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务锋同志在全市民生建设大会上的讲话

时间:2019-05-13 23:48:2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张务锋同志在全市民生建设大会上的讲话》,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张务锋同志在全市民生建设大会上的讲话》。

第一篇:张务锋同志在全市民生建设大会上的讲话

张务锋同志在全市民生建设大会上的讲话

2011-11-14

在“十二五”开局之年,在沂蒙革命老区参照执行国家中部地区有关政策的新形势下,我市作为全省面积最大和人口最多的城市,隆重召开这次民生建设大会,具有特别重大的现实意义。当前,全市民生事业发展正处在一个新的起点上,可以说有基础和传统、有成就和经验、有机遇和挑战,也有责任和压力。对民生建设,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前段时间开展了深入调研,多次召开工作调度会和市民恳谈会,广泛征求了各方面意见和建议;市委常委会和市政府常务会都进行了认真研究,明确了今后工作的思路和重点;制定了《关于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意见》。刚才,我们先后观看了民生工作专题片;蒙阴县、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北城新区开发建设指挥部、兰山区卫生局、莒南县政务大厅、沂南县大庄镇、市园林局7个单位的主要负责同志大会介绍了经验,另有29个单位作了书面交流;杜德昌常务副市长代表市委、市政府与有关部门签订了民生建设责任书;张少军书记代表市委、市政府就加强民生建设作了重要讲话。希望全市各级各部门认真学习领会这次大会精神、特别是张少军书记的讲话要求,用心抓好落实。下面,我代表市政府,讲三个问题。

一、“大临沂、新临沂”建设成效显著,全市人民的自信心自豪感、满意度幸福感、和谐度安全感都明显增强

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凝聚民力,民力成就事业。历届市委、市政府坚持把民生建设放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倾注真情实感,投入“真金白银”,一届接着一届干,求真务实抓落实,在人均财力不足全省平均水平四成的情况下,六成以上的财力花在民生上,有力推动了民生事业的快速发展。

一是,居民收入增加,群众富裕度明显增强。1996年,临沂率先在全国18个连片扶贫地区中实现了整体脱贫;2000年,与全国同步基本实现小康;2004年,生产总值实现了总量过千亿、人均过万元的双突破;2006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首破万元大关;2010年,生产总值、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均比2005年翻了一番,地方财政收入是2005年的2.4倍。目前,全市百万、千万富翁不再稀奇,“万元户”逐渐成为时代的记忆,贫穷落后的形象彻底颠覆,沂蒙大地正焕发出勃勃生机,呈现出风正气顺、人和业兴的良好局面。在今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中,临沂市民幸福感位列全国第二位。

二是,保障体系完善,群众安全感明显增强。各类保险扩面提标。全市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连续七年年均增长14%以上,“取暖费”补贴标准由每人每年24元提高到1100元;各县区、开发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全部纳入国家试点,提前一年半实现了全覆盖。社会救助水平提高。城乡低收入家庭实现应保尽保,“十一五”期间累计发放低保金9.5亿元,保障140.6万人;残疾人和福利慈善事业健康发展,慈善资金达到3.2亿元,我市成功创建“全国无障碍建设城市”。就业形势持续稳定。累计实现城镇新增就业49.7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27.8万人,“双零”家庭实现动态消零,城镇失业率连年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累计完成中小学危房改造项目1708个,新建校舍200多万平方米,义务教育适龄儿童入学率保持100%,高中教育普及率达90%;职业院校在校生达9万多人,温家宝总理对我市创新发展职业教育的做法给予充分肯定;临沂大学获批挂牌,沂蒙人民实现了多年夙愿。医疗改革逐步深化。182个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实行基本药物“零差价”销售,平均降幅超过40%;新农合参合人数和参合率始终保持全省首位;先看病、后交费新型就诊模式成功破题。居住条件明显改善。先后建成经济适用房507万平方米,新建农村住房45万户,改造农村危房5万户,城乡人均住房面积分别达27平方米和32平方米,今年作为山东省唯一地级市代表,参加了全国保障性安居工程会议。社会保持和谐稳定。95%以上村居实现了无刑事案件、无生产安全事故和治安灾害事故、无群体性上访的“三无”目标,群众对社会治安满意度达到97.5%,2010年我市被评为“中国全面小康最具安全感城市”。在8月16日举行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启动仪式上,莒南县大店镇的农民群众激动地说:“种地不纳税、上学不交费、看病不太贵、养老不用愁,感谢共产党、遇到好社会”。

三是,公共服务改善,群众满意度明显增强。民生支出连年实现新增长。“十一五”期间,全市各级财政民生投入累计达453亿元,年均增长32%;其中,2010年达138亿元,占财政总支出的58.4%,比“十五”末翻了近两番;预计今年民生支出164亿元,占财政总支出的60.4%,比全省高出9.4个百分点。城乡基础设施取得新突破。现代滨水生态城市特色日趋鲜明,城区蓄水面积48.5平方公里,沂河湿地成为国内最大的城市湿地公园。原中央军委副主席迟浩田上将曾说:“临沂不是江南、胜似江南,不是苏杭、好像苏杭”;省委姜异康书记说“临沂不仅是山东而且是全国革命老区的一张名片”;姜大明省长讲“临沂一座新城拔地而起”。县城、中心镇和新型农村社区加快对接,全市99%的行政村通了硬化路,414万群众吃上自来水,20户以上的自然村全部通上有线电视,水库除险加固、农村沼气建设走在全省前列。交通、水利、电力保障能力进一步提高,青兰高速、东平铁路、新客运总站、临沂飞机场一期改造提升、刘家道口水利枢纽等重大基础设施建成并投入使用,沂沭河防洪能力由20年提高到50年一遇。生态文明建设成为新亮点。重点河流提前一年达到省政府“稳定恢复鱼类生长”的要求,污水处理和生活垃圾综合处理规模为全国地级市平均水平的6倍,代表山东省迎接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国家考核获得第一名。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深入推进,82%的行政村实现“五化”达标,气上楼、水治污、环卫保洁市场化物业化“三上”工程加快实施,走出了一条“环境绿色生态、产业特色高效、乡村生态文明”的新农村建设之路。省委副书记、省政协主席刘伟同志认为“临沂生态文明乡村建设的经验,在山东新农村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文化体育事业得到新发展。在全省率先推行文化体制改革,建成了全国最大的钢结构文化广场、全省最高的广播电视发射塔等一批标志性文化设施,电影《沂蒙六姐妹》、电视剧《沂蒙》、大型水上实景演出《蒙山沂水》等作品获得国家级大奖,沂蒙精神、红色文化闻名全国。首创并成功举办了全国红色运动会,成为世界上连续举办国际赛艇和滑水两大赛事的唯一城市,规划建设了全省最大的百里滨河健身长廊,全民健身运动广泛开展。

四是,城市形象提升,群众自豪感明显增强。诸多“临沂品牌”推向全省、全国。“联审联批”和“代办服务”全面推行,审批提速超过88%,我市荣登中国城市竞争力排行榜政府效率单项奖榜首;发展农村资金互助合作社的做法,被中央农工办上报党中央和国务院并刊发全国;农村社区“大村庄制”创建经验,被国家民政部誉为农村管理体制改革的范例;供销系统“一网两平台”建设被称为“莒南模式、临沂现象、山东经验”;“行风热线”、“马上就办”栏目架通了政府与群众沟通的桥梁,成为全国政务和纠风品牌;用群众工作理念统揽信访工作和破解基层信访工作难题“五个一”的做法在全国推广;基层人社所“小平台、大事业”、新农合农民住院“一卡通”、北城新区“解四忧”和谐拆迁改造等做法,被全省推广。一批“国字号”荣誉扮靓临沂。“十一五”期间,我市先后创建了全国双拥模范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被授予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先进市、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先进地区、中国城乡建设范例城市、中国宜居生态城市、中国绿色经济十佳城市;获得了中国书法名城、中国地热名城、中国市场名城、中国物流之都、中国板材之都等荣誉称号。今年,我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顺利通过全国爱卫办综合评审,进入公示环节;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得到国家考核组的好评;全国供销合作社农村现代经营服务新体系建设现场会、第十一届全国“村长”论坛,全省生态文明乡村建设、城市规划、公路管理等现场经验交流会先后在我市召开。目前,临沂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不断提升,影响力和吸引力越来越大,已成为投资的热土、创业的高地、生活的乐园。正如国家有关部委负责同志讲得那样:“临沂是一个想来的人向往的地方,没来过的人想不到的地方,停留过的人不想离开的地方,离开的人还想再来的地方!”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执政之基、发展之需、和谐之本。多年来的实践,使我们对民生建设有了深刻的理解和体会:

第一,必须带着感情和责任抓民生。临沂作为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承担着全省九分之一的民生建设任务,保障和改善民生十分必要和迫切。一是,要求高。胡锦涛总书记在今年“七一”重要讲话中,要求各级党政机关和干部要做到知民情、解民忧、暖民心。温家宝总理在2009年10月视察临沂时,向全国发出了加快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号召,让人民群众生活得幸福安全,更有尊严。姜异康书记在最近召开的省委九届十三次全会上强调,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继续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姜大明省长一再要求,用财政的钱做好保民生的工作、用市场和社会的钱办好促发展的事情。中央和省领导同志的重要指示表明,加快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我们各级担负的硬任务,是讲政治、讲党性的现实检验。二是,责任重。去年中央党校在临沂举办全国革命老区跨越发展高层论坛,形成了两点广泛共识:革命老区不应该是贫穷落后的代名词,应当科学发展、走向现代文明;老区人民在战争年代作出了巨大牺牲奉献,改革建设时期理应享受国家和省里的优惠政策,理应更好地分享改革发展成果。如果民生工作做不好,不仅有负上级的期望和重托,更愧对老百姓的期盼和信任。各级党委、政府在民生建设上应当全心全意,决不能“半心半意”,更不能“三心二意”。要时刻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权为民所用,抓民生、促和谐、保平安,努力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三是,机遇好。国务院批准我市参照执行国家中部地区有关政策,这是热切期盼、来之不易的大政策、好政策,蕴含着现实生产力和较高含金量。我们要抓住重大历史机遇,放大政策效应,挖掘各方潜力,千方百计为老区人民谋福祉,全力打造全国革命老区科学发展示范区。

第二,必须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夯实民生事业基础。经济实力是改善民生的现实基础,没有强大的财力支撑,落实民生政策只能是“纸上谈兵”,人民群众的幸福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同时,改善民生有利于扩大消费、拉动内需,进而推动经济发展。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我市县域经济基础相对薄弱。建设人民群众幸福生活美好家园,提高民生保障水平,亟需加快壮大县域经济实力。大家知道,今年以来各级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四三二一”总体思路,全力打出“组合拳”,围绕10个方面上了一批大项目、好项目,投资5000万元以上的达到1310个,投资20亿元以上的14个;各县区提报的明年的项目,总投资可望达到2300亿元,并且大多是“四新一高”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是近年来数量最多也是质量最好的。从前10个月的情况看,县域经济增势强劲,主要指标全线走高,三大产业协调发展,“双50”企业效益明显提升。对我市县域经济发展,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同志非常关心和支持。在最近的省委全委会上,姜异康书记指出,要抢抓老区优惠政策的机遇,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增强内生动力,更好地改善民生,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姜大明省长在省委研究室《关于临沂市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上批示:“看了临沂县域经济发展的调研报告很振奋。”当前,市县乡三级换届正在积极稳妥地进行。我们要把换届激发出来的热情和干劲,用在加快科学发展和保障改善民生上,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做到换届、发展、民生“三不误”。只有这样,才能够实现争先进位,缩小与先进地区的差距;否则,就会贻误时机,被动落后。

第三,必须坚持共建共享、共享共建。坚持发展为了人民、依靠人民,大力弘扬沂蒙精神,激发干事创业热情,不断增强内生动力和发展活力。民生事业发展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要充分考虑各方面条件和可承受能力,不乱许愿,不吊胃口,坚持积极作为、量力而行、多干少说、说到办到。要区分轻重缓急,以重点突破带动整体推进。对有条件办的事项,快办办好;对上级规定办的事项,按要求办到位;对需分期实施的事项,创造条件积极落实;对暂时办不到的事项,做过细的宣传解释和思想工作,最大限度地争取群众的理解和支持。

二、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以更高的标准和更大的力度,加快建设全市人民的幸福生活美好家园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市民生建设总的要求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顺应人民群众过上幸福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以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富民、惠民、为民、安民为主题,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突破口,重点向广大农村、农民和低收入特困群体倾斜,加大民生投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努力使全市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行有所畅,把临沂建设成为民富民安、宜居宜业、公平公正、和谐和睦的幸福家园。

