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在全县工业大会上的讲话[合集]

时间:2019-05-13 23:55:1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86在全县工业大会上的讲话》,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86在全县工业大会上的讲话》。

第一篇:86在全县工业大会上的讲话

共同努力

创造海盐美好明天

——在全县工业大会上的讲话

(2007年6月19日)

同志们:

今天,县委、县政府在这里召开全县工业大会,主要目的是为了进一步推动我县工业健康、快速发展,在全县上下营造合力兴工的良好氛围,把我县的工业经济推上一个新台阶。根据会议的安排,我先作一个发言,最后梁书记还将作重要讲话。

一、我县工业的基础

2006年,我县实现工业产值317亿元,其中县内规模以上企业183亿元。规模以上企业576家,其中3000万元以上83家,1亿以上企业40家。全年生产性投入40亿元。

今年1—5月份,县内规模以上工业累计实现产值113.09亿元,同比增长16.0%;县内工业累计实现产值82.64亿元,同比增长30.8%;全县40强工业企业共完成产值38.4亿元,占县内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46.5%,同比增长43.9%。1—5月份,全县在建项目242个,当年计划总投资39.32亿元。今年实际完成投资15.4亿元,同比增长28.8%。

二、未来5年我县经济发展的总体目标

今年是县委、县政府换届的第一年。县第十二次党代会以及“两会”提出了打造集临港产业基地、文化休闲胜地与 开放和谐福地为一体的“一城三地”的宏伟目标。根据这一目标,我们工业战线提出“五年翻二番、总量超千亿”的奋斗目标,具体来说:

一是工业总量要上新台阶。通过5年的努力,我县工业总产值要突破1000亿元大关。

二是生产性投入要上新台阶。未来五年,全县累计生产性投入350亿元。

三是基础设施建设要上新台阶。未来五年,县开发区和各镇工业功能区累计基础设施投入38亿元,开发面积15平方公里。

四是打造“十百千”工程。“十”就是培育建立起10家产值10亿元以上的企业。“百”就是培育建立起100家产值1亿元以上的企业。“千”就是建立1000家规模以上企业。

五是打造四个百亿产业。就是200亿元的紧固件产业;100亿元的造纸及纸制品产业;100亿元的造船业;100亿元的轻纺业。

三、我县发展工业经济的有利条件

当前,我县发展工业经济,有以下几方面的有利条件: 一是区位优势。杭浦高速与跨海大桥的即将建成,使我县的区位条件将发生根本性的改变,为我县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前景。

二是临港优势。省委、省政府提出发展海洋经济,打造环杭州湾先进制造业基地,为我县充分利用海岸资源,打造 2 临港经济提供了动力。

三是土地资源优势。当前总体上说,土地形势还是非常严峻,我们必须节约用地,把地用好。同时,我们也必须看到,我们现在正在进行的土地围垦,为我们的项目落地提供了土地支撑。

四是人文优势。历届县委、县政府为工业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全县上下积淀的发展热情不断高涨,正在形成一股推动工业经济向前发展的强大力量。

四、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

1、要全面完成“两会”提出的目标。今年,“两会”提出了工业生产性投入44亿元,合同利用外资2.4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亿美元,县外内资12亿元。今年1-5月份, 全县共完成生产性投入15.4亿元,完成计划的35%;合同利用外资10056万美元,完成计划的41.9%,实际利用外资3647美元,完成计划的36.5%;完成县外内资4.89亿元,完成计划的40.8%。我们必须加大力度,确保今年目标的全面完成。同时,我们要积极创造条件,及早提出明年的投入目标。明年,我们能不能确保完成60亿元,力争完成70个亿。

2、抓大项目。只有抓住大项目才能实现明年70个亿的力争目标。大项目将实行经济综合部门的局长联系负责制。凡是1亿元以上的投资项目,均有一名局长负责做联络、跑审批、解难题,推动项目早签约、早落地、是投产。我们现在要抓住这个相对宽松的机遇期,早投入、快投入。

3、抓好项目。什么是好项目,就是投资强度高,能源消耗低,污染排放少,税收贡献大的项目。特别是投资强度,新建的项目一定要提高投资强度。我们提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把复杂问题简单化来看就是建“高产田”,每亩土地上要多投入,高产出。老企业要走更新改造的道路,要实现“零土地”增长,特别是现在要利用好外汇贷款的“限出奖入”政策,加快引进国外先进设备。

4、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要拓宽对高新技术的理解,既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又要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还要善于利用网络把普通产品提升。

5、加大平台建设力度。大项目,大投入,需要平台承载,为此,政府将着力推动各镇、开发区加强平台建设,结合新一轮县域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修编,结合各地产业特色,做好工业功能区的完善与建设。

五、积极创造条件,为工业经济的发展提供支持 今天的工业大会上,各位参会人员都拿到了一份我县《关于着力提升县域工业经济实力的若干政策》。这是一个我县扶持大投入、促进大发展的工业政策。我们把这个政策称为工业20条。同时,我们要在科技及节能减排上出台相应政策。其核心内容主要有:

1、鼓励大投入。投资项目经营期在10年以上,属国家鼓励类的,设备投资达到3000万元(其中:经济开发区新区项目达到6000万元)、其它类的,设备投资达到5000万 元(其中:经济开发区新区项目达到1亿元)的,对新办企业注册资本达到内资3000万元或外资500万美元(其中:经济开发区新区企业达到内资6000万元或外资1000万美元),项目投产后,从下年度起3—5年内享受所得税地方实得部分50%—80%比例的财政奖励,2—3年内享受增值税实得部分50%—80%比例的财政奖励;对现有企业投资扩大生产的,新项目投产后,从下年度起3—5年内享受所得税地方实得增长部分50%—80%比例的财政奖励,2—3年内享受增值税实得增长部分50%—80%比例的财政奖励。新办企业项目投产前,企业利用本县以外生产基地生产的产品,通过新办企业销售的,经申报核准,享受相当于营业税、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地方实得总额50%的财政奖励。

鼓励企业境内外上市,对成功上市的企业可享受最高300万元的奖励。

2、激励快增长。对上年度销售收入达到5000万元以上的企业,通过技改投入加速发展的,可申报进行年度专项奖励,经批准入围企业的营业税、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的地方实得总额增长达到15%的,分段计算享受财政奖励:地方实得总额增长15%-30%之间部分,奖励50%;地方实得总额增长30%以上部分,奖励80%。

3、扶持中小企业。对中小企业实行技改贴息和房租补贴。符合本县产业发展目录、设备投资在200万元以上的技 术改造项目,经批准或备案的,按设备投资额的4%予以奖励;凡经县级以上有关部门认定属采用国内外先进设备技改或采用国际标准技改的,按设备投资额的6%予以奖励。规模以下及新办企业租用标准厂房生产达到规模以上、租期在1年及以上的,一次性给予企业上规模年度每平方米20元的租金奖励。

4、奖励名牌产品。中国名牌、驰名商标和免检产品,将给予一次重奖。对获得中国驰名商标、名牌产品的企业,一次性奖励50万元;对获得国家免检产品的企业,一次性奖励25万元。对企业利用驰名商标、名牌产品、免检产品进一步做大,2年内销售收入增长达到50%的,分别再一次性奖励50万元、50万元和25万元。对于名牌产品同时授予 “县政府质量奖”。对获得浙江省著名商标、名牌产品、知名商号以及商标品牌基地的企业(单位),当年获得国家标准创新奖的企业,当年被新命名为国家级“守合同、重信用”企业、省级诚信示范企业的,等等,政府都给予不同程度的奖励。

5、鼓励科技投入。加大对企业自主创新投入的所得税前抵扣力度,允许企业按当年实际发生的技术开发费用的150%抵扣当年应纳税所得额。对经国家、省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县财政安排专项资金扶持,额度前两年为企业上缴所得税地方留成部分的100%,后五年为50%。对列入国家级重点新产品计划的新产品三年内,经省认定的高新技术产品两 年内,给予专项补助,额度为该产品上缴增值税地方留成部分的100%。对获得国家、省、市科技支持的项目,给予相应配套奖励补助。

6、激励节能减排。对以工程措施实施节能减排的,按照设备或工程量实际投资额的6%给予补助,最高可享受50万元补助;对单位能耗、污染物排放削减量大的,最高可享受50万元的奖励;对超额完成污染物削减任务的,每吨COD和SO2,再给予2万和0.5万元的奖励。

7、表彰6大类的优秀企业。评选年度若干“突出贡献工业企业”、“优秀临港工业企业”、“诚信示范工业企业”、“技术创新工业企业”、“重点出口工业企业”和“十强纳税工业企业”,由县委、县政府统一命名、表彰。“突出贡献工业企业”的主要经营者符合条件的授予年度“优秀企业经营者”称号。

其它还有鼓励加快平台建设、开拓国内外市场等方面的相应扶持政策。希望更多的企业主能够享受到这些政策。

各位领导、同志们,海盐县的发展正处在关键时期,形势催人奋进,事业任重道远。加快发展我县工业经济,着力提升县域工业经济实力,是我县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实施新型工业化战略,积极实施我县“一城三地”发展战略目标的重要一环,让我们以只争朝夕、时不我待的精神和干劲,在县委、县府的正确领导下,大胆创新,积极 进取,务实工作,为加快提升我县工业经济实力而负重拼搏。

第二篇:在全县工业大会上的讲话

我讲三点意见:

