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市农村学校校长培训班上的交流发言

时间:2019-05-13 23:03:0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在全市农村学校校长培训班上的交流发言》,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在全市农村学校校长培训班上的交流发言》。

第一篇:在全市农村学校校长培训班上的交流发言

在全市农村学校校长培训班上的交流发言

让学校安全管理工作 在奔腾的农村教育中绽放绚丽的光芒

尊敬的各位校长:

大家好!

首先对你们长年奋战在农村教育一线,并为之付出了艰难的劳动,表达我最真挚的敬意;对你们为实现自己的教育梦想,“不以物喜,不为己悲”,所取得不凡业绩的敬业精神,表达我最美好的礼赞。对此,在这里我深情地道一声——我所尊敬的校长们,你们辛苦了。

当然,我还要感谢领导给予我最大的信任。让我有了这次与大家交流的机会和平台。输入正能量,就是改造社会 我之所以对在座的各位校长,表达我对你们肃然起敬的心情,是因为我曾经就是像你们一样朴实无华、谦谦做人的农村校长和老师们教育培养出来的。所以,我们时常怀着一颗感恩的心,追忆那段永久珍藏在记忆长河中的少年时代和生活并不富足的青春岁月。我无法忘记,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当穷困潦倒的生活,迫使我的学业无以为继的时候,是一任又一任,一茬又一茬的校长和老师们拖着疲惫的身躯,坐在我家的堂屋,不厌其烦去做父母的工作。“还是让孩子继续把学上完吧”这句话,如同天籁之音,让我走向通往学校的乡间小路上。尽管我的学业最后还是因为拮据的家庭状况,不得不停止下来,尽管校长“让他上完高中,他一定能考上大学”的话语,并没有得到我的父母的认可,而失望的走出了我那个由低矮的墙头围起的院落;但是,我曾经的校长和老师们却留给我了一次又一次深沉和希望的背影。现在诉说起来,仍有一种说不出来的幸福。我不能忘记,当我再也没有一支可以用来写字的铅笔的时候,当我再也没有一个可供完成作业的作业本的时候,是我尊敬的校长和老师们,把我喊到办公室,又亲手把笔和本交到我的手上,没有过多的言语,有的只是慈爱的目光和淡淡的笑容。他们会在我转身离开的一刹那,用他们坚定而又温暖的手,在我的肩上轻轻拍打,给了我无限的温暖和无限的力量。现在诉说起来,仍然能够感到奔腾的希望,如同波涛汹涌。那时候,我所遇到的每一位农村校长,总是面带微笑,步履匆匆,披星戴月、苦心经营着看起来并不起眼的乡村学校,却给了我们这些农家子弟太多、太多的欢乐和笑声。学校就是我们最向往的地方。那时候,我们是在校长和老师们的带领下,夏季拾麦穗、秋季捡黄豆、冬季刨红薯的“勤工俭学”的过程中,明白了“粒粒皆辛苦”的道理。现在想起来,那就是我曾经的校长和老师们给我们创设的最好的教育情景,也是最为真实的生活即教育的素材。我们现在可以让我们的学生把“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的语句,背诵的滚瓜烂熟,书法的龙飞凤舞,描写的诗情画意,我们却不一定能让孩子们用他们真挚的感情,用他们自己真实的理解、认识和语言准确表达他们对社会、学校、家庭、父母、同伴等等一切给予他们关爱的人的心灵最为真切的感受。这是为什么?一会儿我会用我的所见、所闻和思考,咱们大家一块来揭开谜底。

忆往昔,峥嵘岁月。

我们这一代人,出生于一个光怪陆离的时代,成长于饥一餐饱一顿的岁月,贫穷的物质匮乏,落后的乡村文化,但我们在精神上却并不贫乏。那时候,我尊敬的校长和老师们只有六块钱的薪水,他们却无怨无悔,“选择了教育,就选择了清贫。”就是对他们高贵精神和人格魅力最好地描画。而他们从没有在学生面前说过一句抱怨的话,笑对人生,笑对生活,这是何等的胸襟。他们用世界上最真诚朴实的语言,滋润了我们干涸的心田,他们用世界上最伟大的坚守诠释了他们“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教育情怀。我在16岁那年,穿着皱皱巴巴极不合体的军装与我的小学老师和校长告别的时候,校长特意送我一个笔记本,上面写着“贫穷才需奋斗,落后就要拼博”两句话。我热泪盈眶地从校长手中接了过来,把满载希望的两句话珍藏在心底,并伴随我走过三十年的人生之路。就是这两句话融入了我的血液之中,始终让我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和岗位充满激情和活力,平添了我在工作和生活中“遇水架桥,逢山开路”的信心和力量。现在“正能量”一词被渲染的淋漓尽致,那么什么是“正能量”?我认为,能够让一个人对现实生活充满希望,勇于担当,信心百倍的走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的宣传、引领、指导、帮助、传承、自我尊重、关爱他人等一切有利于人类文明进步,一切有利于社会和谐稳定,一切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的东西,就是正能量,这也是我们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本质意义;能够让一个孩子对人生未来充满理想和憧憬,不畏艰难,不怕困难,勇于创造,豪情万丈地拥有点燃梦想之火的激情,并由此给予他们的社会环境、校园环境、家庭环境,以及以学校为主导的教育思想、教育氛围、教育情愫、教育模式、培养方法、教学活动等等一切有利孩子们美好心灵塑造的环境创设和思想引导,一切有利孩了们身心健康的方式方法和实践活动,一切有利孩子们个性发展、主动发展、自主发展、最终达到自我发展或者说是自由发展的文化积淀和文明传承,就是正能量,这也是素质教育的本质内涵。而这一切围绕人的全面发展的宣传、引领、指导、帮助、传承、自我尊重、关爱他人以及一切围绕孩子们培养教育的氛围、思想、理念、情愫、模式、方法、实践活动等等,都可以用一个词语来概括,那就是“教育”。它包括了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三个方面,也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所以对教育是人类生息繁衍,文明进步,不断发展基石的比喻,就再恰当不过了;所以说,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就闪烁着这样深刻、深远、深邃的思想光芒;所以说正能量输入输出都离不开“教育”。教育与人类的生活、生存、发展休戚相关,教育在人们的现实生活中,在人与人之间关系中,不仅有着纽带的作用,还承载了一切人类优秀文化文明的成果传承与发展,一切民族优秀传统的弘扬与创新,它具有无法阻挡的精神力量。从这个意义讲,人人都是教育者、人人又是受教育着,人人都在其中。为此,我觉得,我们这一代人最大的责任和使命,不仅要创造丰富的物质财富和基础,还要营造并生成强大的精神力量,并通过我们的努力传递给后来者,让他们拥有能够面对一切困难,战胜一切困难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力量。正如总书记在8.19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讲到的:我们要跑好接力赛中的这一棒。这就要求我们既要有因势而动的思想智慧,还要有顺势而为的行动坚守。只要行动就有收获,唯有坚守才有奇迹。假如我们就用这样输入输出正能量的标准来衡量我们的社会建议,社会生活,学校教育,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话,差距在哪里,就一目了然、跃然纸上了。还会有更多的时间去报怨、埋怨、指责和愤懑不平吗?我想,但凡一个对历史、对社会有着强烈责任心的人,他一定不会的。因为他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因为他正确认识了自己,因为他担负起了应该承担的责任,因为他对现实生活充满了无限希望,因为他对未来抱有了无限美好的憧憬和向往。那么,正能量从何而来呢?首先是自我输入。这种自我输入的是教育的最高境界——自我教育。每个人在现实生活里,在现实的岗位职责中,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中,都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思想困惑、生活困难、动力困境,怎么办呢?不仅需要领导的指点迷津,而且需要同时的关爱帮助,还需要家庭的和谐温馨,更需要人与人之间的有效沟通,去解开疑惑,打开心锁,敞亮生活;更为重要就是正确的认识自己。怎么样正确的认识自己呢?我想无碍于:认清自己的最大实际而不好高骛远,认清自己的职责所系而不怨天尤人,认清自己的目标而不放弃追求。这就是正能量的自我输入。苏格拉底说:认识你自己。一个人如果不能认识自己,期望他去认识别人、影响别人、引领别人,可能吗?不可能。因为他已经迷失了心灵,也迷失了自我。其次,才谈得上输出正能量。只有正能量丰富、丰厚、丰实的人,才能输出更多的正能量,已达到提振人的精神,丰富人的思想的功能和效果。面对现实环境里、现实生活中呈现出的种种问题,我们是抱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还是抱着勇于担当、敢于负责的态度,输出正能量的效果是截然相反的。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但只要你坚守去做、去行动,就能影响人、改变人,你就是在改变这个社会,如果人人都愿意这样去做,就会形成一种伟大的浩然之气。这同样是伟大的民族精神的体现。所以,我们教育工作者在人类历史的发展中、在社会的文明进步中、在人的全面和谐发展中,肩负着着伟大而且神圣的使命。继而为构建和谐共生的和谐世界去不断耕耘,去不懈追求,去奋发有为。正如北宋张横渠所说: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就是教育的光辉,如同太阳温暖世界,仿佛阳光普照大地,彰显着无与伦比的灿烂与美丽。尊敬的各位校长,我只所以从我自己过往之事说起,我始终相信我曾经校长和老师们给我的就是正能量。这就是我想与你们交流我对农村校长通过改造乡村教育,进而改造社会、改造世界的无限崇敬的心情。当我把记忆碎片连接成一幅壮美画卷,慢慢的展开的时候,它不仅折射出了我曾经的校长和老师们,耕耘于农村教育田野上的顽强意志和音容笑貌,同时也呈现出了“不辱使命、奔腾希望”这八个鲜活的文字。所以,我代表曾经的、现在的、未来的农村学子们,对你们辛劳的付出,挥洒的汗水、永恒的追术、无悔的人生,深深的鞠上一躬。责任决于态度,态度决定一切尊敬的各位校长,我刚才的一番言语,似乎偏离了这次培训交给我的任务和主题。这个任务和主题就是“如何做好学校安全管理工作”。关于这个题目,我想说的是:近年来,围绕这个题目,各级各类培训机构,各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及学校举办形式多样的类似的培训,想必大家也参加不少。今天,我来与大家继续交流这个话题,不知道“重复昨天的故事”,能不能达到“涛声依旧”的效果。因此,我就这样来到你们面前,你们会不会觉得我这个人胆子太大了呀。

关于如何做好学校安全管理的问题,我概括为“为什么、干什么、谁来干、怎样干、达到什么目标”这样五句话。这五句话适合一切的学校。不同学校之间的差别在于:每个学校的存在状态、面对不同年龄段的教育对象,所呈出现来工作内容、重要任务、基本方法、管理措施、应对办法,以及规避风险的重、缓、急、行的不同,其主要的、本质的东西是不能丢掉的。丢掉了,也就没有了工作的真正意义了。