按照“发展为要、民生为本,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公平正义、均衡普惠,积极作为、量力而行,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基本原则,根据新形势和新要求,市委、市政府在广泛征求意见和充分论证的基础上,确定“十二五”期间全面抓好的“十项民生大事”,从现在起到2013年底,重点抓好的“二十件民生实事”,都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解决好这些问题,能够更大限度地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这些将办的大事和实事一经公布就等于向全市人民立下了军令状。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坚定信心、全力落实、保质保量完成,决不能有半点马虎,更不能有半点虚假。在具体工作中,要重点抓好以下五个方面:

(一)拓宽增收渠道,让城乡居民更加富裕。要进一步强化“抓科学发展促民生改善”的理念,紧扣主题主线,多方促进群众增收。争取到2015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突破3万元和1万元。一要发展绿色经济带民富。在资源、环境约束加剧和居民消费升级的新形势下,转变发展方式、发展绿色经济,对实现县域经济“三年翻一番、五年大跨越”的目标至关重要。蒙阴县通过发展生态农业,近五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翻了一番,增幅居全市各县第一。各县区各有关部门要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推进县域经济科学发展的部署要求,坚持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三化”同步,千方百计招大引强、上好项目,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培植优势主导产业,为民生改善奠定坚实基础。二要促进就业创业保民富。就业是民生之本,创业是富民之源。我市作为人力资源大市、民营经济大市,通过创业带动就业、促进民富的潜力很大。近年来,各级人社部门和创促会扶持大学生自主创业,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取得了“一人创业、带动多人就业”的良好效果。要制定和完善更具导向性、操作性的鼓励扶持创业的政策措施,千方百计优化创业环境、激发创业活力、增加就业岗位,创建创业型城市。特别要把解决高校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就业问题作为重点,优化就业服务,最大限度地使无业者就业、就业者乐业、有志者创业。争取到2015年,建设3处市级大学生创业平台,每个县区至少建立1处集培训、服务、孵化等功能于一体的创业服务中心;每年实现城镇新增就业8万人。三要培训转移助民富。统筹利用各类培训资源,大力实施“百万农村劳动力就业技能和转移培训工程”、“金蓝领”计划,推进技能人才实训基地和企业技师工作站建设,广泛开展职业技能竞赛和岗位练兵活动,不断增强群众致富能力。“十二五”期间,培养高技能人才12.3万人,争取每年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5.6万人。四要调节分配促民富。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建立低收入居民生活补贴与低收入基本生活费用价格指数联动机制,搞好产业化扶贫和互助资金试点,实施雨露计划和科技扶贫,帮助困难地区、困难群众加快脱贫致富奔康;全面推行工资集体协商,依法维护就业者特别是农民工的合法权益,促进企业一线职工工资合理增长;推进机关事业单位收入分配改革,控制垄断行业过高收入,严厉打击非法收入,维护社会公平。

(二)强化社会保障,解除后顾之忧。社会保障是群众的“安全网”,是解除百姓后顾之忧的长远保证。要按照“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方针,着力构筑覆盖城乡居民的“三大”社会保障体系。一是,健全社会保险体系。深入总结新农保试点经验,扎实细致地做好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政策的宣传和落实工作,最大限度地让群众从中受益;依法推进企业职工养老保险扩面征缴,完善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规范离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落实企业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办法,加快实现异地就医结算和建立参保地委托就医地管理协作机制;继续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努力将符合条件的各类群体纳入相应保险范围。争取到2015年,城乡居民养老保险适龄参保率达到98%,工伤保险基本实现全覆盖,城镇职工和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突破200万人。二是,健全社会救助体系。“锦上添花”固然好、“雪中送炭”更重要。要完善以城乡低保、五保供养、自然灾害灾民救助为基础,以临时救助、社会互助、优惠政策为补充,以医疗、教育、住房等专项救助为配套的救助格局,努力让生活困难群众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争取到“十二五”末,城乡低保实现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大病医疗救助水平市级达到2万元、县级不低于1万元;每个县区建成1处综合性社会福利中心和残疾人专业康复机构。三是,健全住房保障体系。要以解决城市困难群体住房问题为目标,优先发展公共租赁、经济适用、廉租住房,积极推进棚户区改造;以满足中低收入家庭住房需求为目标,加大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供应,优化住房结构;以改善农村群众住房条件为目标,加快实施住房建设与危房改造。到2015年,城镇中等偏下和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基本解决,实现住房保障覆盖城区总人口20%的目标;新建农村住房50万户。

(三)推进城美乡美,建设宜居家园。要把新型城镇化建设作为拉动经济发展的基本动力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平台,坚持建设和管理并重,加快打造宜居城市。一要加快“四点对接”促城乡统筹。大力实施中心城区带动战略,抓新城带老城,抓水城带商城,搞好北城新区二期和涑河片区建设,加快兰山区西部新城和镇山风景区开发,推进罗庄区“一城五基地”和河东区“五区托一城”规划建设,做大城市规模,做强城市功能,建设鲁南苏北区域中心城市,增强中心城区辐射带动能力。积极推广费县经验,促进县城做大做强、做精做美,使之成为承上启下、连接城乡的重要节点。集中力量抓好优先发展重点镇,尽快形成一批县域经济文化次中心。实施“乡村文明行动”,采取“一部四办”联动的做法,唱好住房建设与危房改造-社区建设功能配套-环境整治“三上工程”-创建生态文明“四步曲”,建设新型农村社区,努力让农民享受和市民一样的生活。近年来,沂南县大庄镇围绕“让群众住得顺心、放心、舒心、安心”,打造群众满意新型社区的做法效果很好,各乡镇要积极借鉴。二要加快滨河两岸开发促生态优化。我市河流众多、水资源相对丰富,建设滨水生态城市的条件得天独厚。市园林局(滨河景区管委会办公室)要按照“以河为轴、两岸开发”的总体思路,以举办山东省第四届园博会为契机,精心组织实施清水、景观、湿地、林荫和亮化、彩化“五大”工程,着力打造“清水绕城、碧波荡漾”的亲水空间,建设“水绿一体”的城市大花园、大客厅。2012年,要争取完成绿地改造面积1100公顷,修复和保护湿地面积1000公顷,水质稳定达到3类以上。各县区和林业、水利等相关部门都要把重点河流两侧作为生态建设的重点,积极实施湿地修复和保护,加大水上保洁和沿岸绿化美化力度,切实保护好“一澈清水”,努力把河流两岸建设成生态绿色长廊、居民休闲健身长廊,争取我市早日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三要加快综合整治促面貌改观。在中心城区,集中整治主要道路、重点街区“露头丑”,加强农贸市场规划建设,全面推广环卫保洁机械化,规范餐厨废弃物和建筑垃圾处置运输,进一步改善环境面貌。2012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要比2011年提高10%以上。争取到2015年,主城区道路机械化清扫率和高压冲洗率达到70%;餐厨废弃物收运率和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0%以上;建筑渣土密闭化、规范化运输率达到90%以上。在广大乡村,加快道路硬化、植树绿化、卫生净化、环境美化、村居亮化“五化”工程建设,实施农村社区“气上楼”、“水治污”、环卫保洁市场化物业化“三上”工程,建设生态文明乡村。2012年,所有县区要实现生活垃圾处理设施“一县一场、一镇一站”的目标,完成村居(社区)生活垃圾收集站点建设任务,乡村“五化”工程建设全面达标。四要加快完善交通网络促畅通出行。搞好绕城高速、环城快速公路和四河交界口隧道规划建设,全面打通主要道路断头路,扩大交通容量;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建立票价补贴机制,引导市民乘坐公交车;增建、扩建公共停车场(位),减少占道停车;实施农村公路改造工程,进一步形成贯通城乡的交通运输网络。2012年,改造国省道干线公路670公里、农村公路1500公里,新增城区公共停车位9000个、国有公交车100辆,完成临沂机场扩建二期工程。到2015年,有效解决城区交通拥堵问题,各县区均有1个二级以上客运站和农村物流分拨中心,各乡镇均有1个四级以上客运站和物流站。

(四)发展社会事业,增强公共服务能力。坚持把社会事业发展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快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不断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需求。一是,大办全民受益的教育。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要实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程,整合放大优质教育资源,提高办学水平,确保到2013年全面完成新建和维修加固校舍310万平方米的任务,基本解决农村中小学生喝热水、吃热饭、冬季取暖和厕所治污等问题,基本解决城区中小学校“大班额”和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就学问题;内涵发展高中段教育,争取到2015年,所有普通高中全部达到省级规范化标准。实施学前教育行动计划,加快发展公办幼儿园。改进职业教育,加快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统筹发展高等教育、成人教育、继续教育。争取到2015年,市民平均受教育年限增加到11年。二是,大办全民覆盖的卫生。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健全医疗服务网络,巩固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提高城镇医疗保险统筹层次,全面推行兰山区“先诊疗、后付费”的新型就诊模式,加快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2012年,新农合政策范围内住院报销比例不低于70%,基本药物制度覆盖到所有纳入一体化管理的村卫生室;对低保、“五保”对象推行医疗救助“一站式”即时结算服务,政策范围内住院自付费用救助比例原则上不低于50%,封顶线由3000元提高到8000元。到2015年,每个县区至少有1家医院达到标准化,每个乡镇和社区至少有1所规范化卫生院和社会卫生服务中心,村卫生室覆盖所有行政村。三是,大办全民共享的文化。完善以市级图书馆、艺术馆、博物馆为龙头,县区“两馆一中心”为骨干,乡镇综合文化站为枢纽,农村基础文化设施为重点的四级公共文化服务架构;继续举办书圣文化节、诸葛亮文化旅游节等重要节会,广泛开展“三下乡”、“四进社区”文化活动,满足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精神需求。2012年,在全市20户以下自然村中新增直播卫星广播电视用户1.1万户,新建公共电子阅览室2000个,组织电影下乡10万场。“十二五”期间,完成兵学城二期工程和临沂大剧院建设,所有行政村建成文化大院、农家书屋,实现城乡广播电视全覆盖,每个县区至少新建一所城镇数字影院。四是,大办全民参与的体育。加快城乡体育设施建设,提高公共健身服务能力。到2014年,完成市民健身中心建设并投入使用;“十二五”期间,规划建设北城新区体育中心,三区九县全部建成体育场、游泳馆、体育馆“一场两馆”,90%以上的行政村和95%以上的城市社区拥有1处以上的体育健身设施。同时,抓好滨河百里健身长廊建设和管理,在公园、绿地配建相应体育设施,逐步实现公园体育化、体育园林化;开发建设豪华游艇、快艇、水上观光项目,积极组织大型水上赛事,打造水上运动之城。

(五)维护社会稳定,推动和谐发展。“为政之道,在于安民”。要正确把握社会运行规律,有效协调关系、规范行为、化解矛盾,保持社会和谐稳定,使人民群众生命有保障、生存有尊严、生活有希望。一要确保生产经营安全。坚守安全生产红线,坚决不要带血的GDP和企业利润。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工作先进县区、“安全标准化企业”、“安全社区”等创建活动,强化交通运输、危险物品、矿山、建筑、消防、森林防火等重点行业、重点区域、重点部位的隐患排查和安全监管,提高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水平,坚决杜绝重特大事故、遏制较大事故、减少一般事故。二要确保社会治安安全。坚持打防并举、重心下移,扎实开展“社会治安基础建设年”、“打黑恶、反盗抢”、“打四黑除四害”等专项行动,依法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深入开展“六五”普法教育,保障公共法律服务供给;健全四级调解组织,规范信访秩序,着力推进社会矛盾化解,增强对群体性事件和突发事件的预防处置能力;加快推进社会管理创新试点,探索社会服务保障、矛盾纠纷大调解、治安防控、重点特殊人员服务管理、综治基层基础建设等综合改革,确保我市群众工作走在全国前列。三要确保食品药品安全。加快沂蒙优质农产品基地和品牌建设。加强食品药品监管,理顺职责分工,建立从“农田”到“餐桌”各环节相衔接、从城市到农村各领域全覆盖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网络。“十二五”期间,要在全市创建10个示范片区、100条示范街和1000家示范店;动员食品生产和餐饮服务企业,学习金锣肉制品、盛能乳业和临沂惠民早餐加强质量管理的做法,全面提升食品安全保障水平。四要确保饮用水质安全。制定水源地生态补偿政策,加快实施岸堤水库环境保护规划,加强水源地保护应急处置能力建设;逐步关停供水管网覆盖内的自备井,加快实现城乡供水同源、同网、同质。2012年和2013年,完成714眼山丘找水打井任务,解决87万农村人口饮水困难和水质不安全问题;完成16处地质灾害隐患点、17个极度缺水村共11600多人的搬迁任务;2015年,全市城镇供水能力要达到每年5亿立方米以上,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5%。五要确保生态环境安全。强化节地节能节水,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合理开发矿产资源,防止地质灾害;搞好水、大气、噪声、固体废物和农村面源污染防治,确保完成省政府下达的节能减排任务。同时,加大植树造林、水系绿化、荒山绿化、退耕还林和保护森林力度,增加城市公园和绿地。争取到2015年,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35%以上,建成区绿地率达到38.9%。总之,通过上述努力,让广大市民喝干净水,吸新鲜空气,吃放心食品,生活在优美环境里。