一、深入学习领会会议精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县委、县政府的要求和部署上来

工业强县是关系我县经济社会全局的一个大战略,是县委、县政府认真分析国内外发展态势,准确把握我县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审时度势、高瞻远瞩、深思熟虑、集思广益,经过深入调查研究,从实际出发作出的重大决策。这是我县发展思路的重大创新,是我县经济工作重点的重大调整。这次会议,是实施工业强县战略的一次总动员和总部署,书记的重要讲话站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强调了实施工业强县战略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指出工业化是实现现代化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工业是实现三次产业加快提速、协调发展的关键,我县发展的差距在工业,潜力在工业,希望也在工业,提出了实施工业强县战略的总体要求、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讲话高屋建瓴、总揽全局,是我县实施工业强县战略的纲领性文件。县长的重要讲话充分肯定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县工业发展取得的成绩,要求全面落实省委决策部署,坚定不移地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努力扩大有效投资,加快推进结构调整和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强化措施狠抓落实,不断提高实施工业强县战略的执行力。讲话内涵丰富,重点突出,要求明确,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坚决贯彻落实。

全省工业发展大会的召开,拉开了实施工业强县战略的序幕,吹响了向工业强县进军的号角,加快我县工业化进程已刻不容缓,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已水到渠成,我县工业蓄势待发,充满希望。各级各部门和企业要深刻认识实施工业强县战略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更加自觉地肩负起实施工业强县战略的责任和使命,牢固树立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增强机遇意识,忧患意识,深刻领会战书书记和克志省长的重要讲话精神,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县委、县政府对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的分析判断上来,统一到县委、县政府对实施工业强县战略的决策部署上来,切实增强贯彻落实这次会议精神的自觉性、坚定性,以坚定的决心和必胜的信心,举全省之力,真抓实干,急起直追,揭开工业发展的新篇章,奋力推进全省发展的新跨越。

二、正确把握若干重大关系,确保工业强县战略的顺利实施

这次会议,大家畅所欲言,经过热烈而充分的讨论,提出了很多很好的意见和建议,特别是在工业发展若干重大关系的认识和把握上,进一步形成了共识,概括起来,就是要正确把握好五大关系。

第一,关于加快工业发展与三次产业协调发展的关系。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需要努力实现三次产业协调发展。但是,从发达国家和先进地区的经验看,在不同历史阶段,三次产业有着不同的地位和作用。一般而言,在传统农业社会,第一产业是发展的主体和主导;在工业社会,工业是发展的主体和主导;在后工业化社会,服务业则会成为经济的主体和主导。我县今年人均gdp有望达到1700美元,这意味着我县正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工业是促进三次产业良性互动的核心枢纽,上带一产、下促三产,抓工业就抓住了“牛鼻子”。重农必须强工,农业是基础,工业是主导,主导不力,基础就不牢。“三农”问题的解决,根本性、主导性的力量是工业化。离开了工业化,就农业谈农业是没有出路的,解决“三农”问题是没有希望的。农业产业化实质上是农业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只有在工业化的推动下才能做强做大。贯彻“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前提是要有强大的工业支撑。没有工业的大发展,财力上不去,“反哺”、“支持”就难以实现。同时,工业的发展又可为第三产业提供广阔的空间,必然带动第三产业的大发展,促进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增强活力,促进运输、商贸、咨询、中介、餐饮、房地产等行业加快发展。就是通常认为与工业发展关系不大的旅游业,实际上也和工业有很大的关系,起码需要工业生产旅游商品,提升旅游附加值。所以,要实现“富民兴县”,在相当长的时期内,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工业经济,必须靠做大做强工业经济带动三次产业全面提速协调发展。

第二,关于加快工业发展和城镇化的关系。

工业化和城镇化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两个轮子,缺一不可。国内外的发展经验表明,工业化和城镇化相辅相成,互为驱动。工业化推进速度越快,城镇化率就越高。我县是一个西部欠发达的民族地区,发展基础和条件比我县好不了多少,但是这几年为什么能够迅速崛起呢?主要是从工业突破和赶超的,依靠大项目、大品牌带动。今年我县的经济总量可进入全国“万亿俱乐部”。工业化的快速发展,极大地带动了城镇化进程,2011年内蒙古城镇化率达到了53.4%,为西部最高。从一般经验看,在工业化前期,处于城镇化低速发展阶段;工业化中期,处于城镇化高速发展阶段;后工业化阶段,处于城镇化进程放缓阶段。当前我县仍处于工业化初期,工业化率和城镇化率落后全国15年以上,导致了经济社会的全面落后。现在不少地方城市拓展很快,但产业发展慢,这是一个带普遍性的问题。没有工业发展,产业“空心化”,城市建得再漂亮也只是个“空壳”,是座“死城”。可以这么说,加快发展工业经济,是推进城镇化的根本动力。同时,通过城镇化的发展,使各种要素聚集,各种配套和服务条件得到改善,也将为工业提速和转型,提供有力的支撑。

第三,关于加快工业发展与保护生态环境的关系。

有的同志认为,大力发展工业,会带来污染,破坏生态。简单地把发展工业和污染环境等同起来,这显然是一个认识的误区。大家看这样一个数字,1979年,我县森林覆盖率仅为17.4%,当时工业极不发达,但历经30年后,随着工业的不断加快发展,2011年森林覆盖率却提高到了39.93%,这个实例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工业发展和生态保护并不矛盾。国内外的实践充分证明,贫穷是保不住生态环境的,落后是生态环境破坏的主要经济社会根源。生态文明是建立在先进发达生产力基础上的。2011年《中国生态文明地区差异研究》显示,全国生态文明水平居前五名的地区为北京、上海、广东、浙江、福建,处在后五位的基本是经济落后地区,我县为全国倒数第三位。我县是典型的喀斯特地形地貌,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尤其需要高度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同时,我们必须认识到,用现代科技解决工业排污已不成问题,关键是我们走什么样的发展道路,选择什么样的发展方式。我们实施工业强县战略,本质上是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选择集约发展、集群发展、循环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方式,更加注重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坚持发展与保护同步、经济与生态双赢,实现新型工业化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良性发展。一是通过大力建设工业园区,以工业园区为载体,发展循环经济,在一个区域内集中治理污染,实现零排放,彻底改变“散、乱、小”的工业布局;二是通过淘汰落后、科技创新、技术改造,提高工业发展的质量和水平,加快产业的转型升级,从根本上解决好工业发展和生态保护的关系;三是通过节能降耗、减少排放、减少污染,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充分整合资源、保护生态、优化环境,彻底改变以牺牲环境、破坏资源为代价的粗放型发展方式,避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同时,加快工业发展,能够提供更多的非农就业岗位,降低农村的人口承载压力,拓展自然资源空间,避免开荒种植,有利于植树造林,提高森林覆盖率,实现工业发展与生态保护相协调。

第四,关于加快工业发展与改善民生的关系。

我县近4000万人口,在西部居第4位,贫困人口多、贫困面积大、贫困程度深,2011年,在全省2322.46万全社会就业人员中,二产仅为228.7万人,一产从业比重高达70%,与全国38.1%的平均水平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就业是民生之本,要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归根到底是要解决就业问题,增加全社会就业人数。怎么解决就业?这就需要发挥工业这个就业“强磁场”的作用,提高二产就业人员比重。一是通过工业提高产业支撑能力,提升产业规模、企业规模,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企业,创造就业机会,扩大就业容量、增加就业岗位;二是通过工业带动农业人口转移,吸纳农业人口,改善就业结构,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促进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聚集;三是通过工业促进三产发展,繁荣服务业,拓展三产就业空间,增加三产就业人数;四是通过工业促进提高人力资源素质,提升潜在就业人员的知识和技能,为就业创造条件。所以,工业带动就业,改善民生的途径很多,但说到底,还是加快发展、扩大总量规模的问题。一般来讲,工业就业人数与工业总产值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我们工业强县战略的目标是,到2015年工业总产值增加1.5倍,突破1万亿的规模,对此测算,“十二五”期间,全省就业弹性系数提高到0.07,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年均可新增就业人员30万人,累计新增就业人员150万人,工业从业人数可以实现倍增。从这个意义上讲,实施工业强县战略,也是改善民生的一项重大举措。

第五,关于加快工业发展和改善交通等基础设施的关系。

交通、物流等基础设施,是工业发展的重要条件。长期以来,我县工业发展一直受到交通等基础设施滞后的制约,物流成本大,严重影响企业的竞争力。因此,近些年来,我县集中力量加快以交通为重点基础设施建设,条件不断改善,客观上为工业的加快发展和合理布局创造了较好的基础。虽然今后一段时期,我县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任务还很繁重,要坚定不移地继续加大建设力度,奋力实现三年取得决定性突破的目标。同时,我们必须抓住我县发展的主要矛盾和薄弱环节,不失时机地加快工业发展,如果等到交通、物流所有基础设施完善后才去发展工业,那样的话,我们就会失去机遇,就会犯历史性错误。从理论上看,工业布局既有向交通通道和枢纽集中的趋势,也有向消费地和资源富集地集中的趋势。从实践经验看,工业与基础设施是相互促进共同发展起来的,因为没有工业特别是现代化的大工业,对基础设施就形不成需求,就不会有人投资。像我县六盘水,实际上是先确定布局工业,然后才进行铁路、公路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的;而因为有宝钢的发展,有对海外铁矿石的需要,北仓港才得以建设和发展的。因此,我们必须一手抓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一手抓工业等产业发展,两手协调抓、两手都要硬。在加快交通等基础设施不断改善的同时,需要充分利用现有交通基础、物流条件,促进全省工业产业在交通沿线的建设和布局,充分考虑现有工业基础、资源禀赋和城镇分布,促进交通和物流条件的进一步大改善。

同志们,正确把握上述五大关系,是贯彻战书书记和克志省长重要讲话精神的具体体现,也是一个统一思想、更新观念的过程。正如同志们所说的,实施工业强县战略,是顺势而为的必然选择,是摆在我们面前刻不容缓的重大使命。推进工业更好更快发展,让工业成为三次产业发展的“火车头”,成为加快城镇化的“助推器”,成为有效保护生态的“大屏障”,成为吸纳就业的“强磁场”,成为改善交通的“发动机”。