具体地说:这五句话表达了什么呢? 关于“为什么”的问题。那就是站在对事业负责的高度,从关注生命、关爱生命出发,秉承育人育心的理念,着力解决为什么要抓好学校安全管理工作的认识问题。认识能力的高低决定了工作思路的清晰与否。所以,头脑中清醒的认识,就仿佛一根红线贯穿于工作的始终。所以,抓好学校安全管理工作,首先就是要下大力气解决“为什么”的问题。因为,思想是行为的先导,理论是行动的指南。关于“干什么”的问题。其实质就是突出重点工作的问题。同样是农村学校,不同的民风习俗,不同的地域文化、不同的自然环境、不同的教育理念、不同的目标追求、不同的师资力量、不同的期待和关注、就决定了学校安全管理工作在内容上、方法上、形式上、实践行为上的不同,也决定了学校安全管理目标体系建设目标的不可一致性。某些程度上也可以说是特色办学的不同。因此,“干什么”的问题就是立足实际,因地制宜,厘清本学校安全管理工作重点是什么的问题。所以,站在敬畏生命的高度上讲,对每一所农村中小学我给不出具体重点“干什么”个性答案。这需要大家从实际出发,找准各自的重点,锁定各自的目标,并为之做出不懈努力。关于“谁来干”的问题。就是人的问题。人是决定一切的因素。首先要解决好正职对事业负责、对上级负责、对学校发展负责、负总责;副职对正职负责、下级对上级负责、人人对学生负责、对自己负责的思想意识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建立起无缝隙的安全管理责任体系。职责与任务明确了、具体了、落实了、才构建了“安全大于天,人人有责任;时时无缝隙,安全促发展”的做好学校安全管理工作的生动活泼的局面。对于这个问题说白了,就是一个“怎样用人,什么样人承担什么责任”的问题。毛主席说:“领导干部两大任务,那就是出主意,用干部。”还说“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这个主意是什么?就是校长的办学思想和理念,目标和追求所凝结成的工作思路和前进方向。怎么才能让你的思想理念、目标追求变成全校教职工的行动,这就是用干部的问题了。二者完善的结合才决定了工作落实的成绩、成效、成果,才真正体现了执行力。否则,你的理念再新颖、再独特独到、再符合实际都与教职员工的工作实际和根本利益是“两张皮”的。“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也根本谈不上治校办学的方略了。我们在现实生活里,经常可以看、听到一些领导、校长忙的不亦乐乎、身心憔悴,也可以听到他们心里的埋怨声,抱怨声。为什么会是这样?那就是害怕权力旁落,担心权威受到挑战。不仅身累、而且心累,如果不累就是怪事了。即便如此也不能说明你是一个高明的领导者。高明的领导者应该是把方向、抓大事、辨是非的。他要的是好结果,他所做的就是帮执行者解除后顾之忧,去营造和谐的工作氛围和环境,以达到实现目标的高效率、高质量。所以要建立完善的学校安全管理工作责任体系,个个肩上有担子,人人头上有指标,这样就解决了“谁来干”的问题了。关于“怎样干”的问题。我想起了《孟子·离娄上》的一句话:“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成方圆”。什么意思呢?像以前离娄那样精明的眼睛,公输子那样的能工巧匠,不凭借“规”和“矩”,是画不成方形和圆形的。这也是我们常说的“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俗语的出处。强调做任何事情都要有一定的规矩、规则、做法,否则无法成功。所谓“规”就是圆规,所谓“矩”就是现在课堂上直三角板。都是古代木匠做活的器具。“规”和“矩”合并成“规矩”一词之后,一般解释为法则、标准、规范或习惯。比如说《三大纪,八项注意》的严明军队的规矩,谁触犯了都要受到纪律的处罚;还比如,我们对有礼貌、知礼节的学生,都会说,“这个孩子守规矩”,再比如,中秋节吃月饼就是约定成俗,习惯成自然的规矩等等,诸如此类。当然由此所派出来的“循规蹈矩”“规行矩步”就表现了拘泥于旧传统,旧准则、旧习惯,是当代人所摒弃的。我之所引用孟子这句好,是想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从学校安全管理工作落实上而言,这个规矩就是个学校已经建立完善并付诸实施的各种各样的安全管理制度。制度一词最早出现在《易经》之十七《节》中,彖词曰:“天地节而四时成,节以制度,不伤财,不害民”。《易经》里的制度是把握尺寸,掌握分寸的意思。在现代管理学中制度是人们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和行为准则。它是法律、法规、条令、条例、规章、措施、办法以及人们在生活中经年累月形成的非正式的共同认可的习惯、规矩的统称。事实上,很多人之所以违纪、违规、违法,就是没有很好把握、掌握制度分寸的结果。这是由抓好学校管理工作“怎样干”这一问题所阐发的内容。我想表达的是,学校安全管理制度的制定、出台、颁布、实施,首先应该约束的是管理者,而不是被管理者。因为管理者才是一所学校生存与发展的最大财富。制度既是规则,制度也是约束。所以要靠制度管理自己,也要靠他去管理被管理对象,二者的统一才能达到管理目的,解决好“怎么干”的问题。孔子曰:“己身正,不令则从,己不正,虽令不行。”就是这个道理。因此,对于“怎么干”的问题可以总结为:建立切实可行的工作制度,让制度变成了行动,就解决了“怎么干”的问题了。这里面还有一种重要问题要简单说明一下,那就是制度的适用性、科学性、以及可操作性。切忌照抄照搬,照猫画虎,形同虚设。换言之,即从实践中来,又要到实践中去。

关于“达到什么目标”的问题。我想不多说了。如果上面四个问题是一个无法割断的链条,那么结果是自然显现的了。如果割裂开来,结果同样是不言自明的。链条是过程,目标是结果。所以作为农村中小学校长对待校安全管理工作,注重结果必然从注重过程开始,所谓“细节决定成败”,就是过程中的细节,别无其它。因为“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所有工作的落实、落地,你都是责无旁贷的,做不好工作,发生了问题,打屁股、挨板子、摘帽子、挪位子就在不远的地方等待着你。

我曾经去上海、北京、重庆、成都等等地方参加过学习培训,也曾阅读有关的指示精神和涉及学校安全管理的书籍,但是无论课堂上老师们利用什么样授课方式,采取什么样的互动形式,生动精彩的授课都取决于讲课者的眼界、视野、理解、认识以及手中掌握的大量素材,还取决于他的口语表达水平。可是,不管他们从社会转型期的社会矛盾,国际国内的环境变化,利益驱动造成的压力等等深刻背景,谈认识、讲动态、说大势,还是用一个又一个鲜活的案例去剖析根源、总结教训,也无法对每一个学校安全管理工作给出一个详细的个案,也无法脱离上面五个方面的大致情形和内容。所以,我不想就这五个方面泛泛而谈。鲁迅先生说:“吃别人嘬过的馍没有味道”。我想就这个五个方面是最核心的东西谈一些自己的粗浅认识,以抛出我的砖,引出大家的玉。

我曾就如何与大家交流学校安全管理工作的问题征求同事的意见,他们建议我去谈一下发生安全事故的处置问题,并说:这是一个学校领导最愿意听的话题。可是我没有采纳这个建议。但他却提醒了我,也就是上述五个问题中的核心——责任。站在大教育的角度、站在学校教育的全局,学校安全管理工作也只不过是学校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一个子系统,但我们不能否认它的基础性地位和基石作用。所以做好学校安全管理工作的功夫应该下在平时,应该把精力集中在认真负责上,而不是寄托在事故发生后的问题处理上,来为免除责任,推卸责任找到理由、办法和依据。

2001年的3月,我那时候在部队一个营担任党委书记。营级党委书记是一个单位全面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领导者。单位有了成绩,不一定奖励党委书记;单位出了问题,处理党委书记那是一定的。每年的3月是我原部队刮风的季节。就是这一年3月的一天,晋西北黄土高原依然春寒料峭,找不到一点春风拂面的感觉。

早上吃过饭,我感到风越刮越大,对营长说:上午任务取消吧,这风刮的让人睁不开眼睛,怎么干活呢?营长很不情愿的答应了。但是,当我离开营区到司令部开会的时候,营长还迫于上级的命令带着部队出发了。完开会回到家里已经上午12点了。我还没有来得及吃上一口饭,就接到了副营长打来的电话:教导员,不好了、出大事了。我一下就懵了。可还强装平静地,了解了事故发生的经过。有两名业务骨干从12米高的电线杆上摔了下来,浑身都是血,正在医院抢救,情况不明。我说,给团里汇报了没有。他战战兢兢地说,已经报告了。我说:那好,我马上到。

从部队家属区到医院不过15分钟的距离,我是跑步前进。脑子里唯一想过的不是承担什么责任,受到什么处分,也不是这个党委书记、教导员能不能当的问题;而是想,如果出现了极端情况,两名战士失去了生命,我该怎么面对他们的父母、家人,我该拿什么来给他们交代呢?两行清泪顺流而下。谁不是父母生养,他们的父母把他们交到我的手里,要的不是这个结果呀。

医院门口,走廊、过道、急诊室门旁,站满了我的一个个仿佛丢盔卸甲的兵。一个个木讷、低沉的表情,着实让我心惊肉跳。一个单位的建设与发展,靠什么?靠士气。士气低沉了、消失了,还有什么动力呢?

当护士从急诊室出来,我急忙迎上去,简单的慰问情况。护士告诉我没有大碍,就是瓷瓶的绑线刺穿了他们的鼻孔,流血过多。我说:能完全恢复吗?护士说“接诊的时候,所有的战士都说给你打电话,你真的很负责,他们不会有事的,会恢复地很好的,你不就是怕他们留下后遗症娶不上媳妇吗?一会就转到病房了。护士的话,才让我时刻悬着的心归位到应该的位置。

知道两名战士没有生命危险,心里也就舒展多了。安排副营长带回所有的干部战士,一切步入正常。两名战士转入病房的时候,已经到了下午上班的时间了。两脚还没在迈出医院门口的台阶就看见呼呼啦呼的一辆又一辆小轿车开进了医院的大门。心想:这顿挨批看来是跑不掉了。

副司令员见面就问:“小蒋,你的两个兵怎么样了?”而面无表情,让所有到场的将军、大校把我围了起来。我告诉各位首长:这趟线路是一趟报废且多年不用的。拆除任务也是司令部下达的。拆除过程中,由于电线杆常年风吹日晒,已经基本风化了。两名战士在解开瓷瓶绑线、剪短输电线路的瞬间所产生的强大张力,借助风势,导致两颗电杆从中间折段。两名战士反应速度快,从侧面摔了下来,是瓷瓶绑线刺穿了他们的鼻孔,没有什么大问题的,很快就能恢复,已经转入病房了。

副司令员调侃一句说:你小子,人家是违反操作规程发生了重大事故,你是违反操作规定救了战士,也救了你自己。回过头来,他对政委说:政委,咱们回吧,继续开会,剩下的事让小蒋他们自己处理吧。政委叮嘱一句:做好部队的思想工作。目送首长离开,我是长出一口气啊。

副司令员说的没错,是违反操作规程拯救了我的两个战士,也救了自己。按照操作规程的要求,登杆作业是要打好保险带的。如果那样,这两名系好保险带凳杆高空作业,他们的身体就与电线杆是一个整体,那么折断的电线杆就会活活把他们压死。虽然事故的发生,最后定性为事故苗头,不予追究,让我逃过一劫。但“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它给予的教训就是:一切脱离实际的做法,一切不顾环境因素变化的做法,都是不负责任的,都是对生命的不负责任。抱怨有用吗?埋怨有用吗?唯有承担起应该承担的责任,才是唯一正确的选择。因为有了责任你才会更好的未雨绸缪,因为有了责任你才会更加注意工作中的细节。