三、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第一追求,用心着力把好事实事办到群众心坎上

“谋民利者得民心,得民心者得天下”。为民担当、风雨可渡、大业可成。能否有效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对我们执政能力的现实检验。各级各部门务必把民生建设当作头等大事,科学作为聚民力,完善机制增活力,严明责任加压力,努力做到言必行、行必果,取信于民。

要从民所愿、科学决策。保障和改善民生,贵在群众满意。老百姓的感情最朴实、最淳厚,对民生的感受也最具体、最直接;对世情冷暖感受最深刻,对政令得失也最有发言权。要坚持问政、问需、问计于民。要持续开展“民生大走访”活动,常到基层、深入一线,听老百姓的“心里话”,看老百姓的“身边事”,算老百姓的“生活帐”,及时把握群众的所思所想、所忧所盼;继续办好行风热线、马上就办栏目,保持书记、市长公开电话全天候畅通,及时受理群众来信来访,确保民情渠道畅达无阻断。要坚持科学、民主、依法决策。凡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决策、重要事项,都要及时进行公示、听证,广泛征求人民群众的意见建议,努力使决策符合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顺应民情民意。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对群众投入真情,把百姓的“难事”当成政府“要事”,把百姓的“关注点”作为工作“着力点”,把百姓的“所想所盼”作为各级“所干所办”。同时,要围绕建设服务型政府,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健全便民服务网络,推行“联审联批”、服务承诺、限时办结,提高行政效能,切实做到在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行动上深入群众、工作上服务群众,业绩上赢得群众。这方面,莒南县做得很好,全县12处乡镇全部建成了为民服务中心,并把公共服务网络已延伸到村,在全省打造了为民服务品牌。

要集中财力,加大投入。公共财政是“民生财政”,聚好财、用好财、管好财,决定民生工作的成败。要积极主动“争”。要总结推广市人力资源和劳动保障局争取城乡新型养老保险政策的成功做法,抓住我市享受中部地区优惠政策的机遇,打好“老区”牌,尽可能多地向上级争取项目资金和转移支付补助,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要全力以赴“保”。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确保民生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保持在60%以上,上级要求地方配套的财政资金能够及时、足额到位。要引导多方“筹”。市场的钱可以做促发展的事,也能办惠民生的事。近年来,我市在这方面有许多成功的做法。如北城新区通过市场化运作融资,建设了市文化艺术中心和中小学校等民生设施,效果很好,值得总结推广。要在确保财政投入持续增长的基础上,积极创新多元化民生投入机制,鼓励支持社会各类资金进入法律法规未明确禁止准入的民生领域,推动公共服务投资模式多样化,全面营造社会各界投资民生、援助民生、服务民生的浓厚氛围。要严格程序“管”。财政、民政、劳动、卫生等部门,要完善资金管理使用办法,严格发放程序,确保专款专用,使有限资金发挥最大效益。对发放或补助到人的项目,要推广惠民直达工程,确保资金及时、足额发放到群众手中。监察、审计、财政等部门,要加强对民生资金运行的跟踪问效和监督检查,严禁挤占挪用专项资金,弄虚作假、冒领截留等行为发生,违者严惩不贷。

要协调联动,落实到位。为民以真、惠民以实。要强化领导抓落实。各级各部门要把民生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主动自觉地抓紧、抓实、抓好。凡是确定的政策和为民实事,不论困难有多大,都要想方设法克服,切实做到规定的内容只能增加不能减少,覆盖的范围只能扩大不能缩小,保障的标准只能提高不能降低。要强化责任抓落实。严格执行目标责任制,细化目标、分解任务,确保民生工作件件有人抓、处处有人管。对市委、市政府确定的民生大事和实事,各县区和市直有关部门是实施责任主体,主要负责同志是第一责任人,分管同志是直接责任人。任何单位都不能拖后腿,任何环节都不能出问题。要强化协调抓落实。建立完善民生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各级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每季度要主持召开一次会议,调度研究新情况、新问题,协调推进民生工作。对涉及多个部门的民生工作,主管部门要发挥好牵头揽总作用,主动担责、积极协调,其他部门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同时,要加强对民生工作和先进典型的宣传,使之家喻户晓、尽人皆知,使民生成效深入人心、温暖人心。教育引导广大市民牢固树立“美丽临沂我的家”的理念,增强主人翁责任感,在共建中共享、共享中共建,努力营造全社会共解民忧、共促和谐、共谋发展的良好氛围。

要全程监督,严格考核。把更多的民生指标列入重点考核内容,把评价权和监督权交给群众,切实增强各级各部门抓民生的压力和动力。一方面,要通过黄牌警告、现场督办、面上通报等方式,全面加强民生政策执行情况的日常调度和监督检查。对群众关注度高、涉及面广的问题,采取月督办、季调度、半年通报、全年考评的方式,全程跟踪问效;对工作松懈、落后的单位,实行效能监察和行政问责,确保按序时进度推进。要深化政府信息公开,让广大群众了解民生政策,监督为民事项实施;持续开展行风评议活动,把评判权交给群众,以此推进民生工作,保证惠民政策落实。另一方面,从今年起,市委、市政府将对民生工作成效显著的县区和部门予以表彰奖励;对民生政策落实不到位、重点民生工程未完成的县区,群众行风评议处于后三名的市直部门,对主要负责同志、分管同志进行诫勉谈话;对群众反映的民生问题推诿扯皮、敷衍塞责、不认真解决并造成不良影响的,严肃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努力形成以群众满意度、社会和谐度衡量民生工作成效的鲜明导向。

“天大地大、民生最大”。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德政工程,也是我们的责任所在。希望各级各部门牢固树立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深怀爱民之心、恪守为民之责、善谋富民之策、多办利民之事,加快把临沂打造成市民的幸福之家、温馨之城、和谐之地,向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全市人民交一份满意的民生答卷!

第二篇:张学锋同志在全省村镇建设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张学锋同志在全省村镇建设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2009年4月15日)

同志们:

这次我们在通山县召开全省村镇建设工作座谈会,其目的是让大家能现场观摩和学习通山县委、县政府在村庄环境整治方面的好经验、好做法和好机制,其主要任务是总结分析2008年全省的村镇建设工作,研究部署进一步加快全省村庄和集镇规划编制进度,切实抓好整县整镇实施村庄环境整治与脱贫致富奔小康等试点工作,动员和组织全省建设系统将“百镇千村”示范工程不断向纵深推进,促进农村人居环境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李厅长还将作重要讲话,希望大家认真学习领会,并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就2008年的工作情况和2009年的任务要求,先讲几点意见。

一、2008年全省村镇建设工作的主要情况

2008年是我省推进“百镇千村”建设和村庄环境整治,由点及面、向纵深推进的重要一年。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及全省建设系统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统筹城乡发展上积极探索,较好地完成了村镇建设的各项任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百镇千村”建设与村庄环境整治力度不断加大。

2008年省委一号文件,继续强调实施“百镇千村”示范工程。在《中共湖北省委关于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加快农村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中,对“百镇千村”示范工程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明确提出“每个县(市)要抓好2-3个重点镇的建设和发展。坚持走产业兴镇的路子,不断增强小城镇的经济实力、综合服务能力”;“切实办好鄂州城乡一体化试点,并选择几个条件较好县(市)启动城乡一体化试点”;在村庄整治方面,要求科学制定和完善乡镇村庄建设规划,办好整县整乡推进村庄环境整治试点,探索农村社区环境卫生治理新机制。

去年6月30日,省委、省政府在老河口市召开现场会和电视电话会议,安排部署了全省“百镇千村”示范工程建设和村庄环境整治工作。省委书记罗清泉、省长李鸿忠、副省长田承忠出席会议,对推动“百镇千村”示范工程建设和村庄环境整治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各地认真落实会议精神,积极开展重点镇、示范村建设和村庄环境整治活动。一些地方还出台政策措施,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力度。2008年全省共投入17.6亿元用于“百镇千村”示范工程建设,其中重点镇12.1亿元,示范村5.5亿元,确保了“百镇千村”示范工程向纵深的发展。

(二)整县整镇村庄环境整治试点工作取得了初步成绩。

在去年的老河口会议上,经省政府同意,省建设厅印发了《湖北省整县整镇开展村庄整治,推进“清洁工程”建设实施方案》,之后全省确定了10县(市、区)和4镇为第一批整县整镇推进村庄环境整治试点。各试点市县把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任务,注重整合资源,层层明确责任,村庄环境整治取得了较大进展。江夏区306个建制村全部编制了村庄规划,并以107国道沿线为重点,完成了125个建制村的村庄环境整治,开展了100个自然村的长效管理试点,启动农村危房改造试点,完成了5处样板房建设及61栋危房改造任务。通山县积极理顺村镇规划建设管理体制,成立了6个乡镇建设分局,切实解决了村镇规划建设管理的缺位问题;大力整合新农村建设项目资金2100万元,完成71个中心村的村庄环境整治任务,实施新农村建设项目267个;建设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储运系统,积极推广“组保洁、村收集、镇处置”的垃圾处理模式,每个乡镇配一台垃圾清运车,配套经费5万元,建垃圾填埋场,在镇、村、组分别建设垃圾中转站、垃圾池、垃圾箱等设施;对公路沿线的122个建制村的282个自然村落实了“三个一”制度,即建一个垃圾池,定一名卫生保洁员,配一部垃圾手推车。全省各地都有一批示范村,户户门前干净整洁,家家周围绿树掩映,一村一景,各具特色,既体现乡土气息和田园风情,又增加农民收入,实现了生态效应与经济效益的“双丰收”。村庄环境整治呈现出由点及线,由线及面的良好态势。

(三)仙洪试验区村镇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

按照省仙洪新农村建设试验区领导小组的部署,根据《仙洪新农村建设试验区总体规划实施纲要》,我们制定了《省建设厅关于仙洪试验区村镇规划建设实施方案》,重点抓了村镇规划、小城镇建设、村庄环境整治、污水和垃圾处理、村镇建设体制机制创新等方面的工作。

一是坚持高起点规划,完成了规划编制任务。组织编制了《仙洪新农村建设试验区村镇布局规划》,指导试验区14个镇(办事处、管理区)完成了总体规划的编制或修编,先期启动村庄环境整治的100个村,编制了村庄规划或村庄整治规划。二是加大环境整治力度,村镇面貌逐步改观。先期启动的100个村的村庄环境整治初见成效,环境卫生有了较大的改善,涌现出了一批整治效果明显的村庄。共建设村庄内道路150公里,建设垃圾池550个,垃圾中转点110个,修建村庄排水沟渠120公里,植树13000多株,拆除废弃房屋、露天厕所、猪圈等50000多平方米。三是坚持城乡统筹,合理配置公共服务资源。通过城镇供水管网延伸、建区域性垃圾填埋场等形式大力推行城镇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到目前为止,试验区已经通过城镇供水管网延伸解决了169个村近20万村民的饮水安全问题,管网长度达350公里。试验区规划了5座生活垃圾填埋场,每座垃圾填埋场均能吸纳周边一定区域内的村镇生活垃圾。四是完善城镇基础设施功能,塑造小城镇特色。试验区小城镇从产业支撑入手,力求一镇一品,在风景旅游、滨水园林、历史文化、古迹保护、商贸物流等方面加大创建特色镇的力度。2008年,试验区小城镇镇区道路改造22公里,建设下水道64公里,改造供水管网75公里,新增绿地面积8000多平方米。8个乡镇污水处理厂已完成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初步设计的审查。

(四)村镇规划覆盖面不断扩大。

目前,全省730个建制镇,有502个完成了总体规划编制,占总数的69%;209个乡集镇,有150个完成了总体规划编制,占总数的72%;2.6万多个建制村有1.2万个完成了村庄规划编制,占总数的46%。武汉市完成了所有75个乡镇的总体规划和村庄布局规划。枣阳市完成了“村组合并”的全部546个中心村的规划编制任务,共减少33个中心村和5203个自然村,形成546个中心村、1452个基层村的村庄格局,规划实施后,可以扩大耕地7.6万亩。全省119个重点镇的重要地段基本上都编制了控制性详细规划,其中,大冶市灵乡镇、沙洋县后港镇等重点镇实现了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全覆盖。

(五)“百镇千村”示范综合效益更加凸现。

重点镇建设以推动城镇化为主要目标,示范村整治以改善人居环境为主要任务,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参与热情高涨,综合效益凸现。在2008年公布的全省首批52个重点产业集群名单中,有11个是依托重点镇支柱产业进行发展的。各地还大胆探索,积极创新,充分运用市场机制加快小城镇建设,初步形成了工业主导型、市场带动型、生态旅游型、农业产业基地型等不同类型的小城镇发展模式。在首批启动的10个旅游名镇中,有9个是省重点镇;在全省命名表彰的150个新农村建设示范村中,有102个村在“百镇千村”示范村名单之中,占总数的三分之二以上。这充分表明,“百镇千村”示范工程建设的稳步推进,为全省新农村建设进行了积极有效的探索。