三、明确责任真抓实干,把这次大会部署的各项工作抓紧抓实抓到位

实施工业强县战略的大政方针已定,现在的关键是真抓实干,狠抓落实,真正做到思想认识到位、组织协调到位、政策措施到位、工作落实到位。

(一)抓紧建立协调推进机制。县政府将建立全县工业化协调推进机制,负责领导和指导全省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工作,加强对工业发展的规划、指导和督查,及时研究解决工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推进落实重大项目,组织实施工作考核。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充分发挥领导作用,把工业发展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健全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抓落实工作,明确责任要求和工作进度。分管领导要全身心投入组织实施工业强县的具体工作,协调解决实际问题,分管其他行业的领导也要围绕工业强县这一中心任务,开展各项工作。省直各部门和各单位要按照各自职能分工,制定配套政策措施,充分简政放权,切实转变作风,提高效率,真正为地方发展工业服好务。各部门之间要加强协调,积极配合,整合资源,形成合力,共同抓好贯彻落实。各部门对《决定》提出的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要制定分解落实方案,逐条加以细化。省委督查室、省政府督查室要加强跟踪督办,确保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

(二)抓紧组织实施十大产业振兴规划。要抓紧制定“十二五”工业发展专项规划纲要,并主动与国家的规划衔接。这次大会印发的《我县省工业十大产业振兴规划》,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各地各部门在贯彻落实过程中,要抓紧制定配套措施,细化实施方案。各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同,资源禀赋不同,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发挥优势,扬长避短,不搞一刀切、一律化,充分发挥规划的引领和指导作用,确保振兴工业产业的决策部署落到实处。要抓紧抓好八大行动计划启动实施的准备工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要发挥牵头和组织协调作用,会同相关部门制定具体操作方案,年内就启动实施,争取尽早见到效果。

(三)抓紧落实投入支持。在财政资金紧张的情况下,省里决定大幅度增加省级重点产业振兴引导资金,重点支持产业布局调整,产业优化升级与重大技术改造,重大兼并重组等。各地也要进一步加大对工业的财政支持力度。一要切实加大有效投入。产业项目是扩大投资的主要载体。资金早一天投放,项目早一天投产,就能早一天产生效益。要立足于早、立足于快、立足于好,工作宜早不宜晚,动作宜快不宜慢,最大限度地争取主动。对新增长点项目,要优先落实扶持资金,优先配置土地资源,优先办理各项手续,切实加快实施进度,促进重大项目早开工、早投产、早见效。二要调整优化投资结构。越是加大投入力度,越要注重提高投资的质量和效益。要把资金用在最直接拉动经济增长、最有效推动产业结构调整的地方,用在产业链长、带动力强的行业上,既为当前起到立竿见影的作用,又为长远战略性发展打下坚实基础。三要充分调动社会资本的积极性。加大工业投入,既要发挥财政引导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体现政府投资的导向性,更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大力激活民间资本,积极引进外来资本,加强对市场自主投资的鼓励和引导,支持民资外资投向政府鼓励项目和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领域,形成有利于扩大社会投资的良好环境和氛围。

(四)抓紧做好项目工作。发展是第一要务,项目是第一抓手。发展工业经济,说到底都要落实到具体项目上,形成推动工业强县的有效载体。对有利于壮大经济实力、促进就业、增加群众收入的项目,要大力支持,抓出实效;对破坏资源、污染环境的项目,即使能得到一些眼前利益,也坚决不能上,特别是在承接产业转移中要防止引进落后生产力。要善于从自身优劣势的转换中去发现好项目,从市场需求和政策导向的变化中去捕捉好项目,从产业链的延伸中去开发好项目,从国内外投资者的投资取向中去运作好项目,争取建成一批能够带动总量扩大和促进结构调整、推动产业升级和增强发展后劲的好项目大项目。要制定具体项目实施方案,明确责任人,落实工作力量和工作经费,提出进度要求和考核指标,加快推进项目实施。省有关部门要建立重大项目协调机制,加强全程跟踪服务和督促指导,及时协调处理项目实施中的突出问题。要下大气力做好项目前期工作,项目能否落地、开工建设快慢,和前期准备工作关系很大。在做好前期工作的同时,要加强上下的沟通协调,能提早启动的尽量争取提早启动,特别是要抓住那些对全局影响大的重大项目,抓好那些带动作用大的关键项目,抓实那些能够很快见到实效的短平快项目,争取尽快打开发展工业的新局面,争取今年工业增长速度能够超过预期目标,争取明年工业增长取得明显突破,确保工业强县战略旗开得胜、开局良好。

同志们,机遇难得,时不我待。只要我们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高举发展、团结、奋斗的旗帜,解放思想,坚定信心,真抓实干,奋力推进,就一定能够把我县工业发展推向一个新阶段,跃上一个新台阶,带动全省经济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

第三篇:在全市工业大会上的讲话

在全市工业大会上的讲话

市委副书记、市长吴光镭

刚才,燎原同志通报了去年工业经济发展情况并全面安排部署了今年工作;南溪县和五粮液、天原、丝丽雅、惊雷科技分别就园区建设、企业发展以及如何应对当前经济形势等作了经验交流发言。冬生书记作了重要讲话,特别强调要学工业、成为内行,抓工业、让工业在工作日程上占有重要位置;重企业,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尊重企业家,让企业家在宜宾大显身手,为宜宾发展多作贡献。请大家务必认真领会,抓好贯彻落实。

下面,我就如何贯彻落实好这次会议精神,强调四点意见

一、尽快抓好会议精神的贯彻落实,确保“开门红”和全年工业经济目标任务的完成中央政治局日前讨论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强调要以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为主线,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全面实施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一揽子计划,大规模增加政府投资,大范围实施调整振兴产业规划,大力推进自主创新,大幅度提高社会保障水平。这充分体现了“出手要快、出拳要重”的导向。

今年的经济形势严峻,救经济不亚于救灾。在经济振兴的过程中,工业是战略、工业是导向、工业是“牛鼻子”。在宜宾这样的西部内陆欠发达地区,没有工业就没有经济总量,就没有财政税收,就没有更多的就业岗位,就难以和谐稳定、富民强市。当前,实现一季度“开门红”的压力很大,我们要变压力为动力,抓紧时间抓好落实。今天工业大会的精神大家要迅速贯彻落实,认真研究本区县、本部门和本企业加强和改进的措施。从当前情况看,我市工业运行困难多、工业企业压力大,但我们必须坚定信心、迎难而上,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帮助企业度过难关。各级各部门要深入企业,积极引导企业调整发展战略,改善投资结构,加强经营管理,强化市场营销,千方百计指导、帮助企业保生存、保运营、保就业、保效益。保住了企业就保住了就业,这是稳定的基础。要千方百计保证煤电油气运及资金等生产要素供给,尽快实现止滑提速,确保一季度实现“开门红”,力争4月底前在全省率先触底回升,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奠定坚实基础。请各区县将这次会议的贯彻情况于3月15日前报市委、市政府和市工业领导小组。

二、加快结构调整,努力提升工业经济竞争力

这次国际金融危机,对各国、各地、各个企业,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我们要总结经验、吸取教训,认真分析经济周期及其影响,超前研究,沉着应对。要把工业工作更多地放在改革开放、市场经济的大背景来考虑,研究市场变化的规律,研究品牌营销的规律。要认清自己的优势,坚持优势优先,优化确立本地、本企业的的发展战略和策略。各级各部门、各企业在强力推进工业发展各项目标任务完成的同时,要抓住经济结构调整的有利时机,乘势优化工业结构、企业结构、产品结构,苦练内功,切实提高全市工业经济运行质量和工业企业的竞争实力,为下一轮高速发展期的到来奠定基础。要充分发挥当地资源优势和产业优势,继续优化产业结构,进一步做强做大酒类食品、综合能源、化工轻纺、机械装备等优势产业,尤其要抓住扩大内需的机遇,大力发展酒类食品产业和水泥等建材产业。要加快转变工业发展方式,鼓励支持企业开展自主创新,加大技术改造力度,积极引进新技术和新工艺,加快实施品牌战略,强势推进品牌营销,努力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三、加快打造产业园区,确保项目投资落实到位

各级各部门要积极打造产业园区,以园区聚企业,以企业兴产业,促进产业集群化发展。要切实建立起政府主导、业主开发、政企共建、项目先行的运行模式,有效落实产业园区建设资金,加快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步伐,不断完善园区功能,提升园区承载能力;要加快服务体系创新,为产业园区的建设

和发展提供优质、高效、配套、廉洁的政务服务;要狠抓招商引资,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吸引企业入驻。同时,各级各部门要把重点项目建设和投资放在突出位置,狠抓工业重点项目建设,切实加强领导,强化措施,确保今年工业投入完成150亿的目标任务,其中技术改造投资突破100亿元。

四、强化责任制,加大督促检查和激励约束

各级各部门要结合实际,迅速将全年工业目标任务进行细化分解,落实到行业、落实到企业、落实到项目、落实到人头,严格实行目标责任制。在工作推进过程中,要加大督查督办力度,对重点项目要求每旬上报进度,市经委定期汇总通报进展情况,对影响重点项目进展的原因进行认真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案,确保项目顺利推进和各项目标任务的圆满完成。要进一步完善考核和激励约束机制,对完成任务好的给予重奖。

——摘自《市长吴光镭在全市工业大会上的讲话》(2009年2月24

日)

