社,成立三年来,为成员贴息解决购买农资款近300万元。2011年为成员及农户低成本代购尿素,磷肥、微肥、农药等农资总价值为150万元。合作社通过为成员全方位服务得到了周边农户及成员的好评,为今后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五)统一销售农产品,最大限度增加成员收入。塔城市素有新疆“粮仓”的美誉,每年小麦、玉米、打瓜种植在百万亩以上,过去农民种植玉米,、销售、晾晒是最大难题,如果玉米不及时晾晒很容易发生霉变,塔城市丰农玉米种植专业合作社和塔城市玉鑫综合农民专业合作社针对这一问题引进了大型玉米烘干设备,合作社通过订单引导农户进行优质玉米产品生产, 不仅减轻了农民的卖难问题,增加了销售收入,还促进了塔城市种植业结构调整,在其引导下,塔城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兴建玉米烘干厂达27家,日烘干玉米5000吨。特别是2009年冬,我市遭到了百年不遇的风雪灾害,4万亩玉米没有收 3 割。2010年4至5月收割后,合作社组织烘干厂烘干、销售,为合作社成员和广大农民减少损失1040万元。

三、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来,通过市委、政府的积极引导、宣传和有关部门的的配合,我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在数量上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仍然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

(一)规模小,内部运作不规范。从调查情况来看,全市137家农民专业合作社虽然都有自己的章程和财务管理制度,但大部分流于形式。更多的合作社只领取了营业执照,根本没有开展业务。有些开展业务的合作社在民主管理和利润分配等制度上不够规范。

(二)合作社管理水平低。合作社理事长以农民为主体,成员文化知识不高,管理能力弱,合作社又缺乏经营管理和财务管理人才,难以适应规模化、产业化的发展,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在大多数合作社难以建立,阻碍了合作社的发展。

(三)合作社经营范围集中。全市137家合作社虽然涉及到种植、养殖、加工、蔬菜林果,农机农资,特色种植等领域,但又相对集中在种植和养殖业。全市137家合作社,种植业的为94家,占总数的68.6%,养殖业的21家,占总数的15.32%,种养殖业合计占全市合作社总数的83.9%。合作社发展后劲不足,还停留在出售初级产品的阶段,缺乏深加工,涉及到加工的合作社仅有2家,占1.45%。

(四)合作社融资难的现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由于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内部利益联结机制不够紧密,现阶段 基本没有可供抵押的有效资产,即使有一些资产,也只是经营场地、道路、厂房等方面的建设投入,同时,由于农业经营风险较高,而当前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风险承受能力普遍偏低,难以达到金融机构信用担保支持的条件,金融机构“怕贷”、“惜贷”,导致合作社融资难,发展资金严重短缺。

四、对策及建议

(一)加大《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宣传贯彻执行力度,营造合作社发展的良好氛围。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切实把党中央对“三农”工作的政策落到实处。鼓励农户在自愿和民主的基础上建立各类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努力提高农民群众的思想认识,为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二)全面建立规范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一是从全市近137家合作社中选取产业基础好、实力强的合作社,实行重点扶持培育,帮助他们修订、完备制度、章程;使他们形成带动辐射能力强、增收成效明显的优秀合作社示范社。二是通过开展培训活动增加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智力投资,通过不同层面、多种形式的培训,使合作社管理人员熟悉合作社理论和政策知识,增强管理意识、发展意识、创新意识,提高工作水平,减少经营决策的局限性和片面性,更好地引导广大农牧民参与并办好合作社,形成支持合作社发展的合力,真正做到“成熟一个、发展一个、规范一个、提升一个。”

(三)鼓励农民专业合作社延伸服务领域。引导、鼓励农民专业合作社从单纯的种植、养殖等逐步向运输仓储、产品销售和加工等领 域延伸,为更多的农户提供产、供、销一条龙服务。同时,促进合作社之间、合作社与其他企业之间的合作,实现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经营,把农户、合作社、企业、市场四者有机结合起来,全面提升合作社整体经济实力,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四)建议塔城市委、人民政府出台扶持合作社发展的意见。市财政拿出一定的专项资金,每年扶持5-10家农民专业合作社,政府各局,委办积极为合作社多渠道争取国家项目扶持资金,形成全社会支持合作社发展的良好局面。

(五)建议自治区人民政府出台优惠政策和农民专业合作社融资办法,敦促各商业银行拓宽业务渠道,将农民专业合作社纳入服务对象,加大对合作社的信贷支持,帮助解决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资金不足问题。

第二篇: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

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

--扶余市农村经济管理局 于国凤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农业供给侧改革的核心主体,也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主导力量,是农业经营方式创新的必由之路。当前各类从事农业生产和服务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蓬勃兴起,农民专业合作社正处在成长的关键期,亟需引导扶持,以此来推进农业规模化经营的进程,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

一、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农民专业合作社虽有较快发展,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然存在着总体规模较小,基础比较脆弱,认识和发展的内动力不足,利益机制不完善,专业化、组织化程度亟待提高,扶持力度不强,以及当前的政策导向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规模化经营的进程:

(一)组建目的不够纯正。

有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在组建之初,就错误的认为,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就是为了享受政府优惠政策和优价购买生产资料等。不给钱就不做事,给了钱又乱开支,做表面文章;有的合作社单纯为了减免工商税收和享受政策优惠成立的,目的是降低费用;更有打着合作社牌子的个体户等等。不太纯正的目的必然导致部分主体形同虚设,难以真正有效地规范运作起来,产生合作效益,难以体现办社、办场成效。

(二)主体法律意识淡薄,身份不明确。

有许多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律意识淡薄,在工商登记注册时,履行相应手续,套用别人的章程,成员至少5人,出资人也不少,其实质并非一个联合经营体,只是由1人出资注册,但帐务处理中成员帐户名下会有相应的股金与量化份额,如果产生纠纷,注册人必须按章程约定来履行相应的责任,势必会造成一定的损失。