二、2009年村镇建设主要工作安排

根据省委鄂发[2009]1号文件精神,年初召开的全省建设工作会议确定了今年村镇建设工作的主要目标任务,总体是继续推进“百镇千村”示范工程建设,促进村镇建设健康发展。具体任务为:一是加快村镇规划编制,完成规划编制任务;二是大力推进村庄环境整治,落实2000个村的整治任务;三是继续抓好10个整县推进村庄环境整治试点,启动7个脱贫奔小康试点县(市)的村镇规划与建设;四是加快仙洪新农村建设试验区污水处理厂与管网、垃圾处理场项目建设;五是部署县域内城乡一体化试点工作;六是加强农房建设质量监管和农村危房改造试点工作。

(一)切实落实村镇规划编制任务。

按照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小城镇建设的意见》(鄂政发[2005]42号)的要求,“到2007年年底以前,各建制镇要全部完成新一轮总体规划的修编工作,到2008年年底以前,全省所有乡集镇要全部完成总体规划编制任务,2010年年底前,总体规划确定要保留的中心村要完成建设规划的编制任务”。2009年省委一号文件再次要求,2010年前,要完成所有建制村的村庄规划编制任务。但截至去年年底,我省还有31%的建制镇,28%的乡集镇没有完成总体规划编制任务;54%的建制村没有完成村庄规划编制任务。显而易见,我们的工作进展与落实省政府的任务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各地务必要有紧迫感和责任感,切实把村镇规划编制工作摆在突出位置,积极争取当地政府加大在规划编制方面的经费投入力度,精心组织规划编制队伍,严格把握规划编制质量,尽快完成各项规划编制任务。今年100%建制镇和90%的乡集镇要完成总体规划的编制或修编,75%的建制村要完成村庄规划编制,各级建设部门要认真制订和实施好村镇规划编制工作方案,采取切实有效、针对性强的措施,确保规划任务如期完成。

要优化县域村镇空间布局,完善村镇体系规划。各地应以县域为基本单元,既可在城市或县城总体规划中具体细化村镇体系规划,也可单独编制村镇体系规划。村镇体系规划应以推进城乡一体化和提高城镇化水平为着力点,从整体到局部,统筹考虑道路、给排水、公交、环卫、教育、医疗等基础设施和社会公共服务设施的配置。要适应农村人口和村庄数量逐步减少的趋势,科学预测和确定需要撤并及保留的村庄,在局部构建以乡镇为中心、以中心村为组团的村镇空间格局。

要更新理念,提升小城镇规划水平。小城镇规划编制,要突出在促进城乡协调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要把小城镇定位为连接城乡的纽带、提高城镇化水平的载体、实现农村工业化的依托、培育农村市场体系的基地。各建制镇在完善总体规划的同时,要加紧编制规划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为规划区内各项项目工程建设提供规划管理依据。

要提高村庄规划质量,使村庄规划成为指导新农村各项建设活动的综合平台。村庄规划编制要在村镇体系规划的指导下,依据相关技术规范,明确村庄性质、规模和规划区范围,具体做好各项建设在空间上的落实。

(二)继续抓好“百镇千村”建设与村庄环境整治。

“百镇千村”示范工程建设是我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平台和工作抓手。为了将“百镇千村”示范工程建设推向深入,今年,全省将在对第一批实施的百镇千村工作情况、项目建设进行总结与收尾的基础上,启动第二批“百镇千村”示范工程建设。各级建设部门要高度重视“百镇千村”示范工程建设“点、线、面”的有机结合,精心准备、优选重点镇建设和示范村整治项目,进一步推动“百镇千村”示范工程建设由点及线、由线及面向纵深发展。

重点镇建设要达到湖北省重点镇建设考核标准,有条件的重点镇,要以提高城乡一体化水平为目标,向建设生态镇迈进。今年,省厅将主要在资金上扶持有条件构建“以乡镇为中心、以中心村为组团”空间格局的重点镇的村镇共享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同时,继续扶持“10+2”旅游名镇和新启动一批旅游名镇创建。

村庄环境整治是“百镇千村”示范工程建设向纵深推进的系统工程,也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年,省委省政府确定了2000个村村庄环境整治的目标,我们初步确定:整县整镇推进试点的10县(市、区)4镇,在完成去年30%建制村的整治任务的基础上,今年再完成30%的村庄整治计划,计670个村;7个脱贫奔小康试点县市今年要完成30%的村庄整治任务,计500个村;创建旅游名村100个村;优选镇村城乡一体化试点350个村;“两圈一带”安排380个村。各地要按照“一条线、一个面”进行布局,制定好实施方案和项目计划。所有2000个村的村庄环境整治,要根据不同基础条件,按《湖北省整县整镇开展村庄整治 推进“清洁工程”建设实施方案》设定两级目标,积极探索各具特色的建设整治模式,采取先易后难、树立样板、以点带面等方式,有重点、有步骤地推进,确保在区域范围内起到示范作用。村庄环境整治要突出六个方面的重点。一是村内道路硬化;二是拆除乱搭乱建;三是垃圾、污水治理;四是“喝干净水,用卫生厕”;五是加强农居安全;六是增加院落死角绿化。

(三)启动7个脱贫奔小康县(市)的村镇建设试点工作。

去年底,省委、省政府正式提出选择7个贫困山区县(市)开展脱贫奔小康试点,这是继仙洪试验区后的又一重大战略决策。各试点县(市)的建设部门要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结合当地实际,精心组织部署,确保完成任务,抓出实效。

要抓住重点,突出特色。试点建设的重点是,加强小城镇基础设施配套,增强服务功能,改善景观面貌和人居环境;优化村庄布局,推进村庄环境整治,保护生态环境,建立村庄管护长效机制。要针对试点地处山区、基础薄弱、村落分散的特点,扬长避短,发挥山水资源和旅游资源优势。

要坚持规划先行,有序推进。建设部门要成立工作专班,制订试点建设工作方案和分步行动计划,抓紧编制各类规划设计,严格按规划实施各项整治和项目建设。村庄规划将作为省定计划分解的重要依据,项目跟着规划走,资金跟着项目走,不搞平均分配。

要优先推进中心村的建设和环境整治,树立样板,典型带动。7个试点县市今年要完成500个村的整治任务。试点各县市要整合各类涉农资金和支农项目,集中投入,发挥综合效益。

要同步推进机制体制创新,建立乡镇规划建设管理和卫生保洁等长效机制。

(四)进一步抓好仙洪试验区村镇规划建设工作。

试验区三县市政府应切实落实规划编制经费、加大技术力量投入,确保2009年7月底前完成剩余的307个村庄的规划编制任务,同时,试验区所在县市的村庄规划编制进度应走在全省前列。

要科学组织村庄规划的实施。整合各类支农项目建设资金,统筹安排项目建设时序,引导农民自愿向中心村和小城镇逐步集聚。

要切实推进污水、垃圾处理重点项目的实施。8个污水处理厂、5个垃圾处理场和3个污水管网项目要在今年5月底以前开工,在年底以前建成并投入运行。具备5月份开工、年底竣工条件的项目,进入本资金安排计划;不具备条件的项目,待具备条件后再作安排。

要创新村镇建设体制机制。建立和完善村镇垃圾收集、运输、处理的长效机制,保持农村清洁卫生;探索污水处理项目建设、营运、管理长效机制,逐步建立市场化的运行机制;进一步落实村镇规划建设管理机构,创新村镇规划建设管理模式,在试验区先行先试探索城乡规划建设统一管理模式。

(五)开展县域内城乡一体化试点工作。

以推进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和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建设为契机,努力在城乡规划、基础设施共建共享、体制机制创新等方面取得突破,促进公共资源在城乡之间均衡配置、合理安排县域城镇建设、村落分布等空间布局,推动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初步确定,在鄂州、潜江、宜都、老河口等地启动县域内城乡一体化试点工作,以整镇推进为原则,共安排350个村的计划。

试点县市首先在规划上要以六个一体化统筹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即城乡规划一体化;城乡产业布局一体化;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城乡社会管理一体化;城乡市场体系一体化。

其次,要建立完善城乡一体的规划建设管理机构。构建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需求的城乡规划建设管理体制。

要按照“以乡镇为中心、以中心村为组团”的要求,优选“一镇+多村”或“多镇+多村”的模式,编制项目建设计划。

(六)积极探索村镇建设管理的长效机制。

要积极探索农村村庄环境整治的长效机制。各地要积极解决农村垃圾无处倾倒的问题,在村庄根据实际需求配置垃圾容器,合理设置垃圾收集点,配置垃圾车,实行定点存放、统一收集、定时清运、集中处理;建立农村卫生保洁队伍,聘请专职保洁员,负责村容环境的监督和垃圾清扫工作。积极推行“村收集、镇转运、分片处理”的垃圾收运处理模式。

要积极探索小城镇污水处理运营监督管理工作机制。要加强小城镇污水处理项目的科学建设、运营、管理,建立市场化的运行机制,保证污水处理设施的正常运行。可将小城镇污水处理项目捆绑打包,面向社会公开招标,委托技术实力强、信誉度高的企业负责运行经营管理。制订污水处理的收费政策,出台相应的优惠办法,建立污水处理运营监督管理工作机制。

(七)抓好农房建设质量安全监管和危房改造试点工作。

省厅下发了《关于加强农民住房建设质量安全管理工作的通知》(鄂建[2007]53号),同时编印了《湖北省农民住房建设质量控制管理导则》(试行),各级建设部门要严格按照文件要求,理顺农房建设管理体制,积极推行县级规划建设及农房质量安全监管的垂直管理体制,切实担负起村镇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管理的职责,抓好农村建房质量安全监管责任的落实,严格工程设计、施工条件的审查,加强施工许可管理,从源头上把好村镇建设工程质量安全关,不断提高农村房屋的建设质量和抗灾能力。

去年底以来,我厅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落实“扩大农村危房改造试点工程”项目的紧急通知》等文件精神,在实施全省农村危房改造方面做了一些前期准备工作,草拟了《湖北省农村危房改造技术管理导则》,还将编制《湖北省农村危房改造图集》,下发各地使用。各县市区建设部门要在当地政府统一领导下,开展农村危房改造摸底调查。按照《关于开展湖北省农村危房改造设计方案征集活动的通知》要求,组织设计部门深入农村调查研究,认真设计,及时上报各地农村危房改造设计方案。

三、强化工作措施,确保09年工作目标任务的顺利完成

一是强化技术指导,提升服务水平。各地要加强村庄规划建设管理法规及业务知识培训的工作力度,不断提高村镇规划建设管理队伍的综合素质,特别要根据村庄环境整治的进展情况,有针对性地对村组干部开展村庄整治方面知识的培训。要组织技术力量,充分发挥专家的作用,加强对村庄环境整治、农房建设的技术方法提炼、总结和指导,在村庄环境整治上不断探索并逐步形成地域特色。加强农村建筑工匠业务培训,不断提高村庄建设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服务水平。各级建设部门及村镇建设服务管理机构要结合当地实际,免费提供农房建设通用图集,推广使用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为农民群众提供实实在在的服务。

二是强化组织领导,落实资金保障。各级建设部门要切实履行村镇建设管理、协调工作职能,制定县域村庄整治实施方案,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工作纳入工作考核体系中,认真抓好落实。要积极争取地方政府整合小城镇建设资金和村庄环境整治资金的力度,完善小城镇建设和村庄整治的资金筹措和投入机制。要加大对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的财政投入,在小城镇范围内征收的城市维护税、市场管理费、土地出让金、排污费、水资源费、公用事业附加费等,除按规定上交部分外,可按不同比例返还给小城镇,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公共财政对村庄整治的支持力度,在预算中争取地方政府增加以奖代补资金用于农村人居环境治理。要明确县乡两级政府、村集体组织及村民在村内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中的责任,建立资金筹措与分摊机制,防止产生新的乡村债务和加重农民负担。有条件的地区,可按照“谁投资、谁受益,谁建设、谁管理”的原则,鼓励国有资本、集体资本和民营资本参与村庄整治,切实保护其产权利益。积极探索建立镇村垃圾、污水处理收费制度。

三是强化督办检查,确保工作任务的完成。省厅今年将分解下达镇村规划编制计划和建设项目计划,建立相应统计制度,不定期向省委、省政府上报各地规划编制的情况,并在媒体上定期公布各地规划编制的进度。各县(市)建设主管部门要经常深入基层,加强对县域镇村规划编制和村庄环境整治的指导,及时发现和解决工作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要组织开展不定期检查并进行评价,对于工作成效显著的给予表彰和加大资金支持力度。