第四篇:在全市工业大会上的讲话

在全市工业大会上的讲话

这次全市工业大会,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市委十一届六次全会、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总结XX年全市工业经济工作,安排部署今年重点工作。稍后,王登喜市长还要作重要讲话,大家要认真学习领会,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肯定成绩,认清短板,持续保持克难攻坚的工作态势

XX年,面对错综复杂的经济形势,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深入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工业经济转型发展、创新发展、提质发展,较好地完成各项目标任务,为促进全市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全年工业经济呈现六个方面的特点:一是工业运行稳中有升。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7%,高于全省平均增速0.7个百分点,居全省第6位,比2016年上升6个位次;累计完成工业投资1169.5亿元,增长18.5%,高于全省平均增速15个百分点,总量、增速分别居全省第6位、第2位,分别比2016年上升3个、16个位次;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利润、利税3785.3亿元、201.6亿元、263.7亿元,分别增长9.1%、8.7%、8.4%,增速排名分别比2016年上升3个、7个、5

个位次。二是转型升级步伐加快。成功创建“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突出抓好先进制造业,围绕“中国制造2025”产业重点发展方向,创新开展了先进制造业专业园区建设工程,绿色纤维、新能源汽车等5个专业园区规划已经市政府印发,电池及电动车、高端装备等5个专业园区已通过市政府常务会审议,建成“一台两器”15个、在建11个,专业园区全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66亿元,增长27%,高于全市平均增速18个百分点。三是军民融合加速发展。获批全省首家军民融合产业基地,与省国防科工局签署军民融合产业合作协议,与北京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签署军民融合领域人才培养战略协议,为军民融合产业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撑、项目支撑和人才支撑。四是发展后劲不断增强。积极开展“一招四引”,成功举办豫沪产业合作对接暨新乡“一招四引”上海推介签约会,三一重工等华为公司合作伙伴分别与市政府和高新区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河南平煤国能锂电有限公司年产10GWh高比能动力锂离子电池项目、同济大学与电池研究院合作氢能燃料电池项目落地实施;上海长胜科技与白鹭投资完成资产重组。积极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充分发挥信息化在产业转型升级中的支撑和牵引作用,科隆集团、威猛振动等7家企业被评为国家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五是企业服务保障有力。加强对重点企业的监测分析,准确把握重点企业生产经营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新变化,及时发现解决企业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困难,强化市级领导分包服务、企业问题跟踪回访、定期督查通报等制度落实,切实为企业办实事、解难题,帮助企业增活力、提效益,全年共解决重点企业反映问题220个。持续加大企业家培养力度,开展专题培训5次,努力营造企业家健康成长环境,着力打造优秀企业家队伍。六是污染防治严格有效。积极推进企业绿色化改造,严格落实错峰生产各项规定,督促错峰生产企业严格落实调控措施,确保错峰生产期间减排达标,提前完成全年目标。

这些成绩来之不易,是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市各级各部门和社会各方面齐心协力、奋力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政府向关心支持工业发展的各级各部门和付出辛勤劳动的广大工业战线的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我们与先进地区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仍存在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严重制约我市工业经济发展。一是产业结构不合理。制造业长期被锁定在产业链前端、价值链低端,产业层次低,产业链条短,新兴产业基础薄弱,在一些核心技术、核心领域与国内外先进企业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规上工业中传统产业占比仍然过高,达到29.8%,而电池与电动车、生物与新医药、电子信息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仅占全市总量的10.6%。二是企业盈利水平不高。我市工业产品“多的不优、优的不多”,中高端产品供给明显不足,大部分工业产品都属于中间产品,科技含量低,市场竞争力弱,产品附加值不高。随着企业人力、资金、土地等要素成本普遍上升,企业盈利水平持续下降,XX年我市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成本同比增长8.8%;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仅5.3%,低于全省平均水平1.2个百分点。三是生产方式粗放。目前,我市资源约束趋紧、环保形势严峻、生态系统脆弱,长期形成的高投入、高消耗、低收益的粗放型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扭转,原材料工业“粗而不精”、装备制造“基础不牢”、电子信息“链条不全”,消费品工业“品牌不靓”等问题较为突出。随着国家更加重视绿色发展、强化约束性指标管理,原有增长方式已经走到尽头。四是发展理念保守。一些民营企业习惯于家族式管理,不善于接受新理念、新观点,跟不上时代步伐,经营思想观念落后,尤其是没有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现代企业制度,严重制约企业发展。五是营商环境不优。部分职能部门为了“不出错”不敢主动担当,行政效率低下,企业服务不到位,有些政策没有细则难以兑现,造成部分企业认为我市营商环境不佳,在我市投资意愿不强。

面对以上矛盾和问题,我们既要清醒认识,更要坚定信心、冷静应对,持续保持克难攻坚的工作态势,扬长避短,趋利避害,顺势而为,乘势而上,努力开创我市工业经济发展新局面。

二、明确目标,突出重点,全力推动工业经济实现新的突破

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突出强调发展经济的着力点要放在实体经济上,通过优化制度环境,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这是对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特征的重大判断,为我们在新时代推进工业高质量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做好今年全市工业经济的总体思路是: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落实新发展理念,以提高工业发展质量和效益为核心,以转型升级为主线,以打造先进制造业为主攻方向,以“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建设为抓手,大力实施产业强市战略,做优做强装备制造、食品加工、纺织服装、现代家居四大支柱产业,迅速壮大生物与新医药、电池与电动车、电子信息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鼓励发展航天航空、新材料、3D打印、机器人等高新技术产业,改造提升化工、造纸、建材、煤电等传统产业,突出抓好动力电池与新能源汽车、绿色纤维及纺织服装、绿色装配式建筑产业三个重大示范专项工程,推动企业普遍开展绿色化改造、智能化改造和技术改造,注重质量品牌,推进军民融合,加快郑新产业协同发展,推动我市制造业进入国内外一流企业产业链、供应链,加快制造业从数量和规模扩张向质量和效益提升的战略性转变。主要目标是: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以上,工业转型升级进一步加快,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发展后劲进一步增强。实现上述目标,必须准确把握今年的形势特点,围绕转型发展、创新发展、提质发展,着力争牌子、抓项目、建载体、破难题,努力实现工业经济发展新突破。

(一)发展先进制造业,打造工业转型升级新态势。

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主体,也是现代经济体系建设的基础。我市把产业强市作为五大战略之一,其中一个重要内容就是抢抓“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政策机遇,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实现从数量和规模扩张向质量和效益提升转变。“中国制造2025”是我国政府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力争用十年时间,使我国迈入制造强国行列。去年7月19日***常务会议部署创建“中国制造2025”国家级示范区,将“中国制造2025”提升至国家级,“中国制造2025”国家级示范区是试点示范城市的升级,政策支持力度更大,自主创新权限更多。一是要全力争创“中国制造2025”国家级示范区。要坚持把“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建设与“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有机衔接、相互促进、协同创新,统筹制定支持工业发展的一系列含金量高的政策措施,既要大力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主动补好工业2.0和工业3.0的课,又要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在工业4.0中抢得先机,完善制造业创新体系,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力争创造更多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创新成果,争创“中国制造2025”国家级示范区。二是要加快建设先进制造业专业园区。坚持把先进制造业专业园区建设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主阵地、先进制造业集群集聚创新发展的主载体,以“一台两器一园”为主体模式,推进研发平台、孵化器、加速器和重点项目建设,明确专人专班,创新体制机制,加大政策扶持,加强调研督导,严格考评奖惩,实行动态管理,加快形成各专业园区竞相发展的良好局面。全市专业园区主营业务总收入力争达到

450亿元以上,打造先进制造业的新高地、增长极。三是要加快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主动加强与省国防科工局、驻豫科研院所和中航集团、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等央属军工企业的对接,大力培育新航集团、中电科22所等军民融合龙头企业,着力抓好中国电波科技城项目(二期)、新航集团航空关键零部件数字化车间等重点项目推进实施,支持“军转民”“民参军”“高精尖”项目军民协同创新,加快推进军民融合产业基地建设,全力打造“一中心三基地”。四是要进一步聚焦主导产业发展。按照“一个产业、一个班子、一个方案、一抓到底”的要求,突出抓好动力电池与新能源汽车、绿色纤维及纺织服装、绿色装配式建筑产业三大示范专项工程,加快打造主导产业优势明显、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的先进制造业集群。

(二)加强大企业培育,构建工业经济发展新支撑。

大企业大集团是“龙头”,中小企业是“龙身”,只有“龙头”扬得更高,“龙身”才能做得更大。一是要不断发展壮大本土企业。要持续实施大企业(集团)培育计划,全力支持新航集团、白鹭投资集团、22所、心连心、科隆集团、华兰生物、天丰集团、银金达等本土企业发展壮大,力争主营业务收入超100亿元的企业达到3家,超50亿元的企业达到

4家。要继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着力体制机制创新,有效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激发企业内部活力,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全要素生产力。积极稳妥处置“僵尸企业”,深入排摸情况,制定相关措施,通过兼并重组、破产清算等手段,妥善处置“僵尸企业”,推动“腾笼换鸟”,盘活资产、土地和项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增强经济活力。要按照上级要求,完成全市盐业体制改革工作。同时,探索制定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专项方案和企业分类评价办法,分层次、分行业、分梯队建立企业培育升级后备资源库。积极开展星级工业企业评定活动,营造比贡献、争先进的良好氛围,充分发挥骨干企业示范作用,鼓励企业不断做大做强做优。二是要深入推进“两化”融合。强力实施“互联网+”制造业行动计划,开展“两化”融合贯标和对标诊断,重点推进白鹭投资、威猛股份等一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建设智能车间、智能工厂,抓好新松机器人产业园、新乡智慧装备制造产业园等项目建设,加快推进与华为集团、九次方大数据等数据产业的合作,建设数据产业集群,不断提升智能制造创新能力。三是要引导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要支持引导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建立以产权清晰、责权明确、治理规范、管理科学为特征的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深化内部人事、劳动、分配制度改革,强化企业在产品设计、原料采购、仓储运输、订单处理与生产制造的管理创新,形成科学的决策、激励和约束机制,规范经营行为,提升管理水平,促进转型升级,全面提升企业整体素质和市场竞争力。