(三)管理不规范,内控形同虚设。

部分农民专业合作社机构不健全,制定章程流于形式,都是照搬照套形成的,可操作性不强,限制了合作社自身的发展,导致了管理的随意性与经营的混乱局面。内部各项管理制度的可执行力偏弱。有组织却无作为,使得合作社失去了应有的凝聚力和带动力,不能更好地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就会存在好则合,不好则散的现象,制约了合作社自身的健康发展。

(四)量大质轻,管理难度大。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现代化农业的主导力量,也是创新农业的必由之路,所以,农村涌现出一大批人跟风建社,各地普遍存在合作社数量庞大,但实际运营的却不多。即使运营,也是家庭农场或大户的模式,并且有些人即注册了家庭农场,又注册了合作社,出现了一个主体,双重身份,这样就造成了“空壳社”较多,管理难度大,一旦有政策又蜂涌而上。

(五)合作形式松散单一。

从目前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形式来看,大多合作社是简单松散的几个成员间的合作,他们以理事长占绝大部分股份,其他成员以少量资金或土地入股到合作社,按其出资额对合作社承担义务,同时也享受相应的权利,但是,以土地入股的合作社成员极少,他们更希望土地以转包方式流转给合作社,这样可以有保底收入,风险性小。但是,国家鼓励发展专业合作、股份合作,这样可以防止农民利益被挤出,受到损害,也可以实现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机制。真正意义上的合作,才能调动成员主人翁的责任感,使合作社迸发出更强的生命力和凝聚力,从而真正实现农业的规模经营与农业现代化。

(六)缺乏整合人才。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壮大,需要有一大批会经营、善管理、懂技术的人才,人才缺乏将已为合作社发展的瓶颈。目前,合作社的管理者大多是农民身份,其文化知识水平、经营管理能力、技术水平等相对较低,大多数管理人员仅在种植、养殖、加工、销售等其中的某一方面有专长,而具备组织协调、技术指导,经管管理、市场营销等复合型才能的人极少,难以适应规模化经营管理的需求,而合作社的自身条件也难以吸引高素质专业人才,这已成为制约合作社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所以急需要有思想、有能力的管理者来开拓这片天地。

(七)部门之间配合松散,工作中有脱节现象。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壮大,需要农业、发展、财政、水利、林业、地税、工商、供销、银监等多个部门积极配合,协调沟通,共同探讨、制定、规范合作社管理,但是各部门工作各行其事,沟通少,不能更好的发挥职能作用。

(八)示范带动、引导作用力不强。

农民专业合作社真正规范发展起来的少,只是依靠普通农民盲目的发展,创造收益的可能性极小,所以,我们应该根据当地的特色,引导、培育和扶持一批适合当地农业发展的示范社,由他们带动农户与农业的发展,打造一方特色农业。

(九)农资价格上涨,农民专业合作社生产资金紧张。农资的上涨,每公顷种植成本会增加500-1000元,农民专业合作社主体种植面积越大,成本增加越多。融资申请、办理、审批手续需要较长时间,在春耕前如果资金不能到位,将会极大影响主体生产的进行,一味扩大规模,种植风险会很大。

(十)土地流转价格的上涨,将影响规模化经营的进程。2018年,从前土地转出方,还会继续流转,土地流转价格的上涨,使得转出方的积极性还是很高的。但对于农民专业合作社而言,承包费的增加,市场的不确定因素,无疑会影响到他们承包的积极性与风险性。

(十一)品牌效益低

我市农民专业合作社有红树梅、黑糯米、四粒红花生、各类无公害棚菜、“网户达”大米等多种特色品种,但是,农民目前只懂得种植,营销与管理还远远不够,品牌效益特别低。

(十二)政策宣传不到位

目前惠农政策很多,但是合作社有的完全没有听说过,即使有,也是道听途说,等到了解了,却已经超过项目申报时限。

(十三)政策倾斜力度小

政府加大了对合作社的金融服务创新,不断创新金融产品,拓宽了合作社的融资渠道,满足了他们对资金的需求,但是,担保费与贷款贴息补贴力度却越来越小,二、下一步建议

(一)加强登记注册与备案管理

工商部门,要严格按照法规政策规定,严把注册第一关口。农业部门,要加强备案管理工作,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及时开展指导服务。对已经完成注册的主体,要进行一次彻底清查,对注册一年并未开展生产运营的,不予备案登记。强化主体报告制度,对未报告的合作社,不予以政策扶持,尽快削减“空壳社”,杜绝量大质轻的现象。

(二)上下联动,部门配合,共同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快速发展。

高度重视农民专业合作社培育工作,建立合作社发展联席会议制度,加强相关部门间的协调配合,形成共同推进合作社建设发展的工作机制。各部门要通力配合,各司其职,充分发挥联席会议机制作用,实现资源共享、统筹兼顾,积极为合作社的发展提供信息、技术、资金等保障,为合作社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各级政府、部门要将合作社的建设发展与农业、农村工作同安排,共检查。

(三)整合资源,培训人才。

希望相关部门切实解决合作社在运营管理方面的困难,解决财务管理混乱的现象,充分利用上级拨付的培训经费,急合作社之所急,针对合作社管理者的特点,把理论教条式的培训转向有方向性的学习,适当组织就近的实地典型学习,培养出一批有能力,有思想,有创新的管理者。通过培训教育,使他们熟悉理论、政策和实践,提高了新型经营主体的发展水平,使合作社带头人增强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本领,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和市场开拓能力。

(四)抓好典型带动,规范管理。明确市级示范社监测标准,按照“突出重点、创新方式、示范带动、加快发展”的总体要求,每年选取一批内部制度完善、管理规范,规模化生产运营的典型示范社。认真抓好示范主体创建工作,提高合作水平和服务质量,增强发展后劲,努力把农民专业合作社培育成为有规模、有效益、有实力、有品牌、有影响、带动能力强、辐射范围广、产权关系清、分配机制好的典型,使之成为引领农民参与市场竞争的现代农业目标主体。

