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乐山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乐山市人民政府信访事项复查复核实施细则的
乐山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乐山市人民政府信访事项复查复核实施细则的通知 乐府发〔2008〕38号
各区、市、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市级各部门:
现将《乐山市人民政府信访事项复查复核实施细则》印发你们,请照此执行。
乐山市人民政府信访事项复查复核实施细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规范市级信访事项复查、复核工作程序,引导信访人依法按程序信访,保护信访人的合法权益,维护信访秩序,根据国务院《信访条例》、《四川省人民政府规范省级信访事项复查复核暂行办法》的有关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 信访人不服市政府所属部门或县(市、区)政府作出的信访事项处理意见、复查意见,向市政府申请复查或复核的,按照本细则规定办理。
第三条 信访事项复查复核机构及其工作人员从事复查复核活动,应当恪尽职守、秉公办事,查明事实、分清责任,宣传法制、教育疏导,及时妥善处理,不得推诿、敷衍、拖延。第四条 信访人在信访事项复查复核过程中应当遵守法律法规,不得损害国家、社会、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权益,自觉维护公共秩序和信访秩序。
第五条 乐山市人民政府信访事项复查复核委员会是市政府对信访事项进行复查复核的综合协调机构,受理信访人不服市政府所属部门、县(市、区)政府作出的信访事项处理意见或复查意见请求市政府复查或复核的信访事项。
市人民政府信访事项复查复核委员会履行以下职责:
(一)受理、办理应由市政府复查复核的信访事项;
(二)责成市直部门对有关信访事项进行复查复核;
(三)对涉及两个或两个以上行政机关处理的信访事项,以及其他重大、复杂、疑难的信访事项,直接协调办理或指定有关行政机关办理;
(四)指导、检查和监督全市信访事项复查复核工作,对在复查复核工作中失职、渎职的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向有关行政机关提出行政处分的建议;
(五)承办市政府交办的其他有关事项,并向其报告工作。
第六条 市人民政府信访事项复查复核委员会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信访局。市人民政府信访事项复查复核委员会办公室(以下简称“市复查复核办”)具体承办市政府信访事项的复查复核日常工作,履行下列职责:
(一)依法受理信访事项复查或复核申请;
(二)向有关组织和人员调查取证,查阅有关文件和资料;
(三)审查信访事项处理意见或复查意见,拟订复查或复核意见;
(四)向信访人和被复查人(被复核人)送达市人民政府信访事项复查复核委员会作出的信访事项复查或复核意见书;
(五)监督被复查人(被复核人)依法履行信访事项复查或复核意见;
(六)负责相关接待、咨询工作;
(七)办理市人民政府信访事项复查复核委员会交办的其他工作。第七条 信访人请求信访事项复查或复核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是不服信访事项处理意见或复查意见的信访人;
(二)有具体的请求事项和事实根据;
(三)在《信访条例》规定的期限内提出;
(四)属于《信访条例》规定的信访事项复查复核范围;
(五)属于市人民政府信访事项复查复核委员会管辖。
第八条 信访人请求信访事项复查或复核,应当向市复查复核办提交下列材料:
(一)信访事项复查或复核申请书。申请书应当载明信访人的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有效证件的名称及号码、家庭住址、工作单位、联系方式、请求时间、对原答复意见不服的理由、事实和具体的复查(复核)请求;
(二)信访事项办理或复查机关的处理意见或复查意见;
(三)身份证明和其他材料。
第九条 信访人申请信访事项复查、复核,一般应当采用书信、传真、电子邮件等书面形式;采用书面形式有困难的,可以口头申请,市复查复核办应当按照本细则第八条第一项规定事项,当场制作复查、复核申请笔录,并由信访人签字或盖章确认。
信访人采用走访形式提出信访事项复查、复核申请的,应当到市复查复核办设立或指定的接待场所提出。
多人提出同一信访事项复查、复核申请的,应当推选代表,代表人数不得超过5人。第十条 市政府信访事项复查复核按照下列程序办理:
(一)接收申请。市复查复核办收到信访人的信访事项复查复核申请后,应当填写信访事项复查复核申请登记表一式二份,一份附卷,一份交信访人。
(二)受理。市复查复核办负责信访事项复查复核申请的初步审查。对符合复查(复核)条件的,在5日内向信访人出具受理告知单。需要补充有关材料的,可要求信访人在合理时间内补充,所需时间不计入受理期限。对不符合复查复核条件的,不予受理并书面告知信访人;对行政机关(或工作机构)未按逐级办理原则作出办理或复查意见的,经请示市人民政府信访事项复查复核委员会同意后,将有关信访事项发回该行政机关(或工作机构),由其转交对该信访事项有权处理的最低一级行政机关办理(或复查)。
(三)答复。市复查复核办受理复查复核申请后,应当及时向被复查(复核)人送达提出答复通知书以及复查复核申请书(笔录)复印件。被复查(复核)人应当自收到提出答复通知书之日起5日内提出书面答复,并提交当初作出处理、复查意见的证据、依据和其他有关材料;逾期未答复或未按规定提交相关材料的,可以视为该处理、复查意见没有证据、依据。
(四)审查。对诉求明确、事实清楚、依据充分的,可采取书面形式进行审查。对原办理或复查意见正确的,应予维持;原办理或复查意见与信访人所提供事实依据明显不同的,应重新调查,或委托有关部门进行调查,也可退回并责成原承办机关重新办理或复查;对原办理意见明显错误的,应直接予以纠正;对情况复杂、牵涉面广、处理难度大的,由市人民政府信访事项复查复核委员会协调组织市级相关部门进行复查(复核)。
(五)作出复查(复核)意见。审查完毕后,由市复查复核办拟订复查(复核)意见书,报市人民政府信访事项复查复核委员会负责同志审批;经审批同意后,出具正式的复查复核意见书,加盖“乐山市人民政府信访事项复查复核专用章”。复查(复核)意见书应当在收到信访人的复查复核申请之日起30日内作出,一式三份,一份由市复查复核办交信访人,一份交被复查(复核)人,一份存档。
第十一条 信访事项复查复核的其他规定:
(一)信访人请求信访事项复查(复核)的,应当自收到县(市、区)政府或者市政府所属部门信访事项处理(复查)意见之日起30日内提出;逾期提出的,视为自行放弃请求复查(复核)权利,原处理(复查)意见即为信访终结意见。
(二)复查(复核)意见作出前,信访人要求撤回复查(复核)申请的,经说明理由,可以撤回;信访人撤回申请的,不得再以同一事实和理由提出复查(复核)申请,原信访处理(复查)意见即为信访终结意见。
(三)复查复核机构办理复查、复核事项,应当听取信访人陈述事实和理由,并要求被复查(复核)人、有关组织和人员说明情况,提供相关依据和材料。对重大、复杂、疑难的复查复核事项,信访人申请听证或者复查复核机构认为有必要听证的,可以举行听证。听证按《四川省行政机关信访事项听证暂行办法》的规定进行。听证所需时间不计入复查、复核时间。经过听证的意见可以依法向社会公示。