(三)强化开放带动,推动“一招四引”实现新突破。

实施开放带动战略,深入推进“一招四引”,加强对外交流合作,增强工业经济发展活力。一是要围绕主导产业开展招商引资、招商引企。紧紧围绕十大先进制造业专业园区定位,开展“一招四引”专业园区招商推进年活动,通过第六届中国(郑州)产业转移系列对接、首届两岸(河南)智能装备对接等专项活动,谋划引进一批投资强度高、科技含量高、关联度高的龙头型、基地型、集群型企业和项目;全面对接郑州产业发展规划,加强与郑州产业的协作配套,实现郑新之间产业互补、分工协作、错位发展、效益协同。抓好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的产业转移,积极主动、以商招商,力争引进一批符合主导产业,发展前景好的企业。二是要突出“双创”人才开展招商引智。坚持创新驱动发展,以“项目+技术+团队+资本”组合为重点,在盘活驻新高校存量资源的基础上,建设多层次、多领域的创新载体,加强与知名高校、科研院所、行业龙头企业的技术合作,大力引进创新创业领军团队,为工业经济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智力支撑。三是要强化金融服务开展招商引金。加大与各类金融机构的对接联系,积极引进银行、保险、证券、股权投资机构、股权投资基金、融资租赁、资产管理公司、消费金融公司等机构,不断完善金融市场体系。

在推进“一招四引”的同时,要全力抓好重点项目谋划建设,重点抓好平煤国能锂电年产10GWh高比能动力锂离子电池、华为新乡云计算数据中心等重点项目跟踪推进,加强与中国通用、驰纬集团、台湾友嘉实业、中航工业等企业的对接合作,加快推进新乡化纤年产3×2万吨超细旦氨纶纤维、中纺院绿色纤维股份公司年产3万吨新溶剂法纤维素纤维产业化、新太行电源年产1.5GWh高性能方形新能源动力锂电子电池系统、克明面业五谷道场、河南餐饮中央厨房产业园、达新源年产3.6万吨功能型聚酯薄膜连续化生产线(二期)、加多宝中原生产灌装基地等总投资2194亿元的564个重点工业项目建设,确保项目按计划实施,早竣工、早投产、早见效。

(四)强化企业服务,促进发展环境持续新优化。

良好的环境是企业发展的保证。要全面贯彻落实全市企业家座谈会精神,真正把企业的小事当做我们的大事,以诚相待,以心相交,持续优化发展环境。一是要提供优质高效的政务环境。要坚持把企业发展需求当作服务指南,严格落实助推企业发展各项政策,继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敢于担当实现“极简”审批,转变作风实现“极速”效率,增强本领实现“极优”服务。要坚持把企业发展短板当作发力重点,加强对工业经济运行动态监测,尤其是对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的经济运行情况要及时调度,围绕企业短板,认真研究帮扶措施,精准施策,重点发力,帮助企业发展壮大。要坚持把企业发展困难当作攻关课题,健全完善企业问题集中交办、分级负责、跟踪督查等企业服务工作机制,加大到企业调研的力度和频度,每周召开企业服务工作例会,集中研究,集中交办,并由市级领导牵头组织协调,切实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保证企业正常生产经营。二是要建立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要坚持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坚决杜绝各种形式的干扰企业正常经营、损害企业合法权益、增加企业负担行为,坚决杜绝违规检查、多头检查、重复检查、以罚代管、乱罚款、乱摊派现象,依法严厉打击强揽工程、非法阻工等行为,确保企业有一个良好的生产、工作环境,为项目建设、企业发展提供保障。三是要打造诚实守信的信用环境。要加快推进信用体系建设,扎实推进诚信政府、诚信企业、诚信社会建设。特别是对企业的承诺要坚决兑现,绝不能说话不算数,绝不能说一套、做一套,绝不能开门招商、关门宰客。四是要营造健康有序的金融环境。要完善金融支持企业发展机制,加大金融服务力度,积极防范和化解担保链风险,畅通银企合作渠道,组织好重点领域、重点项目、不同行业的银企对接洽谈会,促进银企对接常态化、信息化。

(五)弘扬企业家精神,实现优秀企业家队伍建设新提升。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全面深化改革,就要激发市场蕴藏的活力。市场活力来自于人,特别是来自于企业家,来自于企业家精神。”近年来,我市的经济社会之所以能够取得长足进步、快速发展,关键在于有一批优良的企业,有一批优秀的企业家。当前,我们建设“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推进工业经济健康快速发展,更需要发扬企业家精神,以更大的决心、更大的勇气参与市场竞争,以更大的魄力、更大的担当投身于新乡经济社会发展中来。一是要弘扬开拓

精神。始终保持永不满足的开拓精神,不能满足于办一个小企业,要立志干一番大事业;不能满足于做一个小老板,要立志做一个企业家;不能满足于在家门口争先斗富,要立志于到国内外市场攀高比强。二是要弘扬创新精神。创新精神是市场竞争的内在需求,也是企业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当前,竞争较量日益激烈,沿用原有经验做事就会滞后于时代潮流,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打破家族式管理模式,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只有改变、只有创新,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才能始终保持企业旺盛的生命力。三是要弘扬诚信精神。信用是品牌,也是竞争力,每个企业都要依法建账、守信履约、按章纳税、规范管理,不断强化企业信用建设,以良好的信誉赢得信赖。四是要弘扬工匠精神。要牢固树立“以质取胜”的理念,加强企业质量管理,立志于“百年老店”持久经营与传承,把产品和服务做精做细,以工匠精神保证质量、效用和信誉。五是要弘扬奉献精神。要增强履行社会责任的荣誉感和使命感,积极回报社会、奉献爱心,参与公益慈善事业、精准扶贫等,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促进就业、关爱员工、依法纳税、保护生态等方面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企业家是工业发展的主力军,是企业发展的主心骨,是发展地方经济最宝贵、最稀缺的资源。各级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关心、爱护企业家,特别是对那些经营有方、勇创名牌、履行社会责任的优秀企业家要给予大力表彰和宣传,营造适宜各类投资者创业创新的良好氛围。要积极创造条件,构建平台,采取专题讲座、选送学习、聘请顾问等方式,开展有针对性、实效性的培训,不断构建开放式、个性化、系统化的企业家培养体系,全面提升企业经营者的经营理念和管理能力,着力打造一支具有全球战略眼光、善于开拓国际国内市场、引领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优秀企业家队伍。

三、强化责任,善抓落实,努力促进各项工作走在全省前列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推进工业经济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关键是要把自己摆进去,把职责摆进去,把工作摆进去,推动各项工作有效落实。

一要强化学习意识。学习也是一种能力的体现,勤于学习、善于学习工作就会得心应手、事半功倍,不愿学习、不会学习工作就会偏离方向、偏离重点。要善于用党的最新理论武装头脑,深入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真正学懂弄通,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同时,要围绕落实中央和省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加强业务知识学习,力求学得更宽、更广、更深,努力改进思维方式和工作定式,不断增强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做到学以致用、学用相长,成为本部门本岗位的行家里手。

二要强化大局意识。工业经济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级各部门和各企业积极参与、同向发力。要牢固树立大局意识,正确处理局部与全局的关系,当前与长远的关系,算大账、算长远账、算整体账。要准确把握大局,明白全市的总体布局、重点工作和面临形势,做到心中有数;要坚决维护大局,跳出“一亩三分地”的狭隘本位意识,加强协作,密切配合,整体联动,绝不能推诿扯皮、各自为战;要有效促进大局,提升服务决策的能力、推动落实的能力,做到工作快推进、项目快建设、问题快解决、目标快完成,保证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

三要强化责任意识。要坚持在其位谋其政、任其职负其责,敢于担当、敢于负责,积极作为、主动作为,以强烈的责任心推动各项工作开展。要把时间和精力放在真抓实做上,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谋实事、出实招、求实效,不搞花拳绣腿,不做表面文章;要把时间和精力放在破解难题上,盯紧抓实每一项工作、每一个项目,确保干一件成一件、抓一项成一项;要把时间和精力放在调查研究上,围绕工业经济发展,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坚持眼睛向下、重心下移,深入基层、深入企业、深入项目现场进行调研,摸清实情、找准问题、理清思路、提出建议,为市委、市政府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四要强化进取意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推动工业转型发展、创新发展、提质发展任务艰巨,各项工作目标都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必须有一股狠劲,抓铁有痕、踏石留印。要牢固树立创先争优意识,持续深化“敢转争”实践活动,敢和别人论高下,敢同先进比高低,与先进比引进的项目多少、质量高低,比服务的环境优劣、效率高低,真正把责任扛在肩上、把工作落到实处,始终保持思想不松、标准不降、力度不减,努力使各项工作走在全省前列。

同志们,新时代要有新气象,更要有新作为。实现工业经济转型升级、跨越发展,我们重任在肩,要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十一届六次全会、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卯足真抓的实劲、敢抓的狠劲、善抓的巧劲、常抓的韧劲,勇于担当、主动作为,为打造内陆地区特色先进制造业强市、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第五篇:在全市工业大会上的讲话(网络)

在全市工业大会上的讲话

【 字体: 大 中 小 】 【关闭窗口】 奏响工业强市主旋律

开启工业发展新征程 奋力推进淮安工业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新跨越

——在全市工业大会上的讲话

(2011年2月16日)