(五)强化主体培育,做好品牌宣传推广。

充分发挥村委会、村干部、龙头企业、农村经纪人、种养大户及农技人员的作用,鼓励他们发挥自身优势领办创办合作社,通过他们的加入,使主体变得稳固、规范、有活力。要围绕特色优势产业开发和农产品精深加工,加快发展一批具有较强带动能力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拓宽营销渠道,带动特色产业规模化建设,把特色品种推广出去,取得品牌效益。

(六)加强宣传培训,营造发展氛围。

加大宣传教育力度。通过到基层悬挂宣传条幅与深入座谈等方式,大力宣传新型经营主体发展的相关政策法规。使得基层群众增加认知,增强意识。同时,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整合所有部门的惠农信息,印发宣传到农户,为合作社的规模发展提供更多的政策信息。

(七)尽快发挥土地流转平台的作用。要尽快发挥土流转服务平台的作用,以利于农户土地的转包、入股、托管,代耕等方式的流转,即能规范土地流转市场,也能使得流转入合作社的土地手续齐全,便于办理贷款,农村补贴等政策。

(八)把政策落到实处。

引导农民合作社由数量、速度增长向质量和规范转变,将扶持政策向运行规范、带富能力强的合作社倾斜。严格按要求把各项政策落实到位,按规定应减免的印花税、征地占用税及土地使用税,一定要减免,更好的解决合作社在生产运营中的困难,充分发挥其作用。政策鼓励合作社培养和引进财务、管理等专业人员,使其逐步建立管理制度,破解生产运营中的难题。

(九)形成规模氛围,经营一定要“适度”。通过近几年来的调研,部分农民专业合作社因盲目发展壮大,致使其破产。究其原因,主要是一味的追求规模,而不考虑自身的生产环境与生产能力。建议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扩大生产规模时一定综合自身能力,“适度”发展规模经营,稳步扩大规模。所以,在引导、鼓励农民专业合作社组建发展的同时,要适量适度。政府相关部门要综合考虑本地的自然情况与生产能力,适量适度培育适合当地生产特色的主体,对有活力的主体进行规范引导,发展适度规模经营。

总之,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培育,要全员关注,部门间要密切配合,全面清查,扎实组建,稳步推进,发展“适度”规模经营。选择有活力,有凝聚力、敢于创新的主体,带动一方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

第三篇: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

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

作者:邹进泰

我国农业正处于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过渡时期,传统的以家庭经营为基础的农业生产方式越来越显现出在促进农民收入增长方面的局限性:由于受农业组织化程度低的限制,农民闯市场难;由于受传统农民科技文化水平相对较低的限制,科学种田难;由于受农民自身积累能力的限制,农业投入难;由于受农业生产规模限制,农产品增值难。

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是构建农民收入增长长效机制的一条重要途径。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在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同类农产品的生产经营者或者同类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的提供者、利用者,自愿联合、民主管理的互助性经济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以其成员为主要服务对象,提供农业生产资料的购买,农产品的销售、加工、运输、贮藏以及与农业生产经营有关的技术、信息等服务。农民专业合作社有利于解决影响农民增收的四大难题。

一是有利于解决现代农业资金需求问题。发展现代农业需要很大的资金投入。在农户资金缺乏、国家财政能力有限的情况下,必须培育多种市场主体、动员各种社会资本参与农业投资。农民专业合作社可以通过农民与龙头企业的联姻找到投资渠道,解决农业投资资金需求问题。

二是有利于改变农业弱势地位问题。传统上,农业是一个弱势产业,其比较效益低。而在农民专业合作社,由于生产规模扩大,可以取得较好的规模效益,从而可以大大提高农业比较效益。规模化生产、科学化种植(良种推广、配方施肥、节水灌溉等)、产业链拉长(加工增值、储运降耗等)、品牌化销售都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增加了农业全过程利润。

三是有利于解决分配中的农民利益问题。过去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户”的连接方式,尽管解决了农业发展的一些问题,但由于龙头企业与农户很难结成利益共同体,甚至在很多情况下产生利益对抗。而农民专业合作社,可以通过农民与企业的联姻,将农民利益与企业利益连接在一起,通过合理的分配方式保证农民和村集体利益。

四是有利于解决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问题。在传统分户经营模式下,农技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解决。在农民专业合作社这一组织形式下,政府提供农业技术服务可以直接到专业合作社,而合作社则通过统一经营、统一服务或农业示范等方式直接将农技服务送到户头、田头。

农民专业合作社将助推农民收入持续增长。

一是增产增值提高农民收入。专业合作社具有较强的投资能力,通过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大力推广运用良种、良法提高农业单产水平;专业合作社可以通过土地整理提高土地利用率,扩大耕地面积实现增产,如孝感春晖土地合作社通过土地平整增加耕地面积10%。

二是优质增值提高农民收入。农民专业合作社由于实现了更高层次的专业化生产,可以在更大程度上应用现代农业科学技术,不断提高农产品品质,通过从“田间到餐桌”全过程控制提供优质农产品,满足消费者对营养、健康、优质农产品需求,可以提高农产品销售价格。

三是降耗增值提高农民收入。合作社实行统一购买生产资料、统一防虫治病等,有效降低了农户生产成本;通过配方施肥、资源循环利用、提高生产效率、节约劳动力成本降低生产成本达到增值目地。

四是加工转化、流通增值提高农民收入。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扩大了农业经营规模,农产品加工也提高农产品附加值,通过规模化生产发展品牌农业提高农产品附加值。通过发展现代农产品物流业,降低运输成本、提高辐射能力达到增值目地。

大力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促进农民增收。

近年来,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有了长足的发展,但仍然需要得到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以促进农民收入的稳步增长。