(四)市人民政府信访事项复查复核委员会责成市级部门对有关信访事项进行复查复核的,承办部门应当在规定的时间内办理完毕并将办理结果报市复查复核办。
(五)复核意见为信访终结意见。信访人对复核意见不服,仍以同一事实和理由提出投诉请求的,各级人民政府信访工作机构和其他行政机关不再受理。
(六)复查(复核)意见书应当直接送达信访人。直接送达复查(复核)意见书有困难的,可以邮寄送达。直接送达信访人而被拒绝接收的,留置送达,并在复查(复核)办理卷宗中将情况予以记录。邮寄送达应当采用挂号信或特快专递等方式送达,并保留邮寄存根。受送达信访人下落不明或用本办法规定的其他方式仍无法送达的,公告送达。送达完毕后,复查(复核)的有关材料由市复查复核办归档保管。
(七)本细则关于5日、30日的规定是指工作日,不含节假日。
第十二条 信访复查复核机构、相关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造成严重后果的,对负有直接责任和领导责任的人员,依照监察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信访局《关于违反信访工作纪律处分暂行规定》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对依法应该受理的复查、复核申请不予受理或未在规定期限内书面告知信访人是否受理的;
(二)推诿、拖延办理复查复核事项的;
(三)拒不履行复查、复核意见的;
(四)其他违反信访工作纪律的行为。
第十三条 信访人对信访终结意见不服,仍然以同一事实和理由重复或者越级信访的,有关机关应对其进行劝阻或批评教育;违反治安管理规定的,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四条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和市政府各部门信访事项复查复核,可以参照本细则规定执行。
第十五条 本细则应用中的具体问题,由乐山市人民政府信访事项复查复核委员会负责解释。第十六条 本细则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二〇〇八年八月二十七日
第二篇:内江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内江市人民政府信访事项市级复查复核实施
内江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内江市人民政府信访事项市级复查复核实施.txt52每个人都一条抛物线,天赋决定其开口,而最高点则需后天的努力。没有秋日落叶的飘零,何来新春绿芽的饿明丽?只有懂得失去,才会重新拥有。内江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内江市人民政府信访事项市级复查复核实施细则》(试行)的通知
内府发〔2009〕19号
信息内容: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级各部门:
《内江市人民政府信访事项市级复查复核实施细则》(试行)已经市五届人民政府第89次常务会议审定,现印发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〇〇九年四月二十七日
内江市人民政府信访事项市级复查复核
实施 细 则(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信访事项市级复查复核工作,维护正常信访秩序,保护信访人合法权益,根据国务院《信访条例》和《四川省人民政府规范省级信访事项复查复核暂行办法》、《四川省人民政府信访事项省级复查复核实施细则》(试行)等有关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 本细则适用于信访人不服县(区)人民政府,或市政府工作部门作出的信访事项处理意见或复查意见,向市人民政府提出复查或复核请求的信访事项。
第三条信访事项复查复核工作坚持分级负责、逐级受理,谁主管、谁负责,依法、及时、就地解决问题与疏导教育相结合,实事求是、依法行政、有错必纠的原则。
第四条内江市人民政府成立信访事项复查复核委员会(以下简称市复查复核委员会),负责信访事项市级复查复核工作,履行以下职责:
(一)受理、办理应由市人民政府复查复核的信访事项;
(二)组织协调市政府相关工作部门对信访事项进行复查复核;
(三)对涉及两个及以上行政机关处理的信访事项,以及其他重大、复杂、疑难的信访事项,直接协调办理或指定有关行政机关办理;
(四)指导、检查和监督全市信访事项复查复核工作,对工作中失误、渎职的行政机关工作
人员,向有关行政机关提出行政处分建议;
(五)承办市人民政府交办的其他有关信访事项。
第五条市复查复核委员会下设办公室(以下简称市复查复核办),设在市政府信访局,具体
承办信访事项复查复核的日常工作:
(一)依法受理信访事项复查或复核请求;
(二)查阅有关文件和资料,要求原办理或复查机关移送案卷;
(三)审查信访事项原办理或复查机关作出的处理意见或复查意见,提出复查意见或复核意
见;
(四)向信访人和原办理或复查机关送达市复查复核委员会作出的信访事项复查意见书或复
核意见书;
(五)监督原办理或复查机关依法履行市复查复核委员会作出的信访事项复查或复核决定;
(六)负责相关接待、咨询工作;
(七)监督和指导相关承办部门严格按照《信访条例》和本细则的规定开展复查或复核工作;
(八)承办市复查复核委员会交办的其他工作。
第二章申请与受理
第六条信访人不服信访事项处理意见或复查意见,应按下列规定逐级提出复查或复核请求:
(一)不服县(区)政府工作部门作出的信访事项处理意见,向县(区)人民政府,或市政府相
关部门提出复查请求;
(二)不服县(区)人民政府作出的信访事项处理意见或复查意见,向市人民政府提出复查或
复核请求;
(三)不服市政府工作部门作出的处理意见或复查意见,向市人民政府,或按有关规定向省
政府相关部门提出复查或复核请求;
(四)不服垂直管理机关作出的处理意见或复查意见,按有关规定向该机关的上一级主管机
关提出复查或复核请求。
当信访人可向两个机关提出同一复查或复核请求时,信访人只能向其中一个机关提出。
第七条信访人请求信访事项复查或复核应同时符合下列条件:
(一)属不服信访事项处理意见或复查意见的当事人或其代表人(多人对同一答复意见不服并
有共同的复查或复核请求的,应推选不超过5人的代表提出);
(二)有具体的请求事项和事实根据;
(三)在收到处理意见或复查意见之日起30日内提出;
(四)属《信访条例》第十四条规定的可向有关行政机关提出的信访事项;
(五)请求的信访事项应当与其原处理或复查的信访事项一致,且已由原办理或复查机关作
出书面处理意见或复查意见;
(六)属市复查复核委员会受理范围。
第八条信访人请求复查或复核,应以书面形式提交复查或复核申请(申请人应在复查或复核
申请书上签名或盖章),并出具相关身份证明。申请书应当载明信访人的基本情况(姓名、性
别、出生年月、家庭住址、工作单位、联系方式等)和不服原处理意见或复查意见的理由、事实、依据以及具体的复查或复核请求,并附相应的证据等相关材料。
复查请求应附原办理机关信访事项处理意见书的原件或复印件;复核请求应附原复查机关信
访事项复查意见书和原办理机关信访事项处理意见书的原件或复印件。
第九条市复查复核办负责对信访人提出的复查或复核请求是否符合受理条件进行审查。对
符合条件决定受理的,应在收到申请之日起5日内向信访人出具《信访事项复查(复核)受理