同志们:

在全市立足新起点、谋求新发展的关键时刻,我们隆重召开全市工业大会,主要目的是贯彻落实市党代会、人代会精神,回顾总结“十一五”及去年工作成绩,部署安排“十二五”及今年目标任务,动员全市上下总结经验,振奋精神,乘势前进,奏响工业强市主旋律,开启工业发展新征程,奋力推进淮安工业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新跨越。市委、市政府对开好今天的会议非常重视,刘书记还将作重要讲话,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全面贯彻落实。下面,我先讲三方面意见。

“十一五”时期及2010年全市工业发展成就回顾

过去的五年,是我市工业大发展、大变化、大提升的五年,也是全市工业练内功、增实力、上台阶的五年。五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实施“工业强市”战略,一手抓总量扩张、一手抓质

量提升,工业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全面超额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的各项目标任务。

一是工业化水平跃上新台阶。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由“十五”末的160.2亿元,跃升为“十一五”末的575亿元,增加了2.6倍,占全省比重提高0.73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销售由“十五”末的581亿元,跃升到“十一五”末的2392亿元,增加了3.1倍,年均增长32.7%;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税245亿元、利润122亿元,分别比“十五”末增加了2.3倍和3.1倍。市经济开发区快速发展,规模以上工业销售达到373亿元,比“十五”末增加了6.1倍,成功创建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业贡献份额进一步提高,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42.7%,比“十五”末提高了14.7个百分点;工业企业纳税能力进一步增强,仅淮阴卷烟厂、淮钢特钢、清江石化等9户重点税源企业就入库税收75.1亿元,占税收总收入的34.5%,工业化水平进一步提升,实现了工业化初期向中期的跨越。

二是大企业培育迈出新步伐。全市销售亿元以上企业达到510户,比“十五”末增加403户。全市销售超10亿企业达到26户,比“十五”末增加21户。淮钢特钢和淮安富士康两户企业实现了销售超百亿元的重大突破,分别实现销售收入136.4亿元、115.5亿元,成为全国特钢行业前三强和全省最大的计算机及周边设备生产企业,从而结束了我市工业无销售超百亿企业的历史。全市列统企业达到2419户,比“十五”末增加1340户,户均销售突破亿元大关,是“十五”末的两倍。

三是项目建设实现新突破。“十一五”期间是我市历史上工业投入最大、项目建设成果最丰硕的时期。五年累计完成工业投资2276亿元,是“十五”期间的5.1倍,年均增幅达37%。共滚动实施亿元以上工业项目847项,投资超22亿美元的富士康科技城、投资15亿元的淮钢特钢大棒材、投资11亿元的淮阴卷烟厂“十一五”技改工程等一批重大项目竣工投产。五年来,引进单体投资5000万元以上招商项目1108个,富士康、旺旺、台玻等一大批知名外资企业落户淮安,天管集团、双汇集团、海螺水泥等一批行业“龙头”投资淮安,成为全市工业的新支撑。

四是产业体系呈现新格局。“十一五”期间,我市工业实现了产业结构的大调整、大提升,现代产业体系加速成长。特钢、电子信息、盐化工新材料三大产业凸显而出。三大产业2010年销售总额超千亿元,占全市工业的比重超过50%。淮钢成为全国最大的管坯钢生产基地;富士康成功落户并快速发展,电子信息产业一跃成为销售超300亿的主导产业;台玻集团、中国盐业集团、省盐业集团三大巨头齐聚淮安,中国“新盐都”正在加速形成。机械、纺织、烟草食品、建材等传统产业层次得到提升。传统产业中技术装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的超过60%,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超过20%。淮阴卷烟厂引进了世界最先进的高速卷接包设备;金石集团、金象减速机、双环齿轮技术装备达到国际一流水平。战略性新兴产业初显“一步登天”的喜人态势。天士力帝益药业蒂清、右佐匹克隆等一批国家级新药投入批量生产;永江新能源、金太阳电力等光伏产业链项目部分投产,新能源产业取得突破;以淮安软件园、浙大网新(淮安)科技园、淮阴软件科技产业园、洪泽安芯智能港产业园、清河动漫科技产业园等“一核四区”为载体的软件及信息服务业一步跨上产业发展的前沿。

五是改革创新取得新成效。以产权转让到位、职工理顺劳动关系到位、国有土地处置到位、内部机制转换到位、建立社会劳动保障体系等“四到位一保障”为标准,加速推进企业改革。市属企业改制已全面完成,县(区)企业改制工作也基本完成。坚持开放式改制,大力推进战略性重组,靠改革求生机增活力,靠重组上项目快发展。东方清棉与香港百隆集团、淮安被单厂与维科集团成功重组,投资10亿元的百隆色纺生产线、投资21亿元的维科工业园将成为国内重要的色纺基地和全国乃至亚洲最大的毯类及提花织品生产基地。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不断提高。淮钢、天士力帝益药业、万邦香料等一批企业设立了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安邦电化、淮化集团等11户企业建立了省级企业技术中心,98家企业建立了市级企业技术中心,全市基本实现每户列统企业都有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为依托的技术支撑体系。

六是县区工业得到新提升。“十一五”期间,县(区)工业以招商上项目为主抓手,经历了由少增多、由小增大、由低长高的显著变化。到2010年,已有6个县(区)销售收入超200亿,其中淮阴区销售收入已近400亿元。8个县(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225户,比“十五”末净增1239户;工业增加值、销售收入比“十五”末分别提高了3.1倍和4.1倍,占全市工业的比重达到63.2%和71%,比“十五”末提高了8.1和13个百分点。园区建设快速推进,6个县(区)经济开发区创建为省级经济开发区;清河新区成为省“两化融合”示范区;乡镇工业集中区五年建成标准厂房680万平方米,新创办工业企业3500户。产业特色快速形成,金湖石油机械、盱眙凹土、淮阴区太阳能应用等国家级、省级特色产业基地加速发展。

刚刚过去的一年,是攻坚“十一五”的决战之年。面对复杂严峻的经济形势,全市工业以“勇挑三副重担”为动力,以“工业重大项目攻坚年”活动为抓手,积极化解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全面完成了年初确定的“又好又快、再上台阶、确保前列”的目标任务。

一是发展速度位居全省前列。咬紧进位争先,大幅度提高开票销售、新增列统企业等重点关键指标的考核权重,在连续两年位居全省前列的高基数基础上奋力提速增效,开票销售、工业用电等关键支撑指标增幅从年初的后位提升到年末的前列。全年工业增加值增幅达到17.4%,高于全省1.4个百分点,在全省十三个地级市中位居第四;全年新增列统企业691户。富士康、双汇等200个市级增长点全年新增销售181亿元,拉动全市工业增长11.3个百分点。淮安经济技术开发区、盱眙县、楚州区规模工业增加值增幅位居全市前三,各县(区)工业销售收入增幅全部超过50%。百户重点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051.5亿元,利税149.8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比重分别达到44%和61.2%。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位居全省前列。

二是重大项目攻坚成效突出。以“工业重大项目攻坚年”活动为主线,创新“4+1”项目推进机制,采取了项目集中开工、重大项目过堂、浙江系列招商、央企合作等推进举措,取得丰硕成果。全年完成工业投入705亿元,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121个,新竣工项目达到100个。20个投资超10亿元以上工业重大项目全部开工建设,富士康三期、振达无缝钢管生产线等重大项目竣工投产;投资30亿元的天淮大无缝钢管、投资15亿美元的台玻纯碱等一批基地型重大项目加快建设。招商引资再创佳绩,全年固定资产协议引资额745亿元,实际到位资金334.2亿元,新招亿元以上工业项目109个,国宝空调、敏实汽车零部件、盱眙核电等重大项目成功落户。

三是中小企业集聚发展。乡镇工业集中区和村级创业点成为中小企业集聚发展的重要载体。乡镇工业集中区建设取得新突破。2010年,全市乡镇工业集中区新建成标准厂房160万平方米,比上年增加52万平方米,列统企业突破600户,其中当年新增287户,实现销售192亿元,增长69.6%;入库税金7.74亿元,增长72%。村级创业点建设规模取得新扩大。全年新建标准厂房46万平方米,新增中小企业502户,实现开票销售33亿元,为村级集体增加收入4500多万元。

四是节能降耗成效显著。全国首创对重点用能企业设备能效、产品能耗水平和节能工作实施星级评定,深入推动重点用能企业节能降耗。严格实施节能评估和审查制度,以专业化措施提升企业用能水平,从源头提高项目工艺设计的先进性。强化节能预警调控体系建设。在专项能源监察审计的基础上,加强对工业用电量的实时监控分析,力保节能控电和经济发展相协调。加大节能技术改造,强化能效电厂项目建设,推广应用变频调速等高效节能技术,全年节能量超过20万吨标准煤,全面完成省下达的节能目标,全市单位GDP能耗下降率苏北第一、全省前三。

五是信息化建设加快推进。软件和信息服务业迅速成长,全年实现销售收入40亿元,增长44%,浙大网新、联创、微软等一批知名软件企业落户我市。新认定软件企业5家、登记软件产品12个,25个项目列入省物联网示范工程。企业信息化水平得到提高。百户重点企业应用企业资源计划(ERP)、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客户信息管理(CRM)等信息化系统的比例分别达60%、65%、90%,华能淮阴电厂等7家企业成为省两化融合示范试点企业,被评为省中小企业信息化应用示范单位的数量苏北第一。信息基础设施不断完善,2010年投入4.79亿元建成9个重点通信网络项目,“三网融合”工作走在全省前列,光纤入户试点加快推进,互联网用户增至38万户。