同志们,村镇建设工作是推进全省新农村建设的重要载体,只有坚持在各级地方政府的领导和支持下,与当地农村的中心工作结合起来,与产业发展结合起来,与老百姓最需要解决的利益问题结合起来,与生态文明建设结合起来,与破解“三农”问题结合起来,才能够把村镇建设工作抓好抓实。我们要坚决按照省委、省政府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再鼓干劲,再加措施,强力打造具有湖北特色的“百镇千村”建设与村庄环境整治示范与综合效应品牌,为构建和谐湖北新农村做出应有的贡献。

第三篇:×××同志在全县民生实事工程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同志的讲话要点

今年,民生实事工作任务已经十分明确,涉及到我分管口工作的主要是危改、经济适用房、千百工程和市政设施建设等内容,相关牵头部门已明确,主要是县规划建设局、县房管局和有关乡镇政府,任务非常重,下步的关键在于抓好落实。根据会议安排,提几点工作要求:

一是总结经验,分析问题。民生实事工程已实施多年,一些工作取得了优异成绩,得到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认可。下步工作中,要及时总结工作中的好做法、好经验、好模式,为工作的实施提供良好的借鉴平台。同时,要认真思考,深刻分析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破除工作推进中的“绊脚石”,切实加快工作进度。

二是分解责任,层层落实。各牵头单位要结合县委、县政府的重要工作责任制、项目建设计划、目标考核等内容,根据实际情况,进一步分解、细化、量化目标任务,对每一项工作任务,都做到定计划、定班子、定责任、定奖惩,提出时限要求和具体措施,严格把职责分解到科室到人,考核到科室到人,奖惩到科室到人,同时,把工作计划排定到天,确保工作任务逐项落实到位。

三是加强协调,做好前期。各牵头单位要主动加强与其他部门的沟通协作,建立和完善定期协商制度,及时解决工作中的各类问题,其他部门要予以大力支持和密切配合。如危旧房改造工作计划已下达,原有的政策和程序已明确,今年新调整的内容主要是增加计划外改造数不得超过计划数的10%,异地改建、新建户数控制在计划数的24%以内,下步从启动到建设,仍有大量前期工作如申请、评议、核准、报批等工作要做;千百工程项目也存在项目包装、申报及与生态项目衔接等问题。目前,我们面临的问题很多,但留给我们解决问题和实施的时间

却不多。现在开始算,只有9个月,要全面完成目标任务还需要我们付出艰苦的努力。

四是主动服务,提升效能。今年是县里的效能提升年,积极主动服务成为工作的一个主题。在民生实事实施中,各牵头部门要切实加强业务指导,抽调业务精干力量组成业务指导组,定期到乡镇开展危旧房改造建房标准和质量把关、千百工程具体实施、项目实施质量监管等方面的服务工作。同时,涉及危改对象建房后产权办理服务工作,县国土、规划、房管部门及有关乡镇要加以认真研究,开好绿色通道,简化审批程序,尽快让建房户拿到证本。

五是规范管理,严把关口。近年来,在千百工程和危改工作中或多或少出现了一些问题,为此,必须严格把好危旧房改造对象资格审查、村级公示、乡镇复核等关口,确保困难群众实实在在得到实惠。县危改办、监察局、民政局等有关单位要进一步加强监督,对在工作中循私舞弊、弄虚作假、产生不良影响的,严肃追究有关部门领导和经办人员责任。县经济适用房销售也一样,在销售办法确定后,县房管局要组织专门班子对销售对象的资格进行严格审核,不符合政策的坚决不予受理。要加强项目标后即建设质量、进度的管理,确保质量不降低、进度不放慢,甚至有可能的话,项目进度要超计划,提前完成。

六是加强督查,务求实效。实行民生实事工程定期通报、每月督查的机制,确保工作进度环环相扣。在任何一个环节卡壳,立即追究相关责任。县规划建设等部门要经常组织督查,及时掌握工作进度,每月对危旧房改造质量和进度进行一次巡查,并将巡查结果进行通报。各有关乡镇要切实加强辖区内各村危旧房改造工作的监管。监管工作可以邀请主管部门进行监督,也可聘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老党员、已退职干部和老工匠组成监督小组,对危旧房改造实行全程监督,确保建房安全与质量。县财政、规划建设、民政、监察、审计等部门要加强对农村困难群众危旧房改造专项资金的监督管理,实施跟踪问效,逐步建立绩效评价

制度,充分发挥专项资金使用效益。千百工程实施方案制定后,各乡镇政府要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加强与各有关部门沟通,并对施工过程进行严格监管。

七是解放思想,开拓创新。通过这两年千百工程、危旧房改造和经济适用房建设情况来看,在工作中还会碰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和困难。在不违反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的前提下,必须大胆实践,勇于创新,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些建议和措施,克服困难和解决问题。如在千百工程建设过程中,如何处理好项目标准与验收标准统一问题,如何处理好与生态县建设资源整合问题,真正做到少花钱,多办事;在危旧房改造中,如何解决对象确定后未批先建问题,如何加强建房质量监管问题,如何利用乡镇、村闲置住房和破旧房屋资源问题,如何把握异地改造政策问题,如何整合村庄建设、避险安置、下山扶贫等各种资源问题等等。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并切实加以解决。

第四篇:李锋同志在全市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李锋同志在全市公开选拔领导干部

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2012年5月18日)

面向全国公开选拔10名市直单位正副处级领导干部,面向全市公开选拔28名市直机关副处级领导干部,这是新一届市委立足新的发展起点,在充分调研论证、深入酝酿讨论的基础上,作出的重大集体决策。刚才,冯玲同志就这次公开选拔工作作了介绍。下面,我就如何圆满地完成这次公开选拔任务,再强调三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正确认识公开选拔的重要意义 这次市委决定一次性拿出市直单位38个处级职位进行公开选拔,其数量之多、职位之重要,在汕头干部竞争选拔工作中尚属首次,这是我市贯彻落实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进一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加强县处级领导班子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同时也是新一届市委坚持以正为要,进一步巩固和维护换届以来风清气正的选人用人氛围的一个实际行动。我们一定要站在提高管党治党水平、加快建设幸福汕头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这次公开选拔、选贤任能的重要意义,切实增强做好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首先,公开选拔有利于营造良好的用人氛围、激励干部干事创业。公开选拔是竞争性选拔任用干部的重要方式之一。近年来,我市曾先后开展几次公推公选、公开遴选、公开选拔市管领导干部工作,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我们感到,竞争选拔干部的影响力,不仅仅局限于选拔几个岗位的领导干部,关键是在干部工作中体现公开透明、竞争择优的理念,在干部队伍中形成健康活泼、奋发向上的风气。市委决定开展这次公开选拔,就是要通过进一步完善制度设计,动员社会各方广泛参与,扩大社会影响力,使每个干部能够靠学识、靠能力、靠素质走上领导岗位,使民主、公开、竞争、择优的干部工作理念和用人导向深入人心。通过公开公正、竞争择优,促使广大干部把精力更多地集中到加强学习、勤奋工作上来,集中到提高理论素养、知识水平和工作能力上来,为汕头又好又快发展营造创先争优、奋发有为的浓厚氛围。

其次,公开选拔有利于拓宽选人视野、在更大范围发掘优秀人才。事业兴衰,关键在人。贯彻落实省、市党代会精神,加快建设幸福汕头,关键在于大力提高干部队伍整体素质,提升干部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让更多状态好、眼界宽、能力强、敢想敢闯、能挑重担的干部走上领导岗位。因此,必须大胆打破区域壁垒和体制障碍,大胆用人,科学用人,力求在更大范围内发掘优秀人才。这次公开选拔,主要目的 — 2 —

就是立足全市,面向全国,发动各级党组织举贤荐能,鼓励符合条件的干部毛遂自荐,为广大干部提供均等、公平的竞争机会,使一批善于科学发展的优秀人才能够脱颖而出,走上更重要的领导岗位。同时,公开选拔领导干部,还可以发现和储备一批人才,尤其是紧缺型人才,为汕头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

第三,公开选拔有利于优化领导班子结构、推进干部队伍专业化。公开选拔是改善干部队伍年龄、知识、专业和工作经历结构的有效途径。市直单位都承担某一方面的职能,不少部门的专业性、技术性比较强,要求领导干部要具有一定专业知识和实践操作经验。但是由于汕头是地委建制沿革而来,加上机构规格、职数限制等客观原因,市直单位积淀了一批干部,县处级领导干部中“行政型干部”偏多,“专业型干部”偏少的情况比较突出。领导班子知识结构、专业结构、工作经历结构不够合理、不尽理想的情况依然存在,不利于一些市直单位更好地履行职能作用。通过公开选拔,有利于我们选拔一些急需的或专业性较强的领导干部人选,改善市直处级领导干部队伍知识、专业和工作经历结构。此外,我市县处级领导班子总体上比较老化,就拿市级机关来说,市直机关处级干部平均年龄51.2岁,45岁以下的不到1/5,这种状况对未来汕头可持续发展也非常不利,急需下定

决心加大优秀年轻干部的培养选拔力度。为此,市委经过认真考虑、慎重决策,下决心拿出38个领导职位进行公开选拔,以进一步改善县处级领导班子年龄结构和知识专业结构。在确定这次公开选拔职位时,市委主要考虑几个方面因素:一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急缺的;二是专业性、业务性较强的;三是班子职位有出缺的,等等。坚持有职位出缺的单位都拿出一个至两个、最多四个职位,面向社会公开选拔。同时在报考条件设臵方面,也注意考虑所在单位科长们都能报名,让他们也有机会参与竞争。这样的目的就是要把公开选拔与班子建设实际需要相结合,把广纳汕头市内市外优秀人才与促使单位现有优秀干部脱颖而出相结合,更好地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更好地促进汕头加快发展、科学发展。

二、准确把握要求,扎实做好公开选拔的各项工作

此次公开选拔工作关系到我市县处级领导班子长远建设,关系到全市干部队伍结构的整体优化。成功与否,我觉得有两个标准:一是能否选拔出一批优秀干部,二是整个公开选拔过程,能否营造一个风清气正的环境。因此,我们一定要拓宽选拔视野,坚持选拔标准,规范选拔程序,提高选拔质量,真正把符合条件的优秀干部选拔出来。在具体实施中,必须严字当头,做到“四个严格”:

一是严格遵循干部工作基本原则。在公开选拔工作中,— 4 —

要严格贯彻执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提出的党管干部,任人唯贤、德才兼备,群众公认、注重实绩,公开、平等、竞争、择优,民主集中制和依法办事等六条基本原则,以保证公开选拔的正确方向。同时,要把握好公开选拔这种选任方式的规律和特点,更好地把坚持党管干部与走群众路线紧密结合起来,把扩大民主与强化竞争紧密结合起来,把严密程序与提高效率紧密结合起来,把拓宽选人渠道与坚持人岗相适的要求紧密结合起来,严格按照市委经过深入论证、精心设计的公开选拔实施办法,精心组织实施,进一步强化德才、能力和实绩的导向,努力让干得好的考得好,能力强的选得上,作风实的出得来,确保把最适合岗位要求的优秀人才选拔出来。

二是严格坚持干部选拔任用标准。用人导向是重要风向标,选人标准是鲜明标杆。这次公开选拔,要求报名者必须具备《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规定的六项基本条件和相应的职业操守,各个职位对年龄、学历、资历、工作经历等也都有具体的规定。我们一定要坚持选拔标准,注重看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注重看干部的能力水平,注重看干部的工作实绩,注重看干部的群众公认程度,真正把工作中有思路、有激情、有韧劲、贡献大的优秀干部选出来、用起来。在坚持选拔标准的同时,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 5 —

拓宽选人用人视野,尤其要摒弃狭隘的人才本土观念,坚持以更加开阔的眼界选拔领导人才,坚持以海纳百川、虚怀若谷的宽阔胸襟接纳人才,真正为汕头加快科学发展集聚更多的优秀干部人才。

三是严格执行公开选拔工作程序。严格履行程序是选准用好干部的重要保证。没有程序的严肃性,就没有干部选拔工作的科学性、权威性。讲程序,就是讲原则、讲规矩、讲科学。这次公开选拔,按照发布公告、报名和资格审查、素质能力测试、面试、组织考察、常委会票决、公示任用等程序进行。这些程序是在总结我市竞争选拔干部实践经验和借鉴省近年公开选拔干部工作的做法基础上,经过反复研究后确定的。我们一定要严格执行既定程序,切实做到坚持程序一步不缺,紧扣程序一步不松,履行程序一步不错。同时,注重抓好素质能力测试、面试、组织考察等重点环节,通过坚持干什么考什么、考试与实绩考核并重、突出德的考察评价等方面的工作,着力提升公开选拔工作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四是严格遵守组织人事工作纪律。公开选拔是对干部党性的一次考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责任追究办法(试行)》等四项监督制度,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纪律作了明确规定,我们要自觉遵守,严格执行。各单位各部门要教育引导广大干部正确 — 6 —