告知书》;需补充材料的,可要求信访人在10日内补充必要材料,所需时间不计入受理期限。
对行政机关未按逐级办理原则作出处理意见或复查意见的,经市复查复核委员会同意,将有
关信访事项发回该行政机关,由其转交对该信访事项有权处理的最低一级行政机关处理或复
查。对不符合条件的,不予受理,并在5日内向信访人出具《不予受理信访事项复查(复核)
告知书》。
第十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予受理:
(一)超过规定时限提出复查或复核请求的;
(二)信访事项已经受理或正在办理的;
(三)复查请求无原办理机关出具的处理意见书,复核请求无原复查机关出具的复查意见书
和无原办理机关出具的处理意见书的;
(四)请求复查或复核的信访事项,与其原处理或复查的信访事项不一致的;
(五)信访人已认可原处理意见或复查意见的;
(六)越级向市复查复核委员会提出复查或复核请求的;
(七)信访问题已按程序终结的;
(八)属于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职权范围内的;
(九)依法应当或已经通过诉讼、仲裁、行政复议等途径解决的;
(十)其他依法不予受理的情形。
第三章办理
第十一条信访事项复查意见书或复核意见书应当在收到信访人的复查或复核申请之日起
30日内作出,复查复核期间举行了听证会、鉴定或勘验的,所需时间不计算在内。
(一)组织复查或复核工作组。市复查复核办应在受理复查或复核申请后,及时将受理相关
情况告知原办理或复查机关,要求其限期提交信访事项处理意见书或复查意见书及相关证据、依据和案卷等资料。市复查复核办根据信访事项所涉机关,提出由市复查复核委员会相关成员牵头召集市政府相关工作部门组成复查或复核工作组的建议,报请市复查复核委员会主任
审定后,由市政府相关工作部门按程序开展工作。
重大、复杂、疑难、敏感的信访事项,报请市复查复核委员会主任指定一个具体单位牵头组
成复查或复核工作组。
(二)书面审查。复查或复核工作组应认真审阅信访人复查或复核申请,审查原办理或复查
机关采用的证据、依据及工作程序、答复意见等,确定是否需要重新调查取证。
(三)调查取证。需要重新调查取证的,复查或复核工作组应适时开展调查取证工作。必要
时,可要求信访人、有关组织和人员说明情况,并向其他组织和人员调查。
对信访人提出听证申请或重大、复杂、疑难的信访事项,经复查或复核工作组研究同意,可
按程序举行听证会。经过听证的意见可依法向社会公示。
(四)提出建议意见。复查或复核工作组牵头部门应在规定期限内,协调督促各参与部门就
本部门负责书面审查和调查核实的内容,形成结论性意见,并在此基础上汇总形成调查报告,按下列规定草拟复查意见书或复核意见书,填写《信访事项复查(复核)结案审批表》,报市复
查复核委员会审批。
1、原处理意见或复查意见认定事实清楚、证据确凿、适用依据正确、程序合法、处理恰当的,建议予以维持;
2、原处理意见或复查意见存在主要事实不清、证据不足,适用依据错误,违反法定程序,超
越或滥用职权,处理明显不当等问题之一的,建议予以撤销或变更、责成原办理或复查机关
重新处理或复查。
(五)审定答复意见。复查或复核工作组草拟意见经市复查复核办初审(涉及法律问题提交市
政府法制办公室审核),呈报市复查复核委员会主任审签,出具复查意见书或复核意见书,加
盖“内江市人民政府信访事项复查复核专用章”。
对重大、复杂、疑难、敏感以及复查意见或复核意见与原处理意见或复查意见不一致的信访
事项,其复查意见或复核意见报请信访所涉事项的市政府分管领导审定后,呈报市复查复核
委员会主任审签。
需由多方参与审议的复查或复核信访事项,市复查复核委员会应当适时召集成员单位、临时
成员单位共同审定。必要时,可邀请有关专家参加。
第十二条责令重新处理或复查的,市复查复核委员会应告知信访人,原办理或复查机关应
在30日内重新作出处理意见或复查意见。重新作出的处理意见或复查意见应及时报市复查复
核办备案。
第四章答 复
第十三条市复查复核委员会作出的《信访事项复查(复核)意见书》应在5日内直接送达信
访人,信访人应在《信访事项复查(复核)意见书送达回执单》上签字。直接送达有困难的,可邮寄送达,或委托原办理或复查机关、申请人居住地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送达。送
达被拒绝接收的,可留置送达。受送达信访人下落不明或用以上方式无法送达的,可公告送
达,60日后视为送达。送达完毕后,复查或复核有关资料由市复查复核办归档保管。《信访
事项复查(复核)意见书》应分别抄送省级相关部门、本级复查或复核参与部门,发原办理或
复查机关。
原办理或复查机关应当全面落实市复查复核委员会作出的复查或复核决定,积极做好信访人的政策解释、思想疏导工作,并将落实情况及时反馈市复查复核办。信访人居住地乡镇人民
政府(街道办事处)或相关责任单位应当积极做好信访人的稳定工作。
第五章终 结
第十四条有本细则第十条第(五)款情形和下列情形之一的,该信访事项处理程序终结:
(一)信访事项已依法作出复核意见,并已将复核意见送达信访人的;
(二)信访人对原处理意见或复查意见不服,但在规定时限内未提出复查或复核请求的;
(三)信访人对原处理意见不服,应当通过行政复议、行政诉讼、行政仲裁解决或已进入司
法程序,信访人不能再依照信访程序提出复查或复核请求的;
(四)依据国务院法制办公室、国家信访局规定,对2005年5月1日前已办结信访事项,信访人不能提出新的事实和理由的;
(五)其他应当依法终结的情形。
第十五条市复查复核委员会应及时将信访事项的复核意见通报相关行政机关备案。
第十六条信访事项终结后,仍拒不接受复查复核意见,继续无理缠访闹访的,由信访人所
涉县(区)、部门或相关责任单位带回,劝其息诉罢访;坚持无理缠访闹访,扰乱社会秩序的,由公安机关依法处理。
第六章附 则
第十七条本细则有关“5日”、“10日”等时间规定是指工作日,不含节假日。
第十八条将市政府工作部门和县(区)人民政府复查复核工作,纳入全市信访工作综合目标
考核。对在信访事项复查复核工作中,不依法履行职责,造成恶劣影响和严重后果的责任单
位和责任人,由市复查复核委员会按监察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信访局《关于违
反信访工作纪律处分暂行规定》等有关规定,提请有关行政机关追究责任。
第十九条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工作部门可依据本细则制订本地本部门的具体工作
细则。非政府序列部门或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信访事项复查复核工作参照本细则执行。
第二十条本细则自2009年6月1日起施行
第三篇:攀枝花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攀枝花市人民政府规范市级信访事项复查复核
攀枝花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攀枝花市人民政府规范市级信访事项复查复核暂行办法的通知
攀府发〔2009〕33号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级各部门,各企事业单位:
现将攀枝花市人民政府规范市级信访事项复查复核暂行办法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九年九月十六日
攀枝花市人民政府