六是要素服务更加有力。各地、各部门坚持从加快发展的大局出发,全力做好要素保障。市经信委及时掌握企业煤电油运和资金、用工等生产要素需求情况,加大调度力度,确保了重点企业的要素需求。市供电公司与市经信委紧密配合,科学调度,确保了迎峰度夏及节能控电期间的有序供电。国土部门加大土地点供计划的争取工作,全年共为工业重点项目争取土地点供指标3429亩,保证了重大项目的用地需求。融资环境进一步改善,成功引进浦发银行、光大银行来淮设点;全市担保注册资金规模增至31.8亿元,同比增长77%;新增亿元以上担保公司10户,银信担保注册资金达到6亿元,成为全省最大的担保机构。市经信委、人行先后组织了百户重点企业、百户中小企业融资对接和中小企业金融县(区)行等活动,帮助中小企业融资92亿元,BCG专业融资市场发放贷款31亿元,有效缓解了企业的资金困难。

回顾过去,我们之所以能取得这样的成绩,关键在于全市能坚持以新型工业化为第一方略,凝心聚力谋发展;关键在于全市能坚持以项目为第一抓手,靠抓招商、上项目、增投入来扩张总量,在发展中促转型、增实力;关键在于全市能坚持以企业满意为第一宗旨,合力解决各种困难和问题,营造加快工业发展的优质环境和浓烈氛围。在此,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为淮安工业发展作出贡献的所有投资者、企业家和科技工作者,向奋斗在工业战线上的全体职工同志们,向关心、支持淮安工业发展的社会各界和各有关方面表示衷心的感谢!

“十二五”时期全市工业发展的思路目标和总体战略

“十二五”是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更是实现工业扩量提质、转型升级的攻坚时期。“十二五”我市工业发展的总体思路为: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新型工业化为第一方略,以“总量扩张、结构优化、产业集聚、特色彰显”为目标,坚持又好又快、量质并举,主攻重大项目,培育优势产业,打造特色基地,壮大企业规模,实现主导产业高端发展、新兴产业规模倍增、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县区工业突破发展,着力打造长三角北部先进制造业基地,加快构建富有淮安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推动全市工业发展全面步入新型工业化中期阶段。

“十二五”全市工业的奋斗目标:

一是“列统企业翻一番”。到2015年全市列统工业企业老口径超过4000户,新口径超过2500户;

二是“工业投入5000亿”。“十二五”期间,工业投入累计超过5000亿元,在“十一五”基础上翻一番以上; 三是“销售总量8000亿”。到2015年,规模以上企业销售收入超过8000亿元,年均递增30%以上;

四是“县区工业破千亿”。到2015年,淮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业销售达2000亿,4个县(区)工业销售超1000亿; 五是“特色产业实现六八十”。“十二五”期间,打造6个全国、8个全省、10个全市特色产业基地,建成富有特色的工业新城。

围绕“十二五”总体目标,重点实施“五个行动计划”:

一是实施新兴产业“双倍增”五年行动计划。加快培育新材料、新能源、新医药、软件和信息服务4个新兴产业。每年实施新兴产业项目20个以上,力争“十二五”末销售总量超千亿元,实现“双倍增”,努力建成全省最大的金属新材料产业基地、中国“凹土之都”、天士力淮安医药城、新能源基地、软件产业基地。各县(区)要找准重点,强力招商,寻求突破。每个县(区)每年都要实施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项目,培育一批销售超10亿元的新兴产业集聚区和示范区。

二是实施主导产业培育五年行动计划。全市重点发展壮大特钢、IT、盐化工新材料、节能环保、食品五大主导产业,每年实施亿元以上项目150个,力争2015年五大主导产业销售分别超千亿元,打造全国特钢产业链研发生产基地、全国电子信息产业基地、中国“新盐都”、全国节能环保示范基地和食品生产基地。各县(区)要抓住优势产业,着力扶大扶强,培育一批地位突出、特色明显的主导产业。

三是实施传统产业改造提升五年行动计划。着力改造提升机械、纺织、轻工、建材四大传统产业,每年实施亿元以上项目100个,力争2015年,机械、纺织销售收入分别超500亿元,轻工、建材销售收入超300亿元,打造全国石油机械研发生产基地和汽车零部件生产基地、全省出口服装及面料生产基地、传动机械研发生产基地和教学具研发生产基地。各县(区)每年都要实施一批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重点项目,全力在重大装备制造项目上实现大突破。

四是实施龙头培育五年行动计划。实施“百户销售超10亿元重点企业培育计划”,力争“十二五”末,全市培育销售超500亿元企业2户,超100亿元企业14户,超10亿元企业80户以上。各县(区)都要制定销售超百亿、50亿、30亿、10亿元企业培育计划,落实到户,一企一策,加快发展。

五是实施县区突破五年行动计划。到“十二五”末,淮安经济技术开发区销售规模达到2000亿元,淮阴、楚州、涟水、盱眙分别超过1000亿元,洪泽、金湖分别超过800亿元,清浦区、淮安工业园区分别超过500亿元,清河区超300亿元,彻底改变目前县(区)工业总量不大、实力不强的现状。

2011年的发展形势分析和主要工作任务

2011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也是推进我市跨越发展的重要一年。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市工业发展仍处于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既具有许多有利条件,也面临诸多风险和挑战。从国际看,有利的是世界经济呈现持续复苏态势,为我市在更高层次承接产业转移、引进最新技术,推进新兴产业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宝贵机遇;不利的是全球经济复苏的基础仍不牢固,主要经济体增长有可能低位徘徊,贸易保护主义继续升温,世界经济运行中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仍然较多。从国内看,有利的是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大趋势没变,尤其是近几年来采取的扩大内需政策效应继续显现,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投入,城镇化加速推进,人民生活持续改善,城乡居民消费逐步升级,为工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不利的是今年国家货币政策调整从适度宽松回归稳健,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资金供应将进一步趋紧;劳动力、原材料、土地、燃料动力等生产要素成本在今后一个时期将呈现上升趋势,资源、环境约束日益趋紧,必将进一步压缩传统工业企业的利润空间。从我市看,有利的是江苏沿海规划和长三角规划两大国家战略持续释放拉动效应,将给我市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近几年持续进行大规模的工业投入、大力度的结构调整,增强了发展后劲,培育了新增长点,为我市工业持续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但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市工业经济存在的不足:一是与自身的发展要求比,我市刚进入工业化中期的初级阶段,工业总量实现大跨越仍是今后一段时期的主攻任务。二是我市工业经济发展的结构性矛盾仍没有根本解决,高新技术占工业销售的比重还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一些高新技术产业还处于产业链的低端。三是区域竞争日益激烈,重大项目建设还需实现更大的突破。

面对新形势,我们既要看到压力和挑战,更要看到面临的机遇,要紧紧围绕市党代会、人代会确定的目标,勇挑重担,创新实干,推动全市工业经济实现新跨越。2011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6.9%,销售、利税、利润分别增长40%、26%和28.5%;新开工亿元以上工业项目140个,新竣工100个,完成工业投入1000亿元;新增列统企业150户(新口径),销售亿元企业达到600户;私营企业注册资本金增加350亿元;乡镇工业集中区新增建成标准厂房面积160万平方米;新增全国驰名商标3件、省级名牌产品24个、省著名商标15件;节能减排完成省定目标。围绕上述目标,重抓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加强运行调节,确保速度领先。一要狠抓关键支撑指标。强化工业经济运行联席会议制度,进一步加大工业产值、开票销售、工业用电、入库税金等关键运行指标的监控、通报和考核力度。市经信、国税、地税、统计等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对经济运行中热点难点问题的深入剖解和认真研究,尤其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努力提升开票销售、工业产值、工业用电等关键指标增幅在全省,特别是苏北五市的位次,从而确保工业增加值增幅走在全省的前列。各县(区)的关键运行指标必须围绕超过苏北平均水平,能高则高,能快则快。二要狠抓新增长点培育。突出抓好富士康、金太阳电力等一批新增销售超10亿元重大新增长点的高效产出,重点抓好年新增销售2000万元以上新增长点。各县(区)要狠抓新增长点的培育,加快增长点的形成和达效,确保新增点拉动全市工业增幅10个百分点以上。要通过狠抓大项目投产达产、后备企业扩能增产等措施,努力增加规模企业数量,确保超额完成全年新增列统企业的目标任务。三要优化生产要素保障。要超前应对用电、用工、资金、运输等生产要素的巨大变化,千方百计确保企业吃饱开足。针对今年夏季电力紧张、电力资源存在较大缺口的现状,提前制定调峰限电、迎峰度夏、电网事故等应急预案,建立电力预警机制,合理安排重点企业检修计划,科学做好电力调度。要加大运输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快推进铁路专用线、码头、新船闸建设,优先保证重点企业、重点物资的运输。要优化用工环境,加大经费投入,开辟外地常态招工渠道,积极组织各类招聘活动,保障重点企业和重大项目用工需求。要加强银企对接,创新金融服务,加快企业上市,加大直接融资,做大做强中小企业政策性担保公司、市级再担保公司,力争新增担保贷款同比增长50%以上。要加大与驻宁民资银行、外资银行对接力度,千方百计保证企业发展的资金需求。