一是要加强对合作社的扶持。应从产业政策、财税政策、融资环境、教育培训、技术扶持、经营项目等方面给予合作社有力的支持。

二是应建立健全培训辅导体系。

应建立由政府领导和农业专业组成的培训辅导队伍,健全分层次、多形式合作社培训辅导体系,从法律法规、政策制度、合作经济原则到相关的科学技术等多方面对基层干部和广大农民群众进行培训。

三是积极培育典型,加大示范力度。应着力培育一批产权关系明晰、组织机构健全、制度完善、利益联结紧密、服务作用好的合作社典型,通过以点带面,促进合作社全面发展。

第四篇:关于忻州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调查

关于忻州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调查

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将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落到实处,用科学发展观来引领我们的各项工作,按照市委农工办和市农业局做出的调研安排,我选择了农民专业合作社做为调研课题,深入到静乐、五台、代县等几个发展程度不同的县,走访了种植、养殖、加工、刺绣等多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对制约我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政策环境、合作社运行中存在的问题等多方面的内容,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查了解,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发展现状

截止2009年2月,全市共有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1355个,其中种植业513个,养殖业550个,其它类 292个。其主要发展特点为:(1)发展速度明显加快,但区域发展不平衡。08年全市发展了769个,超额一倍完成了省下达的350个目标任务,全市14个县(市、区)全部超额完成目标任务。其中代县08年当年发展102个,超额4倍完成目标任务。五台县合作社累计发展总数为220个,居全市之冠。发展数量最少的岢岚县只有41个。造成这种发展不平衡的原因,除了有当地领导重视不够,政府扶持跟不上外,也有农民没有认识到合作的好处,参与的积极性不高,以及部门工作力度不够有关。比如我们了解到,去年综合排名处于末位的静乐县,14个乡镇居然连一个经管员都没有,县农经办所有工作也全部由正副主任两人承担,因为只有一间办公室,其余在编的十余人无处办公,只好呆在家中。(2)合作范围更加广泛,但结构布局不尽合理。从2006年3月我市第一家农民专业合作社注册开始,发展到目前,各类合作社早已遍及种植业、养殖业、技术信息服务业、供销服务业等各个行业,但多数组织仍然集中在农业生产领域,其中种植业、养殖业合作社就占了全市总数的78.2%,涉及科技服务、农机、农资、旅游业等第三产业的合作社数量偏少,少数涉及农产品加工的合作社也基本上是初加工,产品的科技含量低。(3)合作社规模普遍较小,管理水平差异较大。全市20人以上的合作社只有214个,占发展总数的16.2%,绝大多数合作社成员只有5人,规模上不去。入社农户数为26567户,入社率只有3.77%。带动非成员农户数76617户,占总农户数10.9%,带动能力有限,享受到合作效益的农户只是少数。除了为数不多的典型示范社外,多数合作社处于不规范运营状态,其组织功能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4)社员收入显著增加。从我们调查的情况看,五台县合作社成员人均收入2450元,比当地农民人均纯收入2068元多增收382元,增幅18.5%;代县社员比非社员增收440元,增幅21.0%;静乐增收300元,增幅17.6%。静乐前润子村永丰黍子开发合作社,通过合作社销售的软黄米,卖到每斤3元,比一般非社员每斤多卖1元。木树头村桃拴经济林开发合作社生产的不上化肥的绿色土豆,卖到0.60元/斤,比普通土豆每斤多卖0.20元。

二、存在问题

1、总量少、规模小、带动能力不强。虽然目前合作社发展速度在加快,但离“一村一社”的发展目标仍有很大差距。我市现有4971个行政村,目前全市1321个合作社中,注册村级合作社的有1031个,只占到行政村总数的20.7%,就算以县级和乡级注册的合作社加上,也不达三分之一。合作社的规模普遍偏小,5人的合作社占大多数。据我们了解,入社率低的原因,一是在注册时,需要提供成员的基本情况,如名字、身份证号等,这些资料都需要输入电脑,部分县市工商部门嫌麻烦,只给注册5人,这样就把相当一部分农户挡在了合作社的大门外,只能成为与合作社有经济往来的非成员农户。二是多数合作社刚刚起步,没见到效益,实现盈余返还的合作社少之又少,对农民的典型示范作用不大,激发不起农民的入社热情。由于规模小,基本上是理事长一人在主事,难以形成一个强有力的管理团队,加上经济实力弱,无力外聘高素质管理人才和经营人才,导致合作社低水平运行,规模和档

次都上不去。

2、没有形成品牌效应,统一服务有待加强。从我市的情况看,能在全省或邻近省市范围内叫得响的农产品本来就凤毛麟角,出自专业合作社的、哪怕是只在我们忻州市区域内,也很少有能让群众耳熟能详的产品。全市所有合作社得到认证的农产品全部加起来,充其量也只有35个品种,注册商标的也不过是23个,少得可怜。即便是有了商标、认证了产品,如果得不到广大消费者的认同,就与普通产品无异。我们是农业大市,我们有很多品质优良的特色产品,但我们缺少的是品牌营销宣传,这项工作单靠合作社的力量,怕是很难做到。目前多数合作社都在努力开展“四统一”服务,但在其中最重要的统一销售环节,做得还不够。

3、章程制度不健全,内部管理不规范。无论是从上面的统计数字显示,还是从我们调查的实际情况看,合作社的民主管理和财务管理大多不尽人意。有社员证的合作社只有75个,占合作社总数的5.7%,有社员花名册的合作社1109个,占合作社总数的84.0%。每年召开社员(代表)大会的合作社877个,占合作社总数的66.4%。有三会(社员或社员代表大会、理事会、监事会)会议记录的合作社847个,占合作社总数的64.1%。有专职或兼职会计的合作社991个,占合作社总数的75.0%。进行会计核算的合作社752个,占合作社总数的56.9%。建立社员帐户的合作社946个,占合作社总数的71.6%。公积金量化的合作社504个,占合作社总数的38.2%。实行盈余返还的合作社443个,占合作社总数的33.5%。章程、制度、牌子大都具备,不少还挂在了墙上,但能真正按制度操作的,恐怕就要大打折扣了。检查组一要看帐簿,就推说在会计处或别处保管,一时拿不到,令人感到很无奈。从整体来说,合作社实行民主管理的水平有待加强。