规范市级信访事项复查复核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市级信访事项的复查复核工作,建立健全复查复核工作机制,进一步规范信访秩序,更好维护信访人的合法权益,根据国务院《信访条例》、《四川省人民政府规范省级信访事项复查复核暂行办法》(川府发〔2008〕19号)、国务院法制办公室、国家信访局《对<信访条例>第三十四条、第三十五条中“上一级行政机关”的含义及<信访条例>适用问题的解释》(国法函〔2005〕253号)、《四川省人民政府规范省级信访事项复查复核实施细则(试行)》(川办函〔2008〕210号)相关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暂行办法。
第二条 信访事项复查复核工作应坚持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谁主管谁负责,依法、及时、就地解决问题与疏导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第三条 攀枝花市信访事项复查复核委员会承担市政府信访事项复查复核工作,并履行以下职责:
(一)受理、办理应由市政府复查复核的信访事项;
(二)责成县(区)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对有关信访事项进行复查复核;
(三)对涉及两个或两个以上行政机关处理的信访事项,以及其他重大、复杂、疑难的信访事项,直接协调办理或指定有关行政机关办理;
(四)指导、检查和监督全市信访事项复查复核工作,对在复查复核工作中失职、渎职的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向有关行政机关提出行政处分建议;
(五)承办市政府交办的其他有关事项,并向其报告工作。
第四条 市信访事项复查复核委员会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政府信访局,具体负责市级政府信访事项复查复核的日常工作:
(一)依法受理信访人向市政府提出的信访事项复查或复核申请;
(二)向有关组织和人员调查取证,查阅有关文件和资料;
(三)审查信访事项处理意见或复查意见,并提出复查或复核意见;
(四)向信访人和被复查人或被复核人送达市政府信访事项复查复核委员会作出的信访事项复查或复核决定书,有针对性地进行思想疏导工作;
(五)监督被复查人或被复核人依法履行信访事项复查或复核意见;
(六)负责相关接待、咨询工作;
(七)承办市政府信访事项复查复核委员会交办的其他工作。
第二章 复查(复核)申请的提出
第五条 提出信访事项复查(复核)申请的信访人为申请人,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一)与信访事项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
(二)不服信访事项处理(复查)意见的;
(三)有具体的复查(复核)请求事项和事实根据的;
(四)属于信访事项复查(复核)范围,并且无法通过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等其他法定途径得到解决的;
(五)属于市人民政府信访事项复查复核委员会管辖的。
第六条 申请人申请复查(复核)应当自收到办理机关的书面答复之日起30日内提出,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正当事由耽误申请期限的,申请期限自障碍消除之日起继续计算。
信访人在规定时限内未提出复查(复核)请求的,视为放弃请求复查(复核)的权利。
第七条 申请人申请信访事项复查(复核)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一)身份证明(包括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有效证件);
(二)信访事项复查(复核)申请书。一般应采用书面方式申请,以口头形式申请的,工作人员应当当场制作申请笔录,代为填写《信访事项复查(复核)申请表》,并经申请人确认、签名;
(三)原办理机关对信访事项作出处理(复查)的书面答复意见原件;
(四)相关证据、依据和其他材料;
(五)申请人委托代理人提出申请的,应当提交授权委托书、代理人身份证明等相关材料,代理人不得超过2人;
(六)多人对处理(复查)意见不服的,应当推选代表提出申请、填写申请书和提供授权委托书,代表不得超过5人。
第八条 信访复查(复核)申请书应当载明下列事项:
(一)申请人的姓名、性别、年龄、民族、工作单位、户籍所在地或经常居住地、联系方式;
(二)有效证件的名称、号码;
(三)申请复查(复核)的具体事项;
(四)请求事项的事实、理由与依据;
(五)申请人签名和申请时间。
第九条 申请人提出复查(复核)请求,应遵循逐级信访的原则,不得越级提出。
属已撤并机构的信访事项,由继续行使职权的行政机关受理,申请人不服处理意见的,可向属地政府或上级政府相关工作部门提出复查复核请求。职责不清的,由市政府复查复核办公室指定受理机关。
第三章 复查(复核)申请的受理
第十条 市信访事项复查复核委员会办公室,应当按照下列程序受理复查(复核)信访事项:
(一)接收登记:收到申请人递交的信访事项复查(复核)申请书,按规定内容核准登记。
(二)形式审查:对申请人提出的信访事项是否符合复查(复核)条件、申请期限及事实依据进行审查。
(三)初审答复:能够当场答复是否受理的,应当当场答复;不能当场答复的,应当自收到信访事项之日起5日内答复申请人,但申请人所留联系方式不清或失效的除外。需补充材料的,可要求申请人在10个工作日内补充必要材料,所需时间不计入受理期限。
第十一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予受理:
(一)申请人提出的复查(复核)事项属于县级以上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职权范围内的;
(二)已经通过和依法应当通过诉讼、仲裁、行政复议等法定途径解决的;
(三)已经受理或者正在办理,并在法定办结时限内的;
(四)不属于复查(复核)机关职权范围内的;
(五)无具体复查(复核)请求和事实依据、不符合复查(复核)申请条件的。
第四章 复查(复核)申请的办理
第十二条 复查(复核)工作人员与提出复查(复核)申请的申请人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应当回避。
第十三条 市政府信访事项复查复核委员会办公室受理复查(复核)申请后,根据信访事项具体内容,履行审批程序,向县(区)政府或市级有关部门交办。
第十四条 县(区)政府或市级有关部门对市信访事项复查复核委员会办公室交办的信访事项,应当按照下列要求办理:
(一)指定专人负责,依法、依政策认真审查,可以听取原办理机关汇报,必要时可以要求申请人、有关单位和人员说明情况。需要进一步核实有关情况的,可以向其他组织和人员调查。对重大、疑难的信访事项,可以召开听证会,查明事实,分清责任。承担审查、调查的工作人员不得少于2人。
(二)按照“事实清楚、定性准确、适用法律法规和政策正确、处理意见恰当、程序规范、手续完备”的标准进行认定,并在20日内作出复查(复核)意见报告。报告由经办人签字,部门领导审核签批后,以本部门文件形式报送市信访事项复查复核委员会办公室。
第十五条 复查(复核)意见报告应当载明:
(一)申请人基本情况、申请的信访事项及具体请求;
(二)原处理(复查)意见;