现在我经常能听到一些学校领导说:学校安全责任大,压力大。我想真诚的告诉我所尊敬的校长们。你们在学校的安全责任比起我当年的安全责任和压力那些真是小多了。

我所在的那个营担负着卫星发射等科研试验任务的水电保障任务,被称为科研实验的“两条”生命线。我曾经就是这个营供电连的指导员。我不知道有多少次夜里接到司令员、政委的急促命令。“怎么又停电了,我只能给你一个晚上的时间,你必须恢复正常供电。”每一次命令无论多么的人困马乏也要带着部队去排除故障,建设在山岭沟壑之间供电线路,能让你真正体会到什么叫举步艰难,一不留神会让战士滚入谷底,那种惊心动魄的画面,我永远都无法忘记。

当我从指导员提拔到组织干部股股长的两年后,再让我回到这个营去担任教导员和党委书记,我真的是一万个不愿意。但是,团政委告诉我:兄弟啊,你去吧,你去我放心。我说:政委您这是把我架在火上烤啊,那一天烤糊了,您就没有什么可烤的了。政委沉思着没有吭声,因为他曾经也是供电连的指导员,不到而立之年,已是两鬓染霜。我继续说:去了,升迁到在其次,重要的是别被送上军事法庭接受审判,重要是我这身军装能不能穿的问题。水电影响了导弹、卫星的发射,我只有喝“镜子汤”的份了啊。政委说:你是组干股长,你对全团的干部了如指掌,干部任你挑选。就这样我带着5名全团最最年轻的、最优秀的、最有责任心的连排职干部,走马上任。可是每天都是如临深渊,如临大放,如坐针毡,不敢有丝毫的懈怠。弄虚作假只能是玩火自焚。那种压力,那种紧张是很难想象的。在你们中间可能有很多人到过现场观赏过卫星发射的壮观场面,但你无法想象我们的临阵状态时心理的紧张程度。就在那次事件后,我给全营干部讲了一课:什么才是真正的真正实干。我和我战友们一路向前,走过了任期3年的艰辛历程。现在,我可以很自豪告诉大家的是:当年我的连排长全部走向团职岗位,只有一人因家庭困难提前申请转业。现任团长、政委、参谋长、政治处主任就是我当年手下的连长、指导员。

我不是在这里“王婆卖瓜、自吹自诩。”我只想用我曾经的经历来告诉各位校长:你要想把自己的思想、理念、谋划、目标变成现实,一定要给部署、给下级最大的希望,希望就会像燃烧的火焰,绽放出绚丽光芒。没有奔腾的希望去凝聚人心,汇聚力量,振奋精神,改变面貌,要想实现心中的梦想,那真是天方夜谭的故事。因为你和你的伙伴们缺乏了目标上的一致性,没有了共荣辱、同进退的团队精神,看似一团和气,实则貌合神离;看的风风火火,实则死水一潭。历史的经验已经证明:一个政权如果不能让民众看到生存的希望,推翻它是必然的。什么的意思呢?上级给下级希望,领导给下属希望,家长给孩子希望,强者给弱者希望,才是凝聚开创美好未来、完成未竟事业的磅礴力量,朝着梦想的地方奋勇前行。而这一切都源自于你的责任和态度。责任决定态度,态度决定一切,这就是两者之间的辨正关系。一个人纵然有三头六臂,也不如集体力量的气势恢宏。

第二篇:在全市农村学校校长培训班上的交流发言

在全市农村学校校长培训班上的交流发言

让学校安全管理工作 在奔腾的农村教育中绽放绚丽的光芒

尊敬的各位校长:

大家好!

首先对你们长年奋战在农村教育一线,并为之付出了艰难的劳动,表达我最真挚的敬意;对你们为实现自己的教育梦想,“不以物喜,不为己悲”,所取得不凡业绩的敬业精神,表达我最美好的礼赞。对此,在这里我深情地道一声——我所尊敬的校长们,你们辛苦了。

当然,我还要感谢领导给予我最大的信任。让我有了这次与大家交流的机会和平台。

输入正能量,就是改造社会

我之所以对在座的各位校长,表达我对你们肃然起敬的心情,是因为我曾经就是像你们一样朴实无华、谦谦做人的农村校长和老师们教育培养出来的。所以,我们时常怀着一颗感恩的心,追忆那段永久珍藏在记忆长河中的少年时代和生活并不富足的青春岁月。

我无法忘记,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当穷困潦倒的生活,迫使我的学业无以为继的时候,是一任又一任,一茬又一茬的校长和老师们拖着疲惫的身躯,坐在我家的堂屋,不厌其烦去做父母的工作。“还是让孩子继续把学上完吧”这句话,如同天籁之音,让我走向通往学校的乡间小路上。尽管我的学业最后还是因为拮据的家庭状况,不得不停止下来,尽管校长“让他上完高中,他一定能考上大学”的话语,并没有得到我的父母的认可,而失望的走出了我那个由低矮的墙头围起的院落;但是,我曾经的校长和老师们却留给我了一次又一次深沉和希望的背影。现在诉说起来,仍有一种说不出来的幸福。

我不能忘记,当我再也没有一支可以用来写字的铅笔的时候,当我再也没有一个可供完成作业的作业本的时候,是我尊敬的校长和老师们,把我喊到办公室,又亲手把笔和本交到我的手上,没有过多的言语,有的只是慈爱的目光和淡淡的笑容。他们会在我转身离开的一刹那,用他们坚定而又温暖的手,在我的肩上轻轻拍打,给了我无限的温暖和无限的力量。现在诉说起来,仍然能够感到奔腾的希望,如同波涛汹涌。

那时候,我所遇到的每一位农村校长,总是面带微笑,步履匆匆,披星戴月、苦心经营着看起来并不起眼的乡村学校,却给了我们这些农家子弟太多、太多的欢乐和笑声。学校就是我们最向往的地方。那时候,我们是在校长和老师们的带领下,夏季拾麦穗、秋季捡黄豆、冬季刨红薯的“勤工俭学”的过程中,明白了“粒粒皆辛苦”的道理。现在想起来,那就是我曾经的校长和老师们给我们创设的最好的教育情景,也是最为真实的生活即教育的素材。我们现在可以让我们的学生把“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的语句,背诵的滚瓜烂熟,书法的龙飞凤舞,描写的诗情画意,我们却不一定能让孩子们用他们真挚的感情,用他们自己真实的理解、认识和语言准确表达他们对社会、学校、家庭、父母、同伴等等一切给予他们关爱的人的心灵最为真切的感受。这是为什么?一会儿我会用我的所见、所闻和思考,咱们大家一块来揭开谜底。

忆往昔,峥嵘岁月。

我们这一代人,出生于一个光怪陆离的时代,成长于饥一餐饱一顿的岁月,贫穷的物质匮乏,落后的乡村文化,但我们在精神上却并不贫乏。那时候,我尊敬的校长和老师们只有六块钱的薪水,他们却无怨无悔,“选择了教育,就选择了清贫。”就是对他们高贵精神和人格魅力最好地描画。而他们从没有在学生面前说过一句抱怨的话,笑对人生,笑对生活,这是何等的胸襟。他们用世界上最真诚朴实的语言,滋润了我们干涸的心田,他们用世界上最伟大的坚守诠释了他们“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教育情怀。我在16岁那年,穿着皱皱巴巴极不合体的军装与我的小学老师和校长告别的时候,校长特意送我一个笔记本,上面写着“贫穷才需奋斗,落后就要拼博”两句话。我热泪盈眶地从校长手中接了过来,把满载希望的两句话珍藏在心底,并伴随我走过三十年的人生之路。就是这两句话融入了我的血液之中,始终让我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和岗位充满激情和活力,平添了我在工作和生活中“遇水架桥,逢山开路”的信心和力量。

现在“正能量”一词被渲染的淋漓尽致,那么什么是“正能量”?我认为,能够让一个人对现实生活充满希望,勇于担当,信心百倍的走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的宣传、引领、指导、帮助、传承、自我尊重、关爱他人等一切有利于人类文明进步,一切有利于社会和谐稳定,一切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的东西,就是正能量,这也是我们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本质意义;能够让一个孩子对人生未来充满理想和憧憬,不畏艰难,不怕困难,勇于创造,豪情万丈地拥有点燃梦想之火的激情,并由此给予他们的社会环境、校园环境、家庭环境,以及以学校为主导的教育思想、教育氛围、教育情愫、教育模式、培养方法、教学活动等等一切有利孩子们美好心灵塑造的环境创设和思想引导,一切有利孩了们身心健康的方式方法和实践活动,一切有利孩子们个性发展、主动发展、自主发展、最终达到自我发展或者说是自由发展的文化积淀和文明传承,就是正能量,这也是素质教育的本质内涵。而这一切围绕人的全面发展的宣传、引领、指导、帮助、传承、自我尊重、关爱他人以及一切围绕孩子们培养教育的氛围、思想、理念、情愫、模式、方法、实践活动等等,都可以用一个词语来概括,那就是“教育”。它包括了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三个方面,也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所以对教育是人类生息繁衍,文明进步,不断发展基石的比喻,就再恰当不过了;所以说,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就闪烁着这样深刻、深远、深邃的思想光芒;所以说正能量输入输出都离不开“教育”。教育与人类的生活、生存、发展休戚相关,教育在人们的现实生活中,在人与人之间关系中,不仅有着纽带的作用,还承载了一切人类优秀文化文明的成果传承与发展,一切民族优秀传统的弘扬与创新,它具有无法阻挡的精神力量。从这个意义讲,人人都是教育者、人人又是受教育着,人人都在其中。为此,我觉得,我们这一代人最大的责任和使命,不仅要创造丰富的物质财富和基础,还要营造并生成强大的精神力量,并通过我们的努力传递给后来者,让他们拥有能够面对一切困难,战胜一切困难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力量。正如总书记在8.19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讲到的:我们要跑好接力赛中的这一棒。这就要求我们既要有因势而动的思想智慧,还要有顺势而为的行动坚守。只要行动就有收获,唯有坚守才有奇迹。

假如我们就用这样输入输出正能量的标准来衡量我们的社会建议,社会生活,学校教育,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话,差距在哪里,就一目了然、跃然纸上了。还会有更多的时间去报怨、埋怨、指责和愤懑不平吗?我想,但凡一个对历史、对社会有着强烈责任心的人,他一定不会的。因为他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因为他正确认识了自己,因为他担负起了应该承担的责任,因为他对现实生活充满了无限希望,因为他对未来抱有了无限美好的憧憬和向往。

那么,正能量从何而来呢?首先是自我输入。这种自我输入的是教育的最高境界——自我教育。每个人在现实生活里,在现实的岗位职责中,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中,都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思想困惑、生活困难、动力困境,怎么办呢?不仅需要领导的指点迷津,而且需要同时的关爱帮助,还需要家庭的和谐温馨,更需要人与人之间的有效沟通,去解开疑惑,打开心锁,敞亮生活;更为重要就是正确的认识自己。怎么样正确的认识自己呢?我想无碍于:认清自己的最大实际而不好高骛远,认清自己的职责所系而不怨天尤人,认清自己的目标而不放弃追求。这就是正能量的自我输入。苏格拉底说:认识你自己。一个人如果不能认识自己,期望他去认识别人、影响别人、引领别人,可能吗?不可能。因为他已经迷失了心灵,也迷失了自我。其次,才谈得上输出正能量。只有正能量丰富、丰厚、丰实的人,才能输出更多的正能量,已达到提振人的精神,丰富人的思想的功能和效果。面对现实环境里、现实生活中呈现出的种种问题,我们是抱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还是抱着勇于担当、敢于负责的态度,输出正能量的效果是截然相反的。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但只要你坚守去做、去行动,就能影响人、改变人,你就是在改变这个社会,如果人人都愿意这样去做,就会形成一种伟大的浩然之气。这同样是伟大的民族精神的体现。