4、赢利的合作社数量偏少,可持续发展令人堪忧。从统计数字看,赢利的合作社550个,只占41.6%,这个数字不能不令人对合作社的发展前景产生忧虑。合作社的本质是一种特殊的企业,会计核算是企业赖以生存发展的重要决策资料,而目前实行会计核算的合作社却只有752个,占合作社总数的56.9%,一半略强,而且目前合作社票据不统一,五花八门,财务管理极不规范。如果不能尽快扭转这种经营不善的局面,相当一部分合作社的发展就会变得举步维艰。我们谁也不希望看到那种建成一批,倒闭一半的现象发生。

5、资金短缺仍是制约合作社发展的瓶颈。绝大多数合作社经济基础薄弱,共同积累少,发展生产资金短缺。以合作社名义贷款,最高限额只能贷3万,还得财政担保。能得到政府资助的合作社只是少数,而且是一次性的。目前全市开展信用合作的只有6个合作社,互助金额总额为27.35万元,显然是杯水车薪。

6、发展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我们在调查中了解到,在注册环节,仍然存在着费时费力的现象。要取得合法手续,得经过八、九个部门,耗时达一个多月,使得那些平时很少与政府打交道的农民心力交瘁,办合作社的热情锐减。还有的地方税务部门嫌麻烦,不愿给办税务证,因为合作社的产品大多是免税产品,但按要求,即使免税也得按零税率填报税务报表,所以不少税务部门态度不积极。个别部门对个别合作社仍有不合理收费现象,如我们了解到,五寨县计量局除收代码证108元工本费外,还收数字证书费260元和机构信息确认证费295元两项不合理费用。

三、措施建议

1、搭建平台,推出名优产品。建议市政府尽快组织忻州市十大特色农产品评选活动,不是合作社的产品不能参选。之后在适当的时候,再组织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产品交易会,通过对获奖产品的推介和销售,扩大其知名度和影响力,达到宣传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其产品的作用,用品牌来引领合作社发展的方向。

2、抓好典型,评选出星级合作社。我们将通过深入调查,逐步摸清全市各个合作社的实际情况,之后制定出严格的星级标准,将那些真正优秀的、运转规范的、带动力强的合作社筛选出来,政府对他们除给予各种荣誉外,还要在项目上给予倾斜、资金上给予大力扶持,用

典型示范来推动全市合作社建设尽快步入良性发展的快车道。

3、分类指导,搞好培训。今后我们农经部门在组织合作社培训时,在培训对象和培训内容上,要加以改变,要根据合作社性质,组织专项培训,如可考虑分成种植业实用技术、养殖业实用技术培训等,在培训合作理论的同时,也要培训市场营销知识等方面的内容,要请农业、畜牧方面的专家现场授课。

4、制定政策,创造良好发展环境。继工商部门实行“四不”政策后,建议上级部门尽快出台文件,明确质检、公安、环保等部门,以刚性比例减免条码费、刻章费、环评费等费用,明确各级财政每年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数额比例,包括农经部门工作经费。建议市政府责成各县级政府,在政务大厅设立农民专业合作社注册登记服务窗口,实现农民专业合作社注册一站式服务,为合作社建设真正创造一个宽松的发展环境。

第五篇: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调查

实现农村发展第二次飞跃的有效途径

——关于XX县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调查报告

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同志提出了中国农村改革与发展需要有“两次飞跃”的重要思想。“第一次飞跃”即改革开放和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实现了农业的快速发展。但是30年后的现在,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家庭分散经营的局限性日益显现,一家一户小规模分散经营很难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相适应,也越来越不适应农业发展的市场化、机械化和现代化需要,迫切需要加大改革创新力度,适时调整完善生产关系,使之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实行规模经营、集约经营,实现农村发展的“第二次飞跃”。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明确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长久不变,那么如何实现农村发展的“第二次飞跃”,就成为了当前农村改革的一个重大课题。为此,很多地方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XX市XX县在稳定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顺应现代农业发展趋势,立足本地产业优势,把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调整产业结构、实行规模经营、增加农民收入的重点,初步探索出了一条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农村新型合作化道路和实现农村发展 “第二次飞跃” 的有效途径。

一、XX县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动因

近年来,XX县立足山区特点,以商品农业、旅游观光农业、1 特色农业和园区农业为发展方向,不断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农业农村经济得到不断发展。与此同时,一些与现代农业发展不相适应的问题也逐步显现出来:一是单户经营、产业分散。经过多年持续发展,这县以果品、柴鸡、水产、食用菌等为主的几大优势产业格局基本形成,但面对全县XX万农户、XX万农民,如何实现产业质的提高,却始终缺乏一个符合市场机制的有效载体,农民生产随意性大,产业优势很难体现的问题突出。如这县XX、XX等四大板栗优种已推广多年,但分散交叉种植在XX个乡镇,未实现分品种植、分类采收,产品差异大、产业增收困难。二是生产粗放、技术落后。这县板栗在北部XX乡XX村最高亩产达400公斤,但全县63万亩板栗平均亩产却只有40公斤,产量的巨大差异在于生产管理技术的参差不齐。由于近年来基层农技服务体系网破线断人散,一些先进实用技术推广缺乏有效组织,很难迅速推广普及和做到全覆盖,大多数农户处于粗放经营阶段。三是产销脱节、产品难卖。大多数农民思路、眼界有限,往往只重生产、不看市场。少数能人由于受自身生产规模和资金实力制约,往往浅尝辄止、难成气候。近年来,全国大多数农产品价格普遍上扬,但这县板栗销售价格却不升反降,从1997年的20元/公斤降到2007年的6元/公斤;淡水鱼价格20年来止步不前,始终徘徊在10元/公斤左右。而板栗产量十年间由1.5万吨增加到2.5万吨,淡水鱼产量二十年间由1万吨增加到3万吨。增产不增收,农民的生产经营积极性受到极大影响。四是加工滞 2 后、效益低下。一家一户农民生产出来的产品既无品牌,又无标准,多数以原品方式出售,往往被视同“三无”产品,根本打不进大商场、大超市,直接进入终端市场困难。即使有简单的加工,由于产品附加值低、知名度低,也难以卖上好价钱。