(三)维持、撤销、变更处理(复查)意见的复查(复核)意见;
(四)认定的事实理由和适用的依据。
原处理(复查)机关不按照上述规定提交案卷材料的,市信访事项复查复核委员会办公室可视为处理(复查)意见证据、依据不足。
第十六条 市信访事项复查复核委员会办公室对复查(复核)意见报告进行审查后,按照下列规定作出复查(复核)意见:
(一)信访事项复查(复核)意见报告事实认定清楚、定性准确、适用法律法规和政策正确、处理意见恰当、程序规范、手续完备的,出具正式的复查(复核)意见书。
(二)信访事项复查(复核)意见报告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责令承办单位重新办理:
1、事实不清、证据不足的;
2、依据不足,适用法律法规政策错误的;
3、违反法定程序的;
4、超越或滥用职权的;
5、处理意见或复查意见明显不当的。
第十七条 市信访事项复查复核委员会办公室责令承办单位重新办理的,该承办单位不得以同一事实或理由作出相同或者基本相同的信访事项复查(复核)意见报告。
第十八条 市信访事项复查复核委员会所作出的复查(复核)意见应当在收到申请人的复查(复核)申请之日起30日内做出。复查(复核)期间进行检验、鉴定和举行听证的,所需时间不计算在内。
第十九条 复查(复核)意见书应当直接送达申请人。直接送达复查(复核)意见书有困难的,可以邮寄送达。直接送达申请人被拒绝接受的,留置送达,并在复查(复核)办理卷宗中将情况予以记录。邮寄送达应当采用挂号信或特快专递等方式送达,并保留邮寄存根。受送达申请人下落不明或用本办法规定的其他方式仍无法送达的,公告送达。送达完毕后,复查(复核)的有关材料由复查复核机构归档保管。
第二十条 被复查(复核)人对市信访事项复查复核委员会作出撤销或者变更信访事项处理(复查)意见的复查(复核)决定应认真履行,并将履行情况报市人民政府信访复查复核办公室。
第五章 终 结
第二十一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该信访事项处理程序终结:
(一)信访事项已依法作出复核意见,并已将复核意见送达信访人的;
(二)申请人对原处理(复查)意见不服,但在规定时限内未提出复查(复核)请求的;
(三)信访人对原处理意见不服,应当通过行政复议、行政诉讼、行政仲裁解决或已进入司法程序,申请人不能再依照信访程序提出复查(复核)申请的;
(四)依据国务院法制办公室、国家信访局规定,对2005年5月1日前已办结信访事项,申请人不能提出新的事实和理由的;
(五)其他应当依法终结的情形。
第二十二条 作出信访事项复核意见的机关应及时将该复核意见通报相关行政机关备案。
第二十三条 信访事项终结后,申请人仍然以同一事实和理由继续信访的,各级信访工作机构和其他行政机关不再受理。责任主体单位应当做好疏导教育和稳定工作,并劝其息诉息访。
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二十四条 被复查(复核)人违反本办法规定,不提交书面答复和相关证据、依据和其他材料,不履行或者无正当理由拖延履行市人民政府信访事项复查复核委员会作出的信访事项复查(复核)决定的,依照《信访条例》第四十三条第一项的规定处理。
第二十五条 申请人申请信访事项复查(复核),捏造歪曲事实、诬告陷害他人,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
第七章 附 则
第二十六条 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的信访事项的复查复核工作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二十七条 本办法有关“5日”“20日”、“30日”的规定是指工作日,不含节假日。其它时限参照《信访条例》规定。
第二十八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攀枝花市人民政府关于规范市、县(区)、乡镇三级信访程序的意见》(攀府发〔2007〕28号)同时废止。
第四篇:攀枝花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攀枝花市人民政府规范市级信访事项复查复核
攀枝花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攀枝花市人民政府规范市级信访事项复查复核.txt16生活,就是面对现实微笑,就是越过障碍注视未来;生活,就是用心灵之剪,在人生之路上裁出叶绿的枝头;生活,就是面对困惑或黑暗时,灵魂深处燃起豆大却明亮且微笑的灯展。17过去与未来,都离自己很遥远,关键是抓住现在,抓住当前。攀枝花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攀枝花市人民政府规范市级信访事项复查复核暂行办法的通知
攀府发〔2009〕33号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级各部门,各企事业单位:
现将攀枝花市人民政府规范市级信访事项复查复核暂行办法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九年九月十六日
攀枝花市人民政府
规范市级信访事项复查复核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市级信访事项的复查复核工作,建立健全复查复核工作机制,进一步规范信访秩序,更好维护信访人的合法权益,根据国务院《信访条例》、《四川省人民政府规范省级信访事项复查复核暂行办法》(川府发〔2008〕19号)、国务院法制办公室、国家信访局《对<信访条例>第三十四条、第三十五条中“上一级行政机关”的含义及<信访条例>适用问题的解释》(国法函〔2005〕253号)、《四川省人民政府规范省级信访事项复查复核实施细则(试行)》(川办函〔2008〕210号)相关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暂行办法。
第二条 信访事项复查复核工作应坚持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谁主管谁负责,依法、及时、就地解决问题与疏导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第三条 攀枝花市信访事项复查复核委员会承担市政府信访事项复查复核工作,并履行以下职责:
(一)受理、办理应由市政府复查复核的信访事项;
(二)责成县(区)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对有关信访事项进行复查复核;
(三)对涉及两个或两个以上行政机关处理的信访事项,以及其他重大、复杂、疑难的信访事项,直接协调办理或指定有关行政机关办理;
(四)指导、检查和监督全市信访事项复查复核工作,对在复查复核工作中失职、渎职的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向有关行政机关提出行政处分建议;
(五)承办市政府交办的其他有关事项,并向其报告工作。
第四条 市信访事项复查复核委员会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政府信访局,具体负责市级政府信访事项复查复核的日常工作:
(一)依法受理信访人向市政府提出的信访事项复查或复核申请;
(二)向有关组织和人员调查取证,查阅有关文件和资料;