所以,我们教育工作者在人类历史的发展中、在社会的文明进步中、在人的全面和谐发展中,肩负着着伟大而且神圣的使命。继而为构建和谐共生的和谐世界去不断耕耘,去不懈追求,去奋发有为。正如北宋张横渠所说: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就是教育的光辉,如同太阳温暖世界,仿佛阳光普照大地,彰显着无与伦比的灿烂与美丽。

尊敬的各位校长,我只所以从我自己过往之事说起,我始终相信我曾经校长和老师们给我的就是正能量。这就是我想与你们交流我对农村校长通过改造乡村教育,进而改造社会、改造世界的无限崇敬的心情。当我把记忆碎片连接成一幅壮美画卷,慢慢的展开的时候,它不仅折射出了我曾经的校长和老师们,耕耘于农村教育田野上的顽强意志和音容笑貌,同时也呈现出了“不辱使命、奔腾希望”这八个鲜活的文字。所以,我代表曾经的、现在的、未来的农村学子们,对你们辛劳的付出,挥洒的汗水、永恒的追术、无悔的人生,深深的鞠上一躬。

责任决于态度,态度决定一切

尊敬的各位校长,我刚才的一番言语,似乎偏离了这次培训交给我的任务和主题。这个任务和主题就是“如何做好学校安全管理工作”。关于这个题目,我想说的是:近年来,围绕这个题目,各级各类培训机构,各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及学校举办形式多样的类似的培训,想必大家也参加不少。今天,我来与大家继续交流这个话题,不知道“重复昨天的故事”,能不能达到“涛声依旧”的效果。因此,我就这样来到你们面前,你们会不会觉得我这个人胆子太大了呀。

关于如何做好学校安全管理的问题,我概括为“为什么、干什么、谁来干、怎样干、达到什么目标”这样五句话。这五句话适合一切的学校。不同学校之间的差别在于:每个学校的存在状态、面对不同年龄段的教育对象,所呈出现来工作内容、重要任务、基本方法、管理措施、应对办法,以及规避风险的重、缓、急、行的不同,其主要的、本质的东西是不能丢掉的。丢掉了,也就没有了工作的真正意义了。

具体地说:这五句话表达了什么呢?

关于“为什么”的问题。那就是站在对事业负责的高度,从关注生命、关爱生命出发,秉承育人育心的理念,着力解决为什么要抓好学校安全管理工作的认识问题。认识能力的高低决定了工作思路的清晰与否。所以,头脑中清醒的认识,就仿佛一根红线贯穿于工作的始终。所以,抓好学校安全管理工作,首先就是要下大力气解决“为什么”的问题。因为,思想是行为的先导,理论是行动的指南。

关于“干什么”的问题。其实质就是突出重点工作的问题。同样是农村学校,不同的民风习俗,不同的地域文化、不同的自然环境、不同的教育理念、不同的目标追求、不同的师资力量、不同的期待和关注、就决定了学校安全管理工作在内容上、方法上、形式上、实践行为上的不同,也决定了学校安全管理目标体系建设目标的不可一致性。某些程度上也可以说是特色办学的不同。因此,“干什么”的问题就是立足实际,因地制宜,厘清本学校安全管理工作重点是什么的问题。所以,站在敬畏生命的高度上讲,对每一所农村中小学我给不出具体重点“干什么”个性答案。这需要大家从实际出发,找准各自的重点,锁定各自的目标,并为之做出不懈努力。

关于“谁来干”的问题。就是人的问题。人是决定一切的因素。首先要解决好正职对事业负责、对上级负责、对学校发展负责、负总责;副职对正职负责、下级对上级负责、人人对学生负责、对自己负责的思想意识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建立起无缝隙的安全管理责任体系。职责与任务明确了、具体了、落实了、才构建了“安全大于天,人人有责任;时时无缝隙,安全促发展”的做好学校安全管理工作的生动活泼的局面。对于这个问题说白了,就是一个“怎样用人,什么样人承担什么责任”的问题。毛主席说:“领导干部两大任务,那就是出主意,用干部。”还说“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这个主意是什么?就是校长的办学思想和理念,目标和追求所凝结成的工作思路和前进方向。怎么才能让你的思想理念、目标追求变成全校教职工的行动,这就是用干部的问题了。二者完善的结合才决定了工作落实的成绩、成效、成果,才真正体现了执行力。否则,你的理念再新颖、再独特独到、再符合实际都与教职员工的工作实际和根本利益是“两张皮”的。“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也根本谈不上治校办学的方略了。我们在现实生活里,经常可以看、听到一些领导、校长忙的不亦乐乎、身心憔悴,也可以听到他们心里的埋怨声,抱怨声。为什么会是这样?那就是害怕权力旁落,担心权威受到挑战。不仅身累、而且心累,如果不累就是怪事了。即便如此也不能说明你是一个高明的领导者。高明的领导者应该是把方向、抓大事、辨是非的。他要的是好结果,他所做的就是帮执行者解除后顾之忧,去营造和谐的工作氛围和环境,以达到实现目标的高效率、高质量。所以要建立完善的学校安全管理工作责任体系,个个肩上有担子,人人头上有指标,这样就解决了“谁来干”的问题了。

关于“怎样干”的问题。我想起了《孟子·离娄上》的一句话:“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成方圆”。什么意思呢?像以前离娄那样精明的眼睛,公输子那样的能工巧匠,不凭借“规”和“矩”,是画不成方形和圆形的。这也是我们常说的“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俗语的出处。强调做任何事情都要有一定的规矩、规则、做法,否则无法成功。所谓“规”就是圆规,所谓“矩”就是现在课堂上直三角板。都是古代木匠做活的器具。“规”和“矩”合并成“规矩”一词之后,一般解释为法则、标准、规范或习惯。比如说《三大纪,八项注意》的严明军队的规矩,谁触犯了都要受到纪律的处罚;还比如,我们对有礼貌、知礼节的学生,都会说,“这个孩子守规矩”,再比如,中秋节吃月饼就是约定成俗,习惯成自然的规矩等等,诸如此类。当然由此所派出来的“循规蹈矩”“规行矩步”就表现了拘泥于旧传统,旧准则、旧习惯,是当代人所摒弃的。我之所引用孟子这句好,是想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从学校安全管理工作落实上而言,这个规矩就是个学校已经建立完善并付诸实施的各种各样的安全管理制度。制度一词最早出现在《易经》之十七《节》中,彖词曰:“天地节而四时成,节以制度,不伤财,不害民”。《易经》里的制度是把握尺寸,掌握分寸的意思。在现代管理学中制度是人们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和行为准则。它是法律、法规、条令、条例、规章、措施、办法以及人们在生活中经年累月形成的非正式的共同认可的习惯、规矩的统称。事实上,很多人之所以违纪、违规、违法,就是没有很好把握、掌握制度分寸的结果。这是由抓好学校管理工作“怎样干”这一问题所阐发的内容。我想表达的是,学校安全管理制度的制定、出台、颁布、实施,首先应该约束的是管理者,而不是被管理者。因为管理者才是一所学校生存与发展的最大财富。制度既是规则,制度也是约束。所以要靠制度管理自己,也要靠他去管理被管理对象,二者的统一才能达到管理目的,解决好“怎么干”的问题。孔子曰:“己身正,不令则从,己不正,虽令不行。”就是这个道理。因此,对于“怎么干”的问题可以总结为:建立切实可行的工作制度,让制度变成了行动,就解决了“怎么干”的问题了。这里面还有一种重要问题要简单说明一下,那就是制度的适用性、科学性、以及可操作性。切忌照抄照搬,照猫画虎,形同虚设。换言之,即从实践中来,又要到实践中去。

关于“达到什么目标”的问题。我想不多说了。如果上面四个问题是一个无法割断的链条,那么结果是自然显现的了。如果割裂开来,结果同样是不言自明的。链条是过程,目标是结果。所以作为农村中小学校长对待校安全管理工作,注重结果必然从注重过程开始,所谓“细节决定成败”,就是过程中的细节,别无其它。因为“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所有工作的落实、落地,你都是责无旁贷的,做不好工作,发生了问题,打屁股、挨板子、摘帽子、挪位子就在不远的地方等待着你。

我曾经去上海、北京、重庆、成都等等地方参加过学习培训,也曾阅读有关的指示精神和涉及学校安全管理的书籍,但是无论课堂上老师们利用什么样授课方式,采取什么样的互动形式,生动精彩的授课都取决于讲课者的眼界、视野、理解、认识以及手中掌握的大量素材,还取决于他的口语表达水平。可是,不管他们从社会转型期的社会矛盾,国际国内的环境变化,利益驱动造成的压力等等深刻背景,谈认识、讲动态、说大势,还是用一个又一个鲜活的案例去剖析根源、总结教训,也无法对每一个学校安全管理工作给出一个详细的个案,也无法脱离上面五个方面的大致情形和内容。所以,我不想就这五个方面泛泛而谈。鲁迅先生说:“吃别人嘬过的馍没有味道”。我想就这个五个方面是最核心的东西谈一些自己的粗浅认识,以抛出我的砖,引出大家的玉。

我曾就如何与大家交流学校安全管理工作的问题征求同事的意见,他们建议我去谈一下发生安全事故的处置问题,并说:这是一个学校领导最愿意听的话题。可是我没有采纳这个建议。但他却提醒了我,也就是上述五个问题中的核心——责任。站在大教育的角度、站在学校教育的全局,学校安全管理工作也只不过是学校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一个子系统,但我们不能否认它的基础性地位和基石作用。所以做好学校安全管理工作的功夫应该下在平时,应该把精力集中在认真负责上,而不是寄托在事故发生后的问题处理上,来为免除责任,推卸责任找到理由、办法和依据。

2001年的3月,我那时候在部队一个营担任党委书记。营级党委书记是一个单位全面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领导者。单位有了成绩,不一定奖励党委书记;单位出了问题,处理党委书记那是一定的。每年的3月是我原部队刮风的季节。就是这一年3月的一天,晋西北黄土高原依然春寒料峭,找不到一点春风拂面的感觉。

早上吃过饭,我感到风越刮越大,对营长说:上午任务取消吧,这风刮的让人睁不开眼睛,怎么干活呢?营长很不情愿的答应了。但是,当我离开营区到司令部开会的时候,营长还迫于上级的命令带着部队出发了。完开会回到家里已经上午12点了。我还没有来得及吃上一口饭,就接到了副营长打来的电话:教导员,不好了、出大事了。我一下就懵了。可还强装平静地,了解了事故发生的经过。有两名业务骨干从12米高的电线杆上摔了下来,浑身都是血,正在医院抢救,情况不明。我说,给团里汇报了没有。他战战兢兢地说,已经报告了。我说:那好,我马上到。

从部队家属区到医院不过15分钟的距离,我是跑步前进。脑子里唯一想过的不是承担什么责任,受到什么处分,也不是这个党委书记、教导员能不能当的问题;而是想,如果出现了极端情况,两名战士失去了生命,我该怎么面对他们的父母、家人,我该拿什么来给他们交代呢?两行清泪顺流而下。谁不是父母生养,他们的父母把他们交到我的手里,要的不是这个结果呀。

医院门口,走廊、过道、急诊室门旁,站满了我的一个个仿佛丢盔卸甲的兵。一个个木讷、低沉的表情,着实让我心惊肉跳。一个单位的建设与发展,靠什么?靠士气。士气低沉了、消失了,还有什么动力呢?