(二)加快重大项目建设,增强发展后劲。牢牢坚持项目为纲不动摇,全力组织开展“工业重大项目竣工提速年”活动,强化领导挂钩、现场过堂、“三榜”通报、项目绿卡四项推进机制,突出项目提速,加大有效投入,增强发展后劲。一是突出竣工提速。各县(区)要围绕亿元竣工项目目标,逐个落实到具体项目,明确目标责任,优先保证要素,做到跟踪到位、督促到位、协调到位、问题解决到位,全力保证在建项目快竣工、竣工项目快投产、投产项目快达效。各级经信部门要强化跟踪督查,及时协调各级行政资源,及时解决项目建设中存在问题。各级领导要高度重视,紧抓、抓紧,加快项目建设速度,确保有一批项目在上半年竣工投产,确保超额完成全年的竣工项目建设任务。二是突出重大项目。对全市30个投资超10亿元的工业重大项目,各县(区)主要领导要亲自挂钩,亲自协调,亲自督促,亲自服务,加大推进力度,加快建设步伐。要确保天淮公司大无缝钢管、洪泽银珠密胺、南瑞导线基地等项目竣工投产或部分投产,确保清浦区大型锻件、涟水县硅产品生产线等新落户项目开工建设。三是突出投资质量。要努力提高新开工项目注册资金比重,提高首期投资比重,提高设备投资比重,提高规模以上工业投资比重。今年要将这四项指标作为亿元以上新开工项目和工业投资总额的考核依据,切实加大有效投入。四是突出项目招商。要进一步加大台资招商力度,扎实有效开展浙商投资促进年活动,全力打造台资集聚高地和浙商投资高地。对已落户企业,要落实鼓励政策,加快企业增资扩股,促进膨胀发展,同时加大以商引商力度,力争达到“引进一个、招来一群、带动一片”的效果。确保全年新招亿元以上大项目200个以上,实现内资招商协议引资1000亿元,固定资产实际到位资金500亿元。五是突出扩大投资。对现有企业要全面调查分析,对土地利用率低的企业,要狠抓续期投资;对生产不够正常或产出偏低的企业,要狠抓置换重组;要多措并举,加大力度,引导督促现有企业追加投资,扩量升级,把“无地招商”这篇文章做足做好。

(三)优化产业结构,促进转型升级。要坚持扩张规模与结构调整相结合,存量升级与增量调整相结合,传统产业提升与新兴产业培育相结合,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步伐。一要壮大新兴产业规模。各县(区)都要研究制定加快新兴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推动资本、技术、人才等要素集聚,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重点要加快投资35亿元的盱眙龙源风电、20亿元天士力淮安医药城等项目建设,加快光伏产业链的延伸,加快软件产业园的做大做强。二要加快主导产业高端发展。特钢、IT、盐化工新材料、节能环保、食品五大主导产业要着力引进一批技术水平高、核心竞争力强的基地型、旗舰型重大项目。淮安经济技术开发区要加快台玻100万吨纯碱、国宝空调等项目建设,进一步壮大富士康集团规模,争取新的突破。清浦区要围绕特钢产品延伸,强化产业配套,做大产业规模。涟水县、淮阴区、清河区要进一步推动食品企业的高端化发展,今年争取今世缘、双汇食品、旺旺食品再上新台阶。三要提升传统产业发展水平。大规模推进“十二五”重点技改项目,组织实施“百项重点技改工程”。各县(区)都要排出重点企业的技术改造计划、新品开发计划、品牌创建计划,提高技术装备水平,推进传统产业品牌化。四要强化特色产业基地建设。各县(区)都要制定特色产业基地的建设规划,选择突破重点,加大培育力度,完善配套设施,强化专业招商,形成特色优势。市经信委要牵头加大市级特色产业基地的推进工作,今年要新认定一批市级特色产业基地并给予专项扶持。

(四)推进节能减排,实现节约发展。认真贯彻落实新修订的《江苏省节能条例》, 纵深推进节能工作,确保完成省下达的节能目标。一是严格执行新上项目能评制度。所有新上项目必须进行节能评估和审查,严格执行产品能耗定额和有关行业节能设计标准,从源头把好节能关。二是强化节能组织和调度。进一步加强节能技术服务体系建设,推进合同能源管理新机制,大力推广成熟、高效的节能技术和产品,进一步挖掘节能潜力。要加强能效电厂项目建设,及时掌握重点用户的用电和能效情况,深化电力需求侧管理。三是强力推进清洁生产。强化对企业节能降耗的全过程管理,在重点企业中持续推行清洁生产工艺,实施清洁生产示范项目,建设一批清洁生产示范企业,提升资源综合利用的水平。四是加速淘汰落后产能。认真落实好“三年淘汰行动计划”,继续清理整顿各类化工生产企业,坚决淘汰严重浪费资源、污染环境、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落后化工生产企业。加快主城区集中供热发展,大力推进热力管网建设,有序推进供热范围内小锅炉淘汰工作。

(五)加强技术创新,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切实把打造创新引擎作为构筑发展新优势的重大战略任务来抓,确保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到450亿元,占工业总产值比重达18%。一是加大研发投入。充分发挥财政投入的杠杆效应、上级资金的引导效应、金融资金的撬动效应和社会资金的助推效应,扶持和鼓励企业广泛增加科技投入,力争全年研发投入突破18亿元。二是加快“两化融合”。着力加快推进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化,重点围绕主导产业培育和传统产业提升,组织联合攻关,突破“两化融合”共性技术、关键平台和发展瓶颈,力争今年新增“两化融合”示范试点企业50户,其中省级两化融合示范试点企业10户。三是强化企业技术中心建设。各县(区)都要制定企业技术中心的建设计划,确保重点企业都建立专门的技术研发机构。要按照省级、市级技术中心的条件,引进研发人才,配套研发设备。2011年全市力争实现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突破,创建省级技术中心3家以上、市级技术中心10家以上。四是推进产学研合作。全面深化与中科院、清华、南大、浙大等知名高校院所合作共建,全年新签约产学研重点项目400项,引进、培训一批高层次研发人才,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支撑。

(六)立足当前两手抓,努力实现新跨越。实现工业“十二五”奋斗目标,重在前三年,关键是头年。要坚持两手抓,一手抓当前,大干快上,确保开门红;一手抓长远,主攻项目,狠抓投入。一是立足当前,抓好头年。各县(区)要围绕全市“十二五”工业销售8000亿的总量目标,分解安排各自的奋斗目标;要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实施县(区)突破五年行动计划的目标要求,倒排目标任务;要靠大上项目、上大项目快速提升工业总量,实现跨越发展;要将各项任务、各项指标落实到企业、落实到项目、落实到重大增长点上,求真务实谋发展;要切实抓好当前的生产运行,以月保季,以季保年,确保头年开好局。二是立足项目,抓好头三年。“十二五”末,全市工业要形成销售8000亿规模,与“十一五”末相比要有5600亿的增量。要实现这一增量,关键支撑是新上项目,考虑到项目建设两年左右的建设周期,主要要靠头三年的投入、头三年新上项目形成的产能。各县(区)、各重点企业都要加快启动“十二五”规划项目的建设,按照五年增量三年项目要求,扎实落实三年投资计划,重点突破投资10亿元和1亿美元的重大项目,以头三年项目建设的大突破,确保“十二五”主要指标的顺利实现。三是立足跨越,奋力赶超。各县(区)要摒弃现有区域大小、总量大小、层次高低的束缚,以大的气魄,跨越赶超的精神,勇担排头兵的重任,坚持项目为本,靠项目谋发展,靠项目谋提升,靠项目谋跨越。四是立足稳定,抓好安全和环保。要按照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要求,在抓好工业经济同时,着力抓好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工作,真正做到思想认识到位、责任明确到位、措施落实到位。要加快实施新开工项目、复工项目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深入开展交通运输等重点领域专项整治,加快环保基础实施建设,着力强化环保监测,确保不发生重大安全、环保事故,为工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同志们,美好的前景鼓舞着我们,艰巨的任务鞭策着我们,人民的期望激励着我们,让我们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卧薪尝胆打基础,同心同德创新业,为扎实推进“工业强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下载86在全县工业大会上的讲话[合集]word格式文档
下载86在全县工业大会上的讲话[合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在全市工业经济发展大会上的讲话

    在全市工业经济发展大会上的讲话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中央、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总结经验,表彰先进,查找不足,部署工作,动员全市上下统一思想、凝心聚......

    全市工业大会上领导讲话

    同志们: 这次全市工业大会,是在全市上下推动科学发展、促进城市转型、加速崛起的关键阶段,市委、市政府决定召开的一次大规模、高规格的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市......

    县委书记在全县工业发展大会上的讲话

    县委书记在全县工业发展大会上的讲话同志们:今天上午我们刚刚召开了外派招商干部培训动员大会,下午,紧接着召开全县工业发展大会。这两项工作是紧密相联的。外派干部招商,招来项......

    在全县加快工业发展大会上的讲话

    在全县加快工业发展大会上的讲话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 XXX(二00五年十二月三日)同志们:县委、县政府召开全县加快工业发展大会,主要是贯彻落实全市加快工业发展大会精神,认真分析形......

    在全街道庆祝教师节大会上的讲话

    老师们、同志们: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集会,热烈庆祝第20个教师节,并对全街道涌现出的教育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进行表彰奖励。进一步动员广大教职员工,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

    在全街道庆祝教师节大会上的讲话

    老师们、同志们: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集会,热烈庆祝第20个教师节,并对全街道涌现出的教育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进行表彰奖励。进一步动员广大教职员工,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

    在全街道2009年目标管理大会上的讲话

    乘势而上再攀新高 凝心聚力冲刺全区目标管理七连冠---在全街道目标管理大会上的讲话(2009年2月5日)同志们: 今天的目标管理大会既是总结表彰会,也是一个硬化责任、鞭策奋进、鼓......

    县委书记陶光辉在全县工业大会上的讲话

    保持好势头 力夺开局红强力推动金湖工业经济新跨越 ──在全县工业大会上的讲话 陶 光 辉 (2011年3月11日)同志们: 工业强县,是关系金湖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要战略;工业经济,是金......