(三)审查信访事项处理意见或复查意见,并提出复查或复核意见;
(四)向信访人和被复查人或被复核人送达市政府信访事项复查复核委员会作出的信访事项复查或复核决定书,有针对性地进行思想疏导工作;
(五)监督被复查人或被复核人依法履行信访事项复查或复核意见;
(六)负责相关接待、咨询工作;
(七)承办市政府信访事项复查复核委员会交办的其他工作。
第二章 复查(复核)申请的提出
第五条 提出信访事项复查(复核)申请的信访人为申请人,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一)与信访事项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
(二)不服信访事项处理(复查)意见的;
(三)有具体的复查(复核)请求事项和事实根据的;
(四)属于信访事项复查(复核)范围,并且无法通过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等其他法定途径得到解决的;
(五)属于市人民政府信访事项复查复核委员会管辖的。
第六条 申请人申请复查(复核)应当自收到办理机关的书面答复之日起30日内提出,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正当事由耽误申请期限的,申请期限自障碍消除之日起继续计算。
信访人在规定时限内未提出复查(复核)请求的,视为放弃请求复查(复核)的权利。
第七条 申请人申请信访事项复查(复核)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一)身份证明(包括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有效证件);
(二)信访事项复查(复核)申请书。一般应采用书面方式申请,以口头形式申请的,工作人员应当当场制作申请笔录,代为填写《信访事项复查(复核)申请表》,并经申请人确认、签名;
(三)原办理机关对信访事项作出处理(复查)的书面答复意见原件;
(四)相关证据、依据和其他材料;
(五)申请人委托代理人提出申请的,应当提交授权委托书、代理人身份证明等相关材料,代理人不得超过2人;
(六)多人对处理(复查)意见不服的,应当推选代表提出申请、填写申请书和提供授权委托书,代表不得超过5人。
第八条 信访复查(复核)申请书应当载明下列事项:
(一)申请人的姓名、性别、年龄、民族、工作单位、户籍所在地或经常居住地、联系方式;
(二)有效证件的名称、号码;
(三)申请复查(复核)的具体事项;
(四)请求事项的事实、理由与依据;
(五)申请人签名和申请时间。
第九条 申请人提出复查(复核)请求,应遵循逐级信访的原则,不得越级提出。
属已撤并机构的信访事项,由继续行使职权的行政机关受理,申请人不服处理意见的,可向属地政府或上级政府相关工作部门提出复查复核请求。职责不清的,由市政府复查复核办公室指定受理机关。
第三章 复查(复核)申请的受理
第十条 市信访事项复查复核委员会办公室,应当按照下列程序受理复查(复核)信访事项:
(一)接收登记:收到申请人递交的信访事项复查(复核)申请书,按规定内容核准登记。
(二)形式审查:对申请人提出的信访事项是否符合复查(复核)条件、申请期限及事实依据进行审查。
(三)初审答复:能够当场答复是否受理的,应当当场答复;不能当场答复的,应当自收到信访事项之日起5日内答复申请人,但申请人所留联系方式不清或失效的除外。需补充材料的,可要求申请人在10个工作日内补充必要材料,所需时间不计入受理期限。
第十一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予受理:
(一)申请人提出的复查(复核)事项属于县级以上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职权范围内的;
(二)已经通过和依法应当通过诉讼、仲裁、行政复议等法定途径解决的;
(三)已经受理或者正在办理,并在法定办结时限内的;
(四)不属于复查(复核)机关职权范围内的;
(五)无具体复查(复核)请求和事实依据、不符合复查(复核)申请条件的。
第四章 复查(复核)申请的办理
第十二条 复查(复核)工作人员与提出复查(复核)申请的申请人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应当回避。
第十三条 市政府信访事项复查复核委员会办公室受理复查(复核)申请后,根据信访事项具体内容,履行审批程序,向县(区)政府或市级有关部门交办。
第十四条 县(区)政府或市级有关部门对市信访事项复查复核委员会办公室交办的信访事项,应当按照下列要求办理:
(一)指定专人负责,依法、依政策认真审查,可以听取原办理机关汇报,必要时可以要求申请人、有关单位和人员说明情况。需要进一步核实有关情况的,可以向其他组织和人员调查。对重大、疑难的信访事项,可以召开听证会,查明事实,分清责任。承担审查、调查的工作人员不得少于2人。
(二)按照“事实清楚、定性准确、适用法律法规和政策正确、处理意见恰当、程序规范、手续完备”的标准进行认定,并在20日内作出复查(复核)意见报告。报告由经办人签字,部门领导审核签批后,以本部门文件形式报送市信访事项复查复核委员会办公室。
第十五条 复查(复核)意见报告应当载明:
(一)申请人基本情况、申请的信访事项及具体请求;
(二)原处理(复查)意见;
(三)维持、撤销、变更处理(复查)意见的复查(复核)意见;
(四)认定的事实理由和适用的依据。
原处理(复查)机关不按照上述规定提交案卷材料的,市信访事项复查复核委员会办公室可视为处理(复查)意见证据、依据不足。
第十六条 市信访事项复查复核委员会办公室对复查(复核)意见报告进行审查后,按照下列规定作出复查(复核)意见:
(一)信访事项复查(复核)意见报告事实认定清楚、定性准确、适用法律法规和政策正确、处理意见恰当、程序规范、手续完备的,出具正式的复查(复核)意见书。
(二)信访事项复查(复核)意见报告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责令承办单位重新办理:
1、事实不清、证据不足的;
2、依据不足,适用法律法规政策错误的;
3、违反法定程序的;
4、超越或滥用职权的;
5、处理意见或复查意见明显不当的。
第十七条 市信访事项复查复核委员会办公室责令承办单位重新办理的,该承办单位不得以同一事实或理由作出相同或者基本相同的信访事项复查(复核)意见报告。
第十八条 市信访事项复查复核委员会所作出的复查(复核)意见应当在收到申请人的复查(复核)申请之日起30日内做出。复查(复核)期间进行检验、鉴定和举行听证的,所需时间不计算在内。
第十九条 复查(复核)意见书应当直接送达申请人。直接送达复查(复核)意见书有困难的,可以邮寄送达。直接送达申请人被拒绝接受的,留置送达,并在复查(复核)办理卷宗中将情况予以记录。邮寄送达应当采用挂号信或特快专递等方式送达,并保留邮寄存根。受送达申请人下落不明或用本办法规定的其他方式仍无法送达的,公告送达。送达完毕后,复查(复核)的有关材料由复查复核机构归档保管。
第二十条 被复查(复核)人对市信访事项复查复核委员会作出撤销或者变更信访事项处理(复查)意见的复查(复核)决定应认真履行,并将履行情况报市人民政府信访复查复核办公室。
第五章 终 结
第二十一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该信访事项处理程序终结:
(一)信访事项已依法作出复核意见,并已将复核意见送达信访人的;
(二)申请人对原处理(复查)意见不服,但在规定时限内未提出复查(复核)请求的;