当护士从急诊室出来,我急忙迎上去,简单的慰问情况。护士告诉我没有大碍,就是瓷瓶的绑线刺穿了他们的鼻孔,流血过多。我说:能完全恢复吗?护士说“接诊的时候,所有的战士都说给你打电话,你真的很负责,他们不会有事的,会恢复地很好的,你不就是怕他们留下后遗症娶不上媳妇吗?一会就转到病房了。护士的话,才让我时刻悬着的心归位到应该的位置。

知道两名战士没有生命危险,心里也就舒展多了。安排副营长带回所有的干部战士,一切步入正常。两名战士转入病房的时候,已经到了下午上班的时间了。两脚还没在迈出医院门口的台阶就看见呼呼啦呼的一辆又一辆小轿车开进了医院的大门。心想:这顿挨批看来是跑不掉了。

副司令员见面就问:“小蒋,你的两个兵怎么样了?”而面无表情,让所有到场的将军、大校把我围了起来。我告诉各位首长:这趟线路是一趟报废且多年不用的。拆除任务也是司令部下达的。拆除过程中,由于电线杆常年风吹日晒,已经基本风化了。两名战士在解开瓷瓶绑线、剪短输电线路的瞬间所产生的强大张力,借助风势,导致两颗电杆从中间折段。两名战士反应速度快,从侧面摔了下来,是瓷瓶绑线刺穿了他们的鼻孔,没有什么大问题的,很快就能恢复,已经转入病房了。

副司令员调侃一句说:你小子,人家是违反操作规程发生了重大事故,你是违反操作规定救了战士,也救了你自己。回过头来,他对政委说:政委,咱们回吧,继续开会,剩下的事让小蒋他们自己处理吧。政委叮嘱一句:做好部队的思想工作。目送首长离开,我是长出一口气啊。

副司令员说的没错,是违反操作规程拯救了我的两个战士,也救了自己。按照操作规程的要求,登杆作业是要打好保险带的。如果那样,这两名系好保险带凳杆高空作业,他们的身体就与电线杆是一个整体,那么折断的电线杆就会活活把他们压死。虽然事故的发生,最后定性为事故苗头,不予追究,让我逃过一劫。但“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它给予的教训就是:一切脱离实际的做法,一切不顾环境因素变化的做法,都是不负责任的,都是对生命的不负责任。抱怨有用吗?埋怨有用吗?唯有承担起应该承担的责任,才是唯一正确的选择。因为有了责任你才会更好的未雨绸缪,因为有了责任你才会更加注意工作中的细节。

现在我经常能听到一些学校领导说:学校安全责任大,压力大。我想真诚的告诉我所尊敬的校长们。你们在学校的安全责任比起我当年的安全责任和压力那些真是小多了。

我所在的那个营担负着卫星发射等科研试验任务的水电保障任务,被称为科研实验的“两条”生命线。我曾经就是这个营供电连的指导员。我不知道有多少次夜里接到司令员、政委的急促命令。“怎么又停电了,我只能给你一个晚上的时间,你必须恢复正常供电。”每一次命令无论多么的人困马乏也要带着部队去排除故障,建设在山岭沟壑之间供电线路,能让你真正体会到什么叫举步艰难,一不留神会让战士滚入谷底,那种惊心动魄的画面,我永远都无法忘记。

当我从指导员提拔到组织干部股股长的两年后,再让我回到这个营去担任教导员和党委书记,我真的是一万个不愿意。但是,团政委告诉我:兄弟啊,你去吧,你去我放心。我说:政委您这是把我架在火上烤啊,那一天烤糊了,您就没有什么可烤的了。政委沉思着没有吭声,因为他曾经也是供电连的指导员,不到而立之年,已是两鬓染霜。我继续说:去了,升迁到在其次,重要的是别被送上军事法庭接受审判,重要是我这身军装能不能穿的问题。水电影响了导弹、卫星的发射,我只有喝“镜子汤”的份了啊。政委说:你是组干股长,你对全团的干部了如指掌,干部任你挑选。就这样我带着5名全团最最年轻的、最优秀的、最有责任心的连排职干部,走马上任。可是每天都是如临深渊,如临大放,如坐针毡,不敢有丝毫的懈怠。弄虚作假只能是玩火自焚。那种压力,那种紧张是很难想象的。在你们中间可能有很多人到过现场观赏过卫星发射的壮观场面,但你无法想象我们的临阵状态时心理的紧张程度。就在那次事件后,我给全营干部讲了一课:什么才是真正的真正实干。我和我战友们一路向前,走过了任期3年的艰辛历程。现在,我可以很自豪告诉大家的是:当年我的连排长全部走向团职岗位,只有一人因家庭困难提前申请转业。现任团长、政委、参谋长、政治处主任就是我当年手下的连长、指导员。

我不是在这里“王婆卖瓜、自吹自诩。”我只想用我曾经的经历来告诉各位校长:你要想把自己的思想、理念、谋划、目标变成现实,一定要给部署、给下级最大的希望,希望就会像燃烧的火焰,绽放出绚丽光芒。没有奔腾的希望去凝聚人心,汇聚力量,振奋精神,改变面貌,要想实现心中的梦想,那真是天方夜谭的故事。因为你和你的伙伴们缺乏了目标上的一致性,没有了共荣辱、同进退的团队精神,看似一团和气,实则貌合神离;看的风风火火,实则死水一潭。历史的经验已经证明:一个政权如果不能让民众看到生存的希望,推翻它是必然的。什么的意思呢?上级给下级希望,领导给下属希望,家长给孩子希望,强者给弱者希望,才是凝聚开创美好未来、完成未竟事业的磅礴力量,朝着梦想的地方奋勇前行。而这一切都源自于你的责任和态度。责任决定态度,态度决定一切,这就是两者之间的辨正关系。一个人纵然有三头六臂,也不如集体力量的气势恢宏。

冲出包围,让希望在乡村教育中欢歌

我们在实际工作中,总是能听到这样的声音:“学校只能管好校园以内的事情,围墙以外和学生离开学校以后发生的事故,不应该承担责任,也不应该受到质疑和质问。”这种声音的发出者,多是学校的校长。所以,此种事故的发生后,对媒体有关报道及对学校教育的指责感到莫名的无奈、委屈,愤懑不平,怨声载道。

从安全责任的划分以及法律界定上,这种声音不无道理,也没有受到指责、诘责的理由。但是,如果从教育的功能是培养人、教育人、塑造人的角度来看,或许又是另外一种不言自明的情形了。

今年6月26日,江西南昌红谷滩新区生米镇文清村,3个同袍兄妹在村口池塘旁边玩耍时溺水身亡。最大的10岁,最小的5岁。我不知道大家看到这个报道都想到了什么;我不知道大家看到那三个弱小的尸体摆放在一起有何心灵震颤;我不知道大家看到那个老人守着3具尸体痛不欲生、死去活来的画面,有着怎么的情感砥砺。但是,我想每一个人也不愿意看到这样一个沉重的让人不忍心卒读的悲剧。

我们完全可以把矛头指向监护人,质问孩子的父母为什么不去尽到责任。事实上,任何对孩子父母的责问都已于事无补,软弱无力的。农村留守老人、留守儿童的问题已经是摆在全社会面前的一个大问题了。这种情况,就是我们农村教育和农村校长必须深刻认识、严肃面对的社会背景和自然环境。

悲剧的发生首先是一个家庭的悲剧,我们可以想象到孩子父母的悲痛。这样的悲痛,我们与共。无论谁看到那张照片,都会被深深地刺痛。这样的痛,愈合起来需要久远的时间;可是这样的悲剧恰似一部经典影视剧被反复重播一样,每年都在屡屡上演,这就是整个社会之殇。甚至可以说,是所有的成年人对儿童的亏欠。然而,惨剧一而再再而三的发生,就需要全社会及时深刻的反思。

一个10岁的孩子,应该是3年级或者4年级的小学生,面对突入起来的情况竟然没有一点“喊人救命”常识性的东西呢?这难道与我们学校日常安全教育、生命教育、生存教育没有一点的关系吗?我认为,给留守儿童开展安全教育、自我保护能力教育,往往会比知识重要更弥足珍贵。所以,来自农村的每一个校长,都要立足学校当地的自然环境和村民自治的情况,开展有针对性、有实用性,并有利于留守儿童健康、安全、快乐成长的生命教育和安全教育。那么,什么样的安全教育效果才是最好的呢?

2005年,在中央电视台和公安部消防局联合举办的“寻找生活英雄,评选‘中国’骄傲”的活动中,有一个年龄只有7岁的美丽女孩,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关注和浓厚的兴趣——她就是海南女孩袁媛。

时光的流失,人们可能对这个女孩动人的故事,抹去了清晰的记忆。

2004年11月16日晚上,丈夫袁晓小波因脚伤,行动不便,睡觉前的泡脚、换药都要妻子冯三玉帮忙。丈夫在妻子的搀扶下走向浴室,但他们似乎每走一步都在都在走向死亡的边缘。当小袁媛半个小时写完作业需要妈妈签字的时候,却惊奇的看到爸爸妈妈双双晕倒在狭小的浴室里,浓烈的煤气味道夹杂着水蒸气,让她知道爸爸妈妈煤气中毒了。小袁媛的心紧缩着,脑子却飞快地转动起来。她想起来两个月前,老师在课堂上让三名同学表演的名为“液化气中毒应该怎么办”的小品。她按照表演的操作方法逐步实施,随后拨打了110、120,一连串的动作,让他挽救了爸爸妈妈的生命,也赢得了“中国骄傲”的赞誉。那么,小袁媛受到一堂什么样的安全教育课?这堂教育课又给了我们什么启示呢?

那堂安全教育课上,小品“液化气中毒应该怎么办”的情节是这样的:两名男同学在以男生家中客厅里做作业,该男生到秀生煎冲凉。过来好久,不见男生出来,后来发现他晕倒在卫生间里。情急之下,已经慌了神的两个男孩,一个同学使劲去拉男生,另一个同学站在一旁不知所措。这时的班主任又做了些什么呢?班主任请来了校医和法制辅导员,向同学们讲解了正确的急救方法,最后让同学们按正确的方法又将小品排演了一次。

就是这样生动形象又极富感染力的安全教育课,留给了小袁媛深刻而又清晰记忆,以及正确的急救方法。她迅速关掉了煤气开关,捅开窗户以便空气流通,迅速拨打110、120报警和救援电话,她甚至拿起爸爸的手机准备拨号的一刹那,能够想到老师的“残存的煤气遇到看不到的火花也可能会引起爆炸”的话语,立刻拿起手机跑到了门外。

各位校长,我认为这才是真正的卓有成效的安全教育课,这也是生活即教育和平民教育的生动体现,这才是真正为孩子一生负责任的教育,归根到底这就是敬畏生命的体现。它必能在孩子们的生命历程打下深深的烙印。

由此,我们就应该对照与反思我们的教育实践了。我们的安全教育年年搞、应急演练活动也是花样翻新,我们不该追问实际的效果吗?