对待公开选拔,坚持党性原则,弘扬优良作风,遵守组织纪律,杜绝任何不正之风。报名参与竞争人员要自觉遵守有关规定,决不允许搞弄虚作假、拉票等行为。参与组织考察个别谈话、民主测评等的同志要出于公心,不凭个人好恶投票,公平公正地评价干部,真正把优秀的干部推选出来。相关工作人员要自觉遵守干部人事纪律,特别是严格执行保密制度和回避制度。要增强公开选拔工作的透明度,对每个阶段的进展情况和群众关心的问题,凡适宜公开的都要以适当形式予以公开,主动接受广大干部群众和社会各界的监督。为保证公开选拔工作的公正性,我们将邀请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社会监督员参与监督,市纪委、市委组织部要畅通电话举报、信访举报和网上举报等监督渠道,认真及时地查核办理干部群众反映的问题。一旦发现有违规违纪行为,不管涉及到谁,都要及时严肃处理,绝不姑息迁就。在座的都是各单位主要领导和组织人事干部,一定要带头遵守组织人事工作纪律,切实加强对本单位干部的思想纪律教育,确保整个公开选拔过程风清气正。

三、加强领导,确保这次公开选拔工作顺利进行 这次公开选拔处级领导干部工作,涉及面广、工作量大、要求高、社会普遍关注,我们一定要统筹安排,精心组织,稳步推进,确保公开选拔工作圆满成功。

(一)加强组织领导,确保公开选拔工作有力有序推进。市委对这次公开选拔工作十分重视,市委组织部前期进行了充分调研,市委常委会作了专题研究,今天市委又在这里召开动员大会全面部署,下来大量工作需要各级各相关单位共同配合、协同做好。各级各单位党委(党组)一定要高度重视,把支持和配合做好这次公开选拔工作作为当前一项政治任务来抓,摆上重要日程,切实加强领导,全力支持配合,单位一把手要负总责、亲自抓,确保公开选拔工作有力有序推进。

(二)广泛宣传发动,确保符合资格人选尽量多地报名参加公开选拔。竞争选拔干部,是进一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大势所趋。中央出台的《2010―2020年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规划纲要》,就将加大竞争性选拔干部工作力度作为十一个重点改革突破项目之一。省里也明确今后在新提拔委任制干部中,通过竞争性选拔的,市直机关一般要不低于二分之一。会后,各地各部门要尽快通过多种方式传达这次会议精神,鼓励和动员本地本部门符合报名资格条件的人员积极报名参与竞争、主动接受组织挑选。特别是要讲明竞争选拔干部是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大方向;讲明新一届市委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的用人导向和公开、公平、公正的选人原则;讲明主动自觉报名参选,是响应组织号召、以 — 8 —

实际行动支持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具体表现,是想干事、努力为加快建设幸福汕头作贡献的实际行动,也是展示才华、锻炼提高的一次难得机遇,从而为市委在更广阔的视野中实现好中选好、优中选优,选准用好领导干部打好基础。

(三)精心组织实施,确保公开选拔工作高标准高质量完成。组织工作是否严谨细致,直接关系到公开选拔工作的效率和质量。整个公开选拔工作要按照既定程序,严密组织,精心安排,有序运作。组织部门要制定详细的实施方案和工作规范,使每一环节、每项工作都做到有章可循。宣传部门和新闻媒体要大力支持、全方位配合这次公开选拔工作,努力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这项工作的良好氛围。承担公开选拔工作有关任务的其他相关单位和参加参与这次公开选拔的人员,要严格按照实施方案和工作规范,认真做好相关工作,保证整个公开选拔工作过程高标准高质量进行。

(四)放大公开选拔效应,确保民主、公开、竞争、择优的理念深入人心。市委将通过这一次公开选拔工作,进一步完善干部选拔任用的工作机制,尤其是竞争选拔干部工作方法,努力搭建公开透明、竞争择优的有效平台,畅通竞争选拔干部的多种渠道,规范竞争选拔工作的程序步骤,推动竞争选拔干部工作的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力争使每一个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不出事的干部,能够靠真才实

学、靠工作实绩,赢得组织和群众的信任,走上更重要的领导岗位,激励更多干部朝正确的方向成长。在全社会营造一种公开公平公正的良好选人用人环境,进一步调动各级干部干事创业、创先争优的工作热情,为推动科学发展、建设幸福汕头作出应有的贡献!

第五篇:张务锋同志在全市加快推进县域经济发展暨小城镇建设现场观摩活动总结大会上的讲话

张务锋同志在全市加快推进县域经济发展暨小城镇建设现场观摩活动总结大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这次到苏北考察学习和市内现场观摩,是市委、市政府推动全局性工作的一项重大举措。主要是学习先进地区经验,总结去年以来全市县域经济发展和小城镇建设情况,动员广大干部群众进一步鼓实劲、出实招、求实效,努力开创科学跨越发展新局面。刚才,张少军书记作了针对性、指导性都很强的重要讲话,从解放思想、抢抓机遇、优化发展环境等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我们要认真抓好落实。马崑副市长通报了这次赴苏北考察学习情况;浙江省湖州市织里镇杨勇镇长,为我们作了十分精彩的小城镇建设专题报告。江浙地区的先进经验,大家看后听后很受震撼。这次考察观摩,我认为有三个特点:一是,时机好。目前,我市县域经济发展和小城镇建设进入了提升发力、起步跨越的新阶段;各级党政换届以后,广大党员干部干事创业激情高涨;省里即将掀起县域经济发展和小城镇建设新一轮热潮。二是,触动大。大家通过看现场、听介绍、议思路,对所考察县区发展之快、变化之大、后劲之足,深为叹服;对他们自强不息、追求卓越、激情创业的精神,钦佩不已;对我市的潜力机遇和突破重点,有了更加清醒和更为深刻的认识,思想上得到又一次大解放,进一步开阔了眼界、提升了境界。三是,干劲足。在考察观摩过程中,大家深感坐不住、等不起、慢不得;一致认为,必须真干实干、快干干好。希望同志们真正把江浙地区的先进经验学到手,使之在临沂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下面,我就贯彻落实好张少军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谈三点意见:

一、抢抓机遇、加压奋进,争取新一轮科学跨越发展的主动权

考察观摩,贵在透过现象看清本质、悟出道理、学到真经。现在,有三个问题需要我们很好地思考和把握。

(一)江浙县域经济快速发展和小城镇建设的经验说明了什么?我认为,至少说明了三个问题:

一是,事在人为、业在人创。过去,苏北地区和我市条件相近、基础相当,现在之所以发展得如此之快之好,关键在于有一股昂扬向上、争先进位的“精气神”。沭阳、邳州、铜山提出的“苏北第一”和“江苏领先”目标,浙江织里镇的“扩权强镇”举措,江浙地区机关干部“五加

二、白加黑”、“周六保证不休息、周日休息不保证”的工作作风,企业家“白天当老板、晚上睡地板”的艰苦创业精神,都是他们加压奋进的生动写照、跨越发展的制胜法宝。实践说明,欠发达地区要迎头赶上,最根本的是要有不甘落后、勇于赶超的思想意识,要有拼搏进取、激情创业的良好精神状态,坚持把解放思想、提振精神作为新一轮发展的发动机和源动力,以思想的大解放、信心的大提振,推动大发展和大跨越。

二是,镇域支撑县域、项目引领发展。江浙地区把小城镇建设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重大举措,大力推进镇园合一、产业强镇,加快了城镇化进程,奠定了县域经济腾飞的基础。2011年,苏北地区城镇化率达到53.3%,城市人口首次超过农村人口,进入了城镇化加速发展阶段。他们小城镇的地方财政收入,少的过亿元,多的超过5亿元、甚至10亿元;江苏全省小城镇地方财政收入过10亿元的多达24个,成为支撑县域经济发展的一群“小老虎”。城镇建筑恢弘大气,风格色彩鲜明清新,融汇了产业、生态和文化特色,彰显出现代气息和城市气派。他们把项目建设作为科学跨越发展的“生命线”,把招商能力与引资成果作为考核干部 的第一能力和首要政绩,千方百计上项目,提高效率快建设。2011年,境内外向苏北产业转移项目总投资2112亿元,实际引资额1202亿元,均接近“十一五”时期总和的一半,投资30亿元、50亿元甚至过百亿元的项目比比皆是。新沂市华宏特钢项目总投资43亿元,达产后年可实现产值150亿元、利税过10亿元;必康新医药产业综合体项目总投资60亿元,投产后年可实现产值200亿元、利税30亿元以上。由此说明,镇域是县域经济发展的最大增长点,项目是壮大总量、提升质量的主抓手,大项目带动大发展。只要充分发挥县域和镇域资源多、发展空间大的潜力,大上项目、上好项目,欠发达地区完全可以实现经济的高速增长。

三是,想干会干、目标成真。江浙地区坚持以改革创新的精神破难点、求真务实的态度抓重点、高点定位的追求树亮点,发展中遇到的问题靠科学跨越发展来解决,是培育新优势、占领制高点的关键所在,很值得我们借鉴;按照既定的思路目标,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一届接着一届干、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齐心协力奔小康,是短期内快速崛起的决定性因素,最需要我们学习。他们的经验,可看可比、可信可学,令人振奋、启示很多。事实说明,只要选准了路子,“咬定青山不放松”,大干三五年,欠发达地区完全可以走出一条科学跨越发展的新路。

(二)我市去年以来特别是今年一季度县域经济发展和重点镇建设的成效证明了什么?去年以来,市委、市政府针对全市县域经济薄弱的“短板”、小城镇建设滞后的市情,从战略全局和科学发展的需要出发,提出了“四三二一”总体发展思路,确定了突破县域经济、统筹城乡发展和保障改善民生三项重点,确立了今后经济工作“稳中求进、进中求快、能快则快、快中求效”的总基调,并整合多方资源,打出一套有力有效的“组合拳”。由于着手早、行动快、措施实,取得了阶段性明显成效。2011年,全市有三个县区地方财政收入增幅超过30%,罗庄区和沂水县分别达到12.9亿元、10.6亿元,兰山区超过30亿元、进入全省20强;确定的12个市级优先发展重点镇,累计完成基础设施投资230多亿元;全市地方财政收入过亿元乡镇达到16个;民生投入517亿元,占财政总支出的63.8%,高出全省平均10个百分点,临沂市民幸福感居全国第二位。

今年一季度,全市经济上行势头良好,实现了首季开门红,主要指标增幅好于预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全市GDP同比增长12%以上;地方财政收入同比增长19%,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个百分点;国税、地税收入同比增长12.4%和37.9%,增幅均列全省第4位;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同比增长22.8%和15.9%,比全省平均高2个和0.5个百分点;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33.9%,高于全省平均30.8个百分点、增幅居全省首位。工业发展质效提升。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9.2%,增速列全省第3位;480个技改项目完成投资79亿元,同比增长33%。常林机械60万吨液压件项目一期、临工机械20万套新一代装载机传动系统及2万吨挖掘机项目、新时代药业中药产业园、山东钢特管业有限公司精密无缝轴承管等一批投资大、带动力强和质量高、效益好的重点项目竣工投产。金融贷款实现历史性跨越,全市3月末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和增量分列全省第6位和第4位,新增存贷比居全省第2位、同比提升9个位次。服务外包业务实现“零的突破”,拓普网络、同德信息科技、机客网络技术三家企业被商务部认定为服务外包企业。沂蒙优质农产品基地和品牌建设不断加强,市场占有率和信誉度逐年提高。城镇建设步伐加快,中心城区和各县城年初确定的规划思路付诸实施,创城长效机制和县城“大城管”机制进一步完善,一批基础设施建成投入使用,环境面貌有了新的改观;沿河沿线沿路和矿山塌陷区旧村改造进展顺利。全市12个市级优先发展重点镇,全面打响了加快建设的攻坚战。李庄镇家电、地方镇

罐头、大庄镇新型建材等工业园区建设,兰陵镇的文化工程、垛庄镇的红色教育基地、汤头街道的温泉度假村、许家湖镇的地下溶洞等旅游项目推进较快;傅庄街道“七纵七横”道路和义堂、青云等镇的小区宜居园及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标准较高;探沂镇的“大城管”体制、大店镇的“扩权强镇”试点,为创新小城镇管理体制机制提供了示范。一季度,县域累计完成地方财政收入34.8亿元,同比增长27.9%,增幅分别高于全市和全省平均水平8.8个和10.8个百分点。苍山、罗庄、沂南、蒙阴、莒南、沂水、临沭7个县区财政收入增幅高于27%;在全省144个县域财政收入排名中,沂水、沂南、郯城三县今年分别前进了5位、10位和12位,沂水、苍山、罗庄、蒙阴、沂南、兰山六县区税收占比进入全省前30名。镇域财政收入快速增长,增幅为34.5%,分别高出全市与县域平均水平15.4个和6.6个百分点。城镇居民收入和农民现金收入,同比分别增长15%和19.1%。县域、镇域为富民强市建设作出了基础性、决定性贡献,有力支撑了全市经济社会的平稳较快发展。对我市发展县域经济、推进小城镇建设的做法,姜大明省长等省政府领导同志作出重要批示并予以充分肯定,《大众日报》在头版头条大篇幅报道。