(三)信访人对原处理意见不服,应当通过行政复议、行政诉讼、行政仲裁解决或已进入司法程序,申请人不能再依照信访程序提出复查(复核)申请的;
(四)依据国务院法制办公室、国家信访局规定,对2005年5月1日前已办结信访事项,申请人不能提出新的事实和理由的;
(五)其他应当依法终结的情形。
第二十二条 作出信访事项复核意见的机关应及时将该复核意见通报相关行政机关备案。
第二十三条 信访事项终结后,申请人仍然以同一事实和理由继续信访的,各级信访工作机构和其他行政机关不再受理。责任主体单位应当做好疏导教育和稳定工作,并劝其息诉息访。
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二十四条 被复查(复核)人违反本办法规定,不提交书面答复和相关证据、依据和其他材料,不履行或者无正当理由拖延履行市人民政府信访事项复查复核委员会作出的信访事项复查(复核)决定的,依照《信访条例》第四十三条第一项的规定处理。
第二十五条 申请人申请信访事项复查(复核),捏造歪曲事实、诬告陷害他人,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
第七章 附 则
第二十六条 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的信访事项的复查复核工作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二十七条 本办法有关“5日”“20日”、“30日”的规定是指工作日,不含节假日。其它时限参照《信访条例》规定。
第二十八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攀枝花市人民政府关于规范市、县(区)、乡镇三级信访程序的意见》(攀府发〔2007〕28号)同时废止。
第五篇:乐山市人民政府6令
乐山市人民政府令
第 6 号
《乐山市征地农转非人员安置保障暂行办法》已经2006年4月12日市人民政府第21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发布,自2006年5月1日起施行。
市长 姜晓亭
二○○六年四月二十九日
乐山市征地农转非人员安置保障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城镇化建设进程,维护被征地群众的合法权益,做好征地农转非人员的安置和社会保障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四川省<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办法》、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做好征地拆迁补偿安置工作的紧急通知》(川委发〔2005〕12号)等政策法规,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征地农转非人员,是指在乐山市行政区域内,因土地被依法征收而失去耕地,且已转为城镇非农业户口并应由征地单位予以安置的原农村村民。
本办法所称失地无业农民,是指在法定劳动年龄内(男年满18周岁不满60周岁,女年满18周岁不满55周岁),具有劳动能力,处于失业状态且有就业愿望的征地农转非人员。
第三条 被征地的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以下统称征地费)和征地调节金,统筹用
于失地无业农民的失业保险和征地农转非人员的基本养老保险、最低生活保障等。
第四条 征地农转非人员的安置和社会保障工作,按属地原则由各区、市、县、自治县人民政府负责组织实施。其中,乐山市中心城区城市规划区(以市人民政府1996年2号通告划定范围为界)征地农转非人员的安置和社会保障工作,由市人民政府负责组织实施。市和各区、市、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劳动保障、国土资源、民政、财政等部门,按照法定的职责和本办法的规定,具体办理征地农转非人员安置和社会保障的相关工作。
第二章 失业保险
第五条 全市建立失地无业农民失业登记和失业保险制度。
第六条 失地无业农民可持本人身份证、城镇居民户口簿和所在社区居委会(村委会)出具的失业证明、征地安置协议,到户口所在地就业服务管理机构或者街道(乡镇)劳动保障机构申请办理城镇失业登记。失业登记经办机构依据国务院或省政府征收土地批文审查核实后,对符合条件的免费发给《四川省城镇失业人员失业证》,并在《失业证》备注栏注明“失地无业农民”和征地时间及征地单位。
第七条 全市失地无业农民纳入享受再就业扶持政策范围,积极鼓励其多渠道实现再就业。
失地无业农民持《失业证》、本人身份证、户口簿和所在社区居委会(村委会)出具的需要再就业的证明,向所在街道、乡镇劳动保障机构提出申请,填写《再就业优惠证申请表》,劳动保障机构在3日内完成审查核实工作,经张榜公示5个工作日内无异议的,免费发放《再就业优惠证》。失地无业农民凭《再就业优惠证》享受现行各项再就业扶持政策。
第八条 自2005年12月1日起,凡新产生的按本办法规定参加了基本养老保险的失地无业农民,由征地单位一次性支付每人5000元的补助金,用于失地无业农民参加失业保险,由本人参照城镇企业事业单位失业保险的规定缴纳失业保险费后,享受我省现行失业保险政策规定的相关待遇。
第九条 已参加失业保险的失地无业农民享受失业保险金的最长期限为24个月,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2年的,按实际月份计算。
失地无业农民在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就业的,由用人单位和本人按规定缴纳失业保险费,停止享受失业保险待遇;再次失业的,按照《四川省失业保险条例》的规定享受相应的失业
保险待遇。
第十条 征地农转非人员由有关部门划地供自建、联建(统建)房屋,3人以下户有1个门市且门市面积达到20平方米以上,3人以上户有2个门市且门市面积达到40平方米以上,或者虽无营业门市,但住房面积超过原拆迁主体房屋面积200平方米以上的,视为有就业条件和稳定收入,征地单位不予支付每人5000元的补助金。
失地无业农民领取5000元补助金后,申请并经批准划地供自建、联建(统建)房屋且具有前款所列情形之一的,应事先将已领取的5000元补助金全额退回征地单位。
第三章 基本养老保险
第十一条 2005年12月1日以后新产生的征地农转非人员,按不同年龄段实施基本养老保险或者以其他形式予以安置。
(一)征地农转非时劳动年龄段人员(男年满18周岁不满60周岁、女年满18周岁不满55周岁),经申请并由被征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审核同意,可选择按照本办法规定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不再发给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也可选择货币安置,由征地单位用应付征地费一次性支付每人6000元至14500元,实行自谋职业,不再发给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和其他补助,也不再纳入本办法规定的基本养老保险。
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按以下规定执行:
1、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缴费满15年以上,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后,在当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领取基本养老金,直至死亡。
2、征地单位用应付征地费为其缴纳15年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其标准为:办理农转非手续时按省规定的当年最低缴费基数×省规定的当年城镇个体工商户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比例×15年。
3、社保经办机构按规定为征地农转非人员建立个人帐户。个人可以城镇个体工商户身份(在企业就业的以企业职工身份)继续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缴费与征地单位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合并计算;原以城镇个体工商户或企业职工身份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其参保缴费与征地单位为其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合并计算。
4、续保至法定退休年龄的,享受基本养老金标准为:领取基本养老金时个人帐户储存总额÷本人退休年龄相对应的计发月数+(退休时上一年全省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指数化
月平均缴费工资)÷2×个人累计缴费年限×1%。
征地农转非人员从开始领取基本养老金的次年起,参照相关规定享受基本养老金调整。缴费时间视同参加工作时间,领取基本养老金时间视同退休时间。
征地农转非人员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后,未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死亡的,退还个人帐户中的缴费部分;已达到法定退休年龄,领取基本养老金后死亡的,退还个人帐户中的缴费余额,并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发给规定标准的丧葬费和一次性抚恤金,从死亡次月起停发基本养老金。
(二)征地农转非时已超过法定退休年龄的人员(男年满60周岁以上、女年满55周岁以上),选择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由征地单位按本办法规定为其缴纳养老保险费,从缴费次月起由社保经办机构发给养老金直至死亡;选择货币安置的,用应付征地费一次性支付每人6000元至14500元予以安置。
(三)征地农转非时不满18周岁的人员,实行货币安置,由征地单位用应付征地费直接向其法定监护人一次性发给生活补助费6000元至14500元。
第十二条 商业保险机构经县以上人民政府同意可经办农转非人员养老保险业务。市、县两级政府及相关部门要为商业保险机构开展业务提供必要的政策支持。
第四章 最低生活保障
第十三条 征地农转非人员办理农转非手续后,凡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月人均收入低于当时当地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纳入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范围,按规定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
第五章 管理和政策扶持
第十四条 征地农转非人员安置保障工作实行部门责任制。劳动保障部门负责失地无业农民的就业培训、职业介绍、失业保险,农转非人员的基本养老保险经办管理等工作;国土资源部门负责土地征收及安置保障资金的核定、收缴、支付管理工作;公安部门负责农转非手续办理、补偿安置对象的确定工作;民政部门负责农转非人员城镇最低生活保障工作;财政、审计、监察部门负责安置保障资金的调度、监督管理工作。
第十五条 劳动保障部门及其就业服务管理机构应当将失地无业农民纳入城镇失业人员统一管理,依托基层劳动保障机构,及时掌握其就业和享受社会保障等基本情况,并将其纳
入城镇失业人员和社会保险统计,实行动态管理。
第十六条 市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以及区、市、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应当对失地无业农民开展公开就业服务,免费提供职业介绍和再就业培训。职业培训经费从同级政府的征地调节资金中划拨就业服务管理机构,专款用于征地农转非人员就业培训服务。
第六章 资金保障
第十七条 失地无业农民的失业保险费、征地农转非人员的基本养老保险费等由当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依法统筹管理。
第十八条 市及各区、市、县、自治县人民政府从土地收益中划出不低于10%的资金建立征地调节金,用于承担依法应由国家承担的征地农转非人员的安置和社会保障费用。不足部分,由同级人民政府统筹解决。
第七章 附则
第十九条 农转非人员的年龄以征地公告之日为基准日确定。
第二十条 应当转为非农业户口的农村村民数量,按照被征收的耕地数量除以征地前被征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人均耕地数量计算。转为非农业户口的农村村民的人口年龄结构,应当与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人口年龄结构一致。
征地农转非的安置和社会保障对象必须是被征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农业人口,包括现役的义务兵、在校大中专学生、服刑劳教人员。不参加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分配的“空挂户口”人员,只办理农转非户口手续,不纳入本办法规定的安置和社会保障范围。
第二十一条 实行货币安置的具体金额,按属地原则由市或各区、市、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在本办法第十一条规定的6000元至14500元的幅度内依法确定。
第二十二条 本办法应用中的具体问题,由乐山市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会同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市国土资源等部门负责解释。
新出台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对征地农转非人员安置保障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第二十三条 本办法自2006年5月1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