如果江西那个已经10岁的孩子,也接受过这样情境教育、生活教育,也许有时另一番情形了。让人摁腕叹息的是,在人类发展、社会进步以及人的漫漫人生历程中,是没有如果的啊!

今年7月3日《中国青年报》冰点特稿以《以高考落榜生之死》为题,报道了四川崇州一个小村庄复读生杨媛,因高考落榜自杀的又一人间悲剧,7月4日,又发表《谁让高考变成了搏命游戏》的署名文章。犀利而又辛辣的文字,叙述了这个不应该发生的悲惨故事。可是,无论我们怎样的长叹,也无法让一个青春靓丽的生命重新回到人间。“高考只是人生一场重要的考试,但它毕竟是一场升学考试,为什么竞成为了一场搏命的游戏。”这就是这篇文章发出的最为悲伤的呼喊,以期唤醒人们茫然而又迷失的心灵。事实上,类似的人间悲剧,则在不经意间总会再次上演,所以,每年的高考结束后,也总是几家欢喜几家愁啊!

诚然,这样的悲剧故事,从责任上看,的确与我们学校没有关系。但是倘若我们每所学校在高考之前,都去有针对性做好每个考生的心理疏导工作,缓解他们的本来重如千金的压力,让他们面对压力、已经脆弱到极点的心灵,能够经受住失败的打击,也许这样的人间悲剧就会避免。

综上所述,悲剧发生真的与我们学校教育没有一丁点的关系吗?我们许许多多的学校把“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的学生”的标语悬挂的耀眼夺目,可是,实践了?做到了吗?所以,我想,面对悲剧、事故,我们应该扪心自问,我们的教育教学实践,给予了孩子们什么样的教育和引领呢。因为,这就是我们教育人最大的使命和责任,也是最饱满和充盈的人文情怀。

在农村学校的教育教学实践中,要给予学生最真实最真诚的人文情怀,就是要从学校建设与实践出发,实施最好的人文教育,以达到提高人文素养的目的,奠定学生成人成才的基础。美国卡耐基说:一个人在事业上的成功,基于专业技术上的因素占15%,另外的85%则要靠人际关系,即与人相处和合作的品德和能力。15%代表的就是科学教育,85%代表的就是人文教育。前者是智商的问题,后者则是情商的问题。今年5月14日总书记在天津与高校毕业生、失业人员等座谈时说:“做好实际工作情商很重要,更多的需要做群众工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就是适应社会的能力。”所以,从小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人文情怀,以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是极其重要的。那么,什么是人文教育、人文素养和人文精神呢?人文教育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科学教育有着同等重要的地位。从一个人的成长轨迹看,人文教育往往比科学教育还重要。二者并重起来,一致起来,才有可能培养出一个完整的人、和谐的人,就是我们素质教育要实现的教育目标和最高境界。所以,科学探索客观,人文体察人情,前者重“理”,后者重“情”。通过科学教育,不断深化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提高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力;通过人文教育促进人们弄清人之所以为人的意义和态度,更好实践做人的道理。这也是我们常说的“做事先做人”的基本内涵。如果说科学教育追求是使人更聪明、更能干、更有力量,那么人文教育追求则是使人活的更自觉、更高尚、更高雅,更有品味。科学使人摆脱愚昧、迷信、无助,人文则使人远离盲目与低俗。它们统一于我们学校教育教学之中,也构建了完整的教育教学体系。

所谓的人文素养,就是做人的基本修养,他体现在一个人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的认识、态度和行为准则当中。而这一过程就是实施人文教育的过程。我们实施人文教育,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归根到底是提高他们的人文精神。这样就不难看出,一个人具有的人文精神才是人文教育实效性的最终展示,才是人文素养的最好形态,而人文精神又从哪些方面反映出来呢?主要是通过一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人格特征、审美情趣、意志品质等等体现出来。

“教育”一词最早源自于孟子的“择天下英才而教育之”,古代的“教”具有教化的功能。我认为,现代的教育恰恰缺少的就是这种教化的功能。

从现实教育生活的普遍性看,无论家庭、家长、社会,还是我们一些学校多把教育与教学的次序弄颠倒了,变成教学与教育。升学率成为衡量一所学校好坏重要的甚至是唯一的标尺,能否考上名牌大学成为判别一个学生优劣与否的重要砝码。一句“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的话,让人不分老幼、地不分南北,全民总动员,赤膊齐上阵。最终却有许许多多的家长、学生“江郎才尽”。这个“才”对于家长是大量教育资金的投入并没有实现期望的目标,这个“才”对于学生再也没有学习的兴趣和欲望了。所以诸多的宅男、宅女、自寻短见等等社会问题就浮出了水面,也让诸多的家庭欲哭无泪。但这些似乎并没有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一如既往,欲罢不能。各种特长班、补习班、奥数班、冲刺班等等依然如火如荼,大有燎原之势。而关注学生人文精神的问题似乎并没有受到重视。“教育”的目标是教人成人,“教学”的目标是锻造人才。二者次序的颠倒多是迎合了社会浮躁心理和盲目的追求,功利色彩越来越浓。家长对孩子的希冀,社会对人的评价,就像一支无形的大手助推着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

关于教育功利的问题,我认为不能说到功利就等同于自私。马克思曾经说:“人们为之奋斗的一切,都与自己的利益有关。在任何情况下,个人总是从自己出发的。”换句话说,人人追求名利,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发展的强大动力,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实在;如果人人都不去追求名利而安于现状。既没有了进取之心,也没有了生活和奋斗的动力,社会将停滞不前。但问题是,在现在社会中,一味地追名、盲目的逐利并不能改变社会成员之间的差别,也不能换来人们生活质量与境界的提高。从心理学角度上说,在人们基本的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得到满足之后,影响人类生活质量的主要是一些高层次的精神需要满足。比如爱的需要、自尊的需要、自我实现或自我超越的需要。这是我所理解的马斯洛的从低层次到高层次需要理论的排列。人们只要重视了这些内在的、非功利色彩的精神、文化、道德的追求,才能从根本上摆脱外物的奴役,提高生活质量和境界。我认为,这也是我们教育要追求的根本目标。从需求理论讲,农村学校抓好安全管理工作的落实,既是人的最低层次的需要,也具有基础性的作用,同样是最丰实的人文关怀。一个人失去了生命,其他的一切都无从谈起。所以,就学校安全管理工作而言,我们要反对单纯的观点,要站在人的生存与生命质量的高度,从人的全面而又和谐发展出发,以对生命负责的精神,构建学校安全管理工作体系,开展多种灵活多样、符合农村自然环境和农民生存状态的教育实践活动,提高学生自我保护能力和规避风险的能力,才是正确的触及人的灵魂的人文关怀和人文精神。这样,你就会心情舒畅的工作和生活,也就没有那么多的抱怨和埋怨,就会心无旁骛地在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中,用自己的理想、追求和不懈奋斗,让学校安全管理工作在在农村教育中绽放出绚丽的光芒。

勇于担当,无悔于自己的舞台

农村是个广阔天地,在哪里大有作为,大有希望。事实上,在现在农村教育发展中,面临着诸多的问题和困难。这也是大家感到压力大、责任大的原因。归结起来,可以概括为外部因素的影响和内部动能不足两大问题。

对农村教育外部因素的影响,刚才我说道的教育功利色彩的问题就是其中一个方面。农村的学校和家长普遍教育引导学生“努力学习,走出农村”,极少听到“刻苦学习,将来好好建设家乡”的声音。许多的农村家长也是想方设法把孩子送到城里读书,跟风、追风,大有“山雨欲来风满楼”的味道。我最初上学的学校,宽阔的操场把小学与初中分开。上个世纪90年代,我们这些在外工作的人都为母校建设捐了款。可是,好景不长啊!撤点并校使本来热闹的校园,一夜之间冷清了许多。现在随着外出打工随迁子女的增多,很难再听到郎朗的读书声,漂亮的教学楼已经“人去楼空”。时下,跟风、追风的问题,越是学历高、越有知识、越懂教育规律的人,跟得越紧,追得越凶。放眼我们xx,在跟风追风的大军中有多少是老师,是校长,是教育工作者。我曾经是,我想在座的大家很多都是。一个社会风气的好与坏,在上而不在下,但下却有着极大的推动力。

真正对农村教育影响的因素,最为重要的是留守老人照顾留守儿童的问题。从全国范围看,已经成为一个普遍性的社会问题了。这种留守老人与留守儿童相伴的农村生活景象,使现实的农村教育中没有了家庭教育。三位一体的教育体系不知不觉的缺少了一环、而且是非常重要又十分关键的一环。加上“隔辈亲”的问题,留守老人对留守儿童那是说不得、管不得、打不得。即便是说了、管了,也没有什么实际效果。这就造成了无论学校开展什么样的教育实践活动,给予什么样的思想引领,孩子们离开校园就变成了自由飞翔的小鸟了,不受任何约束。

我是从2006年开始关注农村家庭教育子女问题的。那一年的秋天回到家乡,我们村里只有一个高中生。母亲告诉我,没有孩子愿意上高中了。初中毕业都外出打工了。村里的孩子再也没有你们那个时候比着学习的劲头了。一个近千人的自然村,竟然只有一名高中生,我是百思不得其解。之后,我开始在网上关注和浏览反映农村教育及农村家庭教育子女的理论文章和案例剖析,心中有了点感性的认识。2010年8月4日,家父突发脑出血住院,我带着儿子回家。两天后,父亲病情稳定后,我和儿子回到村里,与已经白发苍苍的母亲唠唠家长。那一天,我听说姨外孙以420分的中考成绩被录取到我们市曾经名震豫东平原、现为河南省级示范高中,尽管交了2000元的择校费,也着实令我疑窦丛生。曾经的学生生活,我仅以0.25分之差与之失之交臂。那时候既没有择校的风生水起,也没有找门子、托关系的说词,否则,也许我的人生轨迹将要改变,人生历程就此改写。晚上回到医院,病房里又住进了一位老人。聊天中,我知道了照顾老人的儿子是淮海战役主战场的陈官庄村小学的校长。他对我们家乡农村教育的一番感慨,让我为之震惊。这也让我有了继续探寻的欲望。第二天,我把在我们乡中学担任副校长的堂弟约到了医院。儿子替我照顾病中的父亲,我们哥俩就农村教育的问题进行了一个上午的交流。两位校长的说辞几乎如出一辙,百感交集之余,我把农村和城市这两大教育阵营,概括为两句话:农村人对子女教育是重眼前、轻长远,城市人对子女教育是重长远、轻眼前。既重眼前又重长远,才是最完美的。可是并没有多少家庭和家长能够做到。在当今的现实生活里,二者比较起来,农村人的想法似乎远比城市人的想法要聪明的多。为什么呢?因为农村人不多的知识,或者目光的短视,却让他们得到了更多的眼前利益和实惠。用我们家乡百姓的话说:既然不是读书的料,就不如早点外出打工挣钱,盖楼房娶媳妇。事实上也是如此。这也是中考录取分数线逐年降低的原因之一。随着第一代打工者年龄的增长,他们已经退出属于他们自己的历史舞台;第二代、第三代打工者前赴后继,沿着父辈的足迹,挥汗如雨。结果却是,尽管他们满足了眼前需要,得到了更多的实惠,但是并没有改变他们社会阶层和社会地位。他们对“知识改变命运”并没有一个明确的、清醒的认识。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计划生育国策已经显现出明显的效果。年轻人已经在打工的经历中,亲眼看到、亲身体会到教育子女的负担。可以说,在我们哪里,计划生育超生的问题不再需要各级政府提倡和监督了。这方面的问题不再多说。再后来,我认为农村人对子女的教育多是急功近利,城市人教育子女多是急于求成。因为时间的关系,对这些认识上的问题不再过多的解释。

我们把视线拉回到我们各个县市区的农村教育。我到过许多的农村中小学。我们这里的农村留守老人和留守儿童的问题并不明显。我们的农村教育的问题到底在哪里呢?