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在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过程中,中间生产要素的缺失。XX农业要实现质的飞跃,就必须选择一种媒介,把将一家一户的小生产组织起来,把产前、产中、产后整个生产过程连接起来,实现小生产与大市场的对接,联合生产与销售,共同增强在市场上的话语权。带着这一深刻认识,结合国家《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出台,XX县在2007年底组织有关单位、企业和生产经营大户到南方先进地区进行学习考察,在达成共识的基础上,决定以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为突破口,打造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中间平台,实现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的转变。思路一明天地宽,通过一年半的实践,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到32家,入社社员达到5000多户,覆盖了板栗、核桃、水产、柴鸡、食用菌、花卉等各大主导产业,合作社年实现农产品销售额5亿多元,产品打入了10多个国家、地区和国内100多个大中城市,入社社员人均增收达500元以上。

二、XX县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主要做法

XX县在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过程中,明确提出了把专业合作社建成“农民组织化的纽带、生产标准化的载体、销售集群化的龙头、农业产业化的桥梁”的发展定位,积极探索适应本地经济 3 发展的现代农业实现形式,大力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

(一)加强引导支持,使农民专业合作社“兴”起来。一是优化合作经济产业基础。该县以主导产业发展现状和农业资源为基础,分乡镇、分产业划定了六个万亩果品示范园区,1000万只柴鸡养殖示范园区,20万头猪生产示范园区、4000亩食用菌发展示范园区,万亩花卉生产园区,84座水库淡水养殖示范场等多个农业科学发展示范园区,建设农副产品基地和块状群体,奠定专业合作社发展的产业基础。二是科学划分专业合作社布局。在产业分区域发展的基础上,科学制定了各区域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规划,严格按照各社之间村、户互不交叉,入社社员必须达到200户以上,一个乡镇最多不超过3家的原则进行专业合作社建设,合理配臵产业资源,避免内部恶性竞争,保护合作社和农民的利益。三是提供强力政策支持。2008年,该县出台政策,对新建固定资产100万元以上、年销售额500万元以上的重点合作社,每个补助5万元;对实现产品创国家驰名商标、省著名商标的,分别奖励100万元、20万元;在省级以上新闻媒体进行广告宣传,补助宣传费的10%。2009年,县委、县政府又制定了“十佳专业合作社”评选及奖励办法,并对产品实现直销、连锁经营的予以每店5000—10000元奖励。该县力争到2012年,各类专业合作社发展到50家,覆盖农户15000户。

(二)发展规模经营,使农村土地“转”起来。该县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积极探索多种有效形式,推进农村土 4 地向专业合作社流转,提高土地集约化程度,实现农村土地资源的优化配臵。一是“土地转租入股-连片开发-集中经营”的社会能人领办模式。如该县XX花卉专业合作社理事长XXX,领办合作社后,每年以每亩土地800元的价格付给社员作租金,土地由合作社统一发展设施花卉种植,吸收社员在合作社打工,同时社员以土地入股,年底合作社按股分红返利,2008年社员平均在一亩土地上获得综合收益9000多元。目前,该合作社集中流转土地达300亩。二是“土地加盟-基地生产-合同购销”的农民合作兴办模式。如该县XX生态种植专业合作社,由有共同种植意向的农户联合办社,入社农户土地作为合作社生产基地,社员分户按照绿色、有机、无公害的要求进行小杂粮种植,合作社统一收购产品和对外销售,社员每亩土地纯收入比入社前增加了600元。该社2009年发展小杂粮种植10000亩,带动全县小杂粮种植超过30000亩。三是“龙头带动-精准生产-一体管理”的龙头企业创办模式。如XXX公司为扩大优质栗源,创办了XX板栗专业合作社,对入社农户的板栗统一生产质量标准、统一供应优良苗种、统一技术管理和农资供应、统一加工销售,同时对社员10年以上栗树产品实行高价采购,促进了当地板栗质量的提高和栗农收入提升,公司产品质量和信誉也得到大幅提高。

(三)强化产业延伸,使农民群众“富”起来。农民专业合作社建立后,该县积极引导专业合作社培育特色优势,开展产品精深加工,集中力量闯市场,迅速使资源优势变成商品优势,以 5 商品优势促进产业发展。一是在“特”字上下功夫。2007年XX县板栗销售价由每公斤10元以上降至6元,几千吨板栗滞销。板栗合作社组建后,通过集中宣传该县板栗特色,直接进入市场,2008年全县3万吨板栗购销一空,并且每公斤卖到了10元以上。其中,XXX板栗专业合作社开发的“XXX”系列产品,对100年以上古树生产的板栗进行专门认证,分级管理、分级销售,极大地提高了产品附加值,每公斤最高卖到了200元以上,产品供不应求。二是在“加”字上拓市场。该县成立的XX家板栗专业合作社,开发出了速冻板栗仁、小包装即食板栗、干炒板栗等系列深加工产品,产品覆盖全国100多个大中城市,并远销日本、新加坡、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同时,用修剪下来的栗树枝作为原料,推广栗蘑栽培,进一步提高了栗农收入。三是在“名”字上找出路。该县合作社高度注重品牌效应,靠品牌提高知名度,靠品牌抢占市场,靠品牌扩大销量。XXX板栗专业合作社注册的“XXXX”商标,2008年被国家工商局评为地理标志驰名商标,成为全国板栗行业第一个地理标志产品。该合作社研制出的“XXX”干炒板栗专利产品,在全国100多个城市设立了“XX板栗专卖店”。XX花卉合作社种植剑兰种球2000多万粒,成为全国最大的剑兰种球生产基地。四是在“优”字上挖潜力。该县各专业合作社按照标准化模式组织生产,加大科技投入,产品产量和质量得到明显提高。XX板栗专业合作社,依靠多年实践,总结出一套栗树“四回缩”修剪技术,在社员中进行了推广,2008年仅此一项就使 6 200户社员增加板栗产量5万公斤。2008年,各专业合作社组织培训活动40多次,多项优新技术得到推广普及。