在宏观环境趋紧、部分地区经济增速下滑的情况下,我市取得这样的成绩实属不易。这充分证明: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发展思路和工作重点,是科学正确、切实可行的;县域经济发展势头强劲,实现“三年倍增、五年跨越”和“好中求快过四

五、富民增收双翻番”的目标是完全可能的;各级各部门和广大干部群众,只要团结实干、真抓实抓,就能大见快见成效。

(三)如何应对新形势、把握新机遇,争取新一轮科学跨越发展的主动权?当前,宏观经济形势依然严峻,经济下行压力趋势明显,土地、资金、人才等瓶颈制约突出,节能环保压力越来越大;区域竞争异常激烈,周边城市发展迅猛,我市处于“南北夹击”和“东西合围”的境地。对此,如何抢抓新机遇、实现后发崛起,走出科学跨越发展的新路,是我们必须面对和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

一要正视差距、奋力赶超。姜异康书记来我市视察时指出:“要跳出临沂看临沂,打造区域经济发展高地,实现老区跨越发展”。跳出临沂和站在全局看临沂,我们与先进地区的差距还很大。去年,全省地方财政收入不过10亿元的60个县区中,我市多达9个;龙口、邹平、寿光、滕州、诸城等城市地方财政收入均已突破40亿元。苏北地区近年来地方财政收入增长都在50%左右。去年,邳州、沭阳、如皋、铜山分别达到35亿元、37亿元、41亿元和42亿元,邳州、铜山增幅高达52%和50%,“两年翻一番”的势头强劲。最近,江苏省委、省政府召开了第二轮振兴苏北大会。罗志军书记讲:“苏北包括整个江苏,没有任何理由骄傲自满。”江苏况且如此,我们更没有骄傲的资本和自满的理由。不进、小进都是退,看不到差距是最大的差距。如不奋起直追、稍有懈怠,就会落在后面、失掉竞争优势、错过发展机遇。我们必须视差距为潜力,变压力为动力,以“等不起”的危机感、“慢不得”的紧迫感和“坐不住”的责任感,知难而进,科学跨越。

二要发挥优势、加快突破。从各地发展实践看,各有各的拿手戏和“杀手锏”。如皋市立足滨江临海优势,抓住江苏新一轮沿江开发的契机,大力实施经济国际化、新型工业化、产业集聚化和城乡一体化四大发展战略,主要经济指标从“苏中的苏北”全面跻身江苏“第一方阵”。我们对比先进,不是妄自菲薄、失去信心;而要居安思危、保持清醒,找准潜力优势,启动内生动力,加速经济增长。就我市来讲,作为全国著名革命老区,有沂蒙精神的激励,中央和省里历来高度重视、关照支持;地处“长三角”经济重心和京津唐投资活跃地区的中间地带,东接南融、承接产业转移的优势明显;城市建设、商贸物流很有特色,“生态沂蒙

山、优质农产品”品牌很有市场,“一创六建”和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很有成效,文化产业发展特别是文化体制改革很有影响。同时,享有国家中部地区优惠政策和商城国际化扶持措施,以及“两型”社会建设的先行先试权。所有这些,都是实现科学跨越发展的良好机遇和有利条件。只要我们解放思想而不因循守旧,抢抓机遇而不错失良机,拿出冲天的干劲,付出百倍的努力,就能够在激烈的区域发展竞争中抢占制高点、把握主动权。

三要坚定信心、真抓实干。机遇稍纵即逝。抓得住机遇,就能迅速腾飞、缩小差距、赶超跨越;抓不住机遇,就会不进则退、拉大差距、淘汰出局。纵观各地发展态势,唯有争先才能率先,唯有实干才出实效。因此,我们要始终保持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激情,不为视野所限、不为困难所惧、不为成绩所缚,认准目标一干到底、不达目的誓不罢休。当前,我市面临着“转调”与“赶超”的双重压力和任务。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自信不自满、知难不畏难、昂扬不张扬,自我加压、敢于“亮剑”,在新一轮科学跨越发展中干事创业、大显身手。

二、坚持走好强镇之路,做大镇域突破县域

小城镇是联结城乡的重要纽带,是实现“四点对接”的关键环节。镇域强则县域强、镇域富则群众富。加快县域经济科学跨越发展,除做大做强经济园区外,应当着力抓好小城镇。各县区要把小城镇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速镇域经济发展,尽快使小城镇成为科学跨越最具活力的增长点、城乡融合的最佳结合点和县域经济发展的主战场。

第一,坚持重点先行,增强带动力。小城镇建设要突出重点、典型引路。去年4月份,市委、市政府确定的12个市级优先发展重点镇,各县区确定的24个县区级重点镇,经过一年的建设,很有成效。照这个路子抓下去,两三年的时间,这些重点镇的经济实力和镇容镇貌会有更大的变化,一批县域次中心将迅速兴起。近期,省里将拿出10亿元扶持资金,启动实施“百镇建设示范活动”。市住建委和各县区要全力靠上争取。省、市、县确定的重点镇,要按照“规划先行、突出特色,因地制宜、集中突破,改善民生、注重实效”的原则,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快经济发展步伐,确保取得预期效果。今年,12个市级优先发展重点镇要完成基础设施投资65亿元以上,镇域生产总值突破1000亿元,地方财政收入增长42%,城镇化水平达到43%以上。

第二,坚持产业兴镇,增强支撑力。小城镇发展要靠产业支撑。产业支撑力不强,人气难以聚集起来,小城镇也做不大做不强。沭阳县高举新型工业强县大旗,乡镇综合实力强势攀升。去年所有乡镇(街道)财政收入全部过2000万元,其中过5000万元22个、过亿元8个;全县规模工业实现增加值43亿元、销售收入225亿元,均占总量的“半壁江山”。我们要坚持新型工业化主导,加快做大总量,提高质量效益,以此带动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一要科学规划带动产业统筹发展。特别要搞好“三个结合”、发展“三个一批”:(1)与六大主导产业结合,发展一批配套企业。江苏如皋市围绕发展壮大船舶制造业,对涉及的千余个零部件逐一“顺藤摸瓜”,沿供应链寻找制造商,先后引进100多个配套项目,形成从零部件生产到船舶制造的完整产业链。其中,投资200亿元的熔盛重工,去年提供地方财政收入5亿元,五年内有望达到50亿元。我们要加快提高主导产业配套能力,发展高端产品,打造特色优势产业。(2)与开发当地资源结合,发展一批矿产资源、农产品加工和文化旅游项目。有什么资源优势,就做什么产业。(3)与商城国际化结合,发展一批地产品加工园区。拉长“临沂商城”商品供应链,在镇域范围内规划一批地产品加工集聚地,切实增强小城镇发展 的活力和后劲。二要优化增量带动存量提升。江浙地区注重产业集聚集约发展,培育了一批优势突出的特色产业集群。浙江省织里镇形成了童装、铝型特材两大百亿支柱产业,机械装备和羊绒服饰两大特色优势产业;店口镇建成了全国五金水暖汽配产业基地和环杭州湾先进制造业基地,构筑起铜加工、管业、汽配、制冷四大主导产业。各地在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中,要立足实际、分类指导,发展特色经济。希望每个小城镇科学确定2-3个有比较优势的主导产业,加快提高产业关联度,增强市场竞争力。三要做强骨干企业带动中小企业壮大。今年,徐工集团计划自身实现产值1000亿元,带动790家配套企业实现产值1000亿元,形成两个千亿级的规模,引领和支撑能力相当强。我们既要抓“铺天盖地”,更要抓“顶天立地”。要支持骨干企业创建名企、名家、名品,引导中小企业扩规模、拓链条、强实力,促进龙头企业“裂变式”发展、“爆发式”增长,打造更多的“百亿航母”、“十亿板块”和“亿元群体”。四要做大平台带动要素集聚。发展产业园区,让有限资源发挥最大效益,是江浙地区工业化进程中的一条重要经验,也是整体提升镇域经济质量和市场竞争力的有效途径。要按照“园区兴工、工业强镇”的思路,加快园区基础设施配套,大力引导现有骨干企业和新上项目进园区,推进集约集聚发展,真正使园区成为经济发展和财政收入的主要支撑。

第三,坚持功能立镇,增强承载力。功能越完善,承载力越强,越容易招大引强、集聚生产要素,吸引更多的人到小城镇创业就业和买房居住。沭阳县坚持“镇当城建”,连续三年推进农民集中居住区、工业集中区、商贸服务区“三区合一”,城区面积扩张一倍,人口达到56万人,城镇化率年均增长5个百分点,近五百栋12层以上楼房拔地而起,被中央领导同志称为“江苏省面貌变化最大、最快的城市之一”。如皋市实施的一个核心街区、一个文体中心、一个工业集中区等“十个一”工程和邳州市建设的100项城镇重点项目、100万平方米集中居住区,都有效地促进了城镇规模扩大和功能完善。我们要以中心城区和小城镇建设为重点,统筹推进县城管理创新、新型社区建设,加快“四点对接”,完善城镇体系,增强配套功能。各个镇要借鉴江浙小城镇建设的经验,拉开大框架、完善大配套、拓展大空间、美化大环境,真正使小城镇成为创业、宜商和安居的新城。要加快沿河沿线沿路和矿山塌陷区旧村改造进度,加大“三上”工程和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力度,先把精品线路的1.9万户及沿河和矿山塌陷区的3.4万户搞起来。市里将继续每年拿出3亿元资金实施奖补,最近已下拨了1亿元。各县区要搞好配套,充分发挥奖补资金的作用。

第四,坚持扩权强镇,增强内生力。莒南县大店镇“扩权强镇”的方案,市里已经批复;其他11个重点镇的所在县区要抓紧提报。要按照“扩权强镇”的要求,把该给小城镇的权限全部下放,做到“彻底放、放彻底”,释放小城镇发展活力。扩权是前提、强镇是目的,扩权是为了强镇。要规范设置“三办”、“五中心”,完善“四个服务平台”。相关部门要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把“口袋里的生产力全都掏出来”,助推小城镇发展。大家知道,为加快小城镇建设,市委、市政府动用的资源和力量是比较多的。全市小城镇建设领导小组,张少军书记亲自当组长,市里几大班子领导同志和市直有关部门都分工帮扶重点镇,并选派优秀干部蹲点扶持;小城镇的土地收益,除了法定必须提取的以外全部返还,财政收入也全部返还,配套费用予以免除;市和县区每年安排配套奖补资金1000万元;半年一观摩、一考核,三年考核合格,重点镇的主要负责同志提拔为副县级。各重点镇要增强发展动力,用足用好政策;同时,积极向上争取更多的项目和资金。大力吸引各类实用型和紧缺型人才到重点镇就业创业,增强承接能力。要推广苍山兰陵镇创建投资公司的经验,放宽社会资本准入门槛,探索发行债券、BT、BOT、项目融资,以资源换资金,以存量引增量,构建多元投融资体制;年内所有重点镇应争取全部有投融资平台。要借鉴沂水县的做法,对跨乡镇招商引资项目落户园区的,实行税收分享。推行以合法固定住所、稳定职业或生活来源为基本条件的户

口迁移制度,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加快向小城镇转移。

第五,坚持特色活镇,增强吸引力。特色就是吸引力和生命力。近年来,铜山区汉王镇大力发展生态观光旅游项目,打造“公园、家园一体化宜居工程”,不仅荣获“全球生态500佳”提名奖、“中国最具特色旅游名镇”、“中国绿色名镇”等多张闪亮的“名片”,而且年实现地方财政收入过亿元。我市许多重点镇历史文化厚重、生态旅游资源丰富,完全有条件建设特色镇。要坚持开发建设与保护传承并重,因地制宜、因镇施策,留得风景、造出美景、保护生态,努力打造宜居宜业平台,使小城镇更具内涵、更显品位、更有魅力,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经济社会持续发展。