从外部因素上,我们现在的农村中小学大多是寄宿制的,以自然村为单元进行复式教学的教学点基本消除。这与西部一些山区教育有着很大的差别,也是很大的进步。充分体现了各级党委、政府对农村教育的重视。

寄宿制学校制度的建立与实施,对于搞好农村教育的好处,我不多说。我想说的是,正是由于寄宿,让我们的农村家长推掉了教育引导子女的责任。这种责任,完完全全的转嫁到了学校和校长、老师头上。学生在学校不论发生什么样的磕磕碰碰,都会让家长不依不饶,影响和扰乱学校的正常秩序;更不用说发生伤亡事件了。当然,学生在学校发生问题,学校固然有推卸不掉的责任,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长期历史原因中形成的安于现状、守土恋家的农村家长陈旧的思想观念和落后的思维方式,使他们在利益面前丢失了人间最美好的东西,那就是理解和宽容。每每个别学生在学校发生问题,家长就站在了学校的对立面,学校、老师为学生所做的一切,在家长眼里一文不值了。这就是大家感到安全压力大、责任大的不能告人、也无法说出口的原因所在。

那么,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情况呢?

在学生的培养教育中,家长和学校承担各自不同的责任,目标上是一致的,应该是以诚相待,精诚合作,互通有无的关系。我在儿子初二的时候,去开过一次家长会,任课老师能把成绩不好的学生家长说的没脸没皮,无地自容。那种盛气凌人、居高临下的态度与架势已经把家长推到了对立面。当然,我也在挨批的行列。这与我曾经的经历,截然相反。妻子曾经这样告诉我,我还怀疑。那一次之后,我相信了。所以,那一次家长会,是我儿子入学以后绝无仅有的一次。尽管,每一个家长都能理解老师的好心好意,可是一次次的重复,让它演变成了家长心中的一种积怨,一种另外意义上的势不两立。一旦孩子在学校出现了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这种长年累月的积怨瞬间就会以一种无端的指责,爆发出来,纠缠不休。看似突如其来,却似乎又在情理之中了。

对于学生的培养教育,家长不能全部把责任推给学校而当甩手掌柜,学校也不能把责任推给家长而本末倒置。双方应该是平等的、友好的、和善的、合作的、相互尊重的。目前,在现实的学校教育生活里,无论城市还是农村,这种状况的并没有多大的改变。大家能否承认,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是客观事实。虽然近几年来,市教育局在大力组织“万名教师大家访”活动,在全市范围内引起了良好的反响;但是距离变成教师的自觉行动还尚需时日。恢复这一优良的传统并非那么简单。我在初中以前的学生时代,很多次因为生病不能到校上课,老师都会拖着疲惫的身躯进行家访,并给我补课,却不愿意留下来吃一口不像样的饭菜。我相信大家多少也有过累似的经历。我的儿子入学以来,我在家里没有看到一次老师的身影,没有接到过一次询问孩子在家表现的电话。转业回来,每一次到学校我在征求学校领导、班主xx老师孩子在学校、在班级怎么样,每一次都是表现不错、有进步的回答。当儿子真的有了重大问题的时候,接到却是“来一趟”学校的命令。我们的孩子就是这样被护着、抱着、捧着的成长,不接地气生长在半空之中,焉能不出问题。这就是我在一开始留下一个疑问的答案。我们在抱怨一个又一个官二代、富二代、星二代出现问题的时候,我们不应该看看现时代的孩子们成长环境吗?我们常说:问题孩子的背后,一定有问题的家长。但是,我们能不能说,问题学生的背后,学校和老师也有问题啊!所以,类似前面我说的,30多年的农村改革,是农民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家长对孩子的态度和要求,家长对学校与老师的态度,也发生了质的变化。所以,我说一个农村学校的校长,担负着在校教育学生与淳朴民风的双重责任。中国的教育成就了中国的今天,而农村学校的校长成就了中国的乡村教育。在座的各位都应该是当代最美丽的乡村教师。

当前,在农村学校教育管理工作中,我认为存在“中小学生辍学问题没有得到很好地解决,农村义务教育投入的缺额教大,学校基础设施与教育教学条件薄弱和农村师资力量有待提高”等问题。在这一系列的问题的中,我认为最关键的问题是农村学校教师队伍整体不高的问题。教师是学校和学生发展的根本。如何提高农村学校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和水平的问题,既有入口的问题,也有农村学校在发展中培养的问题。而后者,就是目前进一步提高农村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就学校安全管理工作而言,同样需要教师队伍的专业水准和专业能力的。我们大家都经历了改革前后两个阶段,那时候的农村学校方方面面有现在这样的条件吗?教师的待遇有现在高吗?但是现在的老师不一定有那时候老师的敬业精神和献身精神了。这就是差距啊。我始终认为,我们每一个人无论做什么事情,也许本事不大,能力不高,但是只要有责任感、使命感,就一定会在属于自己的岗位上,踏踏实实地做出业绩来的。

回到我们今天交流的主题上来,我们在做好农村学校安全管理工作中,是不是应该根据学校周边的环境与自然条件,进行乡村教育的改变呢?是不是应该根据农村的生存现状和农民对子女的期盼,调整乡村教育的理念呢?

农村学校校长这个职位不高,甚至都没有行政级别,但却是一个人施展自己教育理想和才华的最佳场所和最好舞台。用你们饱满的热情、顽强的斗志、坚定的信念,去影响和带动教职员工队伍,再有他们去影响和塑造每一个孩子,我认为这就是最好的言传身教,也是最美的情景教育。我们学校安全管理工作何愁不能落实,我们的农村教育何愁不能发展的更快更好。这就是育人要育心的根本所在。人们常说,老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之所以人们会这样经年不衰的这样讲,就是说明教育最大的功能是塑造人的灵魂的。

各位校长,我有一个命题是:正确的思想引领关乎到一个人的生死存亡。我的这个命题提出的背景就是针对现在人们所说的信仰缺失的问题。我们共产党人怎么能说没有信仰呢?从我们面对党旗举起拳头的时候,我们的信仰就写在了旗帜上。有人说,那是政治信仰。那么,我们就从人们最能认可的“做个好人”来说。每一个人都去做一个好人就可以成为人们的信仰。又有人说,那是观念。我想说的是,带有深厚感情的观念就是信仰。我们可以想想,当年那些为了理想愿意付出生命的先烈们,不正是带着对党无限忠诚的感情的吗?所以,我把这个命题概括为:“好人—螺丝钉”教育。围绕这个命题,我已经在我的儿子、外甥,还有10多位家长和孩子,其中还包括我的夫人,实验了5年的时间。在这个过程中,我深刻领会到:改变一个成年人的思想认识是多么的艰难,那要比改变一个孩子的思想灵魂要难上百倍、千倍。对此,我验证了未成年人的可塑性是大的,是完全有可能的。因为时间的关系,我只能简单地向大家进行简单的报告了。好人不是老好人,也不是和稀泥。好人应该具备爱心、正直、责任、诚信、担当的品格和品行。同时,我把整个国家比作一部机器,上到国家领导人,下到普通百姓都是这部机器上的一个螺丝钉。只是位置的不同,决定了作用的大小。以大见小,对于一个集体、一个单位、一个企业、一个学校、一个家庭,我们都可以作这样的比喻的。“好人—螺丝钉”越多,我们的国运越久长,我们的社会越和谐,人与人之间的诚实守信的水平就越高;但是“好人—螺丝钉”也有生锈的时候,这就需要以思想工作和思想教育为主要内容的思想引领及时跟进。“思想教育不是万能的,但是没有它又是万万不能的。”一次一次的不怕反复,耐心细心、润物无声,直至完成历史责任,由另一个“好人—螺丝钉”及时补位。至于那些不能发挥作用的要矫正,发挥反作用的要改造,已经锈死发挥坏作用的只能及时的更换不缺,没有选择的余地。我认为这就是教育的服务功能和社会功能。一个人没有思想上的安全,谈得上有行动上的安全吗?这些不能发挥作用,发挥反作用、坏作用的情况,反映到我们农村学校的管理工作中,就是学校安全管理工作中的安全隐患,需要及时的排查整改的。

最后,祝大家工作顺利,事业有成!

第三篇:在省委专题培训班上的交流发言

在省委专题培训班上的交流发言

这一次的理论学习专题班办得很及时、很有必要。一周的培训虽然时间紧凑,但内容丰富,尤其是**作的主题报告,紧紧围绕党的政治建设这一根本性问题,紧密结合x市党的建设和经济发展实际,站位高、思想深、要求明、措施实,对于进一步引导党员领导干部提高政治站位、强化政治担当、压实政治责任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这一周的学习培训,我感触很深、收获很大,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作为党员领导干部,我们更有责任、更有感情从思想源头和实践起点上深刻理解和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重要思想的精髓要义,深入实践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持续兴起大学习热潮,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向基层延伸。

一要持续强化理论武装,紧抓思想教育从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决定着党的建设方向和效果;只有理论上清醒才能有政治上清醒,只有理论上坚定才能有政治上坚定。近年来,我们在群众路线教育、“三严三实”、“两学一做”和党史学习教育中,都坚持把弘扬习近平总书记倡导的优良传统作风作为生动教材和鲜活载体,结合实际开展了“维护核心见行动,牢记嘱托创佳绩”等教育活动和“庆七一、谋发展、促振兴”等系列主题党日活动,推动学习新思想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往心里走。下一步,我们要按照中央、省委的部署要求,持续精心组织开展大学习活动,进一步办好基层党员干部理论学习专题培训班,并在全市组织系统开展“践行新思想、展现新作为”主题活动,突出用新思想新理论武装头脑,突出用好传统好作风教育党员,推动大学习全员覆盖,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二要持续突出用人导向,坚持选人用人从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好干部标准,把政治标准放在第一位;要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坚持正确用人导向,做到以德为先、任人唯贤、人事相宜。当前,我们要加快推进高质量发展,关键在于有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些重要论述,为我们解决当前一些干部不担当、不作为,“等靠要”思想严重,干事创业精气神不足等突出问题指明了正确方向。我们要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坚持综合施策、对症下药,完善选人用人工作体系,打好选育管用“组合拳”,切实激发干部队伍的工作活力和热情。在具体工作中,我们主要抓了三件事:一是抓平时考核。探索建立以“考核、一线考察、蹲点调研、专项评议、绩效考评”为主要内容的干部考核机制,把“一时”与“一贯”结合起来、把“考人”与“考事”结合起来,使“好”的干部和“差”的干部泾渭分明,较好地解决了“干与不干、干多干少、干好干坏一个样”的问题。今年市本级在x个重点项目重点工作中开展一线跟踪考察干部,市县两级共组建x个考察组,对x个重点项目重点工作进行跟踪考察,目前各考察组普遍进点考察x次以上。扎实推进领导班子蹲点调研工作,去年以来已完成x个县(市、区)、x个市直处级单位的蹲点调研,加强综合分析研判,全面掌握领导班子运行情况。二是抓正向激励。制定出台激励干部新担当新作为实施办法、关心关爱基层干部措施和容错纠错机制实施办法等政策制度,充分运用一线考察、蹲点调研等成果,对能力强、作风好、业绩优的干部大胆地用,去年以来从基层一线提拔重用处级干部x名;对不想干、不会干、不适宜的干部坚决地调,去年以来共调整处级干部x名,树立起了重基层、重实干、重实绩的鲜明导向,“要我干”的干部大幅减少,“我要干”的氛围更加浓厚。三是抓日常管理。严格执行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制度,随机查核x人,查核比对一致率达x%。全面开展市管领导班子2021干部选拔任用“一报告两评议”,进一步规范选人用人工作。探索建立干部日常管理监督三级预警机制,收集干部存在违纪违规等