(四)做好规范管理,使农民专业合作社“壮”起来。为确保专业合作社健康有序发展,该县在专业合作社的发展中,从领办人审批入手,坚持三条原则:一是以涉农企业、种养大户、科技大户、经纪人为首选的原则;二是必须具备组织能力、营销能力、抗风险能力的原则;三是申请人、社员、当地政府都有积极性的原则。在此基础上,对拟定领办人员把好三关:一是经济实力考核关,二是发展目标论证关,三是社员意愿调查关。在三关考核中,坚持当面座谈、个别走访、实地考察三道程序,逐一认真调查筛选,做到合格一个、审批一个、注册一个,确保专业合作社领办人都是有实力、有能力的农民致富带头人。同时,这县还制定了《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管理实施细则》,规定各个合作社必须建立章程、制度,明晰房屋、土地等产权,并经社员大会表决通过;合作社要定期召开理事会、监事会、社员代表会、社员大会;要建立社务公开制度,对重大决策、经营情况、盈余分配等,以公开栏或社员大会等形式,告之全体社员;严格合作社财务会计制度,对不设臵会计账薄、不进行会计核算的,取消年终评先选优资格,并建议工商部门吊销其营业执照。

三、XX县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启示

启示之一,专业合作社是实现农村土地流转的有效载体。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指出,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允许农民以转 7 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发展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规模经营主体。XX县以专业合作社为载体整合农村资源,把农村的种植大户扶持起来,扩大对土地流转的有效需求,带动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提高了农业集约化、规模化经营水平,同时延伸了农业产业链,推进了农产品加工业、旅游观光业等二三产业的发展,有效拓展农业发展空间,为土地经营权流转奠定很好组织基础,既确保了党的农村政策的贯彻执行,又促进了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实现了政策与实践的有效结合。到目前,该县已有5家专业合作社开展了不同形式的土地流转,吸引农户500多户,流转土地11000多亩。

启示之二,专业合作社是吸引生产要素向农业聚集的重要主体。由于农业是弱质产业,投资回报期长、效益低下,很难吸引包括资本、技术、人才等重要生产要素投向农业。中央提出,我国已进入“城市支持农村,工业反哺农业”的历史阶段,但是怎样支持农村、反哺农业,国家实施惠农政策,这只是政府的一种引导,远远不能解决“三农”问题。关键是在政府的引导下,通过一个主体,建立一种以利益为纽带的机制,吸引生产要素向农业聚集。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就是这样重要的主体,通过它们把资本、技术、人才等重要生产要素集中起来,起到“洼地效应”。如XX县XX镇私营业主XXX从事采矿业,2008年投资800万元,创办XX花卉专业合作社,同时在上海注册了XX花卉 8 有限公司,依托其资本和市场优势,吸纳周边农户土地发展高档花卉种植,产品打入上海、北京、天津等地,当年就获利300多万元。

启示之三,专业合作社适应了当前农民发展生产的迫切需要。专业合作社是以增收为目的、以市场为导向、以产业合作为手段,是在一定范围内由农民联结成的共担风险、共赢利益、共同发展的经济利益共同体。它较好的解决了一些因农户家庭经营规模较小,单家独户难以办得到、办得好的事情。XX县通过发展专业合作社,将市场和农户连接起来,广大农民得到了良好的社会服务,在产业链上实行专业化分工和工厂化生产,产业链更加牢固,比较效益得到提升,得到了广大农民群众的认可和欢迎;具有实力的能人领办专业合作社,集小资本为大资本,实行集约经营,突破了土地、资金等瓶颈制约,实现了更大更强发展。因此,专业合作社的出现,已成为现阶段农村商品生产的一种必然。

启示之四,专业合作社推进了现代农业的发展。通过XX县经验看,专业合作社在现代农业发展中起到了积极的领引作用。一是引导结构调整。专业合作社通过自主开展技术服务,示范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及时收集市场供求信息,引导农民调整生产结构,增强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该县XX柴鸡合作社带领和指导农民进行柴鸡养殖,使小鸡蛋成为了大产业。通过合作组织带动,XX县已形成一批颇具特色的产业群和产业带。二是延伸产业链条。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牵头组建加工型专业合作 9 社,与农户和生产基地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关系,实行精准生产、合同收购、加工销售,形成了一批拉动县经济持续发展的强势产业。三是开拓农产品市场。种养大户、产销能人和龙头企业依托自身资金和营销网络等优势,组建新型产业生产合作组织,有效解决了农产品“卖难”问题。该县XX、XX渔业合作社成立后,与东北三省、内蒙古、青海、天津等地销售市场建立了联系,并购买专用鲜活运输车进行直销,该县淡水鱼类平均每公斤提高了3元,仅此一项全县养鱼户年增收9000万元。