第六,坚持为民建镇,增强凝聚力。小城镇是“农民之城”,小城镇建设应当坚持以人为本。一要尊重群众。认真采纳群众意见,注重效果,不做表面文章。二要惠及群众。立足办好老百姓身边的事情,做到办一件、成一件,让其分享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学习借鉴浙江省店口镇开展的“同城同待遇”和“八大惠民体系”创建的做法,扎实推进就业惠民、教育惠民、医疗惠民、安居惠民、服务惠民、保障惠民、创业惠民和维权惠民,切实维护城镇居民的合法权益。三要强化考核。莒南县对镇域经济实行“五个一”的考核办法,激励每个乡镇年内至少完成一个过亿元入园项目、过5000万元扩张项目、小城镇驻地社区项目、整村搬迁项目和镇级投融资平台。从今年开始,国家和省里对财政困难县的奖补,实行与地方经济发展和财政收入状况挂钩的政策,困难县发展越快、收入增幅越高,获得的奖补就越多。我们要强化围绕财政增收抓经济发展的理念,加快培植税源,保持财政收入的较快增长。市里从今年开始,将把所有乡镇纳入科学发展考核体系,并将地方财政收入作为镇域考核的主要内容,强化激励,严格奖惩,在全市进一步倡树“以财政增收论能力、以富民强镇论英雄”的工作导向。最近,市财政局和各县区政府的主要负责同志,经过反复沟通调高了地方财政收入指标。到今年底,全市过5亿元的乡镇有2个,分别是罗庄区罗庄街道、兰山区兰山街道;2亿元到5亿元的乡镇达到10个,分别是费县费城街道、兰山区南坊街道、罗庄区盛庄街道、沂水县沂水镇、兰山区银雀山街道、兰山区金雀山街道、兰山区义堂镇、河东区九曲街道、罗庄区傅庄街道、郯城县郯城街道;1亿元到2亿元的达到12个,分别是临沭县郑山街道、兰山区半程镇、临沂经济开发区梅家埠街道、沂南县界湖街道、沂水县杨庄镇、临沭县临沭街道、沂水县许家湖镇、沂水县龙家圈镇、沂水县诸葛镇、莒南县十字路街道、蒙阴县蒙阴街道、费县探沂镇;5000万元到1亿元的达到17个,分别是平邑县平邑镇、河东区汤头街道、罗庄区高都街道、罗庄区册山街道、苍山县向城镇、苍山县卞庄街道、河东区相公街道、临沂经济开发区芝麻墩街道、兰山区枣沟头镇、兰山区白沙埠镇、沂南县大庄镇、苍山县兰陵镇、罗庄区褚墩镇、郯城县李庄镇、高新区马厂湖镇、临港区坪上镇、沂水县富官庄镇;3000万元到5000万元的有14个,过千万元的有92个。另外,全市还有10个过不了千万元,分别是费县的朱田镇、大田庄镇、石井镇、新庄镇,郯城县的胜利镇、红花镇、花园乡、归昌乡、泉源乡、港上镇。希望不过千万元的乡镇,发展气魄和工作力度再大一些,能快则快,早赶快赶,争取明年地方财政收入全部过千万元。在这里,我要特别强调的是,财政过千万元是靠项目发展来支撑的。市委、市政府要求的地方财政收入是“真金白银”,决不允许弄虚作假、“寅吃卯粮”。四要苦干实干。各县区要关心爱护在小城镇工作的同志,切实解决他们工作、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在小城镇工作的同志们,要大力弘扬沂蒙精神,勇于担当,不等不靠,吃苦不言苦,受累不喊累,在加快镇域经济发展和争先进位中创佳绩、立新功。

三、突出抓好经济增长点和突破点,确保“三年倍增、五年跨越”

完成县域经济发展和小城镇建设的既定目标任务,必须把增长点和突破点落实到具体项目、产业和企业上。要围绕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在做大做强国家级和省级经济开发区、推动镇域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着力在以下六个方面加快突破。

(一)加快重点项目建设。大项目、好项目少,是我市经济发展中的突出问题。近年来,苏北地区新上一大批过10亿元、20亿元的新型工业项目,投资额大,产出效益也高。如皋市的工业项目亩均税收贡献354万元,高的超过700万元。我们要突出抓好对科学发展起龙头带动作用的大项目、对转型升级起关键作用的新项目、对全局发展起长远作用的好项目,形成更多的增长点。全市各级各部门要把招大引强作为刚性指标和硬性任务,领导干部要带头招商,冲在招商引资第一线、干在项目推进最前沿。面对用地、用能指标紧张和加强环境保护的新形势,精选优选项目尤为重要。要新上一批“政策有支持、行业有优势、市场有前景”的大项目和好项目,力争在投资50亿元甚至过百亿元上实现大的突破。要着力扩大利用外资规模。市里将组织好近期的杭州招商、5月份的北京招商,参与搞好7月份的“香港山东周”和8月份的中日韩经贸洽谈会,积极“走出去”,并主动对接世界500强和知名跨国公司。要加快项目建设。去年,邳州市共有86个过亿元项目竣工投产,其中新开工的30个重大产业项目,当年就有22个竣工投产。与苏北相比,我市的重点项目建设速度较慢。“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效益”。我们要快速度、大力度推进项目建设。对今年市里确定的454个过亿元项目,要逐一排出时间节点控制计划,完善协调推进机制,力促项目早竣工、早投产、早见效。

(二)加快矿产资源开发。我市矿产资源质优量大,打造百亿级骨干企业、千亿级产业的条件优越。要按照矿产资源与核心技术、市场需求、战略投资者、产业链条等“四方集聚”的要求,以资源开发为基础,以整合资源和结构调整为手段,依靠科技创新和选商选资,推动资源优势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市国土局和相关部门要尽快完善出台《全市矿业经济发展规划》和《全市矿业经济发展的意见》。相关县区要围绕铁矿石、石英砂、镁、稀土等几个优势矿种,新上一批精深加工项目,拉长产业链条,尽快打造千亿级矿产产业,凸显矿业经济发展的新优势。我市主导产业和骨干企业的支撑力与先进地区差距较大。徐州市装备制造、食品加工、新能源和化工“四大主导产业”全部突破千亿元,百亿级企业达到9家。我们要坚定不移地大力培植六大千亿级主导产业和一批百亿级骨干企业。

(三)加快打造国际商贸城。商城国际化是我市今后发展新的增长点和亮点。近期,国务院联合工作组专门到我市就扩大国际贸易进行调研,拟出台扶持政策。各县区和相关部门特别是商城管委会,要着眼于长远发展,进一步理顺体制,完善配套服务,加快商城国际化进程。要全力争取实行“市场采购”新型贸易模式、设立海关特殊监管区、国际级物流示范园区等政策,建设国际贸易服务中心;完善出口拼箱集货中心、出口产品监管查验中心、国际贸易大厦等服务设施,实现商城商品出口报关、报检、船务、货代、拼箱、查验等“一站式服务”;推动罗庄区的环球商一商品贸易中心、兰山区的朱保铁路国际物流配送等重点项目建设;大力培育和引进高端人才,推动市场管理、经营、产品研发等向国际水平迈进;积极发展会展经济,组织筹备好第三届临博会、第二届中国临沂商品(中东欧)展,借助展会平台提升临沂商城的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

(四)加快发展临港经济。临港经济是临沂发挥广阔腹地和近海优势、承接产业转移的最大

潜力所在,必须扩大对外开放,加快使“沂蒙山”走向“太平洋”。要抓住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和我省钢铁产业结构调整试点的难得机遇,积极实施东接南融战略,建设好对接蓝色经济区的载体和平台,加快发展钢铁、石油化工、国际物流等产业,做大做强临港经济。这方面,不仅临港经济开发区和莒南、临沭等县区要把临港经济作为主攻方向,其他各县区都要立足自身产业基础和区位资源条件,主动对接日照、青岛等沿海城市,有针对性地招商选商,力争在临港经济及相关产业发展上有大的突破。

(五)加快企业技术改造。技术创新是企业发展的生命力,技术改造是企业实现滚动发展的源泉。铜山、邳州、沭阳实施“传统产业升级行动计划”,每年都拿出专项财政资金,对现有企业新上世界一流技改设备的,按照设备成本价的5%进行补助。目前,通过技术改造,沭阳欧亚薄膜、瑞声手机扬声器、天能电池、恒达纺织等11家企业,均达到全国同行业规模第一;铜山的徐航压铸公司,成为全国最大的汽车零部件精密铸造企业;邳州的木材加工业转型升级,对地方财政收入的贡献超过三分之一。市经信委、财政局和发改委等部门要抓紧调研邳州等地财政奖补技改项目的具体做法,尽快拿出我市的实施意见,加大科技投入,加快企业发展。全市3376家规模以上企业,要在两年内实现研发队伍全覆盖;要实施“企业技改行动计划”,三年内对全市所有工艺装备落后的规模以上企业全部进行技术改造,加快带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各县区要认真研究加快企业技术改造及“一企一技术”的政策,全力支持现有企业做大做强。同时,要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加快建设高新区雷士照明产业园、临沭常林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平邑金谷阳光高科技薄膜太阳能、蒙阴京华冶金渣资源化综合利用、苍山顺诚光伏电池片、费县恒欣医药产业园、罗庄格兰德涤纶长丝生产等项目,力争“四新一高”产业销售收入年均增长30%以上。

(六)加快做大民营经济。县域经济的“内源型”动力,更多地需要依靠本土民营经济的发展壮大。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全面落实国家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两个“36条”,进一步完善资金、用地、市场准入等方面的政策,实施技术创新、中小企业培育和特色产业提升计划,大力扶持民营企业发展,促其快速成长为骨干企业。鼓励大型民营企业整合民间资本,支持重点工业企业通过兼并、联合、重组等方式组建跨行业、跨地区经营的大型企业集团,迅速膨胀规模,打造一批国内领先、综合竞争力强、带动行业发展、销售收入超百亿的大型民营企业。要培养一支宏大的企业家队伍,不断提高企业家的综合素质。市委、市政府确定,今后每个季度都公布全市纳税百强企业名单,“谁英雄谁好汉、财税贡献比比看”。最近市里还研究了一个奖补办法,鼓励支持“双50”企业家上EMBA,使其尽快提高捕捉商机、运筹项目、加快发展的能力。要组织开展好“双十佳”评选活动,对做出突出贡献的企业家,既要给予物质奖励,更要赋予应有的政治荣誉和社会地位,在全社会进一步营造尊重企业家、崇尚企业家、争当企业家的浓厚氛围。今天,把全市各乡镇的主要负责同志和“双50”企业、纳税百强企业负责人都请来参加大会,就是要把科学跨越发展的压力和动力传导到乡镇和企业。望各乡镇负责同志和广大企业家,树雄心、立壮志,加快发展、多做贡献,争取更大的成绩与光荣。

同志们,当前,全省迎来新一轮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和小城镇建设的高潮。全市各级各部门要解放思想、抢抓机遇,高点定位、团结实干,进一步营造“乡镇比发展、看谁争先进位步伐快,部门比服务、看谁优质服务评价高,企业比贡献、看谁做大做强纳税多,干部比作为、看谁干事创业本领强”的浓厚氛围,加快推进小城镇建设,着力发展镇域经济,坚决打赢科学跨越发展这场“新孟良崮战役”!

下载张务锋同志在全市民生建设大会上的讲话word格式文档
下载张务锋同志在全市民生建设大会上的讲话.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孙乾贵同志在全市民生工作大会上的讲话

    凌苏、孙乾贵同志在全市民生工作大会上的讲话 2010年2月21日 凌苏同志的讲话 今天的会议开得非常成功,开出了共谋发展大局、共商民生大计、共建幸福扬中的激情。特别是刚刚受......

    *同志在全市科学技术大会上的讲话

    文章标题:*同志在全市科学技术大会上的讲话首先,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获得2005年度全市科技进步奖的单位和个人表示热烈祝贺!希望大家继续努力,再创佳绩。最近,市委、市政府作出......

    李佳同志在全市机关作风建设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李佳同志在全市机关作风建设动员大会上的讲话资阳市电子政务内网门户网站 录入时间:2011-4-7 17:42:20 录入:周勇阅读:80深入创先争优加强作风建设(2011年4月7日)李佳开展创先争......

    黄 钦 同 志在全市机关作风建设大会上的讲话

    黄 钦 同 志在全市机关作风建设大会上的讲话 2006年3月24日8:30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全市机关作风建设大会,目的十分明确,就是认真查找目前机关作风中不适应发展要求的薄弱环......

    李锋同志在全市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李锋同志在全市扫黑除恶专项斗争 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2011年10月8日) 为深入贯彻全国进一步深化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全面落实汪洋同志关于加大粤东地区社会秩序......

    李锋同志在汕头市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定稿)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11年6月29日)李 锋同志们: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表彰先进基层党组织、优秀共产党员和优秀党务工作者。首先,我......

    XXX同志在全镇总结表彰大会上讲话

    XXX 同 志 在全镇总结表彰会议上的讲话 (2012年1月17日) 同志们: 经镇党委、政府研究,今天召开全镇总结表彰大会。首先,我代表镇党委、政府向受到表彰的先进集体和个人表示热烈的......

    --同志在全县XXXX年度总结表彰大会上讲话

    **同志在全县XXXX年度总结表彰大会上讲话 9“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在新春佳节来临之际,我们召开全县2003年度总结表彰大会。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总结去年的工作,表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