“负面信息”共x多条,及时咬耳扯袖,防止小毛病演变成大问题。

三要持续树牢宗旨意识,坚持作风建设从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作风问题,核心是党和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根本是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长期以来始终坚持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在发展任务十分繁重、群众诉求更加复杂的新形势新任务下,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更要练好密切联系群众这个基本功,大力弘扬“四下基层”的好传统好作风,坚持同人民群众一起苦、一起干,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今年,市委制定下发进一步深化调查研究活动的通知,以“基层出题、领导答题”的形式,推进为民服务取得更大实效。市领导每月至少一次到挂钩县(市、区)的企业、乡村和项目实地解剖“麻雀”、现场办公,帮助解决矛盾和问题,推动解决了一批基层反映强烈的问题,赢得了干部群众的一致好评。

四要持续强化基层建设,坚持组织建设从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党的工作最坚实的力量支撑在基层,最突出的矛盾问题也在基层,必须把抓基层打基础作为长远之计和固本之举,努力使每个基层党组织都成为坚强战斗堡垒。基础不牢,地动山摇。近年来,我们大力传承弘扬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思想和实践探索,坚持滴水穿石、久久为功,深化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工作,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群众工作优势,大力实施“富民强村”工程和大力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形成了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经验。下一步,我们要大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研究制定具体措施办法,大力实施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行动计划,切实把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转化为乡村振兴的强大力量。

身为新时代的党员干部,我们更要怀揣着最真挚、最炽热、最深沉的感情,倍加珍惜和大力传承这些宝贵的思想和精神财富,追本溯源、温故知新、融会贯通,更好地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重要思想,推动全市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开创新局面、取得新成效,为加快推进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第四篇:在校长学习培训班上的发言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校长学员,大家好!

**市“xxx”第四期中小学校长任职资格培训班今天在这里开班了,这充分体现了上级领导对我们的关心与厚爱,在此,我谨代表参加培训的各位学员向各位领导、老师表示衷心地感谢,感谢领导和老师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一次宝贵的学习机会,一个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培训平台;同时向各位领导和老师表达我们接受培训的感想和决心:以饱满的热情,积极的态度,灵活的方法,刻苦地投入到这次学习中去,我们怀着一颗感恩的心,用勤奋和毅力延伸自己的教育快乐,共同领受这次培训活动带来的收获。

我们在培训中将做到:

一是确实珍惜机会,认真学习。这次培训无论是从内容安排,还是形式的选择上,都包含着各级领导和老师们的智慧,我们一定要克服各种困难、努力学习,积极思考,有效互动。

二是严格服从管理,遵守纪律。在培训期间,严格要求自己,认真遵守培训的纪律,服从统一的安排,确保安全、顺利、圆满地完成学习任务。

三是自觉处理好工作与培训的矛盾,做到边学边思边用,积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力求做到学习工作两不误。

四是要理论联系实际,力求以学促用,学有所获,学有所成。通过培训,我们要传承一些先进的理念;结识一批优秀的朋友;交流教育的思想,整合潜在共享的资源。

最后,请允许我代表全体学员,向各位领导和老师们再次表示衷心地感谢!谢谢!

第五篇:在校长提高培训班上的发言

在校长提高培训班上的发言

一、关于高效课堂的几点疑惑。

高效课堂的提出是现今中国教育改革一个划时代的命题,它是对低效课堂的颠覆,是以人为本的必然。但是这里有几个疑问提出来:

1、高效课堂是否过于功利化、实用化?是不是课堂教学的最高境界?

2、游戏、幽默、休闲等是不是一种教育?真正的教育是什么?孩子们蹲在地上看蚂蚁搬家、看蜗牛爬行是不是一种教育?老师在课堂中讲幽默故事,或者做游戏,唱歌会不会影响“高效”?人大附中王金战老师每接手一个新班,前两周不上新数学课,而是引导学生们发现生活的数学,领略数学之美之魅,让孩子们对数学这门学科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之后,他才开始上课。那两周看似不高效的课,实际上却对于今后的高效做好了充分的铺垫。

因此,我觉得保护孩子的学校欲望和童趣应置于教育工作者的首位,保护好教育生态环境,使孩子学习可持续性发展才是真正的教育!,才体现了教育的本真和本质!。时代呼唤本真,呼唤真实受教,呼唤“真学真懂真悟真会”,而且兴趣盎然,意犹未尽才好。也许淡化一些“实效”而多一些兴趣、幽默、闲暇、游戏,课堂的品位会更高,更受孩子们欢迎!生态课堂、绿色课堂、快乐课堂、魅力课堂才是我们这个时代更要呼唤的绿色教育,这些课堂高于“高效课堂”,应成为我们教育工作者的最高追求!

相对于绿色课堂来说,我们认为桌椅如何摆放,四周挂满黑板只是一种外在形式,35+10仍旧只是外形调整,真正的教育是唤醒,唤醒孩子的学习欲望、创造动力,唤醒孩子们的道德良知,养成良好规范道德自觉,唤醒教师的创业激情,三大唤醒一起打造最真实最有效果最有底蕴魅力的课堂,这是我们当今教育工作者的使命。

教育要打假,要防止张悟本式的过分炒作与包装!要尊重一线老师的劳动、一线校长的劳动,不能听风便是雨,更不能急于求成,急功近利,肤浅理解,蜻蜓点水,依葫芦画瓢,完全照搬。而是要结合本校实际、学情,走自己的路,开自己的花!杜郎口模式绝不是唯一,更不是最好!

二、关于特色办学的几点反思。

有时我们在思考这样几个问题:

1、学校办好了,办得规范即可,为什么还要煞费苦心的追求办学特色?

2、什么是真正的办学特色?一两个特长项目、特长学科、一批特长生输送出去,是否就是办学特色了?

3、如何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通过讨论,我们认为:规范办学是现代办学的基本性要求,特色办学是办学的高端要求,是现阶段新时代要求,是防止千校一面的必然趋势,是教育工作者对学生的更多奉献,是对办好学校的更高追求,对一个平庸校长来说是“份外工作”,对优秀校长来说,则是“份内”职责。但是办学特色一定要缘于内需,基于校情,服务于师生成长。那种装点门面,剽窃他人,为特色而特色,“特色”与本校师生生活学习两张皮的做法,貌似有特色了,却会短命,行而不远!只有深入挖掘本校历史、地理、文化、师资诸方面的优势、底蕴、特殊之处,精心提炼,并经过全体师生参与,深切认同了,物我合一,走进师生生活学习了,渗透了无形无声的教育,才是有生命力的。

三、关于幸福校园的几点做法。

当前,提高公民幸福指数被鲜明的提了出来。办好学校要全心全意依靠教师,要依靠教师就要真心实意关心教师,把提升教师幸福指数作为校长工作的重点工作。在当前这种机制体制和氛围下,作为一校之长,能量十分有限,尽管很难,也要知难而进,积极构建教师幸福工作的乐园、坚守高尚精神生活的家园,想千方设百计,不遗余力调动教师工作热忱。

1、打破应试教育的壁垒,降低狭隘的分数观对教师们的过高要求,要“跳起来摘桃子”,防止目标过高对教师工作积极性的挫伤。要适当调整办学目标,修正应试教育大环境下唯分是举的质量观。

2、认真分析学情师资力量,为学校办学科学定位。要调整校际竞争策略,学会“不走寻常路”,差异发展,个性发展,特色发展,做到“敌无我有,敌有我优,敌优我特”。

3、启动“名家”工程,促进教师全面成长。对老教师鼓励他们成长为“专家”、“名师”,对青年教师提出近期和中长期奋斗目标,并加强检测,督促他们不断进步。

4、加强校务公开,以三公促三零,即公开、公平、公正,实现学生零事故、家长零投诉、职工零信访。

5、关爱教师身心和生活,提高福利待遇。

6、给教师更多的荣誉。

7、不断的更新教师精神食粮。

8、加强教师心理辅导。

下载在全市农村学校校长培训班上的交流发言word格式文档
下载在全市农村学校校长培训班上的交流发言.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在组织人事培训班上的交流发言

    扬鞭奋蹄,全力开创党建工作新局面 我来自京山 xx镇,作为学员代表在此交流发言,倍感荣耀,倍感责任重大。我汇报的题目是《扬鞭奋蹄,全力开创党建工作新局面》。本次培训,正值春暖花......

    农村校长培训班上的讲话

    农村校长培训班上的讲话 第一块,我先谈谈我们校长队伍的现状。当然了,谈的不一定都切合实际,就请各位校长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吧。 今天在座的有我们两个乡镇的校长,从今天来看,年轻......

    在挂职锻炼校长班上的发言

    精选范文:在挂职锻炼校长班上的发言(共2篇)各位校长:又见面了。因为路况不熟悉,再加今天上午上课到十二点多钟,才从广州匆忙赶来,因此迟到了,先向大家表示歉意。 人海茫茫,相......

    在培训班上的发言材料

    在培训班上的发言材料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早上好。今天,我们非常荣幸的坐在浙江大学这座高等学府参加业务知识培训班,我代表在坐的各位来自甘肃省甘南州的学员们,向......

    市委书记在省委党校培训班上的交流讲话发言

    市委书记在省委党校培训班上的交流讲话提纲一、强化政治引领,切实在把好政治方向上下功夫1.要坚定理想信念2.是凝聚发展共识3.是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二、坚持正确导向,切实在选人用......

    在基层党组织书记培训班上的交流发言

    在基层党组织书记培训班上的交流发言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按照会议安排,下面,我围绕“持续发力深化党风廉政建设”主题作交流发言,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公司系统现有党支部*......

    在区委素质提升专题培训班上的交流发言材料

    在区委素质提升专题培训班上的交流发言材料特兴镇党委书记:杨道华有幸参加了这次旨在提升党政主要负责人驾驭全局能力、处理急难险重问题能力、媒体应对能力、领导创新能力等......

    在乡镇党委书记集中专题培训班上座谈交流发言(★)

    在全省乡镇党委书记集中专题培训班上学习小结根据组织安排,本人参加了全省乡镇党委书记集中专题培训。这次培训时间虽然很短,仅一周时间,学习虽即将结束,但通过培训,使我们每位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