启示之五,专业合作社的发展需要政府的积极引导和支持。由于市场经济体系还不完善,因此一个新兴产业兴起后,需要各级政府因势利导、规范管理,促进产业的良性渐进。XX县根据全县产业分类、发展现状和特点,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科学制订了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规划,使专业合作社在建社初期就做到了科学、合理、有序发展。同时,在资金鼓励、贷款贴息、土地流转、项目申请和审批等方面优先向合作社倾斜,增强了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动力。XX县在合作社建设中既积极扶持,又严格把关的作法,为各级政府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实现政府管理职能转变提供了很好的经验。

四、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几点建议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已经成为建设现代农业的一条新途径。结合我市实际,对当前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提出几点建议:

1、围绕主导产业发展,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创建。要在 10 促进优势产业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的基础上,积极鼓励和引导有能力的组织和个人创办合作社,加快提高优势产业的产业化经营水平和基地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各地应围绕本地主导产业或拳头产品,组建一批专业合作社,使合作社覆盖的优势农产品份额有较大提高。可研究出台《关于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意见》等的政策措施,明确包括财政扶持、税收优惠、金融支持、用地政策支持等多项扶持政策,协调各涉农部门的力量,形成推进合作社发展的合力。同时,要注意发掘和总结专业合作社建设、发展过程中的成功做法和先进经验,培植和树立起一批章程规范、组织健全、制度完善、利益连接机制好的典型,带动和促进专业合作社的快速发展,使农民得到实实在在的经济利益。

2、推进土地有序流转,为专业合作社提供集约经营载体。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土地规模经营是关键。专业合作社通过土地流转,将有集中种养意愿农户的土地组织在一起,建立生产基地,改变了“耕地不多户户种,丰产不丰收”粗放经营状况,有利于发挥土地的集约经营效益。因此,应进一步加快土地承包权流转交易体系的建立,探索土地“预流转”机制,由村组为载体与土地承包农户预先签订流转意向,在未正式流转前,土地仍由原承包户经营,当有统一经营能力的专业合作社后,再与农户签订正式流转合同,由专业合作社按合同每年向农民支付租金,搭建起土地流转与专业合作社的合作平台,密切承包农户与合作组织及龙头企业的利益连接关系,减少后期土地流转纠纷发生,探索社 11 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新型合作化道路。

3、明确土地物权,突破专业合作社发展要素瓶颈制约。在专业合作社规模化发展中,村组集体组织随意调整、收回农民承包地或农户随意退社现象时有发生,专业合作的基础脆弱。加快农民承包土地使用权的产权化、资本化,使农民能够将土地作为稳定的资本,在专业合作社中从事股份经营、合作经营、合伙经营,对促进专业合作社的健康发展和农民增收意义重大。在这方面,XX市进行了有益的探索。该市根据《农村土地承包法》、《物权法》等法律,规定农户凭家庭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可以向县级政府申请办理《农村土地使用产权证》。持证人在产权期限内按规定用途,可以依法使用、经营、流转土地,可以作价、折股作为资本加入合作社经营或抵押担保。合作社受让后,可以全体成员的土地使用产权证为基础,向县级政府申办总的土地使用产权证,凭总的使用产权证,可以向金融部门抵押贷款、融资等,从而解决了原承包方随意退社要回土地和专业合作社发展资金不足的问题。我市可学习借鉴枣庄市经验,由县(市)区政府统一向农户发放《农村土地使用产权证》,明确农民对自己承包土地的物权,促进农业规模化集约经营。

4、加强规范引导,促进专业合作社健康持续发展。随着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其影响力、号召力日益增强,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规范引导,完善运行机制,促其健康发展,为服从服务于现代农业发展增强动力,培植载体。一是科学规划,分类指导。12 在发展方向上,要从当地产业实际出发和市场导向,科学制订专业合作社发展规划,实现有序发展;对合作社进行工商登记,实行企业化运作。在兴办主体上,鼓励农民合作兴办、社会能人牵头领办、依托龙头企业创办,同时要发挥供销社领办的作用。在发展模式上,鼓励多样发展,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步伐。二是完善机制,规范运作。要完善风险防范机制,对专业合作社开办农业保险,并最大限度地降低人为失误造成的风险;要完善矛盾调处机制,加强合作社运行监督,保障合作社正常经营;要完善收益分配机制,既要充分调动合作社管理者提高经营效益的积极性,又要保证入社农民的收益。三是强化服务,扶持推动。要认真落实国家、省、市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扶持政策,加大信息、技术、销售和资金服务力度,帮助专业合作社申报各级农业龙头企业、建立生产基地,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的巩固与提高,营造农村合作经济发展良好环境。

下载塔城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调查word格式文档
下载塔城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调查.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 摘要:本文是关于河南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的个案调查。通过调查分析河南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现状、地域特征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及建议......

    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报导

    荆州分局马山所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为了支持和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实现农民致富增收。今年马山工商所在工作中着重加强了......

    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汇报

    强化扶持 深化服务 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健康发展 《农民专业合作社法》颁布实施以来,我区把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按照“加快培育一批、努......

    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思路

    创新发展思路谋求合作共赢——在太湖县祥和禽业农民专业合作社揭牌仪式上的讲话2010年9月26日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广大社员朋友们:大家上午好!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安徽兴......

    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系列报道之一)

    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系列报道之一:我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势头强劲近年来,我市各级农业部门按照“围绕优势产业,组建一批;规范运行机制,提高一批;引导协会转型,改造一批;开展试点示范......

    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报告(本站推荐)

    为推动全省农民专业合作社快速发展,实施好个私经济“扩量提质”助推发展工程,**市工商局组织开展了一系列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活动,我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快速发展,现将我市农民......

    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汇报材料

    我们首先欢迎市农林局各位领导来我县指导工作,现就我县的情况汇报如下:一、基本情况2007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正式实施,随后国务院又颁发了《农民专业合......

    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贾圣华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农民通向市场的桥梁和纽带,对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东平县高